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1.50 KB
  • 2022-04-22 11:52:48 发布

10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0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名称*********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山东正衡国土咨询勘测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市)、县(市)***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镇涉及***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北纬37°16′36″~37°17′48″东经117°01′12″~117°03′41″项目申报类型(重点、示范、补助)市级投资重点项目项目性质(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区地貌类型平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为598.24公顷,其中耕地490.9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7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9.36公顷,其他农用地42.80公顷。(项目区内有13.74公顷林地,10.19公顷坑塘水面,2.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8.31公顷农村居民点,1.08公顷公路用地,42.45公顷水浇地,0.25公顷的其他草地、38.99公顷采矿用地、3.09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13.03公顷、28.97的河流水面,共233.62公顷不参与整理)。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5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涉及***共10个行政村。项目建设规模598.24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53.72公顷新增耕地率8.98%项目建设期(年)1年项目投资估算1744.41万元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济南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整理的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人民政府从实际着想,欲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在***共计10个村进行土地整理。鉴于本项目投资多,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承担,特申由济南市财政投资扶持。项目目标任务项目目标任务:新增耕地率不低于土地整理总面积的8.98%。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到100%。土地平整土方量4.08万方,土方调运16.83万方;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新建涵桥15座,维修原有桥1座;新打农用井28眼。规划整修6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3654米,规划整修5米宽沥青路田间路3条长3539米,规划整修4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1990米,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7条长12487米,生产路13条长9631米。5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一)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744.4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0.19万元/亩(二)资金筹措全部申请市财政投资:1744.41万元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一.基本农田整理投资共计1744.41万元1.工程施工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92%;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其他工程: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0.85%;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3.其他费用:176.48万元,占总投资的10.12%;前期工作费:70.07万元,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20.83万元,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46.01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33.53万元,占总投资的1.92%;4.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5 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内目前现有大片盐碱地、设施农用地,土地利用率很低。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8.98%。(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田块;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其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经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将增强项目涉及村镇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二)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53.72公顷,新增耕地部分年增加产值96.10万元,原有490.94公顷低产田经过整理,年增加产值为195.70元,项目区年经济产值为291.80万元,年运营成本费44.14万元。根据上述收益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发现本项目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年经济收益为247.66万元,7年可收回投资。(三)生态效益通过路旁设防护林,形成有效的防护林网,提高防风固沙能力。5 结论及建议项目实施后,对区内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步伐,有力推动区内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5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1项目背景11.1.2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11.1.3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21.2项目简介31.2.1项目类型31.2.2项目性质31.2.3项目范围31.2.4项目规模31.2.5项目工期41.2.6项目任务目标4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62.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6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62.3相关设计规范72.4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7(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7第三章项目区概况93.1项目区基本情况93.2自然条件93.2.1气象93.2.2地形地貌93.2.3水文93.2.4植被103.2.5土壤103.2.6自然灾害103.3社会经济条件103.4农作物种植情况11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15 3.5.1交通设施113.5.2水利设施113.5.3电力设施113.5.4林网建设状况123.6土地利用现状123.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2第四章项目分析14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4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44.3项目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154.3.1土壤物理性质154.3.2土壤化学性质154.4水资源平衡分析154.4.1可供水量计算154.4.2需水量计算164.4.3水资源平衡分析19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94.6公众参与分析19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215.1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215.1.1指导思想215.1.2规划原则215.1.3规划目标225.2项目规划方案225.2.1规划标准225.2.2总体布局235.2.3分项规划235.2.3.1土地平整235.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4第六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66.1设计依据266.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265 6.1.2设计基本资料及依据266.2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266.2.1土地平整的要求26(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26(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266.2.2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276.2.3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276.2.3.1田块设计276.2.4测土配方施肥方案276.3灌溉工程设计286.4排水工程设计296.5道路设计316.6项目区工程进度计划32第七章投资估算337.1投资估算依据337.