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50 KB
  • 2022-04-22 11:28:13 发布

《微观经济学》陈钊,陆明思考题及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原理与问题课堂思考题:1.长期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请思考其中可能的原因。答案要点:首先,由于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工资率水平明显高于我国,这使得在国外生育的机会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人们更倾向于减少生育;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生育子女以期在年老后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成为很多家庭的最优选择,这也是我国生育率较高的重要原因。2.经济学究竟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答案要点:从研究对象上看,经济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尽管近年来出现的少数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也研究诸如生物种群进化等生物学现象,但人类社会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在于用逻辑一致的框架来解释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与其他社会科学有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接近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也非常重视有关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经济学的定量研究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重复可控制的实验来进行,但在试图从现实现象以及定量数据中抽象出客观规律这一点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高度一致的。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似的地方还在于它也采取数学化的表达方式。然而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解决了逻辑推演与严密性的问题,数学无助于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抽象,也不能解决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工具,但这些工具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辅助性的,经济学的“核心”仍然是对社会现象与社会本质的思考。67 3.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边际决策的原则?答案要点: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在边际上进行的,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也不例外。尽管对于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工资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的看法也许并不一致,但在配置有限的时间资源上,最优的决策仍然是边际上的。即便是把工作价值看得很高的人,他在决定花多少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时,也是遵循边际决策原则的。4.假设在一个圆形城市中,所有居民都在圆心处的中央商务区(CBD)工作,他们可以在城市中自由选择住房。距离中央商务区越近的住房价格越高,而交通成本与路程成正比。试讨论居民将如何选择住房。交通价格的改变又将如何影响其住房选择的决策?答案要点:越接近中心商务区,住房价格越贵,但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成本越低,即对居民而言,选择接近市中心的住房,所获得的收益是交通成本的降低,而成本则是房价的上升。假设房价以及交通成本随着住房到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居民的最优决策将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处。如果交通价格下降,那么选择接近市中心住房的边际收益会减小,居民将更愿意选择离市中心较远的住房。5.考虑教育市场与房产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某些地区所实行的禁止择校,按户籍划片入学的政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在禁止择校,按户籍划片入学后,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附近的房产价格将上涨,收入较低的家庭由于无力购买高价房产而更可能使子女失去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由于教育存在较强的同群效应(Peer67 Effect),附近有较多低收入家庭聚居的学校将更难得到优质生源学校间的差距将被拉大。此外,按户籍划片的政策将催生以好学校附近户口为目标的寻租活动,这部分租金原本是可以用于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效率的,例如在允许择校时,学校可以向学习一般而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收取较高的费用,用以补贴家庭困难但学习优异的学生,而禁止择校后这一途径不复存在。(参见本章教育政策评论系列。)课后思考题1.有的人认为,经济学里一些简化的模型与现实不符,所以,这样的模型不是好模型。也有的人认为,模型要复杂才好。请问你对此怎么看?答案要点:经济学模型是对现实现象中所包含的经济学逻辑的刻画,因此对现实作一定意义上的抽象是必要的。经济学模型通过一系列比较严格的假设条件,构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以排除某种现象背后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说明最为关键的几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理想化”的世界是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基准。我们通过放松一些假定,引入其它因素的影响,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因此,简单或复杂不是判断一个经济学模型优劣的标准。模型采取简化形式或复杂形式应该由其要说明的问题来决定。在一个简单框架下就能讲清楚的机制,完全没有必要用很复杂的模型;但一个简单到把要说明的核心机制都抽象掉了的模型,也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模型。2.人们常常批评经济学家不能对一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他们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往往不同。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答案要点:经济学家对特定问题的思考一般都依据某种经济学逻辑,强调特定几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在于相互影响的变量数目是庞大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渠道是多重的。从某一理论逻辑出发得到的结论很可能只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或可能存在的机制之一,而对相同现象的解释也会因根据不同理论而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因此,综合全面地考虑不同经济学家的意见,甚至其他学科的意见,是政策措施可能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条件。67 3.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因此,很多人提出应该由政府出资来办教育,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怎样才是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答案要点: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来实现的,因此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应该重视政策变量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的主要受害者是家庭收入比较低而学习优秀的学生,政府可以采取奖学金、票证补贴等措施来保证这部分学生获得较好教育的机会。对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配置,政府可以采取允许适度的择校费,然后用这部分收入补贴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学校间短期的师资交流等措施来解决。而严禁择校、划片入学、强制性对教育资源实行平均化等措施,由于没有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很可能得到与政策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4.经济学不能用来分析有关爱情的问题。人们的行为常常不像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理性。对这些看法,你有何评论?答案要点: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理性,但经济学中所讲的理性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含义并不相同。经济学中的理性强调的是行为人总是在最大化某种目标,这样的假定事实上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许多现实中看似不理性的行为,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行为人的目标是什么,他面临的约束又是什么。5.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伴随着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人认为,这都是市场化改革惹得祸,因此,中国应该退回到由政府免费提教育、医疗和住房的模式上去。对此,你怎样看?答案要点:67 政府免费提供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的模式,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低效已经为我们改革前数十年的实践经历所证实。现在这些领域内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造成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市场化改革没有到位,政府的行政垄断力量没有被打破,或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具体方式上存在问题。6.请用本章所学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来对如下政策观点进行评论:(1)市场经济必然产生收入差距,对此,政府不需要进行干预。(2)应该为失业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直到失业者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止。(3)为了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应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进行限制。答案要点:(1)通常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确实会导致收入差距,而静态地看,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最有效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需要对收入差距进行干预,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动态角度来看,政府控制收入差距是必要的。(2)向失业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失业者更有效地寻找工作,降低失业率。但这种服务并不需要一直维持直到失业者找到合意工作为止,因为向一个异常挑剔或根本不想工作的人介绍合适的工作边际成本将很大,而对社会来讲减少一个失业者的边际收益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对社会而言,向失业者提供介绍工作服务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免费为其提供一定次数的介绍,如果失业者都拒绝,那么再向其提供就业服务就要收取费用或者不再为他介绍工作。(3)限制外来劳动力就业看似能增加本地居民的就业,实际上这种效果不仅是暂时的,而且代价巨大。限制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将拉大他们与本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城市内的社会冲突,影响城市长期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一措施也不利于外来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影响城市的集聚效应。67 第2章市场运行:需求与供给课堂思考题:1.利用本章所学的供给与需求基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长期内是上涨的?(2)中国的钢铁产量对世界铁矿石价格有何影响?(3)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粮食价格将受到什么影响?(4)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答案要点:(1)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其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没有替代性资源或技术的出现,长期内需求曲线至少是不变的,甚至会向右上方移动,因此均衡价格将上涨。(2)给定世界铁矿石供给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将推动世界铁矿石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此均衡价格将上涨。(3)生物能源技术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因此粮食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果粮食的供给曲线不变,均衡价格将上涨。(4)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而实际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变化不大,这使得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抑制要素回报率之间的差异,在市场化改革后这种差异得到扩大,劳动力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比例下降,资本等其它要素收入比例上升,这也使得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扩大。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城市倾向政策,使得我国城乡间收入差距十分突出。