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区交流会策划.doc 22页

  • 145.57 KB
  • 2022-04-22 11:28:03 发布

河南区交流会策划.doc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河南区交流会策划活动背景“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严峻的“三农”问题的不夸张的真切描述。改革开放后的十二个、连续七年锁定“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而又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策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建设的接班人,我们除了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外,更该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当代公民。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也提出“要让大学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觉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而大学生走进农村,积极、深入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实现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培养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有着丰富的农民、农业和农村资源,“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实现“中部崛起”宏伟战略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作为河南高校的涉农社团,我们更应担负起这份责任,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释放青春的激情,锻造行动的意志!服务“三农”,锻炼自我,建设新乡村!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作为河南高校里的涉农社团,我们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以切实的行动和高昂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那片土地里。风雨中来往无阻,我们已走过了不少的年月,在这一时期,我们积极奋进,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无论是在支农形式、内容还是支农成果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了政府、媒体、老乡、学校等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这是对我们存在的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之一;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社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支农形式的固化、支农范围的紧缩、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等因素明显地或潜在地制约着社团自身和我们所做事业的继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适时停下来梳理一下我们的发展思路,反思一下我们发展历程,明确一下我们的发展方向——抛锚,是为了更好地启航!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的人,但我们更是一群脚踏实地的人!活动意义1、河南省有着丰富的“三农”资源,分散于各地高校的涉农社团也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为此,各高校社团有必要齐聚一堂,交流总结,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具有河南地区特色的支农发展形势。2、河南区高校涉农社团大都成立于三农问题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各自有着比较成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比较丰富的支农经验与理论积累,借此交流会之平台,各高校社团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添砖加瓦。3、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团人员的频繁变动和自身规模的扩大、社团活动的增多和多样化发展等内部环境的的变化,以及三农形势、校内外资源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各高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社团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借鉴保证社团的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逻辑和发展方向。活动时间:11月13日——14日活动地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活动主题:交流社团建设、开拓支农形式、探讨农村发展活动主办: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活动承办: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活动协办:郑州大学农乡建设研究会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小康之翼”新乡村建设学会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河南科技大学三农学社河南财经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会中州大学兴农协会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农乡建设研究会邀请人员: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庆濮老师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代表兰考县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兰考县胡寨村大学生村官温振开封市南郊乡小李庄村民代表支农社团08级和09级主要负责人(每个社团不超过5人)活动安排11月12日19:00——21:00各兄弟社团人员见面交流、梳理随后两天的安排主题一:支农社团组织建设及活动形式的困境与突围11月13日6:20——7:00早操和文艺7:00——8:00早饭8:00——8:05《支农队队歌》8:05——9:05前