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 MB
  • 2022-04-22 13:41:58 发布

中药产业报告2001与中药行业分析2003

  • 8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药产业报告一、中药面临发展机遇1、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人类应用最早的药物源于动、植物等天然产物,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化学工业的日趋成熟,化学合成药发展迅猛,二十世纪以来,化学制药牢牢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生物技术药品在近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全球药品市场主要由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药品构成(图1-1)。图1-1:全球药品市场构成与增长速度数据来源于IMSHealth化学药品近年一直保持着7%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药品四千多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其主导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由于与疾病相关的靶标生物大分子数目相对不足、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的效率低下以及候选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毒性的不可预见等原因,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成功率降低,新药开发周期不断延长,耗资不断增加,新药的开发难度愈来愈大。加之人们对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人们开始把新药研发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13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天然来源的药物市场增长率为13%,高于化学合成药的增长速度。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品制剂已占全球医药市场30%的份额。全球排名20强的跨国制药企业均在我国投入巨资从事以天然药物为基础的新药研究。从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已经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全球性创新行为。来自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已在临床上大范围的使用,其中,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如青蒿素、麻黄素、紫杉醇等已经成为一线药物或临床不可或缺的药物。未来最重要的先导化合物极有可能源自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品起步较晚,近年发展很快,年均增速达到27%,2001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总额3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7%的份额。由于生物技术药品以大分子为特征,不利于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给药方式以肌肉和静脉注射为主;靶向性不及小分子的化学合成药和天然药物强等原因,在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不会很大。但是,生物技术作为工具,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锐利武器,对于缩短新药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发现新型药物、提升工艺水平、改变现代医疗模式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中药产业潜力巨大(1)中药产业顺应现代医药发展的潮流中药来源于天然产物,是天然药物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产业基础;中医药的治疗方式符合现代医疗个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对于改善人类亚健康状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药有可能发展成为天然药物的主流。(2)治疗现代疾病和老年病、疑难杂症优势突出根据WHO统计资料,1996年以来,全球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精神病等现代疾病,老龄化也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治疗这些现代疾病、老年病以及和疑难杂症,正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复方制剂的优势和特长。(3)传统医药开始复兴WHO在2002年对传统医学的公开支持意味着传统医药复兴的开始。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优秀代表,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一无二的宝库。因此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国际环境。(4)中医的国际化将带动中药的国际化进程13 由于在中医医院中进行消费是中药的重要消费途径,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将对中药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中医药在东南亚国家得到较好发展;在澳大利亚已取得合法地位,美国和欧洲也在逐步放松对中医药的限制。在澳大利亚,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进口量较1992年增长了4.5倍,在医疗保健中,中医药年支出费用在8100澳元以上。中医在海外市场的扩展将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先导。(5)中药市场稳定增长中药在拥有13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及世界各地华裔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一区域作为中药市场的核心,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9%。此外,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增加个人的医疗支出比例,自费购药群体将迅速增长,非处方药(OTC)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绝大多数的中成药均符合OTC的标准。据预测,今后两三年,我国OTC零售总额将增加10个百分点,沿海城市将达到45%,到2010年,OTC市场将占到整个药品市场的50%以上份额。日本的汉方制剂、韩国的中药由于已纳入本国医疗保险体系,近年以50-6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日本,仅处方用汉方药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日本现已拥有60多家汉方制剂生产厂家,药局制剂210种。在台湾,70多家中药生产厂家中有半数以上通过了GMP认证。台湾最大的中药生产厂家顺天堂可生产300多个品种的中药,其产品50%以上进入国际市场。在“绿色消费”和“回归热潮”的推动下,中药也日趋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2000年5月3日,澳大利亚通过了西方国家第一部中医法案,标志着中医药在西方社会力争取得与西医药平等的合法地位的进程大大前进了一步。二、中药面临严峻挑战中医药文化植根于我国独具的自然、人文及市场资源,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可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然而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中药在医药市场的份额停滞不前我国中药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占全球中药市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市场)50%以上的份额,是传统中药生产和应用大国,尽管近年中药一直保持着19%的市场增长速度,但中药占我国医药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4%,没有大的进展。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中药与化学药的差距进一步加大(13 图1-2)。中药在化学药品占绝对优势的国际医药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萎缩。图1-2:我国中药销售额与化学药对比图(单位:万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2、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随着天然药物研发热潮的涌起,一些国家的新药研究开发机构直接把研究对象瞄向了中医药。每年申报中药及其它植物药专利的数量多达3万件(图1-3)。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专利数量和申请国家逐年增长,其中美国的专利数量已跃居第三位,仅次于日、韩。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专利的控制和占有,取得技术领域的主动权,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90%以上的中药没有申请专利,中国中草药专利被外国公司抢注的已近10项。而且我国中药企业即便申请了专利,也仅满足国内市场的竞争。1994年-1999年中药的中国专利申请6824件,中药的国外专利申请数量仅为24件(图1-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13 图1-3:国内外中药及其它植物药年均专利数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图1-4:1994-1999年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概况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3、传统中药亟待创新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安全、有效、携带和服用方便的高效、速效、长效的现代制剂不断涌现,而传统中药往往重复着多年的老面孔,由于起效慢、服用不便、作用机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等原因不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采用的风险越来越大。目前,中药在全国医药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已经证实了这种风险的存在,而且还在逐年加大。因此,中药必须有所改善,尤其要在安全、有效方面加大力度。13 4、中药产业规模过小中药产业总体规模过小,缺少大企业和大品种,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在中药行业中,由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奇缺,没有现代企业家群体,常常导致好品种做不大,企业成长慢(图1-5)。图1-5:我国中药产业规模与化学制药对比图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5、中医药的国际化有待时日中医药尚未溶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我国作为传统的中药生产和应用大国,2001年中药出口总额4.5亿美元,在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7%,而且出口总额的71.5%集中在亚洲地区,在欧美主流市场的份额仅为23.5%(图1-6)。图1-6:我国中药对亚、欧、美出口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医保商会13 三、我国中药产业现状1、产业总体规模98年以来,我国中药产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17.9%。2001年全国中药工业生产总值达54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525亿元,中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7)。图1-7:我国中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近年来,中药产业在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定在19%,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约为25%,但利润总额占到30%以上的比重,中药是我国医药工业中利润较好的产业(图1-8)。图1-8:中药占我国医药工业的比重13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2、优势地区吉林省、四川省等省凭借资源优势,中药产业近年发展迅速,2001年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0.6亿元和48.8亿元,自9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为21.6%和11.8%,已经实现从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强省的转变,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图1-9、图1-10)。图1-9:我国中药大省主要经济指标(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图1-10:吉林、四川、北京近年中药工业总产值(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13 3、优势企业2001年全国中药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107个,其中28个中药企业进入医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0强,这28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中药行业销售收入的40.43%,中药行业集中度很明显(图1-11)。图1-11:全国中药企业按销售收入排序(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重庆太极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中药企业的龙头。以江西汇仁集团、吉林修正药业、四川地奥集团为代表的新型中药企业,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凭借现代中药的产品优势和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大型中药企业。全国亿元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广东(13家)、四川(10家)、吉林(7家)、浙江(7家)和贵州(7家),而北京只有同仁堂一家(图1-12)。图1-12:亿元企业分布概况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13 4、优势产品2001年,我国销售收入上亿元中药品种总计41个,其中妇科千金片以高达16.7亿元的销售额排名榜首(图1-13)。图1-13:亿元企业分布概况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亿元品种中,现代中药制剂品种表现出色,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和口服液占到73.2%的份额,传统的中药丸剂只有三个品种超过亿元(图1-14)。图1-14:全国中药亿元品种剂型分布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亿元品种中,以一家企业为主要生产厂家或独家生产的品种占63.4%,由于企业营销重点突出,大品种对企业销售总额的贡献通常在30%以上(图1-14)。以江西汇仁集团为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独家开发、生产的肾宝口服液为切入点,用保健品的方式进行运做,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达到5.8亿元,实现了企业的迅速发展。13 图1-15:企业大品种占销售额百分比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统计年报国内中药大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培育了一批大型现代中药企业。现代中药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企业的“大品种”战略,即根据市场需求,明确未来产品定位;依托独家开发、生产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现代中药制剂品种;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集中资源,短时间内做大品种规模;依靠“大品种”,辅以资本运做,快速提升企业规模。