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50 KB
  • 2022-04-22 11:32:29 发布

秦汉新城热力管沟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集中供热管网顶管工程(第一标段)安全编制:审核:审批:陕西阳光蓝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月日36 目录第一篇顶管施工1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说明1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2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3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3二、施工总平面布置4第三章工作井施工方案4一、施工准备4二、钢筋砼逆作法工作井施工方案7第二篇保证措施12第一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2第二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一、安全管理组织措施12二、安全技术措施14第三章、安全应急预案17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17二、危险源辨识18三、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19第四章、施工计划34一、施工进度计划34二、材料与设备计划36三、劳动力计划3636 第一篇顶管施工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集中供热管网顶管工程(第一标段),工程承包范围为:兰池二路(秦岭路-秦宫一路)内顶管,2×d2000,101.7米。共两段,203.4米。依照合同改1)、小鹰路与研发路十字,管道覆土6.3-6.5米,检查井深约9米,顶管长度55米,顶管管材采用Ⅱ、DN2000级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2、水文气象:阎良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530mm,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夏季多雷雨,冬春两季较干旱。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埋深约10.3m~11.2m,受季节性影响大。3、工程地质:工程所在地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北部,为石川河一级阶地,地层主要由耕土、回填土、黄土状土(狄叶贤粘质土)等岩土层组成。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Ⅷ度。4、工程变更情况无36 二、编制依据1、陕西秦元热电有限公司提供的“兰池二路(秦岭路-秦宫一路)供热管道工程施工图;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9、《小鹰路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36 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经施工现场实际勘察,管顶上方1.5m以上依次有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天燃气管道及新修四支渠从顶管上方穿过,各管线间安全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依据建质【2009】87号文要求,结合拟建工地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对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开挖、支护、管道顶进进行了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1、施工前应做到临时道路布置确保运输畅通,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应满足所需机械设备及办公设施、临建设施施工需要,按规划要求做到场地的平整工作,做好“三通一平”。2、材料和半成品等堆场和仓库,应尽量布置靠近使用地点附近,以减少工地内部二次倒运。3、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前提下,合理安排临建设施。二、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基坑支护安全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每个顶管工作井现场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36 顶管工作井堆土区顶管工作井平面布置图管材堆放区吊车工作区第三章工作井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和进行各专业图纸会审,进行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交底。2、编制好顶管施工工艺卡,做好顶管施工人员的再培训工作。3、绘制临时工程及施工非标准设备工具图纸(二)后背设计后背设置(按D2000mm顶管计算)后背采用3×3m的整体式后背,由30#工字钢拼装组成,型钢前部焊接50mm厚钢面板,后部焊接30mm厚钢板,使之形成整体。36 后背卧倒工作坑底以下500mm,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与工作坑壁之间的空隙部分用碎石填充并捣实。(三)顶力计算:后背稳定性验算主要考虑后靠背被动土承受的压力是否大于最大顶力。管道顶进顶力计算⑴、管道顶力计算F﹦F1+F2F1---开挖面阻力(人工开挖F1取值为0)F2---管道周边摩阻力γ---土的容重;1.75t/m3H---土面至管道中心深度;取最大深度10-0.5﹦9.5mA---管道的横断面积;D2000管道横断面积﹦3.14×1.22﹦4.52m2D---管道外径;D2000管道外径2.4mL---管道顶进长度;取最长顶进距离60mf---单位面积周边阻力,依据经验取0.4t/m2F﹦F1+F2﹦γHA+πDLf﹦0+3.14×2.4×60×0.4﹦180.864t⑵、设备选取主顶进320t液压千斤顶,180.863t﹤320t(四)导轨安装36 导轨安装是顶管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装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管子的顶进质量,因此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导轨设计采用重型钢导轨,其安装要求如下:安装后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且要求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或略高于该处管道设计高程,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安装导轨时,应首先利用垂球和直尺确定导轨的间距和平面位置,然后测出导轨各点的实际高程,并与设计高程相比较,确定导轨的高程调整后进行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铆钉钢筋,将钢轨焊接在混凝土基础上铆钉的钢筋上,再进行导轨混凝土浇注,其两重轨间的混凝土面必须留为弧形,确保管壁与两重轨间的弧形混凝土面相离。