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00 KB
  • 2022-04-22 11:50:21 发布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A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49   D.一般教育现象  答案:B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答案:C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A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答案:C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9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答案:C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B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答案:D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D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49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答案:C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B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答案:A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  )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49   D.《教育原理》  答案:B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答案:C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答案:A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A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C第二章一、名词解释49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动物的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之上的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的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同时,也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起源于两种需要的辨证统一。  学校:是教育的专门场所,其中有专职的教育人员,专门从事学习的教育对象,开展的教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学校的产生标志看教育从一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古代教育:指适应于手工工具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指适应于机器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指根据法律规定实施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六艺”:指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个方面。  教育机会均等:在法律上否定教育特权,确认人人都应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本世纪中期已由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终身教育: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认为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都要不断接受教育。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二、单选题  1.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包括(  )历史发展阶段。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答案:A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49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答案:D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C  6.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  C.17世纪的亚洲  D.16世纪的欧洲  答案:D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49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答案:D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B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能  答案:C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  答案:C  11.班级授课制始于(  )。  A.16世纪初  B.18世纪  C.19世纪  D.15世纪初  答案:A  12.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49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  答案:B  1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  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0年  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  A.儒家文化  B.墨家文化  C.宗教文化  D.道家文化  答案:A  15.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保罗·朗格朗  D.斯金纳  答案:C  16.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  答案:B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49   A.1890年  B.1990年  C.1900年  D.1862年  答案:D第三章一、名词解释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教师。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从广义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包括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处于学习状态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一学生。  教育内容:是“教”“学”双方共同的客体,它是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主体间所传递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指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单选  1.教育现象广泛存在于动物界,这是(  )的基本观点。  A.劳动起源论  B,模仿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C  2.我国最早将“教”和“育”两个字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荀子  B.许慎  C.孔子  D.孟子    答案:D  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  )。49   A.《四书集注》  B.《说文解字》  C.《论语》  D.《中庸》    答案:B  4.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这是(  )的观点。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B.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美国教育家杜威    答案:C  5.教育是(  )。  A.生理现象  B.社会想象、生物现象  C.社会现象  D.生物现象    答案:C  6.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  A.人类固有的  B.教育本身固有的  C.生物固有的  D.社会固有的    答案:B  7.教育内容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客体  B.主客体的统一  C.受教育者的客体  D.教育者的客体    答案:A  8.教师是(  )。  A.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B.教育内容的主体  C.教育过程的主体  D.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答案:D49   9.学生是(  )。  A.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B.教育内容的主体  C.教育过程的主体  D.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答案:A  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  )。  A.特性  B.普遍性  C.目的性  D.社会性    答案:A  11.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交往活动  C.人的培养  D.社会经验的传递    答案:C  12.人类社会积累类经验的有效方式是(  )。  A.活动  B.教育  C.遗传  D.劳动    答案:B  13.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  A.美国的杜威  B.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C.英国的斯宾塞  D.德国的赫尔巴特    答案:A  14.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的教育家是(  )。  A.英国教育家洛克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49   D.美国教育家杜威    答案:C  15.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年)的现代思想家是(  )。  A.德国的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答案:B  16.《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育的界定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  )。  A.家庭教育  B.特殊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D  17.教育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  A.最基本的因素  B.特殊因素  C.所有因素  D.一般因素    答案:A  18.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  C.教育目的  D.教育形式    答案:B  1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B.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教与学的矛盾    答案:D第四章一、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气候、地貌和各种自然资源。49   人口: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素质,形成一定结构的人的总体。  人口数量:指一定历史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  人口质量: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社会结构指人口总体中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和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社会: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社会,又称大工业社会。