另外,由于改革过程中制度约束不完善等原因,计划经济时代的既有权力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变现,垄断部门定价权力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放大,这些因素都使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67 课后习题1.假定需求曲线为,供给曲线为,其中,、、、均为大于0的常数,且。试求均衡价格及成交量,并讨论需求及供给曲线的平移对均衡有何影响。解:均衡点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因此均衡价格及成交量满足:即有:,。需求曲线的平移在表达式中体现为取值的变化,而供给曲线的平移则体现为取值的变化。显然,当其它参数取值不变时,变大,与都变大,即需求曲线向上平移将使均衡价格及成交量都上升;而变大,变大,变小,即供给曲线向上平移将使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成交量下降。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它们为什么通常都是正确的?答案要点:需求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意愿购买量是下降的,或者说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是因为需求曲线体现的是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量下,对多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这种支付意愿随着消费者消费量的上升时下降的。供给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意愿销售量是上升的,或者说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因为随着销售量的提高,生产者多提供额外一单位商品所付出的额外代价是越来越大的。67 2.当喷墨打印机的配套墨盒价格下降时,彩色喷墨打印机的需求、供给、需求量、供给量以及价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激光打印机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吗?联系现实,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激光打印机的市场需求?你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分类吗?答案要点:对彩色喷墨打印机而言,配套墨盒是互补品,因此墨盒价格下降时,彩色喷墨打印机的需求将上升,或者说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果厂商的供给曲线不变,那么均衡价格以及成交量将上升。对彩色喷墨打印机而言,激光打印机是替代品,因此激光打印机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现实中可能影响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的因素有:(1)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如硒鼓、打印纸的价格,替代品如喷墨打印机的价格;(2)消费者的预期:如业界新闻影响到消费者对激光打印机价格走势的判断;(3)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得打印机需求上升;(4)消费者的偏好。3.草莓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吗?联系实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草莓的市场供给?你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分类吗?答案要点:价格下跌本身并不会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但使得均衡价格下跌的因素可能会使供给发生变化。现实中可能影响草莓市场供给的因素有:(1)投入品价格:如肥料;(2)技术:如果草莓生产及贮藏技术进步了,其供给将增加;(3)生产者数量:种植草莓的数量显然影响到市场供给,另外灾害性天气等起到的作用也类似。4.当价格能够自由调节时,市场是怎样自动实现均衡状态的?67 答案要点:当价格可以自由调节时,它就可以向生产者与消费者传递应该生产多少以及应该消费多少的信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或者说存在超额供给时,消费者为得到额外一单位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代价就低于生产者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这促使生产者减少产量,直到其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相等为止。5.中国目前实行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由于限定了较低的住房价格而导致超额需求的存在,对照现实,我们能够发现市场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均衡吗?答案要点:如一些新楼盘开盘时市民需要排长队才有可能买到房;部分购房者并不满足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但通过向权力部门提供租金等途径也能得到房源。这些额外的成本正是市场在管制下实现均衡的方式。6.请你将以下每一种变化用图形加以表示。(1)西瓜在刚上市时总是很贵,进入旺季就开始跌价。(2)由于人们习惯于在立秋吃西瓜,而此时西瓜又快下市,产量不足,因此立秋时西瓜的价格往往会有所上扬。(3)2006年年末,“多宝鱼”被喂服违禁药物的事件一经媒体曝光,水产市场的多宝鱼价格便应声下跌。答案要点:(1)如图2.1所示,西瓜刚上市时,供给有限,但随着旺季到来,供给增加,因此价格下跌:67 图2.1(2)如图2.2所示,人们习惯在立秋吃西瓜,因此立秋时西瓜的需求将上升;而此时西瓜产量不足,供给较旺季有所下降,因此价格上扬:图2.2(3)如图2.3所示,媒体曝光“多宝鱼”被喂服违禁药物后,消费者对“多宝鱼”的需求大幅减少,在短期内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多宝鱼”价格将下跌:67 图2.37.分析以下事件中原油价格与产量的可能变化。(1)中东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大量油井被毁。(2)一种用麦麸发酵提取高纯度酒精的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3)地下的原油越来越难开采,并且纯度也不断下降。(4)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答案要点:(1)原油供给下降,在需求基本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产量减少。(2)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原油的需求减少,在供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原油价格下跌,产量减少。(3)开采难度使得原油供给下降,在需求基本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产量减少。(4)日本经济危机使得原油需求下降,在供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原油价格下跌,产量减少。67 第3章弹性与政策分析课堂思考题:1.思考春运期间火车票的涨价现象,是否存在更好的替代措施?答案要点:从弹性角度的分析见以下本章思考题1。替代措施可以考虑允许价格自由浮动,但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取消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是治本的手段。2.如何看待一度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时代结束了”?答案要点:从珠三角地区局部来看,由于近年来长三角等地区的高速发展,在吸引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上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这是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必须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并未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在扩大,甚至不同户籍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差距也在拉大,因此,中国并没有进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时期。珠三角地区民工劳动力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因素。当然,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保体系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也是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原因。课后习题:1.假设反需求函数为(、为大于0的常数),求某个价格()处的需求价格弹性,并考虑随着取值的变化,将如何变化?解:由反需求函数可得:,即有67 ;随的变化可以如下来看:,即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价格弹性将变得更大。课后思考题:1.从2002年开始,我国铁路部门经价格听证后,全面实行春运票价上浮政策。然而该政策的效果却微乎其微:2002年全国铁路春运客流1.28亿人次,2003年为1.34亿,2004年为1.37亿,2005年达到1.4亿,2006年接近1.5亿,2007年预计达到1.56亿。结合专栏3-1,请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1)在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中,“涨价有利于‘削峰填谷’”、“涨价可以让部分外出务工者就地过年”、“涨价可以分流客源,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是铁道部门的部分理由。结合本章的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你认为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2)根据本章学过的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能排除以往的春运涨价是为了捞一把的嫌疑吗?(3)铁路运输部门在价格上是受管制的。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备受争议,2007年铁路运输部门承诺“春运不涨价”让很多人松了口气,但从淡季降价“恢复原价”的做法又让很多人大感失望。请你对此加以评论。答案要点:(1)我国的城乡分割政策造成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工作的城市中真正安家落户,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亲情的联系,使得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成为广大外出务工者一种强烈的需求。同时,对于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而言,目前的航空票价相对过高,而长途公路运输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春运期间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事实也证明,铁路部门关于提价抑制需求的理由很难站住脚。67 (2)在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时,提价将使得生产者收益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春运期间的提价行为无疑增加了铁路部门的收入。(3)即便铁路部门在淡季确实下调了价格,也是有利于其收益的。因为在淡季,铁路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根据收益与弹性的关系,此时的降价行为有助于增加铁路部门的收益。而在春运期间“恢复原价”的行为无疑也有利于铁路部门的利益。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的目标并不一定总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部门自身也是一个利益主体。2.小张决定今年春节花100元买连环画,但他在去书店前还不知道连环画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今年春节他能拿到多少压岁钱。请你计算小张对连环画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答案要点:由于小张并不知道连环画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他压岁钱的总数目,他只决定了在连环画上的支出为100元,因此,他对连环画的需求函数为:,由这个需求函数,我们可以得到需求价格弹性:。小张对连环画的需求与他能拿到多少压岁钱无关,因此需求收入弹性为0。3.比较联想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并说明原因。答案要点:替代品的可得性影响到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包括其它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的台式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替代品仅包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因此,联想笔记本电脑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4.比较烤面包店里所有口味的蛋糕与巧克力蛋糕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并说明原因。67 答案要点:巧克力蛋糕的替代品可以是其它口味的蛋糕,或者是所有口味的面包;而蛋糕的替代品只有面包。因此巧克力蛋糕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5.不少城市的出租车价格实行夜间(通常是23:00至次日5:00)上浮。然而,出租车司机们认为,应该上浮的是早晚高峰期间的出租车单价。请你对此发表看法。答案要点:夜间出租车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上浮并不能增加司机的收入,但夜间出租车需求本身比较小,因此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影响不大。而上下班高峰时,对出租车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将有利于增加司机收入,但对消费者可能有较大影响。6.为什么粮食大丰收对农民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只是某户农民的粮食丰收,那么对这户农民来说,丰收还可能是件坏事吗?答案要点:由于对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粮食大丰收导致供给增加后,粮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但粮食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农民的收益很可能是下降的。但如果只是某户农民丰收,市场的总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变化不大,该户农民收益一定是增加的。7.现在,电费分时段收费的做法已经非常常见,在深夜到凌晨这段时间里,电费的价钱比白天的价钱要便宜不少。请问这种收费方式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影响有何不同?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影响又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要点:老年人一般对于节约生活开支比较重视,而且有较大的自由来支配作息时间,因此在实行分时电费后,老年人会倾向于多在电价较低时用电,从而削减在电费上的开支。