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 MB
  • 2022-04-22 11:53:24 发布

《软交换技术与NGN》综合练习题解答.doc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软交换技术与NGN》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广义的下一代网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实际上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2.狭义的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3.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4.下一代网络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分离。5.下一代网络的运送层主要完成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送,一般为IP网络或ATM网络。6.软交换网络以分组网作为承载网络,呼叫控制集中在软交换设备上。7.对本地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就是在固定电话本地网建立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和智能业务中心,通过三个中心快速实现网络低成本快速化、移动化和综合化。8.本地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是建立本地网集中的用户数据中心,对本地网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9.基于R4的移动核心网CS域中MSC被分为MSC服务器(MSCServer)和媒体网关(MGW),实现了CS域中呼叫与承载的分离,并支持信令的IP承载。10.M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Server与媒体网关MGW之间的接口,接口上采用H.248协议,该协议增加了针对3GPP特殊需求的扩展事务(Transaction)及包(Package)定义。11.N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该接口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协议,该协议提供在宽带转输网上等同于ISUP的信令功能。12.Nb接口是R4核心网中MGW之间的接口,用来在R4核心网内承载用户的话音媒体流,有IP与ATM承载两种方式。13.IP协议采用的地址是IP地址。14.IP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现在采用的IPv4地址包含32位二进制数。15.在无类别域间选路CIDR中,网络地址的长度由32比特的掩码中包含的连续的1的位数来确定。16.128.211.168.0/22表示该网络中的最低地址是128.211.168.0,该网络的网络地址占22位二进制数,该网络的主机的地址占10位二进制数,该网络能所包含的最大主机数目为(210-2)。17.IP网络中的路由器根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来寻址选路,完成数据转发。18.Internet传输层有三个传输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其中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主要用来在IP网络中传送电话网的信令。19.传输层的UDP协议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少量数据或实时性较高的流媒体数据。20.RTP协议能够为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需实时传输的数据提供端到端的传输功能,它实际上包含两个相关的协议:RTP协议和RTCP协议。21.RTCP 协议用来传送监视实时数据传送质量的统计数据,同时可以在会议业务中传送与会者的信息。1.RTP的数据通过偶数的UDP端口传送,而对应RTCP数据使用比RTP端口大1的奇数UDP端口传送。2.G.729和G.723.1是我国下一代网络中常用的参数语音编码,其中G.729编码的比特率为8kbit/s,G.723.1编码的比特率是5.3kbit/s和6.3kbit/s。3.SIP协议的网络模型结构中有两类基本的网络实体,其中用户代理是驻存在终端系统中的功能块,SIP服务器则是处理与多个呼叫相关联信令的网络设备。4.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用户代理是直接和用户发生交互作用的功能实体,它能够代理用户的所有请求或响应。5.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代理服务器是代表其他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中间程序。6.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重定向服务器把请求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地址映射成零个或更多个新地址,向请求方发送应答以指示被叫用户的地址。7.为了实现漫游,SIP用户需要将当前所在位置登记到网络中的注册服务器上,以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位置服务器确定该用户的位置。8.SIP协议使用SIP的通用资源定位器(URL)来标识用户、进行寻址,该地址实际上就是SIP服务器的应用层地址,采用user@host格式。9.SIP协议消息分为请求和响应两类。其中,请求消息从客户机发往服务器,响应消息则从服务器发往客户机。10.一个SIP请求消息由请求行开始,请求行由一个方法符号、一个REQUEST-URL、一个SIP的版本指示组成。11.SIP应答消息的起始行是状态行,状态行由SIP版本号开始,接着是一个表示应答结果的3位十进制数字的状态码,起始行还可能包含一个原因说明,用文本形式对结果进行描述。12.当接收到INVITE消息的最终应答时,发送这个INVITE消息的客户端将发送一个ACK消息进行确认。13.在SIP中,CANCEL消息用来终止一个等待处理或正在处理的请求。14.SIP系统中,用户代理客户端使用REGISTER方法来登录并且把它的地址注册到SIP服务器。15.SIP协议的Max-Forwards头字段限定一个请求消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允许经过的最大跳数。16.SIP协议的Via头字段用以指示请求历经的路径。它可以防止请求消息传送产生环路,并确保应答和请求消息选择同样的路径,以保证通过防火墙或满足其它特定的选路要求。17.当SIP消息中Content-Type头部字段为:“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时,说明该消息的消息体类型为SDP。18.H.248协议是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协议。19.H.248提出了网关的连接模型概念,模型的基本构件有终端和关联域。20.H.248协议中的终端是MG上的一个逻辑实体,它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终端分为半永久性终端和临时性终端两种。半永久终端代表物理实体,临时性终端代表临时的信息流。21.H.248协议中关联域代表一组终端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对应为呼叫,在同一个关联域中的终端之间可相互通信。22.H.248协议可以采用TCP、UDP或SCTP用作协议的传输层协议。 1.媒体网关和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一组命令组成了事务交互。事务交互可以由事务标识符TransactionID来标识。2.在H.248协议中,命令的参数定义为描述符。其中,本地描述符描述网关自远端实体接收的媒体流的特性,远端描述符描述网关向远端实体发送的媒体流特性。3.R4核心网中MSCServer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采用BICC协议,这种协议在ISUP信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4.BICC新增的APM机制使得Nc接口两端的呼叫控制节点间可以交互承载相关的信息,BICC还可为MGW间的承载控制信令在Nc接口上提供隧道传输功能。5.BICC消息由呼叫实例码、消息类型编码、必备固定部分、必备可变部分和任选部分组成,其中,呼叫实例码是局间呼叫关系对应的逻辑编号,指示了该消息对应于哪一次呼叫实例。6.SIGTRAN协议体系主要由两个部件组成,即信令适配层和信令传送层,信令传送层采用SCTP协议,该协议在网络层标准的互联网协议支持下工作。7.SCTP偶联是在两个SCTP端点间的一个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传送地址来唯一识别。8.No.7信令网的节点通过信令网关访问软交换时可采用四种适配层协议:M2UA、M2PA、M3UA和SUA,其中M3UA是信令网关应用的主流协议。9.信令网关进程和应用服务器间No.7信令消息的分配由选路关键字和相关的选路上下文确定。