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 MB
  • 2022-04-22 11:14:52 发布

党校课件 《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201505

  • 10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政治经济学教研部  马彦梅 《资本论》是什么?有人说它是经济巨著,开创了经济学的新纪元有人说它是语言盛宴,可以品尝到语言的酸甜苦辣有人说它是晶莹水滴,可以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有人说它是百科全书,涵盖文、史、哲、经等学科 资本论总体介绍《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1843年-1883年)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经济学经典名著,也是一座永放光辉的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 一、《资本论》的背景资料 写作历史背景写作出版过程 是时代的产物是斗争的结果是经验的总结自己内在动因写作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突出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为写作了《资本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写作资本论的动因(1)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3)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写作出版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成果。1843—1883年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 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问世时间更晚。恩格斯临终之前深知已来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托付给考茨基等人。 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终于将第四卷分别整理出版,把它作为一部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我们现在见到的《资本论》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苏联于1954年至1961年间重新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 恩格斯曾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遗”。卡尔·马克思(1818—1883)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评选“千年伟人”前四名分别是1、马克思2、爱因斯坦3、牛顿4、达尔文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这是为什么?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当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主要原因。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当代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评价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早已过时)”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马克思的幽灵》。他在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金融危机使《资本论》在欧洲许多国家受到追捧。重读《资本论》的不仅有青年知识分子,还有银行家、经理和政要人物。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成了马克思的“粉丝”,他表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部分并没有错”。“没有节制的资本主义会因为其贪婪最终毁灭自身”。甚至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发表评价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重读《资本论》?出版社经理约尔恩·许特隆普夫认为:一是通常情况下,社会发展越不好,马克思的书就越是会畅销;二是德国社会贫富差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弄懂资本主义的运行出了什么问题;三是一些认真思考的人士试图从中寻找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失败的原因。 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萨特葛兰西德里达哈贝马斯吉登斯 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过时,她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预见的人类历史马克思惊人地预见了今天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所描述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一天正在到来。 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升级后,资本人格化自我膨胀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逻辑,脱离实际经济逻辑,从而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伤害,成为自己的敌人。马克思预见的人类历史 深入反思之后的结论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二主要框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内容 (一)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二)研究方法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文献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典型分析法和抽象法。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表面现象: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利息;大土地所有者—地租;劳动者(工人)—工资。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马克思《全集》23卷 理论部分史论部分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册第四卷第二册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历史第三册全书共4卷,300多万字,围绕剩余价值中心,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史论部分。(三)基本结构、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共有七篇,25章,分为三大理论。劳动价值论,第一篇,第1—3章。剩余价值论,第二——六篇,第4—20章。资本积累论,第七篇,第21—25章。 1、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资本论》研究 为什么不从资本开始呢《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具体。关于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的原因,马克思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2、剩余价值论主要内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W-G′(G"=G+m)】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以鲜明辛辣的口吻对批判对象嬉笑怒骂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Ⅰ/871)..............................................在租地农场主饲养的各种畜生中,工人这种会说话的工具一直是受苦最深、喂的最坏和虐待的最残酷的了。(Ⅰ/777) 以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诠释经济学问题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引用威廉·配第言).............................................原来的货币持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持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马恩全集23卷) 引证现实事例,使要说明的问题明了易懂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马恩全集第6卷)..............................................工人在把自己出卖给某个资本家以前就已经属于整个资产阶级了。(Ⅰ/666) 历史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英国的资本家把共值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而且还带去了300名工人阶级成员——男人、妇女和儿童。可是,一到达目的地,这位资本家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也没有了。(《资本论》第一卷)............................................. 关于资本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有着精辟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了,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利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主要地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资之间对抗的阶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资本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3、资本积累论主要内容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个运动过程来考察,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 关于资本积累途径的论述(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资本集中有企业并购和股份制两种方式) 马克思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资本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完成了。” 