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00 KB
  • 2022-04-22 11:53:00 发布

铅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9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概述11.1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11.2矿山现状31.3编制依据41.4编制原则5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62.1矿产品国内外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62.2产品价格分析8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103.1矿区地质103.2矿体地质143.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93.4矿区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查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433.5对《地质报告》的评述45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474.1开采范围与设计利用储量474.2建设规模、服务年限、工作制度和产品方案484.3矿体开采方式的确定494.4开拓系统的确定494.5矿体开拓运输方案494.6防治水方案524.7地表工业设施和场地布置534.8废石场(排土场)544.9供电与通讯544.10供气574.11供水和外部运输道路57第五章矿床开采585.1矿体开采顺序和首采地段的确定585.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验证585.3矿区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585.4矿体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595.5井巷工程和主要基建开拓工程及工程量595.6采矿方法615.7主要采、掘机械设备625.8劳动定员63第六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646.1设计法律、法规依据646.2开采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64 6.3主要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70第七章环境保护837.1环保设计原则及采用标准837.2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837.3环境绿化857.4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857.5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857.6结论与建议86第八章投资估算878.1编制原则878.2工程概况878.3编制依据878.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888.5流动资金估算888.6项目建设总投资88第九章财务评价909.1概述909.2职工定员及劳动生产率909.3成本计算909.4资金筹措929.5财务评价92第十章开发方案简要结论9510.1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9510.2产品方案9510.3开拓、运输方案9510.4采矿工艺9610.5综合评价9610.6结论和建议964 附件:1、委托书;2、WWW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WWW国土资矿划字【2008】085号);3、WWW省国土资源厅:WWW国土资储备字[2007]156号《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4、WWW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WWW储评字[2007]114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附图:见下表: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比例尺新图复用图1图纸目录SHQ-0976-012地形地质及矿区范围图SHQ-0976-021:50003I号矿体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SHQ-0976-031:20004I号矿体开拓系统平面图SHQ-0976-041:20005I号矿体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图SHQ-0976-051:20006横100勘探线剖面图SHQ-0976-061:10007横107勘探线剖面图SHQ-0976-071:10008浅孔留矿法采矿方法标准图SHQ-0976-081:3009WWW省AAA县VVV铅矿区I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11:10004 第一章概述1.1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1.1.1位置、交通矿区位于WWW省AAA县EWWERF村,AAA县到KK阳市89公里为省道二级柏油路面,EWWERF到AAA县56公里为乡级水泥道路,VVV至EWWERF9公里为便车道,可通行汽车,VVV至铁炉坪3公里,AAA县-SDFGHH有班车通行,交通尚称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矿区范围东起W沟,西至EED沟,南到DEE沟,北至EED。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9ˊ30"-111°20ˊ30",北纬34°07ˊ00"-34°08ˊ00",面积2.1319平方公里。矿区范围坐标详见下表:矿区范围坐标一览表(1980坐标系)表1-1拐点号XY123456开采标高:1400~700米。1.1.2自然地理矿区位于EWWERF山西段北坡,属WWW西中低山区,矿区内海拔1120—1530.5米,最高点1530.5米,相对高差410.5米,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剧烈,总体地形南高北低,JJJ沟、西沟从矿区东侧由南向北注入KK河。位于矿区东部相距7公里的JJJ山海拔2094.30米,是EWWERF山的最高峰。4 矿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达90%以上,树木、杂草丛生,穿越十分困难。JJJ沟属KK河二级支流,西沟属JJJ沟支流,从矿区东侧通过。JJJ沟平均水流量0.401m3/s,最大洪水流量51.18m3/s,西沟平均水流量为0.199m3/s。本区位于EWWERF山北坡近分水岭部位,河水经大沟口水库汇入KK河,KK河经KK县南河渡汇入黄河,故本区属黄河流域。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冬寒夏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据AAA县气象站资料,本区多年最高气温42.1℃(1966年6月20日),最低气温-21.3℃(1969年1月3日),平均气温13.8℃(1983-2006年);多年最大降雨量862.6mm(2003年),最小降雨量316.9mm(1997年),日最大降雨量105.0mm(1987年5月2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598.9mm(1983-2006年);每年7~9月份雨量比较集中,约占年降雨量的49.0%,个别年份达64.8%;多年平均蒸发量1115.4mm,约为年平均降雨量的2倍;降雪期为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最大冻土深度50cm。春、夏季以偏东风、南风为主,秋、冬季多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5.4m/s,最大风速10m/s。土壤为白土、黄土、红土和沙土等。AAA县面积2359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回族次之。在KK河流域居民点多,人口密集,矿区内居民稀少。该县劳动力充足。该县为农业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苹果等为主。药材资源丰富,养牛业发达。山区森林资源较丰富,绿竹各处可见,有“绿竹之乡”之称。该县矿业发达,铁炉坪银矿勘探结束后,JJJ4 沟大大小小建有十几个选厂,目前铁炉坪银矿开发已达十年以上,铁炉坪银矿、上宫金矿等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水力资源丰富,有故县水力枢纽工程,电力充足,是国家“八五”期间实现电气化县之一,20万伏高压输电线路从距矿区9公里的JJJ村通过,10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已直达矿区。1.2矿山现状WWW省AAA县VVV铅矿属KKGHR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该探矿权首次设立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由房立现进行普查,普查时间至2010年12月31日,勘查许可证号:41045566670408,后进行了详查延续,有效期自2012年2月18日至2014年12月30日。2006年9月,WWW探转(2009)67号文通知,该区已转让给KKGHR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由KKGHR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WWW省AAA县VVV铅矿进行地质详查,时间为2006年9月19日至2007年12月30日,并于2012年11月7日取得该区详查探矿权,证号:41566770556,有效期为2012年11月7日至2014年12月30日。该矿为新建矿山,矿山还未进行开采。KKGHR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0月委托WWW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编制《WWW省AAA县VVV铅矿详查报告》,该报告于2012年11月通过WWW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2012年12月取得WWW省国土资源厅出具的关于《WWW省AAA县VVV铅矿详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012年9月取得WWW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为了办理采矿许可证,KKGHR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本公司编制资源利用开发方案。1.3编制依据1、委托书;2、WWW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WWW国土资矿划字【2008】085号);4 3、WWW省国土资源厅:WWW国土资储备字[2007]156号《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4、WWW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WWW储评字[2007]114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5、WWW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编写编制的《WWW省AAA县VVV铅矿详查报告》文字、附件及附图;6、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7、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条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9、业主提供的矿山现状与其它有关资料。1.4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实行贫富兼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2、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文;3、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的政策;4、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土地资源的政策,少占耕地,不占基本农田的政策。4 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2.1矿产品国内外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2.1.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势铅具有抗酸、碱腐蚀的性质,用途较广,可以用来制造化工设备的各种构件、冶金工厂的电解槽、通讯电缆铠装材料,以及做蓄电池等;由于铅能吸收放射性射线,故可用于X光工业及原子能工业。铅的化合物用在颜料、陶瓷、玻璃、橡胶、石油精炼等工业部门,还可用于焊料、印刷合金等。中国目前是世界最重要的铅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精炼铅出口国。今后几年中国铅工业的发展以及铅的出口多少对国际铅市场形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2008年世界铅储量为6700万吨,储量基础为14000万吨,与2007年相比,储量减少了300万吨,储量基础增加了2000万吨。澳大利亚的铅储量为15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22%,中国占16%,美国占12%,哈萨克斯坦占7%,秘鲁占5%,加拿大占3%,墨西哥占2%,以上7个国家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比例为67%,剩余的33%的储量分布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储量基础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合计占世界铅储量基础60%以上。其他储量基础较多的国家还有秘鲁、哈萨克斯坦、墨西哥、摩KK哥、瑞典和南非等。按2008年世界铅矿山产量314.40万吨计,现有铅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21年和45年。世界勘查和开采的铅锌矿的主要类型有:沉积喷气型、密西西比河谷型、砂页岩型、黄铁矿型、矽卡岩型、热液交代型和脉型等,其中以前四类为主,它们占世界总储量的85%以上,尤其是沉积喷气型,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世界各国均很重视。95 2.1.2矿产品国内外市场产品供应现状与预测近几年国际铅市场逐渐接近供需平衡,精炼铅产量和消费量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铅价的上涨。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生产精炼铅,其中许多国家生产的精炼铅为再生铅。2000年世界精炼铅产量为538.26万吨,到2008年则增加到690.05万吨。在此期间,世界精炼铅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5%,而西方世界精炼铅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大大低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目前世界精炼铅生产大国主要有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及韩国等,年产量均在20万吨以上,2008年中国和美国的精炼铅产量约占世界精炼铅产量的44.6%。近两年来,中国的精炼铅产量迅速增加,从2002年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精炼铅生产国。2008年精炼铅产量进一步增加到181.19万吨,占当年世界精炼铅产量的25.0%。与2004年相比,精炼铅产量的增加幅度达287.24%,为世界精炼铅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美国也是世界重要精炼铅生产国之一,2008年精炼铅产量为142.73万吨,占当年西方世界精炼铅产量的28.8%。自2004年以来美国精炼铅产量呈现波动性增长,2008年产量比2004年增加幅度为14.28%,大大低于中国的增长速度。近年来,西方世界精炼铅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美国产量的增加。西方世界的其他主要生产国有日本、澳大利亚和墨西哥。90年代初期,日本的产量保持平稳,但是到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疲软,生产厂家减产,使得产量下降。之后几个生产厂家关闭,使产量进一步减少,目前年产量仍维持在30万吨左右的水平。墨西哥和韩国近10年精炼铅生产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2008年与20095 4年相比,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再生铅在铅工业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发达国家再生铅产量一般占各国精炼铅产量和消费量的一半以上。2008年世界再生铅产量为326.98万吨,占当年世界精炼铅产量的45.1%,占当年世界精炼铅消费量的45.9%。再生铅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年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2008年美国再生铅的产量为83.17万吨,占世界再生精炼铅产量的25.4%,分别占其本国精炼铅产量和消费量的58.3%和58.9%。2008年我国再生铅产量为24万吨,占我国精炼铅产量和消费量的比例均在1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天然铅资源丰富,再加上环保意识不强,忽视了再生铅的回收利用。2.2产品价格分析2.2.1矿产品国内外市场产品价格分析尽管精矿供应充足,但原生铅的产量则在减少,但由于再生铅产量增加,因此市场铅的供求基本平衡。应当指出,如果没有中国铅的大量出口,国际铅市场就会严重地供不应求。随着中国精炼铅产量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国精炼铅的出口直接影响着世界精炼铅的供应,从而影响国际市场的铅价格。特别是近几年欧洲许多国家的冶炼厂关闭使中国的这种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总的来看,中国精炼铅的出口量增加限制了国际市场铅价的上涨,而国际市场铅价的上涨反过来又拉动了中国精炼铅的出口。2.2.2今年铅矿石供需价格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矿产品市场的回暖,以及供需形势的转变,铅的消费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中国的铅消费增势强劲),进出口贸易量也有所增加,国际铅市场供应短缺的数量将进一步加大,铅价有可能创历史新高。铅需求看好,近期铅价将保持在较高价位。95 据调查,2009年12月底国内铅生产主要企业对产品的报价为1#铅10900~11700元/吨;60%的铅精矿8900元/吨。比较往年的情况,铅价格趋于稳定,而且稳中有升。结合本矿山的铅矿石含量,所开采的铅矿体原矿地质平均品位为1.84%,含银115.18g/吨。根据以上出矿品位和当地市场价格,确定本矿的原矿石售价为180.0元/吨。95 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3.1矿区地质3.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草沟组及第四系。现由老到新分述于后:1、太古宇太华群草沟组(Arc)草沟组分为上、下两段(Arc2、Arc1):下段分布于矿区北侧,面积小。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其次为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局部见条带状混合岩。厚25-30米。角闪斜长片麻岩:是矿区内草沟组及石板沟组的主要岩性组成部分。岩石呈灰色,片麻状构造,鳞片纤维粒状变晶结构,,少部分具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或变余碎屑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斜长石含量30-70%,呈不规则粒状,半自形粒状或板状,粒径0.5-2毫米。普通角闪石含量15-40%,呈纤维粒状、不规则粒状或半自形柱状,粒径0.1-1.5毫米。石英含量变化大,一般小于15%,形态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5-1毫米。黑云母呈片状含量小于15%。一般斜长石表面普遍绢云母化,角闪石有次闪石化现象。微量矿物有黄铁矿、磷灰石、锆石、石榴石等。上段在矿区东侧和南侧有出露,但出露面积不大。本段岩性较复杂,除主要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外,其次为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岩,夹条带状混合岩,常见黑云母条带伟晶岩。厚250-262米。95 黑云斜长片麻岩:是矿床内主要的岩石之一。岩石呈灰色、灰绿色,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斜长石含量30-70%,不规则粒状,部分为半自形粒状,粒径0.1-1毫米,部分表面已绢去母化,黝帘石化等。黑云母含量15-40%,具定向鳞片状或长条状分布,粒径0.10-0.20-0.5-1.5毫米,有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石英含量10-20%,呈不规则粒状,粒径0.1-1毫米。次要矿物有普通角闪石、微斜长石、石榴石等。微量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锆石、榍石等。