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6 MB
  • 2022-04-22 11:14:03 发布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pdf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补充习题》参考答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海燕随文练习一、犮犺ì犮狌à狀犺á狅狕犺ē二、怯呻吟崖翡蜒藏三、略四、1.“对暴风雨的”表现了海燕渴望战斗的特点,“愤怒的”表现了“力量”的不可战胜,“热情的”表现了“火焰”的旺盛,“胜利的”表现了“信心”的来源,三个修饰语写出了海燕的勇敢和乌云的胆怯。2.“蠢笨”“肥胖”都是通过企鹅外在形象的特点表现它内心的“胆怯”,“高傲”“自由自在地”通过海燕飞翔时的姿态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毫不畏惧的战斗精神和勇敢。五、1.应该补上描写企鹅蠢笨胆怯样子的内容,如“在隆隆的雷声中瑟瑟发抖”,而不能补写描写海燕的内容,因为“只有”在省略号的后边。2.应该补上描写海燕勇敢英姿的内容,如“它在欢歌”“它在呐喊”等。3.应该补上描写乌云和大海的内容,如“乌云翻滚”“大海咆哮”。六、这首散文诗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波涛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七、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八、从结构上看,文中关于乌云的描写起了贯穿全文的作用,随着乌云的变化,海燕的表现也就有变化。文章开头,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中间部分,写“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最后,是“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描写,显示了暴风雨愈来愈临近,象征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海燕提供了搏击呼叫的环境,衬托了海燕的形象。问题探究一、1.一方是凶狠、强大的乌云、狂风、雷声和闪电,一方是顽强、无畏、自信的海燕和大海。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海燕和大海取得胜利。从“它在大笑,它又在号—1— 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胜利的预言家”等很多语句可以看出。2.都表达了盼望暴风雨和为暴风雨的到来而欢呼的感情;前一句“———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是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呼唤的基础。“就要”和“更”之间严密呼应。二、略二白杨礼赞随文练习一、犮ā狀狕犺ā狀犽ě狀狇犻ú狇í狔ā狀狔ā狀犱ǐ二、怠逸宰融鄙决三、偶:偶然滋:生长垠:界限挠:弯曲,比喻屈服四、1.对抗2.感想五、1.起始一段,“白杨树”前面没有描述或陈说,如果使用代词,不明指代什么,所以没有使用代词。第四段的“白杨树”,指的是前面描写的“远远”的一排白杨树,用“那”表示远指。第六段的“白杨树”指上文所具体描写的白杨树,写了干、丫枝、叶子、皮,这只能是眼前的树,应用近指代词“这”。2.①句和②句中的两个“实在”,表明情况的确如此,作者充满了感慨,由衷地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③句中的“决不”加强了肯定语气。3.把“普通”与“平凡”区别开来,明确“普通”却不“平凡”,体现了人民大众的立场和观点,有助于揭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的意思。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有助于突出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也便于与下文所写“贵族化的楠木”相对照。六、1.不能。课文中连用反问和设问,加强了提醒人反省自己感受的意味;“单调”后有停顿,有突出“单调”感的作用。2.不能。把句中括号及括号里的话去掉,少掉了“楠木之美固然值得肯定,它的外形与白杨有所相似,但生命力和适应性有不同”这一个意思。七、写楠木是通过对比表现主题,深化了中心。一是把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八、(1)相同的生存环境———都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2)相似的品质———“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主要是后者本质上的相似。九、略问题探究一、1.不好。递减的排列能突出白杨树给人的震撼;连“一株”白杨树都足以使人改变“恹恹欲睡的情绪”,充分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递减的排列实质上愈益深化了内容的表达。2.写黄土高原,写种种感受,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二、1.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都很普通,不被权贵、士绅、名流所重视;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适应恶劣环境,不怕磨折压迫。“尤其”在这里突出了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下的根据地抗日军民。2.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需要大声疾呼,鼓动全民抗战。实际上,由于这篇文章发表于国民党统治区,限于当时的环境,有些话已经说得比较隐蔽,如没有明确提出讴歌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根据地军民,而是称作“北方的农民”等。此题可以有不同看法。—2— 三石榴随文练习一、犼狌é犼í犺à狅à狀犵狔ú犼ī狀二、略三、奇崛和清新枯瘠和柔媚四、石榴花不畏惧夏天炎热的阳光,开得那么灿烂、热烈而华贵。五、文章主要是从千树万花害怕夏日太阳的威力,不想再争妍斗艳的角度,来突出石榴花的。石榴花与梅花具有同样的精神,梅花“迎寒独自开”,不畏寒冬;石榴不惧太阳威力,不畏炎热,二者同样可贵。作者写石榴,心中很可能想到习性相反而又品质相同的梅花形象。六、1.“红玛瑙的花瓶儿”、“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分别比喻石榴花、双瓣石榴花、单瓣石榴花。双瓣石榴花显得豪华,单瓣石榴花显得古朴。2.“它会笑你呢”的言外之意是:石榴花并不“真是盛酒的金”,它有着“透明光嫩的皓齿”。“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指石榴成熟后露出白洁光嫩的石榴子,即“皓齿”。问题探究1.“本来就喜欢夏天”的原因是:夏天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人的身心更加自由。“更喜欢这夏天”的原因是:夏天有美丽而可爱的石榴花。2.不好。单独成为一段作为全文的结尾,更能突出作者对石榴极为喜爱,也更有余味;如果和前一段合成一段,则只能表达对昆明石榴的向往。四马说随文练习一、狆犻á狀犮á狅犾ì狊ù犱à狀二、1.养马的人2.并列而死3.千里马4.一样5.靠近6.用鞭子打三、1.“见”通“现”,显现。2.“材”通“才”,能力。3.“邪”通“耶”,语气词。四、1.狊犺í,量词,顿2.狊ì,喂养3.狊犺í,吃4.狊ì,喂养五、略六、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七、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问题探究一、略二、伯乐识良马三、1.王/者/得/曰/请2.捐:花费遣:派遣期年:满一年市马:买马3.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四、1.(1)接连(2)环绕(3)工钱,报酬2.有个卖骏马的人,在市场站了三天,也没有人知道他卖的是骏马。于是此人去见伯乐,说:“在下有匹骏马想卖,一直在市场等了三天,没人问价,希望先生绕马走几圈观察它,将离去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奉上一天的工钱。”伯乐于是就绕马观察,将离去时又回头看了一下马,一天内马价涨成从前的十倍。3.这个故事讽刺那种借助名人效应,竭力抬高自己或自己物品价值以谋取—3— 利益的不良现象。五紫藤萝瀑布随文练习一、狕犺à狀犫è狀ɡ狋犻ǎ狅狕犺ù狀í狀ɡ犾ǒ狀ɡ狇犻ó狀ɡ狇犻ú狆ùā犻犱犻à狀犼ì狀二、1.笼罩2.流动3.沉淀三、1.拟人手法,你争我抢,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争着展现自己的欢乐,写出了盎然勃发的生命力。2.沉淀赋予了静态的花朵以“动”感,形象地描绘出花色之艳之浓。四、1.一方面,作者眼中的藤萝仿佛瀑布从空中垂下,流动欢笑;另一方面,这与作者赏花的心情也有关系,眼前紫藤萝花的盛况,在作者心中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沸腾的、发光的、芳香的生活的某种象征,而文中后面写记忆中的那株藤萝让人产生遗憾,是由于那时把花和生活腐化联系起来,美被残酷地扼杀。这反衬了今天生活的美好。2.例:用“一条瀑布”作比喻,既给人一种感官效应———藤萝上花朵茂密,又生动、形象、贴切。“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虽是夸张,但却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思、联想。“在欢笑”用了拟人手法,把花儿们那娇艳动人的姿态人格化了。3.以“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比喻“盛开的花”,生动形象;“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对喻体“船舱”又用比喻来描绘,也就是以乙喻甲,又以丙喻乙,使花的特点进一步显示;船舱如“笑容”,十分新颖、别致、传神。4.既对花无比喜爱,又对花无比珍爱。问题探究1.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花朵稀落与眼前的紫藤萝生机勃勃进行对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2.生命也像紫藤萝花一样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每一个都是组成灿烂的一分子。3.花的“不幸”,小而言之是指十多年前因社会动荡紫藤萝花也随之受到冷遇以致摧残,大而言之是指自然诸物因十年浩劫而惨遭灾祸。人的“不幸”,小而言之是指“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大而言之是泛指人们因种种原因而经受的令人失望、伤心、痛苦的遭遇。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用积极的人生观来看待这一问题,既承认或正视这种种不幸的现实存在,更认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汇入到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长河中去,共创世界的辉煌。联想和感受略。4.作者从中受到感染,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生活。专题鸟随文练习一、狕犺ā犻狕犺ǐ狊ù犫è狀ɡ犺狌ì狓ū狀狋á犻狊狌ō犱ì狑ē犻狊犺ǎ狀ɡ犮犺à狀ɡ二、朦缈妨崛浏瞩掘撼淀雀厮逸三、(4)沧海桑田(6)美轮美奂(7)无与伦比(10)望尘莫及四、1.写雁秋天南归时的叫声。通过—4— “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2.写竹笼中的鹤没有“伴侣”,突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抒发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写燕不嫌贫爱富、不趋炎附势的特点,表现诗人对高尚人格和美好品德的赞美和追求。