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83 KB
  • 2022-04-22 11:42:03 发布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上册).doc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UnitOneWesternLegalSystem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DBCAD6-10CABBDⅡ.Vocabulary1.C2.A3.C4.B5.A6.D7.A8.D9.C10.BⅢ.Wordbank1.enrolment2.aggregate3.regressive4.takesissuewith5.Onbalance6.accrueto7.enforceable8.accessto9.Spellingout10.sweepingⅣ.Cloze1.A2.C3.B4.B5.D6.C7.A8.B9.D10.D11.C12.B13.A14.A15.BⅤ.Translation1.Bythismeasure,Asia"semergingmiddleclassremainsrelativelysmall.2.Iwouldtakeissuewithyouonyourstatementthatweknowallthefactsaboutthismatter.3.Farfromadmittinghisownmistake,hefalselyaccusedhiscritic.4.Despitesomefailures,ourfirmhashadquiteagoodyearonbalance.5.Youcouldcallinthetwelveguyswhohadaccesstothereport.6.Lawyersarelessthan1%ofAmericanadults,buttheyarewell-representedingovernment.Boththepresidentandthevice-presidenttrainedaslawyers,sodid55%ofsenatorsand100%ofSupremeCourtjustices.Thereareadvantagestohavingabitoflegalexpertiseamong(改成for)thosewhowriteandexecutethenation’slaws,orassesstheirconstitutionality.Butthereisalsoapotentialconflictofinterest(改成apotentialitytogobacktopublicinterest).课文翻译法律与穷人印度内阁于12月通过了一项名为“食品权利”的议案,一旦通过,该法案将赋予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获得廉价食品的权利。尽管最终还需要经过议会批准,但其想法体现了印度政府的政策趋势。目前,印度已经通过相关法律保障公民获得教育、享有医疗保健和有偿劳动的权利。另外,印度已成为将社会权利和经济权利写入宪法的众多国家之一,并通过法院保障相关权利的行使。而印度尼西亚的立宪法院也曾于2004至2006年间作出一系列裁定,要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在南非,最高法院曾迫使总统塔博·姆贝基同意开展多个抗艾滋病的项目。通过法律为社会福利政策保驾护航,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法院在帮助穷人方面几乎毫无建树。理论上,法律不应该区别对待任何个人或群体。实际上,正是因为穷人没有经济能力承担诉讼费用,无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富人们才往往能够在法庭上受益。(而穷人只有可能通过别人的案子获益);其次,公众通常认为,法律更加眷顾财产拥有者。法国小说家阿纳托尔·法朗士不无讽刺地说道:“法律的崇高与公平体现在禁止富人和穷人一样在桥下留宿、上街乞讨、偷窃面包。”但是,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与主流看法不同的意见。报告的作者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丹尼尔·布林克斯和世界银行的VarunGauri。他们认为,各个国家的法院记录千差万别:有些判决对穷人有利,有些则不然。但就整体而言,穷人的法律境遇要比传统看法描述得好很多。30 报告中的法律案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涉及法规、责任和条款。法院通过审理涉及法规的案件,迫使政府改变相关规定,扩大享有某项基本权利的人口数量。法院对涉及责任的案件进行审理,则可以改变相关机构的行为,要求其提供基于基本人权的服务(例如,医疗机构应向患者阐明在医疗服务中享有哪些知情权)。法院在审理涉及条款的案件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新的商品或者服务(比如法律是否规定政府必须为患有艾滋病的囚犯提供治疗药物?)。报告认为,涉及法规的案件对穷人的帮助最大,因为这类案件的受益群体最为广泛。涉及义务的案件对穷人的帮助最小,因为这类案件的裁定通常只涉及那些已经享有某项服务的群体。而涉及条款的案件对穷人的帮助力度则取决于裁定适用的范围。随后,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五个收入水平不等、法律体系不同(有些采用习惯法,而有些采用民法)的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南非、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采用法律为社会福利政策服务的历史也各有千秋。根据基本人权制定的相关法律审理案件,案件的裁定究竟为穷人带来了多少福利呢?研究人员对此展开调查,计算每个国家最穷人口中的40%从中获得的福利比例。结果,印度在这项统计中表现最佳。主要原因是印度法院最易于受理涉及法规的案件,而这类案件通常与影响广泛的社会福利问题有关。同时数据显示,印度通过制订法规将本国女孩子的基础教育入学率每年提高10%,从而将700万儿童纳入学校的午餐计划。尽管法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但研究人员发现,还是有84%的相关福利分配给了最穷人口中的40%。同样地,南非法院也受理了许许多多涉及法规的案件。据统计,该国涉及医疗保健方面的法律裁定使穷人获得了四分之三的福利,而与教育政策相关的裁定覆盖面更广,达到100%。巴西的法院与印度法院、南非法院不同,它很少受理影响广泛、涉及法规的案件,却对涉及某项条款的案件更感兴趣。不过,由于巴西法院每年要处理大约4万件涉及某项条款的案件(例如提供药物),相关的法律裁定还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长期以来,专家们都认为这类案件的受益方仅限于原告(通常比较富裕),对穷人无益。但是该研究报告指出,一连串败诉之后,巴西负责补贴药品供给的政府相关机构积极改进,为穷人获得补贴药品提供了更多便利。统计显示,巴西医疗案件判决中36%的利益分配给了最穷人口中的40%。也就是说,对穷人略微不利。同印度、巴西和南非相比,印度尼西亚的法院通常不受理社会福利方面的案件。但是也有例外,而且这鲜见的例外判决推动印尼政府教育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不过,由于印尼教育体系更多的是偏向于帮助中产阶级,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并不大:有36%的相关福利分配给了最穷人口中的40%。即便如此,印尼穷人的法律境况还是要比尼日利亚穷人好很多。研究人员称,尼日利亚社会福利的四分之三为富人所享有。部分原因是该国的许多案例涉及的问题与大学有关(例如有一个案件聚焦在公民是否有权开办私立大学上)。虽然这种经验式的证据比较复杂,但并不说明法律就是精英游戏,只为富人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服务。通过对5个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涉及法规、义务和条款的各类案件中,最穷人口中的40%享有了通过法院判决获得的55%的社会福利。当然,这样的计算方式不可避免有些粗糙,更为理想的办法是进行对比。为实现某一项社会福利政策,直接诉诸法律和通过议会来制定法律这两种途径的成本与收益如何?不过第二种方法的相关成本和收益很难计算。其次,像“食物权利”这类法案,对食品供给方而言是不得不承担的义务,是不是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呢?这也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许,进行定向的现金转移效果更好,这样一来,福利补助可视受助者的情况而定。另外,非民选法官来决定潜在庞大的社会开支,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否有益也未可知。不过,即便问题种种,这项研究还是揭示出:比起长期以来人们传统的认知,现实中法院的形象要更为崇高伟大。PassageBI.ReadingComprehension1.D2.B3.C4.B5.B6.D7.A8.A9.C10.A30 课文翻译“卡根号”航母即将启航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吧,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会像一艘航空母舰。太不可思议啦!9.11事件后率先抵达阿富汗的航空母舰中有艘名叫“企业号”的,这是一艘早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就开始服役的航母。这艘航母预计2013年退役,届时他在美国海军的服役年限将达到51年之久。一项投资在半个世纪后仍然有收益,这真是一大奇迹。同样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也可算是项长期投资。本周退休的大法官约翰•保罗•史蒂文斯,已有90岁高龄,但身体依然硬朗,他是杰拉德•福特总统在任时任命的大法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一旦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大法官们即可享有终身任职。他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裁决。对此,任命他们的总统无可奈何,而在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他们给出的承诺也再无约束力。大法官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或许要超过美国总统。瑟古德•马歇尔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大法官,由林登•约翰逊总统提名。任职24年间,他为争取种族平等权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丝毫不逊于约翰逊总统。的确,大法官在进行裁决时,得听取其他8位同事的意见,还得遵从宪法条文及法理规则。不过,自由裁量的空间仍然很大。马歇尔就曾说过:“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法律文件可以后补”。大法官与航母还有一点相似之处:他们都要参加战争。彬彬有礼的形象背后潜藏着保守多数派与自由少数派之间的较量,双方都孤注一掷。埃琳娜•卡根曾担任过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任奥巴马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长。据说奥巴马总统称,钦点她接替史蒂文斯出任大法官并不是因为她的政治立场,而是看中了她所罗门般的智慧,堪当此任。但是人人都知道,奥巴马总统其实需要一个自由派来扭转最高法院内部极右的格局。在现任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主持下,最高法院日趋保守化。他在2005年的参议院确认听证会上公开声称,将秉承司法谦抑,上任之后却做出那么多饶有争议的裁定。比起埃琳娜•卡根,与其说他像艘航母不如说更像一架隐形轰炸机。毫无疑问,若非希望由一个民主党总统挑选自己的继任者的话,斯蒂文斯大法官是绝对不会同意退休的。本周就卡根女士的任职问题,参议院举行了确认听证会。会上,共和党人虽然意见很大,但也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事实。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林赛•格雷汉姆参议员语气轻松地说,你是自由派,而我是保守党,这就是美国的选举制度。而来自亚拉巴马州的参议员杰夫•赛辛斯火药味就浓了很多。卡根女士根本谈不上从事过律师工作;她的学位论文似乎对纽约社会主义的衰落深表遗憾;在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她曾试图加强对枪支的管制;在哈佛大学任院长时,她带着有色眼镜对待招兵人员。作为马歇尔大法官的前书记官,她是否也会按自己的想法去裁判,让法律文件后补呢?她会不会是个司法界的改革派呢?想到这些,赛辛斯参议员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对这连珠炮似的质询,如果说卡根女士有丝毫不安的话,她也没有表现出来。相反,她异常地平静而自信,作答时机智、俏皮的话语不断。尽管她曾于1995年抱怨大法官的确认程序“枯燥乏味”,但此刻坐在这张“热板凳”上接受审查,她选择了枯燥地回避问题,避开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火爆场面。涉及个人司法理念、坠胎与枪支管制态度等问题时,她的回答一律是,给审理过的案件打分显然不合适,万一下次又碰到此类案件就不好办了。至于说她是不是“司法界的改革派”,她告诉赛辛斯:“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出任何意外的话,这位谨慎的替补大法官会在短期内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卡根号航母即将起航出征。由她来接替史蒂文斯虽然不会改变最高法院的力量均势,但至少可以维持目前的局面。若她恰如赛辛斯参议员所担心的那样奉行自由主义,她会效仿前任,与志同道合的少数派(索尼亚•索托马约尔、斯蒂芬•布雷耶和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协力对抗由罗伯茨、安东宁•斯卡利亚,塞缪尔•阿利托和克拉伦斯•托马斯组成的保守多数派。而这正是奥巴马总统所期望的。安东尼•肯尼迪的立场摇摆不定,但大多数情况下把票投给了保守派。现在对共和与民主两党都不与认同的选民越来越多,这充分表明,美国民众对政治体制中你死我活的党派之争深恶痛绝。他们也许会对国家的最高仲裁机构不能超然于政治之外,同样也陷入这种纷争之中而感到遗憾。看到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同样无法超越政治和党派之争,他们或许会感到痛心。30 2007年,《纽约客》杂志的杰弗里•图宾写了本书《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书中记录了1992至2005年间,刘易斯•鲍威尔和桑德拉•戴•奥康纳这些立场摇摆不定的大法官,谨慎行事,审理的案件反映了民意。不过作者认为,这些裁决一定会受到强大的保守势力的挑战。这是因为自1991年托马斯就任大法官,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势力不断增强。而托马斯本人的观点是,多年来自由派法官做出的裁决,包括对嫌犯的警告用语“米兰达规则”和"罗诉韦德案"中关于堕胎的裁决,都超越了宪法的规定,应该予以纠正。罗伯茨领导下的联邦最高法院在过去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证实了自由派人士的担忧。“公民联盟”案就是例证。这项案件的判决威胁要解开竞选筹款法这团乱麻,被奥巴马总统称为“给新一轮的政治献金大开方便之门”。这么看来最高法院不仅内部四分五裂,而且与行政部门产生了摩擦。有些人对此感到痛惜,指责美国政体在派系之争的恶习内耗下功能逐渐失调。而有些人则会反驳说,制度化和无休止的争吵正是美国体制的高明之处,是完全有必要的。