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 MB
  • 2022-04-22 11:15:43 发布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doc

  • 9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的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中2(2011海南海口高一期末,1)”神舟七号”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如右图),轨道舱还要在太空停留一段时间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留在太空的轨道舱属于()A自然天体B人造天体C陨星D小行星(2011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期末,1— 3)2011年1月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今年就将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结合以下两图完成3— 5题。图1图23图1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A太阳B地月系C银河系D月球4小行星带位于图2中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A3和4B4和5C5和6D6和75距离图2中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A太阳B哈雷彗星C织女星D火星6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所示天体系统相同。(3)流星体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图。(4)D系统中的中心天体是。(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1 —2)2011年2月14日18时,经历了256天漫长的”飞行”之后,在俄罗斯参加模拟登陆火星试验的两名志愿者首次踏上”火星”表面,把中国的五星红旗、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和欧洲空间局的旗帜插上”火星”,并进行了”火星”表面采样等模拟活动。据此完成7— 8题。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①总星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地月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火星在下图中的位置是()太阳系示意图(部分)9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其他行星的轨道,并用箭头画出行星的公转方向。(2)在图中以点状表示小行星带的位置。(3)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4)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把字母填入右面的方框中。98 A地球处在光照条件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原始海洋形成E适宜的温度F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G体积质量适中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10月9日,NASA连续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月球陨坑观测、传感卫星撞击月球南极的凯布斯坑,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NASA的科学家们在行动前分析:首先一个2.2吨的火箭以时速5600英里、超过音速7倍的极速一头扎在月球暗无天日之所,4分钟后再来个相当于首次撞击强度1/3的”二撞”。然而结果却令他们大为失望,撞月后没有一处报告发现闪光和尘埃。材料二:中国的探月”三步”走中国探月之旅分为”三步”:①2004—2007年发射绕月卫星;②2008 —2010年,软着陆与机器人、探测车巡视探测;③2013 —2017年,实现登陆与采样返回。(1)结合材料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试分析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2)若干年后,如果人类真的移民到了月球,人类还应成功创造哪些生存条件?(3)世界各国为什么都积极实施探月计划?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1江苏徐州高一质检,7—8)在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 —2题。98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3— 4题。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A光球、色球、日冕B色球、日冕、光球C光球、日冕、色球D色球、光球、日冕4太阳黑子和耀斑()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5下图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读图填出太阳大气外部结构名称:a,b。(2)太阳活动c为。(3)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年。太阳活动扰动地球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乱,产生””现象。(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3 —4)2011年2月15日上午9时许,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了一个达到X2.2级别的耀斑正向地球袭来,如果这次耀斑爆发的方向正好面对地球的话,将极大干扰地球磁场和高空电离层,也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上演了一场瑰丽的极光之舞。诸如”太阳风暴将正面‘击中’地球”“人类将重回黑暗时代”等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6--- 7题。6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7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2011广东东莞高一质检,4---- 5)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8---- 9题。8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9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98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10下图是”北半球海平面6月和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月总辐射量最高的海域是;10°N与60°N相比,6月太阳月总辐射量较高的是。(2)描述12月北半球随纬度的变化特征:。(3)一年中,赤道附近地区太阳月总辐射量的变化特点是。11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A兰州B海口C上海D昆明(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推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推销最合理()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D杭州、广州、成都98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读”地球极点俯视图”,完成1---- 2题。1甲点位于乙点的()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D以上都不对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3 ----5题。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季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A南极圈出现极昼B北极圈出现极昼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98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完成6 -----7题。6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7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角速度相同的是。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 11题。98 10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高纬度D低纬度11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可能是()A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Cb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Db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12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2)图中A、B、C、D四地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此时南半球为季。(4)自地球公转到C点以后几天开始,过D点到A点,在此时段,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5)地球公转B—C—D与D—A—B比较,哪一段用时较短?为什么?1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随着天球旋转,以一太阳日为周期的自东向西的”巡天”运动。由于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存在着绕日公转,在公转中地轴相对其轨道面发生倾斜,黄道面相对于赤道面存在着23°26′的黄赤交角。于是,在某一纬度的地平面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时,便产生着因时而异的太阳周视运动的季节变化,进而,太阳出没于地平线的方位也相应地发生这种季节变化。98 甲乙(1)图甲为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该地的纬度为。(2)根据图甲推算该地夏至日的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3)该地的某学校操场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一年中正午杆影始终指向当地的方向。当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时,杆影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杆影长短变化规律是。(4)将旗杆顶端的影子移动轨迹画在图乙中。(A为旗杆的地面位置)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1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b、c三点的地方时为()Aa为18时Bb为日落之时Cc为6时D三地都为日出之时2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C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东九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时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5 ----6)读右面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3---- 4题。98 3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C点在昼半球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4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5--- 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6该地的时区是()A东二区B西二区C东四区D西四区7右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晨昏圈与相重合,图中弧NMS是,经度是。98 (2)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位于P、Q两点中的,其经度是,北京时间是。(3)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4)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于9月22日和9月23日两天,地方时进入9月23日的经度范围是。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8--- 9题。8若A地的经度为20°W,则B地的经度为()A170°EB170°WC130°ED130°W9若此时ACB弧为昼弧,则C地当地的日出时刻为()A4:00B5:00C6:00D7:0010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3)B即将进入(昼/夜)半球。(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比B晚2小时的点是。(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11江苏省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下图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98 (1)偏移方向: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东、西)偏。(2)偏移距离的大小: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江苏省(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3)偏移的规律: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4)偏移的原因:我们认识了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1冬至日,下列城市中昼最长的是()A广州B上海C天津D哈尔滨读右图(下部阴影为树的影子),完成2 ----3题。2图中所示地区,此时的太阳高度约为()A0°B30°C60°D90°3图中所示地区,肯定位于()A赤道地区B低纬度地区C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D热带气候地区2010年12月12日晚8时,为期16天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广州开幕。据此完成4---- 5题。4本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时,全球的昼夜(图中阴影代表黑夜)分布状况大致为()5运动会期间()A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牧民忙于剪羊毛B在黄河站(78°55′N)可欣赏到极光98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6右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2)此时A点是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小时。(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4)图中ED表示线,DC表示线。(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6)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7)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7--- 9题。7太阳直射点位于()8甲地昼长时间为()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9若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但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则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10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98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该图所示日期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北京时间是。(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1(2011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期末,26)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为(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从C公转到D时,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完成1 ---4题。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98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5(2010山西运城高一质量检测,3)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6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7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B分别是界面、界面。横波在通过A界面时,波速,通过B界面时,波速;说明B界面以下的D层物质接近于状态。(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①+②+③是;④是;C是;D是。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遭遇了强烈地震(震级9.98 0级)及最强烈海啸。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海域,震源深度24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境沿海地区。截至11日晚,地震和海啸遇难者至少千人,失踪者不可计数。据此完成8 ----10题。8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10地震发生时,仙台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11(2011江苏盐城高一期末,41)读”地球圈层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部分地壳比较厚,部分地壳比较薄。(3)④是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③是,其物质状态是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为。1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2009年6月25日,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6.1℃98 ,创下了当年的最高纪录,市区有的观测站气温达到了38℃。不过这样的高温很快就要到头了。第二天开始梅雨登场,高温暂退。结合下图,完成1--- 3题。1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受沿岸暖流影响B人口过多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2下列作用与”明天开始高温暂退”有关的是()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冷空气到达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MBNCODP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BCD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完成5---- 6题。5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a处气压高于b处Ba处气压高于c处CM处的气温比N处高Dd处的气温高于c处6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BM处盛行上升气流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DN处有气旋活动7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完成8---- 10题。8若右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9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Aa为海洋Bb为陆地C③为陆风D③为海风10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AaBbCcDd11读图(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风向:风从吹向。(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季出现。12实验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右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98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地理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左或右)偏,纸片B向(左或右)偏。(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解析:从图中实验设置看出,左为电炉,右为冰块。由于左右两侧冷热不均,导致柜内空气的垂直运动。左侧受电炉烘烤空气上升,右侧受冰块影响空气下沉,进而在柜内底部和顶部产生了气压差异,底部左侧气压较低,而右侧气压较高,顶部相反,从而引起顶部空气自左侧流向右侧,底部由右侧流向左侧。此实验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地球引力B太阳辐射能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转偏向力2下图所示的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按风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据此完成3----- 4题。