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2-04-22 11:46:13 发布

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刑以群版教材).doc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管理学题目汇总(刑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第二章管理环境一、选择题35 1、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A.稳定性/不稳定性B.复杂性C.相关性D.竞争信息2、下列不属于任务环境因素的有()A.资源供应者B.经济环境C.竞争者D.特殊利益代表组织3、对组织文化对于管理的影响的描述最贴切的是()A.组织文化约束了管理行为B.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C.如果对管理者有影响的话,影响也不大。D.与其说组织文化影响管理,不如说组织文化受管理的影响。4、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是()A.环境复杂性B.一般环境C.内部环境D.环境不确定性5、当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比较关键、环境不确定性又较高时,()A.管理者应该与利益相关群体建立伙伴关系B.管理者应该购买公司股票C.管理者应该采取跨域管理D.管理者应该使用独裁的领导方式第三章科学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A.协调B.决策C.领导D.激励2、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A.基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D.技术专家3、受决策者个性影响最大的是:()A.不确定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多目标决策4、承担风险最大的决策方法是:()A.“大中取大法”35 B.“小中取大法”C.“大中取小法”D.极大极小损益值法5、在决策中,管理者需要对各种可能进行估计,这种决策称为:()A.风险型决策B.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二、简答题1、什么是决策?2、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3、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有效决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第四章目标一、单选题1、以下对组织目标作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制定了组织目标,不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B.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C.目标达成度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D.组织目标是激发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重要激励手段2、以下对组织目标制定原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B.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C.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D.制定组织目标不用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3、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A.法约尔B.德鲁克C.甘特D.韦伯4、“明确而不含糊,能使员工明确组织期望他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描述的是:有效目标应该是()35 A.具体的B.可衡量的C.能实现的D.相关联的5、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目标应该由()A.高层管理者制定B.基层管理者制定C.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6、“打造百年老店”描述的是()A.战略目标B.战术目标C.作业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7、“实现员工成长与发展”描述的是()A.战略目标B.战术目标C.作业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8、“人力资源部提出在本年度要开设英语培训班,为员工提供英语培训”属于()A.战略目标B.战术目标C.作业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9、“本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属于()A.战略目标B.战术目标C.作业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应用于中层管理的是()35 A.战略目标B.战术目标C.作业目标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五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是一动态过程,其步骤包括()A.预测、决策、制定方案B.确定目标。预测、决策、预算并拟定派生计划C.预测、决策。制定方案。预算D.确定目标。拟定可行方案。决策、执行可行方案2、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中长期计划制订的难度不断加大,并且不断需要调整。鉴此,有人提出以下几种建议,以应付不确定且经常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经营环境。请问:你最赞同其中哪一建议?()A.计划一旦制订就应保持其严肃性,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B.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应该主动放弃原计划而制订新计划C.通过动态调整计划来适应环境变化,以保持中长期计划的灵活性D.在保持原计划不变的同时,根据突变情况另外制订应急计划3、计划制定过程通常包括:①预算数字;②评估备选方案;③拟定辅助计划;④确定前提条件;⑤确定目标等。你认为()是正确的计划步骤。A、⑤③①④②B、⑤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②③⑤①④4、某星期天,某人在上午9点以后开始做家务,要求11时30分前结束,以便准时参加一个约定在11时40分的聚会。家务活动中,洗衣1小时,烧饭30分钟,吃饭20分钟,搞卫生1小时,车行赴会时间10分钟。你认为下述哪一项符合一个有效管理者的安排?()A、全部时间累计要2小时50分钟完成家务,离家前只有2小时30分钟,不能按时赴会。B、其实烧饭和洗衣服可以并行作业,这样2小时20分钟就可完成,是最好的办法。C、洗衣、烧饭、搞卫生完全可以三者同步作业,只要约1小时30分钟即可以了,比B化时少。D、很难界定,随机制宜5、某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企业领导也倍感欢欣。但不久便得知,由于该产品对环境有害,国家正在立法,准备逐步取缔该产品。企业顿时陷于一片阴影之中。从计划过程来看,该企业最有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做得不够周到?()A、估量机会、确立目标B、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C、提出备选方案,经过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或满意方案35 D、拟定派生计划,并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6、某君到一百货商店考察,随手翻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特别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A、都是规则B、都是政策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7、大地公司准备投资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总经理责成规划部小王做一个完整的计划。一个月后,小王提交了一份长达30页的项目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情况,包括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项目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有哪些部门负责、项目在哪里进行,以及项目具体的营运思路。在你看来,要成为一份完善的计划书,小王的计划存在哪些欠缺?()A、没有明确高层管理者的责任B、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C、没有划分各部门的责任D、没有考虑和政府机构的协调问题二、简答题(一)简述计划的作用(二)有人认为现在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没有必要制定计划,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三)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企业管理者事先所做的计划根本没作用。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四)《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三、论述题1、影响计划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即根据什么来确定在某种情况下应该制定的计划种类?第六章明确分工一、名词解释:1.管理幅度2.管理层次3.集权4.分权5.