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8.50 KB
  • 2022-04-22 11:30:33 发布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doc

  • 8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A文化B文学C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A中等教育B高等教育C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A17世纪下半期B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A察举制B举孝廉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斯巴达D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A初等B中等C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2.道家主张教育要()。A有教无类B非政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A社会B国家C社区D学校15.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17.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C经院主义D人文主义1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19.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中。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林哈德与葛笃德》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A夸梅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21.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A人本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22.构建教育学体系使其成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2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24.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中。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社会出现了阶级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义务教育D普及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3.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E高等学校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阶级性B道统性C专制性D多样性E刻板性5.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A教育终身制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E教育阶段化6.教育民主化的内含包括()。A取消教育的等级制、特权制B实行机会均等的教育C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言法西斯主义D均衡教育资源E追求教育多元化7.教育多元化的基本内容有()。A培养目标的多元化B管理模式的多元化C教学内容的多元化D评价标准的多元化E学校类型的多元化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状况B教育现象C教育特征D教育问题E教育规律9.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A集中体现在《论语中B提倡启发式C重视应材施教D主张“有教无类”E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10.墨家认为,对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三种途径()。A熟知B亲知C闻知D说知E见知11.下列有关《学记》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A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C主张启发式学习D要求教学要循序渐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进E提倡“有教无类”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包括()步骤。A思索B苏格拉底讽刺C启发D定义E助产术13.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在人的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把人分成哪三种()。A哲学家B艺术家C军人D科学家E劳动者14.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有()。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康德E赫尔巴特15.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形成了多中心的特点,即()。A教师中心B教材中心C学生中心D知识中心E课堂中心16.下列关于杜威的教育主张描述正确的有()。A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B教育即生活C学校即社会D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E在做中学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内括号内打“√”“×”)1.教育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是以壬戌学制的颁布为标志的。()3.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4.有了人类就长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学。()5.前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不应在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6.我国在西周以后就建立了典型的“以吏为师”的官学体系。()7.西周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骑士七技制度。()8.隋唐以后盛行的察举制,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9.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1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11.古代埃及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教严厉。()12.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13.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1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15.墨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决义”,教育应复归人的自然本性。()16.以其雄辨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17.主张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1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观点。()19.夸美纽斯的《教育漫画》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20.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1.赫尔巴特的《大教育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2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2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现代教育的代表。()24.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四.填空题1.教育是__的一种社会活动。2.__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3.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__来描述。4.__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__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5.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6.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__教育制度,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化,职业中学__的趋势。7.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__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8.我国在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__的官学体系,并有了“__”与“__”之分,形成了以__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9.汉武帝以后,采纳了__提出的“__”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明代以后,__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使社会思想受到钳制,且创造性也被扼杀。11.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__教和佛教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其经典__.1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__”、“__”。13.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帝国为了更好的布道,设立了众多的__学校,主要用于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也适当讲授一些__知识。14.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5.墨翟以“__”和“__”为教,同时注意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6.战国后期出现的__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先著。17.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__、__、__三部分组成的,其中__是灵魂的基础。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8.将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种的古代哲学家是__。19.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__思想,强调教育的__。20.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__”。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__中。21.卢梭宣扬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是__。22.__主张“人是唯一需要照顾的动物”。23.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4.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__。25.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__”。他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同时他又主张__教育。2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德国的赫尔巴特的__为标志。2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28.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__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__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9.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以__为中心,以__为中心,以__为中心的特点,他的教育思想被看作__的代表。30.杜威强调__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31.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明确提出了以__理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的目标。五.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2.学校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4.制度化教育5.义务教育6.普通教育7.职业教育8.终身教育六.简答题1.形式化教育形态的形成有哪些特点?2.二战以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特征?4.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5.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6.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表现在哪些地方?七.论述题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2.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3.试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10CDCBADCDBA11—20ACBBBDDADB21—27CBDDBA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E3、ABCD4、ABCE5、ABCD6、ABDE7、ABCD8、BD9、ABCD10、BCD11、ABCD12、BDE13、ACE14、DE15、ABE16、ABCDE三、判断题1—12××√×××××××××13-24××××××××××××四、填空题1、培养人2、学校教育3、学历社会4、库姆斯,伊里奇5、196、双轨,职业,普通话7、夏8、政教合一,国学,乡学,礼乐9、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八股文11、婆罗门,《吠陀》1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13、教区,读写14、教育现象,教育问题15、兼爱,非攻16、《学记》17、理性,意志,情感,理性18、柏拉图19、民主主义,自然性20、泛智教育,《大教学论》21、《爱弥尔》22、康德23、裴斯泰洛齐24、《林哈德与葛笃德》25、白板说,绅士26、《普通教育学》27、康德28、心理学,伦理学29、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学30、儿童31、凯洛夫,马克思主义五、名词解释1、广义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2、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定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4、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5、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6、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7、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六、简答题1、有如下特点:⑴教育主体确定;⑵教育对象相当稳定;⑶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⑷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⑸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社会活动形态。2、二战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阶段性;⑵道统性;⑶专制性;⑷刻板性;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4、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⑴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⑵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⑶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⑷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⑸提倡启发式教学。