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 31页

  • 2.21 MB
  • 2022-04-22 11:24:08 发布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目录30一、展览概况1、展览背景2、目标预设3、策展理念4、展览内容5、展区分布6、组织体系二、武陵文化概述1、武陵山概念2、武陵文化定位3、武陵文化特质4、土家族文化5、苗族文化6、关于黔江文化三、展览大纲1、序厅2、主展区——武陵文化概览(文广局)2.1、历史文化篇2.2、黔江文化发展成就篇2.3、土家族文化篇2.4、苗族文化篇3、黔江旅游厅(旅游局)4、武陵之旅及旅游商品展(旅游公司)5、武陵山饮食文化展(文广局)6、武陵山茶文化展(蓬江食品)7、木雕根艺展(多人合展)8、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宣传部)9、宜居黔江(市政园林局)10、武陵当代书画艺术展(文联)11、武陵山文献展(文联)12、民间工艺、民族服装(民宗委)四、布展意见1、总体风格2、技术要求2.1、场景气氛和场馆装饰2.2、引导系统2.3、模拟场景2.4、互动内容3、宣传组织4、展出管理5、展后利用五、经费概算1、展出活动经费2、前期征集经费3、设计布展经费3030 一、展览概况1、展览背景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的风景园林与花卉盆景行业综合性国际盛会。第八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举办。本届园博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本届园博会办会宗旨是“促进全国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和园艺的发展,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探索并实践市场化办会的新途径,引导社会对未来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与追求”。重庆园博园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地带。3300亩的园博园中,有800亩将是水体面积,园中共容纳100个分园,由各省级单位及国际友好城市自建代表当地特色的园林。本次园博会的办会原则是:“突出特点,汇集精品;参与度高,引领园林发展;勤俭办会,优质高效;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园博园分为入口主题展示区、传统园林集锦区、国际园林展示区、未来园林展示区、三峡生态展示区、景观生态体验区六大展区。目前,园博会筹备工作正抓紧展开。市政府印发了第八届园博会活动总体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审查巴渝园规划是我市为本届园博会隆重推出展示巴渝文化特色的园林”。根据市政府凌月明副市长指示,要在巴渝园举办展示我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活动,并明确提出举办武陵文化展。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园建设30 活动指挥部与与相关单位、个人就书画、摄影、文艺演出、李岚清素描、何智亚摄影作品和武陵文化、渝北民俗风情展进行了沟通协调,达成了一致意见。指挥部于2011年7月4日向黔江区人民政府来函(重园博函[2011]24号),请黔江区在重庆园博园的巴渝园B院二、三层举办武陵文化展览。巴渝园内共有10个展示巴渝建筑文化特色的院落构成,园区濒临800亩龙景湖,其B院正是在湖滨绝佳位置,在同院一楼展出的是李岚清素描展,使武陵文化展更显重要。黔江区作为武陵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具有浓郁的土家文化、苗族文化、特色产品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资源,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为此,黔江区政府决定牵头在会展开幕期间(2011年11月19日起)代表重庆市在巴渝园B院二、三层举办武陵文化展览。2、目标预设作为本届园博会开幕式活动的重要组成单元,武陵文化展紧临李岚清素描、何智亚巴渝古镇摄影展和渝北民俗风情展,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展示效果。计划展出时间:2011年11月19日至12月19日,为期一个月。根据区政府吴忠区长、刘承升副区长和张光平副区长批示,要求本次展出由黔江区文广新局局牵头,区市政园林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黔江区将悉心组织举办武陵文化展,为园博会增光添辉,增注文化内涵,充分展示武陵文化特色。30 武陵文化展对于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武陵山区各民族的独特风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塑造重庆区域文化品牌,尤其对于黔江区的民族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培育、提升黔江形象,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筹备工作小组应在展览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精心策划,精心运作,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让世界了解黔江,使黔江走向世界。3、策展理念环山拥水、历史悠久的黔江区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文化展意在向世人展示远离尘嚣的清凉之都——黔江,是“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富集,物产丰富”的桃园胜境。武陵文化展将告诉人们:黔江区曾经是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经过土家、苗、汉各族同胞的世代创造和多年积累,客观上已成为渝东南民族聚居区的区域性中心。