组织工作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35 2.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3.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A.10人4层B.9人3层C.9人4层D.8人3层4.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做做法:()A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B违背了命令统一原则C违反了集权化原则D提高了管理效率5.内部招聘的最主要的缺点是()A引起同事不满B有历史包袱,不能迅速展开工作C要花很长时间重新了解企业状况D知识水平可能不够高三、简答题:1.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是什么?2.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3.内部和外部招聘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七章落实权力一、名词解释1、权力2、职能权力35 3、授权4、集权5、分权二、单项选择题1、()是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A、直线权力B、参谋权力C、职能权力2、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往往是指发挥()的作用。A、直线权力B、参谋权力C、职能权力3、()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A、支配权B、强制权C、奖赏权4、通常要求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授权,并仅对一个上级负责,这是指:()。A、明确授权目的原则B、命令统一性原则C、加强监督控制原则5、()是一种多角化经营的控股公司结构。A、U型结构B、H型结构C、M型结构三、、简答题1、如何协调好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之间关系,请你谈谈你的建议。2、谈谈授权的益处。3、下级不愿意接受上级授权的原因有哪些?五、论述题请你详细论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第八章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2、专制领导作风3、领导权变理论4、领导品质理论5、成熟度二、选择题1、“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2、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A.稳定的领导行为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35 3、一个企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对下属的领导效果,他应当()A.提高在下属中的威信性影响力B.尽量升到更高的位置C.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D.增加对下属的物质刺激,因为每个员工都是“经济人”4、某部门主管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对任务的完成上,而对下属的心理因素、士气和发展很少关心。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该主管的领导作风属于()A.贫乏型B.任务型C.中庸型D.战斗集体型5、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当某一下属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A.命令型B.说服型C.参与型D.授权型6、依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适合于低成熟度情况的领导方式是()A.授权型领导B.参与型领导C.说服型领导D.命令型领导三、简答题1、谈谈领导和管理的区别。2、你认为班长的权力从哪里来?3、谈谈三种领导理论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以及基本观点。五、论述题:1、论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第九章沟通方法一、名词解释1、沟通2、人际沟通3、组织沟通4、正式沟通5、非正式沟通二、单选题1、各种沟通方式中,具有快速传递,快速反馈,信息量很大,但传递中经过层次愈多信息失真愈严重,核实越困难的沟通方式是()。A.电子媒体B.非语言C.书面D.口头2、关于沟通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B.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接受者的翻译能力无关,只与发送者的翻译能力有关35 C.发送者将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合D.接受者将接受的符合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4、设置意见箱属于正式沟通中的()。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横向沟通D.斜向沟通5、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同时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可以采取()策略。A.规避B.迁就C.合作D.竞争6、沟通网络的类型有:Y型、轮型、网型和()等。A.塔形B.X型  C.链型  D.楔形7、人际关系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组成。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是()  A.沟通  B.认知  C.情感  D.行为8、按沟通的方向来分,组织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斜向沟通和()  A.前后沟通  B.左右沟通  C.混合沟通  D.横向沟通9、如果上下级之间信任程度较高,持久性好,则采用的沟通方式是()  A.文件和命令  B.口头指示和通知  C.面对面交流  D.电话与网络三、简答题1、简述一次沟通的过程。2、简述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3、正式沟通的渠道和网络形式有哪些?四、论述题1、请联系实际工作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第十章 激励一、名词解释1.激励2.自我实现需要3.消极强化4.轨迹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35 1.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的激励方式属于(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衰减2.被称为激励因素的有(    )A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B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C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         D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系统3.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在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讲完。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衰减     D惩罚4.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5.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6.挫折理论是有代表性激励理论中的(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需要理论  三、简答题1.激励的作用2.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3.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四、论述题1.试述激励理论的类型 五、案例分析 1、林肯电气公司的激励林肯电气公司(LincolnElectric)总部设在克利夫兰,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35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收入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幸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问题:你认为林肯公司使用了本章中讨论的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某民营企业经理通过学习双因素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开始运用激励因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相应地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结果却事与愿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对经理的做法十分不满,认为他用诡计来剥削员工。试根据双因素理论和有效激励的要求,分析该企业激励方法失败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改进。 第十一章检查纠偏一、名词解释1、控制工作2、管理标准3、前馈控制4、偏差5、专题分析法二、单选题1.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该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2.