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2-04-22 13:41:07 发布

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2月60 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2月60 目   录第一章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4第一节世界能源发展趋势4第二节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6第三节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概述10第二章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3第一节中国能源发展趋势13第二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背景18第三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29第四节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趋势34第五节我国VC/PE参与节能环保行业情况44第三章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情况47第一节节能环保板块情况47第二节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情况49第三节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列表52附录1我国节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57附录2节能管理标准6060 概述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可以将其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大产业。我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指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之首。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指导意见。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60 第一章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第一节世界能源发展趋势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为代表的世界能源消费急剧增大。初期主要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开采与消费开始大幅度的增加,并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虽然经历了本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高涨,但石油及化石能源消费量却不见有丝毫减少的趋势。以2011年为例,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以石油换算为122亿7460万吨,其中石油占33.1%、煤炭占23.7%、天然气占30.3%,化石燃料的消费量依然占87.1%。由于资产寿命周期较长,化石燃料组合的变化相对缓慢,但天然气和非矿物燃料所占份额将提高,而原煤和石油的份额将降低。增长最快的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预计2010-30年间每年增长8.2%;化石燃料中,天然气增长最快(年均2.1%)。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单位:百万吨油当量Mtoe地区/国家原油天然气原煤核能水力发电再生能源总计美国833.6626501.9188.274.345.32269.3中国461.8117.61839.419.515717.12613.2欧盟645.9403.1285.9205.369.680.91690.7亚太1316.1531.52553.2108248.146.44803.3世界总计4059.12905.63724.3599.3791.5194.812274.6从2010年起,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一大国,201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为26.13亿吨石油当量(折合34.8亿吨标准煤),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21.29%,其中原煤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70.39%,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其比例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和收入增长是世界能源需求的两个最强大推动因素。自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四倍多,实际收入增长了2560 倍,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22.5倍。20年持续的全球一体化,中低收入经济体快速增长,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而收入增长呈上升趋势。2030年世界人口、一次能源、GDP预测:在过去2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6亿,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4亿。世界的实际收入在过去20年增长了87%,而未来20年预计会增长100%。在全球层面,能源经济学所提出的最根本关系仍然有效,即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收入意味着更高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过去的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45%,未来20年将增长39%,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70亿吨石油当量。2010年至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增长1.7%,2020年以后,增速将逐步降低。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30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率可能与1970年至1990年增长率(年均0.7%)大致相同。在世界能源消耗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和提高单位GDP能耗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能源消费大国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第二节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减少工业化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避免全球变暖60 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全球共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投入巨额资金,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并试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和设置碳关税壁垒,提高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和市场进入门槛。(一)节能产业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一、60 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发展速度迅猛。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市场规模约为5600亿美元,2007年约为6000亿美元,2008年达到6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其中2008-2015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8%,较1999-2007年年均增长率提高1.5个百分点。二、节能产品。节能产品中以LED为代表,LED产业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衬底、材料外延等环节,中游包括芯片制作、芯片切割、测试等环节,下游包括封装、应用等环节。其中,产业上游跟中游约占全行业利润的70%,下游的封装环节占据10%-20%,下游的应用环节占据其余的10%-20%。世界LED产业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欧美及韩国等地。其中日本规模最大,2009年占据全球LED产值的50%左右,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LED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其封装产量占据世界第一,产值位居全球第二。三、节能服务。节能服务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居民、商业、工业、市政以及农业等。尽管不同国家的ESCO(能源服务公司)主攻的节能领域有所侧重,但是在很多国家,工业领域的节能服务是ESCO的主要服务项目。美国是ESCO的发源地,是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估计,2006年美国的节能服务产业的产值约为36亿美元。在美国的节能服务业市场中,包括MUSH市场(这一市场包括对市政府和州政府、大学院校、中小学校及医院的节能服务)、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公共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居民节能服务市场、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和商业节能服务市场。其中,MUSH市场占据的产值份额最大,2006年为58%,产值超过20亿美元。日本也于1996年开始涌现与节能服务公司相关的业务活动,2007年日本全国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达80多家,营业额约400亿日元。现在,节能服务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市场规模达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二)环保产业60 在2008年全球环保市场份额中,美国占全球的36%,居第一;西欧占29%,排名第二;日本占16%,排名第三。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全球的份额中比重较小,但其需求增长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环保产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美国是当今环保市场最大国家,占全球环保产业总值的1/3。