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MB
  • 2022-04-22 11:27:33 发布

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1总则1.1项目建设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北部,其发展定位是将米东区建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北部人居新城和工业新区。近年来,米东区以“为群众提供舒适优美、安居乐业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投资11.8亿元,强化城区建设,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加。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作为此区唯一一个较大的城市公园绿地,园内除了绿化基础较好外(原作为苗圃),并不具备城市公园的功能与性质。根据《乌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北扩”发展战略以及绿化建设发展趋势,米东区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作为乌鲁木齐市的一个新区以崭新的面貌而出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的改造与重建也成为了一项新城改建后必须完善的城市功能。同时也将按照区级公园的标准,将其重新定位和进行建设。最终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城市综合性公园,以解决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区域居民的需要以及乌昌生态环境的一体化的战略需要。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桥要道,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十分突出。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乌鲁木齐将向具有区域性国际功能的中心城市方向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平稳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建设局的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区域环境状况,在现场踏勘、类比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单位对项目区及其周围区域大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并对与项目相关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了类比调查和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依据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成果,编制完成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7 1.2评价的指导思想本项目的环评指导思想是:(1)依据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米东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严格执行环评技术导则,结合本项目的建设特征和环境特点,科学、客观的进行评价。(2)该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本环评必须全面、细致地分析工程组成,对工程区(公园建设区)及工程影响区域(公园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现状介绍清楚,对环境特点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要切合实际、要具有针对性。现状评价主要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进行必要的现状监测。(3)对于本项目最为敏感的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本次评价重点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等的影响。(4)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评价工作以工程分析为龙头,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各子项目在建设期、营运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价,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保措施和方案,细化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1.3编制依据1.3.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1991年6月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77 年10月1日);(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贯彻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2]3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02年1月;(13)《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14)《乌鲁木齐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4月20日);(1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8)《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19)《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2002年5月31日);(20)《关于创建园林城市的规定》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乌政发[2001]50号;(21)《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2004年12月20日);(22)《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23)《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6]240;(24)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5]119号)。1.3.2相关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4-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2007年9月10日);。1.3.3相关政策及规划(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3)《中国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4)《新疆生态功能区划》;77 (5)《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6)《乌鲁木齐市环境功能区划》;(7)《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8)《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9)《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3.4设计文件依据(1)《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乌鲁木齐市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12);(2)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3)现状监测资料、公众参与调查等文件。1.4评价内容及重点1.4.1评价内容(1)根据本工程的可研设计的基础资料,在全面了解工程任务与规模、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等工程特性后,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途径和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2)调查和监测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对评价区的陆生生态、大气和声等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工程运行后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情况;查清工程现有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预测工程建成后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改善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本次评价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获得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使资料数据具有代表性、实效性。(3)作为生态建设项目,其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三废”排放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4)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结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维护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需水量。(5)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提出必要的、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措施,并提出各项环保措施的投资估算。(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公众参与方式,广泛征求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态度和意见,77 听取他们对工程建设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环保措施的意见,从而使环境评价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7)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进行分析。(8)制定本工程的环境管理、监测与监理计划。1.4.2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性及环境影响的性质,确定本次评价的工作重点是:(1)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和评价。(2)施工期的影响预测和评价。1.5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5.1评价范围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工程评价范围见表1-5-1。表1-5-1米东区人民公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⑴陆生生态:工程施工场界500m范围内;⑵区域生态完整性:工程施工场界2km范围内。社会环境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乌鲁木齐市环境噪声施工规划临时生产生活区环境空气施工规划临时生产生活区1.5.2评价水平年(1)工程施工期:评价水平年为工程施工期全过程;(2)工程营运期:评价水平年为工程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后。1.5.3环境保护目标1.5.3.1环境保护敏感对象(1)生态环境①保护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产生景观不协调;②尽可能的保护人民公园内现有植被,采取措施减免工程施工对公园内生态破坏。(2)社会环境①做好工程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并在国家规定的补偿范围内进行合理补偿,既要保证工程建设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要避免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比较坏的社会影响。②77 加强施工期公园周边城市道路交通分流管理,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周边交通拥挤。(3)声环境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确保公园周围的学校、居民点等声环境敏感目标不受工程施工影响。项目区声环境主要保护对象见表1-5-2。表1-5-2主要环境保护对象环境类别保护对象功能相对位置保护级别施工期噪声万紫千红集团(约200人)办公西侧80米(GB3096-2008)中2类标准居民区(约600人)居住东侧及北侧50米1.5.3.2污染控制目标(1)污水排放控制目标工程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市建成区,要求工程施工及运营期污水必须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就近排入区域城市下水管网,进入下游污水处理厂。不得散排。(2)大气污染控制目标工程区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6日修改)中的二级标准。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建设期,污染指标主要为TSP。根据工程影响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特点,要求施工区日平均TSP控制在0.30mg/m3以内。(3)噪声控制目标本工程建设的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本工程施工区周围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城市居民,无医院及学校等。噪声控制,主要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执行。(4)水土保持防治目标严格限定工程建设对区域地表的扰动,减少建设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并防治因工程各类建设活动而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1.6评价等级及范围1.6.1生态环境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1997)中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见表1-6-1),本工程公园面积26.03hm2,工程直接影响范围小于20km277 ,且建设区域不属敏感地区,工程对生物量、物种的多样性及绿地的减少均小于50%,不会导致水和土地的理化性质的恶化和荒漠化,故本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3级。表1-6-1主要生态影响及变化程度判别表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程度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不会导致珍稀濒危物种消失植被绿地数量减少<50%,分布不均,连通性变差工程直接影响范围<20km2水和土地理化性质改变程度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为沿本建设项目边界外延1km,总面积约6.5km2。1.6.2声环境根据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声学环境功能分区、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增加量以及受影响人口变化情况均不明显,建设前后建设项目边界噪声声级的增加量<3dB(A),按HJ/T2.4-93中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详见表1-2。表1-6-2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因素项目类型功能区建设前后噪声声级的增加量受影响人口变化情况判定等级内容大型I类<3dB(A)不明显三级评价范围拟为建设项目边界外1m范围内。1.6.3环境空气本次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停车场和进出公园区车辆的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有CO、HC、NO2。本次评价选择二氧化氮(NO2)作为计算等标排放量Pi的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Pi=Qi/Coi×109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NO2每天排放量为0.07×10-3t/h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根据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取NO2小时浓度限值0.12mg/m3。计算出PNO2=2.5×105,Pi=2.5×105<2.5×108,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复杂地形(城市),按HJ/T2.2-93中表2中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当Pi<2.5×107时其评价内容可进一步从简。77 1.7评价标准1.7.1环境质量标准1.7.1.1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6日修改)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7-1。表1-7-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污染物取值时段标准限值mg/N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SO2日平均0.15NO2日平均0.12PM10日平均0.151.7.1.2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见表1-7-2。表1-7-1地下水分类指标单位:mg/l(pH除外)序号指标标准值序号指标标准值1pH值6.5~8.513铅≤0.052总硬度≤45014镉≤0.013六价铬≤3.015总大肠菌群(个/升)≤1.04氨氮≤0.216氟化物≤3.05亚硝酸盐氮≤0.0217铜≤1.06硝酸盐氮≤2018锌≤1.07挥发酚≤0.00219硫酸盐≤2508氰化物≤0.0520氯化物≤2509砷≤0.0521锰≤0.110汞≤0.00122铁≤0.311CODMN≤2023硒≤0.312矿化度/24细菌≤1001.7.1.3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类标准,见表1-7-3。表1-7-3环境噪声评价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评价因子标准限值(dB)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等效声级LAeq60504a70551.7.2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1.7.2.1污水排放执行标准施工期生产与生活污水排放可针对排放处理情况分别执行相应的标准,对施工废水处理后回用,要求满足施工用水的标准的;对施工生活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Ⅲ级标准,具体见表1-7-4。77 表1-7-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评价因子标准限值限值单位《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新建项目级Ⅲ级标准pH6~9无量纲COD500mg/LBOD5300SS400氨氮-运行期污水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7-5。表1-7-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备注1pH6-92SS400单位:mL/L·15min3BOD53004CODCr5005氨氮351.7.2.2噪声执行标准施工期噪声评价采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7-6。表1-7-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名称标准号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LeqdB(A)昼间夜间《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电锯、振捣棒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6555工程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4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7-7。表1-7-7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470551.7.2.3固体废物执行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7.2.4大气污染物执行标准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I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公园内的餐饮及烧烤区饮食业单位77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具体指标见表1-7-8。表1-7-8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1.8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8.1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两部分,按其不同的建设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在不同建设阶段,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类型和程度分析见表1-8-1。由表1-8-1可知,公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这些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可逆影响,也有不可逆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既有局部影响,也有区域影响。