“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35 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事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3.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建立控制标准、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B、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建立控制标准C、建立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建立控制标准4.从本质上讲,控制是()A 静态的过程 B 动态的过程 C 封闭的过程 D 平衡的过程 5.以下管理活动中属于前馈控制的是()A.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B.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业绩进行检查评定C.根据岗位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D.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三、简答题1.实施控制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简述控制方法的含义及传统控制方法的类型。3.检验控制标准合理性应该坚持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四、论述题试述控制的基本过程及实施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第十二章管理创新一、名词解释1、创新2、管理创新3、自主创新二、选择题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B.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C.创新与维持没有关系D.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2、在各种创新类型中,以()为基础的创新是最为企业重视和欢迎的。A.观念的改变B.人口结构的变化C.行业和市场结构变化D.新知识35 3、()是创新工作必须要有的组织保障。A.树立紧迫感B.构建愿景规划C.建立强有力领导联盟D.沟通创新愿景4、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A.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B.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C.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D.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5、技术创新主要涉及()等不同方面。A.材料、产品、工艺、手段B.销售、研发C.法律、道德D.沟通、激励附录管理思想的演变一、名词解释1、亚当·斯密2、科学管理学派3、行为管理思想4、权变理论二、选择题1、管理界中,被称为“质量管理之父”的是()。A.朱兰和戴明B.麦克雷戈和麦克兰C.德鲁克和法约尔D.韦伯和朱兰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法约尔B.泰罗(泰勒)C.马克斯·韦伯D.梅奥3、管理学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作者是()。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罗伯特·卡茨4、下列属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观点的是()。A.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B.人事管理C.劳动分工的观点D.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5、管理科学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然而管理也不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其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根据客观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申时度势,灵活运作。这体现了管理的()。A.科学性与艺术性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5 C.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D.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三、简答题:1、简答古典管理学派的理论特点。2、、简述霍桑实验总结出的主要观点。3、二十一世纪管理新趋势的体现在哪里?四、论述题: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行为管理理论的区别何在?管理学题目答案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2.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3.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4.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5.协调:就是使多个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如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有限资源与远大目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二、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A】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5 3.作为【B】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C】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B】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5 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2.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管理的原动力。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环境一、选择题1、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B)。A.稳定性/不稳定性B.复杂性C.相关性D.竞争信息2、下列不属于任务环境因素的有(B)A.资源供应者B.经济环境C.竞争者D.特殊利益代表组织3、对组织文化对于管理的影响的描述最贴切的是(A)35 A.组织文化约束了管理行为B.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C.如果对管理者有影响的话,影响也不大。D.与其说组织文化影响管理,不如说组织文化受管理的影响。4、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是(C)A.环境复杂性B.一般环境C.任务环境D.环境不确定性5、当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比较关键、环境不确定性又较高时,(A)A.管理者应该与利益相关群体建立伙伴关系B.管理者应该购买公司股票C.管理者应该采取跨域管理D.管理者应该使用独裁的领导方式第三章科学决策一、名词解释1、狭义上,决策作为行动,是指在一系列方案中做出选择决定的行为。广义上,决策是指发现问题或机遇,然后加以解决或利用的过程。(或: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2、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希望得到的结果。二、单项选择题1B2C3A4A5A三、简答题1、决策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深刻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拟定个总方案并加以评估,最终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或: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2、四个主要阶段:发现问题;拟定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实施审查方案。(或六个阶段:察觉和分析问题、明确决策目标、制订可行方案、分析比较方案、选择满意方案、实施决策方案)3、四个主要因素:问题及决策类型、决策制定方式、决策制定条件、决策者风格。4、有明确的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所追求的目标必须可检验可衡量。第四章目标一、名词解释:目标:目标是人们期望在未来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能够取得的成果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对公司未来所期望达到的状态的广义陈述,适用于整个组织35 战术目标:组织内主要机构或部门所期望取得的成果称为战术目标。战术目标应用于中层管理,说明中层管理者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所做必须从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结果要求。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成的结果二、单选题1A2D3B4A5C6A7A8B9C10B三、简答题:1、组织目标在管理中直到什么作用?