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8 KB
  • 2022-04-22 11:28:04 发布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 8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xx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xx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xx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xx“南大门”美誉的xx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三江口工业园位于xx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受xx经开区的委托,xx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xx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1.1项目简介 xx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xx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xx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xx“南大门”美誉的xx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2010年上半年,园区实现GDP25424万元,工业总产值72641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7113万元,工业增加值321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55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98万元,实现利税1718万元,园区从业人员4091人,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现辖三江口和三星两个工业园,规划扩展土桥工业园,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三星工业园为主项目区。入园企业59家(三江口工业园45家,三星工业园14家),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为主的建材产业,福海矿业、雷氏矿业为主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三鑫电化、淮川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主项目区三星工业园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距厦蓉、湘深高速互通口仅200米,布局为一类(科技型产业)工业区、二类(建材、化工产业)工业区、三类(精深加工产业)工业区和生态区、生活商业区。科学定位园区产业,三江口工业园为竹木加工产业,三星工业园为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土桥工业园为制衣、电子等出口加工贸易。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启动实施了标准厂房、工业大道、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区内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近30000㎡。但是,伴随之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已明显不足,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经核准(《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9号)的法定管辖面积为615公顷(三江口工业园区),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xx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值分别高达97.93%和100.00%,从用地结构状况来看,工业用地率为61.19%,投资强度及容积率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省级工业园标准,评价指标实现度为100.00%。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根据原有规划,已无地可用;本次项目主要就xx经开区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1)三江口工业园区(已核准的615公顷)。对用地情况、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论证。(2)三星工业园。将已经开发的XX公顷纳入到经开区的管辖范围及其后续发展分析。(3)三星工业园(园中园)。已经并入xx经开区,但有等于国家及省发改委审批(面积:XXX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1.2编制单位与过程编制单位:xx省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编制前,项目组与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在管委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项目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项目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团队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前后用时近三个月,于2010年10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工作。1.3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文件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0月28日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国家及省、市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规与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国家现行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中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08年修订);《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7日在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xx及xx经济开发区文件《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2009年9月);《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报告》(2010年7月); 《xx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2010年5月);《xx经济开发区环境评估报告》(2007年8月)其他相关资料。1.3.2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原则;资源整合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规范管理原则;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坚持和遵循上述原则,确保项目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法令、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充分结合项目建设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为使xx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强。1.3.3研究范围本项目围绕xx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进行以下范围内容研究: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结论。1.4主要技术指标xx经济开发区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2。表1—2主要经济指标序号目标指标单位近期目标(至2015)远期目标(至2020)1主要经济1.1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公顷13001509.591.2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万元/公顷1200150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2003001.4财税收入亿元1116.51.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科技进步与资源节约2.1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个2.2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年专利申请量件2.4高新技术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5075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32.6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年均下降%333生态环境3.1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3.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下降%333.3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333.4污染事故发生率%003.5工业废气处理率%1001003.6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1003.7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80953.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953.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3.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954社会责任4.1社保覆盖率%>85>954.2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04.3累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人1.5结论与建议1.5.1结论xx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xx经济开发区定位清晰,发展思路清晰可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保障体系系统全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xx经济开发区已经具备扩区调规申报资质与条件,并更有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巨大的成长潜力。1.5.2建议 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园区现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继续完善和提高技术改造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低耗、环保发展,打造绿色、资源节约、高效经开区区;积极争取优惠扶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级的龙头企业;建立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吸引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经开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经开区的规模与实力。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政策环境 2.1.1国家政策环境(1)国家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为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且强调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在推进中西部大开发也提出了政策要求:“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而建设经开区积极响应了国家所提出的战略举措,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所引导的方向。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函(2006)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文件内容中还强调:“要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2.1.2xx省政策环境(1)关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政策 xx省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上,已经确立了其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到100个以上,力争建成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8—10个;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600亿元左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5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须报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逐级上报的,可直接向省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同时抄报所在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1】这就无疑给xx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及其园区后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同时,在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强化人才保障措施等具体措施上,提供了有利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条件。(2)省领导强调快速发展县域经济2007年9月,xx省委书记周强在常德考察当地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指出: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升实力,促进群众致富。在调研中,周强反复强调要依靠科技推动新型工业化,注重发挥优势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他说,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实行扶大关小,推动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和资源优势,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不断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注重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坚持对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xx省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十七大”期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xx是一个具有完备工业体系的中部省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大省、人才大省、教育大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统筹协调,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xx 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作为后发赶超地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抓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xx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水稻和苎麻产量双双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数居全国第二,烤烟产量居全国第四,许多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抛下农业的传统优势“另起炉灶”,就工业发展工业,而是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xx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强化产业支撑,构筑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始终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集聚化、经开区区化和分工专业化”。2.1.3xx政策环境xx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金融政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对符合担保条件的经开区区内企业提出贷款担保。对高科技产业和符合xx产业政策且有市场潜力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2)服务政策。凡进入经开区区企业的立项、环保、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以及有关部门对经开区区内企业的所有收费,均由经开区区的管理机构代办,实行“一条龙”服务。实行市直有关部门行政审批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给予指导和支持,并提供优质服务。市建设改部门负责立项审批;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用地审批;市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工商登记;市税务部门负责办理税务登记;市环保部门负责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涉及上述审批一项的部门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须在3 个工作日内完成市本级审核呈报手续。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减免的有关税费,由各审批主管部门直接办理。电力、通迅、供水等有关单位要为经开区区建设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至厂区外。