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98 KB
  • 2022-04-22 11:41:16 发布

经济管理概论部分练习题答案.doc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经济学基础第一篇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ACBC6-10DCDCA11-15ACCCA二、多项选择题1.BE2.CE3.BC4.BE5.BD6.BCDE7.BCDE8.AB9.BE10.ABC三、判断题1-5:√×××√6-10:√√√×√11-13:×√√四、简答题1、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2、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3、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出现消费者偏好;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可能出现黑市;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4、答:如价格过高,则会供大于求,迫使价格下降,从而使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如价格过低,则会供小于求,推动价格回升,从而使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价格的这种变化要一直到某一水平为止,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在这个产量水平上,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这时的产量为均衡产量。5、答:需求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例外三种情况:(1)、吉芬商品(2)、炫耀性商品(3)、期货、证券、黄金等6、答:收入效应:如商品价格下降,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收入增加,则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替代效应:如商品价格下降,替代品的价格不变,原购买替代品的一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这种商品,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7、答: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8、答: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 )是衡量一种商品胡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的概念。9、答:错误。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10、答:不正确。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它也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便是。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但在现实中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的大幅度地向右下方移动。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11、答: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12、答: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五、论述题1、答:方法一:在香烟的市场售价不变化的情况下,其他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变动,从而使得相同价格下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即:需求变动方法二:只是提高香烟的价格,不改变影响需求量的其他条件,只是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动,即是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用高价来减少需求量。2、答: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3、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4、答: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增加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为当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后(其他商品如猪肉的价格不变),人们在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些猪肉,而把原来用于购买猪肉的钱转而用于购买鸡或鸡蛋。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用鸡或鸡蛋去替代猪肉等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对鸡或鸡蛋需求量的增加。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鸡或鸡蛋。因为鸡或鸡蛋的价格的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增加对包括鸡或鸡蛋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收入效应。因此,当作为正常商品的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他们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当鸡或鸡蛋价格下降后,假如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可以预计猪的销售量和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鸡和鸡蛋与猪是互替商品,当鸡和鸡蛋的价格下降后,由于前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会增加对鸡和鸡蛋的需求量,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替代品猪肉的需求,因而猪的销售量会随之减少,其价格也趋于下降,虽然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进而养猪的成本结构不变。这是由于此时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将决定猪肉进而猪的销售量减少,其价格下降。六、分析与计算题1、答:实际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重要产油国科威特产量下降以及对伊拉克石油的禁运,导致石油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石油价格上涨。对此人们都能理解,大学的长官们也不会感到吃惊。他们忽略了天然气是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的价格上升将导致其替代品——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天然气的需求增加,天然气的价格自然会上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未影响天然气的供给,但却影响了天然气的需求(这正是他们遗漏的关键一点)。2、答:1)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作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2 )谷物是牲畜的主要食粮,随着谷物价格的上升,养殖牛羊等各种牲畜的利润便相应下降,农民的积极性难免受到负面影响。因为牲畜每天都需要喂养,多留一天无疑意味着耗费更多的谷物,成本也相应提高,于是农场里出现了农民纷纷提前宰杀牲畜出售的现象。谷物作为养鸡场的主要饲料来源,其价格大幅度上升必然导致鸡的数量下降,鸡肉和鸡蛋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因此略上升。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相关替代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需求上升。3、解:销售量为Q2=171个单位厂商的利润降价后增加了420元4、解:利用中点公式求得草莓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5。草莓是富有弹性的商品。第一篇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CCBB6-10:ABCBA11-15:CCBBC16-20:BCDBC二、多项选择题1、ABC2、CD3、CD4、AC5、BD6、BCD7、BD8、BCDE9、CD10、AB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因为离原点越远,表示对X和Y的消费越多,这时总效用就越大。(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2、(1)定义: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第二,由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或者说“经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的。 