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策划.doc 36页

  • 336.00 KB
  • 2022-04-22 11:21:24 发布

质量目标策划.doc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质量目标策划一.质量策划目的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是克服质量管理被动和盲目的良策,是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化成果,是系统化了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策划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而且为不断提升管理开辟空间。二. 工作方针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三个服务”行业理念,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夯实工程管理各级责任,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确保质量管理目标实现。三. 项目管理目标3.1 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单点抽检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关键指标一次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总体工程达到优良工程标准。3.2 项目进度目标: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5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3年10月10日,计划工期6个月。具体进度目标细化如下:1、施工准备:2013年5月15日至2013年5月25日35 ,计划工期10天。2、涵洞防护:2013年5月25日至2013年6月20日,计划工期25天。3、路基换填整修:2013年5月30日至2013年6月25日,计划工期25天。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5日,计划工期36天。5、同步碎石封层:2013年7月10日--2013年8月10日,计划工期30天。6、沥青砼面层:2013年8月12日--2013年9月12日,计划工期31天。7、混凝土沿石、排水沟:2013年8月20日--2013年9月20日,计划工期31天。8、其他附属工程:2013年9月20日--2013年10月10日,计划工期20天。四. 项目管理4.1 为了能够落实质量目标,克服质量管理的盲目和被动,提高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商洛公路管理局成立“商洛公路管理局省道307板桥至商州城区大修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具体负责工程前期、施工过程以及缺陷责任期的工程管理工作。4.2 为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控,消除工程质量隐患,管理处将进一步加强抽检频率和随机性,对于抽检不合格的项目,将结合管理处制定的检查考核办法进行处罚,并上报商洛公路管理局。35 4.3 为了便于内业资料的统一管理,特制定了一套与本项目各分项工程相关的资料样表,并制定了规范其填写的相关内容,确保资料整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处还将组织专人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原始资料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求施工原始资料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真实。4.4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六位一体的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由管理处、监理办、项目部共同组成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程质量方针、策划、安排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工程质量按照预定目标良性发展。管理处、监理办、项目部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层层分解,细化到人,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经常组织开展各项工程质量活动,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分析会,对综合检查及质量抽检情况进行质量动态通报。并要求监理对实体工程质量按不低于自检频率的30%进行独立抽检,管理处抽检频率为10%,施工单位做到100%自检,对检查发现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施工工艺、工序、施工方法及时纠正,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工程及时返工处理。管理处还将抽调专人深入施工现场对自检人员和监理人员的质量标准执行情况以及实体工程质量检测情况等进行巡回检查,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对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检查发现的一般质量问题及时责令处理,并跟踪检查返工补救及缺陷处理情况。35 4.5 为了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处将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和奖罚措施。五. 质量控制及要求5.1 施工前期准备5.1.1 人员准备:施工单位须遵照合同文件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确保工程施工需要,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内,细化和充实各部门及作业工区,组织该项目的管理、技术、施工、试验、材料等人员学习合同文件,熟悉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参建人员掌握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技术标准、施工要点及验收标准,按业主及合同文件要求的计划时间及时进入施工现场。合同文件中强制性要求的主要人员必须到位,否则不得开工。并且要求监理单位必须配备专业工程师,且人员的数量必须满足工程需要,同时进驻工地,协助业主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1.2 材料采备:施工单位应本着节约成本,降低运输费用的原则,就近取材。在开工前必须将原材料送中心试验室进行检验,并确定击实标准、砂浆配合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等;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批准后方可进场,不论是业主供应的材料还是自购都必须按照原材料的检测程序和检验频率进行。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施工工艺的不同,确定需采购原材料种类、规格及满足开工所需的用量。由于某些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供货紧缺现象(如受道路运输、35 天气影响或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施工单位材料供应部门必须做好提前采购的准备,以免工程由于材料供应不足出现停工待料现象。5.1.3 机械配备: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要求和本工程施工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等。所有机械设备务必按要求时间及时到位,并迅速投入正常使用,否则不得开工。5.1.4 资金保障:管理处将按照合同文件规定,按时支付预付款、中期支付款、终期支付款等各种款项,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开工,并顺利实施。5.1.5 工作环境:项目部驻地、施工单位驻地的选择要以便于施工管理为原则,精心布置。各部门工作区域要分开,互不干扰。料场应选在避免重复运输、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地方。场地大小要满足各种材料分类隔离堆放,材料堆上要设立标示牌,注明材料名称、产地、规格、进场日期。特殊材料应设过筛设备、进行遮盖并加强防尘措施。拌合场地应硬化,水电设施引设到位,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场地的排水设施要完善,降低天气影响因素。拌合设备应有专人在专用的操作间内完成,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制度,配备专业的机械师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及保养,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在开工前要对拌合设备的计量器或传感器进行校验和鉴定,并经监理办专业监理工程师及业主认可,确保计量准确无误后方可投入生产,否则不予开工。