表1-8-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类型影响阶段影响类型影响程度有利不利可逆不可逆短期长期直接间接局部区域不确定不显著显著小中大施工期环境影响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径流√√√√√√√营运期环境影响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径流√√√√√√旅游业√√√√√√√√公园区的建设是为了适应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旅游业的发展,符合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而拟建项目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体现在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其综合影响分析见表1-8-2。表1-8-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环境要素影响程度影响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土地资源景观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土地利用价值旅游业就业公共设施居住环境施工期有利影响+1+1不利影响-1-2-1-2-2-1-1-1-1-1综合影响-1-2-1-2-2-1-1+1-1+1-1-177 营运期有利影响+2+2+2+2+3+1+1+1不利影响+1-1-1-1-2-1-1综合影响+1+1+1-1-2-1-1+2+3+1+1+1注:“+”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数字表示影响程度,“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根据上述分析,本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分述如下:(1)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①工程施工将影响区域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②工程施工将引起区域水土流失;③施工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土流失将影响区域地表水质;④施工期所产生的扬尘将影响局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⑤施工期所产生的噪声将影响局部区域声环境质量;⑥施工期所产生的垃圾将影响局部区域卫生环境质量;⑦施工期施工车辆的增加,对项目建设区域社会交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营运期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项目营运期,项目所在地形成新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将影响周围区域的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②项目营运初期,在采取一系列防护和修复措施后,施工期水土流失现象可得到控制;③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设备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④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区域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1.8.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建设性质及上述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筛选如下:(1)景观环境公园区景点和景观相融性;(2)生态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动植物物种、土壤侵蚀程度;(3)环境质量①大气环境:TSP、NO2、SO2;②地表水环境: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③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④固废:生活垃圾。77 2工程概况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区中心。南侧紧邻古牧地西路,西侧为万紫千红集团。东侧和北侧由居住区所包围。具体位置见附图1。建设性质:改扩建。建设单位:乌鲁木齐米东区建设局。项目建设期为2年(2009年—2010年)。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866.88万元人民币,全部为市政府统贷统还。2.2项目建设范围根据乌鲁木齐市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编制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整个米东区人民公园改建后规划用地面积26.03hm2,分为公园管理区、文化娱乐区、休闲游览区、儿童活动区、植物展示区、水上活动区休闲观赏区和体育健身区。本项目规划用地红线及功能分区见图2、图3。2.3项目建设内容本建设项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园区配套设施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程。2.3.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道路交通工程(1)道路交通现状:现状已建成一条约5m环形主道路,东西方向也有相互平行的路网。(2)道路工程规划:规划道路有三个层次,园区主路、园区支路和园区游览步道。主干道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平整、拓宽,保留园区南侧主干道,从公园中部开始主路被打破和新建,使其连接新建出入口,环绕全园,为各功能区的主要行车道路,新建主路宽5m77 ,长1009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园区支路为联系各个功能区,引导游人进入各分区人行道路,宽2.5m,长1356m,铺设形式多样化;园区游览步道为联系各景点的园林小路,宽1.5m,长约1640m,路面为乱石或石材,局部采用经过防腐、防蛀和防火处理的木板铺砌。(3)游览活动场地:为游客集散、游乐设施,集散使用,面积37877m2,铺装形式多样化。(4)停车场:主要规划的是短时旅游人群的停车问题,规划在公园西北侧和东北侧新建的两个出入口区各设置生态停车场一处,面积分别为2838m2和2442m2。共设置有大型停车位10个,小车停车位40个,区间车位20个。园区交通系统建设主要内容见表2-3-1。道路交通布置见图4。表2-3-1交通系统建设主要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名称长度占地面积备注1主路10095045沥青混凝土2支路13563390多种材料铺砌3游览步道16402460多种材料铺砌4游览场地37877多种材料铺砌5停车场5280生态式6拆除原有路面8274135沥青混凝土(二)供电工程项目区内已有建成的10kv和110kv高压电网,可以满足项目区的用电负荷。根据规范要求,园区内的架空高压线须埋地敷设在冻土层下,并做好安全防护处理。本次对规划区域内的527m场架空110kv高压线路全部改建为埋地敷设。(三)供排水工程(1)供水公园区生活用水供水水源为市政管网供水,给水主干网沿规划区边界道路铺设DN70~DN100,全长1420m,DN70长1000m,DN100长420m。项目最大客流量为4300人次/日,供水指标平均按100l/d计,则用水量为430m3/d。绿化供水水源为园区地下水,园区最南侧现有一口机井为园区绿化灌溉供水,该井出水量100m3/h。由于公园南北较长,同时考虑公园水系补水,规划设计在园区北侧新建一口机井,以满足北侧灌溉和水系补水。园区总绿化灌溉面积17.03hm2,灌溉水量约为8.52万m3。(2)排水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各功能区内设置雨水管收集雨水后排入自然水体,污水管自成体系,经支管收集后进入园区周边市政下水管网。生活污水按照用水量的80%计算,排水量为344m3/d。(四)采暖系统77 公园区供暖直接接市政供暖管网。2.3.2园区配套设施工程(一)公园区大门现状公园有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在公园南端,紧邻古牧地西路,另外一个在公园北端,紧邻居民区。本次改建工程拟在公园西北侧新增加了一个出入口,在北侧增加了一个小型人行出入口,对北侧紧邻居民区的入口进行了改建。(二)游园主题活动项目(1)餐饮娱乐综合设施;(2)骊龙献珠主题雕塑;(3)喷泉休闲广场;(4)文化景墙;(5)湘稻源景石;(6)丰年亭;(7)百花台;(三)游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程(1)游客中心:内部设施配套包括游园信息咨询、投诉等。(2)公园区管理办公楼。2.3.3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程(一)环卫设施(1)公共卫生间项目建设按照每250m服务半径设置公共卫生间一处,共计3座,每座占地面积84m2,卫生间全部为水冲式设计,污水通过排水管网统一收集排入市政下水管网。(2)垃圾收集公园区树立标志牌,沿主路、支路和游览步道每100m设置一个与周围环境谐调的垃圾桶一个,在相对游人集中的区域可以加大设置密度,共约90个。组建垃圾清扫队,定时收集垃圾,运至垃圾临时转运站,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期运至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二)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1)入口景观区绿化景观带77 (2)生态景观区草坪(3)生态景观区活动草坪主要的景观设计要点:①景观的尺度、体量:由于规划区的生态性,设计中景观构筑物的体量都相对较小,尺度基本与自然相融合。②景观的色彩设计:景观尽量采用与周围环境较为融合的等,避免使用明度、彩度较高的颜色。③景观的设计风格:一方面要体现融入山水的自然风格,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图案。(4)水体保护工程水系驳岸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自然式驳岸分布在水系的狭窄地段,主要以卵石驳岸砌筑而成;规则式驳岸主要分布在大湖面处,以规则的料石砌筑。水系底部采用素土夯实+100mm厚砂质土+0.4mm厚土工膜防水层+400mm原土,池底适当铺卵石。水系总面积20177m2,总蓄水量约2.2万m3。2.4移民及工程拆迁本工程扩建二期需要拆迁公园北侧棚户区居民约50户,拆除建筑面积3818m2,新增征地面积35832m2。拆迁及移民工程不在本工程投资范围内,移民安置工程由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政府统一进行安置。2.5总平面布局项目用地范围内规划了八个功能区,布局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地貌与可利用的道路走向,整个布局自南向北沿着整个道路发散,形成树形的有机结构。公园景观区:本区位于公园南侧,由南侧车行入口进入可直接到达管理区,此区与公园主路相连,交通便利,由栏杆与外界隔离。本次不对公园管理区进行改造,仍利用现有管理区。文化娱乐区:本区位于整个规划区的南部,通过入口区广场、文化大道、喷泉、景观灯柱、树阵等园林造景元素形成轴线对称式广场,轴线的终点是骊龙献珠主题雕塑。本次改造对现有入口区广场进行扩建,扩大面积后的入口广场区为市民提供了较为宽敞的集散场地,可作为较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场地使用,也可以作为集会活动的表演场地使用。77 休闲游览区:此区位于南大门附近文化娱乐区以北,现状生长着茂密的乔木,无任何休闲活动设施。本次改造重点是突出和利用区域内多为较大乔木的景观特色,增加部分小型的亭、廊、休息座凳、围树椅、木栈道等园林设施,设置一些园林小路,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空间。儿童活动区:此区位于公园中部,靠近公园现有主道路,方便到达。该区为儿童提供了活动场地,同时还设计了具有教育依依的文化景石等。植物展示区:结合北侧入口小广场,在公园北侧建设观赏温室,种植各种花卉,规划建设成为一处以花卉种植、引种、观赏为特色的景观观赏区。水上活动区:位于现状公园西侧开阔场地,结合西大门修建,开挖一人工水面,可进行一些水上娱乐活动项目,水边增加园路和小型的休憩场地及亲水平台。此区增加夜晚灯光效果,在水面周围设置彩灯,在大型节庆日时,可进行水上表演活动,形成公园一处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区。休息观赏区:此区位于公园北侧较为安静的地带及公园周边区域,该区绿化基础较好,由于处于边界区域,缺乏景观特色。在此次建设改造中,主要突出植物景观特色,丰富植物观赏层次,将休闲活动的场地零散的布置其中,分散人流聚集点。体育健身区:在公园西侧入口区域设置了一个较为集中的室外健身场地,结合林间空地,开设体育活动场地,主要运动项目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5。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5-1。77 表2-5-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内容数量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260305m22总建筑面积254m23新增占地面积35832m24拆迁建筑面积3818m25新增绿化面积170252m2包括草坪、乔灌木及花卉6拆除原有路面4135m2沥青路面7园区主要道路建设1009m沥青路面8支路1356m多种材料铺砌9游览步道1640m多种材料铺砌10停车场5280m2嵌草砖11生活供水管线1420mDN70~DN100PPR管12排水管线1550mDe20013供暖管线2790mDN70~DN100焊接钢管14绿化管线2110mDN90~DN160PE管15机井1口16公共卫生间3座水冲式17劳动定员30人园区管理人员18总投资4866.88万元77 3工程分析3.1建设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项目,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到,增强大中城市聚集功能:“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乌鲁木齐市继续实施‘城市北扩、东延西进’的城市建设方针,把城市发展的重点推向外线,通过城市空间拓展,实现城市功能再分配。……支持两个副中心和新型功能市、县特别是工业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增强城市聚集功能,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的,统筹城市建设与管理,统筹旧城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做好美化、绿化、亮化、水化,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根据《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我市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北扩”发展战略以及绿化建设发展趋势,米东区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米东区人民公园是乌鲁木齐市新成立的区县级单位中唯一的一片面积较大的城市公园绿地,因此,米东区人民公园的建设是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给米东区分解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发展规划”指出:积极组织和推出适合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爱的大众型文体娱乐活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表现丝路文化和西域民族歌舞艺术为原则,加强对现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重点完善市政公园、城市广场和剧场等旅游文化设施,在全市形成参与性强、品位高、类型齐全、管理规范的旅游文化娱乐接待体系。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工程拟依照区级公园的建设标准,把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成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城市综合性公园,符合《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工程建设,是推进乌昌生态、绿化一体化建设的要求。77 米东区建设和发展作为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自治区党委和乌昌党委关注的重点所在,也是认真贯彻落实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重点突破的关键,是推进乌昌一体化的要求。(2)是创造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和各种废弃物,是社会和谐和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环境。本次工程建设可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26.03hm2的公园游玩地,其中新增绿地170252m2,提高乌鲁木齐市人均公园绿地占有率,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添硬指标。(3)是米东区打造城北人居新城的需要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北扩的主要区,按照建设首府副中心和生态人居新城的发展定位,重点做好城市规划衔接、土地储备。本项目的建设无疑会有力的推动米东区作为首府副中心和生态人居新城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好服务。3.3施工期污染源排放及生态影响3.3.1大气污染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来自交通运输、燃油产生的废气、工程开挖施工及拆迁时产生的粉尘等。(1)交通运输工程施工时要使用各类运输车辆,会产生一定量的汽车扬尘。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在采取路面洒水降尘、道路清扫干净的情况下,运输扬尘的去除率可达90%。挖填土方、铺石施工、物料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其中施工开挖、混凝土拌和、施工材料装卸等会使作业点周围100m范围内产生扬尘污染;运输车辆掀起的扬尘,影响范围大约在宽5~6m、高4~5m的范围内。(2)燃油废气施工机械燃油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CO、NOX、SO2。施工期各种机械尾气及生活区炊事燃气废气属于无组织污染源,扩散浓度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多,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较零散,因此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弱。(3)工程施工扬尘77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土方挖掘及现场堆放扬尘和车辆来往造成的道路扬尘。(4)拆迁粉尘由于本工程需要拆迁棚户区约3818m2,在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拆迁时会对拆迁区周围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严重污染,由于项目区位于米东区城市中心区,周围居民点、商业区众多,因此必须采取先进的建筑物拆除工艺和严格的喷水降尘及拦挡措施,将工程拆迁产生的粉尘污染降低到最低。3.3.2废水施工期的污水主要为机械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和生活污水。(1)机械冲洗废水机械、车辆维修、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成分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洗车污水石油类浓度约20~30mg/l,如果不进行处理就排入(或随雨水流入)水体或城市下水道,将会污染地表水体和影响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由于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市建成区中心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依靠社会力量解决,施工区不设汽车冲洗及保养地,因此无机械冲洗废水产生。(2)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水最大日产生量约为0.5m3/d。混凝土养护废水一般呈弱碱性,主要污染物为SS、pH,其中SS含量一般为300mg/l~500mg/l,pH值约为10~14。混凝土养护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蒸发损耗,无外排水废水。(3)生活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区的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工程平均每天施工人数100人,施工高峰人数120人,按每人每天排放污水80L计,排放量为8m3/d,日最大排放量为9.6m3/d,生活污水总排放污水量为0.24万m3,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机污染物,排放浓度约为COD350mg/l,BOD5250mg/l,SS220mg/l。由于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市建成区中心区,施工生活废水可就近直接进入项目区周边城市下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3.3.3施工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工程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强见表77 3-3-1。表3-3-1工程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单位:dB(A)机械名称声级[dB(A)]机械名称声级[dB(A)]挖掘机109混凝土搅拌机104推土机109装载机104自卸汽车90起重机953.3.4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拆迁、拆除原有道路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工程棚户区拆迁建筑面积3818m2,按照建设部有关部门研究,城市拆迁1m2建筑面积产生的固体废物约为0.7m3,据此估计施工期拆迁产生的固体废物总计约2673m3,全部运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环卫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本工程需拆除原有柏油道路4135m2,约产生固体废物2068m3,全部运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环卫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期平均每天人数约100人,施工人员人均排放生活垃圾按0.6kg/d计算,施工期日排放垃圾约0.06t,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约18t。全部由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各种管线开挖、地基开挖等挖方量总计约1500m3,全部可以进行施工回填,不产生永久性弃渣。