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2022-04-22 11:17:29 发布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pdf

  • 7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 目录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第二章习题答案.....................................................................................................3第三章习题答案.....................................................................................................6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8第五章习题解答...................................................................................................15第六章复习思考题...............................................................................................21第七章复习思考题...............................................................................................25第八章复习思考题...............................................................................................28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34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37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41第十二章课后答案...............................................................................................48第十三章思考题参考答案...................................................................................52第十四章思考题参考答案...................................................................................53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54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59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6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配置——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资源稀缺就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生产什么?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等等,上述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资源配置(ResourcesAllocation)的问题。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5.实证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Aualysis)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对经济现象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变化的后果会怎样等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验来判断。6.规范分析——规范分析(NormativeAu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7.边际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8.均衡——均衡(Equilibrium)是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均衡是指影响经济活动的两种相反力量相互作用而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均衡状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二、问答题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稀缺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答: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一方面,稀缺性是相对的,它不是指物品和资源的绝对量的多少,而是相对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于人的欲望而言的,即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和物品也是不足的;另一方面,稀缺性又是绝对的,因为物品和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一切国家和地区都是存在的,即稀缺性存在于一切的时间和空间。2.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答: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资源稀缺就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生产什么?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等等。生产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选择生产哪些产品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何生产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同一种产品的众多生产方法中来选择最有效率的技术方法,例如,根据拥有资源的优势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的生产方式;为谁生产则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制度要求来决定产品的分配。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稀缺性资源生产的产品是根据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它的归属。上述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资源配置(ResourcesAllocation)的问题。3.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需要的无限性说明经济学的定义。答: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决定了资源稀缺性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研究这一基本经济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制度不同,资源配置的方式就不同,基本经济功能实现的方式也就不同。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一门社会科学。4.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的区别和联系。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或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位及研究内容来看,两者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前面分析说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够实现最有效率的使用。微观经济学从微观层面探讨单个经济单位或经济个体如何配置稀缺的资源;宏观经济学从宏观层面探讨经济整体如何通过减少经济波动,维持稳定发展来实现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尽管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经济学对于市场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说明各个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而透过价格决定过程,可以弄清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运行的有效性,从而找到实现稀缺性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整体功能的研究,有助于说明整个经济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而透过产出水平决定过程,可以弄清楚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问题,有利于找到经济平稳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宏观经济变量也必然会影响微观经济变量,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更是加强了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5.试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区别与联系。答:实证分析(PositiveAualysis)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对经济现象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变化的后果会怎样等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验来判断。如果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它在逻辑上必须站得住,而且要与经验证据相符。规范分析(NormativeAu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因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实证分析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的内容具有主观性;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尽管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实证分析是主要方法,但规范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问答题1.什么是供求规律?影响供给及需求的因素各有哪些?答: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当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刺激供给增加,抑制需求;而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又引起供给减少,刺激需求,从而使市场价格趋向稳定,供求实现平衡。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有:(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的偏好;(4)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的预期等。引起供给变动的其他因素:(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技术因素;(3)资源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变化;(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2.请画图说明需求、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变动影响的几种情形,并作扼要说明。答:(1)图1为供给不变条件下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当需求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则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1中所示的需求曲线由QQD1变动到D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1减少至3。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图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2)图2为需求不变条件下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成本、技术因素变化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供给发生变化,则会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反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图中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S1变动到S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地,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QQ数量由1增加至3。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图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如何,需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①需求与供给同向同幅度变动,则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或减少;②需求与供给变动幅度相同但变动方向相反,则均衡数量不变,但均衡价格上升或下降;③需求与供给变动方向相同但幅度不同或变动方向不同且幅度也不相同,则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难以确定,其具体变动结果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各自变动的力度的大小对比。因为需求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向变动,而供给变动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动但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3.假定芝士蛋糕的市场供求数据如表2.4所示。表2.4芝士蛋糕市场供求数据价格(元/块)需求量(万块/月)供给量(万块/月)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51806061608071401008120120910014010801601160180问:①芝士蛋糕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②如果每块芝士蛋糕价格是10元,描述芝士蛋糕市场状况并说明其价格会如何变动?③假定科学杂志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过多摄入芝士可能是引起青少年肥胖症的原因,则芝士蛋糕市场会发生何种变化?答①,根据芝士蛋糕供求表数据可知,此时蛋糕市场的均衡价格为8元/块,均衡数量为120万块/月。②如果每块芝士蛋糕价格是10元,此时市场的需求量为80万块/月,而供给量为160万块/月,存在超额供给80万块/月,也即有80万块/月的蛋糕无法销售出去,这样厂商必然会以降价销售的方式展开竞争,随着蛋糕价格的下降,一部分生产成本相对高的厂商退出生产,使蛋糕的供给量减少,与此同时,随着蛋糕价格的下降,消费者的队伍会扩大,直到蛋糕的价格变动到8元/块,数量为120万块/月时,供给量与需求量正好相等,此时蛋糕市场实现均衡状态。③当消费者获知且相信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则消费者对芝士蛋糕的需求会减少,在芝士蛋糕价格不变而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使芝士蛋糕的需求减少,即引起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芝士蛋糕的供给不改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芝士蛋糕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4.假定中华广场星巴克咖啡的需求函数为:Qd=1600−100P,表2.5是该店咖啡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表2.5咖啡需求价格(元/杯)1213141516需求量(杯)4003002001000①求价格12元和1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②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14元时的点弹性。③由于吉之岛退出中华广场而使星巴克的需求函数变化为Qd=1200−60P,此时星巴克在P=14元的点弹性是多少?解①,根据题意,QPP12QQPQ2=2001214=13EdPPQPQQ2400200123P2②,根据题意,由于当P=14时,Qd=1600−100×14=200,所以,有:dQQdQP14E7ddPdPQ(100)1600—10014P③,根据题意,由于当P=14时,Qd=1200−60×14=360dQ14Q840dQP7(60)E1200—d60143603dPdPQP5.假定,2008年冬季湖南电取暖器价格上涨了20%,需求量下降了2%,同时羊毛衫的价格未变,需求量却上升了10%。问①羊毛衫对电取暖器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②电取暖器和羊毛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衫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Qx解①,根据题意,Q10%xE0.5xyPy20%Py②由于电取暖器和羊毛衫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E0.5>0的数,所以二者是替代品。xy6.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增加对社会保障住房建设的投入以及对农户补贴以推进“家电下乡”,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数据,并运用弹性理论分析上述措施的政策效果。答:略。第三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问答题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请用生活中现象加以解释。答: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此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沙漠等水资源稀缺的地方,水是人们耐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其边际效用极大,人们对之倍加珍惜。但在城市等供水系统完善的地方,水是“取之不尽”随处可得的,人们对水的使用量很大,其边际效用也小,因而在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2.请画图说明预算线变动的几种情形,并作扼要文字说明。答:预算线是收入与价格为一定条件下的消费可能线,若收入或价格变了,预算线将发生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形:①若两种商品价格不变,但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预算线因消费者的收入变动而变动,使预算线发生平移。②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与第一种情况相同,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A1AA20XB2BB1图3-1收入影响下的预算线移③若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均发生变化,但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相同,即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④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截距相应变化。AA1A0A2BBBB201Y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X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3.请根据你某月的收支情况,以消费者均衡理论加以分析,看看你是否是理性消费者。答:略。4.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X+2Y+2,预算线方程为4X+6Y=130,试求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652解:由预算线方程得:y=x332264136代入效用函数,得:U=xx333du464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x0,得x16,dx33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代入预算方程,得:y115.假定商品X的价格PX=15,商品Y的价格PY=4,消费者收入M=100,求①预算线的方程式;②M和PY不变,PX下降40%时的预算线的方程式;③PX和PY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1倍的预算线方程式。15解①:由题意:15x4y100,得预算线方程:y25x4②:M和PY不变,PX下降40%,即15×(1—40%)=9,99x4y100,得新的预算线方程:y25x415③:15x4y200,得预算线方程:y50x46.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但其主要生活用品(米、油、天然气、水、电)等价格上涨,你认为消费者会改变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吗?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答题要点:①由于所列的消费者的米、油、天然气、水、电等主要生活用品是生活必需品,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也无法找到可替代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小,所以,消费者不会因为该类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大幅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但可以通过“节约”的方法适当减少消费。②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会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因为在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主要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且主要生活用品价格弹性小,消费者在无法因为该类商品价格上涨而减少其消费的情况下,就只能减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从而使消费者总的效用水平降低,生活水平下降。这也就是在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人们尤其是固定收入(包括低收入)者叫苦不迭的原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最小成本。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10.