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50 KB
  • 2022-04-22 11:17:30 发布

12000亩甘蔗间套种马玲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及目标项目名称:12000亩甘蔗间套种马玲薯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目标: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蔗田行间生产种植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与蔗田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提高综合效益,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以种代管,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发展。二、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1、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3、耿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4、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定额;6、其他文件资料。44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规程,国家农业部等有关政策法规,本可研报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选址、工程技术与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四、建设方案与研究结论(一)建设内容及规模1.功能定位目定位建设成一个集甘蔗、马铃薯种薯生产综合性示范基地,以带动全全县甘蔗和马铃薯种植、推广和深加工。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为:12000亩甘蔗间套种马玲薯基地。(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1147万元,其中固定资金投入807万元,流动资金340万元;资金筹措为自筹147万元,申请上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三)财务评价通过分析可知,本项目年平均收入为1039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7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2%,财务净现值为677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86年,盈亏平衡点为72%,说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财务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项目经济上可行。44 (四)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条件具备,工艺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建议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以便项目早日建成见效。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4 表1-1项目投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序号名称计量单位数据与指标备注1设计规模1.1种植面积亩120001.2产量吨/年121502项目总投资万元1147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072.2流动资金万元3403资金筹措万元11473.1资本金万元1473.2上级补助万元10004销售收入万元/年1039计算期平均值5税金及附加万元/年0计算期平均值6总成本费用万元/年867计算期平均值7销售利润万元/年172计算期平均值8所得税万元/年09税后利润万元/年17210财务盈利能力10.1财务内部收益率%18.210.2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67710.3投资回收期年6.8610.4投资利润率%14.811清偿能力分析11.1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年512盈亏平衡点%724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一、甘蔗和马铃薯产业是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1、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5%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5%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中国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国耕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且近年来,我国耕地资源面积还在不断下降。中国的人均耕地,人均拥有水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从此角度讲,也必须提高粮食单产。1998年国内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加上各种建设挤占耕田,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开始下降。2002年-2008年全国净减少耕地5945.15万亩。2002年至2008年,全国水稻面积减少3600万亩,总产量减少2100万吨;玉米播种面积减少7600万亩,总产量减少1600万吨;小麦播种面积减少1400万亩,总产量减少1900万吨。从增产力看,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产进一步增加难度很大,且不会有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还要寻找新的途径。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与之对照的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迅猛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每年在以约4.5%的速度增长。截至2003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70多万公顷,占世界的25%;总产量7500多万吨,约占世界的19%和亚洲的70%。44 人口增加和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而靠增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来增加它们的总产量,进而增加粮食安全的可能很小。甘蔗与稻谷、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一样,投资、用工都比较少,技术要求也不高,一般的土壤和人工投入都可以得到一定的产量,比较适合云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的现状。而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药材等,要求的栽培技术、土壤条件、水肥条件、病虫防治等方面都比较高,不仅要求生产者要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颗粒无收。这也是其它农作物无法取代甘蔗种植的重要原因。