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00 KB
  • 2022-04-22 11:42:58 发布

绿色出行广告文案策划书.doc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绿色出行广告文案策划书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绿色出行。定义道路畅通是绿色出行的核心。[1]道路畅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文明开车也是绿色出行。[2]一个人能够经常做到有车而不开车、少开车,非常不容易,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有车并经常开车,是越来越多人的常态。所以,把文明开车纳入绿色出行的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实当中不文明开车的现象太多了,由此引发许多交通拥堵现象。相关背景绿色出行是指采取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所占平均比例为80%、75%、68%和50%,已成为这些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污染损害了人体健康又转化为经济负担。汽车是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全世界交通耗能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汽车又造成噪声污染,破坏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使道路堵塞,导致低效率,使汽车原本应带来的快捷、舒适、高效无法实现。如何更多地享受汽车带来的好处,避免汽车带来的弊端?你我都需要“绿色出行”!一辆公共汽车约占用3辆小汽车的道路空间,而高峰期的运载能力是小汽车的数十倍。它既减少了人均乘车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铁的运客量是公交车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具体行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称之为绿色出行。在北京这样的都市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尽量乘坐地铁、城铁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合乘车,减少空座率;自驾车能够做到环保驾车、文明驾车;空气质量良好和距离合适的情况下,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这就是“绿色出行”。淮安市为了加快发展,服务民生,提倡绿色出行,着力构建富庶美丽幸福的新淮安。八十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80辆崭新的公交车已经用于客流量较大的1路/4路/33路/22路/16路以及52路公交线路,这将大大的改善市民乘坐环境,为打造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增添了新的亮点。淮安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何海兵表示:我们还有购进计划,一百台到一百五十台的计划。[3]具体行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称之为绿色出行。在北京这样的都市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尽量乘坐地铁、城铁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合乘车,减少空座率;自驾车能够做到环保驾车、文明驾车;空气质量良好和距离合适的情况下,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这就是“绿色出行”。淮安市为了加快发展,服务民生,提倡绿色出行,着力构建富庶美丽幸福的新淮安。八十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80辆崭新的公交车已经用于客流量较大的1路/4路/33路/22路/16路以及52路公交线路,这将大大的改善市民乘坐环境,为打造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增添了新的亮点。淮安市公交公绿色出行方案 活动目的目的及意义活动旨在倡导学生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出行,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步行、骑自行车、文明出行等,提高学生对“绿色出行”生活理念的认识,从小开始实践并影响其家人,从而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概念根植于孩子心中,从小培养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组织机构组长:吴振发副组长:王士义组员:郭光艳曹建波张庆印肖长文冯颜梅王雪艳孟静王淑华王树华三、活动时间2010年4月——12月四、活动内容1、向全校学生发放“绿色出行”活动倡议书。组织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学习绿色出行倡议书中的内容,形成共识。2、将“绿色出行”倡议书带回家,向父母进行宣传。采取“小手拉大手”共同响应低碳生活。3、通过校园电视台、板报、橱窗、班级一隅以及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绿色出行的重要意义,宣讲绿色出行的必备知识。4、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活动。宣传环保,宣传绿色出行。5、在日常活动中践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教育学生从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自带饮水、不带塑料袋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倡导学生绿色出行,低碳出行。6、在密云“绿色出行日”开展活动。结合我县把22日定为密云县“绿色出行日”的契机,开展有利于环境改善和身心健康的绿色骑行、健康步行等活动。倡导学生当日不坐私家车,坐公共交通或步行上下学。组织学生开展捡拾白色垃圾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7、开展“小手牵大手,规范行为杜绝陋习”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与父母谈心、聊天等方式进行沟通,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使用塑料袋等陋习,与家长一起,相互监督,规范行为,倡导短距离步行购物或办事、使用购物袋等绿色生活方式,杜绝陋习,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让密云的天更蓝、水更清。五、活动要求1、各班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要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推广。2、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要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班级一隅等多种形式对绿色出行学生进行宣传,营造一种“绿色环保,绿色出行”的氛围。3、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好密云县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仪式。并按照县教委下发的绿色出行方案精神,开展好各种活动。4、建立长效激励保障机制。在师生中树立“绿色出行”典型,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司副总经理何海兵表示:我们还有购进计划,一百台到一百五十台的计划。[3]其它出行活动当前的北京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全国人民的关注,此次关注的重点不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又举办了什么大型活动、外国领导人友好访问中国等国家大事,而是因为北京的道路拥堵问题已经绿色出行 到了“世人关注”的发展程度。当前的北京,不论是本地上班族、上学族市民百姓,还是外地来京旅游人员,都会在每天每时遇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的道路拥堵情况,使所有人经常会感觉到陷入了一个个巨大而无法挪动的“停车场”而寸步难行。前段时间看官方统计数字,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情况正日益恶化,每天堵车时间已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5小时。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755万人,全年净增机动车51.5万辆。全市机动车已达413.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329.1万辆,且私人小汽车使用强度过高,年均行驶1.5万公里,超过东京的两倍。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虽提至38.9%,但轨道交通不堪重负。5号线日客流量达80万人次,已接近2032年的远期预测客流。而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由1986年的62.7%下降至2009年的18.1%。因此,北京当前的交通必须进行整顿、必须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否则北京的交通将更加混乱。所以既然当前的北京与其开车堵在马路上,真不如我们就绿色出行,不但支持了政府的低碳生活政策,提高了交通方面的出行效率,还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自行车出行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由1986年的62.7%下降至2009年的18.1%。理所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百姓驾车出行已经不是梦想甚至汽车已经替代成为了我们的“自行车”。但是,虽然开车上下班我们自己舒服了,可是我们会经常发现,由于缺乏锻炼自己胖了、身体颈椎病的毛病出现了、自己变懒了、用于支出汽车的花费逐渐增多了、出行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了。这个时候,与其路上堵着我们为何不把自己从这里“解放”出来哪?当我们需要出行几公里的时候,我们为何不骑骑我们久违了的自行车或者大踏步的走走哪?不但减少了花销,锻炼了身体,还为建设和保持我们自己的家园贡献了力量。公交车出行据了解,北京市先后在社区、公交换乘站点对免费自行车绿色出行服务进行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的出行模式。北京的公共交通工具完善程度令世界各国和国内其他省份城市的赞叹,市政府通过不断加大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力度,不仅使市民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实行IC卡2折、4折、老年人免费等优惠政策后,使市民出行更加实惠和轻松。北京不认识路的百姓或者打公交服务热线或者打开公交服务网站输入起始站和终点站,我们就非常轻而易举的搞定我们的公交出行方式、换乘方式、乘坐时间、选择路线等等。想想与其把自己的汽车开在大“停车场”里缓慢移动为中国石油“做贡献”,不如和大家伙一起挤挤我们身边的公交车,我们会发现公交出行是那么的方便、快捷、实惠的。绿色亚运2010年10月17日在广州举行的“畅享绿色出行,迎接激情亚运”启动仪式上的,头一天晚上刚刚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的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节上当选最佳男主角的陈坤,17日一路奔波飞抵广州就赶来参加这项公益活动。他在此次亚运活动的仪式上呼吁:“绿色出行看亚运,从我做起!”此次活动上,广州亚组委相关部门聘任陈坤担任“亚运绿色出行大使”,他也接棒其好友、影后周迅,成为为绿色出行摇旗呐喊的又一位重量级明星。娱乐界似乎掀起来一股绿色风潮,众多明星纷纷热衷参与低碳环保公益事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娱乐界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越来越多,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陈坤首先是向公众倡议绿色出行看亚运,并签署了自己的绿色出行承诺。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黄文沐先生为陈坤颁发亚运绿色出行大使聘书。接到聘书的陈坤显得十分兴奋,又十分自豪。“作为亚运会绿色出行大使,我想号召大家采取绿色出行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力所能及的碳减排及碳中和。我将中和此次乘坐飞机参加活动所产生的交通碳排放。通过绿色出行基金官网的碳计算器计算,此次我从无锡飞到广州,从广州飞回北京的碳排放共计约366千克。中和掉此次碳排放,我只需要花费7元钱,可见碳中和是十分方便可行的。我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购买一定量的碳信用指标来中和掉此次出行所产生的碳排放。