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固定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为一常数,与产量的变化无关。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量,或微量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量。12.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单位产品分摊的最低总成本。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加量。二、画图1.试用图示的方法阐述生产者均衡的确定。2.图示SFC、STC、SVC、SAC、AVC、AFC和SMC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图说明MP、AP与MC、AC之间的对应关系。1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4.利用长期成本曲线图示内在经济、内在不经济和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概念。三、计算题1.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1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短期生产函数为32Q0.1L5L80L,试求:(1)劳动要素投入量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TPfLK(,)0.1L35L280LAPLL120LLLTPLd(,)fLK2MPLlim0.3L10L80150ΔL0LdL(2)厂商劳动投入量的合理范围。MPL0L=40dAPL0.2L50L=25dL厂商劳动投入量的合理范围是25到402.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为0.50.5QLK,L的价格w1,K的价格r3。试求:(1)该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LMC);解:SLK(,,)LrK(QfLK(,))MPLK求其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即L=3KMPKrL由生产函数0.50.5QLK,可以得到:C=wL+rK=23Q这是总成本函数所以,LTC=23Q,LAC=23,LMC=23(2)设短期内K=1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短期边际成本(SMC)。解:K=102Q将其代入0.50.5QLK,可得:L(Q)=102QSTC=ω·L(Q)+r·10=+3010Q30SAC=10QQSMC=51/32/33.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0.5LK,当资本投入量K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5。求:L(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的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这里没有严格说明是长期还是短期,只是说如果K=50时,rK=500,没有说明到底是长期还是短期,因此这个问题不够严谨。那么如果按照长期来求解的话是:LTC=ω·L+r·K=2Q+10*L=30QSAC=SMC=30.如果是短期的话,假设是K=50时候,那么按照求解短期成本函数的方法,是从短期生产函数里面推导出来的,那么我们就把K=50代入的短期生产函数里面也就是:1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1/32/33Q=0.5*L*50*可以推导出来L=(2/625)*Q,则短期总成本函数是:33STC=ω·L+r·K=5*(2/625)*Q+500=(2/25)*Q+5002SAC=(2/25)*Q+500/Q2SMC=(6/25)*Q1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四、问答题1.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何利用这一规律确定生产的三阶段?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或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一般说来,某一可变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开始是递增的,但最终会呈现递减的趋势。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点之前的阶段为第Ⅰ阶段;从这个点至边际产量递减至零的阶段为第Ⅱ阶段;接着持续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阶段为第Ⅲ阶段。在产品的短期生产过程中,固定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比例,在可变要素投入未达到最佳比例之前,其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当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最佳比例后,其边际产出必将趋于下降。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如何确定?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有何异同?(1)如何确定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为了分析这一决策,我们需要从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出发。既定等成本线与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的切点表示既定投入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点,既定等产量曲线与尽可能低的等成本线的切点表示既定产量目标下的投入成本最小化点。如图中的E点。(2)所谓生产者的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1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相同点:两者都是均衡状态,他们都符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不同点:一个生产者的均衡状态,一个是消费者的均衡状态。3.短期成本有哪几种成本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2)短期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平均总成本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构成。FCV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变动成本AVCQQTCFCVCTC平均总成本ACAFCAVC,边际成本MCQQQQ4.长期成本有哪几种成本概念?它们分别与对应的短期成本概念的关系如何?(1)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LTCLTC(2)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QQ第五章习题解答一、名词解释1.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2.完全竞争市场——也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3.收支相抵点——价格等于最低的短期平均成本的均衡点就叫做停止营业点。4.停止营业点——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可变成本的均衡点就叫做停止营业点。5.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6.完全垄断市场——或者称卖者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的一种市场结构。7.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同一种产品。8.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根据消费者购买每单位产品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来确定每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9.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购买量的多少来确定不同的价格:在较少的购买量范围内索取较高的价格,超额购买部分则索取较低的价格。10.三级价格歧视——指完全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者规定不同的价格,但同一消费者不论购买多少数量,价格都是相同的。11.博弈——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12.纳什均衡——指在给定竞争对手的策略条件下,各局中人所选择的某一最优策略的组合。1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二、问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价格就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但对单个厂商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市场价格确定之后,对单个厂商来说,这一价格就是既定的,无论它如何增加产量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因此,市场对单个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水平线。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P是一常数,不随产量Q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收益函数分别为:TRPQTRPQARPQQTRdTRd(PQ)MRPQdQdQ从上面的公式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条线重合在一起。3.为什么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会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关闭?解答: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且厂商来不及调整所有的要素投入数量时,厂商此时虽然亏损,但会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关闭。如下图所示,当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市场价格P0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但小于短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时,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完全竞争厂商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的产量为Q0,此时该厂商的单位产品收益AR为EQ0,单位产品成本SAC为AQ0,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AVC为BQ0。在最佳产量Q0处,AVC<AR<SAC,平均收益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仍小于短期平均成本。此时,厂商虽有亏损,但仍可继续生产。PSMCSACAVCACEP0d(AR=MR=P)DBOQ0Q厂商亏损但仍可生产情形4.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为什么行业中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在长期均衡时都会为零?这是否意味着厂商的生产变得没有意义?解答:在长期内,厂商能够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具有完全信息,且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如果某个行业存在经济利润,也就是该行业较之其它行业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则该行业马上就会有新的厂商加入,从而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经济利润随之消失,也就是会计利润下降到和其它行业一样的水平。反过来,如果某个行业存在亏损,也就是会计利润水平低于其它行业,则这个行业中就会有1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个别厂商退出,转而生产其它更加有利可图的产品,结果这个行业产品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亏损消失,也就是达到了与其它行业一样的会计利润水平。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在长期均衡时都会为零,并不意味着厂商的生产变得没有意义,只是说明所有厂商只赚取了正常会计利润水平,既不比别人多赚,也不比别人少赚,厂商投入自有要素所应获得的报酬。5.假定一个完全竞争行业里的企业得到的利润少于正常利润,从长期看,该行业的价格将会如何调整?导致这种调整的原因是什么?解答:如果一个完全竞争行业里的企业得到的利润少于正常利润,从长期看,该行业的价格将会上升。其原因是在长期内,各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可以自由调整,只要这个行业的利润少于正常利润,意味着厂商投入的部分要素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从而导致一些厂商会从这个行业撤出,进入其他行业。虽然单个厂商无法影响市场的供给量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但随着大量的厂商撤出,市场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之下,市场价格必然上升,直至使得该完全竞争行业里的企业得到的利润等于正常利润为止。6.成为完全垄断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解答:不对。虽然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它是价格的制定者。但这并不能违反供求定律,即供求共同决定价格与商品数量,当它价格制定得较高时,它只能销售较少的商品;当它价格制定得较低时,它就能销售较多的商品。但不同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适度降价有利于销售利润的提高,而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价格制定较高有利于销售利润的提高。在实践中,完全垄断厂商仍然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决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然后根据需求曲线制定价格,而不是任意定价。7.完全垄断厂商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的形状有何区别?解答: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只有一个厂商,市场需求曲线即为该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因而其边际收益曲线亦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水平线,边际收益等于价格。8.比较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产量与价格。解答:寡头垄断是最接近完全垄断市场的一种市场组织,但是,二者的公平效率状况还是有差异的。在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市场的产量最低,寡头垄断市场的产量第二低;在价格方面,完全垄断市场的产量最高,寡头垄断市场的产量第二高。9.什么是价格歧视,实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形式是什么?解答: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同一种产品的行为。完全垄断厂商欲进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生产者面对的是负斜率的需求曲线,并且生产者必须是价格的决定者。(2)生产者必须能区别出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以便确定不同价格。一般而言,市场的区别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予以划分的。(3)生产者必须有能力防范消费者的套利行为。例如电影院内贩卖的爆米花没有儿童价,因为电影院不能防范儿童购买爆米花后再转售给成人赚取价差。(4)生产者实施价格歧视后,有能力阻止商品在不同市场间流动。例如铁路局通过验票等措施就能防止学生将学生半价票转卖给他人。10.寡头垄断市场中,寡头的行为模式主要有哪些?1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解答: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寡头的行为模式主要有竞争行为、勾结行为与价格刚性等行为模式。其中竞争行为模式主要古诺的产量竞争模型、伯川德价格竞争模型与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常见的勾结行为模式主要有公开形成卡特尔(Cartel)组织、透过默契形成价格领导(PriceLeadership)两种;价格刚性模式主要有斯威齐模型。11.佳洁士为牙膏市场中众多企业之一,它处于长期均衡。(1)画出表示佳洁士需求、边际收益、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图形。画出佳洁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2)佳洁士的利润是多少?解释其原因。(3)购买佳洁士牙膏所得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社会的无谓损失有多大?(4)如果政府强迫佳洁士生产有效率的产量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企业会发生什么变动?解答:(1)由于目前我国牙膏品牌众多,因此牙膏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佳洁士可以看作为牙膏市场的垄断竞争者之一,其需求、边际收益、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图形如下:PASACLMCLACEPECBAR=DMRQOQEQefficient佳洁士长期均衡图(2)佳洁士的利润是零。因为牙膏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如果市场中的企业有正利润,其他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纷纷进入该市场,使市场上的产品增多,价格下降;如果市场中的企业亏损,一些老企业会退出该市场,使市场产量减少,价格上升。所以在长期均衡下,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垄断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这市场上不再有企业进出。(3)如上图所示,从佳洁士牙膏购买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为ΔAEPE的面积。效率产量位于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点,所以与效率产量水平相关的无谓损失为ΔBCE的面积。(4)如果政府强迫佳洁士生产效率产量水平,企业会发生亏损。长期下去,企业将退出该市场。产量上升导致价格下降,佳洁士的顾客会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顾客的数量增加。但长期下去,顾客们可能买不到佳洁士的产品,因为佳洁士退出了牙膏市场。三、计算题32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0.04Q0.8Q10Q5。(1)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2)若市场价格P=10元,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其利润总额。(3)市场价格为多少时厂商要停止生产。解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SMC曲线上超出停止营业点的部分,而由短期成22本曲线求导可得SMC=0.12Q-1.6Q+10,AVC=0.04Q-0.8Q+10,当SMC=AVC时,该厂商停止营2业,可求出此时的产量Q=10(舍去Q=0一解),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P=0.12Q-1.6Q+10(Q≥10)(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MR=P,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SMC可得,此时的均衡产量为13.33,利润为42.41。1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3)由(1)可知,停止营业时的产量为10,通过短期供给曲线可求出此时市场价格为6。322.已知某垄断厂商的反需求函数是P=130-2.25Q,成本函数是STC=0.1Q−5Q+120Q+300,求(1)短期均衡产量和价格。(2)垄断厂商获得的总利润。解答:(1)对于完全垄断厂商而言,由于它是价格制定者,其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2即MR=130-4.5Q,根据成本函数可求出SMC=0.3Q-10Q+120。当MR=SMC时,该厂商实现了短期均衡,此时Q=20,P=130-2.25Q85。(2)该垄断厂商获得的总利润为π=P×Q-STC=1700-1500=200。3.在短期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供给函数为Qs1800P60000,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00200P,如果某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32dSTC=0.1Q-6Q132.5Q400,求(1)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多少?(2)该厂商的净利润是多少?解答:(1)根据市场供求函数组成的联立方程组可求得均衡时的市场价格为80。因而可得该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为MR=AR=P=80。32=PQSTC80Q0.1Q6Q132.5Q400"0可以得到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MC,所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35或5。""0.6Q1290,Q=5为最小值的解,故应该舍去。Q5""0.6Q1290,Q=35为利润最大值的产量。Q35(2)该厂商的净利润为π=P×Q-STC=825。4.假设垄断厂商拥有不变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并且ACMC5,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Q53P,求(1)该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数量及其利润总额是多少?(2)如果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市场产出水平为多少?解答:(1)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根据需求曲线求其反函数即可得边际收益函数为P=53-Q。该垄断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将产量定在MR=MC处,即Q=24,此时商品的价格为P=53-24=27,利润总额为π=P×Q-STC=27×24-5×24=576。(2)如果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该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等于价格,即MR=P,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可得:MR=P=MC=5,此时市场的产出水平为Q=53-P=48。25.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05Q-8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40020P,求(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销售价格、产量和利润是多少?