经开区区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从业人员在住宿、交通、通讯、就医、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享有经开区区所在地居民同等待遇。(3)优化环境政策。建立依法、规范的工作检查制度。对鼓励投资企业的执法检查,必须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联系备案,并实行“首查警示免罚制”。即首次检查发现一般违规问题,只帮助整改,不予罚款。严禁各部门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三乱”行为。违者从严处理并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创造项目优良施工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项目所在地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把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治安工作纳入年终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各类企业协会、行政协会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组织企业协会或投资商参加,有关单位人得硬性要求企业或投资商入会,更不得强行要求其缴纳会费。(4)中介人奖励政策。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农业产业化生产生项目,从项目投产纳税之日起按照第一年度实际缴纳税额中市本级所得7%,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给中介人(最高不超过30万元)。(5)郴州市优化投资环境,支持企业的发展。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2010年8月先后来到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格普瑞电池有限公司考察。向力力指出,“郴州将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支持投资郴州的企业发展。”向力力还指出,“当前,郴州经济发展来势喜人,各项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要加大投资力度,郴州将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地支持投资郴州的企业发展。” 2.1.4政策环境分析结论发展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手段,更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弯道超车”、构建两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实行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经开区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全面发展。这些,为xx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会。2.2经济环境2.2.1全球经济转型和一体化全球经济正在快速转型,世界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按照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变化统计,总的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上升,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世界经济面临着重新分工,发达国家必将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而处在产业链中端的制造业必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乃至公认的“世界制造工厂”,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加快向中国转移,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世界经济减速,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跨国公司利润大幅度滑坡,因而,不得不放弃大批传统产业和相当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迫使跨国公司将大量生产基地开始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完成其全球性的开发过程。我国由于拥有巨大的需求市场、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上百万有才华工程师和良好基础设施,并且已经加入WTO,市场和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法律和法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生产制造、原料采购、零部件采购、市场销售乃至新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要基地。至2006年中期,世界500 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我国投资2000多个项目;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研究所2001年7月下旬对1143家上市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中有49.1%的企业准备把生产基地外迁,外迁企业中,有70%的企业正在或准备在我国投资设厂,而在北美和欧盟地区,日本企业准备大举撤离。欧美高科技跨国公司也纷纷在我国投资设厂,大量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全球性的生产基地。当沿海地区作为最早大量吸收外来投资和承接外来产业的支撑平台已越来越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全球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浪潮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还将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地向中国腹地推进,中部尤其是具备比较优势的地区将成为新一轮产业集聚、产业接盘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首选平台。2.2.2xx面临的发展机遇在融入全球经济分工的大背景下,世界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现在的经济格局,必将导致我国经济进行新的布局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消耗的代价也是惊人的。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当前,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硬约束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不能长期支撑这样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因此,“十一五”期间,明确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未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 首先,将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等以量扩张的生产要素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经济要素的投入效率上来。重点抓好三大事情:一是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其次,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强调从中部突破(中部崛起战略),承东启西,使东中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一是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具有地理交通便利、传统工业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便宜、科研人才储备等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二是要加强对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地区的规划指导,推动中心城市带的经济建设,为中部的崛起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经济开发区发展到目前,由于土地限制,明显地制约了其发展,进行扩区调规十分必要,如能扩区调规成功,意义重大。2.3.1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 目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但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必须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相结合。没有工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个空壳;没有工业企业作为载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一个虚幻。因此,做好xx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工作,也是为了满足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达到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目的之需求。2.3.2切合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从我国中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来看,我国中央对中西部新10年的布局,将着力于发展的外部借力和内生驱动,将着眼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在继续强化中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不仅要壮大基于当地资源的特色产业,还要重视培育非资源型的新产业。同时,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内部经济高地的培育与外部的支持带动同样重要。在深入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力度。一方面是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坚持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而xx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中西部省份——xx省重要的产业园区之一,它的扩区与调整区位也是我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现实需求。2.3.3响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的要求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一个企业效益的支撑,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会有好的效益。通过开发区的扩区建设,可以聚合更多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域特征的同类企业,更好地集中给予扶持和指导,从而加快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有利于所有企业做特做精,快速培植出企业长期健康稳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xx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也是参入xx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xx省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2.3.4适应增强xx省开发园区发展动力的要求xx省开发园区为xx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所在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现阶段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xx省开发园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三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承接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沿海梯度推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用地指标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由于开发区用地采取“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管理办法,使开发区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因为一个项目从谈成到报批再到有权开发所需时间都在半年到一年)。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因此,xx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也是xx省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完善园区功能、改善园区环境,增强发展动力,切实把园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省级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2.3.5促进xx经济发展的要求xx经济开发区是xx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xx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之一,开发区是发展新型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事关xx区域经济发展全局。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实力来说,作用巨大。而xx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其新扩区的土地届时会得到全部有效利用,这等于再造一个新的xx经济开发区,打造更多的品牌企业,实现质的飞跃。可见,xx经济开发区作为xx省与郴州市重要的经开区,将会形成一个新型、大型的项目云集和高新技术密集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在xx省新一轮产业整合、集群化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的扩区将是拉动郴州xx全市经济发展关系必要条件。2.3.6突破园区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xx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xx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xx开发区正成为湘南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正成为xx“南大门”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正成为xx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和提升效能的示范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原有的土地面积已经成为限制xx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瓶颈”。目前开发区原有建设有效用地全部摆满了项目,开发区在滚动开发的情况下,开发区周边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也已经完成了开建设,为了进一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又不得不在三星片区寻找开发用地。尽管如此,开发区项目引进与用地紧张的矛盾还是日益显现,开发区在扩大发展以拉动全市经济的提升的情形下,进行扩区和调整区位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2.3.7壮大区域经济的措施工业是国民经济诸行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对财政贡献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从xx 经济开发区的内部情况来看,多年来开发区的占据着xx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提供就业岗位,还是上交财政税收,开发区一直占着很大的比例。从开发区的外部情况来看,xx紧联广东省,相比我国的这些新兴工业城市,如广东的顺德、东莞、佛山等地的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速。因此,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是区域工业经济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壮大区域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xx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富民强市的必要条件。第三章开发区现状与优劣势3.1开发区概况3.1.1区位及交通条件三星工业园位于湘粤赣“红三角”的地理中心,毗邻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是xx 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和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最前沿。106国道贯通全区,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韶关站80公里,距广州400公里、长沙450公里、赣州150公里,往返长沙、武汉均可“朝发夕返”。国家已规划的厦成高速和岳汝高速即将纵横穿越xx全境。使工业园的交通更加便利。3.1.2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包括大坪、附城、三星三乡镇结合部,规划建设区即工业园区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3.1.3自然环境条件园区内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东高西低。中部以林地为主,水田、水塘成带状分布;东南面是现状园区,西南是大片水田和水塘;西北是果园、水田和村庄,村庄为附城乡的田冲垅和冲内两个自然村;东北是果园和少量水田。园区山、水、田、园具备,自然景观条件良好。3.1.4经济发展与企业入驻2009年,xx经济开发区抢抓先行先试、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狠抓了园区融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三江口工业园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福海APT规模企业为支柱的产业园区;三星工业园一期开发建设全面拉开,发展框架已初步打造形成,为开发区的科学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GDP31475万元,工业增加值20938万元,工业总产值59825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786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14万元,上缴税收2904万元。