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渝东南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武陵文化展要具备浓郁的地域特色。设计上将巴渝园B院建筑形体融入到整个展出风格之中,设计中要尽量运用竹、木效果材料和园林素材,也体现“世外桃园”的意境。4、展览内容在武陵山区,长期世居着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群,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武陵文化是武陵山区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区域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宗教、风俗等内容。根据园博园指挥部的意见,综合我区宣传需要,30 我们将武陵文化展览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⑴序厅。序厅为武陵文化展的主入口设计,内容包括迎宾、武陵区位示意图、资料索取、参观引导、旅游商品及宣传文献展销、序赋等。⑵主题展区。这部分为武陵文化展的核心内容,设于二楼中庭一周四厅之内。内容分为历史文化篇、黔江文化发展成就篇、土家族文化篇、苗族文化篇四个部分。其中历史文化篇为作开篇,将展示神秘的武陵山文化历史、文化名人,重要史实等,四篇均以图文方式,展示武陵山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黔江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其中包括黔江公共文化事业概况、文化遗产、非物等方面的成就。⑶旅游展。主要集中在B院三楼,黔江旅游厅内以图文、多媒体等方式全面展示黔江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招商投资推介;武陵之旅厅侧由区旅游天地公司进行宣传,并在门厅一则进行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展部分还包括武陵山饮食文化展、武陵山茶文化展和多人合展的木雕根艺展等内容,其中武陵山茶文化展作为参展互动设置,让参观者免费用茶。⑷专题展。在本次展出中,设置6个专题展厅。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以图文方式展示黔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多以多媒体方式展播黔江相关专题片;宜居黔江——市政园林成就展由区市政园林局组织图文素材,主要展示黔江人居环境,以配合园博会中心内容;武陵当代书画艺术展拟向渝东南五区县约稿展出书法、国画作品100件;武陵山文献展侧主要以实物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武陵山区的文化成果,以书展为主,推介武陵山作家群和艺术家群体;民间工艺展、民族服装服饰展两个专题展拟由区民宗委、民族博物馆30 组织借调展品,以实物、模型、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武陵山民族服装服饰和西兰卡普等民间工艺品。各分部展出内容要相互补充,避免图片、展品的重复,各厅内容要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具体内容选择上要突显“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富集,物产丰富”的桃园胜境理念;题材要以黔江为主体,酉、秀、彭、石四县重要内容为补充,贵州、湖南、湖北周边地区为参考,以突显黔江作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的地位和作用。5、展区布局按文化、旅游、专题等类型进行合理布局,固定展厅和生活化、场景化展示相配套,做到结构多样化,布局合理化,实现动静结合,手法多样。布局中要注意动静分区,不让有声响的展示内容安排在临近,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初步分布如图:巴渝园B#院三楼平面布置图30 巴渝园B#院二楼平面布置图6、组织体系为加强武陵文化展活动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武陵文化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要组建各专项筹备组,分头开展准备工作。特别是展品的借调、征集工作。建议如下:工作组及专项展责任人工作任务工作协调组刘承义、崔建明负责协调各组征集,组织现场活动策展工作组陈彤、罗志义负责展出策划和设计工作;负责主题展、文献展、当代书画艺术展等专项展出设计旅游宣传类展览旅游局、天地公司负责旅游展部分的现场活动;组织旅游商品、特产、茶文化、饮食展、木雕根艺书画展、作家书展区文联负责征集书画作品、出版物,作者资料民族服装及工艺品展区民宗委、民族博物馆负责民族服装、服装模型和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品组织、借调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区委宣传部负责本专项展的文案起草(图片统一征集)市政园林展区政园林局负责本专项展的文案起草(图片统一征集)30 武陵文化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人员要根据每项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按照本方案明确的时间、内容、要求和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各分项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本活动筹备工作的考核奖励机制,对组织工作有力、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工作进度计划完成时间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单位或人9月5日前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筹备工作小组、抽调活动工作人员,完成现场实测和初步论证,编制活动工作方案和策展书初稿。