(2)垄断者收支相抵时的价格和产量是多少?解答:(此题设计有一些问题,可以忽略不看,以下答案仅供参考)(1)从产品需求函数可以求得价格为:P200.05Q,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PQTC0.1Q28Q,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0.2Q280,可以得到Q=140,此时""0,可以求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140,价格P13,利润=19601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2)垄断者收支相抵的时,也就是=0时,可以得到此时价格P=6,产量Q=280。326.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12Q+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成本和利润;(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3)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32解答:(1)根据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12Q+40Q,将其对Q求一阶导数可得2LMC=3Q-24Q+40,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价格重合,即MR=P=100,从2而求方程LMC=MR=3Q-24Q+40=P=100,得Q=10(舍去Q=-2一解),此时成本LTC=200,利润为π=P×Q-LTC=800。(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分别为P=100,Q=10。(3)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LAC=SMC=AR=P,也就是在平均成本曲线的2最低点,长期平均成本为LAC=LTC/Q=Q-12Q+40,为了求得LAC的最小值,需要对其求一阶导数:2dLACd(Q12Q40)2Q120,可以得到Q=6,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产量。dQdQ代入LAC,可以求得长期平均成本最小的值,也就是价格2P=LAC=LAC=LTC/Q=Q-12Q+40=4,所以,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就是P=4,单个厂商的产量Q=6。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把P=4代入,得到整个市场长期均衡的数量Q=660-15*4=600,单个厂商的均衡产量Q=6,于是,行业长期均衡时厂商的数量为600/6=100(家)。27.假设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都为STC0.1QQ10。(1)求市场供给函数;(2)如果市场需求函数为P=400-40Q,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解答:(1)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而言,其短期供给曲线为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超出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根据厂商成本曲线可求得SMC=0.2Q+1;AVC=0.1Q+1,根据SMC=AVC可求出停止营业点的产量为Q=0,故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P=SMC,即P=0.2Q+1(这是反供给函数),由于Q0,则P=0.2Q11,从而可以推导出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Q5P5P1。而该完全竞争行业的100个厂商完全相同,所以市场供给曲线为这100个厂商供给曲线加总,即为:QS500P500(P1)。(2)如果市场需求函数为P=400-40Q,将之与市场供给曲线组成联立方程组QSQD可得市场的均衡价格P=5,均衡产量Q=2000。8.设垄断者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为P=16-Q,P以人民币元计,求(1)垄断者出售8单位产品的总收益是多少?(2)如果垄断者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垄断者的收益为多少?他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多少?(3)如果垄断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对前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12元,后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8元,垄断者的收益为多少?他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多少?解答:(1)当垄断者出售8单位产品时,此时的销售价格P=16-Q=8,此时的TR=P×Q=64。(2)如果垄断者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则意味着该垄断者每单位商品均按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出售,此时它的总收益为TR=15+14+13+12+11+10+9+8=92,他所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92-64=28。2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3)如果垄断者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对前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12元,后4个单位的商品定价为8元,该垄断者的总收益TR=4×12+4×8=80,他掠夺的消费者剩余为80-64=16。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边际收益产品: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2.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的增量。3.租金:指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4.准租金:是指那种只取决于要素需求状况而与供给无关的租金。5.经济租金:为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6.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工资率上升,增加劳动供给,以获取更高的收入,这就是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7.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工资率的上升引起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闲暇商品的需求,从而引起劳动供给减少,这就是收入效应。二.问答题1.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怎样形成的。答题要点:商品可以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厂商利用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厂商之所以需要生产要素是因为必须使用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产品,从而带来利润最大化。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商品的需求产生的,称为派生需求。2.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答题要点: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根据需求曲线确定产品的价格,从而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由MRP曲线与MFC的交点来决定;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厂商根据VMP=MFC的原则来确定它的最佳要素使用量,根据要素供给曲线决定要素价格,且无法推导出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3.劳动供给曲线为何向后弯曲?答题要点:工资率提高时,由于替代效应,消费者会增加劳动的供给,由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总效应是劳动供给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总效应是劳动供给减少。所以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弯曲的部分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结果,而向后弯曲的部分则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果。4.运用劳动供给曲线的特征说明劳动和闲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答题要点:如上题。5.土地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答题要点: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即土地使用的价格(租金)变化不会影响土地供给量,并不是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由用途。事实上,任何一种资源,如果只能用于一种用途,而无其他用途,即在该用途上机会成本为零,则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2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即供给量不会减少,从而供给曲线垂直,如果土地对其他所有者确有某些消费性用途(如打猎、做网球场),则土地供给曲线就可能不垂直,从而会略微向右上倾斜。6.说明利息与地租确定的基本原理。答题要点:资本的供给问题和土地的供给问题一样。涉及的是既定资本资源如何在资本供给和自用两种用途之间的分配问题。如果假定资本的自用价值等于零,则既定资本资源的供给也是固定的,其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由于资本数量是可变的,所以资本供给问题不单单是最优资本量的供给问题,还有如何确定最优资本拥有量的问题。最优资本拥有量问题实际上确定最优储蓄量问题,可以归结为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问题,也可以看成是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选择的问题。这就是消费者的长期决策问题。由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可以推导出其储蓄或贷款供给曲线,也就是最优资本拥有曲线,它反映的是利率和最优资本拥有量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和劳动供给曲线相同:随着利率的上升,人们的储蓄会增加,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当利率很高时,曲线又出现向后弯曲的现象。三.计算题1.一位垄断厂商只用劳动Z来生产商品Y,他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出售商品,价格固定为1元,生产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为:23y=6z-3z+0.2zw=6+3z2其成本函数为:c=6z+3z请计算利润最大化时的z和w值。答:已知P=1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VMP=MFC2∵VMP=MP·P=dy/dz=6-6z+0.6zMFC=dc/dz=6+6z2∴6-6z+0.6z=6+6z,z=20.将z代入w=6+3z=662.假定对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L=–10W+150,劳动的供给曲线为SL=20W,其中SL、DL分别为劳动市场供给、需求的人数,W为每日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与工资的均衡水平是多少?答:W=5;SL=DL=1003.某厂商将劳动作为仅有的可变要素,它的生产函数是:32X=-0.01L+L+36L,其中,X是产品的日产出单位数,L是日劳动投入量(工时),所有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的价格为每单位0.1元,每工时的工资率是4.80元,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试计算:(1)每天厂商雇佣多少工时的劳动量?(2)如果厂商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元,那么每天厂商的纯利润是多少?答:(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MRP=W,已知P=0.1,22∴MRP=MP·P=dX/dL·P=(-0.03L+2L+36)×0.1=-0.003L+0.2L+3.62W=4.80,-0.003L+0.2L+3.6=4.82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解得L=60或者20/3。3232=PX4.8L0.1*(0.01LL36L)4.8L0.001L0.1L1.2L"20.003L0.2L1.2""0.006L0.2""0.006L0.20.160,则L=20/3是利润最小值点。L20/3L20/3""-0.160,则L60是利润最大值点。L60所以,厂商每天雇佣60工时的劳动量。32(2)TR=0.1×(-0.01L+L+36L)=360,VC=4.8×60=288,FC=50。企业利润π=TR-TC=TR-(VC+FC)=360-288-50=22元/天。4.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为100/L,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0/K,工资为5元,资本的价格为100元的产品的价格是12元,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需要多少资本和劳动?答:根据工资和利息理论,资本家雇佣工人和需要资本的最大程度是劳动和资本边际生产力等于要素的价格,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价值产品等于要素价格VMP=P要素,即P*MPL=W;P*MPK=r100/L·12=5,∴L=240;50/K·12=100,∴K=6∴完全竞争厂商需要劳动为240,资本为65.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10元,月产量为100单位,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5元,平均不变成本为4元。试求其准租金和经济利润,两者相等吗?答:由题设,P=10,Q=100,AVC=5,AFC=4,得准租金Rq=TR-TVC=P·Q-AVC·Q=(P-AVC)·Q=(10-5)×100=500元。经济利润π=TR-TC=TR-(TVC+TFC)=P·Q-(AVC-AFC)·Q=(P-AVC-AFC)·Q=(10-5-4)×100=100元。由此可见,准租金和经济利润是不等的。6.已知在产品市场中的某一完全竞争厂商的SMC、SAC、AVC函数如表6-1所示(单位:没有)。表6-1某一完全竞争厂商的各种函数Q4000500060007000SMC591318SAC7141314AVC56810试问:当产品价格分别为18美元、13美元、9美元和5美元时,该厂商的中利润与准租金各为多少?答:由表列可知,当产品价格P=18美元时,厂商的最佳产出为Q=7000,因为此时P=SMC=18,于是,π=TR-TC=PQ-SAC·Q=(P-SAC)·Q=(18-14)×7000=28000美元2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Rq=TR-TVC=P·Q-AVC·Q=(P-AVC)·Q=(18-10)×7000=56000美元当产品价格P=13美元时,厂商的最佳产出为Q=6000,因为此时P=SMC=13,于是,π=TR-TC=PQ-SAC·Q=(P-SAC)·Q=(13-13)×6000=0Rq=TR-TVC=P·Q-AVC·Q=(P-AVC)·Q=(13-8)×6000=30000美元当产品价格P=9美元时,厂商的最佳产出为Q=5000,因为此时P=SMC=9,于是,π=TR-TC=PQ-SAC·Q=(P-SAC)·Q=(9-14)×5000=-25000美元Rq=TR-TVC=P·Q-AVC·Q=(P-AVC)·Q=(9-6)×5000=15000美元当产品价格P=5美元时,厂商的最佳产出为Q=4000,因为此时P=SMC=5,于是,π=TR-TC=PQ-SAC·Q=(P-SAC)·Q=(5-7)×4000=-8000美元Rq=TR-TVC=P·Q-AVC·Q=(P-AVC)·Q=(5-5)×4000=0美元三.案例分析题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始终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集市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试评析工资差异的原因。答题要点:工资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如题,劳动技能的差异以及劳动质量的差异导致工资差异。2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第七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一般均衡:指包括整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2.局部均衡:指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3.帕累托最优: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即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境况不变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4.艾奇沃斯盒形图:英国经济学家艾奇沃斯提出艾奇沃斯盒形图(Edgeworth-boxDiagram)来研究一般均衡形成时经济效率是否已达到最大。5.基尼系数:如果用A表示实际收入(或财产)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或财产)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G=A/A+B。6.洛伦兹曲线: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OttoLorenz)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来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列,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得到了洛伦兹曲线。如图,洛伦兹曲线位于绝对平均线OL和绝对不平均线OPL之间。二.问答题1.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题要点:局部均衡是指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一般均衡是指包括整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联系,共同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变动,不仅影响它们各自市场价格,而且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供求,从而使得许多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一般均衡分析就是讨论影响某一个市场上的需求或供给因素发生变动后,能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问题。所谓一般均衡系指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于局部均衡而言的。具体来讲,对单个消费者而言,他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使用现有的资2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源,通过购买和出卖,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此时,消费者形成均衡,从而形成对所有产品(组合)的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构成了商品的市场需求。一般均衡模型除了论证看不见的手的目的之外,其分析是建立在严格的基础之上的。即一般均衡的实现需要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从而使得一般均衡分析至多具有理论意义。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答题要点:实现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一系列必要条件:(1)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边际替代率都相等。(2)任何两个厂商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任意两个厂商使用既定生产要素生产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都相等。(3)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生产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转换率。(画图说明以上条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如果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满足连续性的假设,那么,当经济系统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必要条件都通过一般均衡的价格比表示出来,从而使得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可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3.什么是契约曲线?答题要点:契约曲线可以分为消费者的契约曲线和生产者的契约曲线。消费者的契约曲线指的是埃奇沃斯盒图形中,不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生产者契约曲线,指的是不同生产者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4.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使用两种投入要素的两个厂商,即使它们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也必须在该要素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答题要点:正确。如果两个厂商在两种要素之间具有不同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那么他们之间可以通过要素的交换,使每个厂商产量增加,而无需改变要素投入总量。因此,两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是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而与两厂商生产相同或不同产品无关。5.试评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题要点:公平关系到社会稳定,效率则影响经济发展。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加强对低收入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就能够一举两得:它既可以提高这些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目标却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又必须牺牲更多的效率。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进行权衡,找到二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组合,学者们较为普遍的一个思路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6.