2、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Arsn):石板沟组下段下部(Arsn11):总体上呈北东展布,是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主要有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含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等。零星出露条带状、透镜状角闪岩。混合岩化作用较强,并有混合岩出露,局部见伟晶岩脉,厚560米。石板沟组下段上部(Arsn12):分布于测区北东部,呈不规则的“S”状产出。该层又细分为二层。(1)石板沟组下段上部下层(Arsn12-1):该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铁炉坪-后阳一带。主要岩性有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及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局部见眼球状、香肠状、条带状混合岩,或夹浅粒岩等。厚60-70米。(2)石板沟组下段上部上层(Arsn12-2):由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辉石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组成。片麻岩中含少量电气石及石榴石矿物。厚10-20米。3、石板沟组中段下部(Arsn12):出露面积不大,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局部夹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片麻岩风化强,厚100-126米。4、第四系(Q4)主要为冲洪积,坡残积物及黄土、亚砂土等。95 3.1.2构造区内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矿化主要与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矿区位于草沟南北向倾伏背斜的东翼近轴部部位。地层整体上表现为一单斜构造,总体向西偏北(即320°)方向倾斜。可见到层间小揉皱构造及勾状构造,其轴向产状与片麻理产状基本一致。矿床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以NNE向含矿蚀变断裂带最发育。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其它断裂也较发育。北北东向断裂组:为矿区内的含矿构造破碎带,是最为发育、规模最大的断裂。总体走向20°,倾向NWW,倾角50-80°。有分枝复合,膨大缩小现象,局部直立或有反倾斜现象。该组断裂具有多次后期复活现象。给矿液的循环和储存创造了良好条件。北东东及东西向断裂组:这个方向的断裂也较发育,但不集中构成断裂带,带内主要发育片麻岩或糜棱岩,它们多被中基性岩脉所冲填,倾角较陡。该组断裂被后期北北东向含矿断裂带切穿。该断裂带局部有硅化现象,带内发育有绿泥石构造片岩,平面上呈舒缓波状,产状为60-90°∠30-60°。南北向断裂组:主要为规模不大的剪切裂隙,一般厚几公分到几十公分,个别地段呈密集出现和有矿化蚀变现象。该组构造线被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组切穿。北西向断裂组:规模不大,宽幅多小于一米,个别地段有矿化蚀变现象,多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限制,并与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组成棱形格子形式。折离断裂构造系统:沿层间滑动,一般顺片麻理产出,规模不大,厚度多为几十公分,发育有硅化、褐铁矿化等。属本区折离构造系统下部还原环境的产物。矿区内节理构造发育,且多组节理相互切穿、交错,但与成矿无95 关系,也无破坏现象。矿区内片麻理平均产状为320°∠60°。3.1.3岩浆岩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有:角闪岩、辉绿岩等,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1、辉绿岩(βu)是矿区内分布最多的一种岩浆岩,呈岩墙状及脉状,长几百至1000米或更大,宽3-80米不等,走向呈东西向或北西向。岩石呈绿色、黄绿色、暗灰色等,辉绿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普通辉石、斜长石,次生矿物绢云母、帘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和辉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含量多在5-10%,分布不均匀,多已绢云母化、黝帘石化。辉石多已次闪石化。副矿物有钛铁矿、白铁矿、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该岩石多呈岩墙状和岩脉状充填在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内,局部地段和含矿蚀变破碎带重叠,可作为连接矿体的标志。2、角闪石岩(φO):呈透镜状及脉状产出。或呈普通角闪石岩。颜色浅绿、灰绿、翠绿色等,硬度小于小刀。主要矿物成份为普通角闪石,含少量辉石等,可见到星点状磁铁矿。已普遍变质成蛇纹石、绿泥石及绢云母等矿物。该类岩石在矿床附近及外围分布较多。3.1.4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95 太华群片麻岩类是典型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区域变质作用是在中温中压状态下进行的,属中级变质岩。总体看,主要矿物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无明显交代现象。除斜长石外,其它矿物几乎同时形成。反映了变质作用是在化学条件平衡而又充分的状态下进行的,故区内太华群变质岩应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多期次的区域变质作用,为VVV铅矿区内蚀变破碎带中铅、银元素的活化转移及聚集提供了动力条件。矿床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并具多次硅化蚀变特征。深部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局部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浅部有较发育的高岭土化,氧化带发育有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铁锰矿化、泥化等。当硅化较强且具多次硅化特征,或硅化、绢云母化等同时存在时,则岩石较致密坚硬,而且矿石质量较好。3.2矿体地质3.2.1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赋存于含铅、银蚀变破碎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Ⅰ矿体呈脉状、似层状,略具膨大窄缩变化,产状与破碎带一致。在Ⅰ号含矿蚀变带中圈出1个矿体,编号Ⅰ,矿体特征如下:Ⅰ铅、银矿体,呈脉状产出,分布在矿区北部108-1003勘探线附近,在A点处产状变化较大,A点南西方向产状255-270°∠60-80°;A点北东方向产状280-310°∠60-70°,表现为构造控矿。见矿水平厚度1.35-3.30米,平均水平厚2.02米,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0.7%,长度1100米,矿体形态较为简单,沿走向有较大幅度变化,矿体南部为近南北向,在A点处走向变为北东50°,资源储量估算图上从A点处断开分开投影,矿体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该矿体圈出18个块段,即(332)-1、(332)-2、(332)-3、(332)-4、(332)-5、(332)-6;(333)-7、(333)-8、(333)-9、(333)-10、(333)-11、(333)-12、(333)-13、(333)-14、(333)-15、(333)-16、(333)-17、(333)18。该矿体主要工程有PD1、PD2、PD3、PD4、PD5、PD6、PD7坑道及TC1000、TC1003、TC1004、TC100、TC103、TC104、TC107、TC108、T95 C111,并有部份地质点控制,由于详查工作量有限,仅控制了矿体倾向200米,控制标高1043-1302米,地表出露标高1129-1300米。在开发过程中可边探边采,铅、银矿化连续,最高铅品位6.46%,最低0.56%,平均1.84%;银最高品位245g∕吨,最低45g∕吨,平均115.18g∕吨,控制5个标高,1203、1255、1134、1126、1080米。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0.7%,铅品位变化系数58.34%,银品位变化系数28%。概括起来,矿体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矿体产状与含矿蚀变破碎带一致,矿体铅、银品位连续性较好。2、矿体厚度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律,一般在产状变陡部位,矿体厚度小。矿体厚度与硅化、金属硫化物蚀变范围有关,蚀变厚度愈大,矿体厚度愈大。3、矿体中副矿物银品位与硅化、金属硫化物蚀变强弱有关,硅化、方铅矿化蚀变越强,银品位越高;反之,则越低。4、矿体中未见到后期断裂的破坏。3.2.2矿石质量3.2.2.1矿石的物质成分本矿区紧邻铁炉坪银矿,为铁炉坪银矿蚀变破碎带西南延伸段,故矿石矿物成份与铁炉坪银矿一致。矿石呈灰白色-暗灰色、铅灰色,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镶嵌结构、它形胶状结构;网脉状、角砾状为主,其次为块状、团块状、条带状、浸染状、疏松状、鳞片状等构造,带内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银铅矿等,有次生氧化物,破碎带中间以硅化、方铅矿化为主,两侧以绿泥石化、高岭土化为主,围岩为片麻岩。本区矿物分为银、铅金属矿物,其它金属矿物,非金属脉石矿物三种。95 银、铅金属矿物:自然银、辉银矿、硫锑铜银矿、银黝铜矿、硫银锡矿、淡红银矿、角银矿、螺状硫银矿、溴氯角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含银黝铜矿;方铅矿、硫锑铅矿、白铅矿、砷铅矿、水锑铅矿、铅矾、水铅锰矿。其它金属矿物:闪锌矿、铜兰、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孔雀石、黑锌锰矿、菱铁矿、磁铁矿、针铁矿、赤铁矿、黄钾铁矾、软锰矿、硬锰矿。非金属脉石及副矿物:石英、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伊利石、萤石、高岭石及副矿物:金红石、锆石、重晶石、锐钛石、磷灰石。1、铅矿物方铅矿:是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其含量占总铅的74.8%。呈铅灰色、晶体以它形为主。有团块状、浸染状两种产出形式。有粗、中、细三种结晶粒度,粗粒晶达1-1.5cm。细粒晶为0.1-1.5mm、中粒晶2-5mm。方铅矿集合体一般呈脉状、枝岔状充填在早期岩石的裂隙之中,常与石英脉、方解石脉共存。方铅矿常与其它金属和银矿物共生,组成多金属矿脉,并形成氧化边。经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方铅矿的成份为Pb85.91-85.98%、S13.26%-13.36%、Cu0.013%、Zn0-0.77%、Ag0-0.13%。方铅矿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呈鸡骨状分布在石英粒间。方铅矿氧化后主要成白铅矿,另外还有铅矾、水铅锰矿等次生矿物。白铅矿:灰色,呈它形,无色透明。有色白铅矿内含大量微粒石英包体。铅矾:呈灰白色的集合体。水锑铅矿:黄色针状集合体,常与孔雀石、方解石、铜兰等次生矿物共生。95 水铅锰矿:灰-黑色,呈皮壳状、鲕状分布在氧化矿石中,主要成份:Pb48.85%、Mn51.15%。2、铜矿物黄铜矿:铜黄色,常与方铅矿、闪锌矿共生,也常与银黝铜矿共生或互相镶嵌等。黝铜矿:肉红色,它形粒状,与方铅矿、银黝铜矿密切共生。铜兰:主要呈针状、放射状、囊状产在白铅矿、铅矾中,或沿方铅矿边、裂隙处氧化充填。3、闪锌矿:灰色、浅黄棕色,它形粒状。主要呈不规则状与方铅矿毗边产出或产在方铅矿之中。粒径一般为0.03-0.1mm。4、黄铁矿:呈不规则状产在方铅矿或脉石矿物中。粒径一般为0.02-0.05mm。5、铁锰矿物:铁锰氧化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软锰矿、硬锰矿、水铅锰矿,黄钾铁矾等。3.2.2.2矿石化学成分本区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为:Ag、Pb、Fe、S、Mo、Cu、SiO2、Al2O3等,大部份金属矿物、单矿物中都含一定量的银。矿石中主要常量元素Si、Al、Fe、Ca、Mg等其含量变化都比较大,显示了构造蚀变岩型矿石的成份特点;矿石氧化后,Mg、Ca、Na、S等元素具有减少的趋势,而Fe、Mn等元素有富集的趋势。VVV铅矿区Ⅰ矿体铅品位0.56-6.46%,平均品位1.84%,银品位45.0-245.0g/吨,平均品位115.18g/吨。Ⅰ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0.7%,铅品位变化系数58.34%,银品位变化系数28%。Ⅰ矿体铅品位变化系数属稳定型。矿石中主要共生有用元素为银,银品位变化系数属稳定型。其他铜、锌等一般含量低,达不到工业要求。95 3.2.2.3矿石结构、构造1、矿石结构主要有:⑴、按矿物结晶程度有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镶嵌结构、它形胶状结构。自形矿物有六方柱状石英,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和柱状白铅矿。大部份矿物均为半自形和它形。胶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辉铜矿等。⑵、按矿物的粒度大小有粗中粒、细粒和微粒结构。粗粒者有石英、方解石和方铅矿等。大部分矿物以细粒结构为主,粒度<2毫米。微粒矿物一般呈胶状。⑶、碎裂结构:早期矿物黄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等,受构造作用出现裂纹,后期后矿脉或石英、方解石脉充填其中。⑷、填隙结构:方铅矿脉或石英、方解石脉充填于早期破碎岩石裂隙之中。⑸、固熔体分离结构:矿石中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银黝铜矿等同期生成的矿物常常互相包裹,呈乳滴状分布在一起。⑹、镶边结构:方铅矿或黄铜矿被氧化,形成兰色环带,自然银镶嵌在石英的边缘呈环带。⑺、交代残余结构:最明显的是长石被鳞片状绢云母交代,方铅矿被白铅矿交代,黄铜矿被铜兰、孔雀石交代后的残余现象均可见到。2、图4--1矿石构造主要有:构造以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为主,其次为块状、团块状、条带状、浸染状、疏松状、鳞片状等构造。⑴、脉状──网脉状──条带状构造:早期岩石发生破碎断裂,热液沿裂隙贯入,生成细脉状─网脉状──条带状金属矿脉。⑵95 、角砾状构造:早期形成的矿脉及岩石破碎后被后期金属矿物和石英、方解石等物质胶结在一起。有的角砾被次生铁锰矿物胶结。⑶、块状、团块状构造:主要出现在构造裂隙交汇处及厚大的囊状矿体之中,主要矿物是方铅矿,少量石英或方解石。⑷、浸染状构造:方铅矿或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在石英或方解石之中。⑸、疏松状、皮壳状、鲕状构造:在表生条件下生成结构疏松的白铅矿、铅矾、针铁矿、水铅锰矿等矿物集合体。有的外表形成一层壳,又象鲕状,有的成空格状。3.2.3矿石类型1、矿石自然类型⑴、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不同分类: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为:氧化矿石(矿石的氧化率大于30%)、混合矿石(矿石的氧化率在10-30%之间)、原生矿石(矿石的氧化率小于10%)。VVV铅矿区原生矿石较多,且多分布在中深部,氧化矿石较少仅分布在地表和浅部,混合矿石多分布在浅部,极少数分布在中浅部,本区没有进行物相分析,估无法确定各类型比例。⑵、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特点分类:将矿石划分为强硅化蚀变岩型铅、银矿石,绢云硅化蚀变岩型银铅矿石及致密块状矿石,细脉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及星点浸染状矿石。⑶、按脉石矿物成分分类:95 可将矿石划分为:蚀变片麻岩型矿石(为贫矿石),蚀变岩型矿石(多为贫矿石,极少数中等品位矿石),变辉绿岩型矿石(一般为贫矿石为主),角砾岩型矿石(贫矿石至中等品位矿石均有),石英型矿石(以中等品位矿石均有),碳酸盐型矿石(以贫矿石、中等品位矿石为主,少量富矿石),方铅矿型矿石(以富矿石为主,以方铅矿为主,如硅化强者为特富矿石,或含少量碳酸盐矿物)。2、矿石工业类型该类型的分类,主要根据方铅矿石的多少,其它金属硫化物的有无及脉石成份等特征,将VVV铅、银矿床的矿石划分为三种矿石的工业类型:⑴、石英-方铅矿型矿石:该类型矿石大部份为中等品位矿石,少量为富矿石,是VVV矿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该类型矿石的特点是强硅化及绢云母化,蚀变矿物种类种类较多,普遍有数量不等的方铅矿物。矿石的颜色多为灰、灰白色,多为脉状-网脉状构造的矿石,少数为角砾状矿石或条带状矿石及团块矿石。⑵、石英-方铅矿-多硫化物型矿石:该类型矿石多为富矿石,少量特富矿石和中等品位矿石,是VVV铅矿区最主要的矿石类型之一。该类型矿石的特点是硅化和绢云母化均很强,蚀变矿物种类多,含较多的方铅矿等硫化矿物。矿石颜色多为深灰色,多以块状矿石为主,其次为脉状--网状及条带状矿石。⑶、绢云-少硫化物型矿石:该类型矿石多为贫矿石,少量中等品位矿石。是VVV铅矿区数量最多的矿石。该类型矿石的特点是围岩蚀变普遍较强,但硅化较弱,绢云母化有时较强,方铅矿多呈星点状或细脉状分布,其它硫化物矿物很少见到。该矿石颜色多为浅灰白色或黄褐色等基本上以角砾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及疏松状-鲕状矿石组成为主。3.2.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1、矿床成因VVV铅矿区矿床成因与铁炉坪银矿矿床成因相同。成矿具有多阶段性,成矿热液具有活动的多期性。95 根据铅、硫同位素样品测定结果表明,VVV铅矿区矿床成矿作用比较复杂。铅为混合铅,主要来自下部地壳,即来自结晶基底;硫除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外,还有部份来自变质围岩。从矿物包体测温结果表明,矿床形成温度属中低温区间,即150-244℃。成矿热液活动具有多阶段性,即: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形成黄铁矿-磁铁矿、石英等矿物组合,成矿温度为250-300℃,中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银的重要成矿阶段,形成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石英等矿物组合。自然银及银的硫化物、银的硫盐矿物主要产于这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50-250℃;晚期石英-白云岩-硫化物阶段:为银的次要成矿阶段,形成方铅矿-白铁矿、方解石等矿物组合,有银的硫化矿物出现。该矿床受绿岩带、重熔花岗岩体及构造断裂带的综合控制。即早期太华群地层中的银在区域变质过程中活化,向有利的部位迁移形成银的初步富集;EWWERF群火山活动及其的构造作用一方面使断裂带活化,同时又使银再次迁移集中;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使破碎带局部扩容,同时自身携带的成矿物质进入,又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提供热源,形成含矿热液。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为含矿热液上升和金属矿物的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矿床具古源新成特征。综上所述,VVV铅矿区铅、银矿床为破碎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作用为: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重熔花岗岩侵入-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2、找矿标志(1)、太华群地层:EWWERF山北坡广泛分布,为间接标志。(2)、95 物、化探异常区:激电低阻高极异常区,化探分散流及土壤次生晕的Ag、Pb、Zn、Cu、Sb等元素异常区。(3)、北北东-北东向构造断裂带及拆离断裂带的分布区:EWWERF山北坡广泛发育这组断裂构造带。(4)、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强烈发育区为直接找矿标志,地表褐铁矿化、铁锰矿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都为重要的找矿标志。(5)、在蚀变破碎带内发育的硫化物多金属矿物组合地段,是铅、银矿富集的主要地段。3.2.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类比依据鉴于该区与铁炉坪银矿毗邻(仅2km),虽然本区为铅矿区,实际为银、铅共生矿床,矿石类型与铁炉坪银矿一致,我们把两矿区的化学成分及矿石物质组成进行了对比,两矿区同为铅、银共生矿床,只不过铁炉坪银矿银、铅品位比VVV矿区高,两矿区矿石类型,矿物组合成份一致,故仍可进行类比。结合铁炉坪银矿近十几年生产情况故进行类比,本区加工性能应属良好。铁炉坪、VVV铅矿区矿石质量特征对比表表3-1矿区名称矿石类型分析结果Pb(%)Ag(10-6)铁炉坪混合矿(石英-方铅矿型矿石)3.31290.34VVV混合矿(石英-方铅矿型矿石)1.79111.302、试验种类、方法及试验结果铁炉坪银矿床先后作了两个选矿试验样。Ⅰ号选矿试验样在详查阶段进行,采集的样品为氧化矿石,委托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进行试验,试验于1992年12月完成,提交了《WWW省AAA县铁炉坪银矿床选矿试验研究报告》,Ⅱ号选矿试验样在勘探阶段进行,采集的样品为混合矿石,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试验,于1994年10月提交了《WWW省AAA县铁炉坪银矿床混合样选矿试验报告》。95 (1)采样方法及代表性a、Ⅰ号选矿试验样的采样情况试样的采取在Ⅲ1及Ⅱ1号矿体中进行,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选择了PD6号坑道的11穿、07穿、03穿及PD3号坑道,吨C00号探槽共八个点进行采集,主样品位:银235.00g/吨,铅4.50%。