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可行性报告 47页

  • 367.00 KB
  • 2022-04-22 11:33:37 发布

集中供热可行性报告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地点:XX省XX县城区主管单位:XX省XX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筹建处1.2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编制单位:XX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法人代表:XXX1.3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1.3.1工程概况按照XX县《2005-2020年总体规划》,XX县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老城区是在老城中心区向东西方向扩展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了老城中心、王家川、雷家滩居住小区以及县城东头的工业区。新城区则是依托槐里坪有利地形地势,逐步形成以商贸、办公、居住为主的城县新区。石油小区是在现有七里村油矿及其张义夫子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完善的综合小区。XX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207.公顷,现状人口3.38万人。近期为283.5公顷,远期为420公顷,近期人口规模为4.5万人,规划远期人口规模为6万人。1.3.2工程规模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包括XX县城区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根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县城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本项目可研报告拟将本次供热区域分为9个热力区。其中保留三个集中供热小区的锅炉房和供热管网(分别称为Ⅱ、Ⅲ、VI供热分区及管网),在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本项目只考虑集中供热锅炉房至小区的供热主管网及街区的供热管网。1、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280兆瓦;2、项目实施后,XX县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210万平方米;3、本项目将敷设XX县城区供热管网:3.72Km。1.4项目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XX县城市基础资料汇编》;(3)《XX县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40 (4)XX县城区现状图;(5)热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6)主要依据的规范:采用的规范、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1]8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CJJ/T81-98)《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CJ/T114-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5项目研究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集中供热站及其工艺方案1.本工程将设置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六座,供热站用地范围内将建设锅炉房构筑物,根据供热站的规模设计煤场、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另外,还需建设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机修间,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供热站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节。(2)供热管网及其工艺方案考虑XX县城区供热现状,本项目只研究集中供热站至小区热力供热主管网及主要街区供热管网。供热管网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1.6项目编制技术原则(1)根据XX县城区供热现状,在已批复的各项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的资金状况,从实际出发,远近结合,工业民用结合,选择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供热效果,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2)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政策,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保证与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要求相匹配。(3)县城区集中供热热负荷的确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1)合理性:对县城管网热负荷现状的调查要详尽,周密.重点是考虑现有负荷在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有无增减的可能性,调查民用住宅和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比例,以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热指标和热负荷;(2)全局性:40 确定热负荷时应立足于整个县城热网的联网运行,重点是联网区域管网负荷的调整问题。在考虑各热源能力及相应热网负荷的基础上,不但要满足各供热分片区域内的热负荷需求,同时要兼顾其他区域热负荷的增长和联网运行的调峰功能。(3)前瞻性:大型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5—20年,因此本可研报告要以XX县城市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但要根据现有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热力规划来确定民用采暖与生活热负荷的逐年增长量,更要结合延长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相应的调整,作出方向性的待发展负荷远景分布规划,以便今后实施时确定负荷及进行管径计算。(4)确定设计计算参数不但要科学合理,也要灵活可行(5)集中供热站结合总图布局的规划,考虑建设的可能性,集中供热连片,通过经济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工程方案,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项目的经济有效性。(6)供热管网敷设采用直埋敷设,并尽量利用自然补偿,管道埋设深度一般大于1.0米。(7)集中供热站采用微机进行监测与控制,提高集中供热的自动控制管理水平。为了充分节省能源,便于今后系统的调节,运行安全可靠,采用“质量—流量调节”。同时采用先进的事故报警技术,确保调度人员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管理。1.7、工程投资供热管网及热力站近期远期(增加)工程总投资7524万元;4079.47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7369.67万元;3995.30万元;工程费用5998.58万元;3375.32万元;其它费用825.19万元;324.04万元;预备费用545.9万元;295.95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8.08万元;42.3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7.17万元;41.84万元;热源厂改造投资估算近期远期(增加)工程总投资3628万元;15000~16000万元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暖负荷40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座62供热能力MW62.413供热面积×104m21104年供热热负荷GJ3.78x1055采暖期最大供热负荷MW62.416采暖期最小供热负荷MW35.2747采暖期平均供热负荷MW43.3168管网供、回水温度℃130/709管网最大供热半径Km4.710管网总循环水量t/h894.511管网总补水量t/h正常:17.89事故:35.7812年耗煤量t/a25873013年灰渣量t/a8762014年耗水量×104t/a3.5615年耗电量万度/a23416职工人员人5517热源厂占地面积m2960018工程总投资万元7524.9219单位供热总成本元/m210.9620管网总长度Km17.3521工程三材耗量钢材t320木材m3160水泥t156040 第二章、麦新镇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2.1麦新镇概况麦新镇地处松辽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东侧次生沙地交界地带,被西拉木伦河、新开河所夹,是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角,全镇境内地势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为290米,由西向东倾斜,南北平均宽度约7.5公里,东西长50公里,呈西窄东宽的梯形状,全镇总区域面积33公里,其中耕地11.2万亩,土壤肥美、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地上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麦新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经济类型的大镇,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近些年来,全镇各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产业化框架已经奠定,已开发建设的优质水稻、绿色果树、蔬菜瓜果、育肥牛四大主导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优势。