无论谁是谁非,最高法院的争斗仍将持续。UnitTwoEducation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DDDCB6-10CDDBBⅡ.Vocabulary1.B2.A3.D4.C5.B6.A7.A8.A9.A10.CⅢ.WordBank1.rectify2.turnedfrom3.basedon4.chaos5.gives…to6.concealed7.reveal8.improper9.keynote10.ridiculedⅣ.Cloze1.B2.A3.C4.D5.B6.A7.C8.A9.C10.B11.A12.D13.B14.C15.AⅤ.Translation1Ifyouexpectustodojusticetoyou,youshouldtellthetruth.2Manypsychologistsholdthatbeinghomeschooledwouldresultinisolationfromsociety.3Heventuretodrivethroughthecitywithoutadriver’slicense.4Carbonisoneofthemajorconstituentsofmatter.5ItisentirelyfeasibletoseethepolarbearsomewhereinChinainSummer.6He(改成Confucius)wasanold-fashionedteacher,whobelievedthatthemaintenanceofdistancewasindispensabletopedagogy.Hewasnothingifnotformal,andtherulesofetiquetteandcourtesywerehismeatanddrink.HetriedtocheckandbalancethenaturalepicureanismoftheinstinctswiththePuritanismandStoicismofhisdoctrine.Hestronglydesiredfameandplace,buthewouldmakenodishonorablecompromisestosecureorretainthem;againandagainherefusedappointmentstohighofficefrommenwhosegovernmentseemedtohimunjust.30 课文翻译孔夫子的不可知论让我们公正地看待孔夫子的不可知论。孔夫子传授推理的技术不是通过规则和演绎推理,而是通过不断玩味弟子的观点;弟子们学成而归时对逻辑学一无所知,但他们思路清晰,所思极得要领。思想表达须清楚真诚,这是先生最早的传道。“讲话的宗旨就是要让人听懂”—这一点常常被哲学所忘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他看来,观点模糊、缺乏真诚、表达不准确似乎是举国之灾难。如果一个太子无实权,那他就不能被称为太子,如果一个父亲不是名副其实的父亲,那他就不能被称为父亲,如果一个不孝的儿子不能被称为儿子,大家有可能会躁动不安进而改革被词藻所掩饰的语言滥用现象。当子路对孔夫子说:“倘若魏国的太子为了和你一起管理朝政一直在等你,何为第一件该做之事?”出乎弟子们和太子的意料,他答曰:“当务之急乃是纠正名称。”孔夫子致力于用哲学引导朝政,因此他回避玄学,并力争将弟子们从一切深奥的天国思考中转回到世俗上。他偶尔提及“天国”和祈祷,还劝弟子们要孜孜不倦地观察敬拜祖宗的传统仪式及全国祭拜。他对神学问题的回答态度极为否定,因此现代评论家一致称他为不可知论者。当子贡问孔夫子“逝者有知还是无知?”他拒绝作任何明确回答。可路向孔夫子询问有关“侍奉(逝者)亡灵”的事,孔夫子答:“汝尚不能侍奉生者,又怎能侍奉他的亡灵?”可路问:“能否冒昧询问有关死亡之事?”得到的回答是:“汝尚不能了解生,又如何了解死?”当樊须问“智慧由何而成?”孔夫子答:“全心做到尽为人之责,对亡灵须敬而远之,此乃智慧也。”他的弟子们告诉我们:“先生从不传授的课程就是那些非常之事,武功、无序、鬼神。”这种哲学的谦逊使弟子们极为苦恼。无疑他们希望先生能为他们解释天国之奥秘。列子的书以欢快的语调讲述了市井之民(改成“顽皮小儿”)嘲笑先生不能回答简单问题的故事。—“太阳何时离地球更近,是拂晓太阳稍大之时还是中午稍热之时?”孔夫子唯一能认识的玄学道理就是万象之中寻求统一,以及为寻求端正行为之法和自然之法之间稳定和谐所付出的努力。他问一位得意门生:“我学到很多东西且记住了这些东西,你以为此言对否?”子贡答曰:“此言极是,但或许此言有偏差?”先生的回答是“否,我寻求统一,渗透万物的统一。”毕竟,这一点是哲学之本质。他致力于寻求道德。当时的混乱在他看来是道德的混乱,原因或许在于古老信仰的弱化以及诡辩学者关于对错的怀疑论的泛滥。整治违背道德的不良现象不是通过重新找回古老信仰,而是认真寻求更完善的知识以及良好家庭生活的道德重生。孔子的纲要在《大学》著名的片段里得到了精辟深刻的表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30 这是孔子哲学的主旨和本质;先生和弟子的其它话语可能都被遗忘,但却留下这些作为“万物之本”和全面的人生指南。孔子认为,天下处于战争之中,因为所有国家都治理不当;国家治理不当是因为没有任何法规能取代由家庭提供的天然社会秩序;家庭无序就不能提供这一天然社会秩序,因为人们忘记了倘若他们不能管好自己,他们就不能管好自己的家庭,他们管不好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心正—即他们没有清洗充满杂念的心灵;他们没有心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诚意,他们缺乏对现实的公正态度,一味掩盖自己的本性;他们没有诚意是因为他们没有通过公正地调查事物的本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而是让自己的愿望扭曲事实,让自己的愿望操纵自己对事物所下的结论。但愿人能公正地追求知识且由此变得诚心诚意;但愿人能诚心诚意且由此变得心无杂念;但愿人能心无杂念且由此能约束自己;但愿人能约束自己且能由此治家有方—不是通过高尚的说教和愤怒的惩罚而是通过事实说话;但愿人能以知识、诚意和榜样来管理家庭,社会秩序就会随之产生,而有效的治国又会再次变得切实可行;但愿国家能维持固有的公正和安宁,天下因而太平—这是一个完美的劝告,它忘记了人是一只追逐猎物的野兽;但正如基督教一样,它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个攀登的高点。它是一本黄金般的教科书。PassageBI.ReadingComprehension1.C2.A3.B4.D5.B6.D7.D8.A9.D10.B课文翻译对家庭学校的几种观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洲和教育者没有把家庭学校当作对社会持异议者一时的心血来潮之举加以否认,而是正式承认它的存在。许多心理学家担心会失去社会和教育机会,因此他们害怕家庭教育者试图不让孩子长大成人。恰恰相反,心理学家似乎想使孩子失去父母的教育。第一个优势就是家庭学校是有节制的社会化行为。但是一些人预测我们参与的是平息指责—家庭学校不能使孩子接触充分社会化的户外活动。我们想让反对者知道我们做出的教育决定是为了让孩子受益,不是去平息来自任何人、任何地方的对任何事情的指责。其它十分明显的益处像与成人有所增进的关系、一对一的教育及家庭支持都由于与家庭教育者共享的真实生活的成功而显得突出,在这些家庭教育者中就有一位新墨西哥大学的核药教授和一位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家庭研究教授。一项对两万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不介入孩子的教育会导致孩子的学术成就低。另一位加州的研究者莫纳·迪勒胡克表明家庭教育的孩子和学校教育的孩子没有学术成就上的区别。其它一些心理学家仍持保留意见,其中就有“缺乏对多样性事物的接触”(如果父母的教育观是狭隘的与社会所崇尚的观点相背怎么办?他们关心的是“缺乏对大范围社会的参与”—在我看来,这一点都不值得争论。最后一点,他们关心“进入主流社会的潜在困难。”随便提一下,“主流社会”的概念一直延伸到重入公立学校或进入大学。实际上所有的大学都接受家庭学校出来的学生的申请,但他们接受学生的标准是主观的,且根据个别情况发生变化。例如,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大学接纳一些家庭学校的学生,但发现评审他们的申请很困难,这所大学的招生主任斯蒂富·普利策说,“因为没有任何一套标准。”这些心理学家觉得有必要对家庭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更多的“有结果的”研究。诸位,没有必要做正式的研究。只要抬头看看四周—你附近的社区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成熟的家庭学校教育者。婚姻律师需要懂得家庭学校福罗里达律师史密斯请家庭律师和法官注意(家庭学校)这个健康而成功的选择在离婚案的审理中必须仔细加以考虑并做恰当陈述,这样“孩子的最大利益才能被考虑。”显而易见,使离异父母大伤脑筋的家庭学校现在必然引起极大关注。在佛罗里达州,大家都知道监护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的责任是一种法庭调整好的关系,即当事者双方都拥有的与孩子相关的父母的权利及义务;父母双方相互协商以保证能共同做出涉及孩子利益的重要决定。审判法庭也有能力分配或区分特殊的父母责任,如在父母之间选择出主要居住地。与法庭这一稳固的权利保持一致,父母对教育抉择负有的责任会让父母中的一方承担。史密斯坚持离异过程中家庭教育这件事应被考虑为要求父母之间共同协商而做出的教育抉择。如果父母双方不能做出决定,那么“法庭就需要来决定父母中哪一方能从孩子的最大利益出发来做‘择校’选择”。目前福罗里达州还没有到法庭受理上诉的这类(择校)决定的先例。如果家庭学校构成最初离婚的一部分,史密斯建议“希望承担家庭教育的一方为了避免将来的问题应考虑从审判法庭那里要求教育责任的分配权。”但遗憾的是有关教育的分歧往往会在进入最后审判后出现。史密斯在一部分总结中说,“有关单亲孩子教育的个人观点太多且变化多端,但对一项重要的教育抉择的即刻拒绝都不是从孩子的最大利益出发。”30 聚光灯的闪烁光芒家庭学校的学生是逃学者吗?辛迪·威德是时事通讯《在家的权利》的发行者,也是家庭学校的“公开倡导者”,今年开学以来她搬到一个新校区;进入新的家庭学校,之后,未同该州做任何登记注册,就在“佛蒙特人的教育选择”组织的会议上发表九月九日讲话。随即,负责人亨利·本汉开始“催逼她在州政府授权的家庭学习课程班给她的孩子注册,或将他们送到一所已授权的学校。”威德觉得她的关于佛蒙特州与孩子教育毫不相干的信念有美国及佛蒙特宪法的解释作后盾。在她的文章中被引用的有关教育的佛蒙特法律的一部分说:“一个有能力管教一个七至十七岁孩子的人应让孩子进入授权的公立学校、授权的或被承认的独立学校、或每周五天的家庭学习课程班…”和威德一样,我们没有在“家庭学习课程班”几个字前面看到“授权的”这个词。不过,坦白地说这并不构成对州法律关于家庭学校的深入研究。在由自己决定的情况下会写一些更“强有力的”管理法的负责人本汉接到教育部门分管家庭学校的娜塔莉·卡斯可的电话,秘告威德一家的情况。卡斯可是鲁特兰县基督教家庭学校教师的一员,她不同意威德对法律的解释。她说家庭学习课程班的定义是父母必须每年向委员会成员交递入学通知和每年的学习评估。然而,分管家庭学校的条款“并不包括实施逃学”。那么我们很想知道一个与周围关系很好的家庭学校教师给负责人打该死的电话,其动力何在,尤其是这并非工作陈述的一部分?1996年12月10日,一份逃学生负责官员的通知和抱怨被寄到威德家。家庭学校学生上大学因个性冲突一名十八岁的家庭学校学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就与室友关系破裂。她被课堂上讲话太多的同学惹火。总是要拼命去对付很多“最后期限”。如果这些是家庭学校的孩子在大学的最坏的“挑战”,那么我们无需对那些不断报道的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的官方学校的孩子表示同情。乔治·马桑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美国大学的官员已经分别在今年秋季录取了八至十五名家庭学校的学生,一两年前这些学校一年才录取一两名。据报道这一趋势正在迫使招生委员会更认真地考虑他们该怎样来衡量学术上的成功。到目前为止,最有趣的评论来自乔治·马桑大学的招生主任。在评论说“他们为学术挑战做好了准备”之后,她宣称由于家庭学校的学生很独立,“他们不像其它孩子一样具备社交能力。”这一说法的依据何在?这些孩子很多都继续住在家里,他们的穿着比公立学校的高中生“更朴素”(“他们受到更多的保护”),“他们看上去不像典型的弗吉尼亚北方的孩子。”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孩子现在从衣着上能被区分出是家庭学校的学生(这样能使全国的逃学警察轻而易举地放过他们,不是吗?)。来自家庭学校的学生和招生办官员两方面的一切评论都使得对家庭学校的极力反对显得十分愚蠢。UnitThreeEconomicsPassageAI.ReadingComprehensions1-5DCBCB6-10CBDADII.Vocabulary1-5ABDBB6-10ADBCB11-15ABCAD16-20ABABDIII.WordBank1.liability2.redistribute3.paidoff4.sustainable5.intheformof6.likelyto7.fluctuate8.interim9.bringtoanend10.indeficitIV.Cloze30 1-5BDABC6-10ABCDB11-15CDABCV.Translation1.Duringthewarwehadjustenoughfoodtosustainus.2.Thecarhasamaximumspeedof120kilometersanhour.3.Thesuccessofthecampaignfarexceededourexpectations.4.Theinvestorbelievesthathisinvestmentwillpayoffhandsomelysoon.5.Hisspeechbroughtanendtotheconference.6.Inthepast,whenthenationspentmorethanitcollectedintax,itwastofinancewars.Whenthewarended,deficitspendingended. Today’s deficitscontinueandgrowinsize,butdefenseandmilitaryspending,thoughlarge,areagreatlyreducedshareofspending.Thebigincreasesareforsocialwelfareprogramsandredistribution.课文翻译赤字2009、2010和2011年,美国政府赤字将可能达到和平时期的历史最高——每年至少1万亿的赤字将持续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且看不到终点。逻辑和历史告诉我们,要为如此庞大的赤字进行融资将导致通货膨胀和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每个学识渊博的观察者都同意,计划赤字和债务都是难以为继的。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表明,美国需要有几十年的盈余才能要恢复到2007年债务占GDP比例相当的水平。这是个大问题,而非新问题。历史上,政客们只将财政紧缩停留在口头上。然而,今天,美国要达到预算平衡或盈余的努力实属罕见——除了来自在野党将赤字归咎于竞争对手而老调重弹的投诉外。一旦大权在握,赢家便对传统的财政政策置若罔闻,而一味扩大赤字。尽管2010年美国的中期选举表明,公众广泛关注政府开支,但是二战后,接连不断出现赤字,仅有两次例外:在艾森豪威尔和克林顿总统任期。尽管在1957–1958经济衰退期维持着按当时标准而言很高的赤字,但在他的整个总统任期中,艾森豪威尔实现了预算平衡。从华盛顿总统开始直至南北战争,除了战争年代中的几年,联邦政府维持着当时75%的预算盈余。美国的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偿清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债款却在新共和国成立后的前八年时间里有三年存在预算赤字。在我国历史上,其他和平期的赤字发生在经济衰退期。在1812年的战争期间,未偿付的总债务从4500万美元骤升至1.27亿美元的高峰。直至19世纪30年代早期,联邦政府几乎还清了所有的未偿债务。和在大多数战争中一样,内战期间的开支远远超出了税收。1865年,政府130万美元的开支是战前一年即1860年的20多倍。