采集的样品分富矿,贫矿和中等品位矿石,并采围岩样60公斤进行配样用。采样方法以剥层法为主,次为刻槽法。根据矿体大小、控制程度布置样品重量,考虑了采样点分布的均匀合理性(即从走向、倾向、面上等因素考虑布样)。矿石样品总重量511公斤,其中Ⅲ1矿体285公斤,Ⅱ1矿体226公斤。在Ⅲ1及Ⅱ1矿体的采样重量各占总采样重量的56%及44%,根据储量所占比例,所采试样具有代表性,基本满足规范及加工试验的要求。b、Ⅱ号选矿试验样的采样情况本次采集以混合矿石为主,并有部分氧化矿石和少量原生矿石。共在PD6号坑道九个穿脉坑道内及一个沿脉坑道内选择了十九个采样点进行取样。第一次采样样品总重526.5公斤,并专门采集富矿石样110公斤,采集围岩样111公斤,合计747.5公斤。在19个采样点共采集矿相鉴定样31块。第一次采样经粉碎化验,矿石氧化率大于30%,第二次又在PD6号坑内的11、07、05等穿脉内补采混合矿石样品198公斤。采样中考虑采样点分布的均匀合理性(即从走向‘倾向’面上等因素考虑布样)。在二次样品重总量724.5公斤中,Ⅱ1矿体重435公斤,Ⅲ1矿体289.5公斤,即Ⅱ1、Ⅲ1矿体的采样重量各占总采集重量的60%及40%。样品的采集按Ⅱ1、Ⅲ195 号矿体所占储量比例,按矿石的工业类型,并参考矿石的自然类型所占比例,矿石品级(富、中、贫矿石)的比例进行采集,主样品位:Ag250-256g/吨,Pb2.98-3.24%。样品采集有广泛的代表性,完全满足了规范及加工试验的要求。因单独的铅矿分布零散,且矿石数量也不多,故没有对单独的铅矿石采取可选性试验样。(2)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a、Ⅰ号选矿试验样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①选矿方法的选择根据矿石中银、铅的赋存状态,矿物粒度大小、嵌布特性,矿物组合,矿石结构特征及含杂质等情况综合考虑。结合本矿石物质组成研究,显然采用浮选法是适宜的。探索试验中曾用过重选法,磁选法回收银铅矿物,效果均不理想。因此选矿方法确定为浮选法。②浮选方案的确定㈠氧化矿-硫化矿混合浮选流程中药剂用量单位均g/吨,以下氧化矿-硫化矿混合浮选流程氧化矿──硫化矿混合浮选结果表    表3-2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Ag(g/吨)PbAg银精矿4.0543.90373346.7970.97中矿1.1519.1911745.816.34尾矿94.801.905147.4022.69原矿100.003.80213100.00100.00㈡硫化矿-氧化矿优先浮选硫化矿──氧化矿优先浮选结果表    表3-3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Ag(g/吨)PbAg银精矿12.0049.06561727.3656.49银精矿23.1225.65141322.3122.16中矿1.0016.258664.534.35尾矿93.881.753645.8017.00原矿100.003.59199100.00100.0095 从上述试验可看出,氧硫混选流程具有流程结构简单,精矿品位高的特点。所以决定采用氧硫混选流程。另外探索试验中还发现银铅矿物上浮速度较慢,与药剂作用所需时间较长。宜采用多段选别,分批加药的工艺。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开路试验、闭路试验、化学浸出试验等。③选矿试验结果㈠采用氧硫混合多次选别,分批加药,中矿单独再浮选的工艺流程较好的回收了主要目的矿物银、产品达到银精矿标准,回收率较高,证明了选矿工艺流程是合理的,药剂制度是适宜的。银精矿中银品位3027g/吨,银回收率为89.88%,铅品位44.77%,铅回收率为70.82%。详见表3-4。浮选最终指标表    表3-4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Ag(g/吨)PbAg银精矿6.4844.77302770.8289.88尾矿14.732.37732.741.58尾矿288.791.222126.448.54原矿100.004.102.18100.00100.00㈡从银的回收情况看,虽然该矿氧化程度高,但可选性仍较好,不属于特别难选矿石。㈢矿石中除铅外其它伴生有用组份含量较低,综合回收意义不大。b、Ⅱ号选矿试验样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①选矿方法的选择根据矿石性质,主要金属矿物为银矿物,铅矿物,伴生有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伴生矿物品位低,无法综合回收,所以本试验仅考虑回收银矿物和铅矿物。95 银矿物和铅矿物的嵌布关系密切,铅矿物含银量占总银量的40%左右,银矿物的回收以铅矿物为载体,银将随铅回收。在选择选矿方法时考虑到银矿物粒度细徵,需进行细磨,故决定采用单一的浮选流程,回收银矿物和铅矿物,得到银、铅混合精矿。考虑到试样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白铅矿和铅矾等氧化铅矿物,试验将采取目前生产上唯一有效的选矿方法:预先硫化、黄药浮选予以回收。②探索试验选矿原则流程决定后,用1#矿样进行药剂方案的探索试验。探索试验粗选药剂条件   表3-5试验编号调整剂Na2CO3(g/吨)抑制剂Na2SiO3(g/吨)硫化剂Na2S(g/吨)捕收剂起泡剂2#油(g/吨)丁黄药(g/吨)丁铵黑药(g/吨)硫氨9号(g/吨)120003000100150142200030005001001501432000300050284200030005005028探索试验结果表     表3-6试验编号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Ag(g/吨)PbAg1银铅精矿10.13168919.3391.8182.85中矿4.141203.372.675.90尾矿85.73120.315.5211.25原矿100.00186.352.363100.00100.002银铅精矿8.59201225.5292.6992.69中矿5.54600.641.781.50尾矿85.87120.165.535.81原矿100.00186.462.365100.00100.003银铅精矿4.31332945.5177.1583.07中矿1.3010617.517.424.14尾矿94.3630.400.3215.4312.79原矿100.00185.972.361100.00100.004银铅精矿4.67326847.0081.7792.80中矿1.368435.616.143.23尾矿93.97240.1012.093.97原矿100.00186.632.365100.00100.00从表3-6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银、铅的选矿指标:采用硫化钠95 硫化浮选比不硫化直接浮选好,捕收剂是丁黄药和丁铵黑药混合用药比硫氮9号好,故决定采用硫化剂-硫化钠,捕收剂-丁黄药、丁铵黑药。③选矿条件试验为确定最佳磨矿细度,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和粗选药剂用量试验,并对磨矿细度试验进行了验证。认为磨矿细度为80%-0.074mm时指标最佳。并进行了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试验进行了两种流程结构比较,即一段磨矿,一粗二扫三精,中矿顺序返回和一段磨矿,一粗二扫三精,中矿集中返回粗选.试验结果表明,后者不仅流程结构简单,而且防止了泥矿影响,有利于银铅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提高。药剂试验,通过详细比较,采用硫化钠预先硫化,综合使用有效的调整剂和捕收剂较为合理。④选矿试验结果㈠WWW省AAA县铁炉坪银矿属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矿样物质组成较简单,有用元素银、铅,其它伴生有用元素锌、铜、硫、锑等,但其含量低,综合回收意义不大。有害杂质砷,有机炭含量亦低,对选矿无多大影响。本矿样属易选型银、铅矿石,选矿试验主要回收银铅。需要说明的是,铜的含量个别达0.1%,银铅精矿中铜的含量超标,主要原因是银黝铜矿,硫锑铜矿富集而造成,无法回收,建议在今后生产中作专题研究。㈡采用硫化矿和硫化后的氧化矿混合浮选,精选中矿集中返回粗选流程,不论对1#矿样或2#矿样均是合适的,都能取得理想的指标:银铅精矿品位银5000g/吨以上,铅60%以上,回收率银为94.12-94.83%,铅为82.24-94.98%,详见表3-7。闭路试验结果表    表3-7试验编号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备注Pb(%)Ag(g/吨)PbAg1#银铅精矿3.37525766.7894.5894.92中矿按回方案顺序返尾矿96.6310.50.1255.425.08原矿100.00187.312.371100.00100.00银铅精矿3.35529067.0994.8394.98中矿集95 尾矿96.65100.1235.175.01中返回原矿100.00186.882.366100.00100.00方案2#银铅精矿3.55543261.6594.1282.24尾矿96.4512.500.495.8817.76原矿100.00204.892.661100.00100.003、矿石利用性能评价铁炉坪银矿矿床银铅矿石主要为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其次为原生矿石,在详查阶段作了一个氧化矿石的选矿试验样,勘探阶段又作了一个混合矿石选矿试验样,两个样都得到了较好的选矿效果。由于矿石中银矿物主要呈独立矿物存在,少量分散于铅矿物,铁锰氧化矿物,锌铜的硫化矿物和脉石矿物中,且粒径较细,大部分小于0.05mm,少部分小于0.10mm。方铅矿和次生的含铅矿粒度范围较广,多呈中粒为主的细-粗粒不等粒不均匀分布。将氧化矿石磨到-200目占85%,采用氧硫混合多次选别,分批加药中矿单独再浮选的工艺流程,产品达到了精矿标准,银精矿中银品位3027g/吨,回收率89.99%,铅品位44.77%,回收率70.82%。虽然该矿石氧化程度高,但可选性仍较好。将混合矿石磨到-200目占80%采用硫化矿和硫化后的氧化矿混合浮选、精选中矿集中返回粗选流程,取得了理想的选矿指标;银铅精矿含银5000g/吨以上,含铅60%以上,回收率银为94.12-94.83%,铅为82.24-94.98%。属易选型银、铅矿石。总之,本区矿石可选性能良好,矿石类型较简单,矿物物质组成也简单,有用元素为银、铅,其它伴生有用元素锌、铜、硫、锑等均较低,综合回收意义不大,有害杂质砷,有机炭含量亦低,对选矿无多大影响。两个选矿试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指标。通过以上所述,铁炉坪银矿床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的选矿工作均取得了最佳方案,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良好。这也就是说,VVV铅矿区的铅、银矿石如果采用硫化矿和硫化后的氧化矿混合浮选95 进行处理,也将获得最佳效果和理想的技术指标。3.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3.1水文地质条件3.3.1.1区域水文地质概述本区属黄河流域KK河水系。根据以地表水流域划分水文地质单元的基本原则,矿区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按KK河支流JJJ沟流域圈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该水文地质单元西、南、东皆为地表分水岭,北为KK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将本单元划分为两区,其特征分述如下:1、裂隙水区:本区地形标高700~2094米,相对高差800~1000米,约占全单元面积的95%。主要出露中元古界EWWERF群的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太古宇太华群的片麻岩等。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脉状水。⑴、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基岩在本区广泛出露,其风化程度主要受地形、气候和岩性、构造的控制。风化深度一般40~60米,最深可达70米,地下水埋深20~30米。局部地段裂隙水沿坡、沟谷溢出成泉,泉水出露标高一般在1100~1530米。基岩风化裂隙潜水一般具有“山高水高”的特点,其水量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变化。泉水流量0.010~1.20升/秒,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⑵、构造破碎带裂隙脉状水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的一系列的断层破裂带,构成了地下水的储存场所。本区北东向的构造破碎带是地下水的主要控水构造,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裂隙及构造破碎带补给深层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处以泉的形式排泄。据调查资料95 :泉水流量0.03~0.70升/秒,为弱富水性含水带。本区各含水带之间水力联系不大,没有统一的地下水位。2、孔隙水区:主要沿JJJ沟、西沟等较大沟谷分布,本区标高1100~1530米,高差200~430米,沟谷多呈“U”字型,约占单元面积的5%。岩性以第四系河流冲积砂卵砾石为主,厚度不均,水位埋深2~10米。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据调查资料:泉水流量0.010~0.545升/秒,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由于地面坡降较大,分布面积小,对矿坑充水影响不大。3、区域地下水动力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于地形坡度大,大气降水的部分沿山坡流入沟谷,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沿孔隙、裂隙垂直渗入地下,形成风化带潜水和裂隙脉状水,一小部分作短途运移后,遇沟谷排出地表,或侧向补给其它含水层。区域地下水总迳流方向是从南向北运动。3.3.1.2矿区(床)水文地质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部,位于西沟西南,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0米,地面标高1071~1530.5米。铅、银矿资源量计算底界标高1030米。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西、南皆为地表分水岭。整个矿区地形坡度大,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和矿坑水的自然排泄,矿体基本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风化带裂隙潜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脉状水补给来源有限,富水性弱。矿床属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矿坑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一)、含水层(带)矿区主要含水层(带)为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带和构造破碎裂隙含水带。1、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带95 :主要分布在地表基岩风化带内。据坑道资料分析,风化带厚度一般40~70米,地下水埋深30~60米,水位标高平均1201.17米,含水带厚0~10米。潜水面随地形变化而变化,流场形态受地形控制。地下水在山脊两侧由高往低向东西两侧沟谷运动,最终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基岩风化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除部分形成短暂地表径流外,大部分渗入地下。矿区地表多为原岩残坡积松散层覆盖,植被发育,有利于降雨入渗。据瓦罐沟小流域观测资料,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5~0.09%,但由于基岩裂隙水埋深较大,下渗之水部分被第四系和基岩包气带吸收,再通过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返回大气中,只有一部分补给基岩裂隙水。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带富水性不均一。由于地表风化程度不同,使得风化带厚度大小不均。在山顶风化裂隙水埋藏深度大,水量较小;在山坡地段,随着地形坡度变缓,汇水面积增大,风化裂隙水埋藏变浅,厚度增厚,水量也增大,常在山麓地带溢出成泉。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据泉水调查资料:丰水期,泉水流量一般0.010~0.200升/秒;枯水期往往干枯,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矿化度平均为0.50克/升。2、构造破碎带裂隙含水带:主要分布在受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一系列构造断裂带-四条蚀变含矿带中。矿区位于草沟倾伏背斜的东翼近轴部,构造断裂发育,以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为主,总体走向30-50°,倾向NWW,倾角50°~85°,有分枝复合及多期活动现象。其力学性质为先压后张,在平面上呈舒展波状,剖面上有上陡下缓的趋势,为矿区的主要控水构造,也是矿床充水的重要通道。区内还发育有北东东、东西及南北向构造断裂,规模较小,延伸短,透水性差,多为后期岩浆所充填,形成辉绿岩、闪长玢岩及角闪岩脉。95 贯穿全区的断裂蚀变含矿带与围岩呈断面接触或渐变过渡关系。一般其顶、底板为较稳定的蚀变片麻岩。因受强烈挤压作用,透水性极差。蚀变片麻岩之间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蚀变构造岩和铅、银矿体等。岩石呈灰-灰褐色,角砾状结构和碎裂结构。角砾呈次棱角状、压扁状等。主要造岩矿物为绢云母、石英及少量碳酸盐类矿物,多为硅质、铁质及钙质胶结。局部地段裂隙发育,裂隙率0.814~1.31%,多为张开型,岩芯多呈碎块状、碎屑状。据PD3穿脉坑道揭露,除穿脉坑道200米处有较大(0.150升/秒)涌水外,其余地段涌水量均在0.010~0.090升/秒之间,数周后,水量逐渐减小,二至三个月后多为潮湿或滴水状。据统计,探矿坑道水文地质调查总长度509.7米,其中坑道干燥状长198米,占38.84%;坑道潮湿状长246.78米,占48.40%;滴水状长65米,占12.75%。上述资料表明:构造破碎带中地下水,以静贮量为主,补给来源小或有限,属弱富水含水带。构造破碎带在地表出露宽度约1.50-5.50米,接受大气降雨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补给,因此裂隙水动态变化与降雨关系密切。裂隙脉状水在各构造断裂带中,构成不同的含水体系,各含水带联系不大。(二)、隔水层(带)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带以下,未经风化的完整变质岩、岩浆岩均为隔水层(带)。作为构造蚀变含矿带顶底板的蚀变片麻岩、辉绿岩脉是裂隙脉状含水带的直接顶底板。它们的分布、厚度变化很大,各含水带都不相同。3.3.1.3矿坑涌水量预测(一)、矿坑充水因素及计算方法说明95 矿床充水主要来源于蚀变构造破碎带中所赋存的地下水,通过坑道揭露汇入坑内。破碎带中地下水多为储水透镜体,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来源有限,属弱富水性含水带。构造破碎带的围岩片麻岩为隔水层(带),构成了矿床的水文地质侧向边界。在探矿坑道1091米中段基础上,采用水文地质比拟~单位涌水量法预测第一开拓水平和最低开拓水平的坑道涌水量。计算公式:Qi=[Q/(F·S)]·Fi·Si式中:F-开采面积(平方米);Fi-设计开采面积(平方米);S-坑道水位降低值(米);Si-设计坑道水位降低(米); Q-坑道排水量(立方米/日);Qi-预测坑道涌水量(立方米/日)。(二)、参数选择和涌水量预测结果1、利用探矿坑道PD3-1091m水平观测资料预测,预测参数选择见表3-8,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见表3-9。坑道涌水量预测参数选择表表3-8参数名称选择依据取值QPD3探矿坑道排水量由坑道内抽水试日平均量确定正常涌水量20m3/d最大涌水量60m3/dFPD3探矿坑道系统面积在坑道平面图上求得26400m2F10911091米中段预计开采面积在1091m中段平面图上求得176500m2F1030最低开拓水平(1030m中段)预计开采面积同F1091176500m2SPD3探矿坑道水位降低值取1091m中段高差值代替112.9mS10911091m中段预计水位降低值同S112.9mS1030最低开拓水平(1043m中段)预计水位降低值在S基础上增加中段高差120m232.0m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表表3-9中段开拓水平(1091m中段)预计最低开拓水平(1030m中段)正常涌水量(m3/d)233.7377.0最大涌水量(m3/d)501.1931.0(三)、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评述95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充水因素清楚,水文地质模型概化较准确;计算方法及公式选择合理,符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2、PD3坑道排水量都是矿区实测资料,数据可靠,参数选取有依据。3、建议矿山开采设计时采用矿坑涌水量:1030米中段正常涌水量233.7立方米/日,最大涌水量501.1立方米/日;最低开采中段(1043米)正常涌水量377.0立方米/日,最大涌水量931.0立方米/日。3.3.1.4矿区供水水源评价本区沟溪众多,水资源丰富。据地表水观测结果,在西沟与JJJ沟交汇处地表水平均流量2.62立方米/秒。根据未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估算,全矿生产、生活及消防总用水量约在2000立方米/日以上,而预测的矿坑最低开拓水平正常涌水量为377.0立方米/日,远不能满足矿山供水要求。本区铁炉坪银矿已开采十多年,选厂建在JJJ沟一带地势较平坦、开阔地方。西沟北部地势平坦,2007年6月25日在此处的观测成果,该段地表水平均流量在0.383~0.401立方米/秒,完全可以满足矿山供水要求。据取水样分析:浑浊度超国标2度,有少量悬浮物,细菌总数390个/毫升,超国标2.9倍,其余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地下水经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3.3.1.5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东、南、西皆为地表分水岭。矿区地形坡度大,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和矿坑水的自然排泄。