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7.00 KB
  • 2022-04-22 11:47:42 发布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_答案.doc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学员自己参照教材整理)二、简答题1、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保持——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指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这样的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他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可能得到的利息。企业主自己当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时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报酬。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时生产A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相反,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表明这种物品生产上的效率就越高。2、“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动力,多少设备,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次啊能使得生产成本更低。技术上有效率的不一定是经济上有效率的。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上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力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效率越低。第二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学员自己参照教材整理)二、简答题1、某种商品(正常商品)的消费者的负斜率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最多只愿意购买多少。如果他要购买更多,价格必须更低些;或者反过来说,要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价格至多只能是多少。因此,负斜率需求曲线表明的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愿望的最大限度。同样,正斜率供给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只愿生产多少。如果要他生产更多,价格必须更高些。因此,该曲线表明的是生产者在价格和产量关系方面的愿望的最大限度。2、(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牌的蘑菇属于互替产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仔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17 (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3、(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产品x的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产品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三、计算题1、解:由,得,这样,。于是,即,当价格为60和40时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和。2、解:(1),(2)新的需求函数为:P=100-5(Q-15)=175-5Q(3)新的供给函数为:(4)新的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分别为:,(5)比较(1)和(4)中的均衡结果可得,均衡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均衡的产量增加。3、解:(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分别是:,(2)在设定最高平均月租金100美元的情况下,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人口减少了万人(3)在设定900美元月租金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故新建的住房数量为万间4.解:(1)在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同质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分别是单个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的加总。;(2)由供求均衡解得:,(3)征2美元的销售税后,新的供给函数变为17 新的均衡价格与数量为:,实际上,每件商品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各承担1美元税收。政府征收的税额为美元。(4)当政府对每单位产品进行1美元的补贴时,新的供给函数变为,新的均衡价格与数量为:,这样每单位产品中相当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获得了0.5美元的补贴。第三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学员自己参考教材整理答案)二、简答题1、商品对消费者所产生的边际效用代表消费者对该商品希望获得的程度。人们货币收入的大小决定着消费者每单位货币对他的效用,并假定它在购买中保持不变。消费者只有在所得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支付的货币的效用,即时,他才愿意购买。这里代表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P代表商品的价格。购买的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越低,他对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反之亦然。因此,价格降低,每个消费者就会多买一些,即价格降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会使消费者增加该商品的购买。另外,每一较低的价格又带来新的购买者,他们的爱好或收入不容许他们在较高价格下进行购买。商品价格上升时,一方面消费者试图用其他物品(替代品)来替代它,减少它的购买;同时,商品价格上升时,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也就是说,价格上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2、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有决定。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3、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1)采用这一措施,会使得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下图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提高到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下降到。于是,消费者剩余从减少为。17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额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4、,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必须放弃的Y商品量(,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Y,必须放弃的X的量)。因为随着X商品数量的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增加的每一单位X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定Y的边际效用不变,为保持总效用不变,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也不断减少的。而实际上,如果所消费的Y商品量减少,其边际效用会递增,这样,每单位X商品替代的Y商品的量递减得就更快。可见,是递减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三、计算题1、当X=9,Y=8时,当U=20,X=4时,由得,,进而可得,Y=12。可见,当X减少到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Y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2、(1)由,,所以。消费者最优商品组合为(2)由于,所以,故预算线上各点都是均衡点。3、(1)因为小张对第8件装饰品愿意支付3元,也就是说,在她看来,第8件装饰品的边际效用等于3元货币的效用之和,所以当每件装饰品的价格为3元时,她将购买8件装饰品。这时,她所花的最后1元所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边际效用,即小张购买第1件装饰品愿支付10元,而实际上只付出3元,剩余7元;同理,第二件剩余6元……第七件剩余1元,第8件没有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7+6+5+4+3+2+1+0=28元。17 (2)因为小张对第6件装饰品愿意支付5元,所以当价格上涨到5元时,她将购买6件装饰品。这时,她所花的最后1元所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即。(3)由上面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可知: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4、(1)当他购买3单位X、5单位Y时,满足最大。因为,这时,,而且(2)第四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学员自行参考教材整理)二、简答题1、(1)可变要素数量可变要素的总生产量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1(2)2(2)2(12)(6)10324(8)(12)4(48)12(24)560(12)(12)6(66)(11)6770(10)(4)8(70)(8.75)0963(7)(-7)(2)该要素从第5单位开始出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2、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因为当工人显得过少,资本显得过多,劳动使用量增加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会增加,但这不一定是工人工作更加努力的结果,而是劳动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上图中,当超过时,17 是上升的。