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3.00 KB
  • 2022-04-22 11:24:03 发布

“九顶”系列名优茶规模化生产及加工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本项目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其获得的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茶树特色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及应用研究”(成果鉴定号:川科鉴[2007第178号])的科技成果为核心技术,以毫香型品种名山白毫131、高鲜型品种天府11号、浓香型品种名山早311、特早型品种特早213、高抗型品种天府28号等为核心品种。核心品种特性突出,不同香型特色名优茶创新性强,良种繁育和良种栽培技术水平先进。本项目主要开展特色茶树品种的良种繁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特色名优茶标准化生产及加工产业化示范。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绿色高效栽培示范园,熟化以不同香型茶树良种为原料的香气各异的特色名优茶加工工艺,采用系统选育法在宣汉县地方品种中选育特色显著、品质优异的优良育种材料,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特色名优茶加工厂,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产业化生产水平和能力。本项目通过品种推广和技术示范,可广泛应用于我省特色名优茶产区,提高茶园良种化,改善名优茶品质,促使我省特色名优茶产业57 快速发展,大大改善我省茶叶产品和产业结构,从而有力地推动我省茶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四川茶叶在全国的地位,提高地方财政和茶农经济收入,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二、项目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1、项目执行期及计划投资额本项目执行期为5年(2010年10月—2015年10月)。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800万元,申请农业科技贷款12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已到位700万元。2、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成果熟化程度通过项目实施,制定特色名优茶生产技术体系1个,茶叶规模生产工艺和技术规程1个;认定绿色食品及有机茶产品1个;新创省级以上获奖(含国际金、银奖)名茶2个;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个;产品100%达到国家最新各项理化和卫生检验检测标准和“绿色食品”A级以上标准;30%达到中国和欧盟“有机茶”标准;全部达到企业Q/20891526-9.10-2003、Q/20891526-9.4-2006、Q/20891526-9.3-2003标准;显著提高当地茶园良种化程度,良种茶园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成熟,特色名优茶加工技术优化和产品质量稳定,选育的当地优良育种材料性状优良。3、项目执行期结束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57 项目完成后,茶园良种化提高40%,建立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苗圃园240亩,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推广良种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选育当地优良育种材料2-6个;创制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系列产品6个。4、执行的质量标准种苗质量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茶树种苗》(GB11767-2003)。5、转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经济效益。本项目执行期为5年(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企业可通过系列产品销售,预计可实现产值8100万元,上缴税收479.43万元,利润2716.74万元。(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将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社会效益。通过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和茶园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水平,增强茶农科学种茶能力,预计每亩鲜叶产量将增加6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1500元。企业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企业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加快四川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增强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3)生态效益。本项目通过茶树良种繁育和栽培推广示范,茶园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生物和物理技术防控病虫害,有利于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二)阶段目标57 1、第一阶段:项目启动(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8个月(2010.10—2011.06)(2)技术工程化指标:①按申报内容和任务制定可行的繁育和示范种植的实施方案;②完成品种繁育准备工作,包括穗条母本园和苗圃园地块的选择、扩繁技术体系及规程的制定等;③制定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方案;④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工艺的熟化,确定工艺参数;⑤完成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打造规划;⑥启动土建工程施工,开展台(套)名优茶加工机具设备的购进、安装、调试等。2、第二阶段:项目实施(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5个月(2011.07—2013.08)(2)技术工程化指标:①完成本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包括特色名优茶加工的连续杀青机、多功能理条机、远红外提香机等的添置;②完成预期的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苗圃园240亩的建设,严格按照名山白毫131、天府11号、名山早311、特早213、天府28号等品种的茶叶穗条和茶苗繁殖的技术规程进行良种繁殖;③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方案,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④进行当地优良育种材料选育,得到特色显著、品质优异的优良育种材料1-3个;⑤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创制新系列产品3个,产量达到1000公斤,提升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效益。57 (3)资金落实额:新增投资17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1000万元。(4)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规模: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建立良种茶栽培技术示范园700亩,辐射带动6000亩,培训茶农1800人次。(5)实现的销售收入: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100万元,实现利润1592.35万元。3、第三阶段:项目提升(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5个月(2013.9—2015.10)(2)技术工程化指标:①进一步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推广,扩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辐射推广规模;②进一步开展当地优良育种材料选育,得到特色显著、品质优异的优良育种材料1-3个;③深入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新创制系列产品3个,产量达到1200公斤,提升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效益。(3)资金落实额:新增投资3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200万元。(4)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规模: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建立良种茶栽培技术示范园300亩,辐射带动4000亩,培训茶农1200人次。57 (5)实现的销售收入: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利润1603.82万元。4、第四阶段:项目总结(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个月(2015.3-2015.4)(2)技术工程化指标:全面完成农业科技贷款项目设定的各项技术经济目标任务,进行资料汇总、总结,撰写项目实施情况报告。(3)经济指标:完成农业科技贷款设定的各项经济指标。