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学科教学进度表科目化学教学班级九(3、4)教科书名及册数化学上课日期八月二十六每周节数5总授课节数16X5周次月份星期日期教材内容(绪言至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节数一五1八 2630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2 九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走进化学实验室53913走进化学实验室空气541620氧气制取氧气 552327分子和原子元素5 6 十 304国庆黄金周 7711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581420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与化合价5 92125复习5 10281期中考试 11 十一 4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12111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小结5 131822金刚石、石墨、C60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5 1425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5 15 26单元小结燃烧和灭火5 152
十二 16913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探究燃烧的条件5 171620单元小结复习5 182327复习3 19 元303复习5 20610期末考试 备注:一、教材简况:九年级化学教材内容分上下两册。上册书主要学习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上册内容中较难的单元是第三、第五单元。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下册内容中较难的单元是第十、第十一单元。并且152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二、学生情况:本人所教化学学科九年级(3、4)两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上学期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只占1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三、学段目标本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上册七个单元的教学,通过本期的教学以达到下列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活动。152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物质的分类。(3)、会书写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4)、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2)通过活动与探究及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和不易,从而养成刻苦努力,不谓艰险,急流勇进,不懈努力去达到目的的作风;(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略有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危机意识并进而产生起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3、学生所达到的能力(1)、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生产、生活、社会中的有关现象,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2)、起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素养,化学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等能力;4、培养优生率目标:152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在中考中这两个班的优生率达到20%。具体的优生培养对象是每班的前15名。四、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4、原子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及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5、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6、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7、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8、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五、教学难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3、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铁丝、红磷、镁条、硫)4、(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152
5、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6、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7、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六、教学措施: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4、注意心理训练。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大,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指导学生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七、课程资源的开发152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学资源如果不去开发,那么教学资源就非常有限,对学生的教学就显得空洞,没说服力弱,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某些方面又高于城里学生,农村丰厚的化学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全面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对农村初中化学资源作简单的分析:1、以化学课本为蓝图,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开发本地新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的方式很多,最方便可行的方法可以以化学课本为蓝图,以当地资源我依托,进行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能够开发的资源很多。首先,可通过调查用事实来说明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其次,在在烧开水时观察水中的气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事实带证明氧气的溶解性。2、开展农村化学资源的探究活动。新课标倡导“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认识并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如,在《自然界的水》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两件事:一是向周围的人了解30年前农村水资源的状况,二是观察村口及距村稍远的水质,并取样。上课时,大家在课堂上交流谈论“水污染严重了,主要原因是什么?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怎样保护它”152
。这些问题的探究都是利用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增强了学生节约用水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珍惜资源、热爱家乡的情感。此外秸秆焚烧的探究、化肥的使用探究等都是好的课程资源。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化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所面对的是生产生活实际,这是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大突破,恰当的开发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新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是其他活动(如完成课内习题)所不能代替的。3、把乡土资源融入实验教学中去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布置了如下家庭小实验:用家庭中的废旧物品代替实验室的器材、用家庭日常用品代替实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审阅可行后回家完成);用矿泉水瓶收集几瓶二氧化碳气体,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这样解决了实验器材短缺做不了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探究过程,学会了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应根据化学的特点,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教学原则,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丰厚的农村化学课程资源发挥实效。152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导学案序号:001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3、认识化学的价值。学习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法指导本节课采用阅读,讨论,交流,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知识准备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的变化的,物质中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案温馨提示:阅读教材后填空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的一门自然科学2、研究化学重要手段是。3、化学发展史:(1)古代:的发现和利用;商代制造、春秋战国、;以及文明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2)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奠定了化学的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3)现化:利用和探索微观世界,并正在利用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近年来,由于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4、到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种。(一)、化学的作用是:1、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152
课堂导学案3、开放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产条件;4、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二)、什么叫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1、化学既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2、这既是化学的概念,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或范围。(三)、化学发展史:1、古代:火的发现;我国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冶铁和炼钢;以及我国文明世界的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微观技术探索微观世界,并正在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使更多的化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四)、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理念是:原料、产品均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害、有毒物质;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当堂检测案1.下列生产属于化学工艺的是()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2.仔细观察书本第4页上的图10,这只漂亮的金丝雀之所以能自由身在的生活在水中是因为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的性质是()A.绝热B.导电C.导热D.隔水透气3.下列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治理环境污染4.下列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152
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 ②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不利于健康 ③顺风骑车为什么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⑤为什么化工厂的烟囱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 ⑥自行车上的铁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5.由废弃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公民公开征求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B.不可滥用塑料制品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D.开发新型可降解塑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7.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法拉弟问题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难怪有人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晰的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你所了解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哪些?你知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它们吗?课堂小结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背诵和抄写1-20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52