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得出了《资本论》的最终结论。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无产阶级的人数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也越大,结果是工人的就业反而困难,反而使整个无产阶级的处境苦难化,无产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论》一卷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内容商品劳动价值规律形式价值————抽象劳动作用衡量创造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方法规律财富积累——基本矛盾尖锐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灭亡贫困积累——主要矛盾激化 《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共有三篇,21章,分为三大理论。资本循环论,第一篇,第1—6章。资本周转论,第二篇,第7—17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第三篇,第18—21章。 1、资本循环论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循环条件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存使每一阶段上任何时候都有执行每种职能的资本,时间上相继使资本的运动不至中断,并存成为动态的并存。 2、资本周转论主要内容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以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主要内容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实现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Ⅰ(v+m)=Ⅱc,即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应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两大部类平衡关系 两个补偿两个补偿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价值补偿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通过交换收回相等的价值。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买回来,得到替换。 资本循环(购产销)资本周转(反复循环)两种构成(宏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两个补偿单个资本再生产(微观)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7篇,52章,分为三大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一—三篇,共15章剩余价值分割具体形式。第四—六篇,共32章批判“三位一体”的公式,揭示各种收入的真正的源泉。第七篇共5章。《资本论》第三卷 六大理论利润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 1、利润理论主要内容第一篇共七章(第一至七章)主要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怎样转化为利润率,以及这种转化怎样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还分析了影响利润率水平的各种因素,构成了利润理论。成本价格(c+v变成K)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w=c+(v+m)变成:w=K+P)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m′变成P′)决定和影响年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料价格的变动)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主要内容第二篇共五章(第八至十二章)研究的对象是利润率的平均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马克思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成功地解决了所谓劳动价值理论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矛盾。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并且论证了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致性 生产部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利润率(%)食品工业70301003013030纺织工业80201002012020机械工业90101001011010合计2406060360 资本流入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食品工业(70c+30v)生产迅速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机械工业(90c+10v)生产缩减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平均利润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不同行业都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要获得超额利润的时间很短暂的。 3、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主要内容第三篇共三章(第十三至十五章)研究的是平均利润率发展的趋势,即利润率趋向下降。指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因素(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其它原因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由于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对外贸易,股份资本的增加等等,都会起着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作用。不能因此否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存在。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是一个深刻的揭露,在全卷具有重要地位。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在矛盾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资本家的资本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对工人的剥削越来越重。进而引起资本过剩、人口过剩、生产过剩,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历史局限性、暂时性和过渡性。 4、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1)主要内容第四篇共五章(第十六至二十章)主要研究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说明当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就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即商业资本。说明商业利润是来源于产业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剥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关键在于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分析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商业价格的形成。 5、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主要内容第五篇共十六章(第二十一至三十六章)研究的是借贷资本的形成和随之而来的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以及资本主义的信用问题。论述生息资本的特点,它同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关系,以及利息如何从利润中分割出来。说明利息不过是由职能资本家付给生息资本家的平均利润中的一部分。在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论证了银行资本、虚拟资本、资本主义信用,以及货币流通等问题。 利息论中有关信用理论股份经济:生产力:筹集资本的重要途径和杠杆。生产关系: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管理: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化。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定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收入。虚拟资本是实际资本的“纸制复本”。它们的运动往往不一致,产生“泡沫经济”。 6、地租理论主要内容第六篇研究的是利润的另一个转化形式,即资本主义地租。包括十一章(第三十七至四十七章)任何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形式(级差地租于形成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同时与土地经营的垄断结合;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方式)绝对地租的形成和发展趋势(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而必须交纳的地租形成绝对地租;绝对地租将会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提高而缩小)农业以外的地租及土地价格现象(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产业利润论各种收入职能资本家及其源泉商业利润论总论利息论生产关系地租论与分配关系 主要是史论部分,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历史,共3册,24章,研究经济学说。