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4.38 KB
  • 2022-04-22 11:44:58 发布

中央银行学复习习题及答案(包括教材中的习题).doc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_________与流通和_______的基本保证。3.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要避免或减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应该由________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责任。4.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方面,其中________是权力的核心,是中央银行权威的象征。5.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D.准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阿姆斯特丹银行B.威尼斯银行C.米兰银行D.英格兰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A.依法实施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C.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D.依法金融监管三、多项选择题1.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A.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B.调节信用规模C.控制货币供应量D.为政府融资E.盈利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65 5.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具体体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2.中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的官方组织,不直接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3.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4.中央银行在法律许可限度内,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透支,这主要是向政府提供短期融资,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收支的暂时性不平衡。()五、简答题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六、论述题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防范金融风险宏观经济调控部门;2.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稳定货币币值;3.金融恐慌支付链条的中断中央银行;4.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决策权;5.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65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A;5.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E;4.ABCDE;5.ABCDE65四、判断且改错1.对。2.错。应改为:中央银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统管全国的半官方组织,不直接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日常的存贷款业务。3.错。应改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4.对。五、简答题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65 ,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同时也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各国法律都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利用这些存款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应对客户集中提现的危机,同时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贷款或再贴现,使之成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2)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款。但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商业银行因业务关系相互间每天都要发生大量资金往来,需要及时结算。而各家银行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整个过程经济而简便。总之,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国家授权开展的特定的金融业务活动,为中央银行履行调控金融、经济和管理金融业的基本职责提供了稳定有效的途径。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中国在1983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六、论述题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要对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大致可以从下列5个方面去分析。(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银行可能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而在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客观需要的情况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这些诸多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于是,国家即以法律形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银行数量增加、银行业务扩大和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业务,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活动和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是不断增加的。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另一个基本经济原因。(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为了保证银行和金融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保证各类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这就需要一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及协调的职能机构。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5)65 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上述诸多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是同时提出的,其迫切程度也并不是完全相等,因此,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65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填空题1.中国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目前实行的体制。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承担中国、和的监督管理。在具体的金融监督中,中国人民银行与三个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有一定的业务交叉。2.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一是通过中央银行的________,二是通过制定或修订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自主程度。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__________。5.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_________,对金融业实施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通过并开始实施。A.1993年5月B.1994年5月C.1995年3月D.1995年9月2.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B.日本银行C.英格兰银行D.意大利银行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政府的银行4.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执行的职能有()。A.发行货币B.清算功能C.监管职能D.政府的银行三、多项选择题1.在现代经济中,以下属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内容的有()。A.保持币值稳定B.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C.提供与经济运行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D.保持货币供给结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E.用货币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2.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的强弱,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大小B.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C.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D.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E.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的组成,政府人员是否参与决策等3.“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是由中央银行的()职能共同决定的。A.政府的银行B.经理国库C.银行的银行D.发行的银行E.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A.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持有B.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C.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协调配合D.中央银行代理财政债券发行,需要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融资E.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隶属于财政部四、判断且改错1.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集中存款准备金对中央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保证银行支付的基本条件。()2.法兰西银行比德国联邦银行有更强的独立性。()3.中央银行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稳定货币币值这一基本原则或目标进行的。()65 4.由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所以各国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的差异不大。()五、简答题1.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2.中央银行的职责有哪些?3.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为什么?六、论述题1.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2.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分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2.国有化中央银行法和其他法律;3.权力决策行动;4.法律地位;5.货币政策监督管理。65二、单项选择题1.C2.D3.B4.A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CD4.ABC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集中存款准备金虽然仍是保证银行支付的重要内容,但更多地,它已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信用量的手段而采用。2.错。应改为:德国联邦银行是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而法兰西银行是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3.对。4.错。应改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也有较大差异。五、简答题1.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处于一个很重要的特殊地位,这从促使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经济原因和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职能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分析中不难得出结论。由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在经济中作用的增强和国际经济联系的推进,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之早期的中央银行就更加突出了。(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3)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总之,中央银行虽然从产生之日起就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地位则是空前地提高了,它已成为经济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2.中央银行的职责有哪些?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第二,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运行与金融业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权以及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3.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65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金由财政部代表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2)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其预算经财政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财政部的预算执行监督;(3)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按照批准的国家预算要求代收财政收入即国库款,按财政支付命令拨付财政支出;(4)在需要时中国人民银行代理财政部向各金融机构组织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5)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协调配合;(6)在行政关系上,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但互不隶属。按照目前的职责分工,中国人民银行承担调控全社会货币和信用总量的任务,但政府债务是由财政部负责的。4.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为什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衡量,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其实际上的独立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从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中央政府而言,对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等,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完全的独立性。同时在货币政策操作、业务活动等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更强一些。如果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地呈逐步增强的趋势。六、论述题1.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这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表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和维护社会公众信心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这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2.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从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集中货币发行,在现代经济中只是作为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其内容已不是早期中央银行所能比,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在其内容上已通过更为宽泛的概念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体现出来。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在形式上,早期的中央银行和现代中央银行都是通过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现这一职能,但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及重要性在不同时期却有很大不同。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中央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已上升为现代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从政府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也有很大的差别,其涵盖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早期的中央银行行使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政府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展了,另一方面管理调控的责任日益突出了。65 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是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多种原因促进了中央银行职能的迅速扩展,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一提:一是货币制度的变更;二是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总之,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早期中央银行的职能相比是大大地扩展了,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目前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在其具体内容和重点方面仍然有所差异,但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无一例外地大大突出了。65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的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力。2.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微观管理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3.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____________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4.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_____________所从事的业务。5.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负债+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A.提高贴现率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卖出国债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2.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A.外汇B.黄金储备C.有价证券D.再贷款4.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A.有利于公共监督中央银行B.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C.向社会提供金融信息D.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三、多项选择题1.储备货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B.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C.金融机构吸收的由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队存款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E.邮政储蓄存款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主要有()。A.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B.清算业务C.经营国库业务D.会计业务E.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3.一下属于中央银行法定业务范围的是()。A.货币发行业务B.经营黄金外汇业务C.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D.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E.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4.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原则。A.安全性B.非盈利性C.流动性D.主动性E.公开性四、判断且改错1.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中包括不动产买卖业务。()2.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为主。()3.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占第一位,其中以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4.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比债权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5.65 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可影响货币供给量。例如,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从而流出基础货币,进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来扩大货币供应量。()五、简答题1.从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其业务活动为什么需要法律规范?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3.中央银行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一般奉行什么原则及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4.比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六、论述题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些种类?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法定业务权力。2.货币发行清算业务。3.货币资金的运动。4.最高金融管理当局。5.自有资本。65二、单项选择题1.B2.C3.C4.D三、多项选择题1.ABE2.BD3.ABD4.BC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中央银行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2、错。应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为主。3、对。4、错。应改为: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5、对。五、简答题1.从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其业务活动为什么需要法律规范?现代中央银行作为宏观金融管理机构,其业务活动不仅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有支配性影响,而且对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特别是现代中央银行在进行与金融调控或管理相关的业务活动时带有某些强制性的特征,可以行使特殊的权力,因此,通过法律规范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这既可以使中央银行开展业务活动有法律作保证,又可以对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必要的法律约束,从而将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以利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并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顺利运作。为此,各国都制定有《中央银行法》,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目前,各国对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大致可分为法定业务权力、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三个方面。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异,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编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刊物,以相对统一的口径向人们提供各成员国有关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其中之一,称作“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表中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货币当局的资产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2)国内资产,主要由中央银行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其次,负债包括储备货币、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对外负债、中央政府存款、对等基金、政府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和其他项目。3.中央银行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一般奉行什么原则及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65 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盈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1)非盈利性。指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中央银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央银行以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为银行和政府服务为己任,是宏观金融管理机构而非营业性金融机构,由此决定了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以此为目的,不能以追求盈利为目标。(2)流动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做期限长的资产业务。因为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经济调控时,所拥有的资产必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才能及时满足其调节货币供求、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3)主动性。主要是指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具体业务实现调控目标。(4)公开性。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4.比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如果把自有资本从负债中分列出来,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公式表示:(1)资产=负债+自有资本;(2)负债=资产-自有资本;(3)自有资本=资产-负债。这三个公式表明了中央银行未清偿的负债总额、资本总额、资产总额之间基本的等式关系。其政策意义主要表现为二点: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由中央银行自有资本增加而相应扩大的资产业务,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资产方的主要项目和负债方的主要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1)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关系。这两种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2)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这两种项目属于财政收支的范畴,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3)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关系。中央银行国外资产业务是有条件限制的,对基础货币有重要影响。一、论述题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些种类?中央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其各项职责。由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其业务活动的种类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有很大不同。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首先,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这类业务的共同特点就是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业务活动都将引起货币资金的运动或数量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形成了资产负债业务,这类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状况综合反映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货币发行业务、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发行中央银行证券、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和黄金外汇业务。(2)支付清算业务。支付清算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付清算服务的综合业务,包括拟定支付结算制度与规则并组织实施、为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建设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进行支付清算业务操作与管理等内容。(3)经理国库业务。这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办理和管理国库业务而形成的重要业务。(4)会计业务。包括体现和反映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监督、管理、核算财务的会计业务。其次,管理性业务。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为履行职责而从事的管理类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最大的特点一是与货币资金的运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导致货币资金的数量或结构变化;二是需要运用中央银行的法定特权。管理性业务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管理、货币流通管理、货币市场监管、黄金外汇管理、征信管理、金融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反洗钱和金融安全管理、国际金融活动与协调管理、金融调查统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等业务。65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指、__________、和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除了、等主要业务以外,还有一些业务也可以成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并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变化,如、和等。3.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可分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_________、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_________、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等几种。