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单元(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内容概况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3)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学习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4.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5.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152
学习难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3.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4.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习时数4课时《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导学案序号:1001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课堂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52
课堂导学①液态的水液态的水②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③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④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⑤银白色的镁条白色的氧化镁交流讨论:(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152
外在表现形式或的改变经常伴随有、、、、等现象以及的转化根本区别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问题交流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作业布置习题1、2课后反思152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前预习】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课堂探究】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思考:(1)你所列举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2.阅读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1)熔点和沸点(2)密度3..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实例区别152
4.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是否有关系呢?独立完成习题,然后交流讨论:(1)仔细辨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分别说明理由。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硫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燃烧C.酒精挥发变成了酒精蒸气D.酒精易挥发(2)试比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5.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你的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由物质具有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取一集气瓶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取一根燃着的火柴慢慢地分别放入这两个集气瓶中,(3)探究结论:氧气可,二氧化碳可用来,说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铁能传热导电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钢材制铁轨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152
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4.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在这两种情况中,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课后提升】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可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酒精的用途是。达标检测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有颜色变化B.生成其它物质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易燃烧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水结成冰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难、易等,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作业3、4课后反思152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导学案序号:1002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2、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学习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学习难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学习的方法并获得。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和___。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课堂探究】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自主学习】152
课堂导学阅读课本P13-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1-11实验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问题和建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作出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探究提示:152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现象结论实验3实验4实验5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堂检测评价样题:1(1)石蜡的密度比水。(2)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此变化是,而蜡烛受热时先熔化,此变化是,故蜡烛燃烧既有又有。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问题交流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同时学习了实验报告的写法并在最后得以巩固。进行了本课题的两个探究活动后,你觉得周围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写出探究活动的题目(至少写两个)。152
作业布置课后反思152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导学案导学案序号:1002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会说出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2、会说出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3、练习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难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实验室规则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家庭厨房中的杯子、汤匙等器物用于干什么?2.认真阅读课本P150附录1和课本P20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认识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其用途。各小组同学对照桌上的仪器并参考课本P151—152“常用仪器介绍”,说出每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1、试管:①用作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②溶解。③收集。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②加热后不能,防止。2、试管夹:用于。使用方法:将试管夹从试管部往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夹在试管的部。用手握住试管夹的柄,不要把拇指按在。(操作练习)用试管夹夹住试管3、玻璃棒:用于、或,也可用于蘸取。注意:①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②使用后及时擦洗干净。1、酒精灯:用于加热。(以后还要详细介绍)2、胶头滴管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滴瓶用于。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再152
,而滴瓶上的滴管。(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后也要详细介绍)1、铁架台(铁夹、铁圈):用途:用于,一般常用于、等操作。注意: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烧杯:用于和的反应容器,在或时均可使用。注意:加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上,使其,防止。8、量筒:量度。注意:不能,不能。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子)用途:①用于。②用作物质在中燃烧的反应容器。注意: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盖住。③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实验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或,防止。10、蒸发皿:用于。注意:①直接加热。②热的蒸发皿要用取下,放在上。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11、药匙:用于取。12、镊子:用于取。13、漏斗:制作或用于向中注入液体,长颈漏斗:用于向中注入液体。14、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做燃烧实验。15、坩埚钳:用于夹取热的或,也用于夹取等做燃烧实验。16、锥形瓶:用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和装配气体发生装置。另外,同学们还要认识烧瓶、水槽、试管刷、石棉网、广口瓶、细口瓶等仪器。烧瓶水槽广口瓶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自学课本152页“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规则”,完成下列内容: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事易燃、易爆、有腐蚀性获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152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气体气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______________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______________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2、剩余药品注意“三不一要”:既不能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__,更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实验中要特别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___________,切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3、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锥形瓶4、下列仪器都是玻璃仪器的一组是()A、烧杯、蒸发皿、量筒B、试管、酒精灯、燃烧匙C、水槽、坩埚、漏斗D、试管、锥形瓶、集气瓶问题交流1、“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取用较多量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2、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名称。(1)量度液体体积(2)收集气体(3)蒸发浓缩溶液(4)取粉末状固体(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6)少量物质相互反应(7)搅拌、引流或转移固体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熟记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和注意事项152