组织目标是组织先进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目标达成度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目标是激发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重要激励手段。2、组织目标具有哪些特点?答: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时间性。3、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哪些原则?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以提高组织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所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4、目标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内外部环境分析;拟订总体目标方案;评估各总体目标可行方案并选择决策方案;总体目标的具体化;目标体系的优化。第五章计划一、名词解释1、计划——是指组织在预测基础上为实现其预期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和统筹的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2、战略性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3、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他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4、程序性计划——即有关解决的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已有处理经验、程序和方法,可按照常规和惯例来解决的这类计划叫程序性计划。35 5、目标——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目标是整个组织存在的灵魂,也是组织为之奋斗的方向。二、单项选择题1、B2、C3、B4、C5、B6、D7、B三、简答题(一)简述计划的作用1、可以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2、指明了方向,为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3、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4、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5、计划设的目标和标准,可以用于控制。(二)有人认为现在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没有必要制定计划,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不对。正因为有变化才需要做计划,计划可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另外,计划的有效性就在于,保证在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时能将有效的资源首先用于最重要的事情。只是在变化频繁的环境中要求制定的计划更倾向于短期的和指导性的计划。(三)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企业管理者事先所做的计划根本没作用。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一方面“车到山前必有路”本身并不表明工作中不做计划,只不过是计划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进行快速调整;另一方面计划的作用体现在:为企业活动分工提供依据;为企业活动资源的筹措提供依据;为企业活动的检查与控制提供依据。(四)《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答: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算”指的是计划行为,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规定组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即计划方案。五、论述题1、影响计划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即根据什么来确定在某种情况下应该制定的计划种类?答:决定不同类型计划有效性的是下列这些因素:35 组织的规模和管理层次。大型企业通常分层次制定不同性质的计划。在管理层次与计划类型之间的关系上,一般认为,基层管理者所制定的计划主要是具体的作业计划,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计划主要是指导性的战略性计划。当然,在小企业中,所有者兼管理者制定的计划则可能兼具这两种计划的性质。经营业务的产品寿命周期。对企业中经营某一特定业务经营单位来说,其战略性计划应保持的时间长度和明确性程度,需要根据所经营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做相应调整。在业务或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计划类型并非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具体说来,在投入期阶段,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导性计划,因为这一阶段的产品经营活动要求有很高的灵活性: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辨认谁是使用这种产品的顾客也很难。指导性计划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经营活动的调整。在成长期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忠诚度的提高,经营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计划的期限也较短。当产品进入成熟期阶段,经营活动的可预见性达到最大,从而可以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而当成熟期转入衰退期后,经营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也要重新分配,这样具体计划就不适用,组织需要转变为制定短期的指导性的计划。由此可见,计划的详尽程度和计划的期限应当与所经营产品的寿命周期联系在一起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计划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期限也应尽量地短。相反,如果环境中的所有因素都保持不变,这样的组织就无疑会从制定具体计划中受益。这不仅是因为具体计划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由于它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基准,可用以衡量实际经营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但问题是,环境条件并非总是稳定不变的,如果环境正在发生迅速的和重要的变化,精确规定的计划,反而会束缚组织成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从而成为组织取得良好绩效的障碍。通常地,当经营的环境条件变化越大时,计划就越不需要精确、具体,这样组织越会从灵活性中获益。第六章明确分工一、名词解释1.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的人数就叫管理幅度2.管理层次:在组织中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管理层中间所经历的层次3.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教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4.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5.组织工作: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C】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2.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C】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35 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3.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B】A.10人4层B.9人3层C.9人4层D.8人3层4.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达指令。总经理的这做做法:【B】A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B违背了命令统一原则C违反了集权化原则D提高了管理效率5.内部招聘的最主要的缺点是【A】A引起同事不满B有历史包袱,不能迅速展开工作C要花很长时间重新了解企业状况D知识水平可能不够高三、简答题:1.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是什么?1.职务设计与分析。职务设计与分析是组织设计工作的最基础的工作。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逐步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的职务类别和数量,分析担任每个职务的人员应负的责任,应具备的素质。2.部门划分。根据各个职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以及职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将各个职务组合成被称为“部门”的管理单位3.