13 目录上篇:行业分析提要1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1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3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3二、行业规模分析3三、行业集中度分析3四、行业效率分析4五、盈利能力分析4六、营运能力分析4七、偿债能力分析4八、发展能力分析5九、成本结构分析5十、贷款建议7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8一、风险揭示8二、政策分析9三、负面信息10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12一、行业运行情况12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13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14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15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15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15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1813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21I行业分析21一、行业运行分析21二、行业政策分析31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34四、上下游行业影响35五、国际市场情况40六、行业发展趋势42II企业分析49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49二、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51III市场产品分析63一、主要产品生产情况63二、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63IV区域热点分析64一、各路热钱流向中医药64二、国内首批中药材基地通过GAP检查65三、贵州大力资助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66四、江苏中研院成为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67五、上海首批绿色中药诞生6713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上篇:行业分析提要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统计局。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指标数量同比增减供给生产能力2002年594578.90吨24.202003年601963.40吨18.48新增生产能力7384.5吨-进口量——出口量106990.8趋势预测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2003年我国中药工业效益继续平稳温和增长。截至11月末,中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7%;实现利润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2%。近年来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始终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势“不温不火”。但其销售利润率为10.6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显示出中药行业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含金量”。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市场运营绩效会有一定改善。在经历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后,中药企业在市场开发和营销运作方面更加成熟。广大中药企业将会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努力降低销售成本。政府和协会将加强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加强信息指导,使企业在有所净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简要结论行业生产能力没有过剩,建议进入。-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企业指标参考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的,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净资产利润自然排序法较好值24337.001805.00中间值7597.00301.00较差值1840.000.00算术平均法较好值159754.0129498.98中间值35084.394409.05较差值5819.23-91.39-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平均利润率与全行业比较与top10比较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行业5.431.000.621.23top108.751.611.001.99全部工业行业4.400.810.501.00二、行业规模分析(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12925486.301648013687.600.78利润701294.2072516479.800.97销售收入6609581.101245785800.800.53从业人数348365.0056524091.000.62(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总资产利润销售收入从业人数全行业12925486.3701294.206609581348365Top101936458169382.10146084334544三、行业集中度分析Top10(%)销售集中度22.10资产集中度14.98利润集中度24.15-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四、行业效率分析单位:元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每万元资产利润542.57440.02123.30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2481.711126.77220.25人均利润20131.0212829.30156.91五、盈利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净资产收益率(%)7.337.24101.24总资产报酬率(%)6.355.55114.34销售利润率(%)0.437.056.09成本费用利润率(%)11.816.28188.00六、营运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周转率(次)0.510.7667.65流动资产周转率(次)0.981.7456.50应收账款周转率(次)3.586.5754.40七、偿债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产负债率(%)50.3859.2585.02已获利息倍数6.874.81142.69-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八、发展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本积累率13.8213.49102.39销售增长率15.9727.6957.68总资产增长率17.1314.60117.36九、成本结构分析(一)2003年成本费用结构比例图1(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图2-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2003年1~11月3724835.101382358.00712569.70119486.205939249.00去年同期3172040.321225411.17598290.32103066.475098808.28同比增长(%)17.4312.8119.1015.9316.48(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2003年1~11月去年同期同比增减(%)成本费用5939249.005098808.2816.48其中:销售成本3724835.103172040.3217.43销售费用1382358.001225411.1712.81管理费用712569.70598290.3219.10财务费用119486.20103066.4715.93销售收入6609581.105699448.1515.97利润701294.20604984.9015.92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本行业A全部工业企业B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成本费用/利润8.4715.9253.19成本费用/销售收入0.900.9396.95利润/销售收入0.110.06182.28-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十、贷款建议行业资金流向流入利润水平可接受度较高建议开发热点区域四川、广东、湖北、山东、湖南、浙江。产品急症剂型和新剂型的开发应用,新型药用辅料的生产和应用、绿色中药的开发。企业天士力药业、吉林西洋参集团、宛西制药、上海华宇药业、三九集团、云南特安呐药业、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主要风险政策风险《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已在全国实施。《标准》力图与国际标准接轨,对中药重金属、钾盐、黄曲霉素、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限量作了强制性要求。市场风险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主要满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己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对此还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对策,导致出口秩序混乱,产品质量缺乏保障,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形象。经营风险我国中药企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工业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技术风险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饮片质量难以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不完善,产品的质量还不够稳定,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现象没有得到很好解决。-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从SARS爆发期间各种抗病毒药疯狂上涨,到人们争相注射流感疫苗而造成的流感疫苗短缺,我国药品应急储备受到考验。特别是SARS期间抗“非典”中药突然走俏,由于我国只有西药和中成药的储备,中药材的储备不足,使我国特有的中药材应急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和各种疫病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可以说每年都难以避免。中药材的及时供应,在救灾防疫、抢救人民生命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材储备受重视在2003年年初的几个月间,SARS疫情遍及二十几个省市以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社会公布推荐防治非典的中药处方后,沉睡数年的中药材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72种与防治非典有关的中药材顿时火爆起来,货源急剧减少,供应日趋紧张,有的中药品种甚至断档,价格飞速上涨。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作用下,众多中药经营者大量购进贮存,少量供应销售,使本来紧张的药材市场火上加油,更显气氛紧张。加之不法药商囤积居奇,哄抬药价,一些本来十分便宜的中药材,如防风、贯众、银花等几十个品种价格竟然上涨了十几倍之多。在那段时间里湖南廉桥、安徽亳州、广西玉林和河北安国等中药材市场一天涌现出几个百万富翁。凡是能与非典沾上边的中药材,市场货源都一路紧张,价格狂涨。更重要的是部分原来用量不大的中药材,即冷淡品种,由于库存不大,社会贮量有限,需求量急增,市场供不应求,不时断档脱销,形成有市无货、有价无药的局面。中国中药协会专家-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认为,药价飞涨一方面增加了群众负担,另一方面配方不齐也会影响药物的防治效果,达不到防治疫病的目的。就中药材市场的基本规律而言,药材越是货源充足,价格下降,其质量越好;反之,越是紧俏热销,货源短缺,价格上涨,其质量越差。因此防非典中药材质量也相应下降,不少劣质药材混迹其中。例如,金银花非药用部分如枝叶严重超标;南沙参货少,北沙参取而代之;关防风被水防风所更替等等。为避免这种非理性的价格涨落,国家要尽快建立中药材储备机制,现在我国目前只有西药和中成药的储备,就是没有中药材的储备。所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无法完全以纯粹的市场经济手段来稳定、平抑药材价格,只好借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但这就要付出一定代价。专业市场担当中药材储备重任储备中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农产品有其自然生长周期,生长周期至少也要一年,如鱼腥草、泽兰、薄荷叶、金银花、大青叶等。某些品种今年因非典供应紧缺,明年种植多了可能就会供大于求,且明年有可能因为另一种突发事件而出现其他药材供应紧缺的问题。因此,有专家认为,对中药储存短缺问题无需大惊小怪,而应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这种紧缺。二、政策分析香港决定正式实施《中成药注册制度》。根据新制度,目前在香港出售的约1万种中成药,必须在2004年6月30日之前,向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递交注册申请及相关安全证明资料,否则将禁止出售。由于香港特区政府需要1年半至2年时间审核,因此禁售中成药物条文未能同时生效。不过,禁售条文未生效前,若发现药物使用有危害市民健康问题,仍可以《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禁止出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官员-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表示,禁售药物条文出台后,未注册的中成药将不能在香港销售,违反者将会受到最高额10万港元的罚款及2年监禁。根据新制度,1999年3月1日之前已在香港出售的中成药,只要证明在这个日期前已在港出售,便可以获得注册。但在这个日期后出售的中成药,属于新药,相对风险较高,销售或制造商必须在递交注册申请的同时,递交证明药品成份安全性的相关文件,经审批后才可获得注册。所有注册申请都必须在明年6月30日之前递交,逾期不予办理。三、负面信息1.研究能力有限。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定应用记载的约有5000余种,但做过一定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过20%,研究较深入的不过一、二百种。在600多种中药中,不少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多数不能跻身国际市场。2.中药现代化"重两头,轻中间"。在中药行业内部,与"辩证施治"等中医理论精髓密切相关的传统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在利润导向的作用下,中药现代化的推行普遍重两头轻中间,即重视中药材和中成药,忽视中药饮片。因此,中药现代化一定程度上缺乏方向感。3.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的120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1998年31家领先的中药企业在中药业中的比重为10.47%,而世界前20家医药企业占据欧美市场的比重则达90%,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为60%。规模和实力上的悬殊将使未来中药企业在与大型化学制药企业的长期市场份额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4.新药研发质量较低。中药产品组方较大,有效成分不明确,剂型落后,用药量大,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科学数据。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中成药制剂水平较落后,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较落后。1985年至今,审批中药新药逾千个,批准生产700余种,但多以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三类新药为主,以有效成份进入一类新药的中药寥寥无几。发达国家虽然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应用较中国落后,但在单味药的有效成分研究方面领先于我国。5.生产装备比较落后。我国在粉碎、提取和药液分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生产设备大都存在着结构简单,生产效率较低,分离能力较差,能耗较高等问题,因而导致了药物提取工艺简单、不能对中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等结果,因此,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天然药物的提取工艺和技术方面有较大差距。6.中药出口停滞,国际化程度未有改善。九五期间中药出口规模小,增长缓慢,与重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称。7.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都投巨资用于新药的研制与开发,一种新药的研发平均投资额为2.2亿美元左右,天然药的开发费用相对较低。美欧新药投资每年90多亿美元,日本投资将近5000亿日元,而我国各种渠道的新药投资,估计不会超过1亿元人民币。-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运行特点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医药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且中药工业取得了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进步。二是国家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中医药的产业化发展工程已列入"十五"规划.三是中药产业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四是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主要产品变动西洋参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提取物对美国、欧洲的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存在问题产品水平亟待提高;规范建设有待完善;基础性研究亟待加强;产业规模需要扩展;应用市场需要开拓;市场准入问题是最主要的难题;企业自身因素。