工地试验室除满足招标文件中试验室强制性试验仪器外,还35 必须建立能够满足施工过程试件数量养生需要的标准养护室;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建立试验台帐;根据试验项目完善的各类试验规范、规程要求,对各种试验仪器设备进行认真的调试安装,确保使用性能良好,同时准备充足的零备件和试验耗材。试验室所有仪器需由计量部门标定。在经过母体试验室授权后由商洛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其进行专业资质审查,并经监理办总监理工程师及业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各施工区域场地建设应做到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整齐有序,施工标识齐全、醒目,进出方便,安全生产,按照文明工地建设要求规范施工。5.1.6 文件收集:各类与质量有关的如国家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施工设计图纸等都是施工必备的文件,施工单位务必配备最新标准的相应施工规范,并编制满足施工质量需要的各项管理办法、质量监督措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目标策划、关键工序控制办法、作业指导书等施工技术类文件,满足施工需要。5.2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5.2.1 图纸会审要求施工单位接到设计图纸后由项目技术总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实施图纸会审,如发现图纸存在问题,施工单位应以报告的形式报告管理处,由管理处负责协调设计单位现场复核,并填写《施工图纸会审记录》,进行设计变更。5.2.2 复核现场35 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图纸会审结果,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复核,并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测量结果进行复测,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办审批。5.2.3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总工(技术负责)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负责编写,内容应包括本标段概况、项目组织机构及施工任务划分、施工准备、施工方案、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工期安排、临时设施布置及过渡方案、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方法、质量、安全、工期目标,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冬雨季施工安排及技术保证措施等。5.2.4 施工技术交底重要分项工程在开工前都必须进行技术交底,由管理处负责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实施。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纸放样、路面各控制点现场交桩、特殊施工环节技术要求、施工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环境保护以及开、竣工时间等。5.2.5 施工计划管理施工单位应编制切实可行施工进度计划,并每天填写施工日志。管理处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召开生产进度协调会及生产例会,奖罚兑现。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工期及合同文件要求编写年、季、月35 、旬、日施工计划,经监理办审核后报管理处。对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各施工单位应按月统计,报监理办及管理处审核。5.2.6 机械设备管理施工单位必须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必要维修和保养,确保施工设备使用完好,满足施工需要。5.2.7 人员资格管理施工单位主要参建人员应满足合同文件要求。在工程开工前,管理处将对项目部主要人员、机械设备、试验仪器进场情况进行履约检查,对不满足合同条件的,管理处将按照合同文件相关规定进行处罚。5.2.8 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的储备应满足施工正常需要,各种施工材料进场前必须检验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清场。否则,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管理处将对其终止合同。5.2.9 施工工序管理施工中每道工序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由现场监理监督执行。在工程施工中,对每道工序完工后或隐蔽工程隐蔽前,先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自检,经质检部复检,报监理办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管理处将成立巡查组,会同监理办,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或35 返工,直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完工工程数量,管理处、监理办和项目部三方现场计量、签认,专人逐日汇总,作为计量支付的原始依据。季节性施工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季节性施工方案进行控制,必要时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5.2.10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为关键工序。如路基工程中的涵洞、防护构造物、路基换填,路面工程中的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施工等。由项目部负责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施工记录等作出详细规定,交监理办、管理处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5.2.11对施工单位驻地建设的管理项目部要按照文明工地建设要求进行驻地建设,管理处将在月检查中,把驻地建设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进行检查,计入月考核。5.2.12 竣工文件编制及竣工交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负责本标段竣工交付的组织工作。交付的内容包括竣工文件的移交和工程实体的移交。竣工文件的编制应在初验前完成,具体程序按照交(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进行。工程实体在全部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全面自检,合格后管理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移交工作由管理处负责协调。六、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6.1路基工程35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检测方法和频率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及设计文件要求执行。6.1.1土质填料换填1、土质换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性质的土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大于3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大于150mm。(2)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3)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筑前,应在其表面做成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4)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5)雨期施工注意事项:路堤应分层填筑,每一层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做好临时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2、土质换填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规定:35 路床顶面以下换填深度(m)压实度(%)0~0.30≥940.30~0.80≥940.80~1.50≥93>1.50≥903、压实度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用灌砂法、灌水法检测压实度时,取土样的底面位置为每一压实层底部。