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00 KB
  • 2022-04-22 11:35:06 发布

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9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二、承办单位概况1、项目法人2、项目法人概况为了发挥六盘水市的资源优势,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第二产业,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报请贵州省政府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于1992年1月成立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为了充分延伸开发区的体制优势,积极拓展城市空间,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开发区管委会于1992年5月组建了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680万元,公司性质为国有,主要从事六盘水市钟山开发区内土地资源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房地产开发,初级产品高技术深度加工开发,第二、三产业开发。现有员工65人,研究生以上3人,注册会计师1人,大学本科以上员工5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6人,高级工程师2人。总净资产1.8亿元,无负债。45 总公司成立后,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公司组建成立了四个分公司,总公司及其分公司成立16年来完成的开发项目情况如下:(1)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发完成十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完成“三纵十六横”城市主次干道及排水管网改造和新建88.6公里;改造和新建“小街小巷”及其排水管网33.6公里,总里程77.9公里;完成城市“三纵十六横”给水管网改造和新建88.6公里;改造和新建“小街小巷”给水管网67.2公里,总长度165.8公里;建成人民广场、荷城花园(人工湖泊)、凉都宫、动物园、儿童公园以及白鹤广场等公建设施。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完成了六盘水市钟山区主城区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80%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任务。(2)房开项目截止到2007年底,累计完成房开面积75.3万m2,总投资约17亿元,纳税10240万元,实现利润30120万元。(3)土地出让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出让各类建设用地约7200亩,实现利润约21亿元。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为建设本项目组建的法人单位,隶属于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45 为了让项目更好的实施,两家联合组建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即可利用经济发展局政策熟悉的优势,又可利用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多年市场运作的经验,强强联合,有力的推动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3、国科发高字〔2004〕28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4、《六盘水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6、《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7、《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8、相关设计标准、规范;9、项目业主提拱的其它基础资料;10、项目业主关于编制本报告的委托文件。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992年,我国设立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以来,经过16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为1425家,其中行业中心7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西藏、青海以及海南等偏远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行业标准制定和宣贯等业务,发挥了应有作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为全国行业规模最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45 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日趋规范。“十五”期间,科技部修订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实施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试行)》,实现了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动态管理。地方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围绕区域产业特色要素,科技资源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决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企业诊断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内容。目前,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实现了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一面旗帜。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产业发展状况的确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1、产业低端道路很难形成创新能力和收入的持续增加。我国制造业多是从低端切入全球价值链,这与我国产业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禀赋条件有关。这种以追求低成本为特点的制造业于跨国企业十分有利,但对建立国家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却非常有限,很难形成创新能力。而且随着劳动力及能源等成本的上升,过去的优势也不复存在,如果继续把竞争优势集聚于这些初级要素,不但难以实现收入的持续增加,反而会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格局。2、自由布局型产业可能导致“产业转移”倾向。45 自由布局型产业的特点是可以很快转移。我国的很多制造业基地都是因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形成的自由布局型产业,主要来自于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不是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随着跨国企业全球生产布局的变化,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一些韩国、日本、台湾在华生产基地已开始出现向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更低国家转移。缺乏根植性的生产基地可能因“产业转移”随之消失。3、缺乏技术创新可能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缺乏技术创新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制造业的投资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的模仿手段,以模仿代替创新,从而导致产品结构趋同、技术档次较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有品牌,在价值链条上“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状况,如果不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有可能长期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4、负效应日益严重,没有可持续性。“中国制造”模式派生的负效应日益严重:生产活动被置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人,低价竞争;污染的集聚及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消耗及低效率(消耗全世界30%-40%的资源生产出不到5%的GDP)。所有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而目前我国众多产业集群多以这类制造业集群为主,普遍面临上述情况,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这为生产力中心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生产力中心建设提供了机遇。目前,全国生产力中心主要分为三类:全国行业中心、省级中心和市(县)级(包括一些专业镇)中心。我省仅贵阳市成立有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了45 企业诊断服务;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申报各项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评估论证;企业策划;专利代理;共性技术开发及推广;信息及信息化服务;企业上网工程;科技培训;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科技风险投资及担保;企业及项目孵化;协助软件企业进行双软认证。该中心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实效,得到国家科技部省市政府的肯定和认可,为加快推进贵阳地区经济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贵州省的产业优势为电力、烟草、饮料、化工和医药,已经成为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五大行业,但是与省外企业相比,这些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二是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四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科技含量不高;五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被置于产业链的低端;而六盘水作为贵州省的能源基地,其煤炭、电力、钢铁行业为传统产业,这些问题更显突出。为此,六盘水市政府在《六盘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要求:传统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该淘汰的要坚决淘汰;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以高效环保的大火电机组替代原有的小火力发电机组,减少单位发电量煤炭消耗;发展以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及固体废弃物为燃料的风能发电、水电、瓦斯、煤泥煤矸石发电项目,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确保实现钢铁产品从现在低附加值的线材薄板向高附加值的板带材、优钢和特钢优化升级;要积极引进高水平、高科技项目。要实现这些目标,靠的是技术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创新能力增强,靠的是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把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置于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要促进当地经济快速稳健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使传统产业升级,需要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充分45 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明确要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好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六盘水市企业孵化器”。基于上述理由,六盘水市钟山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建设“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贵州省和六盘水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都认为该项目的建设都是必要而迫切的。第一节项目概况一、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街道办事处镇石桥村实施二、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建设用地面积:21.92ha总建筑面积:301122m2道路广场面积:64906m2绿化面积:75418m22、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培训中心、公寓、标准厂房、管理及辅助用房、总图水电及道路、绿化等。45 3、建设目标本中心建成后,可以开展业务有:(1)以市场为导向,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办新型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2)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3)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引进推广信息化技术,加快推动各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5)提供管理、技术咨询及企业诊断,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6)管理运作孵化器,为入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及环境条件。(7)为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8)使培训促就业、就业带培训的机制初步形成,认真实施“阳光工程”,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通过以上业务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中心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一、主要建设条件1、区位优势突出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中部,地处黔、滇、桂、川四省(区)结合部,是国家确定的“攀西一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西南和华南经济区”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重要组成总份。这为六盘市经济发展提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六盘水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的电力外送基地,其重要性日益突出。45 2、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六盘水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GDP实现300.62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22亿元。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60.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73亿元,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4大优势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快速发展,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的地位基本形成。3、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国家、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六盘水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科教兴市”战略的指导下,六盘水市相继制定了“六盘水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六盘水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六盘水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市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1年市级科技三项费投入仅为250万元,2005年市级科技三项费投入为370万元,到2007年市级科技三项费投入为440万元。    全市有多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这些科技成果多数已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部分科技成果还填补了国家和省、市空白,提高了全市科技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45 工业领域取得大批科技成果,提升了优势产业技术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炼钢转炉煤气柜、煤焦焦化精苯系统、先进的采煤技术、并相耦合统一给水装置等一批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增强了工业企业竟争力;应用高新技场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进展,一些骨干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水城钢铁集团还设立了六盘水市首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成效明显,有的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公路、铁路运输方式为主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公路“二横二纵一环”的格局已初步形成。2007年,通车总里程110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8公里,二级路360公里。市内人民路改造、凉都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即将建成;完成小街小巷综合改造53条共19.4公里;全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沿河绿化带初具规模;10万立方米燃气储气柜投入使用。供水管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6、信息网络快速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宽带、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已初具规模。骨干网带宽10GB;NO.7信令网、同步数字传输网以及电信综合服务管理网、电话智能网、N-ISDN网、光纤接入网和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相继建成。