3、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来购买。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4、如下图所示,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而B,C又分别处于这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A与B、A与C处于相同的效用水平上,因而B、C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但是在图中可以看出C点中包含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均大于B点中包含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由于消费者更偏好于数量大的商品组合,所以C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大于B。从而导致逻辑上的错误,因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5、如图(1)表示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是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比。因为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的,边际替代率是一恒量。图(2)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必须采取固定的比例组合才能产生一定的效用水平。如果维持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不变,只增加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不会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2)6、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MUX/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公式的左边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则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在图形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7、上述现象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没变化一单位所变化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由四个轮子的车才能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五、论述题1、把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可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在图形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之点。如下图中的E点。YXI2EI3I1MNBACDO 为什么惟有E点才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呢?因为,就无差异曲线I3来说,虽然它代表的效用水平高于无差异曲线I2,但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说明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无差异曲线I3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就无差异曲线I1来说,虽然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相交于C、D两点,这表明消费者利用现有收入可以购买C、D两点的商品组合。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I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I1上C、D两点的商品组合。事实上,就C点和D点来说,若消费者能改变购买组合,选择AB线段上位于C点右边或D点左边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则都可以达到I1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以获得比C点和D点更大的效用水平。这种沿着AB线段由C点往右和由D点往左的运动,最后必定在E点达到均衡。显然,只有当既定的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E点时,消费者才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故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2、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边际效用的涵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前提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答案要点: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MU=△TU/△Q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的前提条件是:(1)必须适当的规定商品单位,即商品单位必须是以能带来效用为原则。(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既定。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特点:(1)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欲望程度成正比。(2)边际效用的大小同人们的消费数量成反比。(3)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4)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观标准。3、提示:可以分为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部分加以比较,不同点可以在假设条件、分析工具、均衡条件的表达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要点:差异:(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3)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相同点:(1)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2)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以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他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六、分析与计算题1、(1)M=P1×Q1+P2×Q2当Q1=30时,Q2=0,M=2×30=60(2)AB的斜率K=-20/30=-2/3=-P1/P2,得出P2=3元(3)M=2×Q1+3×Q2,Q2=-2/3Q1+20(4)K=-2/3(5)MRS12=2/32、U=3X1X22MU1=3X22MU2=6X1X2根据均衡条件:MU1/P1=MU2/P2即:3、(1)甲原来的商品组合为(4,6),现在交换后,蛋糕剩下1块,而牛奶增加到15杯,商品组合为(1,15)。由效用函数可得两种组合的效用。 当X=4,Y=6时,U=(X+2)(Y+6)=(4+2)(6+6)=72当X=1,Y=15时,U=(X+2)(Y+6)=(1+2)(15+6)=63可见,(4,6)组合提供的效用比(1,15)组合大,因此,拒绝交换是明智的。(2)MRSXY是2,意味着甲为了增加1块蛋糕,愿意放弃2杯牛奶,反过来说,甲为得到2杯牛奶,愿意放弃1块蛋糕。现在他只要放弃1块蛋糕,就可以得到3杯牛奶,他当然愿意。第一篇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DBAD6-10:DDABD11-15:ABDBD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DE3.ABCDE3.ABC4.ACD5.ACDE6.ABC7.AB8.ABCD9.ABCDE三、判断题1-5:√×√√×6-10:×√√√√四、简答题1、答:固定投入要素:指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或难以增减的生产要素。例: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管理高层人员等。可变投入要素:指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容易改变的生产要素。例:劳动力人数、原材料等。固定和可变投入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将随我们考察的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2、答:短期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来调整产量。