3图中表示风向的是()AaBbCcDd4该地可能位于()A日本B澳大利亚C印度D德国5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写出气压名称:甲,乙。(2)图中A、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3)在图中标出A、B两地的风向。6下图是”北京、东京、伊尔库茨克和火奴鲁鲁气压年变化曲线图”,按以上顺序排列的气压年变化曲线是()AabcdBbcadCdcbaDcabd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7--- 8题。7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abcdBabdcCbadcDcbad8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Aa、dBc、dCa、cDb、d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A,B,C,D。(2)该图分布在(南、北)半球。(3)画出乙点的风向。(4)该气压系统为(高、低)气压的一部分。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时段)。(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98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表示地转偏向力、表示摩擦力。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1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盛行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011山东潍坊高一模块检测,5 ---6)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 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据此完成2--- 3题。2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A向北移动B向南移动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3下列有关全运会期间发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低压增强,亚洲高压减弱B东亚正值高温多雨的时期C亚洲高压增强,夏威夷高压减弱D偏南风的频率逐渐增多右图为某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4 ---5题。4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有关气温和气压,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气温低于①B②地是高气压C④地是高气压D④地的气压值有可能大于②5有关①②③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则②地气温最低B若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带,则①的纬度一定最低C若图中表示三圈环流,则可表示为低纬度环流D若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②的气压要高于①(2011江苏徐州高一质量检测,10 ---11)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完成6--- 7题。98 6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7当图中a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8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以为主要特征。(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完成9---- 11题。9图中P地所处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B西风带C极地东风带D东南信风带10P地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沿海B澳大利亚东南沿海C地中海沿岸D南美西南沿海11若此时处在右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受信风影响98 C受西风影响D受东南季风影响12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7月份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B处南侧盛行风向是,其最主要成因是。(2)正常年份的7月中旬,A气压控制我国地区,出现天气,其天气特点是。(3)有些年份A气压势力增强,北跳至图中C处时,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是。13下图为”沿60°N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两图表示的是60°N线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2)由图可知,经度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的影响;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这里低温的原因是.(3)a点的气温(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季风。(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二)(2011江苏扬州高一期末,9--- 10)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据此完成1 ---2题。1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中,能反映上海气候类型的是()98 2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低温多雨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 4题。3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2010北京东城高一质量检测,11 ---12)右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5 ---6题。5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98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D终年温和,1月多雨,7月少雨6该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信风B西风C夏季风D台风7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气候类型名称:①,②;与②纬度相同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2)图中①②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试分析两种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不同点:表现在冬季的气候特点上,①;②。(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③有明显的,④是。(4)②③两种气候成因的最大不同点是。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读图完成8--- 9题。8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30°N-----40°N盛行西南风D20°N----30°N盛行上升气流9下图中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与题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98 10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气候类型是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等地区。(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3)下面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这表明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丙相比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98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5)在夏秋季节,危害甲、丙两地区的严重气象灾害分别是,它们在成因上相同,都是造成的。11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 ---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图A示意第13 ---17届亚运会的举办地和举办时间,图B示意该五届亚运会举办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季节分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A图B(1)说出导致每届亚运会举办日期不同的最主要因素:。(2)简析曼谷、釜山、多哈、仁川四城市地理位置的相同点:。(3)根据图A和图B,完成下表。98 举办城市曼谷釜山多哈广州仁川气候对应的英文字母(4)比较多哈和广州6--- 8月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一)读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1--- 3题。1该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2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的时间是()A29日B31日C1日D3日3下列现象与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频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冬半年在贵阳和昆明之间形成的准静止锋称为昆明准静止锋。读下图完成4 ---5题。4锋面所在的地形区是()98 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珠江三角洲D青藏高原5随着暖湿气流势力增强和暖气团湿度持续增加,锋面将向()A贵阳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连续性降水B昆明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连续性降水C贵阳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暴风雪D昆明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暴风雪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锋是锋,判断依据是。(2)锋面过境后,城市的天气状况如何?(3)某医院住院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病的。锋面过境时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幼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发病率都很高。请解释这种现象。(2011山东淄博高一质检,9 ---10)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7--- 8题。7该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冷锋B北半球冷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暖锋8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日较差大B乙处未来气压会下降C甲处气温比乙处低D乙处光照比甲处强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右图中、、为等温线、、为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据此完成9 ---10题。98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温梯度为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10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A四川盆地B南岭地区C东北—内蒙古一带D青藏地区11读”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的名称是。(2)此天气系统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时,西宁的天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受此天气系统的影响,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两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需要防御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哪些?。(4)此季节,西宁与大连的气候差异主要有哪些?。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12读”我国某地1月气象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变化呈趋势,气温变化呈趋势;由此判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过境。(2)从冷暖性质看,12日该地受气团控制,17日受气团控制。(3)在两天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天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二)2011年春,我国北方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读下图,完成1--- 2题。1导致北方地区严重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①B②C③D④2在该类型天气系统控制下,我国通常出现的干旱现象是()A华北地区的春旱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C东北地区的春旱D西北地区的夏季干旱3右图中箭头表示风向,图示为()A南半球气旋B北半球气旋C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反气旋(2011福建厦门高一质检,4 ---5)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据此完成4 ---5题。98 4判断该气压系统为()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5判断E地的天气()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D可能有下沉气流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高压中心为,低压中心为。(2)甲、乙两地相比,昼夜温差大的是。(3)画出A地的风向,比较A、B两地的风力大小:。(4)C、D两地的天气状况一般有何差异?下图为”某月3--- 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完成7 ----9题。7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A①B②C③D④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98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10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高、低)于B点气压值。从气团性质看,A为,B为。(2)填写B地风向:B处为偏;风力A处比B处。(3)如果冷、暖锋面均能引起降水,则冷锋雨区在侧周围,暖锋雨区在侧周围。(填甲、乙、丙、丁)11读”‘莫拉菲’登陆路线及我国7月下旬伏旱地区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图中高温和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和。(2)表示深圳台风过境时气压变化状况的是()(3)试比较华北春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的成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20 ---21)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98 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2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①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下图,完成3 ---4题。3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A1880 ---1900年B1900 ---1940年C1940 ---1980年D1980--- 2000年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 6题。98 5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7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因素有:一是,二是。(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科学家预测之一: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科学家预测之二:全球洪水、火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请你就下面的地理要素加以预测并说明预测理由。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②热带气候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2011山东潍坊高一模块检测,6--- 8)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结合下图完成8 ---10题。8上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冷暖相互交替9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98 ,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的变化B城市规模扩大C农业生产的发展D全球气候变化10上题所述地区的工业区最有可能位于()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11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其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材料二: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左图)。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和。(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对策有。(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乙:。12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98 10时(区时),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大会通过”坎昆协议”:一是在《京都议定书》下,确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二是在《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下,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相比的减排指标。读”墨西哥坎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坎昆气候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坎昆与巴亚尔塔港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但坎昆的降水量多于巴亚尔塔港,其主要原因是。(3)这次坎昆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4)目前,中国、美国的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5)为减少的排放,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海洋水、冰川、地下水、湖泊水B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水C海洋水、河水、湖泊水、大气水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2011江苏扬州安宜高中高一期末,11 ---12)2010年7月1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认为,尽管三峡大坝迎来建成后最严峻的洪峰考验,但这也可能让备受争议的三峡大坝获得一次”正名”的机会。右图为”水循环略图”,读图完成2---3题。2在水循环过程中,三峡大坝影响的主要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3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与之有关的主要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4”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5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98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2011山东兖州高一期末质检,3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e表示陆地上的和。(2)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3)在我国受c影响不明显的m地区是。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的两条直线为纬线,据此完成7 ---8题。7假设此时为1月,则甲地最有可能()A盛行西风B遭受寒潮袭击C大雪纷飞D晴朗少雨8假设此时为7月,甲地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河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水C二者此时互补D二者没有补给关系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9--- 10题。