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0 KB
  • 2022-04-22 11:51:03 发布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及条文说明

  • 9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XXXXXXXXXXSL备案号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XXXX替代SL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讨论稿)(2006.0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1总则1.0.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是国家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将作为工程立项和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为明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需报送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国家出资(包括参与出资)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适当简化。按国家基建程序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的或由地方和社会、个人出资(不含国家资金)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参照执行。不同类型的工程可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有所取舍。1.0.3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在经批准的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对工程的主要方案和规模进行分析、论证,评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1.0.4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确定工程建设主要任务和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2)基本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基本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基本选定主要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5)基本确定工程等别及标准,基本选定工程场址(坝、闸、厂、站址和线路)、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基本选定坝型,初步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6)初步选定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型式与布置。(7)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和施工导流方式,基本确定工期,基本选定料场。(8)基本确定淹没处理、工程占地的范围,基本查明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初步确定安置规划。(9)分析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因素。(10)初拟水土保持措施。(11)提出工程管理性质、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12)估算工程投资、淹没处理补偿费、环保水保投资。(13)分析效益、费用和融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推荐方案,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1.0.5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项目建议书的附件:(1)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2)中间讨论或审查会议纪要。(3)水文分析报告(4)工程规模论证专题报告(5)贷款能力测算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 1.0.6项目建议书应按本规程第2~14章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简述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和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所在河流(河段)、地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2.0.2简述项目所依据的流域(河段)、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主要内容。2.0.3简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2.0.4简述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用、开发次序等,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5简述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2.0.6简述本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简述近、远期的开发目标和任务,以及基本确定的分期建设内容。2.0.7简述本阶段水文主要成果,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2.0.8简述基本确定的工程规模、基本选定的工程参数及特征值等。2.0.9简述基本确定的工程项目等级,基本选定的工程场址或线路、基本坝型,初步选定的主要建筑物形式和工程总体布局,初拟的机电及金属结构形式。 2.0.10简述基本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初选的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初定的施工总布置方案、施工总工期。2.0.11简述淹没、工程占地范围,初步调查的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的各项实物指标,农村移民安置意向和生产安置措施,城镇、集镇、专业项目和工矿企业迁建规划,编制补偿投资估算。2.0.12简述工程开发与相关规划环境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成果,工程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和影响工程规模的环境要求,环境推荐方案。2.0.13简述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成果,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及其投资估算成果。2.0.14简述初步确定的水利建设项目类别,初步拟定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或管理模式,初步提出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推荐方案,初步匡算的建设项目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2.0.15简述编制工程估算时采用的标准、规定及主要价格确定的依据和投资估算成果。2.0.16简述推荐的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的主要结论。2.0.17简述本阶段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2.0.18分析利弊、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和下步工作建议。2.0.19附图、附表。(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 (1)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2)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3)工程区综合地质图;(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5)推荐的工程总布置图;。(6)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7)推荐方案施工总布置图;(8)施工总进度表;(9)水库淹没范围及移民安置区示意图;(10)工程投资估算总表(含移民环境投资);(11)工程特性表。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3.1项目建设的依据3.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3.1.2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3.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河段)、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主要内容。3.1.4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防洪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2)河道、河口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淤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分析河道、河口演变趋势,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3)灌溉。应阐明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目标,人畜饮水状况,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灌区、水源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4)供水(调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和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城镇生活、生产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行业及各部门用水计划、水中长期需求预测和供需分析、节水规划与目标等,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调水)工程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本地区以往和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生态环境恶化或变化的趋势与原因,以及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保护、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5)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动力资源情况,根据电力工业现状、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6)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设施的能力和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河道客货运量的预测,以及航运等有关部门的规划,分析研究建设通航工程的条件和要求。有过鱼和库区养殖要求时,应阐明河道现有水生环境和不同鱼种洄游习性,根据环境和鱼类保护、养殖要求,结合水库水质预测和水源保护要求,分析研究设置鱼道和库区养殖的必要性与条件。3.2.2说明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水利建设的方针和政策。3.2.3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3.3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3.3.1 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3.3.2了解其它有关行业规划,分析其对本项目的要求,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3.3.3说明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以及有关协议。3.3.4说明本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所在区域的水利基本建设其它在建项目及规模简要情况。3.3.5说明在本地区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本工程项目所处的开发次序。3.3.6说明有关其它部门、地区影响本工程立项的因素。3.3.7说明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确定的意见。3.4项目建设的任务3.4.1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基本确定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3.4.2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应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通过方案比较基本确定分期建设内容。3.5附图3.5.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2000000)。 3.5.2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4水文4.1流域概况4.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4.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概况。4.2气象4.2.1简述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4.2.2简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值。4.3水文基本资料4.3.1简述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4.3.2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4.3.3说明水文资料重点复核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初步评价。 4.4径流4.4.1简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4.4.2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进行还原计算。4.4.3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4.4.4根据工程特性,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4.4.5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4.4.6计算年径流,对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径流计算成果。4.4.7必要时进行枯水径流分析计算。4.4.8必要时分析并基本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4.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4.5洪水4.5.1简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4.5.2简述洪水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性。4.5.3简述历史洪水调查情况,分析并基本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4.5.4简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4.5.5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4.5.6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成果。4.5.7入库设计洪水。说明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入库设计洪水成果。4.5.8可能最大洪水。说明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典型暴雨放大、产汇流参数,经综合分析,基本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4.5.9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洪水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划分分期洪水的时段,提出分期设计洪水,并分析成果的合理性。4.5.10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分析大洪水组成情况,拟定防洪控制断面以上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选择典型洪水,说明放大方法,拟定洪水演进参数,对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4.5.11涝区设计排水流量。