(三)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表1新增资金分期到位时间表单位:万元资金来源投资总额其中已到位金额新增资金应到位时间及金额合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金额时间金额时间金额自筹资金80070070020107002012100银行贷款12001200201010002012200合计20007001900170030057 第二章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1、国内外发展现状(1)世界茶业迅猛发展,华茶具有历史优势和现实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文化底蕴的农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产品,也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在19世纪以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输出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居于垄断地位。20世纪,尤其是后半叶,世界茶业获得了迅猛发展,50年来,世界茶叶产量增长5.6倍,面积增长2.5倍,单产增长2.4倍由一国垄断的历史演化为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4个主要产茶国竞相发展的形势,世界茶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02年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产茶,茶树种植面积达113.4万hm2,占全世界茶树面积的42.9%,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达到74.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24.3%,位居第二。根据统计,100年来,世界茶叶消费增长了3倍,后50年增长率达到3.89%。全球饮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人均茶叶年消费0.46公斤。近30年来,全球茶叶人均增加1倍,未来50年将再增长1倍。57 (2)我国产业产销两旺,名优茶、绿茶需求尤为旺盛。我国茶叶产销发展较快。近20年茶叶产量、出口翻番,内销翻两番。2000年茶叶行业的农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比1990年增加1.9倍,年均递增14%。其中,名优茶产值1990年为65亿元,占当年茶叶总产值的19.8%;1999年达到54亿元,占当年茶叶总产值的56.5%。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绿茶、红茶、乌龙茶的产量比例由1990年的70:23:7调整为2000年的81:8:11。国内产业需求旺盛,从1985年至今20年间,茶叶的平均消费量3.5倍(附表2)。据统计,1992年,我国饮茶人口比例才20%,有的地区及青少年是空白。但城市饮茶人口比例较高,1983年有1/3的人饮茶;1995年,一项对中等收入城市上万人的调查显示,常饮茶的人为61.4%,喝饮料的为26.5%,其它饮料的为12.9%。(3)四川具有发展茶叶的资源竞争优势,名优茶快速发展。四川产茶历史悠久,人工种茶世界最早,有2000多年历史,贡茶历史世界最早,有1000多年历史。因此,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57 的美誉。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28万亩,茶叶年产量增加到9.8万吨,茶叶年产值达到15亿元,年创税3亿多元,产茶县数量有120个。省委、省政府已将茶叶列为我省第二大优势特色产业,许多山区县都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如四川的高县、筠连等县茶叶税收几年前就达到县级财政收入的30%以上(高县最高时甚至达到50%),同时给千家万户茶农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收入。名山县98年全县茶叶纯收入达2641万元,仅当年茶叶一项全县人均纯收入就达117元,并实现税收140万元,2005年该县茶叶收入已超过3.7亿多元。可见,发展茶叶是我省商品经济的一大优势。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茶园良种化程度还不够高,亟待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改造品种混杂、品质低下的低产茶园。二是良种化过程中过分重视茶叶产量,忽视茶叶加工品质特别是特色加工品质茶树品种的推广。三是我省茶叶生产总体来讲,还属于产量型、速度型、高能耗型而非质量型、效益型和低能耗型的发展模式,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影响了川茶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和生产比较效益的提高。3、近期发展趋势57 目前国内外茶叶市场主要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巳日趋名优高档化和安全卫生化,因此,我省乃至全国中低档茶销势疲软,库存积压严重,出现了多数茶叶企业的亏损。相反,高档名优茶和适销对路的早市茶价格坚挺,每公斤买价多在200元以上(高的达500-800元/公斤,甚至上千元),且供不应求,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由于名优茶效益好,发展非常迅速,其产量、产值占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1年名优茶的产量达到15.5万吨,比1992年增加4倍;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5.2%提高到2001年的22.09%,产值从20%提高到55.2%。据统计,2005年四川省名优茶产量达3.86万吨,产值7.74亿元,虽然产量只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30.19%,而产值却占总产值的51.6%。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我国的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57 人们追求名优茶的趋势下,各地茶区都重视绿茶的生产,不少产茶省如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都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国内绿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茶产量从1992年的38.8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54.6万吨,增长率40.7%,高于同期国际绿茶总量增长率(22.13%);绿茶产量占国内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1992年的69.36%增加到2002年的72.3%。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茶树资源丰富,随着茶树育种技术的进步和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育成,一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茶树新品种将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由于健康和安全的需要,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的集约化栽培将成为未来茶叶生产的主要方式,无公害茶园管理是茶叶产业化的基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则是茶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本项目在克服现存主要问题方面与国内外同类比较本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茶树品种具有显著的品质特色:名山白毫131发芽早,发芽整齐,茸毛特多,持嫩性强,鲜叶产量高,所制名优茶香气毫香浓郁、滋味鲜醇,此品种属高产和毫香型品种;名山早311发芽特早,所制名优茶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此品种属特早浓香型品种;特早213发芽特早,比一般品种早20-30天,属目前我国最早的典型的特早芽品种,适制高档名优绿茶,品种优异;天府11号所制名优茶滋味高鲜回甜(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6.89%),属高鲜型品种;天府28号综合性状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属高抗型品种。本项目核心品种的大力繁育和推广,有利于克服目前四川省茶园良种化生产面积小、低产茶园面积大、茶叶品质差的缺点。抗性优良的品种的推广将减少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问题。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用于指导茶农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克服茶叶生产技术队伍不健全的问题,提高科技种茶和管理水平。57 (三)项目实施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表2项目实施前后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阶段指标实施前实施后技术指标情况1、良种茶园较少,低产茶园比例较大;2、茶园管理粗放,茶叶品质不高;3、农民的茶叶栽培技术知识欠缺和管理意识不强;4、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结构不合理。1、良种茶园推广面积增加,茶园良种化提高40%,茶叶总产量和茶叶品质提高;2、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为茶园高产、产品优质提供技术保证;3、栽培技术示范,培训3000人次,指导茶农生产。4、企业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品牌效益提升。经济指标情况1、茶农收入低;2、企业利润薄。1、农民收入增加;2、企业利润增长,国家税收提高。二、项目创新点(一)技术创新57 本项目以品质性状特点显著的5个茶树良种为繁育材料,建立良种繁育母本园,采用无性系扦插技术在苗圃园中进行良种扩繁,旨在为新建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提供良种茶苗,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建立绿色高效栽培示范园,开展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茶园春、夏、秋季主要施用有机追肥,应用生物和物理方法如生物农药、昆虫性激素诱杀、黄板、频振灯诱杀等措施防治茶园病虫害,改变落后的茶树栽培和管理技术,生产高产和无公害茶叶原料。