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2-04-22 11:51:43 发布

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项目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1项目建设的背景当今世界全球沙漠化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把防治沙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环发大会后,中国政府首先制定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我国今后相当时期内环境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中国政府成立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同时又组织召开了“亚太地区沙漠化防治高级论坛”会议。在世纪之交,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把防沙治沙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2001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将沙漠化防治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林业有一个大转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2010年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30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实施三大内陆河流域盐碱化及沙化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河西走廊风沙区防沙治沙工作,建设防风固沙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国的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战略和措施,既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更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心。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林场建设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的需要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沙尘源区,土地的沙漠化给国家的生态安全、社会和谐等构成了严重威胁。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是一个干旱少雨,缺林少树,生态环境恶劣,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低的地区,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活贫困。遏制河西走廊风沙源区的生态恶化,已成为国家治理沙尘源区的根本之策。通过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国有公益林林场建设,可有效保护武威市北部原生沙生植被,使沙生植被区和荒漠戈壁区的沙生林草植被得到更新和恢复,防治风沙危害,扼制沙漠化、荒漠化进程,保护农田和草场植被,改善区域小气候,提高绿洲风沙区域综合环境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武威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促进国土生态安全。30 (2)林场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河西走廊地区是甘肃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属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武威市凉州区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土地的沙漠化,使得该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该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通过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可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改善商品粮基地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3)林场建设是理顺林场管理体制、促进林场改革的需要。目前,林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重视,赋予林场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占用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同时,现有的林场实行“事业单位、定额拨款”管理体制,政府部门只是对林场人事按事业单位管理,且部分职工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自收自支职工,但不享受事业单位的政策待遇,国家也只按公益林管理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助,林场的生产、技术和部分职工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而该林场是公益性管理林场,没有任何预算外收入,仅靠林业局、林场确实无力解决,与它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建设任务极不相称,这严重制约着公益林林场今后经济发展的瓶颈。(4)林场建设是改善林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林场健康发展的需要。30 由于国家投资不足,加之国有林场地处荒漠区,林场职工的工作、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水平、生存状况差。由于收入低,责任大,工作条件艰苦,公益林管护人员的思想波动较大。经费不足,给公益林管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公益林林场持续健康良性发展。二、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地理位置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东北部,距凉州城区20km,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43′~103°22′,北纬37°53′~39°10′,东接凉州区长城乡,南、西靠凉州区清源、发放、下双等乡镇,北连九墩滩指挥部。2.1.2地形地貌东沙窝治沙林场全境属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1500m左右。位于河西走廊平原东部,属石羊河内陆河流域的武威盆地。地貌基础奠定于喜马拉雅运动以前的老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对地面地貌特征给以显著的影响,同时,外营力对地貌的塑造也起着深刻的作用,主要是寒冻风化、流水、风力及干燥剥蚀等长期作用下,形成现今的平原沙漠地表形态。地表形态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占总面积的54%,丘间低地较平坦,占总面积的46%。一般迎风坡受主风影响为西北向,坡度多在5°~20°之间,背风坡陡立,倾角为28°~34°,高度一般为1~5m。2.1.3水文与土壤该区河流主要有洪水河,上游已干涸,现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长城乡红水村东南地下泉水。由南向北经前营、大湾、长城、岸门、上营、五墩、九墩滩至民勤蔡旗汇入石羊河,全长58km,年均流量2.71m3/s,年径流量0.65亿m330 。因受荒漠土层质地影响,河水矿化作用比较明显,矿化度一般为0.5~1.0g/L,仍属淡化水,水质良,适用于农田灌溉和牧业用水。