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69 KB
  • 2022-04-22 11:35:57 发布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习题集及答案.doc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教研室29 目录第一章财政导论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三章财政支出项目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四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五章税收原理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六章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七章国有资产收益及管理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八章国债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29 第九章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十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十一章财政政策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一章财政导论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社会公共需要2.公共产品3.公共提供4.市场提供5.非竞争性6.非排他性7.“搭便车”问题8.公共管制9.公共生产10.外部效应11.公共财政12.资源配置职能29 13.收入分配职能二、判断1.公共产品是指归公共所有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消费这种产品。()3.社会产品从其所要满足需要的性质而言可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4.市场机制完全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灵”。()5.对消费者可以排它的混合产品完全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6.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独自发挥作用。()7.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8.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对自然资源的优化使用。()9.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本质上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10.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三、问答:(一)简述公共财政及其特征。(二)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三)为什么公共产品只能公共提供而不适于市场提供?(四)简述资源配置的财政机制。(五)简述收入分配的财政机制。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是区别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2.公共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3.公共提供: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4.市场提供:消费者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消费权。5.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29 6.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利益。7.“搭便车”问题:不付出任何代价而指望从别人的花费中得到好处。8.公共管制:由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做出某些限制。9.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兴办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10.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为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11.公共财政: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经济活动。12.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3.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的活动对各社会成员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影响。二、判断1.公共产品是指归公共所有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消费这种产品。(×)3.社会产品从其所要满足需要的性质而言可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4.市场机制完全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灵”。(√)5.对消费者可以排它的混合产品完全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6.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独自发挥作用。(×)7.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8.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对自然资源的优化使用。(×)9.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本质上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10.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三、问答:(一)简述公共财政及其特征。公共财政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是:1.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必须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29 3.具有非赢利的性质。4.是法制化的财政。(二)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哪些内容?1.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2.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之间的某些需要3.公共设施、基础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三)为什么公共产品只能公共提供而不适于市场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称之为“搭便车”的现象。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产品,而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但公共产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因而每个人的纳税额与他对公共产品的享用量是不对称的。相对于市场买卖中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言,纳税人负担与公共产品享用之间的关系缺乏精确的对应关系,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四)简述资源配置的财政机制。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补贴、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实现。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一是调整投资结构。首先是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投资结构。其次,利用财政税收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鼓励企业向短线生产投资,对长线投资进行限制。二是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存量结构,采取有利于竞争和对不同产业的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促使一些企业转产。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置。其根据主要是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个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应当使政府部门支配使用的资源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政府支配使用的资源过多或过少都不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五)简述收入分配的财政机制。29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其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这主要是通过征税剔除或减少客观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二是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低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瓦格纳法则2.政府采购制度3.转移支出4.