10.与固定软交换设备比较,移动软交换服务器需增加移动性管理功能、安全保密功能,同时在移动软交换系统中增加来访位置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在其管辖范围内活动的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11.软交换系统容量是指软交换可接入的用户数或中继数。12.软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忙时试呼次数BHCA为衡量单位。13.软交换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由网络接口、业务处理子系统、核心交换网络、后台的维护管理子系统和计费网关组成。其中,业务处理子系统又称为“主机”或“前台”,是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业务处理、资源管理等功能。14.软交换设备的运行软件由程序和数据两大部份组成。15.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软交换设备的数据分为局数据和用户数据。局数据又包括基础数据、对接数据和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基本固定,在需要时可由维护管理人员通过人机命令修改。16.媒体网关在软交换网络中处于接入层,负责不同媒体格式之间的转换。17.按照媒体网关所在位置的不同,媒体网关可分为中继媒体网关和接入媒体网关。18.中继媒体网关是在电路交换网和IP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而接入媒体网关在用户终端设备和核心分组网之间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19.综合接入设备(IAD)是软交换体系中的小型用户接入层设备,用来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务接入到分组网络中,其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个。20.综合媒体网关可以完成中继媒体网关和接入媒体网关的功能,也可以包含信令网关的功能。21.IP中继媒体网关与电路交换网络之间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其媒体流采用TDM(时分复用模式)格式。IP中继媒体网关与IP网络之间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其媒体流采用RTP格式。22.当综合媒体网关设备作为移动媒体网关时,除了支持G.711、G.729、G.723.1编码,还应支持UMTS-AMR2编解码。 1.IP网中路由的不对称性以及分组在各个节点的处理时间的不同,将会造成分组的时延抖动,因此网关必须设有输入缓冲,以尽可能地消除其对通话质量的影响。2.综合接入设备IAD在用户侧接口主要提供接入模拟电话机的接口,当有数据接入功能时,用户侧还应提供以太网接口。3.信令网关设备的组网应用主要分为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和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在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中,信令网关具有自己独立的信令点码,提供完整的信令转接点功能。4.No.7信令网关通过其适配功能完成No.7信令网络层与IP网中信令传输协议的互通,从而将No.7信令高层消息提供给软交换。5.信令网关的SG信令处理模块包括MTP处理模块、SCCP处理模块和SIGTRAN协议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完成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和信令适配层协议M2UA和M3UA的处理。6.HLR中主要存储归属地移动用户的两类信息,一类是用户数据,一类是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7.在固网中引入集中的用户业务属性数据库,称为固网SHLR或SDC(用户数据中心),用来保存本地网中所有用户的逻辑号码、地址号码、业务接入码及用户增值业务签约信息等数据。8.按照业务特点和业务的实现方式,通过软交换网络为用户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增强业务三类。9.软交换网络可以与智能网互通,为用户提供各类增强业务。对于业务触发方式,软交换设备提供SSF功能访问智能网的SCP。对于数据访问方式,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通过信令网关与智能网的SCP互通,进行数据互访,获得业务所需要的业务数据或用户数据。10.媒体服务器是软交换网络中提供专用媒体资源功能的设备,为各种业务提供媒体资源和资源处理。11.媒体资源服务器可由软交换控制或者由应用服务器直接控制。12.当媒体资源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控制时,应用服务器与媒体资源服务器之间可采用MGCP协议、SIP协议或者H.248协议,其中SIP协议为首选。13.媒体资源服务器与媒体网关或IP终端之间采用实时传输/实时传输控制(RTP/RTCP)协议实现实时媒体流的传送。14.IP网影响下一代网络业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时延、时延抖动和数据包的丢失。15.语音通信中,时延是指从说话人开始说话到受话人听到所说内容之间的时间。时延对语音通信的影响主要在于引入回声和交互性的丧失。16.时延抖动是指由于各种延时的变化导致网络中IP数据包到达速率的变化。17.为了消除时延抖动的影响,往往在接收设备上加入缓冲区,这种方法在消除抖动的同时,却增加了时延。18.IP网络为提高IP电话服务质量采用的主要措施有综合服务、区分服务、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超量工程法。19.资源预留协议是综合业务模型体系结构中的主要信令协议,用来通知从接收方到发送方之间沿途的每个路由器为每一个要求QoS的数据流预留资源。20.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中,每个DS区域的主要成员包括核心路由器、边界路由器和资源控制器。21.区分服务体系结构中,边界路由器对每个分组进行分类、标记DSCP,用DSCP来携带IP分组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核心路由器 根据分组头上的DSCP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对IP分组进行转发。1.在区分服务模型中,用户和提供区分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之间需要预先商定服务等级合约SLA,规范ISP对用户端网络所支持的业务类别以及每种类别的业务流数量。而ISP和其他ISP也必须签订业务流调节合约TCA,规范ISP之间的数据流应该满足的一些约定。2.MPLS把整个网络的节点设备分为两类,其中标签边缘路由器构成MPLS网的接入部分,完成IP包的分类、寻路、转发表和标记交换通道表的生成、转发等效类至标记的映射发起或终止等功能;标签交换路由器构成MPLS网的核心部分,负责根据交换表完成高速转发功能。3.MPLS网络中,转发等价类FEC是一组具有相同特性的IP数据包,在转发过程中被以相同的方式处理。4.MPLS网络中,标签(Label)是一个具有本地意义的固定长度的标识,用于标识一个转发等价类。5.为特定转发等价类选择标签交换路径可有逐跳路由和显式路由两种方法。其中,逐跳路由允许每个标签交换路由器独立地为每个转发等价类选择下一跳。6.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的运营网络中开辟出一片相对独立的资源,专门为某个企业用户使用,而企业用户可以具有一定的权限监控和管理自己的这部分资源,就如同自己组建了一个专用网络一样。7.虚拟专用网VPN中,VPNv4地址由路由标识符RD和IPv4地址共同构成,可以解决不同VPN之间IP地址空间重叠的问题。8.MPLSVPN业务数据采用两层标签栈的封装结构,其中外层标签代表了从PE到对端PE的一条LSP,内层标签指示了PE所连接的站点或者CE。9.流量工程是使用先进的路由选择算法将业务流量合理地映射到物理网络拓扑中,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满足不同业务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10.私网就是采用私有IP地址来连接各个网络设备组成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网络。11.NAT技术通过将私网中设备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有IP地址,实现了网络地址的复用。12.NAT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完全NAT、受限NAT、端口受限NAT和对称NAT。13.代理(Proxy)方案是通过对私网内用户呼叫做信令代理和媒体代理的方式解决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穿越NAT的问题。