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制约,项目区相对沉降的大型构造盆地,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松散地层,汇集和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系厚度、岩性、岩相、富水性,具有自边缘向中心递变的规律。浅层水深度一般在9m以下;深层水为以卵砾石为主的单一结构含水层系,一般厚200~300m,最厚达500~800m。地下径流的水力坡降为3‰~7‰。地下水经化验,按李西岑标准大都属于1~3级的用水,一般均适用于人畜饮用。据计算地下水补给量的40%转化为泉水。打井提采是地下水消耗的主要方式,现地下潜水位处于下降趋势,地下水开采面临补采失调的潜在威胁。该区域土壤以风沙土为主,砂土、漏沙土亦较普遍。地表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镶嵌分布。沙层含水率为2%~4%,丘间地一般较为平坦,土壤为灰棕漠土,结构紧实,除漏沙地外,土层深厚,pH值7.5~8.3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3%~1.34%,全氮0.066~0.082mg/g,碱解氮5.09~5.78mg/g,有效磷1.09~l.12mg/g。总体上属土壤肥力低,有机质不足,土壤生产潜力差,处于退化状态。区域内,地质时期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与现代过程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交错分布,而且不少地方还具有承袭性特征,即在继承历史时期沙漠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现代沙漠化又在发展,从而使沙漠化过程呈现极其复杂性,增加了治理难度。2.1.4气象该区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日照充足,蒸发量大且强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均气温7.9℃;年均日照时数3039h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0~170mm,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7~9月份;无霜期150d以上;年蒸发量2600~310030 mm,5~7月蒸发量最大,相对湿度45%,干燥度大于4;全年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3m/s,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均15.9d,风沙日数130d左右,5m/s以上的起沙风日数为50~70d,浮尘扬沙、沙尘暴年均14.6次,最多达30次,且多发生在春季;主要灾害天气有干热风、沙暴、霜冻等。2.1.5自然资源(1)植被:区域均属沙区,植被以旱生和超旱生植物为主,初步查明共有植物116种,分隶于22科84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豆科种占总种数的68.97%,成为本地区植物区系的主体。从整体来看,沙蒿(Artemisiadesterorum)、沙生针茅(Stipaplareosa)、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赖草(Leymussecalinus)、碱蓬(Herbasuaedae)、雾冰藜(Bassiadasyphylla)、沙生旋复花(Inula)、荒漠风毛菊(Saussureadeserticola)、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等9种植物,在区域内属先锋建群种,是本区的优势种,灌木亚菊(Ajaniafruticulosa)、时萝蒿(Artemisiaanethoides)、苦蒿(Artemisiaabsinthium)、中亚滨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等15种植物为本地区亚优势种。近十几年来,新增人工植被有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毛条(Caraganakorshinskii)、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mongolicunl)、白茨(Nitrariatangutorum)、柽柳(Tamarixramosissma)、杨树(Populusspp.)等,长势良好。中药材有甘草(Glycyrrhizainflata)、麻黄(EphedraprzewalskiiStapf)、苦参、肉苁蓉(Cistanchesalsa(C.A.Mey)BenthetHook.f.)、艾蒿(ArtemisiaargyiLevi.etVant.)等荒漠稀有植物20余种。(2)动物:该区域属典型的干旱荒漠区,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动物资源主要有沙狐(Vulpescorsac)、黄羊(Prodorcasgulturosa30 )、虎鼬(Musteiaputonus)、雉鸡(Phasianucalchicus)、沙鸡(Syrrhapiesparadoxus)、野兔(Lepustolaipallas)、狼(Canislupus)、兀鹫(Aegypiusmonachus)、沙鹭(Ardeolabacchus)、蜥蜴(Phrynocephalusvlangallii)、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spilonotuskaup)、斑鸠(Streptopeliadecaocot)、长耳鹗(Asiootusotus)、猫头鹰(Bubobubo)、棕熊(Ursusarctos)、野驴(Equuskiang)、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黑颈鹤(Grusnigricollis)、小天鹅(Cygnuscolunbianu)等48种。(3)土地资源: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土地总面积9808.9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9735.3hm2(权属为国有),占总面积的99.2%;非林业用地73.6hm2(权属为国有),占总面积的0.8%。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90.7hm2,未成林造林地2.5hm2,灌木林地8922.3hm2,宜林沙荒地611.2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8.6hm2,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96%、0.03%、91.65%、6.28%、0.09%,苗圃面积66.7hm2。森林覆盖率为32.7%。2.2交通现状本区域交通便利。凉(州)古(浪)公路从林场南缘穿过,成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境内简易公路及便道连接凉州区公路网,交通状况较好。邮电通讯:近年来,当地邮电通讯发展迅猛,以武威市为中心形成了联结国内外邮电通讯网络。周边的清源、长城等乡镇都与市区内联网,林场的电话、互联网也可通到国内外,通讯条件便利。2.3历史沿革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前身是原武威县治沙造林站,1981年3月原武威县治沙造林站成立,主要承担东沙窝二十里大沙2.13万hm230 的沙漠治理任务。1987年10月经原林业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武威市治沙造林站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并与原武威市治沙造林站合署办公,属县级事业单位,由省林业厅和原武威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市为主。1988年10月,根据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成立批复精神,原武威市政府划拨二十里大沙的18.16万hm2国有沙地,用于一、二期工程建设。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甘肃省林业厅批复,原“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正式更名为“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并加挂“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牌子。2005年凉州区编委、武威市编委通知,同意增设旅游开发科。2005年12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资源整合,将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划归市上管理,隶属市林业局。