3.3.5人群健康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区内施工人员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营地的生活废弃物若不采取妥善的安置方式,将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易使施工区人群暴发呼吸道、肠道等流行性疾病,从而对施工人员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并影响工程施工进度。3.3.6交通施工期间设备材料及弃土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运输车辆的增加,必将影响到工程区周边的交通,增加周边部分道路交通流量。车辆如果装载过多导致沿程泥土散落在道路上,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扬尘,影响行人、车辆过往和周边环境质量。3.3.7生态影响施工占地会扰动地表覆盖物和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占地区域自然植被生物量的损失。同时,施工对景观环境会产生一些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加剧地表的破碎、造成凌乱的视觉感觉,影响工程与当地景观的相融、协调。77 3.3.8施工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项目属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区属中部河谷冲积平原城市建成区中度人为侵蚀重点监督治理区,该区水土保持应以重点监督治理人为侵蚀为主。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和人为侵蚀为主。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土壤状况、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项目区环境状况,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市土壤侵蚀现状图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判断本项目区属轻度风力轻度侵蚀区,土壤容许流失量500t/km2·a,项目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300t/km2·a。(2)水土保持现状米东区人民公园现状原为苗圃,植被较多,除西侧有一较大荒草和低矮植被及林间分布的斑块状空地外,其它地方均密植乔木,园区植被覆盖度非常高。园区内种植以新疆杨、白榆、白蜡、垂榆、黄榆、复叶械、松树、云杉、桃叶卫矛、榆叶梅、丁香等为主。以上采取的植物措施可防止冲蚀和风蚀,具有水土保持功能。(3)施工期水土流失因素分析①扰动、破坏地表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面积共24.97hm2。在施工建设中土体开挖和扰动地表将破坏原地貌,占压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降低了原地貌保持水土的功能,使水土流失加剧。②土方开挖及排弃施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弃土、排渣总量约为0.63万m3。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破坏了原地貌条件下的自然平衡,诱发岩土由暂时稳定向非稳定状态转变,由非稳定态产生重力侵蚀。由于在土方倒运和堆放过程中,松散土体更易产生土壤侵蚀。③施工工序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77 年。因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大、工序多,施工时序安排情况便成为水土流失量的主要因素之一。3.3.9施工对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⑴由于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工程施工必须借助工程区附近城市交通道路进行场外联系,施工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对工程施工沿线交通道路的交通产生较大影响。⑵由于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工程周边城市居民众多,施工活动不可避免的对城市居民出行造成影响。⑶由于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施工扬尘污染,将会对施工沿线城市环境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⑷由于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施工路线较长,如果施工废水、生活垃圾等不能妥善处理,将对工程沿线的城市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⑸乌鲁木齐市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民族众多,各种民族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如果施工过程中不能处理好施工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民族团结,造成比较大的社会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3.4运营期工程分析3.4.1运营期污染源分布根据拟建工程的建设内容,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见表3-4-1。表3-4-1拟建工程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污染源分类污染源名称分布情况主要污染物污水生活污水办公、餐厅含BOD5、CODcr、NH3-N、动植物油等废气汽车尾气停车场含CO、HC、NOx等厨房油烟餐厅、烧烤区油烟噪声设备噪声水泵、配电所——车辆噪声停车场——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办公生活、餐厅果皮纸屑、残余食物等3.4.2运营期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1)污水拟建工程运营期所排污水主要包括办公、餐饮等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排放量约344t/d。餐厅废水通过隔油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见表3-4-2。表3-4-2拟建工程所排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77 污水种类主要污染物备注名称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d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d生活污水(包括办公、游人、餐饮等)344m3/d化学需氧量(CODCr)3500.123500.12生化需氧量(BOD5)2500.0862500.086悬浮物(SS)2200.0762200.076动植物油类700.002300.001氨氮(NH3-N)300.001300.001(2)废气①机动车尾气项目汽车尾气主要来自于进出停车场产生的车辆废气。项目共设70个地面停车泊位。项目运营期的主要废气污染源是机动车进出停车场时所产生的机动车尾气。汽车进入停车场怠速行驶时将有机动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泄漏的废气等,所排的污染物有CO、HC、NOx、CO2、苯并(a)芘、醛等,其中主要污染物是CO、HC、NOx等。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不仅与机动车种类有关,而且与行车状态、燃料种类、行车里程、环境状况等诸因素有关。一般住户家庭用车基本为小型车(轿车和小面包车等),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排出物的测定结果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3-4-3。表3-4-3机动车消耗单位燃料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污染物车种COHCNOX醛类SO2轿车(用汽油)19124.122.30.3240.291停车场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与汽车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和车流量有关。一般汽车出入停车场的行驶速度要求不大于5km/h,出入口到泊位的平均距离如按照50m计算,汽车从出入口到泊位的运行时间约为36s;从汽车停在泊位至关闭发动机一般在1s-3s;而汽车从泊位启动至出车一般在3s-3min,平均约1min,故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约为100s。根据调查,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为0.20L/km,则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量可由下式计算:g=f·M其中:M=m·t式中:f—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汽油);M—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耗油量(L);77 t—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总和,由上述分析可知,约为100s;m—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约为0.20L/km,按照车速5km/h计算,可得2.78×10-4L/s由上式计算可知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一次耗油量为0.0278L(出入口到泊位的平均距离以50m计),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CO、HC、NOx与SO2的量分别为3.09g、0.39g、0.36g与0.0047g。停车场对环境的影响与其运行工况(车流量)直接相关。本次评价取最不利条件,即泊车满负荷状况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时停车场内进出车流量相当大,此类状况出现概率极小,而且时间极短。据对类比调查,进出次数按2次/天计算,本公园按年运行200天计算。根据停车场的泊位,计算出单位时间的废气排放情况。那么项目停车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4-4。表3-4-4项目汽车废气污染物产生情况地块泊位(个)日车流量(次/日)污染物排放量(kg/a)COHCNOxSO2停车场7014086.5210.9210.980.13②油烟项目废气包括餐厅厨房烹调时所产生的燃料油及食用油油烟气体。项目最大游客客流量4338人,按照20%游客在园区就餐估算,就餐人员约867人。根据类比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按每人每天耗食用油量30g估算,日耗食用油约为26.01kg,则一年200天消耗食用油量约5.2t/a。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3%,油烟产生量约为0.156t/a,产生浓度约12mg/m3。建设单位应采用高效油烟净化机设备,净化效率约85%,项目食用油消耗和油烟废气产生情况见表3-4-5。表3-4-5项目食用油消耗和油烟废气产生情况类型规模耗油量(t/a)油烟挥发系数油烟产生量(t/a)油烟排放量(t/a)餐厅867人/天5.23%0.1560.02(3)噪声拟建项目各类固定噪声源源强值见表3-4-6。表3-4-6项目各类固定噪声源源强值一览表单位dB(A)噪声类型位置源强值车辆噪声停车场65-75设备噪声风机85-95水泵(含消防水泵)70-80配电房60-70(四)固体废物77 该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日产垃圾量既同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有关,也与燃料结构十分密切。参考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有关研究资料,估算本公园区的游客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9kg。在项目公园区开发后,按4338人游客量在该公园区滞留一天估算,其旅游垃圾日产量最高峰能达到3.9t/d,年排放量780.8t(按200天计)。生活垃圾定点集中堆放,由米东区环卫部门运往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根据以上分析,拟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后,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见表3-4-7。77 表3-4-7拟建工程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一览表主要污染源污染源位置排水(气)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去向名称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生活污水办公、游人、餐厅344m3/d化学需氧量(CODCr)350mg/l24.08t350mg/l24.08t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生化需氧量(BOD5)250mg/l17.2t250mg/l17.2t悬浮物(SS)220mg/l15.14t220mg/l15.14t动植物油类70mg/l4.82t30mg/l4.82t氨氮(NH3-N)30mg/l2.06t30mg/l2.06t汽车尾气停车场--一氧化碳(CO)--86.52kg/a--86.52kg/a低空排放碳氢化合物(HC)--10.92kg/a--10.92kg/a氮氧化物(NOx)--10.98kg/a--10.98kg/aSO2--0.13kg/a--0.13kg/a厨房油烟餐饮油烟12mg/m30.165t/a2mg/m30.02t/a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后排放噪声设备噪声--风机85-95dB(A)--生活水泵70-80dB(A)--配电所75dB(A)车辆噪声65-75固体废物办公生活--生活垃圾---780.8t/a780.8t/a由环卫部门运往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77 3.4.3拟建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在宏观上是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个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其它联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及投入使用后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随大气传输而迁移、扩散产生影响;污染物随地表水流动、补给、渗入而迁移产生影响等。拟建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园区建设工程中可能建设与景观不协调的设施破坏了公园区自然景观资源,影响公园区连续性,破坏人的审美过程;(2)随着工程建设完工,游客增加将对公园区的某些环境感应指标产生影响,如拥挤度、公园区接纳能力等。3.5园区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米东区人民公园现状为苗圃,接待游客数量有限,日接待游客数量不足1000人。现有污染物主要为烧烤区的少量油烟、废水和生活垃圾等。废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量分别约为10000t/a、90t/a。77 4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米东区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东北郊,博格达峰脚下。总面积3407.4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距乌鲁木齐中心市区15公里,距乌鲁木齐火车站20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0公里。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07年8月1日正式成立。米东区将被规划建设为乌鲁木齐的城市副中心、新疆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核心区、重要的化工工业城、出口加工基地和人居生态新区。改建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区中心。南侧紧邻古牧地西路,西侧为万紫千红集团。东侧和北侧由居住区所包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原有面积22.45公顷,项目建设中新增部分面积为3.58公顷,此次项目建设总面积为26.03公顷。项目区地理位置见图4-1。4.1.2气象、气候条件米东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光照充足。主要气候要素如下:年平均气温7.2℃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14.8℃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25.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37.5℃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年均最高相对湿度80%年均最低相对湿度39%年平均气压950.2mb月平均最高气压(12月)959.4mb月平均最低气压(8月)938.4mb全年主导风向SSE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NW18%77 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SSE17%年平均风速2.2m/s夏季平均风速2.8m/s冬季平均风速1.2m/s地面10m高处10min最大平均风速2.7m/s地面10m高处10min最大瞬时风速20.7m/s年平均降水量221.3mm月最大降水量92.2mm日最大降水量45.4mm一次暴雨(60min)最大降水量428.3mm最大积雪深度380mm年日照时数2808h年蒸发量1993-2511mm沙暴日数(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2.9d/a4.1.3地形地貌米东区绝大多数地域处于准噶尔凹陷区,小部分属北天山斜向褶皱带,区内广布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石岩系至第三系地层分布较少,浸入岩分布较集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650m至4233m;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至650m,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至630m。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北东——西南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山顶浑圆,起伏较小。最高峰为艾布里哈斯木达拉峰,海拔4233m。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4.1.4水文及水文地质米东区地处天山向斜的前凹带,属乌鲁木齐河洪积扇、东山河洪积扇和相互叠置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在凹陷带中堆积着近400m厚的第四沉积物;加之凹陷带中的隐伏、古牧地背斜的隆起,为区域地下水的储存、径流、排泄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77 (1)地表水米东区内有大小水流31条,其中长流水河沟16条,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主要河流有: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地表水资源有12476万m3/a。拟建项目区域附近无常年地表径流分布。(2)地下水米东区有丰富的地下水,全区地下水排泄总量为26955万m3/a,其中地下水开采排泄量为23350万m3/a,潜水蒸发排泄量为2377万m3/a,侧向潜流排泄量为128万m3/a,泉水排泄量为1100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补给量,致使地下水位以平均0.65m/a的降速向深层降落,泉水溢出量逐年减少。境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河道渗漏、灌区回归和水库渗漏以及区域大气降水,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66亿m3/a,地下水水质由南向北潜水矿化度逐渐增高,由东向西矿化度逐渐变小。4.1.5土壤、植被米东区土壤概况: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柏杨河、新地梁、北傲魏家泉中山地带,占可耕地总面积地2.05%;棕钙土主要分布在天山村、柏杨河低山区,占16.8%;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古牧地、曙光、大草滩、十二户戈壁,占24.63%;潮土主要分布在古牧地、长山子、羊毛工,占13.8%;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长山子、三道坝、羊毛工等水位高的地带,占23.56%;盐土主要分布在碱梁、高家湖、羊毛工、陕西工、柳树庄、西庄子、蒋家湾等地,占19.16%。项目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地表植被主要为人工绿化树种:新疆杨、白榆、白蜡、垂榆、黄榆、复叶械、松树、云杉、桃叶卫矛、榆叶梅、丁香等为主。园区植被覆盖度很高。4.2社会经济状况(1)基本情况77 米东区成立于2007年8月1日,米东区现有总面积3407平方公里,辖5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81个行政村,42个居民委员会。区属常住户籍人口29.8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等3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03%。辖区内有正县级、副县级工业园区各一个,有乌石化公司、乌石化总厂、神华新疆能源公司等中央、区、州、兵团驻区单位26个。(2)经济发展情况2007年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24亿元,年均递增18.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564.9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4440美元,年均递增18.72%。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01亿元、66.71亿元和25.52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95%、19.8%和19.87%,一二三产的比重达到6.1:67.9:26。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55亿元,年均递增6.83%。粮食总播面积23.16万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8.