上下游变动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挑战,状况严峻。中药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良好疗效,使得世界各国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10年的需求量将翻三番。但拥有世界最丰富中药资源的中国,目前中药资源呈恶性循环趋势,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国际市场变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信赖天然药物,科学家亦在加紧开发全新天然药物。目前,一些有远见的跨国公司已将目光描准植物资源大国如巴西的热带雨林,中国、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的地理优势,在拉美的秘鲁、尼加拉瓜、哥伦比亚等国设定了植物新资源研究基地。行业前景预测科技创新的力度逐渐加快,大规模资金将会赶紧向中药行业倾斜;产业规范化发展,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等制定统一的标准(GAP、GLP、GCP、GMP、GSP);注重单味品种的开发研究与销售。地奥心血康、急支糖浆、西瓜霜等中成药均已成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组织结构宏观调整。业内对策建议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大中药研发的投入,鼓励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注重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重视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强势中药产业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一批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全国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产量4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证了用药需求,同时部分中药材人工种植、引种的成功,使中药野生资源得到保护,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此外,中药工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国拥有中药工业企业逾千家,近百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几十家商业企业通过了GSP验收,近几年来,国家还先后扶持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以加强中药新药的研发,现代新技术正在中药研发过程中逐步得到应用,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弱势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多年以来,我国医药管理部门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并建立了一些规范和制度,但从整体上来说,距离国际通行标准和市场要求还有相当距离。长期以来,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内容重复,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的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整体工业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机会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且化学药品、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疗费用日益提高等问题令人困扰。于是,人们的眼光开始转移到天然的中草药中来,绿色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风险西欧国家允许草药与化学药物竞争,但作为药品的草药要按规定进行申报、审批、注册。迄今为止,没有一种中成药在西欧任何一国注册为药品,均以滋补品或营养食品名义进口,因而不能在药店销售,不能公开作为处方药用来治病。国内中成药企业很少去申请、去争取在西欧进行药品注册工作。-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说明: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本行业A同比增长全部工业企业Ba/b总产值(变价)725179315.4012532601780.58总产值(不变价)7150026.716.6711391181360.63产品销售收入6609581.115.9712457858010.53利润总额701294.215.9272516479.80.97税金总额540476.97.1864904114.50.83应收账款1848067.95.95189500531.60.98产成品870829.68.5484078455.61.04-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人排名销售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数12207411362150797498668521944075748608749814698318713474068532240356490041759377140474451110280251471952155461617663436006136845514905123071731728711536402282160166260414989644798466082561871505994205420522112299873164109256421295082936351313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一)中药饮片加工业地区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数亏损企业比重全国4681080.23北京市410.25天津市1040.40河北省2070.35山西省1030.30内蒙1520.13辽宁省420.50吉林省44150.34黑龙江省3190.29上海市1620.13江苏省18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浙江省2410.04安徽省1840.22福建省1020.20江西省810.13山东省1630.19河南省1220.17湖北省2160.29湖南省3680.22广东省3170.23广西2890.32海南省100.00重庆市720.29四川省3270.22贵州省830.38云南省1040.40陕西省1730.18甘肃省1100.00青海省510.20宁夏100.00(二)中成药制造业地区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数亏损企业比重全国8932230.25北京市47110.23天津市800.00河北省38110.29山西省1230.25内蒙620.33辽宁省2390.39吉林省79190.24黑龙江省1000.00上海市1910.05江苏省1360.46浙江省2950.17安徽省2260.27福建省1410.07-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江西省4380.19山东省3420.06河南省46130.28湖北省4470.16湖南省2460.25广东省79280.35广西48180.38海南省520.40重庆市1020.20四川省48110.23贵州省67220.33云南省3890.24陕西省42160.38甘肃省2510.04青海省400.00宁夏320.67新疆1320.15详细分规模企业分布情况参见下篇企业分析部分-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从2003年11月23日到12月4日,具有334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在短短10天时间里,以强劲姿态掀起资本市场的冬季热潮。不论是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合作成立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公司,还是与国内投资大鳄首创科技、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海王星辰共同组建商业投资公司,抑或是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华昱安然医药科技、哈药慈航制药联合组建中药研发公司,都有一个巨额资金运作的显著特点,少则几千万,多则十几亿。业内专家称:中医药产业以此为标志,将迈进全新的资本推动时代。同仁堂频掀资本热潮。11月23日,同仁堂和它的两位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首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0万元组建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同仁堂以51%的份额成为控股方,首创、海王分别占有29%和20%的股份。据这家商业投资公司筹备组经理王平介绍,新公司以北京为基地,整合现有零售店资源,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建成500家现代国药精品店。11月25日,同样由多家公司参与投资的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同仁堂泉昌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成立。12月3日,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同仁堂集团、北京华昱安然医药科技、哈药慈航制药股份四家单位联合组建的同仁堂中药研发有限公司对外宣告成立。12月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注资1.17亿美金入股同仁堂,更是成为同仁堂近年来接到的最大一档投资。据透露,和黄与同仁堂的总投资为2.39亿美元,双方共同组建同仁堂和记投资有限公司。-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四面八方的资本涌向同仁堂,同仁堂正迎来眼花缭乱的合资时代。巨额资金的到来无疑是一支有力的“强心剂”,将有力地推动同仁堂早日实现“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第一品牌”的终极目标。业内专家称,资本市场一系列大手笔的动作突出彰显了中药产业的惊人魅力,不仅会对同仁堂的国际化步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而且还会对整个中医药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资本为何垂青同仁堂。同仁堂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原因很简单,一是目前中医药发展前景非常好,二是同仁堂品牌信誉非常好。目前同仁堂共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同仁堂股份,一家是同仁堂科技。在今年7月揭晓的第五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评选活动中,同仁堂股份公司以其良好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蝉联第一,成为各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而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同仁堂科技股份,也成为国际投资者最青睐的对象。另据统计,全球每年中草药产品及健康食品的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且正以每年高达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吸引了资本投资者的热切关注。李嘉诚继试水保健品市场后(和记黄埔曾在2001年与广州美晨股份共同投资2.45亿元组建和黄健宝保健品公司),开始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投资力度。业内人士称,李嘉诚最终目标是实现与同仁堂集团的全面合资。有关专家认为,自2000年前后网络概念股神话泡沫破灭后,医药板块一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早在2000年,“同仁堂科技”登陆香港股市后,李嘉诚就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同仁堂今年在主营业务和资本运作上风头很劲,一方面加快国内零售连锁药店的扩张步伐,另一方面逐步将同仁堂品牌向海外延伸,在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分别开店,并计划未来几年同仁堂海外连锁店总数达-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100家。这些都有力地吸引了资本投资者的“眼球”!此外,入世两年来,国内市场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手机、电脑、汽车等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市场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在这种背景下,一批颇具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瞄准传统中医药产业。有关专家称,中医药产业是入世后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同仁堂作为这个产业的优秀代表,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十分必然。中医药将迈入资本推动时代。“国药第一品牌”同仁堂强劲的资本运作,除了宏观外在因素的推动,更是出于中医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研究中国医药产业人士认为,三大因素促成了同仁堂的资本运作热潮:一、中药企业自身发展呼唤资本推动。近十几年来,传统中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基本上都是通过单一产品或多个产品带动起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遇到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尤其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时候,迫切需要强劲资本的推动。这也是国际上许多跨国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二、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巨额资本的支持。传统中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基本问题亟需解决,如技术上的突破、生产工艺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参与,另一方面又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单靠企业自身和国家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同仁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及李嘉诚和记黄埔的合作,有利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三、市场竞争的格局亟需终端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药品市场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终端网点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重要。同仁堂与首创科技、海王星辰的合作,将有利于市场终端网络的铺设和完善。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长表示,与首创的战略合作,使未来连锁零售店的扩张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而海王星辰的加盟更能发挥其在商业连锁方面的优势。-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下篇:行业分析说明I行业分析一、行业运行分析(一)2003年中药行业运行情况2003年我国中药工业效益继续平稳温和增长。截至11月末,中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7%;实现利润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2%。近年来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始终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势“不温不火”。但其销售利润率为10.6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显示出中药行业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含金量”。中药行业是中药材生产、中药工来(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商业组成,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目前国内以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1.中药材生产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基础,全国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产量达40万吨,基本上保持了供需平衡。2.目前中药工业发展亦较快,据统计,全国拥有中药企业1200个,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个,中药工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中药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中药产品的结构得到调整,60余家中药企业通过了GMP论证。3.目前我国中医药持续空间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①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以8%左右速度增长,药物购买力增高。②目前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低,潜在空间大。③由于中药无副作用等特点,保健意识增强,未病先防已成为当今医疗主题,中医药的魅力越来越被关注。