结构的形成。职务设计和部门划分是根据工作要求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对初步设计的部门和职务进行调整,并平衡各部门、各职务的工作量,以使组织结构合理,那么剩下的任务便是根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规定各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以及义务关系,使各管理部门和职务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2.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任务:设计组织的结构是执行组织职能的基础工作,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3.组组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考虑因素: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及其变化、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35 4.组织设计根据哪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的原则: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命令统一的原则。3.内部和外部招聘各有什么优缺点?外部招聘:优点有:1.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2.能平息和缓解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带来新鲜血液局限:1外聘干部不熟悉内部情况2.组织不能对应聘者深入了解。3.打击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内部招聘:优点有: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受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局限:1.造成同事间气氛紧张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第七章落实权力一、名词解释:权力: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职能权力:是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力。授权:管理者把由其全权负责的一项任务委托给下属。集权:意味着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上。分权:表示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二、选择题1、(A)是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A、直线权力B、参谋权力C、职能权力2、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往往是指发挥(B)的作用。A、直线权力B、参谋权力C、职能权力3、(B)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A、支配权B、强制权C、奖赏权4、通常要求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授权,并仅对一个上级负责,这是指:(B)。A、明确授权目的原则B、命令统一性原则C、加强监督控制原则5、(B)是一种多角化经营的控股公司结构。A、U型结构B、H型结构C、M型结构三、简答题1、如何协调好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之间关系,请你谈谈你的建议。答:P2122、谈谈授权的益处。答:P215-2163、下级不愿意接受上级授权的原因有哪些?答:P217五、论述题请你详细论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P225整页35 第八章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个体对他人施加影响,带领和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2、专制领导作风:指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作风,它把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3、领导权变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之一,主要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核心观点是认为领导行为应该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4、领导品质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之一,主要研究领导的品行、素质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传统领导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基本上是天生的;现代领导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个性品质是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后天可以培养的。5、成熟度: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包括任务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二、选择题1、“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D)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2、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C)A.稳定的领导行为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3、一个企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对下属的领导效果,他应当(A)A.提高在下属中的威信性影响力B.尽量升到更高的位置C.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D.增加对下属的物质刺激,因为每个员工都是“经济人”4、某部门主管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对任务的完成上,而对下属的心理因素、士气和发展很少关心。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该主管的领导作风属于(B)A.贫乏型B.任务型C.中庸型D.战斗集体型5、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当某一下属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A)A.命令型B.说服型C.参与型D.授权型6、依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适合于低成熟度情况的领导方式是(D)A.授权型领导B.参与型领导C.说服型领导D.命令型领导三、简答题一、谈谈领导和管理的区别。1、定义不同:领导是个体对他人施加影响,带领和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2、对象不同:领导的对象是人。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管人,还包括技术、信息、资金等。35 3、本质不同:领导是对下属施加影响的过程,主要是依靠追随者的拥护,靠的是下属的自觉。领导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追随关系。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职务权力基础之上对下属进行指挥的过程。二、你认为班长的权力从哪里来?班长成为班长,是同学们选举的结果,之所以当选,往往因为班长在人品、学习、能力、为人处世方面表现优秀而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其担任班长之后,又具有职务权力。三、谈谈三种领导理论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以及基本观点。1、领导品质理论:研究领导的品行、素质、修养等,关心好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认为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特质。2、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领导的行为和风格对下属的影响,关心好的领导行为和风格。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3、领导权变理论:研究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希望了解在具体情况下,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是好的。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四、论述题:论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1、权力来源不同: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自发产生。领导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追随关系。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的,是组织中有一定的职位并负有责任的人,其权力主要来源于其所在职位所拥有的职权。2、影响的对象不同:领导着影响的是追随者。管理着管理的是组织中的下属。3、行为方式不同:领导者通过激励、协调、指导追随者自觉地朝着特定目标而奋斗。