`7、符合规划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一、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投入总资金为399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780万元,建设期利息1169万元。45 项目总收入70137.05万元,总成本费用34373.19万元,财务费用2059.02万元,利润总额33704.84万元,所得税8426.21万元,税后利润25278.63万元。年平均投资利润率6.33%资本金平均收益率13.04%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29%财务内部净现值(FNFVIC=6%)5063.2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Pt)10.60年借款偿还期2.73年(不含建设期)偿债备付率2.06>1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指标单位指标值或内容备注1建设规模1.1建设用地面积ha21.921.2总建筑面积m23011221.2.1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m2543041.2.2中小企业孵化大厦(2栋)m2319021.2.3培训中心m2239041.2.4公寓(4栋)m2349861.2.5餐饮服务楼m252801.2.6生产力促进中心m211404845 (标准厂房)1.2.7生产力促进中心厂区辅助办公楼m2288001.2.8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m270981.3人工造湖m²128401.4道路及广场m²649061.5绿化m²754182项目总投资万元399492.1建设投资万元3878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1693资金来源万元3.1资本金万元193903.1.1企业自筹万元116343.1.2地方财政补助万元19393.1.3申请国家补助万元58173.2银行贷款万元193904财务评价指标4.1平均年投资利润率%6.334.2资本金平均收益率%13.044.3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8.294.4财务内部净现值万元50634.5全部投资回收期年10.64.6借款偿还期年2.73不含建设期4.7偿债备付率%2.0645 第一章区域概况及社会发展状况第一节区域概况六盘水位于黔、滇、桂、川接合部,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乌蒙山脉南端,因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长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被誉为“中国凉都’’。六盘水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钟山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1110平方公里,总人口303万,居住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少数民族,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一、地理位置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界于北纬25°19′44″一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之间,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7%。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钟山区的大湾镇、二塘乡、三合乡飞地嵌于毕节地区西南部。六盘水市地理位置优越,居西南四省区地域中心,既属攀西一一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又是西南和华南经济区域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区位条件45 从区域条件来看,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中部,地处黔、滇、桂、川四省(区)结合部,与四省(区)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约300-400公里左右,是国家确定的“攀西一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西南和华南经济区”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为六盘市经济发展提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六盘水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的电力外送基地,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第二节社会发展状况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在省市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高度关注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六盘水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00.55亿元,比2006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21.71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175.7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103.11亿元,增长17.1%,占GDP的比重达34.3%,为历年以来最高。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300美元。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得到全面发展,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得到积极推进;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稳步增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问题不断改善。在十五期间五年间,六盘水市已累计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45 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煤矿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技改力度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16.23%。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6.13%o,在2000年的基础上降了10.54个千分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新成绩,“两基”攻坚目标提前实现。近年来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见表2-1:表2-1六盘水市历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人口(万人)合计一产二产三产199974.5213.0339.4322.07286.2200081.5113.5043.9224.0936.0233.11287.8200190.8813.9549.1327.8040.2335.63291.12002101.1114.5356.1830.4049.5539.09294.52003117.0815.4667.6034.0258.0743.78297.52004165.3017.3191.3056.6977.4352.58300.72005207.5518.69118.0870.78104.1558.06302.72006253.9220.42149.5483.96134.8666.58304.522007300.5521.7175.73103.1177.59306.09从全市工业发展现状看,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为其支柱产业,属于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城市的工业定位为西南、华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趋向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但六盘水市经济基础薄弱,尽管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扶贫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为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充分利用“凉都”有利条件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依托煤炭等资源、能源优势,结合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行业发展导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强重化工业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六盘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二、支柱产业发展概况45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煤炭及煤炭加工、冶金、电力、建材等产业已经成为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建成了水城钢铁、水城矿业、水城水泥、六枝工矿、盘江煤电、盘县电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响水和玉舍煤矿东井、中井等骨干矿井建设进度加快;老鹰山煤化工项目进展顺利,恒鼎煤焦化项目即将动工,盘东北、盘南等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盘南发电厂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120万千瓦,发耳电厂建设进展顺利;双牌铝形成年产20万吨电解铝、8万吨铝板的生产能力;水钢技改扩能取得实质性突破,钢产量突破300万吨。三、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状况六盘水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07年增加到170亿元。2008年列入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项目已有83个,从投资总额和项目个数在全省都名列前茅,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项目纳入外,轻工、旅游、商贸等结构调整项目也榜上有名。从2008年完成的投资计划看:发耳电厂、红果煤化工、松河煤矿、四格风力发电、毛家河水电站等电力、煤炭、煤化工行业的投资在80亿元以上;人民路二期、水盘高速、市医疗集团外科大楼、市三中凤凰校区等城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投资接近40亿元;水钢扩能改造等大企业技改投资超过3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接近80%,从建设性质看:新开工项目占35%左右,在建项目占65%。2008年拟安排新开工项目还有35项,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必将会极大的促进六盘水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5 第一章项目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第一节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及创新一、科技水平发展与其经济发展不平衡六盘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科技能力远不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全社会科技意识淡薄、科学素养较低,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利于科技工作开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创新能力弱,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亟待改善;科技经费投入低,渠道单一;科普投入严重不足,年人均科普经费仅0.1元,科技基础条件薄弱、资源分散严重制约着六盘水市科技的发展;市、县科技部门科技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已难以满足科技工作的需要,科技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运转困难;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创新研发人才匮乏;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所产生的“技术瓶颈”仍然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二、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相对全国而言,六盘水市是一个欠发达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型,环境治理包袱沉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才短缺。六盘水的主要产业为煤炭及煤炭加工、冶金、电力、建材等,按照现代工业产业链“资源-先进技术-链条产品-高附加值”45 划分,属于社会基础资源制造产业,存在着资源损耗严重,技术含量偏低,经济附加值不高,可持续发展的期望较低,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不足企业总量的5%,企业信息化水平也较低。我国发达地区的基础产业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而六盘水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其产业基础还处于向机械化发展阶段,属社会产业链的低端,这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三、中小企业缺乏区域品牌和创新能力六盘水市是我省传统的能源基地和冶金基地,其支柱产业主要还是矿产资源以及加工产品,六盘水市煤炭储量大,其中炼焦用煤保有储量87亿吨,占全市煤炭保有储量的64%,占贵州省炼焦用煤的82%,约占全国炼焦用煤的17.9%。六盘水区域内火电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200MW,占全省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这些资源优势为六盘水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也有一些大型企业的产品获得了贵州省名牌称号或优质产品称号。但是应该看到,这些资源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掘出来,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各种问题,难于形成自己的产品品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45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煤矿资源丰富作为六盘水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之成为我省的“能源基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目前全市大约有2千余家产值不足千万元的企业,这些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底子薄,人才匮乏,对管理知识了解不够,一些甚至是家族式经营,造成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低下,从而造成生产率低,效益低,不利于企业竞争。这次国际金融海啸对我国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就造成了致命的一击,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八千余家倒闭或停产,教训不谓不深。五、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45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2002年6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进建立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被写进国家法律。在国家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中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六盘水政府在《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六、项目建设可改造传统产业,创办新型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六盘水政府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六盘水必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进一45 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走循环经济之路既是国家和省的要求,更是六盘水自身特点的最佳选择,仅仅靠卖煤,六盘水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单纯出售资源,更要利用好资源。要想实现一这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强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全面开展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在这跨越式发展中,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次创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仅仅靠政府部门的推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靠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去引导、去服务。中心在此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为新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包括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咨询和诊断;帮助传统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规划整体解决方案。从而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档次。同时本中心还可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开展中介服务,为众多用户和企业之间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六盘水市的循环经济之路才刚刚铺下基石,老鹰山煤化工基地是六盘水煤化工开发在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上迈出的历史性第一步,08年在盘县开工的“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标志着六盘水的新型产业模式已经启动,今后的循环经济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在这期间蕴含着丰富的商机,很多中小企业在这些特大型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下,也将步入这个轨道,生产力促进中心可在其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七、项目建设可为企业引进和完善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45 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索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迷你化”,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好携带;联邦快递的核心能力是极高水准的后勤管理,它给顾客的核心利益是即时运送。