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1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400万平方米。牲畜出栏达到154.24万头(只),年均递增14.57%。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3公里,通村油路率达到98.8%,比2002年提高23.8个百分点。200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15亿元,年均递增23.6%。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煤炭、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产业2007年完成产值28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2007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2.76亿元。新建给排水管网40公里;新建集中供热管网3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67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2.3万户,普及率达到88%。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了垃圾处理项目。加大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力度。实施了文化路街景、城市中心绿地、红光山绿化等工程,城市绿地率明显提高。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了环境卫生、非法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专项整治活动。2007年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2007年农牧区人均收入达到6128元,年均递增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660元,年均递增1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亿元,较2002年增长56%。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由2002年的33.55平方米,增加到35.11平方米。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年均递增17.21%。77 开通城乡数字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建成自治区级研发中心5个,实施科技项目230项,每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均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以上。学校数量由2002年的96所调整到50所。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共对51家企业挂牌督办,整改关停23家,拆并小锅炉213台。米东化工工业园被自治区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3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节能示范工作稳步推进。五年完成四荒地造林、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9.5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9%。77 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2008年2月28日至3月3日米东区环境监测站环保局自动监测站的大气自动监测资料,该监测点位于项目区东侧500米。监测项目:SO2、NO2、PM10。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空气与废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1-1。表5-1-1大气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编号项目名称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检出值1SO2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紫外荧光法1ppb2NO2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化学发光法1ppb3PM10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重量法±0.002mg/m3(1)评价标准根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本次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1]1号)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7-1。(2)监测结果及评价米东区环保局自动检测站2008年3月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监测见表5-1-2。表5-1-2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m3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监测项目与结果(mg/m3)SO2NO2PM10米东区环保局自动监测站2月28日0.0370.0420.2552月29日0.0490.0410.2073月1日0.0330.0430.1823月2日0.0350.0340.1563月3日0.0410.0460.178由表5-1-2可以看出,TSP、SO2、NO2在监测期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项目区空气质量较好。5.2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无常年地表径流,本次仅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1)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本次评价引用米东区环境监测站2008年10月1077 日对峡门子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地下水埋深约180米,属承压水。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氟化物等12项。监测方法:水质现状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2)评价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见表1-7-2。(3)监测结果及评价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2-1。表5-2-1地下水监测数据单位:mg/l序号项目名称监测数据序号项目名称监测数据1SO42-907TCN0.0022CODMn1.08氯化物193pH7.969氟化物0.854NH3-N0.02510矿化度3925BOD5211挥发酚0.0016NO3-N1.2412细菌总数(个)5400由表5-2-1对照标准可以看出,地下水各监测指标中除了细菌总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以外,其它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说明该监测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5.3声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噪声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建设项目范围,项目区布设5个监测点,分布在项目区东、南、西、北4个边界和公园内。监测点位布置见图5-1。1#5#2#4#3#77 古牧地西路图5-1噪声监测布点示意图(2)监测方法依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噪声监测,监测仪器使用AWA6218B型精密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前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测量时传声器距地面1.2m,传声器戴风罩进行监测,监测单位为米东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时间2009年2月4日,监测结果见表5-3-1。表5-3-1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监测日期昼间12009.2.448.222009.2.442.832009.2.457.342009.2.442.452009.2.445.0(3)评价标准根据该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现状,确定项目区1#、2#、4#、5#监测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A);3#监测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即昼间70dB(A)。(4)评价结果由表5-3-1监测结果对照标准可以看出,1#、2#、4#、5#监测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3#监测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77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主要为施工期机械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6.1.1.1机械尾气排放影响分析本项目为公园扩建项目,施工机械耗油中相当一部分燃油消耗于汽车运输上,特别是载重车辆耗油量较大,主要是在公路上行驶,因此,燃油污染物排放中相当一部分是分散于运输道路上,而并不集中在公园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内实际排放的污染物将很小。由于本项目施工期各种机械尾气排放量相对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构成SO2、NO2和CO的主要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6.1.1.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土方挖掘及现场堆放扬尘(2)车辆来往造成的道路扬尘(3)拆迁产生的扬尘车辆扬尘并非在大范围内平均分布,但在小空间内浓度还是较大。根据对各类建设工地的监测,在道路局部地方积尘较多的地方,载重车辆经过时会掀起浓密的扬尘,影响范围一般在宽5~6m、高4~5m的空间内,3分钟后较大颗粒即沉降至地面,微细颗粒(所占比重较小)在空中飘舞时间较长。所以,运输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主要是污染道路两侧空气质量。工程施工期较长,开挖出的土料堆放在一起,处于松散状态,如不采取措施,大风吹来时会把表层土扬起,形成扬尘,污染空气环境。因此,施工中对扬尘的控制应严格。施工扬尘多属于无组织排放、扩散浓度受其它影响因素较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零散。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与施工现场面积、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活动频率以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因影响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要对现场扬尘源强进行定量推算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目前尚未有充分实验数据来推导施工扬尘的排放量。77 不同外界条件下TSP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设有围板的施工场地区域日均值浓度明显低于无遮挡措施的施工场地区域。目前施工扬尘的控制措施除装设围档和蓬布外,还有洒水抑尘的手段。根据类比资料,若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和部分易起尘的部位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50~70%左右,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见表6-1-1。表6-1-1施工期洒水抑尘试验结果(单位:mg/m3)距离m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不洒水10.142.891.150.86洒水2.011.400.670.60衰减率(%)80.251.641.730.2上述结果表明,有效的洒水抑尘可以使施工扬尘在20~50m的距离内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I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大幅度降低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另外,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遗洒现象,扬尘量则因路而异,一般土路比水泥路面TSP高2~3倍,影响范围约在道路两侧30m左右,这将对行驶道路沿线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以上类比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施工管理严格,堆土妥善防护,洒土及时清理,车辆出行前清扫干净,那么,施工扬尘的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可以控制在50m以内;相反,如果堆土不进行防护、任凭风吹雨打,土料大量洒落在道路上,不及时清扫,进出车辆很脏,携带尘土很多,这样会产生大量粉尘,对局部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可达到150m~200m。由于工程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中心区,工程区环境敏感点密集众多,因此工程施工必须严格“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5]119号)”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好施工工地管理,做到绿色施工;(2)对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杜绝抛洒遗漏现象;(3)对工程施工区附近进出城市道路实施全天候保洁,并采取清扫、洒水等措施。(4)对施工场地采用彩钢板、防尘网等进行隔离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建筑渣土堆放的扬尘管理;77 (5)加强对施工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及处置管理;(6)加强对施工场地物料堆场的覆盖措施,禁止露天焚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7)施工期加强管理,禁止尾气排放超标严重的大型车辆进出施工场地。6.1.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1)混凝土养护废水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废水沉淀池,将养护废水集中收集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进行回用,无外排水废水。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进行掩埋、填平,恢复施工迹地。(2)生活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区的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总排放污水量为0.24万m3,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机污染物,排放浓度约为COD350mg/l,BOD5250mg/l,SS220mg/l。由于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市建成区中心区,施工生活废水可就近直接进入项目区周边城市下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期养护废水不外排,对水环境没有影响;施工期生活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Ⅲ级标准(COD500mg/l,BOD5300mg/l,SS400mg/l),同时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COD500mg/l,BOD5300mg/l,SS400mg/l),可以排入项目区周边城市下水管网,最终进行下游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小。经过以上分析,因施工期排水量较小,排水水质简单,不会对周边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当施工活动结束后,污染源及其影响即随之消失。6.1.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⑴施工噪声源强建筑施工全过程根据作业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77 清理场地阶段:包括清理树木、清除垃圾等;土石方阶段:包括挖掘土方石方等;基础工程阶段: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主体工程阶段: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钢木工程、砌体工程和装修等;扫尾工程:包括绿化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从噪声角度出发,可以把施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较长,采用的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各具其独立的噪声特性。经类比和调查,施工常用机械设备有:挖掘机、铲土机、推土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装载车辆和吊车等,因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减措施。各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分布情况见表6-1-2。表6-1-2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源强值(dB(A))机械类型声源特点噪声源强值5m10m20m40m50m100m轮式装载机不稳定源908478727064平地机流动不稳定源908478727064三轮压路机流动不稳定源817569636761震动压路机流动不稳定源918579737165推土机流动不稳定源878175696761液压挖土机不稳定源857973676559发电机固定稳定源989286807872水泵固定稳定源847872666458车载起重机不稳定源969084787670冲击打桩机不稳定源87817569676120t及40t自卸卡车流动不稳定源979185797771卡车流动不稳定源918579737165叉式装卸车流动不稳定源958983777569铲车流动不稳定源827670646256混凝土搅拌机固定稳定源918579737165混凝土泵固定稳定源857973676559风锤不稳定源989286807872及振捣机不稳定源958983777569⑵影响预测模式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用A声级进行预测时,其预测模式如下:LA(r)=LA(r0)-(Ader+Abar+Aatam+Aexc)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LA(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Ader-声波几何发散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即距离所引起的衰减,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Ader=20lg(r/r0),可以计算得到,距离每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dB(A);Abar-遮挡物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遮挡物通常包括建筑物墙壁的阻挡、建筑物声屏障效应以及植物的吸收屏障效应等,对于产生阻挡的植物而言,只有77 通过密集的植物丛时,才会对噪声产生阻挡衰减作用;Aatam-空气吸收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其计算公式为:Aatam=其中是每100米空气的吸声系数,其值与温度、湿度以及噪声的频率有关,一般来讲,对高频部分的空气吸声系数很大,而对中低频部分则很小,是预测点到参考位置点的距离,当<200m时,Aatam近似为零,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Aexc-附加A声级衰减量,附加声级衰减包括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云、雾、温度梯度、风而引起的声能量衰减及地面反射和吸收,或近地面的气象条件所引起的衰减。一般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不需考虑风、云、雾及温度梯度所引起的附加影响。但是遇到下列情况就要考虑地面效应的影响:①预测点距声源50m以上;②声源距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地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m;③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为草地、灌木等覆盖。由于上述情况导致的附加衰减量可以用公式Aexc=5lg(r/r0)计算。本次评价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距离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LA(r)=LA(r0)-Ader=LA(r0)-20lg(r/r0)多个机械同时作业的总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公式为:式中,Leqi-第i个声源对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在预测某处的噪声值时,首先利用上式计算声源在该处的总等效连续A声级,然后叠加该处的背景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Lpt=10lg(100.1L1+100.1L)式中,Lpt-声场中某一点两个声源不同作用产生的总的声级;L1-该点的背景噪声值;L2-另外一个声源到该点的声级值。⑶预测结果限于施工计划和施工设备等资料不够详尽,现将施工中使用较频繁的几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分别代入前述预测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值。现场施工时具体投入多少台机械设备很难预测,本次评价假设有577 台设备同时使用,将所产生的噪声叠加后预测对某个距离的总声压级。①施工期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值具体预测值见表6-1-3。