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50 KB
- 2022-04-22 13:52:2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汇集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 具体到一节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课题设计、目标设计、材料设计、过程设计。 一、课题的设计--幼儿本位 课题的设计包括选材、设计活动方案及课前准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 1、选材应注意的事项: ①反映多方面的科学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涵盖面大,包含了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人体科学等。因此,为了拓展幼儿的见识,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从小渗透科学意识,我们应善于挖掘适合孩子学习探究的科学教育内容。如:物理学中的光、电、磁、力、热;天文学中的四季的秘密、星球的运动;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碘淀反应等);生物学中的动植物生长与进化;地球科学的风云雷雨;人体科学的探索人体的奥秘等。 ②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了"周围环境"、"身边常见的"、"生活中"这些字眼。由此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是贴近幼儿生活的,不宜把那些高科技的、距离幼儿生活很遥远的东西搬到课堂中来。 ③适合集体学习的内容。目前,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多以正规性科学活动为主,而正规性科学活动又通常是集体的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要解决集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选材应该是适合集体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如:大班的《会变魔术的镜子》这一活动中要求幼儿感知平面镜的特点,迁移这一经验解决用镜子"变出"多个物体的问题。这一目标应是对所有幼儿的要求,较为适宜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进行;而探索两面镜子夹角成像或其它现象则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延伸。又如:《种豆》这一活动则不宜作为集中教育活动中的内容,它可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完成,也可在家庭中通过亲子活动来完成。
2、设计活动方案应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接受水平。选好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水平来设计活动方案。有时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同时在大中小班中进行,如:《有趣的泡泡》这一活动,设计方案不同均可在各个年龄段中实施,但它的目标定位与侧重点是不相同的。每个活动一般还包括:课题的引入--应直接明了;问题的设计--应切中要害,让幼儿知道怎样回答;记录的设计(并非所有活动要记录)--应支持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感到负担。 3、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对科学原理的研究及对科学实验的演练。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幼儿的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行为。为了确保幼儿科学探索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活动组织前,必须对科学活动中应用到的相关原理进行研究,研究每个科学活动应该把知识点定位在哪里(每个活动一般只定一个知识点,防止把多个知识点套在一个活动中),确定了知识点,方便于教师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并应反复演练实验过程,便于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做到胸有成竹。如:为什么用蜡烛写字在水里会显现(油水分离);同样坡度的斜坡,为什么重的球滚得快(重的球势能大,从斜坡上滚下,势能转化为的动能也就大,则滚得快)。又如:大班的《快乐转转转》,教师通过了反复研究与演练,得出了要让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主要条件是:重心低,上轻下重,稳定性好;轴垂直,轴心正,减少摇摆;圆面,减少阻力;同时,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如作用力的大小、圆面的大小、轴尖的圆滑程度、接触面的粗细、转动的方法等等。二、目标的设计--定位准确 科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方向。科学教育(以往称常识课)目标在各个年代的定位是不同的,50年代偏重知识的传授→90年代提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90年代后关注科学情感的培养。可见是按照:知识--技能--情感的顺序排列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刘占兰博士提倡的理想的目标: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经验,即排列顺序为:情感--技能--知识。在实际中,目标的定位不仅是在教案中文字上体现,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 1、情感--重点培养 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的原动力、内驱力。有了好奇心,幼儿才会对事物现象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求知的欲望,激发创造精神。每个幼儿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天为什么会下雨?""云为什么会走动?""船为什么会在水面上航行?"……都是孩子们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追随着孩子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给予保持与培养。 2、技能--获得方法
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记录、表达与交流。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给孩子学习科学的方法远远比教给知识更为重要。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怎样获得学习科学的方法,幼儿就可以举一反三,碰到问题总会想去试试能否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亲身去尝试,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知识--适时渗透 并非科学活动就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个知识点或使之明白一个科学原理。教师不要把科学知识灌输给孩子,误认为孩子这节课没记住知识或原理是没有完成科学教育目标。否则,幼儿容易被锁住概念,对今后认识客观世界是很不利的。世间万物是多样多变的,不是固定的概念。如:教师教孩子认识青蛙的特征--绿衣裳、白肚皮、鼓眼睛、宽嘴巴,走起路来蹦蹦跳、唱起歌来呱呱呱。其实,世界上的青蛙大约有190多种,这只是一小部分青蛙的特征。况且,青蛙具有保护色,孩子一旦被锁住了概念,今后碰到的大多数青蛙他们都认为不是青蛙。因此,教师在教孩子认识青蛙时,应适时地渗透:青蛙的种类很多,有……有……,常见的有……(结合图片、动画等)。 孩子经验的获得重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授易忘,经验的获得终身记忆。特别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缺乏辨别分析能力,容易被成人交给的固有知识所禁锢而造成误用知识。如"炒菜获得的经验"一例:我小时候学做菜,炒包菜时生怕烧焦下了水,结果炒出了"包菜汤",妈妈给我的知识是"炒菜不能加水"。下一次炒花菜,我牢记住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不能加水",结果哪怕我费了浑身劲地"翻炒",还是炒出了"外焦里生名菜"。从此,我得出了一条经验:炒菜加不加水,视青菜的种类而定。这一经验终身记忆,受用至今。 三、材料的设计--精心准备 科学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应体现着探索的价值,体现着隐性指导。教师要围绕活动目标给幼儿提供材料,确保活动效果的最佳化。 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样化 操作材料的多样化能确保幼儿探索过程的进一步丰富。如:《让纸和笔站起来》这一活动,教师首先要考虑让纸和笔站起来需要外力的帮助,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纸和笔站起来?有哪些方法?再根据方法的种类提供帮助纸和笔站起来的辅助材料--夹子、橡皮圈、胶布、橡皮泥、盒子、绳子积木等;《有趣的复制》这一活动可提供能够复制的多种材料--剪刀、笔、印章、复写纸、模型、模具等。(注意:同种方法的材料数量应有所控制--详见材料的数量)
2、严谨性 操作材料应根据活动的需要而提供,如:小班的《掉下来了》这一活动要让幼儿观察什么材料是直落的,什么材料是飘落的?由于室内高度的限制易造成现象不明显。因此,选材要注意严谨性,确保孩子观察到最明显的现象。我们选择鸡毛(从乌鸡的身上寻找出最轻的绒毛)、纸花、彩带为飘落材料,积木、花片为直落材料。再如:大班的《有趣的泡泡》这一活动是让幼儿观察泡泡的成形与吹泡泡工具之间的关系。因此,泡泡水的制作比例要配好,让幼儿一吹就能观察到泡泡的成形,加入少许的甘油,会使泡泡更持久,方便幼儿观察;制作工具的材料则选择八芯的电话线,柔软度适中,便于幼儿制作又避免了不安全因素。 3、结构性(层次性) 操作材料可提供成品、半成品或废品,供幼儿自主选择,有利于幼儿的深入探究。如:《神奇的不倒娃》中教师提供的不倒娃有可拆的与不可拆的,便于幼儿进一步研究;《修椅子》中教师提供的钉子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尖的、扁的、圆的、弯的、坏的,锤子有大的、小的、双头的等不同的工具,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比较研究。其实,材料蕴藏着隐性指导,很多探究的问题尽蕴涵在材料之中,孩子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4、材料的数量 操作材料的数量提供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为宜。材料太少,对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探索过程不够丰富;材料太多,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探索出现盲目性,不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种材料太多反而会影响探索过程的丰富,孩子间会跟风而使用同种材料操作,所探索的方法会受到限制。如:《有趣的复制》,如果教师提供的印章太多,大多孩子一节课都在印,而较少孩子去探索画、写、折、剪等其它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探索方法的种类提供材料数量,同种方法的材料数量应有所控制,并非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幼儿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灵活调控 科学活动不同于其它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有时是教师难以预测的,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指导。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灵活的调控能力。 ★幼儿的操作--细心观察
孩子的学习有不受干扰的权利。教师应学会安静地、仔细地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问题和谈论,不要打断幼儿的思路,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这样,才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如:《亲亲泥土》中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泥土,当观察到几种烂泥时,孩子们谈论开了:"像大便,可怕极了"、"像牛拉的屎"、"像小朋友吐出来的东西"虽然听起来不太雅观,但是他们表述得具体形象,更可贵的是孩子们乐于表达、大胆表达。 ★幼儿的探索--鼓励支持 "做中学"课题研究小组强调"动手做"(Handson),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他们认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能理解,应鼓励孩子多动手操作、多探索。孩子的探索往往是无止境的,科学活动的结束并非孩子探索活动的结束。如:《有趣的泡泡》活动一结束,孩子们发现用大张纸卷成的工具,吹出的泡泡大,就向老师要了一张大画纸想试试;他们发现泡泡水用完了,就加自来水。教师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结果保持沉默,鼓励孩子们去大胆试试。 ★幼儿的发现--为之赞叹 幼儿的探索发现,常常出乎成人意外。大多数的百科全书上都说蚕的一生脱四次皮。可是,孩子们经过了自己的喂养却推翻了"科学结论",发现了蚕宝宝的一生共脱五次皮。他们观察到蚕宝宝换了三件衣服后就开始吐丝结茧,在茧里换第四件衣服后变成蛹,蛹变成了飞蛾脱下了第五件衣服。孩子们的观察多么仔细,何不值得我们为之而赞叹! ★幼儿的困难--适时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碰到困难没办法解决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否则,幼儿会对科学探究失去兴趣与信心。在《有趣的叶哨》活动中,起先,教师提供样品,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探索制作叶哨(教师原本认为此探索过程很简单)。然而,大部分幼儿都碰到了困难,活动进行不下去,这时教师倘若不进行适时指导,孩子们就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 ★幼儿的质疑--共同解决 科学活动中,幼儿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让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对于孩子们的质疑,可以鼓励他们请教师(或父母)把问题写成文字;也可支持幼儿把自己的问题用绘画加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的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教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鼓励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孩子们发现蚕宝宝不吃东西,就会产生问题:"蚕宝宝为什么不吃东西?"他们有很多猜测,教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性地提问:"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找到了答案:蚕宝宝要换衣裳时(蚕眠)不吃东西、蚕宝宝刚刚换好衣裳时不吃东西、蚕宝宝要吐丝前也不吃东西。
2、鼓励幼儿,并尽可能和幼儿一起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来解决问题。如:神舟六号上天,幼儿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看电视、看书、看报纸、听广播、求助成人、上网查询等方式去获取信息。从而,让孩子明白信息获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幼儿的成功--分享快乐 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并始终关注孩子的成功。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叹,为成功而欢呼雀跃,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方式表示肯定,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的失败--总结经验 幼儿尝试了失败才会在失败中自我修正,寻找到成功的途径。如:《空气的压力》实验失败,孩子们得出的经验是:①手帕没有全部塞入杯中;②倒扣入水中时,杯子倾斜;③还没完全拿出水面时,就将杯子往上翻。正确的做法是:手帕在杯里要塞紧,垂直倒扣入水中并垂直拿出水面,速度要快。 ★幼儿的结论--归纳提升 幼儿在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比较表浅、零碎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如:《有趣的泡泡》,孩子得出的结论是:"我看到的泡泡都是圆的",教师则帮助幼儿进行提升:泡泡的成形与工具的形状没有关系。 总而言之,科学活动实施前重在设计,科学活动实施中重在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才能大力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采用哪些适宜的教育策略呢?一、 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互动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回顾)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 互动问题: 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含科学思维和独创性、批评性等个性品质)。 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二、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互动问题: 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认知规律;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地科学知识,甚至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费时间讲解,采用多种手段,幼儿也不感兴趣。 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比如今天展示给大家的两个教育活动,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身边寻找数字,了解它们的用途;探索发现声音的不同;再比如:我们开展的小班的关于牙刷的科学活动;帮助小朋友认识刷牙的重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开展的使用工具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连接时需要用的工具,(纸、塑料、木板)对幼儿的未来生活能提供帮助,建立初步的经验。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要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比如:洗手时向幼儿渗透一些卫生常识;进餐时渗透一些消化的相关内容;散步时引导观察天空、花草等等,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 三、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刚才我们提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今天的第二个活动,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思考、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再比如在神奇的泡泡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让他们去操作实验,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了满足,使幼儿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态。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科学活动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今天的两个活动中,教师都运用了游戏法,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常见常用的策略。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 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特别要注意体会孩子的心理,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和孩子们一致起来。幼儿缺乏感情认识,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大多数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活动被重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 很忙、很投入、很高兴地在操作材料,但是,仔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仅 仅处于一种表面的形式,老师在孩子操作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或任务,所以幼儿的操作 显得没有目的、有的孩子玩呀玩呀就把操作当成嬉戏了。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培养孩子解
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纯粹的孩子去玩就行了呢?所以,在操作前老师必须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 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样了。 比如:今天刘玉老师组织的活动老师提出问题:把这些材料放到小桶中发出的声音会怎样?你们来试一试吧!孩子们带着问题的操作更有吸引力,兴趣更浓;目的性更强。所以问题如同针头一样牵引着操作和探索这条"线"一步步向前走。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提问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鼓励性提问 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今天的教学活动中,两位老师都运用了鼓励性的提问,尽量多的鼓励每个孩子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李老师:"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发现了数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鼓励性的提问;扩大提问的参与面,逐步培养全体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发散性提问 这种提问没有限定的答案,能够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也有利于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今天在刘老师活动中:"你听到玻璃珠掉到地板上的声音是什么感觉?像你听过的什么声音?""你们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这就是一个发散性的提问,问题很开放,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广泛的收集孩子们的想法,这一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层次性提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就将充当发展的尾巴"。为此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比如:刘老师的活动中这样提出问题:"这些材料分别放到小桶中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像你们听到过的什么声音?"在这样有层次的问题引导下,孩子们积极思考与表达,回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共同梳理经验建构科学的概念;李
