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50 KB
  • 2022-04-22 11:43:04 发布

路基路面、排水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 7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二部分路基路面说明—、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2)标准轴载路面结构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3)工后沉降桥头:≤10cm;涵洞及通道:≤20cm;一半路段:≤30cm。(二)采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48:2008)«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200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二、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路基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进行路基、路面设计。坚持遵循“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保证公路路基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1、路基设计从路基沉降与稳定型计算及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边坡防护、路基路面排水以及关键部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2、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尽量降低路基填土高度,节约占地。4、不良路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标高受限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土基回弹模量大雨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5、根据路线所经蓄滞洪区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蓄滞洪区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6、路基设计采用动态跟踪办法,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和变形监测,必要时对原设计作校核和修改。7、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主线标准横断面布置(1)横断面布置本段主线全部为高架桥段,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3.25m(硬路肩)+3*3.75m(车行道)+1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0.5m(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m(路缘带)+3*3.75m(车行道)+3.25m(硬路肩)+0.5m(防撞护栏),总宽33.5m(2)加宽、超高方案除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范围外,本立交主线无加宽。本立交主线为一条直线,无加宽。2、Y、Z砸到标准横断面布置(1)横断面布置Y、Z砸到采用高速公路主线断面,单向双车道,硬路肩宽度采用3米,路面净宽11.25米,路基宽度为12.75米。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2*3.75m(车行道)+3m(硬路肩)+0.75m(土路肩),总宽度12.75m.(2)加宽、超高方案Y、Z匝道无加宽。 超高方式为:以匝道设计路中线为旋转轴,超高过度在缓和曲线内完成。3、A、B匝道标准横断面布置(1)横断面布置A、B砸到均为单向双车道匝道,路面净宽9.0m,路基总宽度10.5m.路基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1.0m(硬路肩)+2*3.5m(车行道)+1.0m(硬路肩)+0.75m(土路肩),总宽度10.5m.(2)加宽、加高方案A、B匝道无加宽。超高方式为:以匝道设计路中线为旋转轴,超高过度在缓和曲线内完成。主线与匝道路基边坡1:1.5,主线与各匝道正常路段路面横坡采用2%单向直线坡,土路肩横坡3%。4、辅道路基横断面布置(1)西三庄互通式立交区内辅道为单向两车道,外侧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标准横断面布置为: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3m(绿化带)+0.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路缘带),总宽15.8m。(2)辅道机动车道路面横坡1.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横坡1%。三、路基设计说明(—)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路基填料原则上采用素土填筑2、路基施工要求(1)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当压实机械可保证压实度并经现场试验、检测合格后可适当加大压实厚度),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为20cm(遇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1)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之内。(2)路基填筑宽度每侧应宽出填筑层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严禁路基填土宽度不足时路基和边坡采用浮土帮宽,或自上而下倒土,松坡拍平。(3)路基表面应具有2%~4%的向外横坡,防止积水。为避免路基边坡被雨水冲刷,路基填筑过程中可设置临时挡水埝和排水设施。(4)征地边线两侧各10m范围内禁止集中取土。(5)路基填筑范围严禁作为施工辅导使用。(6)路床填筑应均为密实,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或超高)一致。(7)其它说明事项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执行。3、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填筑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腐殖土、垃圾、杂物等,并大致找平,压实度不小于路基压实度表要求。路基施工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清除的杂物应妥善处理,不能随意倾倒。稻田、纬地或其他潮湿地段,应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等处理措施。雨季施工或工期不能满足时,可采用5%戗灰处理或换填50cm碎石垫层,以加快工程进度。路基填筑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处理深度不高于路床底面,并保证路床范围内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二)特殊路基处理1、路床处理为防止路床湿软和承载力力不足问题,一级路面雨水下渗对路面结构的破坏。本次设计上路床30cm范围内采用5%石灰土进行处理,下路床50cm范围内采用3%石灰土进行处理。确保路面结构使用年限内路床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确保路床填土CBR达到设计要求。为保证边坡植草成活率,路床石灰土外应保留50cm的素土包边。2、桥头两侧路基处理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桥头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为2*H+6(H为桥台或涵洞高度),纵向坡度不都与1:2。桥涵台背和锥坡范围填料可选用碎石、石屑、碎石土等粗粒土或石灰土进行填筑,考虑施工的周期挤压实等因素,本次设计推荐采用碎石、石屑、碎石土等粗粒土填筑,同时在过渡段路面底基层以下0.5m和1.5m位置各设置一层土工格室,格室与桥台、涵洞台身通过膨胀螺栓、钢垫板进行锚固,其内充填碎石、石屑等透水性材料。四、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一般路段 本标段高速公路为填方路基,辅道存在挖方路基。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填料强度要求及最大粒径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压实度及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料最大粒径(mm)高速公路辅道高速公路辅道高速公路辅道路床0~0.386≥96≥931001000.3~0.854≥96≥93100100上路堤0.8~1.543≥94≥90150150下路堤1.5以下32≥93≥90150150地基表层≥90挖方路基0~0.36≥93100100注:表中所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中重型击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二)桥头路段为减少路基本身压缩变形,避免桥头跳车,桥头两侧50m范围内路基压实度应适当提高,其中:桥头两侧各25m(涵洞两侧各15m)范围上、下路堤压实度均提高到96%(重型击实标准)以上:桥头两侧25~50m范围上、下路堤压实度均提高到95%(重型击实标准)以上。五、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由于该立交位于城区,为减少用地,本次设计桥头引道采用挡土墙进行支挡。 由于钢筋混凝土挡墙强度大、经久耐用、结构轻巧、便于快速施工,外形美观,与桥梁外观相协调,本次设计采用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挡墙分段长度10~15米,挡墙间设2厘米沉降缝,缝中填浸沥青木板,挡墙与挡墙、挡墙与桥台接触面处均涂石油沥青一道。挡墙墙背路面结构以下设厚0.3m的分层级配砂石反滤层,泄水孔以下部分夯填粘土。泄水孔的间隔为2m.六、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该立交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纳入市政排水系统,由市政排水设施收集,排放解决。详见“第四部分排水说明”。七、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工程地处平原耕植地区,本次路基用土采用远运购土。设计要求填土必须满足路基用土的技术指标要求,以保证路基压实度和足够的突击回弹模量,对不满足路用技术指标的土源,建设方拒绝使用或经处理达到指标要求在使用。弃土应尽量选取既有坑塘回填造地。本工程大部分路段为填方路基,仅在原地面清表土及开挖路槽时产生挖方,数量较小。因此本工程不考虑设置弃土场,清表弃土可在绿化施工时回收利用。八、路面结构设计的说明(—)路面结构设计 1、主线行车道及路缘带路面结构根据计算确定主线路缘带结构如下: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抗车辙剂改性)防水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层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抗车辙剂改性)柔性基层:12cm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ABT-30)基层: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4MPa/7d)基层: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4MPa/7d)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12:40:48)路面结构总厚:7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应喷洒透层沥青(PC-2)并施做1cm的下封层;各沥青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沥青(PCR),确保层间连接紧密。2、主线硬路肩路面结构同主线行车道及路缘带路面结构。