说明采用的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设计标准、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对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涝区设计排水流量。4.6泥沙4.6.1 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基本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4.6.2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份资料。4.7江河水位4.7.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拟定,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4.7.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时,说明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4.8潮水位4.8.1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基本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4.9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9.1说明采用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设计断面位置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4.9.2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外延方法。4.9.3根据场坝区水文资料情况,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站的意见。 4.10水质4.10.1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现状情况的水质情况。4.10.24.11水面蒸发4.11.1说明蒸发皿类型、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提出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4.11.24.12冰情4.12.1有冰凌危害的河段,提出冰情特征值,包括多年平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块尺寸资料,初步分析冰情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可能影响,初拟防冰排冰措施。4.12.24.1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4.13.1论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初步规划。4.13.2 4.14泥沙冲淤监测4.14.1泥沙对水库运行影响较大的工程,提出泥沙冲淤监测初步规划。4.14.24.15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4.15.1附表(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2)年、月径流(或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6)其它有关附表。4.15.2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6)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其它有关附图。4.15.3专题报告(1)水文分析报告5地质5.1勘察工作概述5.1.1概述勘察工作经过,进行的勘察工作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5.1.25.2区域地质5.2.1概述地形地貌、地形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可溶岩地区要着重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和规律。5.2.2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初步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5.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5.3.1基本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述产生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和固体径流来源等问题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并进行初步评价。5.3.2初步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5.3.3说明可能被淹没的矿产及其分布和受水库影响的程度。5.4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5.4.1基本查明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概述枢纽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及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5.4.2论述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坝(闸)基、厂房、泄洪建筑物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坝基渗漏和渗流稳定、变形和液化条件;地面厂房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引水隧洞及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条件;深埋地下厂房和构造活动强烈地段还应分析说明地应力情况。说明可溶岩地区地喀斯特发育情况,分析可能产生渗漏的地段。提出坝(闸)、址选择意见和枢纽布置、建筑物型式的初步意见。5.4.3初步评价选定的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或隧洞初步围岩分类。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和地基处理意见。5.5泵站工程地质条件5.5.1基本查明各比较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各比选泵站的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5.5.2论述各比选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评价意见。5.5.3初步评价选定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建议。5.6输(引)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5.6.1基本查明各比较路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5.6.2论述各比较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明渠线路,着重说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分布;特殊性土层的分布及其对渠道的影响;渠道岩土层渗透性;初步预测渠道可能产生渗漏,边坡稳定,渠基湿陷、胀缩、冻融、渗透稳定,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等问题的可能性。对隧洞线路,着重说明进出口洞脸、浅埋段和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稳定条件;对埋深大的洞线还要初步分析地应力场、岩爆、地温、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情况;对通过可溶岩地区的线路,应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预测围岩稳定和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对渡槽,着重说明地基岩土层的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线路比选的意见。5.6.3初步评价选定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隧洞初步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地基处理措施的意见。 5.7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5.7.1基本查明堤防沿线的各比较堤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工程区的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古河道情况,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5.7.2论述各比选堤线和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评价意见。5.7.3分段对选定堤线现状堤身填筑情况和堤基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及其建议工程处理措施等。5.7.4初步评价各选定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5.7.5初步评价河道护岸段的工程地质条件。5.7.6基本查明河道整治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概述河道整治地段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含水层的分布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疏浚河段,提出疏浚土的类别分级。初步评价河道岸坡的稳定性。5.8灌区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5.8.1灌区工程的渠道、渡槽、输水隧洞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详见5.6条的有关规定。5.8.2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基本查明地下水含水层特性、补排关系,地下水水资源量、现状开采情况、水质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等。 5.8.3收集灌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等资料。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及其防治措施。5.9天然建筑材料5.9.1初查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和人工骨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和运输开采条件。5.9.25.10结论5.10.1扼要综述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和结论以及对坝(闸)、厂(站)址及堤、输(排)水线路选择的意见。提出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10.25.11附图、附件5.11.1附图(1)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2)水库区综合地质图(3)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剖面图(4)各比较坝(闸)、厂(站)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5)输(引)水线路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6)堤防、河道工程地质图、剖面图(7)排水泵站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8)灌区水文地质图(9)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10)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井、洞展示图5.11.2附表、附件(1)岩、土、水质试验报告及成果汇总表(2)政府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的意见(3)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4)物探报告6建设规模6.1综合利用水库工程6.1.1综合利用任务水库工程概述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和主次顺序,概述规划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根据本阶段基本资料和工作内容,基本确定各项综合利用任务的规模,并说明以下对水库工程的要求。 (1)供水。受水区范围、供水对象、现状和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缺水量、水资源配置方案、设计引(调)水量与流量、引(调)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供水保证率、取水口位置和高程。(2)防洪。防洪对象、防洪标准、现状和规划防洪工程设施、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及安全泄量、防洪工程体系及对本工程的要求,下游河道防凌、减淤对本工程的要求。(3)灌溉。规划灌区范围、设计灌溉面积、灌溉制度和灌溉定额、引水方式、引水高程、设计引水流量和引水量、设计保证率、引水年内分配过程(长系列或不同代表年)等。(4)发电。电力系统现状与设计水平年规划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电源结构与特性、本电站的供电范围及在电网中的作用、设计保证率。(5)通航。航道等级和现状与预测的运输量,通航季节、流量、水深、宽度、水位与变率、保证率等要求。(6)渔业。水库过鱼和库区养殖鱼类的种类、习性,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洄游和库区养殖的季节、水温、水深、流量、流速等要求。(7)旅游。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本工程的要求。6.1.2水库径流调节计算(1)概述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径流成果、径流调节计算时段、上下游用水过程、调节计算的原则与方法。(2)计算水库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不同代表年的供水量、不同对象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等指标。表列选定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对不同对象的供水量、调节流量、出力及水头等指标。 (3)分析水量利用程度和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设置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时,应分析汛后回蓄情况;调节程度高的水库应计算分析梯级或跨流域径流补偿调节成果。(4)分析水库上游现状用水和设计水平年预测用水量,分析水库水源的供水可靠性。6.1.3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1)说明规划阶段拟定的梯级衔接水位。分析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各部门用水要求和下游生态基流所需的调节库容并进行协调,拟定正常蓄水位范围和方案,分析库区淹没范围、重要淹没对象及制约条件、移民安置难度以及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2)必要时对分期提高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初步分析。(3)说明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和供水、灌溉、发电、渔业、航运及水库排沙等方面对水库最低水位的要求,拟定死水位范围与方案,结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初选死水位,并提出对进水口布置方式和高程的要求。(4)如近期和远期需分别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初步论证。(5)对死库容较大、供水对象较重要、供水保证率较高的水库,应分析特枯水年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的可行性,初拟最低供水位。6.1.4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1)说明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分期洪水。 (2)初拟调洪计算原则,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初选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泄水建筑物尺寸、设计及校核洪水位。(3)必要时分析分期设置汛期限制水位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对水库供水效益和后汛期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进行初步分析。(4)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根据上游库区和下游河道的冰凌特性与防凌要求,初定防凌库容。(5)拟建水库上游有已建土石坝水库,且其校核防洪标准低于拟建水库时,应分析上游水库失事对下游拟建水库的影响,提出初步处理措施。