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第三,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拥有以上特质。对于目前六盘水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到资金及科技开发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不可能从内部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可以引进技术,采用“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加以提炼,成为企业自己的特有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后,可利用中心与科技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联系的优势,采取引进技术或者转化院校可研成果为生产技术的方式,为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利用中心的技术优势完善和改进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本中心还可以牵线搭桥。让科研、设计、大专院校、设备制造等单位与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开展合作,降低企业科研开发成本,让这些单位成为企业的技术储备库。就目前六盘水市来说,很多新技术可以加以引进或开发,比如冶炼业中的炉外精炼、高效连铸和高精度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烧结余热回收、热风炉余热利用、溅渣护炉等研究课题。再比如采煤过程中的矿井下瓦斯监测、井下安全定位及煤矿重大事故预测控制技术等。企业一旦拥有或者掌握这些技术中的一项,将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占领技术制高点,从而占领本行业的市场。第二节地区中小企业孵化45 一、企业创业初期支持不足,技术咨询困难一个企业的创业伊始,离不开各方扶持与指导,创业者必须知道行业分析、同业竞争状况、产品销售范围、投资金额分析、人力规划、费用分析、获利状况预估、中长期发展目标等内容,也要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工商税务等知识。创业者不是全能通,不可能各方面的知识都涵盖,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他需要得到技术支持。目前六盘水地区这类创业服务中心很少,涉及的面也仅限于饮食、旅游,休闲、日常用品、装璜、花卉、美容等第三产业,没有一家真正从事科技产业的创业服务中心,使企业无法得到需要的技术支持。二、项目建设可为企业搭建创业平台,促就行业领先本中心建设后,还有一大功能就是企业孵化器,为企业搭建创业平台。企业孵化器是一种受控制的工业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成功的企业。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培育科技实业家和专门人才,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市场化服务。一个成功的孵化器离不开五大要素:共享空间、服务体系、孵化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45 。本中心建设有标准厂房,类似于科技园区,拥有良好的网络及技术资源共享系统,拥有技术咨询服务功能,拥有六盘水优秀的科技人才加盟,拥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优厚的商务税收政策,这些都是开六盘水工业园区先河,对新生企业有着难于抗拒的吸引力。三、项目建设可为企业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和环境,降低创业成本现代企业的创立,不再是原来小作坊式的经营生产模式,需要有一定的配套设施。一般中小企业创业伊始,资金都比较紧张,场地买或建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更多的选择是租,因为租用场所对于企业来说初期投资较小,在投资不顺时,处理起来也灵活。但是选择合适的租用场地却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选择了满意的厂房,可能没有办公楼;有办公楼,可能又没有固定的食宿的场所。有调查显示,企业创业之初,选择场所耗精力占创业的45%以上。在六盘水地区,没有大面积闲置的厂房,更没有配套齐全的工业园区。而本中心按照规范建设有标准厂房,辅助办公楼,后勤综合楼等,共计15万平方米,类似于大型科技园区,配备了齐全的水、电、气、通讯等设施,交通条件便利,市政设施齐全,这为入驻企业大大减轻了负担,或租或买,企业灵活掌握。在这样条件下,入驻企业只需带着设备和技术及人员,即可开展业务,入驻企业还可享受中心后勤部门的综合服务,食宿条件俱全,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后勤保障。四、项目建设可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信息共享45 (1)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中小企业获得政府政策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政府部门实行条块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公告均各自发布,缺少整合,而政府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将向各企业提供经过综合整编的政策法规等,造成中小企业查询信息不便,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它本着为政府和企业双向服务的职能,实时收集国家各部委的官方网站,包括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各类信息、政策及有关通知公告,重点可包括科技厅、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卫生厅、农业厅、财政厅等,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政策导向和各类优惠政策以及产业信息。(2)项目建成后,可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为相关企业提供经济、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3)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中小企业提供可以解决各种难题的科技服务资源;(4)项目建成后,可通过这个平台,把企业的自身特色展示出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从而引来商机。五、项目建设后企业可享受税收政策优惠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中,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创新所得,均有优惠政策。实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政策。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执行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六、把握拉动内需契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5 2008年的下半年,一场罕见的国际金融风暴始于美国华尔街金融市场,美国三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或被收购,或破产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危机随后逐渐向全球蔓延开来,我国作为全球经济链上的一环,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造成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降,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此,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拉动内需的十大举措,决定在三年内逐步实施完成,资金总规模达4万亿,08年四季度国家先行投资1000亿开始实施拉动计划。此举一出,全国各省市纷纷响应,积极行动起来,在不出一星期时间就公布了各自的未来投资项目及额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出台后,六盘水市也迅速行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目前已累计争取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2.78亿元,涉及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计生、以工代赈、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等项目。有了这些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央十大措施中第六项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这给六盘水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给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要保经济增长,首先要保证企业发展,而本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在有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协助下,一大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企业就会破茧而出,壮大和发展,必将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节地区劳动就业培训一、劳动力就业培训不足45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造成大量农业人员涌进城市,寻找就业和致富机会。而城市的适龄青年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就业形式十分严峻。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远远不是原来的单纯劳动力,而是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这就需要对就业人员采取培训措施。在这方面六盘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仅07年,就统筹培训1万6千余人,再就业培训达1千余人,但是这些培训工作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一方面对培训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存在障碍;另一方面不了解培训和就业的关系,对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不能主动参与,组织难度大。(2)培训时间较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或提升一门技能,对农民工而言是比较困难和不易的。(3)管理街接不够。由于是政府出资培训,在培训计划的报批与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上,省劳动厅与地方有脱节的地方,很多工作需要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与培训学校临时衔接,造成培训易流于形式。(4)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班由于时间短,很多技能不能深入,只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介绍,难以针对具体上岗工作开展训练和指导。二、项目建设是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需要45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分工日臻细化,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专业的职业技能,六盘水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近几年兴建的大型企业众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工。且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大,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将加快向城镇转移,就业压力增大。六盘水市300万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130多万人,08年底全市外出务工人数近40万人。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技能培训,而是靠地缘、血缘、亲朋相帮自发转移的农民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在外务工多为低收入的体力活,富裕之路缓慢。08年由于受到金融风暴影响,沿海一带大量的企业关门倒闭,造成众多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目前,六盘水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已返回5.36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给这些人员寻找合适的岗位,贵州省政府及六盘水市也多次提出要求,要结合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组织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六盘水市劳动保障局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由于需培训人员数量众多,难于普及。本中心建成后,可为当地政府减轻一些压力,为广大的农民工提供一个提高就业技能的培训场所。三、项目建设后为职业培训提供广阔天地由于近年来六盘水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焦化厂、煤矿、电厂相继投产,带动周边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也随着产业升级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工人,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技术升级培训,而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并且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人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人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本中心对专业培训更具有技术优势,可为专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认证,以弥补本地区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为本中心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四节建设规模45 根据工程设施方案,本报告确定的该项目建设规模如下:1、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地块地块面积(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平方米)绿化率容积率建筑密度西侧地块10318023480151176401012989638.9%1.4622.4%东侧地块11606740002149946353173501030.4%1.2934.1%全部21924763482301122754186490634.4%1.3728.6%2、总建筑面积:301122m2,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54304m2,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大楼(2幢):31902m2,培训中心:23904m2,公寓(4幢):34986m2,餐饮服务楼:5280m2,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厂房):114048m2,生产力促进中心厂区辅助办公楼:28800m2,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7098m2,其他辅助用房:800m245 第四章场址选择第一节选址原则根据该项目运行特点,本报告确定的选址原则如下:1、应符合《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靠近石桥组团—石龙组团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紧邻铁路货站,周围有公路网相连接,内部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3、靠近交通主要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4、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域,用地充足,成本较低。5、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第二节场址选择结合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点,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场址方案拟定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凉都大道东延伸段南侧、环城快速货运通道北侧、六盘水铁路编组站东侧、钟山区石桥小学西侧的开阔地带。具体选址的因素分析:1、根据《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发展规划六盘水子规划》、《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和《六盘水市公路枢纽总体布局规划》选址建议确定。45 2、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杭瑞高速公路六盘水连接段与水黄高等级公路交叉口距离生产力促进中心约1公里,城市外环与凉都大道连接线南北向贯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红山路与主要运煤专线的水红路相连接并东西向贯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心城二纵线与五横线的建成使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主城区的核心商圈不超过2公里距离,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入六盘水公路货运主通道入口有得天独厚的便利。3、从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铁路网关系来看,六盘水南编组站位于生产力促进中心西侧,距离不超过500m。铁路线东西向贯穿物流中心北区,是六盘水铁路枢纽的核心部分,处于南北大通道内昆、水柏铁路,东西大通道株六复线的交汇点上,在铁路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通的便利,生产成本降低,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六盘水市与西南、西北、东部及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孵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包括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咨询和诊断;帮助传统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规划整体解决方案。