(二)产品结构创新本项目根据品种品质特点,以毫香型品种名山白毫131为原料创制毫香型名优茶,以高鲜型品种天府11号为原料创制高鲜型名优茶,以浓香型品种名山早311为原料创制浓香型名优茶,使企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满足不同喜好消费者的需求。三、知识产权状况(一)技术来源和知识产权归属1、技术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茶树特色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及应用研究”(成果鉴定号:川科鉴[2007第178号]),其知识产权归项目合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见附件)。2、知识产权归属:项目申报单位宣汉县九顶茶叶有限公司和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已于2010年3月18日57 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见附件),合作申报本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二)合作单位情况简介本项目合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四川省唯一的专门从事茶学科研、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指导的省级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加工、生理生化、新产品开发及茶叶经济等方面研究,2000年-2005年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全程机制紧条形名茶加工工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茶鲜叶分选机),选育省级茶树新品种3个,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部,制定或参与制定农业部和四川省茶叶有关标准3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长期为全省茶区培养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示范,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建议、当参谋,积极促进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通过成果的示范推广等形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0亿元,其技术应用在四川省茶叶生产中的覆盖率为67%以上,为四川茶叶产业发展和茶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57 第三章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一)项目的转化内容1、建立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每个品种建立12亩;2、建成苗圃园240亩,年生产优质种苗8000万株,为示范园区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优质种苗供应;3、推广良种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4、选育当地优良育种材料2-6个;5、创制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系列产品6个;6、开展特色名优茶规模化生产和加工。(二)主要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1、良种母本园建设建立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每个品种建立12亩。一是母本园要求树龄4年以上,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园;二是母本园秋末茶园每亩应施菜饼肥250公斤~300公斤或其他相应养分含量的有机肥料。2、苗圃园建设57 建成苗圃园240亩。一是选址: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集中成片、水源充足和易于排灌的旱地和稻田作苗圃。要求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良好的砂壤土和轻质粘壤土,pH值在4.5~6.0之间。二是扦插:选择当年生健壮无病虫的黄绿变硬或表皮颜色棕红带黄的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的枝条当插穗。夏插在6月~7月进行,应深插,注意遮荫淋水。秋插在8月~10月进行,注意遮荫浇水,防寒保暖。三是苗圃管理:扦插初期、发根期注意水分管理,发根后以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为宜。新根长出,新梢萌发时开始施第一次肥,茶苗生长最快的季节施第二次肥,薄施液体肥料,先淡后浓。插穗生根后除草,茶苗出现花蕾时除蕾。短穗扦插后遮荫。茶苗长至30厘米高度时打顶,促其分枝。注意苗圃中常见的茶苗茎枯病等病害防治,使用药剂和浓度参照常规茶园进行。四是苗木质量检测:从已起苗捆扎的苗木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苗木质量检测,同一株中有一项检测指标不合格就判为不合格。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样本中的合格株数和不合格株数,要求合格苗占95%以上,其中,一级苗占总数的30%,二级苗占总数的65%。57 五是包装、运输:起苗后扎捆,出圃苗木应挂牌,标明苗木品种、生产单位名称、数量、出圃日期等。六是贮藏:起苗后的苗木应放在库棚内,防止风吹、日晒、雨淋,贮存日期一般不超过2天。起苗后来不及种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3、良种茶栽培技术示范园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推广良种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一是施肥:10月中下旬施基肥每亩10kg尿素、25kg钙镁磷肥、15kg硫酸钾、2000kg清猪粪;三月中旬施春季追肥每亩15kg尿素;5月中下旬施夏季追肥每亩10kg尿素;7月中下旬施春季追肥每亩10kg尿素。二是修剪:每年秋末(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茶园轻修剪。三是病虫害防治:施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如0.3%印楝素乳油、护茶、清源保、一喷灵、吡虫啉。同时在安装黄板、频振灯等对茶叶虫害进行诱杀。四是茶园冬管:11月上旬施用石硫合剂封园,清除田间杂草。4、当地优良育种材料选育57 从当地群体种筛选生物性状和产量性状优异的自然变异个体,通过单株选择、系统分离,多次筛选择优,然后扦插无性繁殖,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调查记载生物学性状、物候期、产量等。选育当地优良育种材料2-6个。5、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创制创制特色名优茶系列产品6个。——采摘标准:毫香型品种名山白毫131、高鲜型品种天府11号、浓香型品种名山早311,采摘其独芽或1芽1叶作为制茶原料。——加工工艺:鲜叶→摊凉→杀青→摊凉→做形→摊凉→低温烘焙→摊凉→高温提香→产品。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的地点及规模1、建园地点基础条件本项目的建园地点为达州市宣汉县,地处达州市东北部,离达州市约80km,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山峦叠障,云雾缭绕;土壤属山地黄壤、黄棕壤区,土质肥沃,地下矿物质特别硒含量丰富,排灌水方便,水质优良,土壤酸碱度适宜,年降水量适中,年均温度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2、具体地点和规模(1)良种母本园:60亩,租用宣汉县东乡镇黄金槽村土地进行建设,已签订租地协议。(2)苗圃园:240亩,租用宣汉县漆碑乡竹园村土地进行建设,已签订租地协议。57 (3)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包括漆碑乡枇杷村、竹园村、太阳村、四井村、大树村、杉木村;辐射带动漆碑乡周边三胜乡、梓潼乡、漆树乡、三墩乡、东升乡、渡口乡、龙泉乡、满月乡、高桥镇、塔河乡的50个村10000亩茶园。(4)茶叶加工厂:分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三区,加工区与生活区相对隔离,整体建筑规模占地约20亩。初制生产车间主要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组成,整个生产车间层高4.5米,面积约9500平方米,其中操作间和包装间约400平方米,地面硬化(铺瓷砖),贮青间约400平方米独立设置;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50厘米;车间下风向为燃料及残渣专门存放处,车间的噪声应控制在80分贝以下;加工厂相对独立,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责权明确。由公司副总任厂长,下设技术、生产、质量卫生管理科室和检验机构。(二)开展本项目各项工作所需设备、原辅材料的来源及供应渠道本项目所需名山白毫131、天府11号、名山早311、特早213、天府28号的穗条和种苗主要由宣汉九顶茶叶有限公司提供,其中天府11号、天府28号将从名山县茶业发展局良种繁育场购买。必需新增的园区基础设施、检测设备及其它必要设施、设备拟从国内相关生产厂家订购解决。(三)工程建设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1、工程建设已具备的条件57 公司拥有名优茶加工厂房占地面积9500m2,其中现代化标准厂房7500m2和各种现代化生产线及设备300余台(套),年加工各类茶叶1500吨,茶叶加工电力供应充足,清洁卫生。2、需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拟新建母本园60亩、苗圃园240亩,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新建水利设施12km、园区道路10km,防护栏3500m,新购买电子分析天平、灌溉设备、机动喷雾器、中耕机、配套农具、连续杀青机、多功能理条机、远红外提香机、频振灯、除草机等仪器设备。(四)转化过程中的“三废”情况及处理的措施和方案本项目的实施,本身就要求严格控制化学试剂和农药使用量,因此,不会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并且园区内都有技术人员把关,可杜绝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的施用。