作业布置课后反思152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一般分为 和 两类.取用的方法分别是 .取用固体的仪器有 和 .2.液体的取用方法是 .a、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b、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倒?c、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d、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3.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温度最高。加热应该用焰。【合作探究】一、药品的取用(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第18页图)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采用招气入鼻法)。 ③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使用最少量,液体取用,固体只需。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 ④要放入内。4.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二)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中)⑴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⑵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擦干净。(三)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倒法。(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①瓶盖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152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倒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练习氯化钠溶液的取用⑶一定量的液体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步骤:选量程、慢注、滴加注意:量筒使用“一选二平三不”。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对应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二、物质的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21页的活动与探究)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刚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来回移动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三、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称量,易潮解;药品(如氢氧化钠)要在(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五、连接仪器装置(见第152~153页)1.玻璃导管插入塞子2.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3.塞子塞进容器口五、仪器的洗涤152
A、玻璃仪器的洗涤 倒尽废液----加入自来水振荡洗---试管刷刷洗----放指定位置B、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六、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达标检测1.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液体。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3.现有下列仪器:①25ml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⑤100ml量筒。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A、①② B、①③C、③⑤ D、②④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常用仪器的使用规则和应注意的事项,为我们今后做实验铺平了道路。作业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应注意的事项课后反思15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化学物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组成和结构变化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化学实验与探究实验化学学科特点实验探究基本操作关注物质的性质药品的取用仪器洗涤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物质的加热天平的使用仪器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本单元基础知识总结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2、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三大化学工艺是什么?3、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4、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5、什么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6、你都知道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于化学性质?7、实验室取用药品时的“三不”指的是什么?用剩的药品“三不”指的是什么?8、实验室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要按照最少量取用,“最少量”指的是什么?152
9、简述向试管内放入粉末固体的操作过程。10、简述向试管内放入颗粒状固体的操作过程。11、简述从细口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过程。1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如何选择量筒?准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13、量液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仰视或俯视时,所读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14、如何正确地使用胶头滴管?15、使用酒精灯时的四点注意事项是什么?16、酒精灯的火焰分几层?分别叫什么?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17、实验室里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的仪器有哪些?它们都可以直接接触火焰吗?18、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9、某同学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他的失误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20、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自我测评:1、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陶器2、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A.熔化B.发光C.放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4、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5、分析下列叙述,哪些是铁的物理性质?哪些是铁的化学性质?A.铁具有银白色光泽B.铁能导电C.铁跟潮湿空气接触,会变成铁锈D.铁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能生成四氧化三铁152
6、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7、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8、某同学加热2~3mL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⑤①②9、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置1个50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A、48.3gB、42.7gC、53.3gD、52.7g152
《课题1空气》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1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并能进行实验探究。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知道空气的组成学习流程预习导学【预习检测】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2.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4.水、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课堂导学课堂探究㈠证明空气的存在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实验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简述过程)获取结论:㈡认识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
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结论:讨论交流: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㈣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当堂检测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1:4B.5:4C.4:1D.5: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鲜橙多饮料C、冰水混合物D、“快鹿”牛奶3.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问题交流1.有六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③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气;④江河湖泊蒸发出的水蒸气;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严重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2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3.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某品牌纯净水B.清新的空气C.24K黄金D.氦氖激光气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作业布置完成配练相关习题⒈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说出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思想。3.阐述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的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课后反思152
《课题一空气》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2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⒈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说出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思想。3.阐述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的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教学重点1、 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教学难点1、 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知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3.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4.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1)空气的污染物:(2)空气的污染源:5.你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吗?[课文阅读](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用途:(1)、潜水、医疗(2)、炼钢、气焊(3)、化工生产(4)、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2.氮气性质:1、2、3、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用途:(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2)、(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3)、医疗、麻醉(4)、超导材料152
3.稀有气体性质:、、。稀有气体用途:(1)、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2)、各种用途的电光源(3)、激光技术(4)、制造低温环境(氦)(5)、医疗麻醉(氙)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害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1)、损坏人体。(2)、影响作物生长。(3)、破坏生态平衡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4、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2、;3、;4、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D.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2、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A.合成氨制作氮肥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3、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3、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4、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氧化物 C.硫氧化物D.可吸入颗粒物5、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腐连败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原因是 。152