导轨的安装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为:轴线3mm,顶面高程为0~+3mm,两轨间距为±2mm。两根钢轨的内距计算:A=√R2-r2式中:A——两导轨内距(mm),R——管外半径(mm);r——管内半径(mm)A=√12002-10002=895.49mm(五)后背土体稳定计算:后背在顶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压缩方向与顶力作用方向一致。当停止顶进,顶力消失,压缩后背变形随之消失。这种弹性变形现象是正常的,顶管中,后背不应当破坏,产生不允许的压缩变形。后背不允许出现上下或左右的不均匀压缩。否则,造成顶进偏差。为了保证顶进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时应有后背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后背土体稳定计算式:P≤FP/KFP-工作井后壁被动土压力强度P-后靠背最大承受压强K-工作井稳定系数(取1.5)KP=tg2(45°+Φ/2)r-土的天然重度(取19kn/m3)36 KP-被动土压系数2.20H-工作井的高度10mB-后座墙宽度3mC-土的粘聚力(取24Kpa)Φ-土的内摩擦角(取22.0°)则:FP=1/2*r*H2*KP+2*C*H*KPFP=1/2*19*102*2.20+2*24*10*2.20=3146Kpa)FP/K=3146/1.5=2097.3(Kpa)顶进后背压强计算P=180.863t/(3×3)=20.095Kpa由以上计算得知:P=20.095Kpa≤FP/K=2097.3Kpa,满足后被土体稳定性验算条件。按上式计算,工作井加固后土体稳定性能承受受力>实际顶力能满足要求。二、钢筋砼逆作法工作井施工方案(一)工作井设置所有顶管工作坑均钢筋混凝土护壁,接收坑为钢筋混凝土护壁,按1:0.1进行放坡,放坡太大不便于混凝土护壁的施工。(二)施工准备1、基坑开挖前,必须掌握沿线地质,水文和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如有地下管线,在开挖前,通知各种管线产权单位现场指认线位,并在其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探槽确定具体线位,相应的保护措施。36 2、开挖时必须按安全技术要求放坡,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工作坑两边设置临时挡水墙,防止雨水流入槽内造成塌方。3、施工区域沟槽两侧设置彩钢板全封闭围档,防止社会行人及车辆进入现场。(三)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逆作法钢筋砼支护采用如下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土方开挖→钢筋制作→模板制作→第一段井体浇筑、拆模→第二段井体浇筑、拆模→第三段井体浇筑、拆模→第四段井体浇筑、拆模→封底。2、施工方法(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根据开挖深度分别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配合。开挖时严格遵守设计优化规定的放坡值,第一次开挖可按设计图示尺寸下挖到一定深度,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开挖;第二次及以后向下挖土,均匀对称开挖,待混凝土强度都达到80%设计强度后再开挖另一方向,循序渐进以防井壁向下沉降。开挖过程中,无地下水且土质良好时,每板开挖深度不大于2m,如发现地下水且土质较差时,严格按每板不大于1.0m下挖,严禁超挖。基坑开挖5米范围内严禁堆载。井施工至设计底标高后,应避免基坑底面暴漏时间过长,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将底板砼施工完毕。(2)钢筋工程36 1)第一节井壁的钢筋制作时,预留第二段井壁钢筋,其长度满足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受力钢筋的连接采用焊接。同一断面焊接的数量≤50%,两个焊接断面间距>30cm,接头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预留出的钢筋均插入土中,并确保垂直。为了防止壁板下沉,第一节壁板顶端向外伸出1.2m与壁板钢筋相连浇筑50cmC30混凝土。2)构筑物施工时采用的拉筋,护壁配筋中竖向筋采用Ф12、Ф14、Ф16、Ф18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mm,横向筋采用Ф12、Ф14、Ф16、Ф18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200mm,底板采用Ф18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mm,上下两层布置;护壁钢筋按双层网格布置,并进行护角加强;墙板、底板用螺纹12号钢筋500×500布置马登筋,不允许埋有露头钢筋,以免造成井体的渗漏。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墙身砼采用抗渗等级S6强度等级C30等级。3)内外钢筋之间要加设φ14钢筋架,每1.5m不少于一个。4)用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5)钢筋遇直径不大于300mm的孔洞时可绕过,遇直径大于300mm的孔洞时应切断,同时配置加强钢筋。6)在底板钢筋制作时,预留井壁的钢筋。(3)模板工程1)本工程工作坑护壁均采用竹胶板,尺寸为1.2m×2.4m。2)按图纸尺寸配好模板,立模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控制工作,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3)做好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的位置正确。加强模板垂直度控制,减少垂直度校正的工作量。防止模板底部漏浆。36 4)设置模板定位装置,定位装置采用钢筋,直径不小于Φ12,点焊在墙筋上,上中下设三道,以保证模板位置的准确。5)模板接缝贴海绵胶带,防止漏浆。模板每次使用均要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水乳型,不得使用油漆型,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及砼接槎处。6)工作坑支护采用钢管架满堂支护,注意预拱度控制;注意支撑点密度要足够,严防跑模;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保证钢筋保护层尺寸符合要求。模板支护确定采用48mm,壁厚2.4㎜的无缝钢管做为满堂支架,间隔0.6×0.6m,每间隔0.6m设纵横向钢管。同时在支架底部及顶部设剪刀撑,并在底部增设纵横向扫地撑,以保证满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第一、二井段:基坑开挖至标高-3米,进行第一井段模板的制作;基坑开挖至标高-6,进行第二井段模板的制作。为了保证上节井段的预留钢筋与下节井钢筋连接质量,把底模按配筋图要求进行打孔。因此时上部砼已浇筑完毕,所以需对上下接缝做特殊处理,为方便混合料投入,在接缝处侧模上口设一杯型投料口,高出上下段接缝30cm,宽出井内壁25cm,混凝土浇筑从投料口入料。为使连接处有良好的密实度,在施工中采取二次振捣,即第一次振捣后,稍停30~60min,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振捣。第三、四段侧模以及与第二段接缝处处理与前二段基本相同,底模直接利用底板砼,减少了底模安装。7)模板拆除①模板拆除前在每块模板上用漆编号,以免周转使用出现模板混乱,二次支模时损坏量大,影响砼表面的光洁度。36 ②模板拆除在混凝土7天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且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③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锺和撬棍硬砸硬撬。