3、答:长期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4、答: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通常写为:Q=Minimum(L/U,K/V)其中,Q表示一种产品的产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各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固定的劳动的投入量和资本的投入量。该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决于L/U和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一个。这是因为Q的生产被假定为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时,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 5、答:三者都呈U形即先上升后下降。MP为正,TP递增;MP为零,TP达到最大;MP为负,TP递减。MP与AP有一交点,在交点左边,MP大于AP,在交点的右边,MP小于AP。在交点上方,反映TP在递增中发生递减。6、答:边际量与平均量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自身的极值点。7、答: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8、答: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两种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性组合的轨迹,也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9、答:a)坐标不同b)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而且只能表示变量的序数关系;而等产量曲线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所表示的是变量的基数关系。c)无差异曲线是向两轴无限接近的,等产量曲线在达到一定点后是逐渐转为正斜率10、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事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其次,增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减少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第三,一种要素对另一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外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比。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会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结论。11、答:完全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完全不能替代指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存在替代关系,即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角型的折线。12、答:脊线是把不同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一段两端连接起来的两条线。“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厂商只会在脊线范围内从事生产。又称生产的经济区域。五、论述题 1、答:第一,技术条件不变。如果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边际报酬未必会下降。例如,要是在农业上引用高产良种或密植技术,或在固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化肥或劳动,边际产量可能还会递增。第二,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报酬未必会递减。第三,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依次经历递增、递减甚至为负数的过程。边际产量递减,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是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比例。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总是存在的,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接近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逐渐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2、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3、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2)厂商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因而他将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二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 4、答:这里所说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主要是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会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之所以会保持一些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是因为厂商在生产中要使用各种要素,其中一些要素(如普通劳动力等)可随时按产品销路加以变动,另一些要素(如厂房、机器设备等)一旦投入,就不易变动,在短期内无法根据产品销路加以变动。在短期内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厂商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资本设备的利用率(开工率),增加或减少劳动力、原材料等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改变产出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不增加或减少资本投入量,即不改变生产规模。可见,要素固定还是可变,衡量标准是短期内是否可变动。当然,从长期来看,一切要素都可以变动。六、分析与计算题1、答:单纯从价格上看,天然气更便宜;单纯从百公里耗费量看,使用汽油更节省。但是,这都不能确定应该使用汽油还是天然气。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原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里,需要计算1元钱的汽油还是1元钱的天然气行驶的里程长,也就是计算里程与价格的比值。即汽油每升行驶公里数/每升汽油价格。经过计算,汽油为3.804公里/元,天然气为4.139公里/元。所以,司机应该选择使用天然气。2、答:减产3000件/月,从表上看,可有两个方案:一是裁去一名高级工,二是裁去两名初级工。哪个方案更优?根据最优组合原理:要比较两种工人每投入一元人工费用所能带来的产量的增加,在这里,A、B为1.0,C、D、E、F为0.75,即初级工的值较低,故裁两名初级工的方案是最优的。这可验证如下:裁去一名高级工,可节省成本3000元,裁去两名初级工可节省成本4000元。可见,两个方案都能减产3000件,但第二方案能节省更多成本,故为最优方案。3、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10–0.5L–32/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10–L(2)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3)由(2)可知,当L=8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则APL=10–0。5L–32/L=10–0.5×8–32/8=2而当L=8时,MPL=10–L=10–8=2故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4、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3)当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40人。第一篇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5:DBABA;6-10:BABBC;11-15:AABDD;16-20:DAABD;21-25:BBDA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BD;3、ABCD;4、AC;5、ACD;6、ABCD;7、ABD三、判断题1-5:√××××;6-10:×××××;11-15:√√×√√四、问答题1、答:(1)当产量处于0-Q1区间时,采用STC1规模生产最划算;因为在这个产量区间的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用STC1规模生产总成本最小。(2)当产量处于Q1-Q2区间时,采用STC2规模生产最划算;因为在这个产量区间的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用STC2规模生产总成本最小。(3)当产量大于Q2时,采用STC3规模生产最划算;因为在这个产量区间的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用STC3规模生产总成本最小。