五、1.既是写鸟活动的环境,也是通过这些美好的风景衬托鸟语的迷人。2.鸟和山的心灵是相通的,贴近了山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听懂鸟语。3.因为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而爱是所有一切都能理解的。后文说“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是就具体的内容而言的。4.只要从鸟语中听出美妙的音符和爱的主题就行了,知道鸟的名字是没有什么价值的。5.句子:(1)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2)它们……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特点:体现了鸟之间有着一种动人而纯净的爱。六、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大雷雨、麻雀等鸟儿来衬托鸽子的坚毅、勇敢和友情。七、①始祖鸟是由一种小型恐龙演化而成;②辽宁北票市孔子鸟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③国人要提高欣赏品位,认识鸟化石不平常的价值。问题探究一、1.(1)鸟类是人类情感的寄托。(2)鸟类是人类情操的象征。2.《迎燕》诗不仅仅是写迎接燕子的到来,还写了燕子衔泥筑巢、哺育幼雏、燕雏长大等情况。百姓为迎燕连帘子也不敢下,诗篇以“迎燕”为题,是以一个典型的细节命题,一个“迎”字充分表现了对燕子的喜爱之情。3.《闻雁》借归雁写思乡,蕴含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意境澹远,语言质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池鹤》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以鹤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平易浅切,明畅通俗。《迎燕》善于捕捉具有特征性细节,以点概面,以静显动,视觉美与嗅觉美交织;似画而又胜画,显示了古诗艺术的特殊魅力。二、1.省略号表示外在情况或作者思绪的延续。如“它飞着,飞着———老是笔直地飞……最后消失在森林后面”,句中的省略号就表示白鸽不停地笔直地飞,作者长时间专注地注视着这个情况;又如“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表示作者长时间沉浸在“安宁”的心境之中,并反复地在想,“我”自身是“孤零零”的,但心里十分安宁。总之,省略号的使用强化了外在的情况和作者的思绪。2.先写一块或两块白色的“手帕”、一团或两团“白雪”闪过,然后才指出那是一只或两只“白鸽”在飞,表明作者一开始并不知道那是白鸽在飞,只是为那雪白的色彩和矫健利落飞行的形象所吸引,突出了白鸽的美丽可爱。3.这句话不仅是指两只鸽子都“可以感觉到自己同伴的翅膀就在自己的翅膀旁边……”,彼此亲密地依附在一起,而且含着心心相印,彼此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意思。4.因为“我”从鸽子身上感受到了爱意的普遍存在,一般的动物之间尚且如此,人间也该是这样,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安慰。—5— 第二单元六纪念白求恩随文练习一、1.狓ù狀2.犮犺é狀3.狀犻ā狀4.犫ǐ二、1.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2.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3.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4.好了还求更好。5.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三、1.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四、意思一样,但前两组的第一句语气更肯定,“没有……不”、“无不”,比“都”起到了更强调的作用;第三组的后一句感情更强烈,“是……的”起强调作用;第四组①句是设问句,②句是一般句式。①句先提问,后回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五、“纪念白求恩”更好,不仅能够表达号召人们向白求恩学习,而且能表达对白求恩的纪念;从语言角度看,也显得更加得体。六、1.主要说了两层意思。①②③一层,写作者和白求恩的交往;④⑤⑥⑦⑧一层,号召人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2.相同,都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3.排比。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意义。问题探究一、1.关键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论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从反面列举不少的人对工作、对事情、对同志、对人民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和白求恩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精神。列举从前线回来的人、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军民,用这些人的反映来从侧面证明论点。3.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4.称呼“白求恩同志”是作者的口气,显得庄重;称“白求恩”是“从前线回来的人”说话的口气,是口语,显得亲切;称呼“白求恩医生”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人,强调了白求恩医生的身份。二、1.(1)前方和后方的同志,一样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都应该作出最大的贡献,包括自己的热血和生命。(2)医生应该忠于自己的职守,战友或病人生命垂危,正是最需要自己坚持的时候。(3)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是来做客的,而是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是一个战士。2.白求恩同志身兼医生和献血者两种身份。作为医生,他早就得到广大伤病员的信任和赞誉,这一次又是在累了一天之际施行手术,且即使输血之后也仍然坚—6— 持;作为献血者,他是在高龄、体弱、劳累的情况下献血的。没有白求恩,就没有那位股动脉大出血伤员的新生。七敬业与乐业随文练习一、(1)亵渎(2)狋犻á狅(3)狇犻ǎ狀犵犵狌ō(4)狆犻á狀(5)狋犻á狅犺é(6)狊犺é(7)狑ù二、1.不专心。2.思考,探索。3.唯一的办法。4.不专心。三、敬业是乐业的基础,乐业是在敬业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两者之间有一个逐步深入的内在逻辑。四、1.意思是让人民安居乐业。文章借助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观点。2.意思是专心做一件事一点不分心就是敬业。用来证明什么是敬业。3.意思是专心于一件事而不分散精力,精神就会集中起来。通过引用论证的好处:①行文更简洁;②语言典雅;③增强说服力。五、1.从《礼记》和《老子》两部书里各抽出一个词,组成“敬业乐业”,这具有创造性,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人把二者联系起来,且在意思上也有了新解,“不必深求”“是否”与“原意相合”就表明赋予了新的意思。2.这段文字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便于下文具体论述。六、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这几点在本文都得到了具体体现。全文都用白话,明白畅达。这在今天十分平常,但在当时,尤其是对作者这样的人来说实为不易。文章先总后分再总,主体部分先讲“敬业”后讲“乐业”,以“第一”“第二”标明顺序,条理十分清晰。作者言辞恳切,将“我”融入其中,感情朴素真诚。七、1.举例如:随地吐痰,表明缺乏卫生习惯;到处涂抹,表明缺乏环境意识;大声喧哗,表明缺乏社会公德;大吃大喝,表明缺乏资源意识,等等。一个人平时的举止不是小事,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反映。2.作者并不是十分肯定地认为在敬业方面,“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他是在如果法国学者所说不错的前提之下作断定的。要把话说得圆满周全,必要时该限定前提,留有余地。3.这几句话既紧扣所在段落“忠实”于所做之业便是敬业的论点来写,又显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问题探究一、1.凡业都可敬。2.一个是当大总统的例子,一个是拉黄包车的例子。一个是地位最高的人,一个在很多人眼里是地位很低的人。这样就具有典型性。3.(1)句的意思是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需要,又是生活的寄托,不劳动人类便不能生活,不劳动生活便没有意义。作者抓住劳动和生活的关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2)句的意思是劳动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不劳动就是对社会的犯罪,强调劳动是一个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者运用对比的形式,使表达更为鲜明有力。二、①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②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③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④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个人见解略三、1.(1)到(2)拾取(3)叠放(4)枯槁2.(1)我心无杂念,—7— 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会得不到呢?(2)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这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3.这则故事说明了要敬业,把事业看做自己的生命,专心致志去做,决不三心二意。附:译文: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蝉,粘起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孔子说:“先生你是有技巧呢,还是这里面也有道?”老人回答说:“我是有道啊。我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跑掉的就很少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这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我立定身子就像木桩那样,我用手臂执竿一动不动,就像枯槁的树枝。虽然天地那么广大,万物众多,但我心中却只注意着蝉翼。我心无杂念,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会得不到呢?”孔子回过头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这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八多一些宽容随文练习一、犼犻ǒ狀犵犫ì狀犵犿ó犼ī狀犱ì狕ē狀犵二、豁谐怨息睦嫉三、1.消除内心的不快甚至仇恨。2.各种各样的人和事。3.内心的不快或互相之间的隔阂。4.无原则地宽容。四、上文都强调了宽容的重要,这一段强调“宽容”要坚持的原则,是对上文不可缺少的补充,使说理更加辩证和严密,也使观点更加鲜明。