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2-04-22 11:47:35 发布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版)刘华.doc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项目一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A.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麦克花了500美元购买和修理一艘旧渔船,他预计一旦修理完成可以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可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彻底修理完成另外需要支出400美元的修理费,这艘船他现在只能卖300美元。他应该怎么做?A.他应该切断损失,300美元卖掉B.他不应该低于成本卖掉C.他应该把船彻底修理好卖掉D.无论哪种选择结果对他来说都一样4.下列中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的是()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D.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三、问题与应用1、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答: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经济资源(土地、人口、资本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向左移。2、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恰好是脑外科医生,那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秘书?并解释之。答:他应该雇佣一个秘书。设他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得到20美元,打字1小时10美元。(外科医生比打字员工作1小时薪水高)。秘书工作1小时8美元(秘书打字没有脑外科医生快,所以拿得少)他如果打字1小时只得到10美元,而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并雇佣秘书打字可以得到20-8=12美元。3、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6万元,纳税20%,超过6万元以上的部分的税率为50%,请计算一下8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答案:应纳税额=6×20%+(8-6)×50%=2.2万元平均税率=∑税额÷∑收入=2.2÷8=27.5%边际税率=△税额/△收入=(8-6)×50%/2=1/2=50%4、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答:“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经济规律,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工具。例如,当某种零售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必然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产业,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这个产业,同时劳动、土地、企业家等其他资源也不断进入,当零售品价格下跌时, 情况就相反,这样就进行了对资源的配置,尽管这种配置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5、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手”能否在所有领域发挥作用?请举例说明。答:看不见的手是依靠市场去自行调控,通过供需来控制,但是市场经济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看见养猪挣钱,结果许多人扎堆去养猪,结果导致供过于求,造成产能过剩,浪费等不经济的现象。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例如淘汰落后产业等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效率。但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形成像计划经济了。四、【技能实训项目】1、资料分析——网页资料浏览“中国环境资源网”http://www.ce65.com(1)小组讨论:全球资源稀缺状况、资源发展趋势预测。(2)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讨论你身边面临的大大小小的选择,你是如何进行抉择的?每次选择时考虑的机会成本分别是什么?五、案例分析:机会成本与经济学思维湖南省的一个农民某甲以8000元购买优质品种的A种仔猪,目的是繁殖仔猪进行销售。但销售仔猪的农场以劣等的B种仔猪冒充,价格相差4倍。后来某甲繁殖的仔猪无人购买,发现是出售该仔猪的农场以次充好,经过交涉未取得满意结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某甲告到法院要求赔偿5万元。农场认为当初双方的交易额是8000元,赔偿5万元是天方夜谭。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思维方式。(1)民间传统思维:应该赔偿8000元,也就是骗人者片多少就应该赔偿多少。(2)法官思维:应赔偿所有直接损失,包括购买成本8000元,以及饲料、雇工工资、饲养场土地房舍等直接费用。如果要起到惩戒作用和从制度上消灭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就要贯彻“杀人抵命”的对等原则。如果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更大的赔偿。(3)经济学思维:赔偿额要大于5万元。因为该农民除了直接费用开支外,还有一些见解的损失。例如,8000元购买仔猪款、饲料款、工资等费用若不用于购买进行饲养,将这些款存到银行可得到一定的利息。买了仔猪后,这些存款的利息无疑也遭到了损失,这个利息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机会成本。按照这一思维方式,农场不仅要赔偿5万元,还要包括赔偿这5万元如果不用于购买这些仔猪进行饲养而用于其它投资可能取得的最大纯收入。只有这样,才会让像这个农场那样做坏事的人真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项目二一、选择题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3.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4.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5.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6.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A.生产技术B.原料价格C.商品价格D.居民收入7.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D.面包和方便面8.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A.正常商品B.劣等商品C.生活必需品D.奢侈品9.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意味着()。A.该经济中的每个成员永远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B.稀缺资源的售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C.政府必须决定每个人应得到的各种资源的数量D.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物品必须排队购买。10.假如汽车工人的工资得到较大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将会上涨,这是因为()A.汽车的需求增加B.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C.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汽车的需求减少11.假如黄豆和烟草都能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烟草价格的增加将会引起()A.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上移动B.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下移动C.黄豆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黄豆供给曲线向左移动12.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在假设个人电脑供给的增加大于个人电脑需求的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三、问题与应用1.运用需求弹性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答:(1)“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指的是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产量过多,稻谷供于求,价格下跌过大,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到农民再种粮的积极性。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以下图来具体说明。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1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2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0Q2Q1E2E1S1S2DPP1P2Q图1谷贱伤农(2)“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以下图来具体说明。图中商品的需求曲线D是富有弹性的。当价格下降由P1下降为P2时,需求量Q1增加到Q2,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小于商品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使总收益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P2P10Q2Q1E2E1DPQ图1薄利多销2.试分别用图形表示以下五种情形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1)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2)互补商品的价格上升;(3)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4)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答:(1)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上升。(2)互补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 (3)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轿车的数量将比以前多,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4)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引起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0Q2Q1P0D21SD11QP1P2(a)P1P2Q2Q1PD11SD21Q(b)0P2PS2S1D1QQ2Q1(c)P1QD1P1P2Q1Q2S10S2P(d)3.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对旅游产品呢?为什么?答:对农产品提价,对旅游产品降价。因为农产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需求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提高的幅度,可以使总收入增加。旅游产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会使总收益增加。4.用供求图分析劝导性的“吸烟有害健康”广告与征收高额烟草税对香烟市场的不同影响。答:(1)劝导性广告可以减少消费者对香烟的需求量,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左移。如图(a)所示。(2)征收高额烟草税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格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较高的价格促使吸烟者减少他们的吸烟量。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表示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较少的一点上。如图(b)所示。BAQ2Q1PP0D11D21Q图(a)劝导性广告对烟草市场的影响BAQ1Q20D1QP图(b)征收高额税收对烟草市场的影响P2P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一5P,供给函数为QS=一10十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解:(1)Qd=Qs,50-5P=-10+5PPe=6Qe=20如图(A) 500-10S110E1D1QP6、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当价格为每公斤3.2元时,销售量为1000公斤,若其价格下降10%,销售量是多少?该商品涨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解法1:(1)变动后的价格为3.2–10%×3.2=2.88元(2)销售变动的百分比(0.5)×(-10%)=0.05(3)变动后的销售量1000+1000×0.05=1050(4)变动前的总收益3.2×1000=3200元(5)变动后的总收益2.88×1050=3024元总收益下降了3200-3024=176三、【案例分析】【案例1】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在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决定提高世界石油价格,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他们采取了减少石油产量而实现了这个目标。1973年到1974年,石油价格(根据总体通货膨胀率进行了调整)上升了50%,1979年上升了14%,1980年上升了34%,1981年上升了34%。但欧佩克发现要维持高价格是困难的。从1982年到1985年,石油价格一直每年下降10%左右。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完全破裂了,石油价格猛跌了45%。1990年石油价格又回到了1970年的水平,而且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中保持了在这个低水平上。问题:请用供求弹性的原理解释这个事件。答:这个事件表明,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的弹性是不一样的。