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337.2.1基本农田整理投资333.项目内容及投资估算34(3)田间道路工程34第八章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58.1土地权属现状358.1.1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358.1.2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358.1.3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358.1.4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368.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68.2.1权属调整的原则378.2.2权属调整的依据378.2.3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38第九章项目实施措施395 9.1组织机构399.2项目管理制度399.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399.2.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399.2.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409.2.4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409.2.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409.2.6资金管理409.2.7项目实施管理419.3工期安排41第十章效益分析4310.1社会效益43(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43(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43(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4310.2经济效益4310.2.1费用计算4410.2.2效益计算4410.2.3静态投资回收期46T=K/(△P-C)=1744.41/(291.80—44.14)≈7年4710.3生态效益47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4811.1可行性研究结论4811.2问题与建议49附录一、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汇总表3、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5 4、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5、新增耕地一览表二、附件*********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勘测报告。三、现状图片四、附图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万)(局部)2、***土地整治规划图(1:1万)(局部)3、***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1:1万)4、土地利用分副现状图(1:1万)5、*********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1:5000)6、*********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1:5000)。5 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1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负责保持本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济南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整理的政策。基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人民政府从实际着想,欲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提出对***共计11个村土地进行整理。鉴于本项目投资多,地方政府财力难以承担,特申请将此项目列入济南市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由济南市财政投资扶持。1.1.2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1)是缓解人增地减、人地矛盾加剧的需要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和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非农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扩大,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3)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5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耕作技术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4)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基础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府、许商街道办事处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1999年,根据中发[199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政府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退耕,适度开发的目标,并在工作中抓好试点,逐步推进,确保落实。1.1.3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1)通过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人地矛盾,有力地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为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以土地开发整理为契机,依靠当地农业科研技术力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通过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项目区整体定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4)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建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应用平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项目区传统农业走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5 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本项目申报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区属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项目区涉及***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598.24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有很大的整理潜力。通过土地平整可新增耕地53.72公顷。1.2.2项目性质本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1.2.3项目范围涉及***共11个行政村。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1.2.4项目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东西长3.79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598.24公顷。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744.41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9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其它费用共计176.48万元,占总投资的10.12%,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工程施工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5 其他工程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0.85%。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70.07万元,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20.83万元,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46.01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33.53万元,占总投资的1.92%(见表1)。1.2.5项目工期项目实施拟分一期进行,总工期1年,2013年1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1.2.6项目任务目标项目整理区总面积598.24公顷。通过开发整理,达到新增耕地率8.98%的目标。