其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社会;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二、单选  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数量  B.自然环境  C.政治需要  D.社会生产    答案:D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  )  A.人口数量  B.自然环境  C.社会的生产方式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C  3.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  )  A.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B.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C.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  D.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答案:A  4.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  )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A.生产力发水平  B.人口质量  C.生产关系  D.文化价值观    答案:D49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答案:B  6.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  )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的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答案:A  7.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  B.可能规模  C.规模  D.速度    答案:B  8.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地域分布  B.人口的性别结构  C.人口的阶级构成  D.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D  9.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答案:C  10.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德认为,社会是(  )。  A.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  B.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C.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49   D.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答案:C  11.科学技术是现代教育的(  )。  A.重要内容  B.全部内容  C.辅助内容  D.核心内容    答案:A  12.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答案:B  13.(  )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  A.劳动对象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劳动者    答案:C  14.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  A.双向作用  B.指导作用  C.重要作用  D.决定作用    答案:D  15.自然环境对教育有(  )。  A.基础性影响作用  B.间接影响作用  C.既有直接影响作用,也有间接影响作用  D.直接影响作用    答案:C  1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49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答案:A  1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答案:D  1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活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政治制度    答案:B  19.西方社会学家在解释社会这一概念时,常常无视(  )  A.人类群体和动物群体之间的区别  B.是什么力量将人们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  C.社会是一种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D.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的实体  E.组成社会的人或人群的共同心理特征    答案:AB  20.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是(  )  A.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B.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C.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D.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E.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答案:ABCDE  21.自然环境通过对(  )等方面的制约达到对教育的间接影响。  A.教育内容  B.社会的经济  C.思维方式  D.学校布局49   E.思想观念    答案:BCE  22.自然环境对人类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在(  )  A.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D.教育的内容选择  E.教育的价值取向    答案:CDE  23.人类教育的价值取向取决于(  )  A.经济活动方式  B.自然环境  C.人口状况  D.文化价值观  E.民族差异性    答案:BDE第五章一、名词解释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教育的正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育的负功能:指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人的社会化:指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人口结构合理化: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  文化传承:指文化的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  教育现代化:指教育活动主体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逐渐现实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一是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其二是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实的一种富于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育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它对教育实践有看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单选  1.教育的职能是指(  )  A.教育的本体功能49   B.教育的经济功能  C.教育的社会功能  D.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案:A  2.最早系统地研究教育负功能的社会学家是(  )  A.迪尔凯姆  B.默顿  C.英格尔  D.派克    答案:B  3.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传播文化知识  C.培养人才  D.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答案:C  4.促使人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形式是(  )  A.社会实践  B.观察模仿  C.做中学  D.教育    答案:D  5.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  )  A.不成比例  B.成反比  C.成正比  D.毫无关系    答案:B  6.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  )  A.舒尔茨  B.恩格斯  C.列宁  D.马克思    答案:A  7.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49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答案:D  8.“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  )  A.科学研究  B.传授知识  C.研究与教学统一  D.培养能力    答案:C  9.我国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之一,始自党的(  )  A.十四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五大    答案:C  10.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答案:D  11.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在党的(  )  A.十四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五大    答案:A  1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时间是(  )  A.1996年5月  B.1996年3月  C.1996年7月  D.1996年9月    答案:B49   13.现代社会质量的核心制约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生产力水平  C.政治制度  D.人口质量    答案:D  14.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人的现代化  D.教育管理现代化    答案:C  1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内容现代化  B.教师素质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答案:B  16.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功效,称之为(  )。  A.教育的本位功能  B.教育的负功能  C.教育的正功能  D.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A  17.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劳动者    答案:D  18.下列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按照本国的历史进行文化选择  B.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  C.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49   D.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答案:A  19.“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  )。  A.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答案:C  20.教育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  )。  A.重要形式  B.最有效形式  C.惟一形式  D.辅助形式    答案:B  2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  )。  A.教育管理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观念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答案:D  22.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中国共产党的(  )。  A.14大  B.13大  C.12大  D.15大    答案:C  23.教育之所以成为培养人的最佳形式,是因为它具有(  )特点  A.时间集中  B.有固定场所  C.