从而重新树立企业形象,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档次。本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可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开展中介服务,为众多用户和企业之间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4、从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城市的关系来看,由于中心地处公路、铁路两种交通方式的最佳结合部,距六盘水市主城区仅1km,距市中心城中央商务区仅2km,对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城市就业岗位,服务于50km半径县域和100km半径经济圈,乃至辐射200km半径经济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从与石桥工业集中区制造业融通相连的关系来看,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同步建设,以六盘水市“钢铁、煤炭、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对各类配套产品的需求为基础,引导相关配套工业进入园区,“依拖大企业,服务大企业”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六盘水市“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45 的格局,促进资源型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明确要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好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六盘水市企业孵化器”。从石桥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布局上看,制造业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相互融通和促进,特别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工业集中区制造业的适应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从土地开发利用条件来看,生产力促进中心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选址范围内目前开发强度不高,拆迁安置费用少。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规划大纲》和经省政府评审通过的《钟山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纲》,该地块符合《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要求。同意变更为建设用地。第一节场址所在位置现状一、地点与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街道办事处镇石桥村,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南部、六盘水市铁路南编组南侧,是《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石桥组团—石龙组团。二、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1.92ha,建筑占地面积6.2682万方,总建筑面积30.1122万方,属石桥村、石龙村、双龙井村集体所有。第二节场址建设条件45 一、地形、地貌情况勘察区区域属高原低中山区的碳酸盐岩溶(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内地形切割较大,沟谷较发育,岩溶漏斗、洼地多见,勘察区区域最高点位于规划用地南西面山脊地表水分水岭一带,海拔标高为2231.9m,最低点位于规划用地的东面鱼塘边一带,海拔标高为1791.4米,相对标高为260.5m。勘察场地位于南西、北东两侧分水岭相夹的平缓地段,为一低中山缓坡槽谷地形地貌,北部局部起伏较大。场地最高点位于北东部一独立山顶,为1876.0米,最低点位于规划用地南东角,海拔标高为1808.8米左右,地形高差67.2米。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1、地层岩性(1)第四系(Q)为灰色淤泥质土、残坡积含碎石土、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槽地、溶洼内,均为当地居民的农耕用地,厚约0~8m。(2)石炭系下统大铺组(C1d)主要岩性为浅灰色亮晶-泥晶生物灰岩和浅灰淡红色粗-细晶多孔状白云岩互层。灰岩中含大量腕足类化石,尤以顶部灰岩中贝壳密集。区内厚度不全,分布于场地外围的南部区域。(3)石炭系下统上司组(C1s)45 顶部常见1-3层暗灰色迭层石,核形石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亮晶、泥晶生物灰岩和粉晶细晶白云质灰岩。厚240米左右,场地内南、北两侧大面积分布。(4)石炭系下统旧司组(C1j):上部为灰黑色泥灰岩、炭质页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灰岩夹石英砂岩。区内厚度出露不全。大面积分布于场地中部。2、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场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之滇东台褶带威宁~水城褶断束,位于威水背斜轴部南东端,区域构造有威水背斜、水城枢纽断层、上石桥枢纽断层等。场区内地质构造主要有威水背斜、NE-NW走向的断裂F38、F39,近SN走向的断裂F38-1等。1)威水背斜纵向穿过规划用地,背斜轴向呈295°-115°展布,为不对称紧密褶皱,在规划用地以东约8km处的白马硐附近向南东倾没。背斜北东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30°-54°,南西翼地层多向北东倒转,少数正常,即倾向南西,倾角陡峻,一般70°-85°。2)F38断层倾向北东、倾角65-85°,断层在场地北侧斜穿而过,其走向大致沿C1j、C1s地层分界线延伸约7km,沿断层走向见串珠状岩溶洼地;节理裂隙同样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最发育。该断层属正断层。3)F38-1断层位于场地中部,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北东、倾角65-85°45 ,切穿C1j、C1s地层。该断层属正断层。4)F39断层位于场地南西部,与场地相邻,该断层大致沿旧司组(C1j)、上司组(C1s)地层界线呈北西、南东走向。断层沿线见数个泉水点出露,为一导水断层。(2)地震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根据贵州省地震局资料,根据历史记载,在威宁—水城一带有记录的最大地震为1948年的威宁石门坎地震,震级5.8级,震中烈度为Ⅷ度。其次为1972年2月的水城地震,震级4.4级,震中烈度为Ⅵ度。3、水文地质条件(1)根据区内的岩性和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富集及水动力特征,地下水类型按含水层岩性分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溶隙水和松散层中的孔隙水三大类。其中以岩溶溶隙水为主要类型。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及潜水。(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为第四系坡积物、残坡积物中的孔隙中,由于规划用地第四系较薄,该岩组含水性弱。45 2)基岩裂隙含水岩组:为砂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粘土岩的裂隙中,该岩组含水性弱。为弱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差。该含水岩组主要为C1j地层。3)岩溶溶隙含水岩组: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赋存于白云岩裂隙、溶隙中,其流向顺层或沿节理裂隙或岩溶管道流入低洼处或深部,富水性强。该含水岩组主要为C1s、C1d组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广布全区,厚度大。含水类型为岩溶溶隙水,因出露地层岩性为可溶岩石,故区域地表溶隙、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较发育。场地西部南侧见有两个泉水点(QJ1、QJ2)出露,QJ1流量约1.5l/s。QJ2流量约0.5l/s。(3)地表水由于场地除北部狭长地带及北东部部份地块位于分水岭斜坡地带外,东、西两部大面积位于地势高的南、北两侧相夹的狭长平缓地带,周边汇水面积大,受地形影响,地表水较为丰富。场区南部有石桥河迂回曲折,总体自北西至南东流向,河宽2~2.5米,深一般1.0~1.5米,勘察期间河水流量约35升/秒。场区内大小溪沟众多,呈树枝状展布,在不同部位汇合,最终流入石桥河。(4)含水层、隔水层根据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区内含水层主要为C1s、C1d组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相对隔水层为为第四系坡积物、C1j组泥岩、页岩、泥灰岩、泥质灰岩。(5)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45 场区内地下水因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地下水补给范围较大。地表水体部份以径流方式向低洼处排泄,部份沿地表覆盖层孔隙、基岩节理、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受大气降水量控制。场地北东侧含水层出露面积大,地表溶隙、溶蚀洼地发育,且区内地形较陡,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较好。谷地范围内因地下水排泄高差不大,同时受威水背斜核部C1j泥岩、页岩、泥灰岩地层所阻,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较差。故场地谷地大面积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浅,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径流条件较差,其它地段径流条件较好。场地位于南北两山相狭平缓谷地地带,北面外侧为水城河与石桥小河地表分水岭,南面规划用地外围山脊为三岔河与阿戛通仲河分水岭,规划用地外围南侧边缘沿C1s、C1d接触带上有泉水出露。石桥小河纵穿规划用地,由北西往南东方向径流,因此,该区地下水的流向总体与地表水排泄方向一致,向南东方向排泄。(6)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幅根据场区内泉水(季节性井泉)出露标高1808.9m,南西侧泉水出露标高1830~1808m,可推断地下水位最大标高可达1830m左右;东面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801m;综合分析判断,场地斜坡地带,地下水埋深0~30m,随季节和地形坡度有所变化;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3m左右。据资料收集,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4、岩溶场地中部为威水背斜轴部石炭系旧司组(C1j)页岩、泥岩、砂岩、泥灰岩等,该类岩石可溶性差,岩溶不发育。45 场地南北两侧为石炭系上司组(C1s)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类岩石可溶性大,发育岩溶的可能性大。据现场地质调查,场地东、西地块的南侧仅见几个溶蚀残丘,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其深部岩溶有等于进一步了解。场地北东部,地形起伏较大,溶沟、溶槽、溶洞、石芽发育,发育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垂直节理。在场地内北东侧F38断层一线,有岩溶洼地一处,在洼地两侧约两百米范围内山体以陡崖状呈东西向延伸,陡崖总体沿F38断层分布(见YW1照片)。本区碳酸盐岩虽然广泛分布,受构造及地下水影响的程度不同,岩溶发育程度不尽相同,根据地质调查及物探实测,岩溶发育有如下规律:①岩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C1s、及C1d碳酸盐岩性较纯,岩层厚,为强岩溶发育区,②岩溶发育形态受层面及构造面所控制。③岩溶发育受地形地貌控制,分水岭部位以垂直岩溶为主。一、气候条件项目所在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极端最高温度31.6℃,极端最低温度-11.7℃,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0.1℃。年均降水量1182.8mm,降水量最少月(1月)为17.6mm,降水量最多月(6月)为243.7mm,降水量超过l00mm的月份是5至10月。年日照时数在1253—1556小时之间。无霜期在230—298天之间。年均相对湿度8l%。二、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用地属《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45 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工业用地,用地功能符合规划要求。随着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的开发建设,该项目的社会环境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一、交通运输条件本项目交通优势明显。一是处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南部,在规划范围南面有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外环快速路经过,并与城市道路有立交连接。通过城市外环线可以将项目交通直接引入杭瑞高速公路、水红高速公路,对外运输条件相当便捷。二是凉都大道是城市的重要横线之一,也是今后从水黄线方向进入中心城区和抵达城市中心的比较直接的通道。三是红山路的建设将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同红山片区、朝阳片区和铁路南编组站有机联系,有力地推动该片区的开发。四是铁路南编组站居于项目的北侧,是物流、货运、原料运输的重要载体。二、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1、供水条件项目用水可由城市主供水管网接入,其供水管主管口直径1200mm,接管距离1000m,其水质、水量可确保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生活用水。六盘水市自来水公司已出具供水承诺函。2、供电条件场址附近有10kV供电线路经过,接线距离约1000m内,六盘市供电局已出具供电承诺函,保证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用电需求。3、电信市内程控电话及数据交换皆可接至场内,接线距离1000m,可提供IDD、ADSL、DDN及各类接入服务,GSM、CDMA网络覆盖,移动通信便捷。45 一、防洪、排涝设施条件目前,石桥组团—石龙组团防洪、排涝设施正在实施中,根据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内河道的防洪标准均为100年一遇。随着防洪堤的建成,该项目防洪条件较好。二、环境保护条件目前,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内除农业、林业用地外,主要有钟山区的双龙小学、石桥小学,凤凰村敬老院,铅锌冶炼厂、铅锌选矿厂、华誉选矿厂、兴驰铅厂、炼锌厂、水城县国贸焦化厂等。由于学校和敬老院距场址较远,随着石桥组团—石龙组团城市建设的发展,该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三、法律支持条件从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件来看,对该项目的建设都是有利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符合《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符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符合《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符合《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因此,该项目建设的法律支持条件较好。四、征地、拆迁安置条件目前,项目用地的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占地21.92ha;拆迁面积约14396m2,征地拆迁条件较好。五、施工条件45 本项目建筑材料运输可依托凉都大道;施工用电可由3条10Kv引入,接线距离1.1公里;施工用水可由市政供水管线接入,接管距离约1公里。本项目施工条件较好。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建筑设计一、主要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HB50003-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二、建筑设计方案总体描述(1)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以小型企业或不需要大面积的科技企业、研究设计机构、大型企业办事处为主的集中办公大楼,安排有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管理部门。建筑体量较大,采用内部庭院式布置,既体现集中办公的便捷性又能安排好采光通风和景观要求。建筑面积54304平方米,建筑层数9层。(2)中小企业孵化大楼(2栋)配合中小企业对建筑面积的要求,可以进行小型的试验加工制作。也可入住大型的IT企业,构建合适的机房等控制中心,集中布置也便于企业的管理。两栋建筑面积31902平方米,建筑层数6层。45 (3)培训中心为整个地区培训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利用结合试验工厂的优势,这是不同于一般职业再就业培训学校的机构。以教室、阶梯教室、加工车间为主。4栋建筑面积23904平方米,建筑层数6层。(4)公寓(4栋)砖混结构的建筑,主要为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临时倒班休息使用。有少部分的专家公寓。4栋建筑面积34986平方米,建筑层数6+1F层。(5)餐饮服务楼整个促进中心的餐饮的服务,外来参观人员的接待。有标志塔一座,丰富两个地块的轮廓线,可作为消防瞭望塔。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6)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厂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建筑物,8x8米的柱网,方便分隔成500平方米、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甚至整层整栋的加工厂房。设置有货运电梯。多栋建筑面积114048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7)生产力促进中心厂区辅助办公楼为标准厂房区各厂家配套的办公部分、车间主任办公室、女工育婴等必要的后勤房间。集中布置有利于节约土地、共享设施。也是地块的高层建筑,结合水体绿化的布置,环境异常优美。2栋建筑面积28800平方米,建筑层数12层。(8)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整个标准厂房区餐饮的服务,外来参观人员的接待。可灵活作为厂区临时的大会场,提高其利用率。3层作为健身场馆,提高工人的健康状况实行人性化的工作方式。1栋建筑面积7098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45 第一节结构设计一、主要设计依据工程设计采用的国家现行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如下:(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94)(7)《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设计要求:l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l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三级。l结构变形缝原则上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设置。