4.____________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5.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有两大类:一是现金准备,二是___________。现金准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6.中央银行的资本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二、单项选择题⒈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A.强制性B.有偿性C.自愿性D.特殊性⒉在我国,()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A.财务公司B.信用合作社C.金融租赁公司D.证券公司⒊以下各项中,()不是香港的港币发行银行。A.标准渣打银行B.中国银行C.嘉华银行D.汇丰银行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时,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为()元。A.5000B.6000C.8000D.20000⒌货币发行按性质可分为()和财政发行两种。A.信用发行B.准备发行C.经济发行D.垄断发行三、多项选择题⒈中央银行的特种存款业务具有()的特点。A.期限较短B.强制性C.面向所有金融机构D.非常规性E.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渠道有()。A.再贴现B.贷款C.购买证券D.收购金银和外汇E.央行办公费用支出⒊世界各国对中央银行发行钞票都规定有一定准备制度,主要有()。A.弹性比例制度B.保证准备制C.现金准备发行制D.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E.比例准备制⒋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有()。A.垄断发行的原则B.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C.外汇质押发行D.根据财政需要的原则E.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⒌中央银行的资本来源,即自有资本的形成途径有()。A.国有机构出资B.地方政府出资C.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D.政府出资E.成员国中央银行出资四、判断且改错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⒉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⒊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⒋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⒌中央银行的资本主要由法定资本、留存收益、损失准备、重估储备组成。65 五、简答题⒈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⒉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⒊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⒋各国中央银行为何要对外负债?⒌中央银行是否需要资本?为什么?六、论述题试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意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⒈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其他部门⒉存款业务、货币发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⒊政府存款、外国存款⒋特种存款⒌证券准备、黄金、外汇6.法定资本、留存收益、损失准备、重估储备65二、单项选择题⒈C⒉D⒊C⒋D⒌C三、多项选择题⒈ABD⒉ABCD⒊ABCDE⒋ABE⒌ABCDE65四、判断且改错⒈错误。应改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最大规模,同时,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从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⒉错误。应改为:在我国,银行的库存现金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有上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⒊错误。应改为: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⒋错误。应改为: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⒌正确。五、简答题⒈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但同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最大规模,同时,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从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首先,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相对节约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占用,使准备金能够保持其合理性和弹性。其次,中央银行可利用其集中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出现清偿力不足时予以贷款支持,发挥其最后贷款人职能,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最后,中央银行通过为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有利于分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状况,加强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3)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把款项存入中央银行,这样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有利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因资金往来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最终得以顺利清算。(4)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中央银行收存政府存款,可以根据其资金实力状况向财政提供支持,以避免由于过度支持财政而造成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发行。⒉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65 答: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个方面。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理解其与央行职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存款业务与流通中现金的投放有直接关系。在其资产业务量既定的情况下,负债方若存款增加,可以减少现金投放或增加回笼;中央银行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需要增加现钞投放。因此,中央银行存款的增减对于现金发行量和货币结构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准备金存款业务,可以调节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的数量,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决定性作用,从而成为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存款业务集中必要的资金,有利于在不影响货币供给的情况下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收存各金融机构的存款,有利于组织全国的资金清算等。(3)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经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政府存款的任何变化,都是由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收支、购买和推销公债、向财政部增加或减少贷款的结果。⒊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答: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垄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即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在现代不兑现纸币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客观的货币需要量之间,必须保持相对适应的关系,否则将出现通货不稳定,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动荡。(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即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⒋各国中央银行为何要对外负债?答:各国中央银行对外负债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几个:(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无论何种原因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都需要采取措施弥补,其中,中央银行通过对外负债业务灵活融资就是经常采用的措施。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对外负债通常采取国际贷款的方式,包括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性银行贷款等。(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既定水平。当代各国中央银行出于某种政策目标,一般都会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调节汇率,使汇率保持在既定的目标区内。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买卖外汇进行的,手中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当本国的外汇储备不足时,就需要通过对外负债筹措外汇,以保持或增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一旦危机出现,中央银行在干预市场以控制并扭转局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从国外银行借款、向外国中央银行借款、申请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国外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等对外负债业务,从国外筹措外汇资金,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⒌中央银行是否需要资本?为什么?答:一般来讲,中央银行也需要资本。由于中央银行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法律特权,从理论上讲,如果不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可以无限大。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在技术上可以零资本运作(比如韩国银行),也就是其资金运用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自有资本。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国家都或多或少持有一些资本。这主要是因为一国中央银行的资本是中央银行运作中风险承担的最后防线,而中央银行的财务稳健度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会有所影响。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用于抵消中央银行的损失,就会出现中央银行负资本,这将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某些操作,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立法保证中央银行在任何时点维持正资本就非常必要。这一般通过增加政府、国有机构、私人机构和成员国原有股东的出资额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央银行运作中出现的危机才不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六、论述题试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意义。答:(1)我国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实践。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为调节金融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我国从1993年开始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当年发行了200亿元的中央银行融资债券。2002年9月,为吸收因外汇占款投放而增加的流动性,并进一步丰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为中央银行票据,之后,中央银行票据不断发行。到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余额为11079.01亿元,占当年负债总额78435.58亿元的比重为14.12%。65 (2)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银行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债券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其发行的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通常是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过多,而中央银行不便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发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尤其是国债市场不发达,中央银行债券往往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于,直接减少了基础货币量,这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水平的效果是相同的。但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相比,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独到之处在于,既实现了宏观调控目标,又具有市场化、灵活性的优势。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超额存款准备部分地转变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这部分资金无法用于流通支付,只能存放在央行的账户上;而中央银行票据尽管不能用于现金支付,但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交易工具,其可以上市交易,这样赋予了持券机构自我调节流动性的权利。最终的持券者是谁对于中央银行并不重要,关键是中央银行债券在总量上吸收了商业银行这部分多余的流动性。(3)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意义。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看,中央银行采用价格(利率)招标方式能够发现真实市场价格、货币市场利率,采用数量招标方式能够以稳定的价格引导货币市场供求状况。通过发行中央银行债券,一方面可以了解市场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引导、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来了解货币量的供求。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针对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情况,根据市场利率变化与货币政策的需要,决策使用价格(利率)招标方式或数量招标方式,灵活调节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其中,价格(利率)招标方式发行央行债券更多一些,以发现市场利率水平,了解金融机构对利率走势的预期。中央银行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联性不断加强,这为基准利率的形成、建立间接调控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65 第五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一、填空题⒈再贴现和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两种方式,是中央银行投放___________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履行____________职能的具体手段。⒉企业以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转让的行为是_________;商业银行之间的这种未到期票据的转让叫___________;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的行为是___________。⒊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⒋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交易方式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⒌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⒈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短期的流动性贷款或季节性贷款,很少有()。A.抵押贷款B.长期贷款C.信用贷款D.利率浮动贷款⒉在我国,再贴现利率由()制定、发布与调整。A.银监会B.国务院C.全国人大D.中国人民银行⒊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A.真实票据B.国库券C.银行承兑票据D.央行票据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买卖证券操作目标主要是()。A.货币市场利率B.国债价格C.基础货币D.央行票据规模⒌外汇储备构成中,风险性较大的是()。A.黄金B.外汇资产C.特别提款权D.在IMF的头寸三、多项选择题⒈只有当中央银行的()低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才愿意以再贴现、再贷款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A.再贴现率B.再贷款率C.基准利率D.同业拆借率E.存款准备金利率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A.再贴现业务B.贷款业务C.证券买卖业务D.黄金外汇储备业务E.其他一些资产业务⒊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A.中央银行票据B.银行承兑票据C.企业债券D.国债E.政策性金融债⒋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下列属于一级交易商范围的机构有()。A.银行B.保险公司C.证券公司D.农村信用社E.国家大型企业⒌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意义有()。A.稳定物价B.稳定汇率C.稳定币值D.调节国际收支E.保值升值四、判断且改错⒈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一般都是短期的,采取的形式多为信用放款。()⒉在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对政府的放款。()⒊在我国,外汇储备由两个方面构成,即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⒋通过外币公开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之一,同时也是非常理想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⒌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实施证券正回购、现券卖断与发行中央银行票据,都是回笼基础货币来调整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五、简答题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有何意义?⒉中央银行贷款主要有哪几种?⒊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何在?⒋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65 ⒌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意义?六、论述题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⒈基础货币、最后贷款人⒉贴现、转贴现、再贴现⒊回购交易、现券交易⒋数量招标、价格(利率)招标⒌安全性、收益性、灵活兑现性65二、单项选择题⒈B⒉D⒊A⒋C⒌B三、多项选择题⒈AB⒉ABCDE⒊ADE⒋ABCD⒌ABCD65四、判断且改错⒈错误。应改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一般都是短期的,采取的形式多为政府证券或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抵押放款。⒉错误。应改为:在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向政府透支,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政府放款。⒊错误。应改为:在1992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个方面构成,即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从1993年起,国家外汇储备不再包括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其范围只有国家外汇实际库存。⒋错误。应改为:通过外币公开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之一,虽然在总量上可以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目标,但存在其结构局限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全面调控。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⒌正确。五、简答题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有何意义?答:再贴现和贷款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两种方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其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1)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些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者出现突然性的大量提现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便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兑现困难的情况。面对这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来解决部分问题,但同业拆借的数量不可能很大,特别是当遇到普遍的金融危机时,情况就会更为严重。此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便突出出来。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便是最后的解决手段。(2)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其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在中央银行制度下,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源头上看都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在信用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形成社会的货币总供给。随着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扩大,货币供给也相应随之增加,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贷款便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⒉中央银行贷款主要有哪几种?答: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对金融机构的放款。对金融机构放款是中央银行放款中最主要的种类。中央银行通常定期公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提出借款申请后,中央银行审查批准具体数量、期限和利率,有的还规定用途。一般借款都是短期的,采取的形式多为政府证券或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65 最重要的职责之一。(2)对政府的放款。在政府收支出现失衡时,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放款一般是短期的,且多是信用放款。另外,有些国家还规定,政府可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向中央银行透支;但许多国家不允许这样做,我国即如此。中央银行除了对政府提供放款外,一般还采用通过购买政府证券的方式向政府提供融资。中央银行向政府放款,许多国家规定了一些限制性条件,并规定了年度最高借款额。(3)其他放款。其他贷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贷款对象的范围比较窄,各国中央银行都有事先确定的特定对象;二是中央银行对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部分贷款数量在统计中,一般放在“国外资产”项下。⒊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何在?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此项业务操作在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提供了手段。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就是直接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调节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或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同时优化收益率曲线,传达货币政策意图。尽管中央银行在证券的买卖过程中会获得一些证券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但就中央银行自身的行为而言,目的在于通过对货币量和利率的调节,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而不是为了盈利。⒋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答: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1)就其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支付,这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效果都是相同的。(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3)无论是证券买卖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其主要区别之处是:(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的贷款尽管都是短期性的,但也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问题。因此,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动性。(2)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取问题,通过贷款业务,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入,只有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3)中央银行从事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以该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低,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⒌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意义?答: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保管和经营一国黄金外汇储备的职责,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稳定币值。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为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国家黄金外汇准备金。当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呈上涨趋势时,就利用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从国外进口商品或直接向社会售出上述国际通货,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使币值保持稳定。(2)稳定汇价。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会经常发生变动。汇率的变动,对该国的国际收支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抛售国际通货,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3)灵活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就可以动用黄金外汇储备补充所需外汇的不足,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结构看,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黄金外汇储备充足有余时,中央银行则可以用其清偿外债,减少外国资本流入。六、论述题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答: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从总体上讲应该注意两方面:一是外汇储备规模的管理;二是外汇储备结构的管理。(1)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管理。国际储备过多是对资源的浪费,过少则将面临丧失国际支付能力的可能,因此,确定合理持有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保有多少国际储备,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标准,需要根据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经济的政策确定。一般来说,首先,要从国家支付债务和商品进口方面考虑,满足其周转需要,防止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目前,多数国家只把外汇储备作为周转性手段,而把黄金储备作为保值手段。外汇储备的数量,在发展中国家一般相当于2~365 个月的进口额。同时,也要考虑债务偿还问题。长期债务构成比重大,外汇储备可偏低一些;如果短期债务多,则需保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其次,还要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国际储备在许多国家也是货币发行准备金,它对于调节货币发行、稳定对内对外币值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货币,是其他国家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来源。因此,这些国家的国际储备一方面要用于支付进口和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从这个方面看,它们需要保有较多的国际储备才行。但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储备的弹性很大,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事实上又没必要保持过多的国际储备,与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国际储备的结构,一般来说,外汇储备水平可以低一些,而黄金储备水平则需要高一些。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到2004年底已达到6099亿美元。对我国来说,外汇储备显然足以满足支付和应对风险的需要,并且,持有这样一笔巨额的外汇储备,其成本也是巨大的。首先是会有利差的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我国目前609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其次是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因此应当注意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尽可能减少持有成本。(2)对外汇储备结构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国家都是从安全性、收益性、可兑现性这三个方面考虑其构成比例。在黄金与外汇储备比例为一定的条件下,目前各国在外汇储备上也是从外汇资产多元化入手,争取分散风险,增加收益,获得最大的灵活性,通过一篮子货币来解决外汇资产多元化问题。我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由于保密原因不得而知,但其以美元资产为主是众所周知的。在贸易伙伴多元化、汇率风险巨大的今天,应当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适当减少美元资产的比例,增加其他币种的规模,特别是应当发挥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第六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一、填空题1.从支付工具的角度划分,结算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从地域的角度划分,结算活动又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2.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支付结算制度、_____________、银行间清算安排等内容。3.按照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银行同业清算可通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进行。4.支付系统按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类。5.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并借助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和实现资金跨国转移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是指何种结算方式()。A.净额结算B.全额结算C.定时结算D.实时结算2.