• 134.50 KB
  • 2022-04-22 11:30:35 发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doc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康德哲学思想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1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系统完整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7、哲学是(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18、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19、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0、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1、一切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2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2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25、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2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1、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3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35、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3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C.形而上学运动观 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3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40、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过程的结束4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4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4、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45、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46、空间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47、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48、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49、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5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5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52、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53、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5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5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56、规律是(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5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5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60、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 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61、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62、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物质性C.规律性 D.连续性63、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4、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65、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6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6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68、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旧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6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7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7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7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7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5、“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7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77、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78、“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7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8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8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8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8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85、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8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87、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88、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8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90、“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9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9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9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9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不断运动B.物质普遍联系C.物质永恒发展D.实践的观点96、“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7、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98、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9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10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101、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102、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0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104、感觉、知觉、表象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0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06、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B.表象C.知觉 D.感觉107、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08、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B.主观性C.摹写性D.抽象性109、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11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11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16、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B.党派组织C.社群组织D.法律设施1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8、在狭义的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19、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20、国体指的是(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1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122、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B.劳动人民的利益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123、商品是(  )A.供人们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供人消费的劳动产品D.可用货币购买的劳动产品12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12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为尺度。()A.社会劳动B.私人劳动C.简单劳动D.抽象劳动12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使用价值和价值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7、货币的本质是()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28、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年利润率1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不足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公正B.平等 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13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A.人们谋生的手段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C.休闲的手段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13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3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13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商品经济基础特有的规律——价值规律C.在资本主义是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136.政体问题说的是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1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8.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科学技术B.社会改革C.社会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13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D.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140.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141.在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42.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143.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4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14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14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47.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48.反映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积累率14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5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共产党的领导C.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5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A.人们的主观臆想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C.无产阶级英勇奋斗运动的基本条件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5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生产过剩B.生产相对过剩C.生产不足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5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工人的具体劳动B.工人的抽象劳动C.剩余价值D.资本家的省吃俭用15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D.资本吞并和资本联合155.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15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问题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平均利润的实现问题15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A.商品的社会价值B.商品的市场价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率15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的实现A.参与制B.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C.个人联合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159.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原始资本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 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160.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  )A.近代垄断资本主义B.现代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政治垄断资本主义参考答案:1、A 2、C 3、D 4、C 5、B 6、C 7、A 8、B 9、A 10、A 11、B12、A13、C14、C15、C16、D17、C 18、C 19、A 20、C 21、C 22、A 23、B 24、D 25、D 26、B 27、A 28、C 29、D 30、B 31、C 32、B 33B 34A 35、D 36、D 37、A 38、A38、B 40B41、D 42、A 43、D 44、C 45C 46、C 47、A 48、B 49、A 50、C 51、D 52、B 53、B 54、B 55、C 56、A 57、D 58、A 59、D 60、C 61、C 62、B 63、C 64、A 65、C 66、C 67、D 68、A 69、C 70 、D 71、D 72、A 73、B 74、D 75、D 76、B 77、A 78、B 79、B 80、D 81、B 82、B 83、B 84、C 85、D 86、A 87、A 88、C 89、D90.C91.D92.D93.D94.A95.D96.C97.D98.C99.C100.B101.D102.C103.C104.B105.D106.B107.A108.D109.A110.D111.A112.B113.D114.C115.A116.A117.C118.A119.D120.A121.C122.C123.B124.C125.C126.D127.D128.A129.B130.D131.D132.B133.D134.C135.A136.C137.D138.D139.A140C141.A142.B143.D144.B145.A146.A147.B148.C149.A150.D151.B152、D153、C154、B155、B156、A157、D158、A159、B160、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9.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E.萨伊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绝对真理,不能改变D.把坚持和发展结合起来,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2、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1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E.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1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16、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17、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18、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19、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 A物质性 B有用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20、下列属于基本实践形式的有(   ) A渔民出海捕鱼 B医生看病 C农民进行农作物杂交试验 D医生观察病毒对药物的反应 E旅游2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2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4、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F、对症下药2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26、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成果28、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实现社会变革B.创造物质财富C.创造精神财富D.摆脱一切制约29、党的群众观点是()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3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2、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讽刺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后来他终于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失败中包含着成功的因素E.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3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37、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自发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使社会生产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C.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38、货币的职能有()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F.调节手段39、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40、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生产资本F.货币资本41、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A.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42、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B.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C.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4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4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4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E.物质是运动的源泉46.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形式是否新奇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47.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48.机械制造厂用于生产的机器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生产资本49.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提高劳动生产率50.资本主义再生产包括()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D.外延式扩大再生产51.根据生产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5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主要是()A.流动的过剩人口B.固定的过剩人口C.潜在的过剩人口D.现实的过剩人口E.停滞的过剩人口5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是()A.货币资本循环B.流动资本循环C.生产资本循环D.固定资本循环E.商品资本循环54.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售卖阶段D.消费阶段55.资本主义国家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对内职能B.对外职能C.阶级斗争D.发展生产5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E.消费全球化57.金融寡头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的途径是()A.参与制B.个人联合制C.民主集中制D.议会制58.社会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的阶段有()A.危机B.复苏C.萧条D.高涨参考答案:1、BD 2、BD 3、ADE 4、CDE 5、AC 6、ABCD 7、AB 8、ADE9、AB10、ABD11、AB12.AD13.BCDE14.AD15.ACD16.CDE17.ABD18.ACE19.ACD20.ACD21.AB22.ABD23.CDE24.ABD25.ABC26.BD27.ACD28.ABC29.ABCD30.ABCDE31.DE32.CDE33.ABE34.ABCE35.ABCD36.ACD37.ACD38.ABCDE39.BC40.CD41.ABD42.ABC43.BCD44.AB45.ABCD46.CDE47、BCD48、ACE49、AB50、AC51、AB52、ACE53、ACE54、ABC55、AB56、ABCD57、AB.58、ABCD三、解释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实践、真理、规律、联系、发展、矛盾、度、社会存在、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四、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5.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6.简述辩证否定的内容。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8.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10.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11.简述价值规律的的内容及其作用。1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4.什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15.货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9.试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20.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1.内外因的辨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有何重要意义?22.什么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这一原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何指导意义?23.量变与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对大学生成才有何重大意义?24.根据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应确立怎样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