目前,全镇优质水稻面积已达4万亩,优质果树1.5万亩,蔬菜瓜果1万亩,全镇已形成了稳定的年产玉米9000万斤、豆类500万斤、水稻4000万斤、鲜果700万元、蔬菜瓜果6000万斤的生产能力。生产的金红苹果"123"以"草原龙果"和"草原圣果"的美名享誉区内外,远销吉林、黑龙江、浙江、大庆市等省市,生产的优质大米、"123"苹果被通辽市农业产品鉴定委员会命名为市级首批农业名牌产品,随后又被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国家绿色食品鉴定委员会以"草原明珠"品牌注册。麦新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形成了麦新农贸交易十分发达这一重要经济特征,是通辽市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内有远近闻名的双合兴万人大集,市场占地面积200亩,集市贸易辐射200多个村屯,15万农牧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麦新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8.5万头;其中生猪6.5万口;黄牛存栏5200头。全镇有林地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财政收入达5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600多家,其中山东、河北、浙江、安徽、辽宁等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家。从业人数达3500人。2.2县城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镇区内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主要以煤和玉米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的霍林河煤和东盛的块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麦新镇的主要燃料,镇区的现状供热形式为分散式供热,大部分单位供热采用自备独立锅炉房,尚有一些单位因经济困难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而采用小炉具取暖。镇区内所有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20米以下,除尘设备陈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响,县内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统计到2010年10月底,镇区已建成锅炉房20余座,安装各型锅炉约有90台,总锅炉容量约为140 80兆瓦,主要是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学校采暖用和部分工业使用。镇内住宅楼很多居民冬季采暖仍然以小锅炉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麦新镇镇区内的冬季取暖方式比较落后,供热规模都很小,布局分散不合理,。由于联片采暖锅炉房的供热规模较小,则锅炉的单台容量也不可能大,最大为1.4-2.8兆瓦(2-4吨/小时)。镇区现有热水锅炉90台,大部分都是2t以下小锅炉。这样容量的锅炉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40%-50%。按国家及省劳动保护部门规定,此容量的锅炉可以不对炉水进行“除氧”处理,可以采用干式除尘。所以,造成锅炉(包括管道系统)腐蚀严重。另外,由于小锅炉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排烟除尘设备(无脱硫手段),加之运转工人技术水平低,岗位责任心不强,管理一般化等因素,造成了除尘效率低下,各个小烟囱大量冒黑烟,加重了冬季镇区上空大气污染程度。在镇区更有数百户居民采用当地生产的家用小锅炉供暖。对大气环境形成常年污染。2.3镇区供热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目前小型锅炉过多,容量小,效率低(平均45%),烟囱均为铁皮钢制烟囱或砖混结构,高度较低,加之消烟除尘设施落后、老化、不完善,造成当地相当严重的大气污染。l、污染严重:小型锅炉分散面广,其配套的除尘设备普遍效率底,相当一部分小锅炉房没有正规的除尘器,尤其在采暖季大气污染较严重。2、浪费能源分散的小锅炉均以煤为燃料。单台容量在2.8兆瓦(4吨/时蒸汽锅炉或2.8兆瓦热水锅炉)及其以下锅炉一般出力不足,能耗高,热效率低。3、影响小城镇建设大量的小锅炉分散在镇区各个位置,煤灰渣在镇内道路上交叉送输,既影响交通,又影响镇容卫生。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上述分析,开鲁县麦新镇的供热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目前供热系统无统一规划,镇区锅炉房布置零乱,各部门分散独立供热,没有实施区域集中供热;(2)锅炉单台容量小,热效率低,供热效果差,造成煤、电等能源的极大浪费。(3)锅炉房内除尘设备落后、陈旧,效率低,烟囱数量多且高度低使镇内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4)大量的小锅炉房分散于镇内各个位置,煤、灰渣在城市道路上交叉运输,既影响市区交通,而且又影响市容卫生,增加环境污染。40 (5)目前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建设项目多,现有锅炉房已满足不了供暖要求,形成了年年扩增,年年供热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的严重局面。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采暖面积不断增加,如果继续保持分散无序的采暖供热模式,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无法满足购建节能型社会,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与麦新镇建设发展方向更是格格不入,这将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局面。因此,发展集中供热事业,改变开鲁县麦新镇供热设施的落后状态已经成为开鲁县麦新镇建设刻不容缓、优先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集中供热系统是不但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集中供热,不仅能提供稳定、可靠、高品位的热源,而且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美化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本项目是开鲁县麦新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可满足镇区内绝大部分集中供热,同时可拆除镇区内的小锅炉和烟囱并避免在新建小区的设置小锅炉房,彻底改变原有供热设施简陋、采暖条件落后的局面,符合国务院关于环境治理整顿的政策方向,其意义非常重大。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开鲁县麦新镇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及建设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开鲁县麦新镇为树立好的形象,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镇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集中供热作为镇内基础设施是重要内容之一,对麦新镇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5项目建设条件2.5.1燃料本项目消耗燃料为燃煤,煤矿煤质资料如下:挥发分:Vt15.06%灰:Ay33.08%水:Wf0.95%硫:Sy3.38%发热量:QyDW21120千焦/千克2.5.2水源本项目生产所需用水有本公司自行打深水井解决,水质资料如下:PH=7.89铁:<0.05mg/l总硬度:412mg/l锰:<0.1mg/l氟化物:1.0mg/l铜:<0.04mg/l锌:<0.1mg/l40 浑浊度:1°溶解性总固体998mg/l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5.3电源镇区内离新建110千伏变电所4.5公里,自备变压器1台,可将电力输送到集中供热站,电力供应便利、可靠。2.5.4交通运输条件XX省XX县道路系统完善,交通条件总体比较发达。境内的西延、侯西及铜蒲铁路均由县城周围经过,加之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和国道108高速公路,为延长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具备了全方位的交通条件。40 第三章、供热负荷3.1供热范围3.1.1供热范围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冯家村,东至呼家村,南北以延河为中心向两侧扩展约1.5公里,同时烟雾沟作为城市水源地,整个供热范围约40平方公里。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3.2热指标确定3.2.1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1、热负荷计算方法: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2、耗热指标的选取:XX省XX县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370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8~64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370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3~6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项目建筑物性质所占比例(%)热指标(W/m2)现状居住5560商业2170行政1570文教5.470其它3.670合计100规划居住7045公建306540 合计100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67.73w/m2。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52.1w/m2。