14.3GPP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IMS)技术标准,将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和Internet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的重要方式。15.3GPPIMS的体系采用了分层结构,由下往上分为IP接入网络层(IP-CAN)、IP多媒体核心网络层(IMCN)和业务网络层。16.CSCF是IMS的核心处理部件,其按功能又分为P-CSCF、I-CSCF和S-CSCF三个逻辑实体,其中P-CSCF是IMS中用户的第一个接触点。17.IMS漫游用户所有的业务都由归属网络的S-CSCF进行控制,将业务映射到本地或者第三方的业务平台。一、简答题1.简要说明NGN的定义。从广义来讲,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大量采用当前业界公认的新技术,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各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及共享的融合网络。下一代网络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 从狭义来讲,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在这种分层体系架构下,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能够兼容各业务网(PSTN、IP网、移动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并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1.简要说明NGN的特点。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有三大特征。其特点如下:(1)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部件化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2)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有效的实现各种业务。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和接入方式,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同时能够支持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3)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能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有QoS保证的传送技术,使NGN能够提供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证服务质量。2.简要说明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接入设备实现不同用户的接入,并实现不同信息格式之间的转换。传送层主要完成数据流(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送,一般为IP网络或ATM网络。控制层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层,该层设备一般被称为软交换机(呼叫代理)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应用层的作用就是利用各种设备为整个下一代网络体系提供业务能力上的支持。3.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软交换与信令网关(SG)间的接口使用SIGTRAN协议,信令网关(SG)与7号信令网络之间采用7号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MTP的信令协议。软交换与中继网关(TG)间采用MGCP或H.248/Megaco协议,用于软交换对中继网关进行承载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软交换与接入网关(AG)和IAD之间采用MGCP或H.248协议。软交换与H.323终端之间采用H.323协议。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采用SIP协议。软交换与媒体服务器(MS)之间接口采用MGCP或H.248协议或SIP协议。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采用INAP(CAP)协议。软交换设备与应用服务器间采用SIP/INAP协议,业务平台与第三方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可使用Parlay协议。软交换设备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不同软交换设备间的交互,可使用SIP-T和ITU—T定义的BICC协议。媒体网关之间传送采用RTP/RTCP协议软交换与AAA服务器之间采用RADIUS协议。软交换与网管服务器之间采用SNMP协议。 1.简要说明固定电话网向NGN的演进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对本地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在固定电话本地网建立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和智能业务中心,通过三个中心快速实现网络低成本快速化、移动化和综合化。第二个步骤是对固网进行宽带化的改造。对固网进行宽带化的改造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软交换和分组交换。第三个步骤是固网终端智能化和接入宽带化。2.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基于R4的核心网的结构。R4核心网部分对CS域进行了较大改造,将MSC分为MSC服务器(MSCServer)和媒体网关(MediaGateWay,MGW),实现了CS域中呼叫与承载的分离,支持信令的IP承载。MSCServer处理移动用户业务数据及CAMEL相关数据;对外提供标准的信令接口;实现对电路域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涉及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GMSCServer只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等功能,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载控制功能。信令网关SGW在基于TDM的窄带SS7信令网络与基于IP的宽带信令网络之间,完成MTP的传输层信令协议栈的双向转换。M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Server与媒体网关MGW之间的接口,接口上采用H.248协议,该协议增加了针对3GPP特殊需求的扩展事务(Transaction)及包(Package)定义。N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该接口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该协议提供在宽带转输网上等同ISUP的信令功能。Nb接口是R4核心网中MGW之间的接口,用来在R4核心网内承载用户的话音媒体流,有IP与ATM承载两种方式。3.简要说明RTP协议的功能。RTP协议用于传送实时数据,如语音和图像数据。RTP本身不提供任何保证实时传送数据和服务质量的能力,而是通过提供负荷类型指示、序列号、时戳、数据源标识等信息,使接收端能根据这些信息来重新恢复正确的数据流。4.简要说明SIP协议的功能。S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定位:确定用于通信的终端系统的位置;用户能力:确定通信媒体和媒体的使用参数;用户可达性:确定被叫加入通信的意愿;呼叫建立:建立主叫和被叫的呼叫参数;呼叫处理:包括呼叫转移和呼叫终止;5.简要说明SIP系统中各种服务器的功能。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代理服务器是代表其他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中间程序。重定向服务器把请求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地址映射成零个或更多个新地址,向请求方发送应答以指示被叫用户的地址。为了实现漫游,用户需要将当前所在位置登记到网络中的注册服务器上,以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位置服务器确定该用户的位置。6.SIP消息有哪两大类?分别说明这两大类消息的发送方向。SIP消息有请求消息和状态消息(也称做应答消息)两大类,请求消息是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的,而状态消息是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的。 1.简要说明SIP请求消息的一般格式。每个消息,不管是请求消息还是状态消息都由一个起始行、零个或多个头部和任选的消息体这几部分组成。