而年轻人一般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相比老年人而言也不太看重电费开支的少量增加,因此分时电费可能对其影响较小。类似地,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可能对分时电费更敏感。67 第4章剩余与市场效率课后习题:1.如果生产者产量大于市场均衡水平,并且这些产品都销售出去了,那么与市场均衡时相比,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有何变化?答案要点:如果生产者能够完全按自己的定价把商品销售出去了,如图4.1所示,生产者按高于市场均衡价的价格把的商品卖给了消费者,则消费者剩余为图中a部分减去c+d+e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a+b相比,消费者剩余减少了b+c+d+e部分。而现在生产者剩余为图中b+c+f+i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生产者剩余f+i相比,生产者剩余增加了b+c部分。因此,社会净损失为图中的d+e部分。图4.1如果生产者只能按消费者的边际评价把商品卖出去,那么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a+b+f+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消费者剩余增加了f+g+h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变成了i部分减去d+e+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减少了f+d+e+g+h部分。因此社会总损失仍为d+e部分。课后思考题1.借助图形分析粮食的丰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以及生产者剩余发生怎样的变化?67 答案要点:如图4.2所示,粮食丰收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假定需求基本不变,则消费者剩余将增加图中的a+b+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由原来的a部分变为现在的d+e部分。图4.22.如果商品A的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商品A的替代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替代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下降,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如图4.3所示,消费者剩余将由原来的a+b部分变成现在的a+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将由原来的c+d+e部分变成现在的e部分。图4.367 3.如果商品A的互补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商品A的互补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互补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上升,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图4.4所示,消费者剩余由原来的a+c部分变成现在的a+b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则由原来的e部分变成现在的c+d+e部分。图4.44.你认为代人排队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应该被制止吗?这种行为会带来帕累托改进吗?答案要点:排队现象的出现是市场力量在价格管制等干预下的体现,是价格机制失效时的替代。对于以排队为对象的交易双方而言,代人排队者对排队所需的时间精力的评价是不大于其收取的费用的,而付费者对于排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的评价不会小于这笔费用。因此,双方的福利都会因交易而改进,这里帕累托改进是存在的。强行制止这种行为无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根本性的措施还在于打破对价格机制的干预,让市场力量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从而让排队现象自动消失。67 5.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宠物狗征收消费税带来的税收收入以及无谓损失分别会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宠物消费税的影响,宠物的交易量会有所下降,在宠物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税收收入将减少,而社会的无谓损失基本不变。6.结合现实,思考一下有关春运的问题:(1)市场会以哪些方式实现价格管制下的均衡?(2)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益者?(3)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害者?(4)如果你是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你会针对春运制定怎样的政策?有没有除了价格以外的手段来缓解春运的压力?答案要点:(1)实行价格管制,对春运火车票的超额需求必然出现,火车票的配置将不再按价格进行。乘客需要排长队,或者依靠关系后门等手段才能买到火车票。“黄牛”、票贩、“黑车”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试图趋于均衡的方式。(2)春运不涨价,由于“一票难求”,那些可以凭借关系后门买到火车票的人将受益,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倒卖火车票来把这种利益变现。利用春运期间超额需求跑“黑车”的人也将受益。(3)春运不涨价,普通乘客看似不用多掏钱,但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乘客将买不到票,或必须从票贩手中买高价票,这部分乘客的利益是受到损害的。正规营业的长途客运部门也会受到损失。(4)应该允许春运票价自由浮动,但一定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取消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是治本的手段。67 7.很多政策制定者都声称他们运用规定价格或产量的方式是为了增加社会福利,我们怎么来对这类经济政策的福利效果进行评估?答案要点:从本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由政府部门规定价格或产量,而非市场力量来决定价格产量时,社会福利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受到损失。我们应该比较政府干预前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变化,来看社会福利的变化。8.请你对中国一些地方所实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论:(1)按政府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市场是均衡的吗?(2)如果市场不是均衡的,那么存在哪些可能的机制使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呢?(3)你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吗?如果会,你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吗?答案要点:(1)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相当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行价格管制,市场将出现超额需求。(2)一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例如居民买房需要排队,一些并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买到经济适用房,等等。(3)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当于政府的价格管制,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即使政府要干预房地产市场,也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例如采取向中低价住房购买者倾斜的住房信贷政策或税收政策,对住房困难者进行住房补贴等。此外还应该鼓励租房市场的发展。67 第5章消费者行为:偏好与约束课后思考题:1.请画出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答案要点:见图5.1。图5.1图5.22.如果消费者不喜欢吃咸鱼,请你画出消费者对咸鱼与其他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答案要点:见图5.2。3.钻石对人们而言并非必需,水却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然而钻石很贵,水却便宜得很,这被称为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请你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一悖论。答案要点:均衡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边际评价,而消费者对其的边际评价随着此种商品的消费量而降低。尽管水很重要,但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得到足够的饮用及生活用水,因此对其边际评价并不高。而钻石则因其稀有而获得人们较高的边际评价,所以非常昂贵。然而,在沙漠等异常缺水的地区,人们对水的边际评价大大上升,水也成为昂贵的物资。67 4.消费者每月都购买粮食和单位价格(元/公斤)的其他商品。粮食在20公斤以内以0.4元/公斤的价格平价供应,超出部分消费者则需要以2.4元/公斤的市场价购买。消费者的月收入为110元,请画出新的预算线。如果价格并轨后粮食价格为2.2元/公斤,则消费者的处境一定变得更糟吗?答案要点:如图5.3所示,在实行双轨制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折线ABC。若实行并轨,则消费者新的预算线为直线AD。消费者的预算集缩小了,这意味着消费者的处境变得更差了。图5.35.在专栏5-1中,用抓阄的办法而不是付费决定谁得到好的教育机会,你对这种做法有何评论呢?(不妨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如果用于办公立学校的财政收入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正相关,那么供给方面会因此有何变化?第二,如果很多商品都如此分配,那么长远来看消费者的收入会变化吗?这又意味着什么呢?)答案要点:如果实行抓阄分配教育资源,公立学校的财政收入将被平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将减少。如果这种分配方式推广到其它商品领域,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上,那么消费者的收入也将处于低水平的平均化状态。更一般地,消费者失去了选择的自由,这对于消费者福利而言是很大的损失。67 第6章消费者行为:选择与需求补充材料显示偏好(1)为什么要引入显示偏好?关于偏好的理论是消费者理论乃至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但现实中偏好是不可观察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实际的消费数据,或者说消费者实际的选择行为。引入显示偏好就是要用可观察的数据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消费者偏好,用消费者实际的选择行为推导出导致这种选择的偏好模式。(2)显示偏好的含义如图6.1所示,假设A点与B点所代表的消费组合(x1*,x2*)与(x1’,x2’)都在给定的预算线上,即在给定价格以及收入的情况下,两者都是消费者买得起的消费组合。但我们观察到现实中消费者选择了A点而没有选择B点,那么我们就说消费组合(x1*,x2*)显示偏好于消费组合(x1’,x2’)。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的那个消费组合一定显示偏好于他买得起的其它任何一个消费组合。图6.1更一般地,如果给定商品一的价格p1,商品二的价格p2以及消费者的收入I,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组合(x1*,x2*)与另一不同的消费组合(x1’,x2’)满足如下关系:67 I≥p1x1*+p2x2*≥p1x1’+p2x2’,那么我们就称(x1*,x2*)显示偏好于(x1’,x2’)。即显示偏好是按某种预算实际需求的消费组合,和按这种预算能够购买但并未购买的消费组合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显示偏好并不是一种偏好,它只表明在(x1’,x2’)能够被购买的情况下,消费者所选择的是(x1*,x2*),也就是说显示偏好仅仅只是对选择行为的刻画;而偏好则表示消费者把(x1*,x2*)的次序排在(x1’,x2’)之前。如果消费者总是选择他所能购买的最佳消费束,那么显示偏好就隐含着偏好,但这是行为模型的结果,而不是术语定义的结果。(3)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理性:有关显示偏好的两个公理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可以通过两个有关显示偏好的公理来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对于理性消费者来说,如果消费组合(x1*,x2*)显示偏好于另一个不同的消费组合(x1’,x2’),那么,(x1’,x2’)就不可能显示偏好于(x1*,x2*)。显示偏好弱公理告诉我们,如果在两种商品的价格组合为(p1,p2)时我们有p1x1*+p2x2*≥p1x1’+p2x2’,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另一个价格组合(q1,q2)使得q1x1’+q2x2’≥q1x1*+q2x2*。如图6.2(a)所示,假设消费者面对价格组合(p1,p2)时选择A点的消费组合,此时B点的消费组合消费者也买得起,但是他没有选,也就是说对消费者而言,A点显示偏好于B点。如果在价格变为(q1,q2)时,消费者选择了B点,那么原因只能是他现在买不起A点的消费组合了,即A点现在位于预算集之外。但如果像图6.2(b)中的情况,在价格为(p1,p2)时,A点显示偏好于B点,而价格为(q1,q2)时,B点又显示偏好于A点,这种选择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行为。67 图6.2上面我们提到的显示偏好都是直接在两个消费组合之间作比较,也称为直接显示偏好。如果现在有三个消费组合A、B、C,我们观察到对消费者而言,A显示偏好于B,B又显示偏好于C,那么尽管没有观察到A与C的直接比较,只要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A就显示偏好于C。这种具有传递性的显示偏好被称为间接显示偏好。在定义了间接显示偏好以后,我们对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x2*)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另一个不同的消费组合(x1’,x2’),那么,(x1’,x2’)就不可能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弱公理是用直接显示偏好定义的,而强公理则把该定义扩展到间接显示偏好的情况。即如果一个消费束是另一个消费束的间接显示偏好,那么就不可能对另一消费束来说同时是这一消费束的间接显示偏好。强公理包含了弱公理的内容。(4)从显示偏好到偏好上面我们指出了显示偏好与偏好的差别,但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消费组合(x1*,x2*)先于(x1’,x2’)被选择,那么对(x1*,x2*)的偏好就一定超过对(x1’,x2’)67 的偏好。这样我们就从需求信息得到的偏好信息。