9月10日前审定工作方案、策展方案;展出公司招标。9月20日前策展方案修改、优化,活动方案、经费预算报批。召开由文广局、市政园林局、文联、旅游局、民宗委、旅游天地公司等参与的展出工作协调会。9月25日前展出方案初审,展出公司选定,签定展览工程合同。10月1日前宣传部、市政办、旅游局、天地公司等各专题展文案任务单位完成文案写作并交筹备组。文联寄发书画展、书展邀请函,与周边县文联取得联系;对重点作者进行电话勾通和邀请。展出方案终审,展出公司开始生产加工。10月15日前筹备组完成各展厅文案和图片的创作、征集、画面设计,与展出公司进行接洽和研究,完成细节设计文联与周边县进行征稿进度联系,开始收作品10月30日前完成前期加工、设计、制作等准备工作。发放现场工作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行展场入场检查。11月5日前现场布展工作入场。工作组确定。招聘导引员、保安、礼仪、周末志愿者等现场工作人员。文联、民宗委征集、调借的展品到位,送往现场11月15日前现成布展完成,进行现在验收,整改优化11月19日起开展12月20日拆场,展品装箱交运,场馆移交。30 二、武陵文化概述1、武陵山概念武陵山地区系指以贵州铜仁地区梵净山山脉延绵的地区,主要包括湘、鄂、渝、黔四省一市边区。具体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所辖五个区县: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武陵”也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区划概念。起始于汉代所设的武陵郡,治义陵(今湖南溆浦县南),后汉移至临沅(今湖南常德县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武陵”作为区划名称时改时复,延至宋以后。元朝开始,历史上的“武陵郡”划归于湘、鄂、川、黔四省管辖,于是“武陵”被湘、鄂、川、黔边区所代替。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行政区划分如何变化,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30多个民族族群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地理和文化特征的民族地区。武陵地区总人口1420万人,其中土家族670万人,汉族480万人,苗族200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计7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66.25%,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排在西藏和新疆之后),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武陵山区有着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民族问题等特征。30 2、武陵文化定位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由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组成。武陵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域性文化。早在史前时期,武陵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地域文化。土家族、苗族是武陵地区主要的世居民族,他们不仅世居于这一地区繁衍和发展,而且其人口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61.2%。因此,土家族、苗族文化表现了武陵地区文化的主体特征,尽管汉族文化大量进入武陵地区,与土家族、苗族互动频繁,对该地区文化影响很大,但武陵地区仍不失作为民族地区具有的文化个性。武陵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直接源头是先秦时期的“南蛮文化”。夏、商、周三代,武陵地区濮、巴、楚、苗、越等“南蛮”创造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民族文化。“武陵文化”形成的标志是汉晋时期武陵郡的建立和《桃花源记》的问世。武陵文化许多因素与先秦时期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有历史渊源关系,这些文化都曾影响武陵文化,致使武陵文化具有多样性,从而形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象。3、武陵文化特质从地理形态来看,武陵地区是中国最典型的山区,因此,武陵地区的地域文化也体现为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30 由于武陵山一带是中国巫鬼文化的发源地,故而武陵地区的地域文化又是一种神秘浪漫的文化。明清时期,地方志对武陵山区的崇巫尚鬼习俗作了大量的记载,现在富于神秘性的傩文化在武陵地区民间还大量存在,如土家族、苗族民间的还傩愿、傩堂戏、还坛神等。我们从屈原的《九歌》、《山鬼》、顾彩的《天下郡国利弊书》以及沈从文的作品中可以领略武陵地区地域文化的神秘意蕴。这种神性、魔性正是武陵地区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武陵地区除土家族、苗族、汉族外,还生活着侗族、瑶族、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这种文化生态对武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使得这一地区中的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汉、瑶、侗等民族的文化,形成武陵地区的土家、苗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4、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是武陵地区的世居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古代巴人是土家族的主要源头之一,而湘西土著或濮人是土家族的另一个主要源头。