至战争结束,美国总债务高达27亿美元。在接下来的28年里,联邦预算仍保持盈余。至1892年,债务总额低于1亿美元。尽管存在盈余,或有可能是因为国家鼓励私人投资,经济出现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联邦政府的赤字从1917到1919年的总额为23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是250亿。20世纪20年代,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降低税率、控制开支。至1930年,债务总额下降到160亿美元。那以后就没有了减少政府债务的持续努力。在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预算年年出现赤字。至1946年战争结束时,债务总额达到2690亿美元;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避免战后通货紧缩和失业优先于债务削减。杜鲁门总统通过提高税率以筹集朝鲜战争的大部分军费开支。艾森豪威尔总统常把承担财政责任并平衡预算挂在嘴边,他有几次实现了预算盈余。除了1957–1958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期,从1946至1957年,美国总债务几乎没有上升。30 今天,美国政府的开支已大幅飙升。20世纪初,联邦政府开支占总产值的2.8%。和所有战争期间一样,一战期间,开支和税率均上扬。至1929年,政府开支占GNP的3.7%。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政府开支占GNP的比例在18%左右波动。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25%。若要拉近目前这一巨大的收支缺口,有可能要增加税收。一旦债款被花掉,还本负息增大了开支,总债务也增加,未来无资金准备的债务加重了增税的压力。在过去,只有在打仗时,才有国家支出大于税收的情况。一旦战争结束,赤字开支也随之告终。今天的赤字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但是国防军事开支虽然数目庞大,但其占开支总额的比重却大幅降低。赤字的猛增是因为社会福利项目和重新分配的开支加大。二战后,与冷战有关的军事开支推高了政府开支,但军费占整个政府开支的比例一直在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开支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非军费,而是监管成本和福利形式下的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福利事业。2009年,对未来医疗成本的预测超过预期收入(成为“无预备资金债务”),为此,政府欠债达到60万亿美元或更多。从1961至1977年,政府预算处于寅吃卯粮的地步;除了1969年,每年政府开支超过税收款。约翰逊总统大举借债来支付更高的社会性支出和资助越战。当他卸任时,总债务达到3690亿美元。对此,尼克松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政府的国内开销一路飙升。至20世纪80年代,赤字达到1500亿至2500亿美元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里根总统放缓了国内支出的增速却大大增加了军费以便结束冷战。从此以后,减少国防开支有助于克林顿总统从1998年至2001年维持预算盈余——过去70年里,唯一出现持续性盈余的总统任期。小布什政府提高了社会性支出并增加了军费;下调了税率;通过发行债券筹资战争款并大大增加了对未来卫生保健项目的开支。预算赤字和总债务增加且未来支出债务飙升。2009至2010年,奥巴马政府的开支增长激增。总体债务达到9万亿美元,外加承诺的约50或60万亿未备资金。外国政府持有约25%的债务,因此,为了赚取支付所欠债款利息的资金,我们未来必须出口多得多的产品。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更高的赤字开支以减少失业和污染,扩大政府资助的卫生保健并加大再分配收入。从历史角度看,一旦美国的战事结束,其赤字也随之消失。据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局预测,未来十年,美国的总债务几乎将翻番;该机构还提到,除非有重大政策变革,否则至2084年,美国的未偿债务将是GDP的9.47倍。远未到那时,一场危机就将逼迫政府改弦易辙。预算赤字和债务的报告低报了政府未来的债务水平。据估计,联邦政府未备基金的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养老保障的未来债务高达80万亿美元,即每个目前还活着的人负债25万美元以上。这表明,美国的政治体系常做无可兑现的承诺——我们的政治安排使政府更易承诺利益而非兑现。现在,我们国家的选择余地有限。要么我们减少开支,将资源使用转向生产力更高的用途,要么增加税收以资助这个福利国家。维持福利国家的开支有助于接受方,却降低国家生产力、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无独有偶。除了联邦政府,许多州及地方政府已承诺只要退休雇员能缴纳更高的税款便承兑发放养老金。或者各城市和州也可让受益人支付更多的成本而自食其言。另一种办法是将债务转移给联邦政府,这不太可能实现,因为联邦政府有着严重的预算问题,自身难保。有些人预测未来各州和地方的未备债务达2万亿或3万亿美元。基本上所有的州和地方政府需要每年平衡其预算。政府不给老师、警察、消防员及其他雇员加薪,而是承诺给予未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这些是遥不可及的福利,并不影响现有的预算但只是在那些信誓旦旦的官员离任后,这些福利便到期了。这些承付款项行将过期作废。在此期间,很少人能如愿以偿完全拿到应得款。而且州政府通过耍一些阴谋诡计逃避对预算平衡的要求。这些把戏包括给予政府企业特许权使其排除在预算外,免除非经常性支出项目,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花招不一一赘述。人们倾向于对未来成本做极精确而结果谬以千里的估计——大部分情况是成本被低估了。世事难料。但无论如何,遵守兑现过去许下的诺言所付出的代价是难以维持发展的。要降低未来成本和制定可行、可信的计划,必须得有所动作。PassageBI.ReadingComprehensions1-5CABDA6-10CBDDA30 课文翻译钱为何物?古希腊的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对金钱颇有看法。正如其所言,“世上的恶魔,要数金钱最坏。是金钱掠夺了城池,把人们赶出家园;它能把正直的人教坏,让他们误入歧途。”直至现代,人们依旧为金钱所吸引,并且人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追逐财富而展开。但是,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金钱的经济体系是什么样子。金钱不仅影响着道德与理想,它更影响着经济运作的方式。要理解金钱在现代的重要性,首先要设想并不存在钱这种东西。你怎能吃到早餐?如果你早餐想吃鸡蛋,要么你自己养鸡要么去找农夫布朗。但是你又如何付账给农夫布朗呢?没有钱,你就不得不向他提供其所需的物品或者服务。换言之,你不得不进行原始的交易—以物易物。只有当农夫布朗恰巧需要你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或者只有当你们双方都同意交换时,你才能得到那些鸡蛋。金钱的使用极大简化了市场交易。用钱来交换超市里的鸡蛋要比到农村和农夫进行交易容易得多。然而,我们用钱进行市场交易的能力却取决于店家愿把我们的钱作为支付中介的意愿。店家之所以愿意卖鸡蛋就是因为他能用卖鸡蛋的钱来买他所需要的东西。他也能用钱来交换物品和服务。故而,金钱在维系交易的进行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又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金钱还有其他特点。愿意和你交易鸡蛋的店家不用马上花光他的收入。他可以把这些钱存上十天半载,不用担心它的贬值。因为金钱也是有用的价值储藏手段,即一种把当下的收益放在将来使用的机制。最后,金钱的普通功用还可以体现在比较不同物品在市场上的价值。超市里的十二个鸡蛋肯定要比十二个洋葱贵。我们可以辨认出所谓金钱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具体而言,任何具备以下所有用途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金钱:交换媒介:被用来交换物品和服务。价值储藏:留待他日使用。价值标准:被用作衡量物品和服务价值的尺码。金钱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为市场交换提供便利,这让生产的专业化成为可能。实际上,有效的劳动分工需要一个能让人们用其所生产的东西交换到其想要的东西的系统。正是金钱让这种交换系统成为可能。虽然,市场离不了钱,但却离得了美金。美金只是金钱的一种。在殖民地时期的美国,还没有美金。很多生意是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金币进行。之后,人们使用贝壳串珠,还有烟草,小麦,水产,皮毛作为交换媒介。在整个殖民地,火药和子弹也经常被用来做小额的交易。这些形式的钱并不如美金方便,但它们却能让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只要它们能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价值标准,它们就可被看作是金钱。美国联邦政府于1861年第一次发行了价值100万的纸币,为内战融资。邦联州也相继发行了纸币来资助内战。但是,当南方战败,邦联州发行的纸币便一文不值,人们也不再用其来交换物品和服务。到了1980年代,波兰也不把兹罗提当作一种货币。波兰人更喜欢用香烟或是伏特加来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只要波兰货币(兹罗提)存在,它的价值就备受怀疑。无独有偶,1990年代俄罗斯的卢布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俄罗斯的消费者更喜欢持有并使用美金,只有少数人愿意使用卢布来支付物品和服务。香烟,伏特加,甚至土豆都被认为是比卢布更好的货币形式。看一下1997年的新闻标题,电影票是如何用来交换鸡蛋,还有物品是如何用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就知道了。在今天的美国经济中,人们很少会用到这些不寻常的货币形式。但是,金钱的概念远不止你钱包中的钱币。大多数人是从使用支票或者借记卡而非现金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你支票账户中的钱可以用来购买物品和服务,或者它还可以留待他日使用。在这些方面,你支票帐户的收支平衡就成了和你钱包中钱币一样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同意使用支票(而且如果支票还可以在自动贩卖机或者付费电话上使用),他们就不会随身携带现金了。30 就市场而言,现金并没有什么特别。你的支票帐户可以而且能够行使和现金一样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把支票账户的收支平衡也纳入到金钱的概念中。金钱最重要的并非它的味道,颜色,或者手感,而是用它来购买物品和服务的能力。Unit4Architecture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CCDBD6-10BCDBCⅡ.Vocabulary1-5DBBCD6-10BACAB11-15CCBDC16-20BCBCCⅢ.WordBank1.amountto2.stumbleover3.makeamends4.pasthisprime5.invariably6.indigestible7.staveoff8.trace9.inthisrespect10.bydintofⅣ.Cloze1-5CDABC6-10BDDCB11-15CDBBAⅤ.Translation1.Rosescanbesignsofloveorfriendship,asthecasemaybe.2.Sometimes,wejuststumbleoverwhatwehavebeenlookingfor.3.Itisscarcelypossibleforustodismisswhat’sespeciallytoourlikingfromourmind.4.Bynow,ithasbeenoldhatforconsumerstopurchasegeneticallymodifiedfruitsandvegetables.5.Asarule,ricecanhelpustostaveoffhungerlongerthanbread.6.Theprincipalfunctionoftoday’swallistoseparatepossiblyundesirableoutsideairfromthecontrolledconditionsoftemperatureandhumiditywhichwehavecreatedinside.Glassmayaccomplishthisfunction,thoughthereareapparentlyagoodmanypeoplewhostillhavequalmsabouteating,sleeping,anddressingunderconditionsofhighvisibility;theydemandwallsthatwillatleastgivethemasenseofadequatescreening.Buttheseshyonesareavanishingbreed.ThePhilipJohnsonhouseinConnecticut,whichismuchadmiredandwidelyimitated,hasglasswallsallthewayaround,andtheonlyrealprivacyistobefoundinthebathroom,thetoilettaboobeingstillunbroken,atleastinConnecticut.课文翻译PassageA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西方世界所载所传的建筑史,从来只关注几个凤毛麟角的文化。空间上,只不过关注地球的一小部分—欧洲、埃及和小亚细亚一带—或者说几乎不超出公元二世纪时的已知世界。而且,对建筑演变的关注通常限于晚近阶段。编年史家们在介绍建筑艺术时略去头五千年,给我们呈现一场盛装的“形式”建筑的华丽游演,这种武断犹言音乐诞生于交响乐团出现之时。尽管历史学家对于早期阶段的忽略是有其原因的—建筑遗迹的匮乏—但却不可原谅,他在研究方法上之所以厚此薄彼,最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的狭隘。除此之外,我们所知道的建筑史在社会等级上也同样是一边倒的。它不过是一本为权贵立碑的众建筑师的名人录;一部特权阶级所有、所建、和所用的建筑的作品集—即那些真假神灵的庙宇、巨贾贵胄的府邸—而对芸芸众生的房舍却只字不提。30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试图通过介绍谱系外的、不为人熟知的建筑世界,来打破我们狭隘的建筑艺术观念。对那个世界,我们知之甚少,不知其名。出于对类属标签的需要和根据具体情形,我们当把它叫做本地的、无名的、自然而然的、土生的、抑或是乡野的。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影像或其他记载,我们对无名建筑的整体印象常常是失真的。一方面,我们可以不无道理地认为我们深谙距今30,000年的艺术品和艺术家的造诣,而对于考古学家而言,能歪打正着地发现一座公元前三千年城镇的残垣断壁已是万幸。建筑起源的问题不但合理而且于本次展览主旨意义重大,因此提一些可能的渊源,哪怕有草率、粗略的嫌疑,也不失为适宜之举。在言必称《圣经》的国度,该书作为建筑起源的参考也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可叹啊,在建筑问题上,该书最语焉不详、叫人心虞的也就是讲亚当之子该隐建造了一座城镇并以其子伊诺克之名命名一段。一户之城,听来美好,但何其恣肆、史无别例。如果这一说真证明了什么,那无非是沧海桑田何以发生在一代之间:富庶天堂里神佑的微如蚊蚋的存在一下成为繁杂不堪的城镇体。