日本环保产业在洁净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如绿色汽车和运输设备生产居世界前列,节能产品和生物技术也是日本环保产业集中发展的对象,2010年日本环保产业的产值为354亿美元。环保装备产业的重点企业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东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西门子AG发电公司、弗洛特威务环保有限公司等。从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看,环保装备将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产业由终端向源流控制发展,其发展重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此外,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给世界环保装备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和挑战。(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2009年世界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600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1.8万亿美元。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该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2400亿美元,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最大的支柱产业。美国每年回收处理含铁废料7000万吨,其中出口废钢铁1500万吨,占世界的30%;回收处理废纸6000万吨,其中出口1000万吨,占世界的40%;回收废铝410万吨、废铜150万吨、废玻璃60 250万吨、废轮胎5600万吨以及废塑料45万吨,固体废物回收率为40%-50%,生活废弃物的回收率为35%-40%。每年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约1000亿美元,每年销售收入约200亿美元。此外,欧盟、日本等国在再生资源产业方面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交易市场。(四)再制造产业再制造产业结构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汽车、工程机械、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领域。再制造在节材、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成效显着。每年全世界再制造业节省的材料达到1400万吨。再制造节省的能源相当于8个中等规模核电厂的年发电量或者1600万桶原油,能够维持600万辆客车运行1年。再制造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2009年全球再制造业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2/3以上,近700亿美元。2005年,美国专业化制造公司数量已达7.3万个,直接雇员10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750亿美元,年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0.4%。再制造产业已深入到如汽车、压缩机、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办公用品、轮胎、墨盒、阀门等多个工业领域。在美国所有的再制造行业中,汽车再制造业是最大的。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一些大企业都相继开展了再制造,宝马、大众、梅塞德斯等汽车企业建立了汽车拆卸试验中心;瑞士的卡斯特林公司专门向世界各国提供再制造服务;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在汽车的整个寿命周期都体现回收利用的概念,从设计开始就注重汽车的可回收性,到报废时再拆卸回收利用。机械装备再制造产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进入。如全球装备制造业巨头卡特彼勒公司,成立了独立的再制造技术部门,2005年该部门创下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并有望在以后几年至少以15%的年增长率递增。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以CAT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包括小松、日立、神钢、斗山和现代等企业已经纷纷投入再制造行业。60 第三节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概述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主导型、法规驱动型产业,产业规模取决于政府节能环保目标的要求,同时需要高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把公众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将环境法规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制动力,将政府的方针政策作为产业发展的引力与支撑力。在推动和引导的同时,各国政府也通过财税和投融资等多种渠道,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由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采取多种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给予扶持,这些国家的节能环保产业得以迅猛的发展,占据世界的领先位置。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营造体系化、规范化的法律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美国于2009年6月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CESA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CESA法案)是美国首个以限制污染与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的法案。法案共分为四大部分:(1)清洁能源。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低碳交通燃料、清洁电动汽车以及智能电网与输电的普及应用等。(2)提高能效。提高所有经济部门的能效,包括建筑、电器、交通运输以及工业界等。(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温室气体排放设置限额。(4)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变。在美国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变过程中保护美国消费者和工业界并增加绿色就业机会。60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要求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规定美国到2020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为此,美国政府一方面增加国内油气供应,有限度地开采近海油气;另一方面,鼓励投资研发,提供技术,以减少石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预计到2030年,石油消费量至少将减少35%,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下降到79%;进口石油依存度将从2007年的58%下降到41%,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从16%下降到14%。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并依靠新能源领域技术的突破。因此,美国政府在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研发等。奥巴马政府计划强行执行2007年众议院的决定,到2020年把联邦燃油经济的标准从现在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7.5英里提高到35英里。为了鼓励私人购买采用先进的油电混合技术的轿车,政府打算为每位购买这样一辆汽车的个人减税7000美元。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根据这一机制,美国发电、炼油、炼钢等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将逐步减少,超额排放需要购买排放权。美国政府支持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对所有污染额度进行拍卖,到2050年美国要减少8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对于1990年)。拍卖所得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每年150亿美元),投资的关键领域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示范、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及建立清洁市场;部分用于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基金,其他都将用于退税和转移支付,克服由于向新能源、低碳经济转型给家庭和社区造成的不良影响。《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还允许各企业通过植树和保护森林等手段抵消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求到2020年时,电力部门至少有12%的发电量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这一点与欧盟相比仍有差距,欧盟要求到2020年时,电力部门至少有20%的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近期,美国能源部发表报告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近年来大力开发风能,风能发电已占美国电力供应的近2%。报告称,2008年,美国利用风能量比上一年增加60%,新增风能发电能力占所有新增发电能力的42%。报告指出,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美国去年用于开发风能项目的投资仍然高达160亿美元,投资力度超过往年,投资数额位于世界之首。报告预计,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2009年将建设更多的风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进一步大增。