矿区内铅、银矿脉最低出露标高1071m,矿体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风化带裂隙潜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水补给来源有限,富水性弱。因此,矿床属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矿坑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3.3.2工程地质条件95 矿区主要出露以结晶变质岩为主,间或有少量岩浆岩块状岩类。岩性较复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草沟组和石板沟组的古老变质岩和规模不大的岩浆岩脉。地质构造发育,在矿区中部主要分布着一条含矿蚀变构造破碎带。地表岩石风化作用中等,一般岩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地段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属以块状岩类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偏上)类型。3.3.2.1工程地质岩组特征根据岩石成因、岩性、结构特征、结构面发育程度和分布特点,以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对未来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等,矿区岩石可划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岩组。(1)、角闪斜长片麻岩组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侧太古宇太华群草沟组和石板沟组中,出露面积最为广泛。岩性主要以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还包括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呈灰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组成,具有混合岩化作用,常见伟晶岩化、黑云母条带。该岩组常构成矿床的围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岩组裂隙发育,主要结构面有五组:351°∠60°、220°∠55°、132°∠29°、297°∠65°、193°∠57°。裂隙面间距一般20~50毫米,裂隙宽2~5毫米,长0.05~0.90米。裂隙面粗糙,有铁质浸染现象。岩组RQD指标平均71.0%,岩石质量中等,岩体完整性中等。岩体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风化带、蚀变构造较强烈地带常呈碎裂~散体结构。岩石抗压强度123.06~181.99兆帕,属坚硬岩石,但由于岩石含暗色矿物较多,易风化成高岭土状,使岩石强度降低。(2)、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是矿区主要含矿部位,总体呈北西向展布。95 岩性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还包括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和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等。岩石呈灰白~灰黑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等。该岩组裂隙不发育,RQD指标平均68.7%,岩石质量中等,岩体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岩石抗压强度129.49~203.60兆帕,属坚硬岩石。片麻理产状大致为320°∠65°。该岩组易风化,风化后强度降低。(3)、蚀变岩岩组主要分布构造破碎带及周围。岩性为片麻岩蚀变后的产物,常具有较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岩石呈灰白──深灰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以长英质为主。该岩组裂隙不发育,RQD指标平均50.7%,岩石质量中等,岩体结构以块状~碎裂结构为主,岩石抗压强度103.77~145.20兆帕,较坚硬。(4)、构造角砾岩岩组主要分布在矿床四条破碎带中,岩性包括构造角砾岩、构造碎裂岩等。岩石以角砾状构造、碎裂状构造为主,角砾成分与围岩有关,形状多呈次棱角状、压扁状等,主要造岩矿物为绢云母、石英及少量碳酸盐类矿物等,角砾多被硅质、铁质及钙质等胶结。该岩组裂隙发育,结构疏松,风化、蚀变强烈。其主要结构面有四组:180°∠42°、238°∠76°、334°∠57°、40°∠80°,裂隙一般宽1~2毫米,岩组RQD指标平均为40.7%,是矿区RQD值最低的岩组。岩体完整性较差,结构主要为碎裂~散体结构。岩石抗压强度60.55~101.62兆帕。据PD3主坑道调查,断层破碎带局部地段有坍塌掉块现象,需要支护,另外在断层带处常见有滴水现象。(5)、闪长(玢)岩岩组为中元古代侵入岩体,呈岩盘状产出,主要分布在19~27勘探线一带,面积较小。岩石呈暗灰色,粒状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及少量石英等。95 岩石抗压强度115.02~195.21兆帕,强度较高,属坚硬岩石。该岩组节理裂隙稍发育,但多为硅质充填。RQD指标平均68.4%,岩体完整性中等,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由于分布面积局限,故工程地质意义不大。(6)、辉绿(玢)岩岩组和闪长(玢)岩一样,为中元古代侵入岩体,多以浅成岩脉或岩墙产出。岩石呈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辉石、斜长石等组成。岩石抗压强度119.30~223.96兆帕,质地坚硬,性脆。该岩组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其优势方向有六组:162°∠88°、90°∠76°、49°∠80°、181°∠58°、213°∠61°、270°∠11°。在地表,裂隙宽一般1~5毫米,长0.3~1米,裂隙面光滑,有铁质浸染现象,且互相切割成块状、碎块状;在坑道内,节理宽1~2毫米,长0.3~1.5米,局部地段可见有渗水现象。该岩组RQD指标平均65.6%,岩体岩体完整性中等,呈块状结构。各工程地质岩组岩石物理、力学、RQD指标、点荷载试验成果汇总表表3-10名称物理性质指标力学性质指标点荷载试验RQD指标(%)吸水率(%)饱水率(%)容重(g/cm3)软化系数抗压强度(MPa)静弹模(×03MPa)静泊松比抗剪强度点荷载强度PLS(MPa)单轴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σc(Mpa)干湿干湿干湿C(MPa)Φ度径向轴向径向轴向径向轴向(%)角闪斜长片麻岩2.832.952.5248.8※60.128.00.250.04235.116.8910.19123.06181.9913.2319.5671.0斜长角闪片麻岩2.682.822.620.57110.763.266.066.90.200.200.0233.027.2511.40129.49203.6013.9221.8968.7蚀变岩0.800.892.770.60128.769.761.447.70.200.180.03331.675.818.13103.77145.2011.1615.6159.7构造角砾岩2.092.152.650.5787.435.377.264.40.0332.743.395.6960.55101.626.5110.9240.7闪长(玢)岩0.200.232.800.82109.087.8137.36.4410.93115.02195.2112.3620.9968.4辉绿(玢)岩0.220.262.760.49132.964.986.761.20.210.03538.836.6812.54119.30223.9612.8324.0865.6※此值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经验值。此外,矿区内还分布有第四系的残积、坡积及冲洪积物,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碎石、砂卵砾石层和黄土构成,由于分布范围及厚度有限,故对未来矿山开采影响不大。3.3.2.2坑道和边坡稳定性评价95 1、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矿体顶底板岩石主要为蚀变的片麻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辉绿岩等。矿体与顶底板岩石多数为渐变过渡关系,接触界线不清,地质上要靠化验分析结果来圈定矿体与顶底板岩石界线。矿区矿体顶底板岩石厚度不均,形态较为复杂,岩石强度较高。据岩石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结果:蚀变岩干抗压强度平均为128.7兆帕,饱和抗压强度平均为69.7M兆帕,属坚硬岩石;内聚力C为0.015~0.05兆帕,内摩擦角Φ为30.20~33.14°;RQD指标平均值59.7%,岩体呈中等完整,块状结构。构造角砾岩干抗压强度平均为87.4兆帕,饱和抗压强度平均为35.3兆帕;内聚力C为0.03兆帕,内摩擦角Φ为32.74°;RQD指标平均值为40.7%,岩体完整性差,呈散体结构。蚀变后的片麻岩、辉绿岩强度比原岩差,但高于蚀变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矿体及其围岩在地下深处(≥70米)岩石质量较好,在地表风化带内,岩石质量较差。据矿床坑道调查,在坑道开口地段0~40米处,有矿带穿过地段大多易发生坍塌、掉块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局部地段需要支护,如PD3坑道253米处揭穿Ⅰ号蚀变破碎带,坑道顶部掉块坍塌较为严重。2、坑道围岩稳固性评价坑道围岩主要为蚀变岩、构造角砾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辉绿(玢)岩,此外还有少量黑云斜长片麻岩、均质混合岩及角闪石岩等。在对探矿坑道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岩(土)体进行了强、弱、未风化三带划分。95 地表以下0-20米地段为强风化带。岩石风化作用强烈,裂隙面明显,局部地段片麻岩已风化成白色的高岭土。岩心块度一般5-15毫米,多呈角砾状,为团块碎裂结构,RQD指标范围0-35%,平均10.5%。岩体破碎,稳固性低。地表以下20-70米地段为弱风化带,岩石表面和裂隙面有风化迹象,有少量裂隙将岩体切割成20-50厘米的块体,基本保持母岩结构。建议在未来矿山开采设计中,对强风化带和裂隙构造发育地段的岩(土)体可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3.3.2.3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矿区坑道围岩稳定性较好,无须支护。蚀变构造破碎带强度稍差,可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局部地段易发生崩塌不良地质现象,未来开采时应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因此,矿区一般岩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地段有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属以块状岩石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3.3.3环境地质条件3.3.3.1区域稳定性评价本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区中部,在区域地震上位于汾渭地震带及华北地震带南端。自太古代基底形成以来,长期处于裸露状态;太古代末期、中元古代、燕山期地壳剧烈活动,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以后趋于稳定,不存在有发震构造。据历史记载,本区有感地震11次,其中具有破坏性的有3次:①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建元6年)地震,震中在AAA,震级5级,屋宇倾覆者甚多;②据AAA95 县志记载,公元1564年(明嘉靖43年)地震,有声如雷,倾倒宫房民舍,压死人畜甚多;③公元1615年(明万历43年)地震,震中在卢氏,震级5级强,庐舍倒塌,只存城隍、关帝二庙。其它小震自1960年以来明显增多,但震级都在2.0-3.1级,没有大的破坏性。据统计区内各次地震时间、地点及震中位置列于表3-11。矿区及附近地区地震资料统计表表3-11编号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年月日经度纬度地点1公元前134AAA5.021564AAA31615卢氏5.041960221111°0534°2卢氏北2.051960630111°1834°′卢氏2.36196828111°4034°35AAA3.171973415111°3734°35渑池2.581973417111°5134°31渑池2.5919731020111°3034°33渑池2.0101975626111°2534°3渑池2.111197686111°0434°3灵宝东北2.3说明:资料来源于原KK阳地区地震办公室综观本区地震史,震级均在5级以下。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虽然矿区内及附近存在岩浆岩体和断裂,但对场地的稳定性不构成影响,即不存在全新活动性断裂,场地比较稳定。3.3.3.2矿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本区主要地表水体为山间溪流,本次详查工作共取5个简分析样。对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所检项目中,指标均满足Ⅰ类标准,但未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全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地表水水质基本良好。3.3.3.3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1、自然环境状况95 矿区属中山浅切割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10.9毫米,历年最高气温42.1℃,最低气温-21.3℃。西沟流经矿区东部,水量丰富,当地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以农林为主要生产方式,经济文化落后,矿区附近为铁炉坪银矿山,对下游水质有影响,本矿区大气、水及土壤未受污染。总之,矿区自然、社会及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地质环境现状矿区地下水为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脉状水,水量较小,便于疏干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域稳定性较好,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体及围岩中含有微量有害组分,但在天然条件下对环境未造成影响。故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尚好。3、矿山开采环境影响预测(1)矿山排水当地侵蚀基准面为1071m,矿区大部分矿体开采标高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且地形切割较强,利于矿坑水的自然排泄。故矿山排水对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影响不大,也不会造成地面变形、塌陷等其它地质灾害。(2)崩塌现象矿区属WWW西中高山区,地势陡峭,自然边坡35-60°,不合理的开采易产生崩塌现象。矿区局部存在崩塌物,应为古代不合理开采所致。未来开采时应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以免发生崩塌现象,并制定详尽的检测和防治崩塌措施。(3)水质污染95 未来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物质将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采矿过程中使矿体及围岩中的有害组分释放;二是选矿过程中浮选药剂的加入。矿山开采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尾矿库废水及矿坑酸性水入渗污染下游地下水;废石中硫化物在大气降水长期淋滤作用下释放而污染地下水;大气降水把采矿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及地表污染物带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矿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自然环境容量较大,水质污染将不会很严重。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进行水质污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废石堆放本区属切割强烈的中高山区,地形陡峻。矿山开采废石的堆放可能会引起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堆放废石的场地应构筑混凝土防护坝等防护措施,防止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发生。3.3.3.4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附近无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基本良好。区域地壳较稳定,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未来矿山开采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的可能性不大,但易引起崩塌现象发生,矿石、废石有害组分解离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矿石、废石的堆放可能会引发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因此,在矿山开采设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据此综合评定,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第二类)。3.3.3.5放射性评价95 本区摘用《WWW省AAA县铁炉坪银矿床勘探地质报告》资料,在地表γ射线强度的平均值为8.5微伦/小时,最小值为4.6微伦/小时,最大值为14.5微伦/小时;坑道γ射线强度的平均值为11.5微伦/小时,最小值为6.0微伦/小时,最大值为23.0微伦/小时。另外,本区矿化蚀变破碎带和辉绿岩脉上的γ射线强度高出围岩5—7微伦/小时,矿区围岩γ射线强度一般为4.6~6.5微伦/小时,最高γ射线强度为23.0微伦/小时。根据我国γ射线强度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五级标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评价如下:⑴、无论是地表或坑道内,无论是矿体、蚀变破碎带及围岩和岩浆岩脉,其γ射线强度远小于最低防护标准50微伦/小时,可以确定本矿床内没有放射性危害。⑵、推测在未来的矿床开采中,不存在放射性危害问题,矿床内岩矿石放射性本底值相当低,不必采取防护措施,对环境也无潜在放射性污染。3.4矿区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查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3.4.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1、范围详查资源储量估算在以下范围内进行,其拐点坐标为⑴377857137531450⑵377825837530983⑶3777724 37530954⑷377771437531071  ⑸377815137531086⑹377848037531516(7)37785713753151695 各拐点的连线为具体的资源量估算范围。资源储量估算标高1043-1302米,面积128412m2。2、工业指标依据矿体特征,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的一般工业指标,根据矿权人建议指标,结合矿区实际情况,确定工业指标如下。1、铅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5%;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1%;最小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2m。2、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边界品位(质量分数)g/吨:40;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g/吨:80;最小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2m。据矿权人选矿获得的资料,银、铅矿床共生可确定综合平均品位铅1.50%,银96g/吨。3.4.2查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经估算,矿区保有铅资源量铅金属量(332)+(333)11709.74吨,矿石量62.9万吨。其中,(332)铅金属量3633.62吨,矿石量19.7万吨;(333)铅金属量8076.12吨,矿石量43.2万吨。矿区保有银金属量(332)+(333)72397.82公斤,矿石量62.9万吨:95 其中,(332)金属量21081.78公斤,矿石量19.7万吨;(333)金属量51316.04公斤,矿石量43.2万吨。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详见表3-12。