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05 KB
  • 2022-04-22 11:30:09 发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试题及答案.doc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多个答案之间请间隔)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进步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进”,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进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题目,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公道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进步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进步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49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治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12.《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13.《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进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4.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1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题目;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16.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同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输进地政府治理为主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职员随迁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  17.为引导高校公道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治理。  18.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进步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49   20.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同一、注重因材施教。  21.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2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23.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24.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布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25.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治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治理体制改革,进步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26.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步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27.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进步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均匀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均匀工资水平,并逐步进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补助补贴标准。  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29教育投进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进实现“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进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均匀的教育用度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0.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等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3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A.十  B.十五  C.二十49   3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年教育。  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3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进学率达到。  A.70%  B.80%  C.90%  3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进步,毛进学率达到。  A.30%  B.40%  C.50%  3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均匀受教育年限从12.4年进步到年。  A.13  B.13.5  C.14  3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均匀受教育年限从9.5年进步到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A.12.30%  B.12.20%  C.11.20%   3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  B.三  C.八  3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进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年要达到。  A.2012;4%  B.2012;5%  C.2020;4%  3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同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4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49  附: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在学习过程中,京佳老师提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关于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三、关于战略主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关于发展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五、关于体制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  六、关于保障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49   七、关于重大项目  《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八、关于改革试点  《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九、关于教育优先发展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十、关于育人为本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关于改革创新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关于教育公平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49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十三、关于提高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十四、关于学前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将逐步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十五、关于义务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十六、关于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十七、关于高等教育  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十八、关于继续教育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十九、关于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49   二十、关于创新教育  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二十一、关于现代学校制度  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二、关于办学体制改革  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二十三、关于管理体制改革  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二十四、关于教师待遇  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二十五、关于教师管理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二十六、关于教师培训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49   二十七、关于经费保障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2010年要达到4%。  二十八、关于依法治教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等法律。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测试题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法律救济一般包括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在教育领域还有和等特定救济方式。3.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机构。4.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6.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7.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严格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和教师职业道德,严格禁止体罚或者学生。8.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9.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是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或者解聘。10.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法律关系。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教育法》赋予了学校自主管理权,但自主管理权不是无限的,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遵循,因此,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A.教师B.校长C.学生D.章程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49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C.生产力D.劳动资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权力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B.学校负责人C.有关直接责任人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A.15日B.20日C.30日D.60日6.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7.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所收费用。A.责令退还B.双倍退还C.没收D.追缴8.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A.可以B.不得C.特殊情况可以D.经批准可以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日内作出处理。A.15日B.20日C.30日D.6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D.其他教育工作者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3.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A.公开B.依法C.客观公正D.合理适当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自行协商解决;B.申请调解;C.伤害事故的赔偿;D.不予理睬49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6.学校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其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财务管理的方面权利的行使,应当依法接受()A.行政监督B.舆论监督C.司法监督D.社会监督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A.公益性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C.财产的受限性D.盈利性8.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合法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0.教师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条件是()。A.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其行为有明显违反法律性;B.有特定的受侵害对象,并且造成了对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实施;C.教师主观上有过错;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师享有哪些权利?2.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4.教师在预防未成人犯罪中的职责?49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2、联系学校管理,浅议学校章程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答案一、填空题:1、教书育人2、教师申诉、学生申诉3、教职工代表大会4、信用贷款5、不低于或者高于6、教师资格7、变相体罚8、损害后果9、行政处分10、民事二、单项选择:1、D2、B3、C4、D5、D6、A7、A8、B9、C10、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BCD4、ABC5、ABCD6、ACD7、ABC8、ABCD9、BCD10、ABCD四.简答题1、(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三)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四)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五)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六)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或者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9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一.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二.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三.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四.互相尊重平等的关系4、1、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在校的不良行为及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并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2、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3、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五、论述题:(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总书记曾指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在创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其中有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校长,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纳入工作重心之重。我认为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2.有利于维护师生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依法治校就是将学校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这样会克服人为因素的随意性。学校有时进行领导人事变动,如果学校没有固定的办学章程和规章制度,势必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4.有利于协调学校利益关系。当今的社会多元化发展,学校也不再单纯了,也会碰到许多矛盾和冲突。只有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49 5.