在短期供给与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储藏量开采能力不能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即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如,许多老式的耗油车不会立即换掉,司机只好支付高价格的油钱。因此,正如图1所示,短期供给和需求曲线是陡峭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移动到P2的上升幅度是大的。在长期中,欧佩克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增加石油的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的反应是更为节俭,如用节油车代替耗油车。因此,正如图2所示,长期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更富有弹性。在长期中,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引起价格的变动小得多。这种分析表明为什么欧佩克只有在短期中成功地保持了石油的高价格。当欧克佩各国一致同意减少他们的石油生产时,它们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尽管每个欧佩克成员国销售的石油少了,但短期内价格上升如此之高,以至于欧佩克的收入增加了。与此相比,在长期中,当供给和需求较为富有弹性时,用供给曲线水平移动来衡量的同样供给减少只引起价格小幅度上升。因此,这证明了欧佩克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并无利可图。 P2P2P1石油价格0石油产量DS2Q2Q1P1S20Q2Q1石油产量S1D石油价格S1图1短期石油市场图2长期石油市场【案例2】谁最终承担了“奢侈品税”?1990年,作为削减美国财政赤字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国会通过了对价格昂贵的游艇、高级轿车、私人飞机等奢侈品征收10%的“奢侈品税”。由于只有富人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结果,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由于奢侈品很高的需求弹性,到1991年初,由于有钱人为逃避税收纷纷转向邻国巴哈马等地购买游艇,导致美国东海岸度假胜地南佛罗里达地区的游艇销量急剧下降90%。包括“奔驰”、“凌志”在内的高级轿车的销量也急剧下降。其结果给经济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一是与政府的愿望背道而驰,原本预期由有钱人承担的税务负担最后落在有关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身上,而这些人本身多半并不会富有到可以支付奢侈品税的地步。二是这一新税项可以在未来5年内为国库带来大约15亿美元的进帐,平均每年应该达到3亿美元。然而就在第一年,即1991年,有钱人总共才为购置奢侈品上交了3000万美元的税金,只有预期的1/10。且开征的第一年,1/3的美国游艇制造商停止生产,2万多名工人失业。两年后的1993年,政府不得不宣布撤销这一税项。问题:请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答: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的一个原理:税收主要地是由缺乏弹性的一方承担的。上述事件可用图2-8加以说明。 图2-8税收影响(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图2-8表示的是供给较为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对价格不十分敏感(因此供给曲线较为陡峭),而买者非常敏感(因此,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该图表示,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并不多,而卖者得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因此,卖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这是为什么呢?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选择余地小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案例4:日本人“鬼”在哪里?】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当时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出售该设备,价格为1000万—1300万美元。该厂预测经过艰苦谈判,最多争取到1000万美元,不料日本商人找上门来,开价1000万美元,该厂长心想,其中一定有鬼,但考察结果,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于是成交。设备使用一年后,许多零部件需要更换,结果发现国际上只有日本企业型号相配,日商的供货价格提高了一倍,明知不合理,该厂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几年下来,整套设备比最早预期的1200万美元价格高出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受制于人的境况?答案:成套设备主机和零配件有互补关系。成套设备的主机价格富有弹性,而配件价格则缺乏弹性。日商的销售策略是先在主机上让价,把你套住以后再在配件上提价,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四、技能实训项目:    1.请各位同学进行一次持续的市场调查,了解某一个家电产品在上市以后的价格变动情况,并尝试分析其原因,制作一份调查报告。2、分析我国政府房产调控政策对房产价格的影响。 背景资料:2009年以来,我国各地房产价格呈节节上升的趋势,为保障房产市场的健康运行,2010年国务院出台调控房产市场的“新十条”,严格二套房贷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提出地方政府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在土地供应、保障房建设、房产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采取措施,打压房价。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文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但截至2012年底,北京房产价格还是呈现坚挺态势。请大家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政府干预政策对房产价格有些什么影响?为什么这些政策的出台在某些城市已经见效,而在北京好像效果不是很明显呢?项目三一、选择题1.某个消费者逐渐增加对M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M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C.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D.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2.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曲线与横轴相交C.边际效用曲线上升D.边际效用曲线与横轴平行3.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时26,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应该是()A.52B.13C.26/3D.264.某消费者处于消费者均衡中,这时消费点位于A.预算线上B.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刚好与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5.恩格尔定律说明的是居民户()变动与总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A.总支出B.生活必需品购买支出C.食物支出D.奢侈品支出6.某些人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这些人来说是()A.生活必需品B.奢侈品C.劣质商品D.正常商品7.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改善D.无法确定消费者生活状况是否发生变化8.正常物品由于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二、问题与应用1.如何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钻石—水价值之迷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到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昂贵。 2.假定消费者购买X、Y两种商品,最初的=,若Px下跌,Py保持不变,又假定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Y商品的购买量应如何变化?答:原来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设预算方程为PXX+PYY=M,现在X商品的价格下降为PX1,若X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对X的需求量增加,消费者用于X的支出也随之增加,即PX1X1>PXX(X1为PX下降后的X商品的需求量)。由于M,PY不变,所以Y的需求量减少。3.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10-2P,试求价格P1=2,P2=4时的消费者剩余各为多少?答案:P=2时,消费者剩余为9;P=4时,消费者剩余为1。4.某消费者收入为3000美元。红酒一杯3美元,奶酪一磅6美元。画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线。这条预算线的斜率是多少?答:设红酒为X,奶酪为Y,预算线方程3X+6Y=3000Y=500-斜率K=-5、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1)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2)效用最大额是多少?解:(1)总效用函数为TU=14Q-Q2所以边际效用MU=14-2Q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Q=7(2)总效用TU=14×7-49=496、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这些实物的等价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请试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答: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效用是相同的,要想分别出这两种情况谁的效用更高,就要考虑消费着的偏好。用现金的方法给消费者会带来更高的效用,因为发了现金,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发实物不一定是消费者所需或最需要的,这时消费者的总效用就难以得到满足。三、【案例分析】某公司开发出了款式不同的各种手表,使手表销售量增加而价格并没有下降,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届时该公司成功的原因。答:(1)新款产品可以阻止边际效用递减;企业在组织生产时,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阻止边际效用递减。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款式不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2)新款产品能卖 高价钱;新款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是首次消费,消费的满足程度高,边际效用大,消费者喜欢,自然出的价格就比较高四、【实训题】某消费者的收入为1000元,假设该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以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500元,他们的边际效用见表3-6.表3-6某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商品单位/件12345678X的边际效用2018161310642Y的边际效用5045403530252015试分析:1、该消费者如何购买X和Y才能达到均衡?2、达到均衡时该消费者得到的最大效用是多少?解:X=5Y=1TU=127由题意可知从边际效用表中可知满足的有三组(10,50)(6,30)(4,20),即X、Y的商品组合为(5,1)(6,5)(7,7),而又得满足100X+500Y=1000,所有只有(5,1)满足,所以购买5个X和1个Y时便达到均衡。(2)最大效用TU=20+18+16+13+10+50=127项目四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LL+PKK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LK=PL/PKC.MPL/PL=MPK/PKD.以上说法都对3、生产函数衡量了()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4.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5、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7、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8.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边际产量大于零;B.边际产量等于零;C.边际产量小于零;D.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9.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相交点是在()A.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C.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10.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A.产出增加10%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D.产出的增加小于10%1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D.会计成本12.当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是95元;当产量为10单位时间,平均成本是10元,此时的边际成本等于(  )。A.1元B.10元C.0元D.5元13.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A、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C、厂房的折旧D.机器设备的折旧1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1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16.一般来说,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具有(  )的。