6.1.5装机容量(1)概述地区供用电情况,结合水库调节性能和供水特性,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初步选定装机容量。(2)提出电站特征水头计算成果,初选机组机型和台数初拟装机程序及预留机组方案。6.1.6水库泥沙冲淤分析(1)概述泥沙特性,分析工程可能出现的泥沙问题。对多泥沙水库,应说明泥沙计算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参数,根据工程的综合利用任务、水库调节性能、水库形态、水沙特性等进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2)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初拟(或研究)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减少库尾泥沙淤积和淹没的措施与调水调沙运用方案。(3)初拟引水建筑物进水口防沙、排沙运行方式和措施。(4)分析水库淤积对上游梯级电站尾水和沿岸防洪的影响。 (5)当水库下游有减淤要求或有重要堤防、取水口时,应进行下游河道冲淤计算。6.1.7回水及其它分析计算(1)说明采用的基本资料、条件和方法。(2)根据库区淹没影响对象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与同频率天然水面线对比,基本确定回水尖灭点。(3)对泥沙淤积严重的水库,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的影响。(4)冰情严重的地区,应分析河道、库尾形成冰坝的可能性,分析冰坝壅水影响范围及处理措施。6.1.8水库运行方式(1)概述有关部门的要求,协调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初拟水库调度运用原则,并说明与其它工程的联合运用方式。(2)说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的满足程度和效益指标。(3)分析建库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基本选定补偿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与规模。(4)库容较大、调节程度较高的水库,应初拟初期蓄水计划,分析初期蓄水对水库上、下游的影响。6.1.9说明水库水质现状情况,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6.1.10其它综合利用工程 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它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行方式,基本选定各建筑物的规模。6.2防洪工程6.2.1说明地区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洪水调度运用原则及各类防洪工程(包括堤防、水库工程和行蓄滞洪区)的作用,基本确定拟建工程的防洪保护范围、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6.2.2分析地区暴雨、洪水特性和地区洪水组成情况,分析不同防护对象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因素,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分期建设项目内容。6.2.3河道与堤防(1)基本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2)基本选定河道治导线、堤线、堤距、行洪断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节点。基本选定堤顶高程。(3)基本选定重点防护河道和河段的治理原则、治理工程项目及工程规模,初选一般工程规模。(4)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新开河道和堤防的线路、规模。(5)初选跨河、穿堤建筑物位置和工程规模(6)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7)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根据冰凌特性拟定防凌工程措施,论证工程规模。6.2.4水库 (1)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和水库工程防洪运用方式。对于梯级水库,应初拟梯级洪水联合调节原则。(2)分析防洪控制断面的允许安全泄量或防洪水位,初拟水库工程控制泄量。(3)初选防洪库容,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初选防洪高水位、泄水建筑物尺寸、设计及校核洪水位。6.2.5行、蓄、滞洪区(1)基本确定分洪口门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2)基本确定行、蓄、滞洪区范围,基本选定行、蓄、滞洪标准和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3)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置及骨干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4)初定行、蓄、滞洪区控制运用原则,提出生产和安全建设规划方案。6.3治涝工程6.3.1结合地区规划和水利规划,分析确定治涝区范围,大型涝区应初拟治涝分区。6.3.2说明涝区的暴雨、涝水特性和涝灾情况与成因。6.3.3概述治涝区社会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分析不同部门的治涝要求,基本选定治涝标准,提出治涝原则。6.3.4 概述涝区特点、治涝任务和原则,基本确定涝水承泄区、滞涝区及排水方式和治涝措施,基本选定治涝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6.3.5概述涝区实际观测资料或参考邻近地区资料,分析提出排涝模数,基本选定骨干排涝河道(渠道)、涵闸和堤防的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量,基本选定抽排泵站设计流量和装机容量。初选一般工程规模。6.3.6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时受外河水位和潮位顶托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6.4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6.4.1基本确定河道的整治河段和河口整治区域。6.4.2基本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对河道洪水流量进行断面复核,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6.4.3分析河流、潮流的水文、泥沙特性,研究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岸线利用规划,基本选定治导线。6.4.4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河道、河口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选主要河控节点的位置和工程建设内容。6.4.5基本确定治理工程分期实施方案。6.4.6垦殖(1)概述地区垦殖规划,分析在规划的河道、河口治导线内进行围垦和水产养殖、农业开发、土地利用的要求,基本确定开发利用方式和垦殖区范围与面积。(2)分析垦殖区水资源现状和配置利用方案,分析供水水源条件、水量及保证程度。 (3)基本确定垦殖区防洪、防潮设计标准。(4)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挡水堤、围堤、涵闸等主要工程的设计规模,初拟垦殖区灌溉、排水体系。6.5灌溉工程6.5.1基本确定灌区范围。说明灌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灌区土地初步调查情况,进行土地分类、水土资源平衡和土地利用规划,基本选定灌溉面积。分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拟定灌区种植结构,分析灌区人畜饮水用水要求,初选供水目标。6.5.2初拟设计水平年,基本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农村人畜饮水供水保证率。6.5.3调查收集灌区实测降雨系列资料,分析不同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拟定灌溉制度,初选合理的节水措施、灌溉定额和人畜饮水用水定额,初拟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并提出灌区农业用水量和用水过程(包括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资料条件较好的灌区和大型灌区应按长系列进行计算,缺乏资料的灌区可采用设计代表年进行计算。6.5.4分析灌区水资源状况,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6.5.5基本选定灌溉工程整体规划和总体布置方案,初拟引水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用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6.5.6基本选定主要建筑物(包括水源枢纽工程、骨干灌溉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以水库和闸坝为水源工程时,应分析满足灌溉要求的调节库容和最低引水水位,进行回水计算,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初选汛限水位和死水位。基本选定取水泵站的设计引水流量和装机容量。基本选定引水渠首和骨干渠道的设计水位与设计流量。初选一般工程规模。6.5.7分析灌区水源工程引水后,对河道上、下游其它工程和用水户的影响,初拟补偿工程措施。6.5.8分析灌区地下水状况和排水条件,对有排涝降渍、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水方式和排水工程布置,初选主要工程建筑物规模。概述灌区引、排、耗水关系和退水量,分析灌区退水的影响。6,5.9从多泥沙河流引水要分析泥沙对工程规模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初初拟泥沙处理措施。6.6供(调)水工程6.6.1分析受水区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总量,说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城镇和工业耗水量、现有水源工程供水情况。6.6.2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用水需求,基本确定受水区范围和主要供水目标、供水对象。基本选定设计水平年和各供水对象的供水保证率。6.6.3 说明地区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的节水措施,初选不同水平年各工业部门用水定额和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的用水定额,预测不同水平年各部门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并进行合理性分析。说明不同用水户对水量、流量和水质的要求。6.6.4分析受水区不同水平年的规划水源和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结合治污规划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措施与中水回用量。6.6.5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对受水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各水平年的缺水量、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6.6.6提出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调水工程总体布局(水源点、输水工程、调蓄水库布置,供水范围等)和分期实施方案。6.6.7论证不同水平年水源工程的可供水量和设计引水量。对于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应说明水量调出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规划水平年调出区各部门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要求,论证调出区最大可调出水量和经济可调出水量。结合受水区用水要求,通过长系列调节计算,提出调水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和不同保证率的年调水量等指标,分析水源工程的供水可靠性。6.6.8基本选定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的规模与主要参数。对水库、闸坝等水源工程和调蓄工程,应分析满足供水要求的调节库容和最低引水水位,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初选汛限水位和死水位。基本选定取水泵站的设计引水流量和装机容量。基本选定引水渠首和输水干渠、管道(箱涵)的设计水位与设计引水流量。 初选一般工程规模。6.6.9从多泥沙河流引水,要分析泥沙淤积对供水规模、工程规模和工程运行方式的影响,根据需要初选泥沙处理工程规模。6.6.10分析引水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调水对调出区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初拟补偿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与规模。6.6.11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和措施。6.6.12初拟调入水量与受水区当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的运行方案。6.7水力发电工程6.7.1概述有关地区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特点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供电范围和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与作用6.7.2说明供电地区电力供需现状,分析地区用电发展趋势,初拟设计水平年,对负荷水平及负荷特性做出预测。6.7.3说明进行水利动能计算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方法,分析其合理性。初拟水库、电站运行方式。初拟设计保证率。6.7.4基本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初选死水位、汛限水位和调节库容、总库容,初拟其它特征水位。对分期开发的水电站应分别论证初期及最终规模的正常蓄水位及其它主要特征水位。6.7.5基本选定引水式电站设计引水流量和前池设计水位。6.7.6 综合分析电力系统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电源构成及水电站动能经济指标,考虑水库调节性能和工程建设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装机容量,提出电站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对装机容量较大、在电力系统中承担重要任务的电站,应进行初步电力电量平衡。对远景能量指标变化大的水电站,要研究最终装机规模、预留机组或后期扩建的可能性与合理性。6.7.7分析下游河道内、外用水对电站装机容量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初拟补偿措施和规模。6.8.其它工程6.8.1其它工程根据需要参照以上各条进行编写。6.8.26.9附图、附表6.9.1附图(1)流域(河流、区域)综合利用示意图。(2)工程项目总体布置图。(3)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4)其它。6.9.2附表(1)供水范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2)水库正常蓄水位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3)电站装机容量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4)水库回水计算表7主要建筑物布置7.1工程等别和标准7.1.1基本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次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7.1.2基本确定地震动参数设计采用值及相应设计烈度。7.2工程选址及选线7.2.1说明比选原则,明确工程场址(水库枢纽坝址、水闸枢纽闸址、泵站站址)或线路(堤防堤线、灌溉及供水工程渠线或管线)比较方案。7.2.2对各比较场址方案,从地形、地质、初选的主要建筑物型式及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淹没补偿影响及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后基本选定工程场址。7.2.3根据堤防保护区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河道变化规律、筑堤材料调查、拆迁占地和环境影响等,结合工程现状,通过方案比选,基本选定新建或加固堤防的堤线和堤距。7.2.4 对灌溉或供水线路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初选的输水方式及主要输水建筑物型式、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淹没补偿影响及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初步选定输水线路。7.3主要建筑物选型7.3.1对水库(水闸、泵站)枢纽基本选定的坝址(闸址、站址),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工程投资、拆迁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坝型及水闸和泵站的型式。