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72 KB
  • 2022-04-22 13:47:49 发布

DB34T1345-2011沿淮小麦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pdf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B04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345—2011沿淮小麦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diseaseinsectpestandweedsofwheatforhighproductandqualityindistrictalongHuairiver2011-03-07发布2011-04-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345—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安徽省颍东区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文新、高同春、丁克坚、檀根甲、陈金魁、吴向辉、叶正和、沈光斌、孔令娟、蔡广成、曹辉辉、陈方新、齐永霞、孙友武等。I DB34/T1345—2011沿淮小麦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沿淮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以防治策略、防治时期、防治措施为主线,提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沿淮稻茬麦区小麦病虫草害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1608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3防治策略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抓关键。4防治时期将沿淮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时期按当地小麦生育期分为:苗期、返青拔节期、穗期三个时期。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前(大体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返青拔节期是指拔节至抽穗前(大体时间是指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穗期是指抽穗至成熟(大体时间为4月上旬至5月下旬)。5防治措施5.1生态控制选用抗耐病品种: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种类与程度,选用抗、耐病虫的小麦品种。5.2药剂防治5.2.1苗期药剂拌种: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推行杀菌剂拌种技术,每50kg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WS2g或三唑酮10g;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每50kg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g或甲基异柳磷20g;药剂拌种病虫害同时预防的地区,可选用50%甲柳·酮(甲基异柳磷:三唑酮=4:1)EC50ml。拌种时将药剂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cm。1 DB34/T1345—20112化学除草:重点做好冬前除草,在杂草3叶期,日均温8℃以上,每667m用有效成份异丙隆WP265g加苯磺隆WP7.5g;春天每667m用有效成份精唑噁禾草灵EC4-5g加氯氟吡氧乙酸EC30g~35g。对抗性禾本科杂草防除选用二磺·甲碘隆WG(甲基二磺隆3%、甲基碘磺隆钠盐0.6%)15g喷2雾,及时实施化除。防除阔叶杂草,每667m用有效成份氯氟吡氧乙酸EC10g,或苯磺隆DF有效成份2g,或选用双氟·唑嘧胺SC(双氟磺草胺25g/L、唑嘧磺草胺33g/L)0.6g。以上药剂,机动喷雾器兑水30kg茎叶喷雾。5.2.2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对象: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麦蜘蛛等)。防治适期:小麦拔节初期(时间约为3月中、下旬初)。总体防治用药:小麦拔节初期纹枯病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纹枯病重发区首次喷雾后隔210d再补喷一次。每667m用有效成份井·蜡芽(含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克)25g,或烯唑醇6g~7g,或井冈霉素10g,或丙环唑9g。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22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兼治麦蜘蛛药剂每667m可加入扫螨净有效成份50g。每667m药液量机动喷雾器对水30kg喷雾。药剂喷雾选择上午有露水时进行,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5.2.3穗期防治对象: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吸浆虫、穗蚜(或其中之一)为主治对象,兼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粘虫等。生物控制: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三突花株等为小麦蚜虫主要优势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比例大于1:300时,可有效控制麦蚜增殖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防治适期:小麦扬花初期(5%~10%麦穗扬花,时间大约是4月中、下旬)。总体防治用药:在小麦扬花5%~10%时,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预防2赤霉病。每667m用有效成份:多菌灵SE60g或选用多·酮SC(多菌灵35%、三唑酮5%)50g,加吡虫啉4g或加抗蚜·吡虫啉(抗蚜威22%、吡虫啉2%)4g,对水30kg均匀喷雾。若花期多雨,2应在药后5d~7d,单用防治赤霉病药剂再补喷一次。吸浆虫偏重发生区:中蛹期每667m用辛硫磷2有效成份75g,拌15kg细砂,均匀撒入田间,并用绳拉动,使药落入地表;吸浆虫常发区,每667m加倍硫磷有效成份37.5g结合穗蚜防治成虫。2适期补治穗蚜:穗蚜偏重发生区,穗期总体防治7d后,根据田间虫情,每667m用药剂有效成份吡虫啉4g、或啶虫脒2g,或选用抗蚜·吡虫啉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