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00 KB
  • 2022-04-22 11:28:34 发布

广州都市农业规划策划书.doc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广州都市农业规划策划书前言都市农业是指城市辖区内的,紧密依托城市、并服务于城市的农业。由于都市农业得益于城市相对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科技的支持,加上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先进的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发展“创汇农业”到发展“三高农业”,进而快步走上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极大地影响了我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使农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促使农业向着更复杂、更独特、更富有都市气息的多目标、多功能系统转变。当前,我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农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广州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两会”期间,市政协在大会上充分阐述了广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和意义。会上还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把广州建成农副产品安全区、拓展高附加值及优良品种的种植、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域外农业、生态风景林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科技等”。目前,广州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业总体上已进入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实现了农民向居民的转变。广州市如何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具有“城市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是必须思考的紧迫性问题。一、都市农业展背景分析1.都市农业的定义都市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现代农业重要构成之一。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的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大都市特意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由城里人去耕种,这是都市农业最初的意义。后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市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2.都市农业的发展背景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都市农业在60年代率先出现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我省在80年代末就出现了都市农业。首先在广州郊区出现了观光果园,以后其他各市陆续地出现更多。广州的云台花园、东莞的绿色世界、深圳的青青世界、顺德的生态园以及我市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农科奇观等,就是我省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1.都市农业的发展意义ü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ü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将农业由单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ü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都市农业可以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差别,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ü为人们提供新的活动内容,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身居城市的人们,逐渐被“水泥丛林”所包围,被“柏油沙漠”所环绕,被“三废”和嗓音污染所困扰,“都市综合症”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随之而来。都市农业集农业劳动、农产品生产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ü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二、广州农业展可行性分析l广州农业发展(SWOT)分析优势(Superiority)区位优势:广州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地处广东省南部,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群,在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的人口达五千多万。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非常完善,由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港口码头构成的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广州和港澳的距离。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广州市鲜活产品出口带来较大方便,形成了广州市发展创汇农业的巨大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广州市风景秀丽,有珠江常年流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滨海旅游业。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市、区和街道政府的财力和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市场优势:广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早的引进市场机制,为发展农产品的流通、“口岸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良好的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发达的批发市场体系,进出口贸易额较大,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优势:广州市各区已完成了农村城市化,实现了从农民变居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的转变,土地所有权属性的转变,为土地流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优化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园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政策、机制优势:广州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机制相对灵活,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劣势(Weakness)农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挤压。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广州市农业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严重制约了以土地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虽然农业生产总值略有增加,但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持续下滑(见图2-1)。图2-12005—2010年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市及周边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城市和工业废水排入水域,导致农业生态日益恶化。虽然有关部门在绿化造林、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农用地带自身环境仍然相当脆弱,加上土地资源紧缺,林业用地受到侵蚀,出现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森林病虫害及外来有害生物危害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当前,广州市都市农业生产正在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提高,对从业人员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然而,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并没有相应地带动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农业实际生产中,劳动者多为外来工,业务水平低,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于适应都市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机会点(Opportunity)粤港澳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为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形成强劲的一体化经济区。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成为三地的共识,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科技诸多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可见,广州市农业在这个一体化经济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CEPA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为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CEPA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为广州市发展创汇农业,出口优质农产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广州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腹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为广州市实施农业异地开发战略提供了生产基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鼓励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广州市可逐步将生产性基地(包括养殖、种植等基地)向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构筑大广州农业圈,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旅游观光农业前景看好。开发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是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拓展广州市都市旅游业的一个新方向。与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相比,农业旅游更具贴近自然旅游成本也更低,所以颇受都市人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对精神享受、休闲享受、环境要求等也越来越高,在工作之余还需要有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这就为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背景,这都将进一步促进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威胁(Threaten)农业投入相对减少,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生产要素流失。广州农业面临着农业用地日益减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投入减少、生产环境恶化等危机。由于农业投资的短期经济收益较低,使得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不高,生产要素外流。而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相当部分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失去了使用价值,传统农业生产萎缩,生产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l同类展会分析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 “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总展出面积20000㎡,集中展示当前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农副产品深加工与贮藏、品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农村新能源、渔禽畜牧养殖等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预计将有超过500家国内外业内企业亮相,展示当前农村发展的最新产品与技术。举办此次展会,是为了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农村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与世界共同发展。三、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其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经营主体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由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由大田加简易设施的生产方式,转变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为工厂化、园区化的生产方式;由“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公司+科研+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十五”期间,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我市农业逐渐形成了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花卉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占比重最大,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产值稳中有降(见图1-1)。图1-12004年深圳农林渔业产值构成情况2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题,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拉动力,逐步形成规模产业群并延长产业链,加强了农业产品深度开发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至2004年,全市农业企业经营的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90%以上。我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实施科技兴农策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组建了以畜牧、果菜、水产等为主的专业农业公司,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果菜贸易公司、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公司、永桦农产品有限公司、科普特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龙达实业有限公司、寰通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转基因抗虫棉、超级杂交稻、农科园、鲍鱼养殖场、水产种苗基地、现代化养鸡场、工厂化养猪场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和基地建设已经开始或建成。农业专业公司的组建和主要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公司+科研+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3科技型农业不断发展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已逐渐萎缩,我市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是,我市农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十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高科技型的种子种苗工程。国家级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龙岗区坪山碧岭建立了研发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研究;创世纪公司在坪山高桥建立了国内首个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研发中心,其研发成果(转基因抗虫棉)不仅在我国黄河流域等产棉区广泛推广,同时推广到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此外,“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已建成了光明维生种苗工厂等。高科技型种子种苗已逐渐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亮点产业。