7.3.2对基本选定的堤线,从地形地质条件、筑堤材料调查、工期、工程投资、拆迁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结合工程现状,通过方案比选,初步选定新建或加固堤防的堤型。7.3.3对选定的灌溉或供水线路,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工程投资、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初定输水方式及主要输水建筑物型式。7.4工程总布置及其他建筑物型式7.4.1根据基本选定的场址及初步选定的坝型及水闸和泵站的型式,经综合论证比较,初步选定水库、水闸、泵站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初拟次要建筑物基本型式。7.4.2根据基本选定的堤线及初步选定的堤型,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现状,相关的灌溉、排涝、交通等要求,初步选定 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7.4.3根据初选的灌溉或供水线路及初定的主要建筑物型式,经综合论证比较,初定工程总布置及渠系建筑物、配套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型式。7.5主要建筑物7.5.1初选主要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对重要建筑物需进行方案比较。7.5.2说明主要建筑物控制高程初步分析成果。7.5.3说明过流能力、上下游水力衔接条件及消能防冲等水力计算初步分析成果。7.5.4说明建筑物稳定和基底应力、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渗透及渗流稳定等计算方法和初步分析成果。7.5.5初拟基础处理措施、地下洞室支护型式及边坡处理措施。7.5.6初拟建筑物抗冰冻、抗震等工程措施7.5.7初拟工程安全监测项目。7.5.8分项提出各建筑物及基础处理工程量。7.5.9说明初选的灌区典型区设计类型,估算各类典型区工程量,估算田间工程工程量。7.6机电及金属结构7.6.1水力机械 7.6.1.1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1)初拟水轮发电机机组型式、额定水头;初拟水轮机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容量;初拟机组主要参数及安装高程。(2)初拟主机附属设备的型式、数量。7.6.1.2水泵及其附属设备(1)初拟水泵型式、水泵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单机配套功率;转速等主要参数及安装高程。(2)初拟水泵叶片调节机构的操作方式;或其它调速运行方式及设备。(3)初拟进、出水流道型式及断流方式。(4)初拟水泵机组运行方式。(5)初拟水泵进、出水蝶阀的型式和数量。7.6.1.3辅助机械及辅助设备系统的选择。(1)初拟厂内起重设备型式、数量。(2)初拟技术供排水、油、气及水力监测等辅助系统设备的型式、数量,并附表。7.6.1.4长距离输水压力管道工程初拟各种阀门、流量计的规格、数量及布置。7.6.1.5列出水力机械设备工程量7.6.1.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拟主要设备的型式、数量并附表。7.6.1.7消防 初拟主要设备的型式、数量并附表。7.6.2电工一次7.6.2.1接入系统方式7.6.2.1接入系统方式(1)概述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初步选定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和环境条件。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电站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及所在地区的电力发展现状和电力发展规划概况。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单机容量和装机台数。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单台设备最大容量等。(2)根据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初步选定规模,与项目所在地有关电力部门联系,初步选定工程的送电或供电电压等级、送出线路或供电线路的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等,并由电力部门提出书面的接入系统方式意见。(3)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供电方式设计,应提出初步的用电负荷统计成果,初步确定负荷等级。估算送电线路电压降和受电端高压母线电压是否满足电动机启动和运行要求。7.6.2.2电气主接线(1)根据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装机或用电规模、台数和初步选定的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等综合因素,提出三个以上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提出初步选定技术可行的电气主接线方案。 (2)初步选定厂(站)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及厂坝区、航道设施和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7.6.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1)初步选定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发电机或电动机、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断路器、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规格和数量。(2)初步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的设备型式和数量。(3)说明主、副厂房布置位置与型式,主要电力设备的布置和进、出线方式。(4)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应提出两个以上的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初步选定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和位置。(5)对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应提出论述。(6)初步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杆塔型式、导线截面等主要技术参数。7.6.2.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1)初步选定绝缘配合原则和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过电压保护方案。(2)初步选定全厂(站)接地设计方案,提出接地电阻初步计算成果。对高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设计,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 7.6.3电工二次初拟监控、监测、监视等自动化工程和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拟选主要设备配置。7.6.4金属结构7.6.4.1初拟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的规模、布置方案、型式、数量及主要尺寸和主要技术参数,说明操作运行原则;初拟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设计原则,并对初拟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7.6.4.2工程量分项列出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工程量。7.7附图、附表7.7.1附图(1)工程场址(线路)方案比较工程布置图。(2)选定场址(线路)工程总布置方案比较图。(3)坝型比较布置图、剖面图。(4)各类工程主要建筑物型式方案比较布置图、剖面图。(5)推荐的工程总布置图。(6)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7)各部位拟定方案的金属结构设备总布置图(8)电站或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9)电气主接线图;(10)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图;(10)开关站或变电站设备布置图; (12)开关站或变电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7.7.2附表(1)工程选址(选线)方案比较汇总表。(2)坝型选择方案比较汇总表(3)各类工程主要建筑物型式方案比较表(4)工程总布置方案比较汇总表。(5)主要电气设备表。8工程施工8.1施工条件8.1.1简述主要建筑物的概况、工程区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基本资料及施工场地布置条件。8.1.2简述对外交通现况、主要外购物资来源及水、电、通信等供应条件,初定供应方式。8.1.3简述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基本资料及主要天然建筑材料来源,初选料场、初定开采和加工方式。8.2施工导流8.2.1初定导流建筑物级别,初选施工各期导流、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及流量。8.2.2基本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估算相应工程量。 8.3主体工程施工8.3.1初选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主要施工设备。8.3.28.4施工总布置8.4.1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及标准。8.4.2初步进行土石方挖填平衡及弃渣场地规划。8.4.3初步进行施工分区规划,初定施工总布置方案,估算施工占地面积。8.5施工总进度8.5.1简述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关键线路工程的控制性进度和相应施工强度。8.5.2初步进行施工总进度安排,初定施工总工期。8.6附图、附表8.6.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8.6.2推荐方案施工总布置图8.6.3推荐方案施工总进度表 9淹没与工程占地9.1简述工程建设所在地地理位置,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9.2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征(占)处理范围9.2.1初步选定水库淹没土地征用、居民迁移和专业项目迁建的设计洪水标准,对多泥沙河流初步确定泥沙淤积计算年限;初步确定工程征(占)地原则和标准。9.2.2初步圈定水库淹没处理范围(含塌岸、滑坡等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9.3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实物指标9.3.1简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调查的组织、时间和方法。9.3.2简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农村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包括涉及的行政区域,户数、人口,房屋、附属物,耕地、林地、果园、牧草地等。9.3.3简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城(集)镇的规模(人口、占地等)和该城(集)镇在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物指标成果,受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地的影响程度和迁建地点、规模。9.3.4简述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铁路、等级公路、大中型工矿企业、10kV以上输电线路和设施等专业项目及矿产资源、地面文物古迹的等级、规模、影响程度等实物指标内容。9.4移民安置 9.4.1初步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有关参数,以乡为单位初步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9.4.2以县、乡为单位,初步分析安置环境容量,在征求有关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推荐水位方案农村移民安置去向和生产安置措施。9.4.3征求地方政府意见,结合初步查勘,初步确定城(集)的迁建方案。9.4.4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投资较大的专业项目和大中型工矿企业提出初步处理方案。9.5移民补偿投资估算9.5.1确定移民补偿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9.5.2应结合有关规定和相邻类似工程合理确定各类补偿单价。9.5.3以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初步的移民安置规划,按照确定的编制原则和依据,编制移民补偿投资估算。9.6附图、附件9.6.1附图(1)水库淹没示意图。(2)工程建设征(占)地范围图。(3)移民安置规划示意图。9.6.2附件各有关部门的协议、合同和承诺等文件资料。 10环境影响10.1环境概述10.1.1概述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功能等环境特征,简要说明区域现状主要环境问题。10.1.2简述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环境状况,初步明确环境敏感点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0.2环境影响分析10.2.1初步分析工程开发与相关规划环境目标的协调性。10.2.2初步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评价是否存在环境制约因素。10.2.3评价工程设计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对工程各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比选,提出环境推荐方案和优化设计建议。10.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0.3.1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初步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布局。10.3.2对从河道取水工程应初步提出河流生态保护要求,对有洄游鱼类的河流的拦河枢纽工程,应初步提出水生生物保护要求。10.4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0.4.1明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原则、方法和依据。10.4.2初步估算环境保护专项投资。 10.5初步评价结论及建议10.5.1提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下阶段工作建议。10.6 附图10.6.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10.6.2主要环境敏感点与工程相对位置图11水土保持11.1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11.1.1简述项目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及治理状况。11.1.2说明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划分情况(“三区”划分)情况。11.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1.2.1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原则。11.2.2初步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1.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11.3.1分析评估主体工程各比选方案的水土流失影响。11.3.2初步估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量级和新增的水土流失量。11.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11.4.1提出对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水土保持初步要求,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等级。 11.4.2初拟水土流失总体布局、防治分区和措施布置。11.4.3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分析,合理估算水土保持工程量。11.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1.5.1明确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原则、方法和依据。11.5.2根据水土保持典型分析,估算工程的水土保持总投资。11.6结论及建议11.6.1提出水土保持结论,明确下阶段水土保持设计主要问题。11.6.2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相关建议。11.7附图11.7.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11.7.2水土流失现状图。11.7.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11.7.4各类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及典型设计分析图。