6.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7.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1)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8.春季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D.一氧化碳问题交流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A.颜色B.能否使火焰熄灭C.状态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其正确答案是()A.只②和④B.只①,②和④C.只②,③和④D.①②③④5.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B.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C.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课堂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作业布置完成配练相关习题及课后习题1.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152
《课题二氧气的性质》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3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领会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性。4、会检验氧气存在和氧气收集验满。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氧气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色,固态氧为____色。以上性质是氧气的____性质。2.请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写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表达式(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表达式3.碳、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铁丝为什么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由此说明了什么?4.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内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吗?铁丝为什么要做成螺旋状?课堂导学【合作研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二)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填写下表:实验思考:(一)、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1、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2、下端系一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火柴梗为什么不宜过长?3如何证明碳和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152
(二)、通过本实验证明氧气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浓度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你还知道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说明可燃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有关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这些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三)、氧气的检验: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因此利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特性可以检验氧气。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化镁 B氧气 C红磷 D液态空气2.氧气的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比较活泼,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B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C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D非常不活泼,高温时能与少量物质反应。(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 C.氮气D.二氧化碳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碳B.硫C.镁D.磷问题交流(1)写出镁带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木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分析上述四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A是 ;B是 ;C是 ;D是 。四瓶无色气体,它们是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请将它们一一鉴别。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并知道它可以支持燃烧,性质比较活泼。152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习题1、2、3。预习目标说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基本含义,并能判断常见生活现象是否属于缓慢氧化课后反思152
《课题二氧气的性质》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3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说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基本含义,并能判断常见生活现象是否属于缓慢氧化。2、分辨可燃与支持燃烧这两个易混概念。3、比较分析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认清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的概念。教学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辨析。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反应的概念是。氧化反应是指。2.化合反应的特点是。氧化反应的特点是。3.什么是氧化物?4.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缓慢氧化?(至少举出三例)课堂导学【合作研讨】回顾旧识:1.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实验反应表达式炭燃烧硫燃烧铁燃烧磷燃烧蜡烛燃烧2.填写下表:分析讨论:上述前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分析讨论:表中五个反应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152
探究:A、观察CO2、H2O、P2O5、Al2O3有什么相同之处?B、KMnO4与NaCl与它们有什么不同?C、试一试归纳出氧化物的概念。3、阅读课文理解缓慢氧化当堂检测1.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2.通常情况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常活泼 B.比较活泼C.极不活泼 D.无法确定3.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4.在下列变化中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水→氢气+氧气C.磷+氧气→五氧化磷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问题交流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④燃烧红磷制造烟幕:;⑤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反应,知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也理解了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慨念。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册。预习目标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2、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课后反思152
《课题三制取氧气》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4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3.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4.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学重点1.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教学难点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用过氧化氢水溶液制氧气。用氯酸钾制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3.什么是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和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4,催化剂是。课堂导学【合作研讨】活动与探究: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2-5】与补充加热实验:152
学生活动实验内容现象分析、思考、结论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什么?实验2-5(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什么?实验2-5(3)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实验2-6待实验2-5(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二氧化锰好象永远用不完,该物质是反应物吗?若不是,它起何作用?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交流:1.催化剂的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观察与思考】(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2)记住课本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152
合作学习:(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3)上述三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你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分解反应也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当堂检测1.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溶液或加热 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 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问题交流1.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 B、速率加快,生成氧气增多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不生成氧气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二氧化硫C.石蜡+氧气二氧化硫D.水氢气+氧气4.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A: B: C: D: E: F: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册。预习目标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2、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课后反思152