(2)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测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2000m2至少检测8点,不足2000m2时按250m2检测1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4、换填至原路面路床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6.1.2石质填料换填1、填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填料粒径不应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0mm。(2)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0mm.2、石质填筑应符合以下规定:(1)换填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系数。(235 )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3)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3、石质换填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1)压实质量标准见下表:路床顶面以下换填深度(m)硬质石料孔隙率(%)中硬石料孔隙率(%)软质石料孔隙率(%)0.8~1.5≤23≤22≤20>1.5≤25≤24≤22(2)石质换填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3)石质换填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4)石质换填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床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锹挖动困难。6.1.3涵洞及结构物的回填1、填料宜采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2、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涵、墙背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0~200mm,压实度≥94。3、管涵回填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圆管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150mm.35 (2)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6.1.4挡土墙1、一般要求(1)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截、排水及防渗设施。(2)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丰富地段修建挡土墙,宜避开雨季施工。(3)明挖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施工过程中应对地质情况核对,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处理。②基坑开挖宜分段跳槽进行。③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④采用倾斜基底时,基底标高应按设计控制,不得超挖填补。(4)基底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挡土墙端部深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同时砌筑。挡土墙顶应找平抹面或勾缝,其与边坡间的空隙应用透水较好材料分层填筑夯实。2、重力式挡土墙(1)基础:①应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②硬质岩石基坑中基础,宜满坑砌筑。③35 雨季在土质或易风化软质岩石基坑中砌筑基础时,应在基坑挖好后及时封闭坑底。当基底设有向内侧倾斜的稳定横坡时,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辅以必要座浆后砌筑基础。④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与墙体应连在一起同时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垂直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砂浆应饱满。⑤基坑应随砌筑分层回填夯实,并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2)墙身:①墙身要分层错缝砌筑,砌出地面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完成其顶面排水、防渗设施。②伸缩缝与沉降缝内两侧壁应竖直、平齐,无搭叠;缝中防水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施工。③泄水孔应在砌筑墙身过程中设置,确保排水畅通,并应保证墙背反滤、防渗设施的施工质量。④当墙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等工作。在距墙背0.5~1.0m以内,不宜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6.1.5砼施工1、进场水泥要求检测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频率按批次检测。中途水泥的品牌有所更换时,应重新检测。2、进场的集料进行常规检测压碎值、表观密度、含泥量等。同时细骨料应选择中砂较好,对于骨料应按批次检测,对于直观的目测外观应随时进行。35 3、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均匀性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5、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速凝剂且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可运至浇筑地点再掺入重拌。6、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视运输距离采用自卸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7、模板支立应牢固稳定、不漏浆,线形应直顺、圆滑,几何尺寸、轴线偏位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8、混凝土浇筑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9、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35 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10、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或表面振动器。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表面振动器的位移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11、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12、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13、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检查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同时在制作标养试块的同时应进行现场的同步养生,将两组试件的28天的抗压强度进行对比,以此确定现场的水泥混凝土养生情况是否到位。6.1.8 路基排水1、一般规定35 (1)施工前,应校核全线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合理,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组合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水方案应因地制宜、经济实用。(2)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应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3)施工中应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2、边沟(1)边沟沟底纵坡应衔接平顺。(2)土质地段的边沟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排水沟(1)排水沟线形应平顺,转弯处宜为弧线形。(2)排水沟的出水口,应设置跌水和急流槽将水流引出路基或引入排水系统。6.1.9 涵洞一般规定1、涵洞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现场核对,绘制施工详图,依图放样施工。2、涵洞基础、墙身沉降缝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并应填塞紧密。