④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执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推放,并做到及时清理,分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⑤模板拆除后混凝土孔、眼的处理:用水冲洗,砼表面湿润后用拌好的石棉及膨胀水泥砂浆堵实,与砼表面压平、压光。(4)砼工程1)砼拌和运输为了保证护壁的浇筑质量,护壁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专用砼运输车运输进场,并采用混凝土泵送车或导流筒进行护壁浇筑。2)砼浇筑井体结构砼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由于采用逆作法施工,工作坑每层护壁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为方便浇筑砼可设置跳脚(跳脚不得设置在高1米范围内);上两层钢筋的竖筋每层向下预留65~70厘米和下一层连接,预留的钢筋端部不应在同一截面,使混凝土护壁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井段的混凝土连续浇注,并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在下次砼浇筑前,先对已浇砼表面进行凿毛、冲洗干净、保持湿润,浇筑下部墙体时,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5~30mm36 的砼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因雨、或者商砼等原因不能连续施工)。3)砼养护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法,现场制作三组试块。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7天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为加快施工进度,在第七天进行一组试块试压,看其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如达到则进行下一板墙浇筑。(具体钢筋布置详见设计图)第二篇保证措施第一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测量定位所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须经过鉴定合格,在使用周期内的计量器具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测控制。2、总标高控制点的引测,采用闭合测量方法,确保引测结果精度。3、砼振捣应密实,妥善控制好振捣棒布点、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次数。4、为保证砼的表面质量及拆模方便,模板采用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拆模后余留在模板面的砼必须铲清。第二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一、安全管理组织措施1、安全管理措施36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和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并对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和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与"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规定项目部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在公司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班组签定的经济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指标,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做到赏罚分明2)、项目部配齐国家、省、市及公司内部关于安全管理的规范、规程、标准和制度、文件,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在安全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使得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严格执行专职安全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本工程严格按省、市安监部门要求配备足量的安全员,对特殊工种加强管理,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4)、建立并保存在建筑施工中所开展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性分析、技术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等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活动记录,为纠正不合理措施和改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供重要信息。2、安全检查措施1)、建立并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本工程进行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期限,整改后由项目部安质部复检验证。2)、专业性检查:由项目部安全、设备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器设备等进行单项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36 3)、安全员做好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员在检查生产时检查安全;各班组应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为防止施工人员上下班时间、节前、节后纪律松懈,思想麻痹产生安全隐患,应加强安全检查活动;充分做到层层设防,级级把关,搞好安全工作。3、安全教育措施1)、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各专业操作班组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在安全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和对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讲解,事故是血写的教训,通过有针对性、生动鲜明的教育,使受教育的员工印象深刻,牢记不忘。2)、详细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规程上,写明要领,指出安全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建立班前活动制度,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各班组负责人应做好本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记录。