4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都市农业发展道路,投资建设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区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建成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名优水果生产和畜牧业三个现代化功能区。经过五年建设,深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成为集农业现代化生产、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此外,深圳河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科普特大鹏高新农业园区建设已开始启动。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形成一个以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区域及骨干市场、地方性初级市场三个层次的批发市场体系网络。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构筑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建设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三个交易平台,努力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构建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已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初步形成了覆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6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由于公众的关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市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以市、区、街道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三级检验网络基本形成;大力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检验人员,督促其开展自检工作;强化执法监督。2004年,我市蔬菜残留量的年检不合格率由2001年的26%下降到了10%,生猪“瘦肉精”污染的年平均检出率由2001年的41.3%下降到了3.74%,水产品主要污染物氯霉素残留下降为零。7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发展和建设十分重视,做出了《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目标,确立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绿色深圳的战略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具有深圳特色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民心,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明显提高。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3.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平方米。“十五”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期间,制定了《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规划》、《深圳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用以指导并实施城市生态建设。全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建成生态风景林8300多公顷;完成了排牙山、羊台山、三洲田等7个森林公园的建设立项和前期筹建工作。随着以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及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市城市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第二章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条件2.1宏观经济社会条件2.1.1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相应的结构调整,构成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趋势。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拓展出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又使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使各国经济面临着更多和更大的市场风险。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进一步刺激了世界经济增长,更使各国为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既给我市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国际产业转移的好处带来了机遇,也使深圳的外向型经济面对更为动荡、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资源的流动与组合方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不再主要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及已有的自然资源,而取决于其吸引和组合外部优质资源的能力。我市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必须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增强自身组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体制必须与国际接轨。这不仅会带来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在平等地位上的全面竞争,进而要求国内企业尽快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增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和运行方式,减少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对我市来说,必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分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2004年粤、闽等内地9省和港、澳签署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合作机制,在CEPA合作平台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在商贸、投资、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而处于CEPA框架和“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重要位置的深圳市,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前沿区位优势,优先吸纳各种要素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等产业,另一方面可利用港澳技术转移的机遇,加快对本地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全市产业的整体水平。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此外,从粤港澳经济区发展态势看,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使之更好地融入港澳经济区域中,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展,层次进一步提升,形成强劲的一体化经济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的人口超过2000万,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已超过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已成为三地的共识,三地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科技诸多方面存在很强的优势互补性。在这个一体化经济中,深圳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1.2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深圳经济特区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经过25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由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我市已经提出:力争到201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改变着原有产业的素质、结构与布局,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繁荣。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特区内,而后扩散到宝安和龙岗两区。由于劳动成本和地价升高的推动,近年来特区内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已陆续将产品的加工,组装等生产工序转移到了特区外,只把精干的研究、开发和营销机构留在特区内。特区外围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包括不少外资企业也在酝酿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过去5年,我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综合竞争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额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四,机场进入全球百强。从整体上看,我市已经走完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初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即由以工业资本形成、产业规模扩张和大量人口非农化为主要特征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以工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素质改善为主要特征的中级阶段。2.2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九龙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南与香港毗邻,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市和惠州市。地理坐标北纬22°26′59′′—22°2l′49′′,东经113°45′44′′一114°37′2l′′。2.2.2气候条件我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和,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春秋季是季风转换季节,夏秋多台风。我市年平均气温22.4℃,平均无霜期353—355天;年均日照212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54.2兆焦耳/m2;年均降雨1523.5—2206.6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9—84%;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2.2.3地形地貌我市属低山丘陵滨海区,背山面海,岗峦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脉多属莲花山系,由七娘山、排牙山、梧桐山、鸡公山和羊台山等构成海岸屏障。我市主要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市内最高的梧桐山海拔944米。中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和台地,主要河流两岸条状分布着冲积平原;东南部是低山和丘陵,在山间和滨海零星分布着宽谷小平原;西部主要是冲积平原,并残存一些低丘。2.2.4水文水资源我市的地表水资源比较充裕,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948.4毫米,平均径流深980.2毫米,平均总降雨量27.71亿立方米,径流总量14.78亿平方米,占总降雨量的53%。枯水年地表总径流量8.13亿平方米,平水年降雨量14.04亿立方米。我市水系可分为东江流域水系、珠江口水系和海湾水系。境内共有河流16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条,即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龙岗河。我市海域受九龙半岛分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海域包括大亚湾和大鹏湾,海岸线长157.6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北起东宝河口与东莞分界,向南到深圳湾,海岸线长100.6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总长257.3平方公里。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2.3经济社会条件2.3.1行政区划与人口深圳市辖经济特区内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四区及特区外龙岗、宝安两区。200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59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5万人。2.3.2经济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42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9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45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3.5亿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47亿元。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第三章“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目标3.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为指导,以适应深圳城市化和建设国际性大都市要求,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为总任务、总目标,立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城市优势和开放性市场,按照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建设科技型、高效型、安全型和生态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为依托,质量安全为基础,制度创新为动力,带动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2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服务于国际化和城市化。依托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加快都市农业发展,同时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服务于深圳的城市化和国际化,使都市农业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农业因其弱质性、公益性,政府应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给予一定扶持,但同时也必须加快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找准政府推动农业和市场牵动的最佳结合点,具体的生产应由市场调节。——坚持以龙头企业主导带动原则。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发展。政府要大力给予企业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3.3发展模式及功能3.3.1深圳都市农业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农业在我国兴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开始了都市农业的实践,其中尤以上海、北京等城市较具代表性。上海的都市农业是以菜篮子为主,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庄园农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上海的都市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标是把上海的都市农业发展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庭院”。北京的都市农业也是以菜篮子为主,近年来有快速发展观光农业的趋势。根据北京城郊经济圈层辐射的特点,近郊以社会性功能为主,远郊以经济性功能为主,山区以生态性功能为主。从上述两种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区北京和上海的都市农业来看,目前其都市农业一般以发挥它的生产功能为主,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并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但深圳的都市农业有别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都市农业。我市已于2004年底全面实现了农村城市化,目前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已成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建制的城市,此外,农业土地等资源也比较紧缺。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市不可能像其他地方还能保证有大片稳定的农业用地来进行农业生产。