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碳中和、碳减排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做出自己的努力!”此外陈坤还宣布,他将亲自设计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的一个卡面,把他关于绿色出行的构想表达出来。他说:“希望人人拥有这张低碳卡,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支持绿色亚运。”在此次启动仪式上,低碳卡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次活动推出的“亚运绿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每张低碳卡含有一吨经过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每购买一张卡除成本外的20元钱将用于购买来自西部的碳减排项目,一张小小的卡片将东部与西部相联,将都市与乡村相联,将责任与努力相联。每一张卡的认购都将见证人们为亚运碳减排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亚运绿色出行大使陈坤先生也亲自参与了卡样的设计。这是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和其合作伙伴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全国政协的会议上发行的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的基础上,为公众践行亚运绿色出行、贡献低碳亚运提供的一个绝佳载体。在前不久上海世博会举行的绿色出行庆典中,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启洲、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黄文沐和世博绿色出行大使周迅、亚运绿色出行大使陈坤举行了传承仪式,象征着“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从北京“绿色奥运”开始,经过上海“低碳世博”的发扬,将继续为广州“激情亚运”增添绿色的光彩。“亚运绿色出行”将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对待环保的责任感,显示中国改善环境的决心和中国人民“从我做起,全民行动”的积极态度。2010年2月7日上午,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和广州志愿者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期“我爱广州——拜客志愿沙龙”在广州市少年宫中心广场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包括市人大代表、著名媒体评论员等专家学者以及“绿色亚运环保骑行”活动项目部负责人、“骑行亚洲”项目参与者等多名“拜客”志愿服务队代表共100多人参与了此次座谈,讨论论拜客精神,并针对环保出行建言献策,引导市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广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本次探讨主要围绕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普及几个话题展开,分为“他山之石”,“建议市长”和“从我做起”三个环节。在“他山之石”的环节中,作为到场嘉宾,同时也是“骑行亚洲”项目发起人王卫列举了他在黄埔区的见闻。“现在有很多专门为自行车骑行者设计的车行道,路边也有专门的铁栏,方便广大骑行者存放和锁车。”他认为,这些人性化的设计都体现了政府对于“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倡导。与此同时,现场一位志愿者也分享了他所知道的伦敦市长为2012年奥运做准备、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环保行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所作所为,无疑对于广州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接下来的“建议市长”和“从我做起”环节中,一位来自番禺的志愿者建议,作为对环保生活的支持和对“拜客”理念的倡导,政府可以将全市范围内的自行车停放点做一个规范化的管理,这样不仅使广大市民的骑行变得更加方便,也免去了对于停放及保管自行车所存在的一些后顾之忧;同时她也呼吁网络媒体可以将自行车通道在网络地图中显示出来。而另一位志愿者则提出,政府应该首先将重点放在公共交通建设上,“只有更多的人愿意走到地下(搭乘地铁),才可能在路面上留出地方修建专门的自行车骑行通道。”“我爱广州——拜客志愿沙龙”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口号是“我说我做我撑广州” ,针对时下社会热点问题设定具体的讨论内容,通过聊天交流、茶座等多种轻松形式,进出行达人寻找“绿色出行达人”的帖子非常感兴趣,什么是“绿色出行达人“呢?据查阅:“绿色出行”既指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尽可能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多拼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通过绿色出行为环境保护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后来这个称呼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接受和喜爱,成为流行用语。看来“绿色出行”不简单,而做“绿色出行达人”更加不易。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开展寻找“绿色出行达人”活动。仅在一个网页上我就欣喜地看到,有江西、福建、烟台、河北、兰州等城市都先后开展了此项活动。烟台举办寻找烟台“绿色出行达人”的宗旨即是“发现最美丽的出行笑脸,讲述最动人的快乐出行故事”,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关注和参与,深入宣传环境保护以及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几行字语令我感受期间的温暖又快乐......我抱着浓厚的兴趣在网上以“绿色出行达人”为热词搜起来。于是,我看到南京人陈彩萍、李良夫妇在全国的绿色出行达人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绿色出行基金、中国民促会、美国环保协会等众多评审单位的一致认可,成为“绿色出行达人”!然而更为令我钦佩的是,7年的时光里陈彩萍、李良夫妇走遍了祖国12个省、50多个城市、上百个乡镇。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选择了最低碳环保的火车+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如今两夫妇被评为绿色出行达人真可谓实至名归!作为奖励两夫妇还获得一次免费从南京至上海游览世博会的机会,并会受到贵宾级别的礼遇。他们经绿色通道进入世博场馆、走绿色地毯观看低碳世博“中华风韵”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暨“绿色出行”年度颁奖盛典!对于陈彩萍、李良夫妇的举动,在我心灵深处涌动着一股敬佩之情。他们以折叠自行车加火车的旅行方式出行,我们的小轮车碾过11个省的土地,从水天一色的青海湖、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到蓝藻入侵的太湖,从巍巍太行山,雄伟的大别山到连绵的五指山,我们翻越过无数的山岭,走过无数的乡村、城镇,饱览了祖国的多娇的河山;他们在海南天蓝海蓝的大海边嬉闹,他们在晋南的古巷古村中穿行。油菜花海有我们的身影,高山草甸留下小轮的车痕。骑自行车旅行,他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面对各色的人群,陶冶了心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体能。过去我们骑车外出旅行是只图看风景,“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使我们意识到全世界都提倡绿色环保理念的重大意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爱护她!这是他们从实际体验中得出的心灵感受。“绿色出行”,其实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要做一个完全的“绿色出行达人”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我要动员我的老公和我一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绿色出行”,用我们的努力来共同实现做一个“绿色出行达人”的愿望。我们是地球人,我们只有一个球,我们要珍惜地球,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以自己的努力,为保护地球争做一个“绿色出行达人”![6]一步倡导“拜客”精神。据悉,该活动自2月起将每月开展一期。中国无车日1、活动形式几大主要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这些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其他公共交通开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31日在此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很多城市为了解决小汽车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希望通过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有效制止城市决策者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错误,并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2、活动起源 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民众自发在这一天里弃用私家车。无车日活动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2001年无车日,成都成为中国首个、亚洲第二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当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Town,WithoutMy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3、活动支持这个主张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热烈支持,成为全国性的无车日运动。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这个让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运动很快席卷了欧洲。一年后,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国家的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越来越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也很快“引进”了无车日活动,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开展“无车日”的宣传。我国在200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有110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无车日”成为展现现代交通文明理念、推行合理的交通解决方案、表明政府发展绿色交通的态度和决心、展示和校验城市交通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机会。国际无车日“国际无车日”诞生于1998年的法国,时年9月2无车日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在这一天弃用私家车。一年后的同一天,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无车日”活动。之后的2000年,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成了“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全球前后有1488座城市加入了这一活动。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步入21世纪,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开始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但与此同时,现实的拥堵、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一则数据显示,驾驶一辆排量为1.6升的轿车,每天行驶里程在50公里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8万公里,以百公里10升的平均油耗计算,一年耗油就是1800升。