因此无“三废”处理措施和方案。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一)世界茶叶贸易状况1、茶叶生产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05年世界茶叶产量达到342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3%,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产量上升。其中中国增幅最大,达到12.0%。中国茶叶产量已经超过印度,成为第一大产茶国。57 2002年—2005年世界茶叶产量图(单位:百万吨) 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茶叶产量比较图 2、茶叶出口2005年世界茶叶出口151.7万吨,仅增长了1.4%。其中肯尼亚、斯里兰卡和中国茶叶出口增加,印度茶叶出口下降。肯尼亚出口了34万吨,继续占居第一出口国的位置。1997-2005年世界茶叶出口数据图  57 肯尼亚、斯里兰卡、中国、印度四大茶叶出口国比较图  3、茶叶价格世界茶叶出口价格在经历2004年小幅回升后,2005年继续回落,显示全球茶叶仍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世界茶叶市场主要以红茶为主,主要产茶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争夺该市场分额将会日趋激烈,同时也表明世界红茶市场前景难以乐观。1996-2005年世界茶叶价格(单位:美分/公斤)4、茶叶消费57 2005年全球茶叶消费达到331万吨,增长3.7%。茶叶销费与产量增幅基本一致,在出口增幅缓慢的情况下,表明各主要产茶国国内需求在增加。2000—2005年世界茶叶销费(单位:万吨)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限制取消,双边贸易洽谈频繁将促进世界茶叶出口贸易的增长。据专家预计,今后10年内全球茶叶平均出口增幅将达到2%,FAO预测到2010年全球绿茶出口将会增长6.1%,中国将会从绿茶兴旺中获得收益。(二)我国茶叶贸易状况1、生产状况57 2006年,我国茶叶面积、产量均增加。我国茶叶的面积达到1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8%。茶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的大关,稳居世界产量第一的位置。100万吨的产量标志着中国确定了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从2000年开始,我国茶叶面积改变了在100万公顷上下徘徊的局面,开始出现了增长。从2000年到2005年五年间,我国茶叶面积增加了2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24%。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我国茶叶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异常活跃,各茶叶类协调发展,名优茶产量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茶叶面积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受茶叶面积增加的影响,茶叶产量也出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增加了25万吨,增长了37%。当然,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政策支持,去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其中也包括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力度。在乌龙茶、普洱茶和高档名优绿茶良好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各主要产区都增加对茶园投入,加强对茶园管理,而且茶叶科技的进步,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在茶园上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茶叶产量提高。在云南,2006年大多数产茶区茶叶单产较上年提高40%以上,主要是得益于加强对茶园管理。最近几年,各地在发展新茶园的同时,逐步淘汰了一些老茶园。而且新投产茶园几乎都是良种茶园,栽培的标准高,茶叶产量大。我国目前单产仍然不高,但并不能表明我国茶园的产能低,茶叶产量还受到名优茶产量增长幅度较快的影响。名优茶采摘主要是细嫩的芽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产量的增加。按照国家官方统计资料,我国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边销茶和其它茶类。花茶、普洱茶属于再加工茶。根据这个分类,2006年我国各茶类生产情况如下:57 绿茶、乌龙茶和其它茶类增长明显。绿茶是我国主要茶类,它包括了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名优茶市场呈现较快速度发展,以及正在兴起的普洱茶市场对该茶类影响较大。乌龙茶发展很快,主要是受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的影响,乌龙茶的主要品种铁观音一直是供不应求。其他茶类主要是受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也呈较快的发展趋势,其中白茶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个亮点。红茶产量下降。受红茶出口效益下降影响,该茶类除了传统工夫红茶外,很难成为各地生产发展的重点。加上云南普洱茶热销,对该茶类影响更大,很多原料被生产为晒青毛茶,也促使该茶类产量的下降。边销茶原料(不包括普洱茶)变化不大,主要是该市场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市场一直不是很活跃,而且传统边销茶企业相对垄断该茶类的市场。名优茶成为茶叶生产的重点。但是,目前名优茶生产遇到规模小,难以形成品牌经营的问题。很多名优茶是地方性名茶,而且是礼品消费,没有形成正常消费,给这个市场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应该引起重视2、内销市场由于各产茶区政府对茶叶生产的重视,57 西部开发政策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全国茶叶面积逐年增加,茶园素质不断提高。受大宗茶价格低迷,效益下滑影响,各绿茶主产区都在发展名优茶生产,开拓国内市场,因此华东地区的绿茶增长并不明显。但在其他茶区,绿茶生产发展较快,推动我国绿茶产量不断提高。由于国内名优茶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机制名优茶技术的推广,名优茶的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名优茶发展遏制了茶叶生产效益的下滑。名优茶的市场也主要在国内。按地区消费习惯,西北地区以中低档绿茶、花茶为主,东北地区以中高档花茶为主;华东地区以名优茶为主,华南地区以名优茶和中高档花茶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国人均消费茶叶,特别是消费优质茶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人平消费茶叶每年以5%速度增长,2003年茶叶内销达到50万吨。其中上海、北京人平消费1000克,广东人平消费1600克,这主要还是城镇居民消费,而广大农村消费,还远远没有开发。据茶叶各主要销售区调查,国内茶叶销售更加分散,但总体继续呈上升趋势,绿茶继续保持上升的良好势头,这种趋势在北方销区更为明显,而且在北方花茶传统销区,茶的消费已逐步转向绿茶消费,并向农村市场延伸。尤其在2003年上半年我国经历SARS病毒的感染,绿茶被誉为“能快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饮料,在各大媒体均作了相关报道宣传,绿茶的消费在北京、广东等地以60%的速度上升。若全国人均消费提高50克,年新增茶叶消费量将超过6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57 绿茶还是第一大销售茶类,销售量估算为37.5万吨,约占市场58%;其次是其它茶,约10万吨,占15%。其它茶包括了紧压茶、普洱茶、白茶、黄茶,由于普洱茶快速增长,导致该茶类市场份额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乌龙茶与花茶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大约在8.5万吨,占13%。红茶大约是1.5万吨,约占2%。品牌经营开始得到确立。国内主要品牌迅速扩张,销售开始由分散向主要商户集中。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百强企业评选中,2005年前100强企业的销售额达到90亿元,占到国内销售总额的40%。茶叶质量问题有所好转,但是农残超标问题没有得到根除。普洱茶成为市场热点,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乌龙茶中铁观音的市场依然火爆。(三)产品市场前景分析1、茶叶为21世纪主流饮料茶叶专家认为,茶叶以其独特的保健优势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主流的饮料。茶叶不含纳盐、脂肪和任何热量物质,喝茶与当代人所追求的注重保健的生活方式非常吻合。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材料显示,人类长寿的奥秘之一是“多茶少烟”。联合国专门组织还宣布要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鼓励饮茶。57 茶叶的历史比咖啡、可可悠久,饮茶人也多于喝咖啡、可可的人。世界消费茶叶的国家约有160个,几乎遍及全世界。专家研究证明,可可由于能增肥和可能引起某些儿童疾病而被当代人所忌用,咖啡因对人体也有负作用。于是很多人对咖啡和可可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现在美国咖啡消费量只有1957年的65%。与咖啡和可可消费量显著减少的趋势相反,茶叶消费量近年来显著增长:1960年美国人平均每年消费茶叶0.31公斤,现在人均每年消费茶叶量增加到1公斤左右。同时,茶以其天然营养、保健功能已被全世界公认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关于茶叶对人体具有增强免疫能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和对某些癌症具有抑制作用的重要学术研究报告每年在SCI、EI、ISTP收录者达100-200篇以上。一个以强化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等保健成分作为功能食品的“健康食品热”正在全世界食品饮料市场悄然兴起。