购买支出5.成本-效益分析法6.最低费用选择法二、判断1.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2.通常以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规模。()3.在相同条件下,财政支出绝对指标越大,说明财政参与财富分配的比重越高。()4.经济增长要求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5.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比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更大。()6.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与物价上涨无关。()7.成本—效益分析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出项目分析。()8.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只产生社会效益而无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29 三、问答(一)试析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不同比重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二)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因素。(三)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及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2.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3.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4.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5.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6.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二、判断1.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2.通常以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来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规模。(×)3.在相同条件下,财政支出绝对指标越大,说明财政参与财富分配的比重越高。(×)4.经济增长要求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5.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比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更大。(×)6.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与物价上涨无关。(×)7.成本—效益分析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出项目分析。(×)8.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只产生社会效益而无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三、问答(一)试析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不同比重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29 购买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并由政府直接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运用得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但对国民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的影响。转移支出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但由于资金的受领者在使用资金的时间上存在着先后的差异,并不会立即形成当期社会购买力,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间接的。由此可见,当购买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较强;当转移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强。(二)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等。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些投资,对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于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CDP的增长速度。经济体制的选择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2.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影响,但若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通过管制而非通过财政的资源配置活动或收入的转移活动来进行时,它对支出规模的影响并不明显。3.政治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当一国政局不稳,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扩大;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若一国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三)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及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2.采购对象的广泛性3.非营利性4.政策性5.公开性29 6.规模大,影响力强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1.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节约财政资金使用。3.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减少了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第三章财政支出项目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财政投融资2.社会保障3.财政补贴4.财政贴息5.税收支出三、判断1.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养老、失业和财产保险。()2.由于财政补贴对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调节作用,政府应当使用这一政策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主要作用。()3.国家将多征、误征的税款退还给纳税人,构成税收支出。()4.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5.政府投资目标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社会综合效益为重。()三、问答(一)简述政府投资的范围和作用。(二)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三)简述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四)试析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及优缺点。(五)简述财政补贴的特征和内容。29 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政策性投融资,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融资中的作用。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3.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由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从而达到政府调控经济意图的无偿性财政支出。4.财政贴息: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它实际上等于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5.税收支出:是对一组税收优惠的概称,包括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三、判断1.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养老、失业和财产保险。(×)2.由于财政补贴对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调节作用,政府应当使用这一政策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主要作用。(×)3.国家将多征、误征的税款退还给纳税人,构成税收支出。(×)4.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5.政府投资目标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社会综合效益为重。(√)三、问答(一)简述政府投资的范围和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投资项目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三类。竞争性项目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基础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参与投资;公益性项目主要以财政资金安排建设。