管理者则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来完成组织任务。4、工作的侧重点不同:领导者多是在群众前带领,注重做正确的事,强调决策与计划。管理者则多是在群众后面鞭策,关注正确的做事。5、存在范围不同:领导者既可以存在于组织中,也可能存在于一定的群体中,既可以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可能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的只能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总之,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并不一定是领导者。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是一个领导者,只有这样,他们的管理才会真正有效。第九章沟通一、名词解释1、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2、人际沟通: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35 1、组织沟通:是指在不同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各单元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其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是不同的组织单元。2、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规的组织程序,按权力等级链进行的沟通,或进行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需的信息交流。3、非正式沟通:是指没有列入管理范围,不按照正规的组织程序、隶属关系、等级系列来进行的沟通。二、单选题(5题)1、各种沟通方式中,具有快速传递,快速反馈,信息量很大,但传递中经过层次愈多信息失真愈严重,核实越困难的沟通方式是。(D)A.电子媒体B.非语言C.书面D.口头2、关于沟通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B.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接受者的翻译能力无关,只与发送者的翻译能力有关C.发送者将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合D.接受者将接受的符合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4、设置意见箱属于正式沟通中的。(A)A.下行沟通B.上行沟通C.横向沟通D.斜向沟通5、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争执不下,同时事件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可以采取策略。(C)A.规避B.迁就C.合作D.竞争6、沟通网络的类型有:Y型、轮型、网型和(C)等。A.塔形B.X型  C.链型  D.楔形7、人际关系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组成。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是(c)  A.沟通  B.认知  C.情感  D.行为8、按沟通的方向来分,组织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斜向沟通和(d35 )  A.前后沟通  B.左右沟通  C.混合沟通  D.横向沟通9、如果上下级之间信任程度较高,持久性好,则采用的沟通方式是(b)  A.文件和命令  B.口头指示和通知  C.面对面交流  D.电话与网络三、简答题(3题)1、简述一次沟通的过程。答:一次沟通中,信息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下述几个方面进行的:发送者需要向接收者传递信息或者需要接收者提供信息,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通过某种方式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接收者根据这些信息符号的传递方式,选择相对应的接收方式接收这些信息符号,并将其转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内容和含义,接收者把所收到的或所理解的信息再反馈到发送者那里,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的接受。2、简述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答: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沟通把组织与外部环境联系了起来,从而使组织得以与时俱进。一个组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成为一个与其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其次,对组织内部来说,沟通是使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以达成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再次,沟通也是管理者激励下属、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途径。3、正式沟通的渠道和网络形式有哪些?答:组织内正式沟通的渠道有: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正式沟通的网络形式有:链型、Y型、轮型、环型、网型。四、论述题(1题)1、请联系实际工作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答案要点: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态度要诚恳,努力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时注意交谈的语言技巧,沟通内容要确切,准确传递信息,注重双向沟通,及时纠正偏差,达成沟通目的。多提倡直接沟通、口头沟通,提倡平行沟通,设计固定的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第十章 激励一、名词解释1.激励:激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2.自我实现需要: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3.消极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符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4.轨迹控制:轨迹控制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究竟是受外因还是内因控制的一种认识。 35  二、单项选择题1.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的激励方式属于(  c      )A积极强化   B惩罚   C消极强化   D衰减2.被称为激励因素的有(     B  )A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B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C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         D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系统3.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在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讲完。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B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衰减     D惩罚4.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B   )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5.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D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6.挫折理论是有代表性激励理论中的(      C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需要理论  三、简答题1.激励的作用⑴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⑵通过激励可以使已经就职的职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⑶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在职职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绩效。2.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奖励组织期望的行为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激励时要因人制宜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3.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35 奖惩工作设计职工参加管理培训激励榜样激励四、论述题1.试述激励理论的类型 各种激励理论可以归纳和划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则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及其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需要层次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所要进行的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的,如何能使这个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行为的发展过程。