3、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3.2.2平均及最小热指标XX省延长城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13℃,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采暖期≤5℃的天数为133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2.2℃,设最大热指标为A,则:现有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表3-1建筑物性质采暖热指标W/m2最大平均最小综合67.7359.4738.28新建及规划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表3-2建筑物性质采暖热指标W/m2最大平均最小综合52.145.7429.453.3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供热规模:XX县为带状城市,用地比较零散,不宜采用大型的集中供热方式,本次规划建议采用分片集中供热方式,以地形地貌、河流和道路的分割为依据进行供热分区。经设计人员与建设方共同实地调查后,确定本集中供热工程:总供热面积为:515.51×104m2,其中保留已有供热面积:44×104m2。供热分区:XX县城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结合XX县两山一川一河,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形特征,参照XX县城市建设中规划带状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在供热分区上可以形成“一河两心三片”的功能结构。40 根据地势道路形成的自然街区,本着节约资金,保留与新建结合,合理的、最大限度的以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效益划分供热区域是,在这个前提下,共划分9个供热区域,其中3个区域为原有保留区域。供热区域划分范围详见图“供热区域范围图”及表3.3-1。热负荷:Ⅰ区估算采暖负荷为6.77兆瓦,以居住用地为主;锅炉房内设一台7兆瓦燃煤热水锅炉,炉型为链条热水锅炉。Ⅱ、Ⅲ区为七里村油矿的工业区和住宅区,规划保留两座现状锅炉房,供生产和生活使用。锅炉房的容量和管网可根据该区域内的发展建设而进行扩充改造。Ⅳ区为规划发展的非工业用地,其中Ⅳ、Ⅴ区的采暖热负荷分别为18.0MW和17.0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2台17.5MW锅炉,炉型为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ⅤⅥ、Ⅶ、区为县城的建成区,估算采暖热负荷分别为11.1MW、23.3MW,规划建一座锅炉房,锅炉房容量为:2台17.5MW热水锅炉。炉型为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ⅥⅧ区为雷家滩住宅小区,保留现状锅炉房和管网。ⅦⅨ区为县城的建成区,Ⅸ区一台7MW和两台4.2MW燃煤热水锅炉ⅧX区为规划的工业区,采暖负荷为27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2台14MW燃煤蒸汽锅炉,炉型为链条锅炉。ⅨⅫ区为规划发展的非工业用地,采暖热负荷为6.6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一台7MW燃煤热水锅炉,炉型为链条热水锅炉。4、区域集中供热站4.1热源选择4.1.1集中供热站的炉型选择:根据燃烧方式不同,锅炉可以分为链条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烟粉炉等。供采暖和生活用热的锅炉不宜选择煤粉炉。链条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有各自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炉型最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绝对的。1、锅炉燃烧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煤种的适应性好;(2)对负荷的适应性和压火性能好;(3)消烟、除尘、脱硫效果好;(4)劳动强度较小。当燃用Ⅱ、Ⅲ40 类烟煤时,可选择链条炉排锅炉;当燃用发热量、挥发份较低的煤,宜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当使用石煤、煤矸石或高硫份煤时,应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方式锅炉,其中主要优点是:①低污染燃烧。由于循环流化床燃烧炉膛温度可控制在850oC左右,并可在投燃料的同时加投石灰石CaCO3,这样可以达到去除SO2与控制NOx有害物质生成的目的。②燃烧适应范围广,除燃用一般的煤以外,还可以燃低热值的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等。③适合调峰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做到在30%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燃。④锅炉热效率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是在多次循环中完成燃烧的,所以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几乎可以达到“0”的水平。(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缺点①对煤的粒径有严格要求,一般应控制在8mm以下,最好在4mm左右,对煤的运输、堆放、破碎有比较严格的要求。②由于炉膛风压要求高,鼓、引风机的电动机功率大。③锅炉烟尘中原始含尘浓度较高。④⑤设备价格较链条炉高。3、链条炉排锅炉的特点(1)链条炉排锅炉的优点①有比较成熟的制造运行经验。②操作简单方便。③运行自耗电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④价格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2)链条炉排锅炉的缺点①对燃料的适应性差,一般只宜燃用Ⅱ、Ⅲ类烟煤。②锅炉的热效率和锅炉燃烧效率均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根据以上比较,考虑到XX县城的煤源状况,其煤质较差,所以我们经过设计方案比选,集中供热站选用链条炉排锅炉。4.1.2集中供热站设计方案根据XX县城区的现状条件,处于河流沟谷地带,城市可建设用地本来就稀缺,加之地形复杂开发建设具有一定难度,而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又必须重点关注,采暖方式为分片集中供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改变和要求,在燃料的选择使用上应机动灵活,尽量选择清洁能源。以将其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40 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设计方案根据《XX县城区总体规划》(1996-2010),原12个供热分区,经过调研及经济分析确定为9个供热分区。4.2集中供热站厂址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厂址选原则:靠近集中供热区城,在基建、运行维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锅炉房各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使挖填方量最小,排水良好。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厂址位置详见附图—02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根据供热区域规模大小和工艺设备流程,确定供热站(锅炉房)的厂址占地面积。区域供热站(锅炉房)占地面积表供热分区号采暖面积(万M2)热负荷(MW)锅炉房容量(燃煤热水锅炉)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锅炉房占地面积(含煤灰场)Ⅰ10.426.77一台7MW链条炉15×32M235×50M2Ⅱ12.89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Ⅲ8.82+5.686.17+6.24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Ⅳ51.835两台17.5MW链条炉35×36M265×55M2Ⅴ40.534.40两台17.5MW35×32M265×55M2Ⅵ16.711.2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Ⅶ22.515.8一台7MW和两台4.2MW链条炉26×32M250×50M2Ⅷ24.228二台14MW链条蒸汽炉34×32M260×55M2Ⅸ10.156.6一台7MW链条炉15×32M215×32M24.3.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厂址比选:4.4.燃料本项目消耗燃料为燃煤,XX省延长城区供热锅炉均采用本地区XX省延长煤矿的煤。4.5供热介质及供热参数的确定40 4.5.1供热介质:集中供热站锅炉热水出口温度95℃,: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的城市热网宜采用热水作为其供热介质。因此,本项目确定供热介质为热水。热水介质有如下优点:a、热能效率高。b、调节方便。c、热水蓄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d、输送距离长。4.5.2热水供热介质参数:供水温度一般为95℃,回水温度为70℃。管网输送至管网输送至各热用户4.6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4.6.1集中供热站热力系统工艺流程:锅炉供水管网供水管管网回水管热水循环泵除污器除氧器除氧水箱补水泵除氧泵软化水箱软水器自来水4.6.2定压方式定压点:集中供热小区地势高差不大,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为防止定压点过高或过低,造成设备承压增大或系统倒空汽化,本系统采用变频连续补水定压方式。定压点设在技术安全可靠、操作管理方便的循环泵入口处。定压值:各集中供热区域内,将一级供热管网的定压点设在集中供热锅炉房内循环水泵的入口处。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查知,供热范围内建筑物多为5~7层,高度约20m,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地面标高与一级供热管网最高点高差均在10m内,保证整个系统任何一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发生汽化的压力为10+20=30.0mH2O,考虑3~5mH2O柱的安全富裕30.0+5=35.0mH2O柱。定压压力保证供热系统高点不汽化、不倒空,低点满足设备承压,初步确定定压值为:(0.30~ 0.4MPa)。 