为什么说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答题要点:福利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现代西方经济学区别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排除了社会评价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说明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回答“是”和“不是”的问题。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作出社会2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评价,回答是“好”和“不好”的问题。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假定有两位消费者小凡和小军,有两种商品X和Y,小凡的最初禀赋0000为XH,YH,小军的最初禀赋为XT,YT。(1)用盒形图说明两人的最初禀赋情况,假定他们的最初禀赋处以契约曲线以外的A点。(2)显示通过交换使双方状况改进的B点。X小军Y0TAYY00HTEE21小凡X0图交换契约线H三.分析讨论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契约曲线的得名是由于它是所有可能契约之轨迹。错误。契约曲线又称效率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2.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某两投入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要素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正确。如果两个厂商在两种要素之间具有不同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那么他们之间可以通过要素的交换,使每个厂商产量增加,而无需改变要素投入总量。因此,两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是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而与两厂商生产相同或不同产品无关。3.如果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不是对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来说都等于消费者在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那么两种商品中至少有一种不是有效地生产出来。错误。两产品存在边际转换率,说明该经济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率的,而边际转换率不等于边际替代率,说明消费未达到最优,至少其中一种产品不是有效地消费的。4.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点的位置越高,表示效率越高。2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错误。交换契约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但是,根据帕累托标准,曲线上任意两点之间是不可比较的,因为从一点向另一点的移动,会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却使另一个人状况变坏。5.对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错误。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能够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但反过来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是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对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充分的,但它对福利最大化并不充分。因为均衡状态在收入分配方面并不一定是公平的,而福利最大化必须兼顾生产效率和收入两个方面。6.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存在一种资源重新配置的途径,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错误。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就没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就不存在一种资源重新配置的途径,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第八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缺乏效率的表现。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按市场分配原则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2.外部性:当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或企业,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这种情形称之为外部性。3.科斯定理:在市场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没什么影响。只要重新安排产权能够增加产值的最大化,就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或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改变最初的产权的界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5.逆向选择:在成交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所导致的次品市场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6.道德风险:在成交以后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所产生的问题。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点: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在现实中,我们面临的大多是非纯粹的公共物品。二、问答题1.外部性是如何影响资源的配置的?答:外部性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不相等。外部性的存在可造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收益V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为Vs,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Vp<V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Cp,即有Vp<Cp<Vs,此人显然不愿意采取该行动,这说明资源配2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由上式可得到,(Vs-Vp)>(Cp-Vp),说明社会上所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如果此人采取该项行动,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外部经济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为C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为Cs,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p<C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收益Vp,显然:Cp<Vp<Cs,此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由上不等式可得(Cs-Cp)>(Vp-Cp),说明社会上受到的损失(Cs-Cp)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Vp-Cp),如果此人不采取该项行动,社会避免的损失大于此人所放弃的好处,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不经济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2.如何认识科斯定理及其适用性?通过明确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答:科斯定理的核心在于产权明确,只要产权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定理所要求的前提往往是不存在的,财产权的明确是很困难的,交易成本也不可能为零,有时甚至是比较大的。因此,依靠市场机制矫正外部性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科斯定理指向的主体数量较少的时候,才能有效的进行交易。因此,在有多方进行经济博弈的过程中,必然提高讨价还价的成本,很难使意见达成一致,从而阻碍了对负外部性的治理。3.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试结合我国实际讨论高等教育收费的相关问题。政府供给的物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公共物品,许多物品由政府提供并非因为是公共物品,而是因为这些物品所具有的正的外部性。典型的例子是基础教育。教育在消费时是竞争的,因为随着班级的扩大,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同时也是排他的,因为多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大于零,通过收取学费即可将某些学生排除在外。而教育可提高一国国民的素质,高素质的国民对经济发展又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扶持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类似基础教育这样的具有无限正外部性的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校经费紧张的状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面对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实,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经济承受能力上,对那些收入偏低的群体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4.公共物品的存在如何为政府的干预提供了一个例证?公共物品只能够由政府提供吗?它与市场失灵之间的关系如何?答:通常将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称为公共物品,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水平,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引起2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某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便消费”,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一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从公共物品中都得到一定的效果,而其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从效率的角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看,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免费享用公共物品。如果公共物品由私人来生产,那么他将会破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即不能避免一些人不付费也可以同样消费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不支付费用或支付很低的费用来消费公共物品,那么市场上就没有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即使有些消费者不做“搭便车者”,愿意自己付费购买,也只是根据公共物品带给他的私人收益来决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而不是根据社会利益决定他支付的价格。公共物品如果由竞争市场上私人进行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低于社会所要求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既然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要。但并非说公共物品只能够由政府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可能会由私人来供给,如无偿建图书馆、饥荒的救济、私人资助的医学研究等。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供给,并不等于政府生产所有的公共物品,更不等于政府完全取代公共物品的市场。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通过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委托私人企业的间接生产方式来实现。前者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和地方公共团体经营等三种情形,后者包括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资源服务等六种情形。5.能否说政府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答:政府供给的物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公共物品,许多物品由政府提供并非因为是公共物品,而是因为这些物品所具有的正的外部性。典型的例子是基础教育。6.下面每种情况均涉及到外部性。试指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或两者兼而有之;并解释为什么自由市场对所述商品会生产得过多或过少。(1)从事研发的企业具有正外部性。在自由市场上从事研发的企业过少,这是因为在外部经济情况下,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其他企业都会搭便车,私人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2)排污企业具有负外部性。在自由市场上从事排污的企业过多,这是因为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3)在公园中心举行音乐会兼具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如果音乐能够带给大家的是享受和愉悦,则在公园中心的音乐会就存在正外部性,因为大部分人无须付费就可享受到美妙的音乐。如果音乐带来的是噪音污染,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则在公园中心的音乐会就存在负外部性。(4)吸烟具有负外部性。吸烟在更多时候都会给其他人造成危害,特别是在无烟区和公众场所吸烟,所以是负外部性。因为带给公众的伤害吸烟者无须支付成本。但如果在吸烟区吸烟,则对在场的所有烟民而言都是一种享受(这里不讨论是否将来身体的损害与吸烟的直接关系),那么这种场合的吸烟就存在正外部性。因为其他烟民都可以免费享受烟雾缭绕的快乐。7.完全禁止污染活动是一个好的想法吗?为什么?3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答:不是。污染破坏了自然环境,损害了社会公众的权益,其实质是厂商将部分生产成本(治理污染费用)转移到公众自身来承担,公众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必然与厂商就此提出交涉,要求其停止污染或给予赔偿。但是在一定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完全禁止污染活动这一作法实际是停止了厂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公众力量强制要求厂商停止污染性的生产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有时由于这一行为的成本过大,反而会造成比污染更大的公众利益的损害。由此,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污染被根除的成本(社会、企业)高于行为带来的好处,因此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所以,要限制或减少污染活动,可以通过污染权的交易。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污染控制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另一方面激励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8.设想A喜欢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而这干扰了他的众多邻居休息。那么,产权如何配置效率较高?如果A的众多邻居都喜欢在夜间听摇滚乐,只有极少数邻居不喜欢,那么,产权如何配置效率较高?如果A只有一个邻居B,且A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干扰了B的休息。矛盾应如何解决?答:明晰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的权利,并交由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当然,如果说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达到污染的强度,超过了这个国家规定的噪音标准,并形成了干扰,这就是侵权行为,从法律上讲它侵犯了相邻关系,所以邻居有权要求A停止干扰。如果A只有一个邻居B,且A夜间大声播放摇滚乐干扰了B的休息。这第三种情况也应该这样解决。如果A的众多邻居都喜欢在夜间听摇滚乐,只有极少数邻居不喜欢。那么A的众多邻居可以从A处购买播放摇滚乐的产权,并给予极少数不喜欢的邻居一定的经济补偿。三.计算题1.假设有10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而支付2美元,2而不管提供的路灯数量。若提供X盏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试求最优路灯安装只数。答: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人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美元,10人共支付20美元,这可以看成是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而安装路灯的成本函数为2,C(X)=X,则边际成本函数为MC=2X,令MR=MC,则2X=20,得X=10,最优路灯安装只数为10。见下图。成本MC=2MR=2O路灯103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2.假设一个养蜂场位于一个苹果园的边上,每个农场都位于竞争性市场上,设苹果的产品为A,蜂蜜的产量为H,两个农场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22CH(H)=H/100CA(A)=A/100-H,蜂蜜的价格是2,苹果的价格是3.要求:(1)若两个农场独立经营,则蜂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苹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2)若农场和养蜂场合并了,则利润最大化的蜂蜜产出为多少?苹果的产出为多少?(3)蜂蜜的社会有效产出为多少?如果两个农场分开经营,为了达到有效供给,应对蜂蜜生产实行多少补贴?答:(1)要使蜂蜜达到均衡产出,则需使蜂蜜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蜂蜜的边际收益,即其货价,故有dCH/dH=2H/100=2,故H=100,蜂蜜和苹果的均衡产出分别为100,150。22(2)若两个农场合并,则其总成本函数为C=H/100+A/100-H,分别对H和A求偏导,则2A/100=3,A=150;2H/100-1=2,H=150。故要使合并后的农场利润最大化,则蜂蜜和苹果的产出都为150。(3)从(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合并经营状态下,社会有效的蜂蜜产出为150。若两个农场主独立经营,由于外部经济的存在,蜂蜜也以生产150为佳,故政府应对养蜂主给予补贴,使得2×150/100=3,即蜂蜜生产者在每单位蜂蜜有3元收益时才会以150单位的量来生产。这时给予养蜂主的补贴是每单位蜂蜜1元。3.教育有利于一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一般来说,教育存在外部经济。政府为了鼓励教育,需对学校的学生给予补贴,现某国政府对凡参加高等教育的学生都给予1000元的补贴。初始状况如图8-1所示,试分析政府提供补贴后对高等教育人数的影响?每年学费/元初始供给2500需求每年注册人数/百万图8-1受教育学生与学费均衡图答:根据题意,现在政府给予每个注册学生以1000元的学费补贴,则相当于增加了市场上较低学费注册学校的供给,则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如图所示,达到一个新的供需均衡点,在此均衡点上,学费由每人2500元降为每人2000元,注册学生人数由每年500万增加为每年600万,达到了鼓励教育的目的。3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学费(元)/年25001500500700每年注册人数/百万3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个人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称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4.支出法——是通过对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来计算的国民收入。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把一国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5.收入法——是通过对本期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来计算的国民收入。这种方法将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计算一国一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以外,还包括国内生产净值、狭义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其他衡量指标。因此,要理解相关的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中,“总值”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即折旧,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即NDP=GDP−折旧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然后加上政府的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即: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经营利润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即:PI=NI−经营利润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在个人收入中,不是所有的个人收入总量都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称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用公式可表示为:DPI=PI−个人所得税2.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采取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1)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GDP=个人收入+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蓄(S),税收(T)。