而认为伊诺克之说只是捕风捉影,拒绝买账的人则认为“诺亚方舟”更为可信,尤其是从方舟是上帝亲自委托并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建造这一点来看。方舟该看作建筑物还是航行工具并不是个问题。方舟没有龙骨,龙骨是较晚近的智力发明,所以我们大可推断:那时没有人知道船,否则,旨在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毫无意义了。当诺亚在阿勒山登岸时,他已届601岁高龄,壮年已去。在剩下的时光中,他更爱种葡萄、酿葡萄酒,而把建造的任务交给了的儿子们。《圣经》中提到了闪的小棚屋—那说不定就是用方舟上拆下的木料搭成的—只是建筑的由盛而衰已成定局。信科学而不信神的人在追寻建筑起源时不得不硬吞苦果。因为,早在第一个见识卓著的人折断树枝搭出一个漏水涟涟的屋顶前,很多动物就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建造者了。海狸不可能是看到劳动中的人类的建坝者而想到建坝的。情况很可能相反。人类极可能是从他的表哥—类人猿那获得了搭建房舍的最初灵感。达尔文就说过远东一些岛屿上的猩猩、非洲的黑猩猩都会搭起台子睡觉。布勒姆说过他的一只狒狒常常会把草席撂在头上来避开阳光。“这些习惯,”他推论道,“应该是成就诸如原始建筑、服装等最初艺术的初要元素,它们产生于人类的早前祖先时期。”因此,城郊的人把周日报纸一角搁头上睡在割草机旁也是建筑起源的又一次上演。成为专家艺术之前的建筑有很多可资借鉴。没有学过时空关系的建筑者们-本场展览的主角-在把建筑融入自然环境方面却展示出了令人叹服的才能。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试图“征服”自然,而是欣然接受气候的多变和地形的险峻。平坦如砥的地貌是我们最爱的(推土机可以轻松地抹去地势上任何瑕疵),而复杂的人却更爱凸凹起伏。事实上,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寻找布局最为复杂的地形。我们历来知道,其中最积极乐观的人会实打实地选择雄鹰筑巢的地方作为建筑地点,比如马丘比丘神庙、阿尔班山顶的建筑遗迹、阿陀斯山修士院里的峥嵘堡垒,这些不过是三两处世人皆知的例子。毫无疑问,择阻绝之地而建的倾向可以解释为对安全的需要,但也许更是因为需要确定社区边界。在旧大陆,很多其防御意义早已丧失殆尽的护城河、泻湖斜堤仍把城池围在其中,固若金汤。虽然,那些墙体不足以阻碍入侵者,但却有助于杜绝不适宜的扩建。它们与文雅(Urbanity)这个词是一脉相承的,拉丁词“ubs”本义即为有墙之城。因此,一个城镇要是一件艺术品,它就必须像一幅画、一本书、或是一支曲子一样,有限而完整。不懂城建规划学中城镇建造应该建有所限的来龙去脉,我们把全部精力地耗费在扩建上。这种无益的、南辕北辙的氛围使我们的城镇无所遏制地发展,成为无可救药的建筑湿疹。我们的这些麻烦,部分是来源于相信建筑师—或者说相信所有专家—对居住问题有非凡的洞察力,虽然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只醉心名利。此外,在这个国家,居住的艺术无人教也无人学。节俭、清洁、对创造性的普遍尊重,还都不说是对原创性的尊重是生活艺术的旨归所在,对此我们少有意识而把生活艺术看作一种堕落。 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历史学家对此也难逃其咎。他们一贯强调建筑师及其资助者的作用,而使那些无名建筑者的才能和贡献被遮蔽,哪怕有时他们的概念已趋完美,审美已达极致。对我们笨重的技术设备而言,很多鲁莽“原始”的方案已是捷足先登。很多近年来搞出的什么预制配件,标准化构件,可拆卸结构,甚至地板供热,空气调节,光照控制,还有电梯,都不过是拾了乡土建筑的牙慧而已。我们也可以拿我们的房子的种种舒适度30 来和比如说,一些可供有六个妻子的体面男人居住的非洲房子的舒适相比,人家倒没说舒不舒适,只是那六个妻子各有各的房间。或者我们会发现,早在现代的建筑师们欣喜地构想能保护人类免受未来战争危害的地下城市之前,这样的城镇就已经存在过,并且还在不止一个大陆上存在着。极有讽刺意味的是,城里人为了防止身心衰朽会定期地逃离他们精挑细选的居所,去那些他认为“原始的”环境里寻找快乐:一间木屋,一顶帐篷,或者如果他更不拘一格些,那就是一个国外的渔村或山城。尽管他狂热地爱着科技设施带来的舒适,但必定是没有科技舒适的时候,他才可能找到休闲。逻辑地说,古老社区的生活优越得无以复加。不是每天几个小时的通勤,而从学习或工作的地方到起居室只是一段台阶的事。因为,他自己本人是这个环境的决定者和维护者,所以他从来不会对这个环境感到厌倦。而且,他基本无所谓“发展”。因为就像孩子的玩具不能替代人类的情感一样,对他而言,活力的缺乏是没有什么技术发明可以弥补的。这些无名建造者们不仅深知社区发展需要有所限制的道理,而且还懂得建筑自身的极限。他们极少会为了利益和进步而不顾大局。这一点,他们和专门的哲学家不谋而合。用赫伊津哈话来说就是:“以为每一个新的发现或每一次对现实的改进都必定包含着对更大价值或更大快乐的承诺,这是极其天真的……只有在真实、具体的进步之上才可望建立一种文化,此说绝非谬论。”PassageBI.ReadingComprehension1-5CBCBD6-10DACBC课文翻译《时报》新大楼:豪情与怀旧的叠唱对老板的新大楼评头论足不是件轻松事儿。说爱它,读者会怀疑我在讨好给我签支票的人。说不爱它,我就成了显摆自己无拘无束。所以让我这么说吧:作为一个员工,对我们位于第八大道的新大楼我是着迷的。近一个世纪来用作《纽约时报》办公楼的那座43街的宏伟的18层新哥特式老大楼自然有其魅力,但在里边工作却让人沮丧。在它迷宫似的每每相连的兔穴房间里到处是桌子和成堆发黄的报纸,既传统又和时代相左。相形之下,40和41街之间那栋52层的新楼就堪比天堂了。它是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用玻璃和钢材建造的大楼巍然耸立着,外部用瓷棒装饰,有如面纱。它兑现了现代主义由来已久的让人—在这个情况下,《纽约时报》—脱离黑暗中世纪的承诺。早晨从40街和第7大道之间的地铁口出来的时候,我喜欢注视那座大楼锐利而明朗的轮廓。我喜欢一进大厅就先看到那成簇的银灰色的白桦树,它们虬劲的枝干从厚厚的青苔中冒出来。我甚至喜欢我四楼的斗室,它是一片静静的绿洲,能把三楼的新闻大厅一览无余。然而,这崭新的大楼却充满了怀旧的感伤。最近这十年,报纸新闻业一直巨变不断,在为如何适应全球数字时代的问题上,编辑和记者们惴惴不安。而在纽约,这种焦虑更因为2001年的恐怖袭击而雪上加霜,使得很多企业筑起堡垒般的楼宇,与外界阻断。皮亚诺先生的建筑植根于一个更为惬意的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的企业现代主义如日中天的年代。就算说他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确是牛刀小试、移风易俗,但他的建筑更多地还是在讴歌过去而非未来。纽约的摩天大楼是因为什么而了不起呢?那些最了得的能弹拨我们的心弦。我们在天际线中寻找它们的身影,它们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在城市生活中停泊心灵的锚地。皮亚诺先生设计的高楼不可能激起这样的情愫。那座大楼最大的创意就是用水平的瓷棒做出挡光纱布的效果来发散阳光,使大楼外观看起来整洁、浑然一体。他在1997年为位于柏林的戴姆勒-奔驰建德比斯大楼的时候,也使用了类似的挡光方案,只是效果褒贬不一。对于《时报》大楼,他用长达数月的时间来调整瓷棒的颜色和尺寸,而且早期的处理确实让那些瓷棒有种可爱、轻灵的感觉。30 如今,从侧街上看,那些瓷棒的精准和质地像来自一部精心调试的机器。虽然建筑师为之大费心思,但那些屏幕在天际线中还是死气沉沉、呆板无奇。那些瓷棒整齐划一看着有点怕人,大楼灰色的有如战舰的钢架更增加了这种恐惧。作为收官之笔,它们让人乏味,使正面部分无法展现光影、增添活力。大楼的顶部也同样让人失望。为了遮住房顶的机器设备和造成大楼溶于天空的印象,皮亚诺先生把屏幕在建筑框架之外延伸了整整六层楼那么高。然而造成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和尚未竣工。大楼没有随着楼层升高而气势渐强,反而是渐行渐弱、化为乌有。但如果说那座大楼在天际线上不是那么壮观,那它在接地的地方则是生机勃勃。皮亚诺先生一切最好的素质—对比例的恰当理解,对结构细节的热爱,对公民责任的得当领会—都在这毕现无余。建筑师的目的是模糊内外分界,不把报纸业的生活和市井生活截然分开。大厅整个是用玻璃镶嵌的,通透地映衬着把大楼凌空托起的粗犷钢梁和拱肩,叫人愉悦。从第8大道进入大楼的人一眼能从成排的电梯台阶那一路看到美如童话的中庭花园和再远处的《时报》中央礼堂豪华的红色内室。从礼堂那透过树木回头看,你会看到气势恢宏的大厅空间。实际上,大厅本身就是一场不会中断的公众表演。穿过大厅的人络绎不绝,使大厅更显通透。人潮人涌让人要么想到中央车站大厅要么是洛克菲勒中心广场的那种活力,它们是20世纪初期人们引以为豪的流动性标志。然而,在建筑上,《纽约时报》大楼借鉴最多的是战后的地标性建筑,如斯基德默尔、奥因斯和麦瑞尔设计的杠杆房和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拉姆大楼—这些体现的是得胜归来的美国力争上游的价值观和工业力量。他们流线型的玻璃-钢材形式宣扬着对机器时代效率的信念和对公开、诚实和民主社会的信念。报纸新闻业也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透明、独立、信息自由流通、道德分明、客观真相—上世纪这些概念在《时报》之类的报纸中占主导地位,盛极一时。对很多人而言,这一理想在从民权运动到越战再到水门事件的时期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新闻记者习惯对权力讲真话,公众还把记者视为公正的观察者。对理想时代的渴望弥漫着主新闻大厅。以贯通3楼4楼的双倍高的天窗井为顶,新闻大厅有种冷静和与世隔绝的感觉,哪怕周围建筑的在南北两面气势逼人。这个天井发挥着地心引力的作用,把注意力聚集到报纸的神经中枢上。很多桌子都可以让你欣赏大厅桦树那灵秀的枝条。室内的楼梯连结起各个楼层的新闻厅以促进交往。斗大的工作室侧面是成排的玻璃隔断办公室,其中很多都尚未分派。所以它们可以用来打私事电话或临时开会。到处是随意摆放在一起的桌子、椅子,营造出各种各样的社交空间。从更高的楼层,那些《时报》企业办公室所在的楼层和22层归开发商ForestCityRatner所有的楼层看,视野更加开阔。汽车沿着第八大道疾驰而来。四面的巨型广告牌和电子标志隐约可见。当你到达14楼的自助餐厅时,整个城市便开始聚焦在视线之内,而东、西、南、北面却渐渐模糊。自助餐厅双倍层高的空间悬着个又细又长的阳台,更让你觉得是浮在城市的半空。开始,我的很多同事抱怨这座大楼。有些抱怨新闻厅的空间太宽敞;他们怀念老大楼的亲密。有些说,玻璃办公室看着乏味,谁也不会使用它们。我想所有人都将改变看法。在一座志向远大的新大楼里工作的快乐之一就是你可以观察它性格的形成。一周一周地,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孤独的身影在小小的玻璃办公室里用手机聊天,脚搭在桌上。现在,甚至连我脾气最差的同事都承认有点阳光和新鲜空气不是件坏事。即便如此,你也根本不会觉得这座大楼是在真心实意地拥抱未来。皮亚诺先生所做的只是拿捏好火候而不是离开过去。大楼最现代的特征—电脑化的控制光线进入的天窗和百叶窗—只是技术上的革新而不是建筑的革新。由室内设计公司Gensler选定的排列得一丝不苟的用板材贴墙的小房间可充当2007年翻拍《总统班底》时的舞台布景,除了人们发型和70年代的不同。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楼有一丝伤感的原因。30 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没有几个相信对纯洁和公开的直接表达。见证了老一代建筑师以建筑引起社会改良的诉求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后,他们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即用作品暴露老一代建筑师加以美化的种种精神压力和复杂性。他们认为,让水火不容的力量露出水面,一座建筑将能更真实地呈现对当代生活的解读。新闻业也同样因时而变。真人秀、匿名博主、意识形态驱动的媒体企业造成的威胁—这些力量已经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报业的使命。就算《时报》的新闻工作者适应了新大楼,他们还是担心未来。随着广告版面的缩减,报纸实际上也在萎缩。八月就压缩了一次页宽。有些人甚至怀疑现在开始的一代以后报纸是不是还会以刊印的形式存在。见仁见智,因此《时报》大楼要么可以解读为怀旧的一种辛酸表达,要么是在报纸前途未卜之际对其最高价值的重申。再或者,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Unit5ModernArt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DCBCA6-10BCCDBⅡ.Vocabulary1.A2.C3.C4.D5.B6.C7.D8.A9.C10.DⅢ.Wordbank1.respondto2.makesenseof3.withdrew4.irrelevant5.discern6.celebrated7.likesanddislikes8.questioned9.evaluate10.heavyⅣ.Cloze1.B2.A3.C4.D5.B6.A7.D8.B9.A10.D11.D12.B13.C14.D15.AⅤ.Translation1.Peoplewhoworkinofficesareusuallyreferredtoas"whitecollarworkers".2.Noonereallyknowswhatmotivatedhertodoso.Howeverherboyfriendinsistsonbelievingthateverythingshedoesismotivatedonlybyadesireformoney.3.Someclothesareveryfashionablenow,buttheymustavoidbecomingthebuttofjokefortheyounginthefuture.4.Itdoesn"ttakemuchefforttostartablogthesedays—almostanyonecandoit.5.Shewassupposedtobespeakingaboutsalesfigures,butshekeptwanderingoffthesubject.6.PabloPicassoisanartisticiconofthetwentiethcentury.Hewasarevolutionarywhotookhisownpathandwasextremelysuccessfulbydoingso.Asachild,Picassodemonstratedthathehadanextraordinarytalent.Hewasaprolificartistwhosestylechangedovertheyearsasheexperimentedwithvariousartistictheories.Inthisway,hewasneverafolloweroffashion.Indeed,Picassosetthefashion!30 课文翻译为何现代艺术会占据我们的头脑新的研究认为品味的形成主要依靠两个因素:不同的心理模式与人们希望世人如何看待自己。十年前,美国一些研究者选取了两组三岁的孩子,向他们展示了油画布上的一滴颜料。其中一组孩子被告知这些印记只是不小心溅上的,他们对此几乎没表现出什么兴趣。而另外一组则被告知这些颜料斑渍是精心为他们创作的,这些孩子于是就开始认为这是“一幅画”。这个实验是由耶鲁大学的学者保罗·布卢姆和心理学家苏珊·格尔曼共同开展的。它还在继续开展。实验结果构成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新书的基础部分。这本新书质疑了我们对待艺术的方式。布卢姆的研究成果《愉悦如何产生》将在本周出炉。他提出根本没有所谓纯粹的审美这种东西。关于人们如何确定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布卢姆发展出一套综合理论。他罗列出证据,证明人们对艺术品的感觉取决于他们对一件艺术品的判断。他还进一步暗示驱使现代艺术品收藏者收藏此类艺术品的动机,部分是由于他们希望世人以某种方式来看待自己。对于布卢姆来说,该书的出版遇上个好时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所拥有的毕加索著名画作《喝苦艾酒的人》将在伦敦拍卖,而这本书将在其后一天上架出售。这幅画在卖前估价达到三千万至四千万英镑。这幅风格鲜明的安赫尔.费尔南德斯.德.索托的画像绘于1903年。如果它在克利斯蒂拍卖行拍出这个价格,将会成为在欧洲售出的艺术品价格之最。然而在四年前,因其历史暂时遭到了怀疑,这幅画曾经身价骤降。