3)、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二、安全技术措施1、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3、顶管坑顶部严禁堆放各种材料,以免增加荷载、滑落等,工作井四周4m范围内不得堆载。4、顶管坑四周设置不低于1.2米牢固可靠的安全围挡和安全警示标志钢管入土深度不小于50cm,竖向钢管间距为2m36 ,第一道与第二道间距为0.6m。栏杆上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水平杆油漆的分色间距为0.5m,竖向杆的分色间距为0.4m;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灯具,保证施工和行车安全。5、顶管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安全人员要密切观察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6、在顶管坑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并设置不低于300mm的砖砌防水围梁,防止雨水流入顶管坑、沟槽。7、工作人员上、下基坑必须走扶梯,严禁攀登支护获支撑上下;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在工作区说笑、打闹。8、基坑监测措施(1)监测方案为了确保周围土体与管道施工的安全和支护与基坑内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变形定期进行观测,一直到基坑开挖完毕,施工完毕后可7~10天观测一次,至变形稳定为止。期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等加固措施,确保边坡安全。1)位移观测  人员及仪器设备: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位移观测,仪器采用J6型经纬仪。 点位设置:观测点布置在基坑边缘附近,统一编号,观测点的间距30m~40m,观测基准点在距离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地方。观测点用水泥桩固定,桩顶设小桩或用彩墨先标定,以保证仪器对中精度,附近做醒目标志,便于观测及保护。 36 观测方法:采用直线法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依次,做为基准数据,以后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结果比较,求出边坡位移。 观测时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基坑开挖结束达到稳定后,每周观测一次。 2)资料整理 观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观测,同时严格按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以便于变形分析。必要时绘制变形曲线,每次观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以便服务于施工安全,在工程竣工时,将上述资料列入竣工资料中。 3)变形信息分析处理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并绘制支护结构的变形 ---时间、应力等曲线,若超过安全警戒线必需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及时采取措施 4)观测精度:满足国家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平误差控制在1mm之内。 5)监测注意事项 a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b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得更换。 c加强基坑各侧变形观测,特别对距离红线比较近的东侧基坑的观测。第三章、安全应急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6 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各项制度,降低系统风险,保证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机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和职工造成的损失。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一)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杨洲副组长:李娜、刘峰育成员:朱爱锋、吴征、赵新军、杨小宇、陈杨、唐文、苏倩(二)职责1、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3、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4、检查、监督、落实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修订准备工作。5、发生事故根据事故的发生情况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应急救援。6、组织有关力量,全力支援现场抢救。7、必要时组织疏散周围人员、尽可能控制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8、发生事故后,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三)成员职责划分1、组长:负责组织制定生产事故救援预案及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36 2、副组长:品是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发生事故后,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协调事故现场的有关工作。3、安全负责人:协调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处理、取证及事故报告等工作。4、保卫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保护、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疏导及协助取证等工作。5、技术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有关技术数据的统计工作。6、机械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的车辆设别、救援设备指挥调动工作。7、施工用电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用电、断电及事故照明保障工作,配合医疗人员对伤者进行急救工作。8、环保负责人:负责对事故现场的环境检测及保护工作。9、医疗救护负责人:协助经理、副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抢救工作及伤员转移的工作,配合急救中心及医院、医疗诊治工作和伤员的伤情统计工作。10、后勤保障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设备保障工作及事故善后处理工作。11、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现场救援命令的传达,通讯联络以及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协调。