有利于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新一代公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校重点学习了《宪法》、《行政诉讼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校领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治校的能力。我校十分重视师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每学期安排普法宣传内容,将学习公共法和专业法结合起来,侧重学习专业法。几年来,先后组织教职工学习《宪法》《国旗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同时也利用教师例会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使之经常化、普通化、制度化,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贯彻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彻底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非法限制学生人身自由;歧视甚至排斥差生等违法行为,从而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在学生中重点学习了《未成年保护法》、《青少年法律读本》、《国旗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与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依法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思想侵蚀。我们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分层次地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和法律素养,努力提升自觉依法执教和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把学法、守法、用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依法治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和谐建设和发展。  把依法治校与创建和谐校园结合进行,是学校新的思考和探索,目前学校正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全校师生,法制学习充满活力,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又进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012-12-3109:53:40)标签:杂谈分类:时政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华图老师李梦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lvzhidu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49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B)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5.培养劳动者是(A)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49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B)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49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C)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二、填空题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强制__性、免费性、__普遍__性。2.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二__个高峰期。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__认知__的;二是_情感___的;三是动作技能的。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_根本特点_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__质量标准__。5.教学是学校的_中心_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基本途径。6.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___教育观念__是师德之魂。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_变相体罚__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8._平等、民主、合作_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__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___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_校本_课程。1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49 1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18、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1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2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49 (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2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答:(l)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2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四、分析应用题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答:(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49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答:(1)从目标设计与执行的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的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25、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49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法律救济一般包括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在教育领域还有教师申诉和学生申诉等特定的救济方式。3.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机构。4.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6.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7.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严格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和教师职业道德,严格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8.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9.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是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0.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教育法》赋予了学校自主管理权,但自主管理权不是无限的,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遵循,因此,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D)A.教师B.校长C.学生D.章程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C.生产力D.劳动资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49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权力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A.校长B.学校负责人C.有关直接责任人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D)A.15日B.20日C.30日D.60日6.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A)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7.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所收费用。(A)A.责令退还B.双倍退还C.没收D.追缴8.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B)A.可以B.不得C.特殊情况可以D.经批准可以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日内作出处理。(C)A.15日B.20日C.30日D.6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C)。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49 D.其他教育工作者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BCD)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3.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BCD)A.公开B.依法C.客观公正D.合理适当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A.自行协商解决B.申请调解C.伤害事故的赔偿D.不予理睬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ABCD)A.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B.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C.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的D.对学校侵犯其知识产权的6.学校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其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财务管理的方面权利的行使,应当依法接受(ACD)。A.行政监督B.舆论监督C.司法监督D.社会监督7.学校作为法人的主要特点(ABC)。A.公益性B.民事活动范围的有限性C.财产的受限性D.盈利性8.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D)。49 A.合法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9.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BCD)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0.教师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条件是。(ABCD)A.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其行为有明显违反法律性B.有特定的受侵害对象,并且造成了对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实施C.教师主观上有过错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四、简答题1.教师享有哪些权利?答:(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3)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4)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5)参与民主管理权;49 (6)参加进修和培训权。2.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答:(1)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4)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4.教师在预防未成人犯罪中的职责?答:(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进行预防犯罪教育;(2)对中小学学生开展课堂教育以外的其他形式的预防犯罪教育;(3)对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4)对中小学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5)不得歧视犯罪的未成年人。49 五、论述题(20分)1.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2)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的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甚至哭天抹泪的现象了;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的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的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的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的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的公开,办公室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正是因为百名教师访贫济困活动的开展,那些因为家庭贫困意欲辍学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园,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3)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更好地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2.联系学校管理,浅议学校章程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教书育人2.教师申诉、学生申诉3.教职工代表大会4.信用贷款5.不低于或者高于6.教师资格7.变相体罚8.损害后果9.行政处分10.民事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49 1.D2.B3.C4.D5.D6.A7.A8.B9.C10.C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ABC2.ABCD3.BCD4.ABC5.ABCD6.ACD7.ABC8.ABCD9.BCD10.ABCD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答:(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3)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4)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5)参与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和培训权。2.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答:(1)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49 (4)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4.答:(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进行预防犯罪教育;(2)对中小学学生开展课堂教育以外的其他形式的预防犯罪教育;(3)对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4)对中小学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5)不得歧视犯罪的未成年人。五、论述题(20分)1.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2)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的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甚至哭天抹泪的现象了;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的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的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的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的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的公开,办公室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正是因为百名教师访贫济困活动的开展,那些因为家庭贫困意欲辍学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园,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3)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更好地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2.联系学校管理,浅议学校章程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49 答:略。一、单项选择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3.心里断乳期是指(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B)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B)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B)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8.教师的根本任务(A)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C)49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C)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11.