(见表4)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态防护林网,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农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将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表1-1预算汇总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5 预算金额(万元)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123一工程施工费1533.787.921土地平整224.6412.882农田水利234.5313.443田间道路1059.6060.754其他工程14.880.85二设备费350三其他费用176.4810.121前期工作费70.074.022工程监理费20.831.203竣工验收费46.012.644业主管理费33.531.92四不可预见费34.201.96总   计 1744.41100.005 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2.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3)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4)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6)《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8)国家制定的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9)鲁财综[2007]128号《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第49页 2.3相关设计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部颁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0)部颁SL18-91《沟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11)部颁SDJ127-84《灌溉排水沟系设计规范》; (12)《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2.4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1)《***土地整治规划》(局部);(2)《***土壤志》;(3)《***土地资源调查报告》;(4)***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6)《***水利志》;(7)《***水利区划报告》;(8)《***综合农业区划报告》;(9)《***水利区划报告》;(10)《***农村电力网“十五”发展规划》;(11)《***统计年鉴(2010年)》;第49页 (12)***水务、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第49页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3.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北纬37°16′36″~37°17′48″,东经117°01′12″~117°03′41″,项目区北起西万坊村水浇地,南至西双庙村水浇地,西起世家村水浇地,东至马集村水浇地。涉及***共11个行政村。包括:***的边庞家村、边张家村、大路家村、东双庙村、***、栾庙村、马集村、石家村、西双庙村、西万坊村、枣林村等11个行政村。3.2自然条件3.2.1气象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交替,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2.8℃,年最高气温40.5℃,年最低气温-22.6℃。多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5毫米。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3~5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2.5%,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6%。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64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9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9米/秒。3.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沿黄缓平坡地,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地面高程在14~16.5米之间,土地平整度差。项目区内形成了岗、坡、洼地相间的微地貌。3.2.3水文第49页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造成了结构层次交错、岩性复杂多变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厚度达数百米。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储存于粉细砂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2~3米,水平径流缓滞,垂直运动强烈。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流间歇性补给。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中碳酸岩型水,矿化度一般为1~2克/升。水质良好,适于灌溉。3.2.4植被项目区内大部分为农田,周围植被较好。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部分农路两侧种有少量林木,树种主要有:杨树、柳树等;零星分布的废弃地、闲散地等处多为自然植被,品种有紫穗槐等野生灌木和爬地龙、蒲公英等野草。3.2.5土壤项目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壤质潮土和壤质盐化潮土。可耕性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土壤发育弱,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含盐量偏高,有强石灰反应,致使盐碱地在项目区内分布较广。3.2.6自然灾害项目区常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干热风等。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农田多存在“旱时无水灌,涝时无处排,农民靠天收”的局面。干热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尤其对小麦生长不利,使小麦得不到灌浆所需的水份导致灌浆不足,使小麦籽粒不饱并提前成熟而导致减产。3.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涉及***共第49页 11个行政村。区域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农村就业以务农为主,畜牧业生产完全是家庭饲养,以牛、猪、羊为主,工副业生产主要利用闲散劳动力,从事劳务输出和小规模的手工加工业。3.4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适宜的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棉花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本规划选取小麦、玉米、棉花作为项目区水浇地典型作物,种植比例分别为70%、50%、50%复种指数为1.7。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交通设施项目区以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但项目区内道路均为土路,宽窄不一且缺乏规划,农用机械很难通行,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3.5.2水利设施项目区排水体系已基本成型但需要进一步细化;项目区现有的灌溉设施不足。临商河现有河道通畅,不需要清淤。部分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项目区现有井18眼,井深在30米左右,大多为群众自筹资金所建,出水量较小。临商河是项目区灌溉的主要水源。由于季节性变化,临商河的水量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3.5.3电力设施项目区内有多条高压线路穿过,电力设施较完善,村内均有与省级电网相连的照明用电和工业用电,电力供应充足。3.5.4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主要道路和沟渠无行树。第49页 3.6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均为集体所有,地界清楚,面积准确,无权属纠纷。项目区整理总面积598.49公顷,其中水浇地490.9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2.03%;工矿用地0.3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06%;其它农用地76.56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2.79%;未利用地30.62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12%。项目区各地类面积及其权属情况详见附表1。3.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和设施用地。(1)项目区现有30.62公顷的盐碱地。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排水设施进行改碱、培埂作畦、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增加耕地30.62公顷。(2)项目区现有农村道路24.77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17.16公顷,可增加耕地7.61公顷。(3)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用地39.36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36.41公顷,可新增加耕地2.95公顷。(3)项目区现有设施用地12.18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整理,可新增加耕地12.18公顷。项目区可新增耕地总计为53.7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8%。