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经作物价格上涨,甘蔗和其他作物相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甘蔗生产面积逐年下滑,尤其是生产条件好的高产水田蔗区,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蔗田行间生产种植马铃薯等其他作物,既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了蔗田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提高综合效益,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以种代管,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发展。2、大力推广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新技术,能保障粮食安全在中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重要措施之一,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有着远大的增产潜力。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单产已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但马铃薯的产量却在每公顷14吨左右,低于每公顷16吨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荷兰一些地区每公顷100吨的产量,增产空间巨大。44 德宏州经过多种作物间套种试验,结果表明豆科作物适合大面积间套种,马铃薯则适合在沙壤田块种植。套种黄豆的甘蔗单产达8吨,产值1360元,黄豆产量100千克,产值150元,合计亩产值达1510元。间种马铃薯的平均甘蔗单产达8.5吨,按收购价170元计,产值1445元,马铃薯平均单产0.7吨,产值350元,合计亩产值达1795元。 3、推广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新技术,能降低粮食供给对国外的依赖在中国,很多人是吃着土豆长大的,随便翻翻各地食谱,就知道土豆受欢迎程度。统计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四分之一,产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不是问题。问题就是这些多年来吃得都“比较烦”的“山药蛋”,每年还要花费10多亿元人民币向世界购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马铃薯生产面积只有18万公顷、年产量只有800多万吨的荷兰,每年仅从马铃薯鲜薯及冷冻马铃薯制品贸易中就可从其他国家净赚8.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亿多元。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但每年还要花费10多亿元人民币从国外进口。入世后,所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都要放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考虑,如果不改变现状,将在竞争中难有比较优势。过去三年中,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的冷冻马铃薯条增长了10倍,1998年中国进口美国冷冻马铃薯条共计两万吨,价值1575万美元;1999年进口达到了5万吨,进口用汇近5000万美元。使用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马铃薯产品,能在减少国家外汇流出的同时也减少了我国粮食对国外的依赖。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1、大力推广甘蔗间套种44 马铃薯新技术,能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从资源环境上来讲,发展马铃薯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耕地中60%是干旱缺水地区,这些地区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在所有农作物中,马铃薯是全国各地都能种植的粮食作物。它抗旱性好、栽培技术比较容易掌握,适宜于产业化推广。马铃薯产业多数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是很多贫困农民的主要粮食,在西部开发中对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具有重大作用。中国农科院所做的调查显示,与栽培同样面积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相比,农民栽培马铃薯所得收益最高。马铃薯主产区一般都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国家通过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能够让农民从马铃薯上得到更多实惠,在贫困地区发展马铃薯生产,是一种有效2、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高效农业的需要发展蔗糖业仍是耿马县农民致富的稳当产业。种甘蔗的收益是明显优于种植玉米、豌豆和小麦等杂粮作物的,同时,这些区域因水源缺乏,土地较为贫脊,暂时还不能种植烟、果、药等高效经济作物,所以种蔗还是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既使甘蔗价格按03~04榨季的每吨145元计,在这些地区种甘蔗的收入也比种杂粮高得多。以玉米为例:旱地玉米单产高的为800斤/亩、毛收入约600元,除去肥料、种子和人工费用,每亩纯收益不过百多元;而种蔗的毛收入为145×44 6=870元,纯收入不会少于200元。蔗价提到190元/吨后每亩甘蔗可获纯收益500余元,含劳务费的纯收入不少于800元。由于食糖市场的稳步回升蔗价调到每吨200元是必然趋势,因此种蔗仍是蔗农的稳当职业。马铃薯是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是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也是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和适应性广的作物,由于其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一般100天),在耿马及长江流域是能与单季中稻接茬的早春和晚秋作物。耿马县马铃薯种植季节一般为1—5月和9—12月的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研究和实践表明,充分利用灾后或中稻收获后和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通过水稻+马铃薯或水稻+水稻+马铃薯耕种方式。利用水稻与马铃薯轮作,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马铃薯茎叶还田增强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对后作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这样不仅调整了种植业的合理结构,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马铃薯是耿马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三、是减灾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云南是旱涝灾害频发省份,而且受灾面积较大,一般常年水灾面积全省累计为703.53万亩,旱灾面积高达1525.32万亩。特别是今年全省受旱总面积占全国旱灾总面积的1/3,是全国旱灾最严重的省份。洪涝灾害和旱灾常年发生在6—9月。在旱涝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中,常常把补种秋马铃薯当作一项有效的灾后重建措施。