3、匝道路面结构同主线行车道及路缘带路面结构。4、辅道路面结构(1)机动车道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防水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层下面层: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 基层:16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6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18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路面结构总厚:60㎝(2)非机动车道上面层:4㎝细粒式泱沥青混凝土(AC-13C)防水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层下面层: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基层: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路面结构总厚:45㎝(3)人行道上面层:6㎝环保、防滑人行道砖防水层:3㎝干拌水泥砂下面层: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5、路面结构搭接设计虽加宽部分路面结构与原路面结构应进行搭接处理,各路面结构层搭接处均应铺一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以消除新旧路面结构相接处产生纵向裂缝。九、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1、主线及立交匝道: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详见下表:路床顶面验收标准一览表1 验收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最低频率备注压实度(%)≥96(高速)≥93(铺道)密度法:每200m测12处纵断高程(㎜)+10,-15水准仪:每200m测12断面中线偏位(㎜)30经纬仪:每200m测12点,曲线段加YH、YH两点。宽度(㎜)不小于设计值皮尺:每200m测12处平整度(㎜)153m直尺:每200m测12处×10尺横坡(%)±0.3水准仪:每200m测12断面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12处外观鉴定眼观、皮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护坡道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十、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国家和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河北省有关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一)施工准备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项目经理部与设计取得联系。2、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核实的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风、电力的水的供应,修建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或便桥以保证施工设备、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示。(二)施工放样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起讫点等),有关中线、转点坐标及水准点请与勘测单位联系索要。(三)注意事项1、施工之中应注意与想念标段施工单位相互协调和配合。2、应请建设及监理单位协调优先安排桥台的施工,做到桥台与桥头路基处理同步施工、同时完成,以保证桥头填土有足够的预压期,减少桥头工后沉降。3、在路基土源供应紧张时,应利用有限土源优先填筑桥头50m范围路基。4、施工前应对沿线相关管线进行调查,并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在所属单位现场监理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第四部分排水说明一、设计采用的标准1、雨水(1)计算公式:Q=qψF(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F—汇水面积(ha) ψ—径流系数,桥面及桥区铺道径流系数采用0.90;人行道内侧绿化带径流系数采用0.15;考虑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地面覆盖情况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确定本工程红线内综合径流系数为0.85;红线外地块范围径流系数采用0.5。(2)设计暴雨强度采用石家庄市暴雨强度公式q=1689×(1+0.8981gp)/(t+7)0.729(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年),桥区有雨水汇入地面铺道路段p=2,其余路段均取p=1t—降雨历时(min)t=t1+mt2t1—地面集水时间,桥区有雨水汇入地面铺道路段取t1=5min,其余路段均取t2=15min.m—折减系数,圆管取m=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2、污水污水量标准的确定与本地区的人口密度、生活用水量标准及地性质有关,采用适宜的污水量标准,会产生最佳的工程效益。根据《石家庄市中心城区排水工程规划》(2006~2020年),考虑本区域目前开发情况及规划情况、区域特点,选定本区域内设计污水量标准取值为1.2升/秒.公顷。二、排水工程设计1、雨水工程设计 由于二环现状存在完善的排水设施,本次工程设计雨水管道均沿立交地面铺道敷设雨水管道收集路面水后接入二环路现状雨水管,部分地面铺道离二环较近处直接设置收水井与现状雨水管串联。由于西三庄立交的建设,导致桥墩占压部分现状雨水管道,本次工程需要进行切改,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2、污水工程设计本次污水工程由于西三庄立交工程的建设,桥墩及道路挡墙段占压部分污水客,需要进行管线切改设计。民心河西测地面铺道段,经与规划结合,自北向南拟建d900㎜的污水管道,下游接入西二环西侧d1000㎜现状污水管道。三、管道工程设计1、管材及接口经过几种管材的性能价格比较、施工工艺的难易程度的比较,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施工简单、安装方便、且无需大型设备,正符合本次工程工期紧、施工场地有限的特点,且由于本工程排水管道下游均接入二环现状管,且现状管道覆土较浅,使用塑料管材,可降低管道坡度,有效减小埋深,从而降低工程总投资。本次设计本着提倡绿色环保采用新管材、新技术推荐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HDPE)。管道连接方式为:当dn≤1500㎜时采用不锈钢活套连接,当dn≥1500㎜时采用电热熔带连接。2、管道开槽 (1)拟建管道如实际挖深小于4米,采用明开槽,实际挖深大于4米,则采用支撑开槽,必要时可采用密排桩;根据拟建水管道管径、埋深、管道铺设位置总体考虑,施工时可考虑同槽施工方法;收水支管采用反开槽施工方法。(2)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在开挖至接近设计槽底标高时,采用人工清槽,勿用机械开挖,不允许超挖。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10米以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3、施工降水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妥善措施,做好施工降水。施工时可根据不同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设计建议采用水窝子加排水沟的排水方法,遇有流砂等恶劣地质铺助采用大口井局部降水,将地下水降至槽底0.5米以下时方可进行管道铺设等其它工作。4、管材及管道基础d300㎜雨水收水支管采用Ⅱ级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道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管道基础为砂基础。5、管道回填管道回填按照当年修路考虑,对于聚乙烯塑钢缠绕管,沟槽范围内从砂石基础顶端至管顶以上50㎝范围内回填中粗砂,管顶50㎝以上至道路结构层以下分层填原土,具体回填高度与道路工程相结合。6、施工组织 根据多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工程建设要统一规划、协调配套,统一组织,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避免由于反复刨槽带来的经济损失。施工开槽、施工降水、施工道路、材料堆放、土方平衡及土方存放、回填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应在建设单位的统一指挥下,监理单位的监控下,由各施工标段的技术人员联合编制总体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管线综合工程,要求管道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对开槽断面、切点处理、支管的连接、管材与附件的备料等作出周密的安排,保证各种管道的顺利铺设。第五部分管线综合说明管线综合横断面布置A—A断面道路主线内规划的7种专业管线向南延伸,沿立交北侧铺道平行布设。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三)”拟建雨水管线位于地面铺道非机动车道下,距东侧石边线4米。拟建污水管道位于地面铺道人行道下,距东侧石边线6.5米。拟建电力管道路由位置距东侧侧石边线8.5米。拟建给水管道路由位置距东侧侧石边线10.5米。拟建煤气管道路由位置距东侧侧石边线12.5米。拟建通讯管道路由位置距东侧侧石边线14.5米。 拟建热力管道路由位置距东侧侧石边线17米。B—B断面由于道路挡墙段及桥墩的建设,占压部分管道,需要对污水、给水、通讯进行切改设计,管线布设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四)”拟建给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5.5米。拟建雨水管道位于非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10米。拟建污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12米。拟建两排通讯管道分别位于绿化带和人行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分别为14米和15.8米。C—C断面由于桥墩的建设,占压部分管道,需要对污水、给水、通讯进行切改设计,管线布设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五)”拟建给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5.5米。拟建雨水管道位于非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10米。拟建污水管道位于机动车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12米。拟建两排通讯管道分别位于绿化带和人行道下,距西侧侧石边线分别为14米和15.8米。D—D断面由于需要增设雨、污水管道,管线布设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六)”拟建雨水管道位于民心河西测非机动车道下,距东侧侧石边线10米。拟建雨水管道位于民心西侧人行道下,距东侧侧石边线14.5米。 西三式广交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初步设计内容中桥梁的设置情况和原则,本次施工图按照初步设计内容进行设计。2、结构设计说明2.1工程概况西柏坡高速公路重点立交工程西三庄互通立交,位于西柏坡高速公路起点,是西柏坡高速公路与石家庄市区二环路交叉枢纽立交,交叉点西柏坡高速公路主线桩号为K0+000,二环路桩号为K1+580。二环路于2009年新改造完成,为双向6车道快速路标准,两侧设置辅道。 西三庄互通立交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内,工程范围为:南起西柏坡高速公路K0+000,北至景源街段高架桥起点处,桩号为K0+557.146,长577.146米,主线及A、B线设置桥梁。