4个社团介绍本社团的困境及发展思路9:05——9:20老会员分析及评述9:20——10:20其他4个社团介绍本社团的困境及发展思路10:20——10:35老会员分析及评述10:35——10:35休息10:35——11:30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顾问老师袁庆濮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大学生支农社团如何在困惑中扮演好自身角色11:30——12:00与老师互动交流12:00——12:05主持人总结主题二:农村发展的前途和思路14:00——14:10文艺14:10——15:10兰考县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南马庄发展历程及未来思路15:10——16:10兰考县胡寨村大学生村官温振当代大学生与农村发展的关系16:10——16:20休息16:20——17:20与张支书和温大哥互动交流17:20——18:00分小组分话题讨论(话题从各社团搜集)18:00——18:05主持人总结主题三:社团建设话题探讨19:00——20:20小组代表就下午本组讨论话题进行总结+老会员分析评述20:20——21:20就以上话题自由发言探讨21:20——21:30主持人总结+安排第二天去小李庄一事主题四:探讨支农新形式(学校周边支农共建与调研)11月14日7:00——8:00路上交流8:20——8:40小李庄村支书从村委角度如何看待大学生文艺支农8:40——9:10小李庄村官李会霞当今农村需要与支农社团的对接9:10——9:30村里搞文艺的一个阿姨参与村庄文艺的整个心路历程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9:30——10:20与支书、村官、阿姨交流10:20——10:30休息10:30——11:00村庄文艺表演11:00——12:00返程与车上总结12:00——13:10上午情况总结与交流会评议(以学校为单位)其他说明1、本次交流会主要参与者为社团新老负责人,主题是对社团发展困境与突围、农村发展思路、支农新形式等方面问题的探讨。为了会议更好的进行和提高效率,从而让我们不虚此行有所收获,所以每个社团来的人员限定在5个以内,望大家谅解与配合。2、为了交流会的顺利有效开展,望各兄弟社团根据会议内容与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并对会议组织方发送的材料认真阅读。3、本次参与交流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及会议期间食宿费由各社团自行解决欢迎各兄弟社团与参与支持本次交流会的单位、人员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2010.11.13—11.14)社团信息采集表学校社团名称成立时间社团公邮社团网址社团宗旨特色活动(活动名称及简要说明)本届交流会最想探讨的三个话题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与会人员信息表姓名性别职务电话QQ邮箱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嘉宾简介袁庆濮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对社会调查理论颇有研究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顾问,元老级人物,对社团的组建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有下乡的实践经验,对社团文化很有把握,在社团发展历程中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张砚斌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农民经济发展合作社的独立监事、村无公害大米协会副会长。  2000年8月29日,张砚斌成为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  2004年9月16日,在张砚斌的带动下,南马庄农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南马庄农民从此走上了致富路。2007年,张砚斌当选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成为开封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农民。当时的颁奖辞是这样说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兽医,转眼成为闻名京城的“卖大米支书”。合作社让他重新书写人生,他让合作社重新描绘新农村。  2009年4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南马庄村调研时对获得2007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大奖的张砚斌说:“这个奖很好!”温振: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飞扬温振是兰考县仪封乡胡寨村的党支部副书记,起初这个不被大家重视的大学生“村官”,用两年的时间使自己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离不开的领路人。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2008年5月25日,作为层层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温振到胡寨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温振目睹了父辈们生活的艰辛,一到村里,他就在心里盘算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胡寨村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温振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有限的,他随即找到村里的种植能人王继伟,对温室大棚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将反季节温室大棚项目作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首选。温室大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了解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温振数次去山东寿光考察,联系技术指导人员。由于群众对这种高投入的设施农业心存疑虑,为转变群众观念,他召开了全体村民会议,向群众进一步讲解温室大棚的发展前景,对有意向的农户挨家挨户做工作。2008年7月,17户群众决定合作建设温室大棚。一个生产周期下来,单个温室大棚净收益3万余元,良好的经济效益调动起了村民发展温室大棚的热情。同时温振也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被社员推举为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副理事长。2008年6月,经过和群众商议,该村制定了2009年新建20座温室大棚、9座日光温室的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顺利流转村北156户86亩废弃土地,温振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妥善解决了发展温室大棚土地流转问题。