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撇开其他情况,例如撇开劳动和资本的使用价格及其变动,那么劳动平均产量上升,会使劳动的平均成本(即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成本或者说)下降,并进而使产品平均成本()下降。这显然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3、(a)方法B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与方法A相比,它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要较方法A多,而产量相同;同样,与方法C相比,它使用劳动较多且产量相同,所以厂商不会选择这种生产方法。(b)这种说法不对,与方法A和方法C相比,方法D耗用的资本数较高,而劳动数较少。判断技术上的效率不能以耗用资源的总数为尺度。(C)要判断哪种生产方法在经济上时有效的,必须知道劳动及资本的价格,依据TC=LPL+KPK分别计算其耗用总成本,总成本最低者就是在经济上有效率的生产方法。4、在短期,固定要素(如资本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可变要素投入量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该要素(如劳动)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当要素报酬递减时,由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成本就会上升,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所以会先出现下降再上升的U型,就是生产要素报酬(边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结果。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时上升,然后下降,则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都会先降后升;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时就下降,那么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开始就向右上倾斜(即上升)。5、为了考察这是不是使所费成本最小的方法,我们必须考察厂商的边际成本。在分别排放100单位后,A工厂减少污水排放量的MC=40美元,而B工厂的MC=20美元,这就是说,以已经排放100单位为基点,B工厂再增加排放1单位污水会增加成本20美元,而A工厂减少排放1单位污水会减少成本40美元,这样总成本将节省20美元,以此类推,只要A工厂减少污水排放量的MC还大于B工厂的MC,那么增加B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而减少A工厂的排放量都会使总成本减少,直至A工厂和B工厂污水排放的MC相等为止。三、计算题1、对于生产函数令K=10,则(a)劳动的平均生产函数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b)①对于总产量函数欲求总产量极大值,只要令其边际产量为零,即10-L=0求得L=10,又即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②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17 令即得又故L=8为极大值点即当平均产值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③对于劳动的边际产量由于为负向倾斜的直线,而且劳动L不可能小于零,故当L=0时,有极大值10。亦即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c)证明:由(b)②可知:当L=8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则而当L=8时,故当达到极大值时2、(a)对于方法A对于方法B对于方法C对于方法D为使得成本最低该厂商将采用方法B或者方法C。(b)对于方法A对于方法B对于方法C17 对于方法D当上升到8美元时,该厂商将采用方法C或者方法D。3、(a)对生产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令求得L=30即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b)对于生产函数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令求得L=20即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c)由(a)题结论当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极大)时,L=30代入生产函数中,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极大)时的产量为3060。(d)利润令,即即当W=360,P=30时,利润极大化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40人。4、产量QTFCTVCTCMCAFCAVCATC110050150-1005015021008018030504090310012022040404100170270502542.567.551002503508020507017 5、由边际成本函数积分得:成本函数又因为生产5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595即所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为可变成本函数为6、解:MR=MC,20=0.4Q-12,Q=80TR=20×80=1600TC=0.2×802-12×80+200=520TR-TC=1600-520=1080答:生产80件时利润最大,其利润为1080。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学员自行参考教材整理答案)二、简答题1、因为理论上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按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3、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固定成本不是厂商关门的原因。4、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售价。而行业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该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加总而成,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故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由MC曲线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部分MC曲线表示的。厂商供给曲线表达的是,在不同的销售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量。根据P=MC的原则,供给曲线在此表达的启示也就是在不同的边际成本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并出售的商品量。如上所述,由于AVC曲线以上的那段MC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由行业内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而成,故也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不一定是向右上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不变、递增、递减不同、长期供给曲线可以为水平、向右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三种不同的形状。5、完全垄断也可称纯粹垄断,指一个企业对市场提供所有产品,因而对市场有完全影响的市场结构。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竞争关系完全不存在,垄断企业对产品价格有完全控制权。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17 垄断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类:①政府造成。这类垄断也称法定垄断,即法律垄断地位,如专利权,烟草买卖等。②资源控制,即由于对全部或大部分某资源的所有权控制而形成的对产品经营的垄断。③自然垄断,指由于规模经济需要而形成的垄断,如一些行业(如自来水、煤气的供应)的特点决定由一家企业经营可达到规模经济,即以最低长期平均成本进行生产。6、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的唯一卖者。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会眼红,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的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走;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以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三、计算题1、(1)市场均衡时,。均衡价格P=2,市场的均衡产量(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函数是P=2。2、(1)已知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则,即.又知P=66美元,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为P=SMC,即,解方程得:Q=6,Q=-2(舍去)。显然,产量不应是负值,故知Q=6。另外,假定结果出现两个产量为正值时,可以根据利润极大化的充分条件来判断,即根据来判断哪个产量水平使利润极大,在本题中,,当Q=6时,;当Q=-2时,,而.显然,只有当Q=6时,,因此利润极大值为:,即利润极大值为176美元。(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价格为P=30美元,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仍要根据P=MC所决定的均衡产量计算利润为正还是为负。不论利润极大还是亏损最小,均衡条件都为P=MC,即,所以Q=4,Q=0(没有经济意义,舍去)。一般来说,方程只有一个有经济意义的解时可以不考虑充分条件。需要验证是否满足充分条件也是可以的。当Q=4时,,即,故Q=4是利润极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利润:,可见当价格为30美元时,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美元。(3)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的最小值。