2、答:(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4代表的企业规模最大;因为在该规模条件下,企业通过大量生产才能将产品平均成本降到最低。(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3代表的企业规模最优;因为同其它规模相比较,SAC3代表的企业规模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的商品。(3)SAC4>SAC3>SAC2>SAC13、答:(1)对于某一特定规模(以A规模为例),其最优的产量是60;因为在该规模下,企业通过调整生产数量Q,从而使产量在60的时候每件产品的平均成本降到最低(50)。(2)对于某一特定产量(以产量等于60为例),其最佳的生产规模是B规模,因为在产量等于60的情况下,B规模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最小(40)。(3)在长期生产中,企业通过对规模的充分调整和对产量水平合理决策,企业将以规模D生产80个单位的产品,因为此时产品平均成本最小仅为35。4、答:因为SAC=AVC+AFC,而AFC>0且递减,所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始终在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的上方;随着产量增加,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无限接近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最低点在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的右上方。 5、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最低点;在交点以左,短期边际成本(SMC)小于短期平均成本(SAC),所以随着产量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递减;在交点以右,短期边际成本(SMC)大于短期平均成本(SAC),所以随着产量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递增。6、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相交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在交点以左,短期边际成本(SMC)小于平均变动成本(AVC),所以随着产量增加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递减;在交点以右,短期边际成本(SMC)大于平均变动成本(AVC),所以随着产量增加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VC)递增。7、答:根据“STC=TVC+TFC(TFC为常量)”可知,在短期内,企业的总成本(STC)的变化量等于边际成本SMC,而总变动成本(TVC)的变化量也等于边际成本SMC,所以两者的变化量相等。8、答:只要边际成本(MC)大于平均成本(AC)时,新增加的成本(要素投入)就会将原来的平均水平往上拉,所以平均成本(AC)递增;只要边际成本(MC)小于平均成本(AC)时,新增加的成本(要素投入)就会将原来的平均水平往下拉,所以平均成本(AC)递减。9、答:“长期总成本等于长期固定成本与长期变动成本之和(LTC=LFC+LVC)”是不正确的说法。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是生产要素可否完全充分调整。长期生产表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所有的要素都是变动要素。与之相对应,长期成本表示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而没有固定成本。所以上面说法不正确。10、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包洛线这一事实说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若干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绘制而成的(LAC线和每一条SAC线都相切)。这表明:在短期中,一旦规模既定那么企业的成本曲线也就固定,企业只能够通过选择产量来确定产品的平均成本。而在长期中则不同,企业可以同时选择产量和选择规模来确定产品的平均成本,即在长期中以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最优的产量使产品成本达到最小化。五、论述题1、短期生产状态下,边际产量曲线(MPL)和边际成本曲线(SMC)之间的关系。答:短期生产状态下,边际产量曲线(MPL)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态势,边际成本曲线(SMC)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态势;边际产量曲线(MPL)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曲线(SMC)递减阶段,边际产量曲线(MPL)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曲线(SMC)递增阶段;边际产量曲线(MPL)最大值点对应边际成本曲线(SMC)最小值点。2、为什么短期总成本曲线(STC)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再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答:短期总成本曲线(STC)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表示边际成本(MC)大于零且越来越小,短期总成本曲线(STC)以递增的速度增加表示边际成本(MC)大于零且越来越大。边际成本的这种先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的变化特征可以用短期生产过程来解释。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固定投入要素数量与变动投入要素数量存在一个最优的比例,当达到这个最优比例时,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最大,即生产单位数量的产品成本最低(边际成本达最小值)。随着变动投入的增加,‘变动——固定’比例逐渐趋向最优,故各要素生产效率越来越大,单位产量消耗的要素越来越少,边际成本越来越小;随着变动投入的继续增加,‘变动——固定’比例达到最优,故各要素生产效率最大,单位产量消耗的要素最少,边际成本最小;随着变动投入的再增加,‘变动——固定’比例逐渐趋离最优,故各要素生产效率越来越小,单位产量消耗的要素越来越多,边际成本越来越大。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都呈‘U’形,其分别致因是什么?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呈‘U’形是由要素的边际报酬所致。在短期中,因为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的搭配(比例)问题,变动要素首先经历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即边际成本递减和平均成本递减),而后经历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即边际成本递增和平均成本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呈‘U’形是由规模报酬所致。在长期生产中,随着全部生产要素的变动,企业首先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平均成本递减阶段),再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即平均成本不变阶段),最后经历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即平均成本递增阶段)。六、分析与计算题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Q)=Q3+10Q2+17Q+66(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答:可变成本TVC(Q)=Q3+10Q2+17Q不变成本TFC(Q)=66(2)写出相应的函数:TVC(Q)、SAC(Q)、AVC(Q)、AFC(Q)和SMC(Q)答:TVC(Q)=Q3+10Q2+17QSAC(Q)=Q2+10Q+17+(66/Q)AVC(Q)=Q2+10Q+17AFC(Q)=66/QSMC(Q)=3Q2+20Q+172、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5,求平均变动成本(AVC)的最小值。答:由AVC(Q)=0.04Q2-0.8Q+10可知,当Q=10时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小值6。3、填表 产量(Q)总不变成本(TFC)总变动成本(TVC)总成本(S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变动成本(AVC)平均成本(SAC)边际成本(SMC)05000500----------------1500100600500100600100250016066025080330603500200700500/3200/3700/34045002607601256519060550036086010072172100管理基础部分第二篇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③2、③3、③4、④5、①6、④7、①8、①9、③10、①11、④12、③二、多选题1、①②④2、①③④⑤3、①③④⑤4、②③④5、①②③⑤6、②③7、②③8、①②③④9、②③④⑤10、①②③④⑤11、①②⑤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四、简答题1、企业的一般特征①是一个经济实体——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拥有一定的资产(包括物资、技术装备)、员工,并有权自主的支配与使用。