2006年,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加挂“沙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牌子,与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合署办公。2010年8月,武威市批准成立东沙窝治沙林场,与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原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不变。2.4社会经济概况该区域周围有长城、清源、下双等乡、镇的33个村。人口约10多万人,其中劳动力约4万多人。该区周围地区的居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周边乡镇有耕地0.5万hm2,2009年产粮3751.2万kg,存栏大牲畜2.4万头,羊3万只,生猪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三、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现状3.1土地开发情况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90.7hm2,未成林造林地2.5hm2,灌木林地8922.3hm2,宜林沙荒地611.2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8.6hm230 ,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96%、0.03%、91.65%、6.28%、0.09%,苗圃面积66.7hm2。长期以来,林场在经营管理中始终坚持贯彻“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沙育林,因地制宜进行抚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防风固沙能力”的经营方针,在着力保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以种苗培育、更新造林、封沙育林、退耕还林、农田林网、主干通道绿化为中心的旨在不断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一系列营林生产活动,在建设生态型防护林体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2人员情况东沙窝治沙林场编制56人。机关管理人员:场长1人,副场长3人,财务5人,办公室8人,营造林室15人,信息管理室3人,工程监测室5人,共计38人。管护站管护人员:下双资源管护站2人、长城资源管护站4人、四方寨资源管护站4人、清源资源管护站2人、下场资源管护站4人。其中:管护站站长5人,护林员16人,共计23人。3.3组织机构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杨下设办公室、财务室、营造林室、信息管理室、工程监测室、五个资源管护站等机构。3.4基础设施场部办公房建设:三层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0m2。其中办公用房面积2200m2、会议中心200m2、阅览室100m2、资料室100m2、娱乐室200m2和培训中心200m2。新建5个资源管护站,每个管护站各建管护房120m2,共600m2,为砖混结构平房。在四方寨管护站新建瞭望台1座。30 本区域交通便利,凉(州)古(浪)公路从林场南缘穿过,成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境内还有简易公路及便道连接凉州区公路网,交通状况较好。但林区无防火道路建设,给林区的资源带来隐患,此次规划林区防火道路3条,确保资源安全。下双资源管护站至长城资源管护站8.3km,下双资源管护站至四方寨资源管护站5.7km,四方寨资源管护站至清源资源管护站2km,总计16km。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4.1指导思想(1)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生态保护、生态巩固、生态修复、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强化林业产业发展、强化林地保护意识、强化资源管理队伍建设为中心,以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争取防沙治沙、封沙育林(草)等林业项目为支撑,全面提升沙生植被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区植被盖度,充分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增强林场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开创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局面。(2)遵循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治理、科学利用沙区自然资源及水资源的原则,通过风沙区生态公益林营造、封育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林草植被覆盖度,努力实现沙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3)通过林场的建设,将现有成熟的干旱造林系列技术组装配套,就近就地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建立具有防风固沙的植被类型,为河西走廊提供植被恢复与建设的技术。同时,进一步探索提高风沙区植被恢复、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的途径。30 4.2建设原则(1)生态科学性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保护、生态巩固、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为核心。(2)坚持工程实施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的原则,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3)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面加强重点公益林管护、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管护站办公用房、林区防火道路、封育围栏、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林场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4)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封、造、管”三项措施并举,加强重点公益林抚育管理,发挥综合治理的功效。(5)坚持技术引进,实验和推广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6)结合实际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建设中结合现状和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和强化现有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林场生产、生活条件。4.3建设的目标通过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造林绿化以及濒危动物保护研究等,使辖区沙漠化得以遏制、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凉州区长城等沿沙区及绿洲农田得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状况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0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5.1地点与规模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东与凉州区长城乡相邻,南、西靠凉州区清源、发放、下双等乡镇,北连九墩滩指挥部。林场土地总面积为9808.9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9735.3hm2(权属为国有),占总面积的99.2%;非林业用地73.6hm2(权属为国有),占总面积的0.8%。