其主要代表理论有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理论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一种理论。对这个问题各学派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看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即创造一定的操作条件),就可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如操作条件反射论;第二类看法认为,是人的内在的思想认识指导和推动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就可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如归因论;第三类看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如挫折理论。五、案例分析 1、林肯电气公司的激励林肯电气公司(LincolnElectric)总部设在克利夫兰,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收入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35 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幸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问题:你认为林肯公司使用了本章中讨论的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怎样激励人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对这些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类。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不同,把各种激励理论归纳和划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三大类。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内容型激励理论则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及其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ERG”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所要进行的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的,如何能使这个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行为的发展过程。其主要代表理论有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理论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的一种理论。对这个问题各学派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看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即创造一定的操作条件),就可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如操作条件反射论;第二类看法认为,是人的内在的思想认识指导和推动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就可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如归因论;第三类看法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如挫折理论。本案例综合地应用了内容、过程和行为改造型激励。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某民营企业经理通过学习双因素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开始运用激励因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相应地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结果却事与愿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对经理的做法十分不满,认为他用诡计来剥削员工。试根据双因素理论和有效激励的要求,分析该企业激励方法失败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改进。双因素理论中将需求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人们对于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如果得到后没有不满足,得不到则产生不满,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晋升、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这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该企业经理忽略了保健因素的作用,导致了激励的失败。如果主管人员能够提供某些条件,满足保健因素的要求,可以使组织成员保持一定的士气水平。要使激励更有效,主管人员需要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考虑改进激励的具体方法。35 第十一章检查纠偏一、名词解释:控制工作: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是为确保活动能产生期望的结果而进行的工作。管理标准:是指某项工作(或员工行为)没有达到或超过了工作标准(或行为标准)时,组织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奖惩的尺度。前馈控制:也即指导将来的控制。它通过观察情况、掌握规律、分析信息、预测趋势,来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其未发生前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偏差:是指实际和预期之间的差异,可分为正偏差和负偏差。正偏差是指实际业绩超过了计划要求,而负偏差是指实际业绩未达到计划的要求。专题分析法:指由专门的人员针对某一专题进行专门的调研,并作出专门的报告和分析的方法。二、单选题1.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A)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该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2.“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事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3.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C  )A、建立控制标准、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B、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建立控制标准C、建立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建立控制标准4.从本质上讲,控制是(B)A 静态的过程 B 动态的过程 C 封闭的过程 D 平衡的过程 5.以下管理活动中属于前馈控制的是(C)A.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B.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业绩进行检查评定C.根据岗位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D.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三、简答题1.答:一般来说,控制的基本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计划: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是控制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35 (2)有组织: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或岗位。监督机构与相应的规章制度越健全,控制工作也就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有领导: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信息反馈的速度、准确性如何,直接影响到决策机构决策指令的正确性和管理部门纠偏措施的准确性。2.答:控制方法是指管理者在对控制对象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传统控制方法按控制对象不同,可分为资金控制、时间控制、数量和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控制和信息控制。3.答:为了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在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检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准则:(1)符合目标和理念导向。