5、《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⑴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⑵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6、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表现在如下方面:⑴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⑵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⑶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⑷过于强调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答案要点: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⑴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⑵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⑶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⑷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⑸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应当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3、答案要点: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⑴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⑵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⑶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⑷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⑸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6.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7.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8.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9.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10.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11.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12.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13.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1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A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16.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17.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相互交往中,有关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A正式性B特殊性C非正式性D情感性18.学校文化的缩影是()。A班级文化B领导文化C活动文化D校园文化19.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姆B布鲁纳C皮亚杰D舒尔茨20.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2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22.社会历史条件都对教育具有()作用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促进B整合C制约D拓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是()。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中学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E师生如何交往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B制约教育的结构C制约教育的内容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4.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形式。A学校教育B职业训练C科技发展D卫生保健E信息搜索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方面。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D影响教育的质量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改变人们的科技价值观D具有科学研究功能E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A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B与文化相互制约C传递和深化文化D构成文化本体E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8.校园文化可细分为()。A校园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C学校精神文化D教职工文化E非物质文化9.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A制度文化B活动文化C学校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E形态和体系文化10.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E制度成分1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A过渡性B非正式性C整合性D多样性E互补性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内括号内打“√”“×”)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科学技术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的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4.教育受政治经济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教育可以决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6.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7.信息技术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8.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其保持一致,绝对不可超越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9.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阶级性。()10.教育先行,就意味着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速度。()11.教育并不能生产物质产品,所以教育投资是福利性、消费性投资。()1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决定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13.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四.填空题1.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社会的__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3.通过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4.__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__民主化与教育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6.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__的要求。8.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为核心的。9.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__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0.__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哪教育支出的总额。1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作用。12.__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13.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是__。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4.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15.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也改变着知识的__观念。16.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__和教育的观念。17.__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8.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以__和__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其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19.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对教育具有__作用,文化发展制约着__的发展。20.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特别是__。21.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它所传递的__上。22.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3.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__文化的载体。2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__文化。25.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__,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26.__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27.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说明教育具有__。五.名词解释1.教育结构2.人力资本3.网络教育4.文化5.学校文化6.校园文化六.简答题1.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有哪些影响?6.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7.学校文化的特征有哪些?七.论述题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辨证关系。2.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3.对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应如何理解?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1BCDCCDBCBBC12-22ACBDDCDDBA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D4、ABDE5、ABCDE6、ABDE7、CD8、ABC9、CD10、ABCD11、ABCDE12、ABDE三、判断题1-13××√××××××√××√四、填空题1、政治经济制度2、政治经济制度3、培养人4、教育5、政治,民主化6、生产力水平7、初等,初级中等,高级中等,大众化8、课程改革9、教育资本储藏量10、教育基本储量11、动力12、科学技术13、科学技术14、学校教育15、质量16、学习17、信息技术18、计算机,网络技术19、价值定向,学校课程20、思想观念,价值观念21、教学内容22、校园文化23、学校精神24、精神或观念25、校风26、校风27、相对独立性五、名词解释1、教育结构: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2、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3、网络教育:指两方面:⑴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了教育教学之中;⑵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4、文化:是指一个符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5、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6、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六、简答题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⑴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⑵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⑶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如下: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⑶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6、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的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7、学校文化的特性: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⑴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机构的变化;⑶身缠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答案要点:⑴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称为现实;⑵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⑶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答案要点: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⑵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A特殊性B社会性C创造性D自觉性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反映。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16.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1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论D教育万能论1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性19.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A学习B生殖C创造D思考20.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2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2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遗传B教育C社会活动D环境2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2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7.儿童主题发展的源泉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体活动2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遗传素质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2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0.“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华生C彪勒D格塞尔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机制D教育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孟子B华生C威尔逊D洛克E格塞尔3.“外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费洛伊德B华生C孟子D荀子E洛克4.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阶段。A感知运算水平B前运算水平C具体运算水平D形式运算水平E形象运算水平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E互补性6.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A性别差异B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活动E生产劳动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A高尔登B华生C霍尔D洛克E彪勒9.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A生理活动B精神活动C心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E思维活动10.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A身心状态的剧变B内心世界的发现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身心逐步走向成熟1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A洛克的“白板说”B高尔登的血统论C柏拉图的三等论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行善性恶论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1.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的外铄论。()2.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是内发论。()3.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4.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教学中只要强调统一要求就够了。()6.