请求行规定了所提交请求的操作类型,而状态行则指出某个请求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表示请求失败,状态行则指出失败类型或失败原因。消息头部提供了关于请求或应答的参数,消息头部分成四类:通用头部general-header,请求头部request-header,应答头部response-header和实体头部entity-header。消息体通常描述将要建立的会话的类型,包括所交换的媒体的描述。但是SIP并不定义消息体的结构或内容。其结构和内容使用另一个不同的协议来描述,消息体结构可以使用会话描述协议SDP来描述,在与PSTN互通的情况下,消息体结构也可包括ISUP消息。2.简要说明SIP协议中INVITE(邀请)消息和REGISTER(登记)消息的功能。INVITE请求消息的功能与H.225.0的SETUP消息的功能类似。主叫方使用INVITE方法来邀请用户参加一个会话。对于两个通话方之间的一个简单呼叫,INVITE用来发起一个呼叫,消息中包含关于呼叫方和被叫方或要交换的媒体的类型的信息,例如主叫方能接收的媒体类型、发出的媒体类型及相关参数。用户代理客户端使用REGISTER方法来登录并且把它的地址注册到SIP服务器,这样注册服务器就可以知道用户当前位置的地址。3.分别说明SIP协议中To头部字段、Contact头部字段和请求消息REQUEST-URL表示的地址的含义。To头部字段指明请求消息的逻辑接收者或者是用户或资源的注册帐号,该地址是作为请求消息的目标地址。Contact头部字段用于INVITE、ACK和REGISTER请求以及成功应答、呼叫进展应答和重定向应答消息,该字段指定一个SIPURI,后续请求可以用它来联系到当前UA。请求消息中的请求行的REQUEST-URL表示该SIP请求消息要发送到的当前目的地址。4.简要说明SIP协议中Via头部字段的作用。Via头字段用于定义SIP事务的下层(传输层)传输协议,并标识响应消息将要被发送的位置。Via头字段用以指示请求历经的路径。它可以防止请求消息传送产生环路,并确保应答和请求消息选择同样的路径,以保证通过防火墙或满足其它特定的选路要求。5.简要说明会话描述协议SDP的功能,会话描述协议SDP的内容一般是如何传送的?会话描述协议SDP用来传送呼叫的媒体类型和格式等信息,其功能与H.323系统的媒体控制信令H.245类似,但SDP描述的信息是封装在相关传送协议中发送的,最常见的情况是会话描述协议SDP的内容在会话启动协议SIP的消息体中传送。6.说明网关的连接模型中终端和关联域的概念。H.248提出了网关的连接模型概念,模型的基本构件有终端(Termination)和关联域(Context)。终端是MG上的一个逻辑实体,它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终端分为半永久性终端和临时性终端两种。半永久性终端代表物理实体,临时性终端代表临时性的信息流,例如RTP媒体流。H.248协议用“描述符”这一数据结构来描述终端的特性。关联域代表一组终端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对应为呼叫,在同一个关联域中的终端之间可相互通信。7.说明H.248协议中消息、事务、关联域命令、参数(描述符)的关系。 在H.248协议中,MGC通过与MG交换消息来控制MG的动作,一个H.248/Megaco协议消息中可包含多个事务,每个事务可包含多个关联域,在每个关联域中包含多个命令,每个命令可带多个参数(描述符)。1.简要说明H.248协议中Add命令、Modify命令和Notify命令的功能。H.248协议中,Add命令用来向一个关联中添加终端;Modify命令用来修改终端的特性、事件和信号;MG使用Notify命令向MGC报告MG内发生的事件。2.简要说明H.248协议中的本地描述语和远端描述语的作用。本地描述语描述网关自远端实体接收的媒体流的特性,如接收媒体的编码格式和RTP端口号等;远端描述语描述网关向远端实体发送的媒体流特性,如所发送媒体的格式及目的端口号等。3.说明固定网络软交换设备的功能结构。软交换设备主要包括呼叫控制功能,多媒体业务的处理和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业务交换功能,互通功能,SIP代理功能,计费功能,路由、地址解析和认证功能,No.7信令系统应用部分的处理功能,过负荷控制能力,H.248终端、SIP终端、MGCP终端的控制和管理功能,H.323终端控制、管理功能、过负荷控制能力等功能。4.与固定网络软交换系统比较,移动软交换系统主要增加了哪些功能。移动软交换系统和固定网软交换系统的功能基本类似,主要的区别是在移动软交换系统中包含移动性管理功能,同时在移动软交换系统中包括来访位置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在其管辖范围内活动的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5.简要说明软交换设备的业务提供功能。软交换应能够提供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6.简要说明软交换设备的业务交换功能。软交换设备的业务交换功能主要包括对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监视,完成智能业务的触发,在识别到智能业务时向业务控制功能SCF报告,管理呼叫控制功能和SCF之间的信令,按照业务控制功能SCF的要求修改呼叫连接处理功能,在SCF控制下处理IN业务。并完成业务交互作用管理功能。7.简要说明软交换设备的硬件结构。软交换控制设备由网络接口、业务处理子系统、核心交换网络、后台的维护管理子系统和计费网关组成。网络接口模块提供经过IP网络与各类网关设备的外部接口,外部接口可采用10/100MBaseT接口。业务处理子系统(又称为“主机”或“前台”)是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业务处理、资源管理等功能。核心交换网由两个以太网(LAN)交换机组成,完成主机系统各单板之间的通信,主机系统各单板与后台的维护管理子系统和计费网关之间的通信。维护管理子系统(又称为“后台”),主要完成操作维护、话单管理等功能。计费网关与计费中心通信,实现计费。8.简要说明软交换设备软件系统的结构。软交换设备的运行软件由程序和数据两大部份组成。程序可分为实时操作系统、运行支撑子系统、设备(协议)适配层、呼叫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业务处理器、数据管理器。数据又分为局数据、用户数据。9.简要说明软交换设备的主要数据。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软交换设备的数据又分为局数据、用户数据。局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对接数据和业务数据。基础数据是软交换配置数据库的基础,其中的硬件数据主要说明软交换设备安装的位置,本局数据用于定义软交换机在No.7信令网中的基础信息和与呼叫处理有关的基础信息,计费数据配置说明如何确定各类呼叫的付费方、计费的费率和话费记录方式。对接数据主要用于定义软交换与媒体网关、PSTN交换机、其它软交换、PBX等设备对接时与信令、协议以及中继密切相关的数据。业务数据主要用于定义拨号方案、用户号码分配方案、限呼方案、业务配合信息、业务规则信息等数据。用户数据包括由软交换处理的各类用户(普通语音用户、多媒体用户、PRA用户、V5用户、小交换机PBX用户、Centrex)的电话号码,设备安装位置(用户所在的媒体网关的地址和用户的终端标识号),处理该用户的呼叫控制板的模块号,用户对应的呼叫源码,计费源码,呼入呼出权限(国际长途有权、国内长途有权、本地网有权等)用户可使用的补充业务数据(如无条件前转业务、来电显示等)。对于多媒体用户,还包括设备标识、协议类型、设备类型、认证方式和认证密码等。1.简要说明媒体网关的类型和主要功能。按照媒体网关所在位置的不同,媒体网关可分为中继媒体网关和接入媒体网关。中继媒体网关是在电路交换网和IP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主要完成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的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和音频消息,实现交互式语音应答(简称为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IntegratedAccessMediaGateway)是用户终端设备和核心分组网之间的接入设备,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ISDN接入、V5接入、xDSL接入、LAN接入等,并接入到IP网或ATM网。综合接入设备(IAD)是软交换体系中的小型用户接入层设备,用来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务接入到分组网络中,IAD的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个。2.简要说明移动媒体网关的功能。当移动媒体网关位于移动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时,其功能是终结大量中继电路,完成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的转换;当移动媒体网关位于移动网的基站子系统和分组交换网之间时,主要功能是为移动用户提供业务接入。3.简要说明综合媒体网关设备的基本功能。综合媒体网关主要功能是完成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功能,保证IP语音的服务质量QoS、根据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的命令对它所连接的呼叫进行控制、完成资源状态管理和分配。