据日本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以来,添加茶多酚的特保绿茶饮料消费在日本达到160万吨,占茶饮料市场总量的1/3,2004年日本茶饮料市场规模近500万吨,产值达70亿美元,比10年前上升了1.8倍。此外,以冰茶和纯茶为主要消费形式的美国茶饮市场在美国农业与食品部的大力推荐下也呈现大幅上扬的态势。仅Snapple公司推出的茶饮料销售额达到3.8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出口25万吨茶叶的总产值。而由可口可乐和雀巢公司强强联手推出的Nestea冰茶;百事可乐和联合利华联手推出的Liptons冰茶以及中国“健力宝”、日本的“三得利”等公司推出的“纯茶”57 在美国茶饮市场也展开激烈的竞争。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资料,欧美及日本市场茶饮料消费量近2000万吨,中国国内市场亦达250万吨以上。这些饮料消费的增长势必增加对产茶国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反映国内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存在巨大市场潜力。2、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随着我国政府“三农”政策和茶叶产业政策等一系列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茶叶产业开始快速增长和发展。2007年,全国茶园面积约为2250万亩,产量超过110万吨,2008年,全国茶园面积跃升到2400万亩,产量达到124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3%。四川省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省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四川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茶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28万亩,茶叶年产量增加到9.8万吨,茶叶年产值达到15亿元,年创税3亿多元,产茶县数量有120个。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呈逐年上升的发展势头。本项目顺应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良种繁育的毫香型品种名山白毫131、高鲜型品种天府11号、浓香型品种名山早311、特早型品种特早213、高抗型品种天府28号等茶树品种,性状特色显著,能极大满足了市场对优良茶树品种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开展以不同香型茶树良种为原料的香气各异的特色名优茶创制,丰富了茶叶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喜好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3、项目完成后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额预测(1)目前主要行业的需求量57 目前,世界每年人均茶叶消费约500克,在英国高达3000克,土耳其、伊朗等分别达到2100克、1800克。中国每人年均消费350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和第一大茶叶消费国,消费量约为每年51万吨,出口量为20.36万吨;俄罗斯的消费量约为每年38.75万吨,进口量22.55万吨;英国的进口量约17.8万吨,出口量3.6万吨;美国的进口量约7.7万吨,出口量0.26万吨;日本的进口量约3.33万吨;巴基斯坦的进口量约10.76万吨;埃及的进口量约6.5万吨。由此可见,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量巨大。(2)未来市场容量预测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增加到28.7万吨,占茶叶生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出口金额4.85亿美元,其中,绿茶出口19.17万吨,出口金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07%和13.87%。我国茶叶出口占世界的近20%,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市场容量极大。茶树种苗市场容量极大。据初步估算,未来10年,四川优良茶苗需求数量在40亿株以上,全国特色名优茶需求量将达到每年10万吨。(3)本产品的市场占有额本项目的核心品种优势极为明显、竞争力强。在这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茶树品种的发展必将成为重点发展对象,为本项目的按期完成奠定了基础。57 本项目预计未来10年可生产茶苗6亿株,按市场需求40亿株茶苗计算,可占市场需求的15%。4、项目产品市场策略坚持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实现差别化经营,建立名牌营销推广网络。(1)目标市场选择一是细分市场,对消费群体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二是瞄准市场,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按地理、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划分标准来确定消费群体;三是抢占市场,集中资源在目标消费群体的意向消费中抢占有利位置,最终确定营销目标和总体行动计划。(2)产品市场定位①品牌定位:凭借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标准的加工生产、稳定的质量,以“九顶”系列品牌形象出现在目前市场。②价格定位:价格定位较全,中、高、低档合理组合,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③功能定位:绿色、健康的产品,蕴涵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社交用品。(3)营销策略组合①产品与品牌策略——细化和拓展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抓住主导需求,稳定主打产品市场地位;——把握传统产品与个性化产品之间的平衡;——做好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宣传推广。57 ②定价策略——符合目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力争对竞争对手的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但又不引来价格战;——对经销商有较大的吸引力;——新产品采用高价策略,系列产品采用差异化价格策略。③营销渠道策略——设立分公司为销售管理中心:在成都设立专业从事产品销售的分公司;——建立产品连锁店:建立九顶茶叶产品连锁店。——大力发展经销商,建立专柜和专营店:在达州市、成都市等地设立10-20家专营店。——针对酒店、宾馆等零售终端,采取完全直供方式。④推广策略——进行企业整体形象宣传;——开发专门产品,向特定机构供应;——将文化、公益事业与公司营销有机结合。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预算根据本项目需要转化的内容和目标,预计项目总投资额2000万元,已完成投资额700万元。包括:土地租赁及平整改良240亩,50.0万元;园区管理用房5000m2.,6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130057 万元,包括:土地租赁及平整改良1000亩合计,110万元;设备投资440.0万元;田间配套工程及防护栏450.0万元;中试研究及科技培训费2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5.0万元;基本预备费25.0万元。表3项目已到位资金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1土地租赁及平整改良亩10001000100.02园区配套用房平方米50001200600.03合计700.0表4新增投资预算及资金使用计划表单位:万元序号名称投资额分阶段投资额其中:农业科技贷款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1土地租赁及平整改良11010010 1102设备投资44040040  4403田间工程及防护栏450400504504中试研究及科技培训200200  150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5 75506基本预备费用25 257合计1300110020001200(二)新增资金的筹措57 表5新增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资金来源投资总额其中已到位金额新增应到位时间、金额合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金额时间金额时间金额自筹资金8007007002010年7002012100银行贷款12002010年10002012200合计20007007001000300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一)政策风险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四川省政府《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纲要》将茶叶产业作为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为促进茶叶新品种培育、良种化基地建设及茶叶品牌打造,创造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条件,因此,本项目无政策风险。(二)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57 本项目的核心品种名山白毫131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特早213、天府11号、天府28号、名山早311等为省级良种,特色突出,性状稳定。良种繁育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完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管理和指导,确保了良种种苗和栽培管理质量。由具有丰富茶树育种经验的技术专家指导选育当地优良育种材料,保证选育过程科学、合理。特色名优茶加工技术成熟,设备先进,使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名优茶产品品质稳定。