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2-04-22 13:41:24 发布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石油化工行业(2005年4季度)要点提示◆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区间波动运行,国际石化产品的价格在三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四季度国内外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在国际油品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原油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成本压制影响,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需求增速下降;石油化工产品总体价格在高位波动中上涨,价格增幅趋缓;进出口贸易活跃,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下降,出口创汇大幅提高;石油和化工行业经营业绩显著,主要指标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在高位波动运行,各国政府应对高油价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油价变动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小,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继续复苏。◆随着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引的“十一五”规划行将开局和相关经济政策、措施逐步实施,2006年中国石油产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炼油业务退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股权分制改革、资源税改革;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为石油石化各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市场机会。◆中国石油石化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原油价格跌落,在国际石油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国内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仍然可能随时发生。2006年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开放,石化产品市场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市场份额将受到进口产品的进一步挤压。1 目录Ⅰ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6一、2005年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6(一)原油市场:油价剧烈波动,高位运行61.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行情走势62.油价高水平剧烈波动的原因9(二)成品油市场:产能不足,油价高涨121.成品油价格涨幅接近原油132.柴油价格上涨幅度比汽油高13(三)石化工业总体保持景气状态15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17(一)行业总体处于景气状态,但产业链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差异很大17(二)生产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18(三)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减缓21(四)石油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化价格增幅回落22(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势放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26(六)高耗能的石化项目投资过热30(七)石油石化行业整体业绩增长显著,但各子行业效益差异明显32II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36一、200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在高位波动运行36(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依然强劲36(二)原油供应稳步增长,将维持供略大于求局面38(三)全球石油加工能力将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有所缓解40(四)投机基金炒作仍会推高油价40二、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43(一)石油和化工市场形势预测和行业展望431.石油需求增长平缓442.成品油供应依然趋紧,价格仍具有上升压力453.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将微幅回落,总体仍高位运行464.石油化工产品外贸出口将继续受到抑制465.石油和化工产值增幅将下降,利润增速将回落47(二)重大行业改革事件影响分析及发展预测474 1.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成为原油加工行业复苏的催化剂472.行业性整合政策将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公司整合的回顾分析和进程展望483.油气资源税上调预示市场化改革方向52图目录图12005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6图22005年国际油价与差价变化8图32005年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9图42005年美国取暖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10图52005年美国馏分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10图6欧佩克剩余产能示意图11图72005年各月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增长幅度对比13图82005年1-12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水平14图92000-2005年国际炼油毛利大增14图102001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子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17图112003-2005年中国原油生产月度情况19图1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21图132002-2005年中国国内原油基准价变化曲线23图142005年主要成品油国内国际价格走势比较23图152005年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出厂中准价情况一览24图162003-2005年中国中心城市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月度变化情况25图17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30图182004年、2005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比较31图192002-2005年中国炼油业利润变化34图202004、2005年中国化工各子行业利润增长率对比35图212004-2006年分季度OPEC与非OPEC原油供给与预测40图221997-2006年中国石油需求占能源总需求比重逐年下降45图232005年底中石油整合旗下三公司51表目录表12005年各月原油现货价格(FOB)水平7表22005年俄罗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11表32005年全国能源及其加工产品产量表18表42005年投产的三大合资乙烯项目20表52005年中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变化情况24表6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264 表72005年1-11月中国石油产品进出口量情况27表82005年1-11月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和同比变化情况28表9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投资项目一览31表10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33表11世界及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率变化预测38表12国际能源机构分季度世界石油供需预测38表13各机构对布伦特油加的预测42表14美国金融预测中心对WTI油价水平的预测42表15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预测44表16石油资源税率上调对石油公司业绩的影响544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Ⅰ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估计为3.2%,略低于2004年4%的增幅。主要在需求增长的拉动下,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处于非常景气状态。国内石油石化生产快速增长,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石油石化产品价格在高位波动中呈上涨态势,除了炼油加工环节略逊于国际市场外,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显著。一、2005年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一)原油市场:油价剧烈波动,高位运行1.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行情走势2005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出现螺旋式上升,在数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四季度步入迄今长达3个多月的漫长调整期,表现出鲜明的高峰特点。从期货市场来看,2005年主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剧烈波动。年初,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短暂下跌,但由于美国和欧洲地区气温骤降,导致取暖油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拉开了涨升序幕,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经过其后两个多月的调整酝酿,在夏季汽油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油价6月底突破60美元大关。8月以后,受沙特阿拉伯国王去世及墨西哥湾飓风等因素的影响,油价月初突破65美元关口,8月29日创70.85美元的天价纪录。整个第三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均价为63.28美元,同比上涨44.4%;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1.57美元,同比上涨52.1%。其后,由于国际能源机构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的威力显现、国际油价连续回调,11月一路跌破60美元、58美元和57美元关口。但进入12月,由于美国部分地区出现寒冷天气致使天然气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在回升,每桶已过59美元(图1)。图12005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资料来源:新华社。从现货市场来看,2005年原油价格整体水平在需求强劲、原油生产滞后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综合2005全年情况,纽约WTI原油平均价格为56.49美元/桶,同比上涨36.30%;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54.2美元/桶,同比上涨42.5%;欧佩克组织11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达到50.64美元/桶,比上一年大涨了40%。截至12月23日,米纳斯、布伦特、WTI原油三种主要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每桶为54.89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04美元。表12005年各月原油现货价格(FOB)水平单位:美元/桶世界平均欧佩克产油国非欧佩克产油国2005年49.6450.1449.251月38.9238.7838.952月42.0941.442.353月47.2147.6746.894月47.2248.3446.45月4.2344.8143.826月49.3649.948.977月53.0953.7152.648月57.6358.2957.29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9月58.6459.8357.7710月54.4454.6254.3211月51.1151.7250.6512月51.6852.6650.96数据来源:EIA。比较原油的现货和期货价格走势,可以发现:(1)原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走势略显脱节。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整体呈现大幅震荡攀升冲高而后小幅回落波动的走势特点,但其中季节因素、政治因素、飓风等突发事件扩大了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期。(2)轻质原油价格与重质原油价格价差缩小。如图所示:图2数据来源:IEA《石油市场月报》。轻质原油价格与重质原油价格价差缩小的原因是,2005年,原油高价促使主要产油国增产重质高硫原油,欧美发达国家炼油投资的重点放在炼厂升级改造、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方面,这使得低硫原油与高硫原油的价差趋稳。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2.油价高水平剧烈波动的原因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持续偏紧,并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飓风等突发事件和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也是油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第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原油需求继续增加。