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表3-12储量类别块段号面积(m2)厚度(m)体重(吨/m3)矿石量(万吨)品位金属量Ag(kg)金属量Pb(吨)备注Ag(g/吨)Pb(%)(332)13822.981.733.032.098.021.411960.46282.76 25790.682.133.033.7104.430.903908.88337.12 36426.652.063.034.093.111.173742.48470.17 410983.722.053.036.8115.262.537872.211727.84 51550.011.853.030.998.491.54853.59133.61 63641.772.063.032.3120.693.002744.16682.12 小计32215.812.023.0319.7106.811.7621081.783633.62 (333)71071.942.203.030.7100.511.80718.19128.77 84751.232.153.033.197.671.743023.22537.99 913723.772.093.038.7109.241.299490.581121.87 1021086.461.913.0312.2111.571.7613616.982150.91 115150.092.063.033.2150.112.164825.41694.35 12173.521.813.030.293.711.39187.4127.86 135145.462.023.033.1153.231.234825.72387.37 145046.792.063.033.287.051.322744.76416.83 154531.022.333.033.2134.032.334281.20744.34 165984.051.883.033.4148.473.595060.981223.74 172826.111.903.031.6126.573.522059.20573.09 18966.161.973.030.683.791.20482.3969.00 小计70636.912.023.0343.2118.741.8751316.048076.12 (332)+(333)102672.412.023.0362.9115.181.8472397.8211709.74 3.5对《地质报告》的评述1、WWW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对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本次提交详查报告,为下步工作提供了较详细的地质资料。2、通过本次工作,基本查明本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层层序、岩性及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95 3、基本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规模、形态、产状及展布情况,矿石中有用及有益组份的种类、含量、矿石的物质组份、结构构造特征,大致划分了矿石的自然类型。对共生矿产进行了综合评价。4、对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相应的工作。5、对各项工作的质量进行了评述。进行了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6、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基本适宜,勘查工程间距大致合适,基本满足相应资源储量类型的工程间距要求。7、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正确,估算参数的确定基本合理,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大致适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大致可靠。8、报告内容及章节安排基本符合相关规范与规定的要求,附图、附表、附件基本齐全。9、《详查报告》文字提供的矿体“控制标高1043-1302米”,在所提供的“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给出矿体最低标高为1048米,图文不符。本方案以图纸给出的标高为准来确定开拓工程的布置。10、《详查报告》在“矿区供水水源评价”一节中指出:“根据未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估算,全矿生产、生活及消防总用水量约在2000立方米/日以上,而预测的矿坑最低开拓水平正常涌水量为377.0立方米/日,远不能满足矿山供水要求”。据一般矿山经济技术指标显示,三万吨生产能力的矿山日消耗水量2000立方米显然过大。11、同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的评审意见,该《详查报告》所提交的资料基本能够满足编制开发方案所需的资料要求,可作为本次编制矿区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主要依据。95 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4.1开采范围与设计利用储量4.1.1开采范围本矿山设计开采范围为WWW省国土资源厅颁发《划定矿区范围批复》(WWW国土资矿划字【2008】085号)划定的矿区范围,矿区面积为2.1319km2,开采深度:1400~700m标高。矿区只圈定一个工业矿体,故只对I矿体进行开采设计。4.1.2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保有的资源储量情况评审备案的(332)+(333)矿石量62.9万吨。其中,(332)矿石量19.7万吨,铅金属量3633.62吨,银金属量21081.78公斤;(333)矿石量43.2万吨;铅金属量8076.12吨,银金属量51316.04公斤。经核对,矿体东北角的估算范围已超出《划定矿区范围》确定的矿区范围,估算的(333)矿石量0.003万吨,铅金属量0.56吨,银金属量3.56公斤,需要扣除。扣除后,矿区保有(332)+(333)矿石量62.897万吨。其中,(332)矿石量19.7万吨,铅金属量3633.62吨,银金属量21081.78公斤;(333)矿石量43.197万吨,铅金属量8075.56吨,银金属量51312.48公斤。2、可设计利用的矿体和保有的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均为(332)和(333)类型,按照有关规定,以上类型的资源储量均可利用。3、开采中需预留的保安矿柱量考虑开采矿体到矿区边界保留5米的矿柱,设计在矿体东北角保留小的矿柱,所占压的矿石量为(333)矿石量0.007万吨,铅金属量1.31吨,银金属量8.31公斤。4、设计利用储量扣除矿柱所占压的矿量后,可设计利用的储量为(332)95 +(333)矿石量62.89万吨,其中(332)矿石量19.7万吨;(333)矿石量43.19万吨。根据有关规定,(332)储量按1.0的可信度系数来计算,设计利用(332)储量19.7万吨。由于(333)资源储量可信度低,设计利用储量按0.6的可信度系数来计算,求得的储量为43.19万吨×0.6=25.91万吨。本方案的设计利用铅银矿石量共计45.61万吨。设计利用铅金属量8478.17吨,银金属量51864.28公斤。5、可采储量与损失量按照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矿体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回采,采矿损失率按8%、贫化率按8%考虑。矿体设计可开采储量计算如下:可采储量=设计利用储量×(1-8%)=45.61×92%=41.96(万吨)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可采储量为铅银矿石41.96万吨,铅金属量7799.92吨,银金属量47715.14公斤;损失储量为铅银矿石3.65万吨,铅金属量678.25吨,银金属量4149.14公斤。4.2建设规模、服务年限、工作制度和产品方案4.2.1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WWW省国土资源厅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及资源储量、规模、服务年限合理匹配的原则,结合本矿实际,生产规模确定为3万吨/年。4.2.2服务年限的确定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的确定可按下式进行计算:T=Q(1-K)/q(1-r)=45.61×(1-8%)/3.0×(1-8%)=15.2(年)式中:T—生产服务年限(年);q—设计开采规模(万吨/a),q=3.0万吨/a;95 Q—方案设计利用储量(万吨),Q=45.61万吨;K—设计开采综合损失率(%),k=8%;r—设计开采综合贫化率(%)r=8%。经计算,以上矿山正常生产服务年限为15.2年,矿山基建期为0.5年,因此,矿山总的服务年限为15.7年。4.2.3工作制度矿山为地采矿山,设计其工作制度为:年工作日300天,日工作3班,班工作8小时。4.2.4产品方案矿区所在地附近已建有多个铅选矿厂,但目前的铅选矿厂均存在供矿不足的问题。据当地环保的要求,在矿区范围内将不允许再建新的选矿厂。因此,矿山采出的铅原矿石将直接销售给当地的铅选矿厂。共生的银矿物在选矿或冶炼时一并回收。4.3矿体开采方式的确定矿区所设计开采的矿体为急倾斜的薄矿体,矿体虽直接出露地表,但矿体埋藏深,如对矿体设计采用露采,则其剥采比过大而不经济,为此决定对区内矿体设计采用地采。4.4开拓系统的确定矿山所设计开采的矿体只有一个,矿区只设一个开采系统。4.5矿体开拓运输方案4.5.1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1、开拓方案的确定矿山所开采的铅矿体为急倾斜的薄矿体。根据开采的矿体赋存标高和矿体附近地形标高,矿体在1168m标高以上具备平硐开拓的条件,1168m标高以下采用盲斜井或盲竖井开拓。根据矿体赋存条件,95 分布在矿区北部108-1003勘探线附近,在A点处产状变化较大,A点南西方向产状255-270°∠60-80°;A点北东方向产状280-310°∠60-70°。由于矿体为急倾斜矿体,1168m标高以下如果采用斜井开拓,斜井长度将达300m,石门长度总较长,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运输距离长,工作场地分散,不利于管理,而采用盲竖井具有距离矿体近,石门短,总运输功小,生产设施紧凑的优点。经初步开拓运输方案比较,1168m标高以下采用盲竖井开拓具有优势。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确定矿区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案。2、开拓硐口位置的确定由于现有探矿巷道大部分布置在矿区范围之外,有的探矿巷道虽然布置在矿区范围之内,由于在进行探矿工程布置时没有结合后续开采的工程需要,在高程的选择上无法为开拓工程设计所利用,矿体上部新设PD1228平硐和PD1168两个运输平硐,另设PD1288(回风)平硐作为总回风道。盲竖井布置在矿体东面107勘探线附近的PD1168运输平硐内,井口位置为X:3778300,Y:37531151,井口标高为1168m,井底标高为1048m,设5m井底水窝。井深125m(含井底水窝5m),园形断面,净断面规格为Φ3.5m,设梯子间,采用罐笼提升,负责1168m标高井下所有矿石、废石的提升和人员、设备及材料的上下,配备2JK-1.2×0.8型提升机,电机功率40kw。以上新设计的矿体各开拓硐口位置坐标从矿区1:2000的地形地质图上量取如下:PD1228平硐口:X=3778141,Y=37531122,Z=1228;PD1168平硐口:X=3778053,Y=37531294,Z=1168;PD1288(回风)平硐口:X=3778276,Y=37531171,Z=1288;3、中段高度的确定与划分95 矿山所开采的矿体为急倾斜的薄矿体,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通常情况下对急倾斜薄矿体设计采用的中段高度一般段高为40~60m,依据矿体的赋存标高和所处位置,矿体不同矿段的最低标高差异大,考虑到不同矿段对中段要求的特殊性,确定各平硐或中段段高为60m。4、矿井运输根据矿山矿体开采顺序、总的建设规模和设计利用的储量,确定本矿体正常生产时的年采掘能力为33000吨(其中矿石量30000吨,废石3000吨)。考虑到井下运输距离长,经对矿井运输机械设备初步估算所选取的运输设备、工具如下:运输平硐及中段选用有轨运输,ZK3-6/250型架线式电机车牵引,巷道敷设12kg/m轻轨,以上所选用的矿车均为YFC-0.7型,轨距600mm,最小转弯半径8m。原矿统一运至主运输硐口的临时矿仓,最后由自卸车转运至外部选矿厂。中段的废石采用人工装车,经各自中段运输巷运至各中段平硐口,就近排放于硐口附近山谷。4.5.2矿井通风防尘与安全出口1、矿井通风矿体为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矿井通风设计为中央抽出式机械通风。PD1168平硐以上生产时井下风路流向是:地面新鲜风流→由PD1168(或PD1228)平硐口进入→经平硐运输巷道→经人行进风天井→进入采、掘作业面→污风→通过各个采场回风天井→经上中段回风巷道(回风天井)→总回风天井→回风平硐PD1288(回风)→地表。PD1168平硐以下生产时井下风路流向是:地面新鲜风流→由PD1168平硐口进入→经平硐运输巷道→经95 盲竖井→经各中段运输巷道→经人行进风天井→进入采、掘作业面→污风→通过各个采场回风天井→经上中段回风巷道(回风天井)→总回风天井→回风平硐PD1288(回风)→地表。经初步估算,通风所需风量20.5m3/s,风压1122~1180Pa,所选风机为K45-4-12#。该风机的技术参数为:风量18.5-42.3m3/s,风压802-1542Pa,配套电机功率75KW,可以满足井下开采通风的需要。主扇安装在回风平硐硐口,配置1台风机,同时配备1台相同型号和规格备用电动机。井下采掘作业面和局部通风不良的采场,采用局扇加强通风。2、安全出口矿体为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其开拓系统形成后有3个硐口可直接通往地表,它们分别是:PD1228平硐口、PD1168平硐口和PD1288(回风)平硐口,能满足安全人行的需要。4.6防治水方案4.6.1矿区水文地质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东、南、西皆为地表分水岭。矿区地形坡度大,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和矿坑水的自然排泄。矿区内铅、银矿脉最低出露标高1071m,矿体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风化带裂隙潜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水补给来源有限,富水性弱。因此,矿床属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矿坑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4.6.2矿区地表水的防治矿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矿区内无大的含水构造和强含水层,矿体顶底板含水性弱,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岩溶不发育。矿区开采井下涌水唯一靠降水渗入补给,其补给量有限。为防止地表水对开采的影响,设计中将各个开拓系统的主要硐口位置设计高出当地沟谷点历史最高洪水位1.0m以上并95 在每年雨季期间矿山应制定有防范暴雨及山涧洪水的措施制度,杜绝暴雨形成的洪水经有关历史老窿或硐口灌入井下。4.6.2矿井涌水的防治矿体PD1168平硐以上设计采用平硐开拓,其矿井下涌水可通过平硐内水沟自流外排。矿体PD1168平硐以下设计采用盲竖井开拓,依据《详查报告》预测,最低开采中段正常涌水量377.0立方米/日,最大涌水量931.0立方米/日,即正常涌水量15.7m3/h,最大涌水量38.8m3/h。本方案据此作为水泵选择的计算依据。设计在1048m中段盲竖井井底车场附近设置水仓、水泵房,用水泵通过盲竖井直接抽到PD1168平硐运输平巷。经PD1168平硐采用自流方式排出硐外。本次设计水仓容量按120m3设计,使用3台250QJ32-160泵直接抽到,其中1台备用。其技术参数为:流量32m3/h;扬程149-171m,配套电机功率22KW。4.7地表工业设施和场地布置4.7.1地表工业场地布置本矿山一个矿体开采,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其地表的主要工业设施有:空压机房、配电室、修理室、材料仓库、值班室和生产水池和矿石堆场、废石场等。地表采矿工业场地布置以主要平硐PD1168硐口为中心本着方便、安全、实用等原则进行布置,以上设施布置详见“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4.7.2临时爆破器材库按照当地公安部门对民爆器材管理的规定,民用爆破器材由民爆公司统一管理,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矿山等单位,经公安部门批准后,可自建临时爆破器材存放点,但库房建设及贮存必须符合当地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本矿山为新建的地采矿山,由于矿山位置偏僻,为方便生产需要,95 设计在PD1168平硐以南约250米的山坡新建一临时爆破器材库。设计的临时爆破器材库按其允许存放的炸药最大量为2吨,各类雷管5000发。矿山今后对临时爆破器材库的安全管理和使用爆破器材中应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要求,自觉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4.8废石场(排土场)本矿山一个矿体开采,其开采中所排放的废石主要来自基建和回采当中所排出的少量废石。据矿体的开拓方案和回采工艺,生产系统初期将排至地面的废石场内,后期随着井下采空区的出现,将有组织地将大部分废石回填于井下的空区内。井下排放的废石就近集中排放堆存于运输平硐硐口附近的天然沟内并顺沟排弃,该废石场堆存的量为1.97万m3。废石场(排土场)在其周边设截水沟,下游设挡土墙,废石场(排土场)将严格按《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的要求进行。4.9供电与通讯4.9.1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矿区附近供电现状资料;2、《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电力设计参考资料》手册;3、国家相关的矿山电气设计及安全规范。4.9.2设计范围本矿区的供配电设计,包括地面用电设备和井下开采系统电气设备的供电、配电设计、电气传动控制及电缆敷设方式、电气设备的防雷及接地,本设计不包括10kV外部供电电源线路的设计。95 4.9.3供电电源矿山现有一条专用的10kV供电线路至矿区。4.9.4全矿供配电方案及负荷计算全矿设计一个开采系统。因此,整个矿山的供电共设一个独立的供电系统。根据矿山采矿、通风等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负荷的地点,经对用电负荷估算,确定全矿的供配电方案如下:1、地面供电在矿山地面PD1168平硐口附近设一座10kV变电所,在变配电室内安装一台S11-250kVA10/0.4kV变压器,该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为地面空压机、通风机、机修设备、办公、生活及照明等设施提供380V电源。矿山地面用电设备总的装机容量为220kW,正常工作容量为160kW。2、井下供电在矿山PD1168平硐旁设变配电硐室一个,安装一台KS11-180kVA10/0.4kV变压器,该变压器采用中性点绝缘系统,为井下提升绞车、水泵、局扇、照明等设施提供380V电源。井下用电设备总的装机容量为150kW,正常工作容量为120kW。另外,矿山开采中设置一台SC-100型发电机,作为井下水泵、通风机的备用电源。4.9.5供配电电压(1)地面的10kV变配电所,变压器受电电压为10kV。(2)地面低压动力设备采用380V,中性点接地系统;井下低压动力设备采用380V,中性点绝缘系统。(3)地面上照明采用220V,井下照明采用220V中性点绝缘系统,井下采掘工作面采用36V。95 (4)井下电机车运输电力牵引系统采用250V直流电。4.9.6控制方式及电缆敷设采矿系统所需设备均采用单机单控,在机旁设置操作箱。由中心变配电所敷设至井下低压用电设备的低压电缆均采用直埋、穿管直埋、穿管沿墙、穿管沿井巷壁以放射状敷设至各用电设备。4.9.7主要设备选型10kV高压柜均选用HGN-10型柜,低压柜选用GGD型柜,动力箱选用XL-21型,地面变电所供电变压器选用S11型,井下变电所供电变压器选用kS11型10kV电源架空进线选用LGJ钢芯铝绞线,变压器电源进线选用YJV22、YJV32型交联聚氯乙烯电缆,低压选用VV22-1000或VV32-1000型铜芯电缆,控制电缆选用Kvv-500型电缆,照明导线选用BV-500导线。地面照明灯具选用金属卤素灯、白炽灯,生活办公选用节能灯;井下照明选用防水型灯具。4.9.8防雷及接地矿区内超过20m的建筑均应设防雷带或加装避雷针保护。矿山地面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接地电阻≤4Ω。井下采矿用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在地表变电所向井下供电的低压馈出线应装设带漏电保护和过流保护装置的自动空气开关。4.9.9通讯在矿区地面办公室设置3门程控电话,以满足全矿对外部联系的需要,同时在设置一套10门调度电话系统,分别在矿区办公室、硐口变配电所和空压机房、矿长办公室、通风机房和井下各采掘作业面等均设置调度电话,以方便指挥安全和生产。95 4.10供气根据矿山建设规模,经初步估算,矿山正常生产过程当中设计选用2台3L-10/8型空压机,1台工作,1台备用,单台排气量10m3/min,配套电机功率75kW。以上供气设备可完全满足开采期间的供气需求。4.11供水和外部运输道路1、供水采区设一个高位水池,可由附近的河沟设水泵直接抽到矿区高位水池,再由高位水池直接送到各工业用水和消防点,同时生产用水利用矿井排出的涌水经沉淀净化后循环使用。高位水池容积不小于200m3。矿区生活用水可就近由附近的山泉水解决。2、矿区道路本矿山为新建矿山,现有矿山简易道路至设计主运输平硐口。矿区简易道路将按矿区三级道路等级标准进行建造,其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参数为:道路设计为单车道,路基宽5.0m,路面宽4.0m;每隔300m左右设计一个错车道,错车道的路基宽9.0m,路面宽8.0m长度不少于240m。设计的道路行车速度为20km/h,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5m,最大纵向坡度不大于9%。95 第五章矿床开采5.1矿体开采顺序和首采地段的确定本矿山开采的一个矿体,设计采用一个开采系统。矿体开采中采用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同一中段则采用后退式的回采方式。根据矿体设计的开采中段布置情况,矿体首采地段为PD1228平硐1004勘探线以南。每个开采系统(矿体)其相邻两个中段同时开采时,上中段回采工作面应比下中段工作面超前一个矿块距离,且应不小于20m。5.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验证5.2.1推荐的生产能力矿山开采的一个矿体。根据矿山总的生产能力和矿体所设计利用的储量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推荐矿山总的生产能力为3.0×104吨/a,日出矿能力为100吨。5.2.2生产能力的验证矿山设计的生产规模为3万吨,平均日供矿100吨。设计推荐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矿块生产能力为40吨/d~60吨/d;按照矿体的情况和该采矿方法,最多2个采场日供矿能力即可满足矿山对出矿的要求。采区每个中段能够同时布置的8~12个矿块(采场),保证有2个采场正常供矿、每天完成矿石100吨矿量是有把握的,因此,矿山每年的开采规模是可以达到的。