④非处方用药(OTC)的推出,必将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中药企业还处起步阶段,中药企业,存在规模小,缺资金、缺效益、缺人才等现象,诸多产品低水平的重复,盲目竞争;技术缺管创新、产品附加值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提高。2003年上半年中药板块的销售规模位居榜首,并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中药板块的费用仍居高不下,盈利能力虽然最强但增长较慢。展望全年,预计下半年业绩将好于上半年,潜在的SARS疫情可能使中药板块受益。在国内外政策环境改善的背景下,中药行业有望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目前医药市场的竞争态势下,具备了基本的产供销产业链,并能发挥自身专业化特色的上市公司,才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中药板块盈利能力差异较大,盈利能力集中于优势企业的现象极为明显。除新股片仔癀外,30家中药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主营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48%和6.57%,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产品成本费用增加较快。中药类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差异较大,市盈率在40倍以下的高速发展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如吉林敖东、金陵药业、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片仔癀、中新药业等。-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二)中药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杨士林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等4位医药界权威人士在中国普宁首届中药交易大会"康美医药趋势专家论坛"会上说,目前国内环境非常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医药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且中药工业取得了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进步。1978~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72%,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中,中药产业的发展势头更是喜人,1996~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17.5%,而中药业产值年均增长20%,其中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6%,超过同期医药行业平均增长。二是国家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中医药的产业化发展工程已列入"十五"规划,国家将从中医药原药的种植到市场研究、大型中医药企业新装备的采用、中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和中药二次开发能力的提升、提升和制定中医药的相关标准,使中药进入药品主流市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支持中药产业的发展。-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三是中药产业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一批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全国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产量4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证了用药需求,同时部分中药材人工种植、引种的成功,使中药野生资源得到保护,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此外,中药工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国拥有中药工业企业逾千家,近百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几十家商业企业通过了GSP验收,近几年来,国家还先后扶持了一批中药骨干企业,以加强中药新药的研发,现代新技术正在中药研发过程中逐步得到应用,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四是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用药水平很低,人均不到10美元,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都超过人均200美元。随着全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注重预防的医疗保健观念深入人心,中药药食同源、无毒、无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三)行业问题分析1.产品水平亟待提高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过度开发已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地道药材的研究和开发还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中药饮片加工方面,主要是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技术工艺落后,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饮片质量难以保证。-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在中成药方面,主要问题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其中一些质量不高,疗效不佳,销路不畅,致使真正质量过硬的品种难以形成规模。现有的中成药制剂中传统剂型仍为很大比例,一些急症剂型和新剂型的开发应用还不足,新型药用辅料的生产和应用还有较大差距。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不完善,产品的质量还不够稳定,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现象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规范建设有待完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研究、开发和生产都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尽管多年以来,我国医药管理部门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并建立了一些规范和制度,但从整体上来说,距离国际通行标准和市场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如我国虽制定了GLP条例,但还仅是试行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GLP中心或实验室,新药审评也未要求符合GLP标准:试验动物的生产和供应还不规范,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国自己的GCP规范刚出台不久,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基地:对药品的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监测、GMP要求等还不十分严格;药品市场流通体制还比较混乱等。对中药而言,除一般的药品规范要求以外,其质量规范、安全性评价规范、临床评价规范等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应用特点和药品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人们长期形成的使用习惯和认识,更需要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归纳,使之上升到规范的高度。3.基础性研究亟待加强-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中医药理论是以我国传统的朴素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传统经验为标准而建立起来的,它与以客观分析为主要方法的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加上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目前尚难以说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作用机理、中药药性理论等丰富的内涵。长期以来,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内容重复,导致中成药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的可靠的科学数据证明,从原材料到产品缺少可控的质量标准,在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应用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研究都不够深入。中药信息系统建设还很薄弱。 4.产业规模需要扩展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中药企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工业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的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中小型企业达1018家,占96.1%,达到GMP标准的不足10%;中药制药装备落后,制剂设备仅相当于70年代的国际水平,品种规格小,系列化、标准化、配套能力差,自动化水平低,质量检测装备滞后,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缺乏。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规模达不到最小规模经济临界值,就会对资源造成一定浪费,不仅很难取得较大利润,而且更难达到进行行业的升级换代,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小规模企业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其中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14家)、广东(11家)、湖北(9家)、山东(7家)、湖南(6家)、浙江(6家)。5.应用市场需要开拓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主要满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己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对此还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对策,导致出口秩序混乱,产品质量缺乏保障,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形象。-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目前,世界草药市场基本上包括华裔中药传统市场、日韩中药市场及西方草药市场三大部分。其中西方草药市场主要是指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草药市场。我国的中医药基本上还未进入西方草药市场。这与我国传统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准入问题,即我国中药目前还很难以药品形式通过各国批准进入国际市场。其次,我国中药本身还存在质量无标准、管理不规范、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国家对中药外贸的有关政策也有待改善或需要调整。尽管如此,中药出口还是呈现良好的形势,欧美中药市场开始升温,东南亚地区中药市场逐渐兴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中药,中药在许多国家的应用逐渐广泛,政府开始重视。天然药物因适应人们的需要而倍受青睐,新药开发机构、制造厂商及消费者都将目光投向天然药物。草药,特别是我国的中药,是最主要的天然药物。草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这也给中药的国际化带来机遇。6.市场准入问题是最主要的难题中医药在周边国家和华裔社会得到较好应用是因为这些地区受我国文化影响较深,他们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但在西欧等其他地区,中医药尚未被广泛认识和普遍接受,更未被各国政府所承认,而被视为一种“替代医学”、“非正规疗法”。国际市场准入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中药不能作为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不能合法销售,价格又非常低,这是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因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进口药品有严格的标准。中药饮片在美国是限制进口物品,只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如人参、黄芪、山药等。而且还要对其有毒物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等方面作严格检验,比较麻烦,其价格远低于常规药品的价格。一个中药产品要完成FDA的申请获准上市,至少需要数亿美元的投入和3~5年的时间。-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我国中草药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仅1%左右。究其原因,一是日本政府对中草药进口限制很多,要求较高,许可和批准的手续相当繁杂。二是在日本,西医西药一统天下的格局难以改变。三是日本业界人土多认为我国草药质量不行,缺乏信任。韩国是仅次于我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亚洲第四大传统医药市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但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药材的质检标准十分苛刻,并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检验品种1998年增加到200多种,包含了从我国进口的所有主要中药材。1999年又修订中药材进口管理条款,对31种中药材增加了“漂白剂检查”的要求,对进口中草药的包装也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对草药的认识和许可较美国要深入,但对中医药了解甚少。欧洲药品法规不同于美国,中药不是以“食品添加剂”进入欧洲市场。欧盟药政局(EMEA)1999年10月完善了植物药法规,中药可以按植物药法规申请。但目前,申报途径尚不够成熟,难度很大,国内很少有企业申报。中医药在欧洲各国民间应用日渐增多,主要用于华人圈中,尚未被西方人士广泛认识和接受,更未被各国政府所承认。2003年上半年中药材进口额品种排序排序名称1西洋参2其他植物产品制胶液及增稠剂,供制医药用3主要用作香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4鹿茸及其粉末5其他6甘草的液汁及浸膏7其他人参8龟壳、鲸须、鲸须毛、其他兽角、蹄、甲爪9丁香(母丁香、公丁香及丁香梗10乳香、没药及血竭11主要用作杀虫、杀菌的植物及其某部分12其他未经加工或经脱脂加工的骨及角柱-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13黄药14茯苓15豆蔻16槐米17麝香草、月桂叶18白术19未列名配药用腺体及其他动物产品20肉豆蔻7.企业自身因素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很少将产品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开发远远不够,大多怀有畏难情绪。许多企业眼睛只盯着国内有限的市场。西欧国家允许草药与化学药物竞争,但作为药品的草药要按规定进行申报、审批、注册。迄今为止,没有一种中成药在西欧任何一国注册为药品,均以滋补品或营养食品名义进口,因而不能在药店销售,不能公开作为处方药用来治病。国内中成药企业很少去申请、去争取在西欧进行药品注册工作。再如,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市场还很微弱,一是他们对中成药缺乏了解,没有俄文说明书供参考。二是中成药包装粗糙,不能引人注目、使人对药品质量信服。而中成药进入俄罗斯市场并非很艰难,一个品种只要试用半年以上,确有一定疗效后交2000~3000美元申请个批号就可以销售了。许多中药企业不仅国际市场观念淡薄,而且在技术更新、产品更新方面缺乏主动性,缺少投入。应该学习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科学中药”思想和成果,苦练内功,早作准备,增加全球竞争意识,认识到中国加入WTO后长远的挑战与机遇,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对新兴的OTC市场缺乏认识,在传统的营养保健产品市场上又因产品的质量、包装等间题而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淡薄,未能有效维护自身的技术权益。此外,在慢性病、疑难病等领域中还未充分发挥中药产品的优势。(四)关于中药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我国中药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如下:1.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方面的研究;规范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3.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新的中药剂型。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4.加大中药研发的投入,鼓励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吸引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中药行业,培育有潜能的产品。