要注意的: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3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2)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DP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而P1P2…Pn分别表示对应的价格,则:GDP=P1Q1+P1P2+……+PnQn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设家庭支出为C,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出口为X,进口为M。则GDP=C+I+G+(X-M)。利用支出法计算GDP,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DP中。这些项目包括①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②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以最终产品来计算。如果涉及中间产品,需要采取增值法计算,以免造成重复计算。(3)从理论上来说,总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和总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此,两者之间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3.根据国民经济活动流转模型,如何理解国民收入流转循环中的恒等关系?答:根据国民经济活动的循环流转(CircularFlow)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国内生产总值。在两部门的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一笔交易中,消费者的支出转变为销售者的收入,因此,总的支出一定等于总的收入。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部分构成,即GDP=对消费品的支出C+对投资品的支出I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和用于储蓄两部分构成,即GDP=消费的部分C+储蓄的部分S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支出,即:C+S=C+I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向厂商和居民户征税形成了政府的收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给居民的转移支付形成了政府的支出。因此,三个部门中的经济活动由于政府部门的介入而形成了新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以及政府支出三个部分构成,即GDP=对消费品的支出C+对投资品的支出I+政府支出G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的部分以及用于政府收入的部分三个部分构成,即GDP=消费的部分C+储蓄的部分S+政府收入T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支出,即:C+I+G=C+S+T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一个外国部门就形成了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由于增加了一个外国部门,就有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通过进出口体现出来,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形成贸易顺差;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形成贸易逆差。因此,四部门经济由于对外贸易活动而形成了新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3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口(即国外购买支出)四个部分构成,即GDP=对消费品的支出C+对投资品的支出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由用于消费的部分、用于储蓄的部分、用于政府收入的部分以及用于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即外国的收入)四个部分构成,即GDP=消费的部分C+储蓄的部分S+政府收入T+对国外的转移支付Rf要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循环的条件是:收入=支出,即:C+I+G+NX=C+S+T+Rf也就是说,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因为任何一笔交易都涉及买方和卖方,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一笔交易中,消费者的支出会转变为销售者的收入,因此,一个经济活动总的支出一定等于总的收入。三、计算题1.假定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00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21000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是12000亿元,消费是180000亿元,试计算①储蓄;②投资;③政府支出。解答:(1)由Y=C+S,得:私人储蓄Sp=Y-C=210000亿元-180000亿元=30000亿元(2)先计算政府的盈余,政府盈余成为政府的储蓄,Sg=T-G=-12000亿元所以:由I=S,得,投资I=Sp+Sg=30000亿元+(-12000)亿元=18000亿元(3)由GDP=C+I+G,得:G=GDP-C-I=300000亿元-180000亿元-18000亿元=102000亿元2.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核算资料如表9.4所示。表9.4一国的国民收入核算(单位:亿元)个人租金收入310.8折旧2870.3雇员报酬15960.3个人消费支出16720.8营业税2120.3企业转移支付100.5国内私人总投资3950.3产品和劳务出口3390.8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5340.7产品和劳务进口3160.5净利息1790.8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300.6公司利润1820.7统计误差−7.0根据表9.4提供的相关数据,①用支出法计算GDP、NDP、NI;②用收入法计算GDP、NDP、NI。解答:(1)用支出法计算:GDP=C+I+G+NX=16720.8+3950.3+5340.7+(3390.8-3160.5)=26242.1(亿元)NDP=GDP-折旧=26242.1-2870.3=23371.8(亿元)NI=NDP-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23371.8-2120.3-100.5-(-7.0)=21158(亿元)3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2)用收入法计算GDP=个人租金收入+折旧+雇员报酬+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2870.3+15960.3+2120.3+100.5+1790.8+1300.6+1820.7+(-7.0)=26267.3(亿元)ND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营业税+企业转移支付+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15960.3+2120.3+100.5+1790.8+1300.6+1820.7+(-7.0)=23397(亿元)NI=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统计误差=310.8+15960.3+1790.8+1300.6+1820.7+(-7.0)=21176.2(亿元)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指一种相对的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2.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4.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5.乘数原理: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更大的变动。6.投资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变动的比率。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9.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10.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11.对外贸易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对外贸易变动的比率。二、画图题1.画图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对应关系。2.图示线性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3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3.画图说明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三、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I10050Y750110.8I10040C70010.2s=y–c=750–700=50(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D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y=(100+50)/(1–0.9)=1500………………………………消费函数变3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化后的收入s=-a+(1–b)y=-100+(1–0.9)×1500=50…………………..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y=2000–1500=500)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C1000.9(1tY)2.设一个封闭经济体系中的消费函数为。当I300,G160,税率T00t0.2,时,求(1)均衡收入为多少?*IGT0Y20001(1t)(2)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T分别为多少?Y125KII1(1t)7Y125KGG1(1t)7Y45KTT01(1t)14(3)假定政府购买增加到3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IGT0Y25001(1t)四、问答题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如何?CYSYCY(Y)(1)Y2.西方经济学中代表性的消费函数理论有哪几种?①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消费者容易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却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消费不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意义上的收入水平。②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不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3.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如何确定?各种乘数如何计算?只要将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与消费函数联立,便可得到收支相等的3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均衡国民收入。YCICY解联立方程,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为:*IY1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为:Y1KII1(10.17)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乘数为:Y1KCC14.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如何确定?各种乘数如何计算?将以下两方程联立:C=R(1-tY)Y=AE=C++IG(10.22)解联立方程,求得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为*IGTRT0Y1(1t)投资乘数:Y1KII1(1t)政府购买乘数:Y1KGG1(1t)税收乘数:YKTT01(1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YKTRTR1(1t)平衡预算乘数:11KBKGKT1(1t)1(1t)1(1t)5.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如何确定?各种乘数如何计算?将均衡国民收入方程、消费函数和进口函数联立如下方程:4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YCIGNXC[(1tY)T0TR]MM0mY解联立方程,求得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Y(IGTRT0XM0)1(1t)m投资乘数KI为Y1KII1(1t)m政府购买乘数KG为Y1KGG1(1t)m税收乘数KT为YKTT01(1t)m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为YKTRTR1(1t)m对外贸易乘数或称出口乘数KX为Y1KXX1(1t)m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投资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一般所说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即折旧,它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3.自发投资指的是利率为零时将会有的投资量,自发投资与利率无关。自发投资受到货币供给量、市场容量、社会资源状况和产出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引致投资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4.IS曲线(IS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或者说,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4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对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牺牲利息等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交易需求是指由人们的交易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投机需求人们为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一般投机需求与利率反相关。6.凯恩斯指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了,也就是说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跌,因而会将持有的所有证券换成货币,更不会去购买证券。这种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称“凯恩斯陷阱”。7.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或者说LM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货币市场均衡。二画图题1.画图说明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对应的政策含义。当利率极低(r0)时,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LM曲线在利率为r0时也表现为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这段水平线上的点表示相同的利率r0与不同的收入水平组合都能使货币市场均衡。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凯恩斯区域”,也称“萧条区域”。在这一区域,政府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和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当利率极高rn时,货币投机需求为零,人们手持货币量都是交易与预防需求量,LM曲线为一条与纵轴相平行的垂直线。垂直阶段的LM曲线的不同点代表不同水平的利率与相同的国民收入Yn的组合都能使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也被称为“古典区域”。在LM曲线的垂直阶段,实行扩4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有效的,具体效应与LM和IS曲线的斜率有关。2.图示IS曲线的推导过程。如图所示,当利率为r1时,对应的投资水平为I1,产品市场均衡必然要求储蓄水平为S1,S1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1,于是便能得到当利率为r1、国民收入为Y1时的均衡点E1,或者说E1点所代表的利率为r1、国民收入为Y1的组合正好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E2、E3……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的曲线便是IS曲线。3.图示LM曲线的推导过程。4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当利率为r时,货币投机需求为L,如果这时收入水平为Y,则货币交12b1易与预防需求为L,正好货币总需求(L+L)等于货币总供给,实现货币1b1b2b市场均衡,说明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正好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均衡11点为E。同样的道理,可以找到均衡点E,将所有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的曲线12便是LM曲线。4.画图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及均衡的变动过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如图,初始点A点,此时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这将导致收入增加,收入从A点向右平行移动;同时A点也处于L>M状态,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从A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这两个方向的调整的合力将使A点向右上方移动,例如到达B点(A→B)B点处,I=S,收入不再调整,但这时的货币需求仍然大于货币供给,这将导致利率继续上升,这时只有一种调整力量,因此B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例如到达C点(B→C)。C点处,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这将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从C点向左平行移动;同时C点也意味着L>M,仍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从C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这两个方向的调整的合力将使C点向左上方移动,例如到达D点。同理,D点将继续移动……直到E点才停止,实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4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过程1).当LM曲线不变而IS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同时均衡利率也上升。LM不变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都会下降。2).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利率则下降。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则会使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上升。3).当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情况要视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具体组合情况而定。三、计算题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I1502r,储蓄函数S500.2Y。求IS曲线方程。解: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即:150-2r500.2Y整理得:r1000.1Y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方程。解: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L0.000?即:r0.415?YG0.2Y-4r=200整理得:r=0.05Y-50即为LM曲线的方程。C1000.8y3.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i1506r,实L0.2y4r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单位都是亿美元),求(1)IS和LM曲线方程;IS曲线可以由I=S推导得到I=S=y-c150-6r=y-(100+0.8y)4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2501ry整理可得IS曲线方程:630LM曲线可以有L=M推导得到整理可得:r=0.05y-37.5(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2501ry630r0.05y37.5解方程可得:y=950y=950带入LM方程或IS方程可得:r=10四、问答题1.投资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企业决定是否投资主要取决于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时,企业才愿意投资。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的贴现率。若用P表示资本品的重置成本(即现在价值),Ri表示第i年的预期收益,资本使用期n年,资本使用期满的残值为T,则有R1R2RnTP(1MEC)(1MEC)2(1MEC)n(1MEC)n根据上面的式子,则可计算出资本边际效率MEC。显然,对于理性的企业而言,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此投资是合算的,否则将不投资。2.IS曲线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推导?IS曲线(IS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Y=C+I,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将均衡条件式、消费函数式和投资函数式联立方程整理后可得e1rYdd即表示两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函数关系。三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I+G=S+T,IS曲线方程式推导如下:整理可得4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YCIGNXYCICT0TR(1tY)CYIedrIedrNXXMMM0mY(TRT0)eG1(1t)rYdd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得到四部门经济中代表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四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有:整理可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方程式为(TRT0)eGXM01(1t)mrYdd3.