“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通过对比分析,使观点旗帜鲜明,“尽量多一些”的表达,分寸把握非常准确,“不姑息放纵”表明了明确的态度。五、1.都不能。“最重要的”强调这个条件比其他条件更为重要;换成“就”,就排除了其他条件。2.三个“一种”都是解释宽容的内涵,一个比一个更通俗易懂。三个短句组成排比,对宽容进行解释,同时突出了宽容的意义。3.不能。是由轻到重的递进排列。六、“容”指气度,胸襟,抱负;“大”指大事情,大作为,大成就。七、略问题探究一、1.前两个句子是总领,然后按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逐层阐述,是典型的总分结构。2.“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说明斤斤计较的危害,论述“互让”的重要。“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就不会有知心朋友。”———说明不尊重他人的危害,论述“互敬”的重要。这样正反对比,使说理更加有力。3.略二、课文中说:“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歌德、席勒本来有点儿文人相轻,但歌德后来能够看到并钦佩席勒的长处,不计较对方的短处,终于既促进了自己努力,又加深了与对方的友谊。可见宽容离不开互谅、互让、互敬、互爱。—8— 九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随文练习一、狔ō狀犵犿犻ǎ狀狑ě犻犺ù狀犮á狅犺ō狀犵犺ō狀犵狆ú狆ú二、鄙妨赫贯连缩携三、1.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2.平常。四、1.脆弱2.高贵3.观察4.理想五、前面三个例子都是伟大的人物,最后一个例子是普通的人。阿基米得的例子,突出高贵的灵魂比生命更加伟大,表现高贵灵魂对屠刀的蔑视;第欧根尼的例子突出了高贵的灵魂人格上的伟大,表现了对权势和地位的蔑视;王尔德这个例子突出了高贵灵魂对精神财富的珍视(“才华”应该理解为自己精神和灵魂所寄托的一切)。另外,文章叙述三个例子的方式也各有侧重和变化。少女的例子意在说明: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拥有高贵的灵魂。六、如果去掉加点的词语,显示不出心灵上的追求和灵魂的崇高,不能紧扣中心论点来遣词造句,影响论证效果。七、这里的“灵魂”实际上是思想、精神的意思。“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是从“作为肉身的人”的角度来说的,人可以分出“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是从“灵魂”的角度来说的,角度不同,也就并不矛盾。八、不好。以名人为例来论述“灵魂”的意义,这在人们看来是毫无疑义的,而在平庸背景下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意义,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把它放在后面论述,更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收到逐层递进,深入论证的效果。九、人的各种区分举例:性别有男女,年龄有大小,肤色有多种,职业有不同,地位有高低,经济有穷富,习性有差异,灵魂有高贵、平庸和卑鄙等。最重要的区分是什么略问题探究1.“平庸的背景”指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灵魂生活的迹象”指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书、记笔记;“很动人的光彩”指“我”觉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我”心中充满感动。2.认为自己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但“羡慕”和“缅怀”也正反映了“我”仍然没有放弃对灵魂生活的崇尚。3.不是。而是“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使人的“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十陋室铭随文练习一、犾ò狌狓ī狀狋á犻犱ú二、1.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素:素朴;金经:佛经。3.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三、1.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2.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四、1.D2.(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问题探究一、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多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9— 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二、略三、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论,不以陋室为陋,只求能与君子交往,确是以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不改志向,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匹夫不可夺志的坚定性。(本题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第三单元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随文练习一、狕à狀犵犵ē狇ǐ狀犵犮犺狌ō犽ù狊犺è狀ā狅狓ú狀狊ē狀犵二、屿蓄蔚燥缘映佛匹折三、1.原来的意思是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文中是指沙漠中各种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2.原来的意思是只能望见而不能接近。文中是说总无法走到在远处看到的湖边。3.原来的意思是说破、揭穿,文中是指发现了“魔鬼的海”的形成原理。四、略五、D六、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2.更,语气更强烈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而且存在因果关系。3.“幻术”和“魔术”是同义词,但这里用“幻术”可以避免和“魔鬼”重复用字,同时有突出不可理解的效果。七、借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有关记载,提出沙漠有奇怪可怕现象的问题,以引出下文作者自己的解释;通过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二人西行条件恶劣、情况艰苦的叙述,表明他们认为沙漠可怕并不奇怪,而在今天就不该再有对沙漠的恐惧感。八、1.过渡句有:“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第1句就着上文“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设问,引出了对“魔鬼的海”的解释;第2句以“光线作怪”承上,以“声音也会作怪”启下,通俗地指出了怪异现象的原因。2.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差大,造成光的折射和反射,从而产生错觉。3.不能,因为关于鸣沙形成的原因还未形成共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用了这些词语不仅反映出作者的严谨,用语规范,实事求是,而且能激发读者的探索兴趣。4.第一个“怪”是指前文所说的魔鬼作怪、光线作怪、声音作怪;“不怪”是因为有科学道理做解释。5.一切领域的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得到的启示如:世上没有魔鬼、神仙,一切怪异现象只是暂时还不能解释,但终有一天可以从科学上加以说明。问题探究一、1.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2.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二、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沙漠空旷、寂寞、荒凉等特点。诗句如: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清·谭嗣同)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南北朝·江淹)三、略—10—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随文练习一、狔ò狌狓犻áè犼犻ū狑ú犫á狅犱ǔ狔ǐ狀犵狔ì二、犊枢窒悦乏徒信翌嗣罕聊优三、D四、C五、1.(1)原谅(2)声明(3)揣测2.(1)大自然造物的方式在我们还没有了解其奥秘时,常常是我们无法凭经验理解的。(2)彗星的形成之因很可能出乎我们的所有揣测。3.知识无限,认识有限。4.“我们手心的蝉儿”与“遥远天际的彗星”,一个离我们很近,一个离我们很远,但都是我们难以真正了解的。作者以这样一近一远两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人对世界认识的有限。六、文章所写的“从前”的一个人其实并无其人。这个人的经历实质上是人类探索自然界声音奥秘和如何奏出美丽乐音的经历,或者说,把人类探索声音的经历浓缩在一个人所见所思的过程之中。七、1.知识总量是越来越多了,因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确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以强烈的好奇心探索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并已有了“自己无所不晓”的感觉。2.虽然这个人知识越来越多,但有待探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为他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3.心理上是越来越不自信,因为“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笃信许多方法“难以想像”。4.从前的这个人是在不断进步,作者对他持肯定态度。因为世界的奥秘无限,人们的知识有限,认识到自己浅陋,正显得符合客观实际,也表明他将永不自满。5.人类的知识有限;探索无止境;骄傲自满不符合客观规律,等等。问题探究一、从最早只知道鸟儿借助呼吸之气发音,到后来知道各种乐器的发音原理,再到费尽心机研究蝉鸣的发音方法,这是一个逐步发展深化的过程。这个人对声音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人的经历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二、这样可以充分表现他强烈的惊喜、好奇和兴趣,突出他的探索精神。三、鼓励人们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后一问略四、不好。用第三人称叙述更有客观性,能增强说服力,也更切合作者的身份和文体的特点。十三短文两篇随文练习一、狔á狀犵犱ǐ狕犺ù犳á狀狊ǎ狀狉á狀狕犺ě狉狌ò狓ī狕犺狌à狀狉狌ò狊犺ǔ狔ú犮犺狌í犼ì狉é狀狓ū二、犺狌ò犵ē狀犵犮é狀犵狑é犻狊犺ǔ犼ī狊犺ǔ三、①A中的“就”和D中的“成”是同义词,意思是“完成”。②B中的“具”和F中的“备”是同义词,意思是“准备好”。③C中的“毕”和E中的“迄”是同义词,意思是“完”。④G中的“类”和H中的“若”是同义词,意思是“像”。四、1.做2.是3.发明4.刻5.成为6.算是7.做8.被9.做,这里指雕刻10.是11.是12.刻—11— 13.刻五、1.以2.屈3.又4.横六、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用讫/再火/令药熔3.