9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A河流、湖泊B河流、①中的水体C河流、②中的水体D湖泊、②中的水体98 10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①②两层地下水补给D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1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资源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作用。(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12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②。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段,原因是。(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地球自转偏向力B陆地形状的影响C盛行风D太阳辐射2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98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某洋流位于东半球大陆东侧的中低纬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洋流是()A日本暖流B季风洋流冬季流向C巴西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读下面四幅洋流示意图,完成4 ---6题。4表示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的是()5表示北半球中高纬洋流模式的是()6表示印度洋夏季洋流模式的是()7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海区属于(南或北)半球。(2)A处为流,B处为流;原因是。(3)该海域利用价值最大的海洋资源是,原因是。(4)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洋流A是,B是。海流发电是依靠海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旋转,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海流发电站通常浮在海面上,用钢索和锚加以固定。读下图完成8--- 9题。98 8假如该设施安置在日本九州岛东部远海海域,该设施应朝向()A东B南C西D北9下列自然地理现象中,可能对该设施造成破坏的是()A沙尘暴B暴雨C地震D台风10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某海轮从A航行到B一路顺水,所利用的盛行风为,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和。(2)C处附近为渔场,是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处。11(2011江苏扬州高一期末,43)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是半球,判断理由是①,②。(2)A、B、C、D、E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属于风海流的是98 ,属于补偿流的是。(填字母)(3)A、B、C三支洋流中,最强大的是(填字母),该洋流名称为,其强大的原因是什么?(4)正常年份,(填字母)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但也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可能发生了现象。(5)每年的6、7、8三个月洋流E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陆”。这个”垃圾大板块”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据此并结合右图,完成1--- 2题。1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大板块”的主要洋流可能有()①北太平洋暖流②加利福尼亚寒流③阿拉斯加暖流④北大西洋暖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使该”垃圾大板块”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A北赤道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日本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3--- 4题。3上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实际调查发现④处附近有世界性的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可能是()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万众瞩目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于2月13日至3月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49°16′N,123°7′W)举行,北京时间2010年2月13日上午10时,开幕式在温哥华举行。温哥华地理位置位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沿海的布拉德峡湾和菲莎河口的三角洲之间,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冬季一般不降雪,港口不结冰。据此完成5 ---6题。98 5从我国天津开往加拿大温哥华的船只,传统的航线是走低纬度地区,而不选择北太平洋暖流附近航行的主要原因是()A北太平洋暖流附近航线长B北太平洋暖流附近雾多、浪大,航行不安全C北太平洋暖流附近逆着洋流D北太平洋暖流附近逆着盛行风6温哥华气候温和,冬季一般不常降雪、港口不结冰的原因是()A温度较低B山脉阻挡气流C寒流经过D海拔较高7读”全球洋流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中低纬大洋环流为例,其分布规律按时针运动方向可表述为北(半球)南(半球);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大洋为中心,东侧多为流,西侧多为流。(2)①--- ④中可以形成渔场的是,其主要原因是。(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来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作用。(2010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5 ---7)非洲联盟第14届首脑会议2010年1月31日在非盟总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会议围绕”非洲信息和通信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的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就非洲地区一体化进程、气候变化、非洲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地区冲突等问题进行磋商。右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简图”,据此完成8 ---10题。98 8非洲沙漠地区面积广大,造成E处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延伸2000多千米的因素是()A地形B降水C大气环流D洋流9F气候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降水条件C地形D洋流10M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与太平洋东南部的大渔场类似,是()A气候条件好B涌升流影响C暖寒流交汇D河流的流入11读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请说出图中字母A、B、C、D、E、F、G、H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对该类地理事物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海域处,最有利于形成渔场的是哪一处?请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条件。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8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图(1)判断图示区域所处季节,并说明理由。(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江河水、冰川、地下水D浅层地下水、海水、深层地下水下面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2 ---3题。2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①减缓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3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A下渗B径流C蒸发D蒸腾98 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完成4--- 5题。4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5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是()①大面积人工降雨②跨流域调水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淡水危机。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淡水缺乏如此急迫,向海洋夺取淡水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1)某中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见上图),请你说明其设计原理。(2)海水淡化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读”太平洋中部某小岛降水季节分配柱状图”,完成7 ---8题。7该岛水资源紧张,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湖水量不足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D气候寒冷,蒸发微弱8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岛可行的主要措施是()A岛内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98 C淡化海水D人工降水(2011山东东营高一质检,5--- 6)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结合下图完成9 ---10题。9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①温室效应的原理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③水循环的原理④海水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②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水槽③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④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1年3月22 28日是第24届”中国水周”,其宣传主题是”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材料一: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8 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几年我国主要河流污染状况排名材料二:我国部分流域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柱状图:(1)根据材料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2)材料二反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为此我国建设的大型调水工程是。(3)(多选)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98 A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节约用水C跨流域调水D防治水污染E研究和利用海水(4)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北方河流污染重于南方的原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读下面景观图片,完成1--- 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3有关地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B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只是地壳的水平运动D就全球而言,以垂直运动为主,以水平运动为辅4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5--- 6题。98 5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图上的景观()A甲B乙C丙D丁6关于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7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是A、B、C、D。(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H、I、J、K、P、Q。(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到再到的过程。读”中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完成8--- 9题。98 8图中① ④反映了中国风化壳的变化()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C由东南向西北D由西南向东北9比较四个地区的土壤,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B④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C④地区的化学风化较强,②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D③④地区的风化壳最厚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 ④代表不同的地层。据此完成10 ---11题。10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11丙侵入岩脉应属于()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1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8年11月2日凌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该市西舍路乡下辖的4个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其中新华村受灾最严重。泥石流造成至少21人死亡,39人失踪。材料二:灾区某区域地形图。(1)图中甲、乙两村受泥石流危害最大的是,另一村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大。(2)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可能是,形成原因是。(3)如果在甲、乙、丙三地都发现了大量化石,说明此处岩石多为岩。(4)此地区可能有的旅游资源是,说明判断依据及资源形成原因。13(2011山东威海高一质量检测,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8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 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板块,和材料二图中(A或B)处的板块一致。(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岩石)。(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板块碰撞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6)根据材料一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寓意”国泰民安之火”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圣火火种在泰山之巅成功采集。结合下图完成1--- 2题。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 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3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98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000米以上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完成4--- 6题。4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5若图中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A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美洲板块6若图中N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脉,则M板块属于()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3)找油区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2010年3月1日,内蒙古乌海神华集团骆驼山在建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8---- 9题。8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98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9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B乙处为背斜成谷C丙处为地垒成山D丁处为地堑成谷10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厘米厘米的竹片(或)2片。(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6)研究结论: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作用的结果。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二)1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完成2--- 3题。98 2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石硬度小,易于开挖3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适合的措施是()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车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③4我们从地图上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5计划在下图所示地区修筑连接甲、乙两地的公路,图中给出了A、B、C三个方案,哪个方案最好?为什么?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6--- 8题。6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7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8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洪涝9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营。下图为”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8 a为山脉,b为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10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其目的是避开。(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沿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属于,它是由发育而成的。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A长江三峡B戈壁和裸岩荒漠C河口三角洲D沙丘、沙垄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五十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黄河小浪底排水调沙以后,黄河三角洲湿地陆续进水,湿地面积得到极大恢复,据此完成2--- 3题。2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3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海潮搬运作用增强②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河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下图,完成4----5题。98 4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的结果B变质作用的结果C侵蚀作用的结果D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5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6 ---8题。6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7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8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98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读”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这种地貌称地貌,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我国的高原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两个名胜是和。