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DVANCEDPAYMENGSYSTEM,CNAPS)于哪年启动()。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8年3.CHIPS系统的结算币种是()。A.日元B.英镑C.欧元D.美元4.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A.EBAB.EAFC.CHAPSD.TARGET5.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A.信用风险B.流动性风险C.系统风险D.法律风险三、多项选择题1.清算参与银行的资金来源通常由以下哪几项组成()。A.在中央银行储备账户内的存款余额B.中央银行信贷C.通过货币市场借入的临时性资金D.居民储蓄存款E.由于结算时隔所产生的在途资金2.由私营清算机构所有并运行的支付系统有()。A.CHIPSB.CHAPSC.FedwireD.日本东京银行家协会的全银数据通信系统E.65 瑞士中央银行的SIC3.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哪些资金结算()。A.行间清算B.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C.黄金和外汇交易D.货币市场交易E.跨国交易4.能够进行欧元结算的支付系统有()。A.CHIPSB.EBAC.EAFD.CHAPSE.TARGET5.支付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A.信用风险B.流动性风险C.系统风险D.法律风险E.其他风险四、判断并改错1.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业愈发达,其现金结算的比重愈高,范围愈广。()2.较之净额结算,实时全额结算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3.小额支付系统多采用批量处理、全额结算方式。()4.CHIPS是由美联储所有并经营的大额美元支付系统。()5.系统风险一旦发生即有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混乱与瘫痪,因此中央银行对系统风险最为关注。()五、简答题1.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说实时全额结算有利于规避支付系统风险?3.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4.跨国支付清算有哪些特征?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2.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国内结算国际结算2.清算机构支付系统3.净额结算全额结算4.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5.跨国支付清算65二、单项选择题1.B2.C3.D4.D5.A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BD3.ABCDE4.BCE5.ABC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误。应改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业愈发达,其现金结算的比重愈低,非现金结算的比重愈高,范围愈广。2.正确。3.错误。应改为:由于支付金额较小但业务频繁,小额支付系统多采用批量处理、净额结算方式。4.错误。应改为:CHIPS由纽约清算所协会所有并经营。5.正确。五、简答题1.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哪些内容?65 答: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清算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支付系统以及银行间清算安排等内容。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各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支付系统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支付结算制度是关于支付结算活动的规则、操作程序、实施范围与标准等的规定与安排。同业间清算是金融机构之间为实现客户委办业务和自身需要所进行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划转。2.为什么说实时全额结算有利于规避支付系统风险?答:实时全额结算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首先,实时全额结算系统的显著特征在于“实时”和“全额”。“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从而实现了支付信息的“随到随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其次,实时全额结算实现了支付信息的即时处理,将结算时隔降至最低(甚至为零),且所有支付业务均是不可撤销的、终局性的,从而减少了清算过程中的因素干扰,提高了安全系数。3.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有:(1)组织票据交换;(2)提供异地跨行清算服务;(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4)提供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4.跨国支付清算有哪些特征?答:跨国支付清算的特征有:(1)具有“国际性”特征;(2)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3)涉及不同的支付清算安排;(4)需要借助跨国支付系统及银行账户实现跨国行间清算;(5)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答: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应收应付款项可通过中央银行划转,同城、异地及跨国交易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可通过中央银行得以最终清偿,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转移效率、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中央银行通过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有助于掌握金融运行和资金运动趋势,对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大额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工具。第二,大额支付系统的高效运行以及快捷、低成本的行间清算有助于货币市场运作和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增强,有利于中央银行更灵活、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第三,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率水平和准备金可否用于支付结算,对支付系统的风险倾向具有重要影响。第四,支付指令的传送和支付资金的转移不同步时会产生在途资金,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第五,中央银行在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同时,向金融机构提供透支便利,导致商业银行负债增加,进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第六,支付系统因技术故障或遭遇突发事件而中断时,会对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实施产生冲击和干扰。(3)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活动对于保障支付系统的稳健运行,进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支付系统是金融信息和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渠道,如果银行的支付出现问题,将影响公众信心甚至引发社会恐慌。中央银行通过支付清算服务,可以有效地监督支付系统运行,防范与控制风险;通过对银行实行结算监督,促使其在结算业务领域进行合法有序竞争,从而维护社会支付秩序,提高银行信誉。必要时,中央银行需提供临时性信贷以维持银行的清偿能力。中央银行负有维系支付系统安全的法定责任;在金融危机爆发和不利情势突发等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负有维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法定义务。2.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65 答:支付系统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1)信用风险: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可发生在交易或支付过程中的任何环节。(2)流动性风险:交易一方并未发生实质上的清偿危机,只是由于资金不能如期到位而造成不能按期履约支付(即延期支付),致使交易对方无法如期收到款项的风险。(3)系统风险:在支付系统运行中,因某一参加者不能履行债务义务而造成其他参加者无法履约,从而使系统陷入整体性运行瘫痪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对系统风险最为关注。(4)法律风险:关于支付系统及其参与者权利、义务、责任的法规不健全或不清晰,将可能引起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法律纠纷的风险。(5)其他风险:其他因素和突发事件也会引起支付系统运行障碍和紊乱。为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2)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监控;(3)引用实时全额结算系统;(4)对小额零售支付系统进行监控;(5)对银行结算业务进行监督;(6)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规则建设;(7)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安全防护。第七章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一、填空题1.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做出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的制度称为_____________。2.国库制度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的类型。3.中央银行会计职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中央银行的会计分析是其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5.在中央银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1995年颁布的()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关于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表述正确的是()。A.数字必须真实、正确。B.内容必须完整。C.编报必须及时。D.以上表述均正确。3.关于我国货币统计表述正确的是()。A.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B.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C.采取两种并行的方式:其一,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其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4.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以编制出()。A.货币概览B.金融概览C.银行概览D.国际收支平衡表5.从存量角度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状况,并以期初存量、本期交易、其他变化、期末存量等统计指标反映金融资产的变动的报表是指()。A.国际收支平衡表B.国际投资头寸表C.银行概览D.货币概览三、多项选择题1.根据2002年6月2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规定,国库职责包括()。A.准确、及时地收纳国家各项预算收入。B.为财政机关开立账户,审查并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C.对各级财政库款和预算收入进行会计账务核算,正确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D.协助财政税务部门组织预算收入及时缴库,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办理库款退付。E.组织、管理和指导下级国库和国库经收处的工作。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A.正确组织会计核算B.加强服务与监督C.加强财务管理D.加强会计检查与分析E.会计风险防范3.中央银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工作在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加强金融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主要65 包括()。A.反映职能B.监督职能C.管理职能D.分析职能E.服务职能4.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有()。A.综合反映了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B.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具有积极意义。C.为检查和考核金融机构各项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政策、法规,财务收支状况是否合理,经济效益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D.反映了中央银行业务和财务现状;有助于决策者对未来进行预测与决策E.以前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数据,亦可成为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5.编制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的前提是明确金融机构的分类。按照货币统计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分为哪几个层次()。A.货币当局B.存款货币银行C.外资银行D.特定存款机构E.其他金融机构四、判断并改错1.我国是实行独立国库制的国家。()2.中央银行的会计对象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办理各项业务、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等活动所引起的资金变化与运动的过程和结果。()3.在中央银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中,经济调查统计处于核心位置,是中央银行调查统计活动的最主要内容。()4.我国的基础货币由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流通中货币、金融机构特种存款、金融机构缴存准备金和邮政储蓄转存款构成。()5.在明确金融机构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层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汇总数据,我国中央银行编制了货币概览、银行概览和金融概览。()五、简答题1.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有哪些?3.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4.金融统计工作须遵循哪些原则?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会计职能?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国库制度2.独立国库制、委托国库制3.反映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分析职能4.财务分析、经营管理分析5.金融统计、经济调查统计65二、单项选择题1.C2.D3.C4.A5.B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ABCD4.ABCDE5.AB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误。应改为:我国是实行委托国库制的国家。2.正确。3.错误。应改为:在中央银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中,金融统计处于核心位置,是中央银行调查统计活动的最主要内容。4.正确。5.错误。应改为:目前我国尚未编制金融概览,只编制了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65 五、简答题1.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按国家预算要求协助财政、税收部门收缴库款;根据财政支付命令向经费单位划拨资金,充当国国家金库的出纳。(2)代理国债的发行与兑付。(3)随时向政府及财政部门反映办理预算收支过程中的预算执行情况,负有对国家预算收支和国库资金转移的监督责任。2.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有哪些?答: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体现在:(1)中央银行会计是对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和自身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2)中央银行会计从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乃至会计凭证的设置,均不同于金融企业会计,体现着金融宏观管理的职能特征。(3)中央银行会计具有核算管理、预测分析和参与决策的特点。3.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的任务是:(1)正确组织会计核算;(2)加强服务与监督;(3)加强财务管理;(4)加强会计检查与分析;(5)防范会计风险。4.金融统计工作须遵循哪些原则?答:金融统计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金融统计部门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存偏见、不受外力影响和制约,如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2)科学性原则。第一,根据统计对象的活动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与明确统计报表、统计指标涵义及计算方法,以便更有效率地实现统计目的。第二,严格遵守统计业务操作程序,对各种金融信息按照既定的统计目的和统计方式进行技术处理,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与金融现象。 (3)统一性原则。应按照统计的一般原理及统计对象的特性,建立科学、统一、有效的统计制度,各级金融统计部门须按照统一的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及统计时间实施统计程序,以保证金融统计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4)及时性原则。各级金融统计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及上报统计报表,以利于报表的使用者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为决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5)保密性原则。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人员须依照法规,遵守保密制度。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答:由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不仅有助于利用其政府银行的特殊身份及便利条件,亦对提高国库管理效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符合对国家财富运用、保管及监督的特殊需要。国库资金是国家行使各项权利及管理职能的物质保障,国库工作效率事关国家预算执行、财政收支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之大局,中央银行对经理国家金库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便利于国家预算收入的及时入库和预算支出的按时拨付。财政部门可直接通过银行的联行往来和业务信息系统,加速税款收缴和库款调拨,便捷、灵活地调动、运用国家预算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及相互监督,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通过经理国库,中央银行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更好地把握社会资金的流动趋向,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办理和监督国家预算收支,中央银行可及时、全面地向政府提供库款缴拨和预算执行情况,便于财政部门掌握来自金融方面的政策信息,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呼应。(4)国库收纳的预算收入库款,在财政部门尚未拨付使用之前,形成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财政存款;财政赢余资金也可构成中央银行的长期资金来源。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65 (5)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中央银行通过规范各级国库、征收机关的业务操作程序,对国库的日常收付及预算资金转移进行逐笔监督,有效地保证了国库资金安全、及时、准确地解缴入库。加之拥有先进的国库储藏、保管及安全设施,可有效地保护国家财富。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会计职能?答:中央银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工作在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加强金融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包括:(1)反映职能。中央银行会计部门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对会计报表的制作与分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财政部门开立账户,办理资金的划拨与清算等会计活动,综合反映经济和金融动态、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货币流通状况、国家财政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为调整、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提供重要依据。(2)监督职能。中央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通过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综合运用,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资金活动,督促其认真遵守财经纪律,保证国家金融政策与制度的贯彻执行;监督中央银行系统内部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保证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保证中央银行资产安全。(3)管理职能。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其会计活动不仅反映了资金变化状况,还具有相应的管理职能。包括:(1)负责建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管理中央银行系统内的会计工作,以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2)管理金融机构的会计活动。根据国家的会计立法,制定金融会计准则、规范金融会计工作、审批和修改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促使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4)分析职能。中央银行的会计分析是其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包括财务分析和经营管理分析。中央银行通过会计分析,将各类业务数据转化为充分反映金融体系和全社会资金运动状况与变化趋势的会计信息资料,从而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宏观经济和金融动态,有助于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一、填空题1.的对象是一系列与经济的总体运行相关的变量。2.中央银行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__________________。3.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即确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4.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的区别之一在于财政账户用___________记录交易,而国民账户则用____________记录交易。5.是在综合四大账户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考察全社会资金的、,提供了技术性较强的工具。二、单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之间关系正确的是()。(其中: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A.GNP=GDPB.GDP=GNP+TRC.GNP=GDP+TRD.GNP=GDP+YF2.分析政府部门财政状况的方法除了总差额,还有()。A.经常性收支差额B.基本差额C.贸易差额D.经常项目差额3.就统计的范围而言,正确表达了货币账户三个层次间的关系的是()。A.金融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货币概览B.金融概览>货币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C.货币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金融概览D.货币概览>金融概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4.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了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负债方则体现着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A.流量B.存量C.渠道D.来源5.资金流量账户是一个矩阵,行为交易内容、列为交易部门。每行和每列的交易量之和为()。A.零B.大于零C.小于零D.不确定三、多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般包括()账户。A.国民收入与产品B.国际收支C.金融机构D.货币E.政府财政2.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有三种统计方法,即()。65 A.差额法B.价值补偿法C.增值法D.收入法E.支出法3.为了保持与其他金融统计的一致,并便于国际比较,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确定了政府业务及其分类的基本规则,有()。A.政府的确定不是依照法律标准,而是依据其职能B.政府的确定是依照法律标准,而不是依据其职能C.政府财政统计数据应衡量某段时期内政府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支付流量D.交易分类是根据每笔交易发生时的实际特征而定E.交易分类是依据最终效果而定4.依据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规则,财政账户分为()。A.收入B.支出C.资产D.负债E.融资5.在编制资金流量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主要源于()方面。A.宏观经济账户中的人为错误B.宏观经济账户本身可能会有统计误差C.宏观经济账户之间记录原则的不一致性D.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编制时期的不一致性E.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统计内容的不相同一、判断且改错1.鉴于国民账户的核算目的,对于凡在国外工作与居住超过一年的国民,作为非居民处理。()2.流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存量则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3.非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上”项目,是为赤字或盈余融资的交易。()4.经常性支出反映着政府消费,政府的收入减去消费即为政府储蓄,因而这一差额概念可以用来衡量政府部门的储蓄水平。()5.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全社会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量表来表示。()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账户的三层次。2.试分析国民收入与产品、国际收支、财政和货币这四大账户之间的关系。3.简述资金流量分析的原理。三、论述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现象。试依据表1的资料,借助于在本章中学习的分析原理及方法,分析当时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并对中央银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效果作出评价。表1:中国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比重分析表(%)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M016.915.613.513.013.714.316.416.416.116.416.8M147.043.941.042.046.849.755.959.461.567.471.7M2100.7100.4103.9112.1122.2133.4146.1150.5162.7175.9188.7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宏观经济分析2.经济是否存在对外失衡问题3.经济主体、记录经济交易4.现金支付制、权责发生制5.资金流量分析、来源与用途、流量与去向6565二、单项选择题1.D2.A3.B4.CB5.A三、多项选择题1.ABDE2.CDE3.ACD4.ABE5.BCD65 一、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鉴于国民账户的核算目的,对于在国外工作与居住超过一年的国民,不包括本国政府驻外人员,作为非居民处理。2.错。应改为:存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流量则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3.错。应改为:非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上”项目,是产生赤字或盈余的交易;而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下”项目,是为赤字或盈余融资的交易。4.对。5.错。应改为: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全社会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以资产负债表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变动形式来表示。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账户的三层次。一国的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货币当局一般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掌管储备、代理国库和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等职能,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都集中体现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第二层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净资产等金融要素的变动情况。存款货币银行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也包括吸收活期存款并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合并后,即为货币概览;第三层最为综合,其将其他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并为一体,编制成金融概览。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通常是期末的资料。2.试分析国民收入与产品、国际收支、财政和货币这四大账户之间的关系。虽然宏观经济的每一个账户说明经济的一个特定方面,但就广义而言,它们的基本概念都相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1)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即确定经济主体和记录经济交易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四大宏观经济账户都涉及由其全体居民组成的经济体。记录的经济交易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流动,二是转移支付或单方面转移。(2)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联系,较集中地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关系。(3)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就总体而言,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是用以衡量整个经济体的经济交易量,而财政账户则是用以衡量政府对经济体其他部门的影响。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差别还体现在:记账方式上,财政账户用现金收付制记录交易,而国民账户则用权责发生制记录交易。交易的记录方面,财政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都衡量流量而不衡量存量的变化。范围方面,国际收支账户不区别不同层次的政府;相反,财政账户将中央政府与其他层次的政府、公共企业等区分开来。(4)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的关系。货币账户统计的是存量数据;而其他三大账户均是统计交易流量。就经济意义而言,货币账户通过对外资产和负债项目与国际收支账户相联系,通过政府在银行系统的头寸与财政账户相联系,但与国民账户没有直接的对应成分,而是通过其与国际收支账户、财政账户的对应成分,间接地同国民账户发生联系。3.简述资金流量分析的原理。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资金流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在一个统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交易被称为流量。为了便于分析,将流量分为非金融流量与金融流量。前者包括商品、劳务和单方面转移的流量,后者包括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变动。其中,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记录有关一国的增值、收入和支出的非金融交易以及有关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本融通的金融交易;财政账户说明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非金融交易和有关总盈余或赤字融资的金融交易;国际收支账户在经常项目中记录非金融交易,在资本项目及储备项目中记录金融交易;只有货币账户不表示非金融交易,仅表示银行体系的资产与负债。