三、结构设计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l生产力大厦2.0KN/m2孵化大厦2.0KN/m2标准厂房2.0KN/m2办公室2.0KN/m2l办公楼中一般资料、档案室2.5KN/m2l公寓住房2.0KN/m2l公寓住房内小卫生间2.0KN/m2l公共卫生间2.5KN/m2l设备用机房7.0KN/m245 l屋顶花园4.5KN/m2l普通上人屋面1.5KN/m2l不上人屋面0.7KN/m2楼梯、门厅、走廊2.5KN/m2(办公、旅馆)3.5KN/m2(商场)四、基础及地下室场地下卧层有较好承载能力的基岩,宜建设场地考虑。基地选址在稳定的建设场地,基岩地质情况良好,但有较厚的表面淤泥质和粘土土层,应进行适当的处理,采用机械挖孔或人工挖孔桩基础,基础的投资应予以重视。上部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多层的结构,基础以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为主。高层的写字楼、管理中心以大孔径人工挖孔桩和机械成孔灌注桩为主。开挖时进行可靠的护坡处理,安全可靠兼顾经济的要求。如果地下室长度不大,不设变形缝,仅在长度方向设施工后绕带。地下室采用抗渗混凝土,并在外侧加一道柔性防水层。五、上部结构本项目区域内建筑物按地震烈度6级设计、基本风压0.25KN/m2。厂区道路、货车停车场采用混凝土铺设路面。多层的工业厂房、生产力大厦、孵化大厦结合使用要求,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培训中心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公寓楼可以以砖混结构为主。45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第一节总图布置一、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则(1)按照现代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要求;(2)重视灵活多样的组合条件以及内外交通系统优化完善;(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创造宜人的工业厂区外部环境新形象。2、功能分区项目分为三大功能区(1)生产力孵化中心以园区的小型企业、科研机构为主,行政管理为辅。(2)培训中心及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后勤配套服务功能,为整个园区乃至地区培训高标准的技术人才。形成促进中心完善的人才产业链。(3)标准厂房区以不同规模、灵活分隔的标准厂房为主的工业集散区。有相应的配套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3、总平面布置方案场地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依据此设计理念以及规划用地自身特性的综合考虑,在总平面布置上我们做了如下几点的分析和尝试,并从中得出总平面布置的“一轴、二心、四区”的布置构思:充分考虑建设基地地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控规中地块功能的区域划分,将两块地的绿化带作为连接两个主要功能大区的纽带,即45 是所谓的“一轴”;以此纽带,以“景观山”、“促进中心厂房辅助办公”为核心将中小企业展开而去,此即为所谓的“二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这“一轴”、“二心”的组织下分成了生产力大厦、孵化大厦、培训中心及标准厂房区主要的四个大片区,此即所谓的“四区”。再结合辅助部分形成一个集科技实验室、新技术开法、小企业加工、中型企业加工、大型企业分支加工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力促进中心。4、内部交通组织交通规划原则:(1)通过广场、绿化带、围合庭院使园区道路层次结构与功能分工,基本达到客货分流;(2)合理安排车流路径,保障交通畅通;(3)保证园区与周边市政道路有便捷的客货运通道;(4)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交通对环境的影响;(5)在满足园区近期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为园区发展保有较大的交通预留。本项目为24米的方格网式模数结构,各围合厂区交通便捷畅通,外围形成环状交通和部分停车位,同时为业主的车行系统深入各个单元,在开敞广场提供集中静态交通设施,为车流和物流的转换提供足够的空间,而各单元分散的停车位又为部分停车提供了可能。5、绿化两个节点中心区及连接的景观广场形成一字景观轴,行政、生产力大厦、孵化大厦、培训中心办公区的集中绿地(景观山)自然绿化、建筑这边园林化的绿化广场加上规划的道路两边城市绿地。99 本方案明显特征是简洁的交通流线基础上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和轴线,提供高效的交通和令人愉快的景观环境。本案建立了一个以创造空间为基础的厂区结构;一方面,建筑物与路网系统平行,开放空间沿道路布置;另一方面,突出了相对围合的丰富的内部庭院空间。宽阔的林荫道栽种的花草树木使布局严谨的规划平面变得柔和,从而使新建的物流园区象是镶嵌在绿色的框架中的花朵一般。强调场所的可识别性和区域的内聚力。各单元院落空间在整齐的格网布局下谨慎介入,形成系列富于变化的城市空间和沿街景观。办公区大面积开放空间为下步设计留有余地,并将成为最富情趣的工作的场所。一、竖向布置按照控规的道路坡度、地面标高进行场地布置。整个场地除左边地块有山体外较为平坦。第一节公用辅助工程一、给排水工程1、主要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9);(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5)《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稀管道技术规范》(JJ/T29-98)。2、给水水源水源取自中心城区给水系统,通过城区给水干管输水至该片区管网供水。3、用水量预测该片区用水量3.0万m3/d99 ;消防用水量40L/S,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以上。消防用水量40L/S,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2次。用水量预测见下表。用水量预测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或用水人数(万人)用水指标(L/人.d或m3/ha·d)用水量(万m3/d)1公建用地11.8ha80m3/ha·d0.0942标准厂房用地7.9826ha30m3/ha·d0.0243对外交通用地12.33ha30m3/ha·d0.0374道路广场用地2.7450ha20m3/ha·d0.0065绿化用地5.5858ha20m3/ha·d0.011小计0.1726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以上之和的20%计0.0344合计总用水量0.2064备注:用地按照用地面积计算用水量。4、给水方案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网统一供水形式,给水管网最不利点水压为0.4MP。消防采用低压制,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共布置30个消火栓。管材选择管径小于DN200,给水管管材采用PP-E管,管径大于DN300采用离心球墨铸铁管。5、排水方案结合地形特征和道路建设铺设排水管道,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放。室内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用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室外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排系统,所有雨水、污水均集中排入市政下水道,由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99 (1)雨水根据规划布局和自然地形,划分排水分区,雨水工程规划原则是就近排入天然水体,以减小雨水管渠断面、长度及埋深。雨水管渠沿规划道路铺设,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40m时,采用在道路两侧布管。因雨水量大,故管径也大,为减少管道埋深,可以采用盖板边沟,以减少管道埋深。尽量利用地形,就近重力排水,雨水管渠长度统计见下表。(2)污水采用同一排水系统,依地形特点,尽可能在路线较短和埋深较小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在地形起伏较大时,适当减少污水管设计坡度,增设跌水井。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排水方向尽量与道路坡向一致。污水管渠长度统计见下表。(3)污水处理截污管将污水汇集输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生产废水应先在厂内回收利用和处理达标排放。若排入城市下水道中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CJ18—86)方能排入城市下水道。处理后达到国家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6、主要给排水设备选择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网统一供水形式,给水管网最不利点水压为0.4MP。消防采用低压制,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共布置30个消火栓。管材选择管径小于DN200,给水管管材采用PP-E管,管径大于DN300采用离心球墨铸铁管。一、供电工程99 (一)规划依据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3、《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59-1996);4、《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实施细则》;5、《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6、贵州电网公司黔电安全(2005)4号文件“关于开展编制城市‘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划编制要求。(二)负荷估算负荷同时系数取0.8,估算总负荷为37098kw,规划区年用电量为3.25亿kwh,平均负荷密度为38.8W/㎡。各类建筑用电指标表建筑类别供电指标(w/m2)需要系数办公40-800.6-0.8公寓30-500.6-0.7培训教室40-700.35-0.8餐饮、商业40-1300.75-0.9工业用地8-150.9展览20-800.5-0.7(三)规划1、规划区供电依靠已建杉树林变,石龙变,电源引自水城变和拟建的石桥变,电源引自南郊变,石桥变主变容量为2×63MVA。电压等级采用110KV/10KV变电站的结构形式采用布置紧凑、占地较少的半户外式结构,用地面积为2000m2。2、规划区内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线路进行供电,在规划区内设置3处10KV开闭所,开闭所的建筑面积20099 m2。10KV开闭所与市政设施、公共绿地合建。3、规划区内需配10回10KV输电线路,首先由杉树林变和石龙变供电过渡,石桥110KV变电站投运后,主要负荷由石桥变电站主供。规划范围内10KV输电线路采用电缆沟和直埋敷设方式,电缆沟截面主干道为1m×1m、0.8m×0.8m,次干道为0.6m×0.6m。10KV电力电缆主干线采用防火阻燃全塑铜芯电缆,采用截面为3×300mm2电缆。10KV电缆具体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绿化带或人行道下,电力电缆穿越道路时应穿钢管保护,保护管内径不小于200mm。电缆沟每隔60设一个井,沟道排水应顺畅。4、规划区内10KV配电网采用环网结构,开环运行。规划区内设10KV/0.4KV变电所21间,变压器28台,总装机容量为53250KVA。10KV/0.4KV变电设施采用箱式或户内附设式变电站,环网开关柜供电。户外型变电站采用箱式变电站面积10-20㎡,与绿化和道路共建,其余变电站为建筑附设变电站,设于建筑地下室,按每台变压器90㎡设置。低压采用放射形接线,树枝形布线,低压配电网应实行分区供电。确定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250m,导线截面采用以下规格:主干线截面不小于120mm2,次干线截面不小于95mm2,分支线截面不小于50mm2。5、片区内所有道路照明采用路灯,其中主、次干道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照明照度为20-30LX,其余道路路灯采用单侧布置,次干道10-20LX,支路5-10LX,路灯采用高压纳灯,高度为8-10m,间距为25-30m。6、防雷部分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利用土建基础做接地装置。计算机系统接地单独设置:接地采用TN-C-S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99 三、电信工程(一)电话估算估算规划范围话机总数为7755门,电话普及率达到52部/百人,主线与话机比为1:1.3,需电话主线5965回线,规划通信管网按10000线容量配置。按照多局点,小容量、广覆盖的组网原则考虑。电话预测指标表用户电话指标用户电话指标公寓1-2门/户车间1门/400m2商业1门/120-150m2金融保险业1门/100-150m2办公1门/120m2科研设计1门/80-100m2公共服务设施1门/150-200m2市政公用设施1门/250m2注:指标面积指建筑面积(二)规划1、在规划区内设置一电信支局,建筑面积为500m2,交换机容量为3万门。2、规划范围内通信线路采用PVC管道埋没,通信管道沿城市道路的西侧或北侧的人行道布置,主干道通信管道设置36-24孔,次干道通信管道设置为24-12孔,支路设置为12-6孔,每隔130m左右或转弯分支处设置人(手)孔井。通信管道和其它市政设施之间应协调配合,同时建设,道路建设时应考虑将电信电缆与道路同步实施。对新建住宅小区及大型建筑群落应设置电信电缆交接间,每间建筑面积按12-20m2考虑,设置原则按600户左右为一交接区。为使居民通信方便,干道设置IC卡电话,每处距离为150m左右。四、通风系统工程99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平时通风换气,火灾时兼排烟。地下一层按防火分区进风拟采用自然进风与机械送风结合方式,排风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地下二层、三层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地下室停车库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补风量按排风量的60%设计。卫生间换气15次/小时,变电室换气10次/小时,配电室换气6次/小时,其它设备用房的换气次数根据用途不同按6-10次/小时考虑或通过计算确定。五、防排烟系统:1、地下层车库的排风系统兼做排烟系统。火灾时,送风系统的送风量为排烟量的60%。2、地下一层变配电间的排风系统兼做排烟系统,当灭火时,各房间送风管上的防火阀自动关闭,火灾后自动或手动开启阀门,排除烟雾。3、所有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凡不具备自然。六、燃气工程(一)规划依据(1)《贵州省城市燃气发展规划》(贵州省建设厅,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阳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12)(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二)气源选择六盘水市煤气公司气源有水钢焦化厂、老鹰山煤化工基地焦炉煤气。直接向水钢焦化厂购焦炉煤气供城市使用,至2007年水城钢铁公司焦化厂现有36孔鞍-62型焦炉两座(2、4号),50孔5.5米大容积焦炉两座(1、3号),焦化产气总量84471NM3/h(202Nm/d)可向城市供应60.0万Nm3/d;老鹰山煤化工基地焦炉煤气可向99 城市供应60.0万Nm3/d,城市有足够的气源保证。规划确定焦炉煤气作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的主要燃气气源。气源引自中心城区然气干管。(三)气化范围及供气对象1、气化范围为本规划范围,供气对象为餐饮服务楼、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2、工艺参数(1)燃气计算低热值和重度低热值:4200×4.18KJ/Nm3(18.0MJ/Nm3)重度:0.475kg/Nm3(2)居民用气定额和用气不均匀系数用气定额:500×4.18MJ/人·年(2090MJ/人·年)不均匀系数:K月=1.17,K日=1.20,K时=3.0(四)用气量平衡表规划确定以工业用气为主,工业用气量占总耗气量70%计算,公建用气占总耗气量10%计算,居民用气量占总耗气量15%计算。未预见量为5%。用气量平衡表用户居民公建工业未预见量合计用气量(万NM3/日)0.980.654.550.336.5比例(%)1510705100(五)输配系统1、管网99 规划区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工作压为≤0.2Mpa(绝压),采用箱式调压器供气方式,在用户集中片区使用区域调压柜,其供气规模为500-3000户,在用户分散地区使用楼栋调压箱,其供气规模为30-300户,工业用气使用专用调压箱。箱式调压器进口压力0.01-0.3Mpa,出口压力为1.5Kpa。中压管沿规划区道路埋地敷设,一般呈环状,局部为枝状,管径为DN80-DN150。供气流程为:焦化厂→储配站→中压管→调压器→低压庭院户内管→用户2、管材与防腐中压管选用无缝钢管;低压庭院管选用水、煤气管。埋地管道采用特加强级防腐,并设阳极保护。3、主要工程量设置调压箱(柜)3个,中压管线为DN80钢管8km,DN100钢管10km,DN150钢管5km。第七章节能与节水措施第一节节能措施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大力倡导建设节能型社会,建筑节能已成为重中之重。依据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本项目拟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保护用地绿化,改善通风,保持水土,建筑物集中整合减少土地的占用。2、确定建筑物合理的朝向,促进夏季通风,遮挡冬季通风。3、控制墙地比及窗墙比,在需要的朝向设遮阳板。99 4、采用节能效果较好塑钢门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或单框双玻。5、平面设计中采用规则的构图,将对温度要求不高的房间放置在山墙侧或边角处。由于此类房间采暖设计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小,相应耗热量也降低。6、厂房内无采暖情况下采取节能设计,增加采光面积或采用屋面采光板可节约照明能源。7、屋面采用坡屋顶及反射式保温隔热屋面。8、选用节能型电容、光源和灯具,合理进行无功补偿,减少无功损耗,降低能耗。9、选用低损耗高效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电容,使变压器在经济方式下运行。10、设计、施工、验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规程和验评标准。第二节节水措施从生产力促进中心供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情况来看,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水量浪费主要来自超压出流、管道及阀门泄漏、二次污染、采用非节水器具、管理不到位等五个方面,针对该项目具体情况,本报告提出下列节水措施:(一)防止超压出流的措施1、供水系统应遵循规范合理分区。2、在给水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3、采用减压阀减压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4、供水方式建议采用屋顶水箱供水方式。(二)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99 1、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2、水箱应定期清洗。3、在二次加压系统中设置消毒装置。4、加强对消毒器的使用管理。(三)用节水器具1、在给水管网上适当位置设置控制阀门,并作好防渗漏工作,避免因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2、所有卫生洁具均采用陶瓷封片水嘴,蹲便器和小便器采用延时自闭阀,坐便器采用6L节水型。3、尽量采用循环水,使生产水得到重复利用。(四)选用节水型水管及管件选用UPVC管材及其管件。(五)加强管理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责任到人。第三节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一、在建筑外墙推广使用浆料类外墙外保温材料,墙体采用多孔砖保温隔热;屋面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或节能的泡沫砼保温系统。二、各建筑物外窗采用low-e玻璃,也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窗框选材为隔断冷桥的铝合金窗框,并加装门窗密封条。第四节节能检测一、节能从设计开始,应列入设计审批、质量检测内容,从源头增强设计内容,并将节能措施列入总投资及设计评比、评优、评价的内容之一。