二、危险源辨识本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区域:顶管、沟槽作业区域,吊车施工覆盖范围,氧气、乙炔存放地点,未完工的各工序施工地点、材料库房及堆放地点等。36 机械设备:本工程投入使用的全部机械设备。人为因素:全体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及特种作业人员。三、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一)安全健康管理措施本方案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1、安全健康管理目标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倒塌、中毒、火灾等其他重大事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安全施工管理措施(1)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副经理主管,包括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参加的的现场安全管理小组,检查监督施工现场及班组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好安全日检记录。(2)严格贯彻、执行《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范,制定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3)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坚持全员安全教育制度,提高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将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具体到人,做到责任落实。(4)在开工前,项目部必须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向全体施工人员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对所有入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核,考核要有记录,达到要求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施工。建立岗位责任制,以每坑、每段沟槽为单位确定负责人。36 (5)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实施情况,如遇与原地质资料、原方案不符等情况,及时向技质部门报告以采取相应措施,严禁冒险施工。在顶管施工中,每日的作业工具由施工负责人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6)施工人员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护壁施工与土方掘进施工的转换必须按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遇有异常情况(坍塌、地下水层、粘土面与地质报告不符)先停止作业,撤离危险部位,并及时向负责人汇报,不得擅自处理。(7)顶管的施工现场用围挡将现场与外界隔离并设安全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人员进入孔内时,孔壁必须有防护措施,无安全防范措施任何人不得下孔。(8)现场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严禁酒后作业,严禁穿带钉、易滑鞋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应不大于2小时轮岗一次。严禁孔口作业人员脱离岗位,装卸土、料时间不超过1小时。(10)顶管坑开挖后,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要注意地面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化,管孔如靠近现况管线时,必须对现况管线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施工。挖孔过程中要加强对孔壁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11)施工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考试合格。身体健康,视觉、嗅觉、听觉、心脏、血压正常方可进场施工。(12)对施工现场的各种保护装置、防护设施、安全标志,顶管工程未完,不得随意搬动和拆除。(13)如遇违章指挥作业时,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的规定,不得冒险蛮干。36 (二)防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措施(1)顶管作业人员上下井孔,必须腰系安全绳使用梯子,严禁乘运土工具上下。(2)下吊土斗时,孔上操作人员用哨鸣响,以提醒孔下人注意。人工提土时,提土工具选用柔性容器,装土不宜过满,孔口上不得堆放零散杂物,防止杂物落下伤人。工具要装在工具袋内或其他防止坠落的器具内用安全绳顺下,严禁向顶管坑内投掷任何物料。为保证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3)顶管现场设置围挡和安全标志、警示灯,禁止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顶坑四周设不低于1.8米的护栏。施工人员离开现场应将全部设备撤离,并设安全标志,夜间设警示灯,24小时设专人看护,防止外人坠入。(4)每日每班组作业前,设专人检查提升工具、绳索、支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5)一旦出现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现场负责人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拨打120急救车抢救伤员,并向救援领导报告。救援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车辆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并向上级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对伤员实行抢救:需要做人工呼吸的做人工呼吸,不需要作人工呼吸立即用车辆送往附近医院对伤员进行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对事故调查提供可靠证据。所涉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单位,随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实证据。(三)防触电措施36 (1)现场暂设明线全部用支架架起。井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伏,导线要完好无损,下班后由电工拉闸切断电源。(2)操作振捣器作业时,应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湿手不能触动电源开关。电源线不能有破皮及漏电现象,所有用电设备均安装漏电保护装置。(3)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其金属外壳、支架和底座,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保护,同时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实行三级配电、逐级漏电保护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动力和照明分开。