老师的活动中:"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你们都认识吗?""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发现,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经验。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层次性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活动过程结构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 4、矛盾性提问 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不去注意那些矛盾的事件,此时需要教师提出矛盾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尽快让冰融化"的科学活动中,两个幼儿都认为倒入热水会很快融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孩子方法一样所用的时间却不同,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间的认知矛盾提出问题:"你们都用了倒热水的办法,为什么用的时间一个短一个长呢?"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识中引起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去探究欲望,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发现同样是热水,倒得越多冰就会融化得快些,所以时间就短!再比如:《水在哪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水果中挤压出的是不是水产生了矛盾?就是及时地抓住矛盾冲突:"到底谁说得对呢?水果中挤出来的是不是水呢?"这样的问题更有利于调动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是孩子的主动探究更加深入;在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冲突(可能是幼儿间的认知矛盾,可能是孩子自身原认知与新认知间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地捕捉,运用矛盾性的提问及时地引领,有助于幼儿主动的建构科学概念。 5、开放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是启发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能从多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获得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开放性的问题,它的提问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 案例:在玩沙的活动里,老师给小朋友出示了沙盆,沙盆里混装了鹅卵石、花生和绿豆,老师问:怎么样把这些东西分开?文文说:用手"鹅卵石、花生、和绿豆捡出来,放到三个碗里就可以了" 老师问:还有什么办法? 亮亮说:先用筛子把最细的沙子筛下来了,剩下的就再捡出来就行了 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和他们不一样的办法? 冬冬说:我们三个人合作,一个人捡鹅卵石、一个人捡花生、一个人捡绿豆,剩下的就是沙子了,
红红说:捡的办法是好,可是绿豆也太小了,不好捡,会很慢,我们做两个筛子,一个用沙网,筛沙子,再把沙网的眼扣大一点点筛绿豆,这样就更好了, 师:哪种办法最方便、最快呢?有的说冬冬的办法快,有的说红红的办法快,孩子们讨论的很热烈,最后老师说你们分组实验,用你们自己认为最快最方便的办法来试试吧! ------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幼儿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教师也能从幼儿的回答和提问中了解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水平状况。 6、积极有效的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的问原因、问下落。教师的"追问",往往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会这样的想?"、"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想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而采用的手段。 案例:在"神奇的水柱"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粗细不同,水的水位相同,小孔的高度相同的两个瓶子,分别标号为1号瓶和5号瓶。 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个瓶子上的小孔喷出的水远?" 幼儿回答:"我认为1号喷得远!" 幼儿回答:"我认为5号喷得远!" 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你为什么认为1号喷得远!""你为什么认为5号喷得远!" 幼儿回答:"因为1号瓶子粗,所以我觉得他会喷得远。" 幼儿回答:"因为小孔的高度一样,5号瓶细所以我认为它喷得远!" 通过教师的"追问",某一个孩子思考问题的逻辑想法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助于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更加广阔的探索思路。
总之,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应遵循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应尽量避免向幼儿提出指向明确或有鲜明倾向性的问题。因为幼儿往往会揣摩教师意图作答,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并不作积极思考,而是猜测"老师想我怎么答"、"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此外教师也应尽量不向幼儿提出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发散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巢臼之中。 (三)运用多种方法、途径、手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1、为每个幼儿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尊重支持的环境,给每个幼儿真正探索的机会,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急于告诉方法、答案,例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活动,首先让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不同物体的感觉。让孩子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发现,在幼儿充分活动独立思考后,再由教师给予归纳、小结。2、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受旧有教育意识的影响和教学计划及生活常规的限制,非常残忍的遏制了孩子们的探究愿望,探究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孩子自然就失去了在实践中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机会,更不可能养成执著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李老师提供材料以后,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充分的观察,解决对这些材料的认识;然后老师再引出问题让小朋友去发现相同,同样不急于指导,给孩子观察发现的时间······刘老师在活动中也同样注重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让每个孩子都反复的尝试过,反复的比较感知声音的不同,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上老师舍得花时间,而不是形式上的操作一下就草草结束,充分的探究时间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很好的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等科学品质。 比如:在进行"和面团"活动的探究环节时,师生共同收集所需的材料后便将尝试和面团的过程放置到区域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反复的尝试,在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和面经历中,孩子们体验了失败······但最终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在长时间的反复操作实践中获得了和面的经验,知道了和面时水与面的比例一定要适当,这样的经验不是成人给予孩子们的,完全是孩子们自己充分探索得到的结论,孩子们是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通过真实的实践探索,自己发现和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和科学的概念。因此在科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保证探究的时间的意识。 3、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重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教师为孩们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李老师的活动中,老师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一看讲一讲;刘老师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触摸材料,用耳朵起倾听和感知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等都是在调动孩子们的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4、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今天的活动中,大班的刘老师就很自然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达,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科学教育使教师面临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善于发现和尊重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变成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支持幼儿的"胡思乱想",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和分享,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 要建立新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一是要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和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二是要使科学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三是要多开展个别和小组的自主操作、探究活动;四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留意的几点问题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从真正意义上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一)在科学活动中,交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以及交流活动所产生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好好把握,以充分实现其价值。 一、幼儿乐于交流,体验交流带来的乐趣
不愿说或不敢说是大多数幼儿的普遍心理。其实,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事实如此,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而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不同的交流对象和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同时,也积极地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交流对象。其中,同伴是他们最喜欢的交流对象,因为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基于各自不同的兴趣点,会无意识地形成不同的交流圈。 老师也是幼儿最重要的交流对象。老师既要倾听、关注孩子们的问题和疑惑,又要鼓励孩子继续去尝试和探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当然,家长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交流对象。当孩子把自己探索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告诉家长时,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应答,让孩子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充分挖掘孩子探索的潜力。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幼儿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语言、绘画、手势都可以作为幼儿交流的媒介。 (二)作为"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录是必不可少 的,这是因为记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记录会帮助幼儿确立任务意识,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对幼儿来讲,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意学习,记录则会使这种无意学习转化为有意学习,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益。 二、对实验过程的记录,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满足于传递科学知识给幼儿,这种知识的传递是单向的、是教师一相情愿的。借助于科学实验则使科学学习变成主动建构的过程,记录则帮助幼儿顺理成章地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记录有助于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使幼儿受益终身。 四、《纲要》倡导幼儿同伴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记录是一个使幼儿的学习过程具体化的过程,所以,记录也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并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 (三)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 幼儿的记录提供具体帮助。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做记录,比如幼儿说教师用文字记录,或者教师帮幼儿拍摄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从组织形式上看,小班比较适合全班记录,即由老师负责用简单的图画、图表、文字记录大家交流的内容、实验操作的结果。中大班幼儿一般可以自己做记录,但是,教师仍要给予具体的帮助,例如给出符号或图画的样子,或在前面有一张针对全班的综合记录纸,尤其是幼儿刚开始学习做记录的时候。 (四)在科学教育中注重给幼儿一个美的情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曾经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今的教育是以人性、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的,因此它首先关注的是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完善来评价教育的价值的。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而且具有价值导向、人文负载。科学教育也远不只是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要全方位关注科学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质疑的习惯、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影响,目的是最终达到健全人格。 在科学教育中注重给幼儿一个美的情怀,也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在"认识汽车"主题活动中,在通过认识货车、火车、公共汽车、救护车、洒水车等各种类型的车后,幼儿不仅感悟到了车的造型美、色彩美,而且认识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幼儿在认识了各种类型的车后,幼儿就设计、配色、制作出自己梦想中的各种各样的车,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手与脑密切配合,听觉、视觉等器官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既了解了科学现象和特征,又刺激了幼儿的创作欲望。而幼儿的这些"作品",体现了每个 幼儿对美的感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幼儿享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美。所以在科学教育中,幼儿探索到的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还养成了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将探索到的这种方法和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认识和品德结构中去,从而成为他人格中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样,通过陶冶幼儿的心灵,就会起到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的作用,最终健全幼儿完美的人格。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 笔者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例如,关于大班数学中"自然测量"的内容,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自然测量"一词,想想"自然测量"会用到哪些基本量具,测量时该注意哪些基本方法以及量具的演变历史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 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例如,"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10以内的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对中大班幼儿却比较合适;"物体的弹性与哪些属性有关"这一话题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但是大班幼儿或许可以试着探究"如何使球弹得更高"这一操作性更强的感性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思考哪些"生活事件"既富有"数学意义"又是幼儿熟悉的内容外,还应思考怎样呈现这些"生活事件"中的操作材料才能进一步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用怎样的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等。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查看教师日常的教案,笔者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案中目标部分的文字表述存在欠缺。有些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形式上的、符合语法逻辑的静态文字,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差与教学过程展示的质量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活动过程形式丰富、场景热烈,教学效果就好。这种想法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一般来说,评价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坏往往有两个指标:一是针对性,二是精确性。前者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否透彻有关。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透彻,就不可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普遍适合任何一种数学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个案特征,不写也罢。后者与教师的文字修养有关。如某个数学教学活动有这样两个教学目标:(1)(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事序的变化。(2)(幼儿)学习对事序进行排列。由于主语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也不符合教学目标撰写的基本规范。教学目标的文字表述能反映出执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字功底,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幼儿就会在趣味情境中开展有效学习;只要给予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幼儿就能主动探究问题。