12工程管理12.1工程性质与管理体制12.1.1初步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类别。12.1.2初步拟定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12.1.3初步提出工程管理体制推荐方案。12.1.4初拟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利。 12.1.5应明确列入本项目内的各子工程、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通信系统等内容。12.2工程建设管理12.2.1应初步拟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12.2.2简述工程投资组成及分年度使用计划。12.2.3简述建设资金筹措方案。12.2.4应附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的出资承诺文件。12.3工程运行管理12.3.1应初步拟定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单位的外部隶属关系、相应的职责和权利。12.3.2应初步拟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初步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原则。12.3.3应附相关部门对水、电等承销的意向书或承诺函;有关部门出具的确定水管单位性质的相关文件。12.4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4.1初步匡算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4.2提出土地征用初步意见。草拟管理范围土地开发规划。12.5工程管理运用12.5.1草拟工程调度运用规程。 12.5.2初拟工程管理办法及主要管理措施。12.6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12.6.1初拟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内容和数量。12.6.2初步提出满足工程观测和监测要求的设施及设备数量。12.6.3简述列入本项目的通信调度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功能和管理状况,初步提出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数量。12.6.4简述管理单位配置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初步提出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13投资估算13.1编制说明13.1.1工程简要概述,包括工程兴建地点、总体规模、目标和效益等。13.1.2投资估算主要指标,包括总投资、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和物价指数、建设期融资利率和利息等。13.1.3编制原则投资估算的项目划分应依据《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根据工程类别相应确定。投资估算应根据初步确定的主要基础单价和施工方案、方法,分析计算主要工程单价。主体建筑工程、施工导流工程等投资应按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主要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应分项计列,安装费可按占设备费百分比法估算。 利用外资工程的投资估算应在全内资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独立费用进行编制。13.1.4编制依据,包括采用的定额、编制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主要材料和设备价格确定的依据等。利用外资工程应初定利用外资型式,即采购型、国际招标型和报帐型(式)。13.2投资估算成果13.2.1投资估算成果包括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和附件,项目建议书总报告至少应附编制说明和总估算表。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应包括:13.2.2编制说明(附工程特性表)13.2.3投资估算总表(含移民环境投资)13.2.4工程部分总估算表13.2.5建筑工程估算表13.2.6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3.2.7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13.2.8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13.2.9独立费用估算表13.2.10分年度投资表13.2.11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13.2.12主要工程量汇总表13.2.13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13.3投资估算附件13.3.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13.3.2砂石料单价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3.3主要工程单价计算表(建筑与安装分列)13.3.4独立费用计算书(附计算说明)13.3.5其它附件14经济评价14.1项目概述14.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开发任务、规模、效益、建设工期、项目性质、管理机构等。14.1.2简述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和计算原则。14.2费用估算14.2.1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不含建设期利息)说明工程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估算编制范围、主要依据、价格基准年、基本预备费率、涨价预备费率,附建设投资估算表,并列出分年度投资。14.2.2流动资金估算说明流动资金估算方法和数额。 14.2.3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说明经营成本估算方法和成本测算采用的参数,说明固定资产原值,估算折旧费;根据推荐资金筹措方案,估算建设期利息。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2.4税金估算说明需交纳的税金的有关税种、税率及税额等。14.3融资方案分析14.3.1费用分摊(1)说明综合利用工程投资、年费用分摊的原则、方法,提出费用分摊成果。(2)根据费用分摊成果测算供水、灌溉、发电等单位成本。14.3.2市场情况和用户承受能力分析(1)调查分析工程供水区和供电区的水、电供需情况与市场前景,以及本工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它水源、电源对本工程的影响。(2)调查说明本地区其它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工程的成本与价格情况。(3)分析不同用户对水价、电价的承受能力。14.3.3贷款能力测算分析(1)说明贷款能力测算的原则和基本条件。(2)拟定贷款能力测算方案(3)计算并提出各功能的财务收益和分年收益流程。 (4)测算不同方案的非债务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附贷款能力测算成果表。14.3.4非债务资金筹措分析(1)说明非债务资金来源、构成和使用条件。(2)对于有多个投资者的项目,根据权益投资收益要求,测算不同方案非债务资金中各投资者投资比例。14.3.5推荐融资方案在贷款能力测算分析和非债务资金筹措分析基础上,明确推荐资金筹措方案测算的边界条件和资金筹措方案。附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14.4财务分析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财务折现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简述所得税率、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分配原则和各年度比例。14.4.1盈利能力分析(1)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进行融资前现金流量分析,针对推荐融资方案,编制“权益投资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进行融资后财务现金流量分析,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与综合资金成本或投资者最低可接受内部收益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比较,判断项目的收益水平。(2)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计算投资利润率、权益资金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比较,判断项目的获利能力和水平。14.4.2清偿能力分析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计算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分析项目的财务状况和清偿能力。14.4.3生存能力分析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程,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积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14.4.4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选择代表年份,计算盈亏平衡点,绘制盈亏平衡图,论述盈亏平衡的情况。(2)敏感性分析和临界点分析。选择影响财务收益指标的主要因素,编制敏感性分析表或绘制敏感性分析图;计算各敏感性因素的敏感度系数,找出影响项目的最敏感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计算各敏感因素的临界点。(3)风险分析。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风险因素识别,确定基本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等。14.4.5财务分析结论对项目财务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结论意见。14.5经济分析14.5.1经济分析参数 说明经济分析中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影子价格等参数选取的原则、依据和计算方法等。14.5.2投资费用(1)对拟建工程投资、流动资金、经营费用进行调整,编制经济分析投资及经营费用调整表。(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费用。14.5.3效益估算(1)计算项目产出物的经济效益。(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效益。14.5.4经济分析指标编制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等评价指标。14.5.4不确定性分析(1)敏感性分析和临界点分析。选择影响经济收益指标的主要因素,编制敏感性分析表或绘制敏感性分析图;计算各敏感性因素的敏感度系数,找出影响项目的最敏感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计算各敏感因素的临界点。(2)风险分析。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进行风险因素识别,确定基本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等。14.5.5经济分析结论对项目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结论意见。14.5.6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1)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对所在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全局的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对国家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14.6利用外资项目财务分析14.6.1利用外资条件与参数选取(1)概述利用外资的途径和使用条件。(2)收集使用外资币种的利率、汇率等基础资料。14.6.2利用外资方案比较(1)说明利用外资的方式。(2)拟定不同额度的外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推荐合理的外资利用方案。14.6.3财务评价指标分析偿还外资能力,提出推荐的外资利用方案的财务评价指标。14.6.4外资利用风险分析分析说明外资贷款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造成的风险和影响。14.6.5综合评价说明利用外资的经济合理性、财务可行性和评价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条文说明(2006年3月版)1总则1.0.12综合说明2.0.1~2.0.18 本章扼要地把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综合评价结论和今后工作加以阐述,以便对项目建议书有一个总体了解。在项目建议书中本章可单独成册。2.0.19 附表附图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型,不同条件可以增加或减少。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3.1项目建设的依据3.1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流域规划、区域水利规划的要求,确定项目的开发任务和目标。按照项目的不同建设任务和目标,分述对洪、涝、旱灾害情况、水利设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水力发电方面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防洪、治涝、供水、灌溉、发电、通航等具有综合利用功能的项目,应逐项论述其必要性和迫切性。3.2.2建设项目的开发目标方案,按其功能均能不同程度满足地区国民经济和某些开发目标的要求,应在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推荐工程的开发目标方案。3.3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3.3.1~3.3.4 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行业规划、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都会对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产生影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充分调查、收集与项目相关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总体规划、工程规模、布置、效益和损失补偿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统筹考虑,并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3.3.5~3.3.7项目的立项、建设时机与规模,与地区中长期规划、投资计划、项目建设布局关系密切,并与受地区的水价、电价政策方面的意见等因素影响,因此必须重视收集有关资料。3.4项目建设的任务3.3.1~3.3.2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对项目综合利用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排序。拟定近期和远期开发目标。4水文4.1流域概况4.1.1~4.1.2流域概况是对水文基本资料和计算成果进行合性检查的基础资料,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流域水土保持情况是水文资料还原计算要考虑的要素。对短缺资料地区,借用临近流域的水文资料时,需将流域自然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4.2气象4.2.1~4.2.2气象资料是工程水文计算的基本资料,也是工程施工的基本资料。临近地区的气象资料经合理修正后,可移用于工程地点。 4.3水文基本资料4.3.1~4.3.3水文基本资料是水文计算的基础,关系到水文计算成果的质量。工程地点与水文站的流域特征值,常用于将水文站的水文成果换算至设计断面。在水文计算时,首先要了解水文站历年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情况,对大水年、小水年测验和整编资料,高水的浮标系数和水面流速系数,以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进行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修改。4.4径流4.4.1~4.4.9径流系列和成果是水利调节计算的主要依据。径流资料往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还原为天然情况的具有一致性的径流系列。水库的调节能力不同,径流的计算时段也应不同,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水库一般需要以月为时段的径流系列;调节能力小或无调节能力的水库一般需要以日为时段的径流系列。应根据工程任务,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径流系列和成果。设计断面、区间的年径流参数和成果,应结合流域降水量、径流系数、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并按上、下游水量平衡的原则进行合理性检查;采用典型年法时,应结合工程任务,检查主要供水时间径流的合理性。