60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批准每年投资10亿美元,供新建立的燃煤发电站进行碳捕捉,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则需提高50%。美国所有的州都有建筑健康、消防及安全规范,其中的40个州还有建筑能效规范。有的节能规范规定了新建筑必须采取的最低阻热措施。据能源部估计,修改建筑规范为美国消费者在1991年到2005年间节省了47亿美元电费。与此同时,有几个已经制定能效规范的州在考虑采用国际规范委员会(InternationalCodeCouncil)2005年颁布的某个示范规范的最新版本。预计到2010年,建筑能效规范在美国减少的一次能源消耗量会为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100亿美元。   2009年美国的经济恢复与再投资计划为新能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能源部门可以使用的资金达到了380多亿美元。其中,能源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占168亿美元,环境管理占60亿美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传输系统的工程贷款担保为60亿美元,电网现代化占45亿美元,碳捕获与碳封存技术占34亿美元,基础研究占16亿美元,支持高级研究工程机构(ARPA-E)4亿美元。《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是一部综合性的能源立法,核心是通过创造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通过减少对国外石油依存度来提升美国的国家安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该法案的推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60 第二章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节中国能源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态势。能源向非总量从1978年的57144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285000万吨标准煤,30年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5.4%,其中,煤炭年均增长5.3%,石油年均增长5.3%4.8%,水电、风电、核电年均增长8.8%。1980-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年份能源消费总量(万tec)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消费弹性系数1980602752.97.80.371990987031.83.80.4820001385533.58.40.4220082850007.390.81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为24亿吨石油当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为26.13亿吨石油当量(折合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增长11.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以及清洁能源的巨大投入,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属于较低水平。中国单位GDP能耗处于下降态势,由2001年的11.47吨标准煤/万美元降低到2007年的8.06吨标准煤/万美元,年均下降率为5.7%尤其是2004年以来下降更快,2004年至2007年4年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89吨标准煤/万美元,年均下降率为12.3%。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按照购买力平价对比,2009年中国每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是美国的1.6倍,日本的2.1倍。60 世界主要国家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吨标准油/万美元(购买力平价法,2005年不变价)国家/地区200020052007200820092010世界2.021.941.841.831.83 高收入国家1.711.611.531.51.491.48中等收入国家2.612.472.292.272.25 低收入国家3.543.183.082.992.91 中国3.253.162.842.82.73 美国2.041.841.771.731.71.71日本1.431.341.271.241.261.27印度2.542.141.971.951.95 俄罗斯4.913.843.383.283.35 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历史对比与发展趋势: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我60 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由于我国存在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的特点,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费缺口不断扩大。1978-1991年,我国能源一直供大于求,但从1992年起,我国能源共需求口有正转负,并呈不断扩大趋势。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3.7亿吨标准煤,同比上升7.2%,是2001年13.74亿吨标准煤的1.7倍,期间年均增长9.5%;同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14.32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6.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0.8%。2007年供需缺口为2.8亿吨标准煤,比2006年上升9.4%。从2001年到2007年,虽然中国能源生产持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因此能源缺口不断扩大。60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国,2001~2011年,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的比例从66.7%上升到70.38%,石油的比重从22.9%下降到17.67%,天然气从2.6%上升到4.5%,水电、核电、风电三者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7.9%上升到2011年的13.6%,中国能源消费中,煤一直占2/3以上的份额,因此我国以煤为消费主体的能源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2011年主要国家煤炭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及煤炭储量比较从国际范围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压力小,而煤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严重得多。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按照单位能源计算,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要比天然气高80%,比石油高20%,这还不包括煤矿释放出来的甲烷和煤层的自然燃烧所释放出的能量。因此,煤炭发电和燃煤锅炉废气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10年,我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将占世界总量的22.3%,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它对煤炭这种矿物燃料高度依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不断填补能源消费缺口,减少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将是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800万桶/日,达到1750万桶/日,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60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趋势图: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年能源消耗将超过33亿吨石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重将从现在的21.2%增加到23%。其中,煤炭的比例将下降,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将有所提升。60 第二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背景"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经历经历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而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依靠高耗能工业,由此带来我国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大量的SO2,导致土壤酸化,粮食减产等;预计到2020年治理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成本将占GDP的13%,重污染行业对经济和二氧化硫污染贡献不成正比。水污染方面,我国良好水质占41.8%,中度污染占30.3%,重度污染占27.9%,水质富营养化严重。COD排放全国有10个城市处于60-112万吨/年。固体废物污染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垃圾包袱最大的国家:据国家建设部资料,我国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为5%~8%,目前我国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7%;2006年全国污水厂的污泥饼产量已经达到了3.5万吨/日,其中70%是弃置,20%是填埋,不到10%的是通过堆肥、焚烧等技术处理;我国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我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约为1,171万吨,社会生活中还产生了大量含重金属的废电池和日光灯等危险废弃物。到2010年,医疗废弃物的年产生量也将达到68万吨。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经验数据看:在工业化进程中将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通常是重化工业时期,我国现正处于该阶段,环境压力最大。