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00 KB
  • 2022-04-22 11:21:23 发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二版)(邹忠全)习题答案.doc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后习题参考答案或提示第1章基本训练知识题1.1判断题(1)×(2)×(3)×(4)×(5)√(6)√(7)√1.2单项选择题(1)A(2)D(3)D(4)B1.3多项选择题(1)ACE(2)ABCDE(3)ABC技能题1.1答:第一,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1)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2)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3)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4)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5)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6)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1)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作出了贡献。(2)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的,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为各国、各地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3)中国的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4)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2答:外贸代理制是指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代生产、订货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收取手续费,盈亏由委托单位负责的一种制度。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公司在出口方面一直是采取收购制,即由外贸公司用自有资金向国内供货部门收购出口商品,然后由外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自营出口、自负盈亏。推行外贸代理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即改为由外贸公司接受国内供货部门的委托,代其对外签订出口合同,代办出口手续,收取约定的佣金,至于出口的盈亏则由国内供货部门自负。这项改革的主要好处在于:它有利于国内供货部门了解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促使他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国内生产供货部门对履行出口合同的责任感,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减轻外贸公司在收购出口货源方面的财务负担,并使外贸公司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于工贸双方都十分有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不健全,立法不统一。我国外贸代理中,当事人的责任和利益不相称,权利和义务不公平、不符合代理制度的一般原则。现行的外贸代理制难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也不符合国际贸易代理制的发展趋势。观念应用1.1答: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分层次、有重点的由外向内逐步推进的历史进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首先是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兴办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起步的;15 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内地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四个层次。其次是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90年4月,按照邓小平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市开发、开放浦东。这是我们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又一个重大部署,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四大报告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确定了发展目标: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还开放了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2答: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最根本的内容。因为扩大出口是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质基础,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关键,它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范围。而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都与对外贸易密切相关,都要通过外贸来实现。我国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广大地区,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第2章基本训练知识题选择题(1)B(2)C(3)D(4)D(5)C技能题(略)观念应用答: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主要从一国价值增值的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1)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交换尺度的,而国际价值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同一商品拥有两种价值尺度,即国内(别)价值和国际价值。国内交换以国内价值为尺度,即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国际交换以国际价值为尺度,即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尺度。(3)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即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情况下,对外贸易双方都可通过出口具有优势或相对优势产品,进口具有劣势或相对劣势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国内价值的增值。(4)可见,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各国通过国际贸易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价值总量,也就是取得经济利益的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取得贸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第3章基本训练知识题3.1判断题(1)√(2)×(3)√(4)×(5)√3.2单项选择题15 (1)B(2)C(3)D(4)C(5)A3.3多项选择题(1)BD(2)ABE(3)ABCD(4)ABCE(5)CD技能题3.1答: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到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占到5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在出口中的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3.2答:(1)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2)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3.3答:(1)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保护主义盛行,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种种限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市场的重新组合,必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新的困难;南亚、东盟等新兴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2)从国内因素看: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原料成本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到位,产品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以来的优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轻纺工业比较优势的削弱,我国必须转换轻纺产品的出口模式。观念应用3.1答:科技兴贸的重要意义:(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科技兴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适应了经济、科技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潮流。(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4)“科技兴贸”与“贸兴科技”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出口产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1)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2000年占外贸出口15%的基础上,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到2005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到2010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2)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农产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到2005年,使上述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科技兴贸“十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区别:“十五”计划期间,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面临的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因而从战略高度认识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对于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为将科技兴贸战略推向深入,2001年,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规划“十五”计划期间贯彻“科技兴贸”战略的目标任务以及保证措施。