4.5洪水4.5.1~4.5.11 设计洪水成果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应根据工程任务及设计要求、水文资料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计算设计洪水,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洪水成果。特殊条件形成的洪水(如垮坝洪水、冰川湖溃决洪水等)不应参加频率计算。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时,可认为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频率相同。水库建成后,产汇流条件有明显改变,对水库调洪结果有较大影响时,需分析入库设计洪水。为满足水库前汛期、后汛期运行要求,或为满足工程枯水时段施工要求,需分析施工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4.6泥沙4.6.1~4.6.2泥沙较少或泥沙对水库运行影响不大的工程,一般可提出悬移质泥沙系列和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泥沙对水库运行、库区移民、水工建筑物防沙与排沙、水轮机磨损等影响较大的工程,需要较详细的泥沙资料。4.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4.7.1~4.7.3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分析工程效益与工程安全的依据之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依据不少于3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以及大洪水资料拟定工程场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短缺水文资料时应及早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站的意见。4.8江河水位4.7.1~4.7.2 河道防洪或排涝工程,需要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枯水位,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本节要求说明的是按水文途径推求设计水位的方法和成果。4.9潮水位4.9.1在河口或沿海地区的工程,需分析潮水特性,研究潮水与洪水的遭遇规律,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成果。4.10水质4.10.1水质对城市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较为重要。应根据工程任务,提出现状水质资料。4.11水面蒸发4.11.1平原水库工程和抽水蓄能工程需要可靠的水面蒸发资料。4.12冰情4.12.1寒冷地区的河流,冰情是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基本资料。4.1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4.13.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系统的初步规划主要是初拟遥测站网范围、站点数量、通信组网方式、软件配置、设备数量、土建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4.14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4.14.1~4.14.3可根据工程任务和水文资料情况,增减有关图表。水文分析计算较简单的工程,可不编写专题报告。 5地质5.1勘察工作概述5.2区域地质5.2.2区域构造稳定评价主要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地震动参数可按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取。5.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5.3.1~5.3.3在概述水库区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固体径流来源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初步评价。库区淹没的矿产应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5.4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5.4.1~5.4.3枢纽区包括坝(闸)址区、引水隧洞区、地面电站或地下电站区、溢洪道区等。各建筑物区的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及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拟定。枢纽区工程地质的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1)地质概况(2)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意见,应着重论述与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有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选定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岩体质量和隧洞围岩初步分类。 5.5泵站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各比较泵站的地质概况,论述各比选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意见。初步评价选定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5.6输(引)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5.6.1~5.6.3输(引)水线路包括输水渠道、渡槽、隧洞、倒虹吸等,应根据建筑物不同有所次侧重,着重论述与选线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报告内容包括:地质概况;各比较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及线路比选意见;选定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分段或初步围岩分类。5.7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5.7.1~5.7.6堤防工程包括新建堤防和已建加固堤防,主要是为初选堤线和已建堤防加固提供地质资料,应着重论述与初步选线和现状堤防加固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8灌区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5.8.2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地下水水资源评价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在收集有关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勘察工作,确定地下水源的含水层特性、补排关系及有关参数,现状开采情况,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可开采量。5.8.3收集灌区的土壤性质、地下水化学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的可能性及其防治措施。 5.9天然建筑材料按天然建筑材料的类别和人工骨料,分别说明各料场的位置、数量、各项技术指标及开采运输材料。5.10结论在扼要综述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物地址初步选择的意见和可行性研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5.11附图、附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选定附图和附件6建设规模6.1综合利用水库工程6.1.1本节为新增内容。综合利用水库工程应说明流域规划拟定的任务和工程规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的要求;分述综合利用各部门对项目的要求及任务的主次关系,包括防洪、灌溉、城镇和工业供水、发电、通航、渔业旅游等,并说明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本节要求根据相关专业规范,对工程承担的各综合利用任务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分析,基本确定水库工程规模和主要特征水位。6.1.2~6.1.5 水利动能计算包括径流调节计算和洪水调节计算。应按照对工程的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灌溉、发电的要求,拟定不同工程规模进行水利动能计算,综合考虑移民占地、工程投资,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基本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初步选定水库死水位、设计、校核洪水位和电站装机容量;对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应研究防洪与兴利相结合的可行性,拟定不同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确定水库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对电站规模较大,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工程,还应对电站装机容量进行专门论证。6.1.6本节增加了设计深度要求。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的泥沙淤积,对于选定水库特征水位、工程规模、以及库区移民占地、水库运行方式和工程效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应拟定不同水位方案,进行冲淤计算,进行多种方案比较;对引水建筑物应提出防排沙运行方式和工程措施;对回水变动区,应分析泥沙淤积对回水位、库区淹没及移民的影响。6.1.7本节增加了设计深度要求。回水计算是根据水库移民淹没补偿的标准推算库区回水曲线,确定水库移民淹没范围。由于水库淹没移民标准逐年提高,其投资占工程总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为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反映方案比较的可靠性,合理推荐工程规模,要求采用实测河道纵横断面和调查历史洪水水面线推算河道糙率和水库回水曲线。多泥沙河流还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上延的影响。6.1.8拟定水库运行方式,满足控制水库规模的要求;6.2防洪工程 6.2.1~6.2.2根据流域(区域)规划拟定的防洪工程总体布局,说明防洪保护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和历史洪灾情况;分析暴雨、洪水特性;明确防洪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说明整个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水库、河道、堤防及行、蓄洪区)的总体布局及相互关系,及本项目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2.3河道与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的主要措施,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改造的范围,初步选定河流治导线、堤线、堤距和河道行洪断面形式;推算河道治理水面线;明确需要改造、新建的穿堤建筑物数量和规模。防洪水库工程参照6.1有关说明。行、蓄、滞洪区包括泛区、行洪区、滞洪区、洼淀等。6.3治涝工程本条提出治涝工程的主要设计内容和要求。6.3.1~6.3.6提出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说明截,排、蓄、滞的关系及主要工程措施;初步选定治理标准和范围;基本选定涝区治理方案和主要工程措施;初步选定涝区典型区和主要建筑物规模;对大型建筑物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6.4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6.4.1~6.4.5明确提出河道及河口的治理要求和原则;河道及河口的治理标准与堤防的设计标准应根据河流规划或《防洪标准》拟定,如改变标准必须进行专门论证;提出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确定治导线;基本确定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和规模;大型跨河(穿堤)建筑物物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必要时,应根据流域总体治理规划,提出分期治理方案。 6.4.6本条规定的垦殖工程是指河道、河口区的滩涂开发。6.5灌溉工程6.5.1~6.5.9应根据当地农业水利发展规划和目标、相邻灌区的范围和关系,基本确定设计灌区的范围和规模,灌区开发方式,作物种植结构和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确定各种作物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基本选定灌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规模;大型建筑物的规模应进行专门论证。以水库(闸)工程作为水源工程时,应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最低取水高程。6.6供(调)水工程6.6.1~6.6.12供(调)水工程包括城镇供水工程、工业供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供(调)水工程要根据受水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当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各业用水定额及回归水,合理确定城市生活和工农业需水量;提出水资源配置方案,工程总体布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工程规模。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还应根据调出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分析其需水量,提出调出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可调水量和调水规模。以水库(闸)为水源工程时,应分析满足供水要求的最低引水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基本选定水库规模。6.7水力发电工程6.7.1~6.7.7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确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分析设计水平年电力系统电力需求、水库移民淹没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基本选定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调节库容、和电站装机容量。 对装机容量较大,或调节性能较好,在系统中其主要作用的电站,还应收集有关电力系统运行和设计水平年负荷预测,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确定电站装机容量;对装机台数较多的低水头电站,选定电站装机容量时,还考虑机组台数变化对装机容量的影响。对装机容量较小,投入运行后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的电站,可不进行电力电量平衡。7主要建筑物布置7.1工程等别和标准7.1.1本条根据原规范5.1.1条修改。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修编总原则,设计深度要求加深,对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由“初步确定”修改为“基本确定”。报告中尚应明确主要建筑物包含具体内容。7.1.2报告中应明确需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对建筑物提高1度设计的,应说明其理由。7.2工程选址及选线7.2.1本条为新增条款。7.2.2本条根据原规范5.2.1条修改。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修编总原则,设计深度要求加深,对工程选址由“初选”修改为“基本选定”,不致在可研阶段因场址方案变化而引起工程投资过大增减。 7.2.3海堤、联围、围垦、蓄滞洪区堤防和城市防洪堤应结合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规划方案、地形地质条件、筑堤材料调查、拆迁占地和环境影响等,经综合比选后,基本选定堤线和堤距。7.3主要建筑物选型7.3.1本条根据原规范5.2.2条修改。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修编总原则,设计深度要求加深,对主要建筑物中基本坝型选择由“初选”修改为“基本选定”,坝型及水闸和泵站的型式为“初步选定”,且均应进行方案比选,尽量避免可研阶段因主要建筑物型式变化而引起工程投资过大增减。“基本坝型”分类为三类:土石坝、重力坝、拱坝,“坝型”则对各“基本坝型”具体详细分类。7.3.2本条为新增条款。7.4工程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7.4.1本条在原5.2.2条基础上扩充内容。枢纽总布置除满足工程各项功能要求外,尚应说明枢纽防沙排沙、防污排漂措施等。其他主要建筑物指水库枢纽泄水、引水等建筑物,泵站枢纽中挡洪闸、节制闸等。对经分析可提出明显较优总布置方案的工程,本阶段可不进行投资比选。7.4.2本条为新增条款。