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有些教学情境单纯追求游戏的娱乐价值而淡化了数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有些操作材料看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却不能"与幼儿有效对话",幼儿在热闹地摆弄操作材料时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发现。如何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这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一种自然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外观属性。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生活中原生态的材料本身的形、色等外观属性或在材料上添加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等信息,将"数学问题"和"操作要求"有效地"物化"在材料上,促使幼儿在感知当前的认知情境和接触当前的操作材料时产生"知觉唤醒",从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按照劳伦斯的说法,教师要事先思考自己设计的活动情境能否引发幼儿的认知兴奋,产生认知冲突,因为只有产生认知冲突,幼儿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避免因为事前对材料缺乏合理的挖掘和加工,导致幼儿"能感知到的东西却不一定能理解"。例如,将一堆色彩鲜艳的积木放在小班幼儿面前,倘若没有特殊的信息提示,幼儿只会随意地进行积木构建游戏,不会意识到"我应该如何来"玩"这些积木"。此时,倘若教师能够提供不同颜色的分类槽,并提供简单的提示或暗示,幼儿一般能主动按积木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如果教师能在分类槽盒底画上相应的点子或数字,幼儿就可能根据标记开展按数取物的游戏。这些"数学问题"或"教学目标"并不是在直接的语言传递过程中灌输给幼儿的,而是以"信息符号"的形式"物化"在材料上,再由材料向幼儿发起"知觉的挑战",从而提升操作材料的数学探究意义,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优秀教师对幼儿出其不意的表现经常会感到无比的惊喜并紧接着发起新的互动,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笔者曾经听过一次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分数的初步知识",其中有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先请学生将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寻找纸张的1/2部分,感受平均分成两部分的含义;接着再请学生将纸平均折,看看折出的每一部分是原来纸张的几分之一。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向教师报告新的发现:1/4、1/8、1/16……然而,这些学生的思维始终没能超越"对折"的常规。这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折出了1/3,马上请他站起来,问:"你将纸平均折了几份,折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纸的几分之一?"该学生的回答触动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1/5、1/9,甚至1/27纷纷出现。教师随机进一步引导:"请用笔在纸上作记号,说说记号部分是纸的几分之几?"学生纷纷给出了新的答案:2/3、3/5、4/16……尽管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正是教师的慧眼捕捉到了学生的新知识"生长点",课堂因此变得生动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在"非常规地折纸"时,意识到并抓住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至此,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而紧接着"用笔在纸上作出几分之几的记号"的活动又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如此看来,教师眼里装着幼儿的"非常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教学的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幼儿在学习时不仅外在的言行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其主观的态度也是投入的,积极主动的。"生命的课堂,不一定看到小手如林的热闹,却有身心全部投入的愉悦,有生命蓬勃的成长;也不是教师讲几分钟学生练几分钟的技术操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情境与生活的对话。"当幼儿的主体感受与课堂、与情境同呼吸时,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驾驭之下的课堂,而是幼儿思维自由驰骋的天空。 三、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
对幼儿园课堂文化的关注,促使教师对教学评价语言进行多元化革新,但是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评价的文化含量不高,缺乏人文内涵;二是评价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底蕴。 "嗯,不错。""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在幼儿园课堂中,这类应答式评价语言或者摸摸幼儿脑袋、拍拍幼儿肩膀等辅助性肢体评价方式司空见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同一类评价语言,反映出教师文化底蕴相对欠缺,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贫乏。在一次大班数学活动"和时间赛跑"中,教师问幼儿:"请你们回忆一下,你用一分钟时间做过哪些事情?"有的幼儿说:"我吃中饭用了一分钟。"有的幼儿说:"我起床用一分钟时间。"也有的幼儿说:"爸爸一分钟走一步。"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其间,教师时而平和地微笑,时而习惯地应和,时而默许表示鼓励和认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当意识到幼儿不知道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时候,教师最好能马上反问一句:"每个人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教师也不妨用一分钟时间让幼儿直接感受一下一分钟里能做什么。这比微笑和点头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能让幼儿急于去探究"一分钟时间究竟有多久",而不是将师幼双方逼进无话可说的死胡同。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教学评价应当精练扼要。笔者以为,评价时注意语言的内涵与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矛盾,更何况幼儿的语言是在不断模仿他人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单一的语言活动就能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人文化的数学活动评价倡导教师用教育智慧判断幼儿的"即时"言行,分析幼儿的回答代表着怎样的经验,幼儿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怎样回应才能让幼儿豁然开朗,以此作为有效推进教学的依据,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动态化、人文化,而不是用机械的应答来反馈幼儿。 很多教师在回应幼儿时语言苍白,缺少内涵,这反映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即时关注和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伴随着怎样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基于何种经验,在作业记录单上呈现哪些不同的理解方式等,即在幼儿与多种教学要素的互动中,分析、判断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策略,并且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发展,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学习生长点。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建构主义取向教学不是单纯让幼儿自己"建构知识"、不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学,而是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不是支配幼儿学习的权威,而转变成了问题的提出与激发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教学过程的辅助者、思维深入的激发者。教师要有更开放、更包容的心胸,更灵活的沟通、以及更卓越的教学技巧来协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概念。当然,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教师所需要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教师要根据条件的性质,在几种角色中不断切换,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与激发者 教师要联系儿童过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发儿童解决问题的需要,然后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师幼一起设计数学问题,能增加幼儿解决问题的自发性和挑战性。 关于乘车的讨论 老师:如果从自己家出发到博物馆去参观,每人有10元钱做路费,你打算怎样去博物馆?(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第一组: 陶陶:"老师,如果乘出租车去博物馆,需要多少钱?" (我为他们估算了一下,从彭浦新村出发,大约需要30元。立刻就有幼儿认为只用自己的钱乘出租车是不够的。) 瑶瑶:"老师,我是不是还可以让妈妈多给20元钱?" 老师:"我们的规则是每人10元钱。" 瑶瑶:"那我和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乘,三个人就有30元了。" 陶陶:"出租车可以坐四个人呢。" 瑶瑶:"那我们找四个人一起合乘,还可以多10元钱。" 老师:"如果是你们4个人合乘,这样你们每个人只需出多少钱?" 他们算了算说,每人只需8元钱。 第二组: 圆圆:"我们可以乘46路车直接到博物馆。而且我喜欢乘空调车,只需要2元钱。" 锋锋:"现在乘空调车的人太多,我觉得普通公交车好,人少,而且只要1元。" 第三组:
杨杨:"乘722路公交车换地铁。" 寒寒:"我们走到地铁站,这样更便宜。" 欣欣:"彭浦新村的地铁还没有通车,走到地铁站太远了。" 菲菲:"我觉得先叫一辆出租车到地铁站,然后转乘地铁,这样不用绕圈子。" 老师:"请你们想一想.哪一种办法最快?哪一种办法最便宜?哪一种办法最舒适?然后选择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办法。" 让幼儿参与到问题设计中的好处是,幼儿会将生活中的经验问题融入到问题情景中来,其次幼儿有着被尊重的感觉,特别这些问题都不是常规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幼儿解题的创造性。在关于乘车的讨论中,教师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讨论,想出了各种办法分配10元钱,选择各种方法达到目的地。 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这里的环境设计是广义的,包括幼儿学习数学的物理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室内外空间的分配,教学具的选择与提供、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场地、人际关系的选择与搭配等。教师要从有利于幼儿广泛地接触环境,与周围世界充分互动的角度进行思考与选择。比如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什么性质的材料?什么时候提供最恰当?怎样利用户外活动场地的进行有效的空间感受教学?什么性质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更为清晰直观地表现自己的思考? 三、教学氛围的维持者 建构主义思想下的幼儿数学习要求更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幼儿可以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注、理解、通过提问或动作给予的适度的压力,获得进展时感受到来自教师或学习同伴的肯定、鼓励。教师要以更宽阔的视野、更灵活的互动技巧有效地维持和掌控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氛围。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弹性与开放的建构空间,让幼儿的学习策略多元化,使目标多元化,使课堂教学、户外活、游戏、操作、讨论等方法达到一个最优化结合的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促进幼儿数学智能的迅速发展。
当一个孩子长时间在区角里尝试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鼓励:"看来它把你难住了,但是你要成功了!"也可以在孩子对一个数学问题发生争执时,引导孩子们,"我们为什么不亲自试一试?"或者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直接问孩子:"告诉我你接下来想做什么!"从而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路。总之,让孩子们感到他们的合理的思考和尝试行都是获得允许和鼓励的,任何假设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验证,每个孩子对数学问题的表达在与集体和老师的沟通中部会受到真正的重视。 四、教学过程的辅助者、思维深入的激发者 教师是懂得知识结构的专业教育者,因此要能对幼儿应该具有的数学经验进行知识料构的分层分析,逐渐引导幼儿由易到难进行学习。无论是幼儿的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都不仅仅是观察和等待(适度的等待是必要的)。 写电话号码 韩新宇来到"我家的电话号码"区域,他很快就写下了一些排列不规则的数字。 "这是什么?"老师问。 "这是我家的电话号码啊!"他说,"56417793。" "我怎么觉得是21749376啊!" "不对!"他急了,指着上面的数字,"56417793。" "可是,你写得这么乱,怎么念都可以啊!" 听了老师的话,新宇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似乎发现了问题。 "想什么办法可以让别人容易看懂呢?"老师的手指不经意地在纸上划过一道横线。 "我帮他们排队好吗?"韩新宇问。 "好啊!不过,不要把数字宝宝写反了!"老师轻轻地点了点他写反了的数字5和9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新宇兴冲冲地拿着一张写好的电话号码跑到老师身边。 "吆!56417793,这次每个人都能看懂了!" 教师要充分照顾到个别差异,在适当的时机,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帮助幼儿整理自己面临的问题,分析并了解自己的下一步发展需要,促进幼儿自己生成并决定要解决的问题,并适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充分调动和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性。 五、教学动态的评价者
建构主义理念下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如师幼、幼幼互动的性质、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幼儿的思维品质等。将评价与反思作为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理解幼儿数学学习过程的手段,伴随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的始终。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获取评价资料的技能,如现场记录、分析幼儿的作品、与幼儿交谈等。例如,教师在设计数学区角时,总是通过观察幼儿和投放的材料的互动过程获得信息。当出现问题时,她需要从教学目标、幼儿发展水平和材料对幼儿和目标的适宜性等三个角度考虑问题,获得三方面评价的综合信息,目标是否合适?孩子是否喜欢平面的材料?材料与教学目标是否匹配?并且通过与孩子的谈话,了解他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一定的判断,决定下一步的做法:是降低要求?是增加材料操作难度层次?还是引导幼儿进行同一难度的另一个活动以满足他的兴趣? 在集体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评价,注意收集幼儿的口头和书面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信息,也要对自己的提问方式、交流的对象、幼儿的语言和表情中所蕴涵的信息做即时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决定下一步该引导幼儿进行怎样的活动。 建构主义理念下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要求教师有宽阔的视野,不仅要对幼儿知识、经验、能力进行评价,而且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kJ.Com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小青蛙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 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二、 学习青蛙的生长过程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四、 结束活动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水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活动准备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
,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三、探究水的性质1、水是没有颜色的。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2、水是没有味道的。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3、水是透明的。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4、水是流动的。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轻与重活动目标:1、学习用天平称测量物体的轻重。2、知道物体的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活动准备: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儿数学用书《轻与重》。活动重点:学习分辨物体重量的轻与重。难点:幼儿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轻与重。活动过程:1、积累有关物体轻重的感性经验:请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比较物体的轻重。-----“这些物体是一样重的吗?”
鼓励幼儿用手去掂分量。帮助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出示两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种物品哪个重哪个轻?”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介绍天平的用法,准星必须居中,拿放要轻。----“猜一猜这两样东西哪个轻哪个重?”请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验证。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轻重与质地有关: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请幼儿做幼儿用书《轻与重》中的练习。延伸活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比比谁重谁轻。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声音的秘密活动目标: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准备: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过程:1听听说说: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小实验:教师提问。——“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打电话游戏:用自制电话通话。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同时播放毛主席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毛主席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数学活动:购物高手 设计意图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活动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娃娃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7元可以买一样、两样甚至三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大的展示板上超市商品图一张;2.小的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3.超市的环境创设。活动过程一、《碰球游戏》,导入活动师:合起来是5。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1球碰4球。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幼:嗨!嗨!我的3球碰2球。合起来是7。嗨!嗨!我的4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3球碰4球。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幼:嗨!嗨!你的6球碰1球。(评析:游戏可以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二、幼儿尝试用5元、7元购买一样、两样、三样不同的商品1.第一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师:如果你有5元钱,想买这里一样东西,可以买哪些?幼:5元的橙子、3元的苹果、1元的草莓、2元的香蕉、4元的……都可以买;7元钱的不能买。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只有7块钱的商品不可以买,别的都可以买?