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3.2%的增速依然高于过去5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处于强劲扩张状态。世界经济增长拉动原油需求继续增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分析,200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仍增加126万桶,日需求总量达8339万桶,增幅为1.5%。经济增长导致的原油需求持续增加是原油价格上涨、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除经济增长对原油需求增长的正常拉动外,部分国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石油公司提高商业石油库存也是2005年原油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部分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在世界石油供需偏紧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本国的石油储备,战略储备刷新纪录。截止到2005年二季度,OECD国家石油总储备为41.31亿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亿桶。其中,美国储备17.4亿桶,增加了1.1亿桶;日本6.3亿桶,增加了740万桶。原油开采和炼制能力短缺,供应可能中断,市场应付供应中断的缓冲能力几近缺失,这迫使石油公司放弃低库存战略。经过2005年的回补,年底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达到26.52亿桶,较2004年增加6400万桶。2005年,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由过去5年历史平均库存的最低位回升至中等水平以上运行。虽然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状况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给紧张的预期,但油价在石油库存显著上升的同时依然大幅上涨。图3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图4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图5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第二,欧佩克剩余产能有限,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增速减缓。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05年全球原油及凝析油产量35.90亿吨,比2004年的实际产量35.62亿吨仅增长0.77%,而2004年实际产量增速是3.6%。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从欧佩克产油国生产情况来看,剩余产能非常有限,2005年原油增幅很小。2005年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合计为14.67亿吨,比上年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减缓5.5个百分点。图6数据来源:OPEC《石油市场月报》。从非欧佩克产油国生产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2005年原油产量增速减缓。以俄罗斯为例,2005年该国石油产量增长3.69%至4.61亿吨,增幅创1999年来最低水平,增幅比2003年和2004年增幅10%有明显减小。导致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增长减缓的原因:北美、北海及印尼等老石油产区生产衰减,非洲和南美上游项目延迟,美国墨西哥湾油气生产设施遭受历史上最强的飓风破坏,尤克斯公司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石油企业在交税额增长后减少对石油生产的投资。表22005年俄罗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单位:亿吨年份产量同比2000年3.16256.72001年3.39057.22002年3.70259.22003年4.108011.02004年4.44348.162005年4.60753.691季度1.143.5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2季度1.163-3季度1.197-4季度1.206-注:产量换算系数为:桶/日=50吨/年数据来源:Oil&GasJournal,2005-12-19。2005年季度数据来自俄罗斯联邦政府工业生产和能源部。第三,供需关系脆弱,突发性事件推动油价强劲攀升。据IEA统计,2005年全球原油日均消费总量为8360万桶,原油日均产量为8420万桶,全球原油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消费之需,石油供需稍稍偏紧。在供需关系保持脆弱平衡的条件下,受地缘政治、气候和炼油厂事故等短期因素不确定因素影响,油价在剧烈震荡中上涨。地缘政治因素:2003年战争以来,伊拉克局势未能得到明显好转,各种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影响伊原油正常生产,由于原油出口几度中断,原油日出口量在2005年下降到了139万桶;最大产油国沙特多次出现恐怖袭击警报,美国曾关闭驻沙特大使馆,这些事件使人们担心中东地区恐怖袭击活动加剧;伊朗极端保守派在大选中获胜,以及重启浓缩铀项目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重要非欧佩克产油国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南美洲第五大产油国厄瓜多尔的原油生产也曾因罢工抗议活动陷于停顿。炼油厂事故因素:在高油价刺激下,产油国大都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导致炼油厂事故接连发生。中国等消费国炼厂安全事故与油田事故频繁发生以及美国一些炼油厂发生火灾、印度孟买油田起火等生产事故等,大量的恐慌升水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推涨国际原油价格,国际油价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冲击70美元。自然灾害尤其是“卡特里娜”飓风对炼厂的影响极为深远,由于卡特里娜飓风对油田和炼厂的破坏,使得美国及西方国家纷纷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进行干预,四季度国际油价持续两个多月下滑。(二)成品油市场:产能不足,油价高涨2005年,从总体来看,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上涨更为强劲。全年国际成品油市场运行呈现两个突出特点: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1.成品油价格涨幅接近原油图72005年各月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增长幅度对比数据来源:普氏现货报价。成品油价格上涨更加强劲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炼油“瓶颈”的存在。2005年,出现“全球性”的炼油“瓶颈”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价格飙升。二季度以来连续不断的炼油厂故障影响了汽油生产和库存。8月底,炼厂事故频发,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严重破坏了墨西哥湾炼厂的正常生产。截至12月29日,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损失的石油日产量相当于该地区日产量的27.37%。炼油能力不足,突发事件使炼油“瓶颈”问题更加突出,而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有关政府、公司主动提高石油库存共同作用,导致成品油需求非常旺盛。与原油相比,2005年成品油供求偏紧程度更高,三地市场汽柴油价格与其相应市场三种主要原油的价差,在2004年大幅度扩大的基础上明显增加。2.柴油价格上涨幅度比汽油高2005年,新加坡市场汽油平均价格为62.30美元/桶,同比上涨31.54%,而国际(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95#无铅汽油61.8美元/桶,同比上涨30.4%;纽约市场柴油平均价格为70.28美元/桶,同比上涨45.36%,同期国际(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0#柴油68美元/桶,同比上涨44.3%。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柴油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汽油的主要原因:全球性炼油厂加工能力的结构性紧张,加上2005年严重的飓风灾害对现有炼厂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对美国市场来说,对柴油供应的影响更甚于汽油,推动了柴油价格较大幅度上升。图82005年1-12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水平数据来源:普氏现货报价。成品油价格飙升使得2005年炼油毛利达到历史高点。全年平均炼油毛利差价为每桶13.03美元,比2004年提高2.72美元。图92000-2005年国际炼油毛利大增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报告2005》,IEA,Bloomberg。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三)石化工业总体保持景气状态2005年,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尽管面对石油大幅上升的挑战,全球石化工业总体依然保持景气状态。从全球化工主要地区的表现来看:⑴北美地区。具有能源和化工原料双重身份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造成石化成本增加导致最终产品价格增长。由于两次飓风袭击,美国基础化学品价格疯长,9月平均上涨6.8%,10月涨幅达3.8%。⑵欧盟地区。欧盟的扩大给该地区石化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欧盟(EU)2004年5月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东扩,欧盟正式接纳的10个中东欧成员为发展低迷的西欧石油化学工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中、东欧地区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将更多地吸引西欧的石化企业进入投资,尤其是德国的大型企业。在2004和2005年期间,中东欧地区化学工业增长强劲。根据资料统计,在2005年的上半年,捷克超过了德国,首次成为欧洲的化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最多的国家。捷克占欧洲投资的化工FDI项目的10%,而排名第二的德国占欧洲化工FDI项目的8%。除捷克外,中东欧的其他国家如波兰等国也受到跨国大公司的青睐。⑶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石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中东地区的石化工业凭借资源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生产能力提高迅速,而且还在加快发展大型的石化项目。低廉的原料成本,加上地理位置靠近世界上两个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国和印度,使中东石化业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中东产油国希望利用其在石化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来提升国家经济,提高其能源附加价值,其中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两个国家最为积极。中东地区乙烯总产能有望从2000年的658万吨增加至2007年的1680万吨,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14.3%,对世界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加强。⑷亚太地区,中国石化行业投资较热。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化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石化行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国内也掀起石化投资热潮。2005年兴建的中外合资的乙烯装置就有三套(本报告国内运行部分有详细资料)。除乙烯之外,其他已经向民营和外资资本开放的化工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如浙江一带的PTA项目,西部的PVC和甲醇项目,以及江苏地区的醋酸项目。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全球供需不平衡逐步调整的情况下,今后两年世界石化工业将适度增长,全球的化工业务将得到改善。分析认为,2006年上半年,化学工业将持续稳定增长,直到下半年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一)行业总体处于景气状态,但产业链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差异很大石油石化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经济周期型行业,国际开放程度也比较高。2005年,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油价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总体保持较为景气态势。但子行业景气程度和走势差异巨大:国内原油价格和国际接轨,2005年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导致处于石油石化行业产业链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非常景气,并且企业景气指数高于上年同期。而受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并未使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成品油等幅上涨,由此造成的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严重影响了石油加工行业景气程度,企业景气指数下降,二季度以来持续处于不景气状态。下游石化行业在经历了始自2002年的发展高峰以后,从2004年10月以来,石化业景气见顶回落。2005年受国民经济增长温和放缓的影响,景气程度比上年下降,但依然较为景气。