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包括穿堤建筑物、护岸、护坡、河道扩挖或疏浚线路、交通工程等工程布置。其他主要建筑物即上述穿堤建筑物、护岸等。7.5主要建筑物 7.5.1重要建筑物需进行初步方案比较,如水库枢纽溢洪道孔口尺寸和堰顶高程选择、输水管道内径选择等。7.52主要建筑物控制高程包括坝顶高程、厂区地面高程、渠顶高程等。7.5.2~7.5.4本阶段仅需进行建筑物设计最基本的计算分析,以初选建筑物的控制尺寸,相应计算工程量、估算投资。7.5.5对深厚覆盖层的地基处理等,因占工程投资比例较大,需进行初步方案比较。7.5.8对所提工程量应按相关规范要求乘阶段系数。7.6机电及金属结构7.6.1水力机械(1)受基本资料和工作深度的限制,本阶段可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电站动能参数/泵站特征水位和特征扬程,参考现有型谱、水力模型科研成果及制造厂资料,初拟机型和型号;也可参考在建或已建工程设计和运行经验,采用类比方法初拟机型和型号(包括抽水蓄能机组)。应按照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并结合国内制造水平或设备是否引进等情况,初拟装机台数和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及安装高程。(2)主机附属设备包括调速器、油压装置、自动化元件及进水阀(引水式电站一洞多机方案)。 (3)对大型低扬程泵站,当扬程变幅较大时,为使水泵高效平稳运行,需设置水泵叶片安放角调节机构或当水泵叶片固定时可采用其它调速运行装置。本阶段初拟调节机构操作方式,或初拟其它调速运行方式及设备的型式、数量。对大型高扬程泵站,当流量和扬程变幅较大时,为使水泵高效平稳运行,可采用调速运行装置。本阶段初拟调速运行方式及设备的型式、数量。(4)对长距离输水加压泵站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供水调度运用方式、输水压力管线布置(单、双管)及管道参数、泵站特征参数,并结合国内制造水平或设备是否引进等情况,初拟机型、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水泵转速,初拟水泵单管单机或单管多机并联运行方式。(5)对长距离输水压力管道工程,本阶段可根据初拟输水压力管线布置,在沿线、联接段(双管)及各分水口应设置空气阀、泄水阀、调节阀、检修阀及流量计等设备。本阶段初拟以上设备的规格、数量。7.6.2电工一次7.6.2.1接入系统方式 (1)本条为新增条款,其目的是要求对工程的建设环境条件、任务、规模等内外条件和要求有一总体概念。主要简要概述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初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程、气象、环境条件、地震烈度,工程的主要任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单机容量和装机台数,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单台设备最大容量、枢纽布置条件、设计泄洪流量等,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任务、作用,电站装机容量占拟接入系统装机容量的比例、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总用电负荷占拟接入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的比例,及工程所在地区的电力发展现状和电力发展规划概况。(2)要求在向有关电力部门调研、收集资料,并与其协商的基础上初步选定工程的送电或供电电压等级、送出线路或供电线路的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等,并由电力部门提出书面的接入系统方式初步意见。(3)本条为新增条款,要求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供电方式设计,应提出初步的用电负荷统计成果,初步确定负荷等级,估算送电线路电压降和受电端高压母线电压是否满足电动机启动和运行要求。7.6.2.2电气主接线(1)本条款增加了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内容,要求根据工程的主要任务和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装机或用电规模、台数和初步选定的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等综合因素,提出三个以上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提出初步选定技术可行的电气主接线方案。(2)本条款增加了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的设计内容,要求初步选定厂(站)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及厂坝区、航道设施和工程管理设施的供电方式。7.6.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 (1)初步选定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发电机或电动机、主变压器、厂(站)用主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断路器、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规格和数量。(2)本条为新增条款,要求初步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及启动装置设备型式和数量。(3)说明主、副厂房布置位置与型式,主要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启动装置、变频装置、主母线、高压电缆的布置型式、位置和进、出线方式。(4)本条为新增条款,因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对枢纽布置和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影响较大,故要求水电站、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主变压器、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应提出两个以上的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开关站或变电站)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方案比较分析论证后初步选定择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和位置。(5)对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应提出论述。(6)本条为新增条款,初步选定泵站、远距离输水、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和水闸工程的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杆塔型式、导线截面等主要技术参数。7.6.2.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1)~(2)条为新增条款,应水利枢纽工程接地网钢材用量较大,故要求水利枢纽工程应初步选定全厂(站)接地设计方案,提出接地电阻初步计算成果。对高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设计,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7.6.3电工二次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需求较高,监控及通信系统投资较大,因此应初拟监控、监测、监视等自动化工程及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拟选主要设备配置。7.6.4金属结构根据建设规模和建筑物布置及调度管理运行原则要求,初选金属结构规模、型式和布置。并对初选的金属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工程量的选取要列举一至两个类似工程加以说明。8工程施工9淹没与工程占地9.1通过基本资料的收集,了解工程建设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9.2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9.2.1~9.2.2 提出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洪水标准,在考虑泥沙淤积影响的情况下初步提出水库淹没处理范围,对较大的库岸变形和浸没区本阶段应纳入水库淹没处理范围;根据堤防、河道等其他水利工程的布置和施工组织设计成果初步提出其永久和临时占地的范围。9.3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9.3.1~9.3.4初步调查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的各项实物指标,对人口、房屋、各类土地、专业项目和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其他实物指标的调查应按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要求进行。9.4移民安置9.4.1根据工程建设计划和进度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收集工程建设所在地有关资料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库工程以村为单位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其他水利工程可以乡(镇)为单位计算生产安置人口。9.4.2在初步分析环境容量,征求地方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移民安置意向和生产安置措施。若移民困难,需提高土地补偿补助标准的,应计算移民安置所需投资。9.4.3对城镇和规模较大的集镇迁建新址,应进行必要的测量和地勘工作,并提出迁建总体规划。9.4.4对投资影响较大的专业项目和工矿企业,应按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要求提出规划设计成果。9.5补偿投资估算9.5.1~9.5.3对补偿投资估算的编制提出了一般要求,对房屋、各类土地的补偿单价应分析计算后提出,对城镇和规模较大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对投资影响较大的专业项目和工矿企业的处理投资应在规划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计列。对有关税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列。 9.6附图、附件9.6.1~9.6.2对报告的附图、附件提出了一般要求。对城镇和规模较大的集镇及对投资影响较大的专业项目应有专门的附图、附件。10环境影响10.2.1工程开发与相关规划环境目标的协调性主要是分析工程开发任务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所在区域或其它相关规划中确定的环境目标的关系。10.2.2本阶段环评主要解决工程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和提出影响工程规模的环境要求。环境制约因素主要有天然生态保护、河流湖泊生态用水、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要求等。10.2.3对工程设计各比选方案从环境角度进行初步比选,提出环境推荐方案和优化设计的建议,是体现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10.3.2 对水资源开发项目,配合规划专业,确定河流最小流量和入湖流量保护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根据《水法》规定,对在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上建设水利工程,提出同时修建过鱼设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保护要求。11水土保持11.1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11.1.2“三区” 是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11.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1.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指通过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与设计的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是项目建设征用、占用、租赁等的土地。直接影响区是因建设过程可能产生直接水土流失影响的区域。11.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11.3.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包括主体工程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施工总工期、移民规划和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应特别重视工程布局方案比选、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有关移民规划的水土流失影响。11.3.2一般宜采用类比方法,通过分析初步估测水土流失量。11.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11.4.1水土流失防治等级根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结合项目的具体实际确定。11.4.2初拟的防治分区可采用一、二或多级划分。11.4.3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分析应具有代表性。12工程管理12.1工程性质与管理体制12.1.1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作用,初步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类别。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为公益性项目; 兼有经济效益的为准公益性项目;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为经营性项目。12.1.2按照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分类定性原则,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及对建设资金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拟定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的类别和性质。承担防洪、排涝等纯公益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性为事业单位。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单位可定为企业。既承担公益任务又承担经营性任务的水利工程,应根据财务收支状况及综合因素,确定其性质。对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并经综合分析后可定为企业性质;对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和具备部分自收自支的可定为事业性质。12.1.3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初步拟定不同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或管理模式,考虑水利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地理位置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初步提出工程管理体制推荐方案。12.1.4对工程管理单位已初定为事业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应初拟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应根据其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初步拟定管理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对 于具有经营性的水利建设项目且管理单位确定为企业的,应简述按照有关规定初步拟定运行期管理单位机构设置方案的有关内容。12.1.5对于由多个子工程组成的复杂水利建设项目,应明确各子工程的隶属关系。应明确列入本项目内的水情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通信系统等内容。对划归本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及维护运行的子项目,应分别提出相应内容。12.2工程建设管理12.2.1应初步拟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管理运行模式。新建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简述根据工程的类别、性质、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依据相关规定初步拟定项目法人组建方案,初步拟定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改扩建、除险加固的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依据相关规定并结合工程管理单位现行隶属关系,初步拟定项目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有关内容。12.2.2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投资框算成果,简述工程投资组成及分年度使用计划。