立交范围内新建铺道,其跨越民心河处设有二座3×1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小桥,单个桥宽16.5m。在二环路K2+669.839处,设置一座40.2×4.4米人行天桥跨越现状二环路,净空5.0米。2.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2.2.1设计依据(1)2010年12月8日《西柏坡高速公路二环路至霍寨段工程建设方案咨询会》专家意见;(2)1010年12月30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西柏坡高速公路二环路至霍寨段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3)2011年1月21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西柏坡高速公路二环路至霍寨段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4)《西柏坡高速公路二环路至寨段工程初步设计》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1年01月。2.2.2采用的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B02012008)(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052006)(10)《公路沥青跃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部分替代GB5768-1999)(1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1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17)《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18)《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1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规范》(JTG/TB07-01-2006)(2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22)《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2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2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D81-2006)国家及交通部有半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2.3采用的坐标高程和系统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调和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4技术标准2.4.1道路等级及计算车速西柏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V=100Km/h;西三庄互通式立交:枢纽式互通立交,主线车速采用V=80Km/h,二环快速路:V=80Km/h。2.4.2荷载等级桥涵汽车荷载:公路-1级,路面结构为BZZ-100标准轴载。2.4.3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并按提高1度设防。2.4.4桥面横坡单向2%横坡。2.4.5桥梁净空 本立交净空≥5.0m,净宽满足高速公路限界及视距要求。2.4.6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p=1/100(百年一遇)。2.5被交道路河流管线情况立交区域内所涉及管线情况立交区域内所涉及的道路有二环路、本次新建的铺道,铺道内需埋设管线;匝道桥及辅道小桥跨越民心河北二不路东部K1+450附近埋有光缆,在施工进场后,应进行地上、地下管线调查。(1)二环路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全宽30.5m,通行净空不小于5m。(2新建辅道为单向两车道,处侧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标准横断面布置为: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3m(绿化带)+0.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路缘带),总宽15.8m。(3)民心河民心河为景观河道,在汛期会起泄洪作用,河道全长56.9公里,系改造原排污明渠而成,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条环城区河道。民心河无通航要求。2.6沿线自然条件2.6.1气象条件及地形地貌路线走廊经过地区的地貌单元为华北平原。地形总体平坦、开阔,村镇密集,河流和渠道纵横交织,偶尔有沟割及小丘出现。 (1)气象条件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首都的南大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扬沙天气较多,夏热秋凉冬冷,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干湿期明显。春季大风、扬沙天气较多,夏冬季节长,分别为105天和145天,春秋季短,分别为55天和60天。石家庄的春季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常有4、5级风,可能伴有扬沙天气,但气温回升比较快点;夏季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温度较高同年中最热的月份和降水最多的月份在夏季,分别为7月和8月,夏季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为难秋季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适宜,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性的;冬季寒冷干燥,天气晴朗少云,降水较少。(2)地质情况拟建工程位于华北平原凹陷。华北地块是一个具有古老构造基底的地台,又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很强烈的地区,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为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由构造变化年龄综合考虑,准地台的基底岩群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变动,各期褶皱相互叠加,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构造图案。基底出露区位于太行山深大断裂带之西,同时又是甘陶河群的沉积中心的部位。区内阜 平群、五台群及甘陶河群自西北向东南迭次排列。其中的阜平群在北东向的原始构造线上,上叠以轴向北西的小型波伏褶皱束,其形成与五台期开始活动的断裂有关,东界断裂显示右行扭动特征。五台群与甘陶河群,再次形影不离,继承沉积,褶皱,轴向协调一致。在褶皱型式上,甘陶河群基本为一轴向南北的对称向斜构造,南端仰起,翼部边缘被次级褶曲所复杂化。五台期褶皱大部分被混合花岗化湮没,残留小型波状褶皱,轴向近南北向。两岩群的构造线方向同太行山深大断裂带的该段走向一致,显示了断裂活动对沉积以至变形的制约关系。甘陶河大量拉斑玄武质岩浆的喷溢和侵入,直接标志着断裂的活动幅度及切割深度。盖层褶皱,自三叠纪始本区进入强烈的盖层褶皱时期,经历了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三个阶段多旋回的发展过程。对本构造影响最大是侏罗-白垩纪之间的燕山旋回第Ⅲ期褶皱运动。以阜平、赞皇基底出露区为核心部的两个大型宽缓背斜构造,以及两者之间的由古生界组成的向斜等构造,均属该期产物,其轴向北北东,喜马拉雅旋回期间的构造变动,主要为拉张应力环境下的断裂活动。以下为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层号岩土名称层底深度(m)Fao(kpa)桩基设计参数Qsik(Kpa)Qpk(Kpa)(北高庄~霍寨段)①杂填土0.00~4.40②粉土、粉质粘土10.70~12.612045③细砂、中砂10.7~17.018060④粉质粘土14.8~25.315050⑤砂卵石24.8~38.73501503500⑥基岩2.6.2水文地质评价沿线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在37.50m左右。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经水质分析结果判定,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2.6.3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高速公路新华区境内段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鹿泉市境内段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根据勘察结果,高速公路按比地震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设防计算。地面以下20m范围内砂性土为非饱和土,地基土不液化。2.7桥梁横断面布置2.7.1主线桥梁按左幅桥、右幅桥两座桥设计(小桩号至大桩号方向,左为左幅桥,右为右幅桥)主线桥桥面宽度各12.75m。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7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0.5m(中央分割带)+0.5m(防撞护栏)+11.7(车行道)+0.5m(防撞护栏)。2.7.2匝道桥梁A匝道桥梁全宽横断面渐变布置(10.5~8m~8.25m)。B匝道桥梁全宽10.5m,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9.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2.8桥位及桥型设计立交线及匝道桥梁的设计服从路线走向,根据场地处的地质条件,确定桥头填土高度为3.2~4.5m。桥型及桥跨选择以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为原则,除特殊部位外,优先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8.1立交桥梁设置情况桥梁设置一览表 线路名称桥梁分跨交叉情况桥梁面积(㎡)主线左幅Z线桥{2×30}+{27.5+2}+{}+{4×25}+2×{3×30}+{23+30+23}+{2×21.339}+{3×30}10501.8主线右幅Y线桥{29+3×30+29}+{35+41+39+35}+{30+30.814+30}+{27.5+2×30}+{3×30}+{4×25}+2×{3×30}+{23+30+23}+{2×21.339}+{3×30}上跨二环路14103.1A线桥2×{3×30}+{2×30+22.116}+{4×30}+{22+2×30}+{4×30}9433.5B线桥{30.667+3×30}+{3×30}+{22+2×25+22}+{31+2×38+31}+{29+2×38+29}+{29+30.234+37+30}+2×{3×30}上跨二环路、民心河8829注:表[]表示普通混凝土连续箱梁;{}表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本立交桥梁总面积42867.4㎡(未包括辅道小桥及人行天桥)。2.8.2桥墩、桥台形式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采用Φ1.2米、Φ1.5米、Φ1.8米。主线及匝道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上接承台的基础布置形式。墩柱均采用宝瓶墩,桥台均采用U型式桥台,双排桩。2.8.3墩台及基础埋置深度的修正墩台及基础的埋置深度应依据以下原则:(1)承台顶或桩顶高程按设计时的现状地面高程进行确定的,一般应低于地面0.5米;(2)位于河道内的承台顶埋置深度,应在规划清淤高程的基础上,再加上冲刷深度;(3)现状路及高等级公路分隔带内的承台或系梁,视具体情况设置。2.9桥梁附属结构设计2.9.1护栏 主线左幅桥、右幅桥桥梁内外侧、匝道桥内外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SA级)。2.9.2桥梁伸缩装置采用大位移GQF-Z80、160型全包式伸缩装置,伸缩量分别为80、160㎜。具体设置见平面图。伸缩装置安装时采用反开槽法施工,安装范围内后浇混凝土(C50钢纤维混凝土)应掺入铣削型钢纤维,掺入量45㎏/㎡。2.9.3支座采用普通板式氯丁橡胶支座和聚四氟乙烯板式氯丁橡胶支座车盆式抗震橡胶支座。