60 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经验数据看:在工业化进程中将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通常是重化工业时期,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环保措施力度加大以及居民环保意识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逐步回落,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这种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环保体制以及环境资源条件方面都决注定了经济高速增长与脆弱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压力最大阶段,等待其自然回落并不现实,采用严厉措施防止经济粗放式增长突破环境极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引导环境曲线平缓下降是必然的政策选择。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我国政府环保投资逐年增加,“十一五”环保投入高达13750亿,约占GDP的1.6%,污染排放总量降10%。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环保投资(亿)15047613073600700013750增幅217.33%174.58%163.81%103.02%96.43%年均投资(亿)309526169014002750占GDP比重0.50%0.67%0.80%0.93%1.30%1.60%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由此看来,在目前这个阶段,虽然说环保投入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要达到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最终目标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未来至少十年内我国将保持环保事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面对世界范围内应对环境变化与节能减排的呼声,我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随后,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60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且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明确的节能环保指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十二五”期间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期,环保产业市场潜力无限。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条件正在不断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我国节能减排的趋势,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因素。随着政策、技术、资金等各项微观条件的逐步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必将呈现全面起势、多点开花的局面。2010年以来,与节能环保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密集发布,以下为今年来发布的节能环保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与规划政策文件。类别出台时间政策名称内容国务院有关文件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第一次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60 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2012年6月16《“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指导意见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主要法律法规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通过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循环经济。该法第一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技术工艺和小型、轻型、再生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案在节约能源的管理、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据了解,针对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目标,《节约能源法》进一步加强对工业节能的规范,力图从法律层面保障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60 2008年3月18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做出规划和部署,并提出了重点建设目标。《规划》指出在“十一五”起见,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平方米,形成10-20个生产规模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企业和具有做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1.5亿平方米。2008年9月27日《中国环境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生产、使用及处理等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消除污染或减少污染,达到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其生产企业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使用中国环境标志。2008年8月1号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条例》要求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地方政府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系统。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企业,不得颁发建筑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出具竣工检验合格报告。近年出台的相关政策2009年7月30日《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工信部节[2009]340号)提出到2011年钢铁烧结脱硫工作的完成指标,并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加大监管力度等保障措施。2010年2月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对火电厂废气、粉尘、污水等主要污染物防治技术作了相关说明与规定。60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划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石灰石-石膏湿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等两种脱硫工艺后评估结果的通告列举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与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评估结果2011年4月“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环保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提出4大污染物排放指标。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发展环保产业摆在支撑环保事业的基础地位,提出大力协调环境监管与环保市场监管,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环保需求的产业化,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2011年6月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面向污染减排的环境保护目标,研发污染控制技术、培育环保产业的科技需求。2011年6月“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规划编制指南各省(区、市)应按照本指南的方法,合理制定“十二五”减排目标,明确提出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国家综合平衡提出地区总量控制任务要求。2011年7月29日200360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版标准基础上修订,对几种主要污染物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首次被列入强制性标准。2011年8月31日《“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1年9月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对“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监督与经济政策、建立起节能环保市场化机制。2011年9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年1月1日始,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100mg/m3,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排放限值为200mg/m3。与2003版相比,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要求大幅提高。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2011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截止2015年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提高资源保障、技术创新,增加产业集中度。2011年10月28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60 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依法关停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的企业。建立工业企业地下水影响分级管理体系,以石油炼化、焦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排放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行业为重点,公布污染地下水重点工业企业名单。