5.注重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加强中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中药生产管理第一线。-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6.重视我国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维护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中国加入WTO,必然要使中药产业融入国际医药市场,我国中药至今尚未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要使我国的中药真正姓"中",使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行业实现现代化,这其中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二、行业政策分析(一)我国中药材GAP建设进展分析1.国内首批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通过GAP检查我们从中国南药产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国内首批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经过了GAP检查,待审核、认证。它们是:天士力药业商洛丹参基地、吉林西洋参集团靖宇西洋参基地、宛西制药山茱萸基地、上海华宇药业西红花基地、三九集团雅安鱼腥草基地、云南特安呐药业文山三七基地、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基地、广州白云山中药厂阜阳板蓝根基地。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经过5年的酝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7月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专家认为,中药材GAP所要求的不仅是规范化种植,还有药材的采收、加工、包装、储运和质量管理,既是过程控制也是终端产品检验的标准体系。通过GAP认证,就等于中药材已达到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已有几百家企业递交了申请。截至目前,国内已有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首批经过GAP检查,待审核、认证。2.我国GAP建设引导了世界潮流我们从在海口召开的中国南药产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理事会议上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透露,目前只有日本和欧盟正式颁布了各自的GAP,与我国的基本一致。在GAP问题上,我国走在前头并引导了世界潮流。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已有几百家企业递交了申请。截至目前,天士力药业、吉林西洋参集团、北京同仁堂等国内首批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经过了GAP检查。200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开会讨论起草国际GACP时,我国颁布的GAP成为世卫组织重要的参考材料。专家认为,中药材GAP是一项全新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它不单是一种措施和方法,不仅要抓规范化种植,而且要抓药材的采收、加工,以至包装、储运和质量管理等,所以它既是过程控制也是终端产品检验的标准体系。当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应组织培训干部、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的领导,使之对GAP有全面、准确的理解,认识GAP实施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对中药资源专业、中药专业的学生应进行GAP的教育,把GAP当成一门课程讲授,并开设有关GAP的基础课程,如物种生物学、生理生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化学、环境科学及管理科学的有关部分等。b.支持生产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培育新品种。针对目前优良种质资源匮乏与种子品质低劣等问题,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良种繁育场,大力收集国内外药用动植物种质原始材料,进行品种选育。有计划、有规模地繁殖与供应优良种苗。虽然传统中药强调地道性,但也鼓励支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药物新品种,如抗病抗虫新品种,优质高产品种、多倍体、转基因品种等,通过试验研究,经过审定,加以推广。c.大力研究与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法。认真研究病虫害发病、流行规律,利用各种方法,如生物、生态、农业技术及化学农药等,既控制病虫害,又不污染环境及产品,推行绿色药材生产。在本次研讨会上,法国制药企业联合会副会长PierreGandon先生说,得益于GAP,目前江苏某中药材基地100%达到法国要求,山东某基地有94%合格率。任德权副局长还在会上透露,我国将有更多的中药材有希望在明年得到法国权威部门的认可。然而,这是否表明GAP已为中药敲开了世界大门?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认为,GAP在中药国际化进程中起的是基础性作用,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中药国际化不仅仅需要一个标准,还必须具备市场、人才、文化交流等一系列过程。总之,中药国际化还任重道远。(二)中药饮片包装不合格一律不准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饮片的包装加强监管,凡是包装不符合要求的饮片一律不准销售。-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中药饮片是指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可以直接用于煎制汤药。目前,尽管中成药品种很多,但饮片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鉴于饮片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将对中药饮片核发批准文号、明确包装规范、制订企业生产标准,视同成药严格管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生产中药饮片应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并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上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并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批准文号;中药饮片在发运过程中也必须要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等,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三)中药行业绿色认证工作将全面展开《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已在全国实施。《标准》力图与国际标准接轨,对中药重金属、钾盐、黄曲霉素、农药残留量和微生物限量作了强制性要求。目前,我国已与欧盟、英国、新加坡、韩国签订了绿色中药出口谅解备忘录,与欧盟签订的协议中指出,欧将组织会员企业进口有绿色中药标识的中药产品,并将尽快过渡到只进行绿色标识中药的贸易。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一)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新方-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麦冬多糖注射剂可以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使缺血氧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恢复与保护,减少心肌细胞的受损。其作用机制则与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不同。麦冬多糖注射剂可望成为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升级换代的良药。(二)全新理论催生新一代中药助眠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制出纯中药植物制剂“一身清晚安颗粒”。该制剂能恢复人体的主动睡眠能力,摆脱被动睡眠状态,无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无依赖性,无耐药性。(三)首批绿色中药年底诞生据悉,今后中药和保健品将陆续进行绿色药品的认证,没有通过绿色认证的将逐渐被淘汰。绿色药品是以绿色标准对药品进行重新评估,特别注重对重金属、黄曲霉素、农药残留、微生物等世界公认的“四害”进行检验的药品。四、上下游行业影响(一)2003年中药出口形势与2004年展望1.中药对主要市场出口稳定增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日前分析指出,2003年,我国中药出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稳定增长。1~10月份,中药出口达到5.6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中药材出口3.32亿美元,同比增长6.96%;提取物出口1.41亿美元,同比下降2.79%;中成药出口8841万美元,同比增长1.05%。-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中药对主要市场的出口稳定增长。亚洲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两大主市场,中药对亚洲的出口约占到出口总额的2/3。1~10月份,我国对亚洲中药出口3.81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67.91%,同比增长3.15%。对欧洲出口7269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2.94%,同比增长9.84%。对非洲和南美洲的出口也继续增长,对非洲出口816万美元,同比增长6.29%,对南美洲出口807万美元,同比增长14.43%。但对北美洲、大洋洲出口下降,对北美洲出口8443万美元,同比下降0.99%,对大洋洲出口687万美元,同比下降3.25%。在主要的出口国别中,对中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日本的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出口总额达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66%。对我国台湾省和对越南的出口也大幅增长,对台湾省出口1712万美元,同比增长52.01%,对越南出口196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8%。但对我国香港特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均出现下降。对香港特区出口9011万美元,下降1.33%;对新加坡出口1573万美元,下降20.71%;对马来西亚出口1412万美元,下降0.75%;对韩国出口3935万美元,下降13.59%。对韩国的中药材与中成药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中药材出口2985万美元,同比下降16.58%,中成药出口97万美元,同比下降27.49%。2.2003年中药出口克服了多重困难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日前分析指出,2003年中药出口遇到了多重困难。-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首先是伊拉克战争影响了我国对中东和相关市场的出口。1~10月份,对中东主市场阿联酋和沙特中药出口均大幅下降,对阿联酋出口618万美元,同比下降53.09%,对沙特出口393万美元,同比下降16.43%。对相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出口也出现下降,对印度出口1168万美元,下降22.68%,对巴基斯坦出口888万美元,下降6.67%。对以上4个国家的出口下降总额共计1525万美元,拉下中药出口增长2个百分点。其次是西洋参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1~10月份,西洋参加工贸易出口1150万美元,减少出口1651万美元,同比下降58.93%,同样拉下中药出口增长2个百分点。西洋参加工贸易出口统计值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强了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海关出口统计缩水而造成的。对我国中药出口增速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实质上禁止我提取物的进口。1~10月份,提取物出口下降值超过3000万美元,拉下我国中药出口总值4个百分点。导致1~10月份的提取物出口出现负增长。提取物对美国、欧洲的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对美国出口5007万美元,下降7.92%,对欧洲出口2624万美元,下降12.07%。一些国家与地区给与中药合法地位,加强了对中药进口的管理,从长远看,有利中药在这些市场的发展。但在近期,由于国外客商与国内的供应商对管理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近期中药对这些市场的出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新加坡与我国香港特区2003年均加强了对中药的进口管理,1~10月份,我国对新加坡和对香港特区的中药出口分别下降20.71%和1.33%。3.两大因素对中药出口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日前分析指出,中医药在我国防治非典中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疗效,以及国内部份中药材涨价,对拉动2003年全年中药出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1~10月份,各类未列名中药材的出口达到8398万美元,同比增长25.99%,平均单价增长1.99%。大宗出口品种中,人参出口总量达到1940吨,同比增长28.9%;出口总额达到2108万美元,同比增长49.72%;平均单价增长16.13%。虽然仍受到欧盟进口禁令的影响,1~10月份,鲜蜂王浆和粉的出口总量仍高达990吨,比历史同期最高值——2002年同期仍增长5.2%。预计,11~12月份的中药出口实绩同比将会有超过10%的增长,全年中药出口将接近或突破7亿美元大关。4.2004年中药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日前分析指出,对我国出口影响最大的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中药出口不会有太大影响。受世界植物药市场增长的拉动,预计2004年提取物的出口增长将超过10%。由于国内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中药材供大于求的市场倾向将是一个长期趋势,2004年中药材的外销价格将有所回落。但由于中东市场需求会有所恢复,中药材全年的出口仍能期待有5%的增长。中成药出口方面,国际市场上拉动与制约的因素相互作用。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增长,尤其是对越南、俄罗期等市场的开发将对中成药出口增长形成较大拉动,但对其它市场的开拓仍有可能受挫。国内企业的竞争加剧,对国际市场的关注与开发的力度有可能减弱。国际上动物保护行动对消费与贸易的限制,国内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的管理,也可能影响中成药的出口。预计中成药全年出口增长在5%~10%之间。2004年中药全年出口总值预计在7.5亿美元~8亿美元之间,有可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值。-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二)我国中药产业面临“断粮”我国的中药产业正在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专家呼吁,采取高科技手段保护中药基因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专家们建议,应该尽快利用高科技手段保护中草药基因,建立国家大型药用动植物基因库,开拓高新技术在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骆诗文司长在第二届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战略研讨会上说,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正迅速地消失。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还有鲜石斛专门供应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最高年收购量达到1万担以上。由于持续的采挖,如今已基本上没有商品收购。目前国内石斛主要来自越南、泰国等地。素有“十方九草”之称的野生甘草的分布面积也已减少了70%,经济蕴藏量减少了80%。如无得力保护措施,10年内野生甘草将趋于绝迹。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约有1.28万种药用资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长期从事中医药战略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提醒说,这些可供药用的自然资源,并不等于都已经供我们大量利用,目前进入流通领域的中药材只有1200种。据统计,目前我国濒危动植物有143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05种。由于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造成全国经常使用的500多种药材每年约有20%的短缺,尤其是占药材市场80%供应量的野生药材严重短缺,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贾谦说,单纯依靠采集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必须尽快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寻找代用品,建立适度规模的药材生产基地。