40 对于有高层建筑的供暖小区,其供暖系统的定压形式,可采用双水箱分层式供暖定压系统,低区可与外网直接相连,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室外管网的压力工况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高区部分增设高低位水箱,利用进回 水两个水箱的水位高差进行高区系统循环,同时利用低位水箱的非满管流动的溢流管使系统与外网回水管压力隔绝,从而达到单独定压的目的;也可采用低区部分由锅炉房直供并进行系统定压,高区部分可以通过在高层地下室内增设一套水一水换热器,单独定压,使之与锅炉房直供系统相隔绝。具体采用何种定压系统,应根据供热小区高层建筑单体的实际情况、投资情况及系统布置情况综合确定,保证供热效果。4.6.3水处理系统锅炉房软化水量的确定1.锅炉的排污率按锅炉的蒸发量的10%计。2.用户处的管网漏损按锅炉蒸发量的25%计。3.锅炉房内部汽水损失量按锅炉负荷的5%。4.锅炉房需软化的水量为:D=1.2×(0.1+0.25+0.05)×锅炉蒸发量m3/h锅炉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确定锅炉给水软化设备。根据区域集中锅炉房的总容量及所需软化水量D配置软水设备。锅炉给水除氧方式采用解析除氧。4.6.4除渣、除尘系统除渣系统Ⅳ、Ⅴ、Ⅷ区锅炉房的灰渣采用水力输送方式。锅炉燃烧后的灰渣通过锅炉排渣管排入渣沟后,用循环水冲至室外灰渣池,通过灰渣池沉淀后,用门式抓斗起重机将灰渣从渣池中抓出,沥干后装车送走。经过沉淀池过滤池后的水通过渣浆泵供锅炉房冲渣、除尘循环使用。其他区锅炉房除渣系统采用机械除灰渣方式。除尘系统锅炉烟气除尘系统根据锅炉的烟气量选用花岗石文丘里喷淋水膜除尘器。其除尘效率为98%,脱硫效率为65%,4.6.5燃烧系统给煤系统集中供热站来煤用汽车卸入储煤场。Ⅳ、Ⅴ、Ⅷ区锅炉房锅炉给煤采用多斗提升机+皮带运输机其他区锅炉房锅炉给煤采用手推车+翻斗上煤机4.7集中供热站工艺设备各区域集中供热站的工艺设备见附表4.7-1~4.7-640 5、供热管网5.1供热范围5.1.1供热范围根据XX省XX县集中供热规划要求,确定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根据《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本工程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直埋敷设,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一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直埋敷设。(双管敷设)5.1.4敷设方式整个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对有三通、阀门部件等薄弱环节在应力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采用波纹补偿器予以保护。管道覆土深度一般大于1.2m,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低点设放水井,高点设放气井。5.1.5管道保温管道保温材料:蒸汽管道保温采用复合保温,离心玻璃棉加隔热层等,外护管采用钢套管和玻璃钢外。见“蒸汽管道复合保温管结构简图”。高温水管道选用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护层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根据不同管径,保温厚度按国家标准确定,其范围一般在30~60mm。5.1.6管道材料根据管内供热介质参数较低(温度<150℃,压力<1.6Mpa)的特点,管材选用Q235钢,公称直径DN≤300时,选用无缝钢管,DN>300mm时选用螺旋焊缝钢管,管网测漏方法采用在予制管予埋测漏导线,在锅炉房设测漏仪检漏。5.2管网水力计算5.2.1水力计算管网计算流量考虑了网损(包括热损和漏损)系数1.05。在水力计算时,供水温度为95℃,其密度为938.8kg/m3,回水温度70℃,其密度为980.59kg/m3,管道粗糙度为0.5m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比例,干管为0.2,支干管为0.3,使用《城市供热手册》中所给的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2-1水利计算表表5.2-1管段编号面积热负荷流量管段长度管径流速比摩阻管段压降(M2)(MW)(t/h)实际(m)计算(m)(mm)(m/s)(Pa/m)(Kpa)主干线         5.5管道热补偿、保温材料及附件40 5.5.1管道热补偿:根据供热管网走向,管道热补偿考虑采用自然补偿,在三通、分支和弯头等应力集中处若不能满足应力条件时选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5.5.2保温材料:管道保温材料:蒸汽管道保温采用复合保温,离心玻璃棉加隔热层等,外护管采用钢套管和玻璃钢外。见“蒸汽管道复合保温管结构简图”。高温热水供热管网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并配备相应的管道附件如三通、弯头及保温管接头材料。预制直埋保温管----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温管,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与钢管紧密结合有效隔绝了隔绝了钢管外表面与空气、水的接触,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导热系数小,具有保温性能好散热损失小的优点。5.5.3附件:管道分支线上均安装阀门,阀门采用金属硬密封钢制球阀。管道、阀门、补偿器等附件一律采用焊接连接。5.6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5.6.1管道试压管道在安装完毕,接头处保温前作水压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强度试验可分段进行。总试验压力(严密性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25倍。试压宜在5oC以上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否则须作防冻措施。5.6.2管道冲洗管道系统在试压合格后须用清水进行冲洗,以管内可达到的最大流速或不小于1.5m/s的流速连续进行冲洗,直至出口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时为合格。每500米设排污短管一个,冲洗用水接附近城市自来水管,排水管应接至附近排水井。排水管截面积不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积的60%。5.6.3质量验收标准管道的施工及验收须按国家标准CJJ34-2002《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和保温管生产技术要求进行。6、集中供热站平面布置与建筑设计6.1区域平面布置40 (1)供热站在平面布局时充分考虑已有设施的环境以及安全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2、供热站布置使辅助间和控制室有良好的采光,并使各车间也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条件。3、来煤、出渣要方便。集中供热站包括锅炉间、辅助间、运煤走廊、碎煤机房、煤场、渣池、渣沟、渣泵房、烟囱等构筑物。集中供热站用地呈规则矩形。主要建筑物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6.2竖向道路及排水集中供热站各构筑物场地比周围道路高约0.4m。尽可能的利用原有道路。场地的雨水经自然泾流排至四周道路,最终汇至北侧道路出入口处,融入厂区的排水系统。6.3建筑设计集中供热站的建(构)筑物主要有锅炉房、烟囱、烟道等。锅炉房为框架结构,主要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由操作间,值班室,水处理间,化验室,休息及卫生间组成.平面布置紧凑,功能合理.(a)节能设计本工程节能设计主要考虑冬季保温,保温措施主要采用当地的习惯做法,如增加保温层的厚度,窗为密闭式单层单玻塑钢窗,外墙为370厚粘土空心砖或300厚加气砼砌块墙。(b)防噪声设计对于噪声较大的房间需要进行噪声控制,如安装消声器,同时加强门窗的密闭性,防止噪声、噪音的扩散,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c)绿化对场地进行人工绿化,以生长情况良好的速生树及点植部分观赏性强的树种为主,以灌木,绿篱为辅进行绿化配置.使绿化率达47.3%。使厂区形成赏心悦目的园林化景观,铺装地面与草地结合衬托建筑物,为全厂职工创造舒适,宜人的工作,休息环境.(d)装修标准屋面:屋面采用SBS防水层屋面.外墙:优质外墙用乳胶漆.内墙:优质内墙用乳胶漆.顶棚:综合楼主要部位采用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或二次装修(标准定),其它用房为白色乳胶漆.楼面:综合楼及重要生产生活建筑物采用铺地砖,其余为水泥砂浆楼面。地面:综合楼及重要生产生活建筑物采用铺地砖,其余为水泥砂浆地面。40 栏杆:厂区围墙部分为铁艺栏杆,综合办公楼为铁艺栏杆,其它生产建、构筑物均采用不锈钢栏杆。门,窗:大部分采用塑钢或铝塑(或断桥铝材)门窗,部分生产建筑物大尺寸门采用夹芯板保温。7、结构设计7.1设计依据(1)、《XX县城区总体规划》(1996-2010)(2)、国家颁布的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7.2抗震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建筑场地类别:II类;7.3工程地质本工程暂无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根据XX县城所在地区,参考该地区工程地质概况,对本工程工程地质概况及地基处理措施简单描述如下,待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最终确定:该地区位于XX县城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质结构属于华北陆地台鄂尔多斯台地,主水系(延河)河道狭窄,弯曲多折,地形支离破碎,区内基岩出露甚少,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建设用地分布在延河两侧的一、二级阶地上。城区地质结构良好,地层构成地面4-10米,地面坡度15%左右。县城周围黄土分布极为广泛,厚度60-80米,由于长期遭受侵蚀切割,形成沟壑纵横、溃沟密布的黄土残塬。最大冻土深度为79mm。整个规划范围内用地为建筑有利地段。7.4结构形式及基础形式(1)、供热站的锅炉间: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供热站的机修间、控制间、休息间:砖混结构,条形基础;(3)、水处理间、综合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7.5建筑材料混凝土:C25,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钢 筋:HPB235、HRB335级钢;砖:MU10烧结多孔砖(承重);砌块:混凝土加气块;砂浆:M7.5水泥砂浆(用于±0.000以下砌体),M7.5混合砂浆(用于±0.000以上砌体)。