(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代码)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填代码)表示,为流水的作用。(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二)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多呈点状B山区聚落分布多呈同心圆状C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沿河、沿海发展D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于山前的洪积扇上2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B平原面积小C文化背景D沿河流延伸3读下图(图中数字表示乡村聚落),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A①B①③C①②D③4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A中游和上游B中游和下游C上游和下游D中游5对河流流经地区聚落具有明显限制的地貌区是()98 A冲积扇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D河流凹岸6关于山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大,密度小B多呈条状、团状分布C规模比较小,多散居D多呈团状分布于山前读下图,完成7--- 8题。7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8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9下图是”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成因是。(3)分析图示地区2008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原因是。10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有利于和,地形以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状。(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因为那里地形,水源,便利。(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平原。A西安B宝鸡C渭南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西北景观相符的是()A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2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A氮气、氧气B一氧化碳、氧气、甲烷C甲烷、氮气、二氧化碳、水汽D一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3 ---5题。3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B虾类C鱼类D哺乳类4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5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8 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完成7 ---8题。7下列关于恐龙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8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9 ---10题。9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98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11北半球某地区近20年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甲、乙、丙完成下列问题。甲该地区治理前各农业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乙治理前后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丙林内外气温差值(℃)(1)图甲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2)图乙反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从1985年到1997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图丙谈谈植被覆盖率增加对该地区小气候的影响。(4)图丙反映了森林的作用。12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项名称:A,B,C,D,E,F。(2)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①将转化成;②将转化成。(4)称为生物循环,它促使和不断地迁移运动,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和联系起来。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是因为()A植被稀少,无水蒸腾B距海远,海洋湿润空气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2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经过20世纪的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对环境的关联影响是()A植被破坏—大气温度升高—温差减小B植被破坏—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C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减小—土壤冲刷减弱D地表蓄水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加剧—土地肥力下降专家指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异常的暖流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该海域的寒流向西流动,造成海水升温,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而2002 ---2008年正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期,预计会有3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据此完成3---4题。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印度尼西亚遭受洪涝灾害B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异常干旱C秘鲁、乌拉圭干旱少雨D非洲撒哈拉遭受了洪涝灾害4我国在厄尔尼诺年一般会()A北方高温多雨B西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食减产C南方出现低温、洪涝D在厄尔尼诺年的下一年,东北地区常出现干旱5下列各组自然灾害中,其形成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不密切的是()A滑坡、泥石流B水土流失、地面塌陷C环境污染、森林火灾D火山爆发、台风6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98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7阅读下述材料并分析以下框图,完成下列问题。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稀薄(2)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8三峡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洪涝灾害多发B污染加剧C生态失调D全球气候变暖9由于石油的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①全球气温上升②臭氧层空洞扩大③光化学烟雾增加④公害病增多⑤酸雨增多⑥粉尘增多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③⑤10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根据图E中资料,分析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甲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请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该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伐檀的悲剧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西南端,黄河北岸。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看,那河水是多么清澈,那树木是多么高大!”坎坎”地伐呀伐,从周伐到秦,从汉伐到唐。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春天变了样。”洛阳三月飞胡沙”,是他的妙句,与”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景色可谓天壤之别。的确,在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是黄沙而不是烟花与绿叶。伐呀伐!黄河在唐代刘禹锡的笔下成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不再是”清且涟漪”了,今天的黄河水质浑浊,河水中泥沙含量为世界之最。每年”运输”的泥沙在16亿吨以上,下游的年泥沙淤积量约4亿吨。如今河南开封一段,河床几乎与开封铁塔同高,黄河成了黄涛滚滚的”地上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黄土质地疏松,极易受水流的侵蚀和分割,过度伐树,使黄土高原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便被冲刷成了纵横的沟壑,造成了一片荒凉的黄土地,一条浑浊的黄河。在自然条件下,大雨倾泻下来会冲走一些土壤颗粒。如果土壤有良好的覆盖物,如树木、野草、枯枝、落叶,水土流失的速度非常缓慢,土壤流失量小于母岩育化成土壤的数量,这是正常的现象。人类对水土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不仅促使大片肥沃的土地变成贫瘠的沟壑和沙丘,而且会失去宝贵的水资源,所以水土流失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很大。(1)由”河水清且涟漪”到”洛阳三月飞胡沙”再到”九曲黄河万里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坎坎伐檀”之”檀”主要对黄河起什么样的作用?98 (3)黄河”地上河”会使开封面临什么威胁?应采取什么对策?(4)”伐檀的悲剧”是如何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图,完成1-- 2题。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反映了冬季风到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3下列有关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B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的规律变化C其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D形成原因是大陆轮廓的影响(2011福建福州高一质量模拟,10--- 11)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据此及所学的知识,完成4--- 5题。98 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垂直地域分异图4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判断天山北坡证据的是()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⑥雪线更高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5推测出影响该山峰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光照D放牧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6 ---8题。6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寒流B大气环流C山脉迎风坡D暖流7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8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98 9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 F和① 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列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0--- 11题。10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②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④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①地区相似,则该地()①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④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沿AB线,自然带依次由带、带过渡到带,这属于从向的分异现象,主要是由差异造成的。(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属的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是以为基础的。(3)陆地环境因受、、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13下图为某学者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98 (1)世界四季类型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季如春”型地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3)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什98 第一章行星地球1.1宇宙中的地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宇宙和天体的基本知识。宇宙是天体万物的总体,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作为物质的天体之间是有联系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答案: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判断及分类。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留在太空的轨道舱属于天体中的人造天体。答案:2B解析:第3题,图中出现的天体和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地月系、太阳、地球和月球,不包含在内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第4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5题,图2中位置3行星是地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答案:3C4B5A解析:第(1)题,由图示确定D为地月系后,依据天体系统层次性的规律,可以推知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C为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成员之一,所以B为银河系,并进而推知A为总星系。第(2)题,由题干给出的仙女座河外星系,可知该题要求回答与河外星系同级的天体系统,因而只有示意图中的B银河系符合。第(3)题,流星体存在于太阳系。第(4)题,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答案:(1)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B(3)C(4)地球解析:第7题,火星是银河系中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所以地月系和河外星系不包含火星。第8题,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示意图中C表示火星。答案:7B8C解析:本题考查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图中有几个行星的轨道没画出来,在画时要明确各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特点,为逆时针方向。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还有共面性的特点。地球生命存在有外部和自身条件两种,从图示看,上为外部条件,即为光照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下为自身条件,在填时注意因果关系,如日地距离适中,从而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答案:(1)提示:水星和火星之间是金星、地球,天王星外是海王星(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画图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3)自西向东同一平面上(4)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分别为:A、FC、E、DG、B解析:第(1)题,人类长期对月球的不断探索,使我们知道了月球上不但没有大气、液态水,而且重力小、温差大等,但是却有适合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其他条件,比如矿产资源、建筑用的岩石、丰富的太阳能等。第(2)题,人类要想居住在月球上,还应创造条件克服一些难题,比如创造适宜的温度和保存大量液态水,制造出适宜人类呼吸的大气,适当阻挡宇宙中强烈的射线危害,并能形成有食物供应和物质分解的生态系统。第(3)题,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月球,这是因为月球探测成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大意义,而且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丰富资源。答案:(1)矿产资源、建筑用材、太阳能等。(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液态水,合适的大气、保护层、生态系统等。(3)探月计划可以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寻找新能源等。98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答案:1C2A解析: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答案:3A4B解析: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分布与太阳活动的对应关系如下:答案:(1)光球日冕(2)耀斑色球层(3)11大气磁暴解析:第6题,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第7题,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泥石流频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太阳风暴没有关系。答案:6B7D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第9题,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与树木生长的关系,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答案:8A9A解析:正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由图中6月太阳月总辐射量变化曲线可判断其最高、最低值出现的纬度及各纬度数值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其所属的海域。第(2)题,根据图中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变化曲线判断其分布特点。第(3)题,由图判断赤道附近地区太阳辐射量全年变化小。答案:(1)副热带海区60°N(2)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70°N以北地区太阳月总辐射量为0(3)春秋多,冬夏少;全年变化小解析:第(1)题,将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昆明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和气候因素。第(2)题,分析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入手。第(3)题,推销太阳能热水器,主要考虑太阳能资源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分析成都和重庆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和气候两个因素进行。答案:(1)D(2)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98 (3)C(4)成都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1.3地球的运动(一)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第2题,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答案:1B2A解析:第3题,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第5题,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快。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夜越长。答案:3B4D5A解析:僧一行描述的是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近日点(1月初)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而远日点(7月初)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慢。冬至日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接近远日点。由于冬夏季节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答案:6B7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圆圈为赤道这一信息。