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观察数据和显示偏好原理推导出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对于一个最大化效用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其偏好是可以传递的,那么由其消费行为表现出来的显示偏好也是可传递的。因此强公理是最优化行为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是说如果观察到的消费行为是最优化行为,那么其显示偏好就一定满足强公理;反过来说,如果被观察到的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可能造成被观察到的选择的性状良好的偏好。课后习题:1.用图形表示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补以及两种完全互替的商品时最优的选择答案要点: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补的商品时的最优选择可以用图6.3来表示:图6.3图6.4而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替的商品时的最优选择可以用图6.4来表示:67 2.用图形比较可变现的食品券与不可变现的食品券对消费者决策的不同影响。答案要点:食品券是否可以变现影响到消费者所面临的预算约束。假设消费者拥有的食品券可以购买的食品数量为x,那么在食品券不能变现以及完全可以变现两种情况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分别如图6.5(a)、(b)所示。这种预算约束的差异是否会导致消费者作出不同的决策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比较偏好于消费较多的其它商品时,如图中的无差异曲线所示,那么这种预算约束的差异就会使消费者作出不同的选择。在图6.5(a)中,消费者选择消费x数量的粮食与y数量的其它商品,而图6.5(b)中消费者选择消费更少的粮食x’,但更多的其它商品y’。当然,食品券可变现与否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最终决策还与食品券的数量x有关。图6.53.已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满足,其中为消费者的收入,为该商品的价格。当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该商品价格从3元降到2元时,试计算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有多大。答案要点:在价格为3元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67 ,而降价至2元后,消费者的需求量变为:,因此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为:。这个过程中,斯拉茨基收入补偿为:,即补偿后消费者收入变成106元,此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因此替代效应为:,收入效应为:。课后思考题:1.如果消费者仅消费两种商品,且两者是可以完全替代的,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还会表现为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吗?答案要点:对于两种完全替代的商品,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直线,此时的最优选择不会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而是出现在边界点上,如图6.6所示。67 图6.62.消费者花费全部的收入用于购买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对该消费者而言都会属于低档商品吗?答案要点:不会。不妨假设现在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如果两种商品都属于低档商品,那么它们的消费量都会下降,这将使消费者的总支出下降,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这两种商品,这就与消费者收入增加的假设矛盾了。3.如果企业实施加班工资,即只对多于原来劳动时间的部分支付更高的工资,那么消费者一定会选择更多的劳动时间吗?答案要点:不一定,这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收入与闲暇的偏好情况。如图6.7所示,在(a)图中,消费者倾向于减少一定的闲暇时间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此时加班工资的激励可以使他提供更多的劳动。但在图(b)中,消费者更倾向于享受闲暇,而不在意收入的提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已经较高了),此时加班工资对消费者的劳动时间影响不大。67 图6.74.提高利率可能会激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吗?答案要点:提高利率对于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储蓄决策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当替代效应为主时,利率的提高将刺激消费者更多地储蓄,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但是在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时,利率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即使当前少储蓄,将来也能获得同样的收益,因此可能会鼓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5.2006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股市上涨,有些嗅觉敏锐的居民就把投资于住房市场的资金转到股票市场。2007年以来,股市继续攀升,但也有些投资者又开始拿股票上赚的钱去买房子了。请你对这种现象加以评论。答案要点:股价的攀升对于投资者也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当替代效应占主导时,股价的上涨将促使投资者在股票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此时作为替代品的住房投资可能会减少。但是当收入效应占主导时,投资者在股市上少投资也能赚到那么多钱,这就会使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出来转向住房投资。当然,这里还有投资组合选择策略的问题,在股价持续高涨时,股市累积的风险也在加大,把资金分散到住房市场上也是出于风险与收益的权衡。67 第7章生产者行为:技术与投入补充材料: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在给定资本存量K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以及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由图7.1来说明。当劳动投入在0到L1这个区间上时,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是稀缺的,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递增的。在L2这个点上,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L1到L2这个区间上,尽管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高于平均产量,因此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仍然是递增的。在L2这个点上,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随着劳动投入的进一步增加,边际产量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平均产量,因此平均产量也开始下降。在劳动投入到达L3以后,边际产量开始取负值,再投入劳动力不仅不利于生产,反而会使总产量下降。图7.167 规模报酬考虑所有的生产要素搜增加相同的倍数,例如,生产以资本K以及劳动L为投入品,生产函数为,现在如果两种投入品都增加为原来的倍(),那么产出就是。如果我们有,就称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如果上述不等式取等号,我们就称规模报酬是不变的;如果取小于号,就是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都可能与生产函数中未包含的其它投入要素有关。在上述简单的生产函数设定下,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的集聚等都可能引起规模报酬递增,而企业家精神等难以复制的要素数量的相对固定则可能引起规模报酬递减。课后思考题:1.有时,人们会抱怨企业总是将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怎么看待企业利润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选择?答案要点:企业追求利润与消费者利益并不构成根本上的冲突。事实上,市场经济恰恰是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在市场有效运行的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利润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替代关系,因为竞争会自动对企业的逐利行为施加限制。现实中出现的企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牟利途径的现象,事实上是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如企业拥有垄断力量等。2.自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小幅升值,最近这几年,升值速度还有所加快。请问这对于特别依赖于进口原料和设备的企业有何影响?67 答案要点:对于需要进口原料和设备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其所进口的原料设备降价。3.有人提出,用中国的从业人员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得到的就业增长GDP弹性非常低,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根据这些结论,由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果会怎么样?答案要点:上述分析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过程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但却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资本—劳动比的上升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从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按照上述观点,由政府补贴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也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不利的。4.由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开创的“家庭经济学”将家庭视为一个生产单位,其产品是家庭的幸福。让我们借助生产理论来看家庭的生育行为,不妨假设家庭的效用(幸福感)取决于家庭的孩子数量和质量,其“等产量曲线”是一般的凸向原点的形状。在这样的分析框架里,怎么理解如下现象?(1)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往往更倾向于少生孩子和不生孩子。(高教育水平的女性抚养孩子时所面临的成本是什么?)(2)随着教育费用的上升(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了),人们更加觉得“只生一个好”了。(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普遍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育率逐渐降低。答案要点:67 (1)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就业收入较高,因此生育多个子女的机会成本比较高,而且高教育水平女性对子女的教育也会更加关注,因此如图7.2所示,对她们来说,“等成本线”是比较陡峭的。由图中可见,为达到一定的家庭幸福感,她们更倾向于少生孩子,而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图7.2(2)随着教育费用的上升,生育多个子女的成本上升较快,因此类似图7.2中的“等成本线”也比较陡峭,人们更倾向于少生育。(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提高,由上面两题的分析可知,人们生育多个孩子的成本相对上升,如图7.3所示,“等成本线”将变陡,为达到一定的家庭幸福感,人们更倾向于少生育。图7.35.在1980年代,上海有很多很好的家电品牌,但现在,中国最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却都不在上海。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67 答案要点:家电生产业的技术在1980年代属于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国内较早出现在具有较高资本积累以及相对高技能劳动力的上海。但此后家电行业的生产技术进步不如IT以及其它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来得显著,特别是目前家电生产基本上采用成熟技术,该行业相对于新兴服务业而言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适合在资本—劳动比相对不那么高的地区发展,而上海仍然维持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更适合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6.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增长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要点:技术进步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与就业增长并不一定同时发生。随着技术进步,具备较高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将增加,但生产技能较低的劳动力就业则有可能减少。如果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同时伴随着劳动力素质的较大提高,那么就业增长是可能发生的。第8章生产者行为:决策与供给补充材料67 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的关系在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之间也存在着类似于上一章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图8.1来说明这种关系。注意到边际成本MC事实上就是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当产量在0到Q1之间时,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对应于总成本曲线趋于平缓,在Q1处达到斜率的最小值,即MC曲线的最低点,继续增加产量将使得边际成本递增,TC曲线变得陡峭,相应地,MC曲线开始上升。而平均可变成本AVC事实上是VC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在Q2处取得最小值(此时与原点连线恰与VC曲线相切)。在产量为0到Q2之间时,VC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逐渐减小的,因此AVC曲线在这一段是下降的。同时,在这一段产量上VC曲线任意一点的斜率是小于它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因此MC曲线位于AVC曲线下方。