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40 KB
  • 2022-04-22 11:52:40 发布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

  • 6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4(一)2002年4月4(二)2003年7月6(三)2004年4月8(四)2004年7月11(五)2005年4月13(六)2005年7月16(七)2006年4月19(八)2006年7月20(九)2007年4月21(十)2007年7月23(十一)2008年4月25(十二)2008年7月26(十三)2009年4月28(十四)2009年7月29(十五)2010年4月31(十六)2010年7月32(十七)2011年4月34(十八)2011年7月36(十九)2012年4月37(二十)2012年7月39二、多项选择题41(一)2002年4月41(二)2003年7月41(三)2004年4月42(四)2004年7月42(五)2005年4月43(六)2005年7月43(七)2006年4月44(八)2006年7月45(九)2007年4月45(十)2007年7月46(十一)2008年4月46(十二)2008年7月47(十三)2009年4月47(十四)2009年7月48(十五)2010年4月48(十六)2010年7月49(十七)2011年4月49(十八)2011年7月50(十九)2012年4月50(二十)2012年7月51三、名词解释52(一)2002年4月52(二)2003年7月52(三)2004年4月52(四)2004年7月52(五)2005年4月52(六)2005年7月5268 (七)2006年4月53(八)2006年7月53(九)2007年4月53(十)2007年7月53(十一)2008年4月53(十二)2008年7月53(十三)2009年4月53(十四)2009年7月54(十五)2010年4月54(十六)2010年7月54(十七)2011年4月54(十八)2011年7月54(十九)2012年4月54(二十)2012年7月54三、判断题55(一)2006年4月55(二)2006年7月55(三)2007年4月55(四)2007年7月55(五)2008年4月55(六)2008年7月55(七)2009年4月56(八)2009年7月56(九)2010年4月56(十)2010年7月56(十一)2011年4月56(十二)2011年7月57(十一)2012年4月57(十二)2012年7月57四、简答题58(一)2002年4月58(二)2003年7月58(三)2004年4月58(四)2004年7月58(五)2005年4月58(六)2005年7月58(七)2006年4月58(八)2006年7月58(九)2007年4月58(十)2007年4月59(十一)2007年7月59(十二)2008年7月59(十三)2009年4月59(十四)2009年7月59(十五)2010年4月59(十六)2010年7月59(十七)2011年4月59(十八)2011年7月59(十九)2012年4月60(二十)2012年7月60五、论述题61(一)2002年4月61(二)2003年7月6168 (三)2004年4月61(四)2004年7月61(五)2005年4月61(六)2005年7月61(七)2006年4月61(八)2006年7月61(九)2007年4月61(十)2007年7月61(十一)2008年4月61(十二)2008年7月61(十三)2009年4月61(十四)2009年7月62(十五)2010年4月62(十六)2010年7月62(十七)2011年4月62(十八)2011年7月62(十九)2012年4月62(二十)2012年7月62六、案例分析题63(一)2002年4月63(二)2003年7月63(三)2004年4月63(四)2004年7月63(五)2005年4月64(六)2005年7月64(七)2006年4月64(八)2006年7月64(九)2007年4月65(十)2007年7月65(十一)2008年4月65(十二)2008年7月65(十三)2009年4月66(十四)2009年7月66(十五)2010年4月66(十六)2010年7月66(十七)2011年4月66(十八)2011年7月67(十九)2012年4月67(二十)2012年7月67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一)2002年4月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D)A.阶级性B.战斗性C.严厉性D.调整、维护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方法的严厉性2.我国修订后的现行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D)A.1997年3月14日B.1996年10月1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4.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B)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B.危害社会C.违反法律D.应受法律惩罚5.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分为(A)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6.我国刑法的目的是(B)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C.改造犯罪D.消灭犯罪7.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C)A.遵守监规监纪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C.没有故意犯罪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B)A.12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4周岁10.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D)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000元。甲与丙的行为属于(D)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任意共犯D.不构成共同犯罪1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D)68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13.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物归个人使用的(C)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D.以挪用公款罪加重处罚14.下列盗窃行为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是(D)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15.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A)A.缓刑B.减刑C.假释D.免除处罚16.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B)A.半年B.1年C.2年D.3年17.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A)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18.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B)A.挪用公款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不构成犯罪19.某甲潜入一商店盗窃现金5000元,被保安人员抓住后,向保安人员捅了一刀,夺路而逃。某甲的行为构成(C)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故意伤害罪20.犯罪未得逞是指(D)A.未发生任何危害后果B.犯罪行为未实行完毕C.犯罪目的未能实现D.未能齐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21.某甲为了杀害乙,与丙相约,并连续两天跟踪乙,考察其生活规律。甲的行为属于(A)A.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未遂C.已着手实行犯罪D.犯意表示22.某甲欲害其妻。某日将毒药放入其妻服用的中药之中,让其服下。其妻服后,痛苦万分,其状目不忍睹。甲见状,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因深度中毒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甲的行为属于(C)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既是犯罪中止,也是犯罪未遂23.李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某日李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李某驾车逃跑。李某的行为属于(A)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交通肇事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24.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D)A.出于犯罪故意B.以牟利为目的68 C.以传播为目的D.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25.我国刑法规定,贪污行为构成犯罪的数额起点一般是(D)A.500元B.1000元C.2000元D.5000元26.某甲为骗取保险金,先为其母投保订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后又伺机杀害了其母,然后伪造意外伤害现场,骗取巨额保险金。对某甲的行为应当(C)A.以保险诈骗罪从重论处B.以故意杀人罪从重论处C.以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27.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D)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28.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当(A)A.以盗窃罪论处B.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C.以诈骗罪论处D.以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29.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B)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不道德利益的目的30.某甲参加恐怖组织后,受头头指派,使用爆炸方法将乙杀死,某甲构成(D)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参加恐怖组织罪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二)2003年7月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是(B)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D.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2.牵连犯在按一罪处罚时,属于(B)A.法定的一罪B.处断的一罪C.实质的一罪D.单纯的一罪3.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离去。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丙的行为属于(D)A.教唆犯B.实行犯C.帮助犯D.不构成犯罪4.甲使用手枪射杀乙,第一枪未能射中,本还可以继续射杀,但甲没有继续射杀,收枪离开。甲的行为属于(C)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侵犯财产罪中,告诉才处理的是(B)A.盗窃罪B.侵占罪C.抢夺罪D.诈骗罪6.某甲欲杀乙,在乙的饭中投毒,乙发现异样,将饭倒掉未吃。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犯罪中止7.甲企图杀乙。某日晚见乙的房间有人影晃动,便瞄准射击,结果将在乙家做客的丙打死。甲的行为属于(C)A.客体认识错误B.手段认识错误68 C.对象认识错误D.法律上认识错误8.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D)A.有认罪表现B.有悔改表现C.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9.依法有权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的法院是(D)A.基层法院B.县级法院C.高级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10.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C)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判处刑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1.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是(A)A.故意伤害罪B.传授犯罪方法罪C.强奸罪D.间谍罪12.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D)A.主犯、从犯B.组织犯、帮助犯C.主犯、从犯、胁从犯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13.下列行为中,属于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是()A.利用动物伤害他人B.人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行为C.犯意表示D.人在睡梦中的行为14.下列犯罪中,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是(B)A.强奸罪B.故意杀人罪C.脱逃罪D.抢劫罪15.对于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行为人,又实施爆炸犯罪的,应当(C)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B.以爆炸罪处罚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16.构成普通累犯,行为人再犯新罪的最长时间界限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D)A.2年B.3年C.4年D.5年17.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关键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A)A.是否有预见B.预见到何种程度C.预见到的内容是否相同D.发生与否的意志因素18.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原则是(C)A.并科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衷原则19.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A)A.年满14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B.年满16周岁以上的一般主体C.年满14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D.年满16周岁以上的特殊主体20.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B)68 A.绑架罪B.强奸罪C.拐卖妇女、儿童罪D.非法拘禁罪21.某甲为了盖房子,从正在使用的铁路上盗窃枕木3根。某甲的行为构成(B)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22.某乡选举乡长期间,王某为使自己的姐夫能够当选,遂将另一候选人打伤致残。王某的行为构成(B)A.破坏选举罪B.故意伤害罪C.破坏选举罪与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D.破坏选举罪与故意伤害罪,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23.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C)A.盗窃信用卡罪B.信用卡诈骗罪C.盗窃罪D.诈骗罪24.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是(B)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25.某国有企业财务室会计李某下班时发现同室出纳王某未锁保险柜,即趁无人之机窃走现金200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C)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C.盗窃罪D.盗窃罪和贪污罪26.某甲伪造信用卡并使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对某甲的行为应当(B)A.按牵连犯对该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从重处罚B.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C.按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D.以伪造金融票证罪论处27.某甲暴力抗拒缴纳税款,当场用尖刀将税务人员某乙扎死。对某甲的行为应当(D)A.以抗税罪论处B.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按抗税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以故意杀人罪论处28.某甲伪造人民币20000元,并将其从甲地运输至乙地。对其行为应当(D)A.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以出售假币罪定罪处罚C.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D.以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29.李某将张某的装有2000元的提包抢走。李某在逃跑的过程中听见张某喊自己的名字,才发现张某是自己的表姐。遂将提包还于张某,声称是开玩笑,并将张某护送回家。李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30.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A)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有利害关系的人C.国家工作人员D.任何公民(三)2004年4月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68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D )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B )A.按劳取酬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C.不发报酬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4.农民吉某、古某购买废氯气罐二只后,在某小学墙外水池内倾倒残留的氯气(液体),一个月后水池干涸,氯气挥发,致使200名小学生中毒。吉某、古某的行为构成( B )A.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B.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C.危害公共卫生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5.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对洪某( C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处罚6.刑法总则规定的是( D )A.认定犯罪和对犯罪人进行处罚的一般原理、原则B.犯罪构成的要件和对犯罪人量刑的一般原理、原则C.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7.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D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根据宪法C.维护国家主权D.罪刑法定8.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B )A.共同犯罪B.非共同犯罪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9.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D )A.从新原则B.从新兼从轻原则C.从旧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0.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C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11.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D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B.间歇性精神病人C.又聋又哑的人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12.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C )A.管制的犯罪分子B.拘役的犯罪分子68 C.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13.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C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14.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 A )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C.武器装备肇事罪D.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15.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B )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6.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 A )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B.以强奸罪从重处罚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D.按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17.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 D )A.有条件逃跑、报警B.直接对抗危险C.进行正当防卫D.出于迫不得已18.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 C )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19.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某甲的行为属于( A )A.