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C.两者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D.两者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17.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有利润C.继续生产且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二、问题与应用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如何根据这种关系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画图说明)答:1、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出量的总和。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到达一定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在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们就分别递减了。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2、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Ⅰ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表示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Ⅲ阶段经营,因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Ⅰ、Ⅲ阶段经营,因此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得要素的最优组合。厂商将在生产第Ⅱ阶段,由MPL/PL=MPK/PK 决定的事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2.短期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画图说明)答:(1)边际成本(MC)和平均总成本(AC)之间的关系从图4-9中可以看出,U型的AC曲线和M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相交前MC小于AC,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方,AC曲线必然会下降;相交后MC大于AC,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上方,AC曲线必然会上升;在交点处MC等于AC,此时AC最小;且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C的变动均快于AC的变动。如果厂商销售商品的单价或平均收益等于MC和AC相交点,那么,这个最低平均成本点便称为收支相抵点(盈亏平衡点),因为这一点正好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超过这点继续增加产量,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将导致亏损。(2)边际成本(M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之间的关系U型的AVC曲线和M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相交前MC小于AVC,AVC下降,相交后MC大于AVC,AVC上升。在交点MC等于AVC,AVC处于最低点。且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C的变动均快于AVC的变动。如果厂商销售商品的单价或平均收益等于MC和AVC相交点,那么,AVC最低点通常可称为停止营业点,因为这一点正好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超过这点继续增加产量,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不仅收不回固定投入,连可变投入也不能完全收回,所以产量不能超过这点。(3)短期平均成本(A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关系:AC曲线始终位于AVC曲线的上方,AC曲线的最低点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AC大于AVC的部分就是AFC。MCACAVCAFC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收支相抵停止营业点AFC(平均固定成本)0Q(产量) 图4-9短期成本曲线3.张先生辞去了他在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的工作并开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辞职前他的工资为50000元/年,他的新公司开在自己的一座房子里,这座房子以前出租的租金为24000元/年。新公司第一年的支出如下:支付给自己的工资40000元,租金0元,其他支出25000元。请计算张先生新办的公司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答:会计成本=25000元机会成本=50000+24000+25000=99000元4、李先生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他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万美元。此外,他要辞去她每年5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1)给机会成本下个定义。(2)李先生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李先生认为他一年可以卖出51万美元的商品,他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答:(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入。(2)李先生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万美元(50+5=55万美元)。如果李先生认为他一年可以卖出51万美元的商品,那么可得经济利润-4万美元(51-55=-4万美元),所以他不应该开这个店。5、假设你经营一家炸鸡店,每块炸鸡的平均成本为10元。如果售价为每块12元,每块炸鸡可赚2元。如果售价为每块10元,不赔不赚,我们称为收支相抵。尽管利润为零,但可得会计利润。若每块售价降到8元。每卖一块炸鸡要陪2元钱。是否现在还经营下去?答:短期中,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因为这些已是沉没成本,只要考虑可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只要收益能弥补可变成本就可坚持经营,所以短期中营业的条件:可变成本=总收益=产量×价格平均可变成本=价格如果该炸鸡店的每块售价为8元时,等于或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经济下去。若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可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若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不仅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还可弥补部分平均固定成本,所以虽然有亏损,但仍然可以经营下去。6、设某厂商品总产量函数为TPL=72L+15L2-L3求:(1)当L=7时,边际产量MPL是多少?(2)L的投入量为多大时,边际产量MP将开始递减?解:(1)TPL=72L+15L2-L3 对TPL求导便可得MPL=72+30L-3L2,所以当L=7时,MPL=72+30×7-3×72=135(2)边际产量MPL达到最大之后开始递减,MPL最大时,其一阶导数为零,所以(MPL)’=30-6L=0,L=57、某企业以变动要素L生产产品X,短期生产函数为Q=12L+6L2-0.1L3,求:(1)APL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2)MPL最大时,需雇用多少工人?解(1)由Q=12L+6L2-0.1L3得(2)8、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为唯一可变要素,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2)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是多少?(3)若已知劳动的价格为W=480,产品Q的价格为40,则当利润最大时,企业生产多少产品Q?解(1)平均产量AP=TP/L=-0.1L2+6L+12边际产量MP=(TP)’=-0.3L2+12L+12(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因此雇用工人的数量也应在此范围<0,MP>0内。对APL求导,得=-0.2L+6=0。即L=30当L=30时,APL取得最大值,L>30,APL开始递减。令MPL=-0.3L2+12L+12=0,得L=40.98所以,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为30≤L≤41(3)利润π=PQ-WL=40(-0.1L3+6L2+12L)-480L=-4L3+240L2+480L-480L Π’=-12L2+480L,当Π’=0时,L=0(舍去)或L=40.当L=40时,Π”<0,所以L=40,利润π最大。此时,产量Q=-0.1×403+6×402+12×40=36809.某企业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进行生产,长期生产函数为Q=20L+65K-0.5L2-0.5K2,每期总成本TC=2200元,要素价格w=20元,r=50元。求企业最大产量,以及L和K地投入量。解:Q=20L+65K-0.5L2-0.5K2TC=2200元,w=20元,r=50元MPL=dQ/dL=20-L,MPK=dQ/dK=65-K由MPL/MPK=w/r得(20-L)/(65-K)=20/50即2K-5L=30①由Lw+Kr=2200得20L+50K=2200②由①②得,L=10,K=40Q最大产量=20L+65K-0.5L2-0.5K2=20×10+65×40-0.5×100-0.5×40×40=1950四、课后实训【项目之一:分析某企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建议:1.联系一家企业,收集有关经济数据;2.计算有关投资、产量、销售量、成本、收益等指标;3.分析其生产规模与收益的状况;4.编写分析报告。项目五二、单项选择题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B)A.AC=ARB.AVC<AR或AVC=ARC.AVC>AR或AVC=ARD.MC=MR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B)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D.以上都不对3.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则(D)。A.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B.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4.完全竞争厂商能通过(C)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A.制定一个高于其竞争对手的价格B.制定一个低于其竞争对手的价格C.进行技术创新D.使其产品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5.如果一个竞争性市场位于长期均衡状态中,那么所有的厂商(B)。A.采用完全相同的生产工艺B.具有统一的最低平均水平C.都能获得经济利润D.以上全对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B)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与横轴平行的线C.与横轴垂直的线D.以上均不对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是(B)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市场价格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市场价格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市场价格D.无法衡量8.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B.AC>MC中的那部分AC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9.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D)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B.如果他的产品增加一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C.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D.以上都正确10.消费者剩余最小,其采取的是(A)A.一级价格歧视B.A.二级价格歧视C.三级价格歧视D.无差别价格11.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结构是(D)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12.形成垄断竞争的最基本条件是(A)A.产品有差别B.企业利用国家赋予的某种权力C.厂商的数量相当多D.完全信息13.产品差异是指(A)A.长虹牌彩电与熊猫牌彩电的差别B.彩电与收录机的差别C.河南小麦和河北小麦的差别D.汽车与石油的差别 14.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C)A.对资源或技术的控制B.产品差别的存在C.某些行业规模经济的要求D.厂商数量很多15.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B)A.完全竞争市场B.寡头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完全垄断市场16.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A)A.双方都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结果陷入最不利的局面B.双方都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选择C.双方进行合作,得到最好的结果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三、计算题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Q3-5Q2+20Q+50,成本以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45美元。(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2)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25.5美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亏损,亏损多少?(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营业?