“投入1万元对我来说太困难了,但再困难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否则我这个贫困户就永远跟不上咱村的发展了!”2009年新建温室大棚时,一位老农在交付启动资金时说的这番话让温振感触颇深,同时更加坚定了他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2009年11月初,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为了使建设中的大棚免遭灾害,温振带领建棚户清扫大棚上面的积雪。傍晚,雪越下越大,扫着前面的,后面又有了积雪。就这样他们忙活了整整一夜,天亮雪小时,衣服湿透的他们才找地方休息了一会儿。一位送早饭的老大娘摸着温振硬邦邦的外套,抹着眼泪说:“孩子,快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吧。”这场大雪,给外村大棚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可胡寨村的大棚没有一个因这场大雪而垮塌。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温振的能力也让他的一位远在新疆的朋友相中。他的朋友在新疆管理着1000多座大棚。2009年10月,他的朋友从新疆打来电话盛情邀请温振帮他管理这些大棚,月薪8000元。看着农民那种渴望致富的眼神,温振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有人说温振太傻,放着月薪8000元的工资不去,却在一个穷村里受苦,温振没有反驳,却坚定地说:“8000元的月薪,没有我在村里面工作的舒心。现在农村有我割舍不下的事业,胡寨村的经济发展了,是我最大的快乐,让青春的激情在农村广袤的田野上飞扬,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相关村庄资料小李庄发展历程及展望小李庄,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与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建立了联系,小李庄支农史就此拉开。2008年社团首次提出在开封近郊组织短期调研。2009年秋,08级战友组织新老会员转村并做村庄档案,支农组负责人黄雪莹带队前往禹王台区南郊乡小李庄,了解到该村有盘鼓队、文艺能人、政治能人。2010年3月底,王刚、王卓去小李庄,向大学生村官李慧霞了解情况,得知范大娘、张玉珍大娘等人曾自发在村委会和禹王台公园学习太极拳,终因无人指导,最终夭折。而此时,河南大学大一新生的体育课程就是杨式太极拳,如火如荼的太极运动在河大校园随处可见。此时,协会面临着短期调研无法深入、近郊基地难以打造的困境,小李庄典型的种植结构、大娘们强烈的文艺需求,一种无形的互补关系逐渐明晰,比较优势愈发明显。为此,实践部支农组牵头,在各部门召集15人,组建小李庄支农对,其中,08级4人,09级11人。小李庄支农队的工作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前期准备,练习太极拳,联系村委;二、教练太极拳和保健操;三、太极拳结业联欢。活动时间:2010-4-22——2010-6-3,支农队员分为三组,每周四、周六、周日12:30——6:00为“工作时间”。支农队运作的过程中,学习太极拳的村民有几人扩大到十几人,由老年人扩大到中年人,村民结业联欢时表演太极拳,被开封日报头版报道。暑假前后,小李庄太极拳爱好者自发学习了腰鼓、秧歌及一些歌曲,文艺形式逐渐丰富。2010-10-16日上午,小李庄村民在河大社团巡礼开幕式上表演了腰鼓。选择小李庄的原因:交通便利,乘8路车45分钟可到村头;村官李会霞的沟通和支持;村庄有文艺基础——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盘鼓队;村两委支持;城郊蔬菜村,经济条件好;城乡结合处,市民与村民文艺交流有条件;最重要的是这里中老年人健身热情高。在小李庄,年轻的婶子想学交际舞,年长的大娘对红色歌曲、戏曲和小品感兴趣,年老的奶奶想学简易保健操,菜农想了解农业科技。但他们的一代文化水平不高,更别说利用现代的网络工具了。总体来说,小李庄,以调研为出发点,以支农为具体形式,以文艺支农为突破口展开。目前来说,小李庄文艺基础愈加牢固,我们将从他们的愿望出发,组建文艺组织,探索文艺形式,寻求资金支持,根据老乡的需要设计我们的支农方式。从长远来看,小李庄是一种文艺共建,条件成熟时还会进行经济共建和政治共建,我们想尝试新乡村建设,让农民生活更快乐,也为社团打造一个长期的支农调研活动基地。小八路与老大娘小李庄下乡活动整整持续了两个月,时间记录着这其中的点点滴滴,每个镜头都述说着温馨,每个场景都散发着感动,而每个人都满载着收获。此次下乡过程真可谓“经典”。真正拉开序幕的是从村官李会霞询问我们是否可以教老年人太极拳开始的。当我们深入当地才发现,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甚至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先是老人由于害怕学不会而出现退缩情绪,之后是村委由于害怕出现意外无人承担责任而一口否决,最后我们软磨硬泡地说了半天,村委才同意通过走访了解老人的意愿。接着就组成了一支“调查小分队”,但是初期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碰到的老人要么岁数太大不能进行训练,要么要带小孩无暇训练。正当我们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时,我们遇到了张玉珍大娘。她对太极的激情把我们心中濒临破灭的希望点燃了。与张大娘谈妥之后便联系了村委,出乎意料的事又发生了,村委竟然痛快的答应我们的活动。当时我们心里又兴奋又害怕,不知道什么原因让村委的态度发生360度的大转弯,但无论如何下乡的道路终于铺开了。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在教授太极的过程中,老大娘不再午休不再打麻将,太极成了她们的一股旋律,一种时尚。她们对太极付出的精力远远多于我们,每次当我们问:“累不累啊?要不歇歇吧?”,她们就说:“不累不累!”。有好几次在教授的过程没有休息过,甚至在雨中练习也不在乎。而且老大娘们真的很可爱,当你说“立正!”时,他们就如小学生似的站得直直的并且嘴里念叨着“立正”。与老乡的接触中发现她们对文艺也有一种向往,正好有几位歌曲和戏剧在行的大娘,所以就鼓励她们集体唱。当时有位大娘说:“平时都是小声哼着,哪敢大声唱出来。”,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爱,只不过没有那种环境来表达吧。下乡队伍的战友们为此也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前期,几乎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在一块练太极和唱歌曲,还要开效率不高的会议,但是我们的队伍不但没有倒退,反而扩大了不少。这其中也存在许多有趣的事。有一次,王刚和向坤由于动作不到位,便在早晨加紧练,刚开始都还挺认真的,谁当一大批一大批各院的学生经过时,他俩说什么也不打了。另一次是,由于下午要去小李庄,所以就在中午抽空在草坡上练练太极,正好有两位同学在旁边坐着,他们先是不解的盯着我们看,后来竟然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我想这就是三农的精神吧,我们朴实,朴实的让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但是我们依旧无谓,依旧坚持自我,那种纯净让他们最终感到羡慕。