(4)吊装机械吊臂及起吊物应与高压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违章作业。(5)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施工现场负责人积极组织有关人员指挥抢救:切断有效电源;在来不及切断有效电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用绝缘物品将人、电拨离分开;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伤员,轻者直接搭车送往附近医院,重者及时做人工呼吸,或挤压配合人工呼吸抢救,醒来送往附近医院。及时向单位领导,应急救援领导报告。单位领导应急救援组长接到报告,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担架、铺垫)、车辆、财力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指挥紧急抢救,向120求救或直接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报告。保护好事故现场。所涉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单位,随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真实证据。(四)防塌措施(1)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安全交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36 (2)根据土质情况及时调整每层开挖高度,每层最大挖深不得大于3米;(3)工作井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五)塌方抢救措施(1)紧急启动安全生产事故救援预案,按照救援预案中的紧急抢救措施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2)塌方出现后,首先要派专人、安全员、保卫人员及抢救小分队进入现场进行现场抢救及维护,把施工现场与外界人员进行隔离,派急救小分队对所出事故地点的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3)本项目部经理要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并听取汇报,以及时保证对上级的联系,并听取上级领导对事故的处理意见,并随时发布命令,保持高度的救援状态。(4)根据井孔的深度以及具体的位置,以安全预案为主,制定现场紧急抢救措施及方案。如果井深小于4m,应立即派人工抢挖就出受伤人员;如果井深大于4m,应利用机械加快抢救速度,及时就出可生还生命。(5)人员在救出后,无论任何状态,都应及时送往就近医院,以最大限度抢救受伤者。(6)在抢救过程中,指挥着要保持安定的情绪,及时与地方上级领导、医院、抢救人员、下属保持紧密联系,掌控整个抢救大方向。(7)整个抢救过程要一气呵成,不能节外生枝,严格按照抢救方案进行。(8)抢救时根据深度确定用机械或人工挖除,如果测得深度离受伤者较近,就必须人工用手进行挖掘,以保证受伤者的最小损伤。36 (9)在受伤者未挖出前,主管医疗的同志要及时与医院联系,派出救护车速来现场,并有专人配合,当受伤者救出后立即送往医院。(10)在抢救伤员过程中,为防止二次塌方,根据土质情况,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测定,及时准确掌握基坑的坡度,不得小于1:0.5,为了抢救顺利,可增大基坑的长度与宽度。(11)本单位经理、书记及安全员要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配合外调人员搞好调查工作,协同上级领导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12)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领导、部门汇报,并组织人力、物力、车辆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援,需要做人工呼吸的做人工呼吸,不需要的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急救,所涉人员不准离开单位,为事故调查提供真实证据。(六)防机械伤害(1)进场机械设备须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其性能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并遵守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2)起重机械施工前确认设备工作正常,严格按要求进行试吊,信号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违章吊装作业和无证上岗;吊装作业时相互配合注意观察四周情况,保证与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A、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作业现场符合施工用电安全要求。B、起重机与竖井边缘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起重机及其吊装物件的质量确定,且不得小于1.5m。C、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环境、电力架空线路、建(构)筑物和被吊重物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择适宜的起重机。36 D、配合起重机的作业人员应站位于安全地方,待被吊物与就位点的距离小于50cm时方可靠近作业,严禁位于起重机臂下。E、起重机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地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起重机作业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经验收确认合格,形成文件。F、起重机吊装作业必须设信号工指挥。作业前,指挥人员应检查起重机地基或基础、吊索具、被吊物的捆绑情况、架空线、周围环境、警戒人员上岗情况和作业人员的站位情况等,确认安全,方可向机械操作工发出起吊信号。G、使用倒链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重物需暂时在空间停留时,必须将小链拴系在大链上。 b需将链葫芦拴挂在建(构)筑物上起重时,必须对承力结构进行受力验算,确认结构安全。 c链葫芦外壳应有额定吨位标识,严禁超载。当气温在-10℃以下时,不得超过额定重量的一半。 d拉动链条必须由一人均匀、慢速操作,并与链盘方向一致,不得斜拉猛拽;严禁人员站在倒链正下方操作。e使用前应检查吊架、吊钩、链条、轮轴、链盘等部件,发现锈蚀、裂纹、损伤、变形、传动不灵活等,严禁使用。 f起重时应先慢拉牵引链条,待起重链承力后,应检查齿轮啮合和自锁装置的工作状态,确认正常后方可继续吊装作业。g作业中应经常检查棘爪、棘爪弹簧和齿轮的技术状态,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更换,防止制动失灵。齿轮应经常润滑保养。h倒链使用完毕应清洗干净,润滑保养后入库保管。36 (3)一旦发生事故,施工现场负责人积极组织有关人员指挥抢救:切断有效电源;将人、机拨离分开;直接搭车送往附近医院,(七)地下管线保护应急预案(1)采取的防护措施:在施工前做详尽的调查和实地物探,摸清底下管线的走向及埋深,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地下管线的保护。