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41万辆,而且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这样算下来,汽车消耗的能源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汽车被称为“城市杀手”,除了交通事故之外,污染更是无处不在。无车日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预测显示,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得中国GDP被抵消掉5%。中国的污染如此严重,以至于美国国务院不允许家庭成员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国某些城市任职。汽车拥堵正损害着城市的“机体”。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算了这样一笔账:北京一年堵车大概造成60亿元损失,平均一个北京人每天损失1.1元钱,一年损失400元。倡导无车日,号召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人们为了便于出行,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我们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世界无车日” 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9月22日这一天,让我们恢复行走和活动的自由,来体味平静生活的快乐。毋庸置疑,车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而“无车日”并不是要禁车,而是来用这一日引发人们的一些思考,能不能换一个更节约的方式来生存和发展。让人与车、车与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节日的意义在人类的第一部轿车问世113年之际,在全球轿车总数逼近5亿辆之时,反省和批判轿车的志士仁人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凝结为一个有形的成果:世界上第一个无车日无车日于1998年9月22日在法国诞生了。短短的几年内,无车日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中东、南美、亚洲,乃至中国的台北和成都。这对于与轿车刚刚开始蜜月之旅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我们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无车日———不是一个城市,而是百个城池,不仅省会,而且首都!中国毫无疑问应该回应欧洲人在世纪末叶发出的这一时代强音。无车日诞生在欧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欧洲人在深刻反省自己的父辈在数百年间创造出的工商文明。落后民族比之发达国家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是它可以观察先行者的路径和足迹,审视先行者的弯路和误区。发达国家中的批判声音,对于后来者是弥足珍贵的。无车日是什么?是一个小小的、然而伟大的试验。说其小小,是因为其成本低廉。我们将一年中的364天都拱手送给了轿车,任凭轿车去占据“道路霸权”,放弃一天还不行吗?即使说一个都市放弃轿车哪怕一天都有代价,毕竟只是一年中的一天,成本绝不能说是高昂。说其伟大,则是因为它在身体力行地从事一项事关重大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比较。参加者介绍“城市应该是人的城市,而不是车的城市。”根据建设无车日部计划,9月16日至22日,全国将迎来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等108个城市承诺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将以各种方式鼓励市民利用公交、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22日的“无车日”活动将是整个公共交通周的高潮,当天7时至19时,各城市都将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作为无小汽车区,也可将全市范围作为无小汽车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或公交车辆开放。宣传的目的在中国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交通,促进无车日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鼓励政府采取行动改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完善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认识,鼓励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企业绿色企业具备的条件作为绿色企业.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绿色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少,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例如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公司生产的国珍牌系列产品就是绿色产品。并且注重了整个的生态产业链的绿色健康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及个人都有益。2.使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是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绿色技术可以分为末端处理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末端处理技术是在默认现有生产体系的前提下对废弃物采用分离、处置、处理和焚烧等手段试图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的技术污染预防技术则着重于污染源头的削减。绿色技术是解决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办法它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又可以在不牺牲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是建设绿色企业的关键。3.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应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提供绿色服务等.将资源的节省再生与减少污染的环保原则贯穿营销活动的始终。可见,绿色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过程的特点引申到企业中来,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其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点和目标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绿色企业的循环经发展绿色企业的战略选择绿色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型企业。发展绿色企业.要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政府和企业应积极研究环保对策.将环保投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针对中国绿色企业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环保意识目前大多企业都设有环保机构但几乎都是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根本就不存在环境管理.员工环保意识淡薄。因此.要首先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两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健康、安全。要变社会以人为中心为人与自然和谐并存变企业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追求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最佳结合为目标二是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正义等道德观念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明确人类对自然界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三是要树立环境法律观念,明确环境责任.以法治理和保护环境。谁污染谁治理是中国污染防治政策的核心。2.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企业员工不仅应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还要有环保及专业基础知识.使其岗位责任同环保紧密相连,这样员工不仅能自觉地保护环境,还能够使环保技术创新同工艺创新相一致,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绿化首先从人的教育开始.这里的人应是全体员工.包括经营者各级管理者和职工.这里的教育不仅包括环保意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还包括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会让人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最根本的条件。为了倡导环境保护的观念、激励员工做出对环境友善的行为.及推动实施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必须规划并执行对全体职工的教育训练。3.推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的综合型措施。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前者要求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后者要求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损害。4.实施绿色营销战略企业要不断探索绿色经营,如建立绿色商品基地,营造绿色购物环境.推广绿色营销、绿色服务宣传推广绿色消费方式等.适应人们崇尚健康保护生态、追求生活高品质的需要。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 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将绿色管理思想贯穿于原料采购和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绿色营销应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提供绿色服务等。5.塑造绿色企业文化绿色文化是使人类愈来愈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设计制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随着企业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开展以及员工绿色需求的"增长,营造绿色企业文化势在必行。绿色企业文化是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它是发展绿色企业的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为动力,实现员工、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它是绿色经营模式的灵魂。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倡行环境保护,消费者、政府都要求企业必须依照环保法律执行生产符合环保法令的制程产品,建立回收系统或采用天然原料、产品等之企业称之为绿色企业。例如宏碁计算机在德国拿下「绿色计算机」第一名,BENZ汽车可以使日后旧车废料回收90%的资源以减少环境污染,均获得消费者良好的响应济综合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率或生态效率。论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取向绿色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过程的特点引申到企业中来,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其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点和目标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可见,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率或生态效率。绿色企业在经济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特点,即其绿色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绿色产品设计、资金来源、绿色技术创新、绿色设备和工艺流程改造、绿色产品销售等方面都要对外开放。