2011年11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开展低碳发展的试验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定核算指南。2011年11月1日《“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经济政策建设规划》明确表示要将严重污染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并逐步扩大征收范围。《规划》还提出研究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汞电价政策、推动制定限制类和淘汰类高耗水企业惩罚性水价等。2011年11月30日脱硝电价补偿政策为了提高火电企业脱硝的积极性,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每千瓦时加价0.8分钱,以弥补脱硝成本增支。2011年1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0 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后续关注政策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环保部作为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八个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核心拟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合同环境服务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节省的减排费用与治污企业共享;二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十二五”节能环保装备专项规划——工信部以技术为主线,提出一批需要研发、应用和推广的环保技术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在有条件的领域和地区形成若干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我国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金融政策支持文件及主要内容政策内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60 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经济政策建设规划》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以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涉重金属行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以及环境风险高、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较多、损害较大的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绿色信贷行业指南。构建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的网络途径和数据平台。研究制定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制度。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0 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推动建立财政投入与银行贷款、社会资金的组合使用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或改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探索发展环保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大对符合环保要求和信贷原则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工作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环保产品比重,研究推行环保服务政府采购。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60 第三节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但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随着节能环保工作的需要而独立出来的业态形式,更多呈现出与应用现场直接结合的工程化应用特征,产业发展呈现全新的价值构成。节能环保产业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需求比较广,一是市场需求广,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交通、餐饮等方面;二是技术供给专业广,几乎所有节能环保问题都涉及机、热、电、光等专业。节能环保产业价值实现难度极大。节能环保行为是一种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成本高、见效慢,具有显著的社会责任特性,需要政府发挥更多主动性,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来推动。从政策方面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强烈制度驱动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的能效、环境标准和有效的规制,这是节能环保产业需求的重要推动力;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直接鼓励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配额交易、绿色采购等;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一些环境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私人部门介入需要政府授权;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具有自然垄断特征,需要一定规模才具有经济可行性;而其他私营企业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大量环境产品和服务,也需要政府制定好市场规则,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处于快速成长期阶段。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但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不断提升,产品品种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行业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引导行业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60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所阶段:、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生命周期分析: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市场发展缓慢迅速下降亏损产品发展种类繁多,没有标准化种类减少,标准化程度增加产品种类大幅度减少产品差异度小企业发展数目少,规模小企业数目逐渐增多,规模变大数目和规模均处于最高值数目开始减少,企业规模收缩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污染的恶化才可能得到基本控制,环境状况大体能够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环保投入达到2.0%-3.0%,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明显改善。1981-2008年期间,中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已从0.51%上升至1.49%,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已经在明显加强。  “十一五”60 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60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从2010年起,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并于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十二五”60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拓宽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规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作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的要素。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重点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选择若干资质条件较好的节能环保企业,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60 第四节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节能环保行业市场广阔、需求巨大,作为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在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由2006年的2566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4490.3亿元,占GDP比重由1.22个百分点升至1.49%,中长期来看,该比率的高点应在2.5%至3%之间。政策利好和财政支持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环保行业的投资规模也将会迅速扩张,因此保守预计我国环保投入曲线的上升期将至少持续10年以上,对应复合年增速应在15%以上。此外,2008-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占2008年GDP的4.7%增加到2010年的5%,总产值增加了0.59万亿元。而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4.5万亿元左右,占GDP的8%左右,到2020年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济地位逐年增强,必然有一批掌握自有技术平台、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从中脱颖而出。