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但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A、B、D三项为侧视图,C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应逐渐增大,根据C图中经度变化状况可知,该图中心点应为南极,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第(3)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答案:(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2)A(3)AA、B、C、D解析: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地球上热带(太阳直射的范围)和寒带(有极昼极夜的范围)面积扩大;南北两极点极昼极夜的天数保持不变;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比以前更短,夜更长,昼夜差值变大。答案:B解析:第10题,由图中自转线速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第11题,由图知b点的线速度比a点大,两点纬度又相同,结合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其原因可能是b点海拔较高。答案:10A11D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图,故为逆时针方向;据地轴倾向可判定C位于远日点附近,A位于近日点附近,由于A位于近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快,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A为12月22日前后,以后几天即为1月初,自此向C,公转速度逐渐加快;从图中可看出,B—C—D为远日段,公转速度慢,用时长;D—A—B为近日段,公转速度快,用时短。答案:(1)逆时针方向(2)AC(3)慢冬(4)逐渐加快。由远日点公转到近日点附近。(5)D—A—B用时较短。位于近日时段,公转速度快。98 解析:该地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总位于南方的天空,则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其纬度。同一地点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相反,从而可以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由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杆影始终指向正北方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时为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画图时注意影子的方向与长短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关于正午杆影对称。答案:(1)40°N(2)4:3019:30(3)正北(北方)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西南—北—东南亦可)长—短—长(4)如下图:1.3地球的运动(二)解析:从图中看出,a点位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且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位于晨线上,因此a点的地方时为6时。图中显示a、b、c三点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答案:C解析: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时刻早;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时,东九区为9时。答案:D解析:第3题,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下一刻将进入白昼。第4题,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而D点的经度是150°(东十区),那么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应该是60°E。答案:3A4D解析:本组题借助某地某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等知识。解答该题关键把握以下关键点:(1)白昼的时间内太阳高度大于0°;(2)北京时间24(0)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当地应为12时;(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有关。答案:5A6D解析:从图中可见,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随地球自转,过弧NMS进入夜半球,故此弧为昏线;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昏线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即M点所在经线为18时,从图中经线数可知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推算可知P点地方时为12时,且经度为30°W;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二区区时为12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22时;东八区为22时,所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东十区中央经线;由以上可知,地方时为0(或24)时的经线为150°E,故自150°E向东至日界线(180°)之间的地区为9月23日。答案:(1)经线圈昏线60°E(2)P30°W22时(3)东十区(4)150°E向东至180°98 解析:第8题,A地经度为20°W,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B地在A地向西150°,经度为170°W。第9题,ACB弧为昼弧,C地当地正午为12时,日出到正午相差5个小时,则日出时间为12-5=7时。答案:8B9D解析:该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晨(昏)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各点不停地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由于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2:00,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答案:(1)略(2)晨相互垂直(3)昼(4)C、DF、H(5)B=H>D=E=F>A=C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由赤道向两极减小,高空比近地面线速度大。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运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惯性,因此会发生落体东偏现象。答案:(1)东东(2)小赤道地区(3)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4)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落在竖直下落的地点的东面。1.3地球的运动(三)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四地中广州纬度最低,故白昼最长。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影垂直向下,可知图示地区的太阳高度约为90°;从全球来看,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答案:2D3C解析:第4题,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时间是12月12日晚8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在南回归线附近,直射经线为0°经线,故排除C、D两项,而极昼极夜只能发生在极圈以内,因此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大致为A图。第5题,运动会期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在黄河站可欣赏到极光。澳大利亚牧民剪羊毛在当地的春季,而此时为夏季。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夏季大规模向北迁徙。答案:4A5B解析: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为北半球图,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说明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从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经线间相隔45°,D点所在的经线经过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地方时为24时,与之相对应的45°W地方时为12时,A点位于45°W以东,故A点为15时,A、B、C三点中纬度最高的是B点,故其白昼最长,从图中看,此时B点正位于昏线上,即日落时间为21时,故其白昼长18小时;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经线为45°W;据自转方向可判定ED为昏线,DC为晨线;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B点日落时间为21时,昼长6小时,故日出时间为3时;图中C点位于赤道上,任何时间昼夜都平分,昼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故D点夜长为0小时。答案:(1)62298 (2)15B18(3)23°26′N,45°W(4)昏晨(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6)23°26′N,0°3时(7)120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此时晨昏线(日出线)与70°纬线相切,将原图旋转90°不难看出实线(日出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反映了日出线(晨线)与纬度的对应关系,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规律判断此时70°N---90°N地区为极昼,则太阳直射在20°N。第8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日出7:00,那么甲地日落=24:00-7:00=17:00,则甲地昼长=日落-日出=10小时。第9题,题目中甲、乙两地若同时日出,说明甲、乙两地应位于晨线上,又因为乙地夜长比甲地短,故乙位于甲的西北方向,因为此时太阳直射20°N纬线,那么北半球纬度越高,昼就越长,夜就越短。答案:7B8B9B解析:图中标有东经度,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为南半球。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极昼,故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90°E经过晨昏线与极圈切点,与之相对应的90°W地方时则为12时。图中A点位于南极圈上,昼长为24小时;90°E时刻为24时(或0时),可知北京时间为2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离南回归线越近的地点,太阳高度越大。答案:(1)画图略(顺时针)(2)12月22日23°26′S,90°W(3)242:00(4)B>C>A解析:第(1)题,一年中聊城市(约36°N),正午的太阳在正南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阳台应朝向南方。第(2)题,为了保证北楼底层全年都能得到阳光,要考虑当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冬至日)和两楼之间的距离。第(3)题,图中A位置为夏至,太阳直射23°26′N。第(4)题,从A到C,即从夏至到冬至,聊城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逐渐增大;从C到D,即从冬至到春分,聊城昼短夜长。答案:(1)南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2)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23°26′N夏至(4)由小变大昼短夜长1.4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C2B3C4B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答案:D解析:从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可以判断此题。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由此可知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98 答案:D解析: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是位于地表以下平均17千米处的莫霍界面,另一个是位于地表以下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界面。在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横波波速都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推断此面以下物质接近液体状态。从图中可看出④处于地表以下60 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此上的①②③为岩石圈;C是两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地幔,D为地核(外核)。答案:(1)莫霍古登堡明显加快突然消失液体(2)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地核(外核)解析:第8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因而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地震波的波速都下降。第9题,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4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第10题,在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从而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人们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8C9B10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壳结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陆地海洋(3)莫霍33(4)地幔固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地球内部依据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将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一次地震,在震源处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且纵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要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横波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在地核中传播,地震波还以同心圆向外扩散。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下图: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98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与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现象与原因。我国”四大火炉”古而有之,因此其成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强、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扩散等,但南京受沿岸洋流影响较小。从材料中可知,梅雨到来,气温降低,应该考虑梅雨的形成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大气的热力作用影响,在相同天气状况下,陆地上昼夜温差比海洋上大,晴天比阴天大。答案:1C2A3A解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大气要获得热量,二是大气把热量传递给地面。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图中所示),从而使大气升温;大气把大部分热量以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图中所示),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答案:A解析:从图中看出,高空等压面M地向上凸,而N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在高空同一高度上,M地的气压高于N地;据温压关系可知,近地面M处气压较低,N处气压较高,并可进一步判断出M地气温较高,N地气温低;a、b两地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M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N地下降;在水平方向上,高空M地气压高于N地,空气由c流向d处。答案:5C6B解析:白天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阴天时,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时高。由以上分析可看出,阴天时气温日较差比晴天时要小。答案:(1)A(2)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3)高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解析:根据热胀上升、冷缩下沉和水平气流一定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图中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城郊热力环流而言,不论哪个季节和时间,城区的温度始终比郊区高,因此b处可能为城区,但海陆间热力环流在不同的季节方向不同,因此在季节不确定时难以确定a、b的海陆位置,若为冬季,则a为陆地,b为海洋,③为陆风。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下弯曲。答案:8B9C10D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海洋上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因此海洋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此时,海洋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的陆地地区,因此,此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答案:(1)海洋陆地(2)夏答案:(1)热力环流(2)右左(3)如下图所示: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答案:C98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决定着风的初始运动方向和风力大小,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而水平气压梯度是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气压差一定的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在相邻两条等压线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答案:C解析:据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及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的关系可知图示d为风向;从图中看出,地转偏向力左偏,可知为南半球。答案:3D4B解析:从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看出,甲为低压中心,乙为高压中心;A处等压线相对较密,气压梯度大,故风力大于B处。由于图示为北半球,故风向向右偏。答案:(1)低气压高气压(2)AA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3)A处为西北风,B处为东南风。解析:气压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冬夏间温差越大的地方,气压的差异也越大;火奴鲁鲁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最小,故气压的差异也最小,可知其气压变化曲线为d;东京、北京、伊尔库茨克三地距离海洋渐远,受海洋的影响渐小,故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增大,气压差异也渐大,可知其代表曲线分别为c、b、a。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可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决定风力大小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答案:7B8A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明确各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从图中可看出,A与等压线垂直,故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据此可知图示为高压中心;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一夹角,从图中看,B为风向,则D为摩擦力,与B垂直的为地转偏向力,且由风向的偏转方向可看出,风向向左偏,故为南半球。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南(3)为西北风(图略)(4)高解析:本题通过新闻材料引出热力环流和风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对教材知识进行考查。由材料二图中等压面可判定此时近地面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根据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可确定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风是由水平气压差造成的,当风变小时,说明水平气压差减小,则等压面的弯曲程度会减小。