因此,深圳的都市农业不能套用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模式,而应该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符合深圳实际的都市农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虽没有大规模的农业,但我市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市,深圳都市农业有为保障提供我市及香港市民鲜活农产品的基本任务。因此,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把农业变成专供休闲、观光的旅游农业,也不能像以色列、荷兰那样发展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同时与日本的镶嵌式、插花型的农业也不尽相同。根据我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战略要求,深圳的都市农业应该为建设“和谐深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圳做出更大贡献,应当把我市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并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大都市中,都市农业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这是大都市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一种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结合深圳的实际,深圳都市农业模式应选择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模式,在具体发展上应选择以农业园区为主的发展模式。选择以农业园区为主的发展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方面由于我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已全面实现城市化,工业的发展和城镇的建设不可避免要占用农业用地,建设农业园是提高深圳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农业园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利用农业园这个平台,把农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聚集起来,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农业项目,在园区内建成现代都市农业形态。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园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推动周边地区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科技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外向化、农业功能多元化、农业劳动者知识化,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方面我市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已经建成了如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一批农业园区,“十一五”期间应继续进行巩固、完善、丰富和提高。3.3.2深圳都市农业功能定位由于都市圈所处区位环境的特殊性,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市都市农业的功能应立足于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放到粤港澳乃至泛珠三角地区来考虑。深圳都市农业在“十一五”期间应具有以下五大功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功能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信息、商贸、运输、旅游中心、高科技产业基地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因此,我市都市农业的目标之一应是建设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一个展示窗口,使之成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辐射基地之一。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深圳都市农业完全有基础和条件发挥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功能。我市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如深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及碧岭科技生态村等代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示范基地和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可以预见的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各类农业园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入园建设,必将对周边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圳作为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基地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即利用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农业园区这个载体,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通过示范,对内地进行辐射;另一方面,把国内先进科研技术成果向国外展示。●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加工流通功能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在于科技、区位、资金等方面,劣势在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市都市农业应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适应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逐步减少竞争能力较弱的大宗大路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稀农产品的生产,重点发展城市所需的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流通,继续为市民提供新鲜、优质、无公害的农副产品。●创汇功能深圳都市农业是超地域和时空的无城乡边界的开放型农业,都市农业必须与国外市场接轨。“十一五”期间,我市都市农业要紧密抓住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CEPA正式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契机,充分利用深圳特区对外开放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都市人观光、休闲、教育功能深圳都市农业应适应都市人休闲、娱乐和体验等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拓展农业内涵,充分利用农业自身特点,为市民提供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农业的场所,使市民享受农业文化的乐趣。使都市农业逐步成为都市人观光、休闲、体验和接受农事教育的重要途径。●城市生态屏障功能深圳都市农业应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减轻“热岛效应”等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都市农业洁、净、绿的特点,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在城区开辟城市森林、公园绿地,建设环城绿带;在都市开辟旅游观光、体闲度假的胜地,以生态农业进一步净化深圳的水质、土壤和空气。3.4发展定位我市都市农业发展应放到粤港粤经济体系、泛珠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去考虑,也即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确定我市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宏观:(从全国层次):全国都市农业的窗口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目前,我市在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的农业生产主体以企业为主,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而自身所具有的设施化、工厂化、园区化水平较高,外向度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使深圳成为我国发展都市农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先进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深圳农业应勇于创新,探索适合深圳特点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把深圳打造成为全国都市农业的窗口。中观:(从泛珠三角层次):泛珠三角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中心我市拥有全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覆盖泛珠江三角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此外,规划建设中的华南国源农产品物流基地项目是深圳市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工程,占地达16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将成为我市重要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将极大地推进我市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市完全有基础和条件利用其区位及经济优势成为泛珠三角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我市作为泛珠三角地区农业高新技术辐射中心有其技术优势。如深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龙岗的碧岭生态示范村,都已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培训、示范、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并成为展示我市现代农业的窗口。此外,我市的农业企业均具备极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我市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泛珠三角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中心。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微观:(深圳层次):深圳安全优质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食品安全当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这就为我市都市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市农业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的增长,更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此,我市提出了加快推进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市应通过本地及异地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高标准建设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市民对于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3.5发展总体思路深圳农业应充分利用区位、生态环境优势,整合农业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十一五”期间,我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一个战略,采用二大理论,突出三大工程,实现四化五重点”。贯彻一个战略:“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战略。“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即技术研发、市场经营在深圳,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外地。在技术研发中,以高新技术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和实用技术为支撑,加快农业科技的引进、组装、集成、创新和转化,形成自主的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在市场经营中,通过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强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经营的集结点和流通枢纽,不断提高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模化生产基地面向全国,以为深圳市民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为主要目标。采用二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深圳都市农业建设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呈约束型,生态资源将越发珍贵。我市都市农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整合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突出三大工程: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科技园区示范工程、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一是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重点抓好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包括市内基地和市外基地建设,确保全市主要农产品60%来自规模化基地。二是科技园区示范工程。重点抓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建设,使农业园区成为展示深圳都市农业的窗口。到2010年建成各类农业园区30个以上。三是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以东部海洋生物基地为依托,重点抓好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提取等,包括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保健品、高分子材料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实现四化五重点:都市农业园区化、设施化;森林公园景观化;农业技术高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化。 以发展无公害蔬菜、肉类、水产品“菜篮子”工程为重点;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以现代农业园发展为重点;结合海上观光旅游,以东部海洋生物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业高新科技发展为重点;以生态林建设为重点。3.6总体要求深圳农业“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这是总目标和总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实现由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重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二是实现由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转变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着重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实现城市林业由绿化型向高品位生态型的转变,为深圳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景观;四是实现由立足于深圳拓展农业空间转变为走出深圳寻求农业更大发展空间;五是实现由“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为重视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六是实现由大田加简易设施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工厂化、园区化的生产方式。3.7发展目标深圳“十一五”期间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目标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是建设都市农业,衡量的指标不能采用国内常用的农区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而应具有深圳农业特色。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市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来综合考虑和确定。