衡量一个控制标准是否合理,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组织的理念导向,是否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清楚准确,保证员工能清楚地开展工作。标准不明确,会使员工无所适从,无论是工作标准还是管理标准,都应做到清晰明确。(3)客观合理,保证检查监督的客观性。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描述都应该准确无误,不会产生歧义。四、论述题答:1.控制是通过对组织活动的检查和评价,以实现组织所期望的目标。控制的基本过程为:(1)确定控制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衡量尺度和比较的基础。(2)衡量实际业绩,即把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以据此对实际工作作出评估。(3)进行差异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纠偏措施,以便改进工作。(4)采取纠偏措施,来纠正或改善未来的绩效,其实质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维持现状、纠正偏差、改变标准。2.实现有效控制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对组织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控制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重点原则。应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和重点控制。一般来说,在任何组织中,目标、薄弱环节和重大例外是管理者控制的重点。(2)客观及时原则。高效率的控制系统要求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一方面要求事先制定清楚的控制标准,在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控制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要事先估计可能发生的变化,使采取的措施与已变化的情况相适应,即纠偏措施的安排应有一定的预见性。(3)灵活行原则。控制应保证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到的事件的情况时,控制仍然有效。(4)经济行原则。要求实行有选择的控制,正确而精心选择控制点;要求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而提高控制效果,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花费少而效率高。第十二章管理创新一、名词解释1、创新:对原有事物的改变或新事物的引入,是创造新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2、管理创新: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3、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创新活动。二、选择题35 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A.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B.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C.创新与维持没有关系D.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2、在各种创新类型中,以(D)为基础的创新是最为企业重视和欢迎的。A.观念的改变B.人口结构的变化C.行业和市场结构变化D.新知识3、(C)是创新工作必须要有的组织保障。A.树立紧迫感B.构建愿景规划C.建立强有力领导联盟D.沟通创新愿景4、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D)。A.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B.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C.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D.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5、技术创新主要涉及(A)等不同方面。A.材料、产品、工艺、手段B.销售、研发C.法律、道德D.沟通、激励附录管理思想的演变一、名词解释•1、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其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和劳动分工的观点。•2、科学管理学派:最早形成的管理学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该学派认为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3、行为管理思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梅雨约。该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4、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管理学理论,其代表人物为菲德勒。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二、选择题1、管理界中,被称为“质量管理之父”的是(A)。A.朱兰和戴明B.麦克雷戈和麦克兰C.德鲁克和法约尔D.韦伯和朱兰35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A.法约尔B.泰罗(泰勒)C.马克斯·韦伯D.梅奥3、管理学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作者是(A)。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罗伯特·卡茨4、下列属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观点的是(C)。A.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B.人事管理C.劳动分工的观点D.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5、管理科学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然而管理也不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其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根据客观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申时度势,灵活运作。这体现了管理的(A)。A.科学性与艺术性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C.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D.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三、简答题:1、、简答古典管理学派的理论特点。答案:1、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2、都主张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经验管理。3、主张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2、简述霍桑实验总结出的主要观点。   答案:(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金钱不是决定产出的唯一因素,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与上级管理人员的关系等。例:打工仔的故事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们以其特有的感情倾向和精神导向,左右着成员们的行为,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如职工家庭、社会生活、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二十一世纪管理新趋势的体现在哪里?答案:1、信息化导致管理规则重构。2、知识经济引发知识管理。3、环境变化促发网络化组织。四、论述题: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行为管理理论的区别何在?答案:35 1、形成时间不同。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由于发明热的兴起,产品供过于求,企业竞争加剧,要求提高效率;而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劳资矛盾激化,要求注重人的呼声日益高涨。2、内容不同。科学管理理论着眼于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效率,行为管理理论揭示人际关系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3、对待人性的态度不同。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做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行为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4、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不同。科学管理理论仅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行为管理理论深化了“非正式组织”理论,认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大量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有重要影响。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