如果把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按部门分解,则每个部门的非金融交易差额(即部门的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可以被认为是各个部门的融资,原则上应等于其对国内其他部门和国外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再把每个部门的金融交易加总,其结果将与部门账户相似。如果把这一过程编制成一个账户进行分析,即为“资金流量分析”(Flow-of-FundAnalysis)。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全社会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以资产负债表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变动形式来表示。65 一、论述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现象。试依据表1的资料,借助于在本章中学习的分析原理及方法,分析当时发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并对中央银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效果作出评价。表1:中国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比重分析表(%)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M016.915.613.513.013.714.316.416.416.116.416.8M147.043.941.042.046.849.755.959.461.567.471.7M2100.7100.4103.9112.1122.2133.4146.1150.5162.7175.9188.7在对我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出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我们主要采用货币结构分析法。货币结构分析指对不同层次货币之间的比例结构的分析。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货币对实际经济过程总体作用的分析。在这一方面,各国比较普遍的是考察M1和M2两个层次的货币占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其中,M2作为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其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体现着一国的金融深化程度;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则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判断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我国由于金融技术还比较落后,现金使用量还比较大,并且其与居民的消费、物价等经济因素关系密切,因此流通中现金(M0)目前仍是我国分析货币结构的主要对象之一。根据表1所显示的资料,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流通中现金M0尽管有所波动,但幅度较小,基本稳定在15%上下;M1和M2占名义GDP的比重则在这十年中呈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M2,其绝对量已逐渐超越了名义GDP,体现了我国在这段时期的金融深化程度。并且,M0占名义GDP的比重相对稳定而M1、M2占名义GDP的比重上升,反映M0占M1、M2的比重存在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的深化和金融技术的提高,现金结算占交易的份额逐渐下降,M0在我国市场上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主导地位逐渐在弱化。(2)货币的流动性分析。M1包括了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体现着现实的社会购买力,M2则除M1以外,还包括了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准货币,这部分储蓄性质的准货币表现为潜在的或未来的社会购买力。因此,M1占M2比重的高低,体现了货币流动性的强弱。而对货币流动性强弱的分析,既能够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也有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在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面,如2003年末,M1占M2的比重由1994年末的43.8%下降到的36.4%。很明显,有效需求与现实的社会购买力相关,而M1则体现着现实的社会购买力。因此,M1占M2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现实社会购买力萎缩,是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通货紧缩现象的明显标志。而要解决现实社会购买力不足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由加大M2增长率来带动M1的增长,二是在M2增长率维持稳定的前提下、提高M1增长率,加大M1占M2的比重以增强货币的流动性。在评价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方面,如我国中央银行使用利率工具对金融的调控,主要体现在对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M2结构的调整。或者说,利率主要是通过调节M2的结构来控制货币供应量M1。其机制是:一旦提高利率水平,由于利益机制的驱动,M2中的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意味着一部分属于流通中货币性质的M1进入储蓄状态,从而在M2总量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流通中现实的社会购买力减少、潜在的或未来的社会购买力增加,从而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治理严重通货膨胀、90年代初期对付经济衰退和1993年以来实施“适度从紧”政策过程中,我国中央银行均使用了利率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均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在1997年后,针对经济增长率下滑、企业普遍不景气和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形势,中国人民银行于两年内6次下调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对货币政策主要中介目标——M1和M2的增长未发生实际效应,M2增长率基本上与利率水平成正相关变化,M1增长率下落幅度更令人担忧:1998年6月已落到8.7%,12月尽管有所回升,但也仅为11.5%,维持在进入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上。表明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对扩大有效需求、启动经济回升的效果并不明显。65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和_______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3.货币政策目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4.金融危机主要指由___________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________的正常运行。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其认识经历了()的演变。A.无效—有效—无效B.有效—无效—有效C.无效—有效D.有效—无效2.()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币值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3.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A.货币供给量B.利率C.准备金D.汇率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下()不是其特点。A.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B.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C.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D.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5.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A.中国人民银行B.财政部C.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D.国务院三、多项选择题1.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以下()的变化。A.总需求和总供给B.一般价格水平C.经济结构D.国际收支平衡E.经济增长速度2.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市场手段D.法律手段E.行政手段3.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A.政策目标B.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C.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D.政策传递机制E.政策效果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A.金融稳定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D.币值稳定E.国际收支平衡5.关于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B.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C.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D.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E.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是货币均衡四、判断且改错1.在现实经济中,货币供求均衡是各种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2.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是中介指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3.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宏观性从弱到强,可控性从强到弱,构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体系。()4.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要把失业降低为零失业率。()65 5.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常同时选用的中介指标。()一、简答题1.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哪些功能?2.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3.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相对重点的选择?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5.货币政策决策的基本依据有哪些?二、论述题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货币供给量、利率2.实际变量、微观经济主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3.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4.银行支付危机、金融体系5.准备金、基础货币65二、单项选择题1.B2.C3.C4.A5.D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BDE3.ABCDE4.ABCDE5、ABC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在现实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各种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而货币供求是否均衡既是社会总供求是否均衡的一种反映,又对社会总供求的均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错。应改为: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是操作指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3.错。应改为: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宏观性从强到弱,可控性从弱到强,构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体系。4.错。应改为: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要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不是追求零失业率。5.错。应改为: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常用的中介指标。但它不能同时选择这两个指标作为其中介指标。五、简答题1.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有哪些功能?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具有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货币政策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总量、经济规模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对货币供给结构,经济结构从而对就业水平产生影响。(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货币政策通过本外币政策协调,本币供给的控制,利率和汇率的适时适度调整等,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2.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通过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OE1E2E3E4Q1Q2Q3Q4AD1AD2AD3AD4ASP4P3P2P165 在AD-AS模型中,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使经济的均衡点从原有的均衡点向新的均衡点移动来实现的。如,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边移动到AD2。其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由E1向右边移动到E2。价格总水平有P1上升到P2,产出水平由Q1提高到Q2。可见,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都在上升;反之则反之。综上所述,货币政策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从而影响总供求均衡,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就业。(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3)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动荡。3.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相对重点的选择?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2)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从而迫使经济进行紧缩调整,而降低经济增长和就业。(3)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为了贸易平衡而对外贬值则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由于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货币政策就不可能同时兼顾这五个目标。这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由于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因而,其各自的调控目标也各有其侧重点。因此,货币政策应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必须兼顾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保持金融的稳定。由于各宏观经济目标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的相对重点也在变化。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并非唯一的,其相对重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4.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有:(1)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也必须与中介指标密切相关,它们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或中介指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2)可测性。对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3)可控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4)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客观条件: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而不能简单的照搬外国的做法。另外,操作指标的选择还受到中介指标的选择所制约,不同的中介指标与不同的操作指标相联系。5.货币政策决策的基本依据有哪些?65 正确的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的,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有:(1)对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它的制定、调整和实施都必须以现实的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动趋势预测为依据。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主要应该考虑经济景气状况、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对于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主要应该考虑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和企业财务状况。(2)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主要应该考虑世界经济周期的变动、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动、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国际协定和变动趋向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等。(3)对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以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量的依据。主要包括货币需求预测分析和货币供给预测分析。一、论述题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1)准备金。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导致准备金的变动,再影响到中介指标;再贴现率的变动即通过昭示作用影响市场利率,也通过影响再贴现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储备;公开市场业务则通过债券的买卖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储备再影响中介指标。商业银行准备金越多,其增加贷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准备金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银根宽松,反之则意味市场银根紧缩。因此,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其方向和力度。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借入储备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的储备,非借入储备则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储备。不同的准备金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我国在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将法定准备率下调至8%。这样,超额储备便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个主要的操作指标。(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或货币乘数变动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因而,作为操作指标,综合考虑二者在内的基础货币比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准备金更为有利。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单纯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此外,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在我国,据统计显示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经常波动的一个变量。这必然影响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效果。不过,货币乘数的变动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基础货币因而是基本可预测的。由于我国目前货币乘数相对稳定,基础货币在货币供应总量形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在基础货币中,现金这一指标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其可控性越来越低,尽管我国目前仍实行现金管理,但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正在递减。鉴于此,我国目前将现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目标体系之中进行监控。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类。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__________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达到增加或减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3.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缺乏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主要采用____________方式进行交易。4.中央银行还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式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5.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以收缩或扩张,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二、单项选择题1.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则最初始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65 2.我国在()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A.1981B.1982C.1983D.1984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A.手续费限额B.保证金限额C.交易金限额D.经纪人费用限额4.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A.信用配额B.信用控制C.信用贷款D.窗口指导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A.公开市场操作B.再贴现政策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D.窗口指导一、多项选择题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B.再贴现政策C.消费者信用控制D.公开市场业务E.窗口指导2.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局限性有()。A.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B.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C.对经济的振动太大D.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E.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等。A.消费者信用控制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C.直接信用控制D.不动产信用控制E.优惠利率4.公开市场业务通常具有()作用。A.防止金融恐慌B.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C.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D.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E.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5.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A.贷款的最高限额B.贷款的最长期限C.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D.贷款的最低限额E.贷款的最短期限二、判断且改错1.优惠利率、信用配额管理和直接信用控制俗称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2.各授权窗口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并逐级分配再贴现限额。()3.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中央银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工具。()5.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五、简答题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哪些作用?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5 3.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的回购交易是怎样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的?4.简要回答我国的利率控制情况。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六、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2.再贴现率、再贴现贷款、超额准备、货币供给量3.国债回购4.道义劝告、窗口指导5.超额准备、信用65二、单项选择题1.A2.D3.B4.C5.C三、多项选择题1.ABD2.CE3.ABDE4.BCD5.ABC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2.错。应改为:各授权窗口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不得逐级分配再贴现限额。3.对。4.错。应改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逆转性,可迅速的执行,是中央银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工具。5、对。五、简答题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哪些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强制银行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可从制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以保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存款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可以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用以履行其中央银行职能,办理银行同业之间的清算,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贷款和再贴现贷款,以调剂不同地区和不同银行间短期资金的余缺。(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为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派生存款规定了一个量的界限。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结构,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为中央银行提供了一个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实施货币政策的强有力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再贴现政策最大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但它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性:(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灵活性。3.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的回购交易是怎样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的?65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国债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的回笼基础货币。这样看来,该操作就是通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央行的货币供应量。4.简要回答我国的利率控制情况。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执行严格的利率管制。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逐步放松,但目前仍然实行计划为主的利率管理体制。我国的利率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即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第二层次为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第三层次为金融市场利率,主要为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由于实行以计划利率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央银行在制定基准利率的同时,也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及浮动幅度。金融市场利率则由市场决定,但也受到计划利率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利率调整来调节经济,90年代更加注重利率工具的应用,在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同时放开所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区别是什么?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针对总量进行调节的,中央银行经常使用且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影响。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一、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公开市场业务是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M=-B,其中,M表示货币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交易方法。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点就是基础货币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所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公开市场业务(OMO)—银行体系准备金(NBR)—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国民收入(GNP)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国债,国债作为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是中央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货币的资产方起着重要作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原理,实质上既是货币与债券的互换,也表现为债券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制约作用。近5年来,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成功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这是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所以推陈出新,与对冲外汇占款压力不断加大是密不可分的。从1998—2002年的几个年份,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从交易方式上看,当时公开市场操作只包括现券买(卖)断和逆(正)回购几种形式。2002年9月以后,我国开始尝试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弥补了市场短期债券不足的缺陷。随着人民币外汇占款的进一步上升,对冲操作任务也越变越重,而且随着央行之前发行的短期票据逐次到期,公开市场操作面临很大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04年12月起,中央银行不得不开始发行3年期长期票据,即是为了替代已经到期的央行票据,也是为了延长新发行票据的到期时间。但是,中央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是把矛盾推向未来,因为3年以后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央行票据到期压力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且,由于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财务成本问题,央行很可能需要再度增发货币,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显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很难在票据发行道路上走得很远,必须寻求新的替代手段。