三星工业园入驻企业见表2-1三星工业园入驻企业项目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备注天翔矿业2.67租用 企业巨源矿业4.0租用昌盛公司1.31征地金泰矿业公司1.45征地星科工矿公司1.04征地坪龙金刚石公司0.91征地三鑫电化公司1.52征地淮川公司1.39征地兴鑫化工公司0.71征地大通气体2.0征地永丰储贸公司0.51征地盛大矿业1.80征地福民化工0.60征地基础设施园区道路1.0征地变电站1.88征地行政办公办公楼0.18征地合计22.973.1.5土地利用现状三星工业园总用地1069.69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87.34公顷,占8.16%;水域及其它用地982.35公顷,占91.84%。城镇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36.39公顷,占41.66%;道路广场用地42.74公顷,占48.94%,二者为主要建设用地类型。表2-2工业园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比例大类中类(公顷)(%)(%)C公共设施用地5.576.380.52C1行政办公用地0.440.500.04C2商业金融业用地0.570.650.05C5医疗卫生用地0.510.580.05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854.410.36C8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200.230.02M工业用地36.3941.663.40M1一类工业用地5.416.190.51M2二类工业用地4.144.740.39M3三类工业用地26.8430.732.51W仓储用地0.670.770.06W1普通仓库用地0.670.770.06S道路广场用地42.7448.944.00 S1道路用地42.7448.944.00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942.220.18U1供应设施用地1.942.220.18G绿地0.030.030.00G1公共绿地0.030.030.00小计城市建设用地87.34100.008.16E水域和其它用地982.3591.84E2耕地524.0448.99E4林地413.1438.62E6村镇建设用地45.174.22合计规划区总用地1069.69100.003.1.6人口现状三星工业园现状人口包括三部分:村庄人口、xx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人口、企业人口,三星工业园现状人口合计约为6761人。据统计,xx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17人、在校学生1554人;三星工业园现状人口1490人。至于村庄人口,由于没有专门人口统计数据,只能根据用地进行估算,估计约有3600人(45.17(村镇建设用地,公顷)×0.5(假定50%用于建房)/200(户均宅基地占地200平方米)×3.2(户均3.2人)=3600人)。3.2环境与资源条件3.3社会经济3.4开发区优势及劣势3.4.1发展有利条件(Strength) 政策相对较优。xx省省级产业园区,省级产业承接示范园区,除省、市赋予开发区系列政策优惠外,县委、县政府也给予开发区较好的政策支持,用水用地用电及税费等方面比较低。区域交通位置较优越。将修建的厦成高速xx段和以规划的岳汝高速在三星镇处交汇,加上老、新106国道在园区内,这为三星工业园创造出优越的交通优势。环境品质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温泉多。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足,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不高。水电装机多,供电充足。用地发展空间大。沿106国道两厢用地平坦,园区用地腹地充足。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工业园兴建以来,产业结构比较突出,尤其是矿产加工比较集中。周边城市配套设施完备。工业园西临三星镇、南距大坪镇仅3公里,大坪镇为重点建制镇,两个镇的生活配套设施能为园区提供服务。3.4.2发展制约条件(Weakness)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不强。园区发展水平在全市靠后。供电量不足且不正常。由于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和县电力调控能力弱及行业优势的影响,造成供电质量无法保障、时间无法满足、供电优惠价格无法兑现。现有矿产加工企业占地大,具有一定污染。工业园区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存在短缺。。产业结构单一。企业科技含量低,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激活各种经济元素。3.4.3机遇(Opportunity) 沿海产业加快向内陆梯度转移,有利于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引进步伐,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三江口工业园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三星工业园将作为xx经济开发区今后唯一的发展用地。良好的环境本底可能吸引新的投资类型,如酒店、度假村、房地产等。3.4.4挑战(Threaten)周边各工业园的挑战竞争,特别是广东省韶关市的工业园。在产业功能的定位上,三星工业园应避免与其它园区雷同,避免造成重复建设、互相制约、恶性竞争以及浪费资源的后果。产业选择不慎可能会带来污染,进而对县城发展造成影响。3.4.5开发区发展态势三星工业园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加快发展、集约发展、优质发展。第四章园区发展战略4.1产业发展现状 xx经开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以软硬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理顺管理体制,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渠道逐步疏通,区域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开发区工业生产总值将突破132000万元,同比2005年增长170.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0万元,同比2005年增长553.31%;年创税收5000万元,同比2005年增长863.39%。现有落户企业59家,同比2005年增长16家。2、园区规模进一步做大。2007年4月,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区多园”建设思路,将三星工业园纳入xx经济开发区管理,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发展规模。经过“十一五”的大量投入,三江口工业园1.7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三星工业园已开发2.5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为主的建材产业;以雷氏矿业、星科工矿、福海矿业为代表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以三鑫电化、淮川化工、兴鑫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3、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三江口工业园实施了自来水改造、供电扩容、街道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廉租住房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园区企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三星工业园启动了工业大道等园区主干道、标准厂房、廉租房、员工公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园区二期、三期土地预征等基础工作,逐步改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4、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随着园区的发展,开发区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特别是2008年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促进xx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汝办〔2008〕23号),园区实行授权委托封闭式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为园区的开放、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4.2重点产业及典型项目4.2.1精细化工及有色金属加工项目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其化学工业产品结构,将化工行业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一些国际型的化工大企业都在不断的进行产业整合,朝精细化工方面转型。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目前,世界上对精细化工包括的范围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不过,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少、能耗低、批量小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化工企业巨头的重点发展对象。由于这些化工企业巨头对精细化工产品发展的重视,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像医药保健品、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世界精细化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精细化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杜邦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公司的发展重点从石油化工转向农药、医药、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抗癌和抗衰老等药物、保健品、仿生医疗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而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等企业也在重点开发农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保健医药用品、医疗诊断用品、信息影像用品、宇航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 近年来,我国对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精细化工已作为化工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给予了重点支持。现在,精细化工已成为我国化工行业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也实(具体见项目附表)2、产业调整战略。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园区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产业做支撑。按照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引进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结合我区实际,在充分利用我区资源、区位优势,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培育、壮大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的70%以上。一是对原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园区现有企业,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突出园区主导产业。二是加快园区主导产业聚集。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力度促进园区主导产业聚集。特别是要加快我县传统的矿产加工产业向园区聚集,通过国土、环保、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促使区外矿产加工企业向区内聚集,原则上不得在园区外审批适宜在园区发展的产业项目,形成园区产业优势。三是拓展园区产业链条。支持和鼓励企业瞄准产品价值链高端,整合资源,引进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开发占据产业发展前沿的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提升园区产业层次,打造园区产业和产品品牌。四是发展园区配套产业。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强商贸业的发展,注重引导宾馆酒店、房地产、大型购物超市、园区物流服务中心、职业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以工促贸、工贸结合、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具体见项目附表)3、规模发展战略。目前xx经济开发规划范围内1.7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要加快园区发展,做大做强园区产业,需进行扩区和区位调整。按照“湘发〔2009〕4 号文件”精神,抢抓本轮扩区的有利时机,科学确定扩规面积和范围,合理拓展发展空间,是确保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我县资源、环境、生态有效保护和集中治理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区拟“一区四园”格局规划,总规划面积达17.5平方公里。其中三江口工业园1.7平方公里不再新上工业项目;三星工业园拟规划建设面积10.7平方公里,为xx经济开发区主项目区;规划土桥工业园3.8平方公里、园艺场工业园3平方公里为开发区的拓展区。其中三星工业园布局为一、二、三类工业区和生活服务区,一类工业区占地4000亩,主导产业定位为食品药品加工;二类工业区占地4800亩,主导产业定位为精细化工;三类工业区占地7250亩,主导产业定位为矿产精深加工。4.2.3产业定位4.2.4战略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完成三星工业园10.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育壮大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三大产业。使三星工业园成为集研发、工贸、商务、物流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区。逐步开发园艺场、土桥工业园区,打造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即三江口、三星、园艺场、土桥四个工业园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到13.2平方公里,直接就业人数达到4万人。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省级开发区之一。经济发展目标: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按年均30% 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分别达到60亿元、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按年均4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41亿元;实现税收按年均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1.8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2011年-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累计5.97亿元。2、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按年均4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分别达到98亿元、8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按年均4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41亿元;实现税收按年均4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2.6亿元。财政收入5000万元。2011年-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累计10.43亿元。3、规划建设目标到2015年,完成三星工业园10.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规划土桥工业园3.8平方公里、园艺场工业园3平方公里纳入xx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总规模1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万人,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4、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5%,工业污水处理率100%,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80%,COD15%,SO215%。5、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逐步完善园区教育、文化、卫生、银行等园区配套产业,有计划地兴建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广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三网覆盖开发区所有辖区;发展园区体育事业,兴建体育场馆和休闲锻炼场所;完善园区职业培训体系,使开发区成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业,兴建银行、酒店、宾馆等,大力发展园区第三产业。 目标体系确立的原则应是,科学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园区特色。为此构建xx经开区如下战略目标体系。xx经开区发展目标如表4—1。表4—1总体发展目标序号目标指标单位近期目标(至2015)远期目标(至2020)1主要经济1.1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公顷13001509.591.2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万元/公顷1200150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200亿元300亿元1.4财税收入亿元11亿元16.5亿元1.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科技进步与资源节约2.1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个2.2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年专利申请量件2.4高新技术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5075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32.6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年均下降%333生态环境3.1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3.