图102001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子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注:这里的行业企业景气指数指国家统计局1998年以来通过调查,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季度指数,用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越接近200状态越好;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越接近0状态越差。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企业景气指数,我们将景气区间作如下划分:180以上为“非常景气”区间,[180-150]为“较强景气”区间,[150-120]为“较为景气”区间,[120-110]为“相对景气”区间,[110-100]为“微景气”区间,100为景气临界点,(100-90)为“微弱不景气”区间,(90-80)为“相对不景气”区间,(80-50)为“较为不景气”区间,(50-20)为“较重不景气”区间,20以下为“严重不景气”区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生产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快速增长在需求拉动和价格上涨刺激下,2005年,原油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64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的有61种,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达39种,增长较快的主要有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甲醇、醋酸等部分有机化工品,还有三酸两碱等无机化工原料及轮胎等橡胶制品。表32005年全国能源及其加工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名称1-12月累计 名称1-12月累计产量同比 产量同比天然原油18083.93.9 化肥总计(折纯)4888.010.7天然气499.521.9 尿素1994.96.4原油加工量28622.36.5 化学农药(折100%)103.920.3汽油5405.33.2 烧碱(折100%)1240.021.4柴油11061.69.5 纯碱1421.112.7煤油988.62.6 纯苯306.120.1润滑油541.54.0 合成纤维1500.314.2燃料油2261.26.6 合成树脂2141.918.3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石油沥青922.96.4 聚氯乙烯树脂649.227.6液化石油气1610.87.6 聚乙烯树脂52917.1乙烯755.520.4 聚丙烯树脂52312.3精甲醇535.621.6 合成橡胶163.211.6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分子行业来看:1.原油天然气生产继续稳定快速增长在高油价和需求强劲等因素拉动下,2005年国内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全年原油产量达到18083.9万吨,同比增长3.9%,增幅比2004年提高1个百分点。月均产量稳定保持在1500吨左右(见图11)。图112003-2005年中国原油生产月度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在各大油田中,陆上西部大部分油气田和海上部分油气田产量增长较快,而陆上三个最大油田——大庆、胜利和辽河油田则产量增长有限或有一定幅度下降。1-11月,大庆和辽河油田原油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3%和2.3%,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同比也只增长0.5%。2005年我国共生产天然气49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9%,增速比2004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在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发现的几个大气田,四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近几年最高。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2.原油加工能力稳步增长,炼油工业高负荷生产2005年我国炼油工业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达到32800万吨,同比增长1400万吨;其中高硫油加工能力达到4300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受原油加工能力增幅有限和原油加工收益不好导致开工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加工原油28622万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全年生产成品油17456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生产汽油5405万吨、煤油989万吨、柴油11062万吨。原油加工平均负荷率8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年加工负荷达到95%以上,月度加工负荷接近100%。地方炼厂产能利用率却不足60%。3.三大乙烯项目投产,石化生产快速增长乙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材料,其生产能力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252万t/a,总产能达855t/a,是乙烯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5年三大中外合资的乙烯装置开始兴建:BP和中国石化合资的赛科(SECCO)位于上海化工园区的9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3月投产;扬子--巴斯夫(BASF-YPC)在南京的6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年中投产;中海壳牌(CSPC)在大亚湾的80万吨/年乙烯装置,原定于2005年年底投产,但推迟至2006年第一季度。赛科(SECCO)、扬巴和中海壳牌(Shell)3大合资项目将为中国贡献230万t/a乙烯产能,表6是这3大项目的具体情况。表42005年投产的三大合资乙烯项目单位:万t/a项目乙烯产能总投资额(亿美元)投产日期扬巴6029.002005年6月28日①赛科9027.482005年6月29日中海壳牌8043.002005年12月30日①6月28日开始商业生产,9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资料来源:相关公告和资料。产品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加快,效果逐步显现: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炼油工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配置资源,贴近市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原则,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等一批千万吨级沿海沿江炼油基地,提升了炼油综合加工能力,特别是高硫油加工能力:2005年成品油收率达到6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74%,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综合商品率9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前11个月,柴油、汽油比例达到2.04∶1,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汽柴油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北京地区油品质量达到京标B质量标准(相当于欧洲三类质量标准),用6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20年才完成的汽柴油质量升级目标。石化工业,离子膜烧碱比例不断提高,已达到29.37%,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磷酸铵肥占磷肥的比例为85.6%,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比重下降,杀菌剂、除草剂比重上升;轮胎产量中的子午线轮胎所占比例为45.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石化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时,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三)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宏观经济温和减速和高油价的抑制,2005年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比上年放缓。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的石油需求量为3.1767亿吨,较上年减少了0.3%。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为2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3.1%,增速低于2004年,也低于该机构2005年初预测的2005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速。(2004年我国的石油需求量达648万桶/日,同比增长17.6%。2005年年初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5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为36万桶/日,增幅为5.6%。)分品种来看,2005年轻质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重质石油产品需求大幅下降。2005年我国轻质石油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仍保持良好增长。成品油和不同油品表观消费增速变化情况见图12。图1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我国轻质石油产品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业。近两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为轻质油品旺盛的需求打下基础,而受控的零售油品价格则为轻质油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外部条件。2005年我国重质石油产品(主要包括燃料油、石油焦和沥青)需求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05年1-11月,我国燃料油的表观需求量为4216.1万吨,同比下降7.7%。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作部分地方炼厂原料和电厂燃料,2005年燃料油需求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地方炼厂和燃油电厂难以承担不断上涨的国际燃料油价格,燃料油进口大幅下降,出口则大幅提高。2005年四季度,随着国家控制出口、调整进口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石油产品资源增速提高,国内石油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也将呈减弱趋势,供需紧缺矛盾趋于平缓。国内石油需求减弱的原因是:虽然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低于国际市场油价,但2005年国内汽柴油零售中准价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高油价使得一些用户节省用油以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则改用其他能源或停产。以上两种情况在一些市场定价和转移风险能力较弱的行业和企业较多见。国际高油价和国家价格政策导致国内石油供应偏紧,一些用户得不到需要的石油而不得不减少石油消费。这种情况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前两种情况。另外,2005年,国家提高石油资源税、调整石油消费税,也影响到石油需求。(四)石油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化价格增幅回落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成品油价格有所上升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由于国内外原油价格完全接轨,受国际油价走势影响,2005年国内四种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屡创历史新高。10月份四种原油基准价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2004年比,2005年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和重质油平均基准价分别上涨39.12%、43.05%、42.13%和40.90%,其中轻质油的涨幅最小。图132002-2005年中国国内原油基准价变化曲线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由于成品油价格机制依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调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因此,尽管2005年国家发改委5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全年成品油价格高于2004年,但依然低于国际市场。图142005年主要成品油国内国际价格走势比较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2005年以来国家共计5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中准价(包括1次降价)。全年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累计每吨分别上调650元、550元、1030元,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3%、16.5%和27.7%。图152005年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出厂中准价情况一览资料来源:新华社。表52005年中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尽管低于同期国际市场油价,但2005年国内汽柴油零售中准价仍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根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市场监测,2005年国内93号汽油平均零售价格为5345元/吨,与2004年相比上涨15.18%,涨幅比新加坡市场少16.36个百分点;0号柴油平均零售价格为4747元/吨,与2004年相比上涨24.4%,涨幅比纽约市场少20.93个百分点。