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的郑宇民 3页

  • 25.50 KB
  • 2022-04-22 11:39:55 发布

我们认识的郑宇民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我们认识的郑宇民他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众多浙商粉丝的政府官员。最近因为一段50多分钟的视频被疯转热捧而走红网络。他就是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   人们不知,这位现任工商局局长曾是一位创造旅游奇迹的“旅游书记”,那些无疑成了当今旅游指南或座右铭的闪光语言,诸如旅游是无中生有、旅游是锦上添花、旅游是朝阳产力等等,无不出自这位官员之口。   郑宇民曾在浦江、兰溪和金华三地分别任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和常务副市长等职。他到了哪里,哪里的旅游就红火,哪里的旅游就出现惊天奇迹,哪里的旅游便带动一方经济……说他是一代旅游“枭雄”绝不为过!   本人曾追随采访郑宇民三五个年头,有幸成为他的“战友”。那几年正是他创造浙江旅游最给力的时期。往事历历,可谓大气澎湃,可歌可泣……   时间,1995年的早春。   那天我接到一个比较特殊的采访任务,即陪时任浙江省旅游局局长俞剑明一起去兰溪。   车过了金华已是晚上9时。金华到兰溪有条省道,足有20多公里。路不好,漆黑一片。开车的是俞局的司机“陶陶”,现是省外事车队副总。他车技过硬,速度很快,小车很快驶过一个叫楼家的两地交界处。前方路边停着一辆牌号末尾为0001的小车,寒风中站着几个不停张望的人。当我们的车一驶而过时,那几个人边叫边追了上来。   他们会是谁呢?俞剑明没等车停稳,急忙钻出车门。几分钟后他回到车内,和陶陶说:“跟着他们的车走。”然后自言自语地感叹道:“这么晚了,郑书记还亲自跑这么远路来迎接……”   两辆小车一前一后停在兰江大厦门前,这在当地属标志性的酒店。总经理胡霜和公关部陈巧红等一干人早在门口迎候。在四楼吃晚餐的时候,我看清了面前的这位市委书记,他就是郑宇民。    一个远离旅游、不为人知的山区小城,一夜间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北原本一无所有的仙华山,建起了盘山公路,造起了仙华大庙,树起了旅游大旗……那一年,是1994年2月24日,浙江省旅游工作会议破天荒地在此隆重举行,作报告的是当时浙江省副省长龙安定。他在会上这么说:“这次会议是以现场会的形式在浦江县召开的。总结去年的工作和部署今年的任务,学习浦江县委、县政府重视和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促进各地旅游部门的相互交流。”为了宣传这次大会和浦江旅游,《江南游报》派出了大量采编人员移师这个小城一星期,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对浦江县来说,这同样是破天荒地迎来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大会。那几天的浦江呀,从风景秀丽的塔山一直延伸到人民路的千米大道,有抬搁笼的、有手擎巨灯的、有扯大旗的、有敲大锣的……把整座县城搞得热热闹闹。就这么几天,浦江旅游出名了,郑宇民的大名首次被印进了浙江旅游史册。然而,就在这热闹声中,郑宇民却突然消失了……    郑宇民是那年开春前来到兰溪担任市委书记的。    兰溪,在水路运输发达的年代,是“日看千帆竞发,夜观万家灯火”的繁华商埠,素有“小上海”之称。改革开放初期,兰溪的工业产值,不仅在金华地区独占鳌头,在全省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一度在浙江掀起了工业学兰溪的热潮。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上世纪90年代,兰溪人简直不敢也不愿意相信,全市工业产值从金华地区的第一变成第四!一直引以为豪的国有企业群落,一夜之间便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兰溪人陷入痛苦的沉思。   当晚,郑宇民和俞剑明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他说他来到兰溪后一直在调查研究。他直言说:“兰溪比浦江还难。束缚着人们手脚的、当务之急的还是观念问题。”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在兰溪的电视上看到过他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就是引起日后全省关注的《再造优势、重振雄风,是兰溪人的共同任务》的讲话。该讲话深刻剖析了兰溪人思想观念上的顽疾和差距,拉开了观念扫雷的序幕。郑宇民没有讲稿,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实现两个转变,告别旧有经济体制和旧有增长方式,是非常痛苦和冷酷的……兰溪人是计划经济的‘亲生子’,身上长的是旧体制的肉,脉里留的是旧方式的血。