这两个源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融合其他一些外来民族的部分成员在唐末形成的一个较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因此,武陵地区是土家族孕育、成长、发展的地方。特态文化。正由于武陵地区这种特殊性,使得土家族在其物态文化方面有其显著的特征:一是生产、生活、器具的竹木化及其形状的特殊性。武陵地区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聪明勤劳的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器具多就地取材,用各种木材和竹子制成水桶、水缸、床、椅子、箩筐等;二是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这与武陵地区主要是山地,加之气候湿润,毒虫猛兽较多,其建筑就依山而建,适应山地地势,楼上住人,楼下放东西或喂牲畜,而且30 可防潮及抵御毒虫猛兽的侵袭。三是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纺织及其制品文化。这反映了土家人聪明智慧和爱美的心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与当地自然生态紧密相联。西兰卡普俗称土花铺盖,用麻织成,上面织有多种图案。其图案有三类:一类是取材于自然的图案,如虎豹斑纹、锦鸡彩羽、蟒蛇赤章等,这些是武陵地区人们崇拜的动物类;一类是取材于物体图形,如墙边花、方形叠坡图案、弧形图案、水波纹图案等及其组合图案,这些都是当地自然界形成的印象美图案。另一方面是以靛蓝、黑、青为基调色彩,配以多种彩色,形成五彩缤纷的姿态,各种图像配以多样颜色使其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制度文化。因为武陵地区这种自然环境使土家族经济也明显地表现出山地经济的这一特征,主要有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农耕经济等。从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武陵地区特色的土家族经济制度文化:即采集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采集文化源于采集生产,因植物为人们提供可食可用之物。所以采集生产主要是以天然的植物为生产对象。渔猎文化是源于武陵地区渔猎经济生活,主要表现在猎神崇拜,山神崇拜,赶仗和放闹等方面,这些都在《酉阳州志》30 中有记载。农耕文化源于农耕经济,唐宋以后,农耕经济在武陵地区得到很大发展。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农耕经济占绝对地位。而这里的农耕经济是以旱粮作物种植为主的,因而,在长期农耕经济生活中,土家人产生了具有武陵地区农耕经济特点的农耕文化,主要表现在,太阳神崇拜、雨神崇拜,土地神崇拜、牛崇拜、谷神崇拜、农耕歌谣、农耕谚语、农耕风俗、饮食文化等方面。其内容十分广泛并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精神文化。土家族精神文化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图案学科(如白虎带崇拜等),二是信巫鬼、重人祠:三是有特色的土家歌舞,体育文化,如跳丧歌舞、哭嫁歌舞、摆手舞,各种情歌(如龙船调),以及口传和习俗文化等等。5、苗族文化武陵地区还有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它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九黎”、“苗族”、“南蛮”。这三个古老的民族集团是苗族最早的祖先。真正的苗族形成是三苗部落联盟被尧、舜、禹击败之后,再次被迫大规模徙往西北和荆襄一带,即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放欢兜于崇山(今武陵山地区)。唐宋以后,由于苗族不断显示其影响,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各代中央王朝与苗族的接触日益频繁,对苗族的认识逐步加深,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杂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而被重视。唐代樊绰《蛮书》中有“黔、泾、巴、夏,四邑苗众”的记载。物态文化。苗族也有具有鲜明特色的物态30 文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以竹器和铁器为主要的山地耕作工具和生活器具的文化,如其中最有苗族特色的是竹器中的背篓、挑篓。它们都与地方自然资源,地理特征,生态资源分不开;二是典型干栏式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苗族的吊脚楼保持着自己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吸收了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三是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苗族服饰、装饰都很耀眼,如其佩饰银器,在保持总体风格情况下,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在颜色或微小格调上有一定区别。苗族服装的五彩缤纷,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特有的心理素质和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征。精神文化。武陵地区苗族的精神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习俗文化。最典型是婚姻习俗、丧葬习俗和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也因地方不同而有异,即有地域文化特色。二是图腾崇拜,武陵地区苗族主要有两个图腾崇拜,即盘瓠图腾崇拜和牛图腾崇拜。苗族的“牛王节”则是武陵地区苗族的牛图腾崇拜的最好证明。制度文化。武陵地区苗族的制度文化与土家族的制度文化体现在经济制度上是基本相同的,因为经济制度与地方、地理、生态环境直接相关。