第49页 表3-1******姜范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现状面积分类汇总表单位:公顷序号土地权属单位及名称合计耕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小计水浇地采矿用地农村道路小计沟渠小计设施农用用地盐碱地1边庞家村107.0489.2489.24 3.303.013.0111.494.516.982边张家村13.5611.5811.58 0.311.671.670.00  3大路家村23.3519.0219.02 1.720.300.302.312.31 4东双庙村18.2711.9511.95 0.932.892.892.50 2.505***66.8447.2647.260.372.711.631.6314.87 14.876栾庙村67.3453.2253.22 4.019.739.730.38 0.387马集村31.8323.9423.94 1.075.725.721.10 1.108石家村44.9441.0441.04 2.391.511.510.000.00 9西双庙村53.3241.4241.42 3.353.173.175.380.594.7910西万坊村112.06102.63102.63 2.974.314.312.152.15 11枣林村59.6949.6449.64 2.015.425.422.622.62 合计598.24490.94490.940.3724.7739.3639.3642.8012.1830.62注:项目区内有13.74公顷林地,10.19公顷坑塘水面,2.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8.31公顷农村居民点,1.08公顷公路用地,42.45公顷水浇地,0.25公顷的其他草地、38.99公顷采矿用地、3.09公顷盐碱地、设施农用地13.03公顷、28.97的河流水面,共233.62公顷不参与整理。第49页 第四章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报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的要求,符合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规定。本项目规划设计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标准和规范,依据实地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完成的。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和***国土资源局大力提倡和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确定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划。本项目的确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支持。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土地整治规划》、《***水利防洪规划》。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和设施农用地。(1)项目区现有30.62公顷的盐碱地。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排水设施进行改碱、培埂作畦、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增加耕地30.62公顷。(2)项目区现有农村道路24.77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17.16公顷,可增加耕地7.61公顷。(3)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用地39.36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36.41公顷,可新增加耕地2.95公顷。第49页 (3)项目区现有设施农用地12.18公顷,通过整理归并重新规划后为0公顷,可新增加耕地12.18公顷。项目区可新增耕地总计为53.7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8%。4.3项目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4.3.1土壤物理性质项目区农耕土壤为褐土化潮土,耕层质地适中易于耕种,适耕期长,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耐劳耐旱,生产性能良好。4.3.2土壤化学性质项目区土壤有机质适中,速效养分高,地力较好。项目区现有耕地经过水利配套,可用于种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4.4水资源平衡分析4.4.1可供水量计算项目区可用水资源有自然降水、地下水和地表客水。项目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05毫米,无蓄水设施,难以利用地表径流(有效降雨量在作物灌溉定额时已计入)。1.临商河可利用水量每年可由临商河中取水向项目区提供100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2.地下水可开采量。项目区地下水丰富,雨水、灌溉以及丰水期河流的入渗为地下水带来丰富的补给,通过打井可向项目区提供足够的灌溉水源,项目区地下水量丰富,但可开采量不多,仅北方区域水质较好,适合灌溉。地下水可开采量仅考虑布井区域。第49页 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在开发量不大于补给量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本项目区对地下水补给量主要为降雨入渗,水体渗漏补给仍为临商河来水,不重复计算该部分补给。(1)降雨入渗补给量根据淮委编制的《淮河流域及山东沿海诸河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并结合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降雨入渗补给量由下列公式计算:W降=0.001×F×A×а式中:W降-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F-补给区面积,hm2A-项目区年降水量,mmа-入渗系数根据项目区水利、水文部门的相关资料,项目区P=75%状况下,降水量分别为605mm,入渗系数可采用0.27,补给区面积取项目区总面积,即598.24hm2,由上式可计算,P=75%保证率下,降雨入渗补给量为97.72万m3。3.项目区内沟渠入渗补给量沟渠侧渗量为6万m3/公里.年,项目区内主要水源临商河长2.26km,沟渠侧渗补给量为13.59万m3。水资源年可利用量为100+97.72+13.59=211.31万m3。4.4.2需水量计算项目区用水量分农作物需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禽饮水三部分。农作物灌溉用水只考虑地表水,而农村生活用水和畜禽饮水已由村村通自来水解决,因此本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不再考虑农村生活用水及畜禽饮水。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为544.66公顷,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参照《山东省灌区设计与施工》拟定灌溉制度。灌水模数按下式计算:第49页 式中:q—灌水模数(m3/秒/万亩);m—作物一次灌水定额(m3/亩);a—灌区作物种植比例;T—连续灌水天数。项目区水浇地主要种植农作物为玉米、棉花、小麦,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本规划选取小麦、玉米和棉花作为项目区水浇地典型作物,种植比例分别为70%、50%、50%复种指数为1.7,则农作物种植面积=544.66×15×1.7=13888.83亩。小麦、玉米、棉花生育期灌溉定额分析见表4-1、4-2、4-3。表4-1冬小麦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月.日)(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分蘖10.1~10.22212014.455.55120.79分蘖~越冬10.22~11.30383014.4515.55越冬~返青11.30~3.1912915.9213.08返青~拔节3.1~4.12436222.9539.05拔节~抽穗4.12~5.1186214.4447.56全生育期10.1~6.12253343125.39120.79表4-2夏玉米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月.日)(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拔节6.11~7.10297656.7219.2840.83拔节~抽穗7.10~7.27175760.26-3.26抽穗~扬花7.27~8.262620.25.8第49页 扬花~灌浆8.2~8.17155338.9815.75灌浆~成熟8.17~9.15285055.69-5.69全生育期6.11~9.1595262230.1240.83表4-3棉花灌溉定额分析表生育阶段起止日期(月.日)天数需水量有效降雨量灌水定额全生长期灌溉定额(m3/亩)(m3/亩)(m3/亩)(m3/亩)播种~出苗5.7~5.169128.483.52175.42三叶~现蕾5.16~6.15302032.75-12.75现蕾~开花6.15~7.173213878.8759.13开花~吐絮7.17~9.245230123.69106.31吐絮~收花9.2~11.9677366.546.46全生育期5.7~11.9183473310.33162.67由以上可计算出该项目区水浇地综合净灌水定额为192.68m3/亩,项目区水浇地净需水量为:=192.68×544.66×15=157.42万m3式中:—净需水量(万m3);—农作物灌水定额(m3/亩);—项目区耕地面积(万亩)。项目区地表水灌溉由农户自备取水设备抽取,目前多用塑料软管输至田间。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毛需水量:=/=157.42/0.8=196.77万m3式中:—净需水量(万m3);第49页 —毛需水量(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计算得出项目区水浇地农作物毛需水量为196.77万m3。4.4.3水资源平衡分析需水量为196.77万m3,可供水量为211.31万m3,大于需水量,通过项目区开挖沟渠,兴修机井,同时采取田间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系数,便可满足75%的灌溉保证率。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部分低洼地因长期排涝不畅,芦苇丛生、盐渍化比较严重。仅仅依靠当地群众自身经济条件难以改变现状。(2)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使良好的土地资源难以充分利用。(3)因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项目区散乱的道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4)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滞后。