想像竞合犯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20.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出于( A )A.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21.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D )A.一般主休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22.刑罚适用的对象只能是( A )A.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B.触犯法律的自然人或者单位C.触犯法律,涉嫌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单位D.触犯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自然人或者单位23.某甲为骗取保险金,为自己的厂房投保。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指使他人放火烧毁厂房,并殃及附近居民安全。对某甲的行为应( C )A.以放火罪论处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C.以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并罚D.按牵连犯以放火罪从重处罚68 24.被害人王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孙某在2年前强奸了她,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之后不久,孙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王某的事实。对孙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C )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C.时效延长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25.决定罚金数额的根据是( B )A.罪行轻重B.犯罪情节C.罪后态度D.缴纳能力26.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B )A.发生的阶段不同B.犯罪行为停止的原因不同C.处罚原则不同D.犯罪性质不同27.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 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援引法定刑28.甲国侨民在乙国强奸了我国侨民某丙,我国刑法对甲国侨民( B )A.不能适用B.可以适用C.可以不予追究D.必须适用29.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管制刑( B )A.1日B.2日C.3日D.5日30.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的限制。这种特殊情况是指( C )A.有重大自首情节B.有重大立功表现C.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D.在抢险、救灾或在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四)2004年7月1.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 A )A.必须适用的B.不适用的C.可以适用的D.酌情适用的2.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我国刑法对K( A )A.有管辖权B.实行豁免C.无管辖权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3.某甲将妇女乙拐卖。乙的丈夫丙长期寻妻未果,悲愤交加,卧轨自杀。某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 A )A.不存在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B.存在必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C.存在偶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D.存在偶然因果关系,但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4.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 D )A.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否有预见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放任C.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认识到何种程度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 )A.强奸B.绑架C.决水D.抢夺6.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B )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68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7.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 D )A.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C.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D.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8.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指( C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法和犯罪行为D.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9.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区别之一是( A )A.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法律强制方法B.刑罚是国家的一种强制方法C.刑罚只能由司法机关执行D.刑罚只能由国家机关立法规定10.管制的特点是( B )A.犯罪分子享有完全的人身自由B.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C.剥夺犯罪分子一定的人身自由D.犯罪分子应当接受人民法院和群众的监督11.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B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12.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一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这时,决定执行的刑期应该是( C )A.4—9年B.7—15年C.9—13年D.9—15年13.减刑是指( B )A.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B.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C.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或者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D.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时,只能依据刑种由重到轻的顺序降一格,而不能跨刑种减刑14.假释适用的对象是( D )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15.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构成( A )A.盗窃罪B.诈骗罪C.盗窃通信线路罪D.复制电信码号罪16.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A.想象竞合犯B.结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17.下列犯罪中具有“战时从重处罚”情节的是( A )A.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B.投降罪C.私放俘虏罪D.虐待部属罪18.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在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B )A.犯罪的故意B.牟利的目的C.非法占有的目的D.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的目的68 19.某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与某商业银行签订借款合同,骗取借款300万元。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C )A.以诈骗罪论处B.以合同诈骗罪论处C.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以贷款诈骗罪论处D.以想象竞合犯按贷款诈骗罪论处20.某国有企业经理李某利用职务便利,以假发票报销,共计20000元。对李某的行为应当( D )A.以诈骗罪论处B.以侵占罪论处C.以职务侵占罪论处D.以贪污罪论处21.对单位行贿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C )A.犯罪故意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C.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22.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B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工作人员23.某甲为某法院审判人员,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时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事后某甲按事先约定从案件当事人处非法收受了数额较大的现金。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D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论处C.以受贿罪论处D.以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论处24.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 A )A.侵占罪B.诈骗罪C.职务侵占罪D.盗窃罪25.某甲夜间潜入一仓库盗窃粮食,为将粮食从麻袋中倒出,而用打火机烧麻袋,结果引起火灾,将仓库烧毁。某甲构成( D )A.盗窃罪B.放火罪C.失火罪D.盗窃罪和失火罪26.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D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27.张某为防他人偷盗水果在自家承包的果园周围架起电网,胡、杨二人于夜间偷窃水果时,触电身亡。张某的行为构成( D )A.故意杀人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8.国有企业委派到非国有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进行非法经营的,构成( C )A.非法经营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公款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29.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 B )A.以故意杀人罪论处B.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D.实行数罪并罚30.下列行为属于破坏军婚罪的是( D )A.与现役军人的配偶结婚B.与现役军人的配偶通奸C.与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D.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五)2005年4月1.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是(A)68 A.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二者涵义相同C.二者有一定的联系D.二者没有联系2.我国刑罚中最轻的主刑是(C)A.拘役B.罚金C.管制D.剥夺政治权利3.死缓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C)A.严重违反监规监纪B.实施了新的犯罪C.故意犯罪D.抗拒改造4.主刑的特点是(B)A.对同一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主刑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C.对同一行为人可以适用两个以上主刑D.可以附加适用5.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D)A.只能独立适用B.可以独立适用C.只能附加适用D.既可以独立适用亦可以附加适用6.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是(C)A.罪名和罪状B.罪名和法定刑C.罪状和法定刑D.罪名和刑罚7.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8.刑罚适用的机关是(C)A.公安机关B.司法机关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9.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因果关系中,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D.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10.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D)A.国有公司、企业的职工B.集体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C.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经理D.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11.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主体是(B)A.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董事、经理12.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C)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68 C.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3.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是(C)A.犯罪故意B.传播目的C.营利目的D.非法占有目的14.某甲为杀害过去的恋人某乙,将炸药包放在某乙家里引爆,炸死了某乙,炸伤了某乙的父母。某甲构成(A)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故意杀人罪和伤害罪D.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15.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D)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B.公民的生命权C.公民的健康权D.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16.某村治保主任刘某误认为村民卢某盗窃本村电力设备,遂指使他人将卢某捆绑、逼供,非法审讯。刘某的行为构成(B)A.刑讯逼供罪B.非法拘禁罪C.绑架罪D.虐待被监管人罪17.下列行为中,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是(A)A.偷盗婴儿卖掉B.夫妇合谋,将妻子假装卖给他人,得款后,二人溜走C.拐骗儿童供自己奴役D.拐骗儿童送给他人收养18.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B)A.出于犯罪故意B.以非法占有为目的C.以扰乱金融管理秩序为目的D.以营利为目的19.假冒专利罪的主体是(D)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C.单位D.自然人、单位20.某甲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销售金额达50万元,并且造成严重后果,某行为分别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对其行为应当(C)A.按想像竞合犯数罪并罚B.按想像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C.按法条竞合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D.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数罪并罚21.赵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胡某后,将胡某关在家中,数次强行与胡某发生性关系。赵某的行为构成(D)A.吸收犯,按强奸罪论处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二罪进行并罚C.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二罪进行并罚D.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三罪进行并罚22.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属于(A)A.危害公共安全罪B.危害国家安全罪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罪D.危害社会秩序罪23.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B)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68 24.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一般主体构成的是(D)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刑讯逼供罪D.故意伤害罪25.甲误用白糖当砒霜杀乙,甲的行为属于(C)A.对象错误B.客体错误C.工具错误D.因果关系错误26.我国刑法理论将危害社会的行为分为(B)A.直接故意行为和间接故意行为B.作为和不作为C.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27.在我国刑法中,既可以按一重罪定罚处罚,又可以进行数罪并罚的犯罪形态是(C)A.想像竞合犯B.结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28.主犯是指(A)A.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B.教唆犯C.实行犯D.帮助犯29.甲欲放火,将火点燃后,突然后悔,赶紧呼喊人,众人将火扑灭。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30.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A)A.应当从重处罚B.可以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六)2005年7月1.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B)A.刑法典B.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C.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D.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2.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D)A.1996年10月1日B.1997年3月14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3.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D)A.主客观相一致B.惩办与宽大相结合C.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罪责刑相适应4.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B)A.发生在荒野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C.发生在“严打”期间D.被害人是盲人5.结果加重犯属于(D)A.单纯的一罪B.处断的一罪C.结合的一罪D.实质的一罪6.我国刑罚的目的是(B)(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C.伸张社会正义D.平息民愤7.强制犯罪分子或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是(B)A.罚款B.罚金68 C.赔偿经济损失D.没收财产8.因犯某类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这种罪的犯罪分子,是特别累犯。这类犯罪是(C)A.危害公共安全罪B.侵犯人身权利罪C.危害国家安全罪D.危害国防利益罪9.下列法定量刑情节中,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是(C)A.未遂犯B.既遂犯C.累犯D.预备犯10.缓刑犯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的(D)A.应当撤销缓刑B.不应撤销缓刑C.可以撤销缓刑D.只要未超过追诉时效,就应撤销缓刑11.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C)A.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1/2B.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1.5倍C.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D.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的2/312.刑法规定追诉期限的根据是(B)A.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B.所犯罪行法定刑的轻重C.犯罪情节的轻重D.罪过的轻重13.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其犯罪形态属于(B)A.预备犯B.行为犯C.危险犯D.结果犯14.对于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D)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5.