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65 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3.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A.收入B.利率C.货币供应量D.基础货币2.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变量。A.利率B.消费C.投资D.收入3.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范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准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A.负债B.资产C.表外D.中介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A.增加就业B.刺激经济增长C.抑制通货膨胀D.抵御经济波动5.在经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模式。A.双松B.双紧C.一松一紧D.一松一中性三、多项选择题1.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决定。A.基础货币增量B.货币结构比率变动量C.贷款结构比率变动量D.存款准备率变动量E.再贴现率变动量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两段。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C.传导时滞D.操作时滞E.市场时滞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A.货币供应量增长率B.货币购买力指数C.货币贬值率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E.国际收支概况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B.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E.作用过程相同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资金来源的约束B.资金用途的约束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E.政府行政能力的约束四、判断且改错1.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水平。()2.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货币供应量层次中的M2作为中介指标。()3.操作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4.货币政策的扩张总是由贷款总量的高增长来实现的,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扩张,而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并不受负债量的约束。()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里,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65 一、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二、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工具变量2.利率弹性、收入弹性、储蓄、投资3.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4.内部时滞、外部时滞5.挤出效应65二、单项选择题1.B2.B3.A4.D5.C三、多项选择题1.ABD2.DE3.ABC4.BCD5.ACD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而不应是利率水平。2.错。应改为:M1的数量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而M2则主要体现着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M1作为中介指标。3.错。应改为: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属于决策时滞。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4.对。5.错。应改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经济按照市场自身的法则运转而自发保持均衡状态,这样的经济体制与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货币政策相排斥。五、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及工具变量。其中,目标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中介变量是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主要有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是指操纵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改变的变量,相当于中央银行常使用的操作目标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的五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试图同时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基本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由于基本政策目标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处理好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因此,在政策侧重点的选择问题上,主要也是考虑这两个基本政策目标的配合。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工具变量是具有计量意义的货币供给变量,货币当局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其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并非完全能够直接控制,还需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作为政策工具。就一般而论,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必须与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主要政策工具与不同的工具变量的关系表现在:(1)法定存款准备率与实际存款准备率。实际存款准备率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项内容之和对商业银行银行全部存款的比例,而其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又非为中央银行所能控制。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只能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并能够自主调整的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与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与再贴现率有关的是资产方项目,如《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项目。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会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从而起到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规模。因此,再贴现率工具是调控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的票据量和获得的贷款量、进而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一个比率变量。(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65 中央银行买卖国债(或外汇)的行为,显然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操作,或者说,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的操作。并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直接操纵基础货币变量、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的政策工具。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和再贴现率工具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较大的弹性和较弱的时滞性。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政策有效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比较,并据以确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及决定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及经济增长这三项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尽管仍以货币对产出影响与否为基础,但侧重点却由传统的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转向抗波动效应的分析,并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产出波动理论。由此可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能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研究,作为以货币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其对抵御经济波动的效应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个基本条件: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这个基本条件都能够在实证检验中得到大致的判断。产出的增长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然而,货币投资和物资积累的对应关系又不是绝对的。由于经济过程中存在社会购买力的“漏出”现象,使相应价值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此时,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可以刺激需求,以满足资金匮乏者的投资欲望,使沉淀商品充分运转、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在运动中使价值增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能够对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和沉淀的商品资源产生“返归”效应而影响产出。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于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它们共同作用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的要求。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配合问题,首先要求理清这两类政策的关系。首先,共性问题。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这两类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二是这两类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三是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其次,区别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二是作用过程不同;三是政策工具不同。由于共性和区别均存在,于是,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1)“双紧”政策;(2)“双松”政策;(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这四种配合模式,对于政策的作用方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我们可以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合机制来讨论不同政策配合模式的效应问题:(1)财政政策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两条渠道,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利率对投资的弱弹性和价格水平的内生性,决定了比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较弱的、间接的;(2)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变量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要通过社会购买力和国民收入的共同作用。才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国民收入的内生性,决定了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滞后的;(3)“双紧”或“双松”政策的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各中介变量均能按两类政策的共同机制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发生作用。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的作用力度强,变量间的摩擦力小,一旦调整政策,很快能产生效应,并带有较强的惯性;(4)“一松一紧”的政策,其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变量间产生出相互抗衡的摩擦力。然而,由于投资支出这类共同变量的变动方向不明确。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两类政策往往只能分别对自身能够直接影响的变量产生效应,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功能损耗较大、作用力度较弱,但政策效应比较稳定,且不带有很大惯性。六、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指65 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的全过程,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外部时滞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从我国的情况看,信贷规模控制是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其主要是通过调控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来实现的。就银行体系总体而言,贷款是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资产业务,各项存款和流通中现金(M2)则是银行体系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增长率是货币政策主要的工具变量,而M2增长率则是主要的中介目标。因此,控制贷款总量,将直接作用于中介变量M2,但传导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一判断,我们可以从贷款总量与M2的增长关系分析中,得到验证:信贷总量与M2增长关系分析图(%)(a)(b)【11-7】图11-7(a)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长率与当年的贷款总量增长率变动关系,图11-7(b)则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长率与上年的贷款总量增长率变动关系。从图中两条曲线的走向可直观地看出:图11-7(b)图的贷款总量和M2这两个变量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明显比左图接近,反映贷款总量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滞后效应。对此,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来证明之。贷款总量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检验表(1986年~2003年)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相关系数(R)自由度(n-2)相关系数临界值(λ)a=1%a=1‰M2M2t+1贷款总量增长率(L)0.5490.65716150.58970.60550.70840.724665 【11-8】据表11-8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R(M2,L)<l11,0.01,表明贷款总量与当年M2的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不显著,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R(M2t+1,L)>l10,0.01,表明贷款总量增长率与次年M2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这正证明了我们在上面所作的结论:控制信贷规模这项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M2,并且,信贷总量对M2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时滞约为一年。因此,仅由工具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效果分析,其间就存在着大致一年的滞后期。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价高位平稳回落;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万亿元,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2004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贷款适度增长,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200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比2003年少增4824亿元,比2002年多增4173亿元。基础货币余额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逐步上升,货币市场利率基本平稳。国际收支“双顺差”,200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为6099亿美元,比2003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虽然得到抑制,投资增幅回落,货币信贷增长放缓,总体经济正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2005年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上升期对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稳定。因此,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在于强调“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国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体系,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体制性过热”以及政府针对“过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都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可能再次增加。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信贷供应来配合。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目前主要体现为投资拉动,消费尚未真正启动,扩大内需仍任重道远,而且经济运行中原有的结构性问题仍存在。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注重向鼓励消费倾斜,坚持“有保有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总之,200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信贷预期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均增长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第十二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制一、填空题1.金融监管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复合称谓。2.在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都是受监管最严厉的行业。3.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的出版使国家干预主义逐渐兴盛,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经济学。4.___________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5.美国在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了_______________的诞生,该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严格分离,分业经营模式从此确立。二、单项选择题65 1.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即是以()形成的制度为基础的。A.20世纪初~20年代B.20世纪20~40年代C.20世纪40~60年代D.20世纪60~80年代2.实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是()。A.新加坡B.澳大利亚C.意大利D.英国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实施的是审慎监管制度,是以()标准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主张充分利用市场约束的力量。A.流动比率B.资本充足率C.次级债比率D.核心资本率4.2003年3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又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批准,国务院决定设立()。A.证监会B.保监会C.银监会D.资产管理公司5.在下列国家中,目前实行集中监管体制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新加坡D.日本三、多项选择题1.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有()。A.社会利益论B.金融风险论C.保护债权论D.社会选择论E.自律效应论2.西方国家统称为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是指()。A.预防性管理B.市场准入C.存款保险制度D.紧急救援E.准备金管理3.监管机构按其设立方式划分,大致可区分为()。A.集中监管体制B.单一监管体制C.分业监管体制D.复合监管体制E.多元监管体制4.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9月公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其中包括()。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B.依法监管原则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D.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E.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5.内部控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A.组织机构B.审批原则C.会计规则D.“双人原则”E.分离原则四、判断且改错1.1863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储备法》,这是美国金融史上第一部管理全国银行业和金融业的法规,标志着美国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的开端。()2.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自由性,金融市场的失误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外部监管。()3.金融风险论认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4.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可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元监管体制。()5.香港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集中监管体制。()五、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2.简述金融监管的各种理论。3.试比较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的异同。4.国际金融监管的调整表现在哪些方面?5.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六、论述题试析国内外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金融监督、金融管理2.金融业65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金融监管的目标5.“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65二、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3.BE4.ABCDE5.ACD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民通货法》,次年修改为《国民银行法》,这是美国金融史上第一部管理全国银行业和金融业的法规,标志着美国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的开端。2.错。应改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误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外部监管。3.对。4.错。应改为: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5.错。应改为:香港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体制。主要由政府机构、咨询机构、同业公会三部分共同承担。五、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督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2.简述金融监管的各种理论。疏理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金融监管理论。(一)社会利益论。社会利益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出现后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二)金融风险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三)保护债权论。这种理论认为,为了防止债权人利益受损,国家需要通过金融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除上述理论外,对金融监管的理论解释还有社会选择论,即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安全原则论,即金融业的安全性原则只有通过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监管,才能得到保证;自律效应论,即国家的金融监管可以起到促使金融机构增强自律意识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有利于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等。3.试比较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的异同。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这种监管机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银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商业银行,证券业监管部门监管证券公司,保险业监管部门监管保险公司。监管组织结构分工清晰,与金融业的行业特征相适应,也取得较好的效果。4.国际金融监管的调整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金融监管的调整主要表现在:65 (1)改变传统的监管手段,加强以促进金融业谨慎经营为目的的风险监管,保证金融业的效率和稳定。巴塞尔委员会着手建立新的资本充足性框架,简称“新框架”,“新框架”强调增强透明度,以加强市场约束单个机构的能力,并且区分这些机构的资信水平,主要机制是加大有关信用、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的信息披露。(2)加强对大型金融集团的监督。在金融机构经营日益综合化的环境中,要对大型金融集团进行有效监督必须在各个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进行合作。(3)要求银行审慎对待与高杠杆机构(HLIs)的关系。巴塞尔委员会建议银行要注意评估高杠杆机构活动的潜在风险,并对这些潜在风险作出可能的政策反应。(4)与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趋势相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会更加密切。可以预见,未来的保证全球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监管体制框架将是一个更加灵活的,能充分、准确地反映各类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的动态发展变化的体系。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会发生由对抗型向协作型的转变,内部管理将成为国际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5.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的模式。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这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责任:即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保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分业监管有利于集中专门监管人才,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分业经营的原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体制是一致的。与此同时,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设立了内部稽核部门,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也已起步。随着三大监管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银行、证券和保险交叉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纷纷通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不断开拓新业务。同时,国内已出现了一些兼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两种以上业务的金融集团。因此,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大趋势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创新金融监管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六、论述题试析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先导,各主要发达国家为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一扫金融监管领域的传统监管的做法,逐步放松了对金融部门的管制,形成了强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它和金融全球化、证券化趋势一起,极大地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扩张。放松管制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然而,管制的迅速放松也使一些国家付出了高额成本。实现了自由化的金融部门更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程度不断加大,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事实证明,单纯的放松监管并非是保证金融市场效率的良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热衷于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时候,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者已经着手建立并强化审慎监管制度。巴塞尔委员会就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协议或文件,旨在对金融机构进行规范、完善、审慎的监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8年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和1997年的《银行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各国纷纷要求本国金融机构努力遵循巴塞尔委员会的各项原则,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再管制”热。金融环境的变化使目前的“再管制”不可能退回到依靠僵化的法规体系实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老路上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实施的是审慎监管制度,是以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主张充分利用市场约束的力量。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放松金融管制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突出特征之一,那么90年代,在国际金融体系历经了多次风波之后,这一特征已经让位于“再管制”的热潮了。而未来的金融监管将更加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实现对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为了确保监管机构有效协调,减少信息不对称,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制度。监管机构要在提高信息供给的充分性和准确性的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协调统一。