而当产量大于Q2以后,情况正好相反,因此AVC曲线开始上升,而MC曲线也穿过AVC曲线位于其上方。AC曲线的情况也类似。上面的分析完全是基于现成的图形关系,但为什么会有这种图形关系,或者说这种形式化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却是经济学更为关心的。图8.1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67 在分析生产者行为时,“长期”与“短期”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可以调整。在短期分析中,生产要素有固定与可变之分,但在长期分析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厂商的短期成本可以表示为产量Q以及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投入的函数,,而长期成本则完全由产量Q来决定,因为在短期看来固定不变的投入在长期也可以根据产量来做出调整:。长期来看,厂商在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时会选择最合适的生产规模,即该产量所对应的短期平均生产成本最小,因此在图形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就是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如图8.2(a)所示。注意SAC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一般不是SA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于任意一条SAC曲线最低点处产量的长期成本由LAC曲线来决定,因为厂商按长期最优规模来生产不仅可以获得产量调整带来的成本下降,还有规模调整上的获益。不过,长期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包络关系并不适用于边际成本曲线,如图8.2(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SMC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处,短期边际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是相等的。图8.2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最优决策厂商的利润是其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因此其最优决策问题可以写成:67 厂商的最优产量Q*应该满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一阶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产品价格的接收者,产品价格与单个厂商的产量无关,,因此。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产量决策Q*应该满足:如图8.3所示,给定市场价格P,则MC曲线与其交点就确定了企业的最优产量Q*。此时企业的利润,如果,那么企业的利润即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当时,企业将亏损,但是只要,企业就应该继续运作下去,以弥补固定成本的损失,只有当时,企业才应该退出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位于AVC曲线上方的MC曲线,就是厂商短期内的供给曲线。图8.3生产者剩余67 与消费者剩余类似,我们可以如图8.4所示的阴影部分那样引入生产者剩余PS,更明确地,生产者剩余可以写成:显然,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满足如下关系:图8.4课后思考题:1、能不能找到一些实例来说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可能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是下降的?企业的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有可能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吗?为什么?答案要点:当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边际成本曲线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下降的现象可能就比较明显,比如电信公司或自来水公司等。但企业的生产决策的均衡点不可能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因为若该企业原产量处于MC曲线下降的范围内,企业完全应该继续加大产量,这样可以降低平均成本,直至处于MC曲线的最低点或最低点右侧才可能达到最优产量。67 2、为什么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右上方?请用图形说明,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会穿过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答案要点:由于存在固定成本,AC曲线总是在AVC曲线上方,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平均固定成本(AFC)。而AC曲线由下降转为上升的点要比AVC曲线偏右,这同样是由于AFC的存在。当AVC的增量小于AFC的减少量时,AC曲线仍然处于下降的状态。MC曲线穿过AC和AVC曲线最低点的原因,可以从图8.1中看出来。根据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可知,边际成本就是每一产量上总成本或者总可变成本的切线斜率(两者斜率相等,因为他们之间只是在高度上平移了一个FC),而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曲线(VC)上每一产量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平均成本是总成本曲线(TVC)上每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当总成本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正好过原点时,MC=AC,在此产量之前,MCAC,所以MC曲线正好过AC曲线的最低点。同理可知MC曲线过AVC曲线的最低点。3、在中国改革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高比例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企业既然亏损了,为什么不让它破产关闭?答案要点: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并不受市场价格和成本的约束,而用行政规定将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固定。这样造成了企业失去对技术和管理的内在激励和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上述内在问题开始显现。这一企业家精神缺失的表现使得很多国企竞争中失利,亏损。企业亏损而仍旧继续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若是短期亏损,但是生产仍能弥补可变成本,并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这样的生产是可以持续的,在企业面对更好的机遇或遇到优秀的领导人时,可以扭亏为盈。其次,若是长期亏损,则从市场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倒闭。但是同时,国企承担着很多社会服务的功能,例如承担就业压力和市场供应任务,或者当地的经济好坏影响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时,政府官员就有动力违背市场规律,通过种种手段保证国企在亏损的条件下经营,尽管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无效率行为。67 4、中国的地方政府曾经为亏损国有企业的退出设置障碍,同时,也为垄断行业设置进入壁垒。地方政府为什么这样做?这些做法对市场效率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地方政府这么做是因为其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重叠,分工不明确。比如考察政府官员政绩时加入当地经济指标,或者由于政企不分的国企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皆会导致政府试图干涉企业正常的运行。这样做是会伤害合理的市场秩序,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行业内有无效率的垄断,不利于经济发展。5、很多时候,在商品需求增长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却在下跌。比如说,在1980年代,电视机曾经是非常紧俏的商品,在通货膨胀比较高的1988年,商店里的电视几乎没有存货。到了1990年代后半期,彩电价格仍然比较高。但是,在最近这些年来,彩电的价格却越来越低,曾经卖到过5000多元一台的29寸彩电,现在1000多元就买得到。其他的商品也有很多在不断地降价,包括电脑、手机,甚至汽车。为什么需求增长了,价格反而下降了?答案要点:这个问题可以用长期均衡的图8.5来回答。在市场变化中,给定不变的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增长是会带来价格的上升,均衡点从E1转移到E2。但是,同时快速增长的需求让很多生产者看到了该行业超额的利润,从而涌入该商品的生产,他们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源源不断的商品供应拉低了市场均衡价格,所以长期的市场均衡不是E2而是E3。E1与E3的价格谁高谁低并不确定,在有强烈正规模经济的制造业里,例如题干所说的电视机的生产中,供给变化对价格变动的作用会更强烈,导致E3的价格比E1的价格还低。图8.567 第9章福利经济学和市场效率补充材料:交换经济中的禀赋与效率——埃奇沃斯(Edgeworth)框图分析教材的9.1节对交换活动的效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埃奇沃斯框图这一分析工具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我们仍然考虑教材中那个仅有小陈和小陆两个消费者的交换经济,也就是说,我们不考虑经济中的生产活动,小陈和小陆进入市场时就各自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禀赋,在这里就是一定数量的蔬菜和肉,然后相互进行物物交易。如图9.1所示就是这个交换经济的埃奇沃斯框图,其中横轴表示蔬菜的数量,纵轴表示肉的数量,小陈所拥有的蔬菜和肉的数量从左下角的原点O开始度量,而小陆的则从右上角的原点O’开始度量。由于只考虑交换活动,我们假设这个交换经济中蔬菜和肉的总量都是固定的,分别为X和Y,在图中分别以框图的横向总长度和纵向总长度来表示。在初始的时候,小陈拥有比较多的蔬菜x,但他拥有肉的数量y则比较少;而小陆则相反,拥有比较多的肉Y-y和比较少的蔬菜X-x,这体现在图9.1中经济的初始禀赋点A位于框图的右下角。对于初始禀赋,小陈觉得自己蔬菜太多而肉太少,小陆则觉得自己肉太多而蔬菜太少,因此双方就有进行交换的意愿。我们在图中分别画出了双方穿过初始禀赋点A的无差异曲线IC(小陈的)和IL(小陆的)。对于小陈而言,位于IC右上方区域的消费组合显然要优于A点;而对于小陆,位于IL左下方的消费组合也是优于初始禀赋A点的。因此,图中由IC和IL包围而成的阴影部分对双方来说都是优于初始禀赋的,如果交易之后可以使得蔬菜与肉在双方之间分配的点位于这个阴影区域以内,那么小陈与小陆的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双方都会答应进行这样的交换。一般而言,如果通过交易可以在不损害其他行为人福利的条件下来改善某行为人的福利状况,那么这样的交易就被称为是帕累托(Pareto)改进的,图9.1中的阴影部分就是与初始禀赋点A相比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区域。在现实中,如果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那么相应的交易或改革措施就应该被推行,而且实施的阻力可能相对会比较小。67 图9.1那么这种交易行为会进行到哪一点才停止呢?我们看图9.2,图中的B点不仅是小陈与小陆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而且初始禀赋点A与其连线也恰与这两条无差异曲线都相切。如果交易的结果在B点,那么我们就说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双方都不可能再在不损害对方福利的情况下改进自己的福利水平了。注意到此时直线AB的斜率就是交易的均衡价格。如果交易价格不等于这个值,那么市场将不可能出清,直到价格调整到均衡值为止。图9.2在不同的禀赋条件下,对应的帕累托最优结果也不一样。如图9.3所示,将这些帕累托最优点连接起来,就形成所谓的契约曲线OABO’67 。注意到如果初始禀赋点位于框图的左下角或右上角,交易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很“富有”,而另一方很“贫穷”。图9.3课后思考题:1.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居于世界的前列。而这时,在国际社会却产生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有些人认为中国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各国抢占了他们本国产品的市场,威胁了他们国家的就业增长。对此你有何评论?答案要点:该论断是不合理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有利于提高世界总产量和福利。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低端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西方发达国家技术领先,生产高端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主要生产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样的分工,提高了世界总产品的产量,也让国际上他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高质的产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可以扩大世界市场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分工的深化。中国提供了低端产品之后,技术领先国家的失业劳动力可以经过培训,转移至高端产品的生产。就业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依赖于原有产业甚至是不符合本国比较优势产业的维系,积极的产业升级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才是有效途径。67 2.在改革开放以前,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是被平均化的。改革开放以来,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在扩大。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在所有的原计划经济国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就业和失业的女性在适龄女性中的比率)都在明显的下降。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答案要点:改革开放之前,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主要并不在工资上体现,但改革之后,这种差别逐步得到了体现。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如果按比较优势的理论来进行分工,可能就会产生男性从事社会职业,而女性从事家庭服务的趋势。当然,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只能解释因变量差异中很小的一部分,另有很大的部分并不能得到解释。也有研究倾向于将这种从经济效率角度无法解释的变化归因于社会歧视等因素,对效率造成损失的社会歧视当然是不合理的。3.