这是由于耿马县马铃薯种植季节在1—5月和9—12月,正好避开了耿马44 旱涝灾害常发季节,马铃薯这种避洪特性,使受灾地区能充分利用非旱涝季节的温、光、热和土地资源发展灾后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对减轻灾害损失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一些贫困山区,灾后收获的马铃薯甚至成了来年青黄不接一段时期的“救命粮”。44 第三章市场分析一、甘蔗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我国常年糖料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甘蔗产业已成为我国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一)市场供需预测1.国际食糖市场供需预测   世界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食糖,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产糖量、消费量均占世界食糖总产和总消费量的7%左右。近十年来,世界食糖生产量年均增长1.2%左右,2006年全球总产食糖1.67亿吨,据此推算2015年全球食糖产量1.88亿吨。   2006年全球食糖消费量为1.50亿吨,比2000年增长0.21亿吨,年均增长0.035亿吨,据此测算,到2015年,全球食糖消费量可达1.82亿吨。   国际食糖市场产大于需,据ISO(国际食糖组织)统计,2006年全球食糖库存消费比将达到42.88%,期末库存6582.5万吨,仅次于2002年的6590.3万吨,为近十年的次高水平,2007年全球食糖总产还将增长400—44 600万吨,期末库存将达8000万吨。因此,糖价大幅走高和下滑的可能性均不大,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国际糖价应在9—11美分之间波动运行,对应国内糖价3206—3763元/吨,对国内市场不会造成剧烈冲击,国际市场可作为调节国内食糖供需的“储水池”。   2.国内食糖市场供需预测   近十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从1996年的780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220万吨,年均增长44万吨,据此估算,到2015年,国内食糖需求量将达1616万吨。若按全国14.3亿人口计算,人均食糖摄入量11.3公斤,仅为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21公斤)。另据中国糖协的预测,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将达到1800万吨。总的来看,综合衡量人口增长、工业用糖和农村食糖消费加速增长等因素,预计到2015年,全国食糖需求量约为1700万吨左右。   考虑到我国目前已形成500万吨的玉米糖浆生产能力,相当于250万吨的食糖消费量;甜菜糖的产量届时可达到150万吨;按近五年食糖净进口量100万吨推算,到2015年对甘蔗糖的需求量为1200万吨。按照2006年我国甘蔗糖产量1075万吨测算,到2015年,甘蔗糖增加125万吨,即可满足全国食糖需求。(二)发展潜力分析44 根据国内外食糖市场供需预测分析,到2015年,全国甘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甘蔗单产由4.4吨/亩提高到5吨/亩,甘蔗总产量达到12000万吨,即能实现甘蔗糖产量1200万吨的目标。   1、面积有基础   2007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2430万亩,按照优势区域面积稳中有增,非优势区面积逐步减少的原则,到2015年全国甘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优势区域面积1780万亩,占总面积的73%,其中桂中南1200万亩,滇西南340万亩,粤西180万亩,琼北60万亩。   由于甘蔗比其他作物相对耐旱、耐瘠,多种植在旱坡地、沙荒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之上,与其他作物相比又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重点加强优势区域建设,调减非宜蔗地区面积,将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是切实可行的。   2、单产有潜力   44 优势区域甘蔗单产年均提高0.825吨/公顷,按此测算,到2015年优势区域甘蔗单产可达83.4吨/公顷(5.56吨/亩)。用8年时间将甘蔗蔗糖分提高到15%,增幅(0.8%)比上一轮规划实施期(1%)略小,这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前,全国各甘蔗科研院所通过自主创新已经储备了一批蔗茎单产110吨/公顷以上、甘蔗蔗糖分15%以上的新品种(如福农95-1702、粤糖94-128、桂糖00-122、云蔗94-375等),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甘蔗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优势区域带动全国甘蔗平均单产从现在的4.4吨/亩提高到5.0吨/亩,蔗糖分增加0.5个百分点,达到14.5%的国际较好水平,则全国产蔗量比2006年提高20%,甘蔗产糖量可提高24%。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节水灌溉,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土地规模化、标准化开发,提高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还可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   3、加工有能力   2006年全国有甘蔗加工企业212家,平均加工期150天,最长的达190天,平均日加工能力78万吨,但目前原料满足率仅85%。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到2015年,将平均加工期延长至160天,总产12000万吨甘蔗可满足现有加工能力的96%,企业效益得以显著提高。(三)竞争力分析44 糖是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受保护最广泛、价格支持量最大、市场扭曲最严重、国际价格最不稳定的商品。据USDA(美国农业部)引自LMC(英国的一家专业咨询公司)的资料,近20年109个国家原糖生产实际成本合人民币2853元/吨,而同期国际原糖平均流通价仅为实际生产成本的61.8%。因此,如果不考虑国家补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除生产成本最低的澳大利亚和巴西以外,其他国家的糖业都将无法生存。据调查,2005年,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白糖生产成本分别为3306元/吨、3200元/吨和3550元/吨,在关税率15%的条件下仍有生存空间,但正面临着新一轮WTO关税减让,东盟、中澳自由贸易区零关税和人民币升值的多方压力。   在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情况下,靠传统农业维系的中国甘蔗产业取得的成就已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纵向比我们自身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从横向比较,反映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制糖成本(3300元/吨)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澳大利亚(1637.4元/吨)的2倍,巴西(2059.2元/吨)的160%,美国(2852元/吨)的116%,印度(3013元/吨)的110%(表1),还不具备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应立足于提高自身产业素质,保障国内自给,抵御外糖冲击,保障农民和企业的效益稳定增长。    (四)制约因素分析分析表明,立地条件差是制约我国甘蔗生产发展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桂中南优势区域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面积的增长,受干旱影响,甘蔗平均单产74.3吨/公顷,比预定目标低0.7吨/公顷;滇西南优势区域受灌溉条件的制约,甘蔗单产水平位居三个优势区域之末;粤西优势区域单产(90吨/公顷)居三个优势区域之首,得益于灌溉条件较好,单产水平大幅提升,但受病虫害、暖冬和雨水过多影响,生长后期蔗糖份明显下降,2006年平均蔗糖分仅12.0%,低于预定目标2.5%。44    1.自然条件   我国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多为红、黄壤旱坡地、沙洲地等贫瘠土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平均有效灌溉率低于20%,而发达国家蔗田灌溉率一般在50—80%。我国甘蔗生产集中度62.4%,低于澳大利昆士兰州(95%)和巴西中南部蔗区(75—80%),运输半径大,不易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蔗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总体与世界主要产蔗国相近,但极端天气状况频发。雨量分布不均,春旱、秋旱现象普遍,对甘蔗发芽成苗和伸长影响严重;旱、寒、风灾害严重,1998/1999生产期的寒害、2005/2006生产期的旱灾均曾对我国甘蔗生产造成重创。   2.技术因素   (1)品种制约。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我国蔗区应用20余年,占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0—90%,为甘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一品种、退化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缺乏中晚熟品种配套,造成熟期集中,加工后期产糖率明显下降,影响甘蔗产业健康发展。当前,自主创新品种比例不足20%,国内引进和自主研发的甘蔗品种,还没有能在产量、蔗糖分、品种适应性等全面超过新台糖系列的。   (2)病虫危害严重。“四病三虫”危害加剧,甘蔗黑穗病、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主要病害每年造成减产20%以上,螟虫和地下害虫平均发生率超过60%,造成蔗糖分损失0.3个百分点以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44    (3)肥水管理不合理。我国蔗田普遍存在超量施肥、偏施N肥的问题,平均施肥量为世界水平的3倍,直接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引起土壤酸化、地力退化和环境污染。我国蔗田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于50%,既造成浪费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4)机械化发展滞后。当前,除犁、耙、深松外,播种、除草、培土、施肥、喷药及收获均处于人工操作的传统农业状态,尤其是甘蔗收获机械化尚处试验阶段,人工收获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3.社会经济因素   (1)集约化水平低。我国甘蔗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甘蔗产业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我国户均植蔗规模4亩,人均产蔗18吨,分别为澳大利亚的1/2000和1/530,我国糖厂平均日榨蔗规模3000吨,为澳大利亚的1/4。集约化水平低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甘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2)甘蔗生产成本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租金、人工成本、投入品和机械作业等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广西为例,2006年吨蔗生产成本199元,比2002增加了56元,增幅39%。   (3)食糖进口压力增大。中澳、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和汇率降低将增大食糖进口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升值0.1元(如从7.57降至7.47),相当于进口糖价降低40.24元/吨,有可能冲击国内食糖市场。   44 总的看来,我国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产业技术需求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挑战、产业升级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压力。按照我国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滇西南蔗区包括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红河、版纳等7个地州的18个县(市),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4℃,大于10℃的积温在6000℃~8500℃,热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甘蔗高糖区,该区竞争产业较少,产区布局稳定,生产与加工潜力较大。到2015年,优势区域内甘蔗种植面积340万亩,平均亩产5吨,平均蔗糖分15%以上,产蔗1700万吨,产糖178万吨,甘蔗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分别占全省的75.6%、78%和80%(全省面积450万亩,单产4.8吨,总产2160万吨,产糖225万吨)。临沧市甘蔗入榨面积133.06万亩,占全省的29.76%;入榨甘蔗482.09万吨(平均入榨单产3.62吨/亩),占全省的27.07%;产糖58.7万吨,占全省的27.14%;产糖蜜酒精4.03万吨,占全省的25.6%。耿马县甘蔗入榨面积36.09万亩,占全省的8.07%,占全市的27.12%;入榨甘蔗127.78万吨,占全省的7.18%,占全市的26.51%;产糖15.87万吨,占全省的7.34%,占全市的27.04%;产糖蜜酒精1.07万吨,农业单产3.82吨/亩,平均工业单产3.54吨/亩。从以上情况看,临沧市的甘蔗入榨面积、入榨甘蔗量、产糖量及酒精产量占全省的比例均已接近30%,已形成为全省主要的蔗糖产业基地。而耿马县几个指标又占到全市的近30%,是临沧市发展蔗糖产业的主要基地。44   二 、马铃薯马铃薯除了是营养丰富而齐全的食品外,它的加工增值十分显著,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工业加工上,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以自身独有的特性,成为纺织业、造纸业、化工、建材等许多领域的优良添加剂、增强剂、粘合剂及稳定剂,在医药上可生产酵母、多种酶、维生素、人造血浆及药品的添加剂等。目前世界已研究出上百种与其他粮食制成的美味营养食品。(一)我国马铃薯种植概况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得到迅速的发展,从1994年到2008年,14年间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从1994年的282万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430万公顷,增长幅度达52%,2000年达到了创历史最高纪录473万公顷。