8、供配电及热工测量监控系统8.1集中供热锅炉房供配电系统根据《XX县城区总体规划》(1996-2010)资料,城区内有110千伏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可将电力输送到集中供热站,电力供应便利、可靠。8.1.1电源40 根据规范规定城市热力站运行不允许中断供电,设计负荷等级为二级,故集中供热站按照双电源供电。锅炉房用电设备电压等级为380/220V,主要用电设备为风机和水泵电机,其它用电设备为上煤机、除渣机和运煤皮带以及照明灯具。集中供热锅炉房电源从高压配电室引来两回6kV高压电源,6kV电源采用电缆供电,电缆直埋敷设,电缆埋深不小于0.8m。8.1.2设计原则锅炉房的电气设计是以工艺设计的要求及有关电气设计技术规范等为原则,其负荷计算方法为:主要生产设备按最大工作容量取需要系数计算,照明按单位面积平均用电指标法计算。8.1.3负荷计算各集中供热站负荷计算结果见表8-1~8-9,选择两台干式变压器,其容量为S=1000KVA/10,6/0.4KV。负荷计算表表7-1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主要用电设备数量34台2其中工作数量30台3工作总容量1618KW4需用系数0.855自然功率因数0.85cosφ6计算有功1375KW7计算无功852KVar8无功补偿370KVar9补偿后功率因数0.92cosφ10视在负荷1475KVA11变压器负载率75%8.1.4变配电系统及设备选择高压配电柜选用环网负荷开关柜。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其可靠性高,过载能力强,当一路电源或一台变压器故障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可利用其过载能力,负担集中供热站重要备用电。低压配电设备选用GGO型固定式低压配电柜,大容量风机和水泵采用电子式软启动装置。由于风机和水泵类电机自然功率因数较低,无功功率补偿采用集中低压无功补偿,在变配电室设二台无功自然补偿柜,以提高功率因数,使其功率因数达0.9以上。电缆选用YJV型交联电缆,其载流量大,质量稳定,可减少电缆用量。40 8.1.5线路敷设锅炉间内采用带盖槽式电缆桥架敷设电缆,电缆桥架敷设高度为2.6m,电缆出桥架后至用电设备采用穿钢管暗敷。8.1.6照明正常照明电压等级选用220v电压,锅炉检修照明选用36v以下安全电压,36v电压取自带隔离功能的安全变压器。变配电室、监控室以及化验办公室照明以荧光灯为主,辅以白炽灯光源照明。锅炉内照明采用钠灯照明,局部照明采用白炽灯。照明线路采用BV-500电线,线路穿钢管暗敷。所有插座回路均带漏电保护。8.1.7接地和防雷配电保护采用TN-S系统,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均设可靠接地。在配电室外设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锅炉房烟囱上设避雷针三支,高出烟囱口不小于0.5m,引下线设两根,可利用金属爬梯作为二根引下线用。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8.1.8计量、无功补偿及控制保护本工程集中供热站采用高供高计方式计量,在高压配电室专用计量柜计量。小区热力站采用高供低计方式计量,在低压配电柜进线位置安装专用计量装置。为使功率因数符合用电规程规定,在0.4kV低压配电系统设置电力电容器柜进行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补偿后功率因数大于0.90。所有设备的操作,原则上分为三处操作,直接在控制柜上,机旁操作,PLC操作。8.2热工测量监控系统8.2.1、设计依据a、《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b、国家有关部(委)颁布的仪表及自控设计规范;c、工艺及动力专业提供的电控设备资料及监控要求;8.2.2仪表及热工自控系统集中供热站的热工控制采用微机监控系统,设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下位机互为备用。每台锅炉及其公共部分均设后备手操柜,所有控制柜均设在控制室内,一次仪表均就地安装。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传感器、变送器等一次仪表。2.上、下位机。3.锅炉部分监控下位机和手操柜。40 4.公共部分监控下位机和手操柜。5.打印机柜等辅助设备。6.鼓、引风机、补水泵、变频调速柜。控制系统功能如下:1.微机柜对各种压力、温度、水位、流量等测点进行采集和实时监控,并实现各种调节和控制,列出各种图表并显示动态画面等。2.手操柜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将主要检测点和调节回路以及各种设备的启停按钮及信号指示灯用常规仪表直观的设置出来,以保证锅炉在非常情况下也可以安全运行。微机监控系统由专业公司设计、制造调试控制设备,配电系统提供电源,并预留控制接口8.3监视与操作a.工艺设备具有就地、控制盘和计算机三种操作模式,就地操作是指在手动方式时通过机侧按钮启停设备,控制盘操作是指在控制室通过控制盘上的操作开关对设备进行远控。计算机操作是指在自动方式时通过计算机键盘或计算机程序对设备进行自动调节或操作。b.各种检测的热工参数可就地显示,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c.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在控制盘上显示,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和控制。9.给水排水9.1概述对照本工程用水的水质资料,系统补水必须进行软化除氧。本工程补给水量,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中规定“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2%;事故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4%,本工程补给水量见表4.3.2-19.1.给水部分1、水源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有集中供热锅炉房6座,其水源来自城区室外给水管网,水压、水量满足使用要求。给排水设计内容包括:生产、生活给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排放和消防给水设计。2、供水系统集中供热锅炉房生产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系统。3、供水量各集中供热锅炉房供水量统计表详见表9-1~9-34、消防系统40 (1)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供热锅炉房的给煤层、运煤栈桥设室内消防给水,室内设置消火栓。(2)室内消防按10l/s,室外消防按15l/s考虑消火栓水量,消防时间按2h计。I区供水量统计表表8-1序号用水名称用水标准用水量(t)备注最高日最大时一生产用水1锅炉用水3686436按24h计2冲灰渣用水6.23149.526.23按24h计3软化设备正反洗1375.7按24h计4其它241按24h计5小计1174.5247.93二生活用水1厕所3.962浴室2.163其它14小计7.12三消防用水1室内107236按2h计2室外1510854按2h计3小计18090四总计145.059.2.排水集中供热锅炉房的排水:污水、废水与雨水可考虑分别排放。生活污水汇入经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排水管管径DN100-300mm;站内雨水沿道路排放,不设雨水管道。10、采暖设计10.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热力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3)当地室外主要气象参数40 10.2、设计范围及采暖负荷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地面建筑物主要有锅炉间、辅助间、运煤栈桥、及灰渣泵房等。以上地面建筑物内,凡经常有人工作、休息及生产工艺对室温有一定要求的房间均设置集中采暖。根据各建筑物内房间的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房间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见表10-1。各房间室内设计温度表表10-1建筑物房间名称室内设计温度(℃)建筑物房间名称室内设计温度(℃)锅炉间12碎煤机房10水处理间、16运煤栈桥5办公休息室18浴室25化验室18更衣室23除氧间10厕所1410.3采暖系统设计(1)热媒为90℃~65℃的热水。(2)采暖系统:采暖系统均采用上供下回单管同程式系统。(3)采暖设备:采暖设备均采用四柱760型铸铁散热器。11、节能11.1概述本工程建设的任务是为XX县城区258×104平方米采暖建筑面积提供可靠的采暖热负荷采用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本工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项大型节能措施。目前XX县城区供热主要以煤燃料的小型锅炉为主,部分家庭甚至仍然烧小煤炉,燃料利用率很低,小锅炉效率不超过60%,小煤炉一般仅为10~15%,不仅大大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对人民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建设集中供热可以大大提高煤的利用率,节省能源。根据国家能源政策,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冬季城市烟尘污染,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减轻劳动强度,将集中供热作为XX县城区供热的根本途径和方式。11.2节能措施本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本工程采取了多项节能的措施,使有限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11.2.1动力专业选择热效率高达76%以上的锅炉。40 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确定其台数和规格时,尽量使其经常在接近最佳效率点工作。锅炉的补给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补给水量;循环水泵可根据热负荷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其运行台数。依据不同介质、不同压力及温度参数,选择对路的阀门及附件,减少汽和水的跑、冒、滴、漏。对设备及管道的保温结构、材料及厚度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佳的经济和节能效果。管道走向布置合理,节约管材及降低压力损失。室外热力网采取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使设备和管道外表面的温度不大于40℃,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人身安全。11.1.2其它专业电缆敷设进行优化,减少能耗。尽量采用高效低能耗产品,例如变压器选用高效低损耗的节能产品,限流电抗器采用低损耗产品。