上面的问题解决了,热力环流的方向即可确定。由图中风向箭头确定风向向右偏,说明应位于北半球,但东、西半球不能确定。在画风所受的力时一定要注意各力的特征。答案:(1)8--- 16时(2)变小(3)如下图98 (4)①A②如下图:2.2气压带和风带(一)解析:由图可知,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如果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甲和乙之间应为盛行西风带。答案:C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和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及影响。第2题,10月16 2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第3题,此期间,正值夏冬过渡,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势力减弱,亚洲高压势力增强,偏北风频率逐渐增多。答案:2B3C解析:第4题,根据气流运动情况,①③处为高气压,②处为低气压,④处与同海拔高度其他地区比较为高压区,但气压值低于②处。第5题,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②处气温最高;若①②③表示不同纬度带,①有可能纬度最低,此时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极地高气压带,但也有可能纬度高,此时①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为赤道低气压带。答案:4C5C解析:第6题,读图知,M处等温线向北凸,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N处等温线向南凸,是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影响。第7题,当冰岛低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此时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答案:6D7B解析:抓住题干和题图提供的信息,”北半球1月”代表冬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上应形成高压,A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即B。再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可知C处吹西北季风(干、冷),D处吹东北季风。此季节(冬季)我国因位于北半球,故昼短夜长。答案:(1)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昼短夜长98 解析: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从图中P地位置可知应为南半球西风带,因此P地可能位于南美西南沿海。从右图看出,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为南半球夏季,N地位于40°S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控制此地。答案:9B10D11A解析:第(1)题,该图是北半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7月份气压分布图”,图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打破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带状分布的规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由于大陆受热快,气温7月份高于海洋,所以B地北侧(位于印度半岛以北)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太平洋上的A处仍保留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的夏威夷高压中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偏而成西南季风。第(2)题,A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7月份正值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伸进我国大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第(3)题,当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增强北进很快时,我国的锋面雨带迅速北进,北方提前进入雨季且降水集中,强度较大,易发生洪涝。而南方地区则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少雨,易出现旱灾。答案:(1)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使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2)长江中下游伏旱炎热干燥(3)我国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干旱灾害解析:图示为沿60°N线气温和气压变化图。据图中120°E气温可知,亚欧大陆内部气温很低,而气压很高,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从气温曲线可看出,0°附近的气温最高,120°E气温最低,其原因是0°附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120°E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地区,受大陆影响大。a处气温高于两侧,表明此地为海洋;b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是寒冷中心,形成亚洲高压;从图中可看出,气温越低,气压越高。答案:(1)1(2)0°海洋(北大西洋暖流)120°E处在寒冷大陆的内部,是冷空气的源地,且海拔较高(3)高海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北(4)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呈负相关)2.2气压带和风带(二)解析:第1题,上海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知:A是地中海气候,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上海世博会于5 10月举行,正处于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答案:1B2C解析:从风向可看出,风向偏向水平运动方向的左侧,故图示的半球为南半球,b点经度为135°E。第3题,具体考查风带的纬度分布及风向,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第4题,具体考查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识记能力,根据b点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澳大利亚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答案:3B4A解析:第5题,从图形中气温的变化看,该地在南半球。据图判断,该地气温高的1、2、11、12月份,降水较少,所以是地中海气候。第6题,给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带来水汽的是西风。答案:5B6B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①②③④分别是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其中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热带季风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又有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因素,而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地处低纬度,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高温多雨。季风气候都是雨热同期的,由于纬度不同而冬季气温有较大差别。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98 (2)秦岭—淮河一线(或1月0℃等温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温和干燥(3)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全年多雨(4)前者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而后者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0°---20°N地区被东北信风控制,20°N---30°N地区盛行下沉气流,30°N---40°N地区则盛行西南风。第9题,P点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答案:8C9C解析:从某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图中,可看出分布在中国和美国东南部的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还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南美洲东南部。首先从温度带上应该在亚热带地区,其次在大陆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大,在冬、夏两季风向发生明显的改变。乙地在日本,地处海洋中的岛屿,受海洋影响较大,形成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季风气候,而我国的季风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我国季风区由于位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之间,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冬、夏季风都很典型和明显;而其他几个地区的季风气候与之相比则要微弱得多,多表现为湿润性季风气候,即夏季风较强,冬季风不明显。答案:(1)亚热带季风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2)位于亚热带〔回归线(或30°)---40°纬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3)④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4)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约5°纬度),因甲地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5)台风、飓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形成的热带气旋解析:第(1)题,运动会一般选在降水少、晴天多的季节举行,因此每届亚运会举办日期不同,最主要考虑的是气候因素。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曼谷、釜山、多哈、仁川四城市地理位置的相同点表现为半岛的沿海平原。第(3)题,据图B资料可以看出,A为热带季风气候,B为热带沙漠气候,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E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据图中各城市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即可一一对应。第(4)题,多哈和广州纬度相同,但6--- 8月份,广州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气温较低;而多哈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较少,气温较高。答案:(1)气候(2)半岛的沿海平原(或港口)(答”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不可)(3)曼谷釜山多哈广州仁川AEBCD(4)广州降水量大于多哈,平均气温低于多哈。原因:6--- 8月,广州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多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2.3常见天气系统(一)解析:第1题,由图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增大的现象,应是冷锋过境。第2题,31日气温最低、风速最大,应为冷锋过境时。第3题,冷锋过境时伴随气温骤降,出现雨雪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都有影响。也利于减少病虫害,但因取暖需要,城市电、气消耗会增加。98 答案:1C2B3C解析:第4题,冬半年,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而此时云贵高原上有一股暖的大陆气团,冷暖气团相持形成准静止锋。第5题,贵阳方向受到冷气团的控制,昆明方向受到暖气团的控制,若暖气流势力增强,锋面将向贵阳方向移动。答案:4B5A解析:第(1)题,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第(2)题,冷锋过境后,城市被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晴朗;第(3)题,锋面过境时气温、气压会有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答案:(1)冷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2)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3)因为锋面过境时,气温、气压变化较大。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等温线在山脉处北凸,可判断为南半球;由b向偏北方向移动,可知来自高纬度的冷气团势力强;加之雨区以锋后为主,可判断该锋面为南半球的冷锋。第8题,甲处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乙处在冷锋锋后,雨区位置光照比甲处弱;乙处未来受冷气团控制,气压会上升。答案:7A8A解析:第9题,锋面经过地区,气温变化明显,等温线密处等温梯度大,锋生过程应为实线方向所示。第10题,由题干”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可选出C项,四川盆地、南岭地区位于亚热带,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区。东北—内蒙古一带是来自西北冷空气与南侧暖空气的主要交汇区。答案:9D10C解析:从图中看出是冷锋过境,冷锋过境伴有大风、降水和降温天气,冷锋过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西宁位于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低;大连位于沿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气温高于西宁。答案:(1)冷锋(2)先是大风、降水;然后是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3)寒潮(大风、暴风雪等)(4)西宁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大连低,降水比大连少,大陆性气候强海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大连距海洋近,气候的海洋性比西宁强解析:从图中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可知,为冷锋过境。12日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故为暖气团控制。17日气温低、气压高,故为冷气团控制。从图中可看出,14、15日两天气温、气压变化大,为冷锋过境,届时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答案:(1)上升下降冷锋(2)暖冷(3)14、15大风雨雪2.3常见天气系统(二)解析:北方地区遭受严重干旱主要是受高压系统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即为反气旋影响;北半球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辐散,从图中看出,只有③符合;7、8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高压控制,会形成伏旱现象。答案:1C2B解析:从图中风向看,气流呈辐合状态,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故为北半球气旋。答案:B98 解析:第4题,根据A、B、C、D四处的风向可知,它们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由此可判断该气压系统为北半球低压。第5题,北半球的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多形成阴雨天气。答案:4B5A解析:该题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解题时首先要根据经纬网判断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的非洲陆地,再根据图中气压的分布状况确定出气压场和风力大小,进而确定出对应的天气状况。答案:(1)乙甲(2)乙(3)风向略(大致为东北风)A地风力大于B地(4)D地为阴雨天气,C地为晴朗天气。解析:第7题,由气压值的高低变化判断四条曲线分别是①暖锋,②反气旋,③冷锋,④气旋,只有反气旋能带来晴朗的天气。第8题,由气流垂直运动形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9题,暖锋过境带来的是连续性降水;反气旋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下沉;气旋过境时带来阴雨天气。答案:7D8D9C解析:此题考查读图分析及判断能力。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看出,A点介于1005----1010,B点介于1010 ----1015,可知B点气压数值高。图示为锋面气旋,且位于北半球,从其旋转方向可知,A地位于冷气团控制下,B地位于暖气团控制下。判断A、B两地风向可分两步走,一是过两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直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过两点作风向线,由于位于北半球,故向右偏,使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线成约45°夹角,此线即为风向。据等压线的疏密可判定A地风力大。冷暖锋雨区分布有一定差异,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前,而冷锋雨区主要在锋后。答案:(1)低冷气团暖气团(2)南风大(3)甲丁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有关,南方阴雨天气则是台风作用的结果。第(2)题,台风由热带低压演变而来,中心气压较低,且台风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明显。第(3)题,华北春旱主要是雨季未到,蒸发旺盛,而用水量大的结果;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答案:(1)反气旋气旋(2)B(3)华北春旱: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较少;春耕需水量大。长江中下游伏旱: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国雨带推移到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2.4全球气候变化解析:第1题,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但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使北极熊溺毙。第2题,采用排除法,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与太阳辐射有关),也有人为原因(大量排放等温室气体),而火山地震频发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有关。答案:1A2A解析:从图中选取温度距平大于0的时间区间,与各选项对比可知D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积雪冰川的融化,从而山地雪线上升。答案:3D4B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98 答案:5B6B解析: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减弱。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减小,同时由于气温升高,热带的范围可能会扩大。答案:(1)燃烧矿物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2)①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②增大;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使热带气候的范围向南北两侧延伸。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5000年来,气温大致是冷暖交替的,有时候气温偏高为温暖期,有时候气温偏低为寒冷期。第9题,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又是人口、工业、交通工具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释放的人为热量较多,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东北部的增温幅度要高于城市的其他部位,故该城市的工业区最可能位于东北部。答案:8D9B10B解析:第(1)题,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很多。①纬度因素:纬度低,雪线高。②季节因素:夏季高,冬季低。③降水因素: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④坡度因素:坡陡雪线高,坡缓雪线低。⑤坡向因素: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有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在低、中纬度尤其显著。第(3)题的大量排放和毁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全球变暖会导致粮食短缺。理清气候变化、石油、粮食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顺利写出甲、乙所代表的内容。答案:(1)气温降水量(2)全球气候变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3)甲: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短缺解析:第(1)题,坎昆位于西六区,北京时间使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比坎昆早14个小时,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10时开幕时,北京时间是11月29日24时或11月30日0时。