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7.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8.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而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四、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过程中实现的。2.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__。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的是__。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者威尔逊把“__”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__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__。7.__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__。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10.“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__。11.以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__。1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用于动物的__。13.个体身心发展的__,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14.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__规律。15.因材施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规律。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__规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19.__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20.前苏联心理学家_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__。22.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3.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__和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24.人的力量是人的__力量与__力量的综合。25.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__。26.个性亦称__,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27.__是教育的理想,进行__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28.心理学家把少年期成为“危险期”或“__”。29.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以比喻为“__”。30.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31.“未来”是__最重要的概念。3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__问题和__问题。五、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2.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4.成熟5.人的价值6.人的潜能7.发展个性六、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七、论述题1.试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3.试述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0DBCABACBAC11-20CCDBDDCBBA21-31CBDABCDBBCB二、多项选择题1、ABE2、ACE3、BDE4、ABCD5、ABCDE6、ABCE7、ABC8、ACE9、ACD10、ABCD11、ABCDE12、BCDE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社会实践2、内在需要3、费洛伊德4、基因复制5、成熟机制6、孟子7、外铄论8、荀子9、“白板说”10、华生1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创造性13、阶段性14、互补性15、个别差异性16、个别差异性17、生理解剖18、前提,可能性19、环境20、维果茨基21、成熟22、个体主观能动性23、心理,社会24、身体,精神25、精神力量26、人格27、发展个性,个性28、心理断乳期29、帮助少年起飞30、青年期31、青年期32、认识、价值五、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共同特征。3、遗传素质: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4、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5、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6、人的潜能: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7、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六、简答题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⑴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表现在: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⑴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⑷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⑴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⑵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⑶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⑷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⑴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答案要点:⑴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⑵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⑶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答案要点: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的。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在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变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3.()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都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神学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8.“真正有效的要与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9.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10.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1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3.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等教育D终身教育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为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5.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16.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18.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19.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2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2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教育目的的作用(或功能)有()。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强制功能D师范功能E激励功能2.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C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师的教学质量E教育方法的选择3.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A教育政策的制定B教育制度的建立C教育内容的确D教育方法的选择E教育效果的评价4.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社会价值取向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E教育的教学目标5.教育目的的具有()等特征。A历史性B时代C社会性D阶段性E自然性6.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文化传统D科学水平E教育性质7.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A凯兴斯坦纳B卢梭C福禄贝尔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8.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社会者有()。A夸美纽斯B柏拉图C涤尔干D诺笃尔普E凯兴斯坦纳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心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E古典政治经济学10.教育目的制度的客观依据有()。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11.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度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E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造就个人1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E国家主义思潮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A社会主义思潮B国家主义思潮C民族主义思潮D科学技术的发展E宗教改革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1.教育目的只对受教育者具有目标导向作用。()2.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彼此相关,可以互相替代。()4.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5.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的也不相同。()6.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教育目的。()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8.教育目的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是很抽象的。()9.德育就是品德教育。()10.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四、填空题1.在教育史上有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的理论流派:一是__,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的__和裴斯泰洛齐;二是__,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图和康德。2.__是一种引导和推动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精神性动力。3.__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____作用、____作用和评价作用。5.____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6.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8.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即、和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习惯上称为培养目的。1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11.马克思主义关于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相对而言的。13.全面发展的人是、人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通、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14.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15.从历史的进程看,认得发展受到的制约。16.马克思的语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才能得以实现。17.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8.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第一教育方针,即“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1985年,中,提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方针20.1995,,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22.素质教育是的教育。2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教育。2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2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特征,更是一种特征,是一种态度。26.重视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7.传统教育是以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为基础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28.传统教育把本身作为教育目的,把教育过程理解为的过程。五、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目的2.狭义的教育目的3.培养目标4.教学目标5.全面发展的人6.德育7.智育8.体育9.美育六、简答题1.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那些?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4.中学德育的要求有哪些?5.中学智育的要求是什么?6.中学美育的要求是什么?7.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些什么要求?七、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2.试论素质教育的特征。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10CDADABDDAC11-21DCBCABDACAB二、多项选择题1、ABE2、ABCD3、ABCDE4、ACE5、ABCD6、ABCD7、BCE8、CDE9、CD10、ABCDE11、ABC12、ABD13、ABC三、判断题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10×√××√×××××四、填空题1、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卢俊,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2、目的3、教育目的4、导向,激励5、目的6、教育目的7、指导意义8、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9、特殊要求10、教育性质11、人的全面发展12、片面发展13、精神和身体14、社会条件15、社会分工16、共产主义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8、毛泽东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1、全体学生22、全体学生23、全面发展24、创新精神25、智力、人格、精神26、创新能力27、教学内容,记忆和再现28、掌握知识,知识积累。五、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3、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4、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5、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6、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7、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成果、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8、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9、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六、简答题1、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目的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⑴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⑵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日趋显现而产生的。