(2)事故紧急救援:一旦出现危险,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根据相应管线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将损失降到最低。(八)环保及文明施工1、建立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项目都成立文明施工及环保保证体系,由项目副经理主管,安保部负责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2、严格执行各种有关法规3、施工现场的管理(1)施工现场按北京市环保文明安全工地标准进行布置和管理。(2)在开工前及时与周边地区有关部门联系,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3)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搭设临设、停放机具、材料不乱占施工范围外的场地。(4)施工场地内设置排水系统,将场地内的积水排至现有的排水系统,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5)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按照总平面布置指定的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材料转运堆放有专人管理,专人清扫,保持场内清洁。36 (6)施工现场防火、用电安全、施工机械及余泥外运及散体物料的运输,均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有关规范、现程和规定,禁止违章行为。(7)工程竣工后,按规定拆除工地及四周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四周环境清理整洁。4、环境卫生管理(1)施工单位应保持施工场容、场貌整洁,并搞好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卫生。临时设施符合安全、通风、明亮及环境卫生要求。(2)施工现场不乱倒垃圾杂物,垃圾杂物及时清运,垃圾杂物外运将由环卫单位运输,不雇用无垃圾杂物排放证的车辆运送垃圾杂物。运输过程中严密遮盖,不得泄露。(3)专人负责社会交通道路维护工作,对因施工造成的路面破损、凹陷等及时进行修补,确保路况完好。5、噪音控制及震动控制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严格控制施工产生的噪音及震动,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1)严格控制各种施工机具噪音,对不符合噪音标准的汽车、机械严禁使用。(2)移动式发电机和空压机采用低噪音型,固定发电机采用封闭式结构的房屋。(3)有噪音、震动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并将噪音源作单独的围闭隔离。(4)在施工中定时测量现场噪音,按照国家标准检查是否符合要求。6、文明施工方面的承诺36 (1)所有投诉问题保证在8小时内予以整改、答复。(2)文明施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保证在8小时内予以整改,并以书面形式答复。(3)保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落实,责任到人,有奖有罚。(4)工程施工后,拆除工地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清。第四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照明用电安全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五台及以上或设备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根据JGJ46-2005规范的要求,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2 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4 临时用电工程的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属于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定为每月一次。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履行复查验证手续。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材料;2)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36 3)用电技术交底资料;4)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5)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6)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7)定期检(复)查表;8)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6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的超规定垂直下方施工,不得在高、低压线路的下方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它杂物。7 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外电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110kV154-220kV330-50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8 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进行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9规定。表9 起重机或被吊物边缘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沿垂直方向安全距离(m)1.53.04.05.06.07.08.536 沿水平方向安全距离(m)1.52.03.54.06.07.08.59 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达不到安全距离的要求时,必须采取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措施,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防护设施架设作业,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10 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的倾斜、悬倒。11 施工现场开挖沟槽的边缘与埋地外电缆沟槽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12 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13 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一个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14 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15 保护零线(PE)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采用绿/黄双色线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与重复接地线连接应采用绝缘多股铜芯线,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且最小截面不小于2.5mm2。