可能就是一种缘分,我们每次到小李庄都是乘坐八路车,而老乡看着我们戴着小红帽,排着队就亲切地说:“这整个一群小八路啊!”。小八路与老大娘的故事很多,但是可用笔写下来的又那样少,两个月的时间很长,但我相信它所带来的幸福感会更长!何慧丽:从农民合作自助到城乡互动互助引子2001年9月,我在而立之年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城乡社会学方向的博士学位。学习期间的前两年,受惠于北京大学“学术民主和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在多元的知识汲取中,我逐渐接受了如下宏观判断——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将人才、资源、资金等集中到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的发展道路。无疑,走这条道路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然而,这样的政府主导的城市化道路,天生受到两个国内基本矛盾的制约,一是基本国情矛盾,一是基本体制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造成劳动力无限供给、小农村社经济不断细碎化,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极其严重的根源。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与相关制度安排的基本体制矛盾,既表现为城乡经济社会性质的差别,又表现为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别,并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城乡的进一步“断裂”。这样的城市化道路在当前及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还遭受到外部制约因素——全球化国际环境的严峻考验。经济全球化以信息化为技术特征,以资本主义制度和标准控制为规则特征,以资本自由流动而非土地、劳动力为要素特征。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导致如下的相互关联问题:外资在东南沿海赚取的是超额利润;外资与过剩劳动力结合,导致劳动力难有谈判地位;劳动力没有向外转移的更大空间的可能性;中国将长期出现三过剩——劳动力、资金和产品,以及这三过剩所导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内外制约下的城市化、工业化道路,其后果之一是:加剧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消耗和短缺程度。大量消耗和进口石油将造成世界石油市场的极度短缺和石油价格的必然上涨,以及其他相关严重问题;此外,城市人口生活用水的人均消耗量是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人均消耗量的25倍以上,而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300多个缺水城市。后果之二是:即使最快的城市化速率也没法很好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即使每年顺利转移500万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仍将有一半左右的人在农村。21世纪中国农民的问题体现为就业问题。而且在城市会造成贫民窟现象,到时社会治安、犯罪等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后果之三是:小农经济难以工业化,农业难以现代化。由于土地资源的极度紧缺,以及政府难以对小农提供齐全必要的社会保障,由此导致土地的保障性大于其生产资料性;技术、资金难以进入农业生产劳动;21世纪的中国农民“不得不”小农经济。农业加入WTO,广大小农将面临残酷挑战和无可估量的损失。知识分子能有机会介入到实践之中,与基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相结合,从而实现自己“知行合一”的理想,这一直是古往今来知识分子渴望达到的人生最高境界。既然城市化、工业化必然导致“三农”问题的出现;那么,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知识分子学着上个世纪晏阳初、梁漱溟等人的做法,走到乡间去,一方面先“农民化”,向基层农民和干部们学习;另一方面,再“化农民”,以建设性的平和心态做些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事情,也就必然会成为一种向往。一、农民合作自助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在政府追求现代化的国家结构和市场造成城乡“马太效应”的市场结构的双重结构压力下,在我国的“小农村社”村庄特性和制度约束下,农民形成了一盘散沙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形成了对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现状不利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现象,这将对农村和谐建设的实现、对全国小康社会的形成、甚至对社会稳定等问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非通过种种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性小农组织起来,不但使在村庄里生活的小农能以规模化的方式对接科研单位,对接大市场,使农民在可以互助合作的领域进行资源盘活或共享、从事增收或节支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使被市场经济所消蚀的村庄重新增强凝聚力,使广大村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活出一种精神,活出人的自信和尊严。基于此,我们希望在兰考进行这样的社会实践:通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一些村庄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的建立,渐进地改善村庄治理,探索出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为在工业化进程中留在乡村的人找出一条全面小康的可行性之路。总之,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要想在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现代化发展势头中,使其生活和生产条件有所改善,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一盘散沙的小农状态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通过一些方式和手段使小农在某些领域合作起来,形成改善他们生存和发展处境的有效载体。促使农民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尝试合作,这是一个具有宏观高度和历史意义的现实起点。如今,5个年头过去了,岂今为止,兰考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91家,参加农户达9792户,人口数量41903人;带动农户 27649户,人口数量116125人。