但绿色企业在其生态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内部封闭性,采取少废和无废料绿色技术,减少各个生产环节上物质和能量的跑、冒、滴、漏,使废物最小化并回收利用,尽可能实现闭路循环。创建绿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主要有以下实现途径:(1)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创建绿色企业中国很多企业最初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废料产出环节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到后来通过对一系列现有工业技术的生态化技术改造,才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即大量的绿色企业是在技术改造中建成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利用绿色技术加快改造中国绿色企业现有的工业技术系统,这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的重要途径。企业技术改造主要包括:在改造落后的工艺流程中建成生态工艺;改造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性设备,降低废料产出率;改造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系统,使其实现微机控制而使全流程变成无废料工艺;采用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等使企业变成绿色企业。(2)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建成绿色企业 加快以生态原理为主要基础的绿色技术、特别是生态型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和核心问题。这要求企业真正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宏观(国家政策)和微观(企业机制)两个层次出发,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自身能力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复合机制体系;针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外部经济性、社会化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建立起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中介和服务中心,降低创新的学习成本,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绿色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建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加快推广节水、节能、无废、少废和“三废”综合治理等实用绿色技术。上述都是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当务之急。(3)实施清洁生产建成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小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了在生命周期内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带来很高的环境效益,同时还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所为,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正与绿色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生存、获利与发展)相一致,与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符合。因此实现绿色企业重要途径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少投入、低消耗、多产出的集约化方式生产,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进而走上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之路。可见,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企业的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4)建立生态工业园创建绿色企业生态工业区是在某一地域上,由多个工业企业依据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系统优化原理,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手段等建立的有一定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增值等内在生态工艺联系的工业企业群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新模式。生态工业园具有整体性、集约性和区域性特征,在设计和建立生态工业园时要把能合理利用某一类资源并具有内在生态工艺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域逐步聚集,形成较完整的食物链—投入产出链(网),提高整个系统对原料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使其组成一个生态工业园有机整体。如丹麦卡伦堡市的若干家企业通过互相连接的管道,建立了废物和热能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绿色交通绿色交通(Green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简介绿色交通(GreenTransport),[1]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绿色交通系统等级示意图,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2]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3]编辑本段全新的理念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 ,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2]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4]环境受益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Transportation绿色交通Hierarchy),其论点为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末者为单人驾驶之自用车(Single-OccupantAutomobile)。依据布拉德肖的论点,如果能应用上述之绿色交通体系,则可获致下列好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方面。自然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与酸雨;减少公共空间与家里之噪音;减少农业区与敏感地区之都市化;减少街道尘土与污垢。社会方面:降低市街犯罪(更多“眼睛”在街上);增进个人运动与健身;提高市区生活品质;减少交通肇事的生命损失;减少交通拥挤所损失的时间;减少穷人与资深公民(SeniorCitizen,意指老人或长者)买车的需要;减少儿童在私用车内的时间。经济方面:降低能源费用;减少能源短缺的伤害;活化邻近商业活动;降低健康照料的费用;减少因肇事受伤、压力与交通拥挤所浪费的时间;降低所有交通费用。指导原则合适的绿色交通技术绿色交通交通技术如果用来增加私有车辆的使用或增加其方便性,则不为合适的交通技术;反之,如果用来增加生活需要的旅次,而不使用私人机动车辆,则称为合适的交通技术。假如交通技术是用来减少私人机动车辆之使用,则称为合适的。假如交通技术是用来增加更多的绿色交通工具,则为合适的。交通技术本身需具环境、经济与社会的永续性。依据上述界定,则替代燃料仅用于私人机动车辆,属于不合适的,因为它虽然改善部份之空气污染,但对于原有私人交通工具所引发之土地使用、肇事损失、社会和经济问题,并未获致有效的改善,相对的,使用替代燃料的出租车、大众运输和送货车辆,如果作为私人机汽车或货车的替代交通工具,则可称为合适的。再者,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智能型公路与车辆技术,如果仅用于改善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则属于不合适的,相对的,有些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技术,若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使得公共运输更有效率,更多人愿意使用,则为合适的;若用于道路拥挤收费,以阻止不必要之个人机汽车使用,并将其收费所得投资于绿色交通工具,则此为合适的。再者,利用通讯科技的视讯会议、远距教学和工作,则可减少交通旅次又兼顾社会公平,属于合适的,依此类推,增加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与共乘等的交通技术,可以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属合适的交通技术。另外,如能促进机汽车基础设施(如道路)的转换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则属合宜的,包括改成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之绿色街道、交通宁静区,以及将公路/车道改为公车专用道或轨道使用等。以人为本的规划 绿色交通1、人的可及性优于车辆之移动性以人为本的规划,考虑人的可及性,更甚于车辆的移动性。其目的是让人们可以不必花很多旅行时间,即可满足其基本需要;如此,则较具社会公平,亦不必花太多钱于昂贵的交通费用。2、重新定位运输体系经由可及性优先之规划,则以往以机动车辆与货车为优先的运输体系,宜转为以步行第一的架构,意即步行在政府政策、教育与交通投资等,均具有第一优先的资源赋予,接着为自行车设施,再次为大众运输、出租车、共乘,接续为私人机汽车、货车与客、货空运。3、增进人们活动的比率,而非增加车行速率城市与乡镇的人们,如果喜于步行、自行车与公共运输,常会制定道路速限,使得街道更安全,供作公共空间使用,可以增加地区之经济,促进人们在街上的活动与互动,减少犯罪。北欧有研究指出当街道车辆交通庞大,人们在街道社交较少,大都留在家里,导致增加犯罪。4、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效整合与联运包括乡镇、都市与都会区、国家与国际等层级运输的整合。5、运输与其它部门的整合包括能源、住宅、健康、土地使用、经济、科技、环境、社会服务、教育和其它相关单位之整合。公众参与绿色交通的运具选择,是一个综合交通旅次与生活品质的决定,需要经由社区人们的内心觉醒与生活价值的共识,重新审视新的“人的价值”,进而能选择绿色交通工具为其生活方式之一。措施建议1高度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做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系统要支撑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交通规划设计要与周边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因此,在规划中要引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TOD模式是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既是阻止城市无序蔓延的一种可选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开发模式。其核心主张是紧凑布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态,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倡高强度开发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为本地区的枢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是当前综合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好坏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第一因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应通过交通枢纽实现一体化。好的交通枢纽必须做到物理空间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票价票制一体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使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环境温馨、方便舒适、有巨大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2扎扎实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自行车加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无论是可持续交通,还是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其核心本质都将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因此,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实施公交优先应采取系统对策,公交优先的成败在于细节,精细设计上要真正落实公交优先。