照明设计中,采用日光灯、高压钠灯等高效光源,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的灯具,尽量减少白炽灯和高压汞灯的使用数量。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形式及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天然光源,节约人工照明耗能。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耗能。11.2节水措施大容量的锅炉灰渣采用水力输送方式。经过沉淀池过滤池后的水通过渣浆泵供锅炉房冲渣、除尘循环使用。40 12、环境保护12.1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延长市环保局提供的XX县城区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2003年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可知:本区的环境空气中TSP、NOX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空气环境质量较差;县城区大气质量呈逐年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大气中总悬浮物年年超标;每年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含量不同,但冬季明显比其它季节偏高,经调查分析,造成这种大气污染物逐年增加和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主要与XX县城区冬季取暖燃煤量大有关。地表水评价区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未出现超标现象。12.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本工程污染源集中在锅炉房,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和灰渣,装置内机泵等转动设备和安全阀卸压会产生噪音。12.2.1废气锅炉以煤为燃料,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TSP。12.2.2废水热源厂排放的主要废水为锅炉排污水、机泵冷却水、软化水装置再生排水和少量生活污水。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均不超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表4三级标准规定值。废水排放情况详见表13.2.2-1。40 表12.2.2-1废水排放一览表序号废水名称排放源规律主要污染物含量(mg/l)去向备注1生活污水连续COD:150BOD:60SS:100城市污水管网热源厂2清净下水锅炉排污热源厂间断除尘器连续量软化水装置再生废水热源厂间断城市净下水排水管网连续量机泵冷却水热源厂连续油类<50软化水装置再生废水换热站间断连续量12.2.3废渣本工程合计锅炉燃烧后产生灰渣量平均11.553t/h,其中灰量2.307t/h,渣量9.246t/h,年产生灰渣量总计7730吨。12.2.4噪声本工程的噪声源集中在集中供热站。集中供热站的噪声主要来自等转动设备和工艺管道上安全阀卸压时产生的噪声。上述设备或卸压装置通过增加消声器或其它措施后噪声源强度一般控制在110dB(A)以下,其噪声值见表12.2.4-1。表12.2.4-1工程主要噪声源一览表序号噪声源名称声级dB(A)降噪措施1循环水泵≤90单独设置循环水泵房2小型水泵≤85室内布置12.3环境保护标准本设计拟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是:(1)环境空气执行GB3096—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3)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40 (4)环境噪声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3类标准;(5)空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II类区标准;(6)污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7)工业场地周界噪声执行GB12348—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II类标准;(8)固体废物排放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有关规定。本工程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延长市环保局的批复为准。12.4环境影响分析12.4.1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组成本工程的项目组成如下表:项目名称XX县城区供热系统工程建设单位XX县城区计委规模项目单机容量及台数总容量本期17.5MW锅炉4台14MW锅炉2台7MW锅炉2台4.2MW锅炉2台90t/h配套工程供水系统、供热系统、供煤系统、供电系统等备注工作时间:每天20小时,每年120d。(2)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方面表现在工程的建设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将促进本企业经济的发展,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12.4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方案12.4.1大气污染治理锅炉烟气除尘系统选用花岗石文丘里喷淋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η≥98%,脱硫效率η≥65%,锅炉的烟气经除尘后均进入高烟囱,然后排入大气,烟气排放能够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0 虽然目前设计煤种的硫份达到排放标准,但从长远发展考虑,在设备选型、总图布置上应预留掺烧石灰石炉内脱硫装置。12.4.2废水处理本工程废水按清污分流设计,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生产污水排入城市净下水排水系统12.4.3灰渣治理措施锅炉灰渣采用水力输送方式时,锅炉燃烧后的灰渣通过锅炉排渣管排入渣沟后由水冲至室外灰渣池,沉淀后用除渣抓斗抓出,沥干后用罐车运至灰场贮存。12.4.4噪声的防治集中供热站噪声控制应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执行,即白天50分贝,夜间40分贝。对于噪声的防治拟采取从控制声源的强度、厂区合理布局、加强绿化、职工劳动保护等方面来防治噪声对人群的影响。(1)声源控制设备订货时向制造厂提出噪声限制要求。对一些制造厂家达不到噪声限值要求的设备(如风机等)根据实际情况装设必要的消音、隔音装置。(2)传播途径控制主要声源的厂房、车间的围护结构考虑消音、隔离措施,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布置,并考虑一定的防护距离。加强厂区绿化。(3)劳动保护运行中对声源厂房、车间的设备巡视人员考虑配备防噪设施。如隔音值班室、耳机等。采取如上防治措施后,集中供热站噪声主要对本厂职工有一定影响,对厂外环境影响较小12.5生态保护措施方案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水土流失防治。(1)防洪排涝:厂区内雨水利用排水明沟及道路有组织的排至厂外,并应对厂区及周围采取防洪措施。(2)项目建设施工期要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土方的排弃量;并应避开雨季施工,以减少地表破坏造成的流失。40 (3)搞好厂区的绿化工作,减少裸露地面。在厂房前、办公楼前、道路两侧植树绿化、美化,在厂区的四周设置防风林带,厂区绿化系数大于30%。40 13、消防13.1总平面布置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供热锅炉房均属于丁类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在集中供热站区域内有较多的易燃物和引燃物,对其保管、使用及其防火、防爆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集中供热站区域布置中,集中供热站厂房与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布置。此外,在集中供热锅炉房的配电室、控制室设置足够的泡沫灭火器,用以防火使用。13.2设计原则13.1.1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及防爆设计规程和规范、标准的规定。13.1.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采用有效的防火措施,提高综合防火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生产和人身安全。13.1.3充分依托XX县城区消防部门消防力量,降低工程投资。13.3集中供热站建筑与结构集中供热站厂房高度小于24m,建筑物采用不燃材料建设外,当屋面结构采用钢架及彩钢夹芯复合板,耐火时间在1h以上,应在结构上涂防火涂料以满足要求。集中供热站锅炉间开设两大门,以利于火灾时安全疏散。当输煤栈桥总长超25米,在运煤层处消火栓。此外,在集中供热站厂房的配电室、控制室设置足够的泡沫灭火器,用以防火使用。13.2水消防设计13.2.1消防a、消防水源消防水源由XX县城区生活消防水系统接入,接入点压力不小于0.3MPa(G)。b、消防用水量室外一次灭火用水量采用15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采用10L/s.d、灭火器的配置依据设计规范,按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选配相应的足够数量的小型灭火器,用于扑救初期火灾。13.2.2机动消防完全依托XX县城区消防部门的消防能力扑救锅炉房火灾。13.2.3防火设计a、建构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维护结构采用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燃材料。40 b、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出入口和楼梯,其位置数量和材料均满足规范规定,一旦发生火情能保证安全疏散。c、电器的自动开关均按用电负荷和用电设备的容量,考虑过负荷保护及短路保护,防止电缆过流而酿成火灾。13.3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集中供热站除灰、除渣采用水力冲灰、渣系统,杜绝了灰渣引起火灾的隐患。整个集中供热站、换热站的保温材料均选用不燃型材料。