解:(1)根据完全竞争厂商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求出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STC=Q3-5Q2+20Q+50MC=dTC/dQ=3Q2-10Q+20P=MC=453Q2-10Q+20=453Q2-10Q+20-45=03Q2-10Q-25=0(3Q+5)(Q-5)=0Q1=-5/3(舍)Q2=5当Q2=5时,利润(∏)=TR-TC=PQ-(Q3-5Q2+20Q+50)=45×5-(53-5×52+20×5+50)=75美元(2)当P=25.5时根据P=MC即25.5=3Q2-10Q+20Q1=3.81Q2=-0.48(舍去)利润(∏)=TR-TC=PQ-(Q3-5Q2+20Q+50)=25.5×3.81-(3.813-5×3.812+20×3.81+50)=-11.78美元所以亏损(3)当市场价格下降到P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即P≤AVC时,厂商必须停产。因为TC=VC+FCFC=50所以VC=Q3-5Q2+20QAVC=TVC/Q==Q2-5Q+20对Q求导,令AVC/dQ=0即2Q-5=0Q=2.5时,AVC达到最小值。把Q=2.5代入AVCAVC=13.75则,当市场价格P=13.75时,厂商必须停产。2.已知某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函数为P=17-4Q,成本函数为TC=5Q+2Q2。(1)计算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出、利润。 (2)如果政府实行价格管制,按边际成本定价与按平均成本定价,价格分别是多少?厂商是否亏损?解:(1)当MR=MC时获得最大利润即17-8=5+4Q所以Q=1;P=13π=TR-TC=PQ-TC=13×1-(5×1+2×12)=6(2)MC==5+4Q  AC=5+2Q  当P=AC 17-40=5+2Q Q=2  P=5+2Q=4+4=9则:TC=10+8=18TR=PQ=9×2=18所以盈亏持平。  当P=MC  17-4Q=5+4Q  Q=1.5 P=5+4Q=11TC=5Q+2Q2=7.5+4.5=12 TR=PQ=11×1.5=16.5所以盈利。四、简答题1.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共有哪几种?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是什么?答: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强弱将市场划分为四个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企业进入行业很容易。(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4)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这种限制可以来自自然原因,也可以来自立法。此外,垄断的另一个条件是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如果有替代品,则有替代品与之竞争。2.什么是完全竞争?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答: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3)厂商进入或者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4)信息是完全的。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一)厂商的短期均衡。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他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依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总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恰好与边际成本在这一点相交,从而所决定的产量使得厂商的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其是否生产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若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它将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产量。由于在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固定成本,所以,它不生产将损失这一部分成本。因此,只要提供的产量可以抵补可变成本的费用,那么,厂商继续生产就会比不生产损失要小。可见,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时,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此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而低于这一点,厂商将停止生产,供给量为零。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二)厂商的长期均衡。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即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1)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整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商便会减少产量,缩小规模。(2)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4.完全竞争企业能不能收取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或者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为什么?答: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单个厂商无法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厂商总是能把他愿意提供的任何数量的产品卖出去,或者说,在一个厂商面对市场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厂商的眼里,市场上对他的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例如,在菜市上的一个卖鸡蛋的商贩,他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将他所带来的鸡蛋卖掉,因此他没有必要降低价格,如果他要降低价格的话,他会有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如果他盲目的提高鸡蛋的价格,那他会一只也卖不掉了。5.什么是完全垄断?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6.简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答:(1)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MC,在这一均衡条件下,垄断厂商有三种均衡状态,分别为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利润场,蒙受亏损。当垄断厂商的价格或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当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垄断厂商亏损,但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当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是厂商停止营业点。(2)长期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利润。垄断行业排除了其他厂商进入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他在短期内获得利润,那么,它的利润在长期内能够保持。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的调整,一般有三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是他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个可以使他获利(或至少亏损为零)的最优生产规模,于是,该厂商退出生产。第二种短期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内,他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调整,摆脱亏损获得利润。第三种是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利润,在长期中,他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使得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7.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却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由于不管产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而行业(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有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照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AR)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的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MR),所以MR<AR,则MR<P,即MR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8.产品有差别为什么既会形成垄断又会引起竞争?答:同行业中不同厂商的产品互有差别,要么是质量差别,要么是功用差别,要么是非实质性差别(如包装、商标、广告等引起的印象差别),要么是销售条件差别(如地理位置、服务态度与方式的不同造成消费者愿意这家的产品,而不愿购买那家的产品)。产品差别是造成厂商垄断的根源,但由于同行业产品之间的差别不是大到产品完全不能相互替代,一定程度的可相互替代性又让厂商之间相互竞争,因而相互替代是厂商竞争的根源。如果要准确说出产品差别的含义,则可这样来说:在同样的价格下,如果购买者对某家厂商的产品表现出特殊的爱好时,就说该厂商的产品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产品具有差别。9.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产量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答:(1)产量的决定。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当不存在相互勾结时,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产量。当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由各寡头协商确定。而确定的结果对谁有利,则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2)价格的决定。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通常表现为由各寡头相互协调的行为方式所决定。这种协调可以有多种形式。 价格领先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产品的售价。价格领先制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支配型价格领先,二是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三是晴雨表型价格领先。支配型价格领先,是指由寡头垄断行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立产品的售价,其余规模小一些的厂商根据已确立的价格确定各自的产销量。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是指由成本最低的寡头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产销量和销售价格,而其他寡头也将按同一价格销售各自的产品。晴雨表型价格领先,是指寡头垄断行业中,某个厂商在获取信息、判断市场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公认的特殊能力,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起到了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因此其他厂商会根据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动自己产品的价格。 成本加成法是寡头垄断市场上一种最常用的定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以厂商生产能力的某个百分比确定一个正常或标准的产量数字,然后根据这一产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成本,由此可以减少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而使厂商制定的价格产生频繁变动。然后在所估计的平均成本基础上加上固定百分比的加成,从而制定出产品的售价。项目六二、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A.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B.该要素的平均收益C.该要素的价格水平D.该要素的平均产量2.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见少。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D.劳动的供给量变化无定数3.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增加B.土地的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C.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D.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减少4.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A.向右上方倾斜的线B.与数量轴平行的线C.与数量轴垂直的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6.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派生需求B.联合需求C.最终需求D.直接需求7.工资率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是指()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收入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效用代替闲暇的效用D.以上都对8.劳动的供给增加将()A.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提高工资B.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减少工资C.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减少工资D.