3.7.1总体目标“十一五”我市都市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适应深圳城市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建设具有“深圳特色”都市农业为总目标,以农业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观光农园为主要形式,以实现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为发展方向,建成集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屏障和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同时,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能力,对农业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发展为重点,建设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3.7.2阶段目标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十一五”规划期(2005~2010年)及中远期(2010~2020年)。(1)“十一五”规划期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都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分为经济功能目标、社会功能目标、生态功能目标。①经济功能目标深圳都市农业“十一五”期间,要为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名优、鲜活农副产品,以满足居民的物质消费需求。此外,要利用对外开放和市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经济目标:2010年,农业总产值27.81亿元(2004年现价)。其中,种植业7.95亿元,林业0.72亿元,牧业8.73亿元,渔业9.91亿元,涉农服务业0.50亿元,占GDP比重为0.2%,鲜活农副产品出口总值15亿港币;深圳市场60%蔬菜、生猪、水产品由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②社会功能目标n保障功能具有保障深圳安全农产品供应和具备应付突发性公共危机(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植物疫情等)时的农产品动员和协调能力。n社会文化功能具有农业教育、阐释农业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教育为主题的农业休闲项目。n农业科技示范辐射功能充分利用我市科技、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武装深圳农业,发挥深圳现代农业的辐射功能,为全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n农业高科技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储备功能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依托于农业园区,利用深圳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对入园农业高新科技企业及其技术成果进行孵化培育,使之迅速壮大。其中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的,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向全市进行推广。社会目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95%,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率86%,农副产品加工率79%,农业高科技技术成果孵化率60%。③生态功能目标n生态保障功能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我市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态功能将日益突显,充分发挥都市农业洁、净、绿的特点,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进一步净化全市的水质、土壤和空气,使都市农业成为城市的花园和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目标:到2010年,林地面积达到120万亩,生态公益林达到85万亩,森林绿化率达到48%,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8%,建成森林公园18个,农业保护用地30万亩。 (2)2020年(中远期):预计到2020年,深圳实现农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都市农业体系发展成熟。农业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生产高科技化、结构高级化、产品精深加工化、经营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化。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表3-1深圳农业“十一五”规划阶段指标表发展阶段发展指标2004年2006年2010年备注经济指标农业总产值(亿元)29.9929.2827.81(2004年价,以下同)其中种植业总产值(亿元)9.699.117.95年增-3%畜牧业总产值(亿元)10.279.788.73年增-2.5%水产业总产值(亿元)8.859.209.91年增2%林业总产值(亿元)0.640.660.72年增1%服务业(亿元)0.540.530.50年增-1%农副产品出口值(亿港币)11.21215年增5%社会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858895年增2%安全农产品基地供给率(%)525670年增2%,70%安全农产品由规模化基地定点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率(%)757986年增2.5%农副产品加工率(%)656979年增2.5%农业高科技技术成果孵化率(%)505260年增3%生态及用地指标农业保护用地(万亩)303030蔬菜5万亩、水果15万亩、渔业6万亩、畜牧等其他4万亩林地面积(万亩)109112120其中生态林面积(万亩)727585森林覆盖率(%)47.6547.748森林公园数(个)71018自然保护区113环境综合指标(%)808288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表3-2深圳农业“十一五”规划各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表行业名称单位2004年基数2006年2010年备注一、种植业产值亿元9.699.117.95(2004年价)1、蔬菜基地面积万亩33.63.6产量万吨16.2915.0221.02、花卉面积万亩1.111.041.14产值亿元3.283.454.53.水果面积万亩15.0515.015.0产量万吨2.802.502.40二、畜牧业产值亿元10.279.788.73(2004年价)1、生猪饲养量万头63.1757.449.8出栏量万头50.6845.3140.42、活鸡饲养量万只123812181091出栏量吨1089910820三、海洋渔业产值亿元8.859.209.91(2004年价)面积(包括增殖)万亩7.326.456.0产量万吨9.599.5010.301.海水养殖及捕捞产量万吨8.909.0010.002.淡水养殖产量万吨0.690.500.30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第四章总体发展规划围绕深圳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一五”期间对我市农业总体布局、重点发展领域、主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市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4.1农业总体布局“十一五”期间,深圳农业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分为四大片区:(1)东部生态农业区:分布在龙岗区龙岗、布吉、平湖、横岗、坪地、坪山、坑梓、大鹏等街道。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水果、花卉、生态风景林、森林公园等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农牧实业公司坪山农业园、深圳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深圳市平湖生态园、新龙达石井都市农业园、三坑都市农业园、清泉生态园等生态农业现代化园区。(2)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宝安区公明、观澜、龙华、松岗、沙井、福永、西乡、石岩、光明集团公司及南山区西丽街道。以现代农业科技武装的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大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畜牧、加工、农业休闲观光业等。“十一五”期间,建设以“两明”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示范园区。(3)沿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大鹏、南澳、葵涌、沙井、福永等街道。重点发展海洋养殖、捕捞加工、海洋生物产业和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休闲观光旅游。充分利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以西部田园风光为龙头,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业、休闲渔业。(4)中部总部农业区:中部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原则上不安排农业的生产,而是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窗口示范作用,打造总部农业区。所谓总部农业就是农业企业总部在本区,而其生产性种养基地在外围,产品运回深圳加工和销售。本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继续完善以布吉农批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4.2重点发展领域“十一五”期间,深圳都市农业要重点发展以下六个方面。(一)建设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抓好农业生产源头管理,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深圳市是农产品消费大市。根据深圳市统计局2004年统计资料测算,深圳市年消费蔬菜143万吨,猪肉43.6万吨,水产品21.5万吨(加上其他品种,共计25万吨)。“十一五”期间,深圳市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的目标为:力争两年内把市内规模化的蔬菜、生猪及水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设成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力争三年内进一步扩大建设全市农业企业在市外的生产基地,使之成为深圳的异地“菜篮子”基地;此外,通过外引内联,使深圳市农业生产经营企业与省内外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2010年,深圳市消费的主要农产品60%以上来自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基地。根据上述目标,到2010年,全市消费的主要农产品60%以上来自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即蔬菜86万吨、生猪347万头、水产品15万吨。为实现上述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目标,“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要建设1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异地开发基地15万亩);建设年出栏生猪347万头的无公害生猪基地(其中异地开发基地提供337万头);建设25万亩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其中异地开发基地22万亩);共可向深圳提供无公害蔬菜86万吨、生猪347万头、水产品15万吨。(一)打造农业科技园区要利用园区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对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都要朝园区化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继续重点打造以海洋生物高新产业区、深圳市河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两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深圳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创世纪转基因龙岗生物园区、旭联海洋生物养殖产学研示范区等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建设,共建成各类农业园区30个以上。(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继续发展以布吉农批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物流。并大力发展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以实现农产品大幅度增值。“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南山区西丽建设农产品配送基地,在宝安区石岩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在宝安区光明街道建设一个花卉交易中心,在南山区西丽建立景观苗木交易中心,在银湖建立一个高档精品花卉展示配送中心。(一)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体系要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以乔木为主体、树种多样、具有南亚热带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成“林在城中、城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不断增强我市的环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区均达到省林业生态区标准,建成自然保护区3个,建成森林公园1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和海洋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建立包括观光、旅游、休闲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十一五”期间,以碧岭生态村、西部海上田园、新龙达石井都市农业园、三坑都市农业园、清泉生态园、七娘山现代滨海生态农业园等为基础,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六)建设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了加速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不断完善配套的保障体系。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城市林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的建设。4.3产业发展规划4.3.1产业调整方向及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对外开放的优势,紧紧围绕都市农业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突出发展种子种苗工程、绿色食品开发、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大力推行农业异地开发,从而形成花、果、菜、林、畜牧、水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产业规划的具体思路可概括为“加强和规范海水养殖、控制禽畜生产、突出种苗繁育、发展无公害蔬菜、提高水果效益、壮大花卉生产、打造观光农业”。“十一五”期间,要优先发展有特色的水果、蔬菜业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延长都市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在产品结构上,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名品,如“南雁牌”深农猪配套系、优质三黄鸡、南澳鲍鱼,“沙井”蚝、“光侨牌”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系列肉制品、“晨光牌”系列牛奶制品、“光明鸽”等;要不断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质量方面,要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各产业布局见表4-1(七大产业布局表)。表4-1七大产业布局表产业分布蔬菜在宝安、龙岗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异地生产基地。水果西丽、公明、光明、石岩等以优质荔枝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区,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等以优质龙眼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区。花卉宝安区公明、南山区西丽、龙岗区大鹏和坪地等。畜牧光明集团、农牧实业公司、康达尔集团、华宝集团、天俊实业公司、新龙达实业公司等及其异地畜牧生产基地。海洋渔业大鹏湾、大亚湾、内伶仃东北湾、南湾海产养殖区,以及异地高产咸、淡水养殖基地。林业主要分布于全市,按“一圈”(特区内四区)、“两翼”(宝安、龙岗)布局。农业旅游深圳农科中心,南山西丽果场,宝安、龙岗区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及大鹏湾、大亚湾渔业生态旅游区,宝安西部田园风光等。4.3.2种植业“十一五”期间,种植业要大力突出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驯化,建立种植业种质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资源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标准;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十一五”期间,种植业发展总体思路是: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蔬菜、水果和花卉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节地型、节水型、生态型和加工型项目,建设集创汇、生态、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种植业。到2010年,种植业总产值达到7.95亿元。n蔬菜发展思路:生产要坚持以现代化、集约化、优质化、绿色化为目标,稳步推进蔬菜业规模种植、集约经营;重点发展设施种植,提高设施蔬菜产业档次和水平;加强蔬菜市场无公害检测,建立无公害蔬菜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开展转基因育种在蔬菜业上的应用;鼓励并支持蔬菜基地向外围转移,实行异地开发,延伸“菜篮子”生产基地。