图162003-2005年中国中心城市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月度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石化产品价格增幅回落2005年国内石化产品供不应求,石化产品总体价格高于2004年水平,价格走势呈现出上半年攀升、下半年回落态势,价格增幅趋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139种石化产品价格,全年价格上升的有107种,占77%。其中,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3月份价格上升的占90%,6月份价格上升的占88.4%,9月份价格上升的占66.2%,10月份价格上升的占59.7%,11月份价格上升的占44.6%。2005年5种主要石化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11156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0.72%,涨幅与2004年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聚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11781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0.91%;聚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10819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7.54%;聚氯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7811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9.24%;聚酯切片全年平均价格为10905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9.24%;顺丁橡胶全年平均价格为14465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9.62%。根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市场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国内石化产品价格有两涨两落四个相对明显的波动过程,但波动幅度都不大,基本呈高位小幅波动运行态势。石化产品价格是由油价上涨和行业周期推动决定的:一方面,世界石化工业呈周期性发展,中国石化业在经历了始自2002年的发展高峰以后,从2004年10月以来,石化业景气见顶回落。另一方面近两年国际油价屡创新高推高石化产品价格,上游垄断性成本加强。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石化产品自2003年开始持续上涨以来,涨幅已经超过50%。同时,石化终端消费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上游石化企业难以顺利将上升的成本转移给下游化工业。石化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石化产品的需求,从而使石化产品价格难以随石油价格一起大幅度上涨。(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势放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2005年全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活跃,总体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增幅高于全国外贸2.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贸易总额达14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贸易总额达5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全行业贸易差额-8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较2004年逆差增幅下降了41.9个百分点。随着油品进口大幅减缓及部分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进口下降,产品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表6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备注:贸易差额指出口贸易额减去同期进口贸易额,差值为正数是顺差,差值为负数是逆差。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石油进口下降,出口大幅上升,我国石油依存度有所下降表72005年1-11月中国石油产品进出口量情况单位:万吨品种进口出口净进口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原油及油品#16798-1.6253220.514266-4.2原油127083.580746.9119012.8成品油#3146-16.9140122.31745-37.1汽油00.75634.2-563 煤油3299.826928.860-45.9柴油54-80.5148131.8-94 燃料油2601-14.822826.92373-18.7数据来源:海关总署。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数量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原油进口数量略有增长,成品油进口数量大幅下降。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16797万吨,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进口原油12682万吨,同比增长3.3%,增幅回落30.6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3146万吨,同比下降16.9%。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2005年石油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石油贸易商面对高油价普遍采用低库存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原油进口增速有所放缓;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形势下,成品油进口收益较低甚至赔本,造成成品油进口下降。由于石油进口下降,2005年我国石油依存度比上年有所下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2.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原油对外依存度为39.69%,比2004年下降0.57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出口石油2532.1万吨,同比增长20.5%;创汇近百亿美元,同比增长68%。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石油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成品油市场油价高于国内市场。8月份,国家为了优先保证国内市场,增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出台政策暂停汽油和石脑油出口退税,使第四季度石油出口得到抑制。由于石油出口大幅增长,进口下降,2005年石油净进口比上年下降4.2%。表82005年1-11月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和同比变化情况产品名称年份表观消费量(万吨)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依存度(%)原油2005年1-11月27496.860.342.139.66上年同期26541.86041.739.95同比±%3.60.30.4-0.29成品油(汽煤柴合计)2005年1-11月15366.6103.82.2-3.77上年同期14587.7101.63.4-1.63同比±%5.32.1-1.2-2.14汽油2005年1-11月4395.7112.30-12.27上年同期4258.9111.50-11.52同比±%3.20.70-0.74煤油2005年1-11月969.494.929.55.1上年同期968.490.6289.44同比±%0.14.31.5-4.34柴油2005年1-11月10001.5100.90.5-0.89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上年同期9360.498.32.31.73同比±%6.82.6-1.9-2.62润滑油2005年1-11月591.783.718.216.28上年同期591.480.121.419.85同比±%03.6-3.2-3.57燃料油2005年1-11月4216.148.956.151.11上年同期4565.84261.458.04同比±%-7.76.9-5.3-6.93石油沥青2005年1-11月118375.325.124.74上年同期1065.978.623.321.42同比±%11-3.31.83.3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化工贸易进口增速放慢,出口增速加快,总体增速有所回落2005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一反往年进口快速增长、出口相对缓慢的走势,转而呈现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有所放缓的显著特点,贸易逆差从扩大到缩小。2005年,化工出口额为480.63亿美元,增长33.56%;进口额为854.98亿美元,增长16.30%;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17.26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内宏观调控导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同时国际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用户对高价位的消化能力较弱,抑制了部分需求,使得进口整体增速放慢,部分产品进口甚至下降;二是近年来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能力扩张较为快速,过去自身缺口较大的产品现在自给率大大提高,进口需求下降,而自身产能充足的产品在能力扩张、内需趋缓的形势下,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并且随着产业水平的升级、质量品种的上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出口量价齐增。2005年,我国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中,化工产品进出口仍在走以资源换资金的道路。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我国化工行业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大类:一、资源缺乏型,例如钾肥、原油;二、供不应求型,例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三、技术附加型,高档的合成产品,以及某些主要化工原料,例如基本化工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与出口产品相比,进口主要集中在生产复杂、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产品,而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料供给的产业链上游,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造成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基本走的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的路子。在这种体制下,国内的上游出口企业可能获利丰厚,但总体上是耗费资源的。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具备成本优势的同时,就等于是在便宜地变卖我们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进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价格却丝毫不降。(六)高耗能的石化项目投资过热2005年中国石化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部分子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中国石化业多年周期性发展轨迹表明,行业景气度与投资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过去中国几十年间的几次行业景气低谷都与过度投资、盲目上项目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供大于求有关。近几年,石油和化工市场需求的急速升温和产业的高景气度状态,使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将投资扶持的重点转向该领域。其中,石油开采业属于经济增进型投资领域,2005年国家继续增加该领域的财政投入;原油加工业由于受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企业自主投资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石化产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图17)。图17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石化行业已建、在建和拟建大项目中石油化工、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等所有领域投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大项目有一百多项。其中有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得到推进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如前文提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与外资的三大合资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大港、华北和克拉玛依石化5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等。也有“超常发挥”巨额投资项目:如乙烯领域的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工程、兰州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四川80万吨/年乙烯项目、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先后获国家颁发的“准生证”而相继启动开工。