40 14、劳动安全卫生14.1热源场地布置及防范措施14.1.1场地布置在区域集中供热站场地的选址及布置中,建筑物均应严格按国家现行防火、防爆的要求进行平面布置,以满足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按照集中供热站正常工作时合理的工艺流程布置煤场、碎煤机房、输煤栈桥、锅炉间、辅助间和冲灰排渣系统,使厂区布置紧凑合理、整洁卫生。集中供热站的辅助间内设有浴室、厕所,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卫生。14.1.2不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由于建设地区冬季寒冷有冰冻现象,在工程设计中对设备、管线、仪表等考虑了防冻保温措施;建设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条文说明,本工程建(构)筑物均按8度设防;为防止雨水对设备、厂房的冲刷,装置内设有雨水排水系统。14.2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集中供热站实行集中采暖,以保证冬季工人正常工作需保证的环境温度。工艺设备:严格选择管道、阀门材质,加强设备及管道的密封设计,以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在锅炉间锅炉鼓引风机入口处设消音器,保证其噪声达到环保及卫生标准要求。对可能超压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安全卸压设施,防止噪声污染。集中供热站内热力系统管道及主要设备均进行隔热保温,使其表面温度不大于40℃,以防烫伤操作人员。此外,当集中供热站采用水力冲灰渣系统时,系统运行要求安全可靠,输送过程中灰渣不起扬,卫生条件好,使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集中供热站锅炉烟囱设避雷电设施以保证安全。为防止静电和二次雷击,有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及工艺管架(或管道)按规范采取可靠的接地。火灾应急措施:站内现设有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并应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具,一旦发生火灾可及时进行灭火作业。有关消防的具体内容详见消防篇。14.3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的预期效果针对本工程各种劳动安全卫生的危害因素,设计中严格执行有关的标准规范,采取了防火、防爆、隔热、防噪声等措施,保证了整个工程能安全连续地运转和操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40 15、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15.1生产组织机构供热公司供办基技财材收热费管公建术务料办理公站室科科科科室首管站网15.2工作制度供热运行为三班制,因供热站为季节性运行,超时劳动时间可在非采暖期时补休,维修人员为二班制,第三班仅设值班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为一班制。40 15.3劳动定员序号岗位总人数最大班人数班制1经理1112副经理1113技术人员2214办公室1115财务2216统计员1117收费人员2218运行班长(集中供热站)6139司泵81310化验、水处理41311电工42312热工自控42313维修22114管网维修104215司机33116保卫41317清杂工212合计5528注:其中女职工人数不少于30%。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6.1.投资估算16.1.1工程概况本设计为XX县县城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包括二个单项工程分别为: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及区域供热管网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内容包括:1)、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40 区域集中供热站配套工程:进场道路、照明、供配电、通信、维修等;2)、区域供热管网工程:土建构筑工程、管道及附属设备安装工程;16.1.2编制依据1)、定额采用建设部建标[1999]221号文颁发的《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XX省价目表全套;2)、(1999)《XX省建筑工程综合概算定额》;3)、(2001)《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XX省价目表》费用定额;4)、陕计设计(1999)091号《XX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16.1.3其他工程费用和取费标准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土地征用费按1.50万元/亩计入,共计征地费171.33亩万元。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2.2%计取;3)、工程监理费按1.4%计取;4)、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规定计取;5)、招标代理费按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6)、施工图设计审查费陕价费函[2003]73号文;7)、基本预备费按8%计取;8)、环境评价前期费按(2002)125号文计取;16.1.4建设项目总投资工程的投资估算按工程的构造单元分为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区域供热管网工程等两个分项工程分别估算。六个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分别投资估算(见附表16-1~16-6)六个区域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分别投资估算.(见附表16-7~16-12)区域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912.48万元区域集中供热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912.48万元.建设投资:2912.48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246.62万元第二部分其他费用:481.80万元基本预备费:218.27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4.78万元铺地流动资金:5.24万元40 16.2.资金筹措XX县县城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总投资为:2986.71万元资金筹措:申请国债资金:1900.00万元,占总投资:63.61%;申请银行贷款:534.78万元,占总投资:17.91%(其中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地方自筹资金:551.93万元,占总投资:18.48%;注:银行贷款利息按6.84%;16.3.投资使用计划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投入1481.90万元,第二年投入1499.57万元,第三年投入铺底流动资金5.24万元。17:财务评价1.主要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2)、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相关数据及相关资料;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三版)进行评价分析。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5)、国家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准则》(92)财工字574号文《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和(92)财会字67号文《工业企业财务制度》;6)、国务院令134号(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2.评价范围〖基准收益率〗:考虑资本成本、机会成本和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评估所参考的基准收益率为8%(见《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三版);〖各项税率〗:营业税税率:项目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项目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按5%;教育附加费:项目教育附加费按3%计取;所得税:项目竣工运行之日期起,我国已执行新的所得税税率,所以本项目所得税税率取25%,赢余公积金按所得税后利润的10%计取。由于本工程属环境保护类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所得税享受三免两减半的西部优惠政策政策,投产后,前3年免征,第4、5两年减半征收。40 3.总成本费用测算经测算,总成本费用为:160.81万元/年,平均垃圾处理成本为:27.54元/t,其中:1)、生产成本经测算生产期垃圾处理生产成本为:69.85万元/年,平均处理成本为:11.96元/t;2)、折旧费与维修费: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分类折旧法进行计算,残值取4%,土建工程折旧年限取40年,设备折旧年限为20年,年折旧费为:76.36万元;3)、递延资产摊销费递延资产及摊销费为:6.67万元/年;4)、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贷利息。4.收入资金来源测算4.1生活垃圾收费测算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相关环保政策与法规,泾阳县政府已制订了生活垃圾的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以保证垃圾处理工程投产后的正常运营。城区居民垃圾处置收费标准按20元/年·人,设计水平年可收费240.00万元/年。4.2政府转移支付收益城市区域集中供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完全从收取垃圾处置费来维持运转较为困难,所以建议政府给予部分财政补贴,以维持项目的正常营运和银行贷款偿还,经综合成本分析,建议政府财政补贴额按175.20万元/年,折合垃圾补贴额为:30.00元/t。4.3收益表5.税金利润估算本项目属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所得税享受三免二减半优惠政策,免收其余各类税费,项目平均利润总额为:254.39万元。6.