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⑶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高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2、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3、⑴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⑵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⑶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中学德育的要求是:⑴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⑵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⑶建立民主和法律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⑷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⑸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5、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⑴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6、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⑴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并使人格与性格得到陶冶;⑶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7、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⑴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⑵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⑵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⑶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⑷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2、答案要点: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函,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挥,使每一个学生称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点的()属性的人。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A最迅速B中速C最慢速D静止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4.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B前提C条件D基础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A教育伦理B职业道德C文化科学D教学基本功6.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有极大的关系。A设计B安排C认识D设想7.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8.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9.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0.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自热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12.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过度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5.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6.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质B职业道德素质C政治思想素养D人格特质17.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开拓创新18.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由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实现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学习活动1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热爱劳动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A组织能力B调控能力C管理能力D教育能力21.教育教学活动他、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A同学关系B同事关系C师生关系D上下级关系2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B前提C任务D途径23.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源发展D自动发展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A授受B民主平等C相互促进D依附25.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人—人关系B人—物关系C授—受关系D朋友关系2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2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A管理学生权B科研活动权C教育教学权D民主管理权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E保护儿童原则2.下列哪些法律专门对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力作了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是()。A为所有雪深提供正常的教育机会B关注贫困生,设立半捆基金C关于残疾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D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E限制体罚学生4.聘任教师的形式有()。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5.教师的职业角色有()。A传统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家长角色D管理者角色E研究者角色6.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B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E要符合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7.教师专业化因具备的条件有()。A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B有硕士学位C以奉献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8.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含一下要素()。A必须是中国公民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了E体格达标9.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A因地制宜B分类指导C按需施教D市场导向E学用结合10.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知识广博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D富有个性E改善实践11.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A有助于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B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C促进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E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品质12.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A教师的权威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E文化地位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2“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处好学生。()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拆学生的信件。()5.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大骂或罚站。()6.因学生犯有一定的过失,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7.学习因知识经验的贫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8.教师职业是普通职业。()9.教师只是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高深的学问。()10.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质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11.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一种信息的传输过程。()12.民主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并不重要。()四、填空题1.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2.在教育的组成要素中,和是最基本的要素。3.教师要作好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和充分。4.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的人。5.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时期。6.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7.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与的相互作用。8.没有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与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9.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有着极大的关系。10.学生是学习的,是具有的教育对象。11.与环境对个体的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作用。12.学生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他们在社会上处于和的地位。13.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确保儿童的社会权利不受侵犯的。14.中小学生身份的确定为其的定位提供了前提。15.学生是权力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16.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7.身心健康权包括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等内容。18.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力。19.从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看,和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20.教师的使命是。21.社会学者将职业划分为与。22.教师职业属于,教师是专业人员。23.教师职业是促进的职业。24.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具有的特点。25.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26.教师的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27教师的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28.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29.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30.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31.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的宗旨,着重对于自己的研究。32.良好的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33.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是关系。34.学生的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35.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的关系。37.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38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9.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40.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系。4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上、上的影响。4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五、名词解释1.职业2.角色3.教育理念4.研究能力5.教师的人格特征6.师生关系7.教师六、简答题1.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份是如何定位的?4.法律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5.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有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6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7.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8.目前应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9.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七、论述题1.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如何理解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10BACABBBCBC11-20DDBCAACCAD21-27CABBAD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BCD4、ABCE5、ABDE6、BCDE7、ACDE8、ABCD9、ABCE10、ACD11、ABCD12、CDE13、CDE三、判断题1-12××√×××××××××四、填空题1、社会系统2、学生,教师3、理解教材,认识学生4、社会属性5、关键6、学生7、个体,环境8、个体,环境9、特殊,安排10、主体,能动性11、主导12、边际人,从属,依附13、《儿童权利公约》14、法律地位15、社会权利16、人身权17、心理健康18、受教育权19、学校,国家20、教书育人21、普通职业,专门职业22、专门职业23、个体社会化24、向师性25、教师26、专业素养27、学科专业28、教育信念29、语言30、教育能力31、改善实践,实践行为32、师生关系33、授-受34、主体性,条件35、自主发展36、民主平等37、师生关系38、朋友式39、相互促进40、人-人41、思想,人格42、人格力量五、名词解释1、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而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2、角色: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3、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解信念。4、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6、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六、简答题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⑴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3、我国8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⑴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⑵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⑶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4、学生应尽的义务有:⑴遵守法律、法规;⑵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⑶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⑷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⑴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6、⑴教师的学科的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⑵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7、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⑴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育人的前提条件;⑵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⑶诲人不倦。