(评析:此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2.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小组介绍。教师评价。(评析: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师:刚刚小朋友们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得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幼:他们先将苹果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地找,能够一个不漏地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评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3.第三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1)要求: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师:这一次更有难度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2)小组介绍(评析: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以这时候的难度递进很符合孩子的特点,且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难点。)4.第四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三样的商品。师:动脑筋想一想,7元钱买三样东西,你们能不能很快地找出来呢?三、游戏《超市购物》玩法:先去取款机前排队取一张钱,然后去超市买两样不同的东西,再去收银员那里结帐,最后看看自己剩余多少钱。如果还想买第二次,取完钱去超市买三样或者四样不同的东西。(评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音乐教案:小木偶变身记 设计思路选材的思考。《木偶奇遇记》是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孩子们非常喜欢听这个故事,他们被主人公匹诺曹及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艺术是相通的,我尝试着把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机整合,提升孩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丰富他们的肢体表现经验。活动选取了《七式进阶》《木偶兵》《杜鹃圆舞曲》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营造了浓郁的音乐氛围。其中,《木偶兵》是主体音乐,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小木偶较为吻合。活动价值分析。情感方面的价值:活动以情感为主线,传递正向的情感力量。借助故事情景“小木偶在小仙女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爱心,最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让幼儿体会小木偶变成真正孩子的喜悦,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表达表现方面的价值:注重幼儿自发的表达表现,在情境中感知小木偶的动作特征(僵硬),并创造性地表现小木偶不同的动态,积累肢体表现经验,自主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环节设计的思考。凸显情景:活动以故事情景贯穿始终,通过特定的情景(我是木头人、帮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在空旷的草地上植树种花)来引发孩子自主地进行表达表现。巧用媒体:活动中多次运用直观的媒体(小仙女、视频影像、拥挤的马路、美丽的花园),有助于孩子的理解、表现以及情感的激发。关注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站位比较靠后,没有直接的动作示范与幼儿模仿。而是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游戏感知、合作表现来梳理提升动作经验。活动目标1.借助音乐与情境,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木偶的不同动态,积累僵硬的动作经验。2.结合情境体会小木偶变成小朋友的喜悦,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1.幼儿前期经验:听过故事《木偶奇遇记》,初步感知过小木偶的动作。2.环境与材料创设:①ppt(拥挤的马路、空旷的草地等);②flash:仙女姐姐、美丽的小花园;③“和谐城市心灵乐章”公益广告片断;④音乐:《七式进阶》《木偶兵》《杜鹃圆舞曲》;⑤充气榔头一把。活动过程一、小木偶诞生媒体呈现“木偶奇遇记”的画面,引发幼儿的回忆。引导语:老木匠的本领可真大,今天我也来学做故事里的老木匠,小朋友们就是小木头,等会我敲到哪根木头,哪根木头就变成我的小木偶,跳到中间摆出一个小木偶的造型,好吗?1.播放《七式进阶》音乐,教师扮演老木匠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敲打、制作小木偶。A段音乐:做刨木、锯木、敲钉子状。B段音乐:用充气榔头在“5—3”(嘟一哒)处随意敲击幼儿,幼儿摆出各异的造型,表示小木偶诞生。(为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可请幼儿和“老木匠”一起来制作小木偶。)2.播放“木偶兵”背景音乐,做游戏“我是木头人”(边念儿歌边模仿小木偶的动作),积累僵硬的动作经验。教师:我们都是小木偶,让我们一起来玩玩“我是木头人”的游戏,看看谁的动作最像一个小木偶。“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笑,还有一个不许动”(两遍)。游戏:关节动一动。规则:“木匠”拍自己身上的任意一个关节(双肩、肚子、膝盖等处)几下,小木偶就把那里的关节动几下。(提醒小木偶动作幅度要大些。)3.幼儿随“木偶兵”音乐完整表现。教师随机辅以情景性语言,如把手伸出来,往上伸一伸,往前走一走,一起问个好……二、小木偶变身出现仙女,提问:你们想变成真正的小朋友吗?要变成小朋友必须要有一颗爱心。怎样才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木偶?1.播放公益广告“和谐城市心灵乐章”——情感提升。
教师:你们从影片里看到有哪些人?他们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事?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想帮助谁?怎么帮助他们?2.小木偶帮助警察指挥交通(个体表现)。(1)媒体演示情景——拥挤的马路创设语言情景:马路上太拥挤了,警察叔叔忙也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2)小木偶随音乐帮助警察指挥交通(感知僵硬的动作),可以边随音乐表现边用有节奏的语言:我帮警察|指挥交通|请你等一等|请你快通过|……(可请个别动作较形象的小木偶来表现,集体模仿。)教师:警察叔叔说,在你们的协助下马路变通畅了,真要谢谢你们。3.小木偶帮助花匠植树种花(合作表现)。(1)媒体演示情景——空旷的草地创设语言情景:你们能把这片空旷的草地变成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吗?(2)小木偶随音乐合作表现植树种花的情景·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小花园?在个别幼儿表演时可辅以有节奏的语言,如我把泥土松一松,我给小树浇浇水,小树小树快快长……·分组:可以两个好朋友一组.也可以几个好朋友一组一起来植树种花,要先商量好谁来植树种花,谁来装扮小树小花。·幼儿尝试合作表现,教师观察。要点:观察幼儿表现小木偶植树种花的动作是否多样,关注幼儿的合作表现情况。(3)小组交流、分享(有侧重地选取)(4)媒体演示:空旷的草地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草地变成了美丽的小花园真是太让人高兴了,大家都说谢谢你们。三、小木偶美梦成真
仙女姐姐:恭喜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朋友(仙女用魔棒施展魔法),孩子们欢呼:“谢谢你,小仙女!”教师:我太高兴了,你们终于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了!那就让我们共同庆祝、尽情舞蹈吧!(播放《杜鹃圆舞曲》音乐)。幼儿合作自由舞蹈,体验小木偶变成小朋友的快乐心情。教师:让我们把爱送给身边更多需要关心的朋友吧!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管子》设计思路:孩子们总喜欢躲在卫生间、洗手间里对各种各样的管子产生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弯管、三通管这些特殊的接头管,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管子》。让幼儿在玩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体验游戏活动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
),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活动评析: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
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废旧电线真好玩》活动设计内容分析:《废旧电线真好玩》是大班《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上学期一节活动内容,电线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易弯折的物品。容易激发起幼儿想试一试、玩一玩的的想法,让幼儿在增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与亲自试验,自己创造出各种玩法,在想想做做中发展创新能力。幼儿分析:大班幼儿相对于中小班幼儿创新思维能力高,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强,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激发幼儿用双手表现物体形象的情趣。符合大班幼儿年龄和心里发展的特点。设计思路:废旧电线的玩法,对于大班幼儿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设计中首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然后自由创造,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兴趣。活动中动静结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乐趣。设计意图:(1)出示废旧电线,让幼儿了解它在生活中的作用(2)调动幼儿的原有创作经验,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动手试一试废旧电线可以怎么变,怎么玩?激发幼儿的兴趣。(3)扩散思维活动,引导幼儿想一想废旧电线还能变成什么?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投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废旧电线进行二次创新,幼儿会创造出更多东西,会有成就感。
(4)投放许多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废旧电线让幼儿再次根据自己刚才的创意想象,尝试变出更多的,好玩的东西。教师指导,并鼓励表扬。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2.引导幼儿学会废物利用。任意弯折电线,表现自己创意的造型。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好习惯。活动重点: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活动难点:用更多的废旧电线进行创意。活动准备:搜集大量粗细、颜色、长短不同的电线若干,展示板。活动过程:一、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讨论,引起幼儿想玩废旧电线的愿望。老师出示废旧电线提问:A小朋友见过电线吗?B在哪里见过?(电线杆,插座,充电器等)C电线是用来干什么?(传输电的)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能乱扯,乱动电线,不要攀爬电线杆,注意安全。D废旧电线用来干什么?(玩)E怎样玩呢?教师进一步加以追问,引起幼儿想玩废旧电线的愿望二、让幼儿每人任意取一根废旧电线尝试怎样玩:
A这些废旧电线怎样玩?1、让幼儿每人任意取一根废旧电线自己试一试,弯弯折折。教师巡视观察幼儿,与幼儿交流。(教育幼儿玩的过程中注意安全)2、让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玩的。3、请个别幼儿展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玩的。(可以玩出数字6、9、8、7、字母B、C、D、N、M、V、虫子、门等简单的东西)三、投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许多废旧电线,让幼儿再次尝试创造玩。1、幼儿自由选择废旧电线创造玩。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老师启发幼儿创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2、老师鼓励幼儿可以利用多根电线尝试玩出更多的东西。3、老师引导幼儿可以利用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电线进行合作玩出更多精彩的东西。(小白兔、眼镜、自行车、手链、雨伞、坦克、手枪、小房子等)4、引导小朋友互相交流是怎么玩的。5、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前面的展示板上,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欣赏。四、结束活动:引导幼儿想一想除了废旧电线,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废为宝?(易拉罐,光碟,毛线,一次性纸杯,鞋盒子)请幼儿回家利用废旧物品,创新出更多好玩的东西。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镜子的秘密》 [导读]:活动前评析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孩子对镜子是既熟悉又感觉神秘,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也正是这些,经老师的稍稍点拨,就会有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引出。活动目标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 活动前评析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孩子对镜子是既熟悉又感觉神秘,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也正是这些,经老师的稍稍点拨,就会有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引出。 活动目标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老师一面大镜子,上面贴猫的图案,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2.《镜子总动员》多媒体课件3.找一个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天气活动过程实录一.自由探索,了解镜子的特征1.每个小朋友一面小
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师: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幼:我的镜子是圆圆,好像熊猫的头,呵呵……幼:我的是方方的,跟我的手帕一样的。 幼:我的镜子是破的,不知道是什么形状。 师:破了那就是不规则的,会划破手的,来,老师给你换一个,老师这个圆镜子给你用。大家可要记住,镜子破了会划破手的,我们可不能玩,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师:那镜子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幼:冰冰的。 幼:凉凉的。 幼:镜子是平的,摸上去很滑的。 幼:我一摸,镜子就变模糊了,看脸就看不清楚了。 师:对,镜子是凉凉的,变模糊了是因为镜子上有水气了。那你们知道镜子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我知道是用玻璃做的。 师:只有玻璃吗?看看还有什么?镜子和玻璃一样吗? 幼:不是的,不一样的,玻璃是透明的,镜子是不透明,好像还有一层银子,很亮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是的,玻璃透明的,镜子不透明。但那一层不是银子是水银哟。你们听过水银吗?这可是一个跟银子一样发亮的东西,可神奇着呢,以后你们长大了可以好好去研究一下。
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镜子是用玻璃和水银做的。 2.请幼儿说一说玩镜子时发现什么有趣现象。 提问:你是怎么玩镜子的?你发现镜子有什么本领? 幼:我用镜子看自己的脸,看是不是干净,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能看到许多小朋友呢。 幼:我在太阳底下照镜子,镜子能把光照到墙壁上去。 幼:我用镜子能看到后面有没有人走过来。 师:是呀,镜子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生活离不开镜子呀。你们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镜子的。 幼:洗脸的时候用,看看脸有没有洗干净幼:梳头要照镜子,看看头梳的漂不漂亮。 幼:我妈妈化妆会用镜子呢师:我们打扮化妆要照镜子。 幼:洗澡也用的,我们家的浴室里有镜子。 幼:汽车上有镜子,可以看到后面有没有车。 师:观察真仔细,是的,汽车上也有镜子,但那个镜子与我们手上的镜子一样吗? 幼:不一样,汽车上的镜子形状好像不是圆的。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仔细看过吗: 幼:……没有,不知道,呵呵……师:没关系的,你已很聪明了,平时观察很仔细了,回家后你可怜再仔细看看,好好摸摸,你肯定会发现更多的不同,好吗? 幼:好! ……小结:镜子能照出人和物,还能反光,日常生活离不开它。
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镜子1.导语“我们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镜,还有许多镜子,我们一起看一看还有哪些奇妙的镜子”。 2.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知道还有凹透镜和凸透镜,对人们有很大贡献。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拜访大树 活动目标: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活动准备:树叶、树枝、树皮、树根、不透明的袋子(装饰眼睛、鼻子、嘴) 活动过程:师:小朋友们,我是大树妈妈,今天大树妈妈给你们带来一个神秘袋,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幼儿想象回答。 师:我现在找小朋友到大树妈妈面前在神秘袋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猜猜里面是什么?(找两个小朋友上来,第一个摸是树叶,顺利回答出来,第二个告诉我是一根小棒棒) 师:在仔细摸摸。 幼:… 师:如果你不知道就拿出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幼:是树枝。 师:摸到现在,神秘袋说了,想让大树妈妈把里面剩下的东西拿出来,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口令是芝麻开门,小朋友一起说。 幼:芝麻开门 师:出来了,是什么啊?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啊? 幼:(想了一会)是不是树下面的根啊?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真棒,你们说这些东西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想一想是哪里啊? 幼:大树 师:我刚刚说了,我是大树妈妈,你们就是大树宝宝,那你们看我的皮肤就是大树的什么啊? 幼:我们的皮肤相当于大树的皮 师:那树枝呢? 幼:… 师:想一想,一根一根的(故意伸长手臂) 幼:胳膊 师:还有呢?四肢是哪里? 幼:还有腿 师:树根相当于什么啊?想一想,长在最下面. 幼:脚 师:最后的树叶相当于我们什么啊? 幼:头发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那树叶随着四季的变化它有没有什么变化啊? 幼:有
师:你们看现在是什么季节,树叶是什么样子? 幼:现在是秋季,树叶开始变黄,有的叶子已经枯萎了。 师:真棒,现在你们在心中想想,春夏冬,树叶有什么变化,不要说出来,自己想,配轻音乐朗诵诗文《落叶》,这个散文名字是什么啊? 幼:落叶 师:春天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啊? 幼:春天刚刚开始发芽,浅绿色 师:夏天呢? 幼:夏天可以在下面乘凉,叶子长大了,是绿色的 师:秋天刚刚我们就说了,是什么样子的啊? 幼:小树叶变黄了 师:像什么一样啊? 幼:像小姑娘,穿着金黄色的裙子。 师:冬天呢? 幼:树叶落下来了 师:冬天树叶飞到哪里了? 幼:小河上、屋顶上、草地上、大树妈妈的脚下 师:再次欣赏论文,和老师一起做活动吧。 师:小朋友们,大树妈妈要走了,给大树妈妈再见吧。 幼:大树妈妈再见。 文章来源莲山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动物尾巴的秘密》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2.教会幼儿如何对所探究的事物做记录,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2.《动物尾巴记录表》和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示范图一张。 3.音乐:《尾巴谣》 活动过程: 一.音乐:尾巴谣 幼儿与老师共舞,使幼儿用肢体语言引发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二.图片引出动物尾巴,并让幼儿大胆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 1.谜语引出壁虎,金鱼,牛,燕子四种动物。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形状。 壁虎的尾巴像绳子、针····