表9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投资项目一览项目单位名称项目产能投资额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工程272亿元兰州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62.96亿元四川石化80万吨/年乙烯项目212亿元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210亿元中海油大亚湾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193亿元云维集团200万吨/年焦化项目24亿元青海碱业二期180万吨/年纯碱项目30亿元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合化工60万吨/年合成氨、104万吨/年尿素项目300多亿元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320万吨/年焦炭项目31.98亿元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12万吨/年聚氯乙烯、10万吨/年烧碱项目10亿元宝硕股份公司内蒙古氯碱化工基地58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过多高耗能的巨资石化项目投资呈现以地区为单元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大石化风”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重复建设及无序化苗头。以聚氯乙烯项目为例:据统计,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市场低迷,开工率降低,但全国26个省区建有聚氯乙烯生产厂,90多家企业中10万-20万吨及20万吨以上产能的仅分别为32%、35%,因为产能扩张造成供应膨胀,同时存在工艺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竞争力低下等问题,2005年聚氯乙烯价格曾触底近几年来最低。产能过剩、产能与需求严重失衡及低水平生产必然导致企业进行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图182004年、2005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比较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中长期来看,《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十一五”规划》即将实行,按照中国正在建大型项目的计划安排,从2005年开始投产的石化项目所形成的产能都将在“十一五”期间集中释放,一方面是大规模产能的释放,大量的产品涌入市场;另一方面却是行业景气度的下降,市场需求和价格逐步疲软,这两种因素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又一个景气低谷的到来。目前投资越多,产能集中释放量越大,这种低谷到来得就越快,持续的时间就会越长。“十一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实施以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力为主的改扩建,采用“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加快石化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有以资源最优化、产品市场化、投资节约化和效益最佳化为原则,对我国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改扩建,才能保障石化工业的健康运行。(七)石油石化行业整体业绩增长显著,但各子行业效益差异明显油价大涨导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利润率继续位于历史高位。行业利润总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定价机制限制及受成本上升影响,不同子行业业绩增速存在明显差别,各行业效益表现大不一样: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快速增长,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连续亏损及化学工业利润继续稳定增长。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3762.4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工业增加值8733.5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63.4亿元,同比增长34.8%;实现利润总额3707.9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税金总额1726.7亿元,同比增长21.9%。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0所示。表10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单位:个、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对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长期利好,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促使2005年国内原油和天然气生产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一如既往维持着超高利润率,特别是天然气的产量由于新气田的投产而不断升高,成为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成品油炼制行业。统计显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005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0377亿元,同比增长35%;作为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自4月份开始连续亏损,全年盈亏相抵后累计仍亏损189亿元;实现利税155亿元,同比下降75%;全行业由2004年盈利208亿元变为净亏损近300亿元。发展改革委2005年年底的报告显示,成本压力使得2005年成品油行业的获利能力不甚乐观,预计2005年全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5.27%和至0.46%。我们分析,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上来看,成品油行业目前正处于增长期,从行业营收获利上来看,2004年显然是成品油行业营收增长的高峰期,而开始于2004年4月份的宏观调控的影响于2005年时显现出来。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是决定成品油行业获利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原油价格高涨以及需求持续紧张,发展改革委曾多次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2005年汽油价格共计上调650元/吨,柴油价格共计上调550元/吨,调整后成品油年均价明显上涨。但是,这种同往年相比尚算频繁的调价频率,仍远远赶不上原油价格的变动幅度,由于国内原油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成品油价格上涨幅度,增加了我国石油炼制企业和下游相关企业的负担,导致了2005年炼油企业的业绩大幅下滑。而且炼油企业为转移亏损、加大出口,使国内许多地区出现成品油供应短缺的局面。在此作用下,成品油行业的营收状况不甚乐观。2005年四季度,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落,12月份以后国内炼油毛利开始复苏。同时,鉴于国内大型石化企业的困境,我国政府已经表示将改善三大国际石油市场数据的汇报处理过程,以便缩短价格调整所需时间。这将有助于促进高油价时期对能源的节约,并防止炼油企业利润率继续恶化。图19数据来源:Bloomberg,中国石化协会。3.石化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下游地位的特殊优势及其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了石化行业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53 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国内石油和化工市场分析石化行业比其他化工行业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保证了行业利润。同时,2005年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汽车、电子、建筑、轻纺、机械等工业领域及各类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对基础化工原料和传统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无机化工原料、农药、轮胎、胶鞋、染料、颜料等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三是“三农”政策对农用化学品的拉动作用。分子行业来看,肥料制造和化学农药制造等农用化学品行业效益继续改善,利润快速增长,成为整个行业的亮点;橡胶制品业效益较快增长;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受下游需求增加的拉动,市场较旺。虽然众多化工产品产量大增,销售收入增长,但因生产成本增幅更大,2005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利润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1-11月在产量增长12.8%的情况下,利润却下降29.3%。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和合成材料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39.4亿元和178.2亿元,比2004年分别降低23.2%和11.7%。图2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总的来看,由于化工行业具有较大转移成本的空间,2005年仍处于景气周期的高位。但在国内石化行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的同时,高油价让化工行业成本不断升高,产品价格提升放缓,从行业月度累计利润总额和毛利率的变化看,虽然月度累计利润总额仍然呈现增长,但增速明显出现放缓趋势。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II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2005年石油价格已突破历史高位,但世界经济依然蒸蒸日上,国际油价的飙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损害程度并不明显。虽然今后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受高油价影响将有所回落,并将导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下降,但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应对高油价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依靠大力调整能源战略,提高能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政策,从而使抵御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油价变动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小。根据目前美欧、亚太等各经济体的表现来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经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在高位波动运行,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继续走向复苏。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利用效率却属全球较低水平,高油价走势和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随着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引的“十一五”规划行将开局和相关经济政策、措施逐步实施,2006年中国石油产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得到深化,成品油批发市场年底放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政府将立足国内开采成本高的油田、加大对石化领域的投入,同时重视提高用油效率,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机制。一、200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在高位波动运行(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依然强劲世界银行的《2006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由于油价影响和通货膨胀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缓至5.7%,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达8.7%。联合国2006年1月24日发表的《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指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3%,与2005年的3.2%基本持平,但略低于2004年4%的增幅。中国社科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速在4%到4.3%之间,呈台阶式放慢的状况。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在3.3%左右,亚洲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6.6%。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我们认为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略有放慢,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同时,世界贸易将增长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秋在展望中预测,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6%,略高于2005年水平。在石油贸易方面,将维持缓慢扩张的态势。节约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OECD国家有计划地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少国家在采取措施,节约用油,采用无污染的替代能源以及低能源依赖产业比重的大幅提高都将降低石油需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其11月份的月度石油供需报告中表示,全球2006年第一季度石油日需求估计为8530万桶,低于早前预测数字。