《课题三制取氧气》导学案导学案序号:2003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5.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学法指导实验探究、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2.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3.什么是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和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课堂导学【合作研讨】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2.实验目的是什么?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活动与探究:实验探究:说出用氯酸钾(KClO3)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加热a.实验原理: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氧气(O2)b.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152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实验步骤: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b).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d).固定试管:装入药品的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e).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f).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g).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当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步骤如下: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内并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⑤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氧气,⑥把导气管移出水面,⑦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位置固定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的序号是__________问题交流1.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不同,因此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剩余物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52
3.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预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课后反思152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知识要点】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⒈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⒉实验方法及原理: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汞+氧气——→氧化汞⒊实验现象及分析⑴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2)体积减少约1/5,剩余气体约4/5⒋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⒈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成分 氧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考点5物质的性质152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烟尘(可吸入颗粒物)⒉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⒊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⒈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⒉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里,水面上升了约1/5。⒊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⒋实验讨论: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⑵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空气中还有其它气体。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注意点(见下表)物质反应现象(在O2中燃烧)注意 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152
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⒊放出热量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空气造成污染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热量此反应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铝(银白色固体)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⒈铝非常薄⒉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⒊铝在空气中不燃烧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⒈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⑴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⑵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⑶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⒈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⒊15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⒈药品: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⒉反应原理:⑴过氧化氢======水+氧气⑵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⑶氯酸钾=====氯化钾+氧气⒊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⒋收集方法: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⑺熄灭酒精灯。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⒎验满方法: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152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的证明方法。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练习题】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TSP)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 A、氨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出,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到处飞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 B、无色透明的雪碧饮料 C、蒸馏水 D、牛奶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7、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和放出热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152
8、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C、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与氧气有关 D、熟石灰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二、填空题。9、攀登珠穆朗玛峰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氧气与人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10、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是()。11、物质的变化过程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物质包含的化学能的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光能和电能等。(1)举出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2)举出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转化的例子:()。三、解答题。1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和漂白剂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13、在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中,有同学取了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14、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氮气和氧气,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充分消耗实验装置内的氧气。(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能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152
《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导学案序号:3001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教学重点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解释现象:根据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可解释物质的扩散如、、等。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可解释、、等现象。3、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课堂导学课堂探究1、阅读课本48-49页,让学生感受分子的真实存在,并总结分子的性质,利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走过花圃能闻到花香.(2)1ml和1ml酒精混合后是2ml吗/2、阅读课本49页的活动与探究讨论: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结论:3、从分子的角度,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4、根据图3-6,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思考: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①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____改变。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改变,即分子可分。分子分解成___,但原子不能_____,只是又重新______成新分子。152
③分子分解为原子,所以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5、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性质联系区别当堂检测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①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②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③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④25m的m3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问题交流往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mL,其主要原因是。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具有三个特点: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作业布置课本51页1、2、3,完成练习册预习目标:1.会说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会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课后反思152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导学案序号:3003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会指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通过讨论能概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能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2、核外电子的排教学难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2、核外电子的排布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原子的结构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核外电子的运动虽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围绕原子核,也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_____.。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核外电子的_____________。2、现在发现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多的有____个电子层,第一层最多排_____个电子,第二层和最外层最多排_________个。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_____个,易_____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____个,易_____电子,达到稳定结构。4、带电荷的原子叫________,带正电荷的原子叫________,带负电荷的原子叫_______。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会指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阅读课本P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2.根据P54图3-11,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5.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二、离子阅读课本55页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52