有人主张,为了实现社会平等,应该对低收入者买房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的子女的教育也应该进行补贴,而应该对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进行征税。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出发,是不是可能通过其他的政策来改进这种再分配政策的效率?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政策有没有合理之处?请以教育的补贴为例加以说明。答案要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结论意义是,效率和公平可以分开考虑。要达到公平的分配,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初始禀赋,而不是改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这样可以避免效率的损失。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政策推论出发,政府如果想促进平等的分配,那么,正确的政策就应该是改变不同的人的禀赋,而不是扭曲价格。教育补贴和买房补贴等等尽管都是改变禀赋的方式,但可能更为根本的政策措施应该是从有效控制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入手,这才是更为直接的改变消费者资源禀赋的手段。当然,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类政策的针对性往往更强。以教育为例,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那么提高低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一定能保证这个目标,但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券可能就能实现这样的目标。67 4.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经济学总是在强调效率,而不关心公平。你觉得这种看法对吗?答案要点: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表面上看,经济学家主要关心的是效率问题,但是关于公平对效率的影响,在经济学中也经常被讨论。教材9.2.3里在考虑社会福利函数时就提到,在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就是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讨论了收入不平等的种种影响,尽管这在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收入差距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5.显然,中国的不同省份之间应该具有非常不同的比较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看到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市场分割这些现象呢?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呢?答案要点: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谋取短期利益的行为。分割的市场给当地企业以垄断的权力,减少企业间的竞争。市场分割为重复建设创造了环境,而重复建设又为市场分割找到了借口。如果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能利用国内经济的大市场和分工效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打破市场分割,改变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关键。将原有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和官员利益与当地企业关联的链条打破,使政府真正服务于市场,努力架构市场规范和机制。鼓励企业在法律的管制下自由发展,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断进步。这样,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自然会形成。6、对于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结果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必要的吗?答案要点:对于实现帕累托最优,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不是必要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第二定理只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均可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达到。但是它没有提到其他配置方式。例如,理论上,如果存在一个知道所有人偏好的拍卖人,它的目标是实现全体成员福利最大化,且该拍卖人没有自己的资源配置偏好和相关经济利益,则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拍卖人所掌握的信息,直接制订出各商品的最优价格,促使帕累托最优分配的实现。67 第10章垄断课堂习题:1.某垄断厂商欲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他面临两类消费者或者说两个市场,需求函数分别为,。假定该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则在两个市场上他应该分别如何定价?如果该厂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即在两个市场上只能定相同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答案要点: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如果能够实行价格歧视,那么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可以得到:;。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厂商的利润为:。如果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只能定相同的价格,那么他面临的总需求函数就是:,其边际收益可以表示为:67 ,根据可以得到:。此时厂商放弃第二个市场,所获利润完全来自第一个市场:。2.某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其生产成本可以表示为,求厂商最优的定价与产量。方法一: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则厂商的总收益可以表示为,边际收益为:。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方法二:由题中特殊的需求函数形式,我们可以得到厂商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常数:。67 由垄断厂商最优决策点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我们有:,根据可以直接得到,。3.假定某垄断厂商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为3处进行生产。现在政府向其征收的从量税,如果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别是线性的和不变弹性的,则征税后价格分别会怎样变化?答案要点:当厂商面临线性需求函数时,如图10.1所示,假设反需求函数为则边际收益函数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线性边际成本函数这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在征税前,厂商的最优产量满足,即有此时的商品价格为:。已知厂商在需求弹性为3处进行生产,即有67 因此,需求函数中的参数满足,即。政府征收从量税对厂商而言相当于其边际成本增加,即边际成本曲线向上平移个单位,因此边际成本函数变为此时厂商的最优产量满足,因此商品的价格为:因此征税前后价格的变化为:图10.1当厂商面临的是弹性始终等于3的需求曲线时,由垄断厂商最优决策点上边际成本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67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国内机场的餐饮价格通常都贵得出奇?你认为政府应该鼓励肯德基或麦当劳进驻机场营业吗?答案要点:机场餐饮价格贵得出奇的原因在于垄断力量的存在。政府应该鼓励有质量保障的厂商进入这个市场,进行竞争,使得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2.川剧中的“变脸”不轻易外传,你如何评价这种垄断呢?答案要点:这样的垄断产生于关键资源的稀缺。垄断使艺人得到了高利润,好的方面,高收益促使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坏的方面,进入门槛的设立使得该艺术进一步发展完善和传承受到阻碍。在“变脸”有了这么久的历史的现在,这样的垄断是不利的。为促使和保护新艺术的产生,我们固然应该让艺人在早期获得高收益,但是在长期,为促使其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当引入竞争。3.自然垄断行业的厂商需要阻止潜在的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吗?答案要点:自然垄断行业的厂商不需要阻止他人的进入。因为自然垄断的形成关键原因是由于市场容量较小,单一厂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成本比多家厂商提供的平均成本要低。此时,新厂商进入会提高各自生产的平均成本,潜在竞争者没有动力进入该市场。4.小灵通曾饱受“技术落后”的责难,但各地消费者却对小灵通的进入大为欢迎。请你对此加以分析。答案要点:在“小灵通”进入通信市场之前,该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垄断市场。分析该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该垄断并不是自然垄断。因为垄断在位者为“小灵通”的进入设置重重阻碍,且“小灵通”的进入受到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小灵通”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也从该业务中获取了丰厚的利益。上述现象和种种材料表明,“技术落后”只是地方政府给“小灵通”的进入设置障碍的一个借口。这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法律政策导致的垄断是无效率的,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消费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脚投票”,对替代品“小灵通”的进入表示肯定。5.垄断的无谓损失是如何形成的?答案要点:67 垄断的无谓损失主要来自于产量的减少和社会寻租活动等。由于垄断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方式确定产量,而厂商面对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社会对该单位产品的评价——需求曲线,所以从社会角度来讲,对于被减少的产量部分,社会评价高于生产它们的代价,这一差距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同时,非自然垄断厂商需要游说政府官员或设置行业进入壁垒来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这样的行为会带来社会成本,却不产生经济产出。同时,在各类垄断中,工作人员可能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上述行为均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6.随着“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垄断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10倍”等新闻的出现,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成为2006年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后,江苏电网系统、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纷纷表示将规范员工工资,有报道甚至称:电力系统正在掀起垄断行业减薪风暴。请你对此加以讨论。答案要点:对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进行规范是正确的,但这并不一定是解决垄断利润问题的核心。谁有独占市场的权力,谁就会获得垄断利润。各电力公司为维持其在地方上的垄断地位,需要向政府部门游说,相当一部分垄断利润会以不同的方式转移到政府官员的头上。因此规范这部分寻租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时,将地方供电市场的垄断现状打破,形成国家或者区域的大范围市场,引入竞争者,均会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7.列举现实生活中各种价格歧视和搭售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要点:生活中有很多价格歧视和搭售的例子,其中一级价格歧视很难做到,现实中很少出现,其他价格歧视和搭售的行为屡见不鲜。三级价格歧视:旅游集散地的小贩对本国游客和外国游客的出价不同二级价格歧视:欧洲国家电力供应对不同的消费量价格不同搭售:不同场次不同内容电影票的捆绑销售上述行为的产生,概括而言,是由于厂商想更好地获取垄断利润,充分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和市场力量的结果。8.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某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记者的提问与该领导的回答,请你就该回答加以评论。[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央企的盈利大户中很多是垄断企业,而垄断企业对社会公众利益会造成损害,请问怎么协调这方面的关系?谢谢!67 [某领导:]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这两年国有企业的效益确实比较好。169户中央企业,这两年每年净增加的利润将近1000亿。去年,中央企业上交的税金4665亿元,今年要达到5500亿元,去年的利润是4880亿元,今年中央企业要达到6000亿元。这么好的一个局面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竞争。也可以说我们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垄断的。实际上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而且这些企业的主要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准确地说,他们的股权已经多元化、社会化。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怎么来看待垄断,我想这个含义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答案要点:上述领导的回答在两个方面是有所偏颇的。其一,他认为中央企业利润的提高来源于竞争,这是不准确的。企业利润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是自己努力经营,提高经济效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由于掌握市场力量,占有垄断地位从而占有垄断利润的结果。在我国,中央企业管理经营的水平并不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明,但是中央企业与政府间紧密的关系使得他们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却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该领导将利润归结为竞争的原因,是不够准确的。