金鱼的尾巴像扇子····· 牛的尾巴像鞭子、毛笔·····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出示已准备好的四种动物尾巴形状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三.由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的作用 1.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有没有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为什么? 2.让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里的动物不借给壁虎尾巴的原因,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尾巴的作用。 壁虎的尾巴有着断尾逃生的作用。 金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它在水里掌握方向。 牛的尾巴可以赶苍蝇。 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和保持平衡。 3.教师引导性的出示每种动物尾巴作用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四.出示动物尾巴记录表 1.教师示范画不同的“形状标记”,“作用标记”. 2.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标记图”。 五.出示ppt多种动物图片
1.幼儿讨论其它动物尾巴有何作用。 出示松鼠、袋鼠、孔雀、鸭子、蜻蜓、老虎等····· 2.老师进行讲述总结。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当它从高处往下跳时,尾巴起着降落伞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长满了肌肉,起着支撑的作用,还能帮助它跳跃的很高很远。 鹿的尾巴又短又小,但它是很重要的报警器,当敌人靠近鹿群,遇到危险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只鹿就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鹿群就会马上逃离。······· 六.幼儿自由操作“动物尾巴记录表” 幼儿一起分享探讨并交流自己记录表所记录的内容。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胎生、卵生字卡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活动过程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出示一组图片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总结分享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牙齿的秘密》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我们牙齿的构造及作用。2、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3、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并学会刷牙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活动准备:牙齿模具、Flash(牙疼怪谁)、牙刷若干、饼干、镜子、刷牙儿歌等。活动背景: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游戏着,有的晒太阳,有的玩追影子,有的玩丢手绢……突然听见周雨辰小朋友喊道:“哎呀,快看王老师,佳佳牙齿里有个黑洞”这时所有小朋友都跑过来要看佳佳的牙齿……针对这一现象,我开展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牙齿的秘密》,让孩子们了解“黑洞”是什么,怎样预防及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牙齿1、出示牙齿模具,让幼儿初步认识牙齿的构造。2、教师简单讲解不同牙齿的不同作用。(乳牙、恒牙、尖牙等)。3、让幼儿照镜子或者互相看看牙齿,发现相同和不同点。4、教师小结,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牙齿的构造及作用。 活动二: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1、观看多媒体课件(牙疼怪谁)。“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什么”“小熊的牙齿为什么疼”“是谁在小熊的牙齿上,它在干什么”“小熊的牙齿怎么是黑黑的”。(根据幼儿回答逐步追问)2、了解龋齿,找龋齿。幼儿每人一把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龋齿。3、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4、小实验。每人一块饼干,小朋友都把它吃完,并观察自己的牙缝里有什么。5、结合课件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并且讨论如何预防龋齿和怎样保护牙齿。 活动三:我会刷牙
1、借助牙模用儿歌的形式讲述刷牙的方法。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张开小嘴巴。左边刷,右边刷,上下里外都刷刷。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 漱完口,笑一笑,我的牙齿白花花。2、教师小结:早晚要刷牙,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对,我们的牙齿就会有蛀牙。3、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刷牙。4、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大班科学活动:木制品大集合 从本学期开始对幼儿园的一级教师尝试进行备课的改革。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一种设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现有备课模式的局限老师们现在的备课流程基本上还是以参考教科书为主,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融入较为欠缺,尤其是活动过程,撰写时重点不明显,或者写了策略,或者写了教师的指导语,或者策略与指导语会混在一起写,活动过程不是太清晰。二、新备课模式的优势新的备课模式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策略+指导语的方法,能让老师们清楚地梳理活动过程的要点,也能在备课中融入自己的思考。1.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清楚的活动流程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的活动过程安排非常有助于老师理清在说课中的思路。年轻老师们在说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说课思路不清晰,尤其是“说环节”时,总会盘旋环绕,说了很多却不得要点,所以新备课模式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们从容应对说课。本学期将开始尝试组织一级教师进行改革,缩小范围,集中指导,在运用的过程中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并再次做出调整,使备课新模式得以最大化的发挥效果。活动过程:一、自由讨论,了解木头在生活中的用处策略:出示一小截的木头,让孩子进行观察。指导语:1.这是什么?2.木头可以做成什么东西?3.小结:原来木头可以做成那么多的东西,所有用木头做的东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木制品。 二、认识各类木制品,并尝试给木制品进行分类策略:1.出示木制品图片(六大类各一张),以散放形式张贴在黑板上。2.出示分类表和标记:生活用品类、家具类、玩具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乐器类,在黑板上依次排列。3.孩子人手一张木制品图片,让孩子进行观察后进行分类。指导语:1.老师这里也有许多木制品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2.我们来这些木制品分分类?
3.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底下也放了一张木制品的图片,请你们拿出来仔细地看一看,你所拿到的图片上是什么木制品,它属于哪一类,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4.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都有木制品,这些木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用途。三、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木制品的特征策略:1.出示木头图片和小红花,引导孩子讨论为木头贴小红花2.实物的对比:(1)可塑性强——借用已出示的装饰品图片(2)轻便——铁和木头的比较(3)牢固、不易碎——玻璃碗和木头碗的比较指导语:1.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木头做东西呢?2.木制品有什么优点呢?看看木头都能得到几朵小红花?3.小结:因为木头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大家都喜欢用木头来做各种东西。四、延伸活动策略: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找生活中的木制品。指导语: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再找找,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木制品。 文章来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大班科学活动《滚来滚去》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 1、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3、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一、优点 1、以“滚动球的动作”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2、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3、在制作作品的时候,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料料进行制作。作品完成后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制作的过程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滚动自己的作品,检验是否可以滚动。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材料的投放不够 如果在收集材料时,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收集,让孩子们在动手收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材料的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如哪些是长的、短的,细的、粗的,圆的、扁的……)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材料时就会有针对性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的创
意都个不相同,让每个孩子在制作作品时都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独特性。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欠缺到位 由于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孩子进行自主地探索过程,而活动的气氛也相对的比较轻松,孩子们比较放开、投入,在讨论的环节有些孩子就出现了相互嬉闹的现象,导致之后的教师讲解的环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失去了对孩子们及时教育的有利时机。 3、系统性的总结不够。 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也能根据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去推敲,但孩子们的经验是散乱的,很多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所获得的结果。这时教师的系统性的概括经验是非常得必要的。一次次的探索,都应该有小结和提升经验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及时,而提问是教师直接引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问题想孩子们传递,激发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在探索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在孩子需要知道和帮助的时候就是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来帮助他们。在小结的提升经验的时候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教师以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帮助孩子们增加生活经验,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相互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更愿意进行下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大班科学活动〈纸片大力士〉活动目标:1尝试用折纸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3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活动准备:手工纸形状大小相同的积木若干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手工纸,请幼儿说说它能干什么。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做实验。二、幼儿实验实验一:(1)教师请幼儿尝试不用任何材料帮助,让纸片站在桌面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小结:改变纸片形状就可以。实验二:(1)教师请幼儿试一试,站起来的纸片能不能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操作成功的幼儿讲讲他的经验。对没有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实验三:(1)请幼儿继续挑战,让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纸片顶起最多的积木的幼儿介绍,为什么他的纸片能承受这么重的重量。(3)教师小结:纸片围成的圆柱体,它的粗细跟它的力量是有些关系的。实验四:(1)师幼一起挑战最有力量的纸片,看它是否能顶起一本大厚书?(2)播放幻灯片,请幼儿观看,思考并得到启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柱子合作,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3)继续将实验完成。三活动延伸:提问幼儿:我们还能继续在大书上加重量吗?大班科学活动设计《纸片力量大》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手工纸又是幼儿平常最为熟悉,使用接触的最多的纸张。我在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我利用这一课题,带领幼儿用手工纸来进行实验,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的意识及动手能力。重点:通过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怎样的纸张形状才能承重。 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尝试用折纸方式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3、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二、活动准备: (1)积木,手工纸 (2)幻灯片 三、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从开始引导幼儿让纸片站起来到最终一张纸片可以顶起一本大书,引发他们的兴趣,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带领幼儿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试验的欲望。活动中我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幼儿园情境数学教学设计3篇情境数学《里外辨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活动准备:大挂图、小动物头饰、里外标志卡、小鱼小鸭磁贴、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一、出示大挂图,情境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这是我的上面,拍拍手,这是我的下面,踏踏脚。一二一,一二一,小动物们盖房屋,草屋、木屋和砖屋,劈里啪啦真舒服。” 师:动物新村的嘟嘟牛和胖胖猪也住进了新房子,请我们去做客,一起去看看吧。 2.根据指示村口的指示牌找家,老师指到嘟嘟牛的家就喊停。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池塘外面有几只鸭子? 3.找到胖胖猪家后,观察胖胖猪家门前的围栏里都有哪几种动物?哪只动物偷偷跑出围栏了?二、师幼互动(一)去池塘边散步 1.“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散步吧。看,这里有一个池塘。”一个圈代表池塘,小鱼在圈里,小鸭在圈外。 2.请幼儿观察谁在池塘里面?它在做什么?(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3.出示里外标志卡,我们用小标志来记录一下,圈代表池塘,点代表小动物。 我们看到这张卡,就知道小鱼在池塘里面了。 4.请幼儿观察小鸭子在哪里玩?应该用哪张标志来表示?请幼儿操作。(二)音乐游戏:圈里圈外,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1.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请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在圆圈里外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小动物也马上停止不动。2.请圈里或圈外的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并请在记录单上用笔标出自己的位置。三、评价练习 1.“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小动物,请小朋友记录它们的位置,一起来看看是谁吧。”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2-B第四页,看一看、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在池塘里还是在池塘外?用点在“○”里面或外面标记出来。 2.幼儿操作;教后记: 感知里外空间形式这一内容看上去简单,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是需要在生活中感知的,而且幼儿对空间形式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说就会的。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受过程,通过熟悉的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感知里外。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有处理得当之处,同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1.活动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将之前学习的一首儿歌稍做修改,正好符合此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找嘟嘟牛和胖胖猪家的时候运用游戏的形式也符合幼儿特点。 2.在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时,小朋友虽运用目测的方法说出结果,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点数。 3.互动(一)中,幼儿对里外标志已比较熟悉,如果加上“请幼儿看标志摆动物”的环节进行巩固就更好了。 4.互动(二)中,教师直接让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如果游戏前先让幼儿看清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学学它的动作,玩起来也会更投入。在记录位置环节可以让未参与游戏的幼儿来记录,这样便能调动未玩游戏幼儿的积极性。 5.幼儿在记录位置时,教师对使用不规则图形的幼儿也给予了肯定,这一点做得较到位,只要幼儿理解了里外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记录。 虽然这一教学活动已结束,但我们的教学仍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中进行着,体育游戏玩圈时、收玩具时、吃饭时等等,我们都可以巩固加强幼儿对里外的感知。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用来沟通和推理的,更是用来联结生活中各种相关事物的。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情景数学《形色分合对应》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形与色的对应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能够使幼儿有条理地分析问题;3、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形色对应能力; 活动准备:1、磁性教具:鸭子和小鱼的实物特性卡,红黄蓝三色颜色特性卡,红黄蓝三色鸭子和小鱼的实物卡;2、画有轮廓图的白纸若干张,彩色纸条若干,油画棒;3、小绿人及衣帽组;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感知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出示磁性教具,让幼儿都看一遍。请一位幼儿选一个事物特性卡(如鸭子)藏在一个盒子里。请另一名幼儿选一个颜色特性卡,不让其他幼儿看到,把它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教师让幼儿猜这个盒子里放进去的是什么物品,在指另一个盒子,猜一猜里面放的是什么颜色,然后将特性卡拿出,摆在对应表上,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鸭子。请幼儿将这只鸭子找出来。2、幼儿给图形宝宝涂颜色,从而理解形与色的对应关系; 让幼儿每人选择一张画有图形的纸,一个彩色纸条;请幼儿按照纸条的颜色给图形涂上颜色;将涂好的作品贴在展板上,说一说它们为什么涂成这个颜色;3、给菲比(小绿人)穿衣服,培养幼儿的形色对应能力; 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拿出菲比(小绿人)和衣帽组,引导幼儿根据对应关系表的要求,给菲比穿衣服;4、评价练习嘟嘟牛和贝贝羊的幼儿园在今天下午要举行毕业典礼联欢会,它们都有漂亮的演出服,一起来看一下,翻开幼儿用书第16页,请一名幼儿看着关系对应表,给小动物们试穿演出服,其他幼儿讨论这名幼儿穿的是否正确。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们穿演出服,好吗?现在让我们先到外面去休息一会吧!教后记:
1、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整节教学活动的气氛始终都是轻松、愉快,并且井然有序。评价练习环节,幼儿在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去完成幼儿用书的课后测试题,再一次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在这时候只是个观察者和辅助者,观察幼儿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在哪个阶段,并考虑是否需要延伸;2、教师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为导引,以隐含数学概念的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幼儿自己先去比较它的颜色、形状,然后教师请幼儿听音乐尝试找相同的颜色和图形。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很快就找对答案,并初步感受形与色的对应。在这个环节设计中,教师只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形状与颜色一对一的对应方法;3、在布题、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独立思考,让幼儿获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手中的泡棉图,自己去探索、发现形色对应合成的方法,并愿意大胆表达,和同伴一同分享操作的结果。在动手操作泡棉拼图时,教师利用适当的语言来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孩子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能通过游戏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情景数学——农场里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理解上下的概念;2、引导幼儿学会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说出上下位置,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活动准备:1、情境主题挂图“农场里”1幅;2、磁性教具:每种小动物2-3个;3、自制教具:二层楼房的图片一张;上下位置的图表一个;对勾1个;幼儿操作用纸(每人一张);4、学具:小绿人(事先放在幼儿坐的椅子下面);贴画: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情境挂图,初步理解上下的概念。 1、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开了个农场,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农场里去参观它们的农场。 2、教师提问:“你看见农场里有什么?”、“农场里有一棵苹果树,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请幼儿点数苹果的数量。
3、教师提问:“树上的鸟窝有几只小鸟?是谁站在树下呢?” 4、农场里还有一个池塘,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小青蛙?它们都蹲在哪?二、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上下概念。(一)小动物搬新家 1、教师出示二层楼房和小动物卡,并以情境导入:小动物们还在森林里盖了一座新楼房,现在它们要搬家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哪里是楼上,哪里是楼下,给幼儿提出要求:如宝宝兔住在楼上,嘟嘟牛住在楼下,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小动物卡贴在相应的位置。 3、教师请幼儿说说想让小动物住在哪里,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放小动物,引导幼儿正确运用“上、下”的方位词。 4、教师出示表示上下的图表和对勾,要求幼儿按对勾的位置和数量来摆放小动物,如:2只胖胖猪住在楼下;3只宝宝兔住在楼上,帮助幼儿对上下方位图表的理解。(二)和小绿人做游戏1、请幼儿在椅子下面找到小绿人,并问幼儿:你是从哪里找到小绿人的?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和小绿人做游戏:小小绿人真可爱, 我来和你做游戏,跳跳跳,跳到桌子上(下)。跳跳跳,跳到椅子上(下)。3、启发幼儿将小绿人放在自己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如:头、肩膀、大腿等部位,继续巩固上下方位的辨认。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以小绿人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形式,出示幼儿操作用纸,引导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上面;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下面。2、请幼儿根据图表的提示将物体贴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3、鼓励幼儿将操作结果给客人老师欣赏。四、教师与幼儿拿着小绿人到户外做游戏,结束活动。案例评析: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思路清晰,布题合理。活动中的环节过渡自然,能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感知上、下空间方位,逐步帮助幼儿理解以一个物体为参照物的上下位置,提高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幼儿操作活动的形式新颖,游戏的趣味性浓,并鼓励幼儿充分展示自我,使幼儿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科学活动:颜色魔法活动设计背景很多孩子由于某些颜色使用的不多或者没有见过,说不准确颜色的名称。为了纠正有些孩子错误的颜色认识,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我设计了这堂课。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2、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产生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3、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学难点是幼儿自己观察发现颜色变化。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魔术师帽子。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经验准备: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教师询问孩子们这个是怎么变的啊?2、请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3、说说颜色的变化.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红+黄=橘黄黄+蓝=绿红+蓝=紫教师总结并教学生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我们来用颜色魔法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吧。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会变的颜色颜色+颜色 我的猜想 探索结果教学反思备课中基本是从中班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颜色感兴趣,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感知颜色的变化。动手操作就体现了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颜色的变化,有适度的自由空间,通过自己发现和观察颜色的变化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自主发展。教师需要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注意孩子的安全。由于我是第一年参加工作在方面比较薄弱,还学要学习和补足幼儿的教学经验,分析和总结孩子的学习说平和个性特征。我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争取做到提供自己最小支持帮助孩子最大发展。在师幼活动方面,我会及时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调整教学,多鼓励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整体上我的活动比较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主动观察颜色的变化,动手实践。我的优势是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很容易和孩子们沟通。我的不足是课堂组织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一些调皮的孩子很容易说话,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总结反思课堂上对孩子的组织。如果重新上,我会在鼓励孩子们多说多做而不是自己说多孩子说的少。我的新想法就是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变魔法告诉老师,这些变出来的颜色可以画出什么画?在措辞上注意少一些限定词多一些开放的话,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观察的现象和大家分享,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主体性。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科学活动:帮小球站稳活动设计背景班级的玩具箱里放置着一些乒乓球,和其他各种小球,幼儿每次在玩玩具
时都对这些小球很感兴趣,但是每次玩球之后,球都散落一地。当我要求他们捡起来放好时,他们都会和我抱怨,球会滚动,放不住。于是我产生了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寻找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呢?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2、情感目标:让幼儿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且进行各种尝试,寻求让小球站稳的方法。教学难点:启发幼儿,让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准备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知识经验准备:提前给幼儿渗透球滚动的特性。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1、幼儿自由玩球。可以一个人单独玩,也可以分组玩,鼓励孩子采取多种玩法。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二、提出问题,幼儿大胆设想。1、提出问题: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宝宝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可进行提示:可不可以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三、动手实践。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四、交流。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五、延伸活动:让孩子利用其它材料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课后反思: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让幼儿自己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较少而且比较单一。其实在幼儿表述自己如何让球站稳的方法时,我可以说“恩你动脑筋拉”,“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等等之类的话语,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以后值得注意。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家长开放日数学教案设计:认识相邻数活动目标:1.
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活动过程: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3.回座位。(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2)游戏:《小花开门》。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近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5)教师讲述故事
,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小房子的卡片和数字拼板,再把袋子放在小椅子的后面,按顺序把数字卡片摆好在小房子上面,给每座房子贴上一个门牌号。操作完成之后,让幼儿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分别说出1、2、3、4、5的相邻数是几和几?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5.游戏《找朋友》。教师可把全班幼儿分为5个一组上来玩游戏,并带数字胸饰,让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游戏开始,教师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4”,则请带有数字胸饰4的那个小朋友拉着比4多1和少1的两个幼儿一起站出来,(也就是4的两个相邻数请出列)看看谁最快最准,并给予表扬或奖励,并分别报出自己的两个相邻数(5或者3),并说出5比4多1,3比4少1。最后大家一起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游戏可反复进行)。效果分析及反思: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教案《序数1—5》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会动的汽车”“动物头饰”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3、操作册第28页 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玲珑宝塔有几层》 2、集体活动 故事“动物搬家”。大森林里,动物们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可漂亮了。教师出示“动物与房子”中房子上午1—5层,请幼儿数一数,新房子一共有几层?我们用数字宝宝给楼房做上标记吧,怎么做呢? 请个别幼儿将“数字卡片”1—5按顺序摆在房子上并读一读:第一层、第二层、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哪些小动物要搬进新家呢?教师一边示范讲解序数1-5, 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插入相的楼层。 教师任意藏一个小动物图片,幼儿说说“第几层的小动物不见了” 动物操练:幼儿带上头饰,教师说某个动物的名字,座位上的幼儿就报告该动物排在第几,幼儿通过观察得出,从不同方向数,动物的排列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3幼儿操作学具“动物与房子”;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动物各住在第几层。 4完成操作册第28页的活动 5交流小结, 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哪里会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排队喝水、做操)这些就是序数,它会使我们生活学习更有秩序。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教案:漂亮的花环(按规律排序)设计意图: 小朋友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双面胶2、幼儿操作纸活动过程: 1、