对于原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刑期()A.从原判决执行之日起算B.从裁定减刑之日起算C.从原判决执行之日起算,原判刑期已执行的部分,不应计入减刑后的刑期内D.从原判决执行之日起算,原判刑期已执行的部分,应计入减刑后的刑期内16.某邮电所业务员徐某为顾客吴某办理完邮寄手机的手续后,又拆开邮包取走手机自用。徐某的行为构成(C)A.侵犯通信自由罪B.私自开拆邮件罪C.盗窃罪D.私自开拆邮件罪和盗窃罪17.强迫职工劳动罪在客观上表现为(D)A.非法拘禁B.虐待C.强制作业D.限制人身自由18.油漆工某甲在施工期间违章使用明火,结果引起重大火灾,致油漆桶爆炸,造成经济损失50多万元,并有1人死亡。某甲的行为构成(C)A.失火罪B.过失爆炸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19.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B)A.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B.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C.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68 D.武器装备肇事罪20.下列罪名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B)A.武装暴乱罪B.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叛逃罪21.下列犯罪中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是(C)A.背叛国家罪B.投敌叛变罪C.投降罪D.叛逃罪22.武某因计划生育问题对村干部有仇,1999年元旦先后潜入村长、妇女主任、会计、治保委员、副村长家中,向上述5家的饭锅、水缸、饺子馅中投入剧毒灭鼠药,致上述5家的18口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武某的行为构成(C)A.投放危险物质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故意杀人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23.下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中,不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的是(D)A.毒品犯罪B.走私犯罪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D.贪污受贿犯罪24.扣缴义务人偷税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是(C)A.偷税数额在10000元以上B.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C.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0000元以上D.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25.在斡旋受贿案件中,为请托人谋取的利益必须是(B)A.非法利益B.不正当利益C.正当利益D.正当利益或不正当利益26.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B)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7.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主观方面是(A)A.犯罪故意B.犯罪过失C.牟利目的D.谋取不正当利益目的28.某甲大肆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专用发票后,又利用虚开的发票骗取数额巨大的出口退税。对某甲的行为应当(D)A.以骗取出口退税罪论处B.以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罪论处C.以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D.按对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罪论处29.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物归个人使用的,应当(C)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D.以挪用公款罪加重处罚30.汽车司机某甲因过失将某乙撞成重伤后,移至一密林处丢弃,致使某乙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某甲的行为构成(D)68 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D.故意杀人罪(七)2006年4月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A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B )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A )A.通过外交途径B.通过国际法院C.通过国际条约D.通过刑事诉讼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C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B )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C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D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8.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一共有( D )A.5种B.7种C.8种D.9种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 A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限制加重D.并科10.我国刑法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D)A.时效继续B.时效延长C.时效阻断D.时效中断11.在刑法条文中指明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是( C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 )A.间谍罪B.资敌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投敌叛变罪13.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在于( D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客观要件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犯罪主观要件不同14.假冒注册商标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主要区别是( B )68 A.主观目的不同B.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主体不同l5.侮辱罪与诽谤罪最主要的区别是( D )A.主观目的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客观方面不同16.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除了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外,还有( C )A.犯罪客体不同B.罪过形式不同C.犯罪对象不同D.主观目的不同17.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必须是使用了特定的欺骗方法,这种欺骗方法是假冒( C )A.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B.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D.社会名人l8.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犯罪主体是( B )A.现役军人B.预备役人员C.转业军人D.军人和预备役人员19.贪污贿赂罪与侵犯财产罪的关键区别在于( D )A.犯罪对象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罪过形式不同D.是否利用职务便利20.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只能是( D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八)2006年7月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B)A.处罚方法最多B.强制性最为严厉C.具有阶级性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2.我国刑法的目的是(D)A.预防犯罪,惩罚犯罪B.杜绝犯罪,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保护人民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C)A.绑架罪B.劫持航空器罪C.爆炸罪D.走私毒品罪5.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A)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B)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应当加重处罚D.可以从重处罚7.下列符合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是(D)A.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了侵害C.不法侵害人正在磨刀准备杀人D.不法侵害人正举枪要杀人68 8.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有权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机关是(B)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监狱D.人民检察院9.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刑罚是(D)A.吊销执照B.罚金C.没收财产D.罚金和没收财产10.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其追诉期限为(A)A.5年B.10年C.15年D.20年11.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是(C)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宣告刑12.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B)A.外国人B.中国人C.中国国家工作人员D.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A)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罪14.伪造信用卡构成犯罪的,应定(A)A.信用卡诈骗罪B.伪造货币罪C.伪造金融票证罪D.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15.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而构成犯罪的,应定(B)A.绑架罪B.非法拘禁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16.某甲伪造古代钱币若干,并用伪造的古钱币从他人手中换得价值8000余元的摩托车一辆。某甲的行为构成(A)A.诈骗罪B.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D.伪造货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17.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只能是(D)A.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B.医生C.护士D.医务人员18.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A)A.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B.都是自然人C.都是一般主体D.都是特殊主体19.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动机不同C.罪过形式不同D.客观行为方式不同20.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C)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检察、审判人员(九)2007年4月1.狭义刑法是指(A)68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特别刑法2.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C)A.民主主义与三权分离B.尊重人权与三权分离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民主主义与人民意志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B)A.从新兼从轻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旧兼从新原则D.从新原则4.犯罪的本质是(D)A.对社会关系的侵犯B.对规范的侵犯C.对法律规范的侵犯D.对法益的侵犯5.下列关于危害结果的意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A.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B.是区分罪过的标准之一C.是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D.是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A)A.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B.概括故意与确定故意C.预谋故意与突发故意D.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7.特殊共同犯罪就是指(A)A.集团犯罪B.团伙犯罪C.犯罪集团D.聚众犯罪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B)A.应当加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从重处罚D.可以加重处罚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较轻的,(C)A.可以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处罚10.从减刑的方法与效果来看,减刑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将无期徒刑减为(A)A.有期徒刑B.拘役C.管制D.长期徒刑1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是(C)A.分裂国家罪B.间谍罪C.叛逃罪D.投敌叛变罪12.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A)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故意伤害罪D.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13.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是(A)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B.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C.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D.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14.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应定(B)A.信用卡诈骗罪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68 C.骗取信用罪D.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15.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A)A.构成强奸罪B.构成奸淫幼女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猥亵儿童罪16.关于组织乞讨罪,正确的说法是(D)A.可以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B.以利诱、欺骗等手段组织他人乞讨,可以构成本罪C.主观上要求以牟利为目的D.对象只能是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17.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A)A.证人B.批评人C.申诉人D.控告人18.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采用暴力导致执行人员重伤的,不以本罪论处B.犯罪主体不包括应当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者的亲属C.“判决、裁定”不包括刑事判决、裁定D.本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19.下列犯罪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A)A.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B.传播淫秽物品罪C.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D.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20.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单位构成的是(D)A.行贿罪B.对公司、企业、单位人员行贿罪C.对单位行贿罪D.单位行贿罪(十)2007年7月1.在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B)A.私法B.公法C.实体法D.刑事法2.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是(C)A.惩罚犯罪的观念B.安抚被害人的观念C.因果报应的观念D.预防犯罪的观念3.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A)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4.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行为具有(D)A.社会危害性B.主观罪过性C.违法性D.刑事违法性5.成立不作为犯的前提条件是(C)A.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义务B.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道德义务C.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D.行为人负有实施刑法规定的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6.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C)68 A.单位犯罪也就是法人犯罪B.单位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C.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D.对单位犯罪只适用双罚制7.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A.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B.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C.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未遂之后8.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A)A.有期徒刑B.拘役C.管制D.罚金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D)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制度是(B)A.时效中断制度B.追诉时效制度C.行刑时效制度D.时效延长制度11.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不包括(B)A.毒害性物质B.爆炸性物质C.放射性物质D.传染病病原体12.妨害清算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C)A.对资产负债表作虚假记载B.隐匿财产C.集体私分国有资产D.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13.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D)A.只能是单位B.可以是单位C.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D.只能是自然人14.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主要的区别在于(B)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对象不同15.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C)A.国家工作人员B.少数民族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汉族国家工作人员16.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包括侵入(C)A.国家事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B.国防建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C.国有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D.尖端科学技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7.关于贩卖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主观方面是故意B.贩卖毒品罪可以由单位构成C.成立犯罪,要求贩卖的毒品“数量较大”D.“毒品”包括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18.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主要的区别在于(A)68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观方面不同D.危害结果不同19.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物资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定(C)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公款罪D.