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详见附表;财务评价主要指标: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9.98%财务净现值(ic=8%):456.81万元投资回收期:10.58年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8.18%40 财务净现值(ic=8%):35.15万元投资回收期:12.01年2)、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正常年度平均投资利润率:8.48%;正常年度平均投资利税率:8.48%7.敏感性分析经济评价对投资(费用)和效益分析进行了建设费用提高10%和收入降低10%的单因素变化敏感性分析,其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社会折现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其垃圾收费、及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收入、经营成本以及建设投资的变化对项目效益较为敏感,因此在项目建设中以及以后运营中应注意控制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搞好服务和宣传工作,创造条件增加壳流量,使项目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财务评价结论XX县县城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属市政项目,财务评价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9.98%,财务净现值(ic=8%):456.81万元,投资回收期:10.58年。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8.18%,财务净现值(ic=8%):35.15万元,投资回收期:12.01年。从财务评价内部收益率来看,其收益率较低,投资回收期较长,但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地缓解泾阳县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保护洛河乃至渭河流域水体水质,保证“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顺利实施。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征收垃圾处置费用和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项目在财务评价是可行的。40 第十七章:综合效益分析1.分析方法及依据泾阳县桥底镇官苗沟生活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属于该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渭河水质具有重要意义的市政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因此经济效益分析主要从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依据为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有关文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考察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评价采用的基本参数⑴社会折现率:8%;⑵贸易费率:6%;⑶铁路货运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26(对应1992年铁路运价);⑷公路货运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26(对应1992年铁路运价);⑸影子工资系数:1;3.效益分析年限本项目评价年限采用建设期加建成后运营的预测年限按20年计算。4.社会效益分析 泾阳县桥底镇官苗沟生活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实施后,可大大地缓解城市生活垃圾无组织自然堆放引起城市周边环境恶化的严重局面,和对渭河水质的潜在威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改变城区周边环境,为山川秀美工程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将全面改善泾阳县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区周边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为该县进一步的建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城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在振兴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可发挥重要和积极的作用。5.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泾阳县县城生活区域集中供热站工程建成投产后,主要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仅对其进行国民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按照费用与效益的计算范围对应一致的原则进行。建设期2年,资金全部投入,项目受益期16年。5.1项目费用本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981.47万元,在建设期一次性投入。5.2项目效益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2.1健康效益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杜绝了泾阳县县城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生态环境污染,保护渭河水质,全面提高城区周边环境质量,保证我省渭河水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减少疾病发生,生活质量提高。5.2.2集聚效益 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可安置17个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增加财政收入,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效益。5.2.3边际效益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县城大气环境质量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产生效益。5.2.4环境效益项目施实施后,可使县城生活垃圾达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之目的,产生的环境效益是十分巨大的。5.3项目支出由于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和影子费率,因此土地费用几经测算在现金流出中大大减少。6.项目间接效益参考国内城市区域集中供热项目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间接效益以经营成本的4倍计为:279.40万元。7.经济费用与效益流量分析全部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2.03%全部投资经济净现值为:1995.00万元8.国民经济评价结论经测算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8.18%,投资回收期(税后):12.01年;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2.03%;全部投资经济净现值为:1995.00万元。从国民经济收益率来看,大于基准经济收益率12%的要求。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合理的。 19、工程实施计划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土建及管网按远期敷设可一次到位,集中供热站及小区热力站设备可根据供热面积的发展情况分期、逐步实施。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实施内容如下:1、换热站土建2、安装换热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备3、供热区域内的热力站设备供热管网。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进度详见表19-1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进度表19.1年月内容200711项目可行性研究20085工程设计前期准备工作5~6初步设计7~8设备考察,设备订货,供热范围内土建施工准备8~12(近期)集中供热站、换热站、供热管网施工图设计 20093~6(近期)集中供热站、换热站土建施工,管网安装,热力站设备安装7~10(近期)集中供热站、换热站设备安装、调试11运转供热20083~10(远期)集中供热站设备安装、换热站土建施工,管网安装,热力站设备安装11运转供热20、结论与建议XX省XX县是108国道上的一座交通重镇,境内文物古迹甚多,且开发价值高。是XX省重要的农业区,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中心城镇,但也是XX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一百多台低效率,除尘设备落后的锅炉房是造成县城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节约能源、改善城市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XX省XX县城区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工程既可以为今后全市实行集中供热带个好头,又可以摸索和积累区域集中供热的经验。 实行集中供热工程后,可以关闭多座采暖锅炉房,取缔多个烟囱,避免在供热区域范围内改扩建小型锅炉房,节约能源,改善大气环境,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XX省XX县供热面积建设速度,通过投资概算和经济分析,在城东部利用西区电厂的热源设一座集中供热站(汽水换热站)和在城区建设36座小区热力站是可行的,也是切合实际的。建议:集中供热工程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决不允许再扩建、新建小型锅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