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罔不/因势象形6.盖/大苏泛赤壁云7.楫左右/舟子各一人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七、1.一块铁板2.一条核舟3.二粒黍4.一幅手卷5.一条楫6.一个人7.一枚篆章8.一条舟、五个人、八扇窗古代少用或不用量词,8个句子中没有一个量词;古代数量词往往置于名词之后,如2、7以及8中的“人五”、“窗八”等就是这样。八、靠近,完成;用来,用;助词“的”,指代膝盖;用火,用火烧;算是,被;末端,正。问题探究(一)1.(1)铁板(2)铁板(3)二铁板(4)字模(5)生僻字(6)字模2.第⑤句,将“止印三二本”和“印数十百千本”相比较,说明印得越多,活板的效率越高;第⑩句,将用木头刻字和用燔土刻字的效果相比较,说明不用木头而用燔土刻字的原因。3.(1)“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2)“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3)“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二)1.课文第一段“大苏泛赤壁”。2.苏东坡、鲁直、佛印。主要写三人的位置和不同的神情。先总,后分;先中,后左,再右。3.(1)用数字说明船小(“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说明所刻的内容之多(“八扇”小窗、“三人”);(3)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如有所语”“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4)细节(“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珠可历历数也”)。十四叫三声夸克随文练习一、犺à狅犱à狀犵犼ì狀犿ó隧驱泄踪缘二、1.“看上去”如此,是说其实并不如此,使语言更加准确。2.根据“基本粒子”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说“好像”是因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3.“摇一摇,听到响动”,说明可以判定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这样说既形象又准确。4.说明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三、A(“好像”不是比喻词,表示想像、推测)四、(1)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2)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3)这等于承认了盒子里有东西。(4)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5)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作用:标示文章思路不断推进,使文章说明顺序更加清晰,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五、1.比喻要进行物质结构的新探索。2.的确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3.在人们就要泄气的时候,丁肇中的发现给人们带来惊喜,唤起了人们寻找夸克的热情。4.新粒子的名字是发现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可以使人由这个名字联想到发现者。—12— 问题探究一、(1)引出话题;(2)引起读者兴趣;(3)为全文的比喻说明铺垫。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人们认识物质结构不断深入的过程。这样安排顺序,既便于把事理说明清楚,又能吸引读者注意,而且也和开头的比喻、文章的标题相吻合。三、好。既是客观事实,因为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并不能说已经找到了最后的结论,也是对题目和开头的照应,而且能发人思考,留有余味。四、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只要切合文章内容就可以。如: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科学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培养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五、略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随文练习一、狋狌ì犿ì犺狌ì狉狌ǐ狓犻à狀犾狌ǒ犮犺é狀犵犾é狀犵二、蓬靛沛灼蒂萎虞萼三、关键句:(1)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2)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3)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4)用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5)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原因概括: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四、1.不同。第②句中的“它”是指花,第⑥句中的“它”指蓝花。2.并不矛盾。第③句指出红光波“热效应大”,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第⑤句说明红花“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己,是指在阳光强烈的地方,是为了避免“引起灼伤”以“保护”自身;但第⑥句却说蓝花“吸收”“热效应大的长光波”,是说在阳光弱的地方。3.分类说明和比较说明。先根据光波长短不同,对红、橙、黄、蓝、紫等不同光波产生的不同热效应进行分类说明,然后对阳光强烈的地方和阳光弱的地方,红、橙、黄花和蓝花的不同反应进行比较,说明了花形成不同颜色的“生理”原因。4.不是。因为文章列举了红、橙、黄、蓝、紫等各种花的例子。五、1.以设问句开头,起吸引读者深思的效果;用一句话作概括的提示,使读者明确思考的方向,并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便于引出具体的说明;六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明快,行文流畅,富于气势。2.不能。六句的排列体现了由内因到外因、先主后次、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的顺序。问题探究一、不能这样理解。花儿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仍是花儿自身。作者这样表达,是说人工培育的原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普通的读者有时会考虑不到。二、1.共性:(1)从时间上看,自然选择的时间都比较长,而人工选择的时间则明显要短得多;(2)从形状色泽、品种优劣上看,自然选择的形状色泽都显得比较单一、品种较差,而人工选择则明显要丰富得多、优秀得多。目的是突出人工选择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种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2.这里的确存在语言不够严谨的现象,文章全部否定在前,却又在后面个别肯定,不符合逻辑。建议这么改:又如虞美人,经过一般培养,到19世纪末,仅有红、黄、橙、白等几种颜色,却一直没有出现过蓝色。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13— 第四单元十六孔乙己随文练习一、1.绰2.羼3.颓4.槛二、1.犾á狅2.犺è3.狆ú4.狊犺é三、1.“排”字,表明他对酒店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掩饰自己被嘲笑的窘态。这就写出了孔乙己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2.“摸”,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迟钝,也说明了孔乙己进一步穷困的现实,同时反映了他精神、肉体受摧残之深。3.“大约”表估计,因为没有见到,不知确切消息;“的确”表示肯定,因为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只有死路一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四、1.揭示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2.暗示孔乙己经常小偷小摸,经常挨打。一方面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一方面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像孔乙己一类人物的悲剧。3.这些人只知道哄笑取乐,奚落他人,在别人的痛苦中寻求片刻的刺激和欢乐,可见他们都是受到封建制度的侵蚀,自私冷漠,麻木不仁;其实,他们和孔乙己一样,都是受封建统治者奴役的一群人,他们的命运和结局也不会比孔乙己强多少。4.不肯脱下长衫,满口“之乎者也”……5.(1)肖像描写。表现了他社会地位低下,穷困潦倒,想保持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却又十分懒惰的老书生的形象。(2)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劣行,力图维持自己是读书人的清高。(3)肖像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内心已经感到羞耻,但表面上却表现得更为激动,说明他仍然热衷功名,追求科举,自命读书人清高。问题探究一、1.一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即笑他因偷被打;二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总起来看,就是嘲笑孔乙己的无能和不幸遭遇。反复强调因孔乙己的存在,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突出了孔乙己是被嘲笑的对象,表明人们对他毫无同情,只有侮辱戏弄,精神冷漠麻木。2.“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是在别人问孔乙己是否“当真认识字”时,他自信自己识字很多,这个问题难不倒他,所以“不屑置辩”;待到别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这就触及到他的伤疤,使他无比羞愧,所以“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也表明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之深。3.“竟”字包含了冒天下之大不韪,太不应该,自己找死等的意味,在喝酒的人看来,丁举人不可冒犯,偷丁举人是胆大妄为。掌柜一再问“后来怎么样”,表现了他的猎奇心理和心灵的空虚。二、1.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因为孔乙己已不能站立,盘坐地上以手走路。这样写突出表现了孔乙己的惨不忍睹形象,预示了他不久就将死去的悲惨结局。2.不能。因为掌柜作为一个小商人,他记得的首先是孔乙己欠的钱;作为一个冷漠而空虚的人,第二才是取笑孔乙己。小说中的安排符—14— 合掌柜的特点。3.“摸”、“走”这两个动词特别具有表现力。一个“摸”字写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四文大钱”藏放的严实,从侧面说明这钱来之不易和孔乙己的进一步穷困。一个“走”字,照应了上文“打折了腿”,走路本该用脚,而现在却用手,说明孔乙己肉体受摧残之深。