表6-1-3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预测值(dB(A))机械类型噪声预测值5m10m20m40m50m100m150m200m300m400m推土机87817569676157.55551.448.9车载起重机96908478767066.56460.457.9液压挖土机85797367655955.55349.346.9卡车91857973716561.55955.452.9混凝土搅拌机91857973716561.55955.452.9②施工期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噪声预测值具体预测值见表6-1-4。表6-1-4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的噪声预测值(dB(A))距离(m)510204050100150200300400500噪声预测值98.692.686.680.778.672.569.166.663.360.568.5⑷分析评价从表6-1-3预测结果可知:单台机械施工,昼间距离施工现场50m以外噪声基本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在施工场地外围约50m范围内的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是夜间施工,距离施工现场约300m才能满足标准。从表6-1-4预测结果可知: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时,昼间距离噪声源150m左右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在场地外围约150m范围内的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假若在夜间施工,则可能要距离施工现场约800m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夜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从表6-1-3和表6-1-4的预测结果可知,对于公园周边5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来说,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对于休憩和居民生活将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表6-1-5主要环境保护对象环境类别保护对象功能相对位置保护级别施工期噪声万紫千红集团(约200人)办公西侧80米(GB3096-2008)中2类标准居民区(约600人)居住东侧及北侧50米由于公园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较多,如果夜间施工,则公园周边声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求施工方77 在施工阶段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尽可能使用低噪声设备,建议建设单位在公园西侧、北侧和东侧靠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幼儿园的施工现场设置一些临时隔声屏障设施,阻挡噪声的传播;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如有必要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时,必须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告知夜间公园周边居民,以求取得公众谅解。同时,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高噪声设备附近的现场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以减轻施工噪声对人员的影响。6.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根据项目设计单位提供资料,工程各种管线开挖、地基开挖等挖方量总计约1500m3,项目施工土石方基本就地平衡,无客土、弃土,不产生永久性弃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拆迁、拆除原有道路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工程棚户区拆迁产生的固体废物总计约2673m3,全部运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环卫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本工程拆除原有柏油道路约产生固体废物2068m3,全部运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环卫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约18t。全部由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的排放具有地点分散、时间随意并存在随机性的特点。这部分垃圾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和污染工程建设区的环境质量,且部分垃圾很难降解。因此,工程施工期必须作好以下工作:①禁止车辆和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区乱扔塑料、玻璃瓶、罐头盒等各种生活垃圾;②根据工程布置,设置垃圾收集箱,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并向施工人员作好卫生宣传工作,使他们养成自觉向垃圾箱投放垃圾的习惯;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统一处理。④修建环保型厕所对施工期人员粪便集中收集、处理。通过严格施工管理和配置相应的生活垃圾清理、处置设施,施工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6.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植被的影响77 公园区入口至各景点道路的建设对施工区植被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破坏道路两侧的灌草丛植被,施工噪声、汽车尾气和扬尘造成树木花草蒙尘,影响植物开花、受粉、结实,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繁殖带来不利影响。但道路的施工减少灌草丛植被面积较少,而且破坏的植被均为生产力相对较低的灌草丛,所以对评价区的生态完整性影响较小。如果在施工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面积,施工中采取降低施工噪声,定期洒水以降低扬尘量,公园区入口至各景点道路施工对植被的影响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停车场、步游道等设施建设需占用土地,场地平整、开挖动土等施工活动将破坏部分地表植被,砍伐少量林木,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施工迹地表面裸露,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植被将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会受到破坏。总之,建设项目的施工将对评价区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环境中绿地的数量较施工前相对减少,其植被局部空间分布有所改变。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活动以及运输车辆的扬尘对评价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若在公园区的施工中保留下欲砍伐的树木采取异地种植,尽量减少对乔木的砍伐,则评价区建设项目施工对评价区植物区系组成及数量影响不大,对植物的影响有限。(2)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降水侵蚀力作用下的分散、迁移和沉积的过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地貌以及工程施工等因素。就本施工项目而言,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和工程施工。①降雨因素降雨是发生水土流失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自然因素。降雨对裸露地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雨滴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溅作用,二是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这种作用在暴雨时表现得更为集中和剧烈,往往引起较大强度的水土流失。②工程因素工程因素主要指人类的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它通过影响引起水土流失的各项自然因素而起作用,是促进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因素。区域开发建设改变区域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就本建设项目而言,在正常的降雨条件下,工程施工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并加剧的根源。77 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的坡度、坡长和坡形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其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径流速度而起作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挖土、填方和平整地面等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格局,塑造微地貌,改变地形特性,从而为土壤侵蚀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就本项目而言,场地的大部分为平原区,与周边相比,项目区地势平缓,因此,在施工期造成项目区内地形改变很小,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植被: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植被覆盖可以截留降水,减轻雨滴击溅,减弱降水对土壤的直接破坏作用。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丰富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据研究,当植被覆盖率为50%时,其土壤侵蚀量约为裸地时的1/5,而植被覆盖率高达80%时,其土壤侵蚀量约为裸地时的1/23。项目区植被覆盖良好,整个项目区现状而言,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使项目选址区内的土壤失去了天然的保护伞,增大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土壤: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土壤本身固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不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差异。工程施工使地表土壤的结构受到破坏,致使土壤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下降,抵抗侵蚀的能力也大大下降,增大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6.1.6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⑴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项目区周边多居民社区、商业区和文教区,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影响区人口产生负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由于场地施工、土方开挖等原因致使周边环境质量下降,而间接导致施工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出行活动受到一定影响。⑵卫生健康及居住环境:在施工期间产生不利的直接影响。一是由于施工影响城市市容、市貌,造成扬尘、堆土;二是由于施工造成环境清洁卫生质量下降,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此影响为短期的、可逆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可以恢复。⑶城市交通:在施工期间将会对现有交通直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施工作业,在某一段时期内,土、石、砂料等的运输车辆增加,造成车流量增多,如果调度不当,可能影响交通运输的畅通,对当地交通带来压力。77 运输车辆如果超载或覆盖不当,途中常会撒落土、石、砂料,若不及时清除,将造成路面损坏,影响交通,而且容易造成路面扬尘和水土流失。为了减小其对交通的影响,应与交通部门协商,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并在施工时设置路障及施工安全标识;按环卫监察的要求,运输车辆按规定时间运输;弃土石方应严格按照环卫监察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指定路线清运。⑷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在公园区有城市电力、通信线缆及供、排水管道等,若作业不当就可能将它们挖断,从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施工前应该及时和城市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施工规划,避免破坏市政设施,使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⑸乌鲁木齐市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民族众多,各种民族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如果施工过程中不能处理好施工、拆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民族团结,造成比较大的社会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6.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6.2.1.1评价目的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6.2.1.2评价内容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空气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和油烟废气。本评价主要预测汽车尾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油烟气和燃料废气作排放定量分析。(1)汽车尾气①停车场废气排放情况及排放源强项目停车场共设70个泊位,汽车尾气污染物源强见表6-2-1。表6-2-1汽车废气污染物源强一览表位置规模污染物排放量(kg/a)泊位(个)COHCNOXSO2停车场7086.5210.9210.980.13②预测模式预测模式为环评导则推荐的面源模式:77 式中Qj、Hj、Uj分别为接受点上风向第j个网格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平均排放高度和Hj处的平均风速,α、是垂直扩散参数δz的幂指数和系数,X轴指向上风向,坐标原点在接受点;η=(α-1)/2ατj=Hj2/(2γ2Xj2α)τj-1=Hj2/(2γ2Xj-12α)Г(η,τ)为不完全伽马函数,可由下式确定:Г(η,τ)=a/[τ+(b+1/τ)c]a=2.32α+0.28b=10.00-5.00ηc=0.88+0.82η③预测因子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运营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废气为汽车废气。同时根据源强分析表明,汽车尾气的污染物中的SO2和醛类的排放浓度极低,故预测因子仅选用CO、HC、NOX。④预测范围距停车场出口最近距离500m。⑤预测内容小时地面轴线浓度⑥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见表6-2-2。表6-2-2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预测情况一览表污染物名称稳定度距离(m)0100200300400500COA0.00730.00340.00210.00120.00070.000077 B-C0.01470.00940.00710.00470.00350.0029D0.02080.01480.01100.00910.00730.0060E0.02430.02040.01710.01710.01230.0105F0.02540.02220.01900.01630.01420.0123HCA0.00090.00040.00020.00010.00000.0000B-C0.00190.00120.00080.00060.00040.0002D0.00290.00190.00150.00120.00090.0007E0.00290.00290.00220.00190.00160.0013F0.00290.00290.00250.00210.00190.0016NOXA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C0.00040.00030.00010.00010.00000.0000D0.00060.00040.00030.00030.00010.0001E0.00080.00060.00050.00040.00030.0003F0.00080.00070.00060.00050.00020.0002由表6-2-2可以看出,在最不利扩散的状况下(即F类稳定度),CO、HC和NOX的在500m距离处地面轴线浓度分别为0.0123mg/m3、0.0016mg/m3和0.0002mg/m3,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规定的日平均浓度限值(NO20.12mg/m3,CO4.0mg/m3)。这说明项目停车场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程度较小。(2)油烟项目废气包括餐厅厨房烹调时所产生的燃料油及食用油油烟气体。项目最大游客客流量4338人,按照20%游客在园区就餐估算,就餐人员约867人。根据资料类比,本项目消耗食用油量约5.2t/a。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3%,油烟产生量约为0.156t/a,产生浓度约12mg/m3。油烟产生浓度超过《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规定的2mg/m3浓度限值。建设单位应采用高效油烟净化机设备,处理工艺流程如图6-1所示:排气烟道引风机排放风罩引风机水膜喷淋循环水柜灶台循环水77 图6-1 油烟净化装置的处理工艺流程该装置由引风机通过风罩将烹调产生的油烟抽至水膜喷淋装置吸收烟气中的动植物油,水回到循环水系统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后循环使用,处理达标后,烟气由引风机抽至排气烟道排空。根据类比资料显示,该装置处理效率可达到85%以上。项目油烟产生浓度为12mg/m3,经水膜喷淋吸收法进行净化油烟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为2.0mg/m3,排放0.02t/a,能够满足相应国家排放标准限值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不良影响。6.2.2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运营期所排污水主要包括办公、餐饮等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排放量约344t/d。餐厅废水经过隔油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排放的污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对水环境影响很小。6.2.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项目建成营运后的噪声主要来自汽车出入停车场的交通噪声、各类水泵风机运转噪声等。⑴预测内容计算和预测项目主要产噪设备对厂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⑵预测范围预测范围包括项目园区及厂界外1m处所包围的范围。项目主要的强噪声为设备噪声,本次预测时以预测点的噪声现状监测值为背景值,具体见表6-2-3;由于产噪设备夜间不运行,故只进行昼间噪声影响的预测。⑶源强参数拟建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85dB(A))及声级见表6-2-3。表6-2-3建设项目主要高噪设备情况一览表设备名称位置声级值dB(A)排放时间h/d生活水泵、风机等设备设备间、餐厅等75-858-1277 车辆噪声停车场出入口65-755-6⑷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①单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声级值,dB(A);LA(ro)——参考位置ro处的声级值,dB(A)r——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ro——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LA——各种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②多个声源对某预测点在T时间内所产生的噪声级计算:式中:Leq(T)——预测点的总声级,dB(A);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⑸预测结果及分析预测结果见表6-2-4。表6-2-4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测点位置昼间声级dB(A)背景值预测值标准值北界48.248.460西界42.843.060南界57.357.660东界42.442.560预测结果表明,项目预测点厂界噪声值均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要求。拟建工程设备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6.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公园区职工和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是该项目环境影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项目建成后,日常职工人数为20人左右,日产垃圾约1kg/d,年产垃圾365kg/a。项目建成后,全年可接待游客约86.76万人,平均每天接待4338人,其旅游垃圾以每人每天0.50kg计,则每天产生垃圾750kg/d,以年旅游24077 天计算,年垃圾排放总量为1800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6.3运营期景观影响及生态环境分析6.3.1景观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因工程施工而遭到破坏的地形、植被的防护工程、恢复工程以及绿化工程同时竣工,消除了因工程施工对区域景观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在营运期对景观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仅局限于局部空间区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区域景观、景物的防护及观赏性的影响;②项目的形态指标、线形指标、色彩指标、质感指标与区域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变化的影响。