(三)市场竞争风险及应对措施良种茶苗繁育受其他茶树品种种苗供应等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同时特色名优茶销售由于目前四川省内茶叶企业众多,形成无序竞争,因此存在一定市场风险。本项目预防市场风险的主要对策是:一是加强种苗和特色名优茶的质量管理,加强企业品牌推广和宣传,增加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合理地安排和调整企业的销售对策;三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加强产业化技术研究,优化品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四)人员风险及应对措施项目申报企业现有职工从事茶树种苗和茶树栽培的研究、生产和经营工作,具有丰富的茶树新品种生产和管理经验,人员所带来的风险几乎不存在。本项目预防人才风险的主要对策是:正确安排好参与项目实施的科技人员,给予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们放心工作、安心工作,将人员变动风险减小到最低。57 (五)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项目管理实施专人负责制度,协调好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关系,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保证项目任务的全面完成。因此,基本不存在管理风险。六、项目实施计划(一)第一阶段:项目启动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8个月(2010.10—2011.06)2、技术工程化指标:(1)按申报内容和任务制定可行的繁育和示范种植的实施方案;(2)完成品种繁育准备工作,包括穗条母本园和苗圃园地块的选择、扩繁技术体系及规程的制定等;(3)制定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方案;(4)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工艺的熟化,确定工艺参数;(5)完成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打造规划;(6)启动土建工程施工,开展台(套)名优茶加工机具设备的购进、安装、调试等。(二)第二阶段:项目实施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5个月(2011.07—2013.08)57 2、技术工程化指标:(1)完成本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包括特色名优茶加工的连续杀青机、多功能理条机、远红外提香机等的添置;(2)完成预期的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苗圃园240亩的建设,严格按照名山白毫131、天府11号、名山早311、特早213、天府28号等品种的茶叶穗条和茶苗繁殖的技术规程进行良种繁殖;(3)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方案,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4)进行当地优良育种材料选育,得到特色显著、品质优异的优良育种材料1-3个;(5)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创制新系列产品3个,产量达到1000公斤,提升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效益。3、资金落实额:新增投资17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1000万元。4、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规模: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建立良种茶栽培技术示范园700亩,辐射带动6000亩,培训茶农1800人次。5、实现的销售收入: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100万元,实现利润1592.35万元。(三)第三阶段:项目提升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5个月(2013.09—2015.10)2、技术工程化指标:①进一步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试推广,扩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辐射推广规模;②进一步开展当地优良育种材料选育,得到特色显著、品质优异的优良育种材料1-3个;③深入开展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加工,新创制系列产品3个,产量达到1200公斤,提升企业“九顶雪眉”、“九顶翠芽”的品牌效益。57 3、资金落实额:新增投资3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200万元。4、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规模: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建立良种茶栽培技术示范园300亩,辐射带动4000亩,培训茶农1200人次。5、实现的销售收入: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利润1603.82万元。(四)第四阶段:项目总结1、进度指标:计划时间2个月(2015.11-2015.12)2、技术工程化指标:全面完成农业科技贷款项目设定的各项技术经济目标任务,进行资料汇总、总结,撰写项目实施情况报告。3、经济指标:完成农业科技贷款设定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12月12月12月12月12月12月57 图1项目进度甘特图任务1:项目启动阶段8个月任务2:项目实施阶段25个月任务3:项目提升阶段25个月任务4: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个月第四章项目预期效益分析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一)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成果熟化程度通过项目实施,制订特色名优茶生产技术体系1个,茶叶规模生产工艺和技术规程1个;认定绿色食品及有机茶产品1个;新创省级以上获奖(含国际金、银奖)名茶2个;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个;产品100%达到国家最新各项理化和卫生检验检测标准和“绿色食品”A级以上标准;60%达到中国和欧盟“有机茶”标准;全部达到企业Q/20891526-9.10-2003、Q/20891526-9.4-2006、Q/20891526-9.3-2003标准;显著提高当地茶园良种化程度,良种茶园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成熟,特色名优茶加工技术优化和产品质量稳定,选育的当地优良育种材料性状优良。(二)项目执行期结束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57 项目完成后,茶园良种化提高40%,建立良种繁育母本园60亩、苗圃园240亩,年产良种种苗8000万株;推广良种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建立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10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选育当地优良育种材料2-6个;创制毫香型、高鲜型、浓香型特色名优茶系列产品6个。二、经济效益分析财务测算依据: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财税制度为依据。相关基础数据如下:1、投产当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35%,投产第2年达到70%生产能力,投产第3年后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贴现率按10%计,按照国家鼓励养殖业的有关政策,对养殖部分实行减免税,对其它产品销售采用有关政策优惠计算营业税率,城建费率按5%,教育附加费按4%,所得税按15%计;银行贷款年利率按5.4%计;该项目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分别按净利润的10%、5%计提。(一)产品成本分析1、基础依据本项目的取费标准严格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和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执行;项目计算期5年(含执行期2年),项目从第1年开始试生产,带到生产负荷的35%,第2年达到生产负荷的70%,第3年以后达到生产负荷的100%,项目贴现率为10%。57 2、总成本估算(1)原材料成本依据现行市场价格和实际种植情况估算。茶圃园需有机肥1000元/亩.年;化肥300元/亩.年;杀虫用药250元/亩.年;土地租金800元/亩.年。茶叶示范基地需有机肥140元/亩.年;化肥15元/亩.年;杀虫用药30元/亩.年;土地租金800元/亩.年。年原材料费用共计226.9万元,详见表7。表7原材料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数量(亩)单位成本(元/亩)金额(万元)1苗圃园1.1有机肥2401000241.2化肥2403007.21.3农药2402506.01.4土地租金24080019.21.4穗条240300072.0小计128.42示范基地2.1有机肥1000140142.2化肥1000151.52.3农药100030357 2.4土地租金1000800802.5小计98.53合计226.9(2)燃料费茶圃园需用电600元/亩.年;茶叶基地需用电50元/亩.年;年燃料费共需19.4万元。(3)人工费苗圃园人工费为7000元年/亩,茶叶示范基地人工费为600元年/亩,年人工费共需228万元。(4)折旧费:本项目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法,土建折旧年限为20年,净残值按5%计算。设备按10年折旧,不计残值。本项目年均折旧合计为万元。(详见表8)表8折旧及摊销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原值净残值折旧额1工程857.2242.8640.81.1土建401001.2田间456.22002设备设施121.48013.483合计978.7054.28(5)修理费本项目按土建和设备之和的7%计提维修费,年均68.51万元57 (6)其他费用其他管理费用:按人工费用的25%计提,年均为57万元。