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D.效率最高  E.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答案:ACDE  24.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包括(  )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9   B.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C.社会经验和人才的选拔  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  E.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BCD  25.恩格斯认为(  )  A.胎儿在母体中的发展是生物进化历史的缩影  B.个人智力发展的进程是人类认识历史的缩影  C.胎儿在母体中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缩影  D.个人智力发展的进程是生物进化历史的缩影  E.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过程是生物进化史和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    答案:AB  26.古代教育具有哪些的社会功能(  )  A.人口功能  B.生产功能  C.政治功能  D.科技功能  E.生态功能    答案:BC  27.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  B.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  C.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  D.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  E.改变各类职业人口比例,使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趋向合理    答案:ABCE  28.人口身体素质是指(  )  A.思想品德状况  B.大脑的功能状况  C.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D.身体健康状况  E.心理健康状况    答案:BD  29.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父母对生育子女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上(  )49   A.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B.孩子能否传宗接代  C.孩子的未来发展和事业成就  D.孩子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  E.孩子能否成为防老养老的经济保证    答案:ACD  30.世界上通常用于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是(  )  A.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B.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  C.文盲率或识字率  D.每万人口中的科技人员数  E.义务教育普及和提高程度    答案:ABCDE  31.通过对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学习,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  A.教育对政治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B.教育是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C.“教育救国”的口号是正确的  D.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E.任何“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答案:ADE  32.教育过程中的文化传递具有(  )  A.灵活化的特点  B.集中化的特点  C.系统化的特点  D.高效化的特点  E.产业化的特点    答案:BCD第六章一、名词解释  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遗传素质: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环境:泛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不包括学校教育,主要指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对人给予自发影响的外部世界。49   个性:指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  社会环境:指人所创造的区别于自然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意识形态等所组成的外部条件。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环境的消极产物,否定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单选  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答案:B  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答案:C  3.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答案:D  4.“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答案:A  5.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49   D.互补性    答案:A  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B  7.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9.人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  A.性机能成熟  B.独立思考能力  C.个性形成  D.较稳定的自我意识    答案:A  10.布鲁姆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  A.胎儿期  B.5岁之前  C.6—11岁  D.青春期    答案:B  1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49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答案:C  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D  13.“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格塞尔  C.高尔登  D.洛克    答案:C  1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答案:B  1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答案:A  16.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答案:D  1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教育的自身状况49   B.社会发展状况  C.家庭环境效应  D.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A  18.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发展  A.社会性  B.体力和智力  C.个性品质  D.身体和心理    答案:D  19.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答案:C  20.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B  21.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答案:C  2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该做到(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切己体察  D.虚心涵泳    答案:A  23.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49   A.德国思想家康德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英国教育家洛克  D.英国社会学家高尔登    答案:D  2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答案:B  2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作用  A.主导  B.影响  C.决定  D.制约    答案:A  26.“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答案:C  27.人的自然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A.人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社会遗传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  C.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生理属性  D.人具有相互依存性  E.人具有道德性和交往性    答案:BC  28.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49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答案:ABCDE  29.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  )  A.个性包含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答案:AE  30.身体的发展包括(  )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答案:BC  31.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  )  A.独立思考能力形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答案:ACE  3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  )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答案:BCD  3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49   C.失去双手人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答案:ACE  3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发展的(  )  A.方向  B.范围  C.各个方面  D.性质  E.程度    答案:BE  35.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  )  A.方向  B.范围  C.程度  D.速度  E.性质    答案:AE  36.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答案:AD第七章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教育体制:指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义务教育: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49   学校教育结构:指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二、单选  1.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  A.学制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教育制度    答案:D  2.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旧学制,推行新学制是在(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3年    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4月  B.1985年10月  C.1986年4月  D.1986年10月    答案:C  4.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中规定的。  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A  5.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六三三制    答案:A  6.