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全市现有的蔬菜基地全部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产量15.0万吨;异地蔬菜基地面积15万亩,产量71万吨,全市60%蔬菜由安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提供。发展要点:(1)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延伸“菜篮子”生产空间。目前,我市的蔬菜自给率仅为10%,仅靠我市目前划定的永久性蔬菜基地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市民菜篮子的需要。“十一五”期间除将市内3万多亩蔬菜基地全部建设成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外;鼓励我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业企业到市外(省内如河源、惠州等地,省外如泛珠三角地区)发展异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实行企业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2)进一步调整蔬菜的品种结构,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种(如高档珍稀蔬菜),不断朝着“名、优、特、稀”转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选育;同时要适当引进新品种,实施“名、优、特”蔬菜种子种苗工程。(3)加强蔬菜品牌建设。保证蔬菜质量,树立我市“优质”、“无公害”蔬菜品牌,带动全市蔬菜良性发展。同时提高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安全、保健、新鲜的品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n水果发展思路:水果生产在品种上以荔枝、龙眼为主,以提升水果品种的品质档次为目标,提高单产、增进品质;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栽培水平和品质;大力发展水果深加工,提高鲜果保鲜加工、贮运水平;发展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观光果园。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水果市内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水果总产量2.40万吨。发展要点:(1)在生产上,抓好品种改良及引进。“十一五”期间对我市水果品种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和科学安排,大力发展无公害水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全市优质种苗的有效供给。(2)在产业上,做好水果的深加工及市场流通。按照鲜食、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加工并举,突出产后加工,以荔枝龙眼精深加工为重点,构建全市完善的果业“产+加+销”体系。(3)在经营上,因地制宜,发展综合经营。我市水果产业的发展要从全局考虑,大力推行林、果、畜、渔结合的立体综合经营模式,这样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形成种养结合的生产格局。n花卉发展思路:在品种上,要发展鲜切花、荫生植物,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品种;引进、推广花卉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在手段上,重点发展工厂化栽培方式,提升花卉生产的整体水平,扩大在港澳地区市场占有率;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利用高压线走廊、城市间隙、山地和境外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花卉种植。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花卉基地面积1.14万亩,花卉业产值4.5亿元。发展要点:(1)发展种子种苗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在种子种苗繁育、储藏等方面增加投入,发展优质花卉种苗生产,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及试验,使我市花卉业在未来广东花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2)大力发展设施花卉。设施花卉技术含量高,上档次,效益好,将是深圳花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先进设施,“十一五”期间,发展高档、精品花卉的生产,并开展相关品种、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3)建设现代化花卉苗木展示中心。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物流业发达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建设一个集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和国际化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花卉展示交易中心,使之成为我市花卉业的交易与物流中心,促进全市花卉的销售和出口,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花卉生产。此外,规划建设一个景观苗木展示交易中心和一个高档精品花卉展示配送中心。4.3.3畜牧业发展思路:加快品种更新改良,以引进、繁育、示范、推广畜禽良种为重点;巩固完善规模化养殖基地,控制零星养殖,积极发展异地养殖基地,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强化疫病防治和饲料和兽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动物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畜牧业向集创汇型、生态型、规模化、基地化、企业化为一体的方向转化。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本地生猪出栏量达到50万头;活鸡饲养量1091万只,上市量82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8.73亿元。全市所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全部建设成无公害养殖基地,全市所需60%生猪由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包括异地基地)提供。发展要点:(1)建设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十一五”期间,积极在省内外建立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包括将全市11家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规模化生猪基地全部建设成无公害基地;扩大农牧、光明等企业在惠州、河源等地的异地无公害生猪基地规模;建立和联系稳定的省外异地生猪基地。(2)大力推行企业化养殖。“十一五”期间,要巩固完善规模化养殖基地,控制零星养殖,把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本地的畜牧企业主要发挥窗口示范作用,指导异地畜牧基地的生产。对于异地畜牧基地,要积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建设“生态猪场”、“生态鸡场”。(3)畜禽种苗工程。畜禽种苗业具有单位面积产值高、投入产出率高等优势,适合深圳农业实际,应作为畜禽产业的重点来抓。“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扶持畜禽的种苗生产,扩大优质种苗的生产规模。(4)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动物防疫、检疫设施建设。我市作为香港最主要的畜禽供应基地,每年出口的畜禽产品量逐年增加,而随着全球安全农产品意识的增强,加强我市养殖基地动物防疫、检疫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要加强畜禽养殖基地防疫设施建设,加大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的力度,确保畜禽养殖基地安全生产,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5)加大饲料、兽药监管力度。“十一五”期间,饲料管理要以抓饲料安全监管为重点,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兽药管理以抓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为重点。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禽畜种苗、饲料进口等方面的质量安全工作。4.3.4海洋渔业发展现状:我市拥有257.3公里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海岸线,海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可用于海水养殖面积6614公顷。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逐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业、滨海旅游、滨海工业为代表的四大支柱海洋产业。按照《深圳市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深圳东部南澳、大鹏等打造成集海洋生物科研、中试、生产、示范、观光旅游、贸易于一体的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区,并明确其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以海洋高产养殖、名优种苗繁育、海产品深加工为基础,以海洋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为龙头,以休闲渔业和海洋环保为辅助。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水产品深加工和人工鱼礁建设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等新兴行业;利用浅海资源,发展鲍鱼、贝类、鱼类、虾类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海带、紫菜等“海洋蔬菜”的种植与深加工;建设海洋捕捞基地,拓展深海和远洋渔业;加快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市场的建设,重点在水产品冷冻保鲜和深加工,构筑海洋农产品完善的“产+加+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渔政执法,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目标:预计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6.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30万吨,其中海水产量10.0万吨,淡水产量0.30万吨。将全市8个养殖区面积3万亩的水产基地全部建设成为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年产量3.5万吨;在市外建设22万亩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年供应深圳市场11.5万吨。全市所需60%安全水产品由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包括异地基地)提供。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要点:(1)重点打造深圳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海洋产业区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包括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保健品、高分子材料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海产品名优品种选育、高产养殖及深加工;休闲渔业与海洋环保产业(无公害渔药、无公害饵料等)。预计到2010年,产业区研发、引进、推广的科技成果可支撑产业区和深圳市未来10~15年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产值将达30亿以上,能培育5~8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2)对海水养殖业要继续采取多元养殖方式。做到:扩大护养增殖;稳定发展网箱养殖;巩固工厂化养鲍,推广工厂化养鱼;逐渐推广深海防台风深水网箱。此外,在养殖中大力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3)海洋水产品深加工。“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近江牡蛎(蚝)、虾类等品种的深加工,引进现代加工设施,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更多的产品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4)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充分利用我市优越的海洋资源及人工鱼礁建成后的海洋生态保护资源,逐步在龙岗区、宝安区和南山区内的伶仃岛海域开发休闲渔业。(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深海捕捞、远洋捕捞及异地养殖渔业。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4.3.5林业发展思路:遵循“一圈、两翼”的总体布局,着力抓好四大工程,全面构建五大体系,加强林业系统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立以生态功能型林业为主体的林业体系,包括集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重点突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56685公顷以上,其中生态风景林54072公顷以上,全市各区均达到省林业生态区标准。建成自然保护区3个以上,建成森林公园18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发展要点:(1)空间上打造“一圈、两翼”的林业总体布局。根据我市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特点,结合城市总体布局,以“山”、“海”、“路”、“城”为林业生态网架,将全市区划为城区景观型林业生态圈、东部沿海防护景观型林业生态圈、西部沿海防护景观林业生态廊等三大区域,形成“一圈”、“两翼”的总体布局。一圈:城区景观型林业生态圈。区域范围包括盐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及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定位为:重点发展城区林业,建设城市森林,改善、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增加游憩科普场所。两翼:东、两翼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沿海防护景观型林业生态圈。区域范围包括龙岗区和宝安区。定位为:构建沿海生态系统,加强沿海防护林与红树林、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强生态景观林建设,提高沿海区域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2)重点建设四大工程。①加快实施以生态风景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总体规划》,采取综合营林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提高生态功能等级。②实施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将森林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林地,因地制宜改造建设成森林公园。“十一五”期间,建设、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此外,对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珍稀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生态系统典型地区和重要湿地等地区,要及时划定为自然保护区。③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加大保护湿地的力度,重建林地、草地、湿地、水体生态区之间的纵向联系,保护野生动物水源地,改善河床基质和水生植物布局。保护和修复的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以中部为重点,实施东部和西部两翼齐飞。重点建设三个红树林区。④绿色通道景观建设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镇村道、铁路沿线两侧及第一面山和河流两岸为重点,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通道。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3)构建五大体系。建设包括林火监测预警指挥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预警体系、病虫害及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林业科技及种质种苗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与管理体系的城市林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4.3.6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思路:实施园区带动的原则,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和海洋资源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建立包括观光、旅游、休闲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发展目标:规划到2010年,生态旅游农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发展要点:(1)以龙岗、宝安、南山各区生态园区为基础,打造生态旅游园区。积极运用文化的理念发展休闲、观光农(渔)业园区,增加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集、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拓展农业的生态和生活功能。“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西部海上田园、深圳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七娘山现代滨海生态农业园、石井都市农业园、三坑都市生态公园、清泉生态园等园区。