4.简要说明综合媒体网关设备的数据有哪些?综合媒体网关的数据包括硬件数据、协议对接数据和用户数据等。硬件数据主要说明综合媒体网关安装的位置,包括机架所处的机房的编号,机架在机房中的具体位置,管理配电盒的单板所属机框在机架内的位置号,设备和资源管理板、业务和协议处理板、交换和级联板、各种接口板、媒体资源处理板、时钟板等单板的安装位置(所在的机架号、机框号、位置号)。协议对接数据主要说明与综合媒体网关所属的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之间的对接数据。当媒体网关支持内嵌信令网关功能时还要定义与信令网关有关的数据。当媒体网关支持接入网关功能时还需定义与接入用户有关的数据5.简要说明综合接入设备IAD用户侧的接口。 综合接入设备IAD在用户侧接口主要是接入模拟电话机的接口,在IAD有数据接入功能时,用户侧应提供l0Mbit/s或100Mbit/sBase-T以太网接口。1.简要说明No.7信令网关的功能。信令网关(SG)是在No.7信令网与IP网的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的信令代理。信令网关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TDMNo.7信令网(例如,PSTN)与IP网之间的信令连接,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翻译处理。2.说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功能。HLR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归属地移动用户的用户数据;支持CAMEL3相关的CSI数据的签约和管理;支持与SCP之间的ATI,ATM,ATSI操作;用户鉴权数据管理;HLR恢复功能;虚拟HLR功能;支持电路域移动性管理;支持分组域移动性管理;支持呼叫相关的处理;支持为分组业务提供路由信息;HLR应能够与MS配合完成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活、登记、删除、口令修改等程序。3.说明SHLR的主要功能。SHLR用来保存本地网中所有用户的逻辑号码、地址号码、业务接入码及用户增值业务签约信息等数据。SHLR可完成接入码方式的主叫侧智能业务与被叫侧智能业务,以及智能业务的多重触发。引入SHLR后可以方便地实现混合放号。4.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业务的主要特点。下一代网络业务的主要特点是能快速提供业务、实现业务的个性化及移动化、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入手段,、多媒体特性明显。5.软交换网络中提供的基本业务有哪些?基本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传真和点对点视频多媒体业务。6.简要说明基于软交换的业务实现方式。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是由软交换设备提供的,而增强业务则由应用服务器等各种服务器或者由第三方来提供,也可由软交换与智能网设备配合实现。7.简要说明应用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应用服务器是在软交换网络中向用户提供各类增强业务的设备,负责增强业务逻辑的执行、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访间、业务的计费和管理等,它应能通过SIP协议控制软交换设备完成业务请求,通过SIP/H.248(可选)/MGCP(可选)协议控制媒体资源服务器设备提供各种媒体资源。应用服务器可选地可以支持智能网协议,也可以向第三方开放API接口。8.简要说明媒体资源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媒体资源服务器是软交换体系中提供专用媒体资源功能的独立设备,也是分组网络中的重要设备。媒体资源服务器能提供基本和增强业务中的媒体处理功能,包括DTMF信号的采集与解码、信号音的产生与发送、录音通知的发送、会议、不同编解码算法间的转换等各种资源功能以及通信功能和管理维护功能。9.说明呈现业务的定义。Presence业务是将用户的某些实时信息(如当前是否在线、终端是否可用等)按照一定的接入规则向其他用户提供的业务。10.说明呈现业务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体系结构。在Presence模型中,主要存在呈现体(Presentity)、呈现业务代理PresenceAgent和观察者(Watcher)3个功能实体。观察者Watcher是通过呈现业务向Presentity获取呈现状态信息的逻辑实体,一般驻留在客户终端侧。呈现体Presentity是为呈现业务提供呈现状态信息的逻辑实体,一般驻留在客户终端侧。呈现业务代理PresenceAgent是可以接收和发送呈现业务消息,收集Presentity的呈现状态信息,将呈现状态信息给相应的Watcher的逻辑实体。11.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对IP承载网提出哪些方面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对IP承载网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具体的要求。服务质量(QoS)两层含义:业务性能和业务差别。对业务性能的保证应该是端到端的、连续的。可预测的、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体现业务性能的关键网络参数有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业务差别意味着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业务应用提供不同的性能保证,例如对于一些紧急的业务或者关键业务即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其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可靠性是指NGN业务的运营要求网络在较长时间内保证可用性。承载网的安全包括运营商业务的安全、设备的安全和用户业务的安全。1.说明服务质量(QoS)的含义。服务质量(QoS)两层含义:业务性能和业务差别。对业务性能的保证应该是端到端的、连续的。可预测的、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体现业务性能的关键网络参数有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业务差别意味着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业务应用提供不同的性能保证,例如对于一些紧急的业务或者关键业务即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其服务质量不受影响。2.IP承载网影响下一代网络业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IP承载网影响下一代网络业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时延、时延抖动和数据包的丢失。数据通信中,时延指一个IP数据包从一个网络(或者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语音通信中,时延是指从说话人开始说话到受话人听到所说内容之间的时间。软交换体系中,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时延主要由网关处理时延和IP网传输时延两部分构成。时延抖动是指由于各种延时的变化导致网络中IP数据包到达速率的变化。为了消除时延抖动的影响,往往在接收设备上加入缓冲区,该缓冲区在接收到一定数量的IP数据包后再以恒定的速率读出。由于传输损、数据包超时和网络拥塞,采用尽力而为规则的IP网不能保证将数据包正确地传送到目的端,IP数据包在网络的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丢失。在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当数据包由于各种原因被丢失或破坏时,可通过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被丢失或破坏的数据包来解决。但是,当传送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数据包时,数据包的丢失和破坏问题无法通过重发的方法来解决。3.简要说明综合服务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综合服务利用类似于电路交换系统的信令协议RSVP,为每一个数据流向其所经过的每个节点(IP路由器)发出请求,要求路由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网络资源可用性为每个呼叫保留所需的带宽,藉此保证服务质量。4.简要说明资源预留的工作流程。资源预留的工作流程如下:(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一个PATH消息,其中包含了业务流标识(即目的地址)及其业务特征(所需要的带宽的上下限、延迟以及延迟抖动等)。