(1)核心任务和主要目标《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出口产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是科技兴贸“十五”规划的核心。15 科技兴贸战略的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2000年占外贸出口15%的基础上,保持15%的年增长速度,到2005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0%,到2010年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0%。二是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农产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到2005年,使其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保证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确立了以下工作重点及相应措施:①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包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体制创新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资金投入机制创新。②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首先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其次要促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③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以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水平。④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不仅要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外贸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这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机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我国能否解决贸易摩擦加剧等突出矛盾,跨越国外的各种贸易壁垒;关系到我国能否处理好外贸发展速度与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包括:①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提高到35%,软件出口超过100亿美元,医药产品出口超过200亿美元。②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系。到2010年,在信息、医药、软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建设100家出口创新基地;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培育1000家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同时重点扶持一大批科技型出口骨干企业。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10年,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同时,重点培育160个高科技自主出口品牌。④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2010年,将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合同额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配套资金比例,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体系。⑤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到2010年,大幅提高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重,重点扶持的出口免验和绿色通道企业达到2500家,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3.2答:重要意义:(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体制创新。(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具体措施:(1)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减少对某些市场过于依赖而带来的风险。(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争取有利的地位。(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利于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合作。第4章基本训练知识题4.1判断题(1)√(2)√(3)×(4)×15 4.2单项选择题(1)A(2)C4.3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CDE(4)ABCDE技能题4.1答: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主要通过下列法定制度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1)出厂前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制度。(2)认证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进出口商品实施认证管理。(3)验证管理制度。商检机构对国家实行强制性认证及其他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出口商品进行相关验证。(4)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制度。经商检机构加施封识的商品,不得擅自启封、涂改、移动和销毁。(5)复验、复议、诉讼制度。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商检机构或者其上级商检机构以至国家商检部门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不服或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除上述监管制度外,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还通过对报检代理人的管理、对经许可的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等措施,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4.2答:第一,登记。根据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法律的政策规定,凡是经批准具有出口货物经营权的企业,必须自被批准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第二,申请。由经营出口产品的企业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报“出口产品免税申请表”,并按规定提交有关单据和证明。凡由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销售发票和经海关加盖出口印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凡由生产企业委托外贸或工贸企业代理出口的产品,需提交由受委托企业出具的并经受托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代理出口产品证明”;凡由外贸企业和执行外贸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工贸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需提交“自营出口销售明细账”或“出口主要产品销售利润(亏损)表”以及“出口货物报关单”。观念应用4.1答:经济调控手段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第二,间接性。国家通过影响利益分配格局,间接影响企业利益,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决策。第三,非歧视性。企业置身于相同的宏观环境,面对相同的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参数,因而,经济调控手段具有公平性、非歧视性的特点。第四,非强制性。经济调控手段遵从物质利益原则,主要通过影响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间接地引导企业的行为,对企业行为不具有强制性。15 4.2答: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具体管理手段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审批许可管理、登记管理、对重要货物实行国营贸易、指定经营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员管理、外汇管理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依托的是国家的行政权力,与对外贸易其他国家管理手段比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速效性。凭借行政组织权力,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行政手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及时反应,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速效性。第二,与法律手段不同的强制性。对外贸易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管理手段,是一种直接干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措施。第三,纵向性。对外贸易行政手段在组织机制上具有自上而下的纵向特征,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由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提出的特定要求,运用行政权力发布命令、指示,依靠行政组织从上到下、逐级下达和贯彻执行,每一级行政机关都对其上一级负责。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进行必要的国家宏观管理,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4.3答:我国新的外贸法既是适应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要求的产物,也是我国作为WTO成员履行WTO协议的义务的体现,新的外贸法体现了WTO的基本原则。(1)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2)市场准入原则。这一原则所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的。