步行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大多数城市步行交通分担比例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对步行系统规划不重视,很少做专项步行系统规划,对行人出行需求(人性化需求)考虑不足,现有步行系统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且存在步行空间被挤占等问题。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舒适、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慢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与步行),有助于打造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城市。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来完成,衔接交通、短途出行由自行车加步行的交通方式来解决,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模式,有条件的城市应向此方向努力。厦门、杭州等城市积极探索公交、自行车加行人系统的“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为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舒适和方便,为城市交通发展融入了新的元素。另外,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发展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在新形势下振兴自行车交通、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宝贵尝试。3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处理好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在我国城市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同时,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部分城市目前存在过分追求宽而大的道路,且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蚕食的现象,这与25绿色城市交通背道而驰。宽而稀疏的道路网络通行能力低、不便于交通组织、造成过多的交织行为和行人过街的极大不便。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际铁路应将铁路客站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实现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对外交通,适当兼顾城市通勤出行,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与城市交通发生冲突,这是处理铁路与城市关系的关键问题。高速公路应该绕城设置,但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要很好地衔接,实现排除过境交通和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4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强化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我国道路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缺失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是造成交通安全水平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应全部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以交通功能为主的主次干路酌情设置隔离护栏,完善过街斑马线和其他标志标线。交通系统的效率、秩序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可通过合理、科学的交通工程设计来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例如,交叉口渠化寸土必夺、分秒必争的管理原则,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应该通过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挖掘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路段交叉口时空资源的作用。与此同时,要持续努力改变人的交通行为并进行交通文化建设,这是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设施使用效率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5强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设必要的社会停车场。通过分析,设置适量的路边停车泊位。6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交通需求特采取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是我国城市的长期任务,这是由我国快速城镇化、交通系统发展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及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增长至44.9%,与此同时,大众化的交通方式运行状况不令人满意。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趋于失衡,道路交通拥挤、停车难、城市交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传统交通管理以解决车辆移动为出发点满足机动化出行等问题,均需综合采用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来解决。7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73484人,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给众多家庭带来悲剧。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目的就是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原理出发,发现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安全对策,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为科学、系统地梳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出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途径与方案,有效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推进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将城市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纳入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法定程序。 措施建议1高度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做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系统要支撑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交通规划设计要与周边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因此,在规划中要引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TOD模式是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既是阻止城市无序蔓延的一种可选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开发模式。其核心主张是紧凑布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态,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倡高强度开发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为本地区的枢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是当前综合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好坏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第一因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应通过交通枢纽实现一体化。好的交通枢纽必须做到物理空间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票价票制一体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使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环境温馨、方便舒适、有巨大吸引力的公共空间。2扎扎实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自行车加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无论是可持续交通,还是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其核心本质都将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因此,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实施公交优先应采取系统对策,公交优先的成败在于细节,精细设计上要真正落实公交优先。步行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大多数城市步行交通分担比例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对步行系统规划不重视,很少做专项步行系统规划,对行人出行需求(人性化需求)考虑不足,现有步行系统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且存在步行空间被挤占等问题。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舒适、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慢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与步行),有助于打造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城市。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来完成,衔接交通、短途出行由自行车加步行的交通方式来解决,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模式,有条件的城市应向此方向努力。厦门、杭州等城市积极探索公交、自行车加行人系统的“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为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舒适和方便,为城市交通发展融入了新的元素。另外,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发展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在新形势下振兴自行车交通、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宝贵尝试。3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处理好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在我国城市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同时,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部分城市目前存在过分追求宽而大的道路,且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蚕食的现象,这与25绿色城市交通背道而驰。