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答案十.doc 32页

  • 185.50 KB
  • 2022-04-22 11:30:59 发布

马克思习题答案十.doc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一)题 号一(20分)二(20分)三(30分)四(20分)五(10分)总分(100分)得 分阅卷人选择题答题卡(请将正确的答案选项涂黑。如:ABC●)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ABCD11ABCD2ABCD12ABCD3ABCD13ABCD4ABCD14ABCD5ABCD15ABCD6ABCD16ABCD7ABCD17ABCD8ABCD18ABCD9ABCD19ABCD10ABCD20ABCD得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ABCD26ABCD22ABCD27ABCD23ABCD28ABCD24ABCD29ABCD25ABCD30ABCD 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哲学是()。A.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B.科学的科学C.一切知识的总汇D.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5.发展的实质是()。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自身的同一性B.某物与他物的区别性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保持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7.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1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12.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模拟测试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13.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14.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A.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B.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C.与不变资本的量成正比D.与预付资本的量成正比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7.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阶级斗争为标准18.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9.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0.“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在“选择题答题卡”中。多选、错选或不选该题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2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模拟测试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23.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5.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杰出人物则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性的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起加速的作用D.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2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27.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确定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分析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0.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得分三、简答题按题意作简单、明确的回答。每题5分,共30分。31.怎样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 模拟测试3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什么内容?3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4.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5.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36.简述资本主义垄断产生的原因。得分四、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37.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模拟测试38.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39.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40.近一个时期以来,厂家、商家大打价格战,使消费者得到不少实惠。因此物价越低越好。得分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材料后面所提问题。本题1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模拟测试——摘自《反杜林论》材料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请回答:⑴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⑵怎样理解材料3中“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这句话?这句话的观点与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区别?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二)题 号一(20分)二(20分)三(30分)四(20分)五(10分)总分(100分)得 分阅卷人选择题答题卡(请将正确的答案选项涂黑。如:ABC●)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BCD11ABCD2ABCD12ABCD3ABCD13ABCD4ABCD14ABCD5ABCD15ABCD6ABCD16ABCD7ABCD17ABCD8ABCD18ABCD9ABCD19ABCD10ABCD20ABCD得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ABCD26ABCD22ABCD27ABCD23ABCD28ABCD24ABCD29ABCD25ABCD30ABCD 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唯物论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古典经济学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4.“意识不外乎是进入人脑并经过人脑加工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B.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产生于人的大脑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矛盾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可知性6.在实践的形式中,处于基础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是()。A.物质生产劳动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阶级斗争7.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否认运动的存在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D.否认静止的存在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联系和发展9.关于规律和规则的区别的认识正确的是()。A.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则反映事物的现象B.规律是客观的东西,规则是主观的东西C.规律可以创造但不能消灭,规则既可以制定也可以消灭D.在规律面前人是被动的,在规则面前人是主动的1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逻辑证明也能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哪个阶级控制国家政权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模拟测试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12.在生产关系诸方面中,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生产工具13.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关系,取决于商品的()。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具体劳动量D.价值14.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过剩B.物价持续上涨C.商品积压D.工人失业17.某资本家有资本100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40万元,一次生产过程耗费的不变资本50万元,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为15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A.100%B.300%C.200%D.150%18.超额剩余价值是()。A.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B.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D.降低劳动力价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1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在“选择题答题卡”中。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2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资源不足的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模拟测试22.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有()。A.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B.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质的变化C.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D.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3.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有()。A.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有积极效应和消极后果两方面D.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24.资本主义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2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26.产业资本循环要实现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B.产业资本在三种职能形式平均分配C.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D.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27.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28.辨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辨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9.“拔苗助长”说明了()。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规律是不能改变和消灭的30.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C.因地制宜、因材施教D.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模拟测试得分三、简答题按题意作简单、明确的回答。每小题5分,共30分。3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3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3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3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哪些特点?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模拟测试得分四、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37.事物的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3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39.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0.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得分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材料后面所提问题。本题1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和构成社会的 模拟测试经济结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成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摘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2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摘自《恩格斯致约·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材料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请回答:⑴材料1和材料2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⑵材料3主要说明了什么观点。如何理解?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三)题 号一(20分)二(10分)三(25分)四(25分)五(10分)六(10分)总分(100分)得 分阅卷人选择题答题卡(请将正确的答案选项涂黑。