(2)PATH消息被沿着该路径所经过的路由器逐跳传送,并且每个路由器都被告知准备预留资源,从而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该状态信息包含PATH消息中的前一跳源地址。(3)接收方收到PATH消息后根据业务特征和所要求的QOS计算出所需要的资源,向其上游节点发送一个资源预留请求RESV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了流规格说明、资源预留规格说明和过滤器规格说明,其主要包含的参数就是要求预留的带宽。(4)RESV沿着PATH的发送路径原路返回,沿途的路由器收到RESV消息后,调用自己的接入控制程序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业务流。如果接受,则按要求为业务流分配带宽和缓存空间,并记录该流状态信息,然后将RESV消息继续向上游转发;如果拒绝,则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信息,接收端终止呼叫。( 5)当发送端收到RESV消息并且接受该请求时,开始发送用户数据流。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所经过的每一个路由器已经为该数据流分配了可用资源,可用资源有保证,因而该数据流的传送能够达到接收方要求的服务质量。1.简要说明区分服务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区分服务的原理是边界路由器根据业务数据流的行为特性和服务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别并为每一个数据包加上业务类型标记,核心路由器根据业务类型标记对业务流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执行不同的处理策略,以保证优先级别高的业务流得到高质量的服务。2.简要说明区分服务网络中核心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的功能。边界路由器对每个分组进行分类、标记区分服务码点DSCP,用DSCP来携带IP分组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核心路由器根据分组头上的DSCP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对IP分组进行转发。3.简要说明MPLS网络的结构。MPLS网络由标签边缘路由器LER(LabelEdgeRouter)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abelSwitchingRouter)组成。LER位于MPLS网络的边界上,是MPLS网络同各类用户网络以及其它MPLS网络相连的边缘设备。LER首先将具有相同特性的IP数据包划分为一定的转发等价类FEC,并建立标签和相应FEC的对应关系,据此建立转发信息库FIB。当LER接收到IP数据包后,根据IP数据包的特性检查FIB,得到相应的标签,给IP数据包加上标签后发给LSR。LER还负责在MPLS网络的出口去掉标签。LSR是MPLS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标签交换和标签分发功能,具有第三层转发分组和第二层交换分组的能力。LSR内建标签转发信息库TFIB(TagForwardingInformationBase),TFIB存储每个路由的输入标签和输出标签,包括输出端口及其链路。TFIB被用于实际的分组转发。LSR根据IP数据包上的标签(输入标签)检索TFIB,获得该数据包新的标签(输出标签)和输出端口及链路,用新的标签替换包上原有的标签后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LSR。4.简要说明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技术。它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了连接模式的特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兼容现有的各种主流网络技术,在提供IP业务时能够确保QoS和安全性,并具有流量工程能力。5.简要说明MPLSVPN的结构。基于MPLS技术构建的VPN称为MPLSVPN,其网络实体包括:站点(Site):用户端网络的总称,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连接到PE。CE(CustomEdge):用户端网络中直接与PE相连的路由器,CE通过标准的路由协议与PE交换路由信息。PE(ProviderEdge):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中的边缘路由器,是MPLSVPN的主要实现者。PE路由器连接CE路由器,通过MBGP向其他的PE传播VPN的相关信息,包括:VPN-IPv4地址(即RD+IPv4),扩展成员关系以及标签。P(ProviderRouter):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中的核心路由器,负责MPLS标签转发。由于PE之间在传送业务之前已经知道了VPN成员关系,并通过LDP完成了标签绑定工作,建立了一条从PE到PE的标签交换路径LSP,所以P无需维护VPN的路由信息和所承载业务流的信息,只要透明地传送由PE传送来的业务流即可。6.简要说明超量工程法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超量工程法是指在网络规划时预留足够的带宽,并限制进入网络的流量,使得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可接受的QoS。这种方法不需要对IP网络进行改造就能在较大范围内支持实时业务,提供可接受的服务质量。现在有些运营商就采用这种方法组建NGN承载网络,将NGN业务网与Internet 业务公用网分开,为NGN业务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带宽;当进入网络的呼叫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允许新的呼叫进入,从而保证进入该网络的呼叫都有足够的带宽,获得可接受的服务质量。1.分析NAT对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影响。NAT对下一代网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私网内设备只有在向外部主动发起连接时,才会被分配到合法IP和端口号,若不做特殊处理,设备对外部网络来说是不可见的,也无法接受软交换发来的呼叫请求,被称作NAT问题。私网内设备都采用私有IP地址,虽然经过NAT可以将网络层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但是对于应用层消息中的私有IP地址却无能为力,被称作PAT问题。2.简要说明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STUN体系主要由STUN客户端、NAT网关和STUN服务器3部分组成,STUN服务器主要用于接收客户端的消息,并根据消息类型做不同处理;STUN客户端根据STUN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处于公网、关闭了UDP端口的防火墙后面还是处于NAT设备后面,同时还可以判断出NAT设备的具体类型。3.简要说明应用层网关方案实现私网穿越的原理。应用层网关(ALG)方案是通过在NAT设备中嵌入ALG程序或在内部网出口独立设置的ALG设备,使之具备感知SIP、H.323、H.324和MGCP等呼叫控制协议的能力,具备呼叫控制协议的解析和地址翻译功能,从而解决NAT穿越及防火墙穿越的问题。4.简要说明代理方案实现私网穿越的原理。代理(Proxy)方案是通过对私网内用户呼叫做信令代理和媒体代理的方式解决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穿越NAT的问题。从处于公网的软交换设备来说,代理应看作终端;从终端角度来说,代理应看作软交换设备。5.简要说明软交换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优势。答:软交换技术可以给新老运营商都带来很大的优势: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各种用户的综合接入。软交换网络基于分组承载网,效率更高,结构更简,灵活性更好,不但降低了运营成本,网络升级和扩展也更为容易。软交换网络具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软交换网络采用开放的网络结构,构件间采用标准的接口,运营商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软交换网络体系使得原来分立的各种网络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而且,软交换网络中的设备普遍处理能力高、容量大,从而可以减少局所,使得网络层次和结构得以简化,节约了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6.简要说明我国运营商在建设软交换网络时的步骤。运营商在建设软交换网络时大致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NGN技术实现运营商长途网的优化改造,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都已经或正在建设大规模的覆盖全国的长途软交换网,分流长途语音话务,并逐步将长途话音业务向软交换网迁移;第二步,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替换和新建本地网的功能,软交换的本地网应用已经成为新兴运营商竞争市场和传统运营商替换老化设备和进行网络扩容的重要手段;第三步,利用软交换技术提供新型增值业务。