EIA并预测中国2006年第一季度石油日需求将维持在720万桶。表11虽然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略为放缓,但经济形势仍然良好,即仍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基于全球经济向好的预期,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也持乐观态度:国际能源署(IEA)2005年国际能源展望资料显示,从2002年至2025年,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量预期将增加87%。其中,石油为37.8%,天然气25%;其《2005年12月份石油市场月报》表明,2006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长179万桶,为8520万桶,比2005年需求增长量高出61万桶,增幅2.2%,高于2005年的1.3%;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其2005年12月份公布的《短期能源前景》中预计,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将放缓,但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增幅为2.0%,稍快于2005年1.45%的增长幅度,日均需求量达到8540万桶。表12国际能源机构分季度世界石油供需预测单位:万桶/日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资料来源:IEA《石油市场月报》,2005年12月13日。石油需求继续增长将对高油价形成有力支撑,虽然由于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会使石油总需求减缓,油价上升空间将受到限制,但2006年国际油价回落幅度不会过大。(二)原油供应稳步增长,将维持供略大于求局面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量达到8520万桶/日;供应量可达到8600万桶/日,供需基本平衡。原油供应方面,主要是看原油增产潜力。首先,就剩余产能水平来看:尽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产能有限,但全球的石油投资在逐年大幅增长,法国石油研究所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石油投资为1500亿美元,增长8.5%,其中部分投资将于2006年形成新的产能。据普氏调查及国外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用于油气勘探及生产的费用上涨了13.5%,达到1920亿美元。据预测,在石油需求巨幅增长及高油价的刺激下,2006年,油气类公司用于油气勘探、生产的投资费用有望激增。由于高油价下投资加快,2006年剩余产能要比2005年高。同时,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新油田开发周期长、见效慢,全球石油生产已近高峰,很难有大的突破,供需平衡依然脆弱,这决定了2006年油价仍将是高位运行。其次,从现有产油国各自的增产潜力来看:俄罗斯是增产潜力最大地区。俄罗斯2005年原油产量增长5%左右,与2005年所预期的供应量相比,俄罗斯及其他独立生产公司正逐渐增加供应,为了满足全球不断上涨的石油需求,其在未来10年中仍将增加石油产量,将对OPEC造成压力。但同时要看到,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石油业的私有化,俄罗斯石油工业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欧佩克的石油产量政策为促进世界石油市场的有序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基础,未来几年欧佩克生产潜力将基本与2005年持平。欧佩克希望保持在世界石油市场影响力,将继续在推动对石油产业的投资、扩大石油生产能力方面,以及在与国际能源机构、欧盟、国际能源论坛等国际性生产和消费国组织建立永久性对话机制等方面积极行动。2006年OPEC组织与俄罗斯有开展合作的倾向。国际力量合作,石油供应多元化有利于供应量提升,将有可能使2006年油价适度回落。图212004-2006年分季度OPEC与非OPEC原油供给与预测欧佩克组织2005年12月在科威特举行的会议上虽然一致同意保持现行石油生产框架,但为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以及适当的价格,该组织将可能采取措施提高生产能力,预计2006年石油产量增长210万桶/日,其中轻质原油占49%。沙特等产油区轻质原油增产将减轻低硫油供应压力。同时,欧佩克富余产能将由2005年底的200万桶扩大到大约300万桶/日。第三,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中亚国家和非洲几内亚湾国家等新兴产油国的地位迅速上升;挪威、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的传统地位仍保持;而随著南海和东海石油的开发,东亚地区的石油供应将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寻求稳定的油源且争取石油开发和生产的份额,逐步建立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非欧佩克国家将有更多的生产能力,日均供应增长量将反弹到130万桶。从新开发区域来看,近几年来全球在非洲国家的石油投资大幅增长,其石油产量增长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预计2006年国际石油供应增量将主要来源于非洲国家。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其2005年12月份公布的《短期能源前景》中预计,2006年全球石油日均供应量将达到8550万桶,比2005年增长1.5%。因此,预计2006年全球原油供应将略大于需求,这将有助于缓和油价的上涨趋势。(三)全球石油加工能力将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有所缓解2006年国际炼油能力的增加将缓解油品供应紧张的局面。沙特、科威特和巴林等中东国家,将通过自主投资和对外合作合资,在确保自己在世界油气生产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利用资源和成本优势,建设世界级规模炼油生产装置,一些炼油厂的加工能力超过每年2000万吨。在美国,一些大型炼油企业建设了柴油加氢装置,以增加符合美国油品标准的清洁燃料的产量;一些企业建设了脱硫装置,以加工中东地区增产的高含硫原油。我国近两年也在广东、山东和新疆等地开工建设了多套年加工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炼油装置。随着这些生产装置陆续投产,全球石油加工能力将有较大幅度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也会有所缓解。不过,过去几个月一直高负荷运转的欧美炼油厂即将展开的大范围检修可能支撑2006年一季度油品,特别是汽油价格,并且阻止原油价格跌落。近两年来世界炼油装置建设数量增多,部分装置已经投产,成品油加工瓶颈将有所突破,但炼油工业面临原料结构调整,主要是新增产能以重质和高硫油为主,存在结构性矛盾。(四)投机基金炒作仍会推高油价在原油市场供求保持脆弱平衡的状态下,2006年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各种不确定因素仍是投机基金炒作的焦点。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其在近两年国际油价上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产油大国的局势,主要包括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的局势、伊拉克大选后的政治局势、伊朗核问题和宗教问题等使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欧佩克成员国产量及其政策等都处于不确定状态,原油市场可能继续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出过激反应,将会造成油价剧烈波动。同时,飓风、强冷空气等天气因素仍会继续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与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秋季报告中预计,2006年国际油价(WTI、Brent、Dubai均价的平均值)为61.75美元,增长13.9%。这与该机构前两年预测油价将“回调”的看法完全不同。美国能源部最新预测显示,2006年国际油价(WTI)为63.27美元,上涨12%,尽管该预测较此前下调了1.1美元,但仍属较高涨幅预测。EIA对2006年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均价报每桶55.25美元,2007年报每桶52.50美元。美林证券、ConsensusForecasts、全球能源研究中心等机构(2005年11月份)预计2006年国际油价将回落,降幅分别为7.6%、7.1%和2.9%。此外,道琼斯和路透社通过对30多家机构的调查显示,2006年国际油价与上年基本持平,略有上涨,2006年布伦特和WTI年均价格预计为55.25和57.34美元/桶。表13各机构对布伦特油加的预测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5年第20期援引英国《阿格斯公司环球市场》2005年10月10日数据。表14美国金融预测中心对WTI油价水平的预测单位:美元/桶2006年2月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国际石油市场预测西德克萨斯原油(WTI)月均价格2006年1月2006年3月2006年4月预测值   60.260.361.963.3标准差    1.51.82.22.5相关系数 0.98990.98860.98730.9860资料来源:美国金融预测中心,2005年11月26日。总的来说,由于原油需求增速比较平稳、高油价刺激新原油生产能力的释放、美国和其他OECD国家原油库存水平上升,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和意外事件发生,2006年原油供应紧张局势将得到缓解,我们估计2006年原油价格将高位盘整,国际油价仍将保持50美元/桶以上高位运行的态势,但将在2005年基础上略有回落,油价暴跌的可能性较小。在气温正常的情况下,2006年WTI一季度平均价格将在64~65美元/桶,2006年WTI全年平均价格将在54~55美元/桶。从趋势判断来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世界市场油价波动将趋于常态化。从中期看,未来两年内石油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石油开采越来越受到资源不足的约束,油价上涨将是一种中长期趋势。从长远看,近年来高油价刺激了上游的投资,加上GTL(天然气合成油)、煤制油、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投资的增加,预计2007年后世界石油供应,包括轻质原油的供应将会增加。同时,随着石化景气周期高峰期的过去以及世界石油需求增幅的放慢,预计未来国际油价将会有所回落。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二、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2005年原油价格的高涨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繁荣并推迟和减弱了行业景气的下滑。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消费市场逐步成熟、宏观调控等政策干预力度加大,我们预测2006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总体依然较为景气,但景气程度将略有下滑,子行业景气程度仍然差异巨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保持高度景气状态;炼油工业可能继续徘徊在景气与否的边缘;基础化工原料行业将因产能过剩而增幅放缓,盈利水平下滑,景气度比上年下降。(一)石油和化工市场形势预测和行业展望按照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和各大油田生产能力估算,今后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年产量将保持在1.8亿-2亿吨之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信息绿皮书预计,2006年石油开采行业因资源的约束,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预计原油产量达到18600万吨,同比增长3.33%,同时受高油价的支撑,行业利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天然气产量受西气东输的拉动和以气代油领域的扩大,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产量达到5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汽油产量因成品油价格上升将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产量为5800万吨,同比增长7%,增速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行业的利润增长情况也将好于2005年。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预测见表15。表15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预测名称单位产量同比±%天然原油万吨186283天然气亿立方米57118原油加工量万吨312056.8化肥总计(折纯)万吨49924化学农药(折100%)万吨11010轮胎外胎万条3301815氢氧化钠(烧碱)(折100%)万吨134110碳酸钠(纯碱)万吨157410乙烯万吨7765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万吨228510合成橡胶万吨1738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资料来源:《中国化工信息》2006年第2期。1.石油需求增长平缓受高油价抑制,中国石油需求占能源总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图221997-2006年中国石油需求占能源总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单位:%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石化协会。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从2005年开始已出现下行趋势,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测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GDP变动范围将在8.3%-9.3%。保持在9%左右。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石油消费量也会随之回落。预计原油消费量接近31500万吨,60%左右的原油用于成品油生产。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将随之增加,但随着消耗成品油的各个行业的增速趋缓,成品油消费增速较之2005年不会有大幅度增加。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综合测算2006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将比去年增长5.5%-7.5%。