沉降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20~30mm。预制涵管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35 3、防水层的设置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材料可用沥青、油毛毡、防水布、水泥砂浆、三合土等,应按设计要求和工地具体情况选用。4、涵洞砌体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墙背回填。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实。用机械填土时,应按照上述规定施工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5、涵洞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天沟、侧沟、排水沟、取土坑等)的连接应圆滑、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水流损害路堤、村舍、农田、道路等。6.2 路面工程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检测方法和频率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及设计文件要求执行。路面工程作为本项目的重要和主要分项工程,管理处将派人监督,由监理和项目部现场取样,选择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或单位对基层、面层原材料试验,确定试验配合比。每批原材料必须抽样试验,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材料严禁进场;严禁用原材料出厂检验单或合格证代替抽检试验。6.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对原材料要求(1)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35 (2)碎石:碎石为级配碎石,级配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若出现断级配,应掺配缺少粒径粒料,直至符合要求。2、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为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收缩裂缝,施工时必须做到三个限制:(1)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2)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具体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5%,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通过率为0%。3、正式开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先铺筑基层施工试验段,长度不小于200m,试铺段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各道工序按现行路面基层施工规范有关要求执行。通过试验段验证、调整混合料的配合比,取得生产配合比、松铺系数、压实机具和人员的最优组合、最佳含水量等指标数据,整理总结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严禁使用试验室提供的设计配合比代替实际施工配合比。混合料出厂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0.5%~1%,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4、基层混合料用WCB-500型强制式拌合机集中场拌,电子自动计量,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整平,20T振动压路机35 和轮胎压路机碾压密实。5、因故摊铺中断超过2h,则应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混合料。6、碾压应按照“先两侧后中间、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土工布覆盖养生。整个养生期间应保持基层表面潮湿,并且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禁止车辆通行。7、施工过程加强基层横坡度、厚度、平整度、压实度、水泥剂量、强度的控制工作。8、按照规范和本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频率和要求取样,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检测压实度等,以检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指导生产,并进行试验资料汇总,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不留隐患。6.2.2沥青砼面层6.2.2.1原材料要求1、沥青:面层沥青拟采用A级90号道路石油沥青,应加大进场沥青的抽检频率,不得以沥青材料出库检验单代替进场检验,抽检时,取二份样品,一份进行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输入沥青存储罐使用,一份进行封样存查。35 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沥青在储存罐中的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篷布。对于沥青三大指标,项目部、监理办必须车车检验,管理处随时抽查。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取样应符合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从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时必须在设置取样台分几处采集一定深度下的样品。90号A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及要求项目单位规范值试验方法针入度(25oC,100g,5s)(0.1mm)0.1mm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1.5~+1.0-1.0~+1.0T060410℃延度,不小于(cm)按气候分区定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5T0606运动粘度60℃,不小于(Pa·s)160T0620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45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57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8T0605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20T06052、粗集料: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强度满足要求,35 对受热容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粗集料,一般采用机轧锤破石灰岩碎石。要求进场的所有集料必须洁净、干燥、无杂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料场必须派驻监理,严格抽检、把关,不合格原材料坚决不准进场。项目部、监理办应按批次和不同的供应点分别对进场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管理处可对其外观、品种、含泥量、针片状等重要指标随时检查,随时抽查压碎值。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试验项目规定值试验规程压碎值≯30%T0316洛杉机磨耗≯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2.45g/cm3T0304吸水率≯3.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20%T0312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1%TO310软石含量≯5%T0320含两个或多个破裂颗粒(%)>50与沥青的粘附性(级)>4T06163、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砂的含泥量超过5%时必须水洗后方可使用。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的石料生产,级配应符合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减小含泥量。采用适当比例的天然砂,可改善施工碾压性能,通常情况下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535 %。在对高温性能有要求的路段中,天然砂在矿料中的比例不宜超过10%。4、矿粉: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场填料按要求进行检验。