一个读书人竟然以手走路,健康的人体和尊贵的人格荡然无存,社会没有一个人关心他,反映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三、(1)“专管温酒”,使“我”自始至终与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打交道,成为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2)“小伙计”,孩子的心理特点切合关注孔乙己惹人发笑、遭人耻笑的事,同时孩子的纯真心灵、所处的被雇佣的社会地位,易于关心同情孔乙己的悲惨遭遇。(3)“读过一点书”,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听懂孔乙己一些迂腐的话。这篇小说的内容精要、紧凑,是得力于第一人称这样的叙述角度的。十七范进中举随文练习一、1.揖2.酌3.讳4.磕二、1.狋犻ǎ狀2.犮狌ì3.狇犻è4.狑ǎ狀三、1.一个“扯”字,可以看出胡屠户对中举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2.“攥”,表现了胡屠户见财欣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状态。四、例: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性格特点。五、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六、“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七、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八、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和宗师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问题探究一、1.C,从前后文来看,范进并非跑出去“喜传捷报”。2.(1)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2)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3)众人拉他不住。3.表现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陋习。4.虽然说对范进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更是对范进的丑态竭尽讽刺之能事。二、1.从疯的原因上看,周进从未考上秀才,他见到省城贡院景象,触景生情,因悲哀而发疯;范进在参加乡试考试中举后,因乐极生悲而发疯。从疯的时间上看,周进疯在乡试之前,后在他人帮助之下,捐了监生资格参加乡试中了举;范进疯在乡试中举之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有无资格参加考试,考前考后,考中考不中,都有可能使人发疯,科举制度毒害了广大读书人。2.周进出于自己科举考试的坎坷经历,决心仔细阅看童生文章,应该是出于至诚,他推己及人,还有一点良心。3.说明了科举考试中,考生年龄有老有小,有人终老于—15— 科举;家境有贫有富,似乎一视同仁,给了贫者“翻身”希望;填报材料有真有假,有人糊弄考官。“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这个细节反映了周进的内心得意之情,也含有对科考决定或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感慨。4.略十八口技随文练习一、1.犼犻à狀2.犺ō狌3.犺ǔ犺ǔ4.犺狌á犻二、1.一会儿2.拟声词,噼里啪啦3.拉4.说出三、1.座位;坐着2.喂奶;奶头3.妙处(名词);巧妙,奇妙(形容词)4.到了极点;断绝四、1.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2.没有一个不是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逃跑。3.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炸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4.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了脖子,斜着眼睛,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好极了。五、作者连续用了五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的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六、1.C2.A3.A问题探究1.介绍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的由来、时间、场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善”字贯穿全篇,整个故事的开展都紧紧扣住“善”字,它实际上是本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概括:赞扬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2.以一家人为中心,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3.第一处,写宾客们“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他们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衬托出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第二处,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是在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表现宾客们的心情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轻松起来,衬托出表演已完全征服了听众,听众已完全进入境界;第三处,写宾客惊惧、恐慌的神态、动作,反衬出了表演所取得的强烈艺术效果。宾客们以假为真,认为自己是置身火灾现场了。4.BF5.从听众的反应表现表演技术的高超,就是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形象,既突出了主角,又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十九变色龙随文练习一、1.丐2.崽3.惦4.嗽二、1.狕犺ò狀犵2.犱ǎ犻3.狆ǐ4.犽狌í三、大衣是道具。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奥楚蔑洛夫因错“判”了狗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猾;穿大衣是他心惊胆战的表现,以便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目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四、1.这段文字写的是奥楚蔑洛夫听了赫留金的诉说之后的神态和语言。这时他不知是谁家的狗,他准备借这个案子来“大耍威风”。2.当他知道这条狗可能是将军家的时候,马上转舵,为自己留下余地,可见他的狡猾。3.当他知道这条狗不可—16— 能是将军家的时候,又一次转舵,想借小狗事件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4.刚刚肯定赫留金“受了害”,马上又说“怪你自己不好”,可见“见风使舵”速度之快。5.用“你”和狗直接对话,打着哈哈学狗叫去逗狗,卑劣无耻之态跃然纸上。五、1.奥楚蔑洛夫身穿一件新的军大衣出场,以此作为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2.这是奥楚蔑洛夫在听说狗可能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说的话,脱大衣既揭示了他因错判了狗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转舵的狡猾。3.这是奥楚蔑洛夫刚骂过狗又忽然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以后说的话,穿大衣是他心惊胆战的表现,以掩饰他刚才辱骂了将军家的狗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4.这是在小说结尾,奥楚蔑洛夫教训了赫留金以后的言行,他力图保住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课文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六、1.底层人民知道提出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但是法律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激起悬念,吸引读者。2.既希望用法律来为自己辩护,也抬出自己当宪兵的兄弟,意思是宪兵就是法律,这也是对沙皇法律的尖锐讽刺。3.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可以任意践踏。七、D问题探究1.暗示了沙皇黑暗统治的社会环境,烘托了压抑的气氛。2.(1)反映了当时军警宪兵横行、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现实。(2)表现了奥楚蔑洛夫不顾百姓死活,只知奉承达官贵人的恶习。3.外貌、动作;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表现了该人的动作很敏捷等。4.这句话不能去掉,因为这句话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及手指的细节描写,显示出赫留金被咬之事证据确凿,看来胜利在望。二十窗随文练习一、1.斓2.克3.妍4.栩栩二、1.狊è2.犽狌ì3.狓ū狓ū4.犽à狀三、1.笼统地说“外界”,显得含蓄,也诱人思考外界到底有什么景象的问题,为“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埋下了伏笔。2.“很显然”是就着倾听临窗病人对窗外景象描述的另一个病人的感受而写的,由于描述的景象无比优美,他信以为真。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那样强烈地想占据窗口那个床位。联系下文,加“很显然”也有助于形成文章的起伏。3.既无比地陶醉在病友对窗外景象的描述之中,又无比地渴望住上窗口的床位。4.这个想法是自私的想法,有嫉妒的性质,所以他起初还“感到惭愧”。“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想法含有不择手段地抢占位置的因素,终于发展成严重的见死不救。5.表现远离窗户的病人嫉妒心恶性发作,一心想占据窗口那个床位,竟置对方性命于不顾,灵魂丑恶。四、“窗”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使人由自然界的窗联想到人心灵的窗,寓意深刻。五、不能删掉。因为这句话暗示了两个病人的思想境界。(可联系第八题)六、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认为这座墙—17— 原本就存在的较为恰当,能体现靠窗的病人为别人送去快乐,用美妙的生活鼓励病友战胜病魔,表现了他自己生命垂危却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七、1.A2.B3.B4.A八、因为两个病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一位病人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另一位病人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九、文章开头就说“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问题探究1.依次为:争奇斗妍、津津有味、扣人心弦、栩栩如生2.充满生机(或活力)。3.表现靠窗病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4.