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⑷以身作则。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教师身教的师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⑸爱护学生。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⑹教学相长。孔子已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8、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经济收入是决定教师获得正常的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业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队伍自身的资格认证制度应当健全,这一方面可防止教师队伍混进一些达不到专业要求的人士,损毁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也有助于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9、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基本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⑴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⑵以自愿平等、“双向选择”为依据;⑶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师范的责任;⑵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神加工整理,然后以待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⑶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生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⑷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度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几率、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⑸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⑹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2、答案要点: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一种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⑵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名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⑶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第六章课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学生B、班级C、知识D、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A、为谁教B、怎么教C、教什么D、教给谁3、把“课程”一词用作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A、培根B、斯宾塞C、卢梭D、杜威4、“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的语言。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子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课程计划B、课程类型C、课程标准D、课本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广域课程7、布鲁纳以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科学主义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结构主义课程论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9、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课程观的观点。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信D、能力本信10、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12、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训,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算B、读、写、画C、读、画、算D、写、画、算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基础性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技能性课程14、一级课程指的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学科课程15、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的层次16、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7、()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计划D、教学目标18、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一句之一。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即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计划20、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目标2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科教学的时数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22、衡量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你()。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23、()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A、讲义B、提纲C、教学参考书D、教科书24、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A、课文B、习题C、目录D、图表25、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A、选择教学目标B、确定教学方法C、组织教学活动D、进行教学评价26、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B、罗杰斯C、布鲁姆D、布鲁纳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7、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A、确定方法B、确定目标C、确定内容D、确定标准28、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教学目标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E、教学方法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地方课程D、研究型课程E、学校课程3、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技能性课程D、知识型课程E、研究型课程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将课程分为()。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教师中心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E、学校中心课程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E、现实性6、教学目标的特征有()。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D、具有灵活性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7、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A、研究学生神新发展的现状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8、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A、主观法B、客官法C、实验法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D、经验法E、活动分析法9、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原理是()。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10、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则体现在()。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D、采用导向式管理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11、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E、课程的基本结构12、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斯宾塞E、赞可夫13、“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B、权威性C、普遍性D、义务性E、基础性15、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A、整体性原则B、可操作性原则C、迁移性原则D、合理性原则E、生理性原则16、学生的学习特点有()。A、独特性B、稳定性C、发展性D、灵活性E、互动性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7、CIPP评价模式包括()步骤。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方法评价E、成果评价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课程论侧重于研究“怎么教”的问题。()2、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洛克。()3、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4、一级课程是指学校课程。()5、学校课程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学科。()6、教材就是教科书。()7、教学就是课程实施。()8、潜课程不属于课程的范畴。()四、填空题1、是学校教育的基础。2、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3、“课程”指及其过程。4、“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代;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和。6、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7、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8、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9、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10、国家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和。11、学校课程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和,通常以或的形式出现。12、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和的规定。13、课程的编制应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14、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每门学科各学年的和周学时等。15、教学大纲又称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的指导性文件。16、教学大纲一般由部分和部分组成。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7、教科书的编写应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与,强调内容的。18、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19、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20、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21、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22、是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也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续续向前发展的起点。23、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2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上来。五、名词解释1、课程2、国家课程3、地方课程4、教学计划5、教学大纲6、教学模式六、简答题1、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2、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3、课程设计的意义是什么?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5、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七、论述题1、论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2、试论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六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10DCBCBADDAA11-20AACACCDCDC21-28ABDACAB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CE3、ABE4、ABD5、ABCD6、ABD7、ACE8、ABCDE9、BCDE10、BC11、ABCE12、BCD13、ACD14、ACE15、ACE16、ABCD17、ABCE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课程2、课程3、课业4、唐,孔颖达5、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6、课程类型7、国家8、学校9、基础型10、基础知识,基本能力11、适应性,参与性,选修课,特色课12、教育目的,培养目标13、科学性,系统性14、总时数,授课时数15、课程,学科教学内容16、说明,本文17、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18、教学单元19、课20、组织教学活动21、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2、课程评价23、常模参照测验,泰勒24、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五、名词解释1、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2、国家课程: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3、地方课程:局势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二级课程。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6、教学模式:是指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六、简答题1、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⑴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⑵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⑶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⑷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训,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2)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4)基础性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3、课程设计的意义:(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的各要素联系起来。4、(略)5、(略)七、论述题【答案要点】1、三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下:(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形成一个整体。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3、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趋势加强的需求,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后出现了“恢复基本”运动,强度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人(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C、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被后者包括3、下列关于智慧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D、教学就是智育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5、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A、课外活动B、公益活动C、团队活动D、教学6、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叫智力,其核心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是()。