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下降%333.3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333.4污染事故发生率%003.5工业废气处理率%1001003.6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1003.7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80953.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953.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3.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954社会责任4.1社保覆盖率%>85>954.2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04.3累计新增就业岗位万人 4.2.5战略措施(1)科学规划布局,促进园区有序开发。园区发展,规划先行。“十二五”时期,我区各项目标的实施,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按轻重缓急逐步实施,形成开发总体框架。一是要科学布局园区产业。具体规划为三江口工业园以旅游开发为主的产业园,三星工业园集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制药工贸、研发、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产业园,土桥工业园为玩具、电子、制衣、制鞋等加工贸易产业园,园艺场工业园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是要科学编制园区规划。根据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重点抓好三星工业园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近期建设控制性祥规及各类专项规划。加强规划引导,注重近期与远期、园区与城市、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协调统一,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功能。三是要坚持园区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优势,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切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努力构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2 )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是抓手。“十二五”时期,我区要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抢抓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时机,大力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方便等优势,引进一批科技含量好,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主导产业项目。一是要树立全员招商的理念。始终把招商做为第一菜单和头等大事来抓,充分调动全区及社会各界的招商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招商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或销售过1亿元的工业项目5个以上。到2015年,园区招商引资总额占全县招商引资总额的60%以上,其中工业类招商引资总额要占全县招商引资总额的80%以上。二是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社会招商”与“政府招商”并重,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实现由“单一项目招商”向“链条整体招商”的转变,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网上招商,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产业转移地政府、园区和企业的对接,促进项目的引进。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对入园企业要严格兑现国家、省、市、县招商引资有关的优惠政策,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和开发区诚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入园。(3)加大融资力度,保障园区项目建设。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时期我区拟建的项目有29个,设施类项目20 个,这些项目的全面实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随着园区大开放、大开发的加速推进,资金短缺是制约园区项目建设的最大,要破解这一瓶颈,需多方筹集资金来保障园区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是财税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园区财税分成体制,确保园区自有建设资金,另一方面要利用国扶县、老区县等政策优势,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产业引导资金及各类资金支持我区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园区信贷支持政策。建立银行与产业园区、区内企业经常性的协商联系机制,积极探索推广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股份制合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园区部分企业贷款难矛盾。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和利用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园区的发展。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投资者创办创业投资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组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动作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产业园区非上市股份制公司纳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完善创业投资进入、动作和退出机制。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或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推广BOT(公共工程特许权模式)、PPP(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模式)、BT(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模式)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动作模式,采取BT、BOT、特许经营、共建、合作等方式,广泛吸引民间、企业、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等参与园区建设。引进具有独立法人的园区开发公司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产资源运作。(4 )健全管理体制,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园区用地保障体制。继续采取征转分离的办法,进一步加快园区土地储备,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确保园区发展用地需求。二是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做好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尽快完善三星工业园区域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区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保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入园,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在园区发生。三是进一步健全园区的管理体制。真正建立机构精简,权力集中,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到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以营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为己任的轨道上来,为企业发展做后盾。切实加强园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到园区工作,严禁园区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树立园区“招商”、“亲商”、“稳商”、“富商”的良好形象。四是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较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学校、医院、银行、休闲娱乐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大力发展咨询、评估、金融、物流、中介、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配套,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五是加强园区交流和合作。建立园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其它产业园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利用大型展会、区域合作活动,学习发展地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五章产业布局与选址5.1总体布局5.1.1布局及规划理念三星工业园在其发展定位的指导下,根据目前现状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规划中将贯穿以下规划理念:(1)新城市主义规划在工业园规划中适当引入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鼓励商住及产住的相对混合,确保园区多样化活动,使白天和黑夜同样充满活力。规划多种不同密度的住宅开发,适当提高土地使用密度,以保留较多的开放空间与绿地。规划便捷的交通系统,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空气及噪音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利用有限资源。(2)可持续发展规划 自然界提供了经济建设所需的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对自然进行破坏,使资源日益匮乏。可持续发展规划应多利用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等大众运输系统,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等低耗能交通工具,提供绿色环保与节能的建筑和生态保护,鼓励水资源的再回收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生态绿网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取得平衡,并运用生态规划的手段达到城市的持续发展,不要因城市化的进程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一个生态系统的建立是区域性的、连续性的,所以在城市建设之初应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系统,保留生态走廊,形成生态网络。除公园外,沿城市主次干道设置绿化带,并保留区域内的山体河湖生态体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5.1.2规划结构三星工业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独具特色的环境条件决定了三星工业园规划宜采用组团式结构。三星工业园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由“六大组团、四条发展轴和两个中心”构成的空间结构框架。(1)六大组团以山体、河道及国道为界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六大功能组团,即两个产业组团、两个居住组团、一个生态组团及一个休闲娱乐组团。(2)四大发展轴①两条生态轴:沿中部山体、河道伸展的东西向生态绿化带,与园区外围东、西侧生态空间贯穿起来,形成园区东西向生态轴线。②两条城市发展轴:即沿中部xx大道形成的生活发展轴及沿炎汝连接线-新106国道形成的两条产业发展轴,它们共同推动园区生活与生产在空间上由南向北延伸,形成园区南北向的城市空间联系。 (3)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中部生态组团及生活组团内部,均作为组团级服务中心。其中东部组团中心还承担着园区行政管理功能、西部组团中心承担着文化休闲和教育培训功能。5.1.3分组团功能以山体、河道及国道为界,形成南北六大组团,根据现状发展基础、环境条件分别赋予六大组团不同功能:(1)两个产业组团面积约5.5平方公里,以矿产开采及深加工、高科技、精细化工为主体功能,兼有仓储物流等功能。组团以交通干道为界划分为三个产业区。在北组团布置园区级服务功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等功能)。(2)两个居住组团面积约2.71平方公里,以研发、培训、居住为主体功能,兼有商业功能。以北部产业组团为界,划分为二个组团。在南组团布置行政管理、教育培训、商业服务等功能。(3)一个生态组团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以生态隔离为主体功能,兼有行政办公功能。以106国道为界,划分为2个片区,即生态片区和生态隔离、行政办公片区。(4)一个休闲娱乐组团面积约0.62平方公里,以休闲娱乐为主体功能,兼有仓储物流功能。以东西向道路,划分为2个片区,即1个休闲娱乐区和1个仓储物流区。5.2选址及规划5.2.1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整个园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除生态用地1.94平方公里(包括水域和生态绿地)外,建设用地面积为8.76平方公里。三星工业园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如下:表5-2三星工业园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比例(%)大类中类R  居住用地62.77 7.16 5.87 R2二类居住用地 62.77 7.16 5.87C       公共设施用地71.47       8.16 6.68 C1行政办公用地7.51 0.86 0.70C2商业金融业用地23.49 2.68 2.20C3文化娱乐用地25.25 2.88 2.36C5医疗卫生用地0.93 0.11 0.09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3.10 1.50 1.22C8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19 0.14 0.11M    工业用地456.68 52.12 42.69 M1一类工业用地 102.13 11.66 9.55M2二类工业用地 219.46 25.05 20.52M3三类工业用地 135.09 15.42 12.63W  仓储用地20.66 2.36 1.93 W1普通仓库用地 20.66 2.36 1.93S    道路广场用地163.36 18.64 15.27 S1道路用地 153.96 17.57 14.39S2广场用地 2.08 0.24 0.19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7.32 0.84 0.68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3.26 1.51 1.24 U1供应设施用地 13.26 1.51 1.24G   绿地87.99 10.04 8.23 G1公共绿地 66.59 7.60 6.23G2生产防护绿地 21.40 2.44 2.00小计城市建设用地876.19 100.00 81.91 E 水域和其它用地193.50   18.09  E1水域 6.29   0.59 E4林地 155.41   14.53 E6村镇建设用地 31.80   2.97合计规划区总用地1069.69   100.00 5.3.2用地规划 根据三星工业园自身发展要求及周边区域环境基础,园区规划用地主要分为六大类,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绿化用地等。各类用地及其规划如下:l工业用地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园区现状工业用地为36.3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1.66%,包括矿产加工、化工等各类企业,兼有不同污染程度的一、二类工业。现有工业仍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规模相对较小,布局分散,部分企业与农村居民点混合分布,集聚效益较低。(2)规划原则①对现有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进行改造;②根据入园工业特点形成相对专业化工业小区,进一步提高工业集聚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③近期可发展部分二类、三类工业,远期重点发展一类工业,控制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并加快对三类工业向一类工业进行转换,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3)分类控制标准三星工业园工业用地按一、二、三类布置,一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较大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4)用地规模及布局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456.68公顷,其中一类工业用地102.13公顷。二类工业用地219.46公顷。三类工业用地135.09公顷。根据目前xx县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以及总体布局合理性需要,整个工业用地按两大工业片区布置: ①北部工业片区以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加工为主,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北部,靠近北部居住用地及浙水河东侧环境较好地段主要布置一类工业用地,东部可作为二类工业用地。②南部工业片区以矿产品深加工、特钢铸造、精细化工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面炎汝连接线附近,。l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现状公共设施用地5.5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38%,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用地。由于园区处于乡镇交界地段,因此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且相对分散,服务设施标准较低。(2)规划原则①充分借助现有各项公共设施,减少重复建设;②结合居住及工业用地进行合理布局,使服务半径合理,并形成相对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提高服务水平;③形成系统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整个园区按园区中心、组团级中心和小区级中心进行三级配置,形成一个园区中心、两个组团中心及若干个小区级中心。