7.简要说明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固网智能化改造,是指在现有固网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结构的优化、资源的整合、节点设备的升级和改造、新技术的引入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手段来达到网络优化、业务开放、网元智能化的目标。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是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使网络实现对用户签约智能业务的自动识别和自动触发。8.简要说明软交换技术在固网端局的应用的常见方案。实现软交换端局常见的有AG方案和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方案,前者常用于对已有端局的软交换改造,后者则应用于新端局的建设。1.简要说明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常见的组网方式。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的组网方式相当灵活。在光纤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AG可以直接采用光纤上行接入到IP城域网;对于IP城域网或者MSTP直接可达的区域,AG可以采用FE(五类线)上行接入IP城域网;对于没有IP城域网或者城域网欠发达的区域,AG可以利用传统的SDH资源通过E1上行到中继网关,间接接入IP城域网。2.简要说明EPON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EPON系统一般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LineTerminal)、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NetworkUnit)和光配线网(ODN)组成。OLT位于局端,是整个EPON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经过一个或多个ODN与用户侧的ONU通信。ODN是由无源光元件(诸如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组成的光配线网,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信号功率的分配,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ONU位于用户端,为接入网提供直接的或远端的用户侧接口。ONU的主要功能是终结光纤链路,并提供对用户业务的各种适配功能,负责综合业务接入。3.简要说明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的相同点。从概念上讲,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完全相同。在网络结构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都提出了分层的网络结构,即将网络分成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四个层次。在接口协议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所采用的协议许多都是一致的,例如H.248/MEGAO协议用于软交换设备控制媒体网关完成媒体流格式的转换;BICC协议用于两个软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SIP协议用于控制会话的建立、修改和结束过程;SIGTRAN协议用于实现传统七号信令的IP承载等。在业务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提供的业务种类相似,例如各种多媒体业务;而且业务的实现方式也类似,都支持开放业务接口。4.简要说明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的不同点。由于移动电话网的特殊性决定了移动软交换设备在业务处理方面与固网具有较大区别,在网络功能实体和接口协议中也有差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业务处理方面,固定软交换系统提供继承传统C5端局、C4汇接局、C3长途局交换机的所有业务处理及信令接口功能;移动软交换系统继承了MSC及GMSC所有业务处理及信令接口功能。在设备功能方面,移动软交换设备不仅要完成话路相关的控制功能,而且要实现移动所特有的鉴权、位置更新、寻呼、切换等移动性管理功能;移动的媒体网关设备也具有移动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例如需要支持UMTS中的AMR编码以及宽带AMR等技术,另外需要支持TFO/TrFO技术和相应的配置协调机制。在协议方面,移动网络需要支持特有的MAP、CAP,除此以外,对于固网和移动网共用的协议,例如H.248和SIP协议,也增加了移动相关的扩展。5.简要说明IMS的特点。IMS体系架构具有与接入无关、协议统一、业务与控制分离、用户数据与交换控制分离、归属服务控制、水平体系架构、策略控制和QoS保证的特点。IMS在接入、承载、控制、业务等多个层面实现了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6.简要说明IMS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IMS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接入、承载、控制、业务等多个层面。 IMS与接入方式无关。无论用户采用固定接入方式还是移动接入方式,都由接入网络完成用户终端到网络的数据通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IMS只负责通过SIP协议完成主、被叫之间的呼叫建立。IMS支持承载层融合。IMS基于IP承载,IMS的功能实体和各参考点之间全部采用IP进行承载。IMS支持核心控制层融合。从标准体系看,IMS是一个多组织共同认可的标准体系;从网络架构看,IMS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功能和承载控制功能的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从网络协议看,IMS架构中的各种功能实体间的接口协议主要采用SIP协议。IMS支持业务层面融合。1.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按功能可分为哪几个逻辑实体,简要说明这些逻辑实体的功能。IMS的核心处理部件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按功能可分为P-CSCF、I-CSCF、S-CSCF三个逻辑实体。P-CSCF是IMS中用户的第一个接触点。所有的SIP信令,无论来自UE(UserEquipment,用户终端设备)还是发给UE的,都必须经过P-CSCF。I-CSCF可以充当网络所有用户的连接点,也可以用作当前网络服务区内漫游用户的服务接入点。S-CSCF是IMS的核心,它位于归属网络,为UE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它可以根据网络运营商的需要,维持会话状态信息,并根据需要与服务平台和计费功能进行交互。2.简要说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的作用。HSS是IMS中所有与用户和服务器相关的数据的主要存储服务器。存储在HSS的IMS相关数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用户标识、号码和地址)、用户安全信息(用户网络接入控制的鉴权和授权信息)、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的签约业务信息。本章还介绍了其他实体的功能以及各接口使用的协议。HSS的逻辑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支持呼叫和会话建立,支持用户安全,支持接入CS域、PS域和IMS域的鉴权过程,支持业务定制,处理用户在各系统(CS域、PS域和IMS)的所有标识之间恰当的关联关系,接入授权,支持业务授权,支持应用业务和CAMEL业务。3.简要说明漫游的概念,IMS如何解决终端的漫游问题的。漫游是指用户在离开归属网络的服务区时,仍能继续使用原有的终端访问到所需的业务。IMS网络将P-CSCF和S-CSCF分离,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P-CSCF接入IMS网络,用户的业务都由归属网络的S-CSCF控制,从而简单地解决了终端的漫游问题,支持IMS用户的移动性。一、画图题1.画图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1.画图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基于R4的核心网的结构。2.画出多媒体编码数据在IP网络中传送时的封装结构。 1.