6、关于黔江文化黔江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典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南溪号子”,吹打乐“薅草锣鼓”,特色乐器“咚咚奎”等。民间舞蹈以摆手舞最具代表性,其他还有铜铃舞、竹梆舞、打绕棺、板凳龙舞等。民间文学主要形式有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等。民间手工艺术制品以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最为绚丽。文物富集是黔江又一大特点,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个,文物点408个,馆藏文物1200件,3级以上珍贵文物46件。区内文化遗存中,有范长生等土家族历史人物的遗物,有万涛烈士故居和红三军怀念部遗址等革命历史文物,有唐代铜钟、正阳恐龙化石群、红土湾旧石器古人类遗址,阿蓬江悬棺等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文化珍宝。30 近年来,黔江区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一直坚持高起点、高规划、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从而建成了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全区投资数亿元建成了体育场、体育馆、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组成的文体中心及万米河滨健身长廊,成为展示该区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文化新亮点。文体中心的建成,填补了渝东南片区无综合性大型体育场的空白,成为黔江城市建设上的一座里程碑。如今,建筑面积为16953平方米,设计典雅,渝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图书馆——黔江图书馆新馆已落成,并即将开馆。民族影剧院建设工程已经完成选址工作,将在年底动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黔江区还建立了桥梁村民族风情展示基地和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发掘和利用。在本次展览中,要利用武陵文化展的主体展区,对武陵文化历史、土家族苗族风情和黔江文化事业发展成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在武陵文化中树立黔江文化的品牌。并积极与旅游文化相呼应,提高黔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办展效果和目标。30 三、展览大纲1、序厅序厅为武陵文化展的主入口,包括B院入口大门区、门厅区和廊道三个部分。【内容】展标:入口右侧立木质桅杆,悬武陵文化刀旗,刀旗上丝印园博会标志和武陵文化标准字,标准字拟请傅胜德书写;入口大门门楣上方挂木雕展名。迎宾区:入口大门两侧置大型苗鼓一对;两根立根挂木雕对联,对联拟请区诗联协会创作;门前租摆盆栽绿植并在地面铺设地毯。门厅区:左侧设纪念品和文献展销柜;右侧墙面为武陵山地区示意图;地面置自助资料陈列架一组、咨询、引导工作台一个;准备武陵文化展折页资料5万份、旅游局提供旅游宣传资料5万份、其它宣传资料若干供参观者取阅。廊道区:在入口正对走廊廊道栏杆空档,设置半透明序言板,序言板上印制“武陵文化”序(赋),拟请何炬学创作。【形式】入口处安排莽号手8-10名,苗鼓手2名,在开幕前五天列队交替迎宾;门厅安排一名引导小姐,装民族服装进行参观引导和咨询。30 2、主展区——武陵文化概览武陵文化概览为本次展出的核心内容,设于二楼中庭一周四厅之内。内容分为历史篇、成就篇、土家族篇、苗族篇四个厅。【内容】历史篇为作开篇,设于二楼中堂,将展示神秘的武陵山文化历史、传承、文化名人,重要史实等,以图文为主。中庭左则为土家族文化篇;右则为苗族文化篇;中堂对面为文化成就篇。【形式】武陵文化概览主要用图文方式,展示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黔江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成就,其中包括黔江公共文化事业概况、文化遗产、非物等方面的成就。展板设计外型要与建筑风格和武陵山文化实质相符合。文案另行撰写;图片征集约80幅左右;历史篇厅中作傩堂设计,置傩神等画像和祭祀用品用具,以增强其神秘感和严肃性。土家族和苗族文化展厅中分别设置白虎模型、苗族图腾。其介绍以图文配合形式展开,图片和文字力求少而精,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厅内空白处使用民族文化符号的装饰挂件、摆件进行点缀。核心展区中庭四合院回廊上安排两名着民族服装的民歌手,偶尔清唱民歌,兼作参观引导和游客楼内拍摄模特,以增强参观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宣传效果。【文案参考资料】历史文化篇:30 武陵文化是指世代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武陵山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同类、文化同质。武陵地区是中国人类起源地之一。夏商周三代,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苗人、越人、汉人等多民族聚居区,致使武陵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时空叠合特点。秦汉三国两晋时期,武陵地区隶属黔中郡、武陵郡管辖。南北朝时期,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的问世和武陵仙境“桃花源”的初创标志“武陵文化”形成。武陵各族先民创造了奇特的民族语言、丰富的民间文学、独特的民间艺术、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民族体育和促进武陵山区不断发展和繁荣的黔江精神。