政府投资的作用: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调节社会投资总量,使之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需资金总量相适应;3.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使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9 (二)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1.它是在发展商业性投融资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其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4.方式和资金来源多样化。(三)简述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1.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3.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四)试析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及优缺点。1.现收现付制:指当期所收保费完全用于当期的保险给付,只要大体平衡即可,无需提存准备金。优点:不会引起保险资金的损失;缺陷:征收上的困难;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2.完全基金制或积累制:即根据社会保险将来给付的需要,定期由各方提供保费建立基金,以保证未来的给付。优点:克服了现收现付的缺陷;缺陷:易造成保险基金贬值。3.部分基金制:区别不同险种,对收费与给付之间间隔较长的险种,实行积累制,对间隔较短的险种实行现收现付制。(五)简述财政补贴的特征和内容。财政补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财政补贴直接改变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2)财政补贴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动传导的;(3)财政补贴是传递政府意图的政策行为;(4)财政补贴是一项转移支出。内容主要包括:1.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3.财政贴息4.税收支出29 第四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习题一、名词:1、规费2、政府费收入、3、罚没收入4、税费改革二、问答:1、简述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2、试述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3、简述我国目前政府费收入的内容。4、简述政府费收入的预算管理。5、谈谈你对我国目前税费改革的认识。6、简述罚没收入的预算管理。三、选择: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A、国有资产收益B、国债C、税收D、政府收费2、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下面哪一个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A、CB、VC、MD、V+M3、下面哪一种罚没收入全部上缴中央财政()A、铁道部的罚没收入B、工商机关的罚没收入C、司法机关的罚没收入D、工商机关的缉私罚没收入4、目前,我国的政府收费主要包括()A、管理性收费B、资源性收费C、使用性收费D、证照性收费E、政策性收费5、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C、价格因素D、财政分配政策和制度29 E、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指政府部门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或实施特定的行政管理所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2、指各级政府凭借公共权力,通过向社会提供某些特定的公共劳务或公共设施,而向受益单位或个人收取的费用。3、指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没款和没收物资的变价款。4、指在对现有的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二、问答:1、国有资产收益;税收;债务收入;政府收费;其他收入2、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价格因素;财政分配政策和制度3、管理性收费;资源性收费;使用性收费;证照性收费4、(1)全额纳入预算、收支两条线(2)基金纳入预算、专款专用(3)未纳入预算的实行财政专户管理5、(1)利于规范政府收费秩序(2)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3)保持社会稳定(4)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开展6、国家规定执法机关的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其隶属关系分别上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具体为:(1)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铁道部等隶属中央执法机关的罚没收入。50%上缴中央,50%上交地方。(2)公安、工商、人民检察院等查处或判处的罚没收入,全部上交地方财政(3)海关、公安、工商的缉私罚没收入全部上缴中央财政。29 三、选择:1、C2、C3、D4、ABCD5、ABCD第五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习题一、名词:1、税收2、税收制度3、起征点4、免征额5、税收负担6、税负转嫁7、国际税收8、税收管辖权二、问答:1、试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2、流转类税收、所得类税收的范围、特点。3、税收对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影响。4、衡量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5、税负转嫁的条件。6、国际税收的含义。7、国际间双重征税的消除方法。三、选择:1、下面哪一种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目D、税率2、税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为()A、公平原则B、效率原则C、适度原则D、法制原则3、下面哪一种税属于间接税()A、增值税B、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D、资源税29 4、消除国际间重复征税的方法有()A、免税法B、抵免法C、扣除法D、减税法E、抵扣法5、国际税收惯例有()A、无差别原则B、有差别原则C、独占征税原则D优先征税原则E、税收分享原则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社会公共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无偿、固定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3、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后就其全部数额征税。4、是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5、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6、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商品供应着一种经济现象。7、其含义表现为三个方面:是以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为前提;必须凭借着政治权利进行分配;它同税收是有区别的两个范畴。8、指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具体说,指的是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那些人征税,征哪些税和征多少税。二、问答:1、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章处理2、流转类税收的范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特点:(1)与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密切相关(2)是对物税(3)交易发生税负转嫁所得税类的范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特点:(1)是对人税29 (2)是直接税(3)具有累进税特点3、(1)税收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可从两个方面说明:第一、所得税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第二、个人收入多元化条件下的税收影响。(2)税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污染税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国民收入税负率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增加值税负率、净产值税负率、总产值税负率5、一是商品流通的存在;二是课税商品的供求弹性6、表现为三个方面:是以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为前提;必须凭借着政治权利进行分配;它同税收是有区别的两个范畴。7、免税法;抵免法;扣除法。三、选择:1、B2、A3、A4、ABC5、ACDE第六章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第一节习题一、名词:1、增值税2、消费税3、企业所得税4、生产型增值税5、消费型增值税二、问答:1、简述增值税的类型。2、简述增值税的征收制度。3、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具体有哪些。29 三、选择:1、对于从事商业的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的税率是()。