建立统一的会计体系,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鼓励市场中介机构发展,以保证信息分析和处理的客观性;规定金融机构定期向监管部门披露真实信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经营透明度。完善监管信息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监管信息中心,专门从事监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保证信息共享的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达到提高监管效率的目的。65 另一方面,在金融全球化中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金融风险跨国界传递已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了沉痛教训,成为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衍生产品”。在国际范围内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风险,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应当开展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保持经常联系磋商,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建立和完善国际间金融监管体系。65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监管一、填空题1.我国2003年12月人大通过修改的《商业银行法》,将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权利,从原来赋予____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2.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资本充足率通行的国际标准形成于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它规定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不低于_______,其中核心资本成份至少为_______。4.根据巴塞尔委员会于1996年发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市场风险的计算有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5.“5级分类方法”把贷款资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类。二、单项选择题1.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人采取()原则。A.自由主义B.特许主义C.准则主义D.核准主义2.批准成立的商业银行,必须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的()个月内开始营业。A.3B.6C.9D.123.根据《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银行总资本分为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和二级资本(附属资本),下列()不属于二级资本。A.公开储备B.非公开储备C.资产重估储备D.一般储备金4.我国商业银行提取呆坏账准备金时一直实行()。A.普通准备法B.直接冲销法C.特别准备法D.专项准备法5.存款保险制度于()由美国率先创立。A.19世纪8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三、多项选择题1.审批商业银行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A.资本金B.高级管理人员素质C.银行业竞争状况D.国际政治环境E.社会经济需要2.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时应向审批部门提交以下()材料。A.申请书B.申请人最近两年的财务会计报告C.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D.经营方针和计划E.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3.按照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股权资本用于以下()几个目的。A.为银行股东提供持久的收入来源B.为银行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C.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D.提供业务发展的基础E.使股东相信银行的管理既安全又稳健4.造成国家风险中汇兑风险的情况大致有()。A.国家管制外汇,私人借款者被排在申请外汇的长龙之末B.国家由于国际收支严重逆差而无能力偿付对外债务C.中央银行出现外汇短缺,不能充当外汇的最后贷款者D.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将本币贬值,从而削弱了私人借款者的财务地位E.私人借款者出现财务危机后,不愿偿付对外债务5.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关于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资本充足率B.呆账准备金C.资产集中D.流动性E.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四、判断且改错65 1.在我国,设立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就不需要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2.商业银行的三级资本可用来弥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3.在我国,危机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时,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告其破产。()4.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要交存外汇存款准备金,遵守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并建立呆账准备金。()5.设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保证一国金融稳定,因此必须要由政府设立存款保险机构才能保证目的的实现。()一、简答题1.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2.银行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的内涵是什么?3.如何完善我国的审慎监管政策?4.我国的现场稽核、非现场稽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二、论述题谈谈你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看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制定并发布审慎监管政策、实施稽核与检查监督3.《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8%、4%4.标准计算法、内部模型计算法5.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65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A5.C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CDE4.ACD5.ABCDE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设立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也必须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商业银行总行提出申请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2.错。应改为:三级资本只能用来弥补市场风险,而且只有在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能满足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方可这样做。3.错。应改为:在我国,危机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时,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后,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破产。4.对。5.错。应改为: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采取由政府设立存款保险机构、由政府主管当局与银行业联合组成存款保险机构和由银行业自己组织存款保险机构3种组织形式。五、简答题1.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资本金。由于商业银行独特的负债经营方式及其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设立商业银行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资本额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2)高级管理人员素质。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要考察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等方面在内的综合素质。(3)银行业竞争状况和社会经济需要。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申请人,监管当局在进行审批时要考虑现时的银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当审批机关认为市场的竞争程度已无法容纳时,新银行就很难被批准。2.银行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的内涵是什么?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65 《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银行总资本分为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和二级资本(附属资本)。一级资本主要包括:(1)实收资本:包括已发行并全额实缴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2)公开储备:通过留存收益或其他盈余,如股票发行溢价、留存利润、一般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部分。二级资本主要包括:(1)非公开储备:只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账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2)资产重估储备:包括银行自身固定资产的正式重估增值和有价证券名义增值(3)一般储备金/一般呆账准备金:用于防备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损失的储备金或呆账准备金。(4)混合(债务/股票)资本工具:一系列同时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特性的工,如美国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务工具等(5)长期次级债务:包括普通的、无担保的、原始期限最少在5年以上的资本债券与信用债券。三级资本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短期次级债券:(1)无担保且已全额落实;(2)最早到期日不低于两年;(3)未经监管当局许可,不得提前偿付;(4)受“锁住条款”(Lock-inClause)约束,即若偿付利息和本金(即使在到期日)会导致银行无法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则停止偿付。三级资本只能用来满足市场风险的要求,而且只有在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能满足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方可用三级资本来弥补市场风险。3.如何完善我国的审慎监管政策?审慎监管政策的文件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程序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监管者制定和利用审慎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呆账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和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的各类银行法律、法规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类:(1)关于银行的基本法律、法规。(2)关于银行监管方式和违规处罚的法规。(3)关于银行业务管理的法律、法规。(4)关于银行风险监管的法规。由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针对银行的业务活动,针对银行风险的监管还刚刚起步。完善我国的审慎监管政策既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又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银行经营管理实践的需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的审慎监管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制定关于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的法规。中央银行可以委托外部审计力量对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法规要对审计的程序、内容、责任等加以规定。(2)制定关于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法规。可以暂时让银行真实地披露它的年度财务报告以接受市场监督。(3)制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指导原则。可以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计量与管理流动性的框架》,制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指导性办法。(4)制定银行外汇业务市场风险管理指导性原则。暂时不必对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市场风险提出资本要求,但可以建议银行计提风险准备金。4.我国的现场稽核、非现场稽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现场稽核按检查内容分为全面稽核和专项稽核。全面稽核的主要内容有:(1)业务经营合规性稽核。包括国家货币、信贷、利率政策的执行情况;金融法律、法规及业务规章的执行情况等。(2)业务经营风险性稽核。包括风险管理机制的设立情况;资本的真实性与资本充足性情况等。(3)财务收支与盈利水平稽核。包括各项业务收支盈利的真实性情况;风险准备金的提留与冲销情况等。(4)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管理稽核。包括业务、财务、会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情况;结算制度与结算纪律的执行情况等。非现场稽核与检查按照检查内容分为合规性检查和风险性检查。合规性检查是通过对银行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分析,检查银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监管当局制定的审慎政策及有关规定。风险性检查则是通过对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或者计量模型分析,评估银行的风险状况,预测银行的发展趋势。六、论述题谈谈你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看法。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参加保险的银行向存款保险机构(监管当局)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当参保的银行倒闭清 算时,存款人可以从保险机构得到一定金额的偿付。在具体规定上,各国的做法又有所不同 。从保险机构设置看,有政府出资创办并管理、政府与银行共同出资创办与管理、由银行业出资创办具有行业性质的存款保险机构三种模式。65 存款保险为银行的存款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网,由此也增加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并使金融 体系更加稳定。当然,存款保险也存在制度缺陷,从存款人角度讲,存款保险制度易使其疏 于关注银行的经营业绩和安全性,这使得低效率、甚至是资不抵债的银行能够继续吸收存款 ;从投保银行讲,存款保险制度易诱使其高风险经营,增加了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显而易见,缺陷也并非不能克服。在我国银行业正在开始市场化运作、已开始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今天,当某个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甚至倒闭,不能只靠国家去救济,要运用商业和市场手段来解决那些因经营不善的银行退出市场而引发存款人利益受损的问题。即使目前银行有国家信用作保障,但这只限于国有银行,不能惠及混合所有制银行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 而采用存款保险制度,可对所有参加保险的银行和储蓄机构提供保险保障,这既有利于统一 监管标准,又减轻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国家作为国有银行信用支持人的压力,其最大 益处还在于保护了中小储户的利益、稳定了金融市场。这种利大于弊的制度应尽早建立。具体来讲,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初步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行强制型存款保险,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参加存款保险计划。外资银行由于涉及到母国与东道国在存款保护制度安排和协调方面的问题,如何纳入存款保险范围尚须作进一步论证。二是对存款人实行限额赔付。但具体赔付标准将高于国际上的经验数据。以确保当个别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倒闭时,绝大部分的存款人都能得到全额赔付。三是存款保险的费率要逐步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价挂钩。四是由政府和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存款保险基金,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存款保险公司。第十四章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一、填空题1.信托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信托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2.我国的合作金融形式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我国的合作金融监管体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4.总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简称“___________”;外国银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分行,简称“____________”;外国的金融机构同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在东道国境内合资经营的银行,简称“__________”。5.是最先出现现代租赁的国家。中国第一家专业租赁公司是1981年2月在北京成立的。我国金融租赁机构的主管机构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A.金融信托机构B.城市商业银行C.城市信用合作社D.农村信用合作社2.我国的3家政策性银行都明确规定了资金来源,其中()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将其视为存款货币银行,而将另两家视为特定存款机构。A.中国农业发展银行B.中国农业银行C.国家开发银行D.中国进出口银行3.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职能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上。A.信用中介职能B.信用创造C.支付中介职能D.服务性职能4.中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在()年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A.1984B.1992C.1998D.20035.在信托业务的风险负担上,信托存款的风险全部由()承担,而委托贷款与投资的主要风险由()承担。A.受托人、委托方B.委托方、受托方C.中介人、委托方D.担保方、委托方三、多项选择题1.合作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A.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B.财务监督C.风险监管D.业务范围监管E.建立内部控制机制65 2.1994年中国组建了()3家政策性银行。A.中国农业银行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进出口银行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E.农村信用社3.合作金融是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A.由社员入股B.由地方财政和社员共同入股C.实行民主管理D.实行集中管理E.主要为社员服务4.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政策性职能可以概括为()。A.信用中介职能B.支付中介职能C.引导性职能D.补充性职能E.服务性职能5.近些年来,保险在不断加强和拓展自身的功能。目前,它已经具备并发挥着()的功能。A.经济补偿B.资金融通C.社会保障D.社会管理E.投机获利一、判断且改错1.目前,农村信用社隶属于中国农业银行。()2.我国规定,农村信用社不可参加全国统一的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这类金融机构就相当于“政府的银行”。()4.金融信托是从一般信托的单纯保管和运用财产发展到融通资金,因此具有金融和财产管理的双重职能。()5.我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监管内容基本上都是体现在市场准入、退出和业务经营方面的规定上。()二、简答题1.简述合作金融的监管原则。2.比较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一般性金融机构的异同。3.你会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作何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三、论述题各国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一般都有哪些特殊规定?我国在实践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贸易信托、金融信托2.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3.银监会监督管理、行业自律管理、民主管理4.外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5.美国、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国银监会65二、单项选择题1.D2.A3.B4.B5.A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BCD3.ACE4.CDE5.ABD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目前,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已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2.错。应改为:我国规定,农村信用社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3.错。应改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但是,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这类金融机构不同于“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才是“政府的银行”。4.对。5.对。五、简答题1.简述合作金融的监管原则。合作金融的监管原则有以下几方面:(1)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国际合作联盟把合作制的主要特征概括为“由社员自愿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65 ,对合作金融的监管也要按照合作制原则来进行。(2)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应区别于商业银行,要充分尊重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和决策,这是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条件。(3)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管理上应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2.比较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一般性金融机构的异同。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这类金融机构既不同于“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由政府成立、参股或保证,与政府有密切的特殊联系。(2)不以营利为目标。(3)具有确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4)特殊的融资原则。(5)有单独的法律依据。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其职能有与之相类似之处,即一般职能;也有商业性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职能,即特有职能。前者使其具备了金融机构之特征,后者使其体现出紧密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意图的性质。一般职能指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与一般银行相类似或相同的职能,即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所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不同,这致使在职能上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信用创造上。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政策性职能可以概括为引导性、补充性和服务性职能。3.你会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作何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我国的证券公司又称“券商”,是依法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各种有价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证券发行及交易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促进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第一家专营证券业务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自198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批准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证券交易营业部和证券交易代办点。截止到2002年10月25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已有124家。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证券公司既是证券交易所的重要组成成员,又是有价证券转让柜台交易的组织者、参加者。我国证券市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新兴市场,我们刚完成市场的“奠基阶段”,正在进行“市场化阶段”;二是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将使我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近年来中国证券业所遭遇的冲击与重组的压力,可能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所没有过的,2002年以来,倒闭、接管的证券公司已达19家,占现有证券公司总数的15%;没有出现问题的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也乏善可陈,接连出现全行业亏损。出现问题的证券公司,常见的违规问题是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国债回购、自营业务亏损、违规委托理财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完成以下一些工作:对证券公司进行一定的分类,给不同的证券公司以不同的监管模式;大力推动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兼并收购,以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实力,在未来6~8年里培育3~5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超大型证券公司;改变证券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寻找合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业务合作伙伴,通过同业拆借、证券抵押融资、保证金集中清算、银证转账、客户信用资料、过桥贷款等业务合作,逐步建立起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索银证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建立合理的证券公司退出和准入机制,给予有活力的证券公司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建立竞争性的行业结构;促进证券公司向经营全面业务的投资银行转变,并促进其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业务的研究与实践。此外,证券公司积极拓展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多种合作途径。一、论述题各国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一般都有哪些特殊规定?我国在实践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各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有一些特殊规定。(1)对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世界各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的特殊规定通常包括申请开业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要求该行的总行以法律或其他明确的形式保证对其分行负责和支持三个方面。(2)对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的监管。这包括业务范围管理、存、贷款业务的限制、再贴现便利的限制和利率的限制等多方面。(3)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主要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同时需要合规的稽核与检查,需要国际监管合作。6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日益发展,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进入我国市场,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多,业务领域从外汇到人民币,业务量发展提升加速,经营范围不断拓展,地域范围从沿海到内地不断延伸。加入世贸组织近3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总体运行稳健,业务获得较大发展。截止2004年6月底,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200家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为715.227亿美元。随着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对我国的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可从三方面入手来构建我国新的外资银行监管模式。(1)主辅分明的监管政策。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正处于过渡期,且即将进入成熟期。过渡期内,可以有一些非审慎性的监管要求,以帮助中资银行成长;但在成熟期则须以审慎性的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必须是以国民待遇原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监管保护措施。(2)内外有别的监管机构。在过渡期内,我国对内外资银行仍需分开管理。银监会监管一部、二部负责内资银行,监管三部负责外资银行。(3)完善严谨的法律依据。当务之急,我国需要抓紧制定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立法工作,将已经成熟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上升为法律,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法律制度建设。在监管过程中,银监会还需综合运用国际上通行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的协作,以提高监管的效果。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管一、填空题1.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表现在它既是金融市场的___________又是金融市场的___________。2.__________监管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监管区别于对其他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特征。3.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对______________的监管和对___________的监管,这是各国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重点所在。4.我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______________之间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的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交易市场。5.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是各国尤其是的监管重点,而_________的国际合作是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二、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往往更多地通过()来实施其货币政策。A.金融市场渠道B.商业银行渠道C.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D.以上都不是2.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量化考核,其中总量比例:按发生额计算,再贴现与贴现、商业汇票三者之比不高于()。A.1:1:1B.1:2:3C.1:2:4D.1:3:63.