出示邀请卡,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张邀请卡,我们来看看里面写了什么?"老师:"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图形国王,我想邀请大家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希望你们打扮的漂亮点!"2、出示一个图形单一的花环。 老师:"老师也想去参加音乐会,所以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花环,我想戴着漂亮的花环去音乐会,老师戴上这个花环,好看吗?"(老师戴上花环,激起幼儿的兴趣。)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漂亮的花环是怎么做的?"让幼儿仔细观察花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老师:"咦!这是什么?"(指着小红旗)告诉幼儿观察花环的时候要从小红旗这边看过去。 老师:"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小红旗:黄色圆形红色圆形黄色圆形红色圆形……(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下规律)小结:老师准备的花环是用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3、出示另一个图形较多的花环。 老师:"刚才花环的形状太简单了,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更多图形的花环。"让幼儿再观察这一条花环,并且让他们与上一条进行比较。 小红旗:黄三角形蓝圆形黄三角形蓝圆形……小结:原来这个花环是由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很好看。 4、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老师:"这边老师还有一条更加漂亮的花环,不过老师还没做好,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帮老师的忙,你们愿意吗?"可以叫小朋友上来继续完成,并给予评价表扬,再引导小朋友来总结一下。 5、操作活动:(装饰花环)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花环,不过老师一个人做的太慢了,还没有全部粘好,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好不好?"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8、出示一条排列更复杂的项链。 老师:"老师为了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还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很长,你们来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做的?"小红旗:黄正方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黄正方形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小结:这条漂亮的项链原来是更多图形按规律排列的。 9、操作活动:(装饰项链)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有这么一条漂亮的项链呢?"老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就等着你们给自己做一条漂亮的项链了。 10、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1、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音乐会。 12、老师:"好,音乐会开始了,我们快点戴上漂亮的花环和项链一起去参加吧!"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邀请卡参加音乐会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特征。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掌握复杂一点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和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个经验不足的我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偏简单,这要求我要去更多的了解幼儿现在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在幼儿操作前应给予说明,让幼儿明白各种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过程,操作中给予指导,可以让幼儿相互检查所做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操作后要给予评价,评价时要围绕这个活动的目标来进行,这就需要更加明确活动目标;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容忽视,准备工作也要做的扎实。 相信通过这样一次次的锻炼,我会做的更好!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教案:金黄色串珠组与数字卡片的对应 学科蒙氏训练课题金黄色串珠组与数字卡片的对应课时 第3课时 教 1.强化学生对数量和数字的记忆。 2.巩固学生对数量和数字、数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学目标 3.加强学生对数位的认识。 4.为银行游戏做准备。 教学重点熟悉1-9000数字以及金黄色串珠组 教学难点能把金黄色串珠组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具准备一套数字卡片,与数字卡片配套的串珠,托盘,一块干净的空地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1.请几个学生将数字卡片以连续的方式摆放在空地上。(A组学生摆1000-9000,B组学生摆100-900,C组学生摆10-90以及1-9) 2.请学生取出与数字卡片配套的串珠并摆放在学生便于取到的位置。(可能放在旁边的空地上。) 3..教师从各个位数中取出不定量的串珠并按顺序放到学生的托盘中,请学生数出数量并拿取相应的卡片。(拿取的数量控制在十以内,以不进位为原则。) 4.指导学生从个位开始数,数完一个位数立即去取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放在数好的数量的下方。 5.给全体学生强调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6.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 从高位数到低位数读(从左到右),强调使用正确的术语。例如:18要读“十八”,而不是“一十八” 一个学生摆卡片 其他学生观察 学生拿串珠 学生观察,学生操作 学生根据数量取卡片学生操作
7.读数时,将数字卡片叠放。例如:1432,在读到400时将400叠放到1000的百位,使其盖住千位后的三个零,然后是十位,个位,以此类推,最后呈现1432的形式。 8.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卡片。例如:C组学生可以拿一位数或两位数,B组学生拿三位数,A组学生拿四位数。 9.小结,收学具。 学生观察、跟读、练习读 学生观察学生操作 学生观察学生操作 学生收学具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中班数学教案:《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活动目标:1、巩固学习1~9的数字。2、实物与数字间数量一一对应。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制作手机一部,幼儿动手操作人手一份;电话号码一个(60537363)
2、画有6只小老鼠和一幢大房子的图画各一张。3、装有6颗豆子的瓶子一个。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幼儿猜测。1、师:当小朋友生病不能来幼儿园的时候,你可以用什么办法通知老师(打电话),可你们指导老师的电话号码吗?想知道吗?考考你们,谁知道电话号码是由什么宝宝组成的?(数字宝宝)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电话机,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① 师:先来猜第1位数字宝宝,听是什么动物在叫?(小老鼠)来瞧瞧走来了几只小老鼠?(6只)现在老师先来拨第1位数字宝宝,我把键上的6拿下来贴在手机的屏幕上。② 师:下一位数字宝宝,请看我变魔术,变成了一张什么?(白纸)白纸上有什么?(没有)没有什么用数字宝宝几表示?(0)请一幼儿上来拨“0”。───教师提示说将数字宝宝“0”拿下来贴在6的后面。③ 师:第三位数字宝宝,魔术变变变,小老鼠们找了一撞漂亮的大房子,可是他们不知道用了几块长方形的砖头,谁愿意帮小老鼠上来数一数,(5块)再请你拨数字。④ 第四位数字宝宝,小老鼠说是圆形砖头的数量,谁愿意来帮忙数数(3块),请你过去拨数字。⑤ 第五位数字宝宝,请听好,老师拍了几下手,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7下)幼儿拨数字。
⑥ 师:耶!哪来的声音(看向搭班老师),搭班老师说:“今天我们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所以我要送你们一份礼物(出示瓶子)。师:来谢谢老师,第六位数字宝宝跟这个礼物有关,这个瓶子可神奇了,他会唱出好听的歌,让我们听听,它唱了几下?(3下)幼儿拨数字。⑦ 师:第七位数字宝宝请小朋友想想,为什么瓶子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豆子宝宝)谁来打开瓶盖数一数有几颗豆宝宝躲在里面唱歌?(6颗)⑧ 师:最后第八位数字宝宝啊可顽皮了,它躲在这里谜语里“有个数宝宝,比1还多1,形状像耳朵,你猜它是几”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了老师的电话号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号码,再请搭班老师用手机现场拨这个号码,看看能不能打通。二、幼儿操作解译电话密码。1、师:今天,有一位客人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电话号码,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号码。(出示小黑板)咦!奇怪,怎么客人老师的电话号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号码不一样!哦!原来客人老师给我们的是密码电话号码,是想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把它变成数字宝宝电话号码。2、师:这里每一个格子里的东西的数量就表示一个数字宝宝(示范第一个格子),其它的密码请小朋友帮忙试试把他变成数字宝宝,来我们打开盒子每人拿一份,动手帮忙吧!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4、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客人老师的电话号码,请坐精神的小朋友把变好的电话号码拿给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号码,请你仔细找一找,看看你的号码和他的号码有没有不一样的?三、拨打号码验证
师:好吧!让老师来拨一拨,看看能不能打通,这会是哪位客人老师的电话号码呢?啊!原来是#老师的电话号码,来我们送个甜甜的祝福给#老师吧!(幼儿做各种手势)师:现在客人老师要回家了,我们和客人老师说ByeBye吧!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电话号码活动目标:1、通过数学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2、感受数字的奇妙,体验观察的乐趣。活动准备:1、0——9数字每组两套(8套)2、小猪、小熊、小猫、小狗图片,各图形表示的电话号码谱四张。活动过程:一、引题:探究有趣的数字现象:1、林老师明天要搬新家了,但是我一个人要搬很多东西,想请小动物们一起去帮忙。用什么方法通知这些小动物呢?(幼儿泛讲)。2、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办法。3、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用打电话的方法,可是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啊?怎么办呢?别着急,这就有小动物的电话号码。
二、查电话号码。1、出示图形卡:咦,你们看得懂吗?这上面都有什么图形呢?原来是小猫要考考你们,它说只要我们把每种图形数清楚,那就能知道它的电话号码了。2、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数型配对)(1)师幼共同根据图形编号码。师:看看我们请出了几位数字宝宝?(8)把这八个数字宝宝念出来,小猫的电话号码就出来了。现在我们把它大声念出来吧。师:电话号码用数字宝宝表示出来真的方便多了。(2)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两套0——9的数字,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编电话号码。师:其他小动物也想请你们把它们的电话号码用数字表示出来,现在就请你们五个人一组,到后面试试看吧。(3)检验电话号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先来看小兔的(这里仔细看一下,后面的请小朋友快速看)(4)打电话。那我们现在就给这些小动物打电话吧,先打给小猫,把他的电话号码报给我。依此给其他小动物打电话三、观察、讨论小猪、小熊、小猫、小狗家的电话号码。师:这些电话号码一样吗?它们的第一个数字都是几?(8)小结:原来几个不一样的数字宝宝在一起,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呢,真有趣,我们新桥的电话号码就是数字8开头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电话号码都是不一样的。四、说一说自己熟悉的电话号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小动物的电话号码了,要是有事情我们也可以提前联系小动物,小动物也想知道你们的号码,谁愿意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它们?你还知道什么号码?向幼儿介绍常用服务号码(110、120、119)五、幼儿操作:这些数字宝宝可真有趣,我们也试着来编些电话号码吧。我要请你们来当数字宝宝,听老师口令,我来说你来做。先请八个数字宝宝上来,这里有8个圆点,等老师发好口令,8个数字宝宝就要马上在圆点上站好,那么数字宝宝8就要站在最前面的圆点。1、数字宝宝变出电话号码,我们大声念出来吧。2、真能干,你们还想变变吗?3、瞧又变出新号码了,你们念出来吧!4、下面的数字宝宝你们想试试吗?(同上)5、结束:现在请你们带着数字宝宝回班级跟其他的小朋友也玩玩这个游戏吧。数字宝宝请听好,跟着老师一起跑。一二一,一二一,找个圆点快站好。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三只小猪造高楼》活动教案活动
目标:1、利用积木长、宽、高不同的高度搭建高楼,尝试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2、体验造高楼的成功感,体验造高楼的乐趣。活动准备:PPT课件、积木(每位幼儿人手五块)、标上号码桌子。活动流程:一、三只小猪比高矮导语:大家一定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三只小猪有什么不同?小结:用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能够知道高矮。二、三只小猪造高楼 故事导入:三只小猪造房子遇到了灰太狼,喜洋洋想出了造高楼的好方法。1、取材料导语:三只小猪今天又要造房子了,请我们来当建筑工人,帮助他们造高楼,今天用的材料不用草、不用木头、而是都用砖块。小猪想把楼房造的又高又稳。任务要求:请每个工人选一个工地、。每个工人搬5块砖。2、造高楼提问:同样用5块砖为什么造出来的高楼不一样高呢?小结:原来砖块在使用时,要考虑到砖块本身的摆放方法,竖着搭、横着搭、侧着搭,会搭出不同的高度,只有摆放合理才能够让高楼造得高。3、造又高又稳的楼房导语:现在请工人们两个、两个做好朋友,合作把楼房造的再高一点。提问:为什么砖块不能都竖着放呢?哪幢楼房又高又稳?小结:砖块的不同摆放不仪能使楼房高,而且能使楼房稳。三、三只小猪搬新家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
中班数学活动《二次分类》活动背景:“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大头儿子为活动题材,将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二次分类的方法。 2、.在理解二次分类的基础上,尝试操作分类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分类图4个、货架图2个、水果盘4个 3、7个帽子:3个红(1大,2小)4个黄(2大,2小) 6个苹果:3个红(2大,1小)3个青(2大,1小) 4、标记:大小、颜色 5、20套操作材料人手一套: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
6、记录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你们喜欢看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 播放课件(分段) 1、 买帽子 2、 分帽子,引导幼儿根据帽子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出示货架图、分类图) A.引导幼儿根据一种条件进行分类 ——我们大家帮忙先整理一下这些帽子吧!小朋友们看看该如何整理呢?(把红色和黄色分开,把大的和小的分开) ——(出示货架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按颜色来分。 (出示分类图)还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分类。 B.引导幼儿进行二次分类 ——(出示分类图)货架上的帽子还可以再分吗?(红色帽子还可以分成大的和小的,黄色也可以)
C.给分类图做标记 ——我这里还有一些标记,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有表示大小和颜色的) ——那么大家来猜一猜这些标记该放在表格哪里呢?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D.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分类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越分越少,最下面的两个加起来和她上面一格的帽子数量一样多) 总结:向我们这样先根据物品的一种特征分类,再根据它们的另一种特征再次进行分类就是二次分类。(分了两次) 3、 通过分苹果,巩固二次分类(方法同上) ——我们一起来帮帮大头儿子吧。 这些苹果该怎样来分呢? 三、 动手操作进行二次分类,并记录(展板) ——围裙妈妈的生日宴会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需要分类,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有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今天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把这些东西按照二次分类分好,围裙妈妈还有个要求:请把你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可以 向 老师这样记录,也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到后面去取你想分的物品。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谁还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请把记录纸贴到展板上(分类放) 四、 结束——课件 三只小猪住进了这样的楼房里还会害怕灰太狼吗?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中班数学活动:乐乐超市活动目标:1、会正确判断6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2、会按商品的标价付款。活动准备:1、布置超市的情景,贴有1—6数字标价的商品若干(商品为废旧的半成品材料),每人2—3张纸币(为1—6的圆点纸片代替)。“乐乐超市”开业图片(超市名称牌、气球、鞭炮)。2、教学挂图一副。自制会员卡人手一张。
3、幼儿用书22-23页图画。4、录音:鞭炮声。5、精美小礼品若干、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入座:倾听鞭炮的声音,猜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会放鞭炮来庆祝?(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最后出示图片:原来,今天是“乐乐超市”开业庆典,让我们看一看超市里都有哪些东西吧!《教师此时可以以店长的口气邀请大家》可以一直以店长的身份引导整节活动。二、基本部分(一)、目测数群。1、出示挂图(饮料类):这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果汁、酸奶等)分别提问每种饮料各有多少?(3-4个幼儿回答)你是怎么数的?(2——3个幼儿)还可以怎样数就能很快知道他们的数量?(幼儿猜测讨论)引导幼儿先目测一组数群,然后再接着往下数,最后说出总数。2、挂图二(蔬菜类):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快速地数一数各有多少蔬菜。(二)、比较6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1、挂图三(水果类).引导幼儿观看:看看水果架上的物品各是多少?谁多?谁少?怎么样变成一样多?知道橘子是5个,梨是6个,橘子比梨少一个,梨比橘子多一个。请小朋友一起来想办法,怎么样橘子跟梨就会一样多?同样方法比较其他水果。
(三)、超市购物,巩固练习数物对应。请根据商品的标价和自己的钱数(卡片上的圆点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教师扮收银员,一一验证。(四)巩固练习:有奖问答。教师以店长的口气宣布:“本店今天开业,所有的顾客都可抽奖,只要答对问题就可获得精美奖品一份,谁先来?”(此环节幼儿可选择自愿参与,题目类型有:比4多1的数是几?比6少1的数是几?5添上1是几?等等)。答对的小朋友即赠礼品。《或者说排队的前6名顾客可参加有奖问答,余下的参加换购》(五)、机动部分:如果有没参加抽奖的孩子,可参加“加1元换购”活动,继续巩固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六)结束部分:办理会员卡。每人一张会员,一元一分,看看今天花了几元钱,就在卡上画几个圆点,表示积分。活动结束。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指纹的秘密●活动由来在进行单元主题活动《惊奇一线》时孩子们通过寻找活动,认识了生活中对我们有帮助的各种各样的线。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身体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线:头发丝、血管、掌心线、眼睫毛……还有指尖上一条条的指纹呢。在一次晚间活动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孩子们对指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活动准备前期经验:幼儿已经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了解到相关的指纹知识,知道手上有指纹,指纹是不一样的;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2胶带、印泥、6B铅笔、水彩笔及橡皮泥,每人份。●活动目标通过研究指纹,让幼儿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观察、科学记录和动手实践的能力。2体验探究的快乐,培养幼儿学会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箕形、弓形、斗形),认识到指纹的独特性。●活动过程导入活动与幼儿一起观看《名侦探柯南》片断,向幼儿提问:看过动画片以后,你知道侦探柯南是利用什么来找到坏人的吗?(指纹)激起幼儿研究指纹的兴趣。2初步观察指纹师:我们的指纹长在哪儿呀?