5.3矿区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按照提交的储量报告,考虑到该矿区的资源储量为(333)资源储量的部分,设计采用0.695 的可信度系数进行了处理,使其设计利用储量减少。按照该矿的成矿条件,对其进行探矿升级后,可开采储量有望增加,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加强生产探矿工作,增加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可能性极大。5.4矿体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矿区主要出露以结晶变质岩为主,间或有少量岩浆岩块状岩类。岩性较复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草沟组和石板沟组的古老变质岩和规模不大的岩浆岩脉。地质构造发育,在矿区中部主要分布着一条含矿蚀变构造破碎带。地表岩石风化作用中等,一般岩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地段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属以块状岩类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偏上)类型。参照有关资料,对矿体开采时的上、下盘及两端的岩层移动角均取为70°。根据矿体在不同地段的设计开采标高向外量取和计算确定开采崩落范围,得出矿区内矿体开采崩落范围详见“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5.5井巷工程和主要基建开拓工程及工程量5.5.1井巷工程区内矿体地下开采的主要井巷工程有:主要运输平硐工程、回风平硐工程及辅助工程、采准切割工程等。1、运输平硐工程设计的断面为三芯拱,S净=3.96m2,采用矿车运输,电机车牵引,巷道敷设12kg/m轻轨。巷道一般不支护,遇断层和矿岩破碎带地段采用木支护,采用普通法掘进。2、盲竖井工程园形断面,净断面规格为Φ3.5m,设梯子间,采用罐笼提升,采用混凝土支护,采用普通法掘进。3、回风平硐工程设计的断面为矩形,S净=4.0m295 。巷道一般不支护,遇断层和矿岩破碎带地段采用砼支护,采用普通法掘进。4、采准、切割巷道设计的断面为梯型,S净=3.60m2,巷道一般不支护,遇断层和矿岩破碎带地段采用木支护,采用普通法掘进。5.5.2主要基建工程本矿山为一新建矿山,地采矿山其基建工程应保证和满足开采所需三级矿量的要求而进行。根据区内矿体的开采顺序,先采上部平硐,后采下部平硐及中段。PD1228平硐的开拓工程完成后可满足开采所需三级矿量的要求。因此,本矿山的基建开拓工程范围可为PD1228平硐以上的基建开拓工程。主要基建开拓工程有:运输平硐、回风平巷、回风平硐及部分矿块的采准、切割工程。5.5.3基建工程量主要基建开拓工程量如下表(5-1):主要基建开拓工程量表表5-1序号工程名称净断面(m2)开挖量支护型式备注mm31PD12283.967202851局部砼喷支2回风上山4.085340局部木支31288m回风平巷4.090360局部木支4PD1288(回风)4.045180局部木支5部分矿块的采准切割巷道3.64201512局部木支3个矿块6合计1360m/5243m3;副产矿石约4260吨。5.5.4三级矿量本矿山通过实施以上基建开拓工程及工程量,可获得开拓矿量6.85万吨,采准矿量3.5万吨,备采矿量1.9万吨,可基本满足地采三级矿量的需要。5.5.5基建时间矿山总的井下基建开拓工程量为1360m/5243m395 ,按照常规的基建施工工艺和进度,正常时需基建施工时间0.5年。5.6采矿方法5.6.1采矿方法的选择所开采的矿体为急倾斜的薄矿体,根据矿体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较适合的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采矿法。5.6.2浅孔留矿采矿法1、矿块构成参数的选定(1)标准矿块的高度40~60m。(2)矿块布置:矿块沿走向方向布置,矿块尺寸为:40~60×矿体厚度×40~60m。(3)矿块间柱宽6m,顶柱3m,底柱高6m,漏斗间距7m,联络道高4m。2、采准切割工作采准切割工作:在阶段运输沿脉平巷中每隔40~60m间隔向上开凿脉内天井,在天井中按间距4m向采场内侧掘进联络道和拉底平巷,在中段运输平巷中每隔7m向上掘小溜井与拉底巷道贯通后在基础上劈漏形成漏斗。3、回采落矿工艺回采工作包括凿岩、爆破、通风、局部放矿和安全处理。自拉底巷道开始,自下而上分层回采,分层高度2~2.5m左右,回采凿岩用YSP-45钻机,钻头直径Ф38~Ф40mm,最小抵抗线0.8m,孔距0.8m,孔深2.0~2.5m,采用乳化炸药,非电导爆管爆破,使用高压起爆器起爆非电导爆管,每次放出的矿石量约为落矿量的1/3(保持作业空间的净高度为2m左右)。4、通风95 新鲜风流自脉内运输平巷经人行、通风上山至采场工作面,清洗工作面的污风由采场回风上山回到上中段,最后经回风上山排至地表。5、矿柱回采和空区处理为提高矿石回采率,每个中段矿段采完后,间柱、顶柱和底柱采取隔一采一的方式(为保证开采安全,此次开采时最上部与老采空区的接壤的矿块顶柱不作回收处理),从一端往另一端后退式回收,采空区最后作密闭处理。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块生产能力:40-60吨/d;矿石损失率:8.0%;矿石贫化率:8.0%。5.7主要采、掘机械设备本矿山年产量为3.0×104吨,开采方式为地采,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矿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5-2:主要机械设备表表5-2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空压机3L-10/8台275kW。2矿车YFC-0.7台183通风机K45-4-12#台1275kW4局扇JK58-1№.4台45.5kW5凿岩机YT-24台126凿岩机YSP-45台57湿式砼喷射机5m3/h台18砼搅拌机0.5m3台19变压器S11-250kVA台1地面供电10变压器KS11-180kVA台1井下供电11发电机SC-100型套112电机车ZK3-6/250台套213自卸车台套25吨,外运矿石用14提升绞车2JK-1.2×0.8台140kW15潜水泵250QJ32-160台322kW16小计5395 5.8劳动定员矿山开采劳动定员如下表(表5-3):劳动定员表表5-3序号工种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凿岩爆破工人142井运出碴工人28含绞车、电机车司机3压风工人24修理、电工人45通风、水泵工人56安全及值班人37管理和其他人员人108合计6695 第六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6.1设计法律、法规依据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方面所要遵守的国家主要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标准文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7);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1);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5.1);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9.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1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投资[2003]1346号);13.《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4.《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劳部发[1994]502);15.《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总局令第20号2009.6.8);1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总局令第3号2006.3.1);17.《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总局令第21号2009.7.1);95 18.《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9.1);19.《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9.1);20.《关于做好淘汰导火索、火雷管、铵梯炸药相关工作的通知》(科工爆[2008]203号;2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22.《工伤保险条例》(2004.1);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2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25.《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27.《矿山安全术语》(GB/T15259-94);2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29.《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文);30.《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A53-93);31.《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测定办法》(GB5748-85);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3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3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37.《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38.《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94);39.《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95 40.《WWW省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5年版);41.《WWW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2009.7.3);42.《WWW省安全生产条例》(2004.8);43.《WWW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1997.11.21);44.《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6.2开采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2.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由于采矿活动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它具有多方面的、多种因素多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以致生命造成威肋或伤害,且贯穿于整个采矿活动的全过程,也产生于整个采矿工程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矿山为地采,其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1、冒顶片帮矿山井下由于矿、岩稳固性差,在掘进、采矿过程中的因矿岩赋存条件变化出现断层或破碎带,矿、岩爆破后暴露于空气中,在爆破震荡松动、岩层水蚀、风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矿、岩体产生应力不平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冒顶、片帮,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冒顶、片帮存在于井下各个角落,是矿山多发事故之一。不稳固地段,如果支护不合格或没有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发生冒顶片帮,引发事故。冒顶、片帮是矿山重点防范的危险因素之一。2、中毒和窒息井下生产中因通风不良,炮烟聚集或缺氧,一旦人员误入,就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95 炸药爆炸或井下火灾均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作业人员吸入超过一定量时,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地下矿山主要表现为采掘放炮后由于通风系统不完善或通风设施、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通风不良,容易引起炮烟中毒。炮烟中毒事故是地下矿山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放炮后会产生大量的炮烟,炮烟中含有大量的CO2、CO及少量的NO、NO2有毒有害气体,被人吸入后会产生中毒。如果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造成人员窒息。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畅和违章作业。3、放炮放炮危害,包括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以及爆破引起的地震、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炮烟中毒等危害。由于爆破材料受潮变质,性能发生变化,非常容易造成迟爆及拒爆等。早爆和迟爆都会带来不必要的伤亡事故。拒爆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事故。放炮过程中,由于警戒不当,爆破危险区内人员没有完全撤离或危险区范围过小,造成放炮飞石对人员的伤害。药量过大时爆破会产生一定的爆破地震,对井下作业面稳定有一定的影响。4、火药爆炸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的运输、贮存、搬运、加工过程中,因违章或人为失误及其它原因引起爆炸,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主要存在于爆破器材的贮存、运输、搬运、加工和管理过程之中。5、火灾根据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及作业环境的特点,其存在的主要火灾类型为矿山火灾和电气火灾。矿山作业由于是在地下进行作业,作业环境内存在有易燃、可燃物品,如木材、油品、橡胶、塑料制品等,如果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或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当,就可能引起矿山火灾。95 电气设施包括配电系统、电机、照明灯具、电气输电线路系统,如果配置、操作、管理不当,出现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短路、防雷或接地不良等故障时,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在矿山生产作业过程中,电气设备如果使用和防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电气火灾,从而引燃作业环境附近的可燃物,进一步导致矿山火灾。地面仓库、修理室的油污物、供电电缆、木支护材料等处因接触火源、热源或电缆着火等原因可能造成火灾。井下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不一定很大,但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CO)如果大量聚集,下风侧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酿成人员伤亡事故。6、机械伤害生产过程中,各种高速旋转的电机、风机以及往复运动部件的外露运动部分,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不良或无防护,致使人体遭受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本项目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凿岩机械、提升绞车及空压机、通风机等。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设备缺陷等。机械设备的高速旋转部件,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操作和检修人员一时疏忽,人体的一部分被绞带进去,都将酿成严重的后果。7、高处坠落风井及井下各人行天井、盲竖井、溜井内作业,作业人员在上下时或在上部作业时,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或防护设备缺陷及操作者失误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8、触电由于矿山作业环境条件差,工作面经常移动、设备频繁启动等原因,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常发生绝缘破坏、出现接地不良、过载、短路等故障,造成停电、火灾或触电事故的发生。95 触电事故是矿山电气伤害事故中最主要的形式。引起触电的原因除设备安装不合理,缺乏保护装置外,主要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所致。如带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近距离靠近高压带电体作业;线路短路、开启时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9、其他其他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等。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的坍塌和设备装置的破坏,进而引发触电、火灾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雷电是大自然的静电放电现象,矿山供配电等设施有可能遭受雷击,若防雷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会遭到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身。要求防雷接地装置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有效性。6.2.2主要有害因素分析1、噪声危害地表的空压机设备,井巷或采坑内进行凿岩、通风的设备,如凿岩机等的运转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噪声就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人体的听力、心理、生理产生影响,长时间在噪声中工作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在高噪音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易烦躁,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可诱发事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易诱发事故。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或影响设备、仪表的正常运行。2、粉尘危害矿山建设和生产在凿岩、装岩、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粉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粉尘危害。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甚至尘肺病,如矽肺等。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尘肺病。95 由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工艺过程可以看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基本为岩石产生的粉尘,其爆炸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可以确定,矿山生产场所粉尘的主要危害方式为通过空气吸入,危害特性主要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后而引起肺脏致纤维化作用。3、振动危害矿山生产过程中凿岩、装卸等作业环节以及电机等设备运转,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强烈的噪声,振动与噪声往往并存,振动对人体具有损伤作用。振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机械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应,振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也可以间接作用于人体。人体接受振动后,振动波在组织内传播,由于各组织内结构不同,传导的程度不同,对人体产生的损伤或副作用也不相同。4、自然有害因素(1)高气温危害该地区极端高气温在40℃以上,昼夜温差还较大,高温会引起中暑,会导致操作失误率升高,易发生事故。(2)冬季低温伤害矿山作业地点位于中低山区,冬季气温较低,低温下如果对作业人员的防护不到位,可能造成对人体的直接冻伤;作业中使用的一些液体或固体物质,在低温环境下,物化性质会发生改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6.3主要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6.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和设置安全机构矿山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矿山设安全科,负责全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副矿长分管安全,矿山共设专职安全人员3名,各班组长均为兼职安全员。