同时,应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出现新的中药品种的灭绝。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大量投资繁殖和培育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寻找中草药中的遗传基因,并以此获利。加拿大某大学植物园中收集的中国药用植物品种之多令人吃惊,仅产于我国的各种淫羊藿就达10多种,比我国任何一个植物园或动物园收集的种类都多。而美国通过研制中草药的遗传基因已经盈利上百亿元。一旦这些基因专利被垄断,就可能出现“我们的基因,他人的专利”局面。五、国际市场情况作为具有高成长、高收益性的天然药物,引来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天然药物决不会像网络企业只要获得“关注”就会大把“烧钱”而创造增值的神话。据预测,天然药物市场可以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原料植物药、草药和它们提取物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并具大增长潜力的市场。-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天然药物在西方市场交易额不断增长。近年来在西方市场消费更以年均16%速度提升。目前全球天然药物(包括各国传统药物)年销售额145亿美元,欧洲就占了一半,德国居西欧之首,德国也是欧洲最早开发植物治疗药物国家。销售额占欧共体总额的78%以上,人均消费达14.4英磅,主要为银杏叶制剂、人参、月见草油、西侧柏叶、洋蓟、大蒜等制品。德国药物学家最早从中国银杏叶中提取出标准化银杏制剂“强力梯保宁”(内含银杏黄酮24%,若内酯6%),现银杏制剂全球总销售额已逾20亿美元。此外,德国对金丝桃素的开发也是世界最早,现销量居全球第一。迄今,德国已有几十种植物药进入医院处方药名单。法国为欧共体第二大草药市场,人均消费1.56英磅,英国随着对天然药物认识的加深,需求迅速增长,也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植物药市场之一。天然药物在亚洲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日本近5年来处方用中草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人平消费达7.3美元。近年来,人参精、鹿茸精、灵芝片等高档滋补药已风靡泰国,每年消耗在5000万美元,韩国也习惯用天然药,其韩国医发源于我国中医药,现在中药生产企业80家,占药厂总数的22.2%。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需求有所下降,但基于其对天然药物广泛的应用基础,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美国的天然药物至今尚未正式取得合法药品地位,所有植物性治疗剂在美国市场上只能以“食品补充剂”名义销售。据统计,美国畅销的天然药物为金丝桃素、银杏制剂、松果菊、缬草、卡瓦根、月见草油、猫爪草、匙羹藤、雪花莲提取物以及深海鱼油制剂,以上植物药与深海鱼油制剂匀为近几年来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畅销天然药,其销售额合计约为美国天然药物制剂市场的90%。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信赖天然药物,科学家亦在加紧开发全新天然药物。如美国华裔研究人员(默克公司高级技术人员)在非洲丛林中找到一种真菌“伪黑团壳”,从中分离出一种5环化合物,共作用类似于胰岛素,且可以口服。欧洲科学家发现来自雪花莲的提取物“雪花胺”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大麻提取物可治疗多发性硬皮病,从菲律宾产的“麒麟菜”(一种海藻,又名“角叉菜”)中提取的天然多糖“卡拉胶”可治“杜兴氏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今后10年拟将香港建成“国际中药港”。台湾拟投入80~120亿新台币(3~-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5亿美元)在几年内加速开发新制剂。我国在中药制剂出口方面迈出可喜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已有包括上海的“杏灵”、天律的“丹参滴丸”和其它省市的一些中药制剂经美国FDA批准相继进入临床试验,它们将在几年内投放美国市场。目前,一些有远见的跨国公司已将目光描准植物资源大国如巴西的热带雨林,中国、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的地理优势,在拉美的秘鲁、尼加拉瓜、哥伦比亚等国设定了植物新资源研究基地。南非与美国合作投资1亿美元在南非建立了植物新资源开发机构。尼日利亚也设立了新植物原料基地。日本也大力开展天然药物研究,仅津村“顺天堂”一年内产值就相当于我国中药年出口总额。我国一些科研机构与美国一些大公司合作,从中国上千种植物原料药中筛选出具有抗癌、抗病毒的新型植物成份。如从太平紫杉树皮中提取的抗癌新药“紫杉醇”,以植物喜树为原料的“喜树碱”系列衍生物被FDA正式批准为抗癌新药。还有以天然植物银杏、缬草、锯叶棕、金丝桃素、卡瓦根、白毛莨、大蒜油、芦荟、叶黄素等为原料制造的保健品和“绿色化妆品”已相继问世。美国科学家对中药材黄芩、穿心莲、冬虫草等很感兴趣,这些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可望成为美国市场上的新畅销品种。当人类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呼声日高时,天然药物产业成了引发资本市场的新热点,面对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的趋势,作为植物药出产大国,在药物栽培、加工、生产等方面,制定符合GMP、GAP等相关质量标准,中药工业生产上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中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使我们的国药能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六、行业发展趋势(一)国际大气候对有利于中药行业进一步发展-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且化学药品、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疗费用日益提高等问题令人困扰。于是,人们的眼光开始转移到天然的中草药中来,绿色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统计,全球70%人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或保健。全球中草药研究和开发生产及产业化均成为热点。全球天然药物的销售量每年以20%速度增长。由于政治上以及其它诸多原因,美国以前对中医药一直表示歧视的态度。随着针刺麻醉以及“乒乓外交”的成功,美国及西方国家开始重视中草药的研究和发展。目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被称为“另类医学”的中医药治疗。仅1998年美国用于另类医疗的费用近150亿美元。美国卫生部专设了“另类医学司”。各大保险公司也计划把“另类医疗”的药费列几保险医疗范畴。美国现有中医学院30所,专门从事东方医药工作的人已达8000余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是药物进入国际市场的行证。由于中草药特定的原因,有效部份不明,药理不清给中草药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带来了障碍。近期美国FDA通过了《天然药物法规指南》。该指南指出只要药物确实有效,亦可以通过FDA论证。该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将使中草药从支流的“营养食品”转向主流的“药品”。据统计,美国FDA放宽对中草药销售的限制,使得美国市场上草药制品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997年美国中草药的销售达37亿美元,增幅为18%,到2000年以后,预计有50%的增幅。英国政府大型医疗研究机构已开始涉足中草药的研究与开发。并成立了英国植物药物有限公司。1996年注册了中药生产许可证,第一批订单即达3亿英镑。-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德国每年向我国进口大量的银杏叶饮片,加工处理后,制成多种成品,每年销售量亿美元。对中国的长白参进入加工制品,仅1994年即盈利8000万美元。在国际上,日本是较早涉足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国家。早在80年代就投巨资对中草药进行研究,国家政府已明确把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这些行为大大促进日本中草药产业化的发展,仅1997年汉方药生产总额达10亿美元.日本一家”顺天堂”,把我国的六神丸加工成救心丸。仅此药的出口额达我国中药出口的总额。日本近年来,亦建中草药种植基地,品种达500种,产量达2000吨。日本声称要成东方医药的国际中心。韩国长期以来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存。韩国从70年代开始建中药品企业,现有中药厂80余家,占药厂总数的25%,仅人参、银杏单制品出口量均1亿美元以上。东南亚及泰国、印度等国家早已开始利用其良好的资源优势进行植物药品的开发,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新的主力军。从上述资料显示,全球中草药产呈蓬渤发展之势,必将推动国内中草药事业的发展。(二)中药港对中草药产业的影响香港特首董建华在1997年、1998年的施政报告中两度提到将香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中药港”发展项目是特区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之一。这一项目的提出受到香港业界接受和重视。香港商界巨头李嘉城、李兆基、郑裕彤等对此项目均感兴趣,准备投巨资发展该项目,并已付之行动。-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香港特区政府工业署署长何宣威已宣布香港中药业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在未来十年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引入规管架构和中医药方面人才;第二阶段实现传统中医药现代化;第三阶段发展新配方的中药健康食品,并实现首家中药上市公司;第四阶段现代化新药阶段,企业发展以中药为本的新药。香港中药港的横空出世,对国内中医药的发展必然带来契机。“中药港”的概念,为我国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历史机遇。中药港有可能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香港对中医药技术的人才的需求必将促进国内中医药方面人才和科研所发展。香港与内地中草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必将推动内地中药产业投资热潮。“中药港”概念一提出,内地政府即刻表示支持。内地科研机构,中药企业均积极响应,欲借此风带动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均与香港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项目的发展方向,均已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发展方向。中药企业界亦开始行动,“广州药业”抢滩中药港,在H股香港成功上市。北京同仁堂亦拆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四川和云南地方政府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四川省的中药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家唯一批准的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两地实业界互访,合作领域已全面铺开。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抢先一步与香港新世界成立了合资公司,建立了香港与内地的“绿色”通道。香港内地携手大规模地发展中医药产业,必然使该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三)WTO对我国中药行业的影响-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中药世纪。加入WTO之后,必将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有可能使中药产业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还有经济专家预测,一旦入世,受益最大的行业将是纺织业,交通旅游业和中药行业。中国入关的焦点问题是关税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中药行业是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行业。目前国内化学药品等95%以上是仿制药,入关后随时有可能被国际上控诉。难怪有人说“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拥有金砖“。另一方面,加入WTO,医药产品关税将降至5.5-6.5%,我国医药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冲击,然而对中药行业冲击较少,反而新的市场空间正在逐步形成,为中药走出国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然回入WTO之后,我国中药行业亦受到了挑战。由于国内外巨大的市场,外资必将入主中药行业,亦会给国内中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专家称,面对入世的中医药只要充分发挥其特色,进一步规范创新,不但能抵御冲击,而且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药行业入世,利大于弊。(四)与中药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情况-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以中医药生产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有14家,分别是三九集团、云南白药、桐君阁、吉林敖东、通化金马、华神集团、同仁堂、太极集团、上海医药、通化东宝、青海三普等。兼营中医药生产经营、销售的上市公司有10家,包括东阿阿胶、丽珠集团、白云山、桂林集琦、吉制药、东北药、琼海药、西南药业、南京药业与中西药业。在主营中医药的上市公司中,同仁堂、太极集团、上海医药、云南白药、桐君阁和吉林敖东都属于资质较好的。其中同仁堂以产品品牌突出、疗效突出见长;太极集团、桐君阁产品结构合理,单品种规模大,销售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吉林敖东较早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又拥有资源优势。1999年中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良好,年报平均每股收益是整个医药板块的2倍多。从99年起,多家非医药类上市公司借助资本手段介入中药行业,反映了中药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浦东大众去年控股上海大众凌伟生化(生产海洋植物卡拉胶)后,99年投资控股上海中医大药业股份公司,同时将其运输资产托管给大众出租,已形成以植物药生产为主业,并改名大众科创。长江投资拟出资3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上海杏灵科技药业公司。上实联合拟投资拥有国家一类新药的浙江佐力药业,并组建中医药研究所,确立公司在中医药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云白药上市以来没有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优势,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主导产品单一,营销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红塔集团的入驻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资产重组类的古汉集团、长江投资、云白药等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亦较为出色。(五)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的力度逐渐加快,大规模资金将会赶紧向中药行业倾斜。2.产业规范化发展,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等制定统一的标准(GAP、GLP、GCP、GMP、GSP)。3.注重单味品种的开发研究与销售。地奥心血康、急支糖浆、西瓜霜等中成药均已成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4.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建立。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6.组织结构宏观调整。-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①兼并:三九集团兼并了湖北李时珍补酒厂及两家杜康酒厂等十几家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均取回了较理想的效益。②收购:三九集团仅用1000万元买回四川雅安制药厂80%的股份,经过技改;一年后药厂的利润达1500万元,1998年达4000万元。1999年三九的H股在香港上市,80%的股份可套现2.5个亿.③控股经营或参股合作,1997年太极集团以690万元购买了四川锦阳制药厂的70%产权,并投入900万元进行技改,一举扭亏为盈,短短四个月,销售收入3817万元,实现利税670万元。④强强合作,资源共享,提高竞争能力。由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光百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清华紫光医药联盟”亦即一例。综上所述,投资中药行业,前景无限,结合资本运作,更是锦上添花。