4.6公众参与分析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类型,曾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把握***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第49页 在编制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广泛地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市场走向,结合科研单位最新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项目分区和耕作制度。并与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进行广泛交流,使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或协调,保障本项目规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第49页 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5.1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1.1指导思想按照土地整理的要求要求,结合项目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而不能一味求高求新脱离实际造成资源浪费。本项目规划方案在满足一般土地整理项目有关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灌排体系和交通网络中的合理部分,重新规划灌排体系和交通设施;为充分利用地表水,提高项目区灌溉保证率,按照P=75%的灌溉保证率下,并选择和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和耕作条件相适应的灌溉方式、配置灌溉设施和管理设施;对项目区内的主要道路路面硬化,以满足机械化耕作和车流量逐年提高的要求。5.1.2规划原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项目区耕地面积的增加,因而项目区规划始终坚持珍惜、节约土地的原则。(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规划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体现项目的效益性、生态性和示范性。(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必不可少性决定对其利用必须坚持持续利用的原则,为远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第49页 (4)可行性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其实施效果高低取决于规划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程度,规划充分考虑实施可能性。(5)因地制宜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具体地区而言的,区域条件不同,规划必然会存在差异。进行规划设计时,不求其与理论拟合程度的高低,而在于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充分体现规划的特殊性。(6)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参与与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所在地的政府与群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项目区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5.1.3规划目标(1)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2)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增加有效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占整个项目面积的比例达到8.98%以上,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土地保障。(3)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完善配套农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整理,使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地成片、沟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保障水平达75%,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水利设施全面配套。(4)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力争通过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将项目区建成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5.2项目规划方案5.2.1规划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1~1013—第49页 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水利防洪规划》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达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涝保收”的农田标准。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2.2总体布局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是:一是在项目区内,修整田间道路,形成网格形布局,做到经济适用,四通八达,便于施工,有利生产。二是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分片进行土地平整,达到田块整齐规则,地面平整,实现增加有效耕地的目的。三是根据项目区的水资源情况,修建机井,开挖沟渠排涝,做到项目区内沟渠相通,与境外排水沟相连,增强排涝能力。5.2.3分项规划5.2.3.1土地平整通过田间路和生产路把项目区分成田块,耕作田块规划为200×400米见方。土地平整主要以规划田块为平整单元,采用局部平整的方案。共需平整土方4.08万m3,调运土方16.83万m3。5.2.3.2农田水利规划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新建桥15座,维修原有桥1座;新建过路涵25处,新建进地涵72处。5.2.3.3道路规划规划整修6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3654米,整修5米宽沥青路田间路3条长3539米,整修4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1990米,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7条长12487米,生产路13条长9631米。第49页 5.2.3.4防护林工程布局在田间道一边布置防护林2行,株距3米。总共13100株。5.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598.24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见表5-1),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第49页 表5-1*********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前后面积对照表单位:公顷序号土地权属单位及名称合计耕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小计水浇地采矿用地农村道路小计沟渠小计设施用地盐碱地面积整理前598.24490.94490.940.3724.7739.3639.3642.8012.1830.62整理后598.24544.66544.6617.1636.4136.410.000.000.00增减0.0053.7253.72-0.37-7.61-2.95-2.95-42.80-12.18-30.62占整理面积百分比整理前100.0082.0682.060.064.146.586.587.152.045.12整理后100.0091.0491.040.002.876.096.090.000.000.00增减0.008.988.98-0.06-1.27-0.49-0.49-7.15-2.04-5.12第49页 第六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1设计依据6.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GB502BB-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本项目区水工建筑物均设计为Ⅴ等小(2)型。6.1.2设计基本资料及依据(1)《***水利志》;(2)《***土壤志》;(3)《***水利区划报告》;(4)《***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5)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6)《机耕技术规范》。6.2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6.2.1土地平整的要求项目区土地平整的基本要求是:(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2)增加耕作层厚度,加大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4)地形复杂平整工作量大的土地要分阶段进行,先低标准,后高标准,最后达到设计要求。(5)选用最优平整方案,使工程量最小。(6)田块的布置依地形、权属而定,不求完全一致。第49页 6.2.2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将部分位于地块内部,不再具有利用价值的沟渠填平;二是对新开挖排水沟弃土的平整;三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规划设计在一个灌水单元内部,沿灌水方向将耕地整理成1/1000的坡度,使灌溉水沿着一定的坡度均匀地前进,既可以保证使灌溉水将作物根系土壤层湿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使绝大部分灌溉水转化为有效水,又不使水的滞留时间过长,使太多的灌溉水转化为对作物生长不具有直接意义的无效的重力水。