99 二、在施工、质监、监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墙体保温层厚度(不宜超过3厘米厚度)、附墙部件、窗口外侧四周墙面等保温处理的质量检查。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分析项目建设中及建成后的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确实可行的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质量的措施和建议。遵照国家和贵州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特征,力争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防止该地段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方向。第二节项目场址环境一、项目场址环境现状目前,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内除农业、林业用地外,主要有钟山区的双龙小学、石桥小学,凤凰村敬老院,铅锌冶炼厂、铅锌选矿厂、华誉选矿厂、兴驰铅厂、炼锌厂、水城县国贸焦化厂等。由于学校和敬老院距场址较远,该项目建设不会对两者产生环境影响,并且随着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一)空气环境质量拟建地点位于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99 ,本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可达到《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二)声环境项目地处石桥组团—石龙组团片区,没有强噪声污染源,离学校和敬老院距场址较远,对声环境影响不大。(三)水环境本项目外有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办公、生活废水经设置的化粪池、隔油池和沉砂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厂房生产废水经过该项目设置的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二、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2类;(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三级(进污水处理厂);(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第三节项目建设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及原材料(水泥、砂石)运输、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泥土的抛洒,将对沿线大气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产生影响;2、施工场地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对环境会造成污染:3、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将影响活动中心景观;99 4、在施工期内,施工设备如搅拌机等的运行产生噪声对周边产生的影响。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项目建成后,本项目能源将以电、燃气为主,属清洁能源,因而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甚微。2、水环境项目建设后对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废水、生产废水。3、生活垃圾项目建设后生活垃圾、生产厂房废物或废品对周围环境卫生产生一定的影响。4、声环境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水泵房、风机房、电梯机房、厂房等机电设备以及停车场鸣笛声,对声环境影响较小。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一、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2、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废料、扬尘等,可采取封闭运输、湿润喷洒、专人清扫车轮泥土等措施,使其对沿线大气环境及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减轻至最小程度;99 3、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经过滤后与生活污水一同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排污管网。混凝土搅拌机的冲洗水,应在搅拌机旁修建沉淀池,将废水回收使用;4、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至附近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二、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影响生活污水必须经化粪池(厨房废污水须先经隔油池)处理,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截流大沟,最后排至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产废水必须经本项目设置的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2、噪声环境影响项目建成后主要来自于生产厂房设备,其噪声声压级为85-105dB(A)。设备均设隔振垫,避振喉等措施,并选用低噪声型设备。机房作隔声处理,降低运行噪声。3、废渣主要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内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及时丢弃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装袋后,集中送至专门的生活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生产厂房的生产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送至废物、废品处置中心。4、厨房油烟气经过水烟罩过滤后由屋面排放扩散。5、绿化(1)精心设计建筑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在环境设计中尽量引用适宜的花卉、树木品种,再配以水池、绿化、小品等,使建筑环境具有独特的风格。99 (2)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依山就势,不进行大挖大填,体现山地建筑的特色。(3)在有条件的屋面进行屋顶绿化。第五节环境保护设施一、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1、施工时修建3m3设备清洁水沉淀池;2、修建公厕及垃圾站;3、建成后设化粪池、检查井,食堂设隔油池;4、利用景观、草木、花、绿地等对环境进行绿化;5、环境保护投资约为:300万元(已计入总投资)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虽会产生废水、固体废物、噪声和大气污染物,建成后虽会产生生活、生产垃圾和废水,但只要建设单位强化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实施上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可以把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局部、短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项目实施可行。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第一节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一、施工过程中常见危害因素分析1、基础工程施工基坑支护措施不到位,监控不严;2、建筑施工高空坠落,立体交叉施工物体打击;3、“四口”“五临边”未设防护发生坠落事故;99 4、外脚手架未按规范要求搭设安全防护措施及使用前的检查,验收和整改;5、起重机械在安装、维修、使用过程发生的机械事故;6、用电设备违章架设,无保护接地装置,以及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使用中的违章操作,发生的触电事故。二、项目使用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1、消防及竖向交通安全;2、电源电器、防盗、防火及治安安全;3、食物中毒及卫生防疫;4、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第二节安全设施及措施一、机械施工的安全设施定期对施工设备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不准机械带病运转和安全装置失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塔机必须安装避雷装置。二、施工用电安全设施1、严格执行工地供电数额调配,将用电量较大的对焊机、弧焊机的工作时间调开,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用电。2、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正规施工供电线路和配电盘、配电箱。3、用红线做好各机械的保护接零接地工作。三、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设施l、室外通道外搭设防护棚,防护棚钢管搭设,满铺脚手架。2、所有临设面满铺竹脚手架。99 3、楼层外侧周边及管道门洞均设1.2米栏杆,第二层水平洞口满铺脚手板防护。4、不允许上下重叠作业,不允许在操作层下逗留,上班必须戴安全帽。5、严禁钢管、钢筋单点起吊。6、高处与地面传递物件时,不允许扔、掷等。7、楼板上的施工荷载不得大于300kg/m2,模板、架料严禁超载堆放。四、防雷1、按三级防雷设计,避雷带采用φ12圆钢,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主钢筋,防雷与电气设备共用接地装置。2、接地极,接地电阻不超过1欧,接地极断面不少于50mm2,接闪器沿房屋四角高度不小于1米。第三节消防设施一、建筑物周边均设置消防通道并考虑防火、防雷及消防疏散。结合规划要求,沿用地周边设步行入口及车行入口。沿用地周边设环行消防应急通道,满足消防要求。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防雷分类,建筑物属三类防雷建筑,在建筑物屋面女儿墙设避雷带,防直击雷,利用柱内和剪刀墙内的主筋作引下线。二、建筑室内外消防系统1、室外给水管网上每隔120米设SS-100型室外消火栓一个。屋顶设不锈钢消防水箱。99 2、设室内消火栓系统,消火栓布置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地方,屋顶水箱贮存消防用水,系统上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第一节组织机构一、项目法人组建方案本项目的建设业主是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六盘水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两个法人主体。这样组合的优势为:既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劳动人事部等部门相关扶持政策资金,又积极发挥开发总公司企业化、市场化营运灵活的机制和平台,使“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方面采取灵活特殊的政策。在招商方面,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实行“一厂多制”的灵活经营方式。鼓励贫困地区按照“本地注册,异地办厂,利益返还”的原则到开发区兴办,土地政策方面,实施“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管理,具有相当的政策优势。而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开发公司是一全资国有公司,下设钟山开发区基础设施发展公司、六盘水钟山开发区荷城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钟山开发区杨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六盘水市钟山开发区国信拆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总公司和下属四个分公司均为全资国有公司,主营业务为土地资源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房地产开发,初级产品高技术深度加工开发,第二、三产业开发,有多年市场运作的经验,两家联合具有优势互补的优点。二、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99 根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业务开展内容需要,,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财务部、信息工程部、培训部、企业发展部、综合事务部组织机构方案见下图:组织构体系图主任培训部信息工程部财务部综合事务部企业发展部办公室总工程师付主任第一节人力资源配置一、劳动制度根据该项目运行特点,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天数为246天。二、劳动定员本项目劳动定员见下表:99 表10-1劳动定员表序号部门名称定劳动员(人)合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1主任112副主任113总工程师114财务部2245综合事务部2246企业发展部2247信息工程部2248培训部2469办公室33合计161228临时聘用工人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再行确定。三、员工工资福利及员工来源本项目员工工资福利标准见下表:表10-2员工工资福利标准及员工来源表序号员工类别人数工资福利标准(元/年)员工来源1主任1120000任命2副主任180000任命3总工程师180000任命4部门主任642000任命5部门付主任636000任命6员工1330000聘用四、员工培训99 为了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所聘员工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1个月,平均费用1000元/人;对部门主任和副主任要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时间2个月,平均费用7000元/人。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第一节建设工期根据项目发展规划和建设特点、资金落实情况,本项目建设工期计划为24个月。第二节项目分期实施进度安排2009年2月:完成项目方案及可研报告编制批复等前期工作。2009年3~4月:完成项目报批通过,完成初步设计及初设概算审批。2009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9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进行施工招投标。2009年7月-2011年5月:完成各主体工程及外装饰工程、设备安装调试。2011年6月:完成室外及绿化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表:见下表11-1:99 实施进度表序号年项目2009年2010年2011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1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2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3施工图设计3施工图设计审查,进行施工招投标4各主体工程及外装饰工程、设备安装调试验收5室外及绿化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第十二章工程招标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贵州省招标投标条例》;3、《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令3号);4、《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第二节招标方案99 一、招标范围本项目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中规定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属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中的其他交通运输业和公共停车场项目。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包括土建和安装等)、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都必须进行招标。二、招标组织形式根据《贵州省建设厅贵州省工程建设自行招标资格管理暂行办法》中自行组织招标资格标准的规定,本项目如自行招标必须具备工程技术、经济人员不少于7人;具有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少于机构人员总数的50%,其中主导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不少于2人;专业技术人员应承担过相应工程的招标组织工作的工作业绩,并熟悉和掌握工程招标的业务和有关规定的条件,按照以上规定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因此本项目的招标组织形式均为委托招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中介机构代理招标。三、招标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并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即不公开招标,除此之外均进行公开招标。本项目不属于上述不公开招标的项目,因此,本项目的招标方式均为公开招标。99 四、投标单位资质要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本项目投标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建议项目建筑工程的工程监理、工程勘察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资质要求均为乙级以上;工程施工单位资质要求在二级以上,安装企业资质要求在三级以上。该项目具体招标基本情况见下表12-1:99 招标基本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招标公告招标标段投标单位不采用招标估算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发布媒介资质、资格招标方式金额(万元)勘察▲▲▲▲1个标段乙级设计▲▲▲▲1个标段乙级建筑工程▲▲▲▲5个标段二级安装工程▲▲▲▲4个标段三级监理▲▲▲▲6个标段乙级设备▲▲▲▲5个标段生产许可证主要材料▲▲▲▲5个标段生产许可证其他情况说明:建设单位盖章2009年月日99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第一节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1、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方案、设计要求、使用功能及建筑标准确定项目投资额。2、拟建地点的地形地势条件。3、参照《2004土建》、《2004安装》定额及有关概算指标;4、《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家物价局、建设部[92]价费字479号);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6、《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7、《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文;8、《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文9、、六盘水市现行建筑材料市场价格;10、参照同类型、同规模建筑技术经济指标编制;二、建设投资估算1、建安工程费经测算,该项目建安工程投资28715万元,其中:(1)中小企业孵化部分14494万元(具体估算情况详见13-1表)(2)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及创新部分9207万元(具体估算情况详见13-2表)(3)劳动就业培训部分5014万元(具体估算情况详见13-3表)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99 经测算,该项目建安工程投资8218万元(具体估算情况详见下13-4表)3、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照国家现行规定计算,费率为5%,计算结果为1847万元。