(1)对区域景观、景物的影响评价区植被良好。但项目的不利方面在于当公园区开发完成后,游客从入口服务区进入公园区游览,项目建设如停车场等会对公园区内植被的连续性、整体性、观赏性产生影响。因此,项目完工后,在进行绿化、生态恢复时,因尽量选择与公园原生植被相适应的树种。(2)景观相融性评价评价区域均是人工林地,植被覆盖度高。主要有植被有新疆杨、白榆、白蜡、垂榆、黄榆、复叶械、松树、云杉、桃叶卫矛、榆叶梅、丁香等,生态环境很好。项目设计充分结合地形,根据场地走势,工程施工临时破坏的地形、植被尽量恢复原状,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毁坏的植被将全部恢复。现状公园多为密植乔木,虽然绿化覆盖率较高,但缺乏灌木花卉,植物层次不丰富,种类比较单一,四季景色变化单调。扩建后的人民公园景点设计独具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容,避免了产生视觉冲击。项目建成后的形态、线形等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标准及景观指标允许度分级参考《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中的景观指标分级标准)。见表6-3-1~表6-3-4。表6-3-1景观相融性评价记分表景观相融性评价指标最高记分指标分解77 形态40体量:25;体态:15线形30近景:15;中景:10;远景:5色彩20色相:10;明度:10质感10合计100表6-3-2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标准表评价分级4(劣)3(可)2(中)1(优)记分范围<6060~7575~90>90表6-3-3景观指标允许度评价分级标准评价分级允许度景观类别4(劣)(不协调)3(可)(一般)2(中)(协调)1(优)(增景)特别保护区不可不可可考虑可重点保护区不可可考虑可可一般保护区不可可可可保护控制区可考虑可可可对项目建设后与区域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进行记分预测,列于表6-3-4。表6-2-8项目建设后景观相融性评价表评价指标形态线形色彩质感合计评价分级评分3826186882(中)由表6-3-4可以看出,项目建成后,其景观相融性评分为2级(中)。根据表6-3-3,从区域景观指标考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6.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2.1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公园区入口至各景点道路的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较小,主要是游客易对步游道两边的土壤、植被踩踏,使土壤压实、板结,致使其透水透气性变差,不利植物生长。因此,运行期只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加强宣传,禁止游客走出步游道,避免游客攀枝摘花,加强植被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避免对这些植被的破坏。6.3.2.2对区域景观生态体系完整性的影响⑴生态体系的生产能力变化从整个评价区范围来看,其生产能力变化主要是通过修建道路、停车场、广场和增加水系等占用公园现有植被和拆迁增加绿地进行植被恢复来实现的。工程拆除原有路面(恢复绿地)4135m2,新增征地35832m2,新增道路(含游步道)面积11130m2,新增停车场5280m2,新增广场37877m2,新增水系20177m2。通过计算,公园改扩建后约有34497m2绿地损失。77 由此可知,项目运行后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评价区人工绿地的生产力有所降低,生态体系的生物量有所减少。⑵对区域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工程项目对生态体系稳定状况的度量要从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两个角度来度量。①恢复稳定性的度量对生态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度量采取对植被生物量进行度量的方法来进行。本工程改扩建后总绿地面积为170252m2,有34497m2绿地损失。绿地损失占整个评价区域260305m2的13.25%,改扩建后总绿地面积占整个评价区域260305m2的65.40%,比扩建前绿地率66.0%减少了0.6%。有此可以看出,由于工程改扩建使项目区的绿地面积有所减少,从而对区域生态体系的恢复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由于项目区的生态体系的绿地率仅比扩建前减少了约0.6%,基本与现状项目区生态体系的绿地率维持相同水平。同时,由于项目区绿地均为人工绿地,因此工程运行后不会对项目区生态体系恢复稳定性造成大不利影响。②对生态体系阻抗稳定性的度量阻抗稳定性通常用生态体系内植被异质性程度的改变程度来度量。工程运行后虽然工程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对整个影响区来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微小,无论是水域面积还是植被改变等的变化率都很小;同时工程运营后没有改变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区内景观生态体系,项目区仍维持目前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米东区人民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米东区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米东区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加速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运行对以上生态系统影响不大,因此对评价区生态系统本底的阻抗稳定性在工程运行期不会产生明显变化。⑶对工程区生态体系综合质量的影响工程运行后工程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变化,由于增加了水域、道路、广场等建设用地,降低了绿地拼块的面积。但是项目运营前后区域景观优势度仍以绿地为主,由于工程运行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较小,并且项目区模地拼块——绿77 地并没有发生改变,这表明工程实施运行后区域生态体系的综合质量仍保持在原有的较低水平,工程建设运营对区域生态体系综合质量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77 7环境保护措施以下环境保护措施,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会同施工单位完成。施工期应完成的环保设施和施工环保措施,应列入施工合同,由建设单位监督执行,并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所需经费列入工程环保预算。分期开发的旅游项目及其环保设施,可分期验收。营运期环保设施管理及其环保措施,由建设单位成立相应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7.1景观保护措施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要注意以下景观保护措施。(1)施工期景观保护措施①对工程施工进行招标,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工程施工单位进行规范施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使施工计划有序地进行,并尽量避免该项目的土石方工程在雨季施工。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②园区各种亭廊、景观树、景点等构筑物的建筑风格应遵循地方自然生成建筑格调,力求做到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空间轮廓线丰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③步游道设计充分结合地形,根据场地走势,在整体布局上考虑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仅对工程施工破坏的地形及施工临时占地进行人工修复,并对用地布局进行规划,力求项目与风景资源背景之间达到景观相融性要求;④严禁超设计范围施工和占地。对工程施工范围内植被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尽量维持周围原有布置;⑤工程施工中或结束后,对施工范围内造成的植被破坏尽快采取必要的恢复及补救措施,做好“三同时”工作,并注意林相和谐。(2)运营期景观保护措施①加强宣传工作,引导游客树立文明旅游观念,爱护公园区一草一木;②重要景点设专人管理,定期巡视;③若出现景观破坏时,应做到随时破坏、随时修补;④水、气、渣等环境要素,按本章以下章节要求管理。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2.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7 在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应采取减缓、恢复补偿:(1)减缓措施在开发建设活动前和活动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原质原貌,尽量减少干扰和破坏,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确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开发活动中保证园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和确保生态环境不退化,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的旅游环境。施工期对植物影响的减缓措施:①严格施工管理,把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②避开在多数植物花果期间大规模施工,保证施工区边缘大多数植物都能开花结实;③对在停车场及广场区内的高大乔木进行异地种植。(2)恢复措施施工期施工建设单位应加强植被的恢复,保证公园区生态完整性和协调性。本工程道路及步游道两侧植被恢复是重点恢复区。7.2.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运行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应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游客环境意识。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和确保生态环境不退化,通过动态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2)预防和杜绝火灾。通过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防火监测和警报工作,明确专人,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严禁在公园区内用火,杜绝火灾的发生;同时建立和健全消防体系,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公园区主要领导亲自分管此项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消防队伍。7.2.3外来入侵生物预防措施(1)施工期外来入侵生物预防措施①加强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对施工人员、公园区工作人员及公园区居民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外来种的危害和特性等。②在进行生态恢复和绿化时,尽量选取本地种,严禁使用入侵性强的物种。(2)运营期外来生物预防措施①加强社会合作、公众参与和教育,让游客等人员知道外来物种危害及特性;②77 织专门的人员经常对公园区一些敏感区域特别是人为破坏较大的生境进行巡视,消除和控制已定居的外来种,外来种入侵成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传入、入侵、定居和繁殖传播。只有当外来种能够繁殖传播时,才能造成危害。所以对外来种的控制,应在外来种的滞后期和其达到关键面积之前进行,可以防止许多问题的发生,对已入侵的外来物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机械根除等综合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治。7.3水环境保护措施7.3.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混凝土养护废水在施工场地内设置废水沉淀池,将养护废水集中收集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进行回用,无外排水废水。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进行掩埋、填平,恢复施工迹地。(2)生活废水施工生活废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下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7.3.2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期生活污水经过隔油处理后,污水排放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就近直接进入项目区周边城市下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7.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项目公园区范围内植被状况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目前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现象并不明显,大部分为微度侵蚀。但是工程建设时,在停车场、步游道、机动车道等施工场地和运输便道的植被均要受到较大破坏,故本建设项目存在着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本建设项目具有重要意义。(1)实施目标项目完工后,建设区水土保持方案应措施到位,植物措施初具规模,施工挖填面、破损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以上,使防治责任范围内因工程建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77 通过治理,使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强度不高于原生地面的水土流失强度,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300t/km2·a以下,林草地覆盖率达到原始值的90%以上。使项目公园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旅游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在实施进度上,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重点防治时段为施工期,同时兼顾运行期。防治措施重点在于加强施工管理,以预防为主导,同时因地制宜布置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点”状位置,以工程措施为主,通过覆土、土地整治和植树造林,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根据各地段的不同情况布设工程和植物措施,使在场地清理和覆土后,进行植树造林和绿化;在整个施工作业面上,以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7.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7.5.1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空气质量,施工期间施工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1)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另外,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晴天或无降水时,对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面(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对进出车辆限速,并在现场出口处修水池或冲洗车轮,以免带出泥砂污染市区。(2)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应采取良好的密封状态运输,装载土料等多尘物料时,应堆放整齐以减少受风面积,并适当加湿或盖上苫布,以降低运输过程中起尘量。装卸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3)施工临时道路按设计要求施工,以减少道路扬尘。(4)砂石净料特别是细固料应避免露天堆放,固料堆积边坡角度不宜过大,并适当加湿,防止固料被风吹散。必要时堆放的土石料应用遮布盖住,避免风吹起尘。(577 )装载多尘物料时,应堆放整齐以减少受风面积,并适当加湿以尽量降低运输过程中起尘量。水泥和垃圾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良好的密封状态运输。(6)施工区内干道车辆实行限速控制,干旱、多风季节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减少扬尘对人员的危害。(7)施工期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区应尽量安排在施工粉尘作业点和生活炉灶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避免施工粉尘和扬尘的污染。7.5.2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公园区内餐饮业服务间(厨房)应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宾馆厨房操作间可采用深柜式抽油烟净化系统,抽风口压力不小于-150Pa;吸风口高度40mm,抽风量不小于5m3/min。抽油烟系统排气筒出口段的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油烟排气筒的高度不低于自身建筑物高度;抽排烟系统应做到密封完好,禁止人为稀释排气筒中污染物浓度。油烟净化设施效率不低于85%,排放浓度小于2mg/m3,应符合《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小型餐饮业油烟排放要求。(2)公园区内餐饮服务单位不得使用木柴、燃煤等污染能源。对于烧烤区应逐步推广使用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3)公园区内的路面全部硬化处理:车行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步行道-片石、卵石等路面。每天定期洒水,减少路面杨尘。(4)加强机动车管理,推广电动车等无废气交通工具。机动车管理应保持行车路线的通畅,合理设计停车路线,尽可能缩短车辆从出、入口达到停车泊位的距离和行车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7.6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噪声源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以减小噪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影响。以下措施均由施工建设单位负责实施。(1)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在工程开工15日之前向所在米东区环保局提出申报,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开工。(2)项目在建设期间应科学管理,严格执行《乌鲁木齐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施工噪声排放须符合国家《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77 90)的标准。夜间施工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建筑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中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应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措施,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努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要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对高噪声高振动设备要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振措施,如加弹性垫、包覆和隔声罩等办法,千方百计地减少施工现场的噪声和振动污染。机动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禁鸣喇叭,可移动高噪声设备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3)在施工期间,除抢修、抢险等特殊情况下,夜间(22时至次日8时)禁止使用各种打桩机,由于生产工艺上的连续性或者其它特殊原因,夜间施工可能引起噪声污染的,必须事前报经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并做好周围居民的解释工作。(4)对长期处在高噪声环境条件下的施工人员配备个人防噪用具。(5)管理措施对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应避免在人群休息时进行;通过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和作业工时调整来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7.7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7.7.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1)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须采用“统一收集、及时运送、集中处理”的办法处理,严禁乱排,委托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施工现场应修建环保厕所,对粪便进行收集,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进行处理。(2)拆迁废渣处理措施施工时拆除原有道路路面产生的废渣和拆迁棚户区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应拉运到米东区环保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7.7.2运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须采用“统一收集、及时运送、集中处理”的办法处理,严禁乱排,委托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施工现场应修建环保厕所,对粪便进行收集,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进行处理。