据传该画曾被纳粹掠夺,因此马上在拍卖中撤拍了。虽然经证实,这一传言不真实。但该画的价格波动反映了布卢姆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的头脑就是这样运转—它总在不断地重新评估艺术品的价值。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关于我们为何喜欢某些事物的新科学”。它并没有攻击现代或当代艺术。因为布卢姆认为,喜欢更传统一点艺术的人们同样也无法进行很纯粹的审美。“对于艺术本身我没有很鲜明的立场去评判,”,布卢姆这周末说道:“但是我对于我们为何喜欢艺术是立场坚定的。”这个作者并不是一个现代艺术的批评家,也不是现代艺术的爱好者。这一领域很明确地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欣赏[现代艺术品],另一个则是注重它们的商业价值。他只是简单地利用这一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域来解释人的头脑是如何运作的。“传统艺术是描绘世界上存在什么的;而更多的现代作品则注重[艺术]再现的过程,”他写道:“因此大部分现代艺术品的鉴赏需要专门的知识。任何傻子都会在伦勃朗的作品面前发出惊叹。但是,只有少数精英才能看懂诸如谢丽·莱文妮的作品《喷泉》(仿马歇尔·杜尚),也因此,只有少数精英才会喜欢它。”在布卢姆看来,一些人在抽象画上投下重金,并解释说他们仅仅只是喜欢这些形状和色彩。这些人只说了一半的实话。他相信“信号传递理论”中描述的心理模式也适用于解释现代艺术品的购买行为。换句话说,有钱的男士或女士花钱在正确的事物上,是想要与其他人有所区别。布卢姆写道:“任何傻子都能买,也都能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但花几百万美金买抽象艺术品却更能展示出既有财力,又有洞察力。”“当然,我也认为一些人也许是真正喜欢现代艺术的,”他补充道:“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为现代艺术辩护,尽管我对现代艺术的了解不深入,品味也不高。这并不全是出于势利;这是关于从某种专门的艺术品中习得的鉴赏。”他还认为,现代艺术家的工作非常像喜剧演员,无论何时他们都有可能突破局限[创新]。他说:“一些人讨厌现代艺术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成了笑话的笑柄。”30 布卢姆还提出这样的观点:那些更费功夫的艺术品更讨人喜欢。就拿杰克逊.波洛克泼洒画出的作品来说,布卢姆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此无动于衷”。这种消极的反应常常是因为作品本身。这些作品看上去并没有很明显地展示出任何技巧。过去,波洛克的粉丝们会说这些作品是通过很巧妙的技术完成的,以此来捍卫他的作品;但其他人就反驳说创作的过程毫不相关。布卢姆指出:无论技巧和功夫被认为重要与否,当代艺术作品的标价和销售还是依据它们的尺寸来考虑。他写道:“这也许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直觉:画大尺寸比画小尺寸的画会更困难一些。花费了更多功夫就会使人更加愉悦。”人类不可能单纯从某个事物看上去怎么样来获得愉悦。他提出:“某个艺术品的历史绝对很重要,尽管你可能会认为不该这样。但我们的头脑就是这样构建的。”PassageBⅠ.Readingcomprehension1.C2.A3.B4.D5.B6.A7.C8.A9.D10.C课文翻译游戏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面目一新电子游戏如今影响已波及各行各业:从商业管理、市场营销到军事技术的研发。然而,尽管它已经无处不在,或也许正因为如此,处于流行文化食物链顶端的这个媒体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却从未能完全解决对其身份认同的内在危机。确实,游戏也许能满足一些纯粹功能性的用途。一位经济学家甚至会将它定义为“一套战略互动系统”。但正如大多数的经济学术语一样,这显然不能满足许多玩家寻求的一个答案:为什么电子游戏会如此拨动他们的心弦?电子游戏自身能否成为一门艺术?或者,如果它们现在还不是,它们会成为艺术吗?对于连自己喜欢的媒体的名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都无法决定的那些人,这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也常常是压倒一切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最近宣布:将添加14款电子游戏作为永久珍藏,随后还会增加多。如今《吃豆小精灵》与《俄罗斯方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与梵高的《星空》,沃霍尔的《坎贝尔浓汤罐头》“并肩而立”了。毫无疑问,这会让许多玩家欢欣鼓舞,并知会其父母、配偶或那些不玩游戏的任何人。这些人理解不了为什么他们要花费如此多的小时盯着一个屏幕和按动彩色按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认可,加上史密森博物馆和移动影像博物馆最近的举措,就像给这种媒体贴上了其急需的文化方面认可的标签,或许最终能为这些玩家对游戏的终身酷爱找到正当的理由。而对其他人,这种认可会大力把他们第一次吸引进一个令人激动并飞速发展的新天地。罗杰·艾伯特在2005年由于直言不讳称电子游戏“天生就比电影和文学低级”,因为“这种媒体的本质使其不能超越工艺品的匠气而升华到艺术的高度”。这样的言论使得很多玩家怒火中烧。5年后,他一锤定音地确定自己立场为:电子游戏不但仍未能达到艺术自夸的文化性和批判性地位,而且它们也“永远不可能成为艺术”。这无疑是一位世界顶级评论家从艺术批判层面给予这个年轻媒体形式的致命一击。从那时候起,电子游戏已然争取到其他自负的文化代表的支持,如史密森博物馆,在刚过去的夏季策划了一次以“电子游戏之艺术”命名的展览;还有移动影像博物馆,刚刚在这周宣布它要展出《星际飞行》!”——这是自从有电子游戏以来第一批中的一款,将其展出是为纪念它诞生五十周年。但这些展览都是临时性的,不像与游戏地位相当的画作和雕塑总是以显著的方式展出。这个临时性的因素让那些他们希望纪念的游戏与画作和雕塑相比,似乎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新奇事物。14款电子游戏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没有确实解决“电子游戏是否为艺术”的争论呢?媒体研究学者伊恩·30 伯格斯特在其近期作品《怎样使用电子游戏来做事?》一书中指出:“忘了游戏吧,反正艺术在当代文化里也没有一个稳定持久的概念。”从中引出的一个更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何对“艺术”这个文化性术语的痴迷对于某一特定文化、运动或有创意的个人的粉丝们从一开始就如此重要?最近一期《有线》杂志如此狂热地吹捧iphone以至于它最终评论这一装置“看不出是一项技术。抛光的钢边框、透明的玻璃镶板以及单个的按钮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艺术品”。“鲁保罗变装皇后秀”的参赛选手坚称他们参赛做的作品是艺术品。就在本周,我刚和饱受争议的“分布式防御组织”项目负责人科迪·威尔逊交谈过。该项目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私人的3D打印机来制造出一支能开火的枪械。尽管我没有专门问他是否他认为枪支是艺术,他仍以惊叹的语气谈论起枪械的卓越设计。他认为枪械被“设计成一种符合理想的纯美的形式。”如果别无其他理解,则这种对具有致命杀伤力的机械的理解,至少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自己对电子游戏是“形式和功能的复合体”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一支AR-15半自动突击步枪与其被称为“艺术品”,不如说也许更像是如艾伯特所谓的“工艺品”的杰出代表。但一支枪也能像一部影片或文学名著一样感染其观赏者。我的困惑在于“艺术”这个词——当它如此不受限制地被用于仅仅是为反映某个特定对象最神圣的文化偏好时,它就丧失了它最初也许拥有的含义。就如同“色情作品”这个词,它作为修辞工具使用时要比作为有确切定义的词使用时更有意义。这么说不是扩展讨论的范围,而是像艾伯特所作出的总结性言论一样,是为阻断最激进的异议。罗杰·艾伯特的言论以及他生硬粗野的表述方式当中究竟是什么吓到了人们?答案是某些人简直永远不会接受这个媒体本身正当性的想法。但是在文化方面受到普遍接受确实就是任何事物得以成为“艺术”的标准吗?难道在闪耀大师和RunD.M.C.乐队入选摇滚名人堂之前说唱乐就从来都算不上是艺术吗?之前获得的成就不能为他们辩护吗?小野洋子有句名言这样说:如果她不能把部分听众赶出演出场所,那么她就算不上是一名表演艺术家在演出。电子游戏一向吸引我的一个因素不是它们作为“二等公民”(这是一些最热情的支持者们在为其作为一种艺术而辩护时对它的称呼)的地位,而是它们作为通俗文化的一种模糊且格格不入的元素——赢得了在商业领域或者至少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艺术领域的“局外人”。这种说法那么具有说服力,以至于它不需要寻求这些来自文化领域代表崇高声望的勋章。因此,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策展电子游戏所做出的选择不仅仅代表了将电子游戏理解为一种艺术。它们也表明某一特定种类的电子游戏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在公布入选游戏的完整列表的同时,高级策展员宝拉·安特那列还解释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入选标准强调的不仅仅是“每一款游戏的视觉质量和审美体验,还强调许多其他方面——从代码的简洁到游戏者动作的设计,而这些都属于互动设计。”从有历史影响的代表如《俄罗斯方块》和《乒乓球》到现代的迭代作品,如《模拟人生》、《块魂》、以及《传送门》。这些游戏因它们的游戏结构而不是它们的故事为人们所盛赞。在入选单上没有如电影般华丽语言的《侠盗猎车手》或者如史诗般的《质量效应》。这也许包含了电子游戏与电影或文学作品区别开来的核心特征。不过在电子游戏中却有着我没有想象到会存在的一种[与其它媒体]不同的和深刻人性化的元素,至少以同样精确地可以识别出来的方式。这些元素存在于宏伟的建筑物结构或界面设计之中——这些类型的作品本意旨在丰富人们的阅历,而非必然地与它的某个特定方面关联起来。我不禁想到范德·卡巴雷诺。他今年在我曾玩过的一款电子游戏《Papo&Yo》中做了最痛苦的个人表述——自传式地再现了他在一个父亲酗酒而又暴虐的家庭长大的经历。问他喜欢《超级玛丽》或昔日的街机游戏吗?“当然喜欢,”他告诉我。“但现在只部分喜欢了。当我年岁增长之后回顾我人生中那段时光时,”他继续说道:“我意识到它们都是在帮我对付生活,而不是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UnitSixSportPassageAIReadingComprehension1-5BDABD6-10DCADCⅡ.Vocabulary1.A2.D3.C4.B5.A6.A7.B8.C9.A10.B30 11.D12.A13.B14.C15.B16.C17.B18.C19.A20.BⅢ.WordBank1.Atanyrate2.indulge3.obsession4.infuriated5.combative6.predilection7.provoke8.vicious9.animosity10.isboundupwithⅣ.Cloze1.A2.A3.B4.C5.A6.C7.A8.D9.A10.D11.D12.A13.B14.B15.BV.Translation1.Perhapsweindulgeinvariousactivities,whichareawholesalewasteoftime.2.Heisatoughcombativeplayerwhosesolepurposeistokeeptheoppositionattackincheck.3.Ithelpsustoidentifywiththemonanationallevelandanindividuallevel.4.Hisworksaresecond-rateproductions,alongsideofthoseofsomeofhiscontemporaries.5.Theydecidedtoworkofftheeffectsofaheavysupperbywalkingforanhour.6.Swimmingistheactofmovingthroughwaterbyusingthearmsandlegs.Swimmingisapopularformofrecreation,ahealthfulexercise,andanimportantinternationalsport.Peopleofallages,fromtheveryyoungtotheelderly,swimforfun.Throughouttheworld,millionsofpeopleenjoyswimminginlakes,andrivers.Othersswiminindoororoutdoorpools.Manyschools,recreationcenters,hotels,apartmentbuildings,andprivateclubshaveanindoororoutdoorpool.Thousandsofcommunitiesprovidepoolsforresidents.Manyfamiliesevenhaveapoolintheirbackyard.BACKGOUNDINFORMATIONEricArthurBlair(25June1903–21January1950),knownbyhispennameGeorgeOrwell,wasanEnglishnovelistandjournalist.Hisworkismarkedbyclarity,intelligenceandwit,awarenessofsocialinjustice,oppositiontototalitarianism,andbeliefindemocraticsocialism.Consideredperhapsthe20thcentury"sbestchroniclerofEnglishculture,Orwellwroteliterarycriticism,poetry,fictionandpolemicaljournalism.HeisbestknownforthedystopiannovelNineteenEighty-Four(1949)andtheallegoricalnovellaAnimalFarm(1945),whichtogetherhavesoldmorecopiesthananytwobooksbyanyother20th-centuryauthor.HisbookHomagetoCatalonia(1938),anaccountofhisexperiencesintheSpanishCivilWar,iswidelyacclaimed,asarehisnumerousessaysonpolitics,literature,languageandculture.In2008,TheTimesrankedhimsecondonalistof"The50greatestBritishwriterssince1945".Orwell"sworkcontinuestoinfluencepopularandpoliticalculture,andthetermOrwellian—descriptiveoftotalitarianorauthoritariansocialpractices—hasenteredthevernacularwithseveralofhisneologisms,suchasdoublethink,thoughtcrime,BigBrotherandthoughtpolice.课文翻译论体育的精神30 既然Dynamo足球队此次短暂的来访已接近尾声,在此之前,许多有想法的人在私底下议论的话现在可以公开去说了。那就是体育竞技无一例外地是导致相互仇视的源头。如果像Dynamo球队的访问对英俄关系有何影响的话,这种影响只能让两者关系日益恶化。甚至报纸上的新闻也难以掩饰这样的一个事实:四场比赛中至少有两场都让双方不快。在阿森纳现场观赛的人告诉我,一个英国球员和一个俄罗斯球员发生了肢体冲突,观众则向裁判发出嘘声。另一个人告诉我,在格拉斯哥的那场比赛从一开始就乱作一团。而且关于阿森纳上场阵容的争论也在蔓延。在一个英国式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这样的争议是很典型的:是不是像俄罗斯人所说的,阿森纳队是一支纯英国人的球队,还是如英国人所说的只是一支联赛队伍?