(3)透明度原则。(4)公平贸易原则。第5章基本训练知识题5.1判断题(1)√(2)×(3)×(4)√(5)×(6)×5.2单项选择题(1)C(2)B(3)D(4)A5.3多项选择题(1)AD(2)ADE(3)BC(4)ABCDE技能题该国在乙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设出口N单位乙产品,可换回3/2N单位甲产品,实现3N小时的价值增值。案例分析提示:我国当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核心的数量扩张型出口增长模式,其带来的消极效应包括:(1)出口创汇能力低;(2)贸易条件恶化;(3)易招致贸易报复;(4)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的过度、低效率的开采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遏制。15 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效应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按国别地区政策,体现不同销售意图,制定合理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价格。第6章基本训练知识题6.1判断题(1)×(2)√(3)×(4)√(5)×6.2不定项选择题(1)AC(2)B(3)ABC(4)A(5)D技能题6.1答:芒德尔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在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间自由流动,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贸易的结果会达到均衡并实现商品价格以及要素价格的均等。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取消,但同时存在贸易障碍,这必然会引起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因此,芒德尔实际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由于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6.2答:国际直接投资对资本输出国(母国)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6.3答: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贸易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进口替代效应、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引致效应。6.4答: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1)它使我国迅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发展所需的外汇。(2)优化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其一是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其二是提升进口商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3)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4)推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6.5答:我国对外投资具有以下的必要性:(1)发展对外投资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2)发展对外投资是规避贸易壁垒、确保出口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3)发展对外投资是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保证资源供应的捷径。(4)发展对外投资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5)发展对外投资是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观念应用6.1提示:我国发展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分阶段推进对外投资的发展。(2)选择对外投资的战略重点。(3)促进对外投资的措施建议。6.2提示: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案例分析提示: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热国,主要是因为:(1)随着中国入世,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具有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3)劳动力成本较低。15 (4)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5)经济发展快速。(6)绕过一定贸易壁垒,利于开发我国市场。第7章基本训练知识题7.1单项选择题(1)C(2)A(3)A(4)C(5)B7.2多项选择题BCE技能题7.1答:联系实际分析中国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货物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增长波动较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与进口的增长波动较大。进出口的频繁波动说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2)货物出口与进口的增长速度不对称,结果是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225.4亿美元提高到2002年的303.7亿美元,降为2003年的255.3亿美元,2004年又回升到319.8亿美元。(3)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仍呈低级化。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即便是近年来机电产品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国内企业只能收到加工费,因此,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出口效益的改善并不明显,反而是货物出口贸易结构的低级化使国内出口企业随时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危险。(4)出口经营方式粗放。第一,出口制成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第二,低价恶性竞争激烈。由于片面追求出口创汇,加上宏观管理乏力,引发出口贸易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使得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国外反倾销指控不断。(5)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中国货物贸易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因素来看,中国仍处在国际分工的底层,产业内贸易还处于较低水平。(6)出口市场高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国别(地区别)非常集中。2004年,中国货物贸易的十大对象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征短期内不会改变。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7)东、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在中国对外货物贸易中,沿海地区省份和城市的贸易规模一直名列前茅,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在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很小。虽然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加快,但中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在地域空间上仍体现出很强的从东到西梯度递减的特征。(8)贸易争端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中国货物贸易争端的趋势是:①从关税上的反倾销向动植物卫生检疫和技术壁垒发展。②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发展。③从“入世”承诺向国内相关法规延伸。7.2答:(1)出口结构的特点表现为:①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②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③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2)进口产品结构的两个显著特征:①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大增。③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但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7.3答: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1)加工贸易的国内地区分布和海外伙伴均比较集中15 。(2)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3)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4)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案例分析提示:(1)①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净出口贡献率降低。②进出口实际增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③货物出口贸易结构仍呈低级化。(2)稳定出口增长的前提下,着力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避免由于外需锐减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第8章基本训练知识题8.1判断题(1)√(2)×(3)×(4)√8.2单项选择题(1)C(2)D(3)B技能题8.1答:技术贸易的内容包括工业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转让与许可、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1)专利权是指获得法律地位的专利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它包括专有权(所有权)、实施权(包括制造权和使用权)、许可使用权、销售权和放弃权。简言之,专利权就是专利持有人(或专利权人)对专利发明的支配权。(2)商标权是商标的使用者向主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核准所授予的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的保护,商标权是重要的工业产权之一,经注册核准的商标,是商标所有人的财产。因此,商标权是一种财产性质的权利。(3)专有技术的一般含义是指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征的工艺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经验和技能,它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产品设计、图纸、技术资料、配方、技术规范等秘密的技术知识,在有的情况下,还包括有关管理、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内容。