拌和机回收的粉料坚决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矿粉技术指标指标单位规范要求试验规程表观密度g/cm3≮2.45T0352含水量%≤1%T0103烘干法亲水系数<1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原材料抽检频率:项目频率施工单位自检(100%)监理抽检(30%)业主抽检(10%)沥青三大指标每车1次,(必要时随时查)每车1次,(必要时随时检查)每车1次,(必要时随时检查)粗集料外观(品种含泥量)随时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检查粗集料针片状随时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检查粗集料的颗粒组成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粗集料压碎值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细集料颗粒组成随时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检查细集料砂当量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细集料含水量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细集料松方单位重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矿粉外观随时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检查矿粉<0.075含量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矿粉含水量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石油沥青的含蜡量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6.2.2.2配合比设计35 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2、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密集配的沥青混合料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确定工程设计级配的范围。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表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沥青用量(%)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5.0-5.5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5.0-5.5ATB-2510090-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3.53、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应严格控制稳定度、空隙率、流值三大指标,控制目标详见下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试验指标单位要求值击实次数(双面)次75沥青饱和度大于(%)%7035 空隙率VV,不大于%3-5稳定度大于KN7.0流值(0.1)mm40-50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抽检频率:项目频率施工单位自检(100%)监理抽检(30%)业主抽检(10%)沥青混合料抽提每天1-2次每10天3-6次每10天1-2次沥青混合料筛分每天1-2次每10天3-6次每10天1-2次马歇尔试验每天1-2次每10天3-6次每10天1-2次沥青混合料外观随时随时随时沥青集料加热温度逐盘检测评定当日施工单位自检的30%施工单位自检的10%混合料出厂温度逐车检测评定当日施工单位自检的30%施工单位自检的10%4、对于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各种使用性能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稳定度技术要求”。车辙试验时,不得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2)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按照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用量后再次试验。(3)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35 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4)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结果应符合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技术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ml/min,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的T0730进行试验。(5)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应针对改性目的进行。以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主要目的,低温性能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时,高温稳定性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a、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附录B、附录C、附录D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b35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c、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d、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5、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生产过程中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6.2.2.3混合料的拌制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合场(站)采用拌合机械拌制。35 (1)拌合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2)拌合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3)拌合厂必须按照省、市局下发的两化标准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储存,细集料场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做硬化处理及排水设施。2、机械设备选配沥青面层用2000型以上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碾压机为双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配套使用。3、机械设备的调试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需经监理认可后方可投入生产。4、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2)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合厂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合过程中应对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合量、拌合温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控制,如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35 (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4)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00C~1600C,高于1900C应废弃。6.2.2.4、运输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和防粘剂,或者经监理办批准的油水混合物(油:水=1:3),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合楼向车上放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集料的离析。运料车宜用棉被或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保证到现场时混合料的温度不低于1400C。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合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供料。6.2.2.5铺筑试验路段沥青路面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为100~200m。