有关生产劳动的经济学说,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魁奈和斯密的,第一篇,共7章有关剩余价值分配的经济学说,第二篇共11章有关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三篇共6章《资本论》第四卷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总结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劳动创造了价值。工人阶级依靠出卖劳动力,以工资形式得到了等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活劳动消耗,资本家依据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剩余价值形式无偿占有了活劳动消耗的另一部分。资本家阶级中不同集团分割剩余价值,形成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大土地所有者依据对土地的所有权,以地租的形式在剩余价值中占有一部分。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三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阶级。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社会结构。 整部《资本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社会结构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三、《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一)《资本论》研究方法对认识社会经济本质和规律的指导意义:《资本论》根本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和规律,分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历史趋势;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从分析商品内在矛盾入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运用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运用科学抽象法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命题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2.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3.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5.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目的的统一 (二)学习《资本论》,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资本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共性和规律2.价值增殖和资本积累的原理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搞好资本运营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的两个补偿的实现5.产业利润论中的市场机制原理6.商业资本理论,指导流通体制的改革7.利息论中有关股份经济和虚拟资本的论述8.地租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方面:第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许多现象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都有大量的分析和论述,实践证明,这些看法是客观的、公正的、透彻的。第二,书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看,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本质也是最大的和谐,劳资和谐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向世人展示了劳资关系恶性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 2005年11月上旬,中国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何春梅累死了,加班还在继续》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标题述评一条消息:四川籍女工何春梅在广州市的铧鑫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连续加班4天后猝死。1863年6月下旬,伦敦所有的日报都用《一个人活活累死》这一“耸人听闻”的标题登载着一条消息,沃克利,于1863年6月因连续劳动26.5个小时而劳累猝死的英国女工。两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国家相同命运的女工,都是资本关系下“过劳死”的牺牲品。虽然,这是大约150年的历史跨度,这是大约一个半世纪的市场文明延续,然而都是资本在没有遏制条件下肆虐的恶果! 资本的本性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即剩余价值)。这就暗含了一个固有趋势:尽可能多地获得剩余劳动,而且尽可能少地支付成本。这并非哪个老板个人的错,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趋势使然。所谓势在必行,与老板的道德无关。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打造并健全遏制资本恶劣本性肆虐的经济机制。以减少、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以减轻、冲淡类似事件的破坏力。 第三,书中揭示了在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同步进行,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类似我们今天称之为的“农民工”的处境,令人触目惊心。作为政府,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经济政策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是最为神圣的职责。 马克思写到:来自农村而大部分在工业中就业的居民阶层“他们是资本的轻步兵,资本按自己的需要把他们时而调到这里,时而调到那里。当不行军的时候,他们就‘露营’。这种流动的劳动就用在各种建筑工程和排水工程、制砖、烧石灰、修铁路等方面。”只要翻翻《资本论》第一卷的第1章、第11-13章,第17-19章、第24章,谁都能体会“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深切含义。如果关注一下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人们会惊人地发现,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发生在英国早期的那些丑恶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在我国私人企业中活生生地发生过与发生着。 第四,马克思关于贫困化理论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制造劳动者贫困化后果。这为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敲响了警钟,给我们提高反贫困化的认识、贫困预警以及最终消除贫困给予了方法论的理论财富。第五,书中关于产业后备军的论述,对于我国就业政策的制订极富指导价值。对于失业人员的有针对性培训,对于就业指导,对于失业人员的救济,对于结构性失业的宏观调控,都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 马克思分析指出,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就是劳动人口相对过剩,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生产的一个条件。不仅如此,在资本积累的实际运动中,产业后备军是累进生产的。相对过剩的劳动人口虽然形形色色,但经常有三种形式——流动的、潜在的和停滞的形式。在这部分人口中,相对过剩人口的最低层,经常陷于需要救济的赤贫境地。他们通常沦为乞讨者,滞留于几乎每一个经济发达的都市。他们中另一部分极端者,可能逐步进入抢劫、盗窃、经济犯罪的行列。 当前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贫富差距拉开的速度前所未有中国待业工人之多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中国“三无农民”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中国城乡差距之大前所未有中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状况前所未有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前所未有不可持续根源? (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目的、原则和要求的科学分析的现实指导意义1.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未来社会发展生产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包括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等多方面的需要。3.未来社会十分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未来社会的经济更加需要按比例发展。5.未来社会要更加自觉合理地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6.未来社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未来社会更加注重节约劳动时间和经济核算。8.未来社会的收入分配。9.未来社会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劳动最终转化为自由劳动,描绘了美好灿烂的画卷。认真全面地理解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资本论》对资本生产方式的揭示,逻辑严谨,理论彻底。同时它所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一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资本论》不能穷尽真理。 邓小平同志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