在黔江区不仅有草圭堂土司遗址、张氏庭院、小南海板夹溪建筑群、万涛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有南溪号子、后坝山歌、阿蓬江帅氏莽号、后河古戏、薅草锣鼓、土家族打镏子、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土家族毛古斯、傩愿戏、花灯戏、挑花、土家织锦、苗族服饰、苗族银饰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陵地区各族群众民间信仰的主要形式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道教、佛教传入武陵地区始于西晋,黔江著名道观有真武观等,著名佛寺有香山寺等。武陵地区以贺龙、周逸群、赵世炎、万涛等革命先烈,有他们和他们所创造的丰富“红色文化”。黔江文化发展成就篇:黔江作为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汇地,是一30 片文化的沃土。诞生于土家族村民劳动和生活的《南溪号子》,如今已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坝山歌、中塘向氏武术、濯水后河戏、吴幺姑等,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黔江江区先后投入上亿元,建成了名列重庆直辖市“十佳文化广场”的“黔江大众广场”,享誉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黔江万米滨河文化公园”和融中国土家族建筑传统风格和现代气象为一体的西沙步行街。投入1.2亿元,集中兴建黔江民族文化宫、重庆民族博物馆、体育场、体育馆。建立健全了全部30个街道、镇、乡文化中心,并做到了人员、经费、阵地、设施、工作“五落实”。近几年来,黔江还建立了一批民族文化传统项目基地学校,开展了吹木叶、打溜子、舞铜玲、耍竹梆等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训练。同时,全面展开了民族民间文物和社会流散文物的调查征集工作,公布了黔江区第一批共26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63件,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均居渝东南地区之冠。全区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覆盖率达100%。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7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98%;30个镇乡已建成113个农家书屋。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黔江乡村文化节、黔江民族文化周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一批作家、艺术家十分活跃,创作出版了大量文艺作品;重庆民族歌舞团、武陵文化广场等一批黔江民族文化名片影响力日益增强。2009年8月14日30 ,黔江区委二届六次全委会决定,到2012年,黔江区文化建设要走在渝东南和武陵山地区前列,初步构建起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框架。其中,要做到文化功能设施完备,基本建成城乡文化设施体系;文化活动场馆全面达标,文化馆、图书馆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文化人才大量集聚,文化向心力和影响力确立;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4%以上;民族文化品牌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到2017年,各项文化要素和指标领先渝东南,全面建成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建成黔江传媒中心、渝东南艺术陈列馆,启动渝东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黔江区委、区政府还决定,从2010年起,建立1000万元民族文化奖励基金,每年预算200万元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为黔江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投入保土家族文化篇:元前700年前后,汉水流域大批濮人始迁武陵山地区,使武陵山地区成为濮人故乡。除濮人外,武陵地区并不存在其他抽象的土著族群。濮人是土家族本地部落的先祖。武陵地区土家族人与古代部分巴人也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西汉刘向在《世本》一书中记载了巴人始祖“廪君”的传说。巴人最早居住地武落钟离山即长阳县。廪君被推为首领后,率领巴人溯清江西上至盐阳。长阳县“香炉石文化”遗址证实中国巴人起源于清江流域的长阳县。商代武丁征伐巴方,巴人迁都于枳(今涪陵区),后又迁都于江州(今重庆市)。巴人因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以“勇锐”而著称于世。《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30 。春秋时期,巴国都于江州后,逐渐强大,达武陵山区。战国时期,经过巴、楚之间的多次战争,巴国势力削弱。东周显王时,巴、蜀经常发生战争,楚国趁机占据巴国等地。巴国部分遗民向南流亡到了武陵山区。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兵灭了蜀国和巴国。置巴、蜀、汉中郡。古代巴人与现今的土家族有族源上的关系,或可这样说:以古代巴人的一支后裔为主逐渐融合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土家族。《土家族简史》称:“土家族来源于楚、秦灭巴后,定居在湘鄂川(渝)黔接壤地区的巴人。但是,在有关巴人活动记载之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这个地区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发祥地之一。”古代土家族人是我国最早开采朱砂的民族。清代《光绪秀山县志》记载秀山县开采丹砂的各“厂户贩出境,岁利几万金”。巴妇清也是武陵山地区采较早的采丹名家。