合作社参加和带动的农户数量在全县农户中的比重占22.8%;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县农民数量的22.6%。至于农民社会合作组织——老年人协会,以及农民文化合作组织——文艺队已在全县的村庄得到普及,其中,优秀的文艺队多达40支,优秀的老年人协会多达30余个,获得国家民政部级奖励的有两个。经济兰考农民合作的试验结论是—— 1、兼具综合与专业特点的农民经济合作制度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基础是“小农村社经济”,是一种以农村血地缘为边界的、内部化的“两级构造”(村集体和农户)、“两权分离”(村集体共有,使用权归农户)的土地产权关系。这是一种对内不排他而对外排他的产权关系。这个概念与近代日本、韩国、台湾等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基层经济主体不同,他们只有完全私有化的“小农经济”,并无村社内部共有制经济。我们只有立足“三农”的“小农村社”制度的现实基础,对欧美模式和东亚模式进行糅合,才能新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经济合作制度。就兰考县几个经济合作社的试验证明的道理,应该说是适合广大中西部农业大县的农民合作社生存和发展规律的,在专业合作社法刚刚生效的今天,这些经验尤其显得宝贵。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其一,经济合作社多元的、综合化经营,对服务于农民和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的农户规模普遍偏小,农民本身的专业化程度就很低,大多数农民既种小麦或水稻,也种些蔬菜、五谷杂粮,还可能种些经济作物,养些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这些农副产品,有些是供自己食用的,有些是拿到市场上去卖的。农户的兼业化经营使得农业商品化程度较低,这使得任何专业性的合作组织因每个服务对象的业务数量少而很难在经济上对外盈利。所以,多元的、综合化经营,对服务于农民和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关键因素。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其二,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发展合作经济,要充分利用社区这一组织资源,发展社区化的综合性的农民经济合作。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发展合作经济,要充分利用社区这一组织资源,发展社区化的综合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社区组织作为村社自治体,有权对社区内部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经营,将外部市场关系内部化,使社区内不同产业之间资源和收益(生产要素和社员收入)的整合、配置趋于形成平均利润率,从而达到以工补农建农的目的。其实,我们在村庄这一农民基本生产、生活单元搞农民经济合作,也是希望为村两委等村庄正式组织的功能转化提供一个时机,也为他们的改善提供一个合作的经济基础。社区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合作。在村庄层面上,成立以村党支部为监督力量和指导力量,以经过培训和教育后的自觉自愿的农民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发展合作社,由适合村庄资源基础条件的专业合作社或者专业协会组成;即使是某一产业优势为主的专业性合作社,在中国当前特有的“小农村社”的“两级产权构造”(又叫“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约下,以村两委为主的社区合作管理干部们,对专业性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其实,合作的政治、合作的社会、合作的经济、合作的文化是四位一体的。这也是兰考合作组织发育过程中积极借用村两委等体制内资源,促进村两委职能转变为地方自治功能、促进村里人群(如阶层、代际)关系改善的原因所在。我们希望一个村庄里的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等组织的干部能够交叉任职,相辅相成,在国家力量逐渐退出村庄、将来会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各种民间组织也会越来越多地介入乡村建设的条件下,整体地、循序渐进地形成村庄各种公共品的积累机制,满足村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等全面发展的需求。其三,农民的经济合作以专业合作走向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超越社区的界限,要求在更广的范围内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专业合作与社区合作是相互服务、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没有各种专业合作的内容,社区合作固然是空中楼阁;没有社区合作的依托,各种专业合作也只能是无本之木。专业合作则可以通过在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合作,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切实加强社区合作的“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源开发、资产积累、社会保障和社区安定团结等”功能。我们在试点村中已经摸索出了市场前景看好的专业合作领域:如胡寨合作社的原木画加工业、南马庄合作社的无公害大米加工厂,贺村合作社的生态建筑等。其四,农民的经济合作项目大致包括四项:一是先搞盘活资源性的项目,如资金互助等,它不涉及不可控的外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问题,只要通过内部制度化就可以避免,相对而言容易操作些,兰考三个试点村(陈寨、南马庄、贺村、)都有资金互助项目;二是搞与种养殖业相关的统购项目,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对消费权进行垄断,为社员节约开支,在统购种子、化肥等农资方面南马庄合作社无公害大米协会、胡寨合作社做得最好;三是搞统销型的项目,指在通过在这些领域方面的规模优势而在市场中有一定的谈判地位,南马庄无公害大米、胡寨红薯、胡萝卜等的统销行为均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四是与生态经济有关的生产、加工等项目,如绿色蔬菜产业、无公害大米加工厂、生态建筑等都在尝试着做。  2、农民社群文化合作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兰考农民合作的社群文化组织,作为满足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文化性、群体性需要的非赢利型组织,主要有两种:一是老年人协会,二是文艺队。