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2、比较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堂检测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元素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A.(1)(3)(5) B.(2)(4)(6)(8) C.(2)(5) D.(1)(5)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4、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数目相同的是()A.Na+和Cl—B.Ar和Cl—C.Mg和Mg2+D、S和)5、某粒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质子数为n个,则它所带的核电荷数有()A.10B、大于10、C小于10D、三种都有可能问题交流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是要靠科技进步的,而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认真学好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像张青莲教授那样在世界化学史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作业布置1、课本57页填空题的(1)(5),选择题的(1)(2)(3),3-6题。2、完成练习册。【预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会指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52
2、通过讨论能概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能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课后反思152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导学案序号:3004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会指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通过讨论能概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能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2、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难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2、核外电子的排布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及离子的形成过程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2)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3)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4)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5)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怎样确定的?它有单位吗?课堂导学课堂探究【回顾】回忆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一、原子的构成【观察】P68原子构成示意图: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分析课本表4-1,表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2、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3、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不同种类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152
小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带负电荷的微粒:;带正电荷的微粒:、[问题]1.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2.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当堂检测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没有单位D.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2.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A)原子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3.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4.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原子量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3千克,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克(B)12千克(C)127.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A.质子数和电子数B.质子数和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问题交流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A、不显电性B、显正电性C、显负电性D、无法确定4、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数目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还知道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是易得电子、易失电子还是具有稳定结构时,只要看其核外电子排布,观察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即可。1、课本57-58剩余习题,2完成练习册预习目标152
作业布置⒈会识别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列出元素的简单分类。⒉会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课后反思152
《课题2元素》导学案导学案序号:3004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⒈会识别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列出元素的简单分类。⒉会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自己阅读,了解元素的概念学习流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元素?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3、元素分为哪三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从元素周期表中你发现了那些规律?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元素【小组合作】1、阅读课本59页,理解并记忆元素的概念:问题:(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2).质子数+中子数的和等于什么?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1011氢原子1112氢原子1213氢元素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你给元素下定义:定义: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延伸思考:(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152
2、组内合作探究: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定义区分1、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2、组成物质1、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阅读P71图4-4P72资料,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从种类上分,元素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4观察P60图3-17,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并记住地壳中含量做多的几种元素。5、拓展延伸:阅读课本60页图3-18,组内探究二、元素符号:自主阅读课本P61,完成以下任务1.元素符号的写法。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种类,为宏观意义):②表示原子(微粒,为微观意义)思考:1、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如:两个氢原子:;三个铁原子:。结论:【点拨升华】:元素符号既表示宏观概念,又表示微观概念;三、元素周期表:阅读P62-63,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填空: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__。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交流学习】完成课本63页“探究”中的内容。【交流探讨】同桌互相检查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当堂检测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152
A、CaOB、Al2O3C、SiO2D、Fe3O43.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这里的“碘”是指()A.碘原子B.碘分子C.碘离子D.碘元素13Al铝26.984.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13B.它是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名称是铝D.相对原子质量是13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CaOB、Al2O3C、SiO2D、Fe3O46.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种元素组成。问题交流"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36。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就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用统一的元素符号表示,我们不仅要认识元素符号,还要会写、会读、会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作业布置1、思考: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是否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试举例说明。2、试着用图示表示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预习目标】课本65页3、4、5题,完成练习册。课后反思152
《课题2元素》导学案导学案序号:3005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2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⒈会识别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列出元素的简单分类。⒉会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自己阅读,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元素周期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元素分为哪三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人体中元素含量前两位的是哪两种?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4、从元素周期表中你发现了那些规律?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元素[思考]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讨论]下述化学反应中;水氢气+氧气(H2O) (H2)(O2)硫+氧气二氧化硫(S)(O2) (SO2)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152