不是真的,他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一方面是借以唤起病友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意识,激励病友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生存下去。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随文练习一、1.狓犻ɑ2.狀è狀3.犵狌ō4.ā狕ā5.犮犺ó狀犵6.犼犻ǎ狅7.犼ū狀8.狇犻ǎ狀9.狕犺à二、1.容貌2.只要是3.可口4.拿来5.菜肴6.谈论7.同“值”8.活受罪三、1.《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2.外强中干,死乞白赖四、当面斥责李忠小气为心直口快,听说金老父女的遭遇后暴跳如雷为疾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为见义勇为。鲁达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从救助金氏父女的一面来看,鲁达在听说他们的不幸遭遇后,义愤填膺,先是慷慨解囊,让金氏父女得些盘缠,明日就走。第二天早晨,鲁达又特地赶到金老住处,驱他们快走;为了防止店小二拦截,又特“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赶到镇关西这儿来。可见鲁达也是个心细的人,这种心细,源自于“救人须救彻”的负责到底的精神。从拳打镇关西的一面来看,三拳打死完全是由于怒不可遏;发现打死人后,为了争取时间离开,一边“拔步便走”,一边还“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达既见义勇为,又不失理智,粗中有细。五、不能互换。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故以调味品为喻,第二拳打在眼睛上故以色彩为喻,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故以各种声音为喻。可见施耐庵遣词造句的功力。问题探究1.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2.(1)可见鲁达虽然豪爽但身边钱却不够。(2)可见史进的豪爽,对初次见面的朋友即如此慷慨。(3)可见李忠的小气。(《水浒传》后文中有关于李忠小气的叙述)(4)可见鲁达对李忠的小气不屑一顾。3.仗义疏财、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等。智取生辰纲随文练习一、1.犮犺ó狌犮犺ú2.犫犻è狀犻狌二、1.能干,会办事2.另外差遣3.反而产—18— 生4.支吾搪塞5.如此,这般6.意见不相投7.容易出麻烦的地方8.怨恨9.确实是10.怎么三、为后文老都管、虞候以及杨志手下的人强要休息、强要买酒解渴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从最后一段补叙中可知,吴用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步步为营,将杨志等人一步步地引进圈套中,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了生辰纲。五、智勇双全,精明强干,功名思想严重,是非观念不清。杨志为了完成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他把“献送太师生辰纲”伪装成商业货运;他是待罪之人,地位低微,为了确保押运,他从梁中书那里争取到了指挥权力;危险地段,他坚持白天上路,哪怕天气再热,也是如此。他的失败,一是由于内部矛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由于好汉之计的确完美无缺,使他不得不受骗中计。杨志越不是一般人物,就越衬托出七条好汉的高明。六、C七、2.要卖酒汉子理解对方关于蒙汗药疑虑,显得通情达理;卖一桶给我们,让他们消除疑虑吧。3.卖酒汉子仍作生气状,不想卖酒,也就表明不会用蒙汗药麻翻杨志们,杨志尽可放心。4.你生那些人的气可不能连累我们,我们就是要买酒喝!要让杨志们彻底放下心来。5.卖酒汉子似乎仍在生杨志们的气,也就越是表明你杨志侮辱了我,戏演得足。6.一桶已经吃完,饶一瓢就要吃到另一桶了。另一桶我们吃了没事,你杨志还不放心吗?7.在另一桶兜了一瓢,拿了便吃,你杨志看看,哪有什么问题!8.另一个人想要再兜一瓢吃,倒也合理,谁不想多喝一点!其实,蒙汗药就在这一瓢里!9.这一瓢有药,可惜杨志看不出来,此时杨志已经彻底消除疑虑,大计成矣。问题探究1.属于补叙。2.突出了一个“智”字,如果先把吴用等人的秘密策划和盘托出,那就失去悬念,变得索然无味;如此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故事更能吸引读者。3.刘唐揭起另一桶的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杨志等人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地上当。第五单元二十一错过随文练习一、1.狔ù2.狕犺ì3.犱狌ò4.犮犺ó狌犮犺à狀犵5.犼狌é6.犼犻ǎ狅二、过错来过;经常经纱三、1.真实的情意。2.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3.醒悟。4.形容当面错过良机。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生的经纬线”指的是错过的和没错过的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坐标,有了它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五、1.没错过与错过纵横交织构成了人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生活。2.没有意识到错过,只会有盲目的自足感,实际上是昏聩、糊涂、不明事理。3.人生在过程中有一些小的错过并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六、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要习惯“错—19— 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我们要把握它。有的人摔跤后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的人摔跤后寻找原因发奋图强,获得成功。问题探究1.作者分析了两种“错过”,一种是暂时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次相遇;一种是永远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因此对待“错过”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懊悔和失望,要能从“错过”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经验。2.有过一次“错过”的体验,下一次你会对于到手的机遇更加珍惜和谨慎,便可能会硕果累累。3.这是一个反问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4.错过是人生难免的“有所失”,是人生的常态,往往也成为人生的一种收获;过错是在意识到错过的前提下仍不改正自己的行动,是不可救药的行为。按照文章的观点,我们平常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中的“吃一堑”,是“错过”而不是“过错”,因为在“吃了一堑”之后没有“滞涩、凝结”住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而是提高了认识,改正了行动,“长了一智”。二十二散步随文练习一、1.狇ī2.狇í3.犾í狀犾í狀4.犽ù二、秘密蜜糖;拆开折断;鱼鳞波光粼粼;分歧崎岖三、1.信服2.分歧3.各得其所四、“慢慢地”是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我”和妻子对生活都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五、1.①句不能改成②句。因为文章是以“我”为中心来写的,家里的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①句体现了以“我”为中心的这个特点。②句虽然是按着由老到小的顺序来写,但缺少特定的情趣。文章另有一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一句也不宜改成“我的母亲和我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①句不能改成②句。①句让“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独立成句,突出了惊叹和赞美之情;②句“南方初春的田野上”只是一般地表现处所,少了强烈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六、1.没有运用夸张手法,作者写的是真实的感受。在家庭里,母亲、妻子和儿子,所有的人都听“我”的,“我”真正感到责任的重大,不亚于一个民族领袖的责任。有时候,处理好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也许比处理好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矛盾还艰难。2.没有运用夸张手法,作者写的也是真实的感受。此时,“我”心中只有“我”,只有母亲、妻子和儿子,没有其他什么思考,“我”的生活就是整个世界。(如果认为是夸张,只要讲出理由亦可)问题探究一、1.母亲年纪大了,不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出来,怕成为孩子散步的负担。但是在儿子的劝说下母亲还是出来了,因为现在的母亲已经习惯于听从儿子,这也反映—20— 了母子之间亲密的感情和浓浓的母子之情。2.作用:作者开篇描绘的这幅雨后田野的清丽图画,为全文定下了充满爱的柔和的感情基调。作者联想到了生命。因为春天的生机勃勃让作者联想到了生命,也联想到了年迈的母亲。在作者心里期盼着母亲可以健康长寿。3.(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2)表明年迈的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大。表达了作者为母亲又熬过一个冬天而感到万分庆幸的心情。二、1.一、三两段表现了亲情的浓烈和家庭的温暖,其中关于小龟的交代已显示出儿子对小龟的喜爱,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2.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意思是让小龟到河里去找爸爸妈妈,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也在儿子心灵里种下一个爱的种子。“我”和妻子从中看到了孩子美丽的童心,看到了人类将愈来愈与万物友好相处,所以无比感动。3.本文表明,不但要有家庭之爱,亲人之爱,而且要把爱扩大到与人类共处一个地球的动物身上,要尊重一切生命。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随文练习一、1.狊犺ì2.犮犺ì犱狌ō3.狀ě犻4.犼ū狀5.狔è6.犽ò狌二、1.特别爱好。2.训斥,呵责。3.书箱;鞋。4.超过。5.懈怠,放松。6.快步走,奔向。7.同辈的人。8.平和。三、C(①书,书籍;②书,信。A,两个“假”,都是“借”的意思;B,两个“食”,都是“给……吃”的意思;D两个“德”,都是“道德品质”的意思)四、D(A,“支”同“肢”;B,“被”同“披”;C,“辨”同“辩”)五、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能有所收获。2.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住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3.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辩解的话。4.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问题探究1.