如:ABC●)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BCD11ABCD2ABCD12ABCD3ABCD13ABCD4ABCD14ABCD5ABCD15ABCD6ABCD16ABCD7ABCD17ABCD8ABCD18ABCD9ABCD19ABCD10ABCD20ABCD得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ABCD24ABCD22ABCD25ABCD23ABCD 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选在“选择题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B.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D.家长制原则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揭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6、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生物学、道德、宗教B.逻辑学、哲学、道德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9、共产主义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要素分配D.按实力分配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模拟测试12、“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B.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1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参与制B.个人联合C.代理制D.建立垄断同盟1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终极性C.不变性D.客观性1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1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蕴涵了()。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循环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宿命论的历史观19、在世界发展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是()。A.18世纪中叶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在“选择题答题卡”中。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2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美学2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23、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4、垄断竞争包括()。A.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同一部门各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D.不同部门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模拟测试2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同观点有()。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D.认识是主动的反映过程得分三、简答题按题意作简单、明确的回答。每题5分,共25分。26、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28、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9、简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30、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模拟测试得分三、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3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2、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33、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34、最近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金龙鱼涨价,说明价格主要由国家决定。35、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例外。 模拟测试得分五、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材料后面所提问题。本题1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两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和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摘自《在动荡中发展》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模拟测试请回答:⑴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⑵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得分六、论述题按题意作答,共10分。3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A5.D6.C7.B8.C9.B10.C11.C12.C13.C14.A15.D16.B17.A18.C19.D20.C二、多项选择题21.BCD22.CD23.AD24.BD25.CD26.AD27.ABD28.ABCD29.CD30.ABCD三、简答题31.怎样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1分)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分)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分)3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什么内容?【答案要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分)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分)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分)3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案要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34.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答案要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2分) 模拟测试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大的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服务的方向:“保护自己,排除异己”。②服务的方式:强制性、非强制性方式。③服务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分)35.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答案要点】⑴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分)⑵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2分)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消极后果:(1分)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③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36.简述资本主义垄断产生的原因。【答案要点】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2分)②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2分)③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1分)四、辨析题37.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2分)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1分)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2分)38.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2分)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2分) 模拟测试⑵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从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看,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分)39.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2分)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⑵资本在现实中表现为一定的物,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2分)40.近一个时期以来,厂家、商家大打价格战,使消费者得到不少实惠。因此物价越低越好。【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2分)⑴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对价格问题应从价值量和市场供求状况两方面分析。(1分)⑵在生产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的情况下物价下降实有必然性,同时,商品价格低也反映出商品供应充足,甚至供过于求,市场繁荣,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好事。(1分)⑶但如果物价趋低是由于供大于求,甚至产品积压过多,迫使商家无利,经销甚至低于价值经销,则会严重抑制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经营困难或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减速,对于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来讲,物价低并非好事。(1分)可见,笼统地讲物价越低越好是不对的。五、材料分析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摘自《反杜林论》)[材料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模拟测试请回答:⑴材料1、2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⑵怎样理解材料3中“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这句话?这句话的观点与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区别?【答案要点】⑴关于材料1和材料2的基本观点和共同之处:①材料1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品分配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一切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这些都由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及怎么样交换产品来决定,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发生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是说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必然要相应发生变化。(2分)②材料2表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每一个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必然有它的物质基础,它的灭亡也必定有它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是遵循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分)③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分)⑵材料3的观点及其与材料1、2的区别:①材料3是费尔巴哈的历史观,认为宗教的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变迁,历史时代是由宗教的变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宗教的现实根源在于人世间的苦难,是现实社会生活决定宗教而不是宗教决定现实社会,费尔巴哈的观点否认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唯心史观。(3分)②材料3与材料1、2的区别在于:决定人类社会形态和历史变迁的根本力量是什么的问题,材料3认为是宗教,材料1和2都认为是物质生产力,这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2分)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㈡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A5.C6.A7.A8.D9.B10.C11.B12.C13.D14.A15.C16.A17D18.C19.B20.A二、多项选择题21.BC22.ACD23.ABCD24.AC25.ABCD26.AC27.ABC28.ABCD29.ABCD30.ACD三、简答题3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答案要点】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分)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1分)3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要点】含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1分)能动作用的表现:⑴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分)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1分)⑶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⑷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分)3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要点】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⑴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分)。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看主观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这就需要架起主观和客观的桥梁。(1分)⑵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分)一方面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能够架起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并对照和检验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1分)3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分)⑵对立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2分)。