⑴77 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收集。应按环卫管理部门规定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塑料袋内,投入垃圾容器或者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存放各种生活垃圾的塑料袋,应完整不破,袋口扎紧不撒漏。⑵对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部分,收集后集中交废品回收部门处理,使资源得到再利用;对不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要做到袋装化收集。应按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不得随意投放。⑶在园区内对生活垃圾应按功能区域或建筑区域划分垃圾清理服务区,分类收集,设置不影响室内景观的密封式垃圾收集器和垃圾转运站。⑷园区管理部门应同环境卫生部门签定协议对园区内收集的生活垃圾每日早、晚各清运一次。再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⑸应在园区内设置明显标志牌严禁将有毒垃圾、特种垃圾及渣土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内。⑹残枝败叶收集后堆肥处理,可回用于农田作无机肥。建设项目垃圾产量并不大,考虑游客垃圾以塑料袋、饮料瓶、纸张、果皮、食品残渣为主,垃圾可实行分类处理,既达到了资源再利用目的,又减少了填埋垃圾总量。公园区内游客集中地,主要景点、办公场所等设置垃圾箱,定期收集、分类存放。塑料袋、饮料瓶、纸张等废物送废品回收站。77 8公众参与8.1目的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验收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建设项目潜在影响的了解,有助于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替代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让与该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广大民众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自己对该建设项目所持的态度,从自己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发表自己就该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观点,以达到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得到项目所在区域广大群众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加民主化、公众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为此在本次评价开展过程中就该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公众参与咨询活动,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真实的资料,丰富和完善了项目的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验收评价内容。拟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区中心。南侧紧邻古牧地西路,西侧为万紫千红集团。东侧和北侧由居住区所包围。项目厂址周围为商业、居住、文教混杂区。为了增加公众对该项目的了解,本次评价中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向米东区城区居民、园区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相关管理部门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从而了解公众对该项目的态度,以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等,并将公众意见反馈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为建设单位及环境影响管理部门日后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最终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趋完善。在本次评价中,公众参与工作贯彻于工作的始终,调查人员对公众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回答,并将公众的意见、合理化建议收集整理后纳入到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中,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本项目环境影响,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8.2调查方案77 ①调查方法一般来说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通过大众媒体发布信息、建立信息中心、会议讨论、社会调查等几种方式。结合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和所期望公众参与达到的深度及广度,本次环评公众参与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采取项目公示及发放调查表等具体形式,其中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为主。在关心人群密集区、当地政府网站公示项目相关情况,并征询对项目的具体看法和建议;另外向调查对象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首先向公众说明拟建项目概况、项目意义、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等,然后征询意见与建议并获得反馈信息,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调查表85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方式情况见图8-1。图8-1项目公众参与调查方式情况(当地网站公示)②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项目区周边住户、拆迁户、企事业单位,拆迁户是重点调查对象之一。③调查内容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中,首先对被征询人员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意义、选址、工程内容、可能的不利环境影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选择与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质量问题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其次侧重征询公众关于本项目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应注意的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主要调查内容见表8-2-1。77 表8-2-1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建设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项目简介:该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区中心。南侧紧邻古牧地西路,西侧为万紫千红集团。东侧和北侧由居住区所包围乌鲁木弃市米东区人民公园原有面积22.45公顷,项目建设中新增部分面积为3.58公顷,此次项目建设总面积为26.03公顷。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本项目主要为施工期影响。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固废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绿化率65%。性别年龄职业工作或居住地点男女干部工人农民其他备注调查内容1.本项目哪些因素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环境景观□噪声□废水□其它2.您认为周围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生态破坏□其它3.您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遭受过损失,如有请举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没有损失4.您认为项目对地方人居环境是否有利□有利□无利□不清楚5.您是否支持本项目建设□支持□不支持□无所谓6.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无影响□有利□不利□无所谓7.您对项目的建设有何建议,特别是环保方面填表方法:请在相应内容前的□内打“√”,如有其他看法,请写在相应的空白处。8.3调查统计结果分析8.3.1调查人群基本情况分析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见表8-3-1。77 表8-3-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表调查对象内容人数百分率(%)结果说明性别男4657.14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女3442.86年龄<20岁89.09说明此次调查对象中以中青年为主20-45岁3745.4546-60岁2632.73>60岁1012.73职业干部1418.18调查区域的职业来自各行各业,比较分散工人2227.27农民2429.09教师89.09学生810.91其它55.45教育小学33.64调查对象以具有高中文化的中等学历居民为主初中1418.18高中1821.82大专1114.55大学3441.82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会结构以中青年劳动力占主要比例,同时由于该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较大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被调查者占调查总数的75%以上受大专、大学文化教育的基本来自管理部门、学生和教师队伍。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公众参与的被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与目前社会实际状况基本一致;调查对象主要是青年和中年人,从事的职业类别比较分散,包括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以具有高中文化的中等学历对象居多,这反映了被调查区域的真实情况,说明本次调查抽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为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保障。8.3.2调查意见统计调查统计结果见表8-3-2。表8-3-2调查结果统计表项目人数百分比(%)结果说明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了解2936.36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该项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所了解3745.45不了解1418.18您对本项目污染治理措施是否满意满意5872.38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污染治理措施满意不满意00.00无所谓2227.27您认为该项目建设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有利5163.64被调查者大部分认为是有利影响,无不利影响不利00.00无影响67.27不清楚2429.09您对该项目总体所持的态度赞成5872.73被调查者绝大部分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反对00.00无所谓2227.27*——该项目大部分调查对象做出了多选,百分比之和大于100%。77 此外,在项目公示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有部分被调查对象对项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致归纳如下:(1)希望该项目早建设、早运行、早受益,造福当地人民。(2)希望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使环境的负效应降到最低,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突出的地位,以便使周围环境质量不会由于该项目的建设造成污染。8.3.3统计意见分析(1)您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听说或了解过该项目,这部分被调查者以项目区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周围商户为主;还有约1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有一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该项目的建设,正好通过本次公众调查向他们进行了宣传,这也是进行公众调查的目的之一。(2)你认为项目建设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利,比例比较高。本项目的建设给居民带来很多便利,减少医疗废物随意处置给当地居民生活和人民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3)您对该项目总体所持的态度:70%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赞成,无反对意见。说明大多数公众认为该项目的运行社会经济效益高、环境负效益小,支持该项目的建设。8.3.4小结由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通过这次公众参与调查,一方面让公众了解了该项目,同时也让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了解到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项目今后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精神。建议建设单位今后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过程中能够以不同的形式经常性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77 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利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教育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协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方案,以达到既能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防治疾病传播的目的。环境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防止二次污染。9.1组织机构与管理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各公园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保证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加强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并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在米东区人民公园管理办公室设置一名专职环保人员。作为工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工程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配合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工程设计阶段、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保工作。专职环保员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协助制订与实施公园区环境保护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审查落实工程设计中的环保设施设计内容及工程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工程的环境监理,组织实施工期环境监测,监督检查施工期环保设施落实和运行情况。(3)做好环境统计,建立工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调查和监测档案,并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4)根据地方环保部门提出的环境质量要求,制定工程环境管理条例,对随公园区发展而引发或增加的环境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并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计划。(5)每半年对各公园区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全面检查一次。(677 )敦促工程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期加强对生态的管理,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移民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7)负责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9.2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科学依据。可委托米东区环境监测站承担工程的环境监测任务。其主要职责是:(1)根据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本公司的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2)开展环境质量(侧重于大气、噪声)的监测、评价和预测系统,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3)强化对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建立全公司完善的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维修等技术档案,以及加强对环保设施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环保设施处于正常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连续达标。(4)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工作,建立全公司环保档案,制定控制指标,并纳入年度经济考核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设计要求。9.3监测计划的实施监测项目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点,在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收集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背景资料;在施工期主要针对工程施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在工程运行期,对受工程影响的生态环境开展全面监测。监测项目主要有水质、环境空气、噪声、水文、气象、生物、环境地质、人群健康、土地利用等。监测方法:按国家各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规程操作。具体监控计划见表9-3-1。77 表9-3-1公园区环境监控计划一览表分期内容环境空气废水噪声施工期监测布点公园东西两侧各设一采样点。在东西南北4个边界各设一点,共4个点位。监测项目TSP、S02、N02连续等效A声级监测频率每年春、夏各一次,每次连续监测五天。施工场界及环境噪声1次/年。运行期监测布点公园区大门1个餐厅隔油池污水处理系统出口设1个监测点公园区大门1个监测项目PM10、SO2、N02pH值、悬浮物、CODcr、BOD5、NH3—N、石油类连续等效A声级监测频率2期/年,5天/期,4次/天1次/季,2天/次1次/季,1天/次77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社会效益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北部,其发展定位是将米东区建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北部人居新城和工业新区。近年来,米东区以“为群众提供舒适优美、安居乐业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投资11.8亿元,强化城区建设,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加。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作为此区唯一一个较大的城市公园绿地,园内除了绿化基础较好外(原作为苗圃),并不具备城市公园的功能与性质。根据《乌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北扩”发展战略以及绿化建设发展趋势,米东区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作为乌鲁木齐市的一个新区以崭新的面貌而出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公园的改造与重建也成为了一项新城改建后必须完善的城市功能。同时也将按照区级公园的标准,将其重新定位和进行建设。最终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城市综合性公园,以解决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区域居民的需要以及乌昌生态环境的一体化的战略需要。本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绿地是城市社交往来、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陶冶情操的城市空间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文化的代表。米东区人民公园建成后,将对米东区的城市文化进行展示,丰富和提高城市品味,为乌鲁木齐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添砖加瓦。(2)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速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乌鲁木齐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就业,拉动当地GDP的增长、加快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3)本项目的开发建设适应民间投资重点转移方向要求的需要,为民间投资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实现资本的增值保值创造条件。