6.2.3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6.2.3.1田块设计将项目区共划分为37个田块,其中新增耕地19块。每个田块作为一个平整单元,田块的设计高程根据实测地形,采用南方cass7.0软件,采用DTM法试算,取挖填工程总量最小的高程为设计田面高程。6.2.3.2土方量计算以每个田块为平整单元,采用南方cass7.0软件,分别计算田块内平整推运土方量。最后合计到整个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经计算,平整土方4.08万m3,调运土方16.83万m3。6.2.4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绝大部分由盐碱地等开发而成,地力较差,为此应采取物理土壤改良、化学土壤改良和生物土壤改良相结合的方法。物理改良方法:由当地群众,深翻、整平、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促进土地的熟化,提高地力。第49页 化学改良方法:由当地的农业部门对项目区现有土地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进行测量,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土地承包户在氮、磷、钾侧重方面,施肥数量方面进行施肥改良。生物改良方法:结合土地测量指标,由农业部门指导,由承包户实施对土地增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等生物措施。6.3灌溉工程设计1)灌溉水源及方式的选择项目区可用灌溉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本项目采用灌排一体格局,排水沟兼作灌溉沟渠。地表水主要为临商河水。临商河位于项目区西侧,由南向北流向。通过原有沟和规划斗沟、支沟和农沟引水至项目区,由群众自备抽水机具和塑料软管输水至田间。2)机井工程的设计a)单井组控制面积计算式中:—单井控制面积,亩;—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设计灌水周期,10天;—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20小时;—灌溉水利用系数,0.8;—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0.05;m设—设计灌水定额,50立方米/亩。则:第49页 =30×10×20×0.85×(1-0.05)/50=91亩确定每个机井的控制面积为91亩。b)井数井灌区面积为260.1公顷(合3901亩),故共计需要43眼机井。实际布井时,由于田块划分受到路、沟等骨干工程的局限,不可能全都整齐化一。所以实际井距因田块大小、形状而异,实际布设46眼机井。其中原有18眼机井,新规划28眼。c)井径设计根据项目区原有的机井实测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底板埋深40米左右,机井出水量可达到30立方米/小时。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采用管井。设计井深为40米,选择混凝土管作为井壁管和滤水管,管径φ400,壁厚10厘米,单根管长1米。滤料顶部至井口段采用粘土球封闭,剩余部分用粘土填实,井口周围部分用C15混凝土做0.4米高井台。6.4排水工程设计根据当地实际选取明沟排水,排水沟采用土质沟。排涝标准选择十年一遇,一日暴雨,2天排出。因项目区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排水沟需满足排渍、改碱要求。1)排涝模数计算采用平原排涝模数法公式计算:q涝=R/360Tt式中:—旱地排涝模数,m3/s.hm2;R—设计径流深,mm;T—排涝历时,2d;第49页 t—每天排水时间,24h。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十年一遇降水量所形成的径流深为35mm。经计算,q=0.002m3/hm2.s2)排水沟流量计算:排水沟流量Q=qF式中:Q——排水沟设计流量,m3/s;q——排涝模数,m3/hm2.s;F——排水沟控制面积,农沟为17.41hm2,斗沟为59.18hm2;支沟为72.32hm2。计算结果见表6-1。表6-1各级排水沟排涝流量计算结果表单位:m3/s类型农沟斗沟支沟排涝流量0.0350.1180.1453)排水沟断面设计排水沟横断面尺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排水沟设计流量,m3/s;——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谢才系数;第49页 ——水力半径,m;——水力比降,农沟取1/1000,斗沟取1/2000;——边坡系数,农沟取1,斗沟取1.5;—渠床糙率,取0.025;—湿周,m;——沟底宽,m;根据试算结果,结合当地实际,为方便施工,斗、农沟采用统一断面,斗沟按照原设计指标进行清淤。详见表6-2。表6-2排水沟设计要素表类别底宽(b)边坡(m)纵坡(i)沟深(H)口宽(B)mmm支沟131:1.71/50003.515支沟231:21/50003.517支沟321:21/50003.516斗沟111:1.51/2000310斗沟211:1.51/2000310农沟11:11/100013排水沟横断面详见单体图。本工程规划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6.5道路设计道路布置原则尽量和项目区内田块配套,构成互通网络,便于农业生产。道路一般沿沟的走向或垂直于田块方向。整修六米宽沥青田间路第49页 3.65km,整修五米宽沥青田间路3.54km,整修四米宽沥青田间路1.99km。沥青路整修采用现场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铣刨拌和机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水泥、水(或加入乳化沥青)和骨料同时就地拌和,用路拌机原地拌和,最后碾压成型。冷再生基层厚度15cm,铺设15cm厚碎石水稳层,上铺3cm沥青加2cm乳化沥青面层。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12.49km。混凝土路设计宽4m,两侧路肩宽0.5m,采用20cm厚素土路基,20cm三七灰土路基,上铺18cmC25混凝土。新建生产路9.6km。生产路设计宽3m,采用30cm素土路基压实处理。道路填筑土方来源于沟渠开挖,填筑完成后剩余土方平整到田块中。填筑土方来源于沟渠开挖,填筑完成后剩余土方平整到田块中。6.6项目区工程进度计划计划2013年1月动工,2013年12月完成。2013年1月中旬前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2013年2月30日前实现项目区的通路、施工队伍进场、搭建临时房屋。2013年3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完成道路、排水沟、桥涵、机井的修建。2013年3月1日-6月30日完成土地平整工作。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竣工清理、验收工作。第49页 第七章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依据1.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规划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地籍图。2.《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3.《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4.《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7.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7.2.1基本农田整理投资1.投资总额及资金筹集方案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744.41万元,全部由市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1533.7万元,占总投资的87.92%,设备购置费0万元,占总投0%,其它费用共计176.48万元,占总投资的10.12%,不可预见费34.20万元,占总投资的1.96%。工程施工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224.64万元,占总投资的12.88%;农田水利工程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田间道路工程1059.60万元,占总投资的60.75%;其他工程14.88万元,占总投资的0.85%。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70.07万元,占总投资的4.02%;工程监理费:20.83万元,占总投资的1.20%;竣工验收费:46.01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业主管理费:33.53万元,占总投资的1.92%。2.年度投资第49页 项目计划一年内实施完成。项目期限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计划2013年完成投资1744.41万元。3.项目内容及投资估算(1)土地平整工程本项投资224.6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70%。计划共需平整土方4.08万m3,调运土方16.83万m3。(2)农田水利工程本项投资额23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3.44%。清淤支沟3条长2500米,清淤斗沟2条长2475米,规划农沟20条长14803米;新建涵桥15座,维修原有桥1座;新打农用井28眼;新建过路涵25处,新建进地涵72处。(3)田间道路工程规划整修6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3654米,规划整修5米宽沥青路田间路3条长3539米,规划整修4米宽沥青路田间路1条长1990米,新建4米宽混凝土田间路7条长12487米,生产路13条长9631米。第49页 第八章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8.1土地权属现状8.1.1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598.24公顷,均为集体土地,分别为******等11个行政村。8.1.2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项目区各村集体土地在20世纪90年代就划清了村与村之间的界线,并签订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明确了各村集体土地的界线和范围。《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包括“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说明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认定表”、“村界的文字说明与权属走向的图上标定”等内容。