2000-2010年我国环保投入及占GDP比重:60 我国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规模在不断增加,“七五”期间,全国节能环保投资476.42亿元;“八五”达到1306.57亿元;“九五”为3447.52亿元;“十五”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约1.8万亿元,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达到4.5-5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5%-160%。五年规划环保投资及增速情况同时,环保将从简单的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等环保服务业转换。因此,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之首,《“十二五”60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确立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下一代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和药剂、环保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将得到政策支持,在市场的作用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将以下技术与领域列为我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60 (一)节能产业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4、节能产业重点技术60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用于大功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节电潜力约1000亿千瓦时。研发重点是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 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大幅度节约硅钢片、铜材等。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用于工业窑炉及煤粉锅炉,提高热效率。重点是钢铁行业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行业蓄热式熔炼技术等,以及固体燃料工业窑炉适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 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能。研发重点是千瓦级到兆瓦级系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和轴承生产。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 用于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电厂余热利用,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并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研发重点是小型化、大温差吸收式热泵装备。  汽油直喷技术 用于汽车节能领域,汽车平均油耗比常规电喷汽油车降低10%-20%。研发重点是系统精确控制。  启动-停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降低汽车怠速时所需的能量和减少废气排放,回收制动能量,重点是BSG(皮带传动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和ISG(集成的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  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用于热泵热水系统等,相对普通热水器节能75%,研发重点是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系统和部件的耐压和强度问题。  半导体照明系统集成及可靠性技术 用于通用照明、液晶背光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研发重点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关键原材料制备、系统可靠性、智能化控制及检测技术。60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开发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铜、镍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中低品位铁矿、高磷铁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复杂共伴生黑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高效采选;推进煤系油母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油母页岩、油砂综合利用及高岭土、铝矾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大掺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研发和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  3、再制造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4、再生资源利用  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开发易拉罐有效组分分离及去除表面涂层技术与装备,推广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废杂铜直接制杆、失效钴镍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提升从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中回收重金属及稀有金属水平。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  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完善报废汽车车身机械自动化粉碎分选技术及钢铁、塑料、橡胶等组分的分类富集回收技术,研发报废汽车主要零部件精细化无损拆解处理平台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废橡胶、废塑料资源再生利用。推广应用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胶成套设备;研发各种废塑料混杂物分类技术或直接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层清洗、再生造粒和改性技术。  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装备;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蔗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7、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海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8、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技术复杂铜铅锌金属矿高效分选技术 用于有色金属矿开采。研发重点是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重点是旧件寿命评估技术、环保拆解清洗技术及激光熔覆喷涂技术。  含钴镍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和微粉化技术 用于废弃电池、含钴镍废渣资源化利用。重点是电池破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原生化超细粉末再制备和钴镍资源的深度资源化技术。  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自动拆解和物料分离技术 用于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化利用。重点是高效粉碎与旋风分离一体化技术,风选、电选组合提纯工艺和多种塑料混杂物直接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分离、改性及合成技术 用于建材、包装废弃物、废塑料处理等领域。研发重点是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及合成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等。  建筑废物分选及资源化技术 用于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研发重点是建筑废物分选技术及装备,废旧砂灰粉的活化和综合利用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轻质物料分选、除尘、降噪等设施。  餐厨废弃物制生物柴油、沼气等技术 用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是应用酸碱催化法及化学法制生物柴油和工业油脂技术,制肥和沼气化技术与装备以及酶法、超临界法制油技术。  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 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处理。膜法重点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热法重点完善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提升高真空状态下仪表控制元器件可靠性及压缩机性能等。60 (三)环保产业领域60 1、环保技术和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3、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3、环保产业重点技术膜处理技术 用于污水资源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 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 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 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砈60 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 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资源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 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60 第五节我国VC/PE参与节能环保行业情况自2008年以来,VC/PE投资节能环保及清洁技术的案例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VC/PE对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热度有增无减。