95 6.3.2健全和建立安全生产经济责任制和各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矿山应建立全矿的安全生产经济责任制并结合本矿山安全工作和生产的特点,建立矿山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职工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安全守则、操作规程。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矿山的重点地段的经常性安全检查,每月的安全生产检查等。各班组安全员:专职安全员的日循环检查,兼职安全员的交接班检查及操作中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级安全员对安全隐患可逐级反映,重大安全隐患可越级反映。科室安全员对重大安全隐患,可代替安全生产经理行使权利。6.3.3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本矿体地下开采,设计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今后矿山设计、基建施工和正常生产中应采取和制定以下主要的安全技术和对策措施。6.3.3.1防止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和措施1、加强对地质条件的研究,掌握岩性变化规律和岩石结构,区别对待,把重点放在不稳固岩石地段;对断层破碎等异常地段进行地压检测、监控;2、对不稳固岩石地段的掘进工作面及时进行支护,检查验收支护质量;在使用中定期进行维修;3、加强采矿方法的试验研究,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最大允许暴露面积,确定合理的矿柱尺寸,寻求更安全的采矿方法;4、作业前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发现松石、悬石及时撬毛;5、井下采掘面撬毛作业时,应一人操作一人监护,要有合适工具,人员要合理站位,确保退路畅通,禁止盲目作业;95 6、危险场所设置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7、加强个人防护,劳保用品佩带齐全;8、凿岩爆破后,出矿前必须经专职安全人员检查,进行敲帮问顶等排险工作,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作业;9、制定顶板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对顶板不稳定的采场,应指定专人负责检查。10、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应遵守下列规定:—开采第一分层之前,应将下部漏斗和喇叭口扩完,并充满矿石;—每个漏斗应均匀放矿,发现悬空应停止其上部作业,并经妥善处理,方准继续作业;—放矿人员和采场内的人员应密切联系,在放矿影响范围内不应上下同时作业;—每一回采分层的放矿量,应控制在保证凿岩工作面安全操作所需高度,作业高度不宜超过2m。6.3.3.2放炮作业和爆破物品运输、存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1、井下采掘爆破作业应采用非电导爆管爆破,非电导爆管使用高压起爆器起爆。2、矿山爆破员均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安全作业证。3、装药前检查采场顶板,确认无浮石、无冒顶危险方可开始作业。4、装药前应将通往爆破区的沿途井巷封好并用栏杆隔离,撬净过往通道的浮石。5、爆破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作业区达到设计通风要求。95 6、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保持工作面与新鲜风流巷道之间的畅通。爆破后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用水喷洒爆堆,并进行充分通风。7、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1)有冒顶危险;(2)支护规格与支护说明书规定有较大出入或工作面支护损坏;(3)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4)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5)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6)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防护措施;(7)光线不足或无照明。8、爆破警戒与信号:(1)由爆破指挥人确定警戒区的范围,起爆前将爆破警戒区内人员、设备撤出,并在所有通向爆破警戒区的通道上设置岗哨;(2)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人员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3)天井或溜井的掘进爆破,起爆时上山或溜井下方的井巷内不许有人。9、爆破后的安全检查:(1)爆破后,经通风吹散炮烟后、检查确认井下空气合格后,等待时间不少于15min,方准爆破员再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炮烟是否排除和盲炮等现象;(2)爆破员如果发现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应及时上报或处理,未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3)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爆破领导人或爆破指挥人同意,方准其他人员进入爆破地点;(4)恢复生产进入爆破现场后若发现有拒爆或过挤压事故,必须认真分析原因,进行事故处理设计,经法人代表批准后方可实施;95 (5)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10、盲炮处理:(1)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可采用打平行孔的方式处理盲炮,平行孔距盲炮距离为:浅孔不小于0.3m。难处理的盲炮,应请示爆破工作领导人,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3)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4)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5)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爆破器材收集起来,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6)每次处理盲炮,必须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11、用爆破法贯通巷道时,应有准确的测量图,每班都要在图上填明进度。两工作面相距15m时,地质测量人员应事先下达通知。此后,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应在双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点派出警戒。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保持工作面与新鲜风流巷道之间的畅通。爆破后人员进入工作面之前,必须用水喷洒爆堆,并进行充分通风。6.3.3.3防止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和措施1、井下所有的溜井、漏斗口应设有标志、照明、护栏或格筛、盖板。2、采用普通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1)架设的工作台,应牢固可靠;(2)及时设置安全可靠的支护棚,并使其至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6m;95 (3)掘进高度超过7m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和溜碴间等设施,梯子间和溜碴间用隔板隔开;上部有护棚的梯子可视作梯子间;(4)天井、溜井应尽快与其上部平巷贯通,贯通前宜不开或少开其它工程;需要增开其它工程时,应加强局部通风措施;(5)溜井掘进到距上部巷道约7m时,测量人员应给出贯通位置,并在上部巷道设置警戒标志和围栏;(6)溜碴间应保留不少于一茬炮爆下的矿岩量,不应放空。6.3.3.4防止机械伤害的安全技术和措施1、严格执行各种机械操作规程。2、加强机械的检修和保养。3、加强教育,操作人员遵章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等。4、中段巷道人推车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推车人员应携带矿灯;(2)在照明不良的区段,不应人力推车;(3)每人只允许推一辆车;(4)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轨道坡度不大于5‰的,车辆间距不小于10m;坡度大于5‰的,不小于30m;坡度大于10‰的,不应采用人力推车;(5)在能够自动滑行的线路上运行,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行车速度应不超过3m/s;推车人员不应骑跨车辆滑行或放飞车;(6)矿车通过道岔、巷道口、风门、弯道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出现两车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碍物、脱轨、停车等情况时,推车人应及时发出警号。5、运输巷道内,人员应沿人行道行走。6、电机车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95 —司机不应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列车制动距离:运送人员应不超过20m,运送物料应不超过40m;—采用电机车运输的主要运输道上,非机动车辆应经调度人员同意方可行驶;—单机牵引列车正常行车时,机车应在列车的前端牵引(调车或处理事故时不在此限);—列车通过风门、巷道口、弯道、道岔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前方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应减速并发出警告信号;—在列车运行前方,任何人发现有碍列车行进的情况时,应以矿灯、声响或其他方式向司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司机发现运行前方有异常情况或信号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电机车停稳之前,不应摘挂钩;—不应无连接装置顶车和长距离顶车倒退行驶;若需短距离倒行,应减速慢行,且有专人在倒行前方观察监护。7、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悬挂高度(由轨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主要运输巷道: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1.8m;—井下调车场、架线式电机车道与人行道交叉点: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2.0m;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2m:—井底车场(至运送人员车站),不低于2.2m。8、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滑触线悬挂点的间距,在直线段内应不超过5m;在曲线段内应不超过3m;—滑触线线夹两侧的横拉线,应用瓷瓶绝缘;线夹与瓷瓶的距离不超过0.2m;线夹与巷道顶板或支架横梁间的距离,不小于0.2m:95 —滑触线与管线外缘的距离不小于0.2m;—滑触线与金属管线交叉处,应用绝缘物隔开。9、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应设分段开关,分段距离应不超过500m。每一条支线也应设分段开关。上下班时间,距井筒50m以内的滑触线应切断电源。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工作中断时间超过一个班时,非工作地区内的电机车线路电源应切断。修整电机车线路,应先切断电源,并将线路接地,接地点应设在工作地段的可见部位。6.3.2.5防止盲竖井提升机械设备和容器伤害的措施区内矿体的深部开采设计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生产过程中只有确保盲竖井、提升绞车、容器及有关设施的安全,才能预防提升机械、容器和设施对人、物的伤害,为此必须抓做好以下的工作。1、严格执行各种机械操作规程。2、加强机械的检修和保养。3、加强教育,操作人员遵章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等。4、做好盲竖井提升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1)提升绞车操作人员、信号工、拥罐工属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乘罐人员必须熟知乘罐须知。严禁提升设备和容器超载和带病运转。(2)采购正规生产厂家产品设备,保证防坠罐抓捕器的质量;(3)定期对钢绳及悬挂装置、制动系统、限速及防过卷装置和抓捕器等重要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提升机作业时,应有声、光、电多种指示信号;操作时保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5)严禁无序上罐及超载提升现象;95 (6)提升罐笼的安全装置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程要求。(7)提升钢丝绳,悬挂时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单绳缠绕式提升钢丝绳:升降人员时不小于9,升降物料时不小于7.5。(8)建立、健全信号系统。井筒内的作业地点、各中段、井口和井下各中段马头门车场等,均应装设信号装置,且信号应有区别。6.3.3.6防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和措施1、有关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的变动,应由矿山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在图中作出相应的改变。2、矿山电力装置,应符合GB50070的要求。3、水平巷道应使用钢带铠装电缆。移动式电力线路,应采用井下矿用橡套电缆。井下信号和控制用线路,应使用钢丝铠装电缆。井下固定敷设的照明电缆,应采用钢带铠装电缆。敷设在盲竖井内的电缆,应和盲竖井深度相一致,中间不准有接头。4、必须在水平巷道的个别地段沿地面敷设电缆时,应用铁质或非可燃性材料覆盖,不应用木材覆盖电缆沟,不应在排水沟中敷设电缆。5、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置保护罩或遮拦及警示标志。6、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应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7、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8、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和调整等,应建立符合规定的主要检查制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应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95 9、电气工作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上岗应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用具进行操作。维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由电气工作人员进行。10、矿井电气工作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1)对重要线路和重要工作场所的停电和送电,以及对700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应持有主管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签发的工作票,方准进行作业;(2)不应带电检修或搬动任何带电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动时,应先切断电源,并将导体完全放电和接地;(3)停电检修时,所有已切断的开关把手均应加锁,应验电、放电和将线路接地,并且悬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警示牌并送电;(4)不应单人作业。6.3.3.7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安全措施1、设计矿井为机械通风系统。当风量、风速和作业场所空气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规定时,允许暂时用自然通风替代机械通风。2、正常生产情况下,主扇应连续运转。当井下无污染作业时,主扇可适当减少风量运转;当井下完全无人作业时,允许暂时停止机械通风。当主扇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3、设计对每台主扇配备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4、主扇能够使矿井风流在10min内反向。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转反风时,其反风量达到了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主扇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95 5、矿井通风的风质、风量、风速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井下作业地点的空气成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6、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措施。7、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10m;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混合式通风,压入风筒的出口应不超过10m,抽出风筒的入口应滞后压入风筒的出口5m以上。8、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转。9、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应设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成分,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10、风筒应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11、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不应进行回采作业。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应经常维护,保持清洁和风流畅通,不应堆放材料和设备。12、进入矿井的空气,不应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从矿井排出的污风,不应对矿区环境造成危害。13、采空区应及时密闭,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场开采结束后,应封闭所有与采空区相通的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需要人员进入废弃井巷时,必须先进行通风,并检测空气成分,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准许人员进入。6.3.3.8防火安全措施1、地面防火95 地面建筑物应根据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外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建筑物内设置干粉灭火器。井口设消防高位水池和室外消火栓。木材场应布置在距离进风口常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80m以外。临时性爆破器材库防火要求按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2、井下防火为预防井下防火,井下消防应采取如下措施:(1)井下消防供水水池容积,生产系统主要硐口附近建1座容积不小200m3高位水池,作为井下生产和消防储水池。水池中设消防用水不做他用的装置,管道规格考虑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需要。主要运输巷道设置消防水管。生产供水管兼作消防管时,每隔50~100m设支管和供水接头;(2)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风硐等,均应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3)不得用火炉或明火直接加热井下空气,或用明火烘烤井口冻结的管道,井下不得使用电炉和灯泡防潮、烘烤和采暖;(4)井下输电线路和直接回馈线路通过木支护框架和易燃材料部位,采取有效的防止漏电或短路的措施。另外对电器设备采取漏电、短路、过电压保护装置;(5)井下配电室设置防火门,并配备电器灭火器材。6.3.4工业卫生与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措施95 (1)在进风井口周围地带不安排产尘或有毒作业,并进行绿化。为保证进入井下的新鲜风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井下独头工作面或通风困难的采场安装局扇加强通风;(2)凿岩采取湿式作业;(3)湿式凿岩时,凿岩机的最小供水量,应满足凿岩除尘的要求;(4)爆破后和装卸矿(岩)时,进行喷雾洒水。凿岩、出碴前,清洗工作面10m内的巷壁。进风道、人行道及运输巷道的岩壁,每季至少清洗一次;(5)防尘用水,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水质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水中固体悬浮物应不大于150mg/l,PH值应为6.5~8.5。