第(2)题,坎昆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岸,且附近有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经过,因此降水量多于位于同纬度大陆西岸的巴亚尔塔港。第(3)题,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的是全球变暖问题。第(4)题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中国、美国的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主要原因就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第(5)题,为减少的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主要从节能和减排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答案:(1)11月29日24时或11月30日0时(2)坎昆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受东北信风影响(3)全球变暖(4)常规能源消费量大(5)①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②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③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答出2点即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98 解析:在水圈的构成中,海洋水占96.53%,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69%,湖泊水占0.013%。答案:A解析:题图中水循环的各环节:①为径流输送,②为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第2题,三峡大坝为拦河坝,主要影响地表径流输送。第3题,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主要是降水过多造成的。答案:2A3D解析:由题干文字叙述知水汽常年西行,泉水日夜不停地东流,故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答案:B解析:外流河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则只是参与陆地内循环,而长江属外流河,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故排除④。水汽输送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内陆可完成水汽输送,而未登陆的飓风则未能把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答案:B解析:题图中,a表示蒸发,b、d表示降水,a、b构成海上内循环,c表示水汽输送,e表示陆地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c、d、e构成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在我国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答案:(1)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更新(3)非季风区解析:据图中的纬度和海陆信息可知,甲位于34°S---35°S的大陆西岸,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判断,此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晴朗少雨。7月该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河流的补给量较大,故河流的水位较高,河水补给地下水。答案:7D8A解析:第9题,河流水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大。第10题,相互接触的两个水体具有互相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A项,图中潜水的水位高于湖泊水,湖泊水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C项,因隔水层的阻挡,该河流得不到承压水的补给。D项,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无法直接互补。答案:9C10B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第(1)题,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按其发生的范围或环节可进行判断。第(2)题,水循环可以为乙地区提供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丙图为河流下游及河口三角洲部分,为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第(3)题,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主要通过影响径流输送来进行。答案:(1)海陆间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2)水水能流水沉积(3)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析:此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河流补给及水文状况。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看出,甲图所示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其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乙图所示河流流经沙漠,且下游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主要补给以冰川融水为主。甲图中两湖泊作用不同,①为河流源头,②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答案:(1)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大气降水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2)冰川融水大小(3)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3.2大规模海水运动(一)98 解析: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答案:C解析: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洲外围海面广阔,形成西风漂流。要注意到:该图表示的是洋流模式,既然是模式,就先排除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再进行正确的判断。答案:B解析:位于东半球的大陆有亚、欧、非和澳大利亚大陆。上述大陆东侧海域洋流为顺时针的只有亚、非两洲。两洲中低纬海域中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在四个备选项中的是A项。答案:A解析: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方向。答案:B解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受陆地形状的影响,由三股洋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答案:C解析:夏季,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D解析:在海水等温线图中,数值向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北半球;数值向南方递减的海区位于南半球。本题中,海水等温线显然向北方递减,故位于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必然有弯曲现象。在暖流的影响下,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由此可知,A处有暖流经过,B处有寒流经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使下层的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从而使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了大批鱼群的到来,是形成大渔场的理想海区,所以该海区的主要海洋资源是渔业资源。在太平洋中,寒暖流交汇可能在北太平洋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故图中A为日本暖流,B为千岛寒流。答案:(1)北(2)暖寒同一纬度上,A海区的水温比两侧高,B海区的水温比两侧低(3)渔业资源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吸引了大批鱼群(4)日本暖流千岛寒流解析:第8题,读题干可知,海流发电依靠的是海流冲击力,设施应迎着洋流的方向,日本九州岛东部远海海域是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该设施应朝向南方。第9题,由于此发电设施位于海上,所以可能遭到台风的破坏。答案:8B9D解析:从图中纬度可知,图示为北大西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图,此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若自A到B顺水,据流动方向可知应沿A—E—D—B,利用东北信风,并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到达B地。C处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纽芬兰渔场。答案:(1)东北信风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2)纽芬兰墨西哥湾拉布拉多解析:第(1)题,根据洋流的流动方向可以判定该图为南半球。第(2)题,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反之为暖流,西风漂流是寒流。第(3)题,由于南美洲南端陆地对强大的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使汇入秘鲁寒流的水量大增,流速加快,使得秘鲁寒流势力强大。第(4)题,A洋流所在海面水温变化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第(5)题,由于冬半年高低纬度之间温差大,西风势力强劲,故西风漂流强大,海面风浪大。答案:(1)南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存在着三个大洋环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98 (2)A、B、C、ED、EA、B、C(3)A秘鲁寒流南美洲南端距南极洲较非洲和大洋洲近得多,陆地对强大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使得汇入秘鲁寒流的水量大增、流速加快。(4)A厄尔尼诺(5)6、7、8三个月正值南半球冬季,高低纬之间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特别强劲。在强大的盛行西风作用下,西风漂流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3.2大规模海水运动(二)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垃圾大板块”是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纬环流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加利福尼亚寒流的作用下会靠近美国海岸。答案:1A2B解析: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纬度位置判断。从图中纬度知图示为北半球,图中①②纬度位置较低,因此海水温度高于③④,由于①处位于大洋环流的西部,有暖流经过,而②处位于大洋环流的东部,为寒流经过,因此①处水温高于②处。答案:A解析:④处位于大洋东部,从世界渔场的分布看,只有北海渔场位置与其相符;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答案:B解析:第5题,北太平洋航线距离短,顺北太平洋暖流和盛行西风,但受北太平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雾多浪大,航行不安全。而传统的低纬度地区风小浪小,航行较为安全。第6题,温哥华的气候由于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再加上东部连绵的落基山脉挡住了美洲大陆来的寒冷干燥气流,因此令温哥华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3℃,7月的平均气温为17℃,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5B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考查对洋流分布模式图的记忆及分布规律的总结。答案:(1)顺逆寒暖(2)①处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区(3)全球热量平衡增温、增湿降温、减湿解析:第8题,纳米布沙漠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②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③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而其沿海岸线延伸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第9题,F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其分布规律是30°---40°大陆的西岸,而非洲大陆在该纬度陆地部分缺失,导致该气候的最高纬度低于35°S。第10题,M处及南半球同纬度大陆以西海域,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涌升流。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更重要的是带上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加之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冷水性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答案:8D9A10B解析:图示地理事物为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与暖流,在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的渔场。答案:(1)洋流。暖流:B、D、H、G、C、F;理由: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A、E;理由: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2)①处。条件:位于大陆架海域;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冬季海水易发生对流;泥质海底等。98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北印度洋区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是北半球夏季。第(2)题,从图中的海洋剖面反映出来的A处洋流是上升流,性质上属寒流,其成因与离岸风有关,沿岸盛行西南风(离岸风),使近海岸处水位降低,则下部冷海水必然上升补充,形成上升流寒流。寒流水温较低,故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索马里半岛沿岸荒漠景观。第(3)题,B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C地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高温多雨。答案:(1)夏季。北印度洋区域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2)夏季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流(寒流)。降温减湿。(3)B地炎热干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地高温多雨,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答案:B解析:第2题,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第3题,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答案:2B3A解析:第4题,主要是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另外水质性缺水也是重要原因。第5题,一要开源(南水北调),二要节流,但大面积人工降雨不大可能,⑤更不现实。答案:4C5B解析: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是运用了温室效应原理,而淡化海水的意义,主要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答案:(1)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但它对海面具有保温(温室)作用;海水受热蒸发(淡化)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凝结的水滴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水槽内,形成淡水。(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类生产、生活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淡水危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第7题,该地降水充足,时间分布均匀,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水资源紧张说明蓄水量不足。第8题,该岛降水充足,径流量大,解决水资源问题只能依靠开源节流,淡化海水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答案:7A8B解析: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气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所以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答案:9C10D解析: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成因,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从材料三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可从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约用水的工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等方面入手。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严重。(2)春季气温回升,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海河流域污染严重;材料二反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第(2)题,材料二反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我国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第(3)题,从”开源”“节流”方面分析。第(4)题,水循环速度快,污染的净化速度就快,反之则慢,污染严重。答案:(1)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水污染严重。(2)南多北少南水北调(3)ABCDE(4)就水循环而言,北方地区降水少,河流水量少,水循环的更新速度慢,更容易导致污染程度增大。98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本组题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1B2A解析:地壳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区域的海拔及河湖广布特点,该区域应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常形成”地上河”。答案: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第6题,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成。答案:5C6B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由各部分的位置可以确定G为地幔,E为岩浆。A、D由E形成,根据其位置可以确定D位于地壳内部,为侵入型岩浆岩,A出露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C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B由A、C、D形成,应为变质岩。地壳的物质循环是指由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再由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循环往复过程。根据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确定各字母的含义。答案:(1)喷出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侵入岩(岩浆岩)(2)侵蚀、搬运、堆积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3)各类岩石新的岩浆解析:第8题,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① ④反映了由东南向西北风化壳的变化情况。第9题,④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答案:8C9B解析: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早的是甲,最晚的是丙。答案:10A11B解析:第(1)题,甲处于山谷口,易受泥石流影响,乙易受滑坡影响。第(2)题,甲处地貌类型可能为冲积扇。第(3)(4)题,该地石灰岩广布,加之降水丰富,可以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1)甲滑坡(2)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3)沉积(4)喀斯特地貌此地区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强。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3)沉积岩(4)A(5)B98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移动。