土家族民居为“干栏”房屋。《通典》记载濮“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曰干栏”。“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现在,渝东南土家地区仍然保存了无数“干栏式”转角楼民居建筑,楼分二层,人住楼上,下放杂物。土家族建筑是正屋配单转角楼和正屋配双转角楼,如黔江区阿蓬江、板夹溪、濯水古镇、秀山龙池、酉阳龚滩镇建筑群。土家人爱唱情歌。元明清土司时期,土家先民盛行以歌为媒的婚恋习俗,“30 土司地处万山之中,界连诸苗,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布帕,衣裙尽刺花边,与红苗无异。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巴文化对土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土家族人信仰白虎与巴人的信仰一脉相承。武陵地区发现的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的数百件巴人虎钮錞于、编钟、铜钲等青铜器上,不管是兵器还是乐器,大都有虎的图像或纹饰,具有图腾或族徽的特殊意义。其次,土家族的摆手舞、撒尔嗬与巴人的巴渝舞、踏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名文化、建筑文化等都与巴文化有着承袭关系。巴渝舞是巴人的战争舞蹈。苗族文化篇:武陵山地区的苗族是古代“三苗”的后裔,“三苗”又是“九黎之后。”约在五千年前,“九黎”是炎黄时代生活在我国南部的部落联盟。“九黎”部落联盟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后,部分成员退回南部,成为南方苗族先民。尧舜时代,“九黎”后裔形成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今鄱阳湖)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有苗”族被夏禹打败后,在长江中游建立新的部落联盟“荆蛮”。西周时代,周王朝曾经数次对“荆蛮”进行征伐。争战中部分“荆蛮”离开洞庭湖区,迁到武陵山区,这是武陵山区苗族的最早一批先民。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由于封建王朝镇压,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和“盘瓠蛮”的苗族从武陵地区向西迁徙,逐渐形成武陵地区苗族聚居区。远古时代的苗族文化相当发达,不仅创立了刑法,而且发明了武器。苗族建筑也是吊脚楼,如吉首市德夯、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和松桃寨英村古建筑群。30 3、黔江旅游展厅(区旅游局)【内容】城市大峡谷、阿蓬江大峡谷、小南海、濯水古镇、黔江国家森林参加者等景区景点的图文展。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旅游服务、旅游商品等情况。【形式】两面为展示墙,创作文案并征集图片20幅左右。正面墙设大尺度平板电视,用碟机反复播放《家在黔江》和其它黔江旅游宣传片。设置洽谈席,同区旅游局安排人员提供旅游招商和咨询服务。4、武陵之旅厅(旅游天地公司)【内容】两面展示墙以图文展示内容主要是旅游公司所管理的成熟景区,以小南海和濯水古镇为重点进行宣传。【形式】创作文案由旅游天地公司提供,并征集图片10幅左右。设置洽谈席,同区旅游局安排人员提供旅游招商和咨询服务。设置厅旅游商品展销柜并拓展到厅外的门厅一侧。在展出期间发放小南海风景区折扣或免费门票1万张(使用有效期设置为一年)。由旅游天地公司负责组织旅游商品货员并安排人员销售和服务。5、武陵山饮食文化展(区文广局)30 【内容】一面展墙,以图文方式展示武陵美食。【形式】除展墙外,联系现场制作神豆腐并展售;同时展销其它黔江食品,但注意不与旅游商品展、茶文化展两厅内容重复。6、武陵山茶文化展(蓬江食品公司)【内容】一面展墙,以图文方式展示公司产品。突出武陵山绿茶、花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品质。设置洽谈席,承接产品订单和业余洽谈。【形式】除展墙外,实物展销公司其它产品。由参展商安排人员在此展销、推介一个月。7、木雕根艺展(多人合展)【内容】濯水古镇谢凯木雕作品展,梁志国、张长江等根艺作品展,奇石展、盆景展。同时提供作者名片自取、现场创作等。【形式】均以实物展出并预售。拟邀请木雕或根艺大师一名现场创作一个月,进行展示展销。作者本人未在场的作品一律由作者定价造册,只进行预售,出售作品要在展出一月后才发物流给购货参观者。8、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区委宣传部)30 【内容】黔江概况、黔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文案拟由区委宣传部创作提供,图片30幅左右由活动筹备组统一征集。【形式】两面展墙,以图文方式进行。无人执守。正面墙设大尺度平板电视,用碟机反复播放《黔江》和其它黔江形象宣传片。【文案参考资料】黔江区地处重庆市东南边陲,东临湖北咸丰县,西界彭水,南连酉阳,北接湖北利川市。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有人口52万,其中有土家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以上。黔江区是建制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黔江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始置,初名“丹兴县”,唐天宝元年更名“黔江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设置四川省黔江地区,属黔江地区。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后,1998年改黔江地区为黔江开发区。2000年9月撤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直属重庆市管辖。30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山雄水美,民风淳朴,文化富集,远离都市尘嚣,生态环境优越。