4、涨价预备费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和当前经济形式,本项目不计涨价预备费。5、建设期利息本项目贷款执行国家商业银行五年以上现行利率为5.94%,根据分年投资计划测算,该项目建设期利息为1169万元,三、投资估算表1、项目总投资估算有上述测算可知,该项目总投资399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780万元,建设期利息1169万元。具体情况详见附表13-5。2、分年投资计划表项目建设总资金39949万元。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制定资金运用计划。第一年(2009年)占30%,投入11984.7万元;第二年(2010年)占50%,投入19974.5万元;第三年(2011年)占20%,投入7989.8万元;第一节融资方案一、资本金筹措本项目属“99 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其他行业的项目,其资本金应为20%以上,本项目按50%计算资本金为14450万元,其资本金由企业、六盘水市财政和申请国家补助,具体筹措方案如下:1、企业自筹资金:11634万元;2、申请地方财政补助:1939万元;3、申请国家补助:5817万元。一、债务资金筹措在资本金比例确定的条件下,拟申请商业银行五年以上期贷款19390万元,占总投资的50%。第十四章财务评价第一节项目财务评价一、编制依据本项目财务评价的编制依据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技术方案、建设条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世行有关要求。二、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财务价格房屋销售价格:根据六盘水当地实际情况,房屋销售价格为1800元/平方米;房屋出租价格:根据六盘水当地实际情况,房屋租金为20元/平方米·月;99 物业管理费:按每平方米18元/年;房屋销售费用:按房屋销售收入的2%计算;物业管理成本:按物业服务费收入的50%计;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未超过50%时,按增值额的30%计;房屋租赁税率按12%计;其他收入税率统一按5%计;教育附加费为3%计,城市建设维护税按7%计;所得税按25%计;2、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与运营期,取12年,其中建设期2年,经营期10年。3、运营负荷房屋销售按两年平均售完,即经营期前两年每年各售50%;房屋租赁前两年分别为80%、90%,以后各年均为100%。4、财务基准收益率因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的特殊性,项目主要宗旨为引进高新技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结合项目平均资金成本确定折现率为6%,同时也作为项目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判据(基准收益率)。对自有资金(即项目资本金)评价指标的判断基准应为投资方确定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本报告按6%计算。5、利率99 本项目的利率参照当前国家的规定执行,建设投资贷款按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5.94%。6、其他计算参数其他计算参数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如: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5%,建筑物使用年限40年;维修费:按固定资产折旧额的20%计;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借款偿还:在项目范围内,按最大还款能力计算。可收回固定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已计提折旧。第二节分析过程和结果本项目由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中小企业孵化及劳动就业培训三部分组成,总投资39949万元(其中:建安投资28715万元,其他投资11234万元),分别对三部分投资财务分析如下:一、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1、营业收入预测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含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大楼、餐饮服务楼、其他辅助用房,建成面积共92,286平方米,投资估算为12809万元(含建安投资9207万元,其他投资3227.18万元,利息374.82),单位投资为1387.97元/平方米。项目财务收益包括研究范围内房屋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其中:99 (1)房屋销售收入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建成面积54304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大楼建成面积31902平方米,以上按建成面积的40%出售,销售面积34482.40平方米,售价1800元/平方米,在建成后的前两年平均销售,销售收入6206.83万元。(2)房屋租赁收入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建成面积54304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大楼建成面积31902平方米,按建成面积的60%出租;餐饮服务楼建成面积5280平方米,全部用于出租,出租房屋面积57003.60平方,租金价20元/平方米/月,前两年出租率为0.8、0.9,以后各年出租率为1,经营期10年,租金收入13270.44万元。(3)物业管理收入根据每年实际销售及出租面积,物业管理费用按1.50元/月/平方米收取,经营期10年,10年收入5209.62万元。以上收入合计24,686.89万元。2、财务成本(1)房屋销售销售成本:按单位投资成本进行估算,每平方米单位投资成本为1387.97元,则销售成本为4786.05万元。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进行估算,销售费用为124.12万元。99 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未超过开发成本的50%,按增值额的30%计算,则应交土地增值税为426.24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55%进行估算,销售税金及附加为341.38万元。以上房屋销售成本合计5677.79万元.(2)房屋出租折旧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5%,建筑物使用年限40年;则经营期提取折旧1879.08万元。维修费用:按折旧费20%计算,维修费用为375.82万元。税金及附加:按租金收入的12%计算房产税,按租金收入的5.55%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322.33万元。以上房屋出租成本合计4577.22万元。(3)物业管理管理成本:按物业管理收入的50%计算为2604.81万元。折旧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5%,建筑物使用年限40年;则经营期提取折旧26.37万元。维修费用:按折旧费20%计算,维修费用为5.27万元。税金及附加:按物业管理收入的5.55%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86.53万元。以上物业管理成本为2922.98万元。3、财务费用预测:按年率5.94%对未归还借款计算,则利息费用为602.75万元。99 4、所得税:综上所述利润总额10906.14万元,所得税率25%,应纳所得税2726.54万元,税后利润8179.61万元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静态指标分析A:年平均投资利润率=项目总利润/项目总投资/10=6.39%B:资本金平均收益率=项目总利润/项目资本金/10=13.16%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2)盈利性指标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得到本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A: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78%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B:财务内部净现值(FNFVIC=6%)=1878.09万元大于0,项目可行。C:全部投资回收期(Pt)=10.03年(含建设期)在计算期可收回全部投资,项目可行。6、清偿能力分析A:借款偿还期:2.09年(不含建设期)B:偿债备付率:2.15>1,有足够的偿债能力7、财务评价结论上述指标均大于可接受水平,且具有偿债能力,可行。二、中小企业孵化部分1、营业收入预测99 中小企业孵化部分含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厂房)、生产力促进中心厂区辅助办公楼、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建成面积共149946平方米。投资估算为26104.4万元(含建安投资14494万元,其他投资5080.35万元,利息590.05),单位投资为1344.78元/平方米。项目财务收益包括研究范围内房屋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其中:(1)房屋销售收入中小企业孵化建成面积149946平方米,以上按建成面积的40%出售,销售面积59978.4平方米,售价1800元/平方米,在建成后的前两年平均销售,销售收入10796.11万元。(2)房屋租赁收入中小企业孵化建成面积149946平方米,以上按建成面积的60%出租,出租房屋面积89967.60平方米,租金价20元/平方米/月,前两年出租率为0.8、0.9,以后各年出租率为1,经营期10年,租金收入20944.46万元。以上收入合计31740.57万元。2、财务成本(1)房屋销售销售成本:按单位投资成本进行估算,每平方米单位投资成本为1344.78元,则销售成本为8065.76万元。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进行估算,销售费用为215.92万元。土地增值税:增值额未超过开发成本的50%,按增值额的30%计算,则应交土地增值税为819.11万元。99 销售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55%进行估算,销售税金及附加为593.79万元。以上房屋销售成本合计9694.57万元.(2)房屋出租折旧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5%,建筑物使用年限40年;则经营期提取折旧2873.43万元。维修费用:按折旧费20%计算,维修费用为574.69万元。税金及附加:按租金收入的12%计算房产税,按租金收入的5.55%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为3665.28万元。以上房屋出租成本合计16807.99万元。3、财务费用预测:按年率5.94%对未归还借款计算,则利息费用为1018.08万元。4、所得税:综上所述利润总额13914.52万元,所得税率25%,应纳所得税3478.63万元,税后利润10435.89万元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静态指标分析A:年平均投资利润率=项目总利润/项目总投资/10=5.18%B:资本金平均收益率=项目总利润/项目资本金/10=9.62%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2)盈利性指标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得到本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A: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59%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99 B:财务内部净现值(FNFVIC=6%)=584.19万元大于0,项目可行。C:全部投资回收期(Pt)=11.86年(含建设期)在计算期可收回全部投资,项目可行。6、清偿能力分析A:借款偿还期:2.68年(不含建设期)B:偿债备付率:1.88>1,有足够的偿债能力7、财务评价结论上述指标均大于可接受水平,且具有偿债能力,可行。三、劳动就业培训部分1、营业收入预测劳动就业培训部分含培训中心及公寓,建成面积58890平方米,全部用于出租,租期10年,租金价20元/平方米/月,前两年出租率为0.8、0.9,以后各年出租率为1,经营期10年,租金收入13709.59万元。2、财务成本折旧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净残值率5%,建筑物使用年限40年;则经营期提取折旧1656.70万元。维修费用:按折旧费20%计算,维修费用为331.34万元。税金及附加:按租金收入的12%计算房产税,按租金收入的5.55%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399.18万元。以上房屋出租成本合计4387.22万元。99 3、财务费用预测:按年率5.94%对未归还借款计算,则利息费用为836.97万元。4、所得税:综上所述利润总额8485.4万元,所得税率25%,应纳所得税2121.35万元,税后利润6364.05万元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静态指标分析A:年平均投资利润率=项目总利润/项目总投资/10=9.12%B:资本金平均收益率=项目总利润/项目资本金/10=16.32%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2)盈利性指标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得到本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A: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7.61%大于基准收益率6%,项目可行B:财务内部净现值(FNFVIC=6%)=820万元大于0,项目可行。C:全部投资回收期(Pt)=11.77年(含建设期)在计算期可收回全部投资,项目可行。6、清偿能力分析A:借款偿还期:5.97年(不含建设期)B:偿债备付率:1.81>1,有足够的偿债能力7、财务评价结论上述指标均大于可接受水平,且具有偿债能力,项目可行。99 第三节财务总评价一、项目财务数据项目总收入70137.05万元,总成本费用34373.19万元,财务费用2059.02万元,利润总额33704.84万元,所得税8426.21万元,税后利润25278.63万元。二、项目各项指标年平均投资利润率=项目总利润/项目总投资/10=6.33%资本金平均收益率=项目总利润/项目资本金/10=13.04%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29%>6%财务内部净现值(FNFVIC=6%)=5063.22万元>0全部投资回收期(Pt)=10.60年借款偿还期=2.73年(不含建设期)偿债备付率=2.06>1上述综合指标均大于可接受水平,且具有偿债能力,项目整体可行。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一、敏感性分析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建设投资、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分别对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详见附表九。计算结果表明,经营收入减少或建设投资、经营成本上升,均会使项目效益有一定幅度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说明本项目抗风险能力强。99 二、盈亏平衡分析本项目由于含房屋销售及租赁,而房屋销售发生在前两年,经营期收入成本不均衡,故选用经营期平均数测算。其BEP为39.30%,即年平均经营收入达到2756.22万元时项目可保本。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由上述财务分析不难看出,项目财务效益较好,贷款偿还能力较强,项目在财务上可行。从不确定分析来看,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较低,并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经营收入下降5%或经营成本、建设投资上升5%时,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仍然高于基准收益率(6%),说明该项目财务效益可行。第十五章国民经济分析与评价第一节经济评价的作用、地位与内容经济评价是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价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财务分析从项目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角度,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经济分析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产生的外部效果,研究项目对社会福利的贡献,论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评价遵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点制定。99 第二节财务分析(一)财务管理模式。生产力促进中心实行“以规划为纲,财务收支二条线”的建设管理模式,决定了项目业主单位是成本核算中心,政府代理机构是收入管理中心。项目财务边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财务边界以项目业主的财务收支范围确定。项目业主发生的所有货币性支出,均作为费用;所有货币性收入,均作为收益。(二)项目需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需求是指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企业的需求量。需求估算要在生产力促进中心规划的柜架内,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生产水平增长趋势、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改变进行估算。(三)项目计算期。生产力促进中心计算期包括建设期与运营期,一般取12年。项目如果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计算期为合同期。(四)财务收益。生产力促进中心财务收益包括企业销售收入、税金。对于某些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项目,可以申请科技三费。(五)财务成本。99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费用包括直接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直接投资费用包括项目的各类工程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以及建设期利息(如果有的话)。运行费用指维持项目运行需要的支出各种费用,含工资、外购原材料费、燃料动力费等,也称经营成本。根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点,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可按含税价格计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总成本是在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加折旧、摊销费以及银行借款利息。折旧摊销以项目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为基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按项目运营期计,殘值率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年限一般在5至10年之间。(六)税收、利润及分配。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类企业税率依国家规定计取。利润总额为收入扣除营业税和总成本后的余额。利润按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分配。第三节经济分析(一)分析原则。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经济分析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有无对比的原则。