解析:第(1)题,材料一图中a为印度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材料二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印度洋板块。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沉积岩岩层中含有化石。第(4)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第(5)题,珠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是典型的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第(6)题,结合图示可知青藏高原的移动与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有关。4.2山地的形成(一)解析:第1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属于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答案:1A2C解析:火山喷发时,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火山规模有大有小,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答案:B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H处有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常形成的是玄武岩。第5题,从图中显示的板块运动的方向来看,如果M为太平洋板块,则N为美洲板块。第6题,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沿岸,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抬升而形成的。答案:4A5D6A解析:背斜和向斜的区别: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因此背斜和向斜不能依据地表形态来判断,而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答案:(1)DC(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C(4)D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较小,建筑投资较少解析:第8题,据题图判断,a处为背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处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第9题,根据岩层弯曲和地表起伏情况,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断层构造。答案:8A9B解析:该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的有关知识。实验材料必须有塑性才能模拟出岩层的弯曲变形等情况,褶皱、断层和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答案:(3)木片、三合板(有塑性的材料即可)(5)(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98 (6)①内力②内、外力③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易错提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不少同学会以为它们只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背斜成谷是岩层在受内力作用下发生弯曲,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所致;向斜成山是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受挤压,槽部变得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所致。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中既有内力的作用,也有外力的作用。4.2山地的形成(二)解析:由于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难度大、成本高,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答案:B解析: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答案:C解析: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适合的措施是植树造林,整修、加固裸露岩体。答案:A解析: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山地地区线路选址通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B方案需挖凿隧道,工程量最大;C方案经过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施工难度大;A方案经过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缓,比较容易施工。答案:A方案最好。理由:坡度较平缓,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B方案经过山岭,工程量大。C方案经过陡坡,施工难度大。解析:第6题,图中公路走向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沿等高线延伸,因此其主要考虑了地形因素。第7题,题干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典型写照。第8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再加上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答案:6C7D8C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选择的影响。c、d两段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对交通建设不利,使交通建设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答案:昆仑唐古拉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解析: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建交通线要避开不利地形,如陡坡,以降低工程建设的难度。答案:(1)成”之”字形分布陡坡(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断块山地断层4.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98 解析:长江三峡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河口三角洲与沙丘、沙垄和堆积作用有关,戈壁和裸岩荒漠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黄河口湿地以前是渤海的一部分,现在为陆地,是黄河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的结果。现在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说明泥沙量减少,而③④⑤项所述能使黄河入海口来沙量减少。答案:2D3B解析:第4题,侵蚀作用将形成瀑布的陡峭河床削低并使其最终消失,从而瀑布也将消失。第5题,存在断层构造或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不一,都会形成陡峭的河床,形成瀑布。答案:4C5A解析:第6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状分布在山脚下,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第7题,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第8题,根据聚落选址的原则,聚落应选在河流上游,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的地方。答案:6B7C8B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等。这些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不同。石芽、石林、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使难以溶解的碳酸钙变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失。这样,位于地表的可溶性岩石就形成石芽、石林。水沿着地下的裂隙溶蚀,就形成溶洞或暗河。可用方程式表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溶洞形成后,包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入洞顶和四壁,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低,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而沉淀,可用方程式表示。由图中的地下河水面的分布看,边槽的分布位置就标志着地下河水位的变动情况。答案:(1)喀斯特(或岩溶)前南斯拉夫云贵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2)B堆积A溶蚀(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4.3河流地貌的发育(二)解析:主要考查聚落的分布形态。高原地区的聚落呈带状分布;山区的聚落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答案:C解析:中国南方河流较多,村落多沿河延伸,呈带状分布。答案:D解析:③处水运最便利,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答案:D解析: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中游和下游。答案:B98 解析:河流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都有利于聚落的发展,但河流的凹岸易被侵蚀,对聚落的发展不利。答案:D解析: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人口少,聚落规模小,密度小,多散居。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是山区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呈明显的条带状。答案:C解析:第7题,怒江的上游流经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区——横断山区,落差大,河流的流速快,下蚀作用显著,形成了很深的峡谷;第8题,图中所示地区为青藏高原,在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聚落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河漫滩平原上。答案:7A8B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3)2008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区位的主要因素。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A、B、C三村落均沿河呈条带状分布。第(2)题,B村落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第(3)题,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均位于渭河平原上,根据其相对位置可正确连线。答案:(1)河流灌溉航运平原条带(2)B平坦充足水陆交通(3)渭河A—宝鸡B—西安C—渭南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物理风化强。答案:A解析:地球原始大气中没有氮和氧。答案:D解析:该组题反映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要维持海洋环境的生产功能,必须采取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存繁殖和生长的各种措施。答案:3A4C5D解析:第(1)题,湖泊的湖岸线大体可以看作等高线,由于该湖的面积不断减小,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第(2)题,比较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可知,新三角洲不断地向湖心移动,这虽然只是沉积现象的一种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气候、径流量等因素变化的结果,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3)题,在开发湖泊时,要能够综合考虑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区,要注重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因水资源短缺而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98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解析:第7题,恐龙灭绝说明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第8题,地理环境的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7D8D解析:第9题,结合框图与备选答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第10题,各自然要素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9C10A解析:第(1)题,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平原应以种植业为主,山区应以林、牧业为主。读图甲可以发现治理前,该地区在平原、山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说明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这样很容易在山区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乙很容易发现草灌木丛的比例在减少。第(3)题,注意月份的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夏季林内温度较林外低,冬季林内温度较林外高。第(4)题,森林面积的变化影响气温的变化,这体现了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答案:(1)土地利用方式不恰当;会导致水土流失。(2)从1985年到1997年植被覆盖情况从草灌木丛占较大比例转变为常绿植被占较大比例。(3)常绿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当地冬季林内气温比林外高,夏季林内气温比林外低。(4)调节气候解析:图示线索应是由大气、水、土壤等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生物循环、分解作用等环节完成的。答案:(1)植物动物微生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3)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化学能(4)有机质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自然界物质化学元素能量有机界无机界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解析: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是因为距海远,海洋湿润空气难以到达。答案:B解析: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同时使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答案:B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造成世界范围的旱涝灾害,主要表现为南太平洋东岸的洪涝和西岸的干旱。答案:B解析:我国在厄尔尼诺年往往南方降水过多,北方降水过少。在厄尔尼诺年的下一年,往往出现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的影响正好相反。答案:C98 解析: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导致一些灾害的发生,如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会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体现。从题干可知,体现的是一个区域情况,从而排除C、D两项。从题干可知,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体现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B项正确。答案:B解析:第(1)题,联系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并根据框图所提供的其他条件(主要考虑其因果关系)来分析。第(2)题,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2)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渐寒冷、干燥;气候寒冷,终年气温低,多冰川;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冻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从具体实例出发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三峡工程截流长江河道,对水生生物的洄游、繁衍造成影响,因此截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态失调。答案:C解析:臭氧层空洞扩大是由大量排放氟氯烃气体所致,酸雨增多是由酸性气体排放所致。答案:D解析:第(1)题,野象的生活需要较为湿热的气候,而商周时期其在中国的分布北界可到达黄土高原地区,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气候应比较暖湿。第(2)题,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需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进行分析,答题时应凸现地理要素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的统一变化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属因果分析题,注意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砍伐树木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3)”地上河”与两岸落差大,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对策:一方面在地上河两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另一方面在中上游植树造林以减少水土流失。(4)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又影响水文状况,说明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第1题,诗中反映的是两地的热量差异,A项符合题意。第2题,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属于非季风区,由于深居内陆,东南沿海的湿润水汽难以到达,使之降水较少。答案:1A2B答案:C解析:天山地处干旱地区,受水分条件影响更为突出;其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故山地荒漠带分布面积小,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带分布的上限较南坡低,森林带分布较南坡面积大,雪线较南坡低。98 答案:4C5B解析:第6题,①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处在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同时又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第7题,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8题,自然带①②③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答案:6A7B8B解析: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因为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影响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地貌部位和地表物质组成、地下水的埋藏及流动性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利用源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水或地下水灌溉的经营活动,使得这里逐渐形成了绿洲。因此说绿洲是由水源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解析:第10题,甲图积温依次减少,反映了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乙图反映了水分的变化,与距海远近有关。第11题,该地积温较高,为热带气候,降水充足,可能的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答案:10A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及产生原因。从图可见,AB线为东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CD线为南北方向(从低纬到高纬),因此,从A到B自然带的更替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D到C自然带更替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沿海内陆水分(2)由赤道到两极热量(3)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解析:该题图反映了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不同分布,结合大气环流、洋流和下垫面等因素所导致的自然带的全球分布概况。结合纬度分布,南北向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再结合海陆分布由大陆沿海到内陆表现为经度地带性,在局地由于下垫面、洋流等的影响表现出的非地带性规律。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2)(3)A、B两地地处中高纬的海洋地区,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影响,故全年气温较低,形成”全年皆冬”的气候。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