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贸易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许可贸易、特许专营、技术服务与咨询、合作生产,以及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许可的设备买卖等。(1)许可贸易,又称为许可证贸易。它是指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引进方)签订许可合同,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使用费的技术交易行为。(2)特许专营,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式或经验等全盘地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后一企业(被特许人)向前一企业(特许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15 (3)技术服务与咨询,是指独立的专家或专家小组或咨询机构作为服务方应委托方的要求,就某一个具体的技术课题向委托方提供高知识性服务,并由委托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费的活动。技术服务和咨询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产品开发、成果推广、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科技管理等方面,大到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小到对某个设备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控制等。(4)合作生产,是指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他们签订的合同,由一方提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术,共同生产某种合同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许可的设备买卖。8.2答: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的不同:(1)专有技术是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其原因是它没有申请或不能申请专利。(2)专有技术是保密的,而专利则是公开的,因为取得专利时,技术内容要向公众公布。(3)专有技术不像专利那样,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专有技术的保护期限,全取决于对它的保密。当它被公众所知后,也就不成为专有技术了。(4)专有技术既可通过文字、图纸来体现,也可能是人们头脑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专利则必须通过书面说明书来体现。(5)专有技术的内容比专利的内容广泛,专利仅是有利于工业目的的内容,而专有技术的内容除用于工业生产目的的技术之外,还包括商业、管理等有助于工业发展的技术。但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还是有较深的联系:(1)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都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都是非物质形态的知识。(2)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通常共处于实施一项技术所需的知识总体之中,即实施一项技术仅有专利技术是不能完全实施的,必须同时具有专有技术,才能使一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3)在技术贸易中,一项技术转让合同往往同时包括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许可两项内容,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完成一项技术转让交易。专有技术除需用保密手段得到保护以外,也需要法律的保护。在实际中,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是援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等方面法律取得保护的,但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远比专利技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力度小。8.3答: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初级阶段(1950—1978)。这一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是:①以进口成套设备为主,以新建大型企业为主。②外汇渠道主要是中央外汇和政府间的记账贸易,基本上没有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③引进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以中央部门为主进行谈判、签约、执行合同和建设。(2)发展时期(1979—1994)。这一阶段我国的技术引进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进口大型成套设备转向引进单项技术;二是从引进技术主要为新建企业服务转向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并采用许可证贸易、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在国内制造产品,有力地加快了我国的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15 (3)迅速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①技术引进的规模在每年150亿美元上下浮动。②引进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软件技术的比重逐步增加,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硬件技术比重逐步下降。③技术来源国越来越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集中。④技术引进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能源、机械、化工等行业。⑤技术引进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所占比重逐步增加。⑥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引进的技术中,应以软件技术为主,成套设备等硬件技术为辅。(2)注重引进实用技术,如产品的工艺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以利于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3)强调引进能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避免重复引进。(4)强调引进“兼容能力强”的技术,即引进的技术能与国内的技术配套使用,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5)优先引进出口创汇能力强的技术项目,以利于扶持或创建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工业项目。(6)引进技术时,采用多渠道筹资,如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混合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等。(7)鼓励技术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即允许外国的投资者以其技术作为股本与中国企业共办合资企业,从而达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目的。8.4答:中国技术出口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有:(1)继续坚持以技术出口带动其他产品出口。(2)广泛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3)技术出口不应该影响中国产品已占有的国际市场。(4)对生命周期长的技术,应先出口产品后出口技术。(5)国家对经济发展急需的重点项目予以资助。(6)鼓励采用贸工技银相结合的方式出口技术。(7)技术出口要符合国家外交政策和安全利益。(8)技术出口必须综合权衡经济效益,不能损害国家重大经济利益。(9)中国政府或中方当事人对引进的技术承担了保密和不出口义务时,严禁将引进技术再出口。案例分析提示:借鉴日本在技术引进中的经验,分析日本的技术引进给我国技术引进带来的启示,并结合我国技术引进的情况分析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日本在技术引进中的经验:(1)技术来源多样化;(2)引进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密切配合;(3)政府大力扶持引进技术;(4)积极引进软件技术;(5)引进前充分作好调研;(6)引进后坚决作好技术的消化、吸收、杂交和创新工作;(7)通过引进技术来提高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第9章基本训练知识题选择题1.B2.B3.A4.D5.C15 技能题9.1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作为特殊的贸易活动正在加速度发展,其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进入21世纪后,国际服务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并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和GDP中的份额稳步上升。(2)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增长速度。(3)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正走向高级化。(4)世界服务市场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5)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远不如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新科技革命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因。新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①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服务产业,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增加,范围扩大。②科技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的跨国流动,使服务输出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资料的投入越来越少,而技术性服务越来越多,因而在战后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也相应不断扩大。(2)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是带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条件。