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与1998年相比,单产从11.3吨/公顷增加到了2008年的16.3吨/公顷,增长幅度达43.8%,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一季作区(东北,西北),二季作区(华北平原,长江流域),西南混作区(云、贵、川、武陵山区)和南方冬作区(两广、台湾、海南和福建),各省区几乎都有马铃薯种植,但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区仍为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这两个种植地区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而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种区总种植面积不足全国的10%。各省区间的分布也不一样,目前我国种植面积大的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06万公顷,其次是贵州省,为51.94万公顷。超过20万公顷(300万亩)的省区有10个,分别是内蒙、贵州、黑龙江、甘肃、重庆、陕西、四川、山西、云南和湖北。44 中国马铃薯主产区的种植面积与产量情况省(区)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千公顷排名万吨排名吨/公顷排名全国4723.436628.2014.03内蒙646.401917.00114.1915贵州477.502623.00213.0517甘肃417.103525.00412.5918黑龙江389.614404.50710.3822山西321.895352.001010.9421云南316.906536.50316.938重庆308.877415.50613.4516陕西304.608360.50911.8419四川303.609461.00515.1911湖北231.3010347.001115.0014河北211.5011136.00166.4323吉林115.2312224.351219.476山东115.0013379.50833.001辽宁105.2014201.001319.117湖南97.6015152.501415.6311福建88.6016145.001516.379宁夏76.201788.001911.5520浙江66.9318103.851815.5212广东53.0019109.001720.574青海46.302074.502016.0910新疆22.502157.002l25.342安徽7.402215.002220.275西藏0.20230.502325.003通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开发,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全世界主要的马铃薯加工产品有:薯片、薯条、雪花粉、颗粒粉、薯块、全粉、淀粉、罐头、去皮薯、薯粒、薯酥、沙拉及化工产品,如乙醇、茄碱、卡茄碱、乳酸等等。但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仍为淀粉、薯片(再塑薯片)、薯条和全粉(颗粒粉和雪花粉),日本利用淀粉已开发出2000多种新产品。44 发达国家马铃薯的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如荷兰,加工品占47%,食用占29%,饲用占14%,种用占8%,其他3%;法国加工比例占39.0%,美国占48.2%,英国占40.0%,德国占13.7%。世界休闲食品市场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马铃薯片占50%,美国年销售额57.2亿美元,人均年消费马铃薯片达9公斤,占人均消费马铃薯总量的14.5%。加拿大马铃薯加工食品中油炸马铃薯占70%,马铃薯片占15%。总之全世界约有5%的马铃薯用于食品加工,绝大部分用于鲜食和加工成淀粉,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专用型马铃薯的生产也刚开始。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有马铃薯淀粉(及以淀粉为原料的再加工产品如,粉丝、薯片等)、薯片、薯条、脱水薯块和全粉等。其中淀粉的加工量占全部加工量的90%以上,其他产品大多仍属于初期阶段,数量都十分有限。1995年以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一大批现代加工和经营企业陆续兴起,主要是精淀粉厂,休闲食品厂和中式餐饮制作的迅速发展。(二)我省马铃薯生产现状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地都扩大发展了马铃薯的生产。2000年全省马铃薯面积9.76万hm2、单产(亩产鲜薯)15.68t/hm2、总产152.5万吨,比1995年分别增长2.46万hm2、0.54t、42.5万吨,增幅分别为33%、3.4%和38.5%,超过了小麦成为红薯、玉米、大豆之后的第四位旱粮作物。2003年面积和总产又分别增长到10.95万hm2和174.14万吨。与全国比较,2002年的种植面积和总产从2000年的第15、14位上升到第13位,单产水平保持在第11位。我省种植的马铃薯以春播为主,据调查,2002年春马铃薯面积占92%,秋马铃薯仅占8%。山地旱地种植面积70%44 左右,稻田马铃薯近年才有所发展。主产县旱地马铃薯多以净种或与甘蔗间作套种。耿马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东农303、克新四号、紫花等,约占总面积的60%,其次是马尔科、米粒、中薯三号,约占20%,其余为鄂马铃薯1号、3号,南中552、荷兰7号、15号、大西洋、州芋1、2、3号等品种。耿马县马铃薯生产所用种薯主要依靠靠从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调运,按现有面积,每年约需向北方调种近20万吨。德宏州从2005年开始利用海拔较高的山地开展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和供应工作,先后对合作88、鄂马铃薯1号、3号、南中552等品种的脱毒种薯进行了繁殖,获得了成功,每667m2产种薯都在2000kg以上,但目前种薯繁殖的规模还很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和有利条件一、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于耿马县华侨管理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纬23°21′—24°44 01′,东经98°48′—99°52′间。山地面积约占92.4%,坝区约占7.6%。境内峰峦重叠,山川纵横,连绵起伏的耿马大山自北向南横亘中部,把耿马截为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把孟定、勐简、河外、福荣分隔于耿马的北面。整个耿马地势自东向西呈梯级递降,一般海拔在1500米左右,最高3230米,最低孟定坝南定河出境口海拔450米,地理构造以断裂为主,形成了孟定、勐简凹陷带坝区,福荣、河外、耿马大山皱褶带山区。耿马地处热带、亚热带,北回归线横穿境内,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降雨丰沛,阳光充足,干湿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农作物终年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045.7毫米,无霜期317天。耿马华侨管理区位于耿马县东北方向,地处东经99°25′38″,北纬23°32′49″,距耿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7公里,东西最大跨径4公里,南北最大跨径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316毫米,6月份至10月份为雨季,11月份至翌年5月份为旱季,海拔1067.4米至1195.2米。全区辖14个生产队,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43万亩。全区总人口3551人,1433户,其中归侨1988人,981户,分别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国家。现有劳力1421人,离退休人员550人,机关管理人员27人。