A、孔子B、孟子C、朱熹D、韩愈8、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是()。A、孔子B、道家C、墨家D、思孟学派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俊D、杜威10、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11、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凯洛夫B、夸美纽斯C、斯宾塞D、杜威12、教学认识的主体是()。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3、教学认识的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15、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7、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心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A、教学规则B、教学规范C、教学原则D、教学规律1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思想性1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20、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21、《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22、“拔苗助长”违背了教学的()原则。A、直观性B、巩固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2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体现了()教学原则。A、启发性B、巩固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24、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2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26、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A、探究----研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27、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2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29、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A、实验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3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B、讨论法C、实验法D、谈话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A、上课B、作业C、练习D、辅导E、课外活动2、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A、教育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C、学科特性D、教师素质E、教学的时空条件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发扬教学民主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5、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A、准备好问题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D、善于启发诱导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6、教学中运用循序渐进原则要做到()。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C、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7、讲授法可分为()等方式。A、讲述B、解答C、讲解D、演练E、讲演8、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C、注意启发D、讲究语言艺术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9、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10、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11、探究研讨法突出的教学特点表现在()。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C、通过集体交流好研讨促进学习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12、关于谈话法描述正确的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B、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C、可随意向学生提问D、不会的可以放过E、善于启发诱导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教学就是智育。()2、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各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4、教学是学校唯一工作。()5、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6、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发展了能力。()7、巩固知识就是把知识保存在头脑里。()8、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10、“授人以鱼,不知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11、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2、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13、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四、填空题1、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以培养的恩为根本目的。3、教学由与两方面活动组成。4、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中心地位。5、教学是解决和人类经验之间的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6、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和。7、学校工作应坚持以为主。8、教学任务是人们追求的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学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9、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相应的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10、学生的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的能力。11、教学始终具有。12、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的基础上,这是以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和的过程。14、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的过策划那个。它以新的和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15、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过程。16、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和。17、教学认识的客体以为基本形式,具有。18、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的的关系。19、学生以学习为主,但必须以为基础。20、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2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2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24、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的基本阶段。25、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26、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和教材。27、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二是。28、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而采用的方法。3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三种方式。31、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和的能力。32、谈话法可分为和两种。五、名词解释1、教学2、教学过程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巩固性原则6、教学方法7、谈话法8、演示法六、简答题1、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如何理解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如何?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七、论述题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联系实际阐述贯彻该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10BCDADDADBC11-20ABBBABCBCC21-30ACDADBBCD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E3、ACE4、ABE5、BCE6、ACE7、ACE8、ABCE9、BDE10、ABDE11、ACDE12、ABE三、判断题1-13×√×××××√×√×××四、填空题1、教学2、全面发展3、教,学4、教学5、个体经验,社会历史6、基础,实践7、教学8、教学价值9、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结构10、创造才能11、教育性12、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13、联系,系统化14、从做中学,知识观,知识形成观15、认识16、学生,发展性,可塑性17、课程教材,中介性18、感性知识19、间接经验,直接经验20、基础,重要条件21、赫尔巴特22、组织者,主导23、学习主体24、教学进程25、学习动机26、感知,理解27、实物直观,模像直观28、教学原则29、教学任务30、口头语言,讲述,讲解,讲演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1、思维,独立思考,语言表述32、复习,启发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略)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学生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⑴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⑵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⑶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⑷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2、答案要点: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结果。⑶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3、答案要点:⑴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重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⑵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八章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教学工作以()为中心环节。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2、()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3、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4、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5、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6、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教学环节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7、()是上课的必要补充。A、课外辅导B、布置作业C、检查作业D、课后练习8、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A、填充题B、选择题C、判断题D、组配题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0、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1、通过一次测验,高水平学生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这次测验的()指标高。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道尔顿制D、现场教学13、最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理论论述的教育家是()。A、培根B、卢俊C、洛克D、夸美纽斯15、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学记》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年。A、1852B、1862C、1878D、1897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正蒙书院D、南洋公学18、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19、外部分组是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学生的()编班。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居住远近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20、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2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22、考试的核心环节是()。A、命题B、选择题型C、确定评分标准D、阅卷23、能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24、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柏克赫斯特25、道尔顿制的提出者是()。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柏克赫斯特26、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评定叙述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登记制记分法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2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28、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是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2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授新课和复习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技能课和知识课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0、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是()。A、综合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内容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31、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是()。A、综合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内容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2、备课的内容包括()。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收集参考资料D、制作直观教具E、制定教学进度计划3、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A、教授课B、巩固课C、技能课D、检查课E、练习课4、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A、讲授课B、演示课C、练习课D、实验课E、复习课5、一般来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布置课外作业6、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有()。