减少劳动的边际产量值,并增加工资9.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本论,教育A.增加了人力资本和工人的工资B.只有助于企业把工人分为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C.对工人的人力资本没有影响D.可以使任何一个工人成为超级明星10.渔民供给的减少对捕鱼行业所用的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A.渔船的需求增加,渔船的租金率提高B.渔船的需求减少,渔船的租金率下降C.渔船的需求增加,渔船的租金率下降D.渔船的需求减少,渔船的租金率提高三、问题与应用1.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工作经验多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同等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少的工人?答: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利益的体现,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产资本,它是劳动者为了提高其对雇主的价值而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是劳动者积累的有用的和有生产力的知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可以很容易说明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工作经验多的工人比同等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少的工人劳动效率更高,有着较高的边际生产率。对雇主的价值较高,企业愿意提供更高的工资2.三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举例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变动对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答:在现代生产中,生产总是各种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只用一种要素来进行生产,生产通常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厂商同时需要劳动、资本、土地以及企业家才能,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一种要素的供给变动时,它还影响其它要素市场。3.上世纪80年初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重点是反对平均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同时指出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就要考虑让已经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们,实现共同富裕。你是对这个政策是如何理解的?答: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要协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就应该设法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者牺牲尽可能小的效率换取尽可能大的公平。在社会收入分配过程中,在强调按要素贡献比率分配社会产品和收入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兼顾公平。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答:(1)洛仑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仑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划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仑兹曲线。洛仑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2)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及拟根据洛仑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仑兹曲线图中洛仑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仑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A/B(A+B)。基尼系数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5.假设某一特定劳动服务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的供求函数为:Ls=800W,这里Ls为劳动供给的小时数,劳动的需求函数为Ld=24000-1600W。试计算:当劳动的供求达到均衡时,均衡的工资(W)和均衡劳动小时各是多少?解:劳动力市场均衡时,Ls=Ld800W=24000-1600WW=10L=800均衡工资率=10元/小时均衡劳动小时=8000小时。三、案例分析【案例1】漂亮的收益漂亮就能得到更高的收益吗?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文・比德尔在1994年第4期《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漂亮的人的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高5%左右,长相一般的人又比丑陋一点的人收入高5%~10%左右。漂亮的人的收入高于一般人。两个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的人,由于漂亮程度不同而得到的收入不同。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对于不漂亮的人来说这简直就像个噩梦,让他们觉得非常不公平,有可能就因为两个人的长相不一样,长相漂亮得很可能呼风唤雨,少年得志,腰缠万贯,而长相相对差一些的人很可能要比他的美丽的同伴路途坎坷,收入也相对要低一些。漂亮的人看起来总是比不漂亮的人要平均收入多一些。在现实中大家会感觉到确实如此。不仅如此,不仅长得漂亮的人会有更高的收益,有的人可能因为其他原因也会得到比别人多但是大家又认为很不平等的收。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收入差别取决于人的个体差异,即能力、勤奋程度和机遇的不同。案例讨论:你身边收入不平等的现象主要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漂亮贴水”?答:“漂亮贴水”可以这样解释:漂亮对生产率是重要的, 在一些外表是重要的工作中,有魅力的工人对企业而言更有价值,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漂亮与能力间接相关,成功设计了其魅力形象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聪明或者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案例2】效益工资和最低工资法案在旧社会一个村中有两个地主,一个叫赵恶人,一个叫王善人。假设两个地主各有100亩小麦,每亩产量200斤,预计收成为2万斤,每斤小麦2毛钱,预计收入4000元。在收割小麦时,每人雇用5名短工,假设当时短工市场均衡工资为每天1元,同时负责吃住。赵恶人支付每天1元的市场均衡工资,同时吃住很差,每人每天仅2毛钱。王善人支付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每天1.5元,同时吃住较好,每天每人3毛钱。赵恶人实际支出1.2元,王善人实际支付1.8元。王善人支付的实际工资高,短工当然想给王善人干活,王善人则可以选到最好的短工。而且在高工资的激励下,短工工作勤奋、认真。这样12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收割工作,且没有损失。共计支付费用108元(1.8元x5x12)。赵恶人支付的实际工资低,只能在剩下的短工中再选,素质比较低。由于待遇低短工出工不出力,收割不认真,结果15天才干完,且损失产量2%。赵恶人的实际支出90元(1.2元x5x15),产量损失80元(4000元x2%),总计为170元。为什么王善人支付工资高,反而劳动成本低呢?王善人支付的工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叫效率工资,即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同样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情况还有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案例讨论:比较最低工资标准和效率工资的区别。分析为什么效率工资能够降低劳动成本,并图解说明最低工资标准的颁布对于劳动者就业有何种影响?【案例3】为何亨利·福特付给其员工的工资是其他汽车生产商的两倍1914年1月,亨利·福特宣布他将把福特汽车工人每天的工资由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即支付他的工人每小时0.625美元,其他汽车企业支付的平均工资只有美小时0.20美元。为什么亨利·福特要支付给自己的员工超过其他企业两倍的工资?福特刚刚在密歇根州高台公园的工厂里安装了第一条流水线。这条流水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大多数福特的员工非常憎恨它。在旧的安装体系下,汽车在工厂的地面上保持不动,然后工人在汽车之间穿梭并完成多项组装任务。而在流水生产线体系下,每个工人整天在同一地点不变,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时仅仅安装一个螺钉或拧紧一个螺母,千篇一律。很多工人觉得这样的工作极端无聊,从而辞职转投其他的自动化企业的工作。每当一个工人离开,福特就必须支付雇佣和培训新人的开支。这些开支相当之高:1913年12月31日在该公司任职的150000名工人,只有640人在福特的工作时间长于3个月。引入每天5美元工资制后,福特要维持每天早上在工厂门外求职队伍的秩序都成了问题。《纽约时报》报道了福特刚开始这一工资政策时早上的情形:“1.2万男性……(冲向)工厂,形成骚乱,并不得不求助于校方水龙头以驱散人群,但这都无济于事……只要这些寻求工作的人衣服干了或换了,他们就又回来了。”福特开始支付的就是效率工资。根据福特的正式传记作者所言,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政策,具有“改进了工人纪律,给了他们更忠诚的利益驱动,提升了个人效率”的作用。福特自己也在后来写道:“每天5美元的8小时工作制是我们最成功的成本消减方法。”问题:工人的工资由哪些决定因素?四、课后实训分小组查找相关资料,分析中国现阶段的扶贫政策对于社会的影响。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正方题目:扶贫政策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公平反方题目:扶贫政策是消极的,滋长了偷懒的风气在辩论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分析扶贫政策的好处和弊端。 项目七二、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2.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外部性是指该活动的()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3.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C.补贴这种物品D.对这种物品征税4.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A.禁止引起外部性的物品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单位的价值为零C.补贴这些物品D.对物品征税5.如果一个人消费一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说这种物品是()A.公有资源B.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C.竞争性的D.排他性的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可以“免费搭车”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7.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问题就可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8.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方法A.通过征税的办法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D.以上各项都可行 三、问题与应用1.分析外部效应的特点,并举例说明。答:外部效应又称外部性、外溢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害。它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如果某种产品的消费或生产使消费者或者生产者以外的社会成员获得收益且无需支付报酬,即收益外部化,则称之为正的外部效应;相反的,如果某种产品的消费或生产会使消费者或者生产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且得不到补偿,即成本外部化,则称之为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及公共资源造成的外部效应问题。生产的外部正效应也可称为生产的外部收益,典型的例子是邻近的果园和养蜂场,相互可以从对方获得好处却无需支付报酬。消费的外部正效应也称消费的外部收益,如上班时穿了一件很时尚的衣服,让别人看了感觉很好,从而增加了别人的效用。生产的外部负效应也可称为生产的外部成本,如首钢就因为排放了过多的废气废水而迁出北京。消费的外部负效应也称消费的外部成本,比如用电话卡打电话,每个人上线都给别人造成了拥挤。公共资源的外部效应问题是由公共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无限制性造成的,比如在公共牧场上无限制地放牧,每个羊群的增加都给别人造成成本(收益的下降),最终会破坏牧场。2.试运用外部效应理论分析环境保护问题。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地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环境污染者给他人和环境造成损失,导致外部不经济现象,理应受到惩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可用私人解决方法和政府解决的方法。私人解决的方法包括企业间合并或用产权的方法解决。政府的解决方法包括:税收和补贴、管制、可交易污染许可证等方法。3.公共物品有什么特点?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4.市场制度为什么无法有效地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能够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吗?答:公共物品是指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一旦某公共物品被生产出来,就无法阻止他人对其消费,即是说要排斥任何潜在消费者从这些物品上获益通常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它存在,你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而不管你是否为此交了费。二是非竞争性。