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2-04-22 11:32:15 发布

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工程施工技术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卷大直径顶施工技术1第I篇工程概况1第II篇工程特点2第III篇施工方案2第IV篇主要技术措施4第V篇技术效益8第10页 第1卷大直径顶管施工技术第I篇工程概况由中国建筑工程(某地区)有限公司承建的某地区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工程是某木湖至大埔头(水务合约编号:28/WSD/91,全长14.5km)和罗湖至凹头(水务合约编号:29/WSD/91,全长5.4km)两条大型输水管线中难度最大、最为关键的施工项目,也是该地区迄今最大管径的顶管工程。两项合约共有11段顶管,最长的132m,最短的37m,总长约886m。顶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内径2600mm,外径3120mm,壁厚260mm,每节长2000mm,混凝土强度为50MPa。每节管道之间的接口采用钢套承插型式,附有橡胶密封圈水,管端接触面有韧性很高的垫木作缓冲,如图8-6-1。11段顶管需要穿通车辆频密的高速公路四处,高速公路回旋区一处,广九铁路高速电列车线路2处。不但穿越的地面结构十分敏感,不得影响和中断地面上的一切运作,而所穿越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通过淤泥及流砂层的有2段,总长约100m。通过岩层的四段,总长约119m,还有弧石巨砾、建筑垃圾、基础桩等障碍物。每段顶管两端设置6m×11m的工作井和5m×7m的接受井各l座,均采用钢板桩及H型钢的组合作围护结构,顶管完成后拆除。每段顶管完成后,在其中安装钢管,9段内径为2400mm,2段内径为2200mm,每节管长8m,全部电焊连接。钢管与顶管之间的空隙用高压水泥砂浆灌注填满,使内管与外连成一体。第10页 第I篇工程特点1.大(3120mm),管节短(200mm),整体性和稳定性差;2.顶管施工的精度要求高,地面变形不能超过±10mm,顶管轴线的最终偏差不能超过80mm;3.深浅、复土薄,平均为顶管直径的1.17倍,最小仅0.36倍;对地面变形的控制十分不利;4.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顶管施工带来了众多技术难题;5.顶管施工直接穿越地面设施,无必要的缓冲区用以调整顶管工艺;6.施工场地窄小拥挤,邻近干扰多;7.施工时间受限制,不能连续施工;8.施工周期长,要跨越台风、暴雨季节等。第II篇施工方案1.工作井和接受井工作井即顶推井,由此将管道放在导轨上,由千斤顶将管道逐段顶出。工作井内设置导轨、油压千斤顶、反力墙、穿墙止水装置以及上下梯子、安全围栏等等。工作井的净空尺寸为11m长、6m宽,井的深度(即井底混凝土底板的位置)为顶管之最低标高向下降低0.55m。接受井是为接受设在管顶前端的工具管(设有导向及挖掘设备的管段,又称“工具头”)而设,由此将其吊出井外,再转入另一顶管段使用,其净空尺寸为7m长、5m宽,井的深度亦由顶管之最初标高确定(下降0.2m)。因为工作井和接受井属于施工临时措施,故采用拉森Ⅲ号钢板桩作挡土墙;用350×350×l09kg/m的H钢组成支撑结构,改进了传统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沉井或地下连续墙形成的工作井,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在井的后座,现浇一块4m×6m×0.4m的混凝土墙,与钢板桩连成整体,作为顶管的反力墙,将顶力传给墙后土体。第10页 2.顶管施工根据最初的地质报告,该工程没有像国内沿海地区常有的淤泥和流砂层,工作面的稳定应无问题,地下水的威胁也不大,故决定采用“地面排水法”顶管,即让地下水在工作面处渗入,收集后,由潜水泵经管路排至工作井,再抽至地面。并相应地选用了敞开式工具头,如图8-6-2。该工具头是由德国制造的最先进的顶管施工设备,针对香港的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我们与制造商结合,对设备的某些部份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优化顶管设备的性能:(1)采用敞开式全液压机械手挖掘,机械手的斗齿形状则能挖掘紧密的硬土;(2)工具头设置前檐挡土板,加设由液压启闭的挡土胸门四块。(3)设有用于纠偏的可双向伸缩的8台独立运作的千斤顶(每台80t,成45。对角布置)、纠偏度液晶显示、独立油泵及操纵杆、以及抗旋转装置;(4)采用三节式大缩量(4m)主站千斤顶6台,每台300t,大大提高工效;(5)利用工具头现有液压动力,将机械手改装为凿岩机后,可解决掘进过程中遇到的巨砾、孤石等障碍;由全液压机械手开挖出来的土方,收集在其正下方的皮带运输机入口处,经输送带输送,落入未端斗车内。装满后,由设在工作井处的液压卷扬机牵引至井中,再由设在井上面的吊车将土斗提升,卸在堆土场。放空了的斗车,再吊人井内,被牵引至工作面处,再重复上述出土的工序。顶管作业程序:→顶进→挖掘→运土出井→测量偏差←压注膨润土泥浆←安装顶铁或下管子←纠正偏差由于晚间施工受有关条例的限制及人工费用太大的影响,顶管作业实行一大班工作制,即早8点到晚6点。每班安排劳动力11人:工具头前端2人(l人操纵挖土机及纠偏油缸,1人操作皮带运输机及出土斗车)、井下起重工l人、油泵工l人、测工2第10页 人、井上起重指挥1人、吊车司机1人、挖土机司机1人、电工(兼做电焊)1人、杂工1人、总管1人,共13人。其中司机2人由租机单位派出,实际用工ll人。3.内管(钢管)安装每段顶管结束后,经过轴线及标高测量,要在内径为26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内,安装1根直径为2400mm或2200mm的钢管(其中9段为2400mm,2段为2200mm)。钢管与钢筋混凝土管之间的空隙甚小(只有l00mm),无法按照正常方法安装.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用“拖入法”施工,钢管每节8m,由工厂运到现场在井内逐段焊接。即焊好一节,拖入一节。在整段钢管拖入后,两管间的环形空隙,用水泥砂浆压注的方法填满。砂浆固化后,两管就互相连结,形成整体。最后在管内将电焊连接处留下未做的环形防护层(每侧宽约200mm)全部补做好。第I篇主要技术措施穿过某铁路时的沉降控制该项目中有二段顶管,需穿越某(高速电气列车)铁路。顶管时,轨线沉降不得超过10mm。其中,1号顶管在木湖,其覆土很薄(只有1/3顶管外经厚度),因此,要达到上述标准就更困难。在穿越铁路的顶管施工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等体积置换:即在管内挖掘土方的体积Q土完全等于顶入管子的体积Q管(Q土=Q管),所以每次顶进都经过一定的计算,尽可能相等。当Q土>Q管,地面易于沉降;Q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