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①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35 ②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③通过试铺确定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等。④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⑤建立用钻心法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⑥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试验段铺筑应由项目部、监理办和管理处三方有关人员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实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上报监理办和管理处批复,取得正式开工认可。6.2.2.6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控制1、下承层准备施工前应仔细检查下承层,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承层表面应清洁、干燥、坚实、平整,无任何松散的石料、尘土与杂质,并且不允许有油污。2、施工放样应在施工前放出道路中线和边线,并报监理办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3、摊铺①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35 ②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③摊铺机在铺下面层或柔性基层可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上面层必须使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④沥青路面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⑤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按规定的方法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⑥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做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4、压实及成型(1)初压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损失。开始碾压温度不低于1300C±50C。(2)复压用振动压路机和胶轮紧接初压后进行,不得随意停顿。终了温度不得低于900C。(3)终压用振动压路机在复压后进行,以消除轮迹,压实成型。碾压过程中不得在未成型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停机。碾压终了表面温度不低于700C。5、接缝处理35 沥青混凝土面层均采用垂直平接缝。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6、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6.2.3同步碎石下封层(1)基层清扫安排专人对基层进行清扫,并且用空压机等设备对路面灰尘仔细进行清理。路面洒水,用白灰线恢复边线及中线。(2)同步碎石机洒油布料同步碎石下封层采用SBR改性沥青,封层车应匀速行驶,确保沥青用量0.8-1.2(kg/m2),碎石要求粒径规格8-10mm单一级配结构,碎石要求经过反击破碎得到的碎石,针片状石料严格控制在15%以内,几何尺寸要好,不含杂质和石粉,压碎值不大于26%,并严格经过水洗烘干。石料覆盖率控制在60-80%。(3)碾压洒布后,必须安排一台20t以上胶轮压路机紧随其后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宜控制在3-4遍。(4)养护35 施工完毕后应安排专人对已建成路段进行养护。在路边备适当集料,对有泛油处随时补洒石料,发现大料应及时清理,减少对下封层的破坏。同时布设一定数量的减速带,限制行车速度。6.4交通安全设施6.4.1标志1、在浇筑标志基础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及设计文件中所提出的标志设置原则,对标志的设置位置进行逐个核对,特别应注意双柱式标志等大型标志的可实施性。2、标志支撑结构架设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3、注意控制标志板下缘至路面的净空及标志板内边缘至土路肩边缘的距离。6.4.2标线1、路面标线涂料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规定;2、喷涂前应仔细清洁路面,表面干燥、无起灰现象;3、标线的颜色、形状和设置位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七、雨季施工措施在施工到了雨季,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抓紧大干,做好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完成。(1)雨季施工以预防为主,加强路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路基雨季排水畅通,不得发生冲毁路基现象。35 (2)原材料半成品、怕雨淋的临时露天堆放材料(如水泥、钢筋等),要准备好遮盖设备,下雨时及时遮盖,并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确保材料的使用质量。(3)对一般不宜在雨季施工的工程,力争雨季前完成,同时也要考虑到防雨措施。(4)要以预防为主,对拌合场、预制场、施工现场加强排水,以保证排水畅通,不积水,并防止相邻区地面水倒流进场内。八、安全保畅措施8.1安全生产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生产建设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施工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工程项目任务。8.2各参建单位要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活动,增强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素质。8.3加强施工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安全有序施工。各施工路段施工点、作业面要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戒线。施工中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确保过往车辆、行人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各施工路段、工点、作业面的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8.4管理处成立以处长为组长、其他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安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地日常安全质量检查、抽查。35 8.5要求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其他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并设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和质检部,负责日常自检和管理工作。8.6本项目由于是大修工程,路面基层、面层施工期间,工程运输车辆、机械设备通行频繁,而现有路况较差,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以及过往车辆的安全畅通,拟对工程路段过往司乘人员、车辆进行交通封闭。交通封闭期间,过往车辆绕行。8.7交通保畅人员必须配备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保持信息畅通,随时掌握施工路段通行情况,及时传递信息,提前做好分流引导工作,确保施工路段交通保畅工作平稳有序。九、投资控制9.1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工程变更,杜绝或减少工程索赔,工程竣工决算不超计划。9.2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公路行业有关财务、审计制度,严格合同管理,每月按工程进度进行计量支付,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十、持续改进10.1 持续改进的机会来源于质量方针、目标的完成情况、检测和测量的结果、日常检查的实施效果。10.2 对目标未完成、质量不合格及质量管理体系中发现的其他问题,管理处35 应组织人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做出判断。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以消除不合格发生的原因为目的,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