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或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即并不减少其他人从该物品身上获取利益,因为向一个或向多人提供该物品的成本是相同的。典型的如警察、国防,警察保一方社会平安;国防为全体国民提供安全保护,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任何人排除在外。这与私人物品根本不同。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譬如我消费了一个面包,你就不能再消费这个面包;同时,我消费了这个面包,并不意味着你必然是另一个面包的“潜在消费者”。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和明显优势。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不同的提供方式。在私人物品领域大行其道的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领域却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搭便车”行为不可避免。正由于公共物品消费存在着不花钱而搭便车的可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经济人”从自己的成本——收益角度考虑,以最低的成本甚至没有成本去享受公共物品的最大利益,即采用搭便车的方法。长此下去,任由搭便车现象存在,那么最终结果必然出现公共物品的短缺现象,即没有路灯,社会将再一次陷入“黑暗或无序状态”。这决不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这表明,公共物品领域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奏效的,由政府提供就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如果国力强大,政府有经济实力,可以多提供些纯公共物品,如果政府没有经济能力提供纯公共物品,政府就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准公共物品,到一定的时候再把它变成纯公共物品,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5.国防、钢铁厂的污染、特大企业的存在都会引起市场失灵,他们各自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答:(1)国防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物品;(2)钢铁厂的污染之所以会引起市场失灵,是因为外部性的存在;(3)特大企业会引起市场失灵,是由于垄断的存在。解决的途径:国防——政府提供;污染——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垄断——政府可以用价格管制、反垄断法或国有化来消除垄断。四、案例分析案例1:在美国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个人开车时在路上相撞了。事故发生后,这两个司机状告政府,说撞车的责任在政府。理由是:这里的路灯太暗了,因为相互看不到,所以才发生撞车事故。如果不信,政府派人开车到这里试一试,看撞车还是不撞车。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他俩撞车是因为灯光太暗造成的,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灯光,不能让市民为此发生交通事故。思考:这两位司机的理由是否充分,请用经济学的理论说明?案例2:可进行市场交易的发电的污染权 1991年7月,美国最大的商品市场芝加哥交易所投票同意创建排放硫化物的污染权市场。1990年清洁空气法通过以后,环境保护机构可以向发电企业发行可交易的二硫化物排放权,这才使得这一历史性的决议成为可能。污染权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减少这种化合物排放的一种新办法,这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国会大笔一挥,设立了为创建市场所必须的财产权。根据这项新的法律,到2000年,电力企业必须将其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到当时水平的50%环境保护署已向这些发电厂配发了倾倒有限数量此类化合物的权力,每份权力使权力的购买者每年可以向大气中排放一吨二氧化硫。那些自己清除垃圾的企业并没有用完它所获得的污染权,它可以将剩下的污染权卖给那些想排放更多废物或接受其所出价格的任何人。发电厂现在面临着压力,它们的股东在继续排放二氧化硫的成本和从污染中可获得的价格之间进行比较。污染权的市场价格越高,减少排放的动机就越大。如此,污染的成本成为发电厂进行利润计算的一个因素。污染权的交易有可能使发电厂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新的减少排放的要求。例如,假设排放一吨二硫化物的污染权的市场价格为150美元。如果一家工厂能仅以75美元回收或转移此吨废物,它就能够通过减少排放每年增加75美元的利润,并且可以在市场上以150美元出售一份污染权。发电厂可以通过使用低硫煤来减少排放。需要污染权的企业将只是那些处理一吨排放量的成本大于150美元的企业。理所当然,污染权的价格将随着排放污染物的价值不同而变化,随着减少排放的新技术的发展,污染权的价格将会下降,而对电力需求的增加有可能提高污染权的价格。新的计划也鼓励发电厂发展减少排放的新技术:这样一来,他们可以通过出售污染权而增加利润。这种新的以市场为基础来减少排放的方法比起旧的命令控制方法是一个极大的改进,后者要求所有企业以同样的百分比减少排放并指定各企业必须采用某种技术来实现这一结果。最早的污染权拍卖是在1993年,投标人在芝加哥交易所的拍卖中以每吨22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1501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芝加哥交易所现在每三个月举行一次污染权的拍卖,代表动力设备厂以及其他想出售污染权的所有者。第一次这样的拍卖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利润,由在市场出售污染权的发电厂获得。在这次拍卖中最大的私人买主是加州动力和光能公司,它以122美元到171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85103吨污染权。问题:污染权交易对减少污染排放量的作用如何?项目八二、单向选择题:1.GDP一般包括()A.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B.上年的存货C.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D.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2.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货在年初为1万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3.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二手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个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4.下面那一项不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B.建造一批商品房C.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D.家庭购买公司债券5.假如1992年的名义GDP为3600亿美元,并且假如从1990年到1992年,价格水平上升了20%,那么,以1990年价格衡量,1992年的GDP为()。A.3000亿美元B.3200亿美元C.3400亿美元D.3600亿美元6.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A.总需求=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B.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C.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D.总需求=消费+政府购买+投资7.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A.交易需求量增加B.投机需求量增加C.投机需求量减少D.交易需求量减少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  )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9.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动D.斜率增大10.政府减税一般会导致IS曲线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动D斜率增大11.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A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 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息率提高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13.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产品市场()。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C和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D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14.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1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16.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17.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时,实际货币供给增长。C.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18.在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原材料价格上升,总供给曲线会向()。A.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二、问题与应用1、设一经济社会生产4种产品,它们在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试计算:(1)2000年和2002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NP);(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年,则200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3)计算2000——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2年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产品2000年产量2000年价格/美元2002年产量2002年价格/美元ABCD255040301.507.506.005.00306050351.608.007.005.50 解:(1)2000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5×25+7.5×50+6×40+5×30=802.5(美元)2002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5×30+8×60+7×50+5.5×35=1070.5(美元)(2)200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5×30+7.5×60+6×50+5×35=970(美元)(3)2000——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070.5/970=110.3%可见2002年价格比2000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10.3%。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资源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解:(1)Y(均衡收入)=C+I=100+0.8Y+50Y=750C(消费)=100+0.8×750=700S(储蓄)=Y-C=750-700=50(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均衡收入变为Y’=C+I=100+0.8Y+100Y=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即△Y=Y’-Y=1000-750=250)。或者利用乘数计算增加的收入△Y,因为,△I=100-50=50所以,△Y=KI×△I=5×50=250(4)Y(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C+I=100+0.9Y+50Y=1500S=-a+(1-b)Y=-100+(1-0.9)×1500=50若投资增至100,则均衡收入增加值(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从5变为10。3.什么是乘数?乘数原理发生作用应具备什么条件?答:乘数是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 ①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②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4、假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函数为I=150-6r,政府支出为100,税收为T=0.25Y,货币需求为Md=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方程及均衡收入与利率。解:Y=C+I+G=100+0.8Yd+150-6r+100=100+0.8(Y-0.25Y)+150-6r+100Y-0.6Y=350-6r0.4Y=350-6rY=875-15r(IS曲线方程)0.2Y-2r=150Y=750+10r(LM曲线方程)联立Y=875-15r和Y=750+10r解得:r=5Y=8005、已知总供给曲线为AS=500P,总需求曲线为AD=600-50P.(1)求供求平衡点。(2)如果总供给不变,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3)如果总需求不变,总供给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解:(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AD=AS,即500P=600-50P.P=1.09Y=545(2)总需求上升10%以后,新的总需求曲线AD’=AD×(1+10%)=(600-50P)×(1+10%)=660-55PAD’=AS660-55P=500PP=1.19Y=595(3)总供给上升10%以后,新的总供给曲线为AS=550P,求解得:P=1,Y=550.三、技能实训项目分析我国2008年-2012年居民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国内投资支出和进出口分别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及变化,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项目九一、选择题1.