贮水池容量,应不小于一个班的耗水量;(6)接尘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阻尘率应达到Ⅰ级标准要求(即对粒径不大于5µm的粉尘,阻尘率大于99%);(7)对地面运矿(岩)道路定期洒水除尘并加强绿化工作;(8)矿山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测尘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水质测定分析仪器和其他有关职业健康方面的仪器等,并应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9)矿山生产当中应对作业地点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每月至少测定一次。2、噪声、振动防治措施(1)对产生噪声的风机、提升绞车、空压机及凿岩机等高噪声源设备,采取吸声、隔声和减振等综合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采取佩带耳塞和定期轮换措施;(2)矿山应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业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95 第七章环境保护7.1环保设计原则及采用标准本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要求矿山应认真落实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使项目投产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矿山的环境保护设计应执行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4)《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11国务院第253号文;(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Ⅲ类;(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Ⅱ类;(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11)《WWW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7.2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本项目为采矿工程,主要污染因子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水、噪音和固体废物以及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2.1大气污染源及其控制95 1、采矿工程:采矿生产过程中凿岩、爆破等作业产生粉尘,该粉尘成份为矿物质无机物,不含有毒成份。本设计凿岩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干式作业,以减少扬尘;采掘作业面爆破后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通过洒水和局扇风机除尘及通风以排除有害气体,严格控制CO浓度(低于0.0024%)NOX浓度(低于0.00025%),方可允许工人进入,并配带防尘用具。2、在本矿的出矿口、矿堆及在矿石装卸及转运中产生粉尘污染,要适时对装卸车点及运输道路洒水抑尘。7.2.2水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本矿产生废水主要包括矿山井下排水和生活污水等。矿坑井下水不含有毒物质(含少量悬浮物及油滴),本设计是将废水沿开拓平巷直接排至地表沉淀池,经沉淀池自然沉淀后即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用于矿区洒水抑尘、农田灌溉或生产使用。要求对沉淀池要定期清理。7.2.3噪声污染源及其处理措施本矿主要噪声污染源有:空压机房、风机房等处,这些设备噪声源大部分为宽频带的,而且多为固定噪声源。本设计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其防治:1、在设备选型上,选用运行平稳可靠、噪声小的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折旧更新,以降低设备的噪声。2、风机进出口处均安装消声器以将低噪音。3、空压机站设计为封闭式厂房,同时在设备选型及购置时要求有隔音设施,可将噪音控制在厂房50m外65dB以下,符合国家噪声标准。4、在厂区零散空地植树种草。7.2.4固体废物及其处理95 本矿固体废物主要是废石,废石是开采矿山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抛弃的无利用价值的岩石。其中部分可用于生产建筑石料,其余拟在矿区附近设置废石场,使其得到有组织集中堆放。废石场坡底部周围设挡土墙和块石护坡,并设喷洒水装置进行抑尘。矿山闭坑后废石场还土复耕。7.2.5生活污水的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沉淀处理,然后再进行消毒,经治理后达到GB879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SS≤20mg/L,BOD≤20mg/L的要求。可用于农田灌溉、道路降尘。7.3环境绿化绿化对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具有调湿、调温、吸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等功效。针对本工程污染的特点,在车行道两边选种树行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叶面粗糙的绿叶乔木;在有噪声车间的周围,选用树冠矮、分支低、枝叶茂密的乔、灌木高低搭配形成隔音带;同时,在废石场的周围种植易生长、耐践踏的草皮或常绿灌木。7.4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预防措施1、本矿地处山区,矿体虽然埋藏较浅,矿、岩稳固,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井下开采的采空区在地表可能造成塌陷区或遇暴雨造成泥石流,因此,对以上可能发生的事故要事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确保整个矿区在开采期间不会引起大的地质灾害问题。2、地表废石场于矿区内附近的天然沟谷中,有关安全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每年的雨季到来之前需对有关的泄洪道、截水沟、边坡和挡土墙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7.5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1、工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95 该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工程建筑场地平整、废石排放、筑路等基建生产过程中。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时,要将弃土、弃碴堆存到指定的堆场,修筑必要的截、排水沟,同时对开挖裸露面进行植被恢复。在矿区新修公路两侧边坡和工程建筑场地开挖坡面采取植被、绿化等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废石堆场周边,修筑永久性挡水拦石坝,将废石拦在坝内,同时,在废石场边坡种植防风固砂植物,防止水土流失。3、土地复垦本工程需要复垦的地方主要为废石场,对于废石场在矿山闭坑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废石场整平,在其上覆盖一层厚约30厘米的渗透性较好的黏土层,并覆盖一层自然土压实,在覆盖土上种植合适的植被以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7.6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本矿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经治理后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故本设计认为: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建议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保障环保设施运转正常,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以解决,确保矿区周围环境不受污染或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95 第八章投资估算8.1编制原则该矿为一新建矿山,设计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其工程投资估算是以年产3.0万吨铅原矿石而进行编制的。本项目建设中,矿山工程包括运输平硐、回风平硐、设备、设施、其它井巷工程等及办公及生活设备、设施。8.2工程概况矿山开发过程中主要基建工程量有:井下基建开拓工程量为1360m/5243m3。8.3编制依据1、工程直接费用参照有色金属工业(2008)版中的第四册:《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直接费部分);第四册:《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辅费部分);第三册:《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参照有色金属工业(2008)版中的第六册:《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3、有色金属工业(2008)版中的第七册:《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材料及台班基价汇总表》;4、工程施工所需用的材料、人工、电力及机械设备价格均以当地的市场价计取;5、《矿山井巷工程》只计取工程直接费部分,辅助费部分不单独计取;6、为减少建设项目的投资,本工程概预算只计取一个综合费(以工程直接费为基数,计取办法比照有关标准)。综合费率标准低于:“矿山工程辅助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其他费)+计划利润+税金”之和。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95 (1)建设单位管理费,依据WWW省财政厅WWW建财(2002)125号文件以累进方式计算。(2)工程勘察设计费:按“计价格(2002)10号”文件计算、勘察费(按设计费的10%估算)。(3)工程建设监理费:按照建设部(92)价费字479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第(一)条按所监理工程概预算的百分比计收办法,采用插值法计算。(4)各种评价费用按实际计取。(5)基本预备费:以一、二类费用合计为基数,按8%计算。(6)生产准备费:按正常运营期间所需人员1/3提前进入(主要指后勤人员及工人)所需的工资及费用。(7)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按人均750元计算。8.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以上矿山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580.6万元。8.5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0%估算为116.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8万元。8.6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铺底流动资金=615.4万元95 表8-1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合计备注一工程费用197.618.7145.63.5365.41采矿工程151.615.0115.03.5285.12供、排水1.80.54.6/6.93供电14.63.218.0/35.84总图运输8.0///8.05安全环保工程3.6///3.66行政福利设施18.0/8.0/26.0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4.8164.81土地租用费///5.25.22建设单位管理费///24.124.13生产及办公家具购置费///12.512.54工程监理费///15.015.05勘察设计费///40.040.06各种评价、评估费///55.055.07生产准备费///5.05.08工程其它费用///8.08.0一+二////530.2三预备费///50.450.41基本预备费(一+二)×8%///50.450.42涨价预备费00四投资方向调节税00五银行利息////0固定资产投资一+二+三+四+五////580.695 第九章财务评价9.1概述该矿为新建矿山,采用地采,设计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其工程投资估算是以年产3.0万吨铅原矿石而进行编制的,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5.2年(不含基建期0.5年)。9.2职工定员及劳动生产率9.2.1职工定员矿山按新的建矿模式进行人员定员和编制,经编制全矿职工定员总计为66人,生产工人56人,管理和其它人员10人。9.2.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表表9-1项目人数(人)矿量(吨)指标(吨/人)备注铅矿地下开采全员劳动生产率6630000455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56300005369.3成本计算成本费用计算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计算,即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组成。9.3.1矿石直接生产成本计算矿石生产成本计算至地面,计算范围包括凿岩、爆破、出矿运输等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成本中辅助材料及动力消耗量根据设计定额计算得出。矿山维简费按2.0元/吨提取;矿山维修费按1.5元/吨计算;安全生产费按8.0元/吨提取;其它制造费用参照类似矿山实际指标选取。由此计算的矿山地下开采正常年单位矿石直接生产成本为70.85元/吨(不含资源税),详见矿石单位直接生产成本表9-2:95 单位矿石生产成本表9-2序号成本项目单位单位耗量单价(元)单位费用(元/吨)一辅助材料元/吨8.431炸药kg/吨0.357.502.632导爆管个/吨0.13.500.353钎头个/吨0.0835.002.84钎杆kg/吨0.1010.01.05胶管m/吨0.0150.000.506其它材料元/吨/1.151.15二燃料及动力kwh/吨400.6024.0三人工工资元/吨//25.92四制造费用元/吨12.501维修费元/吨//1.502维简费元/吨//2.003安全生产费元/吨//8.004其它制造费元/吨//1.00五合计:矿石直接成本元/吨70.859.3.2矿石其它成本计算1、销售费用参照类似矿山的销售费用情况,本矿的销售费用取为1.0元/吨。2、折旧费矿山固定资产投资为580.6万元,正常的生产服务年限为15.2年,建筑设施平均按16年折旧;机械设备按16年折旧。其摊销的矿石折旧费用为12.10元/吨。3、资源补偿费单位矿石的平均资源补偿费为2.80元/吨。4、其它费用矿石的其它费用按1.0元/吨计算。矿石其它成本总计为16.90元/吨。9.3.3矿石综合成本计算矿石总的综合成本=矿石直接生产成本+矿石其它成本=70.85+16.90=87.75(元/吨)。95 9.4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61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0.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8万元。本项目建设投资全部由业主自筹,不使用债务性资金,矿山建设期无利息和其它融资费用。本项目建设期0.5年,基建开拓采准、地面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全部在当年投入。9.5财务评价9.5.1评价原则及依据1、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有关财税法规;2、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3、评价将计算地下开采成本,并进行综合经济分析;4、现场提供的有关资料;5、项目正常生产期15.2年。9.5.2基础数据1、产品价格、产量及销售收入本建设项目主要开采为铅矿,其年产铅矿原矿石3.0万吨,正常生产年限为15.2年。据当地矿产品市场销售价格,铅矿原矿石品位的市场价格为180.0元/吨。经计算,矿山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540.0万元。2、建设进度及生产计划建设期0.5年,建成后第一年达产。3、各种税金产品销售的增值税及附加税,按相关标准经计算为70.74万元;资源税按0.5元/吨计收,则资源税为1.5万元/年。95 以上矿山总的税金为72.24万元/年。9.5.3经济效益分析1、运营期年销售收入:540.0万元;2、年生产总成本:263.25万元;3、年各种税金及附加:72.24万元;4、运营期年税利总额:204.51万元;5、企业所得税率25%,年所得税额:51.13万元;6、运营期年税后利润:153.38万元;7、投资回收期:4.0年。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9-3。95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9-3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1矿床类型(成因类型)破碎蚀变岩型2矿(岩)体形态产状倾向/倾角280-310°∠60-70°3查明保有的资源储量(332)+(333)万吨62.8974可利用的资源储量(332)+(333)万吨62.895设计利用储量万吨45.616矿石损失率%8.07矿石贫化率%8.08设计开采规模万吨/a3.09设计矿山服务年限年15.2不含基建期0.5年10开采方式地采11工作制度天/年,班/日,小时/班300/3/812基建期年0.513产品方案铅银矿原矿石14销售价格元/吨180.015运营期年销售收入万元540.016劳动定员人66生产工人56人17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615.418年总成本万元263.2519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72.2420运营期年税利总额万元204.5121运营期年净利润总额万元153.3822年所得税额万元51.1324投资利税率%33.2325投资利润率%24.9226投资回收期(税后)年4.0不含基建期95 第十章开发方案简要结论10.1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保有(332)+(333)铅银矿石量62.897万吨,设计利用资源储量45.61万吨。设计利用铅金属量8478.17吨,银金属量51864.28公斤。可采储量为铅银矿石41.96万吨,铅金属量7799.92吨,银金属量47715.14公斤;损失储量为铅银矿石3.65万吨,铅金属量678.25吨,银金属量4149.14公斤。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为15.2年(不含基建期0.5年)。10.2产品方案本矿生产的产品为铅银原矿石将直接销往矿山附近的选矿厂。10.3开拓、运输方案1、矿体开采方式矿山设计开采一个矿体,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设计对矿体采用地下开采。2、开采系统根据区内开采的矿体产出的位置,对区内矿体设计采用一个系统进行开采。3、矿体开拓方案根据矿区开采矿体的赋存特征和矿体所在区域位置的地形标高情况,对区内矿体设计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4、矿井运输运输平硐及中段选用有轨运输,ZK3-6/250型架线式电机车牵引,巷道敷设12kg/m轻轨,以上所选用的矿车均为YFC-0.7型,轨距600mm,最小转弯半径8m。5、矿井通风根据山区气候的特征,95 矿体开采的通风设计为机械通风,通风方式为中央抽出式。10.4采矿工艺根据开采的矿体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依据矿体所处的倾角,矿体设计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10.5综合评价本工程项目资源储量可靠,铅银矿石产品销路好,目前市场价格处在稳中上涨阶段。矿体开采设计采用的采矿方法工艺可靠,工业场地布置与设计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本项目的投资企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10.6结论和建议10.6.1结论本建设项目资源可靠,产品适销对路,市场空间广阔。经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及财务评价,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应当紧紧抓住机遇,尽早建成投产。10.6.2建议1、本矿区境内开采的矿体深部尚未封闭,建议矿山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基建探矿和生产勘探工作,做好矿山地质工作,以增加矿区资源储量,保证矿山正常生产和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2、做好矿山基建施工过程中独头巷道的通风工作,加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每年春、夏和秋、冬交际生产时(地面和井下气温相差不大时),应加强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工作,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3、该矿石品位不高,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管理,以减少矿石的贫化和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