还有,是否是为了回避与一支纯英国人组成的队伍比赛Dynamo才突然中止了他们此次的访问行程?人们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倾向来回答上述的问题。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具有亲俄倾向的《新闻纪事报》的一名体育专栏的记者首先站到了反俄罗斯人的一边,声称阿森纳队不是一支全由英国人组成的球队。这是一个由足球激起过激情绪的一个例子。毫无疑问,这样的争议将会在今后的各种野史中持续得到人们的回应。同时,Dynamo之行如若有任何后效的话,那就是制造了(英俄)双方新的敌意。难道对于此事还有别的解释吗?有人说体育竞技可以增进国家间的友谊,还说如果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在足球场或板球场对抗的话,他们就不会在战场上相互厮杀,每当听到诸如此类的言论时我都会很吃惊。就算他们不知道具体的例子(如1936年的奥运会),那他们也可以从常理中推断出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国家间的体育比赛导致了相互的疯狂仇恨。现在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有竞争性质。人们参与比赛就是为了赢:如果你没有拼尽全力去赢,那么比赛就失去了意义。在村庄广场举办的村民分拨比赛中,你可以给双方加油,其中没有参杂任何地域性的爱国主义情绪,这时体育才可能是为了单纯的娱乐或锻炼。但是当比赛一旦关乎荣誉,一旦你和你所属的集体因输掉比赛,你就会感到羞耻,人类内心最野蛮的好斗天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即使是曾经参加过校际足球比赛的人都深谙此理。坦白地说,在国际层面上,体育比赛无异于一场模拟战争。然而,问题的关键不是运动员的行为而是观众的态度,以及在那些荒唐的比赛中观众背后肆意疯狂的国家态度。他们坚信,即使是短时间内的跑跑、跳跳、踢踢球都是对一个民族品质德行的检验。即使像板球那样悠闲且需要优雅而非蛮力的运动也会导致很多仇恨。正如1921年澳大利亚板球队在英国访问期间与本土队的比赛,我们看到他们毫无战术可言,只是在打架。足球比赛就更糟了:每个参赛者都可能会受伤,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所谓“比赛风格”,而这样的“风格”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公平的。最甚者莫过于拳击。世界上最惨烈的场景就是白人拳击手与有色人种拳击手之间的比赛,而观众也是既有白人又有有色人种。拳击比赛的观众是很令人讨厌的,特别是女性观众。我想即使是军方也不会让她们参与军队的竞赛活动的。至少,大约两三年前举行的地方志愿军和正规军进行的拳击锦标赛中,我按照指示负责把守大门禁止女士入内。在英国,对于体育比赛的痴迷程度已几近疯狂了,然而,在一个体育运动和民族主义都才起步的新兴国家中这种狂热情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印度和缅甸这样的国家,足球比赛过程中需要警察坚固的警戒线才能防止人群冲进赛场扰乱比赛。在缅甸我曾见过一方的支持者在比赛关键时刻冲破警方的警戒线,使对方守门员无法防守。大约十五年前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盛大的足球比赛最终演变成一场失控的暴乱。一旦强烈的对抗情绪被激发,按照规则比赛的观念就会消失。人们期望看到的是一方作为胜者高高在上,另一方作为败者承受屈辱,但是人们却忘记了通过欺骗或通过人群干扰所获得的胜利是毫无意义的。即使观众没有以肢体干扰比赛,他们也会通过为自己的队加油喝彩,向对方队员喝倒彩来影响比赛。一些重大的体育比赛与公平竞争无关,倒是和仇恨、妒忌、浮夸、无视规则以及见证暴力的残虐快感紧密相连。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30 与毫无意义地大肆讨论足球场上坦诚健康的竞争以及奥运会把全世界各国团结起来的伟大作用相比,去探究现代这种对体育竞技几近宗教仪式般狂热状态的起因和过程更为重要。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体育项目古来有之,但是从古罗马时期到19世纪,体育运动似乎并不受重视。甚至在英国的公立学校,对体育比赛的狂热也是直到上个世纪才开始的。阿诺德博士是公认的现代公立学校的创始人,他认为体育运动纯粹是浪费时间。之后,主要在英国和美国,体育运动逐渐演变成需要大量资金运作的活动,这样能吸引大量人群,激起人们的狂热激情,随后这种影响传遍各个国家。像足球和拳击这样竞争越激烈的运动传播得越广。无可否认整个传播过程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密不可分。原因是现代人有一种近乎疯狂的习惯,认为自己一定要归属于一个强大的团体,且把每件事情都看成是关乎荣誉的竞争。此外,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在城市社区更可能得以繁荣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以户内为主,或生活方式比较狭隘,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从事创造性的体力劳动。在乡间,男孩和年轻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如走路,游泳,打雪仗,爬树,骑马,或是一些对于动物来说有些残忍的运动,如钓鱼,斗鸡和捕鼠。在大城市如果一个人想要释放他的体能,发泄一下发狂的冲动的话,他就得全身心投入一些团体活动。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巴黎,无论是在罗马还是拜占庭,体育竞技都受到重视。只是在中世纪人们以残忍的身体竞赛进行体育运动。但是那时候体育和政治界限分明,也不会导致群体间的仇恨。如果你想加剧世界上现有的人们的相互仇恨情绪的话,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举办一系列的足球比赛,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德国人和捷克人,印度人和英国人,俄罗斯人和波兰人,以及意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进行比赛,每场比赛让参赛双方的10万观众观战。当然,我并不是主张体育运动是导致全球国家间的敌对情绪的主要原因。我只是认为大规模的体育比赛是诸多导致民族主义的原因之一。而且如果派出一支冠有冠军头衔的11人足球队去和他国对手对阵比赛,并让双方都感到无论哪一方输掉比赛都是件丢脸的事,这肯定会加剧比赛双方的仇恨情绪。所以我希望继俄罗斯Dynamo队来访之后不要再派一支英国球队回访了。如果我们一定要这样做的话,就派一支必输无疑,且不能自诩代表全英国的二流球队出访俄罗斯。至此,导致问题的各种原因已非常明晰,我们不能再鼓励年轻人在由一群愤怒的观众包围的比赛中相互拳打脚踢,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PassageBReadingComprehension1.D2.D3.A4.C5.D6.D7.C8.C9.C10.D课文翻译赛伦·曼纳赛伦德拉·纳·曼纳,一位足球场上的圣人,于二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87岁。足球这项运动通常会造就花花公子、社会名流、种族主义者、亿万富豪、时尚名模和桀骜不驯的坏小子。这项运动唯独不能创造的是圣人。然而,赛伦·曼纳是个例外。当他去世时,2000人沿着恒河支流胡格利河河畔为他送行,人们伴随他的遗体一直走到加尔各答的Keoratala火葬场。送葬者一致认为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足球运动员。在身高体壮的曼纳的防守下,刚刚独立的印度差点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击败法国队。他带领印度足球队在1951年的亚运会中夺得国际足球项目的首枚金牌。在他的有生之年,印度曾跻身于世界足球强国之列,虽然时间短暂,但也风光无限。而且当时的印度足球队队员都是赤脚上阵,曼纳和他的队友们就是足球场上的“赤脚大仙”。后来他也承认赤脚踢球确实会经常受伤。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的麦丹广场上,赤脚踢球尚无大碍。曼纳效力的莫罕巴干足球俱乐部经常在那里训练。虽然场地上草地稀疏,地面炙热,然而最危险的也只不过乱跑的山羊和地上的碎玻璃碴。但是当说起早年他们前往马哈拉施特拉邦比赛时,他却心有余悸,因为对手都穿球鞋,而且他们知道如何使用球鞋对付曼纳的球队。在大英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英国人的球队和英印混血儿组成的球队的踢球方式是最野蛮的,他们会专门瞄准曼纳的膝盖和脚踝“下脚”或直接踩上几脚。连曼纳也不记得具体在什么时候他不得不连根拔掉脚趾甲。护踝套和创可贴可以缓解疼痛,有时候球袜也会有点用。每当在“白人老爷”的地盘上赢了球,满心的喜悦就让他们完全忘记了疼痛。30 即使曼纳本人对他赤脚踢球的原因也有各式各样的解释。像孟加拉邦的大多数男孩那样,曼纳不敢奢望买得起一双球鞋。那时候踢球是赚不了钱的,而且莫罕巴干足球俱乐部也不给他发工资。他的红绿条纹的球衣还是他自己辛苦赚钱买的。但是当美丽的玛格丽特公主问及他是否害怕赤脚踢球时,曼纳有条不紊地一手拿着三明治,一手端着咖啡,只字未提贫困的事,只是对公主说他们喜欢赤脚踢球是为了更容易控球。在当年的奥运会上曼纳率领球队以1比2的比分被穿鞋的法国队击败,但是这个结果虽败犹荣,所以他很荣幸地在白金汉宫受到皇家的接见。关于曼纳与公主的对话在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版本。有人说,曼纳告诉公主,“力量源于内心”。另一些人说,国王乔治六世让他卷起裤腿儿,看他是否拥有一双“钢筋铁腿”。后来流传的故事是说,他曾经在雪地里踢球。曼纳当然记得在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当他的队上场踢球时,冰块已被清除。那时候按规定必须穿鞋踢球。但是尽管那时还是7月份,他的队友在1比10败给南斯拉夫队时还是生了冻疮。对于他的球迷来说,曼纳似乎一生都是赤脚踢球,但是他的球艺精湛,特别是他的任意球总是给对手致命一击。他的双脚也是其诸多美德的象征。他踢球谨慎,像个绅士。在20年的踢球生涯中,曼纳从未受过裁判的处罚警告,他也从不破口大骂,更不会犯规。作为队长,他总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不对队友大呼小叫,总是等队友吃完饭自己才吃。虽然在赛场上他对对手毫不客气严于防守,但是在场下,他们却是朋友,即使对莫罕巴干俱乐部的当地最大劲敌东孟加拉足球俱乐部也是如此。曼纳没有敌人。有一次,在杜兰杯抽签决定的半决赛中,与莫罕巴干足球队对阵的是边防保安队。边防保安队用恶意犯规的方式把莫罕巴干队的球员伤得一瘸一拐以至于无法继续回到赛场上重新比赛。现场20000名观众非常愤怒,是曼纳平息了全场的愤怒,并祝对手决赛好运。他也不在意比赛中对手给他“下套”,也不夸耀自己所获得的荣誉。50年来他一直为莫罕巴干足球俱乐部效力,要么做教练,要么给俱乐部充当助理秘书或是总指导。他大约估算了一下,当他1942年刚加入这支俱乐部时,他的工资只有19卢布,合大约25美分。这点工资只够他辛苦穿梭于充斥着小贩、公共汽车和人力车夫的豪拉大桥的上班路费。除此之外,他通过为印度地质勘探局工作来赚取生活费。他的坐落于加尔各答以东盐湖湖畔的房子一点也不像一位足球巨星的住所。他把亚运会的金牌捐给了政府,尽管这枚金牌是尼赫鲁亲手颁给他的。他把作为队服的球队西装和领带捐给了慈善机构。他家里只剩下寥寥几张照片,和除了几位来访朋友的问候签名之外空空如也的壁柜。他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回忆就是他的宝贵财富。他是如此热爱足球,以至于凡与之有关的所有点滴回忆都是美好的。有了这些回忆他便别无所求。然而他至今还在遗憾错失了伦敦奥运会上与法国队比赛时的第一个点球。他后悔,因为他害怕再次失败而拒绝了第二次点球的机会。还有一件事让他心痛,那就是印度没能参加在巴西举行的1950年世界杯,因为当时印度足协还未意识到世界杯的重要性。他为印度在亚运会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感到遗憾。但是他仍然满怀希望,坚信印度足球队会再创辉煌。他会微笑的说,他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他确实在衣袋里妥帖珍藏着迦梨女神的图片,而迦梨女神是印度教中一位驱魔的赤脚之神。UnitSevenHistory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DBDAD6-10CDADBⅡ.Vocabulary1.A2.C3.D4.D5.B6.D7.A8.D9.D10.A11B12.C13.A14.B15.C16.A17.C18.D19.D20.BIII.WordBank1.epistemology2.discourse3.faceupto4.methodological5.usherin6.flowfrom7.comeandgo8.remit9.referto10.generateⅣ.Cloze1.B2.A3.C4.D5.A6.C7.B8.A9.D10.A11.C12.B13.A14.D15.A30 Ⅴ.Translation1.Hisconclusionsareunderpinnedbyexperimentalfindings.2.Onthedayoftrial,aftertheconventionalgreeting,thelawyerbeganhisstatements.3.Thissoftwareisnotcompatiblewithyourhardware.4.Allcharactersinthisbookarefictive.4.Shortlyaftertakingoffice,BarackObamapromisedLatinAmericathathewouldusherinaneweraofpartnership.6.Thecontradictionisthathistoryasanarrativeaboutthepastmaydistortswhathistoryis.Historyistheanalysisandinterpretationofthehumanpast.Itisanactofbothinvestigationandimaginationthatseekstoexplainhowpeoplehavechangedovertime.Historiansuseallformsofevidencetoexamine,interpret,revisit,andreinterpretthepast. Theseincludenotjustwrittendocuments,butalsooralcommunicationandobjectssuchasbuildings,artifacts,photographs,andpaintings.课文翻译历史是什么?西方历史学家,至少是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是如何创造历史的?我的意思是历史学家将过去所有的事件和历史进程转述成为故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历史,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是什么?这场关于“叙事”或“语言学转向”的辩论,即承认历史是在此时此刻记述过去而不是一些疏远的镜子——已经在这个领域内作为重要的议题存在好几年了。既然如此,那如果把历史视作当代历史学家记述过去的结果又会是什么?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历史的辩论,例如把历史作为历史学家的叙事结构,这一判断不是扭曲了历史本质以及历史学家职责,就是反映了客观性和求实性质的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作家,我的结论为语言学转向,这一后现代理论挑战仅仅基于实证分析模型的历史观点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会威胁到对过去的研究。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事实上我认为它可以——而是提供了去重新定义我们自身所作所为以及扩大我们活动范围的机会。