职务侵占罪20.下列犯罪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D)A.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B.徇私枉法罪C.私放在押人员罪D.环境监管失职罪(十一)2008年4月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 C )A.打击敌人B.惩罚犯罪C.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D )A.组成B.结构C.内容D.组成和结构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 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 A )A.自然犯B.行政犯C.基本犯D.国事犯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 B )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6.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 A )A.实行犯而言的B.教唆犯而言的C.帮助犯而言的D.胁从犯而言的7.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D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8.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C )A.惩罚犯罪B.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D.打击敌人与保护人民9.以刑法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可以将量刑情节分为( B )A.应当情节与可以情节B.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C.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D.案中情节与案外情节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假释的是( D )A.被判处管制的B.被判处罚金的C.被判处拘役的D.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11.参加恐怖组织后又杀人的,应定( D )68 A.参加恐怖组织罪B.故意杀人罪C.参加恐怖组织罪与故意杀人罪中的重罪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12.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方面( A )A.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B.只能是直接故意C.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是疏忽大意的过失13.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假药”不包括( A )A.超过有效期的药B.变质的药C.被污染的药D.未取得批准文号的药14.金融凭证诈骗罪中的“金融凭证”不包括( A )A.支票B.银行存单C.委托收款凭证D.汇款凭证15.行为人为索取赌债而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C )A.绑架罪B.敲诈勒索罪C.非法拘禁罪D.赌博罪16.关于侮辱罪和诽谤罪,正确的说法是( D )A.都可以采用暴力手段B.都必须捏造事实C.都要求情节特别严重D.都是针对特定的人17.关于遗弃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遗弃的对象必须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B.遗弃行为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C.遗弃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D.遗弃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扶养义务的人18.关于伪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B.可以由证人构成C.作伪证的目的是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D.可以由鉴定人构成19.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属于( D )A.危害国家安全罪B.军人违反职责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D.危害国防利益罪20.招摇撞骗罪中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冒充( B )A.警察B.军人C.税务机关工作人员D.法官(十二)2008年7月1.不属于刑法机能的是(D)A.行为规制B.法益保护C.自由保障D.惩罚犯罪2.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基本内容的是(A)A.主客观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害性相适应D.刑罚与罪质相适应3.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规定或者补充规定,应当报请批准的机关是(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C)68 A.可以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D)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D)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从轻、减轻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C)A.客体错误B.工具的错误C.因果关系的错误D.方法、手段的错误8.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刑罚权是(A)A.制刑权B.求刑权C.量刑权D.行刑权9.不属于数罪并罚原则的是(C)A.吸收原则B.并科原则C.加重原则D.混合原则10.不得适用假释的是(C)A.暴力性犯罪B.无期徒刑罪犯C.累犯D.绑架罪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行为对象是(D)A.国家绝密B.国家机密C.国家秘密D.国家秘密、情报12.未经批准私自制造猎枪的行为(B)A.构成非法经营罪B.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违规制造枪支罪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造信用卡的行为构成(C)A.伪造金融票证罪B.信用卡诈骗罪C.伪造金融凭证罪D.伪造货币罪14.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是(A)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B.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C.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D.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15.强奸罪侵犯的客体是(D)A.妇女的人身权利B.已满14周岁的女性的人身权利C.妇女的名誉权D.妇女的性的自己决定权16.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轻伤)的主体是(C)A.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B.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已满18周岁的自然人17.我国刑法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B)A.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B.应以绑架罪论处68 C.应以盗窃罪论处D.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18.我国刑法规定,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A)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一般主体19.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A)A.只能是犯罪人所在单位的财物B.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财物C.是国有公司、集体公司、企业的财物D.是国有公司、私人企业的财物20.传播性病罪的主体是(D)A.一般主体B.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自然人(十三)2009年4月1.下列属于普通刑法的是(C)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刑法典D.广义刑法2.刑法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A)A.颁布时间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D.溯及力3.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A)A.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B.成文法主义C.自由主义D.平等主义4.我国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犯罪属于国事犯罪,第二章至第十章规定的犯罪属于(A)A.普通犯罪B.身份犯C.基本犯D.法定犯5.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D)A.犯罪目的B.犯罪动机C.犯罪行为D.犯罪主观要件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D)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7.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采取(B)A.行为说B.犯罪构成说C.结果说D.犯意说8.依照我国刑法,只能适用单处罚金的是(D)A.侵犯财产罪B.自然人犯罪C.贪污贿赂罪D.犯罪的单位9.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是(B)A.从犯B.胁从犯C.自首D.立功10.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的时效制度是(B)A.追诉时效B.行刑时效C.追诉时效的中断D.追诉时效的延长11.叛逃罪的主体是(B)A.一般主体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军人68 12.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但又构成犯罪的(A)A.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B.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C.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未遂)定罪处罚D.应以破坏通信自由罪定罪处罚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D)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故意,且具有谋非法利益的目的D.故意14.妨害清算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C)A.对资产负责表作虚假记载B.隐匿财产C.集体私分国有资产D.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B)A.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B.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C.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D.应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16.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行为对象是(A)A.已满14周岁的妇女B.已满16周岁的妇女C.已满18周岁的妇女D.妇女17.我国刑法规定,刑讯逼供罪的主体是(D)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一般主体D.司法工作人员18.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C)A.他人合法所有的财物B.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C.财物D.财物,但不包括违禁物品19.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C)A.被关押的人B.依法被关押的人C.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D.一切被国家机关关押的人20.行贿罪在主观方面是(C)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十四)2009年7月l.不属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基本内容的是(C)A.平等地认定犯罪B.平等地裁量刑罚C.平等地适用刑事强制措施D.平等地执行刑罚2.我国刑法对于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B)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3.根据刑法的性质,刑法属于(C)A.根本法B.程序法C.公法D.私法4.刑法理论通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B)A.简单客体B.直接客体C.复杂客体D.次要客体68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B)A.业务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重过失D.轻过失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A)A.按照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B.按照其直接组织、领导的犯罪处罚C.按照其亲自参与的犯罪处罚D.应加重处罚7.想象竞合犯具有的两个特征是,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和(B)A.行为人只有一个犯意B.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罪名C.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个法条D.行为人只有一个犯罪目的8.刑罚的目的是(A)A.预防犯罪B.惩罚犯罪C.打击犯罪D.消灭犯罪9.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是(B)A.放火罪B.危害国家安全罪C.爆炸罪D.强奸罪lO.减刑不适用于(D)A.被判处管制的人B.被判处拘役的人C.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D.被单处驱逐出境的人11.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C)A.一般主体B.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C.中国公民D.特殊主体12.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指正在使用中的(C)A.火车、汽车、人力车、船只、航空器B.火车、汽车、兽力车、船只、航空器C.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D.火车、汽车、自行车、船只、航空器13.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C)A.依法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B.依法驾驶交通工具的人员C.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及其他人员D.合法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D)A.应以信用卡诈骗罪,从重处罚B.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C.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D.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15.我国刑法基本上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为依据(A)A.按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B.按犯罪客体的不同进行排列C.按犯罪目的的不同进行排列D.按犯罪对象的不同进行排列16.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C)A.故意犯罪,且具有营利的目的B.故意犯罪,且具有谋利的目的C.故意犯罪,且具有出卖的目的D.故意犯罪,且具有牟利的目的17.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B)A.已满18周岁的自然人B.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C.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自然人和单位18.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冒充的对象是(B)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领导人员68 19.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A)A.公共财物B.国有单位的财物C.国有财物D.国家、集体所有的财物20.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B)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少数民族国家工作人员D.汉族国家工作人员(十五)2010年4月1.狭义刑法是指(B)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实质刑法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的任务是(C)A.惩罚犯罪B.打击敌人C.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C)A.三权分立学说B.心理强制学说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自然法思想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A)A.属于自然人犯罪B.属于单位犯罪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D.适用双罚制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D)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D)A.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7.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B)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的是(C)A.拘留B.罚金C.管制D.劳动教养9.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驱逐出境是(D)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l0.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D)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其所知道的他人罪行的行为11.我国刑法规定的叛逃罪的主体是(D)68 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对象是(B)A.航空器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D.我国的航空器13.生产、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是指(C)A.所有的假药B.假的人用药和兽药C.用于人体的假药和非药品D.假的人用药、兽药和农药14.我国刑法规定的虚假破产罪的主体是(A)A.公司和企业B.一般主体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观方面是(C)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出卖的目的D.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16.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A)A.盗窃罪B.诈骗罪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票据诈骗罪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方面是(C)A.故意B.故意,且具有破坏生产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D.故意,且具有报复的目的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A)A.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B.故意,不需要特定目的C.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D.故意,且具有贩卖的目的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B)A.国家财产B.公共财物C.国家和集体的财物D.本单位的财物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A)A.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主体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十六)2010年7月1.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被称为(A)A.刑法的机能B.刑法的目的C.刑法的任务D.刑法的效果2.我国的刑法体系是指(D)A.刑法的组成B.刑法典的组成C.刑罚方法的组成体系D.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68 3.下列各项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的是(C)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身体情况相适应D.