货币需求是如何决定的?人们的持币需求主要来自于三类不同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用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L1=f(Y)=kYk为收入变动对于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L1)的影响系数,一般来说,0<k<1。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无关。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表示利率,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L2=(r)=u−hr人们的持币需求主要来自于三类不同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用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L1=f(Y)=kYk为收入变动对于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L1)的影响系数,一般来说,0<k<1。4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无关。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表示利率,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L2=(r)=u−hr4.LM曲线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推导?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假定M代表货币供给量,L代表货币需求量,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必有ML(kYuhrP)整理后可得uMkrYhhPh5.如何利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及其变动?IS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货币市场均衡。显然,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才能够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1).当LM曲线不变而IS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同时均衡利率也上升。LM不变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都会下降。2).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利率则下降。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则会使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上升。3).当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情况要视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具体组合情况而定。第十二章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需求曲线指能够使经济实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时的产量与价格的一种组合的点的集合。反映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关系。2.实际余额效应指一种价格水平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实际余额的反方向变动,进而使总需求和产出反方向变动的效应。利率效应指一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总需求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效应。净出口效应指价格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净出口反方向变动,进而总需求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效应。3.总供给(AS)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曲线指反映总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包括古典4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4.古典供给曲线: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这三个条件下,经济社会就业量并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就业量决定的总产出或总供给也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在到达充分就业产量之前,经济社会能够按照既定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出或国民收入。6.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的总供给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就越大。7.工资刚性指货币工资呈现出的只能提高而无法下降的特征;工资粘性是指货币工资水平较为稳定,其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粘性是指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其调整滞后于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调整价格是需要成本的。菜单成本,是指餐馆在改变饭菜价格时需要重印菜单而带来的成本,泛指企业调整价格所需付出的代价。8.货币幻觉指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货币工资也常常随之提高,但由于工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会产生货币货币幻觉,误以为实际工资提高了,便会增加劳动供给。如果总需求的变化是由货币量的变化引起的,则在古典情形中,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导致价格、工资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实际就业量和产出均不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称货币是中性的,简称货币中性。9.总供给变动是指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状况发生改变,从而使总供给发生变动,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产生较大幅度的移动,通常也被称为总供给冲击。二、画图题1.图示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各个区域的扩大需求政策效果。当供给曲线处于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比如:总需求曲线从AD4→AD5,国民收入仍然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f,价格水平由P3→P4。4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这意味着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和收入,而只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和通货膨胀。当供给曲线处于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总需求曲线从AD1→AD2国民收入将由Y1→Yk,价格水平仍然保持在P1水平在经济极度萧条时期,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政策促使均衡的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而且价格水平维持不变。当供给曲线处于右上方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比如:总需求曲线从AD2右移至AD3,国民收入将由Yk→Y2,价格水平P1→P2。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均衡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但要以价格水平的上涨或通货膨胀为代价。2.画图说明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如何造成经济的“滞胀”。原始状态: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点,均衡国民收入000为Y,均衡价格水平为P。当不利的总供给发生时,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00曲线从AS左移至AS,均衡点从E移至E,产出水平从原来的Y减少为Y,010101价格水平从原来的P上升为P。01这时,如果政府采取扩张需求的政策,总需求曲线从AD右移至AD,均衡01点则从E移至E,均衡产出水平恢复为原来的Y水平,但要付出高通货膨胀120的代价,价格水平将从P继续上升至P。所以,这种不采用扩张需求的政策,12则国民收入处于低水平,为了扩大国民收入水平,又得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这种状况就被称为“通胀”。三、计算题1.设某经济体的总供给函数为AS=600,总需求函数为AD=800−50P,试求均衡产出与均衡价5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格是多少?如果AD曲线斜率不变,均衡价格水平升至6,试求新的总需求函数。解:当总供求均衡时,AS=AD800−50P=600p=4Y=800-50×4=600所以,均衡价格为4,均衡国民收入为600.当均衡价格为6,均衡国民收入仍为600,AD曲线斜率不变,则方程可列为:Y=a-50P,将P=6,Y=600代入,得新的总需求函数:Y=900-50P2.设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其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试求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支出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解: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M0.3475Y41500.5GP整理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AD:MY11942.41.4G2.8P当G政府购买增加时,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四、问答题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此题可以从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和净出口效应三方面来考虑。具体内容见PPT9、10。2.完整的总供给曲线有哪3个区域?分别代表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完整的总供给曲线具有3个区域: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向上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和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代表经济社会处于极度萧条时期,价格水平在产出或国民收入上升时保持不变。常规区域,价格水平随产出的增加而增加,代表经济社会正走向充分就业状态,古曲区域,价格水平的变动不再引起产出的变动,代表经济社会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可以从工资刚性假说、工资粘性假说、价格粘性假说和货币幻觉假说四个方面考虑。具体内容见PPT22——25.4.在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区域,扩大需求政策的效果有何不同?当供给曲线处于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时,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和收入,而只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和通货膨胀。当供给曲线处于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时,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政策促使均衡的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而且价5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格水平维持不变。当供给曲线处于右上方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时,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均衡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但要以价格水平的上涨或通货膨胀为代价。5.如何用AD-AS模型解释总供给冲击带来的经济影响?当不利的总供给发生时,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0左移至AS1,均衡点从E0移至E1,产出水平从原来的Y0减少为Y1,价格水平从原来的P0上升为P1。这时,扩张需求的政策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至AD1,均衡点则从E1移至E2,均衡产出水平恢复为原来的Y0水平,但要付出高通货膨胀的代价,价格水平将从P1继续上升至P2。所以,这时不采用扩张需求的政策,则国民收入处于低水平,为了扩大国民收入水平,又得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经济进入“通胀”。第十三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自然失业率”?要点和提示:根据本章第一节的解释,对“自然失业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换言之,经济学家关于自然失业率的定义并不完全统一,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2.考察一下美国最近几年的失业和经济增长状况,看看是否符合奥肯定律?要点和提示:可以从官方网站(如censusbureau等)查询相关数据。不同5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时期的情况可能不同,不一定与奥肯定律给出的数值完全一致。3.控制或降低失业率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要点和提示:基本思路可以按照菲利普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解释来考虑调控政策。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经济学思想来解释。像政府扩大支出,宽松的投资政策,工人的技能培训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措施。4.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哪些影响?要点和提示:参见第二章第三部分,“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可以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没有发生过滞胀?你是如何判断和解释滞胀的?要点和提示: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我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动情况。通货膨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1989年、1993年以及2007年前后的通货膨胀比较明显。6.有人认为,通货膨胀会使存款贬值,相当于政府收了税。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此作出解释。要点和提示:央行发行货币的依据是政府债券。因此,可以认为货币实际上是政府发行的。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公众因货币贬值受到的损失,实际上是被政府拿去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看,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如同政府的税收。7.考察你所了解的国内最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看看有哪些影响因素在起作用?要点和提示:观察近几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并根据这些年的经济环境进行解释。没有统一答案。8.试讨论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要点和提示: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认识失业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比如价值决定、各种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十四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略。二、思考题试列举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要点和提示:可参考本章第一节第二部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来回答,鼓励更多的补充。2.试列举技术进步都有哪些具体表现。要点和提示:技术进步一般是指生产工艺、制造技能、产品性能等方而的改进和创新。如对旧设备的改造,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开发新产品等等。也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明,如在管理方式和制度等方面的进5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步。3.试阐述技术进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要点和提示:主要参考本章第三节第四部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4.经济周期主要有哪些类型?要点和提示: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也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认识较多地与经济周期的原因联系起来。如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建筑周期,以及技术进步周期、大选周期(政治周期)、实际经济周期等。5.试评价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要点和提示: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通常被称为金融危机,因为这次危机的起源以及影响范围主要在金融领域。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较长,人们对危机原因的认识也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KennethRogoff)的观点:费解的金融产品、迟钝的监管者、神经质的投资者,这就是21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自己的认识。6.你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有哪些共同点或差异?要点和提示:本章关于经济周期原因的介绍可以作为参考,还需要阅读一些文献才能增进理解。一般地,不同国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表现具有共性。差异性可以考虑我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更为积极,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后来居上。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财政工具而采取的各项财政措施的总和。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4.税收——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5.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6.公债——是政府凭借信用融资取得的收入。7.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水平下降、总需求减少和国民收入减少的作用。8.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5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9.基础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10.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可能为了应付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持有少量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11.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因挤兑风潮而倒闭,同时也为了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所吸收的每一笔存款,通常会规定一个必须备有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12.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其收受的商业票据拿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利率。1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14.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1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解答: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上述四项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他们间往往存在矛盾,政策目标的选样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具体而言,除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多一致性之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0−*+充分就业−0+−经济增长*+0−国际收支平衡+−−0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关系矛盾;“*”表示目标关系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0”表示目标相同。2.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解答:银行活期存款总额与初期存款比率称为存款创造乘数。由于在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1非现金结算制度及存在现金漏出与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创造乘数为kD,rdrcre所以存款创造系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出比率成反比。