老年人协会希作为老年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自助组织,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努力实现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老年人协会的文化娱乐、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资助和精神慰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解村庄矛盾、制作十二生肖、改善村里卫生条件……所有的这些活动,所有的这些行为背后的信念和知识支撑点,都是一个社群的生活方式中所需要的,都是对社区生活有着整合意义的。村庄文艺队也是一个小结构:秧歌队;腰鼓队;盘鼓队;地方戏曲。农民文艺队在使农村走出文化困境、创造有利于村庄发展的公共舆论氛围、建设良好的村风村貌方面作用很大。农民文艺队也对经济合作社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农民文艺队在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对它本身在市场环境下如何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在那些资源短缺到维持生计都困难的农村地区,市场化已经过度;农民在“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合作效益的领域不多。因此,非经济领域的能够充实农民闲暇的合作可以多搞。L县农民合作的实践经验之一就是农民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的成功,这种农民自助组织是真正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实效的。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可大面积进行推广,问题在于原本不多的成本谁来付。申端峰提出采取“多元主义模式破解资金筹集难题”——“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外出人士捐一点,自己挣一点”的思路,也许可以借鉴。农民社群文化合作,主要包括两大重要部分——老年人协会和文艺队;而文艺队又主要包括三部分——秧歌队、腰鼓队和盘鼓队,当然也有地方戏曲等进行补充。我们希望通过农民合作的社群文化达到“文化自觉”的境界。也就是说:在农民经济条件不可能大幅改善的现状下,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遭遇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的全球背景下,我国的农民在社群文化合作之中倡导一种新型的“重生态、重合作、低消耗、高福利”的新文化、新生活方式,为农民的生存处境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自主”地提供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和活着的价值文化系统,是对人类的一种全新贡献。 我们坚信,只有把农民以村社为基础单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健康的、自助的、合作的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用以解决村庄中绝大多数农民的村庄层面之上的整体性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向村际之间的横向合作、乡、村之间纵向合作延伸,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大有前途。 二、城乡互动互助1、农民合作和城乡互动的发展过程之事件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农民合作社为农民的规模生产和标准管理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为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从源头上杜绝有毒食品提供了制度性保障。2005年以来,河南兰考南马庄合作社,以农民自助组织内部相互支持和监督的方式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等健康农产品,用实际行动,为城市居民消费安全的、可追溯食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2005年7月15日晚上,以兰考县陈寨合作社、贺村合作社、南马庄合作社组成的兰考县农民合作联社文艺队,登上了中国农业大学报告厅的舞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工会、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等一起,共同演出了一场以“迎百年校庆农民欢歌,建和谐社会你我同欢”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此次演出是城乡文化互动的一个典型表现。2005年11月,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经过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生产的无公害大米,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度市场化机制中遭遇销售困境。2005年12月6日,南马庄无公害大米郑州二七区苗圃花园社区店,在二七区区政府、苗圃花园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支持下开业。2005年12月底,南马庄第一批10吨大米拉到北京。在他们进批发市场和其他市场几乎无望的情况下,2006年1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何慧丽、南马庄村支书、合作社独立监事长张砚斌、合作社副理事长付玉平、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志愿者常竹青等人,在北京乌有之乡书店对广大知识分子和普通北京市民做了一场“城乡居民互助合作,共同创建和谐社会”的讲座。其间向听众诉说了南马庄无公害大米销售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并求教于各位热心听众。2006年1月4日,《竞报》以《副教授北京卖大米遭冷遇》为题一整版报道此事,从而“教授卖米”一事引起全国媒体竞相报道,媒体的帮忙造成巨大的社会效应,北京、郑州等地市民和组织竞相购买南马庄无公害大米,短短的一个月内,南马庄无公害大米销售量达100多吨,使销售问题得到缓解。基于南马庄生产合作社的制度基础,以及经媒体报道无公害大米在北京乃至全国的良好声誉,我们决定采取种种方式、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卖米。包括:1月2日起在乌有之乡书店持续卖米,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持续卖米,2月9日到10日中国农业大学东西校区社区煮粥现场卖大米,1月22日在宣武区半步桥街亨达万隆市场租免费的铺位卖米,3月15日在北京华联的6个超市以及朝阳百货商厦等超市卖米(此后近两个月,每周末两天时间内,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三农学生社团成员在超市为大米做促销活动)。几乎与此同时,我们开始酝酿一种新型的市场机制——购米包地。