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4.不属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是(C)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时间D.犯罪主观要件5.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C)A.社会关系B.具体的物C.法益D.具体的人6.正当防卫时,现实的不法侵害(C)A.必须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B.只能是作为的不法侵害C.不能是自招的不法侵害D.只能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不法侵害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D)A.从轻处罚B.从重处罚C.减轻处罚D.免除处罚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刑罚权的内容的是(D)A.制刑权B.求刑权C.行刑权D.教育改造权9.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是(D)A.将犯罪人的犯罪所得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B.将犯罪人犯罪所得的一部分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C.将犯罪人所有的及其犯罪所得的财产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D.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1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C)A.减轻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免除处罚11.我国刑法规定的投敌叛变罪的主体是(A)A.中国公民B.司法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国家工作人员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体是(C)A.司法工作人员B.军人和警察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D.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13.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B)A.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B.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故意,无需谋利的目的14.我国刑法规定,组织乞讨罪的行为对象是(B)A.他人B.残疾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C.残疾人、儿童D.残疾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15.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A)A.盗窃罪B.合同诈骗罪68 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诈骗罪1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冒充的对象只能是(A)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领导D.国家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行医罪主体是(C)A.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B.一般主体,且只限于自然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非法从事医疗活动的人18.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妨害公务罪区别的关键在于(A)A.犯罪对象不同B.犯罪手段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罪过形式不同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是(C)A.一般主体B.国家机关C.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D.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B)A.法官B.司法工作人员C.法官、检察官D.一般主体(十七)2011年4月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刑法保护的范围具有广泛性B.刑罚是最严厉的国家强制方法C.刑法具有补充性D.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都是刑法惩罚的对象2.依我国刑法规定,适用保护管辖原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些条件中不包括(B)A.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B.犯罪人必须年满18周岁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D.所犯之罪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3.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C)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4.不属于不作为犯罪法律性质义务来源的是(A)A.道德义务B.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犯罪预备成立条件的是(C)A.主观上为了犯罪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C.事实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D.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A)A.故意犯罪B.实行犯罪C.犯罪既遂D.过失犯罪7.连续犯的特征不包括(B)A.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B.数次行为的性质可以不同C.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D.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故意68 8.我国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不包括(A)A.已经犯罪的人B.具有犯罪危险的人C.可能犯罪的人D.犯罪被害人9.下列属于刑罚处理方法的是(D)A.训诫B.赔偿损失C.赔礼道歉D.罚金1O.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B)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原则上是依据犯罪的(D)A.危害程度B.对象C.方法、手段D.同类法益1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服务对象是(A)A.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B.境外的机构C.境外的人员D.境外的组织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是(C)A.依法被确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B.依法被指定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制造、销售企业C.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D.一般主体,但只限于自然人14.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应构成(A)A.信用卡诈骗罪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C.金融凭证诈骗罪D.一诈骗罪15.我国刑法规定的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C)A.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主体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司法工作人员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集体财产的行为,应构成(B)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C.侵占罪D.盗窃罪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时间是(D)A.在案件侦查过程中B.在案件审判过程中C.在诉讼过程中D.在刑事诉讼过程中l8.我国刑法规定的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B)A.军人B.参战军职人员C.军人和民兵D.现役军人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D)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68 D.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C)A.司法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行政执法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十八)2011年7月1.刑法的机能是指( B )A.刑法的任务B.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C.刑罚的功能D.刑法现实与可能产生的效益2.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A )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渊源来自( A )A.人们的因果报应观念B.自利观念C.心理强制观念D.善恶区分观念4.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C )A.惩罚犯罪B.打击犯罪C.预防犯罪D.消灭犯罪5.下列各项关于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不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A )A.行刑时效B.追诉时效C.追诉时效的延长D.追诉时效的中断6.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犯数罪被判处数个拘役,决定其执行的刑期最高不能超过( C )A.2个月B.6个月C.1年D.3年7.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是( B )(同类客体是指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A.犯罪对象B.直接客体C.一般客体(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法益整体)D.犯罪结果8.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B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9.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0.行为人本欲杀甲,黑夜里误将乙杀害。行为人的行为( C )A.属于意外事件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11.叛逃罪的犯罪主体是( C )A.军人B.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中国公民12.非法持有枪支罪的主观方面( B )A.只能是过失B.只能是故意C.可以是过失D.可以是故意13.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劣药”,包括( D )68 A.变质的药品B.被污染的药品C.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D.超过有效期的药品14.下列行为中,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方式的是( A )A.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B.使用伪造的信用卡C.使用作废的信用卡D.冒用他人信用卡15.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发票”是指( D )A.增值税专用发票B.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C.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D.上述发票以外的发票16.关于强奸罪的犯罪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妇女可以成为强奸罪的直接正犯B.妇女可以成为强奸罪的间接正犯C.妇女不能构成强奸罪D.妇女不能构成强奸罪的共同正犯17.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是( C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一般主体18.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D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红十字会工作人员C.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D.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关于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本罪对象仅限于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B.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C.本罪赠送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D.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20.关于滥用职权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犯罪主体是公职人员B.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只能是滥用自己的一般职务权限D.滥用职权的行为违背了其职务行为的宗旨(十九)2012年4月1.狭义的刑法是指( C )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刑法典D.特别刑法2.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B )A.一国刑法在什么时间内适用B.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适用C.一国刑法对什么人适用D.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C )A.自由主义B.心理强制学说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平等主义4.在我国,有权对犯罪者适用刑罚的是( C )68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法院合议庭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是( D )A.训诫B.责令具结悔过C.赔礼道歉D.罚金6.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 C )A.适用最重的刑种处罚B.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C.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D.在法定最高刑之上再加重一定的刑罚7.从刑法理论上说,国事犯罪和普通犯罪相结合的犯罪,称为( A )A.混合犯罪B.特殊犯罪C.加重犯罪D.重罪8.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 A )A.假想避险B.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9.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采取( A )A.犯罪构成说B.行为标准说C.法益标准说D.结果标准说10.甲为了使乙溺死而将乙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乙摔死在井中( A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B.甲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责任C.甲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D.是意外事件,甲不负刑事责任11.下列犯罪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 A )A.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B.间谍罪C.资敌罪D.叛逃罪12.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成立的客观要件是( C )A.使用了暴力B.对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了暴力C.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了暴力D.暴力行为造成了严重结果13.下列事故中,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是( C )A.飞行事故B.铁路运营事故C.水上交通事故D.工程安全事故1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 D )A.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B.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所有人员D.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15.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 A )A.保险人B.投保人C.受益人D.被保险人16.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是( D )A.强迫他人提供服务B.强迫他人接受服务C.强迫他人购买商品D.强迫他人生产商品68 17.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 A )A.刑事追究B.行政处罚C.民事处罚D.经济制裁18.关于挪用资金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B.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C.侵犯了财产的所有权整体D.挪用资金借贷给他人中的“他人”,不包括单位1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判决、裁定”( B )A.只限于刑事判决、裁定B.不限于刑事判决、裁定C.只限于民事判决、裁定D.只限于行政判决、裁定20.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B.挪用的对象不能是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C.以个人名义将公款挪用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挪用时间的限制(二十)2012年7月1.下列各项中属于普通刑法的是(D)A.附属刑法B.单行刑法C.我国香港地区刑法D.刑法典2.我国刑法对在国外实施侵犯我国利益的犯罪的外国人进行管辖的原则是(C)A.普遍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有限制的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3.一个英国人在马来西亚贩卖毒品,后进入我国,我国司法机关对其贩毒行为进行追诉并对其定罪判刑。该案在管辖上适用的原则是(A)A.普遍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4.拘役的执行机关是(B)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司法行政机关5.李某犯甲罪,应对其处罚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5年,对其进行追诉的有效期限是(B)A.5年B.10年C.15年D.20年6.依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宣告缓刑的,对其缓刑考验期限最短不能少于(B)A.6个月B.1年C.2年D.3年7.我国刑罚的目的是(C)A.惩罚犯罪B.打击犯罪C.预防犯罪D.消灭犯罪8.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刑法理论将其概括为(C)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个人行为与单位行为9.犯罪动机的主要作用是(D)A.影响定罪B.区分此罪与彼罪68 C.区分罪与非罪D.影响量刑10.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D)A.重罪B.国事罪C.自然犯D.非亲告罪11.有关放火罪的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B.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D.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12.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B)A.只能是故意,不能是过失B.只能是过失,不能是故意C.只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13.私自将大量黄金从境外走私至境内、偷逃税额20万元的行为(C)A.成立走私黄金罪B.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C.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违反海关法,但不构成犯罪14.票据诈骗罪的“票据”是指(D)A.委托收款凭证B.汇款凭证C.银行存单D.汇票、本票、支票15.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且(C)A.数额较大的行为B.数额巨大的行为C.情节严重的行为D.情节恶劣的行为16.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行为对象必须是(A)A.已满14周岁的妇女B.不满14周岁的妇女C.已满16周岁的妇女D.已满18周岁的妇女17.关于侮辱罪的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必须是特定的人B.