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解答: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当局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经常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政策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道义上的劝告与规定利率上限。4.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解答: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以及影响范围广等5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优势。因而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中央银行稳定经济最灵活的政策手段,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政策手段。5.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解答:对于何时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关键要看调节国民经济的哪个方面以及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以刺激总需求为例,如果要刺激私人投资,最好使用财政政策中的投资补贴政策;若刺激消费,则可采用增加转移性支出和减少所得税的财政政策。由于IS曲线与LM曲线都会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当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直,财政政策效果也越大。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较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6.在何种情况下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解答:对于何时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关键要看调节国民经济的哪个方面以及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以刺激总需求为例,如果要刺激投资中的房地产建设,就应采取货币政策。由于IS曲线与LM曲线都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当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直,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应较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7.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应当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解答:“凯恩斯陷阱”也称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这时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大,应采取财政政策。8.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为什么?解答:经济的“古典区域”是指LM曲线的垂直阶段。它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大,因此应采取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9.如何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克服“滞胀”?解答:当通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首要目标。此时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三、论述题1.试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及其作用。解答: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5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预缴进口保证金;⑥其它政策工具。(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它是指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2.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解答: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经济体系中侧重不同的领域,具备的不同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两者必须紧密配合,取长补短。(1)调节的范围不同。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2)调节的侧重点不同。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反之,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而言带有更为鲜明的总量特征,因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能够直接管理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部门,正是运用货币政策对之加以调控;同时,商业性金融信贷自身的市场化经营原则要求银根松紧的变化大体一视同仁地覆盖其全部资金运动,贷款差别利率等旨在区别对待不同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以调节结构的手段,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和发挥作用,并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日趋有限。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都服务于相同的宏观经济目标,但侧重点不同,各自对于不同目标的作用,便有所区别。比如,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收入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居先;在稳定物价方面,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则排在首位。(3)调节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有税收、预算支出、公债、财政补贴、贴息等,货币政策所凭借的手段,则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贷款安排等。(4)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空间不同。例如,人们可以把货币政策比作一根拴在经济之车上面的绳子,认为当经济向上步入通货膨胀时,它可以拉住其别走太远,但当经济处于通货紧缩而无力向上爬坡时,它却无法推动。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经济运行状况下,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差异。一般而言,货币政策长于应对通货膨胀阶段的问题,而财政政策在应对内需不足、解决通货紧缩阶段的问题时更具优势。(5)两大政策所调控的资金所遵循的经济运行机理不同。货币政策调控下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是按照追求微观直接效益(利润)目标的市场原则展开竞争的,只愿意“锦上添花”,即按照商业化原则投向尽可能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和状态良好的企业,这对于商业性金融而言是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与此不同,财政政策下的资金运作在承认市场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并且应该超越微观直接效益的眼界而注重追求长远、综合、宏观、社会的效益,财政政策可以和必须在关注基本民生、施行“雪中送炭”式的支持扶助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政策的时差与调节的时滞不同。一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批准这样一整套程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差较长;而货币政策由于通常是由具备较强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人数不多的高级决策层所制定,其时差较短。调节时滞,是指政策从其调节动作的发生到调节效果的显现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由于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运用某些强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时滞5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较短;而货币政策则由于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作用于调节对象,其时滞长于财政政策。3.论述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和LM曲线斜率的关系。解答:(1)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小与IS曲线的斜率有关。设定LM曲线的斜率不变,选取两条不同斜率的IS曲线:IS1与IS2曲线,其中IS2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比IS1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初始状态下,它们与LM曲线均在E0点相交,因此,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假定向右平移的距离是E0E3,即IS1曲线、IS2曲线向右分别平移到IS1"和IS2",与LM曲线分别相交于E1点与E2点,新的均衡利率与产量组合分别为(r1,y1)与(r2,y2),明显有y1y2,即LM曲线的斜率越大,同等力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同理可以分析得出,LM曲线的斜率越大,同等力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国民收入减少得越多,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5.如何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克服经济下滑?解答: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不十分严重时,可采用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以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尽管会产生“挤出效应”,但对刺激总需求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的供给量可以抑制由于货币供给量过多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采用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紧缩货币提高利率,从货币供给方面控制通货膨胀;通过紧缩财政,降低总需求水平,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同时防止利率上升过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十分严重时,可采用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组合,通过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消除财政赤字,但又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防止由于财政过度紧缩引起的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用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这样能有力地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但提高了利率水平,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克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保持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刺激了经济。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5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2.绝对优势——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3.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4.H-O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并且出口,并且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5.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6.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7.国际金融——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8.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9.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10.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11.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任凭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12.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13.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14.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账户,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15.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16.BP曲线——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的曲线即为BP曲线。二、计算题1.假设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6.82元人民币,试求(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2)售价1772.2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是多少?(3)售价2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解答:(1)由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6.82元人民币可得,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1元人民币=0.1466美元,即RMB¥1=$0.1466。60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2)售价1772.2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为:1772.2×$0.1466=$259.85(3)售价2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2000×RMB¥6.82=RMB¥13640。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解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α+βy+e-dr+g0+x0-m0-γy解得y=(α+e+g0+x0-m0-dr)/(1-β+γ),从而得政府支出乘数为kg=10/3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国民收入增加100/3单位货币,进而使得该国进口增加20/3即6.67个货币单位。3.设某国宏观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消费函数c=28+0.8yd,投资I=20,政府购买支出g=26,税收函数t=25+0.2y,出口x=20,进口函数m=2+0.1y(计算单位均为10亿美元)。试求该国均衡产出与贸易赤字(或盈余)。解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即有y=28+0.8(y-25-0.2y)+20+26+(20-2-0.1y),解得该国均衡产出y=156.5217(10亿美元)=1565.22亿美元X-M=10×(20-2-15.65217)=23.48亿美元,即该国的贸易盈余为23.48亿美元。三、问答题1.试述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所谓绝对优势是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分工能提高生产率,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的地区之间,而且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两国之间的贸易应建立在成本差异的基础上。假如一个国家的人力和资本专门用来生产在气候、土壤和矿藏等方面具有自然优势的产品,或者专门生产在工艺技术方面具有称之为获得性优势的产品,用以交换别的国家在其自然条件或工艺技术上又有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的国际分工,两国的总产出相对于自给自足时会增加,贸易国双方都将从贸易中得益。绝对优势理论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有其正确的方面,它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获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2.试述相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相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最早提出的国家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原理表明,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生产领域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发挥自身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比较利益。相对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以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61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相对优势理论的贡献主要有:(1)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正确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采用“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其局限性有:(1)没有揭示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仅说明如何参与,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2)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3)理论假设过于静态,与现实有较大差异。既容易使人忽视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也不利于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3.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二是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不同,也就是说,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说明了两国贸易的原因是互利,但是并没有说明相对优势产生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作了一定的研究,为一国如何利用本国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以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1)具有庸俗性。该理论建立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抛弃了劳动价值论,抹煞了劳动收人与财产收人的差别。三要素论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能缺少的三个要素,商品价值是由这三个要素所提供的生产性和服务性项目共同创造的。这个观点曾经遭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2)抹煞了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3)这个理论的建立是以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为前提的,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实不符。(4)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掩盖了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事实。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产生行业内部贸易并不是基于比较优势,而是因为:第一,各国消费者的偏好是多样性的。第二,在一些垄断竞争的行业,规模经济限制了行业只能生产有限种类的产品,每一种类产品的生产就只能是小规模的。为追求规模经济,各国都只选择有限种类的产品生产。这样,各国不生产的那些种类的产品需要通过进口获得。这是规模经济导致行业内部贸易最主要的原因。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仍属于静态分析。5.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解答:该理论认为,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型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命阶段。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不同,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有差异,同时技术差距理论指出技术模仿有时滞现象,因而随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产品就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O模型以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在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6.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解答: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它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口总政策;②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政策;③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政策。