其二,股权的多元化并不能说明这些企业的垄断性质发生了改变。一个企业垄断与否,关键是看它拥有的市场力量。在公司所有权方面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其市场力量,从而不改变企业的垄断地位。只有切断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放开市场准入壁垒,让企业公平、独立地经营,这才可能形成一个竞争的市场。9.有人发现,在中国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后,那些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的医药价格有所上涨。请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构建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医药价格?答案要点:这个现象与定点医院获得的市场力量有关。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数目有限,这样就导致了被确定的定点医院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力量。定点医院凭借其市场力量提高医药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若要有效地控制医药价格,方法之一是让更多的医院和药店进入这个市场。当市场上的竞争者增多,定点医院拥有的市场力量下降时,他们会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第11章寡头与垄断竞争67 补充材料:联合定产的古诺(Cournot)模型假设某种产品的市场为两家寡头厂商所控制,即市场上总的供给量为两家厂商产量之和:并且假设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反需求函数为,两个寡头厂商的成本函数均为。对于寡头厂商1而言,他需要得到有关寡头厂商2产量的信息,以预计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而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如果他预期寡头厂商2的产量为,那么他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就是显然,寡头厂商1的最优产量决策将是他对寡头厂商2产量预期值的函数: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得到寡头厂商2的最优产量决策也将是他对寡头厂商1产量预期值的函数:上面两个函数被称为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古诺模型关心的是均衡解,也就是双方都正确预期了对方行为时的情况。此时,双方对对手产量的预期值恰等于对手的均衡产量:我们不妨以简单的线性反需求函数为例来看一下古诺均衡的求解,我们同时把两个寡头厂商的成本函数简化为。那么寡头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写成67 其一阶条件为这就是寡头厂商1的反应函数。同样可以得到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那么古诺均衡就可通过以下方程组来得到也就是。此时,市场上该产品总的供给量为。对比我们在第二章中得到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产量,不难发现,在联合定产的寡头垄断下,均衡产量是减少的,相应的均衡价格则是上升的。我们上面的计算对联合定产的寡头数量限定为两个,不难证明,当寡头厂商为一般化的个,古诺均衡解将使总的均衡供给量为完全竞争市场下均衡产量的,这也意味着当联合定产的寡头数量趋于无穷时,古诺均衡将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完全一致。产量领导的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模型与联合定产下寡头厂商同时决策自己产量不同,在产量领导下存在一个领导厂商,他具有先行优势,即他很清楚其他厂商的行动策略(反应函数),并且他会据此先制定自己的产量。行业中的其他厂商则根据领导厂商已经确定的产量来制定自己的产量。简单起见,我们不妨还是来看两个厂商的情况。假设厂商1是领导厂商,那么在他确定了产量以后,另一个寡头厂商2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就是他的最优产量将是领导者寡头1产量的函数,即他的反应函数为67 由于领导者厂商1具有现行优势,他掌握厂商2的反应函数,可以事先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价格领导的“剩余需求曲线”模型假设厂商1为价格领导者,具有较低的且固定不变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而厂商2的边际成本MC2则是递增的,不妨假设其成本函数为,而市场需求函数为,如图11.1所示。由于只能作为市场价格的接收者,价格追随者的行为与完全竞争厂商类似,即厂商2的最优产量应该满足而价格领导者厂商1将根据扣除厂商2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曲线”D’D来确定自己的最优产量。剩余需求曲线可以表示为相应的边际收益MR1为根据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条件MC1=MR1,我们不难得到厂商1的产量。图11.1课后思考题:67 1.国美和永乐有大量的市场重叠地区,在上海双方门对门的店面就达到了21家之多。在国美宣布并购永乐的第二天,苏宁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聘零售人才。你认为国美永乐的合并与苏宁的大规模招聘存在因果关系吗?答案要点:这两个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国美与苏宁所在的电器零售业是一个产量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市场规模较大的电器零售商在与上游的厂商的谈判中具有更强的谈判实力,可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力量和更多的垄断利润。相应地,当国美并购永乐之后,国美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使苏宁的利益受到影响。苏宁大规模的招聘正是为了应对国美永乐的合并。2.1996年,四位以色列青年发明了ICQ——一种网络聊天软件。此后,类似功能的软件不断产生。到了2006年,这种后来被称为即时通讯的小软件成为互联网沟通与传播理念最为完美的体现方式,经过多年的优胜劣肽,在中国国内就形成了QQ、MSNMessenger(后被更名为WindowsLiveMessenger)、雅虎通、Skype、GoogleTalk等多家竞争的格局。此类软件通常是免费的,其盈利的大部分来自于客户端内置的各种无限增值服务。2006年,中国移动表示将在年底前终止与各类即时通讯软件的合作,转而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飞信”。请你对此加以评论。答案要点:中国移动的这一行为是将其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垄断力量在网络聊天软件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若中国移动独立推出“飞信”服务,则在网络聊天软件的垄断竞争市场上很难发展。“飞信”的竞争对手拥有一批有忠诚度的老用户,即时通讯服务市场又是一个规模效益非常突出的市场,此时“飞信”要进入市场非常困难。中国移动终止与其他软件合作的行为,事实上使得需要在手机和电脑间通信的用户几乎只能选择“飞信”。因此,“飞信”可以培养很多新用户,可以顺利介入即时通讯服务市场。3.为什么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下降和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的增加会使欧佩克更难维持卡特尔协议。答案要点:67 世界石油供应的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同时欧佩克的合谋是一个不稳定的合谋。当世界石油市场的需求下降,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产量增加时,欧佩克国家面对的石油需求是下降的。此时欧佩克国家若仍按照协议出售石油,他们的均衡产量由他们面对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确定。此时欧佩克国家的总产量下降,总利润下降。欧佩克各国很难接受下降的盈利水平,违背协议提高产量的意愿更强了。因此卡特尔协议的维持就更难了。4.快速食品是一个垄断竞争行业,原本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后来有媒体报道称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快速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这一消息会使该行业产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对该行业的影响要分短期和长期来看。由于该市场原先是一个长期均衡的垄断竞争市场,所以厂商的平均成本应当等于商品价格。当新研究的不利消息传出时,会减少消费者总需求。短期而言,市场上没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在每个厂商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和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曲线上,由新边际收益和新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消费者对边际产量的评价小于厂商提供该产品的平均成本,但仍高于边际成本。厂商只能按照消费者评价出售商品,从而在短期厂商会亏本,但仍然处在生产经营状态。长期而言,在这个亏本的垄断竞争市场上,会发生厂商数量的调整。有一部分厂商会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的需求在剩余的厂商间分配,每个厂商面对的消费者需求又会上升。直至该市场回到了新的长期均衡。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再次与商品价格相等。5.2007年上海市政协会议中有一个提案:应限制手机套餐数量,不损害老用户利益。请你对此加以评论。答案要点:政协会议的这一提案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是不合理的。手机套餐数量的增加,并不会损害老用户的利益,反而会同时增加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手机套餐种类的增加是厂商综合运用二级价格歧视和捆绑销售的手段之一。通过对通话时间和短信数目等服务的捆绑,以及对不同服务量的不同定价,厂商可以让消费者进行自我选择。这样厂商一方面避免了对消费者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的成本,另一方面与原先相比可以提高产量提高利润,而新老消费者可以比以前得到更适合自己个人特征的服务。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社会的总福利是增加的。只要手机套餐是由消费者自愿选择的,那么对于套餐的数量并不应该加以限制。67 第12章博弈论课后思考题:1、象棋比赛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博弈: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变和博弈、零和博弈。答案要点:象棋比赛属于动态博弈和零和博弈。象棋是动态博弈是因为,在每局比赛中,都有先手和后手之分,后动者会根据先动者的行动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而不是双方同时行动。之所以说象棋是零和博弈则是因为每局完整的比赛都会以一胜一负或者平局结束,下象棋的两个人的胜负总收益为零。2、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在火车站附近吃饭和住宿?(小陆的一次亲身经历是,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店里吃饭,一条鱼的价格在点的时候是8元一斤,结账时变成了8元一两。)答案要点: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该动态博弈中存在承诺的置信问题。正如教材图12.10中所展示的那样,消费者先决定是否消费,商家再决定是否提供优质服务。消费者不愿消费是因为商家无法对消费者作出可信的承诺让消费者相信自己在第二阶段会选择提供优质服务。上述问题主要可以通过改变商家欺骗行为的结果来解决:(1)消费者保护协会和司法程序对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若商家的欺骗行为会得到司法打击,则其被投诉之后的损失远远大于一次欺骗行为的收益,此时商家不会选择欺骗。(2)博弈需要重复进行。若商家在乎自己的声誉,则它不会欺骗消费者。因为欺骗的行为伤害了商家的声誉,使得商家长期的品牌价值受损的程度远远大于一次博弈中商家所得到的利益。3.在静态博弈中,双方行动时无法观察到对方的行动,因此,每一方都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先被对方看到,从而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这个说法正确吗?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静态博弈中,不仅有先发制人,还有后发优势。例如在猜拳的博弈中,就没有哪个博弈者想要自己的行动被对方看到,相反,他们希望自己能看穿对方的行动。每一方是否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先被对方看到是由博弈的结构决定的。不能武断地得出结论。67 4.请你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以下成语:破釜沉舟、穷寇勿追、哀兵必胜。答案要点:这三个成语都是描述在动态的斗鸡博弈中威胁有效的现象。在动态斗鸡博弈中,后动的一方处于劣势,为了改变博弈结果,后动的一方可以选择实行有效的威胁。对于理性的对手,要让威胁有效,后动的一方可以有两种选择:使对手相信自己是非理性的或者使对手相信自己不能选择后退。前者可以是“哀兵必胜”描述的现象,后动的一方相信自己是出于正义,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行动都会选择前进。这时获知这一信息的理性对手反而会作出对后动一方有利的决策。后者可以是“破釜沉舟”或“穷寇莫追”描述的现象,当后动的一方切断自己的退路或被逼入绝境时,先动的一方也会作出对后动一方有利的决策。5.在石油输出国组织达到联合限产的协议之后,对每个成员国而言,偷偷地增加自己的产油量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答案要点: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而言,他们的博弈就类似于囚犯困境。某个成员国偷偷增加产油量对自己而言是占优策略,但对石油输出国组织而言,会减少组织总收益。67 第13章非对称信息课后思考题:1.在本章的旧车市场例子中,如果给定二手车的质量,卖方的保留价格很低,而买方的愿意出的价格却很高,那么旧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市场失灵吗?答案要点:此时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并不会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价格同时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和质量信息两大任务。而在问题所述情形下,很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让所有卖方和买方都同意以这一价格成交。这一价格使供需双方都得到满足,但并不承担质量信息,市场并不会失灵。此时,只是部分买方(买到高质商品者)和部分卖方(卖出低质商品者)可以获得超额利益而已。2.大学扩招后,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了。MBA班越办越多以后,MBA毕业生也越来越不那么吃香了。请你对这些现象加以解释。答案要点:在不对称信息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和MBA的毕业文凭可以起到信号发送的作用。