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节能环保领域共披露24起并购案例,其中21起披露了金额,共涉及45.46亿美元。目前,节能环保及清洁技术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丹麦,我国排在第二位;同时我国环保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长77%。节能环保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一直不断扩充。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通过高效利用能源出现新的技术,比如节能照明、电动车、智能电网都是利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清洁技术。此外还有一些旁系,比如可持续农业、新材料都是节能环保的细分领域。近年来创投业普遍看好节能环保,认为节能环保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成为重要领域,节能环保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二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前,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基于上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无论是节能还是减排都将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比较明显,因此这些积极政策将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1年我国创投市场募资与投资活跃度大幅提升。据统计,2011年我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1503起,这1503起投资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其中节能环保位居行业第二名。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行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节能环保领域投资成为VC/PE追逐热点,2011年共发生129起投资,投资金额9.43亿美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3.6%和85.6%。60 2011年创业投资行业分布(按数量,起)2011年创业投资行业分布(按金额,US$M)60 事实上,2011年VC/PE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以参与定向增发、私有化等二级市场交易尤甚。2012年,将有更多PE机构基于现有的品牌优势与客户群体,设立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团队甚至基金,以拓展资产管理业、丰富盈利模式。VC/PE机构的70%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这一大领域中,资金投向主要分布在节水、节能减排技术、高效能燃煤机组、烟气除尘脱硫、污水处理等细分行业。2011年中国节能环保领域投资机构10强机构名称北京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国投创新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亚商资本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60 第三章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情况第一节节能环保板块情况根据我国证监会的行业类别划分,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节能环保行业,绝大多少节能环保行业分布在D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N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部分企业分布在服务业的范畴。在被经常借鉴的申万一级行业中,也没有单独的环保保板块。根据大智慧数据统计,我国现有节能环保概念的上市公司172家,数量占两市2538家上市公司的6.78%。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数据统计平均流通(万股)38760.87平均总股本(万股)53846.85平均每股收益(元)0.23平均每股净资产(元3.76平均每股未分配了利润1.06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03根据wind咨询数据,受国家宏观政策利好,截止2012年11月,环保行业绝对涨幅2.7%。上证指数同期涨幅-6.4%,环保板块相对涨幅9.1%。60 与申万一级行业相比,环保板块2012年至今的涨幅位列第五。从板块股指来看,目前环保板块整体估值降至第三位,对应2012年预测市盈率为26.5倍。60 第二节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情况我国现有节能环保概念的上市公司172家,按照环境污染治理的对象,环保领域可分为水、大气、固废、资源再回收利用。从环境污染治理过程来看,可将环保领域分为环保专用材料制造、环保专用设备制造、环境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环境工程建造、环境工程运营管理。 (一)、水行业上市公司  按照水形态的流程,水行业可分为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节水、污泥处理。按照水的使用领域,可将水行业分为市政领域、工业领域、农用领域。按照水的来源,分为地表水处理领域、海水淡化领域。1、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兴蓉投资、首创股份、城投控股、南海发展、重庆水务、国中水务、武汉控股、江南水务、洪城水业、锦龙股份、中山公用、中原环保、元力股份、宝莫股份、大禹节水、新疆天业、南方汇通、富春环保、华光股份、维尔利、巴安水务、中电环保、万邦达、碧水源、创业环保、漳州发展。2、节水概念上市公司:新疆天业、利欧股份、安徽水利、国统股份。水利工程承包施工:葛洲坝、粤水电、安徽水利、三峡水利。 水利管材、水电电机等设备制造:浙富股份、国统股份、ST国通。(二)、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上市公司三维丝、科林环保、信雅达、菲达环保、盛运股份、东湖高新、众和机电、龙源技术、国电清新、永清环保、九龙电力、龙净环保、东方电气、山大华特、浙大网新、同方股份、凯迪电力、国电南自、置信电气、豫能控股、华光股份。垃圾焚烧:巨化股份、三爱富、内蒙华电、天富热电。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行业:大气监测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大气污染治理:龙源技术、九龙电力、国电清新、威孚高科。60 空气净化设备:创元科技。(三)、固废处理行业上市公司  1、固废填埋处理上市公司:合加资源、泰达股份、大港股份、首创股份、城投控股、胜利股份。2、固废生物处理上市公司:、芭田股份、新疆城建、梅花集团。  3、垃圾焚烧处理上市公司:深圳能源、桑德环境、富春环保、燃控科技、华光股份、中航重机、城投控股、南海发展、哈投股份、东湖高新、华电能源、广州控股、三峡水利、凯迪电力、泰达股份、岁宝热电、宁波富达、霞客环保。4、电子垃圾处理上市公司:TCL集团、格林美、四川长虹。  5、餐厨垃圾处理上市公司:合加资源、天邦股份。6、垃圾渗漏液处理上市公司:兴蓉投资。7、工业固废处理上市公司:兄弟科技、东湖高新、浦东建设。8、污泥处理上市公司:兴蓉投资、漳州发展、富春环保、同方股份、华光股份、山鹰纸业、创业环保。  9、危险废物处理上市公司:大港股份、万邦达。10、农村固废处理上市公司:皖能电力、韶能股份、凯迪电力、广济药、华电国际、国电电力。  11、农废生物堆肥:广弘控股、罗牛山、新希望、新中基、芭田股份、格林美。12、农废沼气利用:益生股份、ST康达尔、高金食品、民和股份、双塔食品、龙力生物。(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上市公司  1、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上市公司:格林美、中国宝安、江西铜业、铜陵有色、豫光金铅、锌业股份、宁夏恒力、鑫科材料、贵研铂业。2、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上市公司:中路股份。  3、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上市公司:风帆股份、ST渝万里。  4、废旧酒瓶回收利用上市公司:古井贡酒、天音控股、广东明珠。  5、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上市公司:苏泊尔、惠泉啤酒、精诚铜业、晨鸣纸业。  6、沼气利用上市公司:民和股份、华帝股份。7、废纸回收回收利用上市公司:华泰股份、晨鸣纸业。(五)、节能类上市公司60 1、电机变频上市公司:合康变频、英威腾、九洲电气、智光电气。  2、建筑节能材料上市公司:北新建材、栋梁新材、烟台万华、红宝丽、双良节能、方大集团、中航三鑫、嘉寓股份、金晶科技、南玻A、耀皮玻璃。  3、节能环保设备上市公司:九洲电气、智光电气、合康变频、荣信股份、英威腾、东方电子、科陆电子、达实智能、延华智能、泰豪科技、金通灵、天立环保、永清环保、杭锅股份。  4、电机节能生产上市公司:台基股份、合康变频、动力源、英威腾、九洲电气、荣信股份、海陆重工、华光股份、华微电子、士兰微(、法拉电子、长电科技、三安光电、联创光电。5、建筑节能上市公司:烟台万华、红宝丽、双良节能、北新建材、栋梁新材、伟星新材、杭萧钢构。6、建筑节能系统上市公司:同方股份、达实智能、赛为智能。7、节能环保幕墙上市公司:方大集团、中航三鑫、金晶科技、南玻A、耀皮玻璃、嘉寓股份。8、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上市公司:北新建材、力元新材、佛山照明、烟台万华、双良股份、同方股份、联创光电、福日电子。(六)、节能减排概念股  东湖高新、凯迪电力、威孚高科、荣信股份、菲达环保、首创股份、烟台万华、武汉控股、江苏索普、同方股份、中炬高新、泰豪科技、新疆天业、宁夏恒力、联创光、创业环保、滨海能源、洪城水业、智光电气、泰达股份、国电南瑞、浙大网新、国电电力、国电南自、洪城股份、宁波韵升、方兴科技、苏威孚B、皖维高新、龙净环保、金城股份、航天长峰、海螺型材、青岛碱业、南海发展、巨化股份、烟台冰轮、贵研铂业、置信电气、哈投股份、双良股份、三爱富、同济科技、大禹节水、创元科技、华西村、华电能源、江泉实业、ST鲁置业、科力远、ST泰复、华光股份、方大集团、深圳能源、方大B、中航三鑫、天科股份、石油济柴、宁波富达(600724)、中山公用、ST宝硕、浙江阳光。近年来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20%,预计在“十二五”60 期间仍将保持上述增速,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5万亿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之一。我们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将从目前的172家增加到300家,大量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成长性的节能环保企业将登陆证券市场。