(4)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营造祥和安宁的社会氛围,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77 本项目的建成实施,不仅可以加速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城市化建设,促进区域相关链接产业的迅速发展,还将进一步发挥其原有的地域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育和扩张,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10.2经济效益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其商品价格具有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二者并存的特征。城市绿化的影子价格,附着于公共产品,如制氧、调温、调湿、吸收二氧化碳、杀菌滞尘等。其市场价格则由二部分组成:有形产品直接形成市场价格,如材料市场和苗木花卉市场等;无形产品也形成市场价格,如周边地价增值、服务增收等。本公园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间接的经济效益上:推进乌昌生态、旅游一体化的建设,使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增强旅游吸引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可促使城市地价和房价的提高,政府可从中收回部分投资。城区品牌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乌鲁木齐市工农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公园也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如娱乐项目、场馆的建设,可收取一定的费用。10.3生态效益(1)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米东区人民公园的建设,在园区内增加了水系,调节小气候环境,提高了区域空气湿度,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不少左右。(2)促进宜居城市的建设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为游人提供一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加快宜居城市建设。10.4环境损益分析10.4.1环保投资估算本工程环保总投资见表10-4-1。77 表10-4-1开发建设项目环保总投资环保投资项目单位单价(元)数量金额(万元)备注生态保护工程种草植树绿化m254170252919.36设计已有环境保护工程公厕个150000345.00设计已有垃圾箱个500804.0设计已有施工废水治理措施项500010.5新增施工期粉尘治理措施项1000011.0新增施工期固体废物治理项15000115.0新增环保厕所厕位1500046.0新增环保宣传牌个500201.0新增环境监测项500015000新增独立费用建设管理费%9923600329.77新增科研勘测设计费项5000015.0新增工程质量监督费%99236000.252.48新增小计1029.61基本预备费%1029.61582.37合计1111.98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866.88万元人民币,工程环保投资总额1111.98万元,占总投资的22.85%。其中工程设计已有环保投资968.86万元,新增环保投资143.12万元。10.4.2环境损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损益影响包括两方面:首先,本公园区建设过程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如施工作业引起水土流失、破坏当地植被、减少生物量,施工废水、扬尘、噪声进入环境,形成新的污染等;旅游公园区的建设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游客人数也大大增加,游客数量的增加将使公园区内污染物的产生量相应增多,同时,游客数量的增加还会使进出园区车辆数量增多,从而使汽车尾气、扬尘、交通噪声污染加重,各类污染物的增多无疑会给区域环境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本建设项目内容包括大量生态保护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其投资额占总投资的22.85%。生态保护建设对保护公园区动植物资源、美化环境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减缓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生成的破坏,提高公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工程包括公园区垃圾箱、厕所等的建设,可对废水、固废等进行有效处理(处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见,加强公园区环境管理,建设环保设施,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旅游业与公园区环境将保持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保护、对当地农民的致富、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77 11评价结论与建议11.1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建设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市中心区,项目建设期为2年,总投资4866.88万元人民币。属改建项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配套设施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米东区市民休闲、娱乐、观赏、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园。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米东区的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本建设项目符合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1.2评价结论11.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现状评价TSP、SO2、NO2在监测期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项目区空气质量较好。(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下水各监测指标中除了细菌总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以外,其它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说明该监测区域地下水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2#、4#、5#监测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3#监测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11.2.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1.2.2.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机械尾气排放量相对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扬尘将对施工区周边大气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乌鲁木齐市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5]119号)”的要求,采取隔离、洒水、遮盖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77 (2)水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养护废水不外排,对水环境没有影响;施工期生活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Ⅲ级标准(COD500mg/l,BOD5300mg/l,SS400mg/l),同时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COD500mg/l,BOD5300mg/l,SS400mg/l),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最终进行下游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小。(3)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机械施工,昼间噪声基本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若是夜间施工,则超标严重。对于公园周边5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来说,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对于休憩和居民生活将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要求施工方在施工阶段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尽可能使用低噪声设备,建议建设单位在公园西侧、北侧和东侧靠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和幼儿园的施工现场设置一些临时隔声屏障设施,阻挡噪声的传播;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如有必要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时,必须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告知夜间公园周边居民,以求取得公众谅解。同时,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高噪声设备附近的现场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以减轻施工噪声对人员的影响。(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土石方不产生永久性弃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拆迁、拆除原有道路的建筑垃圾,全部运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环卫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全部由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影响小。(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由于场地施工、土方开挖等原因致使周边环境质量下降,而间接导致施工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出行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居民影响卫生健康及居住环境;影响城市交通;影响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影响社会稳定等。11.2.2.2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评价77 停车场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程度较小;经水膜喷淋吸收法进行净化油烟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为能够满足相应国家排放标准限值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不良影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拟建工程运营期所排污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排入园区周围城市下水管网,对水环境影响很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项目预测点厂界噪声值均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标准要求,拟建工程设备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5)景观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从区域景观指标考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运行期只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加强宣传,禁止游客走出步游道,避免游客攀枝摘花,加强植被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避免对这些植被的破坏;工程运行后虽然工程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对整个影响区来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微小,项目区仍维持目前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工程运行后工程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是项目运营前后区域景观优势度仍以绿地为主,由于工程运行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较小,并且项目区模地拼块——绿地并没有发生改变,这表明工程实施运行后区域生态体系的综合质量仍保持在原有的较低水平,工程建设运营对区域生态体系综合质量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11.2.3环境保护措施(1)景观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景点、亭廊等构筑物的建筑风格应遵循地方自然生成建筑格调;步游道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严禁超设计范围施工和占地,施工应尽量维持景点周围原有布置。运营期,加强宣传工作,引导游客树立文明旅游观念,爱护公园区一草一木;重要景点设专人管理,定期巡视;高峰期限制游客人数,严禁公园区过度开放,超量旅游。(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7 在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应采取减缓、恢复补偿措施。①减缓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多数植物花果期间大规模施工,保证施工区边缘大多数植物都能开花结实;对在停车场、服务区及别墅区内的高大乔木进行异地种植;尽可能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②恢复措施:恢复步游道两侧、机动车道、停车场等施工区植被,采用迎春花、映山红、女贞等当地物种。运行期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应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游客环境意识。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和确保生态环境不退化,通过动态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预防和杜绝火灾。(3)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在主要施工场地修建简易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运营期: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园区餐厅建油烟净化系统;公园区内的路面全部硬化处理,每天定期洒水,减少路面杨尘;公园区内鼓励烧烤区推广使用电等清洁能源;加强机动车管理,推广电动车等无废气交通工具。(5)声环境保护措施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通过改进工艺和加强管理降低噪声。在施工区及主要运输道路两旁进行绿化以减轻噪音的污染;对长期处在高噪声环境条件下的施工人员配备个人防噪用具;对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应避免在人群休息时进行;通过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和作业工时调整来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7)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须采用“统一收集、及时运送、集中处理”的办法处理,严禁乱排,委托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拉运到米东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施工现场应修建环保厕所,对粪便进行收集,委托米东区环卫部门进行处理。11.2.4公众参与结论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支持。77 通过这次公众参与调查,一方面让公众了解了该项目,同时也让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了解到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项目今后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精神。11.2.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866.88万元人民币,工程环保投资总额1111万元,占总投资的2.3%。本建设项目总投资4866.88万元人民币,工程环保投资总额1111.98万元,占总投资的22.85%。其中工程设计已有环保投资968.86万元,新增环保投资143.12万元。建设项目虽然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些污染和破坏是可以减缓和恢复的,但是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对当地农民的致富、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总体来说,说明该工程建设在环境经济上可行。11.3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的建设开发有助于米东区成为乌鲁木齐市新区中的新亮点,工程建设最终将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集休闲、娱乐、观赏和锻炼为一体的都市公园。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米东区的总体形象,有助于提高乌鲁木齐市的城市旅游,有助于推进乌昌生态、旅游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符合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乌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本项目虽然在建设过程和其后的经营活动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但从整体和长期效用看,利大于弊,只要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经营管理,其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避免,最终达到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目的,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从环境角度是可行的。11.4建议(1)对儿童娱乐设施,应选用安全合格设施,设立警示牌,严防事故发生。(2)公园区内餐饮服务单位不得使用木柴、燃煤等污染能源。对于烧烤区应逐步推广使用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77 目录1总则11.1项目建设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11.2评价的指导思想11.3编制依据21.4评价内容及重点41.5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51.6评价等级及范围61.7评价标准71.8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02工程概况12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2.2项目建设范围122.3项目建设内容122.4移民及工程拆迁152.5总平面布局153工程分析183.1建设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8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3施工期污染源排放及生态影响193.4运营期工程分析233.5园区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284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概况294.1自然环境概况294.2社会经济状况31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45.2水环境质量现状345.3声环境质量现状35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7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76.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66.3运营期景观影响及生态环境分析51 7环境保护措施557.1景观保护措施55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57.3水环境保护措施577.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577.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587.6声环境保护措施597.7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措施608公众参与628.1目的628.2调查方案628.3调查统计结果分析64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679.1组织机构与管理679.2环境监测689.3监测计划的实施68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010.1社会效益7010.2经济效益7110.3生态效益7110.4环境损益分析7111评价结论与建议7311.1本项目的工程特点7311.2评价结论7311.3综合评价结论7711.4建议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