经过各族同胞的世代创造和设置行署以来的多年积累,客观上已成为渝东南民族聚居片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黔江区交通、园林景观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并创造和提升了一批经济、文化品牌,各族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崭新的21世纪,黔江经过行政区划调整而正式建区。重庆市委市府作出把黔江建成渝东南经济中心、30万人口中等城市,并继续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重要决策,黔江进入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又为黔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兴建渝怀铁路,改造319国道公路,建设黔江机场,将为黔江新区插上奋飞的翅膀。9、宜居黔江—市政园林成就展(区市政园林局)【内容】黔江人居环境、巴渝新居、市政和城市街区景观、绿化带、公园景观。文案拟由区市政园林局创作提供,图片30幅左右由活动筹备组统一征集。【形式】三面展墙,以图文方式进行。其中一面为黔江城市全景满墙大图。无人执守。10、武陵当代书画艺术展(区文联)【内容】渝东南五区县国画作品30幅,书法作品50幅左右。其中黔江区内作品占50%。拟由区文联联络邀请或组织征集,展出后原作退还作者并支付稿费。【形式】作品统一装裱,实物挂展。30 11、武陵山文献展(区文联、图书馆)黔江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小说、诗歌、散文、书影画、影视等艺术作品,出版了《村庄》、《想家的时候》、《红土地热土地》、《最后一个船夫》等文学专著50余部。【内容】武陵山作家群、艺术家群展示。作者照片和简介。文献实物展。【形式】武陵山作家群、艺术家群展示以图文展板形式展出。文献实物以展架方式陈列。并现场组织部分黔江作者图书展销。12、民间工艺展、民族服装展(区民宗委)【内容】民间工艺品展和民族服装服饰展两个展厅均拟临时借调民族博物馆现成展品。【形式】民间工艺品展和民族服装服饰以实物布展。两厅各设一张展板进行图文描述。服装厅同时展示博物馆原制作的模型一组。【文案参加资料】武陵服饰文化:30 土家老年男子穿满襟衣,头裹青布巾;中青年男子穿排扣对襟衣,裤脚缀梅花条。土家老年妇女头包青布帕,身穿矮领滚花边满襟衣;中年妇女穿右开襟矮领衣,套绣花围裙,裤脚用色布缀3条梅花边,穿绣花鞋;土家姑娘穿外托肩上衣,裤子绣五色花,戴瓜子耳环和银手圈。苗族男子头包布帕,大如斗笠;穿对襟衣,裤短而大。女子用花格帕包头,层层缠绕;穿无领大袖满襟衣,胸前绣花;下着短而大的宽脚裤,边缘滚花边;喜戴银饰和项圈。侗族老人穿无领右衽衣,着宽长裤,系束腰带。妇女穿无领右衽带子衣,下着百褶裙,袖口、裤脚镶花边,系绣花胸围,插银簪,包花帕。白族男子包白头巾,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马褂。女子戴“风花雪月”帽,穿白色大襟衣,套黑丝绒短褂,系绣花飘带。30 四、其它意见1、总体风格本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武陵文化展总体风格要与全院建筑风格相符合,开成统一体。力求体现黔江民族特色,力求与现代视觉艺术的结合,展场搭建使用环保材料,表现出武陵武陵丰富的内含和质朴、淡定的个性特殊。2、技术要求2.1、场景气氛和场馆装饰准备并放置来宾题词簿、签名簿、名片交换箱、报刊资料赠品架。印刷足量的宣传资料供参观者索取,以扩大后续宣传效果。安排1-2名少数民族礼仪小姐,负责向导和解说工作,并兼作模特,满足部份参观者留影之邀。征集以黔江风光、人居环境、园林艺术为内容的摄影作品50幅,用于挂在廊道和其它适当处予以点缀和补充。租用适量盆栽绿植对场馆进行装点。2.2、引导系统每楼展设计引导系统,包括展厅分布图、展厅导引标牌等形式,对展场各展厅分布进行引导,方便参观者选择参观内容。2.3、模拟场景30 在二楼露台设置小南海、武陵山模拟场景,作为展览补充和亮点打造,同时以实现与园博会主题的关联。2.4、互动内容应适当考虑并设置参观者参与的互动内容,比如唱山歌、品小吃、尝香茶、试穿民族服装等内容,以要有供参观者拍摄留恋的思考。3、宣传组织展出活动要强化宣传,扩大影响。武陵都市报、黔江电视台在武幕式当天要派出记者对展出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大第八届园博会特别是武陵文化展的宣传工作力度。要广泛动员、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活动的开展,扩大影响,充分展示黔江文化建设成果。要做好接待服务等工作,展现黔江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4、展出管理开幕和展出期间,要组织工作团队在渝开展工作。要安装安保监控系统,并聘请安保人员对展馆进行24小时看守和保护,要确保参观者人生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5、展后利用展出结束后,在渝工作团队要对展品进行清点、造册。对需要带回黔江的作品和退还相关单位和作者的展品要即时送还。对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展出物品要认真清理,打包运回,防止不必要的浪费。30 五、经费概算1、展出活动经费(具体预算由协调组编制)项目具体内容及概算标准金额(万元)办公经费筹备组工作时间为三个月。包括现场考察、测量、设计和打印、制图;研讨、评审会务;联络、协调工作经费等5交通费展品的征集,往返运输,物流,展区材料运输1差旅费工作人员往返考察、设计出差经费1工作津贴工作人员在展期间在渝工作补贴、交通、通讯和工作餐10劳务费在展一个月内请小工、搬运、保洁、保安等3务工费在展一个月内请鼓号手、民歌手和其它现场人员工资、食宿和工作性津贴9其它其它不可预见的开支9合计302、前期设计征集经费项目具体内容及概算标准金额(万元)文稿稿费序言、脚本、文案创作征集稿费1图片稿费各项展出用图片征集约300幅6展标稿费展标字创作、对联创作及书写0.25文献采购武陵山文献展所需要的文献采购经费3挂件摆件采购无法由展出公司仿制的民族符号类挂件、摆件、工艺品1.75现场物品租金办公桌椅、盆栽绿植等提前进场的现场物品租金1合计133、设计布展经费(具体预算由展览公司编制)整个布展经费概算预计为120万元。以上三项合计人民币163万元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