第三节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列表序号代码简称细分行业1600406国点南瑞智能电网2600628国电南自智能电网3002028思源电气智能电网4002630华西能源余热炉/垃圾焚烧炉5600475华光股份余热利用6600481双良节能余热利用7601608中信重工余热利用8000530大冷股份余热利用9000811烟台冰轮余热利用10002255海陆重工余热利用11002272川润股份余热利用12002534杭锅股份余热利用13300125易世达余热发电系统14300332天壕节能余热发电15300019硅宝科技有机硅16002554惠博普油田环保系统17600229青岛碱业循环经济18300266兴源过滤污水污泥处理过滤系统19000551创元科技污水处理设备20300091金通灵污水处理、离心风机21002476宝莫股份污水处理剂22600165新日恒力污水处理材料23600746江苏索普污水处理材料24600008首创股份污水处理25600168武汉控股污水处理26600187国中水务污水处理27600283钱江水利污水处理28600323南海发展污水处理29600461洪城水业污水处理30600649城投控股污水处理31600846同济科技污水处理32600874创业环保污水处理33601158重庆水务污水处理34900935阳晨B股污水处理35000532力合股份污水处理60 36000544中原环保污水处理37000598兴蓉投资污水处理38000685中山公用污水处理39600330天通股份污泥处理40000581威孚高科脱硝环保/尾气净化41002126银轮股份脱硝环保/尾气净化42300105龙源技术脱硝环保/节油点火43300152燃控科技脱硝环保/节油点火44600292九龙电力脱硫脱硝环保/核废料处理45300187永清环保脱硝环保/余热利用46600100同方股份脱硝环保47600133东湖高新脱硝环保48600388龙净环保脱硝环保49600797浙大网新脱硝环保50000915山大华特脱硝环保51000925众合机电脱硝环保52000939凯迪电力脱硝环保53002573国电清新脱硝环保54300072三聚环保脱硝环保55300090盛运股份脱硝环保56600212江泉实业热电行业57000920南方汇通膜产品58300070碧水源膜产品59002469三维工程硫磺回收60300190维尔利垃圾渗滤液处理61600855航天长峰垃圾处理设备62300272开能环保净水机/水处理设备63300145南方泵业净水处理泵64600075新疆天业节水灌溉65002205国统股份节水灌溉66002372伟星新材节水管材67300021大禹节水节水管材68600261阳光照明节能照明69600305恒顺醋业节能照明70600363联创光电节能照明71600651飞乐音响节能照明72600703三安光电节能照明73000541佛山照明节能照明74002005德豪润达节能照明75002076雪莱特节能照明76002449国星光电节能照明77002638勤上光电节能照明60 78002654万润科技节能照明79300102乾照光电节能照明80300232洲明科技节能照明81000617石油济柴节能设备82002011盾安环境节能设备83002121科陆电子节能设备84002123荣信股份节能设备85002139拓邦股份节能设备86002335科华恒盛节能设备87002380科远股份节能设备88002665首航节能节能设备89300066三川股份节能设备90300257开山股份节能设备91002366丹甫股份节能电器92300249依米康节能电器93600366宁波韵升节能材料94000970中科三环节能材料95002088鲁阳股份节能材料96002392北京利尔节能材料97000973佛塑科技节能薄膜98600293三峡新材建筑节能99600309烟台万华建筑节能100600586金晶科技建筑节能101600590泰豪科技建筑节能102600819耀皮玻璃建筑节能103601636旗滨集团建筑节能104601886江河幕墙建筑节能105000012南玻A建筑节能106000055方大集团建筑节能107000619海螺型材建筑节能108000786北新建材建筑节能109002090金智科技建筑节能110002163中航三鑫建筑节能111002178延华智能建筑节能112002421达实智能建筑节能113002613北玻股份建筑节能114300044赛为智能建筑节能115002658雪迪龙环境监测仪器116300137先河环保环境监测仪器117002375亚厦股份环保装修118000695滨海能源环保股份119600470六国化工环保生态肥料120600566洪城股份环保设备60 121002035华帝股份环保设备122002074东源电器环保设备123600378天科股份环保技术124300153科泰电源环保电站125600724宁波富达环保电器126600459贵研铂业环保材料127002019ST鑫富环保材料128002381双箭股份环保材料129002407多氟多环保材料130002408齐翔腾达环保材料131002428云南锗业环保材料132300057万顺股份环保材料133300063天龙集团环保材料134600098广州控股固废处理135600116三峡水利固废处理136600726华电能源固废处理137600864哈投股份固废处理138000027深圳能源固废处理139000652泰达股份固废处理140000826桑德环境固废处理141002479富春环保固废处理142002529海源机械固废处理143002672东江环保固废处理144300172中电环保工业污水处理145300055万邦达工业水处理146300156天立环保工业炉窑节能147300208恒顺电气高压五功补偿148002015霞客环保废气聚酯处理149002645华宏科技废旧金属加工设备150000969安泰科技非晶变压器带材151600517置信电气非晶变压器152300217东方电热多晶硅循环回收利用153002340格林美电器废弃物回收154300056三维丝袋式除尘用滤料155002499科林环保袋式除尘器及系统156600526菲达环保除尘器157300334净膜科技超、微滤膜及膜组建158600580卧龙电气变压器159000400许继电气变压器160600405动力源变压器161002169智光电气变压器162002334英威腾变压器163300035中科电气变压器60 164300040九州电气变压器165300048合康变频变压器166300124汇川技术变压器167600360华微电子IGBT器件168500584长电科技IGBT器件169600986科达股份IGBT器件170000913钱江摩托IGBT器件171002129中环股份IGBT器件172300046台基股份IGBT器件60 附录1我国节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15、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1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17、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94号)18、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19、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2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22、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3、《中国环境标志使用管理办法》60 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第7号令)8、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9、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284号)10、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571号)1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1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改环资[2007]199号)13、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4、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7]933号)15、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16、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17、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18、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19、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1、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2、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3、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24、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0]1268号)25、关于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1号)26、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703号 )27、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8、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于印发《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60 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2005]第143号)8、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1999年2月11日发布)9、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04]第17号)10、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2517号)11、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3号 )12、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7号)13、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14、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37号令)15、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16号令)16、“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60 附录2节能管理标准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2、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19935、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316-94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9、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9210、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198711、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7954—20001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1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