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A.工资刚性B.总需求不足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D.经济结构的调整。2、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应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货币供应量3、今年的物价水平是180,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20%,去年的物价水平是()。A.144B.150C.160D.216 4、假设没有预期到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这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导致()。A.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C.物价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减少二、问题与应用1.举例说明什么是结构性失业?我们应该怎样治理结构性失业?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例如,传统矿区的矿业资源被开发完毕之后,原有的大量矿工便面临重新就业的困境,因为他们没有从事其他工作必须的技能,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会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有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结构性失业。政府要接受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变化,制订与其相适应的政策以解决失业问题。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对青年及成年劳动力进行工作经验训练;对失业者给予训练和再训练等等。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目的是按照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来调节和改善劳动力供给,进而达到减少失业的目的。2.请分析通货膨胀对债权人、债务人和工资收入者的不同影响。答:通货膨胀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通常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获利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业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的话,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将债权人的一部分财富再分配给债务人,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债务人获得意外收益。例如,债务人A向债权人B借款100万元,约定一年后每年还本付息10万元。但在此之后,包括工资在内的价格水平每年上涨100%,虽然A每年仍然要向B名义上支付10万元的本息,但实际上A的借款成本每年都会下降50%,因为在工资水平也按100%上升的情况下,A只需要用过去一半的劳动就可以偿付10万元的借款。显然,债务人A从通货膨胀中获得了好处,但债权人B的利益却遭受了损失,因为他现在所“享受”的利率水平实际上是负值。 3.考虑一个只生产三种产品的简单经济体,使用下表中的信息,计算以CPI表示的2011年的通胀率:产品数量基准年(2005)价格2010年价格2011年价格(元)(元)(元)理发210.0011.0016.2汉堡包102.002.452.4DVD615.0015.0014.00解:2001年的支出=16.2×2+2.4×10+14×6=140.402010年的支出=11×2+2.45×10+15×6=136.502005的支出=10×2+2×10+15×6=130三、【实训项目】请大家分小组谈论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态势,我们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或其他?结合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这些政策哪些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状况有效?你是否又发现,哪些财政政策在实际效果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谈谈你的看法。项目十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A.5-6年B.8-10年C.25年左右D.50年左右3.50-6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4.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二、问题与应用1.乘数—加速原理是怎样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答: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由于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某一个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使本部门的产出增加,而且还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这些部门投资与产出的增加。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能够引起数倍投资的变动。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正是在于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因为乘数效应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乘数-加速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2.什么是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所下的定义有什么含义?答: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现象。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收入量和人均国民收人量来度量经济增长。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1)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鞥家乐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搞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而在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 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肺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实际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3.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4.你认为经济增长有极限吗?你对经济增长的价值如何看待?(略)三、案例分析不片面追求GDP增长确保就业增收入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继续放缓,会低于确定的7.5%增长目标。在不采取更多刺激政策的前提下,您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李克强:我刚才讲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我看到了,而且也注意了。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当然,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这使我想到上个月23号,G20也就是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一个公报,提出要在原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把GDP在5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增加就业。在我的印象当中,G20这么说可能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主要经济体更加看重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资料来源: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3/13/34741687_0.shtml案例问题:如何理解GDP增长率?如何看待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中涉及到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项目十一二、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5.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6.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税收B.公债C.罚款D.转移支付7.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 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A.2000元B.8000元C.50000元D.10000元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A.调节债券价格B.调节利息率C.调节货币供应量D.调节货币需求量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D.商业银行卖出有价证券10.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11.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2.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是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是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三、问题与应用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及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10%以下。(3)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有无盈余的状态。2.财政政策有几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分别在什么情况运用?答:(1)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3.常用的货币工具有那三种?他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答: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的货币政策手段有:(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实施方法: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这样,一方面出售债权的企业和家庭得到货币,将它存入商业银行,增加银行存款,通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使存款货币成倍增加,使利息率降低;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提高,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会引起投资增加,从而有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上升。反之,在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相反做法会抑制与消除通货膨胀。(2)调整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由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具体做法:在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的扩大,使收入、就业和价格都提高。在通货膨胀时,提高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减少可创造的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缩总需求,使收入、就业和价格都降低。(3)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具体做法: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采取降低再贴现率措施,可促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反之,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要提高再贴现率,限制给商业银行借款,使商业银行减少贷款,于是货币供给减少,利息率提高,抑制投资以及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4.用宏观经济学中的原理说明,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其经济手段有哪些?答: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货币量一→利率一→总需求。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在萧条时期,总需 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1.运用IS—LM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答:(1)IS曲线是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LM曲线是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3)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E3LM1IS1Y2Y3r2E2Y1r10rE1LM2YIS2通过IS1曲线向右移动至IS2使收入从Y1增加至Y2,利率由r1上升至r2,但与此同时向右移动LM曲线,从LM1移至LM2,使利率从r2下降至r1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Y3。这样,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6.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100。