(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是加速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催化剂。(5)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7)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调整、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果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反映。9.2答:(1)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3)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9.3答:(1)加快国内服务产业升级,为服务贸易出口奠定坚实的基础。(2)发挥比较优势与培养竞争优势并重。(3)充分利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果。(4)培育服务贸易出口的大公司、大集团。(5)提高服务出口质量。(6)加强政府对服务出口的支持。案例分析提示:可以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政府职能、国际化程度、法制建设、信息化水平、产业结构等综合环境优势方面展开讨论,还可以从服务外包内外需求优势、人才优势、我国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加以讨论。15 第10章基本训练知识题10.1判断题(1)√(2)×(3)√(4)×(5)×10.2选择题(1)ABC(2)ABC(3)A(4)B技能题10.1答:(1)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提高企业应诉的积极性。(3)提高产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4)加强商会、协会的行业宏观调控。(5)完善反倾销预警系统。(6)争取采用价格承诺与自限数量方式。(7)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10.2答:(1)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限制了我国的商品出口。(2)TBT的变相保护措施增加出口成本,严重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TBT使我国入世后的贸易利益受到影响。(4)TBT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观念应用提示: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的比较:(1)性质的差异;(2)实体条件的差异;(3)程序的差异;(4)实施范围的差异;(5)实施期限和方式的差异;(6)出口方成员获得补偿或行使报复权方面的差异。案例分析答:(1)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一,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而建立起来的,有效地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迎合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从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为发达国家所利用。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三,实施效果上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四,保护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壁垒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环节上的中间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产品从生产前的状况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绿色壁垒影响非常大,已经扩展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因其标准繁多、苛刻、多变、有较大的争议性,从而给经济后进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本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2)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我国的国民收入带来了很大的撞击,我们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就必须正面去面对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为引导,提高我国产品质量。②大力推动农业环境保护。③建立规范化的认证制度,进行绿色认证,加快与国际接轨。④要打造名牌,建立国际品牌战略。⑤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15 第11章基本训练知识题11.1判断题(1)√(2)√(3)×(4)×11.2选择题(1)C(2)A(3)ABC(4)B11.3简答题(1)答: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中美贸易和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只要中美双方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和纠纷,就一定能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2)答:国际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区域集团化不断加强。亚欧会议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无疑都将影响到我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前景。①欧盟内部消除一切贸易障碍,各成员的进口标准将以欧洲统一标准所取代。这样,中国对欧盟各成员的出口商品可按统一规格和标准进行生产,出口贸易可采用大批量的、针对整个欧盟的方式进行。②统一大市场内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我国产品只要打入其中一个国家,就等于进入一个由多国构成的自由化市场。③欧元为中欧双方提供了新的重要商机,有利于中欧双方加强经贸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政治经济联合体,中欧关系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中欧经贸关系的前景十分广阔。技能题答:(1)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关。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引起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因此不断制造摩擦。(2)美国对中国采取歧视的贸易政策。其一是中国在加入WTO时,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后十五年内美国仍然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是不能用国内价格进行比较的,而是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这样就给美国提供了滥用世贸组织反倾销条款的机会。中国在加入WTO后,美国可用的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少,而反倾销是美国可以有效采取的手段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很多都是有关反倾销的。其二是过渡性特定产品保障机制。此机制规定,入世12年内,中国出口产品给WTO成员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其可对此类产品撤消减让或限制进口。问题在于特定产品包括所有工业品和农产品,并将WTO保障措施门槛由“严重损害”降低到“实质性损害”。也就是说,只要美国认为中国产品“扰乱”其市场,就可轻而易举地启动保障措施。依据上述机制,美国企业界已经要求布什政府“对中国产品启动保障措施”,涉及纺织品、IT产品等。(3)还有一些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在某些方面没有完全兑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认为中国在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够,使美国的公司没有获得对称的国民待遇;认为15 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使美国遭受损失。这是因为双方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同时也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等于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也需要保护一些产业,对其有一定的保护期。同时,这也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以及法制的健全程度有关。(4)在美国大选年,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为了拉拢选民,就要满足一些选民集团的利益,这些选民集团利用竞选活动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也是贸易摩擦出现的一个原因。案例分析提示:(1)战略经济对话对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防止经贸摩擦政治化以及消除非经济因素对经贸的阻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维持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增进彼此战略互信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美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加之中美经贸关系非常密切,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所以中美应携手共同应对危机,美国经济金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和好转,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金融危机无疑推进了中美战略关系。尽管此次金融危机让中美两国战略关系得以加强,让中国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但是中国毕竟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还很小,和美国相比整体经济实力还相差很远,参与救市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国情,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要骑自行车的出钱帮助开奔驰的不现实。”中方表明,中国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抓住自己能够抓住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趋利避害,发展自己,才能对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自己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中国必须从本国利益出发,权衡利弊,而不是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