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90.7hm2,未成林造林地2.5hm2,灌木林地8922.3hm2,宜林沙荒地611.2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8.6hm2,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96%、0.03%、91.65%、6.28%、0.09%,苗圃面积66.7hm2。需建设工程治沙266.67hm2;人工造林266.67hm2,封山育林266.67hm2,种苗培育66.7hm2;新修护林站5个,管护房600m2,新修办公楼3000m2;新建水塔1组,维修机井5眼,新修水渠15km;新建输电线5km,购置电力设备5组;新修护林防火道路16km,新建防火瞭望塔1个;加设围栏4.0km;购置森林消防车1辆、挖穴机1台、拖拉机1台、开沟机1台,防火摩托车10台,灭火器具100台,扑火服50套,GPS2台,望远镜10个,病虫监测设备2套,病虫害防治工具4套,烟剂400kg/年,鼠夹2000个,机动喷雾器1台,PDA(掌上资源调查仪)2台,电脑10台,打印机6台,电视5台,电话4部,资料柜8个。职工业务培训80人次。5.2范围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东与凉州区长城乡相邻,南、西靠凉州区清源、发放、下双等乡镇,北连九墩滩指挥部。30 5.3计划进度2011~2015年:完成机械治沙133.33hm2;完成人工造林133.33hm2,封沙育林133.33hm2,种苗培育33.33hm2;新修护林站5个,建管护房600m2;新建办公楼3000m2;新建水塔1组;加设围栏2km;购置部分仪器设备等。2016~2020年:完成机械治沙133.33hm2;完成人工造林133.33hm2,封山育林133.33hm2,种苗培育33.33hm2;新修护林防火道路16km,防火瞭望塔1个,输电线5km,水渠15km,维修5眼机井,加设围栏2km;购置部分仪器设备等。六、建设项目规划6.1已完成工作(1)公益林建设: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杨林业用地9735.3hm2。累计营造以杨树、梭梭、花棒、沙拐枣、葡萄为主的人工林9113hm2,13种树种,其中:有林地190.7hm2,灌木林8922.3hm2,未成林地2.5hm2,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7733.3hm2,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15%提高到了32.7%以上。(2)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建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条件,已建设办公楼1幢,面积200m2,职工宿舍1栋,面积150m2,生活用机井1眼,变压器1台。6.2近期工作(1)完成东沙窝治沙林场总体规划设计。(2)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133.33hm2;封沙育林133.33hm230 ;种苗培育33.33hm2。完成机械治沙133.33hm2。(3)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护林站5个,管护房600m2;新建办公楼3000m2;新建水塔1组;加设围栏2km;购置科研设备1套,病虫监测设备2套,病虫害防治工具4套,烟剂400kg/年,鼠夹2000个,望远镜10个,GPS2台,PDA2台,电脑10台,打印机6台,资料柜8个;配备电视5台、电话4部。七、技术方案7.1林种设计根据造林目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依据不同的立地类型,其林种主要为防风固沙林:以减缓风力,减小土壤侵蚀,保持和恢复原有土壤、植被为主要目的的林种,主要分布在沙漠内部地带;园区、通道绿化林:以改善生态旅游环境面貌,提高空气质量,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林种,主要分布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及道路两侧。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在动物园区等游览观光区营造常绿树、观花观叶等树种,形成沙漠独特景观。7.2树种设计7.2.1树种选择的原则及结果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综合考虑造林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及造林目的等因素,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宜在本地区生长的云杉、樟子松、柠条、梭梭、花棒等乔灌木树种。云杉、樟子松:适宜在温带干旱荒漠区生长的一种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具有耐寒、喜湿、喜肥的特征,是区域理想的造林(美化)树种。30 花棒、梭梭、柠条: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喜热特征的深根性树种,其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正常,防风固沙能力强。7.2.2树种面积及比重林场森林面积9110.7hm2,其中有林地190.7hm2,灌木林地8922.3hm2,杨树面积123.3hm2,占森林面积的1.36%;云杉34hm2,占0.37%;樟子松0.056万亩,占0.41%;柳树、榆树等其它0.038万亩,占0.027%;计划新造林中沙拐枣、梭梭、花棒分别为89公顷、89公顷、89公顷,分别占0.9%、0.9%、0.9%。7.3抚育造林方式设计7.3.1抚育造林设计(1)造林地选择本项目以生态优先,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在选择造林地时,重点考虑造林地块的位置和立地条件。造林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一定的规模,以便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造林地类为宜林沙荒地。(2)种苗设计良种壮苗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因此,为保证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求统一供种、定向育苗、定向供苗,以确保苗木质量。本项目造林要求统一采用国标Ⅱ级苗以上的苗木。苗木要具备以下条件:1)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顶芽饱满,要求分枝细小,枝叶茂繁,色泽正常。2)根系发达,即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主根短而直。根系要有一定长度,根系长度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情况都有影响。3)苗龄要求二年生苗,苗木的茎根比值小,且苗木的重量较大。4)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30 ,杨树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3)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造林前必须进行细致整地,整地时按设计的造林密度布穴,以不破坏林草植被为原则。整地方式为穴状,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造林时应注意保留原有的灌草植被。(4)造林季节与造林方式设计造林季节以春季为宜,造林方式为人工植苗造林。栽植前一个月先把表土回穴,为弥补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严格按施肥要求施足底肥。栽植时应选在阴天或雨后,切勿在晴天、大风天、干旱或土冻时节造林;为提高成活率,栽前先要用清水浸根或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泥浆)蘸根;栽植深度依各树种苗木及特性而定,要按“根舒、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大力推广“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栽后砸实是关键。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有条件的地方栽后应立即浇透水,确保苗木成活。(5)造林密度与配置设计行间混交,株行距因树种不同而异,主要有1.5m×2m、2m×2m、1m×3m、1.5m×3m和3m×3m几种规格,具有相应的造林密度。详见造林图式和东沙窝治沙林场造林类型表。