2.9.4桥面铺装及防水层(1)沥青混凝土表层为4㎝细粒式SBS性沥青混凝土,底层为6㎝中粒SBS改性沥青混凝土。(2)桥面混凝土结构采用8㎝厚C5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6),均内设一层HRB335直径12㎜钢筋焊接网片,距离混凝土铺装层顶面净距2.5㎝(JGJ114-2003)。(3)防水层桥面防水层材料采用SBS发性沥青防水粘结层。2.9.5搭板桥台后设8m长搭板,搭板厚度0.3m,采用反开槽法施工,避免亮槽。搭板设纵、横坡,同道路纵坡、横坡,且位于道路平曲线段内的搭板外侧边线应服从道路走向,按照路边线的等距线控制外形。 2.9.6桥台后地基处理桥台施工前,应先进行桥台路基施工。桥台回填土和桥台前填土施工范围和施工要求,详见道路专业相关设计。2.9.7桥头护坡搭板长度范围桥头两侧做浆砌片石护坡,并设人行踏步,做法与尺寸见相应设计图。2.9.8桥面排水桥面横坡低的一侧安装泄水管,并设置20㎝宽无砂混凝土碎石排水层。泄水孔设置原则为:在桥面横坡低侧中墩墩中线两侧各2米、伸缩缝上端1.0米处(桥台伸缩缝上端1.5米处)设置,其余按照每5米设置一个,上跨高速公路处跨中部分不设置洪水孔。2.9.9防抛网主线及匝道桥上跨二环路设置防抛网。注意防撞护栏施工时防抛网预埋件的设置。4、主要材料4.1混凝土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的最低强度等级如下:桥面铺装(抗渗等级W6)C50防水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C50;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C30;普通钢筋混凝土明盖梁、顶系梁:C30;墩柱、桥台肋板、防撞护栏地袱:C30; 地系梁、承台、灌注桩:C25;搭板、支座垫石:C30;垫层:C10。混凝土工程材料应满足耐久性设计的相关要求。4.2沥青混凝土表层为4㎝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底层为6㎝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规格及配比与路段沥青混凝土相同。4.3普通钢筋钢筋直径≥12㎜时,采用HRB335(Φ)钢筋直径<12㎜时,采用R235(Φ)。4.4钢材各种钢板除特殊注明外均采用Q235号钢。4.5钢绞线本工程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应力钢绞线。其力学性能如为,fpk=1860Mpa,Ep=1.95×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140㎜2。4.6锚具锚具需选用OVM、HVM等符合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的产品。4.7波纹管预应力管道成形采用塑料波纹管家;管道注浆采用真空吸浆工艺。5、桥梁耐久性设计、养护维修设施设计情况5.1.1结构使用环境与环境作用等级 石家庄地区为淡水环境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为Ⅱ类环境类别(严寒地区的天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属受冻地区,由于路线所经区域属滹沱河漫滩区,灌溉土渠河道较多,对于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其抗冻等级不应低于F200,墩、台身混凝土应提高一级采用F250,其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根据《地质详勘报告》以及周边既有工程受环境作用劣化的情况,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化学腐蚀和冻融腐蚀。(1)化学腐蚀桥梁结构执照地上和地下部分进行划分,上部结构及墩柱所化学腐蚀取决于大气环境,场地远离滨海,路线经过区域无大气污染段落;桥梁下部结构承台、系梁和桩基所化学腐蚀主要体现为结晶类腐蚀,本标段工程地下水腐蚀介质S042-水中的含量不足以对结构产生腐蚀。(2)冻融腐蚀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石家庄属寒冷地区的冻融环境,河道内、沟渠内桩基、承台、系梁与墩柱(位于水位变动区域及水中部分)均处于高度水饱和,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其冻融作用等级主E级。其余滩地等潮湿区域的墩柱为D级。因此,桥梁的防腐设计主要针对使用环境相对较差、环境作用等级较高的桥结构部位,即处于水位变动区域以及潮湿区域的桩、柱等,或是化学腐蚀严重的地下结构。5.1.2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本工程属于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5.1.3耐久性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最大水胶比设计图纸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结构承载力要求的最低强度等级。基于结构的环境类别(Ⅱ类),对于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氯离子的含量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拌和料中因各种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集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等)引处的水溶氯离子总量具体要求如下表:结构类型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m3)最低砼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m3)钢筋砼0.5300C300.13预应力砼350C400.06注:特大桥、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降至1.8㎏/m3。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m3)C300.5300-400C350.5325-400C400.45350-450C450.4365-450C500.32380-450(2)混凝土的选用要求对于腐蚀环境为D级以上作用等级的,水泥中C3A含量不应超过8%,水泥细度(经表面积)不宜超过350㎡/㎏,游离氧化钙不宜超过1.5%。宜采用C2S(硅酸二钙)含量较高而水化热较低的硅酸盐类水泥品种。(3)粉煤灰掺量 除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水中环境或潮湿中环境的构件可以采用大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可大于50%,而水胶比应随掺量增加而减少)混凝土外,对于暴露于空气中的一般构件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不应大于20%,且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不宜㎏。(4)关于混凝土引气剂对于冻融环境作用等级为D级和D级以上的,须在混凝土拌和时掺加引气剂,其拌和物的含气量按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范采用。选用的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应有良好的气泡稳定性,符合国家标准(GB8076)中有关快冻试验检测的要求,并能出示合格数据和在类似的工程施工方法中成功应用的证明。引气混凝土的适宜含气量可参考下表(允许误差±1%):最大粒径(㎜)含气量(%)高度水饱和环境中度水饱和环境100.75.5156.55.0256.04.5405.54.0气泡间距系数≤250um≤300um备注水位变动区的桩、柱、系梁、承台等滩地等潮湿区域的桩、柱、系梁、承台等(5)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全线抗冻指标统一采用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值。对于本标段河道内、沟渠内桩基、承台和墩柱部分DF值取70%,其余DF值取60%。(6)施工前注意事项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提出的结构使用年限、施工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以及提出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抗冻耐久性指数等,并根据提出的最大水胶比和对混凝土胶凝材料等原材料选用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混凝土配比设计。要求施工前应对拟采用的配合比进行试件检验(要求与现场同环境),达到在求后方可进行施工。5.1.4结构构造和裂缝宽度限制(1)构件的防排水设计桥面铺装层与桥面之间,按照“桥面热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要求”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防水层,并按照排水设计要求设置桥梁泄水孔,除跨越高速、铁路等部位泄水孔布置间距不大于5m,泄水管不得以钢质或铸铁替代PVC管,不得随意减短泄水管长度。同进,对于顺墩柱引至地面的泄水管,必须在地面上围绕墩柱做好片石护砌,护砌顶面采用不小于5%的纵坡将水引至路侧边沟。对于跨河桥梁桩基与墩柱的街拉部位应避开水位变动区域,应选择设置在低水位下或常水位以上。对于处于水位变动区域或潮湿区域的桩、柱系梁等结构,所采用的表面分布钢筋不得小于HBR335Φ12,布置间距不大于10㎝。(2)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文件中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满足结构环境条件及耐久性要求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具体采用值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1.1条的要求,对于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70㎜,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施工误差。(3)裂缝宽度限制 桥梁上部结构正常使用阶段裂缝计算宽度限值均小于0.2㎜,对于预应力结构均按照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控制设计。5.1.5施工质量要求与合格验收标准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应特别注意初始阶段的保湿养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结合结构的施工顺序,合理规划施工作业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力与开裂。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其余施工要求及验收标准,须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中的第5项(施工要求)条款执行。5.1.6需要进行的定期维修与检测项目对环境作用等级为D、E级的结构,应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和统计。由于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主要体现为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腐蚀或损伤,因此,在定期检查中,应着重于结构表面混凝土有无顺筋的开裂及保护层剥落的状况发生。对于有水位变动区域或潮湿区域的混凝土结构,应观察混凝土有无表层崩裂并发展到剥落、集料裸露的状况发生。由于结构的个别部位的使用年限不一定能达到与主体的设计基准期相同,如桥梁支座、伸缩缝、泄水孔、桥面铺装等,应对这些部位进行定期观察,遇损及时维修。6、施工方法 6.1根据本立交桥梁跨越道路、河流的情况,对于桥梁选用现浇箱梁,采用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对于现浇预应力箱梁,综合考虑建设周期和作业难度,采用单向张拉、双向张拉和湿接头施工这三种不同的施工工艺。6.2施工注意事项6.2.1施工放线(1)立交线与匝道街接部位、横断面变宽处的桥梁设计边线必须严格按照道路专业“匝道连接部标高数据图”施工。(2)根据设计图中给出的桩位坐标及基础布置图进行放样。放样前必须反复对桩位坐标进行校核,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灌注桩施工。