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  A.单轨制49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D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国家  C.教育体制  D.义务教育    答案:A  8.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  )  A.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答案:C  9.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  )中提出的  A.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B.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B  10.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  )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答案:B  11.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  )  A.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B.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D.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答案:C  12.曾被称为德国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堪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重要支柱的是(  )49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答案:B  13.我国学校的主体是(  )  A.全日制学校  B.综合学校  C.业余学校  D.半日制学校    答案:A  14.我国五四制学制改革实验始于(  )  A.1981年  B.1964年  C.1958年  D.1922年    答案:A  15.“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学制基本上实行(  )  A.双轨制  B.六三三制  C.六三制  D.五四制    答案:B  1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20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  A.“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三个增长  D.“两基”、“两全”、“两重”    答案:D  17.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年限一般为(  )  A.2~3年  B.4年  C.5~6年  D.9年    答案:B49 第八章一、名词解释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等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现等。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一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二、单选  1.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A.人才培养的规格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的精神因素  D.阶级意志    答案:B  2.在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  )为目的。  A.“明人伦”  B.“三民主义”  C.“忠君、尊孔”  D.“建国君民”    答案:A  3.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土  B.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49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D  4.个人本位论盛行于(  )。  A.19世纪下半叶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18—19世纪上半叶    答案:D  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B.杜威、孔德、裴斯泰洛齐、涂尔干  C.杜威、洛克、卢梭、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卢梭、洛克    答案:A  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  )来确定。  A.个人需要  B.社会需要  C.社会需要为主,兼顾个人需要  D.个人需要为主,但也考虑社会需要    答案:B  7.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C  8.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基本上只规定了(  )。  A.生产技能的一些要求  B.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C.科学知识的一些要求  D.政治思想品德上的一些要求    答案:D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是(  )。  A.生产关系的公有化49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C.大机器生产  D.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C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答案:A  11.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的进步  B.旧式劳动分工  C.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  D.科技水平的提高    答案:B  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个人在脑力上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和谐发展  C.个人知识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地发展  D.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答案:D  1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1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49   15.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答案:B  16.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  A.科技水平的提高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消除旧式劳动分工    答案:C  17.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答案:B  18.“明人伦”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清末民初    答案:B  19.“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  D.中华民国政府    答案:C  20.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明人伦”的官吏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49   D.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答案:C  21.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明人伦”的官吏  D.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A  2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  B.卢梭、洛克、赫尔巴特等  C.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D.孔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    答案:A  2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时期    答案:B  24.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时期能够实现(  )  A.封建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2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限制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D.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答案:B  26.“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  A.《资本论》  B.《共产主义原理》49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D  27.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  )  A.1945年  B.1949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B  28.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答案:B  29.当代我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个性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特长教育    答案:B  3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答案:A第九章一、名词解释  教学:指教师引子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课外活动:指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49   二、单选  1.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  )。  A.主体条件  B.必要条件  C.中心条件  D.惟一条件    答案:B  2.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  )。  A.必要保证  B.组织保障  C.重要保障  D.根本保证    答案:D  3.学校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都是学校教育得以进行的(  )。  A.基本渠道  B.重要渠道  C.必要渠道  D.惟一渠道    答案:A  4.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答案:C  5.课外活动是(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答案:A  6.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惟一工作  B.中心工作49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答案:B  7.学校教育必须以(  )为中心。  A.课外活动  B.课内外活动  C.实践活动  D.教学    答案:D  8.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  )  A.惟一途径  B.重要途径  C.基本途径  D.次要途径    答案:C  9.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  )为主。  A.教学  B.社会实践  C.校外活动  D.课外活动    答案:A  10.“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我国教育专著(  )中提出来的。  A.《论语》  B.《四书》  C.《礼记》  D.《学记》答案:D  11.(  )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课外活动小组。  A.赞科夫  B.洛克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    答案:C  1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要紧紧围绕(  )进行。  A.学校教育内容49   B.学校教育目的  C.学校教育途径  D.