求:(1)IS和LM方程及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解:(1)由Y=C+I+G=60+0.8Yd+150-5r+100=310+0.8×(Y-100)-5r化简得:0.2Y=230-5rY=1150-25r(IS曲线)由L=0.2Y-5r,M=200和L=M得0.2Y-5r=200Y=1000+25r(LM曲线)由IS-LM模型联立方程组: 解得:Y=1075,r=3,I=135即均衡收入、均衡利率和投资分别为1025、3%和135。(2)由C=60+0.8Yd,T=100,I=150-5r,G=120和Y=C+I+G得IS曲线为:Y=C+I+G=60+0.8Yd+150-5r+120=330+0.8(Y-100)-5r=250+0.8Y-5r化简得:Y=1250-25r(IS曲线)由L=0.2Y-5r,M=200和L=M得LM曲线为:0.2Y-5r=200Y=1000+25r(LM曲线)由IS—LM模型联立:解得:均衡收入为Y=1125,均衡利率r=5,投资I=125(3)因为政府支出增加,使得私人投资135减少为125,所以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项目十二二、单项选择题1.如果英镑的汇率是2美元,那么美元的汇率就是()。A.2英镑B.1英镑C.0.5英镑D.无法确定2.本国货币升值,可以使()。A.本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增加B.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C.本国的进口减少、出口增加D.本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减少3.对英镑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说,如果英镑的汇率上升,那么美元的汇率将( )。A.上升 B.下降 C.不确定,尚需考虑其他因素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4.国际收支失衡意味着( )。A.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余额不等B.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借贷余额不等C.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不等D.资本流出、流入额不等。5.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 )。A.黄金、外汇储备减少  B.本国货币贬值  C.国内产出水平下降   D.以上各项均正确6.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A.收入水平  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  D.进出口差额。7.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  )来调节经济。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使本币升值 8.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  )来调节经济。A.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B.扩大货币供应总量C.提高汇率,使本币贬值的政策 D.以上各种方法均可采用三、问题与应用1.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有什么影响?答:(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影响物价的上涨或下降。汇率变动后,立即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影响。首先是进口的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进而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也发生变动。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发生变动。如本币汇率下降,则外币购买力提高,国外进口商就会增加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应数量不能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必然上涨。在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中,汇率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特别明显。在资本主义周期的高涨阶段,因国内外总需求的增加,进口增多,对外汇需求增加,外币价格高涨,导致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整个物价水平的高涨。(2)一定情况下影响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外币升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更贵,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对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较为有利。外币贬值时,将使进口商品变得便宜,从而使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而同时以国内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者则得不到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好处。非贸易项目由于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的资本流向的变化等,也将对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资金供求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影响(二)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的影响(1)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从长期看,当本币汇率下降时,本国资本为防止货币贬值的损失,常常逃往国外,特别是存在本国银行的国际短期资本或其它投资,也会调往他国,以防损失。如本币汇率上涨,则对资本移动的影响适与上述情况相反。也存在特殊情况,近几年,在短期内也曾发生美元汇率下降时,外国资本反而急剧涌入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用美元贬值的机会,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这对缓解美元汇率的急剧下降有一定的好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决定的。(2)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本币价值下降,具有扩大本国出口,抑制本国进口的作用,从而有可能扭转贸易收支逆差。(3)对旅游部门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以本币表现的外币价格上涨,而国内物价水平未变,对国外旅游者来说,本国商品和服务项目显得便宜,可促进本国旅游及有关贸易收入的增加。2.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答:①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人民币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 ③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2.什么是国际收支?什么是贸易顺差?什么是贸易逆差?答: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紧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4大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或账户、差错和遗漏。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而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2个最重要的项目。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贸易逆差: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3.某国的总需求增加10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5,边际进口倾向为0.3,求:(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增加量。答:1、边际储蓄率:s=1-c=1-0.5=0.5,边际进口倾向m=0.3(已知),对外贸易乘数=1/(s+m)=1/(0.5+0.3)=1.252、政府支出增加1000亿美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Y=Kg×△G=1.25×1000=1250(亿元)3、进口增加量:△M=m×△Y=0.3×1250=375(亿美元)5.比较绝对优势原理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在我国目前经济状况下,你认为哪一种理论更加适合我国,为什么?答案:(略)四、案例分析:案例1:人民币升值的“双刃剑”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到2012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上升到6.2972: 1的水平。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渐丧失,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中国国内很多制造业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伴随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加之人力成本太高而利润太低的缘故,很多外贸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准备把厂子迁入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升值对利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他们可以减少成本,人民币升值,最先受益的便是造纸行业,而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航空公司可以拿出更少的人民币偿还因飞机采购、航材采购而欠下的更多的美元债。问题: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外贸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案例2:1997年的泰国经验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始于泰国,继而冲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并波及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这次危机是1997年5月投机者抛售泰铢所引起的。泰国传统以来就一直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1997年初,泰国房地产连年大幅度成长的泡沫经济崩盘以后,外资大幅撤出泰国。泰国政府为稳定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便于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然而,泰国政府耗尽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仍无力挽救市场,在外汇储备终于不够用之后,7月2日泰国政府突然宣布泰铢浮动,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在数日之内就下降50%以上。泰国在过去十年中,每年几乎都有8%左右的实质经济成长,但这些成长主要肇因于每年大量流入的外资。另一方面,这些外资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与服务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正常的经济增长率,泡沫经济于是出现。另一方面,由于贷款给房地产业者有厚利可图,银行业者便大量超贷款给这些房地产业者。虽然泰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的部门都属于房地产与服务业等非贸易部门,在进口需求大增而出口却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贸易赤字则不断累积。当敏感的外资感觉到泰国外贸赤字不断累积,且银行不断超贷的情况下,投机的外资便立即抽身而去。当外资在泰国的外汇市场上大买美元要离开时泰国时,若泰铢能立即反映市场,做某种程度的贬值,也许有些外资看在美元变贵的情形下,或许不会立即离开。但不幸的是当时泰国采行的是固定汇率,因此,当外资大买美元时,泰国央行就同时放出美元以稳定泰铢的比率。然而,此时,造成了更多的外资预期未来泰铢会贬值,同时由于目前美元对泰铢的价格还算便宜,于是鼓励更多的外资购买美元离开泰国。在外资不断撤离的情形下,泰国央行的外资储备终究无法抵挡外资大量购买美元,于是只得放弃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而任由泰铢贬值,终于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贬值。泰铢风暴在东南亚引起了“骨牌效应”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先后宣布将汇率波动的幅度扩大,即实际上贬值,其后,投机浪潮又蔓延至韩国。韩国经济的严重问题终于爆发了。11月17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停止干预,实行浮动汇率。之后韩元不断贬值,韩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严重恶化,12月2日韩国外汇储备下降到只有60亿美元,只相当于两个星期的进口额。危机爆发后,菲律宾首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申请约10亿美元和约4.5亿美元的援助。8月中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了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泰国计划。在12月初又安排了570亿美元的援助韩国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国家摆脱日益恶化的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除中国和中国香港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外,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受到了影响。这场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特别是对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率。这次金融危机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历时之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问题:从金融危机的发生看影响汇率的因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