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D、表达清晰E、气氛热烈7、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计划性原则D、经常性原则E、指导性原则8、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E、道尔顿制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9、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B、因材施教C、学生机会均等D、责任明确E、分层管理10、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策略。A、内容型B、形式型C、方法型D、认知型E、综合型11、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编排方式上还可分为()。A、直线式B、分支平行式C、螺旋式D、圆周式E、综合式12、美国教学实际专家肯普提出的教学策略有()A集体教----学形式B、个体学习的形式C、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D、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E、小组教----学的形式13、课堂教学中的有交流传递可分为()。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E、讨论方式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备课就是备教材。()2、备课就是写教案。()3、上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5、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也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6、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份量。()7、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8、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分辨的程度。()四、填空题1、教学工作以为中心环节。2、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3、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4、备课内容包括、了解学生和。5、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6、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8、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将课分为、和。10、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11、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12、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13、巩固新教材可以采取、和练习等方法进行。14、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15、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16、是上课的必要条件。17、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是以的形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的结果。18、试题类型大体有和两大类。19、供答型试题又分试题和试题两种。20、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的形式是。21、选答式试题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与三种。22、测验信度相关系数为,信度最高;相关系数在以上,测验作出的结论均属准确。2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24、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的判断。25、对于测验还应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和能力。26、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形式。27、个别教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28、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教学形式。29、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初的乌克兰学校中。30、1632年在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32、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和两类。33、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和。34、学科能力分组是根据某一个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和分成不同的组。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5、内部分组是在班内,按学生的或等编组。3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37、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形式型、和。38、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39、内容型策略可以分为策略和策略。40、结构化策略强调,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41、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编排方式是还可分为分支平行式、和综合式等。42、形式型策略是以为中心的策略。43、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提出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三种教学形式。44、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提出两种基本策略即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45、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方式,以教师的说明和解释为主来达到教育目的,在这种方式中信息呈传递。46、方法型策略是以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47、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五、名词解释1、课的结构2、测验3、测验的效度4、测验的新度5、测验的区分度6、评价7、教学组织形式8、班级授课制9、分组教学10、设计教学法11、道尔顿制六、简答题1、教师备课应做好哪些工作?2、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3、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主要的优缺点?七、论述题1、试述课的一般结构。2、结合教学实际说明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3、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你认为应如何进行改革?第八章教学(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10BACBBDAABA11-20DADDBBABDC21-31CABCDACDBC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E3、ABCD4、ABCDE5、ABCDE6、ABCDE7、ABCE8、ABCE9、AC10、ABCE11、ABCE12、ABE13、ABCE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上课2、备课3、备课4、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5、教学大纲,参考书6、教科书7、上好课8、课的类型9、单一课,综合课10、课的结构11、检查复习12、讲授新教材13、提问,重点复述14、作业15、辅导16、课外辅导17、测验,定量18、供答型,选答型19、简答式,陈述式20、填充题21、是非题,组配式题22、1.00,0.8023、难易程度24、评价25、自测,自评26、个别教学27、因材施教28、集体29、兄弟会3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31、京师同文馆32、外部分组,内部分组33、学科能力分组,跨学科能力分组34、学习能力,成绩35、学习能力,成绩36、可操作性,灵活性37、内容型,方法型,综合型38、学习内容39、结构化,问题化40、知识结构,知识体系41、直线式,螺旋式42、教学组织形式43、肯普44、波西瓦尔45、讲解,无交流46、教学方式47、教学目标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略)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⑴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⑵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⑶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⑷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⑸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2、答案要点:⑴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⑵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⑶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⑷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⑸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⑹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3、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⑴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⑵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⑶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⑴强调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⑵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改革:⑴实行分组教学,打破传统的按年龄分班的做法,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给予不同的教学;⑵进行合作学习,将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合理搭配,让好学生帮助差学生;⑶开展研究性学习,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并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发现和探索,获取知识。第九章教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法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是基础。A、知B、情C、意D、行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是关键。A、知B、情C、意D、行7、()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入手。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原则。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原则。A、疏导B、导向C、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因材施教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原则。A、疏导B、导向C、因材施教D、正面教育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团队活动D、班主任工作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方法。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训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22、托物言志是一种()方法。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A、法制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性功能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意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D、享用性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29、德育认知模式特别注重()。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0、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3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是()。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C、澄清与总结D、是情境复杂化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德育是()的总称。A、知识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审美教育2、德育的形式有()。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特性。A、社会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民族性E、继承性4、我国教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有()。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原则E、劳动6、德育的主要途径有()。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7、说服的方法包括()。A、讲解B、谈话C、报告D、讨论E、参观8、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的要求是()。A、注意时机B、选好学习的榜样C、以诚待人D、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E、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9、锻炼的方式有()。A、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E、托物言志10、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是()。A、注意时机B、坚持严格要求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明确目的性E、注意检查和坚持11、陶冶法的方式包括()。A、人格感化B、自然熏陶C、环境熏陶D、艺术陶冶E、别人感化12、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A、坚持严格要求B、创造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13、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以诚待人C、发扬民主D、注意时机E、注重宣传与教育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2、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4、疏导为主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5、德育的途径就是经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6、德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7、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四、填空题1、学校德育是、政治教育和的总称。2、德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等形式。3、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和。4、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5、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和。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7、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8、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生活辅导和。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与社会规范的统一过程。11、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12、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和。13、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1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与学生之间的矛盾。1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17、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准。18、在知、情、意、行四要素中,是基础,是关键。19、道德情感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和作用。