宽而稀疏的道路网络通行能力低、不便于交通组织、造成过多的交织行为和行人过街的极大不便。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际铁路应将铁路客站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实现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对外交通,适当兼顾城市通勤出行,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与城市交通发生冲突,这是处理铁路与城市关系的关键问题。高速公路应该绕城设置,但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要很好地衔接,实现排除过境交通和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 4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强化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我国道路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缺失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是造成交通安全水平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应全部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以交通功能为主的主次干路酌情设置隔离护栏,完善过街斑马线和其他标志标线。交通系统的效率、秩序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可通过合理、科学的交通工程设计来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例如,交叉口渠化寸土必夺、分秒必争的管理原则,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应该通过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挖掘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路段交叉口时空资源的作用。与此同时,要持续努力改变人的交通行为并进行交通文化建设,这是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设施使用效率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5强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设必要的社会停车场。通过分析,设置适量的路边停车泊位。6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交通需求特采取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是我国城市的长期任务,这是由我国快速城镇化、交通系统发展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及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增长至44.9%,与此同时,大众化的交通方式运行状况不令人满意。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趋于失衡,道路交通拥挤、停车难、城市交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传统交通管理以解决车辆移动为出发点满足机动化出行等问题,均需综合采用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来解决。7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73484人,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给众多家庭带来悲剧。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目的就是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原理出发,发现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安全对策,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为科学、系统地梳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出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途径与方案,有效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推进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将城市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纳入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法定程序。措施建议1高度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做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系统要支撑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交通规划设计要与周边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因此,在规划中要引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TOD模式是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既是阻止城市无序蔓延的一种可选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开发模式。其核心主张是紧凑布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态,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倡高强度开发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为本地区的枢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是当前综合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好坏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第一因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应通过交通枢纽实现一体化。好的交通枢纽必须做到物理空间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票价票制一体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使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环境温馨、方便舒适、有巨大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2扎扎实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自行车加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无论是可持续交通,还是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其核心本质都将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因此,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实施公交优先应采取系统对策,公交优先的成败在于细节,精细设计上要真正落实公交优先。步行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大多数城市步行交通分担比例均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对步行系统规划不重视,很少做专项步行系统规划,对行人出行需求(人性化需求)考虑不足,现有步行系统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且存在步行空间被挤占等问题。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舒适、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慢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与步行),有助于打造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城市。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来完成,衔接交通、短途出行由自行车加步行的交通方式来解决,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模式,有条件的城市应向此方向努力。厦门、杭州等城市积极探索公交、自行车加行人系统的“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为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舒适和方便,为城市交通发展融入了新的元素。另外,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发展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在新形势下振兴自行车交通、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宝贵尝试。3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处理好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在我国城市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同时,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部分城市目前存在过分追求宽而大的道路,且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蚕食的现象,这与25绿色城市交通背道而驰。宽而稀疏的道路网络通行能力低、不便于交通组织、造成过多的交织行为和行人过街的极大不便。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际铁路应将铁路客站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实现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对外交通,适当兼顾城市通勤出行,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与城市交通发生冲突,这是处理铁路与城市关系的关键问题。高速公路应该绕城设置,但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要很好地衔接,实现排除过境交通和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4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强化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我国道路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岛、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缺失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是造成交通安全水平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向6车道以上道路应全部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以交通功能为主的主次干路酌情设置隔离护栏,完善过街斑马线和其他标志标线。交通系统的效率、秩序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可通过合理、科学的交通工程设计来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例如,交叉口渠化寸土必夺、分秒必争的管理原则,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应该通过精细的交通工程设计,挖掘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路段交叉口时空资源的作用。与此同时,要持续努力改变人的交通行为并进行交通文化建设,这是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设施使用效率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5强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设必要的社会停车场。通过分析,设置适量的路边停车泊位。