其他销售费用:按产品销售收入的15%提取,年均为300万元。表9总成本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生产负荷35%70%100%100%100%1原材料79.42158.83226.9226.9226.92燃料6.7913.5819.419.419.43人工费用79.80159.602282282284修理费23.9847.9668.5168.5168.515其他费用5.1其他管理费用19.9539.905757575.2其他销售费用105.00210.003003003006经营成本(1+2+3+4=5)314.93629.87899.81899.81899.817折旧费54.2854.2854.2854.2854.288财务费用8.1建设期贷款利息54.010.88.2流动资金借款利息57 9总成本(6+7+8)423.21694.95954.09954.09954.09(二)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1、产品单位售价根据产品的品质等级和国内茶苗的需求状况,本产品的销售均价保守估计。每株茶苗按0.1元计,每亩10万株销售收入为1万元,240亩苗圃园每年销售收入为800万元。茶叶示范基地主要种植毫香型“名山白毫131”和浓香型“名山早311”两个品种,各种植500亩。其中,亩产“九顶雪眉”干茶叶4公斤,每公斤干茶叶售价为1400元,1000亩产值为560万元;亩产“九顶翠芽”干茶叶5公斤,每公斤干茶叶售价为1000元,1000亩产值为500万元,“九顶雪眉”和“九顶翠芽”两个产品每年销售收入为1060万元。2、产品盈利预测57 表10前5年盈利预测表单位:万元序号名称合计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销售收入810070014002000200020002税额合计988.285.4170.82442442442.1增值税0000002.2营业税金及附加988.285.4170.82442442442.2.1营业税(2.2%)178.215.430.84444442.2.2城建税(7%)56749981401401402.2.3教育附加(3%)24321426060603苗圃园销售收入(万元)3240280560800800800单价(元/株)0.10.10.10.10.10.1销售数量(万株)32400280056008000800080004加工厂销售收入(万元)4860420840120012001200销售数量(斤)6075525105015001500150057 3、项目产品盈利能力分析项目盈利能力评价质变依据直接来源于损益表,见表11。表1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年数12345阶段投产期达产期1销售收入70014002000200020002增值税2销售税金及附加85.4170.82442442443总成本费用369.21684.2954.09954.09954.094利润总额(1-2-3)245.39545.1801.91801.91801.91 税前补亏 补亏后余额245.39545.1801.91801.91801.915所得税(15%)36.8181.76120.29120.29120.296税后利润208.58463.3681.62681.62681.627提取公积金20.8646.3368.1668.1668.168提取盈余公积金20.8646.3368.1668.1668.169累计盈余公积金41.7292.66136.32136.32136.3210可供分配利润166.87370.6545.30545.30545.30 应付利润(20%)33.3774.13109.06109.06109.0657  未分配利润133.49296.5436.24436.24436.24 其中:偿还借款 累计未分配利润133.49430866.21302.51738.7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工业增加值(万元) 投资利润率(%)(税前)9.82%21.8%32.08%32.08%32.08% 投资利润率(%)(税后)8.34%18.5%27.26%27.26%27.26% 投资利税率(%)(税前)9.82%21.8%32.08%32.08%32.08% 投资利税率(%)(税后)8.34%18.5%27.26%27.26%27.26% 资本金利润率(%)(税前)24.54%54.5%80.19%80.19%80.19% 资本金利润率(%)(税后)20.86%46.3%68.16%68.16%68.16% 销售利润率(%)(税前)35.06%38.9%40.10%40.10%40.10% 销售利润率(%)(税后)29.80%33.1%34.08%34.08%34.08%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测算结果可以得知,本项目达产年的投资利润率为27.26%(税后),投资利税率为27.26%(税后),资本金利润率为68.16%(税后),销售利润率为34.08%(税后)。这一结果反应出了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三)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执行期为5年(2010年4月—2015年4月),企业可通过系列产品销售,预计可实现产值8100万元,上缴税收479.43万元,利润2716.74万元。57 (四)项目投资评价项目达产5年内,税后净现值2312.25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达33.7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80年,从表12指标表明,本项目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较强,内部报酬率大大高于基准收益率,本项目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可行。表12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项目执行期生产经营期合计123451现金流入7001400200020002677.768777.761.1销售收入700140020002000200081001.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0000677.76677.761.3其他现金流入0000002现金流出968.091063.95954.09954.09954.094894.32.1固定资产投资598.88379.8000978.682.2流动资金0000002.3经营成本369.21684.15954.09954.09954.093915.62.4其他现金流出0000003净现金流量(1-2)-268.1336.051045.91045.91723.73883.44累计净现金流量-268.167.961113.92159.83883.5 5所得税36.8136.76112.75102.64154.01196.32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304.90295.291002.21006.31656.13687.157 7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304.927.201001.12057.13729.4 8现值系数(I=10)0.910.830.750.680.62 9所得税前净现值-243.9278.92784.43711.221068.7 10所得税前累计净现值-243.956.41835.401468.72407.7 11所得税后净现值-277.46245.09751.68684.291026.75 12所得税后累计净现值-277.522.57750.841398.82312.3 (所得税后)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33.75%     项目财务净现值2312.25     静态投资回收期1.8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将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57 的社会效益。通过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和茶园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水平,增强茶农科学种茶能力,预计每亩鲜茶叶产量将增加6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1500元。企业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企业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增强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二)生态效益本项目本项目采取高新技术,无污染,故能做到清洁、卫生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茶树良种繁育和栽培推广示范,茶园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生物和物理技术防控病虫害,有利于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第五章项目支撑条件分析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宣汉县九顶茶叶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东乡镇北门注册时间:2008年3月21日注册资金:113.97万元登记注册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单位(部门)名称:达州市宣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57 宣汉县九顶茶叶有限公司是原宣汉县漆碑茶厂改制的企业,成立于1981年,2007年改制更名为宣汉县九项茶叶有限公司。公司是集茶叶生产、制作、销售为一体,年生产能力达30000担,处全县茶业中龙头地位,能生产绿、红、青、黄、黑、白六大类中的各型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发的“九顶”系列茶叶产品,天然富硒,色泽翠绿,香高味醇,汤清明晰,获国家安全食品QS认证。其“九顶雪眉”、“九顶翠芽”茶,多次联袂获省、部级金奖,“九顶”系列产品品类齐全,享誉川、渝、陕;其“九顶”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达州市知名商标。公司位于川、渝、陕、鄂交界处的大巴山腹地,省级名胜风景区—宣汉县百里峡,公司厂房占地面积9500㎡,其中有现代化标准厂房7500㎡和各种现代化生产线及设备300余台(套);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元,职工2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26人,技术员60人(高级4人,中级21人,初级35人)。