可以是单位C.可以是死者D.必须是特定的一人1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寻衅滋事罪行为的是(B)A.随意殴打他人B.聚集多人成帮结伙地相互攻击对方的身体C.追逐、拦截、辱骂他人D.强拿硬要公私财物19.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C.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D.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20.放纵走私罪的犯罪主体是(A)A.海关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检验、检疫工作人员D.侦查工作人员68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一)2002年4月1.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是(ABCDE)A.严厉程度不同B.适用的对象不同C.适用的机关和程序不同D.制定的机关不同E.执行的机关不同2.下列犯罪,属于实质一罪的是(ABD)A.想象竞合犯B.结果加重犯C.连续犯D.继续犯E.结合犯3.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ABCD)A.剥夺政治权利B.罚金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E.管制4.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ABC)A.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B.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C.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D.贪污贿赂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E.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5.下列犯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有(ABCDE)A.故意杀人罪B.强奸妇女罪C.猥亵儿童罪D.绑架罪E.非法搜查罪(二)2003年7月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BCD )A.甲乙二人同时在一仓库盗窃,但二人互不联络B.甲乙二人同时打丙,甲出于杀人故意往丙头上打,乙出于伤害故意往丙腿上打,致丙死亡C.甲教唆乙打断丙的腿,乙听后没有产生伤害故意D.甲教唆未满14周岁的乙杀死了丙E.甲明知丙在楼外窗下修自行车,而故意让乙将一块砖头从窗户扔下,乙照办,结果砸死了丙2.脱逃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ABC)A.罪犯B.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劳动教养人员E.被行政拘留的人员3.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的主要区别是(ACDE)A.期限不同B.适用对象不同C.适用机关不同D.严厉程度不同E.法律后果不同4.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要区别的方面是(ABC)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68 C.行为发生的场合D.行为表现E.主观罪过5.下列抢劫行为中可以依法适用死刑的有(ABCDE)A.入户抢劫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C.抢劫金融机构D.抢劫致人死亡E.持枪抢劫(三)2004年4月1.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主体包括(AB )A.公司发起人B.股东C.公司经理D.公司董事E.公司的上级机关2.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ABCE )A.潜入银行盗窃,但未盗得钱财的B.一年之内入户盗窃3次以上,但盗得财物价值较小的C.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的通信线路的D.盗窃他人的商业秘密的E.盗窃数额较大的3.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是(ABCDE)A.客观性B.相对性C.时间序列性D.条件性和具体性E.复杂性4.破坏交通工具罪所侵害的对象包括(ABCE )A.火车B.汽车C.电车D.摩托车E.船只5.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包括(   )A.公司B.企业C.事业单位D.国家机关E.社会团体和人民团体(四)2004年7月1.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BCDE)A.犯罪对象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主体E.犯罪客观方面2.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BE)A.只能发生在从实行到结果发生的犯罪过程中B.只能发生在从预备到结果发生之前的犯罪过程中C.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E.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 BCD)A.犯罪的罪过性质B.犯罪的事实C.犯罪的性质、情节D.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E.犯罪的行为4.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罪的主要区别是( ABCD)68 A.犯罪对象不同B.客观行为表现不同C.犯罪目的不同D.犯罪主体不同E.犯罪客体不同5.叛逃罪的主体包括( AE)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外国人C.国有公司、企业人员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E.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五)2005年4月1.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有(BCDE)A.假想的犯罪B.对象认识错误C.工具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E.客体认识错误2.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ABCD)A.归案方式不同B.认罪表现不同C.法律后果不同D.人身危险性不同E.交待罪行的程度不同3.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是(ABCD)A.客体不同B.客观行为方式不同C.主观目的不尽相同D.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不同E.主体不同4.玩忽职守罪的构成特征是(BCDE)A.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B.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具有玩忽职守的行为D.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E.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5.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BCDE)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B.披露、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他人商业秘密的C.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他人商业秘密的D.违反约定或权利人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他人的商业秘密的E.明知是他人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而使用的(六)2005年7月1.我国刑法规定空间效力范围的适用原则有(ABDE)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不溯及既往原则D.保护原则E.普遍管辖原则2.间接故意的特征是(AD)A.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B.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C.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68 D.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E.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李某因犯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执行8年后又犯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法院决定李某应当执行的刑期可能是(ABCDE)A.10年B.12年C.14年D.15年E.17年4.下列行为中,构成侵占罪的有(ACD)A.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B.将他人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C.将他人的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D.将他人的遗忘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E.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5.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徇私枉法罪主体的是(ABCD)A.侦查人员B.检察人员C.审判人员D.监管人员E.税收人员(七)2006年4月1.对于解决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各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有(ABDE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并科原则D.保护原则E.普遍原则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 BCDE )A.犯罪结果B.犯罪主体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E.犯罪主观方面3.下列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是( ABC )A.误人为兽而杀之B.误兽为人而杀之C.误张三为李四而杀之D.误把白糖当砒霜杀人E.误把砒霜当白糖致人死亡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BDE )A.不得减刑B.不得假释C.应当加重处罚D.不得适用缓刑E.应当从重处罚5.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要区别是( CE )A.犯罪主体不同B.罪过形式不同C.犯罪的地点不同D.犯罪手段不同E.侵犯的直接客体不同(八)2006年7月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68 C.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E.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的原则2.根据刑法理论,下列不属于行为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的有()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B.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E.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3.下列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A.想象竞合犯B.牵连犯C.继续犯D.连续犯E.吸收犯4.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A.累犯B.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E.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要区别有()A.罪过形式不同B.犯罪主体有所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有所不同D.犯罪客体完全不同E.主观罪过内容有所不同(九)2007年4月1.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BCD)A.打击犯罪机能B.行为规制机能C.法益保护机能D.自由保障机能E.预防犯罪机能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有(ABDE)A.起因条件的内容不同B.实施的对象不同C.实施的目的完全不同D.对行为人自身的限制有些不同E.对损害限度的要求不同3.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有(BCE)A.盗窃罪B.重婚罪C.非法拘禁罪D.制造毒品罪E.遗弃罪4.各国刑法所采用的数罪并罚的原则主要有(ABCD)A.吸收原则B.并科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混合原则E.“先减后并”原则5.诽谤罪与侮辱罪的主要区别有(BC)A.犯罪主体不同B.是否可以采用暴力方法不同C.是否捏造虚假事实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E.是否有“情节严重”的要求不同(十)2007年7月1.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CDE)68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属人管辖原则D.保护管辖原则E.普遍管辖原则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有(ABD)A.发生的犯罪阶段不同B.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不同C.侵犯的对象不同D.犯罪未形成既遂的原因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3.下列犯罪中,不属于数罪的有(ABCDE)A.结果加重犯B.连续犯C.想象竞合犯D.继续犯E.职业犯4.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AB)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主体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D.没有翻供E.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5.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主要区别有(BD)A.犯罪主体不同B.行为方式不同C.危害结果不同D.主观要件不同E.犯罪客体不同(十一)2008年4月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ABC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刑罚与形势相适应E.刑罚与民愤相适应2.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     )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D.局限性E.无罪过性3.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犯人分为( ABCE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帮助犯E.教唆犯4.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 CD )A.犯罪的外国人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5.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有( ACD )A.对象不完全相同B.犯罪主体不同C.行为不同D.故意内容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68 (十二)2008年7月1.广义刑法包括(ACE)A.刑法典B.外国刑法C.单行刑法D.刑事诉讼法E.附属刑法2.我国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但是(AB)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E.可以免除处罚3.甲为了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见乙中毒后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 救脱险。甲的行为具备了犯罪中止的()A.时间性B.有效性C.自动性D.客观性E.主动性4.酌定量刑情节包括(ABCDE)A.犯罪手段B.犯罪对象C.犯罪动机D.危害结果E.前科5.投放危险物质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CD)A.行为方式不同B.罪过形式不同C.行为发生的条件不同D.对行为主体要求不同E.主观故意内容有所不同(十三)2009年4月1.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包括(ABCD)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E.溯及力2.对依法正在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同时触犯了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此种情况(AE)A.属于想象竞合犯B.属于法规竞合犯C.属于典型数罪D.应数罪并罚E.应以一重罪论处3.抢劫罪与绑架罪中的绑架勒索行为的区别主要有(CD)A.侵害的客体不同B.罪过形式不同C.客观行为表现有所不同D.非法占有财物的时间不同E.犯罪的时间、地点不同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以下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BCDE)A.故意杀人B.强奸C.放火D.投毒E.抢劫68 5.刑罚的功能包括(ABCDE)A.教育感化功能B.安抚、补偿功能C.强化规范意识功能D.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E.一般威慑功能(十四)2009年7月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禁止溯及既往B.禁止类推解释C.禁止绝对不定期刑D.明确性E.成文法主义2.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BC)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E.应当免除处罚3.犯罪集团通常具有的特征是(ABC)A.人数较多B.较为固定C.目的明确D.形成非法控制E.有一定的经济基础4.我国刑法的法定量刑情节包括(ABDE)A.从轻处罚情节B.从重处罚情节C.加重处罚情节D.减轻处罚情节E.免除处罚情节5.下列行为中应以强奸罪定罪的有(ABE)A.冒充妇女的丈夫与之发生性关系的B.假冒为生病妇女治病骗奸妇女的C.第一次是违背女方意愿发生性关系而后发展成通奸关系的D.利用职权引诱女方,而女方基于互相利用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E.女方拒绝继续通奸,而男方以将要公布通奸事实迫使女方与之继续发生性关系的(十五)2010年4月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BE)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主客观相一致原则E.罪刑相适应原则2.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的犯罪包括(ABD)A.抢劫罪B.放火罪C.决水罪D.贩卖毒品罪E.背叛国家罪3.根据我国刑法,成立犯罪集团的条件包括(CDE)A.事前通谋B.具有分工C.人数较多D.较为固定E.目的明确68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减刑适用的对象包括(ABDE)A.被判处拘役的罪犯B.被判处管制的罪犯C.被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D.被单独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E.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5.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BDE)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C.犯罪的方法、手段不同D.行为对象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十六)2010年7月I.论理解释包括(ABCE)A.扩大解释B.反对解释C.历史解释D.文理解释E.当然解释2.属于真正身份犯的包括(ABE)A.贪污罪B.伪证罪C.包庇罪D.妨害公务罪E.报复陷害罪3.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ABC)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因果关系错误D.法律认识错误E.违法性认识错误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为(ABCE)A.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在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C.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D.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其期限为6个月以上3年以下E.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5.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别表现在(ABC)A.犯罪客观方面不同B.主体不完全相同C.主观故意内容不同D.罪过形式不同E.手段不同(十七)2011年4月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法律主义B.禁止事后法C.禁止类推解释D.禁止绝对不定期刑E.明确性2.属于亲告罪的包括(BCE)A.强奸罪B.侵占罪C.侮辱罪D.遗弃罪E.虐待罪68 3.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ABCD)A.教唆犯B.主犯C.从犯D.胁从犯E.牵连犯4.依照我国刑法,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BCD)A.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B.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C.