-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I企业分析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一)中药饮片加工业地区类型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全部46810814209910.48全国大型2341470011.74全国中型57215891856.27全国小型3888368481-11.94全国国有企业883537527-10.16全国国有企业大型313745-63.41全国国有企业中型972317717.64全国国有企业小型762710605-10.39全国集体企业4454082479.01全国集体企业中型4112680.00全国集体企业小型4042814299.15全国股份合作企业2431412-59.45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大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中型2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131412-59.45全国股份制企业54164085410.77全国股份制企业大型112102760.00全国股份制企业中型1158942607.44全国股份制企业小型32921636-39.26全国私营企业868885059.06全国私营企业大型1000.00全国私营企业中型102419341.04全国私营企业小型756465779.74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61183533223.72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大型400-1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中型621929293.13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小型511616040-3.19全国其他111231404220.40全国其他大型31679-26.28全国其他中型1542046-45.79全国其他小型93181131762.41(二)中成药制造业地区类型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全部89322342084310.82全国大型526107550-36.53全国中型130235720697.15全国小型71119425608741.25全国国有企业1655360949-62.34全国国有企业大型1000-100.00全国国有企业中型2325258-50.85全国国有企业小型132515569139.27全国集体企业541526194115.77全国集体企业中型2000.00全国集体企业小型521526194115.77全国股份合作企业43121294318.79全国股份合作企业中型84298627.72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58995716.35全国股份制企业1091765560424.06全国股份制企业大型22210345194.14全国股份制企业中型263304971642.69全国股份制企业小型611224718241.27全国私营企业1713326748-16.98全国私营企业大型1000.00全国私营企业中型103359971.54全国私营企业小型1603023149-23.14全国11425135515124.85-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大型8294811138.48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中型2232566-18.57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小型842038138119.66全国其他23768929343.40全国其他大型1122394-84.04全国其他中型3981230036.94全国其他小型187587824018.74二、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一)中药饮片加工业地区类型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大型2341470011.74北京市大型1000.00天津市大型113745-63.41吉林省大型200-100.00黑龙江省大型1000.00江苏省大型2000.00浙江省大型300-100.00安徽省大型11679275.14山东省大型1000.00湖北省大型1000.00湖南省大型22102760.00广东省大型1000.00广西大型4000.00四川省大型3000.00全国中型57215891856.27北京市中型111460.00山西省中型11540727.92-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内蒙中型1000.00辽宁省中型111178818.01吉林省中型751568915.96黑龙江省中型635168448.62上海市中型2000.00浙江省中型1000.00安徽省中型3112680.00江西省中型1000.00山东省中型317504601.31河南省中型2172-76.85湖北省中型2000.00湖南省中型2117430.00广东省中型61437258.20广西中型3000.00重庆市中型218720.00四川省中型52416145.95云南省中型7246630.06陕西省中型1000.00全国小型3888368481-11.94北京市小型2000.00天津市小型9366291867.06河北省小型2073224-6.47山西省小型921449-70.73内蒙小型142656104.36辽宁省小型3143417.16吉林省小型351010096159.00黑龙江省小型2465918-14.84上海市小型1425237767.05江苏省小型1600-100.00浙江省小型201208027.29安徽省小型14211691002.83福建省小型102807-31.03江西省小型7130-86.67山东省小型122895-50.31河南省小型1012-95.24湖北省小型186321346.18湖南省小型325240167.08广东省小型246608955.85-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广西小型2192350-56.87海南省小型1000.00重庆市小型51650-53.70四川省小型24513361209.80贵州省小型832021116.85云南省小型321162669.54陕西省小型1631156-53.94甘肃省小型11000.00青海省小型515570-81.02宁夏小型1000.00全国国有企业大型313745-63.41天津市国有企业大型113745-63.41江苏省国有企业大型1000.00广西国有企业大型1000.00全国国有企业中型972317717.64山西省国有企业中型11540727.92内蒙国有企业中型1000.00吉林省国有企业中型2210204-2.86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中型1128310.00河南省国有企业中型1172-76.85广西国有企业中型1000.00云南省国有企业中型2246630.06全国国有企业小型762710605-10.39天津市国有企业小型21185-45.10河北省国有企业小型1000.00山西省国有企业小型5160027.39内蒙国有企业小型31143-55.45吉林省国有企业小型72822-40.86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小型5000.00上海市国有企业小型3000.00江苏省国有企业小型2000.00福建省国有企业小型311052525.00江西省国有企业小型2130-86.67山东省国有企业小型42895-3.24湖北省国有企业小型632497436.99湖南省国有企业小型6210410.68广东省国有企业小型41613-34.09广西国有企业小型105717-76.07-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重庆市国有企业小型100-100.00四川省国有企业小型226610.00贵州省国有企业小型1127-64.47云南省国有企业小型221162669.54陕西省国有企业小型521107-12.14甘肃省国有企业小型2000.00全国集体企业中型4112680.00上海市集体企业中型1000.00安徽省集体企业中型1112680.00广东省集体企业中型1000.00广西集体企业中型1000.00全国集体企业小型4042814299.15天津市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河北省集体企业小型3000.00吉林省集体企业小型4000.00上海市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江苏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浙江省集体企业小型2000.00安徽省集体企业小型51947793.40福建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河南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湖北省集体企业小型3000.00湖南省集体企业小型3140-69.23广东省集体企业小型7111-97.65广西集体企业小型1000.00重庆市集体企业小型1000.00四川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贵州省集体企业小型1118160.00陕西省集体企业小型3000.00甘肃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大型1000.00广西股份合作企业大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中型2000.00上海市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广东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131412-59.45天津市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0.00河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吉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188144.44黑龙江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上海市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000.00江苏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浙江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安徽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山东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100.00河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0.00湖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100.00湖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广西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21324-10.66陕西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1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大型112102760.00北京市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吉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江苏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浙江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山东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湖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湖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2102760.00广西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四川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中型1158942607.44吉林省股份制企业中型3242431217.70黑龙江省股份制企业中型112084121.23浙江省股份制企业中型1000.00湖南省股份制企业中型1117430.00广西股份制企业中型1000.00重庆市股份制企业中型218720.00四川省股份制企业中型20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小型32921636-39.26北京市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天津市股份制企业小型1162520.00河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11164-10.53山西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内蒙股份制企业小型615130.00吉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4248095625.00黑龙江省股份制企业小型312655-37.32-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上海市股份制企业小型11451-25.33江苏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浙江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安徽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12220.00湖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湖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400-100.00重庆市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四川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陕西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甘肃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青海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15570-81.02(二)中成药制造业地区类型2003年1~11月累计企业数(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企业(个)2003年1~11月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大型526107550-36.53北京市大型511006-99.19天津市大型3000.00河北省大型1000.00辽宁省大型1000.00吉林省大型2000.00上海市大型515333-27.83江苏省大型1000.00浙江省大型1000.00福建省大型2000.00江西省大型2000.00山东省大型2000.00河南省大型2000.00湖北省大型2000.00湖南省大型3000.00广东省大型10189478162.52广西大型2161010.00海南省大型114244131.79重庆市大型1000.00四川省大型21138814.24-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贵州省大型1000.00云南省大型1000.00陕西省大型1000.00新疆大型1000.00全国中型130235720697.15北京市中型4000.00天津市中型4000.00河北省中型83602193.91辽宁省中型1000.00吉林省中型93240801543.69黑龙江省中型2000.00上海市中型4000.00江苏省中型3000.00浙江省中型4146-85.26安徽省中型611065-59.07福建省中型2000.00江西省中型300-100.00山东省中型700-100.00河南省中型4261110083.33湖北省中型600-100.00湖南省中型215130.00广东省中型1341053-75.48广西中型41452-0.66重庆市中型3164690.00四川省中型163865772.21贵州省中型7000.00云南省中型811620-3.97陕西省中型31336053.28甘肃省中型3000.00宁夏中型1000.00新疆中型3132590.00全国小型71119425608741.25北京市小型381026510134.29天津市小型1000.00河北省小型29811957-4.44山西省小型1239061443.55内蒙小型621337-23.82辽宁省小型2191068210.59-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吉林省小型681620016200.22黑龙江省小型8000.00上海市小型10000.00江苏省小型963022-41.03浙江省小型2446240359.84安徽省小型1658095-55.38福建省小型1011393-11.67江西省小型38865069.44山东省小型2521819-68.23河南省小型40118172-11.38湖北省小型367681358.48湖南省小型1951616-5.83广东省小型562348233217.74广西小型42164040-46.33海南省小型412160-38.23重庆市小型6130514901.64四川省小型307639677.91贵州省小型592211829-9.61云南省小型2983340511.42陕西省小型381520762124.09甘肃省小型221312-50.40青海省小型400-100.00宁夏小型222595237.89新疆小型9165-93.36全国国有企业大型1000-100.00北京市国有企业大型300-100.00上海市国有企业大型300-100.00江苏省国有企业大型1000.00湖南省国有企业大型1000.00广东省国有企业大型1000.00新疆国有企业大型1000.00全国国有企业中型2325258-50.85北京市国有企业中型3000.00天津市国有企业中型2000.00河北省国有企业中型21189827.73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中型1000.00上海市国有企业中型1000.00安徽省国有企业中型100-1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江西省国有企业中型200-100.00河南省国有企业中型1000.00湖北省国有企业中型200-100.00广东省国有企业中型2000.00广西国有企业中型1000.00四川省国有企业中型2000.00陕西省国有企业中型11336053.28甘肃省国有企业中型1000.00新疆国有企业中型1000.00全国国有企业小型132515569139.27北京市国有企业小型8411442233.59河北省国有企业小型63160513.43山西省国有企业小型71266-32.49内蒙国有企业小型1000.00辽宁省国有企业小型334398-16.24吉林省国有企业小型952912-7.38上海市国有企业小型6000.00江苏省国有企业小型331236-65.95安徽省国有企业小型200-100.00福建省国有企业小型1000.00江西省国有企业小型72275247.17山东省国有企业小型200-100.00河南省国有企业小型1451523324.23湖北省国有企业小型2000.00湖南省国有企业小型5138-87.70广东省国有企业小型1365728146.26广西国有企业小型1793110-26.22海南省国有企业小型100-100.00重庆市国有企业小型1000.00四川省国有企业小型1000.00贵州省国有企业小型545078-20.82云南省国有企业小型62162448.58陕西省国有企业小型3213792342.90甘肃省国有企业小型400-100.00青海省国有企业小型100-100.00宁夏国有企业小型11187-75.65新疆国有企业小型300-100.00全