16 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外的施工机械设备应按照表22的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若最高机械设备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60°计算能够保护其它设备,且最后退出现场,则其它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36 表22 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地区年平均暴雨日(天)机械设备高度(m)≤15≥50>15,<40≥32≥40,<90≥20≥90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1217 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架设在专用的电杆上。绝缘铝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最小截面不小于25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档距内的架空线路不得有接头。18 架空线路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在和保护零线同一横担架设时,导线的相序排列应为L1、N、L2、L3、PE。19 架空线路宜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混凝土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缝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不得小于130mm。电杆的埋设深度宜为杆长1/10加0.6m,在松软土质处应适当加大埋设深度或采用卡盘等加固措施。20 拉线宜采用镀锌铁线,其截面不小于3×Φ4.0mm,与电杆的夹角应在45°~30°之间,埋设深度不小于1m。钢筋混凝土电杆上的拉线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紧绝缘子。21 因受地形影响限制不能装设拉线时,可采用撑杆代替拉线,撑杆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8m,其底部应垫底盘或石块,撑杆与主杆的夹角宜为30°。36 22 配电线路应采用熔断器和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不大于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其过电流脱扣器脱扣电流整定值应小于线路末端单相短路电流,并应能承受短时过负荷电流。23 经常性过负荷的线路、易燃易爆物邻近的线路、照明线路必须有过负荷保护。24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机械损伤或介质腐蚀,严禁沿地面明敷设。25 埋地敷设电缆,在地面上应有明显标志,有专人负责管理,上方不得堆放物料。26 总配电箱的位置应靠近电源,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位置。分配电箱与开关电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电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27 配电箱、开关箱应布置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不得设置存有瓦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它有害物质,或易受撞击、震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28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应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牢固的支架上,箱底部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1.3~1.5m范围内。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在0.6~1.5m范围内。29 每台用电设备应配置专用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30 配电箱、开关箱送电的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的操作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36 31 定期和不定期对现场临时用电的重复接地、绝缘电阻、保护接零(地)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检测维修记录。31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32 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备设施应及时按顺序切断电源后拆除,不得留有隐患。切断电源过程中,必须及时做好监护工作。33 在坑洞内作业、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差的场所,应设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得只装设局部照明。停电后,操作人员需要及时撤离现场的特殊工程,必须装设有自备电源的工作照明。34 需要大面积照明的场所,应采用高压镝灯、高压钠灯、汞灯或碘钨灯,安装高度不得低于3m,灯头与易燃物的净距离不小于0.3m。流动性碘钨灯采用金属支架安装时,支架应牢固,灯具与金属支架之间隔离绝缘材料厚度不小应于0.2m。第五章、施工计划一、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工作井支护与顶管施工准备可平行施工,具体施工进度计划如下:混凝土工作井支护、顶管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工序52天481216202428323640444852开挖土方36 工作井支护第一段支护第2、3段支护第4段支护封底管道顶进设备安装管道顶进检查井浇筑二、材料与设备计划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表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位备注1竹胶板200m²2彩钢板1800×2000100块3吊车25T1辆4电焊机1台5钢筋切割机1台6装载机ZL510G1台7挖掘机320D1台36 三、劳动力计划根据施工要求配置相应人员,劳动力计划如下表所示。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测量员22模板工63钢筋工44混凝土工65吊车司机26设备维修工及水电工27普工108顶管人员109专职安全员110质检员111机械操作人员412总计48陕西阳光蓝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月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