表-2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造林图式30 1.5m▲→△▲△▲△↓2m▲△▲△▲△▲△▲△▲△3m◇→⊙■▽↓1.5m◇⊙■▽◇⊙■▽3m▼→☆▲●★↓3m▼☆▲●★▼☆▲●★3m◆→◆◆◆↓1.5m◆◆◆◆3m○→○○○↓1.5m○○○○2m◎→◎◎◎↓1.5m◎◎◎◎▲云杉△樟子松●圆柏★刺柏☆白腊▼油松◇梭梭⊙拐枣◆国槐○金丝柳◎新疆杨■花棒▽柠条表-3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造林类型类型号ⅠⅡⅢⅣ林种防风固沙林护路林风景林树种云杉、樟子松梭梭、拐枣、花棒、柠条新疆杨云杉、油松、白腊、金丝柳、国槐、椿树、刺柏、圆柏混交方式行间行间株间株行距(m)2×1.53×1.52×1.53×3株数(hm2)3333222233331111整地时间当年春季当年春、秋季当年春季当年春季方式穴状穴状穴状穴状规格(cm)50×50×5040×40×4050×50×5050×50×50造林季节春季春季春季春季方式人工植苗人工植苗人工植苗人工植苗苗木规格1.3m以上的Ⅰ、Ⅱ级苗2年生Ⅰ、Ⅱ级苗2年生Ⅰ、Ⅱ级苗1.3m以上的Ⅰ、Ⅱ级苗幼林抚育年限3年3年3年3年次数第1年3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2次第1年4次第2年4次第3年4次第1年4次第2年4次第3年4次措施方法除草、松土、灌水3次整枝、平茬修枝、灌水修枝、灌水其他及时防治病虫鼠害及时防治病虫鼠害及时防治病虫鼠害及时防治病虫鼠害适用立地条件有灌溉条件沙丘有灌溉条件有灌溉条件(6)抚育管护措施设计30 1)幼林抚育: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的1~2a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扩穴松土、除草、除蘖、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促进幼林生长。幼林抚育要适时,一般连续抚育2~3年,每年1~2次。2)中林抚育:中林抚育主要是对密度过大、生长纤细、抗风抗雪压能力较低的林分进行疏伐或间伐,疏伐、间伐以增加林木生长营养空间,提高抗逆性,促进生长为基础,坚持“留大伐小,留优伐劣”的原则,保持合理密度,以便尽快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林分质量。3)补植: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等各种原因会造成一部分幼树死亡,为使林木分布均匀,应在造林后第二年春进行补植,补植苗木应用大苗,栽后浇水,确保补植后林木生长整齐。4)管护:抓好林木管护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关键,“三分造,七分管”,充分说明了管护的重要性。在造林前必须制定好管护措施。选配好护林员,要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热爱林业事业且身体健康的人担任。造林后立即上岗,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7.3.2封沙育林设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营林成本,尽快恢复现有植被的生态功能,拟对规划区的现有灌木林地实行封沙育林。(1)封育类型根据封育小班的立地条件和封育主要目的,规划区封沙育林的类型主要为灌木型。(2)封育方式及年限封育方式可分全封、半封和轮封。结合规划区的自然及人为活动情况,采用全封方式,30 在封育期内,封育区设置铁丝网围栏、封育管护站、封育标志碑、宣传牌、界桩等基础设施,以人工巡护为主要手段,结合宣传教育,对封育区进行封闭式围封,禁止放牧等一切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的人为活动。封育年限为5年。(3)封禁措施1)设置固定标牌、界桩: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入山口、沟口、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坚固的标牌,标牌上书写封禁范围、面积、封禁措施、封禁年限及责任人等内容。为明确封育界限,也可在边界上设立界桩。2)设置围栏: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采用水泥桩刺丝围栏进行围封。3)人工巡护: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设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巡护,必要时可在山口、交通要塞设卡,加强封育区管护,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一般为300hm2/(人·年)。(4)育林措施1)补植补造: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要进行人工补植、补造。2)培育管理:根据当地条件和经营强度,对经营价值较高的树种,可重点采用除草松土、抗旱保水等培育措施。八、消防、安全、卫生、节能措施8.1消防30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之一,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近几年来,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禁区经济社会活动日益增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重特大森林火灾及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本项目建设中,必须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国家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4]16号)、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54号)等进行森林与消防的设计。在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必须采取以下消防措施:――充分发挥空中加地面瞭望台和护林员的防火立体监控体系,加强地空配合,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成立处置突发森林火灾工作组,从组织领导、后勤保障、人员分工、物资调拨等进行布置安排。8.2劳动安全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的要求,项目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劳动安全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中,各类机械设备运行可能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应规范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主要防范措施:(1)建设中所选用的设备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证明其各项指标安全可靠。(2)用电设备均有接地保护措施,以防止设备外壳或机架部分带电,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转。(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个人防范,并配备劳保设施。8.3节能30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用电、用水规定,核定用电、用水限度,并采取限额外用水、用电提高价格的办法控制不必要的工程浪费。工程用料严格就近选料,工程建设中涉及节能、节水设备配备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将节约事业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和工程交付后使用的全过程。