概念间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及举例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二、元素符号1、熟记表4-3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记住后同桌互相检查。2、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①O ②Fe ③2O ④3Mg3、怎样根据元素名称中的偏旁判断元素的状态和种类?元素周期表[活动与探究]1、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12、16、18、20、29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教师出示答案,小组内互相订正。2、考察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当堂检测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152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问题交流1、思考: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是否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试举例说明。2、试着用图示表示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示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必须要掌握。作业布置课本65页3、4、5题,完成练习册。预习目标1.描述水资源的现状。2.会概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能够解释水资源的重要性。课后反思152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2、分子的性质(微观粒子)①②③④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二、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性质相同联系区别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结合生成物。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却非常小,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在原子核的外面有“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空间里做。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却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可见电子在核外是分层运动的,电子的分层运动叫做电子的分层排布。152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运动能量较,离核远的电子能量越。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写出下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有着密切关系3、离子的形成(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电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离子阴离子:带电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3)离子符号写出常见的离子符号: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一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右上方数字的含义: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前面有数字的含义3Mg2+:表示三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个数。)三、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概念:2、相对原子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152
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4位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元素也。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由两个字母的,书写时注意“”的原则2、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还表示。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如:H表示、。2H表示。Cu表示、、。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周期表结构(1)横行(也叫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__周期。(2)纵行(也叫族):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__族。(3)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6C碳12.011、2、3、4、【经典试题】1、(11内江市)如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52
13Al铝26.98ABA.该元素是原子序数为13B.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克2、(11湛江市)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3、(11日照市)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B.属于同种元素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4.(08河南)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C.核外电子再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5、(宿迁市)根据题意填写下列空格:(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若X等于11,则该微粒表示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在N、N2、2N三种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金(Au)是由构成的。6、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氮元素和氧元素B.氢元素和氧元素C.氮元素和碳元素D.氮元素和氢元素152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导学案序号:6001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可燃性及还原性)。4.建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阅读课本,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单质是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2.阅读课本第104-106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2)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4)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设疑激趣:“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你知道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化学哲理吗?金刚石和石墨同是碳家族的两兄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二)、获取新知:【“高荣华贵的碳单质”金刚石哥哥】据学生查阅的金刚石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152
2、金刚石的用途:讨论:物质的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是:()()性质用途对应测试一、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用做【“平凡多能的碳单质”石墨弟弟】据学生查阅的石墨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石墨的物理性质:2、石墨的用途:讨论:物质的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是:()()性质用途不同装扮得石墨——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取一个锥形瓶,加入相同的略显蓝色的水,分别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活性炭。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了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2、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破解“两兄弟”的DNA】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2.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构性质回顾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性质、用途进一步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构性质用途152
[观察]C60分子模型图片讨论: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据课本的展示完成:1.C60结构:C60是一种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2.用途:当堂检测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D、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4、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③石墨做铅笔芯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问题交流选择下列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填空:可燃性、吸附性、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还原性、溶解性。(1)木炭生火;(2)活性炭用于制糖业脱去红糖颜色制白糖;(3)石墨制坩埚;(4)碳纤维制导线;(5)用焦炭冶炼金属。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152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预习导学】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讲述: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152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向下倾斜(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吸热反应反应条件高温C+MxOy====M+CO2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C+CO2 2CO高温课堂练习: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达标检测A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B小结152
作业课后反思152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001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的掌握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听讲,练习知识准备前面所学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学习流程预习导学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为基础;2、遵守。二、化学方程式如何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每份质量的木炭和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课堂导学课堂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3、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4、等:将短线改为等号。四、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电解水;(8)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10)加热高锰酸钾固体;(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当堂检测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本质原因()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152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Al+O2Al2O3(2)Mg+CO2MgO+C(3)CH4+O2CO2+H2O(4)C2H6O+O2CO2+H2O问题交流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O2====SO2B、C+O2====CO2↑C、Mg+O2====MgO2D、2H2O====2H2↑+O2↑2、配平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式前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恰当的依据是()A、各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B、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是否相等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D、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3、在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A、4、10、9B、4、5、2C、4、2、5D、4、2、24、化学方程式中“等号”表示()A、化学方程式中两边元素的数目相同B、生成物质量等于反应物质量C、化学方程式中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同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H2+Cl2HCl(2)C2H4+O2CO2+H2O(3)NaOH+CuSO4Cu(OH)2↓+Na2SO4(4)CO+Fe2O3Fe+CO2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152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预习导学】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讲述: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152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向下倾斜(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吸热反应反应条件高温C+MxOy====M+CO2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C+CO2 2CO高温课堂练习: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达标检测A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B小结作业152