从政策本身和作用来看,国际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贸易政策除了以上62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两种外,还有一种是互惠贸易政策。6.简述国际结算的方式与工具。解答: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国际结算经历了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两个阶段,目前非现金结算已代替现金结算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形式,在国际结算中,两国银行以相互抵账的办法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是票据。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权利单据。凡赋予持有人一定权利的各种凭证,如提单、存单、保险单等都属于票据。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一定的金额为目的、用于债权债务的清偿和结算的凭证,它主要包括汇票、支票和本票。国际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三种主要方式,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在以上三种基本结算方式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资金融通方式。7.试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分类。解答: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划分。(1)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新兴离岸金融市场。在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上,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债券业务,交易主要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规管辖。在新兴离岸金融市场,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的管辖。(2)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等。国际外汇市场是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国际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信贷或证券发行,或称长期资金市场。国际黄金市场是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3)按融资渠道不同,可分为国际信贷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国际信贷市场主要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按照借贷期限长短由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8.什么叫汇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解答: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折算两个国家的货币比例,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外汇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此外,在国际金融实务中,还存在一种美元标价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欧洲货币市场兴起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外汇交易量迅速增长,为了便于在国际间进行外汇业务交易,银行间的报价,都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至今已成习惯。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所公布的外汇牌价,都是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非美元货币之间的汇率则通过各自对美元的汇率套算,作为报价的基础。9.试述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解答:固定汇率制是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或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固定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便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也使进行这些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损失较小,而有利于这些国际经济交易的进行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固定汇率制也有突出的缺点:(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2)固63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定汇率制有牺牲内部平衡之虞。软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进行市场干预,一方面会使其外汇储备流失,另一方面又会形成紧缩性的经济影响。硬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进行市场干预,会形成扩张性经济影响,加快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3)易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10.试述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解答: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1)汇率能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2)只要国际收支失衡不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不会产生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的实现。(3)减少了对储备的需要,并使逆差国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流失。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缺点有:(1)汇率频繁与剧烈的波动,使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难以核算成本和利润,并使他们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外汇风险损失,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为外汇投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这必然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11.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什么总是平衡的?既然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还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解答:国际收支账户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原始资料当事人为了各种原因故意改变、伪造或压低某些项目的数字,某些交易项目属于跨年度性的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短期资本的国际移动等原因,官方统计所得到的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两者之间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达到平衡,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与贷方之间出现差额。因此,设立一个错误与遗漏项目,以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字来抵补前面所有项目借方与贷方之间的差额,从而使借贷双方最终达到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保持平衡是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来说的,其中某些项目的借方总额不一定等于贷方总额。各国对国际收支差额有不同的定义和尺度,通常把官方结算差额看作国际收支差额,即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的差额作为国际收支差额,所以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12.试推导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解答:BP曲线可以用四象限图法推导出来,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第二象限中的曲线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象限中的直线是0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线,它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条件NX(y)F(r)。第四象限中的曲线为净出口曲线,它是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在第一象限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从F1减少到F2。假如资本账户原来是平0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线,净出口必须从NX1减少到NX2。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有两个对应点,同理也可以找到其它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每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不在BP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64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当一国进口倾向扩大时,IS曲线变得(B)。A.平缓B.陡峭C.不变D.不确定2.BP曲线是用以考察国际收支平衡时,(D)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A.国民收入与价格B.国民收入与政府购买C.国民收入与净出口额D.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3.在BP曲线右方的任一点,均表明(A)。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资本净流出小于净出口D.资本净流出大于净出口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国内物价水平上升,那么BP曲线将向(A)移动。A.左方B.右方C.不确定D.保持不变5.在国内和国外价格都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BP曲线将向(A)移动。A.左方B.右方C.保持不变D.不确定6.短期内,(B)对内部均衡的影响大于对外部均衡的影响。A.货币政策B.就业政策C.价格政策D.财政政策7.在开放经济中,下列(B)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A.国际收支平衡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C.经济均衡增长D.消除通货膨胀8.如果一国处于内部均衡,但国际收支有赤字的状况,这时最适宜的政策选择将是(C)。65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A.扩张的财政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C.促使本币贬值D.扩张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混合使用9.在固定汇率制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A)。A.有效B.无效C.无限大D.不确定10.在固定汇率制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B)。A.有效B.无效C.无限大D.不确定11.与封闭经济体系相比,在开放体系中,政府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将(A)。A.变小,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B.变大,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大C.不变,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D.无法确定二、判断题1.BP曲线表示的是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关系。(√)2.一国支出的变动对他国收入的影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溢出效应。(√)3.国际收支顺差将同时降低国内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4.浮动汇率制度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应被净出口下降所抵消。(×)5.在一国出现内外部不均衡时,宏观经济政策完全无效。(×)6.汇率的变化将会对BP曲线的位置产生影响。(√)7.一国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只影响本国经济,对他国经济没有影响。(×)8.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三、问答题1.用图形分析法说明净出口曲线越平坦,BP曲线越平缓,其斜率越小。b解答:根据四象图法推导BP曲线,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净出口曲线NX(y)abba比NX(y)平坦,而对应净出口曲线NX(y)的BP曲线为BP,对应净出口曲线NX(y)abb的BP曲线为BP。而从图形上可以看出,曲线BP比曲线BP平坦。所以总结出如下结论:净出口曲线越平坦,BP曲线越平缓,其斜率越小。66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raBPbr2BPr1F(r)F1Fy1y2y3yF(r)2aNX(y)NX2bNX(y)NX1045NX(y)BP曲线的推导2.试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斜率大于封闭条件下的IS曲线斜率。解答:根据四象图法推导IS曲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为c+i+g+x,总供给为c+s+t+m;而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为c+i+g,总供给为c+s+t。根据四象图推导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斜率明显大于封闭条件下的IS曲线斜率。rIS(开)i+g+xIS(封)i+gOi+g+xys+t0s+t+m45s+t+m开放经济中IS曲线与封闭经济中IS3.试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实现内部经济的均衡。解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政策无效;只有当资本完全流动或不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才能用来调节内部经济的失衡。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得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保持不变;反之则反之。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与利率均增加;反之则反之。6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4.试述浮动汇率制度下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实现内部经济的均衡。解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无效;只有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或不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才能用来调节内部经济的失衡。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或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得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保持不变;反之则反之。5.试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实现内部经济的均衡。解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或不完全流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会引起利率下降与国民收入的上升,并伴随着经常账户收支的恶化,在长期内则会导致收入、利率、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到期初水平,但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只能在短期内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上升,否则应在短期内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无法利用货币政策调节内部经济失衡。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无效,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实现内部经济的均衡。6.试述浮动汇率制度下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实现内部经济的均衡。解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利率水平不变;如果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出现通货膨胀倾向时,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下降,利率水平也不变。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或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利率水平下降;如果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出现通货膨胀倾向时,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得国民收入下降,利率水平上升。7.当一国经济既存在通货膨胀又有国际收支赤字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配合?解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和车外均衡,即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国内非均衡或国外非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对外贸易政策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政府应当采取如下的政策组合:(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出售债券、回笼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等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国内利息率上升,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下降,压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进口量亦随收人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同时,较高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并吸收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以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3)贸易保护性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等;外汇管制政策,如制定限制外汇流出,促进外汇流入的政策等。贸易保护性政策和外汇管制政策可以进口,促进资本流入,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会影响与本国经济往来密切的国家的利益,因此,需要考虑对方的反映,以免采取报复措施。总之,一国处于国内、外均衡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经济政策加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作用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效果比较直接;外贸、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又会影响多边贸易关系,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来间接地调节国内总需求水平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各种政策对经济总量的不同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有利于宏观经济,同时实现国内、外的均衡。68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修订(陈喜强版)8.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中,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增加本国的净出口,那么(1)减少政府购买性支出是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2)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增加货币供给是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解答:(1)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减少政府购买性支出有助于增加本国的净出口。因为减少政府购买性支出会导致本国的利率下降,从而导致外国资金的流出而使本币贬值,本币的贬值则导致本国商品的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即增加本国的净出口。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国民收入总量没有变化,但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减少政府购买性支出这种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本币贬值对出口产生了完全的挤入效应。(2)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增加货币供给则导致利率下降,造成本国资金外流从而使本币贬值,进而导致净出口增加。因此可知,此举有助于增加本国的净出口这一目标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IS与LM曲线的同时右移直至利率恢复到世界利率水平为止,国民收入上升。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