44 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耿马华侨管理区属于澜沧江流域小黑江水系忙片河的上游,引区发源于流域西北部海拔1770m的高山,引区取水口位置:东经:99°26′32″,北纬:23°37′15″。本区发源于瓜龙山,海拔1305m。降水主要集中于汛期,5~11月约占年降水量的80%,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属典型的山中地区亚热带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项目区与羊耿二级公路相连,从羊耿线至管理区有二条公路相连,一条为3公里二级油路,一条为1.87公里弹石路面。管理区至全场14个农业生产队均通公路。2、社会经济条件2009年度管理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383万元,同比增20.82%,农业总产值1929万元,同比增12.41%,其中林(果)业产值420万元,增加111万元,同比增35.62%,畜牧业产值851万元,同比增37.44%,加工运输业完成165万元,同比增30.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5万元,同比增43.7%,人均纯收入2927元,同比增1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华侨管理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44 第五章技术方案一、建设宗旨和目标本项目建设的宗旨和目标是:依照瞄准前沿、高水平的原则,着力于育种手段的创新,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全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立足耿马、辐射西部和中南部的区域性甘蔗间套种44 马铃薯产业化推广基地。二、项目建设总目标甘蔗间套种马铃薯12000亩建设项目,旨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稳定制糖产业甘蔗原料基地开发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三、生产工艺1、项目技术来源和水平根据蔗园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多层性的特点,采用改变传统栽培方式与当地蔗农习惯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复点试验示范。2009年11月11日连续在各试点蔗园套种马铃薯,经过3-4个月的生长,由州科技局、州农业局、州土肥站、州农科所甘蔗试验综合站甘蔗技术员组成专家组,于2010年3月3日对试验示范地进行测产,经过对几个试点的测定,平均亩产量为595㎏、亩产值1094元,除去种子成本150元、肥料及农药成本200元,最终蔗农每亩套种马玲薯可增收744元。  44 测定结果证明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试验示范,达到了预期效果,真正地调动了蔗农复式种植的积极性,切实增加了蔗农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目前县甘蔗技术推广站正积极动员蔗农进行二次套种,增加套种品种的复样性,促使蔗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技术规程甘蔗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为:  一、品种选择。甘蔗品种选择植株直立,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块的高产高糖品种粤糖93/159。马铃薯品种选择生育期短、产量高的大西洋、中甸红等品种。    二、蔗田选择。间种马铃薯蔗田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沙壤土种植,及早犁耙,达到田平、土细的要求。44   三、种子处理。甘蔗种砍成双芽苗,用5%的石灰水进行醮种处理后再下种。马铃薯一般采用整薯带芽播种,种薯以50克左右为宜,若种薯过大,可采用切块带芽播种,在播种前2~3天,用刀将薯块顺顶芽切开,再横切一刀,平分成4块,使每一块大小都在30~50克,保证每块有1~2个芽,切开后的种薯用木灰加多菌灵混合拌均抹切口。将切好的种薯与湿沙堆放,一层湿沙上摆一层种薯,摆5~6层,堆高在0.5米以下,堆温保持15~30,堆15~20天种薯即可发芽,当幼苗生长到1~2厘米,出现幼根时可播种。  四、适时下种。甘蔗种植时间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间种马铃薯的最佳时间为11月份,一般选择11月份已种植甘蔗的田块或11月份收获甘蔗的蔗园进行种植。  五、合理密植。蔗沟要求机开沟,行距1.1~1.2米,沟底宽30~35厘米,沟深35~40厘米,进行人工清沟,每亩用种量为600千克,覆土后用阿特拉拉津封草,再盖地膜。甘蔗种植后把蔗沟间的墒面做成宽50厘米,每墒套种马铃薯一行,以株距30厘米进行打塘,塘深20厘米,每塘放一个种薯,亩下种量为100千克。  六、施足底肥。甘蔗底肥每亩施复合肥80千克,地虫灵4~5千克;马铃薯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千克底肥,复合肥(N:P:K=15:15:15)50千克于播种前施入播种沟(塘),化肥不能与芽块接触。  七、田间管理。  (1)早中耕、早追肥。第一次中耕培土在马铃薯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以除草、施肥、松土为主;第二次培土在封行现蕾前进行,主要向苗根培土,要求培土在6厘米以上,促进匍匐茎的发生和薯块的形成。44   (2)早灌水、早防治。马铃薯开花与结薯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干旱少雨季节,若田间缺水,应及时灌水,但不能淹墒。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早晚疫病、青枯病,应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八、适时收获。马铃薯地上茎叶由绿变黄,叶片脱落,茎枯萎,地下块茎停止生长,是产量最高的时期,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在收获马铃薯时,揭除甘蔗地膜,进行中耕培土,把马铃薯茎、叶还田,同时每亩施20千克尿素、20千克普钙、3~5千克地虫灵施于蔗苗基部,进行小培土,培土后喷洒除草剂,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又促进甘蔗生长。以后甘蔗生产管理与大田管理相同四、产业化推广模式采用农户+公司+政府+补助的模式,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确保农民的利益。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实行品牌战略,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在市场竞争中以优质取胜,使农户在规范和健全的甘蔗和马玲薯市场体系中获得更大收益。同时,在甘蔗和马铃薯丰收的时候,确保甘蔗和马铃薯的收购价格,收购甘蔗和马铃薯进行深加工,也组织鲜薯出口创汇。农户负责种植甘蔗和马铃薯,确保甘蔗和马铃薯的生产,同时管理区负责给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亩单产,从而提高总产量。政府进行政策支持,给予种植甘蔗和马铃薯的农户以最大的支持,确保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业化推广。44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一、环境保护1、环境现状项目区为传统农业自然种植区,无工业“三废”污染。44 2、污染因素项目区内污染因素主要包括:(1)化学农药残留物;(2)农村居民生活垃圾。3、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宣传、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区内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项目区的环境保护。