6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交通需求特采取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是我国城市的长期任务,这是由我国快速城镇化、交通系统发展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及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增长至44.9%,与此同时,大众化的交通方式运行状况不令人满意。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趋于失衡,道路交通拥挤、停车难、城市交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传统交通管理以解决车辆移动为出发点满足机动化出行等问题,均需综合采用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来解决。7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73484人,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给众多家庭带来悲剧。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目的就是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原理出发,发现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安全对策,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为科学、系统地梳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出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途径与方案,有效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推进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将城市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纳入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法定程序。 主要出行方式步行交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步行,步行交通是出行方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平均30%的日常出行为步行。但是,步行却往往是最后被考虑的出行方式。道路空间总是被优先分配给小汽车。许多城市的小汽车允许停靠在人行道上,导致行人需要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上行走。许多街道甚至没有人行道,道路空间不可行走或被其他活动占据。很多时候,政府首先占用这些人行道空间。行人面临着步行空间缺乏、过街障碍物较多的困难。高品质的人行道应该连续无障碍,没有被用作停车;具有足够的宽度、良好的照明系统和安全的环境。同时,交叉口行人过街的距离和时间要短,以减少行人过街的危险。在纽约,改进后的交叉口行人过街设计能够减少36%的事故。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在许多国家正处在比行人交通更为严峻的处境。20世纪后半期,许多城市的自行车交通被禁止,以期为小汽车提供更多的空间。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试图引导居民重新使用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大问题。发达国家遇到的挑战是怎样使小汽车使用者重绿色交通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发展中国家则是需要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使公众不会因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而选择私人小汽车。一直以来,公共交通被认为是供穷人使用的交通方式而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认为这样糟糕的服务是应该被接受的。城市政府官员热衷于地铁和轻轨,因为它们是发达城市的象征,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大型建筑公司的压力,有时甚至是腐败问题。已有很多基于错误的可行性研究的地铁和轻轨项目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流而无法支撑运营。轨道交通系统造价高昂,并且在其拥有足够的客流支撑运营以前,大多数城市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墨西哥的地铁由于收入过低,所需的补贴占到了城市财政预算的14%。公共交通系统可实施的主要改善措施包括:提高现有交通系统服务品质;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平;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决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投资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轻轨和地铁。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是高品质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新选择。更重要的是,快速公交系统的实施是对绿色可持续交绿色交通通系统的支持。巴西库里蒂巴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之后才有了一些新的快速公交系统得以实施:厄瓜多尔的基多、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和佩雷拉、巴西的圣保罗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墨西哥的墨西哥城、中国的北京等。一个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包括:专用的道路空间,封闭宽敞的车站,与通行能力匹配的站台,良好的站台可达性,水平上下车(无台阶),大容量、高品质的车辆,无缝停靠(≤10cm),车辆和站台有足够的上下客空间,网络整合,灵活运营。[5]打造绿色交通各有高招适当采取经济手段拥挤收费是对小汽车在高峰拥堵时段使用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和停车场收取额外费用的措施。新加坡和伦敦在此方面的实践比较成功。 新加坡是世界上首个实施拥挤收费的国家,1975年6月开始实行,效果显著。高峰时段小汽车出行减少2.47万辆,车速增加22%;在整个收费时段,收费区域内小汽车出行减少13%,由27万辆降至23.5万辆;单独驾驶出行的小汽车减少;机动车出行由高峰时段向非高峰时段转移。伦敦实施交通拥挤收费最初仅应用到一个较小的区域,那里是伦敦最为拥堵的几条街道。由于效果显著,所以后来收费区域不断扩大。实施收费后,拥堵减少了约30%;收费区域内工作日的小汽车行驶速度提高了10%至20%;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量减少了13%至15%;改善了公共交通;公交车运营从交通拥堵缓解中获益;支付系统运行良好;公众支持拥挤收费。打造“自行车城市”为进一步推广自行车,哥本哈根在1995年推出了一个名为“城市自行车”的自行车短期租赁计划。该计划希望为城市配备足够的“空闲”自行车,以满足“适当距离”的出行需求。与普通自行车外观有明显区别的2000多辆白色自行车,被分布在全市125个自行车站里,使用者往投币机里投入20克朗(约3.7美元)就可以取到一辆自行车,并在归还该车后取回这些押金。实施这项计划的部分资金来自于自行车上的广告收入。除了能补充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还希望“城市自行车”计划能够降低轨道交通车厢内的自行车搭载量,从而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乘车空间。为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法国巴黎市政府2007年夏天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到2007年底,有2.06万辆自行车散布在巴黎市内新建的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的租赁站,租赁后,在任意一个租赁站即可归还自行车。需要使用这些自行车的市民,只需向租赁站提供195美元预付押金或信用卡及个人资料。自行车的收费标准因时间而定,如果租赁时间超出半小时,每30分钟的收费将出现成倍递增,以鼓励人们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错开上下班时间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制,是欧美发达国家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被公认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方法,从交通工程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平峰”的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一些大城市就已开始实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制造业一般是早上7:00上班,下午3:30或4:00下班;政府部门采取弹性工作制,工作日内上午9:00至下午3:00为固定上班时间,其余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工作情况错时上下班,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6小时,不能多于9小时,政府的工作会议被统一安排在上午9:00至下午3:00之间进行,对外办公窗口另行规定;商业服务部门及商业性公司一般是早上9:30或10:00上班。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制不仅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减少了交通拥堵,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公共交通运力紧张情况,增加和提高商业、娱乐业晚间的营业时间和营业额等,可谓一举多得。严格控制汽车数量新加坡交通的整体规划基本每5年进行一次。在控制私人小汽车数量方面,新加坡实施了汽车配额系统和进入限制区收费等措施。在新加坡,上路的汽车需要“上路证”,其数量由政府严格控制,确保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超过3%。通过这项措施,新加坡成功地将汽车年度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7%降低到90年代的3%,而且进入21世纪后仍控制在这一水平上。截止到2007年9月,新加坡车辆总数量为8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为47万辆。为控制进入市中心的汽车数量,新加坡从1975年开始,对进入中心限制区的汽车实行收费,并于1998年开始使用电子道路计费系统。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功利用这些措施控制私人小汽车数量,其基础在于成熟的公共交通系统。到2008年,新加坡公共交通的使用约占所有城市交通方式的58%,而且新加坡公共汽车还拥有全天候专用道和优先交通信号。[6]编辑本段中国城市绿色交通的目标发展绿色交通,源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中国绿色交通的目标同样除了要追求经济的可持绿色交通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之外,还要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体现在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体现在交通运输的低成本、高效率。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目标,并实施公众乐意接受的、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需求。环境的可持续性的实现,鼓励和诱导城市居民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从而有效的减少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目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交通实施计划的落实和建立交通投资的财务机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城市交通与环境目标宣传交通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推广使用环保汽车和燃料;在城市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中,限制不同车型的车辆的通行权;进行交通和土地使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估。