其中,“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说明书”,是以各村的村民委员会为土地登记法人,其法人代表通常是各村村委会主任,以其身份证登记,以证明土地登记的法律有效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认定表”明确了各村集体拥有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的面积,由各村法人代表签名盖章。“村界的文字说明与权属走向标定”分别用图和文字说明了各村村界的准确位置,如在某个拐点以地埂为界或以路为界等等。项目区涉及11个行政村界限明确。8.1.3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项目区土地清查和确权工作已经完成,土地所有登记证已经核发,土地权属明确,界线分明,已经解决了所有的土地权属纠纷问题。第49页 8.1.4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是在土地权属界线划定之后完成的。《土地登记申请书》中注明了土地权属性质、使用期限、土地座落、法人代表姓名、单位性质、各类用地面积等项目。其中各类用地面积中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划分了二级分类,其余地类只到一级分类。项目区各村土地登记申请书中注明的土地权属性质均为集体所有,使用期限为永久。******土地登记与土地权属确权工作基本是同步进行的,此外各农户分别与村集体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书,确定了承包地块的名称、面积、土地类型等项内容。因此项目区已进行的土地登记工作和各农户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为土地开发整理后的权属调整提供了充分依据。8.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项目实施后,整理区土地基本都是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基本农田,从而改变了原有田块的形状和四至标识。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土地经营管理单元都是以典型田块为基本单位,以田块周边的坎、路、渠、沟为界线,避免行政界线从不同的典型地块穿过。因此权属界线调整以后,必须保障典型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的割裂,违背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同时,整理后的土地质量高,人们对这部分土地权属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开发整理前粗放经营的土地,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土地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同时项目区内农用地质量提高后,耕地产出率也不相同,将引起土地收益的重新分配问题。所以,为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项目区涉及11个行政村界限明确,项目实施后村际之间权属不作调整。新增耕地部分的土地承包使用需要个村经济组织自行分配。第49页 8.2.1权属调整的原则(1)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2)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权属单位土地面积有限变化。(3)有利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保障整理后土地的设计质量。(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6)沿袭传统,集中连片(7)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8.2.2权属调整的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也不可随意平调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土地。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之前,就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核实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登记进行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得进行变更土地登记。土地开发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数量应有所增加。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负责整理的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涉及国有土地的,须经市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同意。所有权、使用权的调整协议报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据。8.2.3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根据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将采取如下措施:第49页 (1)成立由***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政府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2)土地开发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域内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4)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根据路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5)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后,依据[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6)涉及所有权调整的,由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整理前的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所有权证书。(7)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第49页 第九章项目实施措施9.1组织机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为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水务、林业、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同时,乡政府建立由分管副乡长、副主任任组长,财政所长、土管所长为副组长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下设财务小组、权属调整小组、施工小组、监督小组,其任务负责项目论证、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和物资使用、项目建设资金审计、以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权属领导小组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问题负责协调解决。有关村成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组,一般由2~3人组成,村主任兼任组长。9.2项目管理制度9.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实施将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村人员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运作项目。9.2.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第49页 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进行招标公告,然后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合理地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的内容也包括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施工图答题——施工单位投标——开标——评标——决标。9.2.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代表建设方对工程实行监管,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9.2.4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关系。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9.2.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负责人牵头组建施工技术指导小组、工作小组、政策处理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工程的实施;参与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最终验收。9.2.6资金管理第49页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独立核算,统一报帐管理的区级报帐制。即开设项目资金专门账户,设置专门财会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批拨付工程款,拨款申请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组长、项目法人签字方能拨款;工程款由施工单位申请,技术管理机构负责人、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长按责职审核签署意见并经项目法人签字后方能支付;由于工期较短而导致的材料设备及工资价格上涨的部分由施工单位承担。