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分)。3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⑴在竞争目的上,垄断竞争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不断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利。(2分)⑵在竞争的手段,垄断组织除了采取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1分) 模拟测试⑶在竞争的范围上,垄断竞争打破了经济领域和国内市场,使国际市场和经济以外的领域也有了更激烈的竞争。(1分)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跟大的破坏性。(1分)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案要点】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1分)主要形式: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1分)。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1分)。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1分)。④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1分)四、辨析题37.事物的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1分)⑴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1分)。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1分)⑵事物的发展需要通过事物的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1分)但是,质变有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变化。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1分)。3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1分)正确的揭示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分)⑴规律具有客观性,人有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⑵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发生作用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想更好的命令自然为人类服务,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2分)39.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1分)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所以,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2分)⑵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的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分)40.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1分)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过程中必须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即使贱买贵卖,也只是对整个流通领域总价值进行重新分配。上述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2分)⑵ 模拟测试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因为资本家如果不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就不能进行,就无法生产出剩余价值。如果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卖出去,剩余价值也不能实现。(2分)五、材料分析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成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摘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2]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摘自《恩格斯致约.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材料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2、材料3主要说明了什么观点、如何理解?【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材料1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分)。材料2的基本观点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2分)。材料1和材料2共同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分)2、材料3主要说明了什么观点、如何理解?材料3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分)。 模拟测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测试㈢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A4.A5.C6.C7.D8.A9.B10.C11.B12.D13.B14.A15.D16.C17.C18.D19.B20.C二、多项选择题21.ABC22.ABD23.ABCD24.ABCD25.BCD三、简答题26、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分)⑵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分)。2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答案要点】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⑷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评分标准:答案前面三点即可给满分,若只答两点可给4分。)28、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答案要点】⑴从实践到认识。(1.5分)⑵从认识到实践。(1.5分)⑶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分)评分标准:答案两点可给4分。29、简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答案要点】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⑵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⑶革命和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⑷科技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⑸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评分标准:每点1分。30、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答案要点】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但也有负面影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模拟测试⑵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会阻碍技术的进步。⑶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但也会造成两极分化。评分标准:只答题正面或负面作用,可分3分。四、辨析题3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答案要点】⑴此观点正确。⑵理由如下:①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②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都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实践本身也是发展的。所以说,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也是相对的。32、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答案要点】⑴此观点错误。⑵理由如下:哲学上的物质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对客观存在的所有物体的总概括、总抽象,是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角度对物质下的定义。物体是具体的物,物质是对具体物的概括。故,错。33、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答案要点】⑴此观点正确⑵理由如下,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不以人的意思为转移的。生产力之所以是客观的物质力量。因为: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故不能自由选择地生产力。34、最近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金龙鱼涨价,说明价格主要由国家决定。【答案要点】⑴此观点错误。⑵理由如下:商品的价值量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然劳动时间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而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仍然由价值量来决定,但是价格的高低还受着供求关系的影响。故,错。35、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例外。【答案要点】⑴此观点正确。⑵理由如下: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事物矛盾运动的方向和道路方面进一步展开了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新旧事物交替中的辩证联系,和发展过程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性质,指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要战胜资本主义这个旧事物必然要经过过程的曲折过程。故,正确。 模拟测试五、材料分析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2]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和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摘自《在动荡中发展》)[材料3]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材料4]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材料5]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材料6]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根据材料1、2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根据材料3、4、5、6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答案要点】⑴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有:①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②跨国公司的发展。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④但是就资本主义而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得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求,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值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模拟测试(评分标准:只答前面3点只能获得3分,第4点为2分,共5分。)⑵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无论对资本输入国还是资本输出国而言,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都可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所以发达资本主义更能够获利,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饱受着贫穷与落后,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评分标准:只答案正面作用或负面作用,最多可得3分,共5分。)六、论述题(10分)37、如何理解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要点】⑴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⑵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技术从来就是生产力,一般是指那些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即用于生产的工具设备和加工方法。而科学则是社会的精神财富,从广义来看,它属于广义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种能力。如果从狭义来看,它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而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即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把它应用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去,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⑶这种转化的具体途径是:第一,通过技术发明的途径。①自然科学物化为生产工具,大大提高生产力。②自然科学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变与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大大提高生产力。第二,通过学习与教育的途径。①自然科学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经验和工艺操作方法,提高生产力。②自然科学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生产管理者对生产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生产力。⑷当代,由于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对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大,日益显著。总之,所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学技术的动态的考察,包含着它的物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