(二)分析目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分析有双重目的:一是给出生产力促进中心价值的数量级概念,估算长期效益(包括代际效益),为在一般企业开发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发之间做出投资选择提供依据;二是通过项目经济现金流的计算,为本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经济合理的依据。(三)经济费用识别。除了项目范围内直接发生的各类实际支出外,生产力促进中心还应考虑项目引发的其它经济费用,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恰当识别引发经济费用的因素。(四)经济价值识别与估算99 。根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具体位置与属性,识别项目可能存在的经济价值,逐一列出,并按上述经济价值分类进行归并。步骤:1)对“无项目”的基本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确定项目空间边界与时间跨度;3)识别对项目有影响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列出清单,并确定其可能对项目影响发生作用的功能;4)将影响因素排队,从中确定对项目有主要影响的因素,5)估算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的数量级;6)将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货币化,有市场价格的用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的,用符合经济理论的计算价格;7)将各种因素产生的经济价值累加得出项目的总经济价值。(五)利益群体的经济分析。在明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利益相关群体后,可在识别和估算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效益与费用的基础上,进行利益相关群体的经济利益分析。第四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社会经济分析。一、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建筑面积92286平方米,用于经营性的面积为91486平方米,假设年租金成本为240元/平方米,则年房屋成本应为2195.66元,以房屋成本占总产值的比例为10%计算,则年创产值21956.64万元,按4%增值税计算,5%的营业税计算,年交增值税827.58万元,营业税63.36万元,税金及附加89.09万元;99 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的企业为高新技术类企业,年应税所得率为30%,应纳税所得额为3909.89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977.47万元;中小企业孵化部分的企业为初期成长企业,年应税所得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为765.65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191.41万元;餐饮服务楼为饮食服务业,行业规定年应税所得率为20%,应纳税所得额为253.44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133.06万元。上述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及创新部分年应纳税合计2212.28万元。二、中小企业孵化部分中小企业孵化部分建筑面积149946平方米,用于经营性的面积为114048平方米,假设年租金为180元/平方米,则年租金收入应为2052.86万元,以租金占总产值的比例为10%计算,则年创产值20,528.64万元,按4%增值税计算,年交增值税821.15万元,税金及附加82.11万元;年应纳流转税903.26万元。所引进的企业中有40%为高新技术产业,年应税所得率为30%,应纳税所得额为2463.44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615.86万元;所引进的企业中有30%为一般产业,年应税所得率为20%,应纳税所得额为1231.72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307.93万元;所引进的企业中有30%为微利产业,年应税所得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为615.86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153.96万元;年应纳所税合计1077.75万元。年应纳税合计1981.01万元。99 三、劳动就业培训部分劳动就业培训部分建筑面积58890平方米,用于经营性的面积为23904平方米,容纳人数为12000人,按年平均培训12000人次,每人次收费800元计算,则年收入960万元,应纳营业税48万元,税金附加4.8万元,年应税所得率为20%,应纳税所得额为192万元,税率25%,则应纳所得税48万元。第五节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总评价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后,投资者每年投入生产性房屋成本4822万元,可创造产值43445万元,每年为当地财政增加各种税收收入4294.09万元。其中:增值税1648.72万元,营业税111.36万元,税金附加176.01万元,所得税2358万元。若政府每年对投资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即:房屋投入成本的80%按5.94%进行贴息,每年贴息支出286.44万元。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给予一定的返还,即增值税返25%为412.18万元;所得税返40%为943.20万元;营业税全返为111.36万元。即每年税收返还1466.74万元。政府的优惠政策,让投资者每年受益1753.18万元;而政府扣除给投资者的优惠后,每年净增加收入2440.91万元,计算期内增加收入共计24409万元。99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可以为当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人口,拉动消费品市场,带动地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第十六章风险分析经过16年的发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形成了包括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涌现出一批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推广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利因素。生产力促进中心属于中介范畴,既没有政府机构的职权,也不完全是商业性质的企业,且由于开展的业务范围广,项目运作起来后会产生的风险。因此,正确地识别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是保证生产力促进中心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节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实施过程及运营过程中都存在风险。如果按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外在风险因素和运营过程中内部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来分析,存在以下风险: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外延风险1、项目投资风险99 众所周知,投资任何项目都存在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也一样。由于中心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了应有作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2007年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汇总数据显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为1425家,其中行业中心79家。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比上年增加94家,增长6.6%。总体来说,运营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度不强;在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并未显示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和能力等等,项目建设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也很大,且一旦建成,不易更改。如果投资得当,可能带活一片经济,如果投资失败,不仅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充分分析、论证贯穿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采取科学手段,规避、防范风险是项目投资成功的第一步。2、项目建设风险项目在建过程中,可能存在暴雨、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不可抗力带来的意外损失,也可能存在在建工程质量、设备缺陷、工程延期交付,工程品质不达标等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都可能导致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无法如期交工使用。3、合作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科研机构,比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大型企业的科研机构,作为自己的技术支持协作部门。这些机构一旦选择不当,不仅会减少自身的收入,还可能会殃及所扶持的中小企业,增加了整条运营链的运行成本。4、国家政策发生改变带来的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国家支持发展的科技服务机构,在国家相关税收等政策上有优惠,这对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是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在一定层面上可能会作出调整,原先的优厚条件可能会不存在,这对项目营运也会带来一定风险。99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运营过程中的内在风险按照开展业务的范围来分,有以下几种风险1、来自引进技术选择的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本身作为一个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它要为服务的企业引进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引进的成功与否,要看引进的技术或管理方法是否恰当,如果选择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混乱;如果选择的技术不成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果选择的技术转换费用高,会增加企业投入从而引起成本上升,如此种种。因此在引进技术上存在风险,此类风险频率不高但是后果严重。2、硬件设施风险中心要正常开展业务,必须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如相应的办公场所,网络通讯设备,配套的水、电、气供给。这些设施会随着时间推移或者某些意外造成损坏或故障,这就给中心的运营带来风险。此类风险频率较高但是后果轻微。3.生产力中心面临的责任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既然是服务机构,就要为所服务的业主满意,要全方位的为服务对象着想,采取一切办法来满足顾客符合法规的需要,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中心需要对服务对象所产生的结果负责。(1)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产生的风险。这要根据合同的约束条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2)在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人员的因素,造成服务不周,引起客户不满风险。这会带来相应的声誉损害,从而给潜在的客户造成负面影响。(3)服务过程中信息不准确带来的责任风险。现代资讯变换非常快,内容量又浩大,要从中给顾客提供准确的信息不是易事,稍有不慎,可能会贻误商机,或者给顾客的工作带来偏差。99 此类风险频率不高,后果属于一般。4.入驻企业自身因素造成中途撤离的风险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责任就是让入驻的企业能够得到技术支持,获得帮助,受益者越多越好。但是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对新事物的态度不同,会造成发展结果的不同。有些企业会因为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市场萎缩等原因,造成企业难以为继,而中途撤离。中心可能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支持协助,但是最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此类风险频率不高,后果属于一般。第一节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通过项目风险识别可知,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对风险的防范和降低拟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力中心的风险涉及范围很广,按照出现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对中心的建设进行风险评估,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比如风险回避、99 风险降低、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风险的发生;同时还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掌控风险发生的后果,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或转嫁风险。一、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本项目中没有出现类似的风险。二、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对于投资决策和国家政策变化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要在项目立项时做好政策研究分析,掌握行业动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把产生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最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三、风险分离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对于项目的责任风险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这就需要加强管理。增强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思,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用好的管理手段来规避风险。99 四、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在引进技术选择上的风险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降低风险,在引进技术时,可与技术输出方、技术承接方三家共同一起来承担风险责任,以减轻总体压力;在选择合作方时,也要明确合作方所承担的风险。当然,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五、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对于建设施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一是可以用合同方式来明确施工方需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采用保险形式,投保工程项目建设险,以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自己的风险。六、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99 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如,硬件设施带来的风险,可以采用经常维护,或采用品质较好的设备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即便真的出现故障,也是在本单位可用承受的范围内。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还可联合使用,效果更佳。第一节风险评价结论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来降低和稀释风险,不会对项目造成影响。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六盘水政府《六盘水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使传统产业升级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而迫切的。2.本次推荐方案已经过多次论证,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可行,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经济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好,风险较低,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99 3、项目技术及工程设计能满足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需要,同时考虑了环保、安全、卫生、消防、节能节能水等的相关保护措施。可作为下阶段设计的主要依据。3、本项目建设规模: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54304m2,中小企业孵化大厦大楼(2幢):31902m2,培训中心:23904m2,公寓(4幢):34986m2,餐饮服务楼:5280m2,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厂房):114048m2,生产力促进中心厂区辅助办公楼:28800m2,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勤综合楼:7098m2,4、项目总投资399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780万元,建设期利息1169万元。5、融资方案为资本金:1939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1634万元、地方财政补助1939万元、申请国家补助5817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9390万元。6、项目财务效益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一、建议本项目的建设处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金融形势严峻,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十项拉动内需的措施,以保经济增长。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现技术、产品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建议当地政府利用国家保经济增长的契机,及时对项目立项,并加以实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