(2)龙岗葵涌、大鹏和南澳街道及宝安沙井、福永街道应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建立包括滨海观光、旅游、休闲为主题的(渔业)生态旅游观光区。(3)生态旅游专题开发。以“绿色旅游”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为目标,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打造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塑造优良的品牌形象。建设一批如“寿比南山——南山甜桃”、“荔枝世界观赏”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赏园。第五章保障体系建设规划5.1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安全,农业标准化更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人们对农产品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严格来说,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相对于农业发展的速度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是重要保障。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一五”期间,健全全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及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及市民及时准确宣传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发布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对农业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全面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标准化知识以及单项标准的掌握和操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把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和农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名牌发展,力争实现每个农业园区、每个农业生产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基地有一个名牌农产品;对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销售实现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应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要尽快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当前许多食品卫生不合格,不仅有源头的问题,也有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市应制定加工产品标准和具体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类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食品安全。四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态环境的监测。以种子(苗)、化肥、农药兽药为重点,积极争取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支持,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切实保护市民的利益。在生态环境方面,要以病虫害、疫情、土壤、水质、大气污染为重点,根据农业的有关标准进行生态环境监测。5.2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是连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为实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需要按照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建设,有效调控。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高层次的、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流通中心市场;对区域专业化生产显著,规模比较大的区域,建设、完善相应产品的产地集散市场;扶持流通企业和大户;配套农产品流通中心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造畅顺的农产品流通机制,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真正形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产业化、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网上流通: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强化信息服务。建立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科技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为我市农业企业、专业户提供网上交流、贸易平台。“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南山区西丽建设农产品配送基地,在宝安区石岩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5.3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体系在政策措施上,应制定具体的政策与措施,鼓励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活动,对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集体与个人给予实质性的奖励,营造出良好的科技推广服务氛围。同时,政府在财政资金上,对维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正常运转给予大力的支持与保障。在硬件建设上,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形成建设良好的硬件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设施。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在人才体系上,引进、构建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市级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启动农业科技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全市农业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成果转化工作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用生物、信息和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组织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农业标准化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联合攻关,大力研究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的保鲜、贮运、深加工技术。从而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提高全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市、区二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在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大范围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5.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十五”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期间,由于公众的关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全市农产品自给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队伍力量薄弱、人员编制不足,尤其是基层检验检测管理机构还很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量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完善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1.建立市、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常设机构。在市、区农林渔业局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常设机构,负责规划建设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荐认证生产基地并加强监督,负责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制定、协调各质检机构、执法机构的检测和执法工作,组织开展认证,发布有关信息等管理工作。2.健全完善区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一是增强区级农检站的监督管理能力,明确区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是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二是提高区级农检站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能力。规划“十一五”期间在龙岗、宝安和南山区各建设一栋建筑面积达4000M2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大楼,内设:蔬菜、水果、奶类、水产品、禽畜及禽畜屠宰品等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增加检测室的仪器设备,使检测室能对各种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都能进行检测。三是增加人员编制。到2010年,即“十一五”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期末,区级农检站人员编制增加到2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术人才达5人以上,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3.健全完善宝安区、龙岗区街道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一是各街道农检站工作经营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街道农检站的检测力度。特别是对人口多、市场大的街道级农检站,如布吉、平湖、坪山等农检站,除建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速测能力的实验室外,还应建立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分析检测能力的实验室。4.建立完善企业及集体食堂的自检体系。凡是有农产品经营的生产基地、市场、超市以及机关、学校、工厂等集体食堂都必须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检测员必须参加市、区级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站组织的培训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5.5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建设,提高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的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深圳现有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植物检疫机构的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监测预报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着力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系统,在资源配置上向基层防疫倾斜。在“十一五”期间将现有的自收自支事业性质的动物防检机构转为行政事务机构。在宝安、龙岗和南山三个区设立植物检疫机构。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意见》和《水产养殖质量管理规定》,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在动物防疫检疫方面,进行动物防疫知识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使动物防疫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建立现代化的动物防疫与肉产品安全检疫体系。加强对饲养场、屠宰场和流通场所的动物疫病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畜禽产品安全检测体系;此外要加大执法力度,为全市的畜禽产品流通提供质量安全保障。在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方面,应结合我市水产品生产流通及供港澳地区水生动物需求等特点,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次要组织专家讲授水生动物病害控制与检疫、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方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等知识,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对质量安全工作和防疫工作的认识。 三是完善市、区、街道三级动植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市、区级动植物检疫站能够对疫情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要能够做到按规定报告动植物疫情检测结果,并对疫情监测、测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注意国内外动植物疫情的收集、流行病学研究和预测、预报。各街道动植物防疫检疫站主要任务是监督抽样、快速鉴定和筛选、样品保存送检和一些常规项目的检验,检验室的配套应与其功能相应,与区级检验机构相互补充又形成整体。5.6城市林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十一五”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期间,在积极推进四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同时,还必须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夯实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1.林火监控预警指挥体系建设(1)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21.25km,面积532.9hm2。同时,加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管护,对未成效的防火林带加强管护,进行抚育补植,使之尽快成林。(2)森林火灾预警指挥系统。“十一五”期间,建设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项目,包括仓库建设,水泵购置等。新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l座(已批建),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应用“3S”技术进行林火监测,扑救调度,及对消灭火灾隐患,确保城市生态安全。同时,强化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2.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预警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预警体系建设包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工程、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古树名木及珍稀濒危树木保护建设、苏铁、沙椤种质资源保护建设、重点动植物物种预警系统建设等五方面建设内容。3.病虫害及生态监测体系建设(1)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建立一个以预测预报、常年调查监控为主,检疫手段为辅、生物控制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轨道。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2)外来物种监测体系建设。对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分布情况、生产用途、散播途径以及危害程度等进行全面翔实的调研与评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建立已有入侵地实行相应生态恢复的机制。(3)城市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福田红树林生态监测站等10个城市森林生态监测站,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湿地监测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监测系统,由此构成全市城市森林生态监测体系。4.林业科技及种质种苗服务体系(1)林业科技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进行林业信息化和数字林业工程的建设。(2)新型林业科技创新工程。“十一五”期间建立起良种引进和繁育体系,在种苗、花卉等领域全面建立起良种引进和繁育体系。(3)种质种苗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苗圃总场建立种质种苗基地33.3hm2,并建立市林木种苗管理站。5.队伍建设与管理体系创新(1)林业工作站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林业站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规划新建林业工作站19个,其中宝安10个、龙岗2个、南山2个、罗湖1个、福田1个、盐田2个。