九、环境影响评价9.1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建设以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通过提高陆地表面的植被覆盖度,达到治理荒沙荒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而它对环境的影响有二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使之趋于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植被覆盖的有效提高,使得项目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幅减轻,从而减少了沙尘暴气候天数和扬沙量,保障了石羊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项目工程的施工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林过程中如整地方式不当,可能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进行房屋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对植被的产生破坏,开挖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弃土石方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产生的废气、扬尘和噪音会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其强度和范围都十分有限,随着施工结束,这些影响将会逐步消失。9.2环境保护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和地方有关的环境保护规定,为了在施工建设中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破坏植被,避免造成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有利于项目建设,必须做好环境保护。(1)强化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项目区原有植被分布情况,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置。30 采取合理的整地方式,避免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为此,本项目建设中主要采取局部整地方式,不宜采用全面整地。树木栽植时要做到保护土层,不能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同时项目建设中应注意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水利措施、林业措施的综合利用,防止对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产生新的生态问题。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含油废水及生活污水,不能随意丢弃,要经过严格处理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之后才能进行综合利用或排放,不得随意砍挖地表植被。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现场清理,临时占用的土地要恢复,各类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尽量采用静音措施。做好林区防火工作。按林区的规定,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行作业。各种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保证其性能完好。(2)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员环保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对全体进行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9.3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并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则完全可以避免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项目建成后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十、招标方案10.1编制依据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以此为依据编制招标方案。10.2招标范围本建设项目招标范围为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的施工及设备的购置施工。10.3招标组织形式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的规定,由于本项目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的条件,需通过委托具备条件的招标代理机构,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招标。根据《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进入经政府批准成立,为建设工程发包、承包、分包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材料、设备采购交易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招标投票活动的固定场所这一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中标人,本项目招标应在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开展招标活动。10.4招标方式根据《林业固定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五章第十四条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含100万元)在上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林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采用的招标方式为邀请招标。土建施工及设备购置采用的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30 本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总估算在20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下,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下。因此,本项目中对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公开招标,而对所需设备和咨询服务采用邀请招标。十一、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11.1加强领导、政策支持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项目规模、投资大,涉及面广。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监管,从政策、组织、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建成、经营。尽快发挥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11.2实行法人负责制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实行场长负责制,副场长分管具体工作,由业务技术人员跟班作业。11.3推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和严格检查验收为确保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各项建设工程的质量,林场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应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全过程进行监理,每道工序结束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质量隐患。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必须有管理人员验收、签字才能组织竣工验收、付款。工程在有效使用期内发生质量问题,首先要追究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工程竣工后,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11.4加强资金管理30 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项专人管理,按预算计划和进度拨款,严把资金使用关,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物资采购发放要经主管领导批准,采购物资、设备、仪器、配件要符合国家优质产品,严禁采购、使用伪劣产品。