(1)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2)腰———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3)日———每天,名词作状语。(4)岁———每年,名词作状语。2.(1)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之怠”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2)“岂……哉?”是“哪里是……呢?”,固定句式。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从生活好差、求师远近、老师态度、用书有无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或是因为天资不好,或是因为用心不专,不是他人的过错。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随文练习一、1.狊犺ǐ2.狆á狀犵犫ó3.犮犺ú狀4.犺à狀二、它们代表了整个大自然,也—21— 指代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历史。这些交代了这棵树生长的环境,也说明这棵树是在大自然的陶冶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也正因为这样它才具有了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它对人民充满了炽热的爱和深厚的感情。三、“骄傲”是自豪的意思,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因为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而“骄傲”;因为有美的心灵而“骄傲”;因为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而“骄傲”。四、作者借助想像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这棵树是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通过这棵树富有激情的自白,诗人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问题探究一、1.是指整个世界和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2.描写了他无论对儿童、老人、新娘、母亲都充满了无限的爱,表达了他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利用自己的一切条件去为人民服务,为全世界劳动者服务,抒发了作者美好的情怀和为人民献身的激情。3.(1)拟人修辞:“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作闪光的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2)借代修辞:“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借代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的背脊,闪光的汗珠”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民。二、1.“悬崖边的树”是一棵即将跌进深谷的树,诗篇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具有崇高精神风骨的不屈的战士形象。“即将跌进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意味着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厄运并不泯灭理想,临近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许恰恰是生命的闪光之时。2.这两句诗表现了“悬崖边的树”的从容、镇定的气概和对脚下这方土地、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之情,使“悬崖边的树”形象更加丰满。二十五有的人随文练习一、躲藏姓臧;摔倒蟋蟀;垮塌跨越二、诗第一节第一句中的“有的人”指反动统治者、压迫人民的人;第二句中的“有的人”指鲁迅和像鲁迅那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那些反动统治者们残酷地压榨人们,他们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鲁迅和像鲁迅这样的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为人们所怀念所景仰,永远活在人们心里。四、这是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虽然诗中没有明确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是我们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是纪念鲁迅先生的,这些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和《野草》这部名著相对应,这样写含蓄而形象,增添了诗的韵味。—22— 问题探究一、1.(1)“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统治者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有力的讽刺。(2)“俯”“当牛马”表达了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含蓄而形象地赞扬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3)“刻入”和“烂”是讥讽、嘲笑,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鞭挞、讨伐。“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4)“春风”是指人民的革命力量,“野草”指的是为人民奉献自己、受人民爱戴的人。这句话是说在人民革命胜利之后,为人民的幸福而献出生命的人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景仰,他们就像生机盎然的野草一样绿遍原野,为人民所广泛纪念。2.①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②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二、1.第一诗段主要是抓住鲁迅的外在形象特征来写的。有一篇文章曾这样描写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个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直立的头发是顶天立地的数字‘1’”,抓住了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的特点;“横亘的眉毛是正义之剑的汉字‘一’”,也是鲁迅的形象特征。但这几句诗不只是写鲁迅先生的外在形象特征,更表现了鲁迅先生坚强无畏的伟大精神。2.《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坟》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牛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牛奶”基本上是鲁迅先生自己说过的话。3.不能。这四句诗由肯定鲁迅先生个人在文学界的地位,继而谈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主流文化的贡献,最后揭示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代名词,步步上升,层次谨严,不可调换次序。专题叶古诗四首随文练习一、1.叫,使得2.情意恳切、深厚3.已经滞留4.泛指诗人5.既指海棠花心,又指儿辈之心6.是二、1.元好问七绝句2.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卢照邻杨炯骆宾王3.唐杨巨源长安4.唐宣宗宫人问题探究一、1.与诗歌表达的内容关系密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既是对“儿辈”,所以叶子为“新绿”色;《题红叶》为了表达深宫中人渴望自由的心情,故叶子为“红”色;《山中》为了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情,故叶子为枯“黄”色;《城东早春》为了表现“新春”的特有景象,故“绿柳才黄半未匀”。2.从题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知,儿辈就是“未开海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3.第一为《城东早春》,第二为《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第三为《题红叶》,第四为《山中》。4.此为双关。—23— “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此处既指海棠的花心,又指儿辈之心。5.与《山中》意境接近,都表现了秋日的肃杀萧条和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二、红紫飘零草不芳,表明诗人是在百花凋零,芳草枯萎,争奇斗艳的春天已经过去,入秋之际去看绿叶的;始宜携杖向池塘,表明诗人是在年岁已高,青春年华已成往事之时去看绿叶的。时令已无繁花,但绿叶仍在,平淡之物却活力长存,表现了诗人在人生已入老境之时,不慕繁华,自甘淡漠,以从中求得永恒。三、略诗三首随文练习一、1.犿à犻2.狓犻ā狀3.狇犻è4.狓ū狀5.狕犺ǒ狀犵6.狀犻ǎ狀7.狉ó狀犵8.犺é狀犵二、1.不清楚,模糊2.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3.坟墓4.和暖的风三、1.德歌德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2.青春、欢乐“青春是她的音符,欢乐是她的旋律”3.刘湛秋四、“生命,哪怕是细小到一片叶子/也在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力”五、表达了作者诗歌创作的思想与方法。问题探究1.树叶本身固然无声,但外界可以使它发声:风的吹拂,雨的淋打,人的摇动。2.例:“童年的柳哨”可使人想起儿童的嬉戏欢笑,“梧桐叶上的诗句”可使人想起《长恨歌》的悲剧或李清照的苦吟,“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可以使人想起王昭君的和亲……3.此为开放性题目。例: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形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首先,每一小节都以设问句“你听见过绿叶的声音吗”开头,既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又使读者进入境界,跟随作者进入探索的历程;其次,每一小节都从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形式整齐,但内容上又有变化,给读者以“原来如此”之感;第三,就每一小节的两个回答而言,内容都有一致性,能引起读者对同类情况的进一步联想。一片树叶(节选)随文练习一、1.狕ǎ狀一点一点地积累2.à狀阴暗的样子3.à狀犵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4.犱ì重要的道理二、1.东山魁夷风景画家散文家《听泉》《和风景的对话》2.树叶人的生命的意义三、1.此题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答:内容上《一片树叶》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生命观,而《绿叶》表现了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歌颂。形式上前者是散文,注重形散神不散;后者为诗歌,注重韵律节奏。问题探究1.议论。