A、13%B、6%C、4%D、5%2、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A、17%B、6%C、33%D、13%3、增值税的基本税率()A、13%B、15%C、17%D、33%4、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使用的税率为()A、九级超额累进税率B、五级超额累进税率C、20%D、九级全额累进税率5、下面哪一种税具有征税环节的单一性()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个人所得税6、营业税的增税范围有()A、转让无形资产B、销售不动产C、进口货物D、销售货物E、委托加工货物7、下面哪一种税受企业效益影响较大()A、增值税B、消费税C、企业所得税D、个人所得税8、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A、生产领域B、进口领域C、委托加工D、销售领域E、零售领域四、计算1、长江植物油厂2004年1月分外购货物金额为500万元,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85万元。当月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工业用植物油550万元,食用植物油350万元,试计算该厂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2、某企业2004年1-7月累计实现利润400万元,企业1-6月累计已纳所得税120万元,计算7月份应纳所得税额。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29 1、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增值额为增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2、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进口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在销售、进口和委托加工环节征收的一种税。3、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4、在征收增值税时,购置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不允许扣除,课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5、在征收增值税时,购置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课税对象只限于消费资料。二、问答:1、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2、(1)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2)征税范围。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行为(3)税率。一般纳税人使用的税率:17%、13%;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税率:6%、4%。(4)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3、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的其他所得三、选择:1、C2、C3、C4、A5、B6、AB7、C8、ABC四、计算1、(1)进项税额=39万元(2)销项税额=550×17%+350×13%=139万元(3)应纳增值税=139-85=54万元2、(1)1-7月份累计应纳所得税额=400×33%=132万元(2)7月份应纳所得税额=132-120=12万元第七章国有资产收益及管理29 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国有资产2.国有资产收益二、问答题1.简述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2.简述我国目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形式。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国有资产: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全部资产,包括:(l)国家以投资形式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2)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3)国家依法拥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性资产。2.国有资产收益国:是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二、问答题1.简述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答:我国建国之初的国有资产有三个初始来源:一是来自解放区的公有经济,解放后转为国有经济;二是来自解放后没收的官僚资本以及征用和接管的帝国主义在华资产;三是经过工商业改造赎买的民族资本。我国当前的国有资产,主要是来自建国后不断发展壮大的国有资产。2.简述我国目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形式。答:(l)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也就是国家作为所有者从企业税后利润中分得的收益。(2)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红利。(3)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按出资比例应分取的红利。(4)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5)国有权益产权转让收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股权转让(包括配股权转让)收入,29 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转让收入。(6)非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形成的国有资产收益。第八章国债第一节习题一、名词:1、国债。2、公债限度。3、偿债率。4、债务依存度。二、问答:1、试述国债的功能2、简述制约国债规模的因素。3、试述国债发行的条件。4、简述国债发行的方式。5、简述国债偿还的方式。6、简述国债偿债的资金来源三、选择:1、下面哪一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资金来源()A、税收B、国债C、企业利润D、收费2、下面哪一种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A、公债限度B、公债率C、债务依存度D、国债负担3、国债发行的条件是()A、国债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B、国债的利率C、国债的发行数额D、国债的期限E、国债的限度4、国债发行的方式是()A、直接发行方式B、代销方式C、承购包销方式29 D、公募招标方式E、间接发行方式5、国债偿还的方式有()A、增加税收B、发行货币C、动用结余D、借新还旧E、建立偿债基金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国债。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2、公债限度。指国债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3、偿债率。指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4、债务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二、问答: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2、(1)认购人负担能;(2)政府偿债能力(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3、(1)国债票面金额和发行价格(2)国债的利率(3)国债的发行数额(4)国债的期限4、(1)直接发行方式(2)代销方式(3)承购包销方式(4)公募招标方式5、(1)直接偿还法(2)市场购销法(3)调换偿还法6、(1)增加税收(2)发行货币(3)动用结余(4)借新还旧(5)建立偿债基金三、选择:1、B2、C3、ABCD4、ABCD5、ABCDE第九章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29 1.政府预算2.部门预算3.预算管理体制4.分税制5.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二、选择题1.反映一定时期政府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是()a、税收年报b、国家决算c、国家预算d、预算外资金2.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总额分成b、分类分成c、统收统支d、分税制3.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的规定,下列税种属于中央税的是()()()()()a、增值税b、消费税c、印花税d、关税e、房产税4.按照我国现行分税制内容的规定,下列税种属于地方税的是()()()()()a、增值税b、消费税c、印花税d、关税e、房产税三、问答题1.简述政府预算原则。2.试述政府间财政分权与集权的必要性。3.简述分税制的要点。4.简述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审批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政府部门编制一个预算。是由本部门各单位预算组成的部门年度收支计划。由政府各个部门汇总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29 4.分税制:是分税分级预算体制的简称,以划分税种和税权为主要方式来确定各级政府的收入范围及其管理权限,以税法为基础来规范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公共财政分配关系的分级财政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公共财政体制模式。5.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财政制度。二、选择题1.b;2.d;3.a、b、d;4.c、e.三、问答题1.简述政府预算原则。答: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主要有下述五条原则:(1)公开性。