学校教育方法    答案:B  13.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学校教学  C.阶级斗争  D.课外活动    答案:B  14.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  )  A.教育活动  B.实践活动  C.认识活动  D.传授知识的活动    答案:C  15.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答案:D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B.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C.促进受教育者体质增强  D.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答案:A  17.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  )的方针。  A.以智育工作为主  B.以德育工作为主  C.以教学为主  D.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    答案:C  18.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49   A.重要途径  B.基本途径  C.唯一途径  D.主要途径    答案:A  19.《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了古代(  )的教育思想  A.教学为主  B.重视实践  C.因材施教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答案:D  20.学生收集废电池,防止环境污染是一种(  )  A.社会政治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  C.体育活动  D.科学技术活动    答案:B  21.学生宣传时事政策和宣传交通法规(  )  A.前者是社会公益活动,后者是社会政治活动  B.都是社会公益活动  C.都是社会政治活动  D.前者是社会政治活动,后者是社会公益活动    答案:D  22.课外活动的主人是(  )  A.辅导员  B.学生  C.教师  D.学校领导    答案:B  23.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B.是同一种活动  C.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正规教育活动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同    答案:A49   24.中小学社会实践应重视综合效益,但处于第一位的只能是(  )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教育效益  D.学校收入    答案:C  25.夏令营是一种(  )  A.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科技活动    答案:C  26.教育途径一般包括(  )。  A.工农业生产  B.公益活动  C.教学  D.课外活动  E.社会实践    答案:CDE  27.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教育途径  B.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E.教育环境    答案:ABCDE  28.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  )。  A.自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自主性  E.多样性    答案:ACDE  29.下列活动属于课外活动内容的有(  )。49   A.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B.科技活动  C.劳动技术学习活动  D.社会政治活动  E.社会公益活动    答案:ABCDE  3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  A.小组活动  B.文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政治活动  E.个人活动    答案:ACE  31.群众性课外活动包括(  )。A.参观、访问、考察活动B.学术活动C.竞赛活动D.集会活动E.夏(冬)令营    答案:ABCDE  32.小组课外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有(  )。A.学术活动B.技术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E.学科小组    答案:BCDE  33.社会实践的功能有(  )。 A.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有利于个人活动C.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D.有利于小组活动E.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答案:ACE  34.以活动达成的结构为依据,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可划分为(  )。A.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活动B.以智育为目标的活动C.以德育为目标的活动D.以美育为目标的活动E.以体育为目标的活动    答案:ABCDE35.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是(  )。A.加强个人活动B,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C.重视综合效益D.加强领导与保障安全E.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    答案:BCDE第十章一、名词解释  课程: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看的概念。在现代,课程的合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限制。如语文、数学、外语。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的课程。如实验、参观、表演、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49   潜在课程:与有计划的学习相对,是指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门学科之外的内容给学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学科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活动等的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融合课程:是把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  二、单选  1.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B.智育、德育和体育内容C.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内容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    答案:A  2.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入的心理认知顺序的吻合使教育内容的编排富于严密的(  )。A.目的性B.逻辑性C.预定性D.全面性    答案:B  3.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A.文法、修辞、辩证法B.文法、几何、天文C.几何、天文、音乐D.算术、几何、修辞    答案:A  4.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四艺”是指(  )。A.修辞、几何、数学、语文B.文法、算术、天文、地理C.算术、几何、天文、音乐D.外语、地理、历史、音乐    答案:C49   5.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A.抽象知识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D.书本知识    答案:C  6.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姆B.克伯屈C.孔德D.布鲁纳    答案:D  7.综合课程论是由(  )率先提出的。A.怀特海B.克伯屈C.布鲁姆D.杜威    答案:A  8.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答案:B  9.实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克伯屈B.杜威、克伯屈C.布鲁纳、赞可夫、根舍因D.布鲁姆、杜威    答案:B  10.在小学阶段,体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A.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B.体育课C.课外体育活动和“两操”活动D.课外体育活动    答案:B  11.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是(  )A.七艺B.语文、数学、外语C.礼、乐、射、御、书、数D.“五经”、“四书”    答案:C  12.近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A.孔子B.瓦·根舍因C.布鲁纳D.夸美纽斯    答案:D  1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布鲁纳C.杜威和克伯屈D.怀特海B  14.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是哪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A.综合课程论B.实用主义课程论C.学科课程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B  15.主张将若干学科合并起来编写课程的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综合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结构主义课程论    答案:B  1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十分重视(D)A.儿童的社会活动B.知识的逻辑体系C.学生的知识结构D.学科的基本结构  17.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B)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综合课程18.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A.学科设置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学科顺序D.课时分配  19.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C)A.教科书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学指导书  20.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B)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考试用书D.教科书  21.小学生打扫校园属于(A)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C.手工艺生产劳动D.工农业生产劳动  2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A.以智育为主B.以上课为主C.以课外活动为主D.以社会实践为主    答案:B  23.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    答案:C49   24.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A.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B.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 C.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D.道德教育    答案:D  25.“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让人体验到的美属于( D )A.科学美B.自然美C.社会美D.艺术美  26.古罗马时代文化课程中的三艺是指(  )A.几何数学天文B.文法修辞辩证法C.语文数学外语D.文法数学辩证法    答案:B  27.德国的瓦·根舍因1951年提出了(  )主张A.范例教学B.教学与发展C.学科结构D.综合学习    答案:A  28.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A.政治课中B.社会实践活动中C.思想品德课D.语文课中    答案:C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