因为我们清楚,当前的过度化市场机制是不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也不利于城乡良性互动的形成。购米包地的主意起初源于某天何慧丽与一个北京张姓市民的电话交谈。张姓市民说你们可以在将来搞认地包米之类的事情,肯定有市民愿意参与。何和其他志愿者后来就一直用“购米包地”一词来概括这一可能有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城乡互动新机制。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2006年4月27日晚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著名学者汪晖(清华大学)、祝东力(中国文学理论研究院)、黄平(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韩德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戏剧家黄纪苏(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人在北京乌有之乡书店发起成立“北京文明消费合作社”,每人预交100元定金,与南马庄合作社签订购米包地协议,预购合作社社员当年的大米。当晚有企业家、学者、学生、媒体工作者参与了购米包地仪式,有17位北京市民签订了购包半亩地的合同,并预交了购米包地订金。当晚,韩德强在讲话中提出,“购米包地”这种机制可以称之为虚拟的“北京消费合作社”。在签订合同仪式上,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处总经理毕谊民(代表市民一方)与南马庄无公害大米合作社监事长、南马庄村村支书张砚斌(代表社员一方)举行签合同仪式。当年包括广东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总经理毕谊民、民革中央副组委蔡永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林家彬等人在内,有79户市民和单位成为购米包地成员。同天上午,包括兰考县南马庄合作社、胡寨合作社在内的全国7家合作社组成的国仁绿色联盟也成立了。从此,国仁绿色联盟作为购米包地活动乃至衍生出来的国仁城乡合作中心的协作单位,一起为食品安全和城乡互动的事业而奋斗着。2006年10月1日——3日,北京参与“购米包地”行动的市民代表20余人,组成“北京—兰考城乡互动第一团”到兰考南马庄村去旅游考察,在自己包的稻田里收割水稻,与给自己生产大米的米农互动交流,进行“新农村建设旅游”。相关报道见《汴梁晚报》文章“市民——农民稻田里面结友谊”,《竞报》文章“北京包地市民兰考看稻”、《北京晚报》文章“‘包地’市民兰考割水稻”等。2006年11月6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会议室内,5名北京市民消费者代表和5名南马庄生产合作社代表面对面坐在一起,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2006’新米价格听证会,市民和农民面对面商谈价格,在相互替对方考虑的基础上,最终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者仲裁出了2.5/斤的大米价格。这是城乡“公平贸易”的典型尝试。关于购米包地价格听证会的实况,有《中国经济时报》、《农民日报》、《北京晨报》等十余家媒体给予报道。2006年12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举办的中国环境大使颁奖晚会上,白岩松、陈佩斯、关牧村、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杨澜、温铁军等6名新当选的中国环境大使发出了“文明消费、维护环境、公平贸易、城乡和谐”的倡议:1、尊重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为我们生产健康食品的劳动者;善待农民,善待身边从农村来的打工者;主动倡导公平贸易,促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和谐,以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2、身体力行地推进有利于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有机农业生产,推进有利于“文明消费”的市民自己的组织,自觉避免过度包装、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3、从自己和家人、朋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而发动国人广泛参与全社会的文明消费,以自身点点滴滴的节约实践来推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多年打下的农民合作社基础,一年“购米包地”机制的尝试,城乡互动第一团成功的城乡社会、文化互动经验,一个志愿者团队的形成,水到渠成地,在12月26日,国仁城乡合作中心于中国人民大学揭牌。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应运而生的国仁城乡合作中心,为知识分子倡导的食品安全和城乡合作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搭建了一个平台。国仁城乡合作中心,是依托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非赢利企业组织,其宗旨是: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统筹发展的精神,以一系列促进城乡互动交流的具体可行方式,诸如购产包地,有机生产和消费,新农村建设旅游、城乡社会文化互动等系列活动,大力践行“文明消费、安全生产、公平贸易”理念,引领“健康、文明、环保”的市民生活方式新潮流。中心致力于探索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新型市场运作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城市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的利益,为新世纪的城乡良性互动发展、城乡和谐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2007年3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举办了《3.15文明消费与食品安全》座谈会,与会者热烈响应“12·9”共识,在“文明消费、维护环境、公平贸易、城乡和谐”的签名薄上签名。2007年4月3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校工会、离退休处、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农大协会、农村发展研究会等单位,与国仁城乡合作中心、国仁绿色联盟一起,联袂发起“北京社区文明消费行动计划”,第一站在农大工会院内举行,主题是“食品安全与城乡互动”。会上提出“绿色奥运、和谐社区、健康家人、城乡互动”的倡议,希望在践行共识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努力。当时有几十种生态、健康产品展出,当天的销售额约为500元左右。北京电视台、《北京晨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质量报》等均对这次活动进行报道。2007年6月底,国仁城乡合作中心第一家健康农产品配送店在宣武区右安门内半步桥街天隆华美市场(原来的亨达万隆市场)开业。