12.2.3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投资框算、贷款能力测算等成果,简述建设资金筹措方案。12.2.4本阶段应具备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的出资意向书或出资承诺文件。 12.3工程运行管理12.3.1应初步拟定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单位的外部隶属关系、相应的职责和权利。12.3.2应初步拟定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管理维护费用,初步提出各项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原则。初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测算成果简述年运行费测算内容,并依据有关政策说明各项经费来源。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小于年运行费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简述推荐方案的水价、电价、年销售收入及年运行费测算成果;简述依据有关政策应补偿给水管单位年运行费的数额及其经费来源;简述大修理费、设备更新改造费的来源。初定为准公益性(经测算年销售收入大于年运行费,但小于总成本费用的)水管单位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成果将工程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简述各类管理经费的来源及组成。初定为经营性水管单位且经测算具有贷款能力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根据财务计算和贷款能力测算成果,简述还贷期、还贷后经营项目(供水、发电等)的销售价格、水管单位的年销售收入、年运行费和总成本费用等。12.3.3应附相关部门对水、电等承销的意向书或承诺函;有关部门出具的明确水管单位性质的相关文件。 12.4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4.1对单一工程或多个子工程组成的水利建设项目,应按照水利工程的类别,依据相应的管理设计规范,并考虑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初步匡算建设项目各个子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2.4.2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提出土地征用初步意见。草拟管理范围土地开发规划。12.5工程管理运用12.5.1依据工程所在流域(河道)综合规划要求,以及工程开发任务,提出工程各项任务间的相互关系及调度运用的基本原则,草拟调度运用规程。12.5.2初拟工程管理办法及主要管理措施。12.6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12.6.1调查现有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数量及状况,根据管理单位的任务、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初拟需要新增加的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内容和数量。12.6.2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初步提出满足工程观测和监测要求的设施及设备数量。12.6.3简述列入本项目的通信调度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功能和管理状况,初步提出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数量。 12.6.4调查现有工程管理单位交通工具数量及使用状况,简述管理单位配置或新增加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及用途。初步提出新增加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13投资估算13.1编制说明13.1.1对工程总体、宏观特性进行简要说明,以便了解工程基本情况。13.1.2列示工程投资估算中总投资、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和物价指数、建设期融资利率和利息等主要指标,便于宏观把握工程主要经济指标。13.1.3《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明确了不同类型工程相应项目划分要求,并规定了一般编制方法。项目建议书阶段若设计无法提出有关三级项目工程量,此类项目可以估列投资或合并项目估列投资。引水及河道工程应分工程段落分别确定主要基础单价和主要材料价格,然后根据工程量进行加权计算确定整个工程主要基础单价和主要材料价格。主要工程单价和主体工程、主要设备投资应逐一计算,次要工程单价可由类比法或经验值确定,交通工程、其他建筑工程等投资可采用类比法或扩大指标法估算。其他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应分项计列,可按占主要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百分比法估算。 对于灌区工程的田间配套工程,应先对典型设计区按上述方法计算投资,再按典型设计区投资计算灌区工程投资。已明确利用外资工程可编制利用外资估算。13.1.4说明编制估算时采用的标准、规定及主要价格确定的依据。初步明确工程利用外资型式。13.2投资估算成果13.2.1~13.2.13投资估算成果中投资估算专题报告应附的相关表格13.3投资估算附件13.3.1〜13.3.5投资估算附件中应附的表格及计算说明14经济评价14.1项目概述14.1.1重点阐明与本工程开发任务相关的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技术经济指标。14.1.2重点阐明经济评价计算的价格水平年,计算基准年等。 14.2费用估算14.2.1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不含建设期利息)工程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应在推荐的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估算项目从建设到投入运营前所需的费用,为融资决策提供基础。14.2.2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是指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运营资金,不包括运用中临时需要的运营资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计算流动资金。扩大指标估算法可参照同类已建工程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的比例,或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估算。14.2.3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其它已建类似工程的成本费用情况,对拟建项目经营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和调整。水利建设项目采用要素成本法估算各项成本费用,应对各项计算基数和取费系数进行说明。在此节主要计算融资前项目可能发生的各项成本。对采用债务融资的项目,在融资方案确定后,需估算建设期利息,计入总成本费用中。14.2.4税金估算根据国家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目、税率进行计算。14.3融资方案分析 项目建议书阶段重点研究拟建项目的融资结构,即合理分析项目债务资金与非债务资金的比例,非债务资金中不同投资收益要求的各投资者投资比例。14.3.1费用分摊(1)说明综合利用工程投资、年费用分摊的原则、方法,提出费用分摊成果。(2)根据费用分摊成果测算供水、灌溉、发电等单位成本。14.3.2市场情况和用户承受能力分析(1)市场现状调查是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主要是调查拟建项目的市场容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状态。分析工程供水区和供电区的水、电供需情况与市场前景,以及本工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它水源、电源对本工程的影响。(2)调查说明本地区其它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工程的成本与价格情况。调查说明工程供水区和供电区的现状水、电价格,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形成价格还是政府调控价格),价格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并说明该区域其它类似工程的最高和最低价格情况。(3)水价、电价承受能力分析应以现状水价、电价为基础,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对承受价格的影响。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出具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的意向性文件。14.3.3贷款能力测算分析贷款能力测算分析是指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研究分析拟建项目债务资金与非债务资金的合理比例。 (1)贷款能力测算成果应包括债务资金本金、建设期利息、权益资金、总投资和其它有关财务指标。(2)分析水价、电价、贷款年限、还款方式、效益发挥流程、还贷期权益资金分配利润情况等条件变化对项目资金构成和总投资的影响;对不同方案的贷款能力测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3)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例应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法规及债权人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的要求;满足权益投资者获得理想投资回报的要求;满足防范财务风险的要求。14.3.4权益资金筹措分析水利建设项目权益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性资金、项目法人投入的权益资金等等。政府财政性资金是由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公益性事业支付的资本金,这部分资金往往没有投资收益要求;项目法人权益资金指项目投资中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往往有投资收益要求。以上非债务资金是获得债务资金的基础。在水利建设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根据融资组织形式的特点,研究非债务资金筹措方案,说明各项非债务资金的出资人、出资方式和数额;各项权益资金认缴进度,应付利润要求和筹措方案;应分析没有投资收益要求资金与有投资收益要求资金的内部结构和比例。14.3.5推荐融资方案 项目建议书阶段以还贷期内全部资本金不考虑投资收益要求的方案作为贷款能力测算的基本方案,说明该方案融资结构。推荐资金筹措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不同权益资金收益要求和债务资金使用条件,合理确定债务与非债务资金比例,非债务和债务资金内部结构比例。有关部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除中央以外的其它投资方应出具出资意向书或有关文件。14.4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效益与财务费用估算以及编制的辅助报表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的价值以及对投资者的贡献,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为银行审贷提供依据。14.4.1盈利能力分析在考虑融资方案前就开始进行的财务分析,称为融资前分析(假定全部由权益资金投入);以推荐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进行的财务分析,称为融资后分析。融资前分析主要指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考察项目盈利能力。融资后财务分析既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又包括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内容。融资后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包括动态分析(折现现金流量分析)和静态分析(非折现盈利能力分析)。融资后的动态分析包括权益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静态分析主要依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计算权益投资净利润率、总投资收益率等。14.4.2清偿能力分析 对于筹措了债务性资金的项目,为了考察企业能否按期偿还借款,应进行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指标,判断项目偿债能力。14.4.3生存能力分析在项目运营期间,是否能从各项经济活动中得到足够的净现金流量是项目能否持续生存的条件。财务分析中应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出现负值是财务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运营期,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但不能容许任何一年的累计盈余资金出现负值。如果出现负值,应适当进行短期融资,该短期融资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同时短期融资的利息也应纳入成本费用中。水利项目运营前期的还本付息负担较重,故应特别注重运营前期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4.4.4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估算和预测,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为了分析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考察项目的财务可靠性。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14.5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是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等经济分析参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计算和选取影子价格,编制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经济分析指标。经济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外部效益);经济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外部费用)。项目的某些财务收益和支出,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并没有造成资源的实际增加或减少,而是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不计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转移支付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国内银行借款利息;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等。14.5.1经济分析参数说明经济分析中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影子价格等参数选取的原则、依据和计算方法等。社会折现率指标应采用有关专门机构统一发布标准。影子工资作为经济费用计入经营费用。14.5.2投资费用(1)对拟建工程投资、流动资金、经营费用等进行调整,编制经济分析投资及经营费用调整表。(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费用。14.5.3效益估算计算项目产出物或服务的经济效益。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可以量化的项目外部效益。14.5.4经济分析指标编制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评价指标。 14.5.6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大多数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工期长,项目实施对所在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态与环境等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特大型和特别重要的水利建设项目,除进行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外,还需进行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14.5.6.1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对所在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14.5.6.2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分析项目对国家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范围限于局部区域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全局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