以下不属于中间型监管体制的国家是()。A.德国B.意大利C.泰国D.美国4.目前,中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属于()。A.分级监管体制B.自律型监管体制C.中间型监管体制D.集中型监管体制5.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监管中,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全面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效益最大化的原则D.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多项选择题1.国债利率主要有()三种方式。A.固定利率B.浮动利率C.长期利率D.短期利率E.保值利率2.根据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差异,可以把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分为三种类型,是()。A.一级监管体制B.二级监管体制C.集中型监管体制D.自律型监管体制E.中间型监管体制3.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主要有()。A.审批制B.注册制C.核准制D.认可制E.通道制4.证券市场中的市场操纵行为的方式主要有()。A.洗售B.对敲C.轧空D.信息杠杆E.联合操纵5.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的监管两个方面。65 A.银行结售汇市场B.外汇黑市C.国际外汇市场D.银行间外汇市场E.国际游资市场一、判断且改错1.我国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不超过一年,再贴现不超过半年。()2.内幕交易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简称内幕人员)利用其获得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信息交易以获取利益的行为。()3.轧空,又称洗空。指机构或个人利用所拥有的资金、库存证券及其他优势,人为地制造交易价格的虚假上升或下降,从中获取价差收益的现象。()4.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实行集中监管。()5.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是其实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需要。()二、简答题1.金融市场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2.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3.什么是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有哪些内容?4.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主要有哪些内容?三、论述题请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谈谈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参与者、管理者2.合规性3.证券市场交易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4.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与外币5.发达国家、证券监管65二、单项选择题1.A2.C3.D4.C5.C三、多项选择题1.ABE2.CDE3.BCD4.ABCDE5.AD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我国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再贴现不超过4个月。2.错。应改为:内幕交易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简称内幕人员)利用其获得的未公开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信息交易以获取利益的行为。3.错。应改为:这是洗售的含义。轧空,又称洗空,是指大量买入某种股票的可流通部分,造成证券市场上该种股票的严重短缺、价格上升,从而迫使市场卖空者按操纵者要求的价格购入该股票的现象。4.错。应改为:1998年国务院机构体制改革将证券委和证监会合二为一,组成统一的证券监管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才由分散监管转变为集中监管。5.对。五、简答题1.金融市场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根据各国的实践经验,中央银行在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指所有金融市场均须受到监管。金融市场是含多个“子市场”的市场系统。在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子市场或某一国(或地区)金融市场上的风波都有可能传染到其他子市场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从而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市场监管必须贯彻全面性原则。(2)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是有效的。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保持金融市场的竞争性,65 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③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调剂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有:(1)协调自愿、平等互利、自主成交原则。(2)短期使用的原则。(3)坚持按期归还的原则。监管的内容包括:(1)同业拆借参加对象的资格审定。(2)拆借资金用途的管理。(3)拆借期限和利率的控制。(4)拆借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比例限制。(5)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按照自身的资金可能和清偿能力控制拆借总量。(6)商业银行间的债券回购业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不得在场外进行。3.什么是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有哪些内容?信息披露是有关行为主体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证券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与证券有关的信息的行为。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对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的监管。信息披露可分为证券发行人的初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前者的披露形式主要是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后者的信息披露形式主要是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关于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各国证券法规都有明确规定。我国《证券法》相应条款规定了各种报告应予公告的内容和期限。此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其他相关文件分别对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配股说明书、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上市公司配股法律意见书以及上市公告书的内容和格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4.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主要有哪些内容?外汇市场是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者说是各种不同货币彼此进行交换的场所,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国的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因此,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仍然很重要。我国外汇市场包括银行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1)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结售汇市场的监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外汇账户(境内)的监管;②对收汇和结汇的监管;③对购汇和付汇的监管;④对外汇买卖价格的监管;⑤对外汇指定银行的业务监管;⑥违规处罚。(2)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监管包括:①对外汇市场组织机构的监管;②对外汇市场交易参与者的监管;③对交易行为的监管;④对市场交易价格的监管。六、论述题请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谈谈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建议。1998年,国务院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二为一,对地方证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从而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新形成的监管体制具有一些优点,如增强了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提高了证券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加强了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作用等。但这种监管体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过于将监管权力集中到一个部门,使得无法对监管效果进行再监管。从证券市场角度看,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有成熟的监管体制相配套。而能够成功运作的监管体制应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而证监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规则的制订者,游戏根本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有序运转。与美国证监会sec相比,中国证监会还拥有证券规章制度制定的话语权。现行的证券规章基本上是出自证监会之手,而且这些规章已经把证监会权力延伸到整个证券市场。在没有权力约束机制的状况下,证监会管制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张。(2)监管部门内部道德风险的存在。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制,不仅容易产生外部的运营成本,也会诱发监管机关内部的道德风险,即监管机关不顾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本部门的成本和收益。具体对中国国内来说,监管自身的道德风险可能来自于中国证监会身兼数职。另外,监管者也有宽容监管的道德风险,放松对证券公司的要求和对风险能力的限制,隐瞒证券公司的不良状况。监管者这样做的一个动机是逃避监管不当的职责,总希望不良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这种状况可称之为“官僚赌博”,另一个动机是可能来自外来机构人士的影响,于是放松监管。65 监管机构职能不清、政策不稳定是导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监管本身是制衡的产物,我们不能因为监管的存在而放弃对监管的监管。要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消除市场过分波动,应从监管角度入手,理清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范围,建立政策稳定的监督机制和制衡的监督机构,适时评估市场监管效果,建立健全监管人员行为监督制度,使“消息市”、“政策市”的基础牢固、稳定。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商榷:(1)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监督法律体系。除了目前正在执行的《证券法》、《公司法》等以外,还应制定其他相关市场监管法律,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体系。一是应抓紧制定《证券市场监管法》、《证券监管机构管理规定》、《证券市场监管从业人员操守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以弥补现有法律的空白之处。(2)从机构框架角度重塑证券市场监督体制。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统一监管模式,即由一个统一的机构中国证监会实施对所有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证券市场安全和稳定负责,还要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股本经营、公司行为进行全面的合法性监管。证监会的监管任务重、责任大、权力大也构成为将其职责分解的原因。因此,从立法、执法、行政相制衡的角度出发,建议分别建立健全行使上述职能的机构:①立法。设立国家证券业政策制定委员会。②监督。设立国家证券业再监督委员会。③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职责由现存的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对中国证监会的机构可保留现存机构,但须改变内部机构设置,改革后的中国证监会应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执法机构,负责对监管对象进行监督及做出处罚,以及对监管政策向国家证券业政策制定委员会提出反馈意见。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一、填空题1.总的说来,外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谋求,维持,其具体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2.汇率管理是通过以________汇率代替_______汇率,即由_________制定统一的汇率。3.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意味着我国取消了对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的汇兑限制,正式开始履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义务。4.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______为核算单位的具有的全部债务。5.我国现行的外债管理机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容。二、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中央银行设立了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A.1949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1953年到1978年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时期C.1979年到1993年底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D.1994年以后2.下列()不是影响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A.本国已有的外债储备量B.本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C.国际资本市场的可供量D.经济建设对外债的需求量3.按照我国2003年公布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按债务类型可将外债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A.外国政府贷款B.国际融资租赁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D.国际商业贷款4.衡量一国的外债偿还能力的偿债率是指()。A.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B.年偿还外债本息/年外汇总收入C.外债余额/年外汇总收入D.年偿还外债本息/国民生产总值5.对目前我国外汇管理的现状,描述正确的是()。A.已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B.已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已实现了部分可兑换C.尚未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D.已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经常项目仅部分实现了可兑换65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外汇管理项目的是()。A.贸易项目管理B.非贸易项目管理C.资本项目管理D.对汇率的管理E.对黄金和本币出入国境的管理2.从外汇管理体制的现状看,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表现出()特点。A.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B.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C.实行暂收待付外汇和专项外汇的账户管理D.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E.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在境内以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3.借外债可以给债务国的经济带来许多收益,但同时,也将使债务国付出代价,主要有()。A.债务偿还的压力B.附带条件的外债C.挤占国内投资D.对外债的依赖性E.外资供应的不确定性4.外债结构管理包括()几方面的管理。A.融资结构B.投放结构C.期限结构管理D.利率结构管理E.币种结构管理5.按债权人划分,外债可分为以下几类()。A.国际金融组织贷款B.外国政府贷款C.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D.国际商业贷款E.外国企业或个人贷款四、判断且改错1.在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各国间货币的汇率是以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国境,国际贸易与汇兑畅通无阻,所以,汇率平衡能自动调节,无需施予强制性管理。()2.对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我国目前资本项目的管理对象与国际通行做法基本相同。()3.债务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该比率以不大于20%为界限。()4.我国现行的外债偿还管理制度规定:为了减轻中央的负担、增强地方和部门使用国外贷款的责任感,提高使用单位的负债经营意识,从财政角度确立了谁借款,谁偿还的总原则。()5、就外汇管理对象中人的对象而言,通常将其划分为公民与非公民,一般而言,外汇管理对非公民较严,对公民较松。五、简答题1.简述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2.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管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如何分析使用外债的经济收益与经济成本?4.简述我国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六、论述题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与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论述我国现阶段进行适度外汇管理的必要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汇率稳定、直接管理、间接管理65 2.法定、自由、中央银行3.经常项目可兑换、第八条款4.非居民、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契约性偿还义务5.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债务登记65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B5.B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3.ABDE4.ACDE5.ABCE四、判断且改错1.对。2.错。应改为:对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我国目前资本项目的管理对象与国际通行做法有区别。国际收支的标准管理对象是以居民和非居民作为界限的。3.错。应改为:债务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该比率以不大于1为界限。4.对。5.错应改为:就外汇管理对象中人的对象而言,通常将其划分为居民与非居民,一般而言,外汇管理对居民较严,对非居民较松。五、简答题1.简述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外汇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贸易项目管理。由于贸易项下外汇收支一般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项目,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有贸易逆差的国家更加重视贸易项目的外汇管理。但总的看,贸易项下的外汇管理呈现逐步放松的趋势。(2)非贸易项目管理。所谓非贸易外汇收支,是指贸易外汇收支和资本输出入外汇收支以外的各项外汇收支。目前,西方各国的非贸易外汇管理较松,而发展中国家则管理较严。(3)资本项目管理。目前,国际间资本移动已经达到巨大的规模,大量游资充斥国际金融市场,对各国经济与国际收支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逐步将对资本项目的管理放在外汇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4)对汇率的管理。汇率管理是通过以法定汇率代替自由汇率,从而达到稳定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作用,并可利用汇率变动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控制调整进出口的目的。(5)对黄金和本币出入国境的管理。一般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都对黄金出入境加以限制。对本国现钞的输出都规定一个最高限额。2.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管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我国在进行外汇管理时,应继续加大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具体下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继续积极创造条件,便利货物、服务贸易和个人外汇收支,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二是推动资本项目管理创新,逐步稳妥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已经明确成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长远目标,现实选择应当是如何考虑安排进程时间表和顺序,并吸收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国际上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健全与否关系到资本项目开放后宏观经济的稳定大局,并在很大程度牵制着一个国家金融当局对付金融危机的能力。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需要积极稳步地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走向成熟和健全,并把这看作是实现人民币充分可兑换的必要相关条件。三是加强反洗钱工作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防范金融风险。四是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竞争力,完善外汇市场。3.如何分析使用外债的经济收益与经济成本。借外债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上:(1)投资。借外债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增加投资能力。但这里有一个必要前提:所借外债都有效地用于投资项目。(2)技术和设备。借入外债后,债务国可以根据本国的生产需要和消化能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3)就业。通过借外债增加国内的生产投入,不但可以提高本国的就业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4)贸易。借外债不仅促进了本国的生产结构变化,而且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变化。(5)银行或金融机构。借外债能够加强债务国和债权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增强债务国经营和管理国际资本的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开展。65 如前所述,借外债可以给债务国的经济带来许多收益,但同时,也将使债务国付出如下代价:(1)债务偿还。债务偿还包括还本和付息。为了还本付息,债务国就要放弃一定数量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购买力。而不按期还债会损害债务国的信誉。(2)附带条件的外债。附带条件的外债主要是指附加其他条件的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这些贷款的附加条件可以视为还本付息之外的附加成本。(3)外资供应的不确定性。外资供应的这些不确定性往往是造成债务国清偿困难的重要原因。(4)对外债的依赖性。对外债的依赖性越大,债务国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冲击的抵抗力就越脆弱。外债给债务国带来的收益和使它们付出的代价,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来说,是不一样的。但是,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务国经济发展政策及使用和管理外债的能力。4.简述我国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外债管理机制,包括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债务登记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容,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前述债务管理的内容所决定的。(1)统一计划。国家统一制定中长期和年度利用国外贷款的总规模和使用方向,并编制指令性和指导性指标计划,对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2)归口管理。外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外债管理机构仅仅起到“龙头”作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国根据政府机构的职能分工以及历史沿革,按业务相近原则,对外债的某些过程实行归口管理。(3)债务登记。办理登记手续需持对外借款有关批件(外商投资企业不需批件)及外债借款合同。我国现行的外债偿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三种偿债方式的划分。具体划分为统借统还,统借自还,自借自还三种方式。②对外偿付要领取“外债业务核准件”。③偿债监督。④建立偿债基金。国家和地方宜建立偿债基金,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保证资金的不断流入。六、论述题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与墨西哥危机的教训,论述我国现阶段进行适度外汇管理的必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市场机制作用还有待发育,所以,在放松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同时,如果不完善和加强对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的管理,就有可能造成资本大量流出或流入,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当前我国对资本项目仍应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是我国现阶段外汇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货币可兑换性必须分阶段实施,这是人们的共识。即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往往也要经历数十年的过程。这一进程的速度,如果忽视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必然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甚至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墨西哥从1986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到1992年8月与美国、加拿大达成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生效),进行了贸易和金融的开放改革。1994年5月墨西哥成为经合组织的新成员。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使墨西哥的国内市场向这些发达国家完全敞开。自1994年以来,墨西哥引进了约7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短期投资。这种投资的特点是寻求高收益的投资回报率,一旦遇到投资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不安,投资者就会马上抽走资金。而墨西哥自身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未能跟上开放的进度;政治危机又时有发生,外汇储备水平较低。所有这些因素终于酿成危机。1994年12月20日,在墨西哥新政府宣布比索实行自由浮动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发生,股市大跌,大量外资和国内资金挤兑抽逃,终于酿成一场金融危机。虽然由于墨西哥政府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及西方一些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墨西哥危机基本得到控制,但墨西哥也因此背上了1650亿美元的外债。墨西哥金融危机在外汇体制方面的教训在于:脱离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盲目采用负债增长方式是危险的;盲目推行资本项目的货币可兑换,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注重流入资本结构的管理,及利率和汇率浮动情况下对资本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可能招来严重的后果。经济转轨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必须注意改革的配套性和秩序性。尽管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实现,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三大要素:微观经济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都还处于发展初期,并且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部分国有企业状况效率低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不佳、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化等等。在众多问题存在的时候,盲目追求人民币可兑换的进度,是不明智的。65 总之,在推进外汇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注意改革的秩序和进程安排。在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化之后,应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程度,完善资本项目的管理,在恰当的时机推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第十七章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一、填空题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始于_________________。2.中央银行的外汇交易是按中央银行间签订的“______________”来进行的。3.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由国际间资本流动及货币往来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或惯例组成的有机整体。4.国际储备货币在汇率上应该____________,在数量上应该__________,在结构上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国际金本位体系始于1880年,它是一种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是当今世界上最富于全球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同时也是各种国际金融组织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集团C.国际清算银行D.亚洲开发银行2.国际清算银行于()在瑞士巴塞尔正式运营。A.1930年B.1935年C.1945年D.1955年3.国际清算银行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对外发行股本,其法定股本为()。A.15亿美元B.15亿英C.15亿马克D.15亿金法朗4.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部分。A.确立国际储备货币B.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C.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D.安排国际间的汇率5.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正式通过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A.《巴塞尔条约》B.《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C.《巴塞尔协议》D.《新巴塞尔协议》三、多项选择题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B.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合法化C.依赖国际间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市场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D.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E.国际储备多元化2.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采取以下()途径。A.依靠国内经济政策B.依赖国际间政策协调C.依靠汇率变动D.依靠IMF的贷款E.依靠国际金融市场3.综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两个,是()。A.流动性B.清偿力C.稳定性D.协调性E.承受力4.各国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主要表现在()。A.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B.