(3)用地规模及布局规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71.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6%。其中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中部组团中心,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7.51公顷;商业服务用地主要分布在中部组团中心区及北部居住组团,商业服务用地总面积23.49公顷;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东北部,由于xx县的另一大优势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也是xx 县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县城尚无高等级的酒店,游客接待能力较弱,加上xx县地热资源丰富,未来工业区发展起来后,需配备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因此本次规划提出通过招商引资,在规划区东北部结合现有地势规划一个温泉度假酒店,充分发挥xx县的资源优势。文化娱乐用地总面积25.25公顷;医疗卫生用地位于三星村,将现有的三星镇卫生所扩建为综合医院,为各组团服务,医疗卫生用地0.9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主要结合现有的xx职业中专学校扩建,未来可作为工业区的员工培训基地,同时可为园区先进制造业提供部分研发用地,规划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结合现状三星小学进行扩建,其余小学用地均结合现有小学进行设置,为园区居住区服务,配置两处。①园区及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园区中心结合中部组团中心设置,承担园区行政管理、文化休闲和教育培训功能以及组团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北部为组团次中心,承担组团公共服务功能。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均在周边地区解决,即依靠区域级公共设施提供配套服务。l居住用地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园区现状居住用地为45.17公顷,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较零散。(2)规划原则①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根据人口发展规模和人口分布原则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实行居住相对集中化;②在保证安全、卫生、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③为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段应建设低密度住宅; ④适当保留现有较大农村居民点,通过环境改善和设施配套完善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对零散及规模较小农村居民点根据规划需要进行拆迁调整和用地置换。(3)分类控制标准园区居住用地根据园区环境特点主要按二类和村镇居住用地布置。二类住宅用地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规划该类居住用地为62.77公顷;村镇住宅用地主要为现状自然村用地,规划保留了部分村庄用地,未来可以为工业区提供部分出租房,规划该类居住用地为31.8公顷。(4)用地规模及布局根据园区居住人口规模4万人,规划居住总用地62.7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6%。居住用地主要按两大组团、两类居住类别布局:①北部组团在陈家庙村附近主要结合现有河道,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及新建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为21公顷。②中部组团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中部结合现有三星村、现有山体和河道布局,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环境条件较好,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规划二类居住用地为36公顷。5.3用地规模5.3.1定位xx省省级产业园区,省级产业承接示范园区;xx县城南部组团,全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化生态园区。5.3.2规模 l建设用地规模整个三星工业园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8.76平方公里,生态用地1.94平方公里(包括水域和生态绿地)。l人口规模不同于城市总体总体规划根据人口本身增长规律来推测人口规模,工业园区的人口规模由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就业密度来决定。三星工业园现状工业项目以三类工业为主,就业密度为73人/公顷。据此,我们为各类产业用地取不同的就业密度。就业规模推测的结果为5.6万人~7.1万人,就业规模平均值为6.4万人。根据现状调查,三星工业园就业中外地人约占1/3,其余2/3来自县城。估计随着大规模项目建设,园区就业中外地人占的比例将提高到1/2以上。园区外来就业人员、原住的村民、xx职业中专教职工三部分需要进行居住配套,合计约4万人。表5-2三星工业园就业规模推测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公顷)就业密度(人/公顷)就业人数(人)低限高限公共设施用地71.472001429414294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102120-1501224015300#二类工业用地219100-1202190026280#三类工业用地13550-100675013500仓储用地20.6650-10010332066合计5621771440 第六章土地集约利用6.1已核准用地利用状况这里仅就开发区原有的四至范围169.5公倾的土地面积情况进行说明。四至范围为:东至八丘田,南至广东桥,西至洪星洞,北至兰田水。有关资料信息以《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评价时点2009年12月31日)为依据。6.1.1建设情况xx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35.71公倾,占整个开发区土地面积的80.06%;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5.51公倾,占整个开发区土地面积的15.15%;不可建设用地8.28公倾,占整个开发区土地面积的4.88%。6.1.2供应情况xx经济开发区目前尚可供应土地面积20.05公倾,其中尚可有偿使用土地面积20.05公倾,(其中尚可供应信用地土地面积4.48公倾)。xx经济开发区2007,2008,2009年供应土地面积分别是10.29公倾和14.48公倾和0.00公倾。6.1.3建筑工程状况xx经济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如下表所示(表6-1)表6-1xx经济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单位:万平方米 项目面积总建筑面积91.05建筑基底面积39.71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27.44工矿仓储用地上的建筑特基底、堆场、操作场总面积37.16(资料来源:《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6.1.4土地利用强度《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评价时点2009年12月31日)中关于xx经开区土地利用强度主要考查了开发区的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等几个评价指标,具体数据见下表:表6-2xx经济开发区地地利用强度表综合容积率0.67建筑密度(%)29.26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51工业用地建筑系数69.13(资料来源:《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6.1.5用地效益状况 用地效益主要是针对开发区内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的投入产业情况开展调查,主要包括开发区总收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表6-3)表6-3xx经济开发区近三年工业企业投入产业表项目年份200720082009固定资产投产资(万元)15380213704128.15工业总收入(万元)637788728591649.25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11938256386691.15(资料来源:《xx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6.2原核准土地的利用6.3开发三星工业园已迫在眉睫xx经济开发区自成立至今,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原有的169.5公倾土地已经无法开发区新的用地需求,不扩区已经严重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区原有规划面积过小已经成为xx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将三星工业园纳入开发区规划范围已经迫在眉睫。第七章基础设施7.1交通工程 道路交通系统特别是对外交通系统是决定园区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支撑园区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高标准的经开区区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发达的交通服务体系。园区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对内、对外、客货分流、人车分流、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7.1.1对外交通对外交通系统对支撑三星经开区的发展建设极为重要,而目前对外交通系统比较薄弱,周边仅有106国道。炎汝连接线及湘深高速公路(岳汝高速)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园区将通过高速公路、国道建立起与外界广大区域的交通联系,促进园区发展。1.高速及连接线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域交通发展策略,区域内主要有厦蓉高速、湘深高速经过。(1)厦蓉高速由厦门至成都,中间联系京珠高速和106国道,是区域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通过厦蓉高速可以方便联系郴州市区及相邻省份,是园区近远期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干道之一。厦蓉高速公路有文明、岭秀、土桥和益将四个互通出入口(均在规划区外);(2)湘深高速由xx至深圳,中间联系多条东西向高速公路,是区域对外联系的又一主要通道。深湘(岳汝)高速公路有井坡、附城和田庄三个互通出入口,其中丼坡出入口距离园区仅900米。(3)炎汝连接线连接湘深高速和国道106,是湘深高速与国道106之间的联系干道,是区域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过炎汝连接线可以加强东西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2.国道 规划区东部的106国道,将成为园区近期对外主要的交通干线,连接江西与广东韶关近期最主要的过境交通要道,园区近期应加强与106国道的交通联系以提高园区交通能力。3.客、货运交通体系的构建(1)货运交通体系①向北延伸xx县城作为南北向货运干道,联系南北组团,借助炎汝连接线与国道106的衔接构筑与湘深高速之间的便捷联系,形成园区与广东省(包括珠三角产业带)、江西省及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可以通过湘深高速、厦蓉高速与京珠高速等高速公路的衔接,构筑园区与广州、深圳、江西、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并且借助货运干道可以直接与赣州机场、郴州机场(预留)发生联系,从而通过京广铁路以及京九铁路与全国各地区建立便捷联系,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②将国道106作为园区东部南北向货运辅助干道,构筑园区与南北部城镇的便捷联系。由此形成两纵一横的快速货运干道,构筑园区发达的对外货运交通体系。(2)客运交通体系①向北延伸至县城的xx大道,构筑南北向生活联系主干道,加强县城与三星经开区区的联系;扩建老106国道,在园区西部形成一条南北向生活联系干道,强化县城与三星经开区联系。②在南组团中部建设联系县城南北向的次干道三号路,构筑至县城中心区的便捷联系;东西向的客运系统可通过工业大道、四号路进行联系,加强东西组团之间的客运联系。通过湘深高速、炎汝连接线、厦蓉高速以及国道106 共同建立起广大区域(包括长株潭、郴州、深圳乃至更远地区)的生活性联系,通过内部东西向与南北向五条生活性次干道共同构筑园区内外便捷的客运交通体系。4.主要出入口(1)一个对外主出入口:湘深高速公路丼坡出入口。(2)一个对外次出入口:工业大道与国道106交叉口。(3)若干对外辅助出入口:其他主次干道进入园区处为对外辅助出入口。7.1.2内部交通经开区现状内部交通比较薄弱,道路等级较低且不成体系。经开区的建设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1)规划原则以周边城镇现状及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特点及建设要求,对园区道路交通体系进行综合规划,满足总体规划对道路交通的要求,为道路交通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2)发展目标建设与园区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快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建立货运交通网络化、专业化的体系,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建立高科技、先进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体系;建立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实行人车分流。(3)路网规划道路系统以周边镇区现有道路及规划道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系统的延伸、扩展、调整、完善,形成由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路三级道路构成的园区道路网络。其中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0-40米,次干道为24- 26米,主要支路为15-24米。由主次干道构成“三纵四横”的方格网式主干道路系统。①三纵:东侧国道106、西侧原老国道106、中部xx大道。②四横:四号路、十号路、工业大道及炎汝连接线。步行系统建立园区相对独立的步行系统,在园区部分主次干道两侧规划控制10-20米宽的步行绿化空间,与园区各组团步行系统相衔接,形成独立的步行系统。整个园区在中部生活带中间设置南北向步行道路,将南北组团及整个步行道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网络系统。步行系统在跨越主干道时设置人行天桥或过街隧道,确保行人的安全。(4)道路规划控制要求道路红线内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性建筑物。园区支路除规划所示外不得直接与国道及炎汝连接线相接,路边建筑物不得直接向交通性主干道开口相通。(5)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园区道路设施主要包括:交叉口;园区交通设施主要包括:社会停车场、公交站场。1)道路设施规划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网通行能力,根据经开区交通发展要求,道路交叉口原则上主干道与快速干道采用立交形式,主干道与区域性主干道采用立交形式,其他主次干道建议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主要交叉口需要附加交通管制,即以信号灯进行控制。道路交叉口设施规划见下表。表4-3道路交叉口形式相交道路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道 快速干道AAA、DD主干道A、BA、BB、D次干道B、CC主要支道C注:A为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B环形平面交叉口;C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D右进右出平面交叉口。2)交通设施规划社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主要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五处,主要设置在园区对外主要出入口处,分别设在炎汝连接线和新106国道交叉口一处,原三星村一处,组团服务中心一处,北部产业组团一处,东部休闲娱乐组团一处。社会停车场总面积为7.32公顷。其它一般公建按国标自行配置停车场。配建停车场指标按下表执行。表4-4配建停车场指标类别单位机动车工业厂房区车位/100㎡建筑面积0.3-0.7二类居住区车位/户0.5-1.0中学车位/100学生0.3-0.6小学车位/100学生0.3-0.6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2-0.3公园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1.5-2.0商贸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0.25-0.6行政办公机构车位/100㎡建筑面积0.6-1.2宾馆车位/客房0.5-0.7企业办公楼车位/100㎡建筑面积0.6-1.2旅游区、度假村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6.0-15.0展览馆车位/100㎡建筑面积0.7-1.0会议中心车位/100座3.0-3.5(6)公共交通规划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园区未来将发展成为人口近4万人左右的大型工业区,公共交通将作为居民主要交通方式,公交线路网络将覆盖整个园区,并且与周边城镇构成一体化的公交系统,公交车辆将达到每万人拥有8辆标准车的水平。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交设施,以满足公共交通服务的要求。 1)线路规划公交线路选择根据园区功能布局,将覆盖园区的主干道路网。2)站场规划公交站场包括首末站、保养场。3)首末站首末站为提供公交运营及管理的设施。首末站用地指标按每标准车120km2配置。根据园区公交发展要求,配置首末站2座,分别在原三星村及东部休闲娱乐组团。7.2绿地、景观7.2.1城市绿地绿地系统对于三星经开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三星经开区未来发展目标,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遵循人与自然共处的基本原则,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防御自然、利用自然。三星经开区绿地系统规划基本保留了园区内的水域及其周围自然生态山体,形成了中部山体为主体的绿色生态核心,南部、东部的组团隔离绿带,贯穿东西组团的中央绿化带,沿干道两侧分布的道路绿地,各类公园绿地等共同构成的绿地系统网络,园区生态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面积约2.43平方公里,约占园区总面积的23%。大面积、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成为园区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对保证园区自然生态特征及生态稳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自然生态绿地自然生态绿地主要包括四部分:(1)中部山体为主体的绿地生态核心;(2)中西部自然生态绿心(原尾沙库结合山体改造);(3)南部园区与丼坡乡之间的组团隔离绿带;(4)园区东部自然山体形成的组团隔离绿带; 以上四部分生态绿地及生态廊道构成园区绿色生态系统,并通过与外围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构筑区域生态网络系统。