(2)严格控制使用有害化学农药,坚决禁止使用有害剧毒农药;(3)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既能有效处理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还能提供有机农家肥料。二、安全生产1、安全现状项目区安全现状较好,周边无有害性物质排出的厂矿企业,也无因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和农药中毒等产生人身伤亡事故发生。2、不安全因素该项目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因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及农药中毒等产生人身伤亡的不安全因素。3、安全措施44 在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无重大安全隐患,但也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坚持“建章立制、预防为主”的原则,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农机具,尽量避免农业机械作业对人员的伤害;二是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效、高残留农药,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粮食的无害化生产。44 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为确保该项目在华侨管理区的顺利实施,华侨管理区管委会成立了相关组织管理机构,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确保项目高标准地建设完成。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华侨管理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财经所、农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11-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示意图办公室实施组织管理领导小组财经所农业办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土肥站工程组综合组财务组二、项目建成后运行组织管理44 运行管理机构:项目建成后,成立产业化工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负责项目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项目运行的实际特点作出有关调整,具体结构框图见图11-2。图11-2项目实施机构示意图建设项目办公室综合组陆学富技术组石正强工程组樊俊财务组周霞1、人员安排与培训计划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定员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兼)、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人员培训计划:2010年底以前培训项目区农民1000人,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6人。全部达到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2、管理制度由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44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制度共分为:总则、组织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附则等7个部分。三、项目实施进度建设项目实施年限:2年。2010年6月~2012年6月。2010年6月~10月,项目前期工作。2010年10月~2011年2月,开展地力、墒情监测和化验工作。2011年3月份~2011年7月,完成平整土地、整修堰塘施工,完成排灌设施和机耕路修建等田间工程。2011年8月~10月,道路植树。2011年11月~2012年4月,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套种技术。2012年5月~6月,项目总结,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 一、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依据a、设计费参考国家有关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取费;b、《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省综合单价表价表》(2002版);c、参照农田灌溉工程有关定额;d、临沧市主要建筑材料综合信息价;e、同类工程扩大指标。2、其它费用取费依据a、设计费参考国家有关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取费;b、建设单位管理费依据省财政厅有关规定取费;c、基本预备按工程费与其它费用之和8%估算;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80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433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费285万元,其它费用29万元,基本预备费60万元,详见表8.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4、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估算340万元(生产负荷100%),生产负荷60%和80%,流动资金估算分别为214万元和276万元。8.1.5项目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114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7万元,流动资金340万元。44 8.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47万元,筹资方案:自筹资金147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000万元。项目结构型号计量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元)金额(万元)433标准大棚钢架、塑膜亩5040000200水泵房2座砖混结构m220060012管理房砖混结构m220050010仓库砖混结构m280050040主机耕路路幅6m,泥结石Km313000039支机耕路路幅3m,泥结石Km67000042改良土壤亩300010030排水沟渠顶5m、底3m、高2mm500012060设备及安装工程285水泵及配件(2开1备)4″N=13KV台6150009输水管道DN110(含配件)m3009027输水管道DN50(含配件)m60004527喷灌设施亩5002000100旋耕机台106000060检测仪器设备成套套11510KV输电线路Km28000016电力变压器50V台1300003高低压配电柜套1200002农机具小型10农用车2t辆25000010工具车1.5t辆1600006其它费用29设计费(含前期费)7182.5%18建设单位管理费7181.5%11基本预备费7478%60项目静态投资80744 合计807表8.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第九章经济评价一、评价依据及基础数据1、评价依据a、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b、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1998。9.1.2基础数据a、设计规模:甘蔗套种马玲薯12000亩,年产甘蔗和马玲薯各1.2万吨。b、:项目建设期2年,投产期2年,生产负荷分别为60%和80%,达产期18年,计算期为21年。