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C.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D.进行外汇交易E.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5.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从事货币和金融问题研究B.商讨国际金融合作问题C.进行货币领域的合作,维护各国汇率的相对稳定D.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E.协助执行各种国际金融协定四、判断且改错65 1.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主要是想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获利。()2.世界银行集团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力,促进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3.《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4.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协调主要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规范来进行,属于规则协调。()5.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作为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的历史潮流,是各国发展对外金融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重要推动力量。一、简答题1.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简述中央银行与各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3.试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其意义。4.试述《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二、论述题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特点,试述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20世纪五六十年代2.互换货币安排3.国际间的货币安排、货币兑换关系4.相对稳定、充足、能够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5.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6565二、单项选择题1.A2.A3.D4.B5.C三、多项选择题1.BCE2.ACD3.BC4.ABCDE5.ABDE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无获利的动机,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和管理手段,以缓和由于临时性原因而造成的外汇收支不平衡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或者为了平抑汇价或避免外汇市场的某种波动所带来的损失。2.错。应改为:世界银行集团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为西欧国家战后复兴提供资金支持,1948年马歇尔计划中的欧洲复兴资金落实之后,业务目标转变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产力,促进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3.错。应改为:《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4.对。5.对五、简答题1.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各国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它的业务与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和它在国内外金融方面的丰富经验,使它成为各国政府对外金融方面的总顾问。(2)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国际收支能反映国家之间复杂的金融关系与活动。(3)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4)充当各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中央银行负责保管黄金,调整外汇储备的数量,调整货币结构和期限结构,并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5)进行外汇交易。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和管理手段。(6)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7)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关系。各国中央银行,作为对外金融关系的全权代表,负责同各国中央银行、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双边与多边友好合作关系。(8)充当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65 。中央银行要在持续的、全面的国际金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点和情况制定和推行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与政策。2.简述中央银行与各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与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表现在:(1)代表政府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各国中央银行代表本国政府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并阐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重大问题的立场,还同基金组织沟通情况、交流看法,取得该组织的信用贷款和信托基金;成员国还可得到各种形式的技术援助。(2)与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各国中央银行同世界银行集团建立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开展各种业务往来。(3)参与国际清算银行活动。国际清算银行不仅是各国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交流的场所,也是它们了解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它主要是同各国中央银行往来,同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签订特别协议。(4)参与区域性、地区性国际金融组织活动。区域性、地区性金融组织都是有关国家中央银行建立联系、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5)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各种交流合作活动。中央银行间还不定期地举行各种对等级别的会议或协商。例如,每年举行一次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成为该地区中央银行间定期交流信息和意见,协调金融政策的场所。(6)在国外需要的地方设立中央银行驻外代表处。中央银行根据需要与可能,也可以在国外经济金融中心设立驻外代表处,还可在国际金融机构和驻外使领馆派代表和研究员。3.试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其意义。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分类及资本标准的规定;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过渡期的安排等几方面。巴塞尔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以资本充足性管理为核心的风险资产管理模式,从资本构成及资产风险权数来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增强银行的稳定性,为国际银行统一监管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2)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表外项目纳入了银行资产管理范围,减少了表外业务急剧扩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大突破,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3)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在巴塞尔协议产生以前,各国金融监管的标准不一,有松有紧,造成了各国银行的不平等竞争。因此,巴塞尔协议有利于各国金融监管的统一和协调,促进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4.试述《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是巴塞尔委员会继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之后于1997年推出的又一份重要文件。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七大部分: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发照和结构、审慎法规和要求、持续银行监管手段、信息要求、正式监管权力和跨国银行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公布将推动国际银行业经营与监管方面的变革,它对于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该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更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性监管,将风险监管扩展到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银行运行的全过程。第二,该原则强调建立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具备明确责任和目标,运作的独立性和充分的物质保证,还须具备完善的银行业监管的法律体系。第三,注重建立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提高银行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能力。第四,提出了对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式。包括现场与非现场稽核并重、合规性与风险性监管并重、内部与外部监管并重等。第五,推动了对跨国银行的全球统一监管,促进了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该原则比巴塞尔协议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它采取有效监管和审慎监管标准,对银行的各项业务实施全球统一监管。六、论述题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特点,试述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处在牙买加体系时代,该体系在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实际上主要取决于美元、日元和原西德马克这三种货币,而这三种货币之间波动较大,这就使得整个货币体系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为追求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从而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65 一是区域货币一体化。即在目标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者实行单一货币,而对外则联合浮动。在这方面,欧盟显然走在了前列。二是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得到了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一体化必然得到发展,各国的货币政策相互影响。为了避免这种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不良的冲击,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但这种协调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频繁发生,并且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协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一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往往不仅仅影响该国本身,也会对相关的其他国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是经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一国某一特定的经济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政策在国内的执行,而且取决于其他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对经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国际经济与货币秩序的混乱。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为遏制国际收支逆差的进一步扩大,单方面提高本国利率,导致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其他国家为防止资金的过度外流,被迫纷纷宣布提高利率,结果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紧缩。此外,80年代的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留下了这方面的痕迹。国际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以及经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使得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因而各国迫切地需要稳定的国际货币经济秩序。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无非有两条,一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二是加强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从长期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很难找到一个能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改革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和运用。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一、填空题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二、单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地位有关。A.发行的银行B.最后贷款人C.政府的银行D.银行的银行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是核心部分。A.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B.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C.宏观审慎监督D.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年。A.2001B.2002C.2003D.20044.以下()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A.中央银行B.政府有关部门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D.金融行业公会5.()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A.美国B.德国C.波兰D.英国三、多项选择题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A.宏观审慎监督B.金融稳健指标C.压力测试D.标准与准则评估E.65 巴塞尔协议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等。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等。A.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B.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C.国际储备统计D.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E.对外投资统计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E.金融市场监测指标一、判断且改错1.因为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所以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的特征。()2.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稳定是确保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3.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宏观经济因素、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4.压力测试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来对因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5.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由于广义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监管工作,因此一般所说的金融监管协调主要是指广义的协调。()五、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稳定?其特征有哪些?2.金融稳定的目标有哪些?3.金融部门评估(FSAP)的目标是什么?4.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出现,值得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包括哪些?5.什么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六、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及其效果。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51.全局性、动态性、综合性、资金媒介2.价格稳定、银行稳定3.保持币值稳定4.宏观层次、微观层次、监管层次5.核心指标、鼓励指标65二、单项选择题1.B2.C3.C4.D5.A三、多项选择题1.ADE2.BCD3.ABCDE4.ACE5.ABCD65四、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因为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所以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2.对。3.错。应改为: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4.对。5.错。应改为:65 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由于狭义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监管工作,因此一般所说的金融监管协调主要是指狭义的协调。一、简答题1.什么是金融稳定?其特征有哪些?金融稳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协调关系。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以下特征:(1)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由于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提供者和维护者,应立足于维护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密切关注银行业运行态势的同时,将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动态及风险纳入视野,重视关键性金融机构及市场的运营状况,注意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市场、跨机构乃至跨国境的传递,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可能酿成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不良金融机构,保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因此,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的特征。(2)金融稳定具有动态性。金融稳定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并非是一成不变而固化的金融运行状态。健康的金融机构、稳定的金融市场、充分的监管框架和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的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会进行策略、结构和机制等方面的调整及其互动博弈,形成一种调节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的流动性制度架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形势。(3)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因为金融稳定作为金融运行的一种状态,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包括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手段等)作用或影响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对金融稳定实施的手段或政策工具兼具综合性的整体考量,具有综合性的特征。2.金融稳定的目标有哪些?金融稳定的目标为:保持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其目标涵盖以下三方面:(1)对经济全局而言,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干扰和破坏。(2)对金融部门而言,要防范和化解全局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阻止风险的蔓延。(3)对社会经济个体而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金融预期,增强他们对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信心。3.金融部门评估(FSAP)的目标是什么?金融部门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做到以下七点:(1)理解一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如何进行监管,包括监管者选拔、任命、问责、监测的程序,以及这些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否会导致本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2)评价一国监管机构遵循良好治理实践的程度和水平;(3)判别监管资源是否被合理配置以确保监管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4)评价监管治理框架是否有利于未来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是政策具备公信力的必要条件;(5)判别一国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治理的程度,以及一国是否具备足以识别、披露和管理风险的系统;(6)判别监管机构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公信力和操守;(7)区分金融部门改革的优先顺序,以改善治理框架,同时通过技术援助提供支持。4.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出现,值得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包括哪些?65 指标包括:(1)相对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增长过快或过低都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应该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2)银行资本充足率。由于这一指标显示了金融机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所以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将难以防范外部冲击下的银行倒闭事件的发生。(3)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程度。银行业的汇率风险很大,汇率的剧烈波动将对其经营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乃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4)外汇储备/外债总额。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足,但是单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很难跟国际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抗衡,他们能够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对一国实施冲击。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它们的比值。(5)国内信贷增长率。我国的国内信贷增长率除了1999年和2000年较低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5%左右,且我国信贷供给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国有企业的贷款供给超过需求,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6)不良资产/银行总资产。银行高的不良资产构成了对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是整个经济的威胁。我国的不良资产的比率是比较高的,虽然对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良资产率仍然偏高,该指标太高说明银行体系缺乏稳定性,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反弹。5.什么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国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协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金融监管主体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的整体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各种机制努力实现监管工作的和谐一致。按照纳入协调范围的监管主体的多少,监管协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包括一国或地区的中央银行、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部门)。广义协调的监管主体除了以上各机构部门外,还包括金融行业公会、各种专门的服务性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等等。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指在人民银行、各监管机构之间建立的支持、配合和沟通协调机制。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职能与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的协调与配合;二是人民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如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管理、反洗钱等与监管机构间监管职能的协调与合作;三是监管机构之间针对业务交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一、论述题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及其效果。(一)设立专门的金融稳定职能部门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承担银行业监管职能后,强化了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金融稳定可以采取的各种法律手段。为了适应职能调整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在总行设立了金融稳定局,分行及省会城市中心支行设立了金融稳定处,担当起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二)积极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当前,人民银行主导对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体金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目前,人行已经承担了金融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工作。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决定了它不能只负责银行方面的改革,而必须通盘考虑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负责协调并实施整体金融改革方案。我国已经明确要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从目前情况看,银行业处于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资本充足率不足,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公司治理结构脆弱、经营效率低下等缺陷,并且还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问题。据银监会统计,到2003年6月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为2.5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9.60%,远远高于国际上中等商业银行的5%的水平,而同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的标准。这说明我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当有限,一旦经济增长有所放慢,经济形势出现逆转,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将更为凸显。为此,我国成立了四大金融资本管理公司,已经处置不良资产达14000多亿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也有所下降。2003年下半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2003年底国家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注入225亿美元的资本金。通过发行次级债,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补充了260.7亿元和233亿元附属资本。截至2004年9月底,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75%,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39%。同时通过核销损失类资产,采取市场化公开招标出售可疑类贷款等方式,到2004年9月底,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降至5.1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9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降至3.7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5个百分点。在财务重组的基础上,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相继分别于2004年8月26日、9月21日由国有独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正顺利进行。(三)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风险,防范金融动荡和危机1.金融危机的出现常常是以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的恶化为先兆,因此建立一个体系来分析各种指标的走势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包括:相对通货膨胀率、银行资本充足率、实际汇率及其波动程度、外汇储备/外债总额、国内信贷增长率、不良资产/银行总资产等。2.进行全面的金融稳定自评估65 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推广FSAP这一情况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客观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7月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研究室、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单位组成跨部门小组,开始对我国进行首次金融稳定评估。此外,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开始定期撰写《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和《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成立区域金融稳定分析小组,按《<区域金融稳定报告>撰写指引》撰写《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主要分析辖区内经济环境及金融运行状况,突出辖区内金融稳定特点和风险特征,重点分析辖区内各种金融风险。(一)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的报告和披露制度金融数据的不透明,对金融业的有效管理、市场纪律约束及官方监督来说是致命的弱点。因此,有关部门要求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披露、向有关部门提供审慎报告、进行外部审计等等办法来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从而借助外部监督体系减少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各金融机构向市场公布的信息越可靠广泛,市场的纪律约束就越有效。然而,关于金融机构状况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在市场状况比较紧张的时期降低,尤其是在金融机构遭受困难之时其真实性下降。鉴于此,许多国家对金融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仅是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还要求其他定量和定性的信息。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