20、和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1、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2、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23、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2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2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的总和。26、说服的方式有讲解、、报告、、参观等。2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榜样包括、、学生中的好榜样等。28、锻炼包括、制度、和组织活动等。29、陶冶包括、和艺术陶冶等。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0、表扬一般可分为和两种方式。五、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2、德育目标3、德育内容4、心理健康教育5、德育过程6、政治教育7、思想教育8、德育原则9、疏导原则10、德育方法11、说服法12、榜样法13、陶冶法14、道德教育论15、道德教育发展性原则六、简答题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2、制定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德育过程存在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疏导性原则?6、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7、德育过程中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注意哪些要求?8、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9、德育认识模式有些什么特征?10、教师在讨论引入阶段有何作用?11、德育体谅模式有什么特征?七、论述题1、试论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2、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3、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10CABDADDBCD11-20ABDCCABDDC21-31CDDDBDCAAB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D3、ABCDE4、ABCE5、ABCE6、ABCDE7、ABCDE8、BDE9、ABCD10、BCE11、ACD12、BCE13、ACE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思想教育,道德教育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4、德育目标5、具体材料,主题设计6、德育内容7、心理健康教育8、道德教育9、学习辅导,择业指导10、社会化,个体化11、受教育者,德育内容12、个体教育者,群体教育者13、德育内容14、施教传道,受教修养15、道德要求,已有品德水平16、品德17、道德行为18、知,行19、激励,调节20、活动,交往21、导向性原则22、疏导原则23、德育途径24、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25、活动方式26、谈话,讨论27、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28、练习,委托任务29、人格感化,环境陶冶30、赞许,表扬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略)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⑴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⑵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儿开始。2、答案要点: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⑴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庆,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⑵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⑶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3、答案要点: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启示。⑴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⑵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⑶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文字创作、小组讨论等。第十章班级管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小组B、班级C、年级D、团队2、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A、班级B、学校C、家庭D、社区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洛克D、杜威4、最早从理论是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京师大学堂B、北洋大学堂C、竟是同文馆D、南洋公学6、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公共财物B、时空信息C、班级资料D、学生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7、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8、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规则D、规章制度9、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规章制度D、教学规则1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1、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A、赞可夫B、凯洛夫C、马卡连柯D、加里宁1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属于()。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3、目标管理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A、杜威B、布鲁纳C、德鲁克D、泰勒14、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为中心的管理。A、上级管理B、自我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建立能保持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机制。A、教师B、学生C、校长D、职工16、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是()。A、班风B、校风C、班集体舆论D、校训17、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A、校长B、教导主任C、政教主任D、班主任18、()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班长19、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2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活动”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C、作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2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23、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称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C、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E、是一种互动关系2、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E、质量管理3、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过程。A、初识B、组建C、形成D、发展E、解体4、班集体的正常程序包括()。A、必要的规章制度B、正确的班级舆论C、共同的生活准则D、优良的班级传统E、一定的生活节律5、教师可通过()方面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A、讲清道理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召开班会E、反复实践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A、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7、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A、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B、班主任的权威C、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班主任的职权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E、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几种。A、独裁的B、民主的C、威权的D、放任的E、自由散漫的9、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D、班主体的民主型领导方式E、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10、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11、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A、严格要求B、培养舆论C、耐心引导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12、如何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年级。()2、率先实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扭斯。()3、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4、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5、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与个性影响力是对立的。()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培养班干部。()7、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8、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就是班集体。()四、填空题1、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2、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促进学生的发展、等功能。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4、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5、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管理的重要对象是对的管理。6、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组织、协调和。7、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8、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有、控制和教育的作用。9、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0、班级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管理方式。11、班级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12、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要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二是建立班级制度。1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和,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的管理关系。14、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是一种以为中心的管理。15、控制学生干扰行为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是。16、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家里管理机制。17、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18、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与的过程。1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共同的,以及一定的。20、是班集体活动与成员意愿的反映。21、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也为班级关系的艺术家。22、班级建设设计以的制定最为重要。2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班主任的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影响力。2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25、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的领导方式;二是“”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的领导方式。26、班级管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27、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28、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五、名词解释1.班级2.班级管理3.班级常规管理4.班级民主管理5.班级目标管理6.导生制7.班主任8.班级建设的设计9.班级目标六、简答题1.班级管理的只要功能是什么?2.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4.班主任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如何应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七、论述题1.试论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2.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3.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章班级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10BABBCDADCB11-23CCCBBCDCADBA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3、BCD4、ACE5、ABCE6、ABCE7、ACE8、BCD9、ABE10、BDE11、ACE12、ABCDE三、判断题1-8××√×××××四、填空题1、发展水平,学生组织2、满足学生的需求,矫正学生的行为3、埃拉斯莫斯4、夸美纽斯5、教育目标,学生6、计划,控制7、常规8、规章制度,管理9、规章制度10、平行管理11、民主管理12、全程管理,民主管理13、小组目标,个人目标14、德鲁克,自我管理15、教师权威16、学生17、班集体18、组建,形成,发展,教育培养,类化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19、规章制度,生活准则,活动戒律20、班集体舆论21、班主任,人际22、班级建设目标23、职权,个性24、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25、教学中心,集体中心26、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27、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28、交往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略)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要求如下:⑴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早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⑵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⑶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2、答案要点: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⑴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⑵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即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3、答案要点: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它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⑴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对教育对象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纳为“灵魂工程师”80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⑵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⑶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阿布女主人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组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②设计内容充实、效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