是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②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成果负责——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③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享有民事活动的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④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创造出物资资料,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交换劳务。⑤企业是纳税单位——这应是企业与国家间的唯一关系⑥企业行使企业应有的自主权与企业职能——具有产品决定权、产品销售权、人事权、分配权;不能行使政府职能2、根据生产力要素划分企业的类型与特点。根据生产力要素划分企业类型是以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要素占有的比重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具体可以划分为:(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2)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3)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3、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点优点:(1)参与投资的人数多,企业投资人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风险小(2)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筹资,使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受限制(3)公司作为法人具有独立的寿命,不因自然人个的生命活动而受影响(4)管理权与产权一般容易分离,容易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缺点:(1)创办手续复杂、组建费用较高(2)政府的限制较多(政府必须严格管制保障股东的权益)(3)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易保密(财务状况必须公布)(4)投资收益人须交双重所得税4、企业集团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可以分为:(1)核心层——实力最强的公司(2)紧密层——核心企业控股公司(3)半紧密层——核心企业参股公司(4)松散层——核心企业协议协作公司 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明晰②政企分开③管理科学④权责分明⑤机制灵活6、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标志①管理方法科学化②管理方式民主化③管理组织高效化④管理思想现代化⑤管理人员专业化⑥管理技术的电子化7、管理的基本职能(五个基本职能,略)8、管理的必要性(1)有人类共同劳动就必须有管理(2)生产力要素聚居越多越强越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3)通过管理才能有效的协调劳动中的各种关系,使各种要素有机匹配,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9、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管理是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以保证企业按既定的目标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期限、成本的产出。具体内容有: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过程组织、劳动组织、生产作业的动态研究、时间研究、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在制品管理、生产控制、物料管理、安全生产等。五、论述题1、理工科学生学习企业管理的意义参考要点:(1)专业技术的应用需要管理意识(2)专业技术的设计需要与企业组织的能力、管理水平相适应(3)专业技术的实现效果需要通过管理支撑(4)通过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可以是技术应用与管理活动密切结合,更充分地发挥技术优势2、管理的二重性及其应用(1)自然属性——必须管理、必须有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水平、管理是一门专门的技术(2)社会属性—— 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必须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不同的制度(体制下)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3)掌握自然属性——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果掌握社会属性——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时充分考虑企业面对的生产力关系,使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真正产生符合企业、社会生产关系的效果。3、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1)管理活动有他自身的原理、规律,对于目标、任务明确的活动可以量化并寻求优化,因而它是一门科学的实践活动。(2)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人的思维各有不同,管理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必须将不同需要层次的人的价值观统一到企业的行动中,对于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方式,因而管理呈现出对人这个管理要素的艺术性。(3)管理首先应当遵循科学的规律,建立其科学的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性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因而科学管理是基础是前提,艺术性是实现科学管理方式方法的手段。六、案例分析案例一分析要点:1、该集团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制度基础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后的企业较为显著的体现出现代企业的五个基本特征(略)2、建立这种结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即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要求)。(1)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三个方面(略)(2)管理的社会属性要求两个方面(略)(3)如果不满足管理的这两方面的要求,必然违背管理的一般规律而导致管理的落后、管理活动的僵化,导致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败。案例二分析要点:(1)该工程师的产品开发处于尴尬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在形成产品概念阶段缺乏市场营销的策划研制阶段缺乏与生产厂家的有机结合—— 产品开发应是一个管理与技术共同组成的系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缺乏管理的现代管理的思想——市场观念,没有对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进行有效的分析(2)建议:(略)第二篇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2、B3、D4、C5、D6、B7、A8、D9、C10、C11、B12、B13、C14、A15、A16、A17、A18、B19、C二、多选题1、ADE2、BCD3、ABCDE4、ABE5、ACDE6、ABE7、ACDE8、ABCD9、ABDE10、ABCDE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包含具体内容(1)管理整体性原则(2)管理动态原则(3)管理开放性原则(4)管理层次性原则(5)管理的信息性原则2、企业员工个体能力开发的原则(1)智力原则(2)动力原则(3)3、应用企业管理集体协作原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合理分工原则(2)能级对应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民主原则4、事业部制的优点(1)优点:①利于组织最高领导人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的、战略性决策;②利于发挥分部领导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利于加强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④利于培养干部,提高企业后备干部的素质。(2)缺点:①容易造成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增多,管理费用增大;②分部与企业总部的权力分配不容易平衡,导致整体利益受损;③各分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利益不易协调。 