拿到大学和MBA毕业文凭的学生的平均素质要好于市场平均素质,就业单位据此可以认为获得文凭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素质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因此有理由向其提供较高的工资。但在大学扩招和MBA班增多之后,这种信号发送机制的效果就下降了。因为此时拿到大学和MBA文凭的部分学生的素质会差于扩招前所有学生的素质,导致学生平均素质有所下降,进而导致信号发送的效果也下降了。3.如果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两种选择,那么低能力的劳动者更可能选择哪一种?答案要点:不考虑发奋努力的额外成本,也不考虑工作中的“干中学”67 效果,低能力者会选择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工作量大抵是按照规定工作时间内劳动者的平均产出制定的。低能力者在同样时间内的劳动产出会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同样的工作时间内,低能力者按照计件工资所获得的收入会低于计时工资的收入。低能力者理性选择的结果会是选择计时工资。4.保险推销员在推销时说得天花乱坠,但这种行为显然并不利于维护保险公司的声誉。这是逆选择问题还是道德风险问题呢?如果你是保险公司的股东,你认为应该怎样激励保险推销员呢?答案要点:该问题属于道德风险。因为该问题中存在的是不对称信息和委托者-代理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作为股东,则可以考虑对保险推销员进行监督,调整工资报酬的组成,甚至推动整个保险市场形成注重推销员声誉的氛围。这样,推销员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行为就会面对更大的成本,他理性抉择的结果会满足股东的要求。5.2007年4月18日,全国火车又一次大面积提速。此前,乘坐从杭州东站到上海南站的新空调特快列车,全程1小时35分,硬座票价只要25元。但是在提速之后,原先的硬座车有一半更换成了全列软座的车厢(软座票价47元),乘客很难再买到像原先那样舒适又快捷的新空调特快列车的硬座车票了。请你为此现象加以评论。答案要点:该现象可以作为信息甄别的一个实例来理解。作为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铁路管理局,可能无法得知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或者获得该项信息的成本很大。在提速之后,铁路管理局将半数的硬座车换成了软座车,这样价格弹性不同的消费者会自动在硬座和软座间进行选择。最终,铁路管理局可以利用这样的信息甄别机制,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收益。67 第14章外部性与公共品课后思考题:1.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大量的农业用地通过“征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您认为应该如何界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这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农民的收入有何影响?答案要点:在中国,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在这样的体制下,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可以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权同时赋予农民。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改善现状。首先,明晰土地产权能提高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效率,例如,减少征用过程中双方的交易成本和有利于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有效地最大化其自身利益;其次,农民在征用过程中,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将土地使用权赋予他们,有利于实现权益的合理分配。2.为什么政府应该对社会的收入差距进行调控?有人认为,收入差距是在市场机制下形成的,所以,政府不应该多管这些事。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答案要点:认为政府不应管理调节收入差距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市场有效发挥其作用有两个条件:其一,交易双方的利益诉求均可用市场价格来表现;其二,所有参与者行为的社会影响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作用来实现。可以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外部性”,例如带来社会的不稳定,造成治安混乱等,这种“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调控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进行转移支付和保证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而保证市场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运转。3.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农村人口大量死亡。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67 而对于这一时期,农业产出的下降和人口大量死亡,有经济学家认为与农村普遍推行人民公社有关。对此,你怎么看?答案要点: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发生这样的灾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说从本章的角度来观察,在农民理性的假定下,推行人民公社加剧了中国的灾难(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中国存在很多利他主义者,但很多史实证明,那时仍存在不少的理性农民,本结论仍然成立)。理性的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会考虑自己的收益和成本,人民公社情形下,会发生类似于“公地悲剧”的情形,大家都偷懒,不努力干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人民公社的制度使得相同客观情形下的产出降低。因此说推行人民公社家军乐中国的灾难。4.在中国一些有关公共领域的改革的讨论中,公众往往简单地把政府“应该”承担责任作为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理由。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医疗服务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而且应该是免费提供。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医疗服务一定是公共品吗?即便对于那些属于公共品的医疗服务,是不是一定要由政府来直接“生产”?答案要点:细分医疗服务,我们可以得到公共基础医疗和高端私人医疗服务。后者更像俱乐部产品或私有品,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或排他性竞争性。前者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品。但即使是公共品,也并不一定要政府来直接“生产”。一般情况下,私人生产比政府生产更有效率。不过当产品质量不易鉴别时,政府生产也有一定优势。不同的公共品也具有不同特征,应根据具体特点确定生产方法。以医疗为例,公共基础医疗由政府提供比较合适。因为公共基础医疗涉及的人范围比较广,从而和公平相关程度很高,同时基础医疗服务的质量比较难以鉴别,这样的产品由政府生产比较好,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一系列麻烦。5.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市场化引起了很多争论,很多人认为教育市场化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对此,你有何评论?有没有可能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兼顾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如果通过政府直接办教育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均等化,是不是结果一定比教育市场化更好?67 答案要点:教育市场化并不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完全有可能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兼顾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根据政府和私人提供的不同特点和各自优势,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私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配合高收费和奖学金制度,给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高能力学生提供教育,政府提供一般的公共教育。这样的分工可以兼顾效率和公平。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教材本章最后一部分“教育的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的讨论。6.如果企业倾向于通过集聚而享受相互之间的正外部性,那么,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否会持续发展?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否会因此而持续扩大?答案要点:若集聚的正外部性存在,则企业会继续进行空间集聚。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可能因此而持续扩大。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兼顾效率和公平。首先,集聚使得效率得以提高,可以通过财政转移将因集聚而产生的部分好处分给其他地区,以保证公平;其次,其他地区可以和集聚地区形成产业配套,以经济腹地等形式参与地区分工,分享集聚的好处;再次,集聚同时造成了“拥挤效应”,当集聚地区的劳动成本上升时,其他地区的低成本会诱使产业发生转移,产业的转移也会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67 第15章政府和政治决策的经济学课后思考题:1.假设一个社会由牛郎和织女两个人组成,请在公共品供给数量和公共品成本分摊比例的二维空间里,用图形表示林达尔均衡如何实现。答案要点:如图15.1所示,横轴代表公共品分担比例,纵轴代表公共品供给数量。两条斜线表示,当自己需要分摊的公共品成本比例上升时,其所愿意提供的公共品数量会下降。这一假定一般能够得到满足。在均衡点E处,牛郎和织女的分担比例之和为100%,两者关于公共品供给数量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图15.12.尽管我们在正文里说,如果决策成本太高,办公室里公共休闲场所的咖啡就会没有供应。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里,办公室的公共场所常常有咖啡供应,而买咖啡的钱则是由大家出的。在集体决策成本很低和很高两种情况下,分别有什么样的机制可以实现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各需要什么条件?答案要点:集体决策成本很低时,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较为适合,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需要以下两个条件才行:一是参与者诚实守信,二是参与者偏好相似。集体决策成本很高时,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较有优势,但公共提供要有效率,必须以搜集信息的成本较低为条件。3.67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绩效的考核主要以GDP增长率为指标。在企业组织中,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也常常作为考核经理的指标。请问这两者有何异同?将企业组织的激励方式直接引入到政府组织的激励中去会产生什么问题?答案要点:企业和政府此时同样追求经济利益,但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企业为股东谋求最大利益,在此过程中承担有限社会责任,而政府还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当企业的组织激励方式引入政府考核中时,由于组成政府的是有着集团和个人私利的自然人,可能会不太注重短期效应不明显的诸如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而只关注GDP,从而对长期发展不利。若将政府官员绩效的考核指标多元化,可能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4.在经济学里,有一条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这是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发现的,其含义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收入差距将随经济发展而扩大,而到经济发展的后期,收入将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有人认为,这个经验性的规律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先逐步扩大是“必然的”,之后,收入差距的缩小是“自动的”。对此,您有何评论?答案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确实有可能缩小,但单纯市场力量作用下这个缩小的过程可能并不一定能自动实现。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会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政府能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提供基础医疗教育服务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收入差距。5.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在这一趋势中,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请用本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形成。答案要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间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相似之处。改革开发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行政集权、财政分权的经济政治结构,同时,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消除。在这样的条件下,部分省市凭借其较为优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在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资本的积聚,获得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农村地区的居民以及其他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劳动力由于户籍的限制,并不能自由流动,不能很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城乡和地区间的禀赋差距非但没有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调整,反而因资本积累速度的差异以及资本与劳动回报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