(2)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成完善的森林公安管理体系和高素质的森林公安队伍,增加入员编制,提高技术装备。(3)管理体系创新建设。在市绿委办成立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指导全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的建设与管理。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第六章“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为了加速“十一五”期间我市都市农业的发展,从前面的重点发展领域规划中总结出33项重点建设项目,作为今后建设的重点和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根据初步估算,33项重点建设项目需投资624733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约需406433万元。(详见表6-1深圳都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具体项目设置如下。6.1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种植业n建设本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地点:龙岗区、宝安区;建设内容:以我市果菜公司、寰通等8家企业生产为主,将全市3万多亩蔬菜基地全部改造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发展目标:本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以叶菜类供应为主,到2010年,年产量21万吨,其中供应深圳市场18万吨。n建设异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地点:河源,海南省;建设内容:引导我市农业企业如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果菜、新龙达、寰通等公司按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要求,在河源建设异地蔬菜生产基地;我市企业与外地企业通过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在海南等省建立蔬菜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河源异地蔬菜基地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58万吨;省外建设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供应深圳市场24万吨。以上异地蔬菜生产基地合计年供应深圳市场的蔬菜达82万吨。n建设万亩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地点:南山区东至长岭皮水库,西至铁岗水库,北至羊台山,南至西丽水库;建设内容:将该区域内连片果树生产基地规划为万亩农业生态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水利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方向:以种植优质荔枝和龙眼为主,并进行优质荔枝、龙眼种植、加工的示范,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n建设高档花卉生产基地建设地点:南山区白芒关入关松白公路两侧;建设规模:2000亩;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档的兰花、盆花、鲜切花等需求大、市场空间广阔的品种。建设内容:基地配套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现代化自控温室,供热供水配套设施,花卉组培室等;发展目标:项目建设完成后,一方面满足全市居民对于鲜花的需求,同时大量出口香港,成为集花卉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展示平台。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2)畜牧业n本地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地点: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内容:以农牧公司、光明畜牧、新龙达、康达尔等企业为主体,3年内把全市现有11家规模化猪场全部建设成为无公害生猪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出栏生猪50万头,供应深圳市场20万头。n异地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地点:惠州、河源;省外建设内容:进一步扩大我市农牧、光明、新龙达、达嘉邦等企业在惠州、河源等地生猪饲养规模;此外采取由湖南、江西等地农业部门推荐一批经认证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与我市生猪生产经营企业和批发商进行合作和联营,或直接引进外地大型生猪生产经营企业,在我市扩展销售终端业务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省外稳定的异地生猪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惠州、河源等异地生猪养殖基地达到年出栏量117万头;省外异地生猪基地达到年供应深圳生猪270万头。以上异地生猪基地合计供应深圳市场的生猪达387万头。(3)水产n本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地点:全市8个规模化水产养殖区;建设内容:将全市8个养殖区面积3万亩及列入农业保护用地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的水产基地全部建设成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旭联水产等5家企业为主,主要从事网箱养殖、海上吊养及池塘养殖;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量3.5万吨。n异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地点:市外;建设内容:本市的市外基地按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要求,建设无公害养殖基地7万亩;通过本市企业与异地养殖企业合作,自建和改造稳定的水产基地20万亩;发展目标:到2010年,市外无公害水产基地供应深圳市场水产品为5万吨;合作异地水产基地供应深圳市场水产品9.5万吨。以上异地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可向深圳提供约14.5万吨左右无公害水产品。6.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n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建设地点:南澳、大鹏;发展方向:发展现代海洋生物贮运、保鲜等技术;发展海水健康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海洋生物综合利用与海洋保健品开发技术;发展海洋环境与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发展目标:力争打造成为中国现代渔业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窗口,深圳海洋生物高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示范中心,带动和促进龙岗乃至我市海洋生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n深圳市河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地点:河源市埔前镇;建设内容:继续加大对示范区的投入,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深圳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n光明农科大观园建设地点: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规模:800亩;建设内容:规划建设“一园三区”:光明生态园区、晨光奶牛示范园区、光明滑草娱乐园区;发展目标: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集科研、生产、农业生态旅游、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高科技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区。n建设创世纪转基因龙岗生物园建设地点:龙岗区坪地;建设规模:600亩;发展方向:进行转基因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建设内容:龙岗生物园建成以后,将创世纪科研中心转移到生物园,并将建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基因检测研究室、蛋白质工程研究室、遗传育种研究室、微生物研究室、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等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基因转化基地,从而构筑一个完整和谐的科技创新平台。n深圳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建设地点:龙岗区大鹏;建设规模:2490亩;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方向:以智能化温室为生产设施主体,重点开展品种与技术的引进、孵化与推广,并结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发展农业科普、观光旅游。发展目标:将园区发展成为集农业科研与孵化、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生产展示与科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农业园。n碧岭生态科技园建设地点:龙岗区坪山;建设规模:1000亩;建设内容: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科研办公区、培训科普教育区、科技产业区、农产品展示区、观赏区;发展目标:建成集生态农业、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普教育及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n旭联海洋生物养殖产学研示范园区建设地点:龙岗区大鹏湾;建设规模:2000亩;发展方向:进行养殖技术的推广和示范。6.3农产品加工流通基地建设项目n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建设地点:龙岗区横岗;建设规模:10万M2;建设内容:建设农产品展示区、精品拍卖区,建立产品准入制,配套建设农产品检测设施,发展电子商务,建成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集农产品加工、流通、展示、商贸会展等功能于一体。发展目标: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n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建设地点:南山区西丽;建设规模:250亩;建设内容:将区内永桦鲜果加工和三高蔬菜农业综合开发配送中心两大农产品物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起,将农产品配送做大做强。n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建设地点:宝安区石岩;建设规模:200亩;发展目标:将该基地建设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等高档次、园林式、无污染、严管理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基地。n花卉专业交易中心建设地点:宝安区光明;建设规模:10万M2;发展目标:建设成为集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和国际化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n景观苗木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地点:南山区西丽;建设规模:10万M2;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适应南方地区生长的、有发展前景的景观苗木的引进、批发和流通;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目标:成为面向华南地区、辐射港澳的景观苗木交易展示中心。n高档精品花卉展示配送中心建设地点:银湖;建设规模:40亩;发展任务:重点以品牌经营为主要手段,通过建立产品准入制、发展电子商务、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对高档花卉产品的需求。6.4生态林系统建设项目n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建设地点:水库周边、河道两旁等生态区重要的林地及水土流失区的林地,尚未划定为公益林的地区;建设规模:27129公顷;建设方向:加强对裸露山体缺口的治理,加大景观再造力度。以改善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功能等级为主要目标,采取综合营林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珍贵、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改变目前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下的状况,营造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加快公益林向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方向发展,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n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内容:建设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洲田森林公园、清林径森林公园、排牙山森林公园、田头山森林公园、锣鼓山森林公园、羊台山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罗田森林公园、光明森林公园、七娘山森林公园、塘朗山森林公园、马峦山森林公园、黄竹坑森林公园、松子坑森林公园、观澜森林公园、鸡公山樟坑径森林公园、荷坳森林公园;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铁岗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目标:规划到2010年,建成18个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n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建立封滩恢复生态区和海上田园湿地生态旅游区、西丽湖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滨海湿地森林公园,修复新洲河河口湿地、深圳河河口湿地、龙岗河湿地、坪山河湿地;建设滨海大道南侧红树林滨海景观林、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鱼塘红树林生态养殖区。n绿色通道景观建设工程建设范围: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村道、铁路沿线两侧以及第一道山脊线以内;发展方向:在道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内,以景观功能为主;一公里范围以外,则以生态功能为主;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所有可绿化的铁路、公路、河渠、堤防两侧及第一面山全面实现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长廊。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6.5生态旅游农业基地建设项目n西部海上田园生态旅游建设地点:宝安区沙井;发展目标:建成集生态农业、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科普教育及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主题旅游景区。n七娘山现代滨海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地点:龙岗区南澳;建设规模:300亩;建设内容:建设“五区一中心”:名贵花卉种植区、优质有机瓜菜种植区、名优水果生态林种植区、优良作物品种练种区、珍稀水产养殖区及海洋科技交流中心。n新龙达石井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地点:龙岗区坪山石井;建设规模:2000亩;建设内容:规划建设畜牧养殖区、禽类养殖区、果树种植区、蔬菜示范区、淡水养殖区、花卉林木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发展目标:打造成为集农业科技示范、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种苗引进开发、科普教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n三坑都市农业生态园建设地点:南山区西丽大勘村、福光村;建设规模:1100亩;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目标:该园区建成后,除具有生产农副产品的功能外,还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性功能和为市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空间的生活功能,以及为市民子弟提供农业教育和实践机会。n清泉生态园建设地点:南山区塘朗山麓;建设规模:850亩;发展目标:园区建成后,除具有生态屏障功能外,还可为市民提供一个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好去处。n人工鱼礁区建设建设地点:大亚湾、大鹏湾;建设规模:8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建设杨梅坑、鹅公湾、西冲人工鱼礁区,重点打造鹅公湾开放型人工鱼礁区;发展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人工鱼礁示范区,同时积极发展海洋观光休闲渔业。6.6保障体系建设项目n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地点:市,宝安区、南山区及其街道;建设内容: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站,此外在南山区、龙岗区、宝安区建设区级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街道级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室分点。