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人民,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进行计算,不能任意编造。(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4)统一性。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5)年度性。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2.试述政府间财政分权与集权的必要性。答:(1)公共品的地域性。公共品从区域性质来区分,可分为全国性的公产品、准全国性的公共品以及地方性的公共品。全国性的公共品是指那些可供全国居民同等消费并且共同享受的公共品。准全国性的公共品是指这样的公共品,它们满足消费上的公共性即非竞争性,但是不满足消费上的同等性,即不同地域、不同的行政区域的居民在对这类物品的消费上不是机会均等的。地方性的公共品是指在地方层次上被消费者共同地且平等地消费的公共品。由于公共品在性质上存在着上述差别,因此,客观上会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应上的分工。(2)政府间财政职能分配。政府间的财政职能分配主要考察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分工。3.简述分税制的要点。答:综观各国的实践,分级预算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29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局,分税、分管与分征相结合。(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政府间转移支付。4.简述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还不够科学、规范。(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规范。(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科学。(4)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第十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财政平衡2.财政赤字二、问答题1.简述财政周期平衡理论。2.简述复式预算中的财政平衡。3.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财政平衡:财政收支对比关系,一般指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2.财政赤字: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出现的差额。二、问答题1.试述财政周期平衡理论。29 答:财政周期平衡理论主张,在发挥财政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同时,实现财政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保持基本平衡。这一理论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当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出,主动地使财政产生一定数额的赤字,其目的在于刺激私人部门扩大-投资和消费,提高社会有效需求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当增加税收,紧缩公共开支,使预算能够出现盈余,目的在于控制投资支出和消费支从而减少有效需求,减缓经济由繁荣进入萧条的速度。实际上财政周期平衡,不是每个年度的财政平衡,它是从整个经济周期看,用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抵消经济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使财政在这个经济周期内保持平衡。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周期财政平衡的实现也是有难度的。首先,对经济周期的预测就是困难的。不论周期长短,周期财政总是指一定时期内实现财政平衡,画而需要对经济周期进行预测,使财政周期与经济周期保持一致,事实上,几乎没有过对经济周期进行准确预测的先例。其次,即使对经济周期预测准确,在一定时期内也很难做到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在数量上的相等,经济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和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数量很难相符。2.试述复式预算中的财政平衡。答:复式预算时按经费的不同性质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这一预算方法打破了政府预算所要求的统一性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平衡的概念。复式预算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在这种复式预算形式中,经常预算一般都有结余,或者至少是基本平衡的。原因就在于政府预算必须经过最高权力机构的审批,公共支出也须控制在立法机构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资本预算的部分收入应当转入经常预算,补充了收入的来源。在理论上,资本预算是可以负债经营,在这里政府就像私人公司一样。因此,资本预算一般都有巨额赤字,并且主要靠发行公债弥补。由于现代经济中债权构成的多元化,债权人可以是外国的政府、外国的企业集团或个人,从而使复式预算的平衡问题更加复杂。3.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答:(1)发行公债(普遍采用);(2)发行货币;(3)增加税收;(4)向中央银行透支。第十一章财政政策29 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财政政策2.扩张性政策3.紧缩性政策4.中性政策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a、税收b、国家预算c、公共支出d、利率2.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a、税收b、公债c、政府投资d、公共支出e、国家预算3.按照财政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类型具体包括()()()()()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e、中性财政政策4.按照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功能划分,财政政策类型包括()()()()()a、内在稳定的财政政策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e,中性财政政策三、问答题1.简述财政政策功能。2.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3.简述我国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29 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的财政战略和财政策略。2.扩张性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赤字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财政投资、减税和其他财政支出)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以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适应。在经济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3.紧缩性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其主要是通过增税提高财政对社会财力的占有比率;通过缩减财政支出来减少流通中的购买力,抑制社会需求,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以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可能提供的资源条件相适应,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4.中性政策:又称平衡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中性财政政策要求财政收支保持平衡,维持社会总供求关系的既定格局。它适宜在社会供求矛盾平和或社会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的经济条件下选用。二、选择题1.d;2.a、b、c、d、e;3.a、b;4.c、d、e。三、问答题1.简述财政政策功能。答:(1)调控功能;(2)稳定功能;(3)导向功能。2.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答:(1)收入的合理分配;(2)物价的相对稳定;(3)经济稳定增长;(4)逐步提高社会生活质量。3.简述我国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含义。答:(1)控制赤字:2005年财政赤字将比去年减少198亿元。(2)调整结构:调整国债投资的方向以及财政的支出结构,把更多的钱用到需要加强的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这些薄弱环节。29 (3)推进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同时,要积极地推进增值税转型和两个所得税合并的改革,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公平的投资环境。(4)增收节支: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稳定经济的两大最重要的武器,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主要的两大政策。二者具有协调目标的同一性,但同时二者又具有调控功能作用的差异性,决定了二者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必须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功能作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不同。(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