c、项目总投资估算114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7万元,流动资金340万元。d、资金筹措方案,企业自筹资金147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二、财务评价1、总成本费用估算a、外购原辅材料费,44 生产主要原辅材料品种为种苗、肥料、防治病虫害药物等,根据种植品种和面积测算,生产负荷60%、80%、100%时,外购原辅材料费分别为148万元、189万元和237万元。b、外购动力费,主要项目为机耕费和水利费,两项费用按每亩175元,生产负荷60%、80%、100%时,外购动力费分别为32万元、42万元、53万元。c、工资及福利费,以计件工资为主,根据不同种植品种投工数量计算,生产负荷60%、80%、100%时,工资及福利费分别为83万元、107万元和132万元。d、折旧费,折旧年限按20年,年折旧率5%,年折旧费37万元。固定资产残值率10%,固定资产余值82万元。e、修理费,为折旧费的50%,年修理费19万元。F、其它费用,包括其他种植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其他种植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按工资及福利费的120%和100%测算,分别为100万元、128万元和83万元、107万元、132万元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10.2.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值a、销售收入,根据产地批发价测算,生产负荷60%、80%、100%时,销售收入分别为643万元、839万元和1072万元。b、税金及附加,根据国定现行有关税费规定,农作物种植产品免征税费。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a、财务内部收益率,根据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2%;b44 、财务净现值,基准收益率按10%计,依据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分析,财务净现值(Ic=10%)为677万元;c、投资回收期,根据计算,投资回收期为6。86年(含建设期);d、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计算期平均值)投资利润率=——————————————×100%项目总投资172=——————×100%=14.8%1147e、销售额利润率年利润总额(计算期平均值)销售额利润率=——————————————×100%年销售收入(计算期平均值)172=——————×100%=16.6%1039分析表明,本项目盈利能力除能满足设定的基准收益率最低要求时,还有超额盈余,各项财务指标均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财务评价是可接受的。三、不确定性分析44 1、盈亏平衡点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年固定成本BEP=————————————————————×100%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税金及附加468=————————×100%=72%1072—422—0计算结果表示:生产能力达到72%,项目可以做取盈亏平衡,企业可以保本。2、敏感性分析项目对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项目投资诸因素单项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详见表9.1《敏感性分析表》。表9.1敏感性分析表项目变化因子与变化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万元)投资回收期(年)销售收入经营成本项目投资1销售收入变化1.1销售收入增加+50022.711385.871.2基本方案18.26776.861.3销售收入减少-50013.62878.452经营成本变化44 2.1经营成本增加0+5014.63718.002.2基本方案18.26776.862.3经营成本减少0-5021.79846.003项目投资变化3.1项目投资增加00+1016.96037.213.2基本方案18.26776.863.3项目投资减少00-1019.87526.50通过分析可知,说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财务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项目经济上可行。44 第十章社会效益一、能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从资源环境上来讲,发展甘蔗和马铃薯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耕地中60%是干旱缺水地区,这些地区只有甘蔗和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产业多数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是很多贫困农民的主要粮食,在西部开发中对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具有重大作用。在贫困地区发展马铃薯生产,是一种有效的“造血式”产业扶贫。该项目能扩大农民收入来源,解决农村地少人多,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提高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高效农业甘蔗和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和适应性广的作物,由于其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一般100天)。研究和实践表明,充分利用灾后甘蔗套种马铃薯,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马铃薯茎叶还田增强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对后作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这样不仅调整了种植业的合理结构,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三、保障粮食安全,降低粮食供给对国外的依赖44 中国的人均耕地,人均拥有水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还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靠增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来增加它们的总产量,进而增加粮食安全的可能很小。随着甘蔗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粮食安全的压力。近年来,我国进口马铃薯,特别是冷冻马铃薯条增长惊人。使用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马铃薯产品,能在减少国家外汇流出的同时也减少了我国粮食对国外的依赖。四、有效利用生物质能,减小石油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从我国能源替代战略来说,甘蔗和马铃薯是理想的酒精制造原料。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参入汽油,实践证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国是人口大国,大规模用粮食生产乙醇汽油不可能不影响到粮食安全。使用甘蔗和马铃薯做原料,能避免车与人争粮食的局面,扩大用乙醇汽油的规模。工业用的马铃薯其淀粉含量高,而且种植起来单位产量大。而且生产马铃薯基本上不与粮食争地,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冬闲田都可以广泛种植。经初步估算,仅这一项,就可以满足全国推广10%乙醇汽油的需要。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