5、公司制组织结构的组成与性质(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2)董事会——股东大会选出的决策机构,也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恩人最高权力机构(3)监事会——有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对董事会及经理人员活动进行监督的机构(4)经营管理层(总经理及管理人员)——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司管理与执行机构6、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优点:①有利于加强职能机构的协作与信息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②组织机构的人员精干。(2)缺点:矩阵组织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机构间相互扯皮的现象。7、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人本管理应当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8、企业管理系统方法应用的霍尔7步法(1)明确问题;(2)目标选择;(3)系统综合;(4)系统分析;(5)系统选择;(6)决策;(7)实施计划计划9、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优点:①具有适应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履行自己的职责。(2)缺点:①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横向联系差;③在科技迅速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④强调专业化,使主管人员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实际工作中,事实上不存在纯粹的职能型组织结构。 10、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优点:可以发挥具有专门技术业务知识人才的特长,弥补主管人员的不足,减轻主管人员的负担,克服直线制的缺陷。(2)缺点:职能机构间信息的横向沟通比较困难,部门间的协作不易协调。五、论述题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法人产权明晰(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决策、监督、执行机构各自独立,权责明确(3)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有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有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术的管理人才、遗迹良好的素质的职工队伍;有一套符合符合企业特点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普遍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现代生产作业的手段;有健全、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2、确定企业管理组织的原则(1)目标明确(2)专业既分工又协作(3)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4)权责对应(5)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6)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3、如果你知道某个公司是矩阵型组织,你是否有兴趣在那里工作?请从结构特征解释你的选择。为在矩阵组织里更有效地工作,你将作哪些准备?(1)矩阵制结构——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以下任选一个方面进行阐述)(2)选择进入矩阵制组织结构的公司的理由:因为:①有利于加强职能机构的协作与信息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②组织机构的人员精干。原因: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作用,自身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3)选择不进入矩阵制组织结构的公司的理由:因为:矩阵组织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机构间相互扯皮的现象。原因:自己没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对多头指挥的适应能力。 六、案例分析(参考要点)案例一陈书友的悔恨分析:1、陈书友采用两权分离促进企业现代管理的意识是正确的,符合管理的自然属性2、他失败的原因在于:实现两权分离中(1)两权分离应当由管理专家来作为经营者——案例反映中川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2)两权分离应当建立完整的现代公司制度——按理反映两权分离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监事会机构,监督中川的管理。案例二:巴恩斯医院分析:1、这家医院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绘制结构图如下2、案例中反映外科主任违背层级原理,直接指挥调动了护士,所以导致了护士长的工作难以开展。院长产科部外科部护士2护士1护士长护士监督员?第二篇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D    5.D    6.C   7.B   8.A   9.D  10.A11.C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E    3.ABDE  4.BCD  5.ABDE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四、简答题1.(1)产品未来的发展前途      (2)产品的收益性      (3)产品竞争性  (4)资源条件(5)技术条件  (6)商品化程度  (7)销售的可能性  (8)国家规划、方针、政策、法令等要求2.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由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两部分构成。      总体战略是企业各层次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的、统帅全局地位的战略,是制定职能战略的依据。     职能战略是为了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运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财务、组织、人事等方面的经营职能,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有效地运行并适应外部环境而制订的战略。3.首先,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其次,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第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4.(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5.决策的过程(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的标准(3):给标准分配权重(4):拟定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方案(8):评价决策效果。6.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的决策(3):伦理(4):过去的决策(5):组织文化(6):时间。五、计算题1.解(1)临界产量为:Q0=50台(2)临界产量的销售额为:125000元。 (3)因计划产量300台>临界产量50台,所以企业能够盈利,其盈利额为:Z=(P-V)Q-F=250000(元)2.解:A方案=3555(万元)B方案=2150(万元)C方案=1493(万元)即A方案的期望值最大,为满意方案,剪去B、C方案。六、案例分析(一)案例一 :首先,应该充分肯定首钢公司的非钢铁产业喧宾夺主,逐步成为该公司新的主业,特别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成为首钢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件大好事,反映首钢已按中央和首都城市功能的要求,调整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缩小钢铁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这是正确的战略决策。钢铁业在首都是限制发展的产业,它不符合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它只适宜于发展轻型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不能发展高耗物、高耗能、高耗水、严重污染首都环境的产业。因此,首钢公司领导层果断决策,将钢铁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使首钢的产业结构实现了调整、优化、升级的要求。     其次,“首钢”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可以姓“钢”,因为首钢公司在我国钢铁业属于前四位,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优势。