2)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时,令城市向区域性、多城镇核心方向发展;研究交通容量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保持适度规模的交通容量来引导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研究城市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结合,将绿色交通概念注入到城市规划法规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求能满足目前的需求,也要求能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好土地开发的交通影响评估和管理;在进行道路修建时,需要考虑经济与环境的得失,并做好景观设计工作;对于道路修建和拓宽的评估,应包含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的可能替代方案与配合措施。3)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建立公交优先系统,达到公共交通的观念优先、设施优先、效率优先、管理优先和安全优先,以换乘为主研究公交布局,设立高效的公交专用道;协调公交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方便换乘和合理收费,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策略计划,并做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结合;配合城市的长期发展以及土地使用与财政能力进行公共交通的综合规划。4)非机动车车辆交通发展目再交通法规中,规定绿色交通体系中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建立自行车专用道系统,比如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的分隔,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分隔;交通管理以改善“人和物的移动”为主,而非机动车辆。5)停车交通发展目标把停车设施建设规模、布局以及与静态交通管理措施结合起来考虑,强化“以静制动”的观念和管理方法。6)先进技术的发展目标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就是说在交通系统中运用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其中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先进的物流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等等。6.中国城市绿色交通的指导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含义,从大的方面来说绿色交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性原则当代人与后代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2)协调性原则 协调好以下关系,一是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使用质量之间的关系;二是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交通供需平衡关系;四是协调动态、静态交通的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的关系。3)有序性原则4)平衡性原则坚持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建设布局模式,尽可能实现居住与就业就地平衡,减少出行量。5)延续性原则注重地方传统风貌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协调,不断充实地方特色。编辑本段结语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民经济要以较快速度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状况必须改变。绿色交通具有快速、安全、舒适的特性,尤其是该系统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综合优势将会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证明。它将明显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何建中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政府企业社会共建绿色交通2013年03月28日交通运输部打印存档导读:  3月22日至24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率调研组到江苏省调研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工作。何建中指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要发挥各自作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  3月22日至24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率调研组到江苏省调研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工作。何建中指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要发挥各自作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调研组认真听取了江苏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现场考察了苏南运河感知航道及无锡水上ETC项目、无锡“绿色汽修”示范项目、无锡中央车站综合枢纽及智能管理系统、苏盟物流甩挂运输试点、无锡交通调度指挥中心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等。调研组对江苏绿色低碳交通建设取得的扎实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何建中指出,交通运输转型发展非常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式、交通装备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手推进。政府要做好规划、法规、政策、标准的制定工作,引导、规范绿色低碳交通发展;交通企业要有积极性,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和文化;社会要形成发展低碳交通的共识,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引导居民多乘用公共交通车辆。据了解,到2015年,江苏省将实现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6%和12%;海洋和内河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16%和14%;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营运车船单位货物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5%。马来西亚企业在华投资首选绿色交通马来西亚中国华侨银行主席梁炜宁日前表示,马来西亚企业投资中国的趋势逐渐增强,绿色交通领域成为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首选。尽管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积极程度不如香港及台湾地区,但已经逐步增长。目前,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进行最多的投资就是产业市场。  梁炜宁在华侨银行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产业发展趋势分为第一级城市产业以及第二级城市产业。  第一级城市属于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地区,而第二级城市则是重庆等地区。由于马来西亚发展商涉足中国的步伐比香港业者慢,所以多数马发展商已在第二级城市进行发展,而后者的发展空间极大。   大连的绿色交通领域也是马来西亚公司的投资选择之一,而中国当地也正热烈探讨绿色环境问题。  她强调,中国是具竞争性及挑战性的市场,投资方式有所不同。马来西亚企业必须适应当地的生意处理方式和接受以较低的赢利来应付庞大的竞争。因此,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当地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探析翟宇【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以掠夺自然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概念、理论和含义内容,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创造企业的绿色价值。此外,本文从经济学、财务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在非完全竞争市场(除完全垄断市场)环境中,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经济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了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替代关系模型,分析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之间存在的交叉替代弹性对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影响作用,并且结合上述经济学分析结果说明政府的财税激励政策效应对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影响等问题,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本文指出了一方面政府对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财税激励政策是绿色产品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政府的财税激励政策决定了绿色产品项目能否满足企业获得正常经济利润的需要。最后本文根据绿色产品成本增量模型分析,结合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构建了绿色产品项目投资评价模型,分析考虑了环境成本,以及产品本身的环境友好性、资源利用充分性等特点,评价绿色产品项目投资的经济收益如何,为企业的绿色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意见。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以绿色融资、绿色贷款、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消费等方面为切入点,为企业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提出的企业绿色价值创造的概念,是以企业实行绿色化经营战略为目标,使企业可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降低产品能耗,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能力,创造绿色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什么要提倡绿色出行中国质量新闻网2007-09-2107:24:00绿色出行,就是采用有益于健康,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为什么要提倡绿色出行?业内专家谈到,公共汽(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都是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交通工具。发展绿色交通除了能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外,还具有减少城市交通阻塞、有利于出行安全的优点。小汽车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车的7.3倍。据统计,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小汽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而公共汽(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都是城市内比较安全的交通工具,都市驾车族如果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可以预防大脑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敏捷性,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益寿延年。由于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适当的步行,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步行30分钟或步行上下班,是最安全、最佳的运动和减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