孔子代表作(A)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学》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B)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1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C)A谈话法B演示法C讲授法D讨论法14.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运气好坏D任务难易1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D)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16.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D)A个别教育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培养班集体18.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A教师B家长C自我D同伴19.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C)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20.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49 A师生关系B上下级C同事关系D同学关系二、判断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15.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16.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49 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三、案例分析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2.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四、论述1.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9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49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教师申诉49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分,5-6小题各4分,计20分)1.法的要素有哪些?答:(1)法律规则;(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3.什么是行政复议?答: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49 五、论述题(共1小题,计10分)请结合对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学习,谈谈你对建设“平安校园”的认识和建议。一、在教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1.防磕碰。2.防滑、防摔。3.防坠落。4.防挤压。5.防火灾。6.防意外伤害。二、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跳跳绳等。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四、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材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材前要有跳板,器材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材旁站立保护。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五、参加运动会要注意什么?49 1.要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调度指挥,这是确保安全的基本要求。2.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不要在赛场中穿行、玩耍,要在指定的地点观看比赛,以免被投掷的铅球、标枪等击伤,也避免与参加比赛的同学相撞。3.参加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以使身体适应比赛。4.在临赛的等待时间里,要注意身体。5.临赛前不可吃得过饱或者过多饮水。6.比赛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要坚持做好放松活动,例如慢跑等,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7.剧烈运动后,马上不要大量饮水、吃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六、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七、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立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6.骑车时不要双手撤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8.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八、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的物品进入校园。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4.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九、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十、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49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4.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6.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8.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10.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11.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1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49 13.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14.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6.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17.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8.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19.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20.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1.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2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BCD(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B49 (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B)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C)不必要收费的(D)私自增加教师工资的2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分享:0喜欢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的要求是什么?答:《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义务教育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答:《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教育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4、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基本责任是什么?答: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德育在义务教育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什么?答:《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49 6、对义务教育的教科书有何要求?答: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1、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2、如何加快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答:(1)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2)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3)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4)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5)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6)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7)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8)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3、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点是什么?答: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4、如何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49 答:(1)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3)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4)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5、如何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答:(1)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把中学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布局,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2)要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配合学校党组织办好高中生业余党校,在确保质量、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在高中生中择优培养发展党员的工作;(3)加强对中学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49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初中阶段课程结构是什么?答: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5、什么是国家课程标准?答: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7、教师在教学中的要求是什么?49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8、应当如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9、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答: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10、如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答: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1、如何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答: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12、学校在课程管理中有何职责?49 答: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是什么?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17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17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7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17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180、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49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181、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18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有,父母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183、初二学生郭某偷了同学的饭菜票被发现,在以后的学校、班级活动中,郭某虽有心参加,都被班主任拒之门外,郭某数学成绩是班级最好的,省是数学竞赛,郭某报名参加,且取得全校选拔赛第一名,但学校以郭某有过偷窃的不良行为,不让郭某代表学校参加竞赛。请问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得歧视。  184、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185、王力是一个1549 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186、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请回答: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对。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的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187、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49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的话,非法拘禁他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188、王洋是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数学课上他不认真听讲,所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教鞭抽打他。因此,王洋一想到数学课,就感到害怕。请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位数学老师?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体罚王洋,无疑会对他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伤害,影响他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对于老师违法行为,王洋可以通过他的监护人或者学校领导,要求教师纠正其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如果老师坚持不改的话,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  189、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呀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子啊!"同学们哄堂大笑。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子"。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强强的父母问明原因,找到学校。校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强强的班主任,要求他在班上给强强道歉,并教育全班同学要互相尊重,不能取笑强强。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荣誉。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因此,要更加尊重他们的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件事中,强强班主任的行为已经对强强的人格构成了侵害,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以用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如果情节恶劣,严重侮辱强强人格,还要负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  190、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按照这些法律规定,尽管扬扬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扬扬和她爸爸之间的父女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扬扬的爸爸仍然有抚养扬扬的义务,必须负担扬扬义务教育的费用,并把扬扬抚养成人。扬扬的爸爸如果不给抚养费,扬扬可以请妈妈代她去法院告爸爸,法律会帮助扬扬的。  19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义务教育分别家庭和社会方面做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李某及个体户。(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192、“春蕾计划”是哪年开始实施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以?为维护女童的受教育权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1994年,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积金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它意在救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