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1.50 KB
- 2022-04-22 11:15:0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九章防治原则主要内容一、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治则的概念以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则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三、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四、了解“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措施。1
第一节预防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学历来非常重视预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2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滋养生——生命、生存、生长3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调养脾胃保精护肾4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5
(一)顺应自然要求人的生命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以适应其改变,达到避邪防病,保健延年的目的。《素闻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依靠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二、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6
(二)形神兼养形:人的形体神:人的精神活动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健壮,精神旺。7
(三)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健康与否和夭折的重要因素。关键:饮食调节8
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疾病,应早期诊疗以防其发展与传变。9
一、未病先防古称“摄生”,也叫“养生”。即调养身心之义。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不足和邪气侵犯两个方面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做到未病先防,一是要培育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二是要防止病邪侵害。这是未病先防(养生)的两条基本原则。10
(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1.基本目的培养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延长寿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1
提高正气基本方法顺应自然调摄精神形体锻炼调摄饮食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2.基本方法12
2.基本方法(1)调摄精神: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以达到气机通畅,气血调和。(2)形体锻炼:广播操、太极拳、气功、武术等,使气血流畅,筋骨强劲,肌肉健壮,体质增强。(适量、渐进、坚持)13
(3)保精护肾精是构成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贮藏于肾,形成肾中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本源物质。关键:节欲“房事有节、不妄作劳”14
(4)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5)调摄饮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以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及抗病能力。15
(二)防止病邪侵害1.基本目的消灭病邪,防止病邪侵害,以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2.基本方法(1)避免病邪侵袭: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减少疾病的发生。16
(2)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病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如用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用茵陈、贯众预防肝炎等。(3)药物杀灭病原体:药物外涂、熏洗、内服,及烧熏环境等方法,以杀死病原体。(4)讲究卫生:注意饮食、水源、环境卫生,防止胃肠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5)防范各种意外伤害:以防止外伤性疾病的发生。17
二、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传变,以达到早日治愈疾病的目的。既病防变的主要原则及措施:一、早期诊治二、防止传变18
在疾病的早期就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易于驱除邪气,有利于保护正气,疾病容易治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一)早期诊治19
疾病的发展传变有一定的规律。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就可以制止疾病的发展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二)防止传变20
治则——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是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第二节治则治则治法指导总则具体化21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扶正祛邪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治则统摄具体的治法,而多种治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扶阳等治法就是扶正治则的具体体现;发汗、清热、活血、吐下等治法就是祛邪治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的关系22
治病求本含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求本”,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运用: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23
治则三、扶正与祛邪二、治标与治本四、调整阴阳五、调理精气血津液一、正治与发治六、三因制宜24
正治含义:逆其症候表现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又称“逆治”。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常用方法: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治疗。虚则补之——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实则泻之——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用祛邪的方药治疗。一、正治与发治25
反治含义:是指在病证的临床表现与本质相反的情况下,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适应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病证。常用方法: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益的方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利的药物治疗有通泄症状的实证。(真实假虚证)26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E.内脏为本,体表为标标本的相对性标与本是一对相对概念,具有本末、主次、先后、因果等多种含义,常用来说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以及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标本缓急,是说疾病有标本缓急的不同,治疗有先后主次之分。二、治标与治本27
(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危急症)2.缓则治其本(慢性病)3.标本兼顾具体运用28
1.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是指在标病危急,如若不先治其标病,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对本病的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暂时急救措施。在疾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抽搐、剧痛、剧烈呕吐、喘促、大出血、尿闭等危重症状时,若不及时解救就会危及生命,应先急治标症。或原发之病未除,又继发感冒、发热等病症,并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时,应先治后发之标病(症)待标病(症)解除后,再治本病。此为“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29
2.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是指病势较缓时,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原则。缓则治本原则的运用,是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来分析,本质为本,现象为标。在标症不急时,应针对疾病本质治疗,病本既除而标象自解。30
3.标本同治标本同治,是指在标病与本病俱急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一种方法。标病与本病,若单治标或单治本,则不能适应病证的治疗要求,就必须兼顾标本进行治疗。31
总之,标本缓急治则的运用,在“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指导下,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复杂多变的病证中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治疗。32