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也起到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的作用。2.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3.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24— 第六单元二十六悼念玛丽·居里随文练习一、1.狇ī狀2.狕犺ì3.犮犺é狀4.犺ǎ狀5.ē狔ú6.犱à狅二、1.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阿谀别人。2.真诚恳切。三、她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四、“后者”指“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这表明,一个伟大的才智成就的取得与他所具有的高尚品格是密不可分的。五、具体指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以及她的谦虚和顽强。六、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问题探究一、1.“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她“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2.她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二、1.“浪花里的舞蹈”,指美人鱼在心爱的王子与他人结婚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死王子,而是自己跳进大海,腾起美丽的浪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文章开头两段介绍丹麦和波兰的美人鱼雕像,并引述美人鱼的故事,意在将居里夫人与美人鱼类比,突出居里夫人的美丽、对人类的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增强文字的感人色彩,激起读者的兴趣。2.这一段指出居里夫人宁愿受暴雨浇淋,也不愿以“贵妇手中巧夺天工的遮阳伞”来遮挡风雨,相反,倒愿意成为一把伞,“为更多的平凡人遮挡风雨”。这个比喻表现居里夫人不愿在成就和荣誉的花环下享受人生,而是要为人类的健康幸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3.略二十七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随文练习一、1.犱狌ò2.犺è3.狓犻è4.犺à狀5.犼ī6.狕犺à狀二、1.意思表达得清楚。2.形容书籍多。卷帙,书籍。3.比喻学问、技术或办法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4.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5.本文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6.原指官吏初到任所,本文指刚步入文坛。三、1.谦虚2.谦恭3.谦逊四、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这一规格是极高的,说明莫泊桑的文学水平、文学影响是国家级民族级的;作为战友、兄长、朋友则体现了作者同逝者的多重亲密的关系,而同行则不具备这种关系。五、炉火纯青的功力;丰富多彩,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是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令人深思。左拉一方面认为莫泊桑的丰富作品“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另一方面又不以作品多少作为衡量作家成就的依据,指—25— 出不朽的作品“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可供小学生作为文章典范的作品,不排除莫泊桑可能有这样的作品。六、以面包作比,说明莫泊桑的作品为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问题探究一、1.内容丰富多彩;手法精湛绝妙;思想深刻。2.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二、1.要把这一个杂货商人、守门人“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区别开来,首先说明了观察要仔细,要切实把握人的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每个文学形象都应该是一个不可相互替代的典型。2.表现任何事物都应该使用那个唯一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这恰恰是要从大量的词语中精心选择出那个唯一的词,不掌握丰富的词语就无从选择,因而并不矛盾。3.坚持不懈、体察入微、精心提炼和准确使用语言二十八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随文练习一、1.狕ī2.狀ì3.犿ù4.狋狌ó5.狀狌ò6.犱狌ò二、应该应变;哄抢哄骗起哄三、1.欣赏赞赏2.欣赏赞赏3.赞赏欣赏4.欣赏赞赏四、“最重要的是”“不禁有点得意了”把“我”那种煞有介事“大吹大擂”的“自我标榜”十足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故意的渲染,产生了很强的幽默效果。五、1.因为演讲者能入乡随俗,联系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和花衣吹笛人的对话表达良好的祝愿,既幽默又真诚。2.在民间故事中,海姆佗市的130名儿童随着花衣吹笛人出走了,这里作者借此希望海姆佗市的儿童不再减少,劝青年要结婚生子,负起社会责任。六、第一句语言生动幽默,使演讲风趣逗人,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第二句的表达尽管温文尔雅,但是却缺少幽默感,难以引起德国听众的强烈反响。七、这次演讲几乎全都是在幽默的、活泼的气氛下进行的,演讲者用幽默的动作、语调和轻松活泼的故事打破了模式化的演讲,使得这次演讲取得成功。八、括号里的内容反映了听众情绪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听众的情绪逐渐高涨、兴奋,演讲者的观点也一步步深入人心。问题探究1.三次不同的反应。2.①他似乎抱歉地耸了耸肩膀。②花衣吹笛人既不点头,也不走开,只是一个劲儿地瞅着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③(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3.希望海姆佗城年轻人承担起应有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祝愿海姆佗城人丁兴旺,人口结构合理,更加繁荣兴旺。二十九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随文练习一、1.诘2.舐3.畅4.狀ì二、1.成见2.偏见三、1.理直气壮2.若无其事四、年轻精神不等于年轻人的精神,也并非不属于年纪老的人,年轻—26— 人、年纪老的人都可能具有年轻精神。五、不能。因为开头三段文字紧扣题意,又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演讲主题作铺垫;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讲演的兴趣。(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六、“使自己年轻”讲的是要求年轻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中国年轻”即“治国”,勉励青年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问题探究一、能提出个人见解即可。提示:注意要准确理解梁启超歌颂少年的意思,语句要通顺。二、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能把萧红与年轻精神联系起来即可)三、1.鲁迅全面关心萧红夫妇的生活、思想和写作情况:生活上资助费用;思想政治上介绍上海的斗争局势以及文艺界的情况;创作上推荐他们的作品出版,并高度评价他们的作品。鲁迅还把他们介绍给其他革命作家,这对他们的创作和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他们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就鲁迅来说,他全面关心萧红夫妇的生活、思想和写作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就萧红他们来说,他们热爱鲁迅,向往真理和进步,积极写作进步作品,也说明他们具有“年轻精神”。三十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随文练习一、1.犺è2.狔í狀犵3.狕犺ō狀犵4.犿è犻5.狔á6.狔ǔ二、1.授予2.受于三、1.第一句就表明代表中国政府,说话极有分量,“再次确认”,显得郑重其事,“坚定”表明支持北京申奥的立场没有丝毫动摇,始终保持不变。2.引用孔子的话,表明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最喜悦的盛事”中的“最”和“盛”说明中国人民将会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把2008年奥运会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来办。这些都毫无疑问地坚定了评委们对中国北京的信心。3.何振梁先生的话,应该这样理解:评委们无论选择哪座城市,都会诞生一次新的奥运会,但是只有选择北京,才会改变中国的历史,改变奥运会的历史,中国人民将会把这次奥运会举办成友谊的大会,以运动来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未来的7年里,一定能把北京建设得更加美丽,一定能把奥运会筹备得非常完美,奥运会一定是一个空前的盛会,你们今天投北京一票是非常正确的,是值得个人一生自豪的,是值得全世界人民赞颂的。四、这两篇陈述发言,前者的发言人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后者的发言人是运动健将出身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两人的身份不同,所以发言的立场和内容都有所不同:李副总理代表的是中国政府,他的发言语言庄重,内容大都从政府和全国人民的角度来陈述申奥的承诺和愿望;何振梁先生发言的语言则没有前文那样庄重,他主要以一名职业体育人士的身份陈述了自己把奥运会带回中国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坚定信心。五、尽管陈述人的身份不同,但是这两篇发言都充分表露了中国人民的诚恳和申奥的高度热情,准确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评委们的尊重和申奥的美好而强烈的愿望,但没有一—27— 丝的乞求,所以又显得大方、得体。问题探究一、1.杨澜申奥陈述发言的中心是奥运的“安排”。北京有各种文化和娱乐场所;具体安排以教育和交流为重点;2005年—2008年,每年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开闭幕式将讴歌人类的共同理想,以及我们独特的奥林匹克运动;火炬接力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最高的高度,并在56个民族中传递。2.这块土地的“神奇”表现在历史遗迹众多、作为现代都市充满活力、奥运筹办尽善尽美、人民热情友好。3.表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从来就异常美丽的国度,现在又必将进一步焕发出新的光彩。二、发言内容要和发言人的身份相互吻合。如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邓亚萍注重对运动员经历的介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