画出SIP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2.画出基于SIP的多媒体通信的协议栈结构。 1.画出教材图2-12所示结构中两个软交换设备间的SIP信令流程。2.画出BICC协议基于的网络的一般结构。3.画出H.248消息的结构 1.画出BICC的消息格式。2.画出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的结构。3.画出建立SCTP建立偶联的程序。 1.画出SGP和同一个AS中的两个ASP之间建立业务的M3UA消息流程。2.画出软交换网络总体结构。3.画出固定网络软交换系统的功能结构。 1.画图说明软交换设备的硬件逻辑结构。2.画图说明软交换设备软件系统的结构。3.画图说明移动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 1.画图说明综合接入设备IAD在网络中的位置。2.画图说明IAD的逻辑结构。 1.画图说明信令网关作为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时的组网结构。2.画图说明信令网关作为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时的协议栈结构。 1.画出由软交换设备实现业务示意图。2.画出由各种服务器提供业务的实现示意图。3.画出通过第三方提供业务的实现示意图。4.画出通过互通的方式提供业务实现示意图。 1.画图说明PARLAY网关与应用之间的接口。2.画图说明媒体资源服务器在软交换体系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网元之间采用的协议。3.画出与课本图4-21网络结构对应的点对点视频通信业务的呼叫建立流程。 1.画图说明呈现业务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体系结构。2.画出RSVP在主机和路由器上的实现机制的结构图。 1.画出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图。2.画图说明普通LDP的工作过程。3.画出说明MPLS的网络结构。 1.画出MPLSVPN网络结构。2.画图说明MPLSTE的工作原理。3.画出代理处于公网时的应用模型。 1.画出代理设备处于私网时的应用模型。2.画出代理设备处于公私网边缘时的应用模型3.画出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后网络的一般结构。 1.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后的网络结构。2.画出教材图6-6所示网络中彩铃业务的实现流程。3.画图说明移动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的结构。 1.画图说明移动软交换端局的组网结构。2.画图说明EPON系统的构成。 1.画出3GPPIMS的体系结构图并简要说明。2.画出IMS用户初始注册的流程图。 1.画出IMS与PSTN互通的参考模型。五、计算题1.G.723.1编码数据的比特率为6.3kbit/s,每30ms传送一个语音包,在不考虑静音压缩的情况下,计算在IP网络中传送一路G.723.1话音所占的带宽。解:由于G.723.1编码数据每3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33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3.1话音所占的带宽为(20+8+12)*8*33+6300=16860bit/s=16.86kbit/s 1.G.723.1编码数据的比特率为5.3kbit/s,每30ms传送一个语音包,在不考虑静音压缩的情况下,计算在IP网络中传送一路G.723.1话音所占的带宽。解:由于G.723.1编码数据每3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33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3.1话音所占的带宽为(20+8+12)*8*33+5300=15860bit/s=15.86kbit/s2.G.729编码数据的比特率为8kbit/s,每20ms传送一次,在不考虑静音压缩和数据链路层头部所占的带宽的情况下,简单估算一下在IP网络中传送一路G.729话音所占的带宽。解:由于G.729编码数据每2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50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9话音所占的带宽为(20+8+12)*8*50+8000=24000bit/s=24kbit/s3.G.729编码数据的比特率为8kbit/s,每20ms传送一次,在不考虑静音压缩的情况下,简单估算一下在IP网络中传送一路G.729话音所占的带宽。解:由于G.729编码数据每2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50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20字节的IP头部,38byte的Ethernet头部。则每1路G.729话音所占的带宽为(20+8+12+38)*8*50+8000=39200bit/s=39.2kbit/s六.协议分析1.分析以下采用SIP协议建立呼叫时发送的一条消息,并回答以下问题:主叫的注册账号是什么?被叫的注册账号是什么?与主叫直接通信的地址是什么?该消息的消息体采用的协议是什么?本次会话中主叫可以接收几种编码的音频?主叫接收的音频流用的传输协议是什么?主叫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什么?INVITEsip:8882101@10.77.226.41SIP/2.0From:sip:8882100@10.77.226.41;tag=1c13959To:sip:8882101@10.77.226.41Call-Id:call-973574765-4@10.77.226.121Cseq:1INVITE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Content-Length:199Accept-Language:enSupported:sip-cc,sip-cc-01,timerContact:sip:8882100@10.77.226.121User-Agent:Pingtel/1.0.0(VxWorks)Via:SIP/2.0/UDP10.77.226.121v=0o=Pingtel55INIP410.77.226.121s=phone-callc=INIP410.77.226.121t=00m=audio8766RTP/AVP0968a=rtpmap:0pcmu/8000/1a=rtpmap:96telephone-event/8000/1 a=rtpmap:8pcma/8000/1解:主叫的注册账号是8882100@10.77.226.41;被叫的注册账号是8882101@10.77.226.41;与主叫直接通信的地址是8882100@10.77.226.121;该消息的消息体采用的协议是SDP;本次会话中主叫可以接收3种编码的音频;接收的音频流用的传输协议是RTP;主叫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77.226.121:8766。2.RGW-RGW之间利用H.248协议建立呼叫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分析以下的RGW1toMGC和MGCtoRGW1的H.248协议消息,并回答以下问题:RGW1向MGC发送H.248消息时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是什么?RGW1为本次呼叫分配的关联标识号是什么?该关联中包含了哪些终端?终端100000034能接收几种格式的媒体流?终端100000034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什么?终端A2223的对端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什么?RGW1toMGC:MEGACO/1[10.54.250.43]:2944P=369363687{C=286{A=A0,A=A100000034{M{O{MO=RC,RV=OFF,RG=OFF,nt/jit=40},L{v=0c=INIP410.54.250.43m=audio18300RTP/AVP8}}}}}MGCtoRGW1:MEGACO/1[10.54.250.187]:2944T=370281196{C=286{MF=A0{M{O{MO=SR,RV=OFF,RG=OFF,tdmc/ec=ON}},E=369109258{al/*},SG{}},MF=A100000034{M{O{MO=SR,RV=OFF,RG=OFF},R{v=0c=INIP410.54.250.18m=audio18296RTP/AVP8}}}}}解:RGW1向MGC发送H.248消息时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43:2944;RGW1为本次呼叫分配的关联标识号是286;该关联中包含了终端A0和A=A100000034;终端100000034能接收1种格式的媒体流;终端100000034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43:18300;终端100000034的对端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18:1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