历史学家是如何获得历史知识的?这是假定在每次历史叙事,总会有要遵循的内容。这意味着历史叙事必须依据切实的证据。正如伏尔泰所说的,大多数接受传统训练的历史学家可能仍然同意,“过多的隐喻会给真理和事情本身造成差不多的伤害”(引用在白色1973:53)。为了了解事物本身,客观性是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历史学家参考性的语言文字。拥有了这个目标和工具,我们可以推断出隐藏在这个满是误导的世界表象下的现实。对于西方受启蒙运动启发的现代主义大哲们,客观性和历史叙事必须保持兼容。十九世纪,欧洲评论文章所体现的,尤其是在黑格尔、尼采的作品中,已经超越了对知识由来的探讨,而更多地关注如何来表述知识,知识表述方法的演变进程所带来的效果主要是依据我们知识的状态以及性质。这个关于如何认知以及记述欧美历史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并历经了许多哲学历史学家的努力:最初是克罗尔,接着是柯林武德以及卡尔·亨佩尔,欧内斯特·内格尔,帕特里克·加德纳等人,随后还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和海登·怀特。对过去的研究一直都是动态的。历史的实践已经多次见证了历史以它自己的方式发生的转折。例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科经历了一个从“社会科学”,到“计量或统计历史学”,从“女性历史”,到“文化历史”等等的演变历程。这些不是新奇事物,不会来了又去。每个仍有一个重要的方式留给历史学家去反思和书写时光的变迁。但是,在这之中有一件事显然未被改变。这是历史认知论。尽管方法论的发展和兴趣点的转变丰富多彩,但是历史学家认知过去事物的根本方式一直不可动摇。尽管使用了统计,新的主题(社会、女性、性别、文化)以及应用了新的观念和理论,但是在历史学家的观念中仍有两种固定不变的理念:经验主义和理性分析。正如欧洲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实证分析模型已经成为了研究过去的认知理论。30 然而,自20世纪60和70年代,认识论的层面上的一些事物已经改变。对于经验分析是否是认知历史最便捷途径的质疑已经出现。当然,这不仅仅发生在历史领域,在所有的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物理和生命科学,这类问题不断涌现,我们怎样才能确保经验论和推理让我们接近过去的真正含义?我们如何信任我们的历史资料来源——不是因为他们是伪造或失踪的,而是由于所谓的经验主义要求我们不仅能够找到数据,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准确地表达它们的意思?那现在就有一个并非哲学上的抽象问题要问,历史的含义究竟从何而来?是过去本身?是历史学家单纯的引进,还是历史学家过去真理的促成品吗,亦或是历史学家不可避免创造出的过去的含义?过去所包含的真正意义到底有几个?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故事的产生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我认为当今大多数历史学家会同意后者的分析。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来自于含义对于真相的解释。换句话说就是历史学家提供的过去的真相就是它的本质而不是它的表象,这就后现代主义挑战的本质,转向叙事语言及其含义。使这次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就蕴含在我们对于在何种条件下创造历史知识的观点中。换句话说它并不是依靠新话题或方法等来挑战历史,而是通过挑战该学科实证分析的基础。当然,历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依旧要依靠实证分析模型,但是它将我们的认识论扩展到了其叙事语言表示法,这一方法赋予过去以我们自己的文本,并将历史在本质上视为文学活动,一种自作主张的活动。现在的重点是减少对历史进程的客观发现和报告,也就是接受其不可避免虚构的实质,即文学成分。我的意思是认识其中繁多的作者书写文本的比喻性假设,这些文本早已(在先前实证分析)必不可少地出现在历史领域,并确定证据的选择和它最可能的意义。这是一个通过复杂地分析作者活动而揭示出的过程。后现代历史,因为它是一个如同实证项目的文学作品,因此不能超脱作者原意来理解它。换句话说,过去不仅要依据新的证据来重新解读,也要通过自我认识来重新编写。这就是历史和过去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一致的原因,前者,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主要是对后者的叙述。同样可以论证的是没有最初的中心含义可以超脱叙事语言。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尽管实证分析,后现代历史有意将我们的注意转移到我们创建知识的条件上,但就历史的本质而言,这一系列的形式或转变,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吗?从一个非常切实的意义上来说,后现代挑战迫使我们面对高度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作为道德的人我们如何了解过去以及做出怎样的结果。换句话说,它扩展了历史的范围,包括历史学家先前的叙事假设,以及我们如何翻译这些象征性的假设就如同我们在叙事解释时所采用的策略。后现代历史学家因此提出许多新问题。事实是否为在这些解释下最好的例证?是否数据最终都会文本化?如果是,那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历史的书写是否应主要根据文学准则,如果是,这些准则又是什么?文学和历史中比喻性言辞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创造历史含义的?我们如何区分话语中的历史指代对象及其构造,即它的意识形态、含义。历史能否超脱语言而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所有这些只有当我们研究历史时才能得到解答,忽略了它们,就等于忽略了一半的工作。PassageBⅠ.ReadingComprehension1.D2.B3.A4.A5.C6.C7.B8.A9.D10.C课文翻译美国航空志愿队:克莱尔·李·陈纳德和飞虎队二战中少数为保卫中国而与日军激战长空的美国雇佣兵就是官方称谓的美国航空志愿队(AVG),即最为人们所熟知“飞虎队”——“飞虎”的英文翻译。这个昵称是美国飞行员于1941年12月20日在昆明击毁了一大批日本战机后感激的中国人给予的。据统计经过仅仅七个月的激烈空战,飞虎队以69架战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300架战机,获得永载航空史的战绩。同样威名远播的是他们杰出30 但颇有争议的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他天才般的领导才能不容置否地使他成为了一在个美国和中国同样出名的英雄。陈纳德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可以从他所有的部下中激发出巨大的成就感。他那传奇团队由冒充成艺术家、传教士悄悄进入中国的美国前海军、海军和空军飞行员所组成,以此他建立起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佣兵军。他很清楚这些雇佣兵将在空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抗战是在1931年正式开始的,那时资源贫乏的日本趁机侵入东三省。经过多年的军阀混战,中国已无力阻止日军逐步升级的侵略。世界三大强国:美国、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外交对话来干涉日本,但却徒劳无功,而且也未能引起其它国家的注意。在日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东部肥沃的农业大平原时,大屠杀也在持续着。战略军事目标和人口中心城市——北平、上海也很快在无情的攻势下沦陷了。飞虎队的故事也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当时队长陈纳德组建并领导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美国各地进行“飞行表演”。陈纳德,出生于1890年,成长于路易斯安那州,在一战结束后,他终于当上了飞行员,在随后的时间里,他磨练特技飞行员技巧以及参与空中演习多年,尤其使用了平面团队。在队友麦克唐纳和J.H.威廉姆斯加入后,他们驾驶配备了450马力引擎,最高可以达到时速194英里的波音P-12双翼飞机,并称自己是“在飞扬的秋千上的三人”。在每个表演的地点,这个三人团队都会起飞、降落和滑行至停止,然后,翼梢并着翼梢列队开向等待的人群。最外面的两个飞行员——麦克唐纳和J.H.威廉姆斯,走出他们的飞机,每人带着一根20英尺长的绳子。为了展示自己极高的戏剧天分,两个会继续将绳子的一端系在自己飞机的机翼上,把另一端系在陈纳德飞机左右两侧的机翼上。然后跳回他们的驾驶舱,向观众挥手并再次起飞。这三架由粗大的绳子连接起来的飞机在如痴如醉的人群头上缓缓地转了几圈。不过,他们最壮观的特技表演是完成一个完整的360度翻转。陈纳德的飞机同步做了一个跟头,旁边的两架飞机也紧跟着做了个上下翻转,这个过程十分小心谨慎,避免扯掉陈纳德飞机的机翼。这绝对是个惊艳的表演。到1937年,陈纳德已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20年。多年的飞行生涯,他已中度耳聋,并选择了退休,他的特技飞行小组也随之解散。但是在观众看来,他们最后惊艳的表演在他以后的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中国空军的毛邦初将军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需要一个有才华,有经验的飞行员领导和组织中国空军,以此帮助中国陆军阻止日军的海陆空全面进攻。陈纳德接受了这个挑战,并出任中国空军的上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极力组织和培训那些急切想加入保家卫国行列的中国年轻飞行员。但由于政治压力和缺乏飞机,他被迫派遣许多飞行学员前往美国完成他们的训练。1937年至1941年,中国的军事机构是由各个地区军事单位,依靠各自军事实力和地主财富建立的。这种情况导致了各地对领导权的争夺,组织的紊乱和稀缺资源无效分配。在这混乱中,蒋介石于1941年初派遣陈纳德回到美国去说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采取一个秘密援助中国的计划。事实上,罗斯福已经在寻找一种帮助中国对抗日本的方法。在总统的默许和蒋夫人的兄弟,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的宋子文的帮助下,陈纳德授权回到中国,并带来了原本为英国准备的100架P-40B鲨鱼战机。对中国未来同样重要的是罗斯福总统起草并签署了一份秘密行政命令,即允许美国航空志愿队招募美国军事飞行员和地面人员。这一招募实际是由国际航空的子公司——中央飞机制造公司(CAMCO)来完成的。这些招募人员,包括一些退休的美国海军指挥官,有冒险精神和一些航空经验的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作为交换,他们签署了一份一年的合同,许诺他们在一年期满时可以回到他们原先的编制。1941年中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六个月,大多数军事飞行员的月薪是260美元,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飞行员的工资标准是一个合格的少校月薪750美元,飞行队长675美元以及僚机飞行员600美元。地勤人员则主要依据他们的专长月薪从150美元到350美元不等,并承诺每击毁一架日本战机就有500美元的奖金。但据一些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飞行员反映,蒋委员长有点拖欠这部分奖金。30 1941年12月7日,一个周日的清晨日本突袭了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的队员们立即驾驶着P-40战机升空迎敌。从12月8日开始,陈纳德的战机就开始攻击位于中缅印战区(CBI)的地面目标和敌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绵延600英里长,穿过崎岖的地形,连接昆明和腊戍的这条至关重要的补给线——滇缅公路。他们的团队战略就是日复一日地在名字拗口的城市和村庄与日军作战,诸如龙陵,保山、昆明、桂林。并且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胜利。他们的传奇事迹很快在美国媒体以及其他国家流传开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不吝赞美之词,并在1942年电汇给缅甸的政府:“这些美国人在缅甸稻田上空取得的胜利可以与英国皇家空军在肯特郡上空赢得的不列颠空战相媲美”。陈纳德少将在日本1945年投降前几周从USAAF退役了。他也未被邀请到密苏里战列舰上参加日本的投降仪式。一些人猜测,他是有意被排除在外的,因为他爱争辩的性格,而且揶揄过不少嫉贤妒能的高级官员。当然,他不是一个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也不打算成为其中一员。战后,陈纳德帮助中国组建名为CAT的民用航空公司,并在全国分发救灾物资。1958年7月,陈纳德死于肺癌,同月,国会提升他为陆军中将。但美国航空志愿队的传奇事迹却流芳百世。无论是否了解对二战史的人都很快听说了飞虎队对日军所取得的难以置信的胜利,随后太平洋地区的盟军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近年来,历史学家对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的一些记录,包括击落敌机的数量提出了质疑。今天,距克莱尔·陈纳德的雇佣军在离他们祖国半个地球的地方创造出有待考证的成就已经将近60年,但要把现实与虚构区分开来也并非易事。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人们永远铭记飞虎队。UnitEightSciencePassageAⅠ.ReadingComprehension1-5BCDBA6-10DACBCⅡ.Vocabulary1.C2.B3.C4.C5.B6.A7.C8.B9.D10.B11.C12.C13.D14.C15.A16.C17.A18.B19.C20.BⅢ.WordBank1.devotedto2.spin-off3.contributeto4.engagein5.sothat6.allocated7.lineitem8.piloted9.lengthen10.takesoverⅣ.Cloze1.B2.D3.C4.A5.B6.C7.D8.C9.C10.D11.A12.B13.C14.A15.CⅤ.Translation1.Marysighedwithreliefwhensheheardthegoodnews.2.Muchgreatermagnificationcanbeobtainedwiththeelectronicmicroscope.3.Markbelievedthebank"sroleshouldbeacatalysttoencourageforeigndirectinvestment.4.Makingsuchdecisionsisnotthesoleprerogativeofmanagers.5.Inaboldpromotionalstuntforthemovie,theactorsmashedthecarintoapassingtruck.6.Circlingtheglobeatahighaltitude,theartificialEarthsatellitecanscreenwideareasoflandwithinashorttime;itcanobserveandmeasurealargevarietyoffactorsindicatingthestatusandconditionofcrops,soil,droughts,rainfall,snowcover,etc.,anditcanradiothisinformationtogroundstationsforappropriateuse.