(3)桥位放线后应反复核对桥梁与被交路及沟渠的关系,确定无误后方可开工。(4)由于现状沟渠的规模一、可能人为改变,施工单位进场相对原地形地貎也会有一定改变,因此在桥位放线期间如发现现状地形与桥位图所示地形不符或墩位与地物、管线有矛盾时,请速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进行调整。(5)施工进场后,应对桥址范围地上、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如发现有与墩位基础冲突的情况,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调整。(6)应对桥梁匝道与主线街接处两侧桥梁的横坡进行复核。6.2.2灌注桩施工注意事项(1)所有灌注桩在墩柱及承台浇筑前均应作无破损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桩长大于40米的桩基需采用超声波法检测。(2)灌注桩在施工前应与有关单位联系,刨验,确认地上、地下构筑物的准确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钻。 (3)钻孔桩施工中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桩的混凝土连续灌注,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移现象,孔底回淤厚度不得大于15厘米,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4)为顺利检测桩基的质量,对桥墩桩基总量的30%埋设四根无缝检测钢管,按照整个桩长设置,须确保每个墩位最少一根桩设置检测钢管。(5)桩接柱式下部结构,注意墩柱在桩中的预埋钢筋,剔除桩头后放置墩柱预埋钢筋补浇桩基混凝土。(6)桩基施工完成后,严禁在桩周取土,致桩外露造成隐患。6.2.3桥台施工注意事项(1)桥台回填土和桥台前填土施工范围和施工要求,详见道路专业相关设计。(2)主线桥台处在中央分隔带位置设有通讯电缆的预留槽,其位置以通讯管道施工图为准。(3)台前放坡、锥坡以及桥梁搭板范围内的路段的边坡均采用护砌的形式,同时护砌范围与正常放坡相接部位做阻滑槽。6.2.4承台施工注意事项(1)承台顶及桩顶高程与地面高程相差较大时请施工单位及时与设计联系。(2)因施工场地平整、填沟改河等原因,施工时的地面高程与设计时的地面高程不同时,承台顶高程可以调整,调整原则为:a、调整必须通过设计确认; b、现状路及分隔带内的承台,承台顶高程不得调整,而且在开挖施工时,做好现状路的路基的防护措施,避免因开挖造成现状路路基坍塌、滑坡和沉陷等事故;c、承台顶高程不满足“2.8.5墩台及基础埋置深度的修正”原则时,应进行调整;d、桥梁竣工后,所有承台均不露出地面,如果可能露出地面,应进行调整;6.2.5伸缩装置及支座(1)伸缩装置a、桥梁伸缩装置安装时,应完成桥面铺装后按设计尺寸反开槽进行安装,伸缩装置附近护栏,待伸缩装置安装后,再行浇筑。b、伸缩装置应在工厂整体设计制造完成,不允许至现场拼接,不明之处与设计联系解决,以保证质量。c、伸缩装置应符合交通部技术标准,并采用交通部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合格的产品。d、伸缩缝位置处设置的护栏半包钢板和活动钢板及支座预埋钢板应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除锈达Sa2.5级,涂环氧富锌底漆两道厚100μm,外涂氯化橡胶面漆两道厚80μm。(2)支座支座需按设计平面位置进行安装,施工时应保证支座水平,支座与垫石之间用环氧树脂粘牢,并注意一般支座和滑动支座的区分,滑动支座的四氟板上设有不锈钢板。另外,支座还应注意以下要求:a、设计文件中给出的支座垫石高度为分跨中心线位置处的。 b、支座用钢板、不锈钢的技术指标,规格应满足《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的规定。c、不锈钢板与钢板连接可采用亚弧焊或环氧树脂粘结,粘结度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d、支座应符合交通部技术标准,并采用交通工程检测中心合格的产品。e、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时楔形块与预制梁体同进浇筑,应特别注意左右边板的楔形块的预埋方向。6.2.6桥面铺装及防水层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前要进行桥面拉毛处理,然后用钢刷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用水冲洗后进行混凝土桥面的铺装,保证铺装层进度以利与主梁结合,并切实注意钢筋网位置和捣实养护工作。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塌落度。完成后铺装层应平整、干燥、无油污、无突起物(如钢筋头等),平整度小于5㎜。混凝土拌和物必须做到均匀密实。混凝土防止过振、过度抺面,严禁洒水帮助抹面,并不得在泌水停止前进行抹面。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应过大,以免离析、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其应控制拌和物塌落度。桥面防水层材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具体施工要求详见《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要求》。6.2.7真空铺助压浆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1)真空辅助压浆的原理 将预应力筋的塑料波纹管的连接设计为全封闭形式,利用真空泵先行将预应力孔道中的空气清除掉,使孔道内达到负压状态,然后压浆机以正压力轻松地将水泥注入预应力孔管中,之后再利用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使其压浆饱和度达到95%以上。(2)真空铺助压浆工艺流程a、切除锚头外多余的钢束,保证预应力锚固后外露的长度小于25㎜。b、清理锚垫板上装配螺栓孔和锚座底面的水泥浆,保证锚座底面平整。c、装配好盖帽,注意保证排气孔要垂直朝正上方,排气孔密封好。d、在两端锚座上安装压浆管、球阀和快换接头。e、在安装完盖帽及设备后拧开排水口,利用高压风将管道内可能存在的水份吹干。f、启动真空泵,开启出浆端接在接驳管上的阀门,关闭进浆端阀门。抽吸真空度要求达到-1.0MPa以上。g、启动压浆面并压出残留在压浆机的水分、气泡,检查排出的水泥浆稠度。h、保持真空泵启动状态,开启压浆端阀门浆搅拌好的水泥浆压管道。i、待水泥浆从出浆端压出时,检查水泥浆的稠度,直至稠度一致及流动顺畅后,关闭出浆端阀门,暂停压浆机。j、开启压浆盖上的出气孔,开动压浆机。直至水泥浆从出气孔流出。待流出的水泥稠度一致及顺畅后,暂停压浆机,密封出气孔。k、开动压浆机,保持压力大于0.7MPa,持压2min,关闭进浆口阀门,停止压浆。l、移到下一孔道,继续压浆,压浆完毕后,清洗设备。(3)水泥浆性能要求 水泥浆设计是压浆工艺的关键之处,合适的水泥浆应是:和易性好(泌水性小、流动性好);硬化后孔隙率低,渗透性小;具有一定的膨胀性,确保孔道填充密实;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粘接强度。为了防止水泥浆在灌注过程中产生析水以及硬化后开裂,并保证水泥浆在管道中的流动性,同时使水泥浆在凝固后密实,可掺加少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水泥浆的主要技术标准:a、流动度要求:搅拌后的流动度为小于6S。b、水灰比:0.3~0.4,为满足可灌性要求,一般选用水泥浆的水灰比最好在0.3~0.38之间。c、泌水性: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拌和后24h水泥浆的水应能被浆吸收。d、初凝时间:6he、体积变化率:0~2%f、浆液温度:5℃≤T浆液≤25℃,否则浆体容易发生离析。(4)真空铺助压浆操作注意事项a、施工人员要求坚守工作岗位,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施工安全。b、启动真空泵前先开水阀,停泵时先关闭水阀。c、负压容器内水泥浆不得超过其容器的50%。d、完成抽真空工作后,要及时排空泵内余水。 e、水泥浆拌和时,先下水再下水泥,拌和时间不少于1min,灰浆过筛后存放于储浆桶内,桶内灰浆仍要低速搅拌,储浆量要保证每根管道的压浆能一次连续完成。f、孔道压浆应做好原始记录,压浆过程中,要防止水泥浆溢出。g、压浆完毕后,将锚具周围冲洗干净并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和浇筑封锚混凝土,以防锚具锈蚀。6.3其他注意事项6.3.1小半径匝道护栏的施工要求对于小半径匝道(R<250m),施工护栏时应双侧护栏同时作业,避免因偏载造成安全事故。6.3.2关于桥梁预埋件所有箱梁悬臂均有栏杆预埋筋、泄水孔等预埋件,详见有关图纸。桥台背墙及耳墙顶部均设置有防撞护栏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形式应做相应调整,施工桥台时请注意预埋。现浇箱梁连接墩、桥台侧设有伸缩缝预埋件,桥台背墙设有二次浇筑混凝土。6.3.3伸缩缝处盖梁及墩项的施工要求桥梁伸缩缝处墩顶及盖梁顶端均要做好泛水,避免墩顶和盖梁顶部存水,影响支座的使用性能。6.4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人行天桥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水泥混凝土桥面热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要求另见相应施工说明。6.5桥面铺装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严禁一切车辆(包括施工设备)上桥行驶。若必要时,应先进行验算,提出可行措施,并经甲方批准后,方可实施。 6.6西三庄互通立交主线Y7#、B21#墩跨越现状二环路,在现状二环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墩柱。墩柱两侧设置波形护栏,其立柱加密,波形梁板贯通;墩柱前后设置防撞岛。6.7为加强公路桥涵养护管理,本设计桥梁均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定》(GTGH11-2004)遵照执行。尤其是运营阶段中出现超重车辆,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中的第8项规定。6.8本说明未尽事宜均按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执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1、设计采用的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荷载标准公路-—Ⅰ级。3、主要材料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主梁混凝土:C50。3.2普通钢筋(1)钢筋直径≥12㎜时,采用HRB335(Φ)钢筋应符合GB13013-91的规定。(2)钢筋接头:当钢筋直径≥12㎜时,应采用焊接;当钢筋直径<12㎜时,采用绑扎。焊接及绑扎长度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的要求执行。(3)钢筋加工:其形状和尺寸应严格按设计图执行,对于标准弯钩应按有关规定执行。3.3混凝土3.3.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62.5#、52.5#硅酸盐水泥或6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箱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不得采用复合水泥或变质水泥。3.3.2粗骨料(1)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碎石。 (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以防混凝土浇筑困或振捣不密实。3.3.3细骨料(1)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沙,且不含结块、软弱或针片状颗粒,无粘土、尘土、盐碱、壤土、云母、有机物或其它有害物质。在使用前应冲洗。(2)细骨料应选用合适的细度模数。3.3.4水(1)施工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2)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3)采用的水应满足如下要求:项目PH值不溶物(mg/L)可溶物(mg/L)CL-(mg/L)SQ42-(mg/L)碱含量(rag/L)预应力混凝土≥5.0≤2000≤2000≤500≤600≤1500钢筋混凝土≥4.5≤2000≤2000≤1000≤2000≤1500(4)饮用水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以不进行试验。