2.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两部分。其中公共绿地66.59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1.40公顷。在园区结合自然生态特征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并以各种绿化走廊将其串连起来,使园区公共绿地与生态核心及廊道相互渗透。园区防护绿地主要是沿园区干道两侧分布的绿化隔离带及高压走廊绿地。其中20米以上的道路绿化带兼有城市公共绿地功能。3.绿地控制指标为了保证园区高标准的生态绿化环境,除必须保证规划所确定的生态核心绿地和城市绿地之外,对于园区各功能用地的开发强度和绿地指标必须给予控制,规划提出如下控制要求,见下表。表4-5各功能用地的开发强度和绿地指标产业区商业区二类居住区建筑密度≤25≤25≤25容积率≤1.6≤2.5≤2.0绿地率≥35≥30≥307.2.2城市景观1.景观体系整个园区以景观控制区、景观轴、滨水景观带、主要景观节点以及背景山体共同构筑景观网络体系。(1)景观控制区以组团服务中心为核心形成园区主要景观控制区;规划以组团中心、东部山体林地、北部山体林地、中心生态公园作为四大主要景观区。景观控制区及景观区的建设需要进行重点城市设计,以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2)景观轴从景观轴的类型来分类,可以分为城市景观轴和生态景观轴。①城市景观轴:沿园区中心xx大道规划为城市景观主轴,沿景观轴的建设必须首先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以创造体现园区景观特征的城市空间。②生态景观轴:沿中部山体林地及河道作为东西向生态走廊形成两条生态景观主轴,在生态景观轴上强调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充分保护自然植被,体现生态特征。(3)滨水景观带沿浙水河以及两条小河道形成主要滨水景观带,沿景观带设置滨水景观绿带,结合绿带设置休闲设施,提供园区居民休闲活动场所。(4)主要景观节点在园区主要生活服务区、绿化公园及交通干道交汇处形成若干景观节点。节点的建设必须进行景观设计,提供严格的建设要求。(5)背景山体园区东部、南部部保留现状大面积自然山体,其山势较高,作为园区背景山体,与景观控制区浑然一体,共同形成园区的景观核心。2.形象策划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所表现出的由城市空间、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管理所形成的特定的建设模式、交通模式、交流模式、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三星经开区是一个以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生态型经开区,所表现的城市形象应首先强调现代制造业,其次是生态环境。具体城市形象表达为:(1 )城市空间:以产业为主体的空间形态,城市空间中体现产业的高科技化、现代化、生态化,充分体现现代工业的集聚、效益与生态完美结合,城市空间还体现空间的灵活性及生态的多样性,充分保护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积极的手段,利用绿色材料,修建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体现生态与现代工业的交融。(2)城市环境:体现自然生态的环境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中更强调自然与现代化的兼容,现代化的城市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建设。在园区城市环境创造中既要维护自然生态,又要采用现代化的设施,以现代化手段创造城市生态环境,利用生态循环的原理,保持环境的自净。(3)城市文化:三星经开区特定的环境特点和功能定位,可以创造其特定的产业文化,表现在整体形象的塑造上,首先要强调产业文化,生态理念,树立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城市文化还表现为城市形象标识的设计、标志性雕塑广告、标识牌、小品设计、交通模式的设计、管理模式的设计等。(4)城市管理:特定的城市空间、特定的城市环境决定着特定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才是城市形象的根本。三星经开区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智能化应贯彻园区管理的始终。采用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治安自动监控系统、安全的智能系统等。城市建设要进行环境设计、环保设计、自动化体系的设计等。3.开敞空间设计城市开敞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开敞空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公共活动的地方,也是居民接触最多的地方。开敞空间起到城市窗口的作用、客厅的功能。城市开敞空间的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城市开敞空间的设计需要结合场地环境特征、文化内涵进行精心策划。三星经开区在景观体系的塑造中,需要加强开敞空间的设计,充分体现现代化经开区风貌。7.3给水工程7.3.1给水工程现状 目前可为本区供水的主水源为龙虎洞水库,其位于xx县井坡乡,是湘江流域浙水河的源头,水库集雨面积56.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794毫米,多年平均产水量0.62亿立方米,95%保证率下年产水量约为0.3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3448万立方米。其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分层放水塔、输水隧洞、坝后电站等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本区供水主要依靠龙虎洞水库,但该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还承担着为xx城区供水的重任,能否满足本工业区远期的用水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现状三星经开区工业用水主要依靠龙虎洞引水工程三星接口处引水,日可供水量5000立方米/日,此外区内的山塘及小型水库储水也可提供部分工业用水。区内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山塘水库水和地下水。随着规划区的快速发展,现状供水设施难以满足需求,且现状供水设施不成系统,工业生产用水成本高。7.3.2给水工程规划采用综合指标法和分项指标法预测规划区用水量,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5.8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取1.5,则本区平均日用水量为3.9万立方米/日。规划区用水引自龙虎洞水库,在规划区中部现状地势较高处建一座规模6万立方米/日的给水厂,占地2.5公顷,该水厂可依靠重力保证全区供水水头达标。由于龙虎洞水库还是区域农业灌溉的主水源,为保证本区用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1.节约用水 农业方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当减少品质较差的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优质中稻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推广先进高效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实际消耗量;工业方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城市生活用水方面,改造城市输水管网,减少城市输水管道与用水器具的漏损率。2.开源工程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通过加高加固及整修现有蓄水工程、续建灌区配套工程、优化水库调度方案等措施提高水利工程供水能力。7.4排污工程7.4.1排污现状规划区现有一座日处理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专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排水设施不完善。园区内的各种污水和雨水呈分散状直接排入水渠,近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产生的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往水渠排放,河涌水质逐步恶化。7.4.2排污规划污水量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进行计算,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2.79万立方米/日。本区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污水管道系统的整体投资;(2)远离居住区,减少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对城镇生活的影响。规划在本区地势较低处设置一座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占地3公顷。规划区污水全部可自流排入污水处理厂,无需设置污水泵站。 7.5雨水及防洪7.5.1现状规划区西邻浙水,区内有多条排水渠东西向横穿规划区,现状河道行洪排水能力较差,堤防设施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标准。规划区雨水排放多以雨水径流漫流至明渠为主,现状雨水管道较少。较低的防洪排涝标准和不成系统的雨水排放体系,成为本区开发建设的重大安全隐患。7.5.2规划方案根据规划区人口规模和用地性质,本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排水体制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本区雨水量计算采用郴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分区计算,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取1~2年,重要地段取3~5年。雨水管道采用多口排放形式铺设,避免地表径流过分集中。雨水管道应按地势由高向低布置,并应尽量满足管道的最小坡降要求,使雨水采用重力流经雨水管及时就近排入水体。7.6电力工程7.6.1供电现状1、现状概况规划区现有110千伏城南站,主变容量(20+31.5)兆伏安。区内10千伏用电负荷由该站提供服务。城南变电站110千伏进出线4回南北向穿越规划区,其中:外城线、庐城线为单回架空敷设,城南线为同塔双回架空敷设。以上线路在规划区中部形成3条架空线走廊。 区内尚未大规模开发建设,10千伏用电负荷以生活和农业用电为主。近年随着三星经开区的建设发展,工业用电正逐年增长。110千伏城南站可以满足区内现状用电负荷需求。区内现状道路较少,基本均为建设配套10千伏电力线路敷设通道。现有10千伏供电线路仍采用架空方式建设。2、存在问题区内现状仅有110千伏城南变电站,且主变容量较小,电源点分布无法满足片区未来开发建设需求。现状高压架空线走廊南北贯穿,对片区用地、路网布局存在一定影响。片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需对现状电力架空线走廊加以严格保护,优化路网结构及用地布局,避免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输电线路造成破坏,导致供电质量下降和出现供电安全隐患。10千伏线路采用架空线方式建设,在一定时期具有方便接线、便于实施的优势,但随着片区内用地性质、用地功能的转变,仍采用架空线方式建设势必会对区内整体环境有所影响。7.6.2电力规划根据用地规模及功能布局,预测规划区总用电负荷为10-12万千瓦。根据用电负荷预测结果,结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关于容载比的要求,区内需110千伏变电容量约25万千伏安。参考《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保留现状110千伏城南变电站,规划远期扩容至3×31.5兆伏安。另需再规划110千伏变电站1座。规划新建110千伏园区变电站(暂定名),主变容量按3×50兆伏安考虑,一般一次性建成并投产2台主变。变电站站址建议在规划区北部地区进行布局,从集约用地角度出发,规划建议110 千伏变电站采用户内设备户外安装方式建设,需预留约6000平方米用地作为变电站建设用地。该站建成后,与现状城南变电站共同为规划区提供电力供应保障,并形成南、北两个供电电源点,为片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供电网架。随着规划110千伏园区变电站的建设,区内110千伏系统接线将进行适当优化调整。结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保留区内现状电力架空线,将现状外城线和庐城线均改造为同塔双回架空线。规划110千伏园区变电站建成后,双解口庐城线,调整为庐园I、II线和园城I、II线。为节省高压走廊占地,建议电力架空线均采用同塔多回方式架设,一般110千伏同塔双回架空线,走廊控制宽度约25米。7.7电信工程7.7.1现状规划区内无现状电信机楼,区内的固话及数据业务由位于县城的xx电信机楼引入。区内无现状邮政局,现有邮政业务由邮政代办所提供服务。区内无现状有线电视机房,区内现有广电业务需求由xx广播电视站提供服务。移动通信网是由基站组成的无线接入子网,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共同经营,各公司网络相互独立,移动基站以环路形式接入郴州市区相关移动交换机楼,部分采用星型、树型接入相邻基站。区内的移动通信业务由区内及周边的移动基站提供信号服务。规划区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量较小,现状通信线路基本采用架空方式敷设。7.7.2存在问题 随着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区内的通信业务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现有通信局(所)容量及布局都无法满足通信业务增长的需求。同时,业务量增长也将导致传输线路增加,现有通信线路无法适应用户增加需求。线路仍采用架空方式建设,从建设模式上来说,也无法保证为未来的通信用户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服务。7.7.3规划方案根据用地规模及功能布局,预测规划区总固话用户为2-3万线。根据用户预测结果,结合用户增长及分布情况,规划新建中型综合通信接入网机房2座。从集约用地角度出发,综合通信接入网机房一般不采用独立占地方式建设。按“共建共享”原则,综合通信接入网机房应能同时满足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等运营商共同使用的要求。综合通信接入网机房采用附建方式建设,一般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通信主管部门可结合片区建设发展、通信业务增长及用户分布等具体情况,适时建设电信光交接点、有线电视光交接点等通信基础设施,原则上均可采用附建方式,一般附建于大型配套公共建筑内(设置于建筑设备层)。电信光交接点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有线电视光交接点每座预留建筑面积20-30平方米。邮政所根据用户分布情况,结合地块开发建设敷设于临街建筑首层,一般每座需预留30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根据移动通信用户增长及分布情况,按实际要求设置移动基站,一般基站按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每个基站需预留30-50平方米建筑面积作为设备用房。移动基站具体位置宜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但应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医院等红线外20米范围之外建设,并优先考虑设置在非居住建筑物上,同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7.8燃气工程 (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xx县燃气发展缓慢,目前燃气利用方式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在xx县中心城区有3个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三星经开区目前有少量居民用户,用气量少。且由于存在多种能源供应方式,烧煤,或烧秸秆等,致使居民用气率不高。随着经开区的发展,各类用户的增多,以及西气东输的启动,经开区的管道天然气利用处于待发展阶段,但由于还未有管道气经营机构,管道气发展还未启动,使园区一些用气企业失去了选择管道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机会。瓶装气供应也没有稳定安全的供应站等规范安全的供应场所。管道气需逐步发展,瓶装气供应需规范化经营,保证供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园区发展的基础保障。(2)规划方案xx县规划的天然气气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xx县中心城区西南规划建设一座天然气门站,储气站与天然气门站合建,占地0.5公顷。该站位于三星经开区的北面,处于三星经开区和xx县中心城区的中间,xx大道旁,一旦建成,距离三星经开区很近,经开区的管道供气来源问题得到了解决。门站附带高中压调压装置,可从门站引出中压主管沿着xx大道到经开区。根据《“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三星经开区的招商引资项目中,陶瓷产业是其中一项重点项目,陶瓷产业的工艺过程中,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管道天然气的发展应作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上园区初期建设的日程。在管道气的发展过程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不可缺少。需在经开区内建设一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主要供应未能利用管道天然气的居民用户以及少量工业用户。 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8.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1.1环境保护 xx县2030年环境保护规划总目标是: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在全市工业污染源做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力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市区东江流域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之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100%,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dB(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dB(A),使城乡人民生活环境基本达到清洁、舒适、安静,城区环境综合指标居全省同类城镇前列。8.1.2环境卫生目标建立并完善密闭化、无污染的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实现园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和废弃物处置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完善环卫设施配备。近期环卫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远期逐步实现环卫事业现代化。使城市生活垃圾、特种垃圾、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朝着分类化、将量化和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效益化的方向发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期到达90%,远期达到100%。