资金支出做到凭证、建账、手续齐全。11.5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构职能;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业务、素质是搞好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11.6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林场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差。因此,做好科技人员和职工的思想教育极为重要,并要妥善安排好职工的生活和家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居乐业,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系统合理的培训计划,建立岗位培训制度,要提倡自学,增加图书资料等。尽快使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职工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十二、投资估算与事业费测算12.1投资估算12.1.1技术经济指标投资估算根据《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J5104-1998)、《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1991)、《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4]16号),当地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和调查的有关市场参考价等确定估算技术经济指标,依据规划设计各项目的任务量分项目、分性质进行投资估算,并根据规划分期安排建设资金。30 12.1.2投资估算东沙窝治沙林场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2895.03万元。其中:工程治沙352.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16%;人工造林17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8%;封山育林210.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种苗培育2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32%;基础设施建设12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2.49%;其他费用515.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82%。投资估算详见附表3。12.1.3分期投资估算总投资中,近期建设投资(2011~2015年)投资1825.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06%;中长期建设投资(2016~2020年)投资1069.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94%。分期投资估算详见附表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12.1.4投资来源及比例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建设项目属于生态公益性林场,是社会公益事业。属于全国重点公益林生态建设、国有贫困林场扶贫等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教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资金筹措实行国家投入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171.27万元,占总投资的75%,其中近期建设投资投资1369.30万元,中长期建设投资801.97万元;地方自筹723.76万元,占总投资的25%,其中近期投资456.43万元,中长期投资267.32万元。12.2事业费预算根据《2007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以及当前国有林场事业费支出的具体情况,事业费预算标准为2011年每人年30000元。东沙窝治沙30 林场2011年职工总人数56人,事业费为224万元。根据物价、工资水平等因素的变动情况,还应逐年予以调整。林场职工总人口预计至2015年达到85人。预算事业费年增长比例7%。事业费预算为平均每年383.35万元(见下表),生态公益性林场为全额事业单位,其事业经费由当地财政预算内下拨。生态公益性林场事业费测算表项目2011-2015年总计(万元)2011-2015年平均(万元)2010年事业费备注工资3517.50234.50170每年按7%增长职工福利1158.7577.2556每年按7%增长社会保障费248.2516.5512每年按7%增长公务费825.7555.0540每年按7%增长合计5750.25383.35278每年按7%增长12.3投资年限(1)2011~2015年计划投资1515.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5%;(2)2016~2020年计划投资870.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5%。十三效益分析30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且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和前景的自然条件。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3.1生态效益通过采用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多项措施,恢复项目建设区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可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减轻其对项目区的危害,改善周边大范围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促使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非常重大深远。13.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及农户的生活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尤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繁荣区域经济,并且通过生态环境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项目区广大农民的培训,可使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生产者和农户防治沙漠化技能明显得到提高。13.3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规划的种苗基地将为林场带来经济效益。种苗的生产周期阔叶树和花灌木一般为2~3年、针叶树一般为8-10年,若管理精细,可缩短生产周期。阔叶树和花灌木一般出二级以上苗在3000株,市场现行价为3元/株,每亩可获得近万元的收益;针叶树经过3次移栽,每亩可生产1米以上苗1000株,市场现行价为30元/株,每亩可获得近3万元的收益。同时种苗基地可以为林场人工造林建设提供优质种苗,节约了建设资金。30 十四、项目评价与结论经过对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项目建设的技术措施、保证措施、投资效益、环境影响、资金配套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本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切合实际,布局合理,项目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符合建设宗旨和项目区自然经济发展规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可行的。附表: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投资分项表30 附件:武威市东沙窝治沙林场林权证复印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