配送店由刘丹具体负责,李景顺负责配送。后来,此配送店演变成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作为国仁城乡合作中心的一个实体部门,进行“城乡公平贸易”的探索。2007年7月6日,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首批社员入股仪式暨北京社区文明消费行动计划第二站,在北京东四二条奥林匹克社区居委会举行。有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河南省兰考县胡寨经济发展合作社、北京市密云县西湾子村合作社、河北枣强有机小农安金磊、北京市顺义区花梨坎有机小农崔建和入了生产者股份,共130股;由北京商业管理学院杨谦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先生、中央党校靳薇女士、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科马凯先生、市民杂志社黎光寿先生、北京市民刘丹女士、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女士等入了消费者股份,共170股(后来还有一些市民陆续加入)。其间举行了有机小农和合作社生产者代表与消费者代表“手拉手”活动,每人颁发了“文明生产”和“文明消费”的证书。当天的产品展示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消费者,销售额为500元左右。2007年8月—9月,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吸纳了山西寿阳小杂粮合作社的绿色产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的森林产品,既有产品已达50余种,已经小有规模。但店面因为在北京相对较穷的社区,自开店以来三个月的销售额仅是针对部分社员的,才有4000余元。看来,重新寻找较好的社区和地段,发现和培养新的社员,推动合作社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2007年9月9日,刘丹和李景顺将店里主要产品拉到了天通北苑张超处。张超是中国和谐社区网的负责人,热心于城乡互助的事业,愿意参与到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具体行动中来。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2007年10月15日,济南好运顺茗茶平价销售公司愿意在北京分店里面让出一块空间,供城乡互助合作社产品陈列和服务社员用。当天上午,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和好运顺茗茶平价销售公司总经理徐跃华先生一起,为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店面揭牌。此新闻被《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大力报道。自此以后的一个月内,一直到2007年11月14日,张超和刘丹主要负责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工作,此外还有吴琼、彭志刚等志愿者。合作社服务社员的销售额达到9000余元,依托合作社所举办的“国仁论坛”也正式开讲,合作社的发展前景看好。2007年11月15日起,成立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三人领导小组”:组长:何慧丽;常务副组长:袁清华;组员:袁小仙。从此,合作社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更为稳妥地发展。在国仁城乡合作中心成立前后,除了上述志愿者之外,还有一些志愿者如白明、王鉴斗、王佩东、宋宝龄等志愿者,他们的付出都有力地推动了国仁城乡合作中心的成立和发展。2、关于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几个方面宗旨是:响应执政党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倡导“健康农业、文明消费、公平贸易、和谐城乡”,推动食品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定位是: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社区与农民生计,着眼生态文明与人民健康,探索都市农业,形成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运作机制,推动城乡民众的和谐社会。性质是:作为国内首创的集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作为一体的“民有、民治、民享”的非赢利机构,大凡有共同生活追求的市民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合作社及有机小农,只要遵守章程制度,都可以自愿加入。关于工作方面——(1)生态农业的试验与基地建设以生态农业工作室为依托,开展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培训,配合各地有意愿的小农或合作社向有机农耕转型,协助探索适合本土的可持续农耕技术与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监督保证农产品质量。(2)健康农产品的共同购买在城市社区发育共同购买小组,组织共同购买活动,并促使共同购买小组自身与基层有机生产小农或合作社的直接互动。(3)举办国仁论坛,形成新的消费文化通过培训、讲座、参观、体验、品尝会、看电影、组织农村生产者和消费者见面会等不同形式,让社员、其它消费者和志愿者了解各地新乡村建设的情况和有机生产者的故事、探讨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学习国际消费者运动的经验和家庭健康饮食与保健方法等,创造新型消费文化与生活理念,建立公众参与平台与大学生志愿者网络。(4)推行都市农耕关注三农塑造自我 河南区支农社团交流会策划案在城市社区推动垃圾分类,讲授厨余堆肥、利用阳台或花园种菜养花的方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协助开展社区公共农园的建设。 结语现在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生态承载量已渐趋极限,在全球资本化的市场力量支配下,城乡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太大,中国的地方(尤其是传统农耕区)日子不大好过。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农民合作自助和城乡互助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实效的乡村建设路径,那可是功德无量的事业。那么,当真的有一天,生态灾难、能源枯竭、食品毒化、金融打头的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依靠这些曾经有过的经验,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还可以活下去,这个社会及其政权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谨以此小结。关注三农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