医院等特种垃圾和工业有毒废弃物实行单独处理,无害化处理近期达到100%。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近期达到85%以上,远期达到100%。城镇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率达80%,逐步建立机械化、密闭化、无污染的垃圾收运体系。道路清扫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近期达到40%,远期达到80%以上,其中主干路清扫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100%。8.1.3环卫设施1、公共厕所 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按区域道路人流量确定间距,人流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设置一座;按城区面积确定设置数量,旧城改造或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应根据人口流量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其建筑面积指标规定如下:(1)居住小区:6-10平方米/千人;(2)车站、体育场(馆):15-25平方米/千人;(3)文化娱乐场、街道:2-4平方米/千人;(4)商业大街、购物中心:10-20平方米/千人;(5)园区内,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或按服务半径70-100米设置一座,建筑面积按服务人口数量确定。2、环卫管理站每5万人设一环卫管理站,平均用地0.3公顷,责任范围5.5平方公里。3、垃圾中转站城市垃圾以集中收运为主,小型垃圾中转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距不少于5米。大中型垃圾中转站每10-15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按日转运量确定。凡新建小区、综合开发区,公共卫生设施(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做到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的原则。4、垃圾处理厂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垃圾填埋场位于中心城区。8.2生态环境保护内容 8.2.1原则(1)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方针。注意规划目标的可达性,规划措施的可实施性。(2)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促进经济与环境走上良性循环轨道。(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境问题,突出重点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4)强化管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使规划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指导。8.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有关行业污水排放标准。(2)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及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工业噪声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其他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69-93)》。(4)开发区工业垃圾执行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生活垃圾处理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其它固体废弃物处置参照其它国家环境标准的有关条文规定。8.2.3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到2015年区域环境污染情况基本得到控制,使园区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到2020年全面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目前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分别按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提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噪声质量目标:(1)空气:遵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园区基本建成后,其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标准。(2)水质:区域环境保护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遵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园区基本建成后全部水体达到Ⅳ类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3)噪声: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70DB(A)以下。控制交通噪声源,规划后道路网形成系统,流量合理分流,加强交通管理和绿化工作。积极开发噪声治理工作,加强商业噪声源的管理,基本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使主要生活区达到安静标准。8.1.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目标为:探索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理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建设模式,寻求区域与园区适宜的生态容量。园区基本建成后,其环境保护目标应达到下列要求:(1)园区燃气气化率达95%以上;(2)园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3)园区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100%,其中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4)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第九章人力资源与社会责任9.1人力资源与社会责任状况目前,经开区从业人员XXX人,职工月平工资收入达xxx元。2009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开区管委会引领各入园企业,始终坚持以“促经济、保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为指导方针,在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实现翻番的基础上,于2009年底实现了“万人就业工程”,一是入园企业新增就业人员XXX人以上,其中: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XXX人,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XXX人,安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XXX人;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吸纳XXX人就业;三是经开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和困难家庭人员新增就业XXX 人。同时,积极抓好就业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进企业、进社区、入民居等活动,组织被征地农民参加就业创业培育,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意识和技能,引导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目前,入园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60%以上的企业相继成立了工会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已参加养老保险1950人、医疗保险2800人、生育保险2800人、工伤保险2260人,参保率达85%以上,参加失业保险16800人。9.2劳动用工和劳动保障考核为切实加强xx经济开发区人力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经开区区人事与劳动保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经开区制定出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考核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计分办法,并对每位考核对象下达了信息考核目标。被考核对象所编写报送的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信息按季进行通报,年终根据完成考核目标任务进行表彰。同时该办法还明确规定,未完成年度工作最低达标分值的人员,不得参加年度评先评优。9.3劳动用工管理xx经济开发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积极开展了区内的企业劳动用工保障管理工作。9.3.1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已要求入园企业对雇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与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按照合同对职工进行管理。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职工的雇用、解雇和辞职,合同期限和试用时间,生产(工作)任务,劳动报酬和奖惩规定,工作时间和假期,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劳动纪律等。劳动合同经经开区区劳动管理部门鉴证后生效。9.3.2设立劳动服务公司和明确劳动用工标准xx 经济开发区已经设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其职责是:协助进入园区企业在经开区的办事机构招聘职工;负责对职工就业前的培训和指导;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向入园企业输送临时工;组织和安排经开区内的待业人员就业;调解劳资纠纷。同时,明确规定了劳动用工标准:入园企业雇用职工,由劳动服务公司介绍,或由企业自行考核,择优录用;入园企业录用的职工,年龄应满十六周岁以上,其试用期为一至三个月;入园企业雇用临时工,须经经开区区劳动部门审批;临时工的使用期,不应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应转为合同制职工;入园企业在合同期满前解雇职工,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其本人,并按职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发给补偿金;入园企业的职工,如有特殊原因,在合同期满前提出辞职的,应提前一个月向企业申请,除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不准辞职者外,企业应准予辞职;辞职人员如受过本企业专业培训的,应补偿企业一定的培训费;入园企业对生产(工作)贡献大的职工,可给予奖励、晋级、加薪;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职工,可按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减薪、直至开除的处分。9.3.3强化社会劳动保险与福利待遇管理入园企业职工非合同期间的社会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如退休、退职、候工生活补贴等待遇,由经开区区劳动服务(保险)公司制定标准,报经开区区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支付给职工;所需经费,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0%税前提取,职工在合同期间按本人月工资2%交纳,这两项经费,统一由企业向经开区区劳动服务(保险)公司缴纳;合同终止后,工人应将扣除管理费后保险金(包括银行存款利息)转移到工人所在地区的劳动保险公司。入园企业可根据经济效益和职工劳动成果情况实行浮动;入园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奖励津贴等制度由董事会讨论决定;当社会生活消费物价指数上升超过3%时,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应及时作相应调整。9.3.4加强安全生产与劳动纠纷管理 经开区企业实行每周六个工作日,每日工作八小时制(特殊工种工作时间另定)。加班时应发加班费;入园企业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并接受经开区劳动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入园企业职工享受我国规定的休息日、法定假期、探亲和婚丧等假期,以及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其它权益;入园企业职工在合同期间因工负伤、致残、死亡,由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其它劳动保险待遇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条款办理。同时,入园企业的职工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台商独资、合资经营企业的工会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十三章执行;当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可向经开区区劳动管理部门请求调解,当事人任何一方认为劳动管理部门处理不当的,可在十五天内向岳阳县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处理(协议)即生效。9.4失地农民安置xx经济开发区已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列入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开区区制定了专门政策措施,明确了部门责任,狠抓了工作落实,使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开区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措施有:9.4.1加大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力度明确失地农民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把工作任务全部量化、细化,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建立了周密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管理体系,为失地农民创造了有利的就业环境。 9.4.2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多渠道就业xx经济开发区建设了用于生产性配套服务的物流、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家大中型服务性项目,吸纳失地农民,鼓励失地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开发。在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劳务派遣中心,开展劳务派遣,积极与辖区内企业建立联系,广泛挖掘就业岗位,推荐失地农民就业。9.4.3抓好各项激励约束措施的落实xx经济开发区已经明确规定,凡征用土地的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每征用3亩土地安置1名失地农民;租用厂房的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每折合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人民币安置1名失地农民;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新建企业安置失地农民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将招用失地农民情况作为工程招标和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9.4.4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按照“企业下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思路,主动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组织失地农民就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创业培训,帮助有自谋职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并带动其他失地农民就业。9.4.5全面加强基层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基层平台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建立区、所、站三级联网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网络,调整、充实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力量,使其确保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工作上。 第十章保障措施加快园区建设是xx经开区扩区调规的主要目的,如何实现xx经开区科学持续发展,以及xx经开区已经具备哪些有利条件确保园区扩区调规后能够实现发展的目标,项目组提出如下观点。10.1强化组织领导10.1.1健全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要充分认识经开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经开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支持其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经开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要加强对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的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要积极扶持开发区的建设,努力帮助开发区解决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1.2加强交流和合作。建立完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对经开区的协调服务,促进全县各开发园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成立xx 开发区协会,充分发挥其交流协作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区进行省内互访或赴外省考察,相互学习交流开发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利用国内大型展会、区域合作活动、湘商大会等平台,进一步增强各类开发区与各类商会间的联系沟通,促进各地商会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10.1.3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园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选配懂经济、会管理、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园区管理层,将专业人才选派到园区工作第一线。