国集体企业中型20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山东省集体企业中型2000.00全国集体企业小型521526194115.77北京市集体企业小型629587650.74河北省集体企业小型2000.00辽宁省集体企业小型22168320.00吉林省集体企业小型421146307.83上海市集体企业小型2000.00安徽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福建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山东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河南省集体企业小型222981-20.49湖北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湖南省集体企业小型1000.00广东省集体企业小型627229272.25贵州省集体企业小型636250.00云南省集体企业小型200-100.00陕西省集体企业小型524458-7.22甘肃省集体企业小型9000.00新疆集体企业小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中型84298627.72辽宁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上海市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安徽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11065-45.83湖南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广东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11930.00广西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145251.68四川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112761624.32云南省股份合作企业中型1000.00全国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58995716.35北京市股份合作企业小型8247886.76河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11420.00辽宁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吉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1309965.52上海市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江苏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1219-67.98浙江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福建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江西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1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河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2353066.59湖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广东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100.00海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000.00贵州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119690.00云南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300-100.00陕西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0.00青海省股份合作企业小型20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大型22210345194.14北京市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天津市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吉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福建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山东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河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湖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湖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2000.00广东省股份制企业大型500-100.00广西股份制企业大型1161010.00海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14244131.79重庆市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云南省股份制企业大型10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中型263304971642.69河北省股份制企业中型3000.00吉林省股份制企业中型72240289036.12上海市股份制企业中型1000.00江苏省股份制企业中型1000.00安徽省股份制企业中型2000.00山东省股份制企业中型200-100.00河南省股份制企业中型1000.00重庆市股份制企业中型3164690.00四川省股份制企业中型2000.00贵州省股份制企业中型4000.00全国股份制企业小型611224718241.27北京市股份制企业小型2000.00河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3000.00山西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000.00内蒙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辽宁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吉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8511186398.71黑龙江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江苏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112862524.49福建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1139325.50山东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19190.00河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4000.00湖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614694387.44广东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1418086.03广西股份制企业小型4000.00四川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贵州省股份制企业小型61447-29.16云南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16130.00陕西省股份制企业小型2000.00青海省股份制企业小型1000.00-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II市场产品分析一、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单位:吨地区产品名称11月份产量1~11月份累计产量同比(%)全国中成药44849.15544117.1019.93北京市中成药2490.0025884.005.10天津市中成药435.095763.4125.68河北省中成药1994.1022167.7911.31山西省中成药323.336671.04-17.61内蒙中成药249.232188.6021.84辽宁省中成药372.113311.0114.85吉林省中成药1627.7014408.001.90黑龙江省中成药1941.6413886.9220.59上海市中成药715.457756.9113.70江苏省中成药349.155787.745.84浙江省中成药1221.9712583.195.34安徽省中成药750.2510539.893.46福建省中成药131.153557.177.66江西省中成药2433.2624651.6022.16山东省中成药1658.0315129.3820.10河南省中成药3649.8039210.8036.21湖北省中成药1695.6537627.147.64湖南省中成药1813.3017030.689.47广东省中成药7415.17103825.8031.97广西中成药4056.7950398.3724.72重庆市中成药1478.0022876.002.37四川省中成药3764.4159400.9040.04贵州省中成药2076.9418326.9425.26云南省中成药520.006739.0013.32陕西省中成药388.254018.7014.16甘肃省中成药1049.647767.3623.46青海省中成药84.85339.45-4.33宁夏中成药27.09539.0417.66新疆中成药136.801730.3036.86二、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根据2003年中药材的实际行情趋势,结合对2004年中药材市场行情趋势的预测,再鉴于制药企业2003年底前GMP认证以及前期国药准字号的换发致使费用加大,中成药实际成本提高的实际,估计2004年度中成药应呈稳中上升的价格趋势。-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IV区域热点分析一、各路热钱流向中医药虽然挨年近晚,但同仁堂与战略投资者的合资号角却未停歇。短短一个月内,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国内投资大鳄首创投资、国内大型医药连锁公司海王星辰、中国中医研究院以及多家国内医药企业都相继走入同仁堂的伙伴行列。同仁堂集团有关负责人称:中医药迈进了全新的资本推动时代。李嘉诚10亿压宝同仁堂。李嘉诚进军大陆医药市场原来以保健品为切入口,早在2001年就与广州美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45亿元组建和黄健宝保健品有限公司,和黄占投资额80%。和黄健宝原来的市场目标是行业前五名,但由于脑力保健市场竞争激烈,已有“脑白金”、“脑轻松”等强势品牌占据一定市场,因此和黄健宝主打品牌“脑灵通”并未能占太大便宜。和黄健宝2003年上半年新申报维生素片的保健产品,相信是市场扩大盈利的尝试。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中草药产品及健康食品的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且正以年均高达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李嘉诚继保健品的开拓后,“压宝”同仁堂中医药。和记黄埔与同仁堂双方合共注资2.39亿美元,组建同仁堂和记投资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实际注资1.17亿美元。为了显示与同仁堂合作的诚意,李嘉诚更应同仁堂方面要求,修改原来各占50%股份的合资模式,由同仁堂集团控股新公司,和记黄埔占49%的股权。同仁堂方面有关负责人也承认这1%股权是李嘉诚“难能可贵的让步”。-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行内人士称,李嘉诚的志在必得,最终目标是与同仁堂集团的全面合资。李嘉诚两年前在同仁堂科技香港上市时,认购其近10%的股权,是投资中医药的第一步棋;最近出资与同仁堂科技成立同仁堂和记投资公司则是第二步棋。李嘉诚实现双重收益的同时,自下而上渗透到母公司的用意也逐渐清晰,有资深投资银行家分析,李嘉诚在适当的时机持股同仁堂A股可能性很大。同仁堂革新销售模式。同仁堂在药店建设项目上的合作伙伴是北京首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在合作协议中,三方共同出资5000万元组建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公司里,同仁堂拥有51%的股份,首创、海王分别占有29%和20%的股份,与李嘉诚和记黄埔的合作模式一样,同仁堂依然紧握控股大权。同仁堂有关负责人称这将是“同仁堂销售模式的重大变革”。新公司筹备组负责人王平介绍,预计该项目投资1亿元人民币,整体项目建设期6年,分两期进行。前3年投资5000万元,在全国30个城市建成各类同仁堂药店200家,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后3年投入5000万至8000万元,完成在全国建设300家店的发展经营规划。子公司有望再冲股市。三百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现有总资产28.8亿元,每年生产中成药1万多吨。旗下除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两家上市公司外还有同仁堂国际、中同研发公司等10个左右的子公司。同仁堂集团有关负责人称,“同仁堂将把集团内资本运作方面的事务全部整合进来,形成一个大的投资平台”,而和记投资公司今后将扮演同仁堂集团未来发展的“助推器”的角色,通过资金的注入,旗下子公司将有望再冲刺资本市场。二、国内首批中药材基地通过GAP检查从中国南药产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03年12月31日,国内首批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经过了GAP检查,待审核、认证。-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它们是:天士力药业商洛丹参基地、吉林西洋参集团靖宇西洋参基地、宛西制药山茱萸基地、上海华宇药业西红花基地、三九集团雅安鱼腥草基地、云南特安呐药业文山三七基地、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基地、广州白云山中药厂阜阳板蓝根基地。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经过5年的酝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7月正式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专家认为,中药材GAP所要求的不仅是规范化种植,还有药材的采收、加工、包装、储运和质量管理,既是过程控制也是终端产品检验的标准体系。通过GAP认证,就等于中药材已达到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已有几百家企业递交了申请。截至目前,国内已有8家企业的中药材基地首批经过GAP检查,待审核、认证。三、贵州大力资助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2~200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中药产业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或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制剂、新剂型等技术的研究和引进,优秀人才科研项目,贵州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和国家相关项目的资金匹配。-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四、江苏中研院成为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江苏中医药)试点基地日前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揭牌。这是中医药领域专利产业化惟一的试点基地。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数据研发中心江苏工作站也落户该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周珉、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等出席揭牌仪式。据悉,该院在已建的江苏中医药专利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投入30余万元进行了相关硬件构建和软件研发,力图在中医药专利信息的整理、挖掘、利用、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探索出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试点基地与专利数据研发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成为促进中医药专利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平台。其优势在于整合与有效利用世界天然药用动、植物专利资源,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药产业化。主要从事中医药专利战略策划、技术创新、引进、中介、评估、专利代理、技术贸易等。既可为政府提供中医药专利战略决策依据,又能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利应用、策划及代理服务。对中医药行业专利推进计划、中药现代化国际标准的接轨、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医药创新工程等具有现实意义。五、上海首批绿色中药诞生上海市生产的中药和保健品将贴上绿色标志。日前我们了解到,上海的“神象”、“杏灵”等8种品牌的中药和保健品,2003年底率先挂上绿色药品的名称。据悉,今后中药和保健品将陆续进行绿色药品的认证,没有通过绿色认证的将被逐渐淘汰。-67- 银行业务支持系统中药绿色药品是以绿色标准对药品进行重新评估,特别注重对重金属、黄曲霉素、农药残留、微生物等世界公认的“四害”进行检验的药品。有关人士估计,现在全国大概仅有三分之一的中药能够成为绿色药品。据悉,全世界都在严格控制食品和药品中存在以上4种有害物质的含量,以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全国药用植物及制剂绿色行业标准办公室副主任金云表示,通过绿色认证后的药品才能使用绿色标志,达不到绿色标准的中药将得不到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证。虽然上海的绿色药品才刚进入认证阶段,但是我国通过绿色认证的已有100多个常用药。据悉,上海的童涵春、蔡同德等老字号都在着手进行绿色认证工作。用不了多久,上海消费者就能吃到更多本地的绿色中药了。-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