3.3.5减水剂(1)减水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合格证明的产品。(2)减水剂的使用量应根据厂商的建议,并试验证实,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3)减水剂中应无氯化钙。 3.3.6配合比(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宜采用加大含砂率和水泥的方法。(2)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度应根据施工条件确定,箱梁预制宜选用50~70㎜左右。(3)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控制在0.32以下,胶凝材料用量最小不得小于380㎏/m3,最大不宜大于450㎏/m3。(4)混凝土应在试配进按JTJ053-94做静抗压弹性模量试验,以满足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对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的要求。3.3.7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1)拌制混凝土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2)混凝土应保证充分的机械搅拌时间。(3)混凝土的运输应满足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能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3.3.8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拆模(1)对钢筋、预埋件、波纹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及模板进行检查并经批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中的杂物。(2)在浇筑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内模全面检查,并应采取足够措施保证内模不上浮,以确保顶板厚度。(4)箱梁混凝土应以多个小功率附着式振捣为主,局部不易振实处以插入式振捣器铺助振捣,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附着式振捣器布置要均匀,间隔距离不得超过有效半径的两倍;插入式振捣器应避免触及预应力管道。(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顶板表面呈现平坦、泛浆。(6)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模板、钢筋、波纹管等的松动、变形、破裂和移位。(7)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应有振动。(8)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收浆干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若在波纹管内放置芯棒,注意抽动的适宜时间)。3.4钢绞线(1)本工程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应力钢绞线,其力学性能如下:fpk=1860Mpa,EP=1.95×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140㎜2。未经按国标检查验收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钢绞线保管中严禁雨淋,防止锈蚀,绝不允许沾染油污。(2)编束时,应保持每根钢绞线之间平行,不缠绕,每隔1.0~1.5米用20#软铁丝绑扎一道,在每束的两端2.0米范围内应保证绑扎间距不大于50㎝。(3)钢绞线伸出锚垫板长度,下料前务必要核对图纸长度,确认无误后方可下料。 (4)钢绞线切割应采用冷切割。(5)架设普通钢筋时,如和预应力管道相碰可将其适当调整普通钢筋。3.5锚具及联结器(1)锚具需选用OVM、HVM等符合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的产品。(2)预应力锚具必须符合现行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工程使用的锚具出厂时,应包括试制定型鉴定的检验证书、本批产品出厂检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能力试验等较完整的检验数据。(3)锚具应满足以下标准:a.Ⅰ类锚具(夹片式钢质锥形锚)。b.锚固效率系数不小于0.95。c.总应变大于2.0%(4)锚具及联结器应使用煤油或柴油洗净全部件表面的油污,铁屑,泥砂等杂物。(5)在锚垫板上,应采用适当定位措施,保证钢束与锚垫垂直。(6)联结器:预应力筋通过联结器,可以分段进行连续张拉,其工艺必须按操作规程执行。(7)必须按规定设置螺旋筋。(8)锚垫板,喇叭管及螺旋筋,应采用厂家供应的定型产品。3.6塑料波纹管(1)预应力管道成形采用塑料波纹管;管道注浆采用真空吸浆工艺。(2)塑料波纹管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不得有油污、泥土或有压痕、裂口的波纹管。 (3)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波纹管,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置改变,一般直线段约为左右75㎝一道固定装置,曲线段应加密。(4)在波纹管接头部位及产、其锚垫板喇叭管接头处,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密封,严防漏浆。(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对所有波纹管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并用木塞堵严。4、施工注意事项4.1混凝土工程注意事项(1)箱梁的预埋件、护栏、伸缩缝、泄水孔等的预埋件,施工中应注意安装,以免遗漏。(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用草袋或土工布遮盖混凝土外露表面,并定时浇水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减少裂缝出现。(3)箱梁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可行浇筑箱梁顶板悬臂根部或上梗腋以下部分的腹板和底板混凝土,然后浇筑顶板混凝土。两次浇筑的接缝必须严格按水平施工缝的要求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4)每阶段箱梁纵向浇筑顺序,宜由悬臂端及跨中开始向墩台浇筑,横向应先外侧悬臂板向梁中线浇筑,不宜由墩台及染中线向外浇筑。(5)箱梁模板应采用整体模板,制作要求精细,尺寸准确,箱体内顶模可采用2㎝厚的钢丝网水泥预制板或采用木模板,箱内不允许留有永久性支承。 (6)箱梁顶板顶面的施工,要求严格按工序施做。并保证箱梁顶面平整、粗糙,以利于与铺装层的结合。箱梁顶底板架立钢筋采用12㎜的HRB335钢筋,单根长度为22㎝,间距0.6米呈梅花形布置。顶底板架立钢筋每平米2.17㎏。(7)应注意波纹管、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等构件位置要准确,定位要牢固。(8)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振捣棒触击波纹管使其变形或破裂,造成堵塞现象。(9)第一阶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待浇筑第二阶段以前,必须把接缝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必须进行凿毛处理,用水冲洗干净,不得留有水泥浆皮等杂物。(10)应注意波纹管、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等构件位置要准确,定位要牢固。(11)箱梁悬臂设置12㎝后浇段,与地袱一同浇筑。悬臂底层横向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为净2.5㎝。4.2预应力张拉注意事项(1)预应力箱梁张拉工艺应严格按设计施工流程进行,不得任意改变。(2)混凝土强度达到桔强度的100%(50Mpa),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天后,方事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应采取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做为校验,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比较,误差应保持在±6%以内,如发现伸长值异常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待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继续张拉。(3)各批钢束张拉时,按对称原则张拉,从两边向中间对称张拉,每次张拉不小于两束。(4)张拉控制应力为:一般为Ócon=0.73fPK =1357.8Mpa;张拉顺序见施工流程图;(5)张拉步骤为:0→初应力0.10Ócon→0.2Ócon→1.0Ócon(持荷2min)→锚固。钢绞线伸长量的量测应注意:0→0.1Ócon的伸长量不宜直接量测,而应采用推算的方法,即以0.1Ócon张拉到0.2Ócon的钢绞线伸长量作为0→0.1Ócon的伸长量。(6)钢束张拉完毕后,待应力平稳时及时灌浆,水泥浆标号为C50,灌浆要求采用真空灌浆工艺。要求每个孔道一次压浆完成,不得中断。(7)张拉用千斤顶在使用前应全面进行校定。在校验期限内,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定。(8)张拉前锚具的承压面应进行清洗。(9)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应考虑锚口摩阻损失(锚口摩阻损失应在施工时测定或由厂家提供)。(1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不得采用超张拉,以免钢绞线张拉力过大。4.3预应力孔道灌浆及封锚(1)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应及时灌浆。(2)压浆前,须将孔道清洗洁净、湿润,如有积水应用吹风机排除。(3)水泥浆应由精确称量的52.5#硅酸盐水泥或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组成(通过试验可掺入适量的膨胀剂)。(4)水泥浆抗压强度应不小于50Mpa(用150㎜立方米体试件、具有97.7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5)应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泌水率、不受压缩的膨胀率和流动性。(6)应严格控制孔道的灌浆工艺以保证孔道灌浆密实。 4.4其他注意事项(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牢固可靠,且支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由于张拉预应力而带来的局部支架的反力集中;支架应设置施工预拱度和采取预压等措施以消除地基沉降所引起的百弹性变形,预防因过大的支架变形和支点沉陷造成的主染开裂和显形标准错误。预压荷载不小于箱梁自重,预压期不小于14天。对于湿接头工艺箱梁,要求处于非撴位附近的染端1.5米范围支架强度能够承担该跨内染段50%的恒载及施工荷载,并满足施工规范对相应地基的要求。(2)混凝土的材料、搅拌、振捣、运输、浇筑、养护以及钢筋的材料、制作、除锈、防雨、防腐、绑扎、焊接等均应遵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3)箱梁的支座垫石内的预埋件、护栏、伸缩缝、泄水孔等的预埋件,施工中应予以注意。(4)箱梁各跨跨中设有预拱度,施工时请按设计要求设置。(5)湿接头施工工艺中,湿接头全龙段混凝土须采用C50微膨混凝土。在张拉预应力箱梁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时,应先对称张拉同时穿过两个湿接头的长束,然后两湿接头钢束同时对称张拉,以确保湿接头混凝土不会因为分阶段张拉穿过湿接头的预应力钢束而开裂。别外,在湿接段处设置有加强钢筋,请勿遗漏。 (6)对于施工中需设置的人孔,破坏的钢筋必须焊接,并保证双面焊接,长度满足5d。(7)横隔染中的钢筋骨架(钢筋)均须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为5d。其中对于斜筋和正、负弯矩加强的主受力钢筋须保证在该钢筋的两侧端部与横梁主筋双面焊接,焊接长度5d,以保证斜筋和加强钢筯的受力需要。