旧经济体制所包含的所有制结构单纯、产品结构单一、税源结构单薄;旧增长方式所包含的封闭型、产品型、数量型、老化型,兰溪都应有尽有。我们要实现两个转变,走出困境,历史性地赋予兰溪人要负重转型、负重调整,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成本……”郑宇民的声音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响。   那晚临走时,郑宇民送给我一本书,这是他新出的一本有关旅游的书。这不仅是他对浦江旅游的总结,也是首次有人对浙江旅游作出的总结。    之后,一个开放的兰溪开始了重振雄风的征程。为了加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这两条“短腿”,兰溪提出了“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推出第三产业,并把旅游推到重要的位置上”。   之后,我每个月都要去兰溪,每次都能采访到爆炸性的新闻。其中有一条消息至今不忘。题目是《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亲自上码头迎接10年前被逐出又复归的“兰沁舫”》。   一条实际上是属私营企业的普通趸船,何以再次博得“父母官”的如此青睐,而且还从“被逐出江”到体体面面的“衣锦还乡”?兰沁舫老板张荣福是这样告诉我的:“3月27日早上,我还在睡觉就被电话叫醒了。‘张老板,我是郑宇民,你那条船能拉回来吗?有什么困难,市里会一起帮着解决。’我不敢相信,素未谋面的市委书记会冲着一条早已卖掉的船找上门来。”   张荣福是兰溪个体户中的“头面人物”,是他第一个在“保守”年代办起私营舞厅、建起天香酒楼和卡拉OK厅的人。10年前,为重现“兰溪十景”之一的“中洲渔火”,花了4.1万从梅城买回一条舱面397平方米,能容纳500人的大型趸船,花8万元搞装潢,办妥了开业手续,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最终却因种种“不宜”理由被“驱逐”出兰江。这打击使雄心勃发的张老板大“病”不起,心灰意冷。   不料10年后,市委书记在电话中明确告诉张老板,要振兴兰溪经济,就必须发展旅游,开发兰江,并保证“市里政策不会变。一旦船拉回兰溪,我市委书记亲自到码头上来接。”   “兰溪的64万人民盼望兰沁舫的复归。”原来郑宇民要兰溪首先弥补的就是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提出“思想解放,大上旅游”8个字。选择突破口就是景绝天下的兰江。但要把兰江“闹”起来谈何容易,预计规划中的水上游船、水上跳伞、水上浴场总投资约1100万元。这些钱从哪里来?最佳的捷径自然是全民办旅游、公私一起上。郑宇民亲自拍板:“把兰沁舫重新买回来!”     兰溪市政府在兰沁舫回归过程中经历了难以想像的几波几折,光给原船老板的贷款就有39万。为了使巨舟早日开张,市里电、水、工商、城建、银行等部门大开绿灯;旅游局干部职工还集资20万整修船体……   那年的5月8日,兰溪市隆重举行了“开发兰江,振兴兰溪”的启动仪式。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江面上游船如梭,而兰沁舫则成了一座灯光璀灿的水上世界。随着兰沁舫的复归,兰江从此“闹”了起来,旅游繁荣了起来。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引领下,兰溪迎来了它发展史上第一个春天。除了继续包装原有的,如地下长河等一些旅游景点外,大胆创新开发了以诸葛亮、黄大仙、李渔、赵四小姐四大名人系列的四大景区。之后,诸葛八卦村、黄大仙故里、芥子园、赵四小姐祖居旅游宣传频频在各级媒体亮相。上海铁路局不仅正式开通了上海至兰溪的快车,还专门为兰溪开通了全国首列假日旅游列车,将大上海和“小上海”紧紧连接在一起。    原来几乎是白纸一张的兰溪旅游火了!游客人次大幅上升,门票收入呈几何倍数增长,从1992年的不到5万人次到后来的近80万人次,门票收入从40多万元到705万元。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5.5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上升了10个百分点。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兰溪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同时拉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   之后,郑宇民担任了金华市常务副市长,我也跟随着他的脚步来到金华。当时正值金丽温铁路开通,我们便共同见证了郑宇民和时任金华市旅游局局长陈鹰一起掀起的,史无前例的金华旅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