幼:(举起手指)在这里!幼:在手上面师:整只手上面吗?幼:手指尖上。幼:手指的第一节上。师:每个手指上都有吗?幼:每个手指上都有。师:请你们用放大镜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幼:我的指纹是一条条线,像大海的波浪。幼:我的指纹是一圈圈的,像生日蛋糕上的花纹。幼:我的指纹是弯弯的,像山坡。幼:我的指纹向一边歪着的,像月亮。教师帮助孩子们把他们的观察记录下来,让他们初步明白: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3拓印指纹教师发给每个孩子胶带、印泥、6B铅笔、水彩笔、橡皮泥,鼓励他们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拓印指纹。教师指导孩子们先在白纸上试一试各种方法,然后用自己认为最快、最清晰的办法把每个手指的指纹印到指纹卡上,弓导孩子们对拓印指纹的方法有所比较。镜头一:孩子们纷纷拿起盘中的材料忙开了。瞧,oey首先伸出她的食指,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在印泥里重重地一按,然后举起来看一看,再慎重地把蘸满颜料的指尖压在白纸上,可是,没有印出指纹来,白纸上只是一个红红的椭圆形。这是怎么回事?oey决定再试一试。她用桌上的小抹布把手指擦擦,再次尝试。经过几次拓印,她终于发现不能用太多的印泥,也不能反复按,否则就会因颜料水太多而糊成一团。她高兴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旁边的好朋友Ncky。镜头二:橡皮泥是Derdk最喜欢的玩具,所以,他选择了用橡皮泥来压印。红色的橡皮泥上出现了浅浅的几道指纹线,不过,有些隐隐约约,看得并不是太清楚。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呢?聪明的Mchae想出了一个好招:他用6B铅笔在白纸上涂得黑黑的,然后伸出食指尖在黑点上磨擦,把指尖也弄黑后再重重地压印在白纸上,哇,指纹也能印出来!怎么会想出这个好办法的呢?Mchae得意地告诉大家:“我在家里就是这样印硬币的,玩过这个游戏!”孩子们用印泥、水彩笔、橡皮泥等完成了指纹的拓印尝试,并一起交流自己是如何采集指纹的。不过大家发现,这些方法好像都还不能把最清晰最完整的指纹采集下来。于是,老师提醒孩子们别忽略了透明胶的作用,示范了一种更好的办法:用铅笔反复在纸上涂抹——把手指放在铅笔印上磨擦——用透明胶带纸覆盖在有铅笔印的手指上——把胶带纸揭下来贴在白纸上。孩子们学会这个办法后又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哈哈,这次可真的成功了!瞧,指纹卡上提取的指纹是多么完整和清晰。4观察提取的指纹收拾整理好桌上的工具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指纹提取卡围坐成半圆观察指纹样。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师:指纹像什么?幼:像龙卷风,像花纹,像蜗牛背上的壳,像树的年轮,像圆圈,像蛋糕上的花纹……师:指纹是一样的吗?幼:我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一样;我的左手和右手的指纹不一样;我和小朋友的指纹不一样。5拓展引申师:我们发现这么多指纹的秘密,请你想一想指纹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通过PPT、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可以利用指纹的独特性做成指纹锁、指纹考勤机、指纹保险柜,还可以用按手指代替私章、用指纹侦探等。孩子们也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如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指纹?手受伤后指纹还会有吗?为什么人拿过东西后会留下指纹?我们的身体在生长,指纹会生长吗?等等。我们把这些问题贴到了我们的“探究角”。孩子们还可以进行课外研究,继续探究指纹的秘密。●活动延伸给指纹分类让孩子们给指纹取名字,对指纹形状进行概括描述。2研究“趾纹”。3做一些指纹画。4亲子活动:拓印父母的指纹。建立“家庭指纹档案”。●点评从总体上讲,整个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凸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和探究本能。从科学探究活动的角度讲。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活动案例。首先,从选题内容看,探究指纹的秘密切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老师没有忽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需要,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新的探究内容。为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搭建了桥梁。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自主获得新的认识。从活动设计的目标看,教师将引导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方法放在了首位,重视观察、记录等科学习惯的养成,重视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践行了这一点。当幼儿拓印出并不清晰完整的指纹时,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引导幼儿,由此幼儿可以感受到严谨的探究态度。从活动的实施过程看,整个活动的设计流程清晰:先让幼儿
初步感性地认识指纹,然后通过操作采取指纹,获得感知经验,再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到清晰的认识。最后针对指纹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自己解决。这样的设计流程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准备,真正做到了以幼儿为本位。从师幼关系上看,整个活动的提出、实践都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与探究性,教师恰到好处地适时引导,让“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的教师角色也是这个活动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充足的丰富多彩的材料也是幼儿能顺利进行活动的保障,教师准备的丰富的拓印材料保证了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除了物质环境外,教师也为儿童营造了轻松民主的心理环境。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起更大的研究热情与兴趣。但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涉及关于活动评价的内容这一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让幼儿自我评价或者展开互评,既可以建立他们的内部评价结构和规则。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月亮和太阳活动目标: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活动准备: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2、宇宙图片一张。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活动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活动流程:出示宇宙图介绍介绍延伸引起兴趣--> 太阳-->月亮-->活动活动过程: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师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1、实验一:昼夜之分师问:1、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2、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己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师问:1、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2、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三、介绍月亮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本身回发光吗?(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四、延伸活动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金星、水星、木星……)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动物尾巴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最好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领幼儿
做“谁的尾巴最好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动物尾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灭火小实验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表示火灭了。 师:真的吗? 幼:他犯规了,碰到火了。 师:还有谁要向大家介绍的吗? (幼儿纷纷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通过这种相互交流,幼儿
获得更多的记录方法) 3、再次探索:把水和醋混合、水和小苏打混合、醋和小苏打混合(不能碰到火)。 师:由于大家都没有把火给灭了,他们也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时,醋和小苏打想起来了,在灭火器里时,每次灭火他们都在一起,是不是……他们决定试一试。你们觉得当他们混在一起时,能把火给灭了吗? 幼:我看不能,因为不碰到火是不能灭火的。 幼:我也觉得不能,我看到消防叔叔灭火时也碰到火了。 幼:我也不知道…… (1)幼儿再次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这次幼儿的兴趣更大,欢呼声、叹息声此起彼伏。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记录操作结果。) (2)小结操作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有泡沫,然后泡沫就把火给灭了。所以我用泡泡“○”表示火灭了。 幼:水和小苏打、水和醋混在一起没有泡泡,所以火没有灭。我用“⌒”表示满起来了,但是没有灭火。 三、了解实验原理。 师:为什么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能把火给灭了? 幼: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有泡沫,是泡沫把火给灭了。 幼:可是我看到泡沫并没有碰到火,为什么火也灭了? 师:对呀,为什么泡沫没有碰到火也能灭火?(幼儿沉思) 师:会不会混合后还产生了另外一种东西呢? 幼:我知道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师:对了,醋和小苏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以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不会燃烧,又比空气重,充满了杯内,蜡烛的火焰也就很快熄灭了。 幼:二氧化碳是气体,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不知道 师:大多数灭火器就运用了这样的道理。它里面分开放置了两种不同的物质,当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面,起到灭火的作用。 活动延伸: 布置任务: 请幼儿回去以后查找资料:如果是油类着火,该用什么方法灭火?为【活动目的】1.使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样大的,并能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探索不同的物品、材料的四等分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1.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布置有小动物的各种房子。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体、圆形、椭圆形等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剪刀、铅笔、线、尺等工具),正方形纸若干置于桌上。3.另准备每组一筐特殊材料,如木片、肥皂、布、彩带、橡皮泥等。4.浆糊、抹布若干、磁性黑板一块。【活动过程】一、请幼儿帮助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城来玩,你们高兴不高兴?小动物今天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一个忙,给它们刚造好的漂亮的房子贴窗纸。因为从店里买回来的窗纸都太大了,一定要把每张都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后才能够用,小动物们都不会分,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小动物?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正方形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师:现在先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窗纸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好吗?2.幼儿尝试操作,将正方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3.尝试操作后提问。师:(1)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2)有哪些小朋友的分法是跟他一样的?哪些小朋友的分法跟他不一样?4.老师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小结。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1.请幼儿为小动物贴窗纸,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正方形的四等分方法,真聪明。可小动物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我们小朋友再来试试看,把其他形状的窗纸也都进行四等分,然后去帮小动物贴上,好吗?请轻轻打开毛巾,里面是其他形状的窗纸。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即把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了解幼儿不同的四等分方法。3.教师请选择不同图形进行四等分的幼儿讲讲,自己分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分的,然后教师将各种图形的四等分方法在磁性黑板上摆出来。
师:现在小动物的房子比原来更漂亮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漂亮的窗纸是哪个小朋友贴的?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图形分的?是怎样分的?四、教师对幼儿提出进一步的尝试要求,即对不同材料、物品进行四等分1.请幼儿再来帮助小动物解决难题,即四等分不同材料、物品。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将窗纸进行了四等分,并给小动物贴好了,可有时小动物还要对其他材料和物品进行四等分,它们不知道怎么办?小朋友还愿不愿意帮助它们?(教师端出特殊材料)这里就是小动物平时遇到的难题,我们小朋友再来试一试,帮小动物想想四等分的方法,好吗?2.幼儿尝试把特殊材料进行四等分,教师巡视,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表扬。3.请选择不同材料、物品的幼儿讲讲自己拿的是什么、怎么分的。4.教师小结:彩带、布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四等分;木片、肥皂可以用线或尺量好长度,找到每边的中点,然后用尺和铅笔把对边的中点连起,进行四等分;橡皮泥可以先把它搓成均匀的正方体、长方体或圆球等再进行四等分。五、请幼儿找找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四等分的,并将所有四等分的方法都去告诉小动物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给小动物贴好了窗纸,而且还给这么多种材料、物品想了好多好多种四等分的方法,小动物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可以四等分的,再想想该怎么分,然后将所有这些东西的四等分方法都去告诉小动物,好吗?结束活动。 目标 通过观察冬季的树木花草,使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准备 1、在室外选择几棵容易观察的树和草地作为观察对象。 2、与温室养花工人取得联系。 过程 ①观察大树:让幼儿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让幼儿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②观察小草:让幼儿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③将树枝、草根带回活动室,将它们浸泡在水中。让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室内外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参观温室养花 ①在进入温室前,让幼儿感受外面天气的寒冷;进入温室后,感受室内的温暖。 ②让幼儿观察温室里有什么花,想一想,为什么要将盆花搬进温室里?花儿在温室里长得怎么样?为什么有的花在冬季还能开放? ③请花工叔叔介绍保护花草过冬的简单常识。 建议 进行此活动前后,可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室内的盆花与院子里的草木,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树木花草是怎样过冬的。【活动目的】1.通过尝试操作,要求幼儿能认出并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2.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1.投影机、投影片、录音机、玩具火车头等。2.贴绒教具:1到10的数卡和小圆片各五份(每份小圆片60个)。3.写有1到10的长条形纸每组若干张。4.幼儿人手一份红、黄小花(一份为单数、一份为双数),人手一个几何形挂件和一张“魔术纸”(见图三、图四)。【活动过程】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好多的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认真动脑筋之后才能得到,你们愿不愿去?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幼儿进活动室)二、通过尝试。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1.放投影片1,幼儿通过观察,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现在我还要考考你们,请半圆形一组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按从左到右顺数的顺序排队。(幼儿集体检查并认读)嗯,真不错,但是你们别以为这些数字很简单,它们里面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试一试、找一找其中的秘密,好吗?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看小电影,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它们排队排得有什么不同。(放投影片1:6条鱼、5只虾)(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像6条鱼能两个对齐了排队,都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双数;像5只虾这样两个两个排到最后还有一个单个的、不成对的,与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单数)2.第一次尝试,幼儿每人摆两份小花,并说出分别摆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是单数还是双数。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桌上的小红花和小黄花都拿来试一试、摆一摆,然后告诉我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摆,才能看出是单数还是双数)3.第二次尝试,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找出10以内有哪些单数、哪些双数。师:小朋友真聪明,连知识宫的难题也难不倒你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找一找10以内的十个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有绒布、数卡、圆片、纸、笔等,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试一试、找一找,看谁第一个把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找出来。(请一组幼儿到前面摆圆片,然后请幼儿回答是用什么方法找的?为什么l、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教师小结)三、加深尝试难度。迅速区分出10以内的单、双数1.放投影片2,请幼儿看看上面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2.请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或周围有些什么?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3.变魔术:请幼儿按要求将“魔术纸”上的单数(或双数)用彩笔涂满。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不好?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师:今天我们在知识宫找到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现在我们该乘着火车回家了,倪老师和吕老师做火车头,请小朋友看看胸前图形上的数字,是单数的到倪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吕老师那列火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内容:学习自然测量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活动材料及环境创设: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活动过程: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C组: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幼儿律动出室四、延伸活动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时间赛跑活动目标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3、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活动准备时钟、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活动过程1、认识时间老师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时钟,是用来看时间的)你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9点)你怎么知道的?(长针指向12,短针指向9,就是9点整)如果长针和短针都指向12,是几点?(12点)小结:当长针指向12时,短针指向几,就是几点。2、感知时间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问题,给如如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我们再玩一次,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第二次游戏时,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没再出现争执。)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3、总结交流提问: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发现?学会了看时钟;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加快速度也能做许多事情。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统计图目标: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准备: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过程: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幼:不能。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2.介绍统计图。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师:谁有好办法?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师:为什么?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幼:在图上标上数字。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3.看图提问题。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幼:统计图告诉我草莓最多,西瓜最少。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2.抽样调查。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3.分析应用。师:统计图告诉我们,第一排小朋友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如果只买一种水果,我们该买哪一种?如果每样都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年产70万吨棒材车间工艺设计.doc
- 年产80万吨1790冷轧车间工艺设计.doc
- 年产88万吨热轧线材车间设计.doc
- 年产五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设计书修改后.doc
- 幸福小区廉租房施工方案.doc
- 幼儿园室外游戏活动方案.doc
- 幼儿园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doc
- 幼儿园施工组织设计.doc
- 幼儿活动设计.doc
- 广东政法信息网信息共享平台需求分析及设计.doc
- 广东水利电力学校联通手机一卡通设计方案2011-10-31.doc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考试考务指挥系统技术方案0316.doc
- 广东茂名20万m3高密度板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 广场铺装施工组织设计.doc
- 广安全民水库初步设计报告.doc
- 广安区井河镇徐花等4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报告.doc
- 广州E6-1施工组织设计(铝门窗).doc
- 广州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