不是累犯D.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E.必须是过失犯罪5.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BCD)A.犯罪主体不同B.对象不完全相同C.行为不同D.故意内容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十八)2011年7月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保护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D.保护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E.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2.作为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所剥夺的权利包括(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自由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E.担任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处罚E.应当免除处罚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假想防卫B.事前防卫C.事后防卫D.防卫挑拨E.防卫过当5.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     )A.毒害性物质B.放射性物质C.毒品D.淫秽物品E.传染病病原体(十九)2012年4月1.广义刑法包括( CDE )A.国内刑法B.国际刑法C.刑法典D.单行刑法68 E.附属刑法2.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主要区别有( ABCDE )A.严厉程度不同B.适用对象不同C.适用根据不同D.适用机关不同E.确立机关不同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CDE )A.故意杀人罪B.绑架罪C.强奸罪D.抢劫罪E.贩卖毒品罪4.紧急避险中危险的主要来源有( ABCD )A.自然灾害B.动物的侵袭C.疾病形成的危险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E.行为人误认为存在的危险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以下犯罪的行为,它们是( ABCD )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煽动分裂国家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E.叛逃罪(二十)2012年7月1.一般认为,对刑法的论理解释包括(ABCDE)A.扩张解释B.缩小解释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E.反对解释2.下列各项属于法定从宽情节的有(ABD)A.防卫过当B.犯罪后自首的C.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D.犯罪中止的E.受贿后积极退赃的3.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包括(ABCDE)A.公司B.企业C.事业单位D.机关E.团体4.故意犯罪过程中出现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ABC)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意表示E.犯罪既遂5.徇私枉法罪中包庇有罪的人使其不受追诉的行为与包庇罪的主要区别包括(ABCD)A.犯罪主体是否属于司法工作人员B.客观上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C.包庇的对象是否包括已决犯D.是否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E.是否要求情节严重68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一)2002年4月1.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该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2.牵连犯:行为人为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形。3.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一般罪犯,在执行一定时期的刑罚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4.重婚罪: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5.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二)2003年7月1.交通肇事罪:一般主体主观过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避险过当:避险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使避险行为客观上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合法权益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对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3.连续犯:行为人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而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4.逃汇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情节严重的行为。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2004年4月1.空白罪状2.医疗事故罪3.刑讯逼供罪4.刑事责任5.犯罪目的(四)2004年7月1.共同犯罪2.抗税罪3.滥用职权罪4.罪刑法定原则5.犯罪目的(五)2005年4月1.法定情节2.疏忽大意的过失3.假冒注册商标罪4.重婚罪5.聚众斗殴罪68 (六)2005年7月1.一般预防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3.主犯4.绑架罪5.犯罪既遂(七)2006年4月1.刑法的溯及力2.刑事责任能力3.刑罚4.抗税罪(八)2006年7月1.罪刑法定原则1.犯罪构成3.一般累犯4.脱逃罪(九)2007年4月1.刑法的溯及力2.身份犯3.管制4.伪证罪(十)2007年7月1.罪刑法定原则2.犯罪预备3.假释4.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十一)2008年4月1.刑法2.想象竞合犯3.侵占罪4.一般累犯(十二)2008年7月1.文理解释2.犯罪故意3.特别自首4.虚假广告罪68 (十三)2009年4月1.刑法的溯及力2.犯罪未遂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4.假释(十四)2009年7月1.刑法2.从犯3.减刑4.交通肇事罪(十五)2010年4月1.罪刑相适应原则2.自救行为3.追诉时效4.集资诈骗罪(十六)2010年7月1.罪刑法定原则2.隔隙犯3.拘役4.诬告陷害罪(十七)2011年4月1.刑法的溯及力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累犯4.非法持有毒品罪(十八)2011年7月26.罪刑法定原则27.准自首28.危害行为中的作为29.职务侵占罪(十九)2012年4月26.刑法的溯及力27.驱逐出境28.犯罪客体29.重婚罪(二十)2012年7月26.罪刑相适应原则68 27.减刑28.犯罪故意29.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一)2006年4月1.在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2.判处犯罪分子无期徒刑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必定要终身服刑。(   )3.对于利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故意逼迫他人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4.国家工作人员只要不是直接利用本人的职权,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就不构成受贿罪。(   )(二)2006年7月1.犯罪都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对任何犯罪都必须予以刑罚处罚。()2.刑罚的一般预防就是警戒社会上的一般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3.二十岁的张某既没有伪造货币,也不使用伪造的货币,仅仅出于好奇而收藏了大量伪造的人民币和外币,张某的这一行为不构成犯罪。()4.对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应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三)2007年4月1.依我国刑法规定,遗弃罪不属于亲告罪,所以,它只能作为公诉案件来处理。()2.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最长是20年,因此经过20年没有追诉的,一律不得再追诉。()3.走私人以暴力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相应的走私犯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4.行为人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将他人打成重伤,属于聚众斗殴罪的加重情节,不需要定故意伤害罪。()(四)2007年7月1.孙某与蒋某系同事,积怨甚深。一天,孙某见蒋某12岁小孩掉入池塘,但孙某视而不见,能救不救,结果,蒋某的小孩溺水身亡。事后,蒋某与群众非常愤怒,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孙某的刑事责任。当地公安机关将孙某刑事拘留,开始追究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3.抢劫罪的“胁迫”只能是以暴力相威胁,不包括非暴力的内容。()4.成立受贿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但不限于利用行为人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五)2008年4月1.只要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以后,而没有完成犯罪的,均构成犯罪预备。()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根据刑法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等欺骗方法,骗取所交纳的税款的,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4.无论行为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绑架他人,均只能构成绑架罪。()(六)2008年7月68 1.假释只能适用于已经实际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二分之一以上者,如果原判无期徒刑,则为实际执行10年以上者,没有例外情况。()2.行为人故意用爆炸方法破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对行为人只能以爆炸罪定罪处罚。()3.甲正在他人住宅内实行抢劫,忽然听到警车声音,以为是警察来抓自己的,便被迫逃离现场。甲应负抢劫罪预备的刑事责任。()4.某县民政局长王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将国家拨给的救灾款50万元借给其弟弟用于支付货款,一年后才归还,给救灾工作造成了重大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挪用特定款物罪。()(七)2009年4月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非刑罚处罚方法的赔偿损失,应当适用于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2.李某以弄虚作假方式掩盖其应缴的全部12万元税款。其这一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在税务机关向其追缴这笔税款时,又以木棍将税务工作人员打成轻伤。对李某的行为,应以偷税罪与抗税罪进行并罚。()3.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导致乙身体重伤,乙在前往医院治疗途中,被丙驾驶的汽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4.李某欠徐某人民币8万元久拖未还,徐某多次催收亦未果。一天徐某以谈生意为名将李某骗到自己家中,并将其关押起来,然后打电话要求李某家人拿8万元钱来赎人。5天后,李某的家人才凑齐8万元钱送到徐某手中,此时徐某才将李某放回去。徐某的行为构成了绑架罪。()(八)2009年7月1.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采用的是“先并后减”的方法。()2.张某自幼喜欢收藏各种钱币,也仅仅是出于收藏的偏好而收藏了大量伪造的人民币、港币,以及美元、英镑等外币。因张某的行为纯属收藏爱好,故其不构成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面临危险的时候,均可以实施紧急避险。()4.凡是向吸毒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均构成贩卖毒品罪。()(九)2010年4月1.甲盗窃手枪并非法持有1个月后,因与乙发生纠纷而用该手枪杀死乙。在本案中,由于盗窃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之间有吸收关系,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因此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2.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所犯的数罪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不论是适用“先并后减”还是适用“先减后并”的方法进行并罚,对该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都不会超过20年。()3.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4.在劫取财物的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的反抗而故意杀人的,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十)2010年7月1.甲意图杀害乙而向乙的水杯中投毒,当乙出现中毒症状后,甲担心事发而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事后查明,甲投放的毒药不足以导致乙死亡。在本案中,由于“甲送乙到医院抢救”与“乙没有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因此,甲的杀人行为成立犯罪未遂。()2.依法被关押的人员脱逃的行为,构成脱逃罪。()3.我国刑法规定,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缓。()4.自焚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十一)2011年4月1.在共同犯罪的实行过程中,部分犯罪人放弃犯罪而其他犯罪人的行为达到既遂时,放弃犯罪者也成立犯罪既遂。()2.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只限于对一人所犯异种数罪的并罚,对同种数罪不予并罚。()68 3.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4.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仍然构成行贿罪。()(十二)2011年7月1.以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对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一律不能实施紧急避险。(   )3.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4.张某在驾驶小货车的过程中,因超速、占道而撞倒行人李某并致其受伤昏迷,张某便将李某抱上小货车带离事故现场,拉至一个偏僻地带,并将李某隐藏在树林里,李某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张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十一)2012年4月1.依照我国刑法规定,数罪并罚时不论是采用“先减后并”或者“先并后减”的方法,犯罪分子实际执行有期徒刑的刑期都不会超过20年。(   )2.单位犯罪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因此,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3.盗窃罪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占有的财物,也可以是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   )4.甲故意用炸药炸开水库堤坝,制造严重水患,导致下游三十多人死亡和失踪,并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房舍。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决水罪。(   )(十二)2012年7月1.李某在1997年7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1年8月被假释,2002年5月的一天因与人打架而致他人重伤。李某构成了累犯。()2.甲为了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吃下有毒食物后痛苦难忍而顿生悔意,立即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乙经抢救脱险。甲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3.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所持有的毒品是自己所有的。()4.黄莱属于某邪教组织成员,多次向刚刚加入该邪教组织的田某灌输死后升天的思想,诱使田某信以为真,田某为了摆脱世俗烦恼、死后升天因而自杀身亡。黄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6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一)2002年4月1.简述不作为犯罪中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刑法上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特定义务(3)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2.简述我国刑法总则对死刑适用的限制。(1)死刑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必须经过核准程序。(4)死刑设有缓期二年执行制度。3.简述伪证罪的构成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 鉴定、记录和翻译。(3)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4)主观方面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目的。(二)2003年7月1.简述间接故意的概念及特征。答: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特征表现为:(1)在认识特征上,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2)在意志特征上,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简述我国刑法关于属人管辖权的规定。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中国刑法。其次,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以外的其他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3.简述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特征:⑴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具有一定职务的人员;⑵犯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⑶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的所有权;⑷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是,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三)2004年4月1.简述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几种情况。2.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3.简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四)2004年7月1.简述防卫过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简述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68 3.简述行贿罪构成特征。(五)2005年4月1.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2.简述特别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3.简述脱逃罪的构成特征。(六)2005年7月1.简述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及其内容。2.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3.简述伪证罪的构成特征。(七)2006年4月1.简述教唆犯的处罚原则。2.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条件是什么?3.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八)2006年7月34.简述刑法上不作为义务的来源。35.我国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的条件是什么?36.诬告陷害罪与错告、检举失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九)2007年4月1.简述自救行为的成立条件。2.简述减刑的条件。3.简述侮辱罪与强制侮辱妇女罪的区别。(十)2007年4月1.牵连犯的特征是什么?2.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3.简述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几种情况。(十一)2007年7月1.简述犯罪未得逞。2.