国内低限消费量将达到17724万吨左右,同比增加900万吨左右,柴汽比为2.25:1。以下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在宏观调控总体形势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的双重影响下,2006年建筑施工用油增幅可能与2005年基本持平,为5%-8%;工矿企业和商业民用成品油消费增幅将有所缓解;据预测,2006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0.5%-12%,电力紧缺局面将继续有所缓解,也将减少燃料油消费。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据测算,75%左右的成品油用于交通运输。受运力限制,铁路运输用油增幅较缓。而据预计,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2006年汽车进口关税减让进入最后一年,国家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汽车,这些因素将促进汽车消费的增长,极大地拉动车用汽柴油的消费;但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燃油税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油品消费价格的上涨,中国摩托车及农用车的需求趋缓,农用机械发展速度放缓,汽柴油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我们预计,汽油消费量4817万吨,同比增长3.89%;柴油消费量1.16亿吨,同比增长6.99%。当然,2006年也有使石油需求增速提高的因素,最主要的是2005-2006年已经和将要有一大批化工生产设备投产,这将对石油需求构成有效支撑。根据预测,2006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约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成品油需求为1.77亿吨,同比增长6.27%,增幅与2005年基本持平。   2.成品油供应依然趋紧,价格仍具有上升压力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及经济运行状况来看,预计2006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9.1-9.4%之间,显示未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格局并未改变。快速增长的投资、强劲的出口以及平稳增长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的测算,2006年中国成品油消费低限将达到17724万吨左右。按成品油收率60%测算,为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2006年原油加工量需要增加1500万吨左右,达到30000万吨。目前两大公司炼油装置基本满负荷运行。2006年需要新增1700万吨炼油能力,才能满足成品油生产的需要。据了解,中石化预计可新增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左右(含新增高硫油加工能力800万吨)。中石油等其他企业需要增加原油加工能力400万吨。因此,2006年炼油加工能力扩建计划只有按时完成,方可满足国内成品油生产需要。但如果成品油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或受利益驱动进一步增加,则加工能力总体偏紧,成品油供应依然趋紧。2006年国家会采取措施保证原油加工企业的利益不至于受到大的损害,原油加工企业的加工积极性将保持较高水平,小炼厂的开工率将有所提高,这对各种油品供应特别是柴油的供应将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炼厂加工收益可能会有所回升,而2006年炼油企业经济效益取决于政策调整。本报告后文将对此着重进行分析预测。2005年我国成品油价格整体水平低于国际市场,造成炼油工业全行业亏损。有关部门已着手改进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改善企业经济效益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成品油价格存在上升空间。因此,2006年即使国际市场油价高位趋稳,我国成品油价格仍具有上升压力。3.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将微幅回落,总体仍高位运行2006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石化产品需求仍然旺盛,石化产品价格也会继续高位运行。但受石油价格预期回落影响,石化产品成本压力也将有所下降,这导致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与2005年相比将有所回落。不同石化产品受下游产业链影响以及相关替代品影响不同,价格走势将可能有所不同。其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产品价格可能有较大幅度下降;而需求量大、供应紧张的产品价格仍可能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据有关分析,聚氯乙烯2005年供给约为1150万吨,但需求只有800万吨左右,而2006年产能还在继续增长。像聚氯乙烯这类的石化产品在供给压力下,价格应有下降。4.石油化工产品外贸出口将继续受到抑制200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2.9%,我国即将成为以进口石油为主的国家。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仍然较好,但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紧缺,严重依赖进口,2005年形成的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规模将成为今后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引的“十一五”规划和相关经济政策、最新措施正在或即将开始落实实施,抑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等问题将对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同时,石油与化工行业下游基本化学品贸易将遭受更多的壁垒困扰,这可能成为影响2006年行业发展的主要不确定因素。2006年1月,暂停了四个月的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重新恢复,这可能变相鼓励成品油的出口,但是在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六部委曾联合下发“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在第三条“控制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数量”中明确规定:“严格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由商务部、发改委核定,海关按照核定数量放行。虽然不同政策之间有一定的冲销作用,但2006年成品油出口可能难以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成品油出口增速也将受到影响。据商务部公告,2006年原油出口配额总量为100万吨,成品油为900万吨,而2005年原油出口配额为100万吨,成品油出口配额为1200万吨。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将会使成品油进口收益有所好转,柴油等油品的进口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发电用油需求可能有所下降导致燃料油进口量可能下降,成品油进口总量增幅仍不会很大。估计全年的石油净进口总量将达到1.55亿吨左右。5.石油和化工产值增幅将下降,利润增速将回落随着2006年宏观经济增速将稳定放缓,石油和化工绝大多数子行业的利润增速将回落甚至负增长,根据2005年1-11月份我国石油与化学工业的经营情况与变化趋势,结合我国一些重要政策实施和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我们预计2006年石油与化学工业将实现工业增加值8152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3278亿元,同比增长约8%,行业景气下降,总产值增幅明显降低,但主要子行业产量仍将保持与2005年接近的增速。由于化工行业2006年总体上将步入下降通道,因此在资产配置上应降低化工行业的权重。(二)重大行业改革事件影响分析及发展预测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更是我国石油产业改革的关键一年。从产业运行的国内环境看,2006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仍较为乐观,但比2005年偏紧。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回落,将会使部分石化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化工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部分石化行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空间将因此而缩小;另一方面国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以及2005年成品油价格倒挂等引发的局部地区“油荒”迫切要求国家出台以税收和价格为杠杆的能源调控政策。国家推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的一环就是石油产业的改革,石化各行业迎来更多新的政策和市场机会。1.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成为原油加工行业复苏的催化剂2006年12月,我国将对外开放成品油的批发市场,成品油市场全部放开的标志是油品价格市场化、油品进出口放开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共享。但对我国现阶段来说,放开主要意味着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油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预计2006年价格部门会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体系。作为石油制品产业链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必定会影响到国内炼厂的生产和经营,并最终影响到燃油市场。随着2005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平稳回落,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压力,但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预计,未来6-12个月内中国将提高国内油品价格。国家发改委表示,自2005年12月26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本次天然气调价不仅拉开了天然气定价逐步向市场化方向改革的序幕,更标志着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开始。在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背景下,有关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也开始提上日程表。推动油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CPI快速回落;2006年成品油批发放开;炼油业巨额亏损难以为继;2005年四季度原油价格回落;人民币持续升值将有利于油价与国际接轨;“十一五”节能降耗需要价格调节手段等。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如箭在弦,从中长期来看,根据我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只是时间问题,成品油价格最终也将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部分石化公司已面临新的投资机会。石化公司尤其是炼化子行业将从中大受裨益。发展改革委2005年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成本压力使得2005年成品油行业的获利能力不甚乐观,但随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2006年成品油售价变动幅度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幅度之间的差距可明显缩小,行业的获利能力有望明显回升到2004年的水平,预计营业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9.61%与3.22%。2006年,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对中国炼油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很大。不利改革的因素:价格逐步接轨对下游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油价高企导致通货膨胀;油价通过价格传导和成本等机制对宏观经济不利。在当前油价高位下,如果政府准备很快放松价格管制,加油站的燃油价格就会纷纷上涨,就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国内油价抬高将遭到农村地区和农业重点行业的反对,这些行业和地区的柴油消费量相当高。此外,中央政府对放松价格管制可能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后果颇为担心,市场化不断深入的同时,政府要编制完善好“市场准入”等保障前提和基础。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批发企业从业资格做了详细规定。虽然这个规范引起了一些争论,但它很清晰地透露出国家在成品油市场化进程中要强化市场规范的用意。综合以上因素,中国政府对油品价格管制的放松短期内不会一步到位,2006年成品油行业将处于景气循环的缓慢成长阶段。2.行业性整合政策将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公司整合的回顾分析和进程展望2005年中国证监会在国内A股市场发起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改”于4月29日开始试点,9月12日全面展开。2005年以来的全面股改,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推动着中石化、中石油等巨头的整合加速进行。市场竞争机制方面,石油石化公司进行整合的原因是,2006年我国石油行业的批发、零售等利润较高的领域将开放,面对国外石油巨头的竞争,中石油、中石化急需强化其竞争力。公司管理机制方面,石油石化公司进行整合的原因是,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主的石油石化公司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和融资的需要,存在母子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且母公司控制着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股改”前,如果不解决同一家上市公司“母子并存”的问题,“股改”时,子公司单独股改需要支付一定的股改对价,加大股改成本,“股改”后,子公司还有可能摆脱母体控制。