技术力量雄厚,与四川省茶研所、川农大、西农大、达州市和宣汉县茶果站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机构、设备、检测、计量、运输等配置齐全,制度健全,是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公司由60个村、社茶场和2000余茶叶专业户组建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57 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辖区内有茶叶面积8000余亩,其中有无性系良种茶5000余亩,所需原料丰富。茶区山峦叠障,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日照适度,土壤酸碱值适中,地下矿物质和硒含量丰富,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优势得天独厚。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最终将“九顶”这一品牌打造成全国茶叶著名品牌,将我县的茶叶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云,47岁,中共党员, 198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茶学专业。现为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省茶文化协会执行会长、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省茶树育种攻关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省名优茶专家评审组组长、省茶叶技术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全国及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一直从事茶学科研及新产品开发工作。近20年来,先后主持和主研了20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获奖科技成果1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独创国家级金奖名茶5个,国际金、银奖名茶10个、全国名茶1个、省级获奖优质名茶20个,新选育省级茶树良种3个,制定全国及四川省茶叶技术标准3部。 57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学术思想活跃。20年来,他已在全国十多种重要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论文5篇、核心学术刊物论文40余篇,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篇,并有5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及省、市级优秀学术论文或被《CA》、《CABI》、《俄罗斯化学文摘》、《中国科学文库》等国内外权威性文摘刊物或书籍摘录和收录。主编和参编专著及培训教材10部。因科研、开发成绩突出和学术贡献显著,1996年他获得了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农学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和“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2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第三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04年获得了“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四川省育种攻关先进个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四川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获得了2003年度四川省农科院优秀人才奖。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法定代表人:周宗明,男,中级评茶师,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茶叶种植、品种选育、生产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工作业绩较突出。承担县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取得科技成果1项,获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1项。参与研发的“九顶”系列名优绿茶的研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首届巴人食品节上“九顶雪眉”获金奖,“九顶翠芽”获银奖;二00一年在成都世界茶叶博览会上“九顶雪眉”、“九顶翠芽”同时获金奖。“九顶雪眉”2009年7月参加“中茶杯”评为一等奖,57 “茶叶安全高效生产及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9年达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九顶”商标被四川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九顶”系列茶成为全省名牌产品。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占40.95%,其中管理人员26人,技术员60人,包括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35人,技术力量雄厚,与四川省茶研所、川农大、西农大、达州市和宣汉县茶果站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机构、设备、检测、计量、运输等配置齐全,制度健全,是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四、单位管理情况企业已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行管、生产、财务、销售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企业研发管理制度”、“研发费用管理制度”等,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茶树种苗》(GB11767-2003),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0标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公司2009年末单位总资产为2007.22万元,总负债150.9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733.66万元,总收入2632.6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632.69万元,净利润153.25万元,上交税费75.43万元(详见附件《2009审计报告》)。57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本项目的合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四川省唯一的专门从事茶学科研、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指导的省级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加工、生理生化、新产品开发及茶叶经济等方面研究,2000年-2005年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全程机制紧条形名茶加工工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茶鲜叶分选机),选育省级茶树新品种3个,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部,制定或参与制定农业部和四川省茶叶有关标准3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长期为全省茶区培养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示范,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并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建议、当参谋,积极促进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通过成果的示范推广等形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0亿元,其技术应用在四川省茶叶生产中的覆盖率为67%以上,为四川茶叶产业发展和茶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57 第六章项目还款计划根据企业的预计生产及销售情况提出还款计划如下:总还款时间为五年,从2015年10月开始计划还款;具体还款安排如下:1、2016年10月前累计还款100万元;2、2017年10月累计前还款200万元;3、2018年10月累计前还款300万元;4、2019年10月累计前还款400万元;5、2020年10月前还清全部贷款及利息。57 附件(一)单位法人证明、组织机构代码证1、企业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企业章程(二)成果证明1、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查新报告3、检验报告(三)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证明1、科技成果转让协议(四)审计报告1、报告2、资产负债表3、损益表57 4、现金流量表5、会计报表附注6、其他(五)其他相关附件1、食品卫生许可证2、达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奖状3、名优农产品证书4、“九顶翠芽”获茶叶博览会金奖证书5、“九顶雪眉”获茶叶博览会金奖证书6、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7、四川省著名商标证书8、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省名牌产品9、达州地区第三届知名商标10、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11、首届巴蜀食品节优秀食品12、四川省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产品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