缓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简述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十二)2008年7月1.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哪些权利?2.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如何理解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十三)2009年4月1.简述缓刑的适用条件。2.什么是主犯?其种类有哪些?3.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区别在哪里?68 (十四)2009年7月1.简述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2.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3.玩忽职守罪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十五)2010年4月1.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2.假释的适用条件是什么?3.职务侵占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十六)2010年7月1.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有哪些?3.交通肇事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十七)2011年4月1.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3.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十八)2011年7月1.简要回答减刑的条件。2.简要回答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简要回答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行为的具体表现。(十九)2012年4月1.简要回答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2.简要回答成立不作为犯的客观条件。3.简要回答伪造货币罪的构成特征。(二十)2012年7月1.简要回答假释的适用条件。2.简要回答从犯的概念及其刑事责任。3.简要回答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主要区别。68 五、论述题(一)2002年4月1.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区别共有5点:(1)危害的来源不同(2)行为的对象不同(3)行为的限制不同(4)必要限度不同(5)主体限定不同(二)2003年7月1.试述绑架罪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征:(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2)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已满14周岁不满l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3)主观上只能出于故意。行为人一方面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这里的“其他人”包括单位乃至国家。另一方面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区别:(1)主观方面,两罪虽都表现为故意,但犯意的内容不同,绑架罪的主观目的是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剥夺人身自由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重要环节而已。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目的在于剥夺他人人身自由。(2)客观方面,绑架罪的犯罪构成不仅要求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且要求有向第三人勒索财物或提出不法要求的实行行为,而非法拘禁罪仅要求行为人具有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3)客体方面,两罪虽都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但绑架罪同时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三)2004年4月1.试述抢劫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区别。(四)2004年7月1.试述绑架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与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五)2005年4月1.试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六)2005年7月1.试述教唆犯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处罚原则。68 (七)2006年4月1.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八)2006年7月1.试论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九)2007年4月1.试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十)2007年7月1.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十一)2008年4月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十二)2008年7月1.试述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十三)2009年4月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十四)2009年7月1.试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十五)2010年4月1.试述必要的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十六)2010年7月1.试述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与处理原则。(十七)2011年4月1.试论述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十八)2011年7月1.试比较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十九)2012年4月1.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68 (二十)2012年7月1.试述犯罪集团的概念和成立条件。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一)2002年4月1.赵某背着邻居家6岁的小孩聪聪出外玩耍,路遇一大粪坑。赵某欲与小孩开玩笑声称要把聪聪甩到粪坑里。聪聪说:“你不敢”。赵某随即走到粪坑边,弓起身作甩人动作以吓唬聪聪,因站立不稳,与聪聪一同掉入粪抗内,当即大声呼救,人们赶来救起赵某,又捞出聪聪,结果聪聪因窒息而死亡。问:赵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应定何罪名?说明理由。(1)其主观罪过是于过自信的过失。(2)赵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3)说明过于自信过失的理由。2.被告人刘某、男23岁,一天,刘某携带小口径步枪一支和赵某一同外出打鸟,当行至镇南护城堤上时,刘某发现堤下一棵树上有喜鹊,便举枪准备射击。赵某当即提醒他对面有人,不能射击。刘某虽然看见对面有人,但不愿放弃猎鸟机会,毅然开枪打鸟,结果将在堤西南方向60米外劳动的丁某当场打死。问:刘某主观罪过的性质是什么?说明理由。(1)回答刘某的主观罪过属于间接故意。(2)说明什么是间接故意。(3)结合案情说明为什么刘某的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二)2003年7月1.李某与杨某曾于1992年5月共同抢劫并致被害人死亡,此案一直未被破获。2000年4月,杨某因盗窃罪被依法逮捕,与此同时,李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拘留。杨某在看守所看到李某,唯恐李某揭发自己,便主动向公安机关交待了其与李某抢劫的犯罪事实。问:本案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答:李某: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杨某:盗窃罪、抢劫罪。杨某李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由于有致人死亡的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杨某的行为只是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没有掌握的本人的其他68 罪行,根据刑法规定,对与共同犯罪,犯罪嫌疑人不仅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还要如实供述同案犯。所以杨某供述他和李某抢劫的事实仅构成自首,不属于立功。根据刑法规定,杨某在抢劫罪的定罪量刑中,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杨李二人均应数罪并罚。2.朱某系有妇之夫,与年轻貌美的胡某认识后,二人关系日渐密切,后来发展到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后胡某又认识赵某,感到赵某可靠,二人准备结婚。朱某得知后,非常气愤,对胡某进行殴打,并称胡如和赵某结婚,就打断胡的双腿,刮烂胡的脸。胡某不堪忍受,服毒自尽。问:朱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答:朱某构成故意伤害罪。首先朱某与胡某并不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并不等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结婚。本案中朱某在对胡进行殴打后只是口头威胁胡某,并未对其声称的行为进行实施,因此胡某的死亡与朱某的伤害没有因果关系,朱某仅构成故意伤害罪。(三)2004年4月1.胡某(男)与本村妇女魏某通奸。二人预谋毒害胡之妻李某之后结婚。一天中午胡某乘机将“1605”农药倒入其妻正在火上煮的米饭锅里,然后到院里告诉其妻出去办事,吃饭别等他。其妻煮好饭后,给儿子(8岁)盛了一碗吃。其儿子吃后不久便喊肚子疼,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问:胡某的行为基于何种心理态度?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说明理由。2.谭某的两表兄弟从某地偷回一辆价值80万元的掘土机,藏匿于谭的工地。谭让两表兄弟逃往外地。谭见到失主悬赏10万元的告示后,遂决定将掘土机交还失主,借以索得赏金。谭与失主协商索要15万元赏金,失主同意后,谭多次变换掘土机的交接时间和地点,后被公安机关抓获。问:谭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说明理由。(四)2004年7月1.某乡信用社被盗人民币3万元,长期未破案。公安机关观察到一村民某甲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便怀疑信用社被盗案是某甲所为,于是将其抓来审讯,某甲“不供”,民警便轮番对其拷打,不准睡眠,最终取得了“认罪口供”。当案子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发现是一起错案。问:对承办本案的公安民警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2.林某和田某是某厂工人。一天晚上,林某与田某在厂区一饭馆喝酒。其间,林某与田某因一件小事争吵起来。田某打了林某几拳,林某也打了田某几拳。后被群众拉开。厂领导为防止他们再打架,将林、田二人分别叫到办公室谈话。田某在随厂领导去厂办公室途中昏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查明:死者外表有三处表皮轻伤,心脏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脏功能减弱。根据医学理论此种病症在特定情况下,即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问:林某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致死还是意外事件?说明理由。(五)2005年4月1.马某手持气枪在自家门口带孩子玩,见好友赵某骑自行车路过,便与其打招呼,同时随便向赵某的车轮放了一枪。恰巧子弹打在地上反弹向上方,正中赵某左眼,造成赵某左眼球被摘除。问:马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罪?说明理由。68 2.张某(男,24岁)、王某(男,22岁)、赵某(女,20岁)系无业人员。1997年11月,张某想做生意但无资金,想到县银行信贷科长李某作风不好,就指使赵某勾引李某,从而敲诈李某为其提供资金。同年11月10日,当赵某以约会为名将李某骗至张家后,张、王二人以揭发李某耍流氓相要挟,要求李某给他们3万元钱。李无奈,亲笔写一张“市行急需3万元”的条子,让银行值班员支付。后王某持条到银行取走3万元钱。问:对张某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说明理由。(六)2005年7月1.某日晚上,刘某请同事王某(女,25周岁)到家中教其跳舞。跳舞过程中,刘某欲乘机亲吻王的脸、摸王的乳房,被王拒绝。刘某不甘心,索性将房门闩上,将王某按倒在床上,强行拽开王的裤带,正欲强奸时,王某喊“我告你去”。刘某立即松手,跪地求饶,要求别告发他。王某答应“只要你不胡来,就原谅你。”接着,刘某主动将屋门打开,并在王某的要求下,将王某护送回家。问:对刘某应当如何论处?说明理由。2.王某欠曾某赌债2万元。曾某多次索要,王某拒不支付。曾某约请李某、张某于某晚在王某回家的路上将王某绑架至曾某家中,让王给家人打电话,拿2万元来才能回家。第三天,曾某等拿到钱后,将王某放回。问:曾某等人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说明理由。(七)2006年4月1.被告人张某,男,系某国有商业银行行长。1999年2月,张某准备为自己的儿子购买一套商品房,由于缺少资金,便以工作需要为由,从本单位取出公款30万元,以备购房时使用。其间,张某一直将该笔公款放于自己办公室的保险柜内。其后,由于种种原因,房子没有买成,张某于同年12月将该公款退还本单位。后案发。问:对于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八)2006年7月1.张某,男,20岁;李某,男,17岁。二人于某日下午进入某商店,要求购买“中华”牌香烟20条。当售货员将20条“中华”牌香烟放在柜台上后,李某以张某和售货员算帐作为掩护,在将香烟装入手提包时,趁机将8条香烟装入柜台下的另一个手提包内。然后张某和李某将装有12条香烟的手提包放在柜台上,并假惺惺地对售货员说:“小姐,这些烟先放在这里,我们到门口外银行去取钱,马上就回来交钱,请你暂时保存一下。”于是,二人便拿起柜台下的手提包,迅速走出商店。大约10分钟后,售货员不见二人回来交钱,打开手提包一看,里面只有12条香烟,方知受骗。问:本案中张、李二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量刑时应考虑哪些情节?为什么?(九)2007年4月1.被告人陈某,男,35岁。2003年8月,陈某伙同他人打算制造假酒贩卖谋利。自2003年年底起,陈某等人先后购得甲醇近3吨,经过勾兑,制成假酒。同时,陈某还委托他人印制出某名牌酒的注册商标标识、外包装盒等,并伪造出大批该名牌酒酒瓶。随后,陈某以每瓶10元的价格将部分假酒批发给他人,销售金额共5万余元。许多村民买了这些酒喝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共造成5人失明。案发后,从陈某处搜出大量还未出售的假酒。请问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罪名,对其应当如何定罪,并说明理由。68 (十)2007年7月1.被告人黄某,男,1991年2月3日出生,1996年其父母离婚。黄某初中辍学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但因家庭贫困他无法常常到网吧去上网。所以黄某一直想绑架他人勒索财物,2006年8月18日下午,黄某将邻居家7岁的小孩田某骗出并将其带到山上,绑在一间废弃的房屋里。当晚7时左右,黄某冒充他人打电话给田某父母,要求对方交出3万元的赎金,否则就会杀死田某。田某的父母当即答应了黄某的要求,并于晚上9点将3万元现金交到黄某指定的地点。但黄某担心被抓,不敢露面,也不敢去拿钱。同时,由于田某认识黄某,黄某认为只有将田某杀死,才能避免自己被抓。于是,黄某返回山上,将田某杀害。第二天晚上,警察将正在网吧上网的黄某抓获。请分析本案黄某构成什么犯罪,并说明理由。(十一)2008年4月1.被告人李某,男,1990年2月5日生,无业。2006年10月9日,李某在街道上行走时,楼上一户居民从窗口往下倒水,正好浇在李某头上。李某非常生气,抬头往楼上喊话,问是谁倒的水,可是没有人应答。李某站在原地打电话,叫来朱某(男,17岁)、邓某(男,17岁)和唐某(男,19岁)。四人经过商量,一起来到三楼一家门前敲门。屋内有人问是谁敲门,李某回答说:“警察,查户口!”骗开门后,四人一拥而上,围住开门的田某,质问他为什么向楼下倒水。田某说自己没有向楼下倒水,邓某拿出携带的匕首让田某承认,田某被迫承认了。唐某要田某拿出300元钱出来赔偿,田某不愿意,只同意给50元钱。李某向朱某使了一下眼色,朱某进屋搜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李某对田某说:“限你3天之内拿3000块钱来取电脑。”四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将电脑拿走后当天以1500元的价格卖出。案发后,朱某、邓某和唐某均外逃,李某被抓获。请结合本案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构成什么罪?为什么?(6分)(2)根据刑法的规定,影响对李某适用刑罚轻重的情节主要有哪些?(4分)(十二)2008年7月1.某日深夜,30岁的李某潜入一住宅区内行窃。当其翻窗进入一户人家房内时,见28岁的王某正在撬一个柜子,即喊道:“你小子在这里干啥?”王某受惊,欲逃走,被李某拉住。王某这时才发现是自己的老相识李某,便说:“这个柜子真难撬。”于是两人合力将柜子撬开,从中窃得价值人民币8千余元的高级照相机及现金4000元。在逃离时,王某为了破坏现场,将房内的一个电炉插上电源并在其上面放了一个纸箱。逃离该住宅区后,李某问王某:你刚才在后面磨蹭什么?”王某说:“我把房里的电炉插上了。”李某听后没有吱声。当晚,该住宅区因此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问:对本案应如何处理?(十三)2009年4月1.夏某被假释后第三天,在其姐开的旅店里见一年轻漂亮的女旅客徐某独自住在该店的405房间,遂生邪念。待夜深徐某熟睡后,翻窗进入405房间,先是对徐某进行猥亵,后又进行奸淫。此间,徐某曾被惊醒,但误以为夏某是其同住该店的未婚夫,而未反抗,夏某行奸后匆忙离开现场,这一举止引起了徐某的怀疑,徐某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夏某被抓获归案。问:对夏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68 (十四)2009年7月1.程某系某法院民事审判庭的庭长。程某在承办一起民事案件时,多次对本案被告朱某称,被告如果给他lO万元,保证让被告胜诉,否则就让被告败诉。朱某权衡利弊后,只好给程某送去了10万元。在审判委员会上,程某试图为朱某争取违背法律的利益,但未能得逞,于是程某将所收朱某的10万元退还给朱某。判决时,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朱某败诉。朱某遂向有关部门告发程某。问:对程某、朱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十五)2010年4月1.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因打牌将钱输光,二人在回家的路上商议如何再搞点钱用。此时,甲、乙二人突然发现被害人丙一人走在前面,二人对望一眼后冲向丙,甲从背后将丙的腰抱住,乙趁势将丙的手提包夺走,然后,二人一道迅速离开现场。问: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十六)2010年7月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张某,男,4l岁,系瓜农。张某因其所种的西瓜被盗严重,遂在瓜地周围拉上铁丝,并接通电源。其妻子见状便阻止道:“这样会电死人的,赶快拆掉。”张某说:“我又不是要电死好人,是防盗,偷西瓜的人死了活该。”第二天下午,三个小学生放学后追逐蝴蝶而进入西瓜地,误触到通电的电线,均抢救无效死亡。张某得知情况后,即到当地派出所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为防盗私拉电线的情况。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量刑?并说明理由。(十七)2011年4月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刘某,男,28岁。某日晚,刘某趁张某(女,23岁)不备,往其臀部扎了一针麻醉药致张某昏迷,刘某随即拿走张某的手提包(内有现金人民币2000余元)。刘某正欲离去,发现张某貌美,顿生歹意,便奸淫张某。张某在被奸淫的过程中苏醒,奋起反抗。刘某见状害怕罪行暴露,于是产生杀人灭口的念头,用地上的石块猛击张某的头部致使张某死亡。刘某随即逃离现场。对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十八)2011年7月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袁某是公安机关的合同制民警,在进入公安机关后表现积极。某日,袁某所在公安机关抓获一个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何某,袁某参与了审讯。何某在审讯过程中一直拒不承认自己实施了盗窃行为,袁某为了让何某承认,便逼何某“坐文明椅”,用手铐和脚镣等工具使何某处于半蹲半立的状态,但腰不能伸不能屈、手脚不能活动。3个小时后,何某因动脉血管受到长时间的严重挤压而出现休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对本案袁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68 (十九)2012年4月1.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李某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私自在某市从事药材批发生意,并经常向一些药店推销药材,声称自己的成本低因而价格比其他人便宜,并保证自己批发的药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该市某镇郭某新开一家药房,需要购进一批药材。于是郭某与李某正式签订了一份药材买卖的书面合同,约定由李某为郭某采购价值15万元的中西药材。双方履行合同后,郭某药店开始经营。一个月后,因群众举报,郭某的药店被查封。经查,郭某所售西药中大部分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其所售中药材中也含有大量非药材的植物和矿石。后李某被抓获,并且承认自己知道这些“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对本案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二十)2012年7月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赵某租住钱某房屋居住一年后,因自己买了新房而欲退租。赵某请搬家公司将自己的东西搬到新房后,又请某保洁公司清洁员孙某打扫原租住屋后退房。孙某在打扫卫生时,在床底下发现一个信封,内有6000元现金,于是将其藏匿.赵某退租半个月后才发现丢失该信封,于是找到孙某,询问其打扫卫生时是否看到一个装钱的信封,孙某称没有看见。赵某后来报警,查清了上述事实。对本案孙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