面临“股改”,母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显然不愿意支付对价给国内的流通股股东。同时,子公司的大量单独运营将形成资源浪费和业务上的分割。所以,将流通股“私有化”,避开股改,先整体收购旗下子公司,达到整合效果,成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股改的的战略途径首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之初,就曾表示要对旗下子公司进行“私有化”(公司整合),以避免关联交易,并让股权更清晰,简化公司结构,优化资本配置,增加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减少关联交易。当一个公众公司退市了,变为私人所有,被简单地称为“私有化”。(1)中石油要约收购,成功整合首先回顾公司整合成功案例——中石油的要约收购:2005年10月28日,中石油在国内A股市场的溢价要约收购流通股,为市场创造了套利的契机。中石油开始履行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时整合旗下公司的承诺,在全面股改的大背景下,以现金方式,61.5亿元人民币要约收购辽河油田和锦州石化所有流通A股,收购吉林化工所有流通A股和H股。中国石油这次在资本市场上的行动开创了国内资本市场上的多个第一:中国石油率先采取要约收购的方式,以终止旗下的辽河油田、吉林化工及锦州石化三家公司上市为目的对子公司进行整合,在要约收购完成后,上述三家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注销,只是因为不满足上市条件而退市;高要约收购溢价,用极小的代价不仅使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棘手的国有企业B股、H股的对价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且采用创新手段保障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只要给予流通股东的补偿适当,就能解决全流通的问题,而且也易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中国石油首次成功实施以多家上市公司并举、涉及三个资本市场、高要约收购溢价、有条件性要约收购,对今后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实现下属资产的有效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并减少关联交易意义重大,中石油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为未来企业内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优化各自的资源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石油石化业的市场趋势和行业政策决定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中国石油收购的方向:用强势的上游收购弱势的下游,利用企业低点整合产业链。中石油旗下3家上市公司中,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吉林化工是相近地域的三个相近产业链(石油开采、炼制、化工)上的公司,如图23所示:图232005年底中石油整合旗下三公司资料来源:国研网绘制。将三家公司整合为一体,辽河油田就可以为锦州石化生产原料,锦州石化为吉林化工生产原料,就近供应,节省成本,利润率增加,销售终端变长,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会被公司较长的产业链分解或传导到其他行业,产业链上各阶段的协调发展,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整合之后,中石油集团对三家公司的统一管理将得到强化,中石油可以通过内部整合及调配资源,在产品定价和原料采购问题上发挥集团定价优势;整合之后,更将有利于中石油在一个新平台上以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向外并购扩张,参与更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因此,中石油回购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家上市公司,在完成其产业链的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1+1+1>3的综合整体效应。分析认为,这次整合上市子公司是中国石油产业整合和内部重组的一部分。虽然由于目前国内股权分置改革因素的涉入,中石油将对旗下上市公司将不同程度地降低持股比例,加大了今后中石油产业链条的整合难度,但是股改的全面铺开推动了中石油整合旗下公司的速度,而中石油的加速整合使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资产优化组合、统一管理,有利于股改,这一系列动作的必然结果将为中石油今后A股市场整体回归扫清障碍。(2)中国石化“吸收合并”,小步快跑在中国石油整合吉林化工、锦州石化、辽河油田之后,中国石化也在相继整合仪征化纤、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中石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占80%以上,将产业链中相关公司合并,不仅仅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延长了产业链生产终端,提高石油的综合利用率,增厚中石化收益。中石化旗下上市子公司较多,而且与中石油相比不同的是,中石化拥有的相当大部分资产是炼油资产,2005年经历了处境艰难的阶段。“中国石化系”的公司如果不能顺利实施股改,必将面临市场和政策面的巨大压力。而在当前股改的背景下,选择回购,可能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选择。中石化在其股权分置问题明确前的战略选择是:整合产业链,吸收合并下属子公司或购买子公司资产而卖壳直至退市(而不是全流通或减持),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真正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一体化石油和化工公司。相对于中国石油在资本市场上的快刀斩乱麻行动,中国石化自2004年12月30日在香港以吸收合并方式“私有化”H股子公司北京燕化之后,采取了“成熟一个收购一个的”小步快跑战略。2005年11月中国石化在香港对镇海炼化实施整合以后,为全面私有化子公司做了长时间的研讨和准备。首先对具有核心类资产的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田和石油大明进行回购。在国外石油炼化行业保持高盈利、国内外石油(成品油)市场逐步接轨的宏观大环境中,在国内A股市场严重低估的情况下,将这些优良资产逐步收回,对中石化的业绩将带来长久的附加收益。而前一轮收购的顺利展开则肯定会为下一轮收购在金融资源储备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以备在适当条件下将“整合”速战速决。由于涉及到自身的整合、四地上市以及法律障碍等种种复杂的问题,作为“私有化”运作的主体,目前,A股市场对中国石化的回购表现出了一定的谨慎和担心,中国石化股价上涨的可能促发因素和风险提升:随着股权分制改革的加快,中石化整合旗下上市业务的进程也可能随之加快,但如果相关业务的市值一再扩大,其整合成本也将相应增加,其整合时间和具体方案将更加难以确定。但有分析认为中国石化在未来6个月内应当有上涨10%-15%的可能,从2005年10月28日至2006年2月中旬,中石化旗下石炼化已经上涨50%,上海石化上涨35%,中国石化上涨29%,扬子石化上涨25%,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市场需要谨慎关注这种变化。我们认为,中国石化溢价理由有三:第一,中石化收购资产部分所产生的利润相当于中国石化利润总额的6%-7%,对中国石化整体盈利能力影响有限;第二,根据2005年三季度数据,中国石化经营收益构成中,勘探及开采所占的比例为67.5%,化工产品所占的比例为31.1%,高油价对公司是有利的;第三,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市场化对中国石化来说有积极影响。我们预计,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2006年将是一个整合高峰年。在股改大背景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隐现的情况下,不论从政策、环境还是整合条件及时机分析,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股改”推动的并购整合概念已逐渐成为石化市场关注的一大投资主题,虽然整合的方式不确定性很大,但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一方面,“股改”会使得部分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并购整合提前进行,可以说股改促使部分并购整合提前到来,子公司有望获得溢价而受到追捧;另一方面,“股改”完成后市场全流通将会使得市场并购变得很普遍,具有并购价值的公司将带来投资机会。综上所述,受行业资源整合、股改、内部重组以及来自外部的反周期购并等诸多因素促进,加上成品油合资企业可能会有大幅度的资产重组,2006年,石化作为周期性行业有可能成为行业景气回落背景下的购并热点板块,石油行业并购重组的巨浪将再次在中国掀起。3.油气资源税上调预示市场化改革方向伴随资源和公共产品价格的改革,政府将继续提高针对国内上游石油巨头的资源税,并增加对下游企业的补贴。自2005年7月1日起,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油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其中,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为14-30元/吨;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为7-15元/千立方米。提高资源税对超额收入的调节,上游石油开采行业不一定明显享受到调价得来的收益。但资源税改革对三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形成直接影响。理论上讲,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可能会提高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并促使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来消化成本增加。但这种影响的大小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资源税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资源税额标准上调的幅度,企业的税负转嫁能力,以及资源产品的定价机制。我国的情况如下: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资源税在我国油气企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很小。我国的资源税税率水平还不到德国、法国这样低税率国家的1/30,并且12年间只有两次小幅度上调,频率远低于沙特、伊朗等中东产油大国。国内原油平均生产成本约为600-800元/吨,则调整后的原油资源税也不超过生产成本的5%。而调整后的天然气资源税也不超过生产成本的3%。也就是说,这次调整只是使油气企业生产成本轻微上升。第二,这一次的调整幅度并不大。以原油为例,目前国内原油的市场价格在每吨3800元左右,而据这一数据推算,14-30元/吨的原油资源税在市场价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第三,三大集团有很强的税负转嫁能力。一方面,油气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即使价格上涨较多,需求量也不会有很大下降,使油气企业具备了转嫁税负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基本为三大集团所控制,属于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又为油气企业转嫁税负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成本的上升,理性的企业都会采取向消费者转嫁高成本的手段。第四,现行的油气资源产品定价机制使企业转嫁成本成为可能。比如,我国的成品油由国家确定零售中准价,并允许企业在中准价基础上浮动8%。以三大集团目前的垄断地位及其对政府的影响力,有可能通过影响政府来提高零售中准价,并将具体零售价格确定在浮动区间的上限。综合来看,这次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对三大集团企业行为和经济利益的影响都不会很大(但由于竞争程度的不同,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会大于上游企业)。据测算,税收增量只占石油开采税前利润的2.3%。目前石油税平均是16元/吨,即使增加到30元/吨,对盈利影响不大。2005年国内原油平均实现价格预计为38美元/桶,税前利润率约为56%,测算税收增量只占石油开采税前利润的2.3%。税率上调对主要石油上市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很小。税率上调对主要石油上市公司的业绩敏感性分析结果如下:表16石油资源税率上调对石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辽河油田中原油气原油年产量(万吨)11,0003,7408555资源税增量(万元)330,000112,2002,5501,650影响税后利润(万元)221,10075,1741,7091,403总股本(亿股)1,650867119影响EPS0.0130.0090.0160.01605年预测EPS0.650.410.660.69影响幅度2.10%2.10%2.40%2.30%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53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但从长远看,此次税额调整有利于中国石油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善石油天然气资源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石油产业上游改革。从鼓励资源勘探开发的目标出发,会把优质资源跟劣质资源以及不同时期开发的资源税费加以调整,使一些低品位的、难以开发的资源具有开采价值。另一方面,税额提高有助于协调上下游不平衡的利益关系。目前国内石油业上游勘探开采企业借助原油价格大增之势,利润大幅增长;同时中下游炼油销售部门又因生产成本过高,成品油价格升幅不及原油,而成倍亏损,一些亏损严重的炼油厂甚至停产,因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高影响,上下游利益分配出现严重失衡。经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此次税额上调只是未来继续上调资源税税额的一个信号,预示着国内石油资源税改革已经启动,同时也会带动整个石油领域的相关改革。2005年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宣称:“要调整资源税政策,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要研究将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我们预计今后的资源税改革将会和油气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