9.2.7项目实施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具体职责为:一是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和人员培训,拟定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并根据批准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项目实施。二是抓好工程管理,以工程为核算单位。实行工程统一设计,严格预算,实行公告,组织工程公开招标、投标,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和经费使用,半年向领导小组报送一次工程实施情况,竣工项目书,写出书面竣工报告,报领导小组组长竣工验收。三是严格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属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认真做好工程经费预算,按工程建设进度,采用分期拨付办法支付经费。9.3工期安排项目工程在20131月开工,2013年12月完成。2013年1月中旬前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2013年2月30日前实现项目区的通路、施工队伍进场、搭建临时房屋。2013年3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完成道路、排水沟、桥涵、机井的修建。第49页 2013年3月1日-6月30日完成土地平整工作。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竣工清理、验收工作。第49页 第十章效益分析10.1社会效益(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内目前现有大片盐碱地、设施农用地,土地利用率很低。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53.72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8.98%。(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田块;再加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其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经过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将增强项目涉及村镇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10.2经济效益第49页 分析整理过程中的经济投入与整理后项目区产值、净产值、净增长效益的关系,分析土地整理后对项目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影响程度。计算净效益、静态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工程竣工以后,将大大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适宜性,整理后,种植结构可随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使原来的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10.2.1费用计算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总投资)和年运行费。a)固定资产投资(工程总投资)1744.41万元。b)年运行费年运行费主要包括年维修费、年管理费。以下计算仅为工程正常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年运行费总计为44.14万元。年维修费按总投资的1.0%计算,1744.41×0.01=17.44万元;年管理费按总投资的1.5%计算,1744.41×0.015=26.17万元。10.2.2效益计算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53.72公顷。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过几年耕种以后,土地生产力可大幅度提高。依据有关资料及相关规划,项目区现状及整理后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及增产情况见表10-1、10-2。第49页 表10-1整理后作物总增产情况统计表(新增水浇地部分)作物种类耕地面积53.72公顷整理前整理后增产复种指数播种面积(公顷)单产单产(公斤/公顷)指标(公斤/公顷)总增产量(万公斤)(公斤/公顷)小麦0.737.6007000700026.32玉米0.526.8609000900024.17棉花0.526.860160016004.30合计1.791.32   54.79表10-2整理后作物总增产情况统计表(原耕地部分)作物种类耕地面积490.94公顷整理前整理后增产复种指数播种面积(公顷)单产单产(公斤/公顷)指标(公斤/公顷)总增产量(万公斤)(公斤/公顷)小麦0.7343.6660007000100034.37玉米0.5245.4775009000150036.82棉花0.5245.47140016002004.91合计1.7834.60   76.1由表10-1、10-2可知:项目整理后效益主要来自于:新增耕地增收和原有耕地增产。a)新增耕地可增加的收益估算项目实施后,新增加耕地53.72公顷,经计算这部分耕地可增加的净效益为96.10万元。第49页 表10-3整理前后收益情况统计表(新增耕地部分)作物种类播种面积(公顷)增收投入成本净效益总增产量(万公斤)单价(元/公斤)总收益(万元)指标(元/公顷)总成本(万元)(万元)小麦37.6026.322.0654.22525019.7434.48玉米26.8624.172.355.59375010.0745.52棉花26.864.308.1932.22600016.1216.1合计91.3254.79 142.03 45.9396.10b)原有耕地可增加的收益估算项目实施后,原有490.94公顷耕地可增加收益195.70万元。表10-4整理前后收益情况统计表(原增耕地部分)作物种类播种面积(公顷)增收净效益总增产量(万公斤)单价(元/公斤)总收益(万元)(万元)小麦343.6634.372.0670.8570.85玉米245.4736.822.384.6984.69棉花245.474.918.1940.2140.21合计834.6076.1 195.70195.70c)项目总净增效益根据以上分析,则通过整理后项目区总净增效益为:96.10+195.70=291.80万元。10.2.3静态投资回收期该土地整理项目预算总投资1744.41万元,按整理规模598.49公顷计算,每公顷投入量约为2.91万元。考虑土地整理属于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计算,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第49页 T=K/(△P-C)=1744.41/(291.80—44.14)≈7年该项目静态回收期为7年,经济效益很好。10.3生态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将大大地改善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道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形成有效的防护林网,提高防风固沙能力,有效保护项目区免遭风沙和洪水危害,起到防治荒漠化、调节气候条件,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使项目区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开挖土方及时碾压密实,合理化耕种,也可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第49页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综合上述分析,对*********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研究结论如下:1.本项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项目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也符合国家、省的有关政策导向。2.本项目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济南市政府、***政府都十分重视******土地整理工作。***人民政府为此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现长任组长,县国土、农业、水务、财政、林业等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在对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管理上达成了共识,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3.项目区所在区域是***重要的农业高产区,整理条件较好,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设立*********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是必要的。4.项目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项目区水资源供给有保证,便于开发利用,使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后农业生产用水有了充分的保障。5.该项目的设立以及将来的实施,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显著,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6.项目实施后效益显著。可增加耕地面积53.72公顷,机械化耕作率将达10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时对抑制区域环境退化、优化外部环境有明显作用。第49页 7.在土地开发整理及土壤改良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地群众对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积极性高。11.2问题与建议******土地整理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整理潜力;项目技术方案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切实可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群众积极性高,社会参与面广;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地方各部门配合好;经研究认为******土地整理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列入市投资项目库。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