因为,,所以要求AVC最低点的值,只要令,即,Q=3,所以Q=3时17 ,可见,只要价格,厂商就会停止生产。3、(1)垄断者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已知,则MC=Q+10,又知,所以MR=90-Q,MR=MC,即90-Q=Q+10,所以Q=40。把Q=40代入,得利润,把Q=40代入上式中得(2)当P=55时,根据MC=P,即Q+10=55,得Q=45。当Q=45时,,,利润(3)假设政府限定国内最高售价P=50,这实际上就是对垄断厂商采取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即P=MC。在这里就是50=Q+10,因此,厂商会提供的产量Q=50-10=40。厂商利润。然而,当价格P=50时,市场需求量Q=80。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函数为,将P=50代入函数,得Q=80。可见,市场需求量大于厂商按边际成本定价提供的产量,故这时国内市场会出现短缺。4、(1)垄断者出售8单位产品的总收益,已知Q=8,所以(美元)(2)如果垄断者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即对每单位索取不同的价格,则从第1单位到第8单位的产品价格(均根据P=16-Q计算)分别为15,14,13,12,11,10,9,8美元,于是垄断者的收益=15+14+13+12+11+10+9+8=92(美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又为多少呢?所谓消费者剩余(假定用CS表示)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钱(在此是92美元)与消费者在没有价格歧视情况下所实际支付的钱(在此是64美元)之间的差额。从定义中我们知道,垄断者掠夺的消费者剩余CS=92-64=28(美元)(3)垄断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总收益为:美元)。垄断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时所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5、(1)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价格的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已知,即,则,又知,即,还知成本函数.所以MC=2Q+10,从得,所以。从得,,所以,因为,即,所以Q=15.把Q=15代入,得所以,把中,得把代入中,得利润(2)若两个市场价格相同,即,已知,17 ,所以即也即又从中得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即,得把代入中,得第六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同学参考教材自行整理答案)二、简答题1、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的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在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2、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不能。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汽车还是小卖掉一些汽车,只会使村后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得GDP发生变化。17 4、算。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做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D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由于房子主人确实没有自己给自己支付房租,因此政府应通过估算该住房可得租金(如果在市场上出租)而把这种自由住房租金包括在GDP中。5、(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2)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6、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换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7、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出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三、计算题1、a.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b.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c.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2(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300+3000=6300。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3、(1)用收入法计算GDP:GDP=工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100+10+30+30=170亿美元(2)用支出法计算GDP: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美元用收入法和支出法得出的GDP是一样的。17 4、(1)(2)(3)1990-199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可见1992年价格比1990价格上升了12.2%5、(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亿美元(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亿美元(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美元。第七章一、名词解释(请各位同学参照教材自行整理)二、简答题1、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于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转移支付,边际消费倾向假定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时8亿元,而不是18亿元。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增加的总需求,就是重复计算,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2、,假定消费函数为则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b递减,则APC一定递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APC递减,MPC也一定递减,因为即使MPC(即b)不变,APC也会随着收入Y的增大而表笑(因为a是常数,Y变大时,会越来越小,从而APC递减。)3、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随之提高。17 4、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为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即),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所以,。只要不等于1或0,则。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没在下图中,当人们收入低于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中可见,当收入低于,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度,因而这时。5、两种说法都对。假定有消费函数,在此,自发消费a增加会引起消费C增加,从而使总需求(总支出)增加,进而会引起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又会引起消费增加,即式中增加,这就是引致消费。引致消费增加反过来又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因此,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说明消费支出和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6、、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时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者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时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时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17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得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2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三、计算题1、(1)………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消费………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50()(4)………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比原来收入1500增加500()(5)消费函数从变为以后,乘数从5()变为10()2、(1)可支配收入得Y=1000………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1)可支配收入消费均衡收入得………均衡收入17 (2)净出口余额(3)(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得………均衡收入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函数从变为时的均衡收入:得………均衡收入净出口余额4、由方程组可解得即均衡收入水平就是2000亿美元根据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政府购买乘数(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税率不变时)(2)由上题公式,可直接得出当政府购买增加为30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水平为。也可根据政府购买乘数得,其结果相同。(3)由第(1)题公式,可直接得出当投资增加为40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水平为亿美元也可根据投资乘数得亿美元,其结果相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