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目标:实验室的任务是负责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和认证,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及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的质量监督检验。n各街道动植物检疫站建设建设地点:龙岗、宝安区;建设内容:针对龙岗、宝安现有部分街道动植物防疫检疫站没有检疫室、基本设备和现有人员不足的现状,加强相关街道动植物检疫站建设。表6-1深圳“十一五”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类型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投资金额(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万元)1本地无公害蔬菜基地龙岗区、宝安区3万亩50003000安全2异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河源及外省15万亩150008000农产3万亩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南山区、坑梓、光明10000亩30001000品生4高档花卉生产基地白芒松白公路两侧2000亩50001000产基5本地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农牧、光明、新龙达、康达尔等50万头1800010000地6异地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惠州、河源、湖南、江西387万头30000200007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旭联等企业3万亩1000080008异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市外基地27万亩54000180009光明农科大观园光明800亩10000500010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南澳、大鹏7500亩9000015000农11深圳河源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河源5000亩20002000业12创世纪转基因龙岗生物园坪地600亩50001000科13碧岭生态科技园坪山市级科普基地80002000技14深圳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大鹏2490亩200005000园15旭联海洋生物养殖产学研示范园区鹅公湾2000亩30001000加16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中心龙岗区横岗10万M2190005000工17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基地西丽250亩2500200018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西丽区石岩200亩20001000流19花卉专业交易中心布吉、光明10万M230001000通20景观苗木展示交易中心西丽10万M23000100021高档精品花卉展示配送中心银湖40亩3000100022生态风景林工程中部城区、宝安区、龙岗区27129公顷8138781387林23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全市18个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44572144572业24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保护修复湿地4958公顷;建设红树林395公顷375633756325绿色通道景观建设工程4091公顷1841118411生26西部海上田园沙井1600亩30001000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态27七娘山现代滨海生态农业园龙岗南澳350亩45001000旅28新龙达石井都市农业园坪山石井2000亩43003000游29三坑都市生态农业公园西丽大勘、福光村1100亩50001000基30清泉生态园西丽塘朗山麓850亩40001000地31人工鱼礁区建设大亚湾、大鹏湾8平方公里80003000保障32农产品质量监测综合试验室龙岗、南山、宝安市、区、街道级20002000体系33动植物检疫站宝安、龙岗各街道街道级15001500合计6247334064336.7资金筹措初步概算,“十一五”期间全市都市农业建设总投资624733亿元。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应采用多种投融资的模式:凡是以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农业科普教育、基础设施、绿化等公益性、社会性为主的项目,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凡是以旅游、娱乐等以产生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应推向社会,向社会筹集资金。此外要积极争取引进外来投资。1.政府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按平均每年投资8.13亿元计,市、区财政对农业建设的投资共40.64亿元。市、区财政投入的比例按8∶2配套。2.企业和社会投入(含引进外来投资)。按平均每年投入4.37亿元计,“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1.83亿元。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第七章主要措施和建议(一)加强立法,保护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根据未来深圳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需要,深圳的都市农业应作为国民经济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加以考虑和建设,绝不是农业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应该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过程。“十一五”期间,深圳要加快都市农业法规体系建设,实行依法治农。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当前必须尽快出台与都市型农业发展相关的一系列立法和条例,如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条例和土地流转法等,实现依法对都市型农业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同时,要加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区条例》、《动物防疫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力度。从而有效地保护深圳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要加强对全市都市农业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和服务,为都市农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建立深圳都市农业领导小组都市农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深圳市各区、街道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等,同时涉及到农业、科研、教育、园林、绿化、环保、旅游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全市都市农业发展。为此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农林渔业、环保、旅游、教育等部门参与的都市农业领导小组,确保都市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三)增加投入,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经过25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二、三产业占了经济的绝大部分,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要素市场进一步发育;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稳步发展。这表明我市现代化进程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市农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对工业、城市发展提出了反哺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在逐步完善政府、外资、企业、个体“四轮齐转”的农业投入体系的基础上,为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系统支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都市农业体系。(四)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珍惜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土地具有不可再生和稀缺性的特点,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目前,我市耕地不多,而且集中分布在龙岗和宝安区,地块普遍较小、分散、耕作条件欠佳,因此加强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对于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将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我市作为香港的菜篮子基地,保障本地和香港市民吃上“放心菜”,保护农业用地也是必然和必须的。2.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善全市水环境,确保水利建设在净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林业建设重点把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农田路网防护林、主要进出路口的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好,从而有效地改善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渔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是人工鱼礁建设。要保护海洋渔业环境、实现我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工鱼礁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鱼礁可以将海洋增殖、养殖与捕捞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人工鱼礁建设可以建设海上牧场发展休闲渔业。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切实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化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治理和供给能力;采用生态化的栽培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实行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五)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力军,它担负着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带动农户的重任,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首先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其次要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第三要支持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科技研究开发机制,培强培壮龙头企业。最后,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区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到周边地区开发种养基地,发展外延农业,力争其在经营规模、科技进步、国际竞争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使他们成为园区带动战略的核心和中坚。“十一五”期间,除继续扶持和壮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外,重点扶持1~2个加工流通类农业企业。(六)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外资利用程度深圳农业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开放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质量,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农业。一要继续扩大开放领域,除生产领域外,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也要吸引外资进入;二要扩大生产的内涵,不仅要吸引资金,也要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三要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重点要吸引实力雄厚的国外农业企业(公司)来我市兴办规模化、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农业项目,要积极引进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努力争取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和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都市农业建设。(七)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市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事关市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心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必需人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能力,达到国家认可的标准。从而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1.完善法规,依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考虑到鲜活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的特殊性,建议对我市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单独立法,市政府要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促使该条例尽快颁布实施,从而在农产品质量监控上实现有法可依。2.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做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管好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即蔬菜、生猪、水产品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和定点屠宰场。因此,各级农业、工商、贸工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包括产品准入和经营者资格准入两部分,在产品准入方面,对于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或来自推荐认可基地的农产品,实行备案与免检相结合的制度,优先进入市场。对其它无证无标识或非推荐认可基地的农产品一律实行销前抽检,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入市场。在经营者资格准入方面,实行“前置审批制”和“淘汰制”,无农业部门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工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凡是经两次以上产品检测不合的档主,取消经营资格,责令退出市场。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1.完善三个三级网络建设。为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鱼”,重点是要建立、健全、完善三个三级网络。就是要分别建立蔬菜残留农药检验检测网络、禽畜及其产品瘦肉精等违禁兽药残留检验检测网络和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这三个网络都要分别覆盖市、区、街道三级,有的还要覆盖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以形成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目前蔬菜残留农药检验检测网络已经覆盖了市、区两级和部分批发市场和超市,猪肉瘦肉精检验检测网络覆盖了市、区两级和定点屠宰场、批发市场,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在市一级的监测站基础上,宝安区农检站包括了水产品监测,龙岗区在“海洋生物产业服务中心”加挂了“龙岗区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牌子。“十一五”期间,蔬菜残留农药检验网络建设要以市级检测机构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覆盖蔬菜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多层次的质量检测监督网络。猪肉瘦肉精检验检测网络要进一步健全市、区检测机构,加快街道级机构建设,充实检测人员和设备,加紧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加强宰前检测的力度。无公害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要按照国家关于无公害水产品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统一标志、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五统一”78 中国(广州)都市农业展的要求,健全和规范环境检测、产地认证、投入品监测、防疫检疫、药物残留抽检、产品上市入厂检验等管理体系,使无公害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全面步入规范、有序、快速运行轨道。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