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素质经济、法律方面的专门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把园区变成聚集人才、培养干部的“摇篮”。10.2规范园区管理10.2.1加强园区管理机构建设。在经开区设立并完善党的工作委员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党工委与管委会合署办公。开发区级别要按《x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加强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湘编〔2003〕15号)规定办理。同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代表本部门行使相关管理职能。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规格、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根据管辖地行政层级和经济实力、发展状况等,因地制宜,分级管理,科学设置,合理配备。10.2.2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 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建立精简高效的经开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清政府部门与开发区以“授权委托,备案监管”的监管关系,鼓励开发区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引导园区深入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开展开发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争取在项目审批审核、土地利用、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会安全管理等方面赋予开发区更多的自主权。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设立市州或县市区的相对独立的财政派出机构和相应的一级国库或代理支库。10.2.3完善开发区相关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建设管理水平。研究制定《xx开发区条例》,加快推进开发区立法工作,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管理职能、管理权限。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为推动园区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10.3加大支持力度10.3.1建立开发区用地保障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确保开发区发展用地需求。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可对开发区计划实行单列。开发区征用耕地不能在实现占补平衡的,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后,可实行异地占补平衡。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开发区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依据市、县两级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项目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中不少于本级可用部分的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调节补贴工业项目用地地价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保证开发区的持续发展。10.3.2加大对开发区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及省里已明确的各项优惠政策。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管理,在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后的部分,专项用于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在开发土地过程中需缴纳的植被恢复费和防洪基金等费用,按省重点工程均收费优惠办法对待。10.3.3完善对开发区的信贷支持政策。 建立银行与开发区、区内企业经常性的协商联系机制,积极探索推广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支持开发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股份制合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园区部分企业贷款难矛盾。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和利用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用于开发区的发展。10.3.4拓宽开发区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对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民间资本、投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投资者创办创业投资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组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开发区非上市股份制公司纳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完善创业投资进入、运作和退出机制。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或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推进金融机构与工业开发区企业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改善工业开发区融资环境,建立工业开发区担保体系和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愿相互担保融资,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建设公共融资平台。10.4转变发展方式10.4.1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开发区及其周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开发区产业及配套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入园项目。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入园项目原则上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两年内必须开工建设,对超过时间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依法对占用土地进行调整或回收,避免土地闲置。全面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园区内生产性项目用地,不得低于园区规划面积的60% 。严格控制开发区行政办公、住宅以及道路、广场、绿化、美化用地规模;控制单层厂房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化多层厂房。加强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和考核,定期公布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估情况。10.4.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项目,各级各类开发区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积极引导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改造,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建循环型企业。引导企业之间形成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合作发展机制,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各类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服务。10.4.3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开发区低碳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为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打造低碳金融体系,充分挖掘碳汇潜力,构建低碳型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开展低碳经济园试点,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国际技术合作。10.4.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做好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区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保监督力度,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建设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入园,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在园区发生。10.5围绕落实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应该说,xx 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饥不择食”、“被动招商”的阶段已经过去,解决防止经开区区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问题的首要措施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把项目招商作为园区的工作核心。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围绕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组织落实重大项目。同时,围绕产业链条延伸和为大企业配套产业进行招商,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新局面。10.6做好土地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缓解土地供需矛盾鼓励现有企业利用原有场地更新改造,提高产能;支持新入驻企业与原有企业用资金置换土地。对园区内已建成项目进行清理,实现“换鸟腾笼”。对早期入园项目占地多、产出少,长期停工停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项目,加大清理力度,限期迁出,最大限度地盘活园区土地资源,为新项目入驻创造条件。10.7优化管委会职能管委会组织机构如图10—1 13—1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机构(资料来源:管委会提供信息,项目组编制)管委会职能。管委会目前共有干部职工40余人(含二级部门),总体精干高效。其主要只能有:管委会的基本职能是为园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服务。具体职能如下:l招商引资;l园区发展规划;l企业发展建设管理;l土地资源管理;l征税及管理;l物业管理;l计划生育、综合治理;l党建、工会等。 管理权限调整。以往管委会由于职能限制或职能划分不清晰,在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实施管理中存在关系不顺的现象,给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2010年7月xx委办公室、xx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对xx经开区赋予了部分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具体有入园立项审批事项、项目建设审批项目、项目竣工审批事项、投入生产后审批事项等四个方面的部分工作的审批权限,这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园区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8开辟融资渠道产业发展基金的资金,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土地的出让收入、以及国家和省相关专项的支持等渠道解决。产业基金主要支持园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以及对企业的科技研发、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环保投资、人才引进等予以资助,其支持手段主要有无偿支持、贷款贴息、短期融资、贷款担保等。10.9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的自我环保意识与能力,通过加强排污监测、补贴环保设备、鼓励废物利用、建立危险废物交换网络等,促使各个项目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和省的节能减排要求,对新项目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引进被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与项目。10.10完善经开区考评制度10.10.1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统计报表制度。 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提高开发区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完善开发区统计指标体系,在原有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增设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等能反应集约、节约、集群发展的指标。实施开发区年度统计公报制度,向全县展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各园区要建立健全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统计制度,充实统计力量,完善园区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工业园区各项指标体系报表报送制度,按时逐级上报至县、省统计局和省发改委。10.10.2建立和完善开发区考核制度。开发区的考核工作按照《xx开发区发展情况考核实施办法》执行,由县发改局负责牵头,县直相关部门配合进行,着重对开发区的开发进度、招商引资、发展水平、服务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范围,对考核优秀的园区和为园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按照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发进度慢、入园企业少、土地利用率低、生产经营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的开发区,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省级开发区资格。10.10.3加强开发区动态监测。加强对开发区发展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分析,建立开发区统计指标体系。对开发区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招商引资、就业人数、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主导产品产量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分季度、半年、年度发布统计数据。第十一章投资效益分析11.1投资估算11.2资金筹措 全部投资由多方面融资解决,主要方法为地方财政筹资和招商引资融资,园区开发期为年,园区本级财政税收每年实现11亿元,全部投资回收期为年。11.3效益分析11.3.1经济效益分析至2015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XX亿元,实现财税收入XX亿元;建设成熟期(2016至2020年),一至两个产业群进入xx十大产业集群,至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XX亿元,实现财税收入XX亿元,成为xx乃至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11.3.1社会效益分析由于xx县工业化程度不高,城乡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城乡就业难一直是县、乡政府十分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xx经开区根据目前确定的产业与总体规模,至2015年,可提供3万个左右就业岗位,2020年,可提供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1.3.2环境效益分析通过对区内企业排放物进行治理与综合利用,到202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总体能耗、水耗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以上,并且优于省级经济技术工业园区的平均水平,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园区工业废气治理率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园区大气环境质量达二级。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12.1结论结论1:xx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结论2:xx经济开发区定位清晰,发展思路清晰可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保障体系系统全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3:xx经济开发区近些年来招商引资力度大、速度快,但到目前却遇到了发展瓶颈——原有土地资源已不足,使下一步引进优质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受阻;结论4:xx经济开发区已经具备扩区调规申报资质与条件,并更有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巨大的成长潜力。12.2建议建议1:建立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园区现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2:依靠科技进步,吸引科技人才;鼓励企业继续完善和提高技术改造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低耗、环保发展,打造绿色、资源节约、高效经开区区;建议3:积极争取优惠扶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级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经开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经开区的规模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