(8)骨架、钢筋的搭接位置必须错开布置,且应避开支点、跨中及因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的位置。(9)箱梁施工用天窗,在张接预应力束前必须按施工图纸恢复顶板受力钢筋和封好天窗。以防产生非预应力区,引起工后开裂。5、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设计文件和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设计文件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文件执行。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1、设计采用的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菏载标准公路—Ⅰ级3、主要材料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主梁混凝土:C30。3.2普通钢筋(1)钢筋直径≥12㎜时,采用HRB335(Φ)。钢筋应符合GB13013-91的规定。(2)钢筋接头:当钢筋直径≥12㎜时,应采用焊接;当钢筋直径<12㎜时,采用绑扎。焊接及绑扎长度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的要求执行。(3)钢筋加工:其形状和尺寸应严格按设计图执行,对于标准弯钩应按有关规定执行。3.3混凝土3.3.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箱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不得采用复合水泥或变质水泥。3.3.2粗骨料 (1)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沙,且不含结块、软弱或骨片状颗粒,无粘土、尘土、盐碱、壤土、云母、有机物或其它有害物质。在使用前应冲洗。(2)细骨料应选用合适的细度模数。3.3.4水(1)施工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2)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3)采用的水应满足如下要求:项目PH值不溶物(mg/L)可溶物(mg/L)CL-(mg/L)SQ42-(mg/L)碱含量(rag/L)预应力混凝土≥5.0≤2000≤2000≤500≤600≤1500钢筋混凝土≥4.5≤2000≤2000≤1000≤2000≤1500(4)饮用水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以不进行试验。3.3.5减水剂(1)减水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合格证明的产品。(2)减水剂的使用量应根据厂商的建议,并试验证实,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3)减水剂中应无氯化钙。3.3.6配合比(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宜采用加大含砂率和水泥的方法。 (2)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度应根据施工条件确定,箱梁预制宜选用50~70㎜左右。(3)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控制在0.45以下,胶凝材料用量350-450㎏/m3。(4)混凝土应在试配进按JTJ053-94做静抗压弹性模量试验,以满足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对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的要求。3.3.7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1)拌制混凝土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2)混凝土应保证充分的机械搅拌时间。(3)混凝土的运输应满足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能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3.3.8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拆模(1)对钢筋、预埋件、波纹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及模板进行检查并经批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中的杂物。(2)在浇筑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3)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内模全面检查,并应采取足够措施保证内模不上浮,以确保顶板厚度。(4)箱梁混凝土应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顶板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6)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模板、钢筋、钢筋等的松动、变形、破裂和移位。(7)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应有振动。(8)混凝土强度建议达到标号强度的80%、或根据现场施工试验结果,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模,拆模时应防止损伤混凝土。4、施工注意事项4.1混凝土工程注意事项(1)箱梁的预埋件、护栏、伸缩缝、泄水孔等的预埋件,施工中应注意安装,以免遗漏。(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用草袋或土工布遮盖混凝土外露表面,并定时浇水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减少裂缝出现。(3)箱梁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可先浇筑箱梁顶板悬臂根部或上梗腋以下部分的腹板和底板混凝土,然后浇筑顶板混凝土。两次浇筑的接缝必须严格按水平施工缝的要求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4)每阶段箱梁纵向浇筑顺序,宜由悬臂端及跨中开始向墩台浇筑,横向应先外侧悬臂板向梁中线浇筑,不宜由墩台及染中线向外浇筑。(5)箱梁模板应采用整体模板,制作要求精细,尺寸准确,箱体内顶模可采用2㎝厚的钢丝网水泥预制板或采用木模板,箱内不允许留有永久性支承。(6)箱梁顶板顶面的施工,要求严格按工序施做。并保证箱梁顶面平整、粗糙,以利于与铺装层的结合。箱梁顶底板架立钢筋采用12㎜的HRB335钢筋,单根长度为22㎝,间距0.6米呈梅花形布置。顶底板架立钢筋每平米2.17㎏。 (7)箱梁悬臂设置12㎝后浇段,与地袱一同浇筑。4.2其他注意事项(1)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牢固可靠,支架的地基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架应设置施工预拱度和采取预压等措施以消除地基沉降所引起的百弹性变形,预防因过大的支架变形和支点沉陷造成的主染开裂和显形标准错误。预压荷载不小于箱梁自重,预压期不小于14天。(2)混凝土的材料、搅拌、振捣、运输、浇筑、养护以及钢筋的材料、制作、除锈、防雨、防腐、绑扎、焊接等均应遵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3)箱梁的支座垫石内的预埋件、护栏、伸缩缝、泄水孔等的预埋件,施工中应予以注意。(4)箱梁各跨跨中设有预拱度,施工时请按设计要求设置。(5)若施工中需设置的人孔,破坏的钢筋必须焊接,并保证双面焊接,长度满足5d。(6)横隔染中的钢筋骨架(钢筋)均须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为5d。其中对于斜筋和正、负弯矩加强的主受力钢筋须保证在该钢筋的两侧端部与横梁主筋双面焊接,焊接长度5d,以保证斜筋和加强钢筯的受力需要。(7)骨架、钢筋的搭接位置必须错开布置,且应避开支点、跨中及因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的位置。5、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设计文件和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设计文件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文件执行。 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梁设计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1、设计采用的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荷载标准公路-—Ⅰ级。3、主要材料3.1混凝土强度等级主梁混凝土:C50。铰缝混凝土:C50微膨胀小石子混凝土。3.2普通钢筋(1)钢筋直径≥12㎜时,采用HRB335(Φ);钢筋直径<1200㎜时,用R235(Φ)。钢筋应分别符合GB13013-91和GB1499-98的规定。(2)钢筋接头:当钢筋直径≥12㎜时,应采用焊接;当钢筋直径<12㎜时,采用绑扎。焊接及绑扎长度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的要求执行。(3)钢筋加工:其形状和尺寸应严格按设计图执行,对于标准弯钩应按有关规定执行。3.3混凝土3.3.1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62.5#、52.5#硅酸盐水泥或6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箱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不得采用复合水泥或变质水泥。3.3.2粗骨料(1)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碎石。(2)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以防混凝土浇筑困或振捣不密实。 3.3.3细骨料(1)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沙,且不含结块、软弱或针片状颗粒,无粘土、尘土、盐碱、壤土、云母、有机物或其它有害物质。在使用前应冲洗。(2)细骨料应选用合适的细度模数。3.3.4水(1)施工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2)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3)采用的水应满足如下要求:项目PH值不溶物(mg/L)可溶物(mg/L)CL-(mg/L)SQ42-(mg/L)碱含量(rag/L)预应力混凝土≥5.0≤2000≤2000≤500≤600≤1500钢筋混凝土≥4.5≤2000≤2000≤1000≤2000≤1500(4)饮用水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以不进行试验。3.3.5减水剂(1)减水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合格证明的产品。(2)减水剂的使用量应根据厂商的建议,并试验证实,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3)减水剂中应无氯化钙。3.3.6配合比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宜采用加大含砂率和水泥的方法。(2)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度应根据施工条件确定,箱梁预制宜选用50~70㎜左右。(3)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控制在0.32以内,胶凝材料用量在380-450㎏/m3之间。(4)混凝土应在试配进按JTJ053-94做静抗压弹性模量试验,以满足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对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的要求。3.3.7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1)拌制混凝土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2)混凝土应保证充分的机械搅拌时间。