在首都虽然限制其发展,但可以通过兼并、联合到外地发展。钢铁业的比重虽然低于50%,但首钢的非钢铁产业有很多,就单个非钢铁产业来看,收入均未超过钢铁业,即钢铁业目前在首钢公司仍然是第一支柱产业,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首钢公司仍然不可忽视钢铁这一主业。首钢公司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发展的高新技术来改造钢铁业,使钢铁产品升级换代,使钢铁产品结构升级,努力提高钢板、钢管等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的比重。首钢在促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中,仍可作出重大贡献。 首钢的钢铁生产逐步外迁后,应该利用这些生产场所,改变成为钢铁的经营开发基地或专门成为钢铁营销基地。此外,还可以安排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种服务业。同时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由国内拓展到国外,使首钢变大、变强,成为进入世界500强大公司的先躯者、开拓者。  只有在首钢公司的非钢铁产业中,形成了某一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其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超过了钢铁产业后,首钢才可以研究改“姓”换“名”的问题,现在就想改“姓”换 “名”,为时过早。   其三,首钢的总体经营战略的概括和表述,有以下表述方案可供选择:(1)钢铁产业和非钢铁产业并重发展的战略;(2)提高钢铁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3)钢铁产业升级化,经营领域多样化,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空间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上三种表述方案各有优点,都可以参考。(二)案例二SO战略:1、积极切入高附加值的新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围绕“3G”融合的产业发展方向,不断拓展产品领域3、加大研发投资,提高竞争力WO战略:1、以法律手段解决拖欠问题2、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投资监管3、加强内部管理,尤其需要建立产销顺畅的管理机制,避免出新进一步恶化的存货积压情况。ST战略:1、发挥技术创新、规模化制造的优势,不断拓展新产品,降低成本2、锻炼队伍,丰富跨国销售经验。WT战略:1、寻求国家外交支持,坚决反对不平等贸易2、制定务实的跨国经营策略,如国外建厂,本土化经营。从上述各项分析可见,长虹公司面临的各方面压力很大,尤其是存货和财务方面不容乐观,国际间竞争合作仍显稚嫩。在目前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在新领域、新产品开发上提高竞争力。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及投资监控,重视国内销售及海外市场竞争,力求以新技术及高质量去赢得自己的长远发展。第二篇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A3.C4.A5.D6.D7.A8.C9.C10.D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3.ABCDE4.ACD 三、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四、简答题1.(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2)评价备选方案。(3)选择方案。2.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3.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4.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5.(1)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与其他四个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2)在这个系统中,计划职能选择和确定组织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案以及实现程序。然后通过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职能实现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目标正确实现,必须根据由计划产生的控制标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3)控制工作存在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6.控制和计划的关系:控制的任务就是保证计划的实施。在实施计划时,控制必须反映计划,而计划工作必须先与控制;在实际的控制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因为,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标准,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衡量什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中的员工追求什么。7.目标管理这套设定组织目标的系统是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而奖励则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来激励下级。  作用:MBO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MBO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雇员,MBO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单位成果的贡献都很明确,如果所有的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则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达到,而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现实。五、论述题1.计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优点是:(1)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优性、可靠性,(2)可以使决策者从常规决策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关键、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提高决策者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它的缺点是:(1)对于许多复杂决策,直到今天仍未可用的简便可行的数学手段,决策问题中的有些变量根本无法定量(2)数学手段本身太深奥难懂,很多决策人员并不熟悉,掌握也不容易。(3)采用数学手段或计算机,花钱多,所以只用于重大决策上,而不直接用于一般决策问题。2.这种方法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计划法的评价滚动计划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优点十分明显(1)滚动计划更加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2)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3)滚动计划方法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六、案例分析题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程序,我们发现刘总犯了以下几方面的错误:①对于如何制订合适的目标体系认识错误,他以为目标只需要他一个人制订就行了。②对于目标到底订多高认识错误,他认为目标越高越好。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没有给予下属相应的权力。④没有鼓励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⑤考核和奖酬机构没有制度化,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下属无相应的激励和制约作用。3。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刘总必须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并且注意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方式:①要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制订必须是一个上下级反复协商的过程。不是由上级独自决定的。制定的目标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目标要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水平。②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③检验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④新的循环。再制定新的目标,开展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