《素问·标本病传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调妄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凡治病,不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缓急先后失序,而实实虚虚,医之罪也。”《景岳全书··传忠录·标本论》:“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33
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疾病所处的阶段、发病时间、地域、患者的体质等不同,临床所表现的症候各异,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治法。(三)病治异同同病异治肺气虚型—补肺益气敛肺止咳风热犯肺型—辛凉清热化痰止咳风寒犯肺型—辛温散寒宣肺止咳咳嗽34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发生发张变化的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气虚(中气下陷)-补中益气久痢、久泄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35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祛除邪气,削弱或祛除病邪的侵袭和损害的治疗原则。常用方法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祛痰、活血化瘀等。运用原则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掌握主次3.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三、扶正与祛邪36
(一)扶正祛邪1.基本概念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虚证。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填精、增水、补精以及补养各脏的精气阴阳等,均是扶正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在具体治疗手段方面,除内服汤药外,还可有针灸、推拿、气功、食疗、形体锻炼等。37
祛邪,就是祛除邪气,以消除或削弱病邪对机体侵袭或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实证。发汗、涌吐、攻下、消导、化痰、活血、散寒、清热、祛湿等,均是祛邪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38
扶正与祛邪的作用之间,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扶正能增强正气,则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排除病邪,就能减少和消除邪气对机体正气的损害。故有“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之说。39
2.运用原则a.辨清虚实证候,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若辨证不清,补、泻误用,则会产生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严重后果。b.掌握虚实的主次关系,决定攻、补的先后与轻重缓急。c.注意扶正与祛邪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到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运用得当,则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40
三、调整阴阳(一)损其有余-适用于阴阳的偏盛。即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过盛。实质:泻法。(二)补其不足-适用于阴阳的偏衰。即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不足。实质:补法。阳热亢胜的实热证——热者寒之——清泻其阳热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寒者热之——温散其阴寒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滋阴以制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阴胜的虚寒证——补阳以制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41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理论,对阴阳偏衰的虚证,在治疗时还可应用“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方法。如治疗阴虚证,在补阴时适当加用补阳药,即为阳中求阴;治疗阳虚证,在补阳时适当加用补阴药,即为阴中求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42
调精调气调血津液五、调理精气血津液43
(一)调精填精补髓——用于肾精亏虚,此精具有生殖、濡养、化气、生血、养神等功能,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固精——用于遗精、滑精、早泄、甚至精泄不止的精脱之侯。病机——肾气不固治疗——补益肾气以填精。疏利精气——用于阴器络脉阻塞,以致败精、浊精郁结滞留,难以排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的男子不排精之侯。——治当疏利精气,通络散结44
(二)调气补气——用于较单纯的气虚证。调理气机——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宜升发,肺气肃降。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如 气滞者宜行气。气脱者宜益气固脱。45
调血补血:用于较单纯的血虚证。调理血运: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清热凉血——适用于脉流薄疾者。补气理血——适用于气虚血瘀。温经散寒行血——适用于血寒血瘀证。各种止血法——适用于出血病证。46
津液滋养津液:适用于津液不足证。若实热伤津,宜清热生津。祛除水湿痰饮:适用于水湿痰饮证。水湿痰饮的调治,多从肺、脾、肾、肝入手。痰饮者,宜化痰逐饮。47
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虚致血虚——补气为主,辅以补血。气虚致血瘀——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滞致血瘀——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虚不摄血——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气随血脱——益气固脱止血血虚致气少——养血为主,佐以益气。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调理气血关系48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六、三因制宜49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以及昼夜晨昏变化来指导治疗用药的原则。“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就四季外感病的用药而言,春季气候温暖,阳气升发,宜用辛凉;夏季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宜用寒凉或解暑化湿;秋季气候干燥,宜用辛凉润燥;冬季气候寒冷,皮毛腠理致密,宜用辛温。夏季慎用温热,冬季慎用寒凉,也是从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用药的原则。50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嵩尊生全书·》:“远者,避忌之谓,即无犯也。凡用热者,无犯司气之热及时令之热;用寒者,无犯司气之寒及时令之寒。温凉亦然。51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高原山区,气候寒凉干燥,人们多食乳肉面粉,体质较壮,若外感风寒,可用辛温解表重剂;东南平原地区,气候温热潮湿,人们多食鱼虾大米,体质柔嫩,若外感风寒,宜用辛温解表轻剂。52
《素问·五常政大论》:“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日:地势使然也。”53
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来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人的年龄不同,其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有异,所以治疗用药应有所区别。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或虚中夹实,治疗宜补慎攻。54
小儿生机旺盛,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生病后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变化较快,用药宜轻,慎补忌攻。青壮年,形体壮实,气血充盛,患病多实证,治疗可攻,药量可重。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诸疾,男子有阳痿、早泄、遗精等病,因此,治疗用药也应有区别。55
人的体质有强弱、寒热、阴阳之偏,患病之后,机体的反应性不同,病证的属性有别,治疗上就应当有所不同。体质强者,患病后多为实证,其体耐攻伐,药量可重;体质弱者,患病后多为虚证,其体不耐攻伐,药量宜轻。56
偏于阳盛或阴虚之体质,患病后多为热象,宜用寒凉而慎用温热之剂;偏于阴盛或阳虚之体质,患病后多为寒象,宜用温热而慎用寒凉之剂。5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共产党章程
-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
- 中青年干部培训讲话定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新闻稿集,20160106
- 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 走转改评选通知(2016)定稿
- 组织部长在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作风建设、作风整顿领导讲话精选集(20多篇)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六章 病因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2 第七组 演讲者:秦秀龙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三章 (脏象心)
- PBL案例:重症肌无力课件 8 生理 - 副本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三章 藏象(肝)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三章 藏象(脾)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三章 脏腑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