(3)混凝土的运输应满足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能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3.3.8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拆模(1)对钢筋、预埋件、波纹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及模板进行检查并经批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中的杂物。(2)在浇筑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3)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内模全面检查,并应采取足够措施保证内模不上浮,以确保顶板厚度。 (4)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顶板表面呈现平坦、泛浆。(5)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模板、钢筋、波纹管等的松动、变形、破裂和移位。(6)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应有振动。(7)混凝土浇筑完成,表面收浆干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8)混凝土强度建议达到标号强度的80%,或根据现场施工试验结果,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模,拆模时应防止损伤混凝土。3.4钢绞线(1)本工程采用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应力钢绞线,其力学性能如下:fpk=1860Mpa,EP=1.95×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140㎜2。未经按国标检查验收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钢绞线保管中严禁雨淋,防止锈蚀,绝不允许沾染油污。(2)钢绞线切割应采用冷切割。4、施工注意事项4.1混凝土工程注意事项(1)板梁的预埋件、护栏、伸缩缝、泄水孔等的预埋件,施工中应注意安装,以免遗漏。(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用草袋或土工布遮盖混凝土外露表面,并定时浇水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减少裂缝出现。 (3)为使桥面铺装与预制空心板梁紧密地结合为整体,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用高压水冲净表面灰浆。须采用钢丝刷清除铰缝结合面上的浮皮,预制空心板顶面必须严格凿毛,凿毛后板梁顶面的平整度应不大于3㎜。(4)浇筑铰缝混凝土前,必须采用钢丝刷清除较缝结合面上的浮皮,铰缝应进行凿毛处理,要求见上条,并用高压水冲干净后方可浇筑铰缝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必须振捣密实。(5)板梁边板悬臂设置12㎝后浇段,与地袱一同浇筑。(6)预制梁张拉完毕后对跨中1天、7天、14天的上拱值进行观测并与理论上拱值比较,若正负差异超过20%,则应采取相应措施:10m中板10m边板初始弹性变形(㎜)8.98.5存梁期为1天,理论上拱值(㎜)12.712.2存梁期为7天,理论上拱值(㎜)15.414.9存梁期为14天,理论上拱值(㎜)16.616.14.2预应力张拉注意事项(1)张拉控制应力:中边板为Ócon=0.70fPK=1302Mpa;(2)在大量预制板梁前,建议先试做一组梁,若上拱值与设计值出入较大,请与设计及时联系,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上拱过大影响桥面铺装施工。4.3预应力放张注意事项(1)混凝土达标号强度90%(45Mpa),弹性模量不低于100%标准值时,板梁还应在浇筑混凝土不少于14天后,方可放松钢绞线。(2)预应力放张不得采用骤然放张施工工艺。可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进行放张。采用砂箱法放张时,放砂速度应均匀一致;采用千斤顶法放张时,放张应分次完成。4.4板梁的存放 (1)梁的存放场地,应整平夯实,并考虑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2)主染应按吊装顺序编号存放,以便对号安装就位。主梁存放应在梁底支点附近采用垫木,主梁存放不宜超过两层,层与层之间也应设垫木。(3)主梁存放期宜按照设计规定执行,并采用可靠仪器观察主梁存放期的变形,并做好记录。主梁存放期不应超过90天,如必须超长时间存放,应按照铺装层自重的荷载采用堆载预压,以避免梁体起拱过大。(4)应保证同一跨内板梁的龄期差不超过20天。4.5板梁的安装板梁吊装完毕,浇筑完较缝混凝土及桥面铺装,形成桥面连续后方可浇筑护栏。5、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设计文件和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设计文件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文件执行。水泥混凝土桥面热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要求1、桥面防水层结构型式为热沥青防水粘结层 热沥青防水粘结层是在桥面均匀喷洒约2㎜左右的SBS改性沥青,然后均匀撒布洁净集料,并进行适度碾压后形成的,应采用质量性能合格的SBS改性沥青,并采用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施工应具备机械要求如下表1。表1,防水层施工机械要求机具名称用途备注高压除尘机、小铲、笤帚、耙子、钢丝刷等清理基层,清理多余石料保护板、保护毡保护护栏、路缘石等防止被污染动力设备、发电机等喷砂凿除设备或旋转、冲击凿除设备凿除浮浆智能型沥青撒布车喷洒沥青具备计算机控制的加热保温系统、计量系统、循环压力喷射系统等碎石撒布车撒布碎石撒布、压平碎石运输设备运输材料刷子等人工涂刷防水材料2、热沥青防水粘结层用SBS改性沥青改性剂用量为6%以上,SBS改性沥青性能满足右侧表2的要求。3、施工准备3.1基础要求桥面混凝土铺装层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塌落度,水灰比应小于0.38,宜小于0.35,浇筑入模时混凝土塌落度应小于8㎝(使用高效减水剂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塌落度要求,宜控制在12㎝以下)。完成铺装层应平整、干燥、无油污、无突起物(如钢筋头),平整度小于5㎜。表2,桥面防水层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40~60软化点(环球法)(℃)≥82延度(5℃,5㎝/min)(㎝)≥30 针入度指标PI实测记录离析,软化点差(℃)≤2.525℃弹性恢复(%)≥82薄膜烘箱加热试验质量损失(%)≤1.025℃针入度比(%)≥655℃延度(㎝)≥15闪点(℃)≥230溶解度(%)≥99.0美国AASHTO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试验初始沥青75℃车辙因子G*.sinÓ(kpa)≥1.00短期老化后75℃车辙因子G*.sinÓ(kpa)≥2.20PAV后31℃疲劳因子G*.sinÓ(kpa)≤5000PAV后-15℃弯梁蠕变劲度(kpa)≤300PAV后-15℃弯梁蠕变速率≥0.33.2施工单位应作好工期计划安排应即时跟踪气象变化,以下情况不得施工:(1)气温低于10℃;(2)雨天、大雾=五级或以上风天;(3)桥面铺装层刚完成后或雨后,桥面未干燥。3.3施工单位应提前了解、掌握现场施工条件配备好机械设备、材料及人员,施工前检查机械工作能力是否完好,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劳保用品或防护用具,穿平底工作鞋,不得穿带钉、带跟鞋作业。4、凿除桥面混凝土铺装浮浆4.1在改性沥青喷洒前凿除桥面浮浆在改性沥青喷洒前,施工单位应利用具有旋转、冲击能力或喷砂技术的设备凿除桥面浮浆,凿除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凿除深度控制在3~6㎜;(2)浮浆凿除后表面应露出混凝土骨料面,露出的骨料面积经目测约占全部面积的40%以上。(3)使用喷砂技术设备处理桥面浮浆,应认真选择磨料,磨料直径350~840μum,莫式矿物硬度不低于6.5级。正式开始大面积凿除浮浆施工前,应先进行小面积现场试验,调整确定适当的磨料种类、粒径、喷射距离、角度、时间、强度,压缩空气的压力等参数。(4)凿除浮浆应注意施工人员应带口罩等必要防护用具,避免粉尘吸入影响身体健康。4.2浮浆凿除后应清理浮浆凿除后应用扫帚、森林灭火器及真空吸尘器等设备进行粉尘、石屑等杂物清理,完成后桥面混凝土纹理均匀、坚硬、洁净、无杂质。4.3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浮浆凿除工序完成后,应由监理单位及业主项目经理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喷洒改性沥青5.1桥面防水层必性沥青喷洒应采用智能型沥青撒布车,车辆应由计算机控制全部撒布过程,具备计算机控制操作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统、计量系统、循环压力喷射系统、传动系统及沥青泵入口过滤装置等。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小面积试洒。确定车辆行走速度、撒布宽度、喷管高度、泵量等撒布车工作参数,确定准确的满足要求的沥青撒布量。5.2沥青喷洒温度不应低于185℃ ,撒布量每平方米1.8~2.1㎏/㎡.沥青撒布量确定后撒布精度应为±2%,满铺桥面,改性沥青应均匀撒布,厚度均匀,无露白、无油团堆积。5.3在沥青撒布起步、终止部位,应用铺彩条布或用其他手段,接多余沥青,防止对路面、伸缩缝等结构污染。5.4施工单位应对沥青撒布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应认真进行现场监理和检测。沥青撒布量检测方法:在车辆行走路线上铺一块三层板(划牛皮纸),沥青撒布车以正常的工作姿态通过后,称量三层板上的沥青重量即可。现场监理和施工单位记录撒布车的工艺参数:行走速度、撒布宽度,液体流量等。6、碎石撒布6.1改性沥青撒布完成后,应立即用碎石撒布车均匀撒布单一粒径10~15㎜碎石,碎石撒布由边至中(从外侧泄水孔一侧开始),路侧边缘20~30㎝不撒布碎石。碎石占施工面积的50~60%(目侧),每平方米约8.5~10公斤,不可过低或过高,以下场看可露出底层沥青,车辆或行人行走不粘带,不接触为判断标准。6.2在进行大面积撒布前,应进行碎石撒布试验,确定车辆行走速度、开口大小(碎石流量),确定车辆工作参数与碎石平米用量关系。6.3撒布石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高速公路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针片状含量除外),石料应干燥、洁净,针片状含量应低于10%。撒布前应用生交通沥青进行碎石预拌,预拌油石比为0.4~0.6%。预拌碎石现场撒布温度应在160℃以上,运输中必须进行苫盖。6.4碎石撒布后,应立即用轻型胶轮压路机碾压1~2遍,压路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得喷水,不得在作业面掉头。 6.5碾压完成后应安排人员用笤帚或耙子,将局部多余碎石清出防水层。7、阴角、转角等部位处理桥面防水层完成后,应在地袱、防撞墙的阴角、转角等部位人工涂刷改性沥青或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用量1.2~1.4㎏/㎡,乳化沥青用量为1.6~1.8㎏/㎡,涂刷残留沥青沥青膜厚度1.0~1.5㎜,涂刷高度5㎝。7.2泄水孔处理桥面防水层完成后,用改性沥青或乳化沥青涂刷泄水孔边缘和内部,内部处理深度10㎝以上,沥青厚度2~2.5㎜。8、检测8.1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抽测抽检,检测项目包括:SBS改性沥青质量性能、碎石质量性能、沥青撒布量、沥青撒布温度、碎石撒布量、人工涂刷沥青厚度等。8.2SBS改性沥青质量性能需送实验室进行检测,每1万平米(或一座大桥、特大桥)检测一侧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及弹性恢复性能,每15万平米检测一次碎石压碎值、针片状,每30万平米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其他试验由监理人员现场检验、控制。9、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设计文件和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设计文件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文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