课文翻译30 为什么探索太空? 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朱坎达致信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信中,她质问道,这世上还有无数的孩子遭着饥荒的罪,他怎么忍心还要把这么多钱花在研究那火星登陆计划上面? 不久,史都林格博士便写下了以下这封回信。亲爱的玛丽•朱坎达修女:您在信中问到,这世上还有无数的孩子遭着饥荒的罪,我怎么还忍心要把这么多钱都花在这火星之旅上?可以说,其实在我了解到火星之旅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之前,我早已意识到孩子们的饥荒问题。然而我相信,无论是月球火星之行,还是日后各大行星之旅,外太空探索是我们现在就该着手发展的事业。另外,我本人更认为,从长远看,发展火星计划对于解决我们在地球上正面临着的种种严峻问题也大有裨益。在我详细说明前,我想先简单说一个大概是真实的故事,以或支持我的观点。大约四百年前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住了一位伯爵,他总把自己大部分俸禄捐给镇上的穷人。在那个饥寒交逼的中世纪年代,常见疫病横行,因此伯爵的无私之行得到众人的敬仰。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位陌生男人,在其家中,除了一个工作台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男人白天拼命工作,就是想每晚留上几个小时可以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他把玻璃打磨成小镜片,然后把镜片安到管子里,然后用这玩意去观察些细微的东西。在这高倍数的放大之下,伯爵看到了一些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微型生物,他对此颇为着迷。随后他便邀请这位男子,连同其实验室搬进自己的城堡,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其光学设备的研究及完善工作中去。 然而,镇上的人得知此事后都不禁愤怒了,他们认为伯爵居然把钱都浪费在一些只能唬弄人的把戏上面,他们嚷道:“我们还遭着这瘟疫的罪,他却把钱花在那男人不顶用的爱好上!”伯爵回答道:“我还是会尽力帮助你们,但同时我也会继续支持那位男子及其工作,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这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的确,这男子的工作,以及其他人所作出的类似努力为我们带来了一样宝贝——显微镜。众所周知,比起其他的一些发明,显微镜的诞生可谓大大推进了医学的发展。没有显微镜,相关微观医学研究就不能进行,也就很可能没有瘟疫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在地球上大面积灭绝的今天。那位伯爵,就减轻人类所遭之罪而言,就算是把所有可以捐的都捐给了他身边那些为瘟疫所折磨的人们,也远远比不上仅拨出一笔钱来资助那位男子的研究。其实,这跟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情况在很多方面是类似的。我们的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两千亿美元的年度预算,约1.6%的资金会拨到太空探索这面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平均年收入为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者来说,他们每个人每年要为空间计划贡献30美元。 你也许会问“那为什么不从那30美元中拿出5美元,3美元,乃至1美元出来帮助那些挨饿的孩子呢?”对此,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运作模式。我们的政府由内阁部门与各机构组成,它们根据所分配任务提交年度预算,国会委员会将对此进行严格的把关,预算局与总统也会就经济效率施以重压。当资金最终从国会批下来以后,这笔钱也只能用于预算案中明细规定的所批项目。很自然,太空总署的预算案中只能包含与航空事业直接相关的项目,如果此预算案被拒,其所求资金也不会用作他途。除非其他部门预算案中有追加预算被批下,从而获得这笔原用于空间研究的款项,否则事情其实很简单,这笔钱就直接不用向纳税人征收了。倘若政府为了资助各地饥饿儿童而增加我们的税收,我是一点都不会介意的,我认为,我们在太空计划上所作出的努力,会有助缓解甚至最终解决贫穷、饥饿等严峻问题。造成饥饿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二:粮食产量不等与粮食分配不均。种植业、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作业在某些区域粮食产量很高,但在很多地区却非常的低,而最好的改进工具便是人造地球卫星。据估计,就一个一般规模的地球资源卫星系统,就可以为我们带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作物年增收。 30 对有需要人群进行粮食分配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此问题关键在于国际间合作。若要有效解决饥饿问题,非要等到国界线不再清晰的那一天不可,在朝着这个方向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之中,空间计划定必是最有前景、最有份量的。太空计划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来自地球卫星的测量评估有助于粮食增产,其所促进的国际关系也有利于粮食分配的完善。我下面要说的,是另外两例,即刺激技术发展和酝酿科学知识。绕月飞行器的部件制造对技术准确度与可靠度要求之高,在整个工程学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见的。为了满足这严苛的技术要求,我们不断发展整个科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更寻找新材料新方法、革新技术体系、完善制造工序、延长仪器寿命、乃至发现新的自然规律。这些技术层面上的新知,其实同样可用于非航天科技。每年,大约就有一千项始于空间计划的技术发明会被用于非航天领域,火星之旅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新技术、新技能,此太空计划中副产品的价值也因此比其执行费用价值数倍。要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我们不仅需要新技术,还需要不断酝酿基础科学领域的新知来应对一系列威胁着人类生存的问题,诸如饥饿、疾病、粮食与饮用水污染、环境污染。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学事业,也需要给予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科学家以更多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将会为我们带来累累硕果。但就推动新技术发展及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来看,其他项目根本无法与之媲美。但可悲的是,在未来的三、四千年里,空间计划可能还是要继续跟这些其他项目纠缠下去。太空计划仿佛会把我们领出地球,奔向日月,最后遨游在各大行星、恒星之上,但我相信,就算是对于从事太空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我们的地球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星体,都更值得关注与研究。我们会用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我们会对地球、生命、及自身更为了解与尊重,我们的地球会变得更好。PassageBI.ReadingComprehension1.B2.D3.B4.C5.C6.C7.A8.C9.D10.D课文翻译打印世界数字设计、三维印制技术将使制造变得焕然一新,让更多人开始制作东西。使用3D印制机作为生产工具在工业上被称作“加法”制造(与传统的对金属进行裁剪、锥钻、击打的“减法”制造相反)。加法制造的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更少,因为3D印制机制由软件驱动,它可以制作所需的不同部件,而不用对每个不同部件进行耗材耗时的更换机械设备。3D印制机复制现成产品需要的组装工序和材料更少,而传统的方法则不能轻易做到。轻轻一点,即可制造印制部件和成品的技术拥有变革制造业的潜力,因为它降低了成本和风险。生产者不再非要依靠大规模制造来赢回固定成本。在一个经济规模不再重要的世界,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也许不再必要或者不再合适,特别是当3D技术使产品的量身定制大量普及成为可能。确实如此,在将来人们会看到,当消费者想要数字音乐产品时,他首先下载相关产品,然后将其在家或者在当地的3D生产中心打印出来,使产品设计符合自己的口味。这也许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无论如何,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将来临。三维印制似乎有些怪异。实际上它类似于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打印键发送一份数字文件(比如一封信)到一台喷墨打印机。区别就在于3D印制机中的“墨水”30 是一种存储在一个连续、细薄层面上的物质,最终该物质将被制成固体成品。这些层面由软件设计而成,软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出一系列数字切片。数字切片的描述数据被送入3D印制机中构建出各自的层面,随后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迭放在一起。将粉末洒向一个托盘,然后用一小盘液体粘合剂把粉状物按需要的形状进行固化,或者用激光器或电子束管将其烧结成所需形状。一些机器存储塑料熔液的细丝。无论用何种方式,每当一层完成后建造托盘被降低几微米,然后添加下一层。菲尔顿的研究者开始用3D印制机为风洞试验制作模型的某些部分。该研究团队是EADS创新工作室(EADSInnovationWorks)的一部分,而后者是EADS的研究部门,EADS即以制造“空中客车”而闻名的欧洲国防与航天集团。制作风洞的部分模型单品用传统方法花费巨大。由于他们的3D印制机可以更高效地做这些工作,研究人员的想法可以直接变成零部件。为了用加法制造制作飞机外壳,EADS首先使用的是钛粉。该公司的3D印制机将一个20—30微米厚的层面铺到一个托盘上,钛粉层在托盘里被激光或电子光束熔化。多余的钛粉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一些物体可能需要一些机械操作才能完成,但是需要的原材料仍然只是原来的10%。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比传统工厂消耗更少的能源。有时这种方法也更加快速。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益处。大多数金属和塑料部件被设计成待加工的样子,这意味着它们可能非常笨重,含有与其功能无关的剩余物,但是这些剩余物对于加工又是必要的。3D打印技术却非如此。“你只需将材料放在需要的地方,”EADS计划的首席工程师AndyHawkins说。他的团队正在制作更加精细、轻盈的零部件。这是因为没有了制造技术上的瓶颈,材料可以以最优的方式实现目标。与机械加工的部件相比,打印的部件重量要轻60%左右,而且更加结实。形随功能质轻是飞机制造的关键。客机的重量减轻一公斤,相当于每年节省了价值约3000美元的燃料以及减少了相应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加法制造技术有助于建立更加绿色环保的飞机,特别是当客机的1,000多个钛材料部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虽然目前可以印制的大飞机部件的大小受3D印制机大小的限制,但是EADS集团相信更大的印制机是可行的,包括一种印制机,它能够装上35米长的用于制造混合式机翼的台架。这将使得钛制零件可以直接打印在机翼外壳上。由3D印制机决定其打印出来的产品的形状,这个主意激起了NeriOxman的兴趣。她是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领导一个开发新制造方法的研究团队。她正在制作一台印制机以探究新设计如何被打印出来。Oxman博士相信,目标产品的设计和构造可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善,其形成的形状不用加法制造的方法是无法制造出来的。她已经制作的产品包括雕塑和盔甲,她甚至将眼光投向了制造建筑物。这种建筑物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喷嘴浇灌而成,喷嘴内部存有连续的水泥层。一些3D系统使印制的物体的特征和内部结构呈现多样化。比如今年WithinTechnologies有望开始提供拥有类似骨头特征的钛质医疗植入物。该公司研制的植入股骨头在硬度和力度需要高的地方更加坚实,但同时它也有丰富的格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头向植入骨头里生长。这样的植入物比传统的植入物更能保持稳定。DigitalForming公司使用3D设计软件帮助消费者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比如,它向手机厂家提供这样一项服务,订货者可以在网上改变他们所要新手机外壳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只要可行,该软件可以满足用户需要的任意形状。设计一旦提交,外壳立即被印制出来。公司的总经理LisaHarouni说,这个过程可以应用到从珠宝到家具的几乎所有消费品。“这项技术将改变我们制造产品的方式,我对此深信不疑。”EOS是一家德国的激光烧结3D印制机生产商。该公司称其产品已经被汽车制造者,航空企业和生产消费产品的公司用来制造塑料和金属部件。据EOS称,其产品还被牙医用来制作牙冠,每天一次性制造多达450个牙冠,每个牙冠都是量身定制的,而手工制作最多只能做一天十二个。作为一次工程实践,EOS也印制了使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的小提琴零部件,产品已经由专业小提琴制造师组装,由音乐厅小提琴手演奏。一个个性化生产的未来3D印制如何变为生产制造呢?显而易见,它改变了生产按需个性化制造部件的经营哲学。如果企业需要某个部件,它会发现,在当地印制该部件或者甚至自己印制而不用从远方的供货商那里订货将既省钱又快捷。需要频繁地对设计进行改变的产品更有可能需要这种技术。30 也许加法制造最令人兴奋地一个方面是它就降低了进入生产制造业的成本。不用筹集资金设立工厂,也不用寻求国内甚至海外的大规模制造商为你制造某样东西,3D印制机将为你提供走向市场更为便宜、风险更小的路径。企业家可以利用3D印制机制作一两个样品看看他的创意是否奏效。他还可以多做几个看看产品是否好卖,或者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对设计进行改进。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他就可以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法或者大型3D印制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意味着在制造业领域获得成功将更少地依赖规模效应,更多地依靠创意的质量。当然,只靠绝佳的创意也是不够的。有了3D印制机,抄袭好点子将变得更快,因此知识产权的争斗将可能更加剧烈。对于模仿者和创新者来说,将产品快速打入市场都将变的更容易。竞争优势由此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短命。正如以往的工业革命,最大的受益者或许不是企业,而是他们的消费者。但是不管是谁受益最多,使用“革命”这个词都不过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