课后反思152
单元(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内容概况本单元主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学习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4、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学习时数5课时152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001课型:新学课总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期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习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学法指导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结果来检测目标1,达标率98%2、通过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知识准备托盘天平的使用,有关质量守恒的的理解。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砝码放。砝码要用夹取。2、我知道的化学反应有(任写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3、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如果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少?你的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课堂指导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你的猜想:(1)(2)(3)实验探究: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天平是否平衡反应的文字及符号表达式结论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燃烧152
交流讨论:1、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1.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2.你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改进第三,四实验装置?当堂检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物质的种类D.原子的数目4.某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Fe、OB.Fe、O、HC.Fe、HD.O、H5.在化学反应M+N═P+Q中,agM和bgN完全反应,生成cgP,则生成Q的质量为()A.(a-c+b)gB.(a+c-b)gC.(b+c-a)gD.无法确定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D.10g的冰融化后变为10g的水7.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B.C.D.问题交流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原子重新组合2.ag白磷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A.一定是(a+b)gB.一定不足(a+b)gC.大于(a+b)gD.小于等于(a+b)g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5、加热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A、c-(a+b)B、a+b-cC、a-cD、a+b+c152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5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8、在密闭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了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9.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10.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A.FeSB.Fe2S3C.FeOD.FeS2布置作业练习与应用1、2、3课后反思152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002课型:新学课总课时:1课时: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配平方法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配平方法学法指导预习学习,交流讨论,课堂讲解,巩固提高等方法。知识准备前面所学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学习流程预习指导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为基础;2、遵守。二、化学方程式如何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每份质量的木炭和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肯定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的种类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示式,并在各物质名称下面写出化学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2)镁在空气中燃烧(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过氧化氢制氧气5、自学课本第99页至101页,回答以下问题:(1)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2)什么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配平的目的:配平的标志:课堂指导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3、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4、等:将短线改为等号。四、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6)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电解水;(8)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152
(10)加热高锰酸钾固体;(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当堂检测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本质原因()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Al+O2Al2O3(2)Mg+CO2MgO+C(3)CH4+O2CO2+H2O(4)C2H6O+O2CO2+H2O问题交流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三个反应如下:①S+O2====SO2②2CO+O2====2CO2③3Fe+2O2====Fe3O4(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其二我能另写出符合这两点的2个化学方程式,;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其它的不同之处是。(2)课外学习Cu(OH)2CO3===2CuO+H2O+CO2↑后,我又发现也和上述三个反应相似。其相似之处是。布置作业P101练习与应用1—5配套练习:3、4课后反思152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003课型:新课总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格式。学习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及书写格式要规范化学习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学法指导预习学习,交流讨论,课堂讲解,巩固提高等方法。知识准备常用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流程预习指导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是:(1)、表示;(质)(2)、表示。(量)如:化学方程式C+O2===CO2中,量的含义是每份质量的碳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若有12g碳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若6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计算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通电2H2O2====2H2O+O2↑::可见: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它能够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也就是质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此质量比进行简单的计算。显然,若有34g过氧化氢电解完全分解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g。课堂指导[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要求:看书后把解题步骤默写下面[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152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来求反应物的质量,即已知产品的质量求原料的质量。要求:看书后把解题步骤默写在下面。解:设制取5.6吨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CaCO3====CaO+CO2↑10056X5.6t100:56===X:5.6tX==10t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0t。当堂检测1、10g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约等于10gB.一定小于10gC.一定大于10gD.一定等于10g2、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与H2O的质量比为()A.1∶16∶9B.2∶16∶9C.1∶8∶9D.2∶1∶2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A.PB.H2C.SD.C4、4g氢气和34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A.32gB.36gC.38gD.以上都不对5、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284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化学反应D.以上均有可能7、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152
,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A、B、C、D相对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A+B=C+DB.2A+B=2C+DC.2A+B=C+2DD.A+2B=2C+D问题交流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⑴;⑵;⑶;⑷;⑸。布置作业P103页练习与应用1—3配套练习:4、6课后反思152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004课型:新课总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质量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4.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关系式。学习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以及常见的各种类型。学习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以及常见的各种类型。学法指导预习学习,交流讨论,课堂讲解,巩固提高等方法。知识准备常用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是什么?(1)设:(2)写:(3)求:(4)列:(5)答: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纳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物质质量一定是纯量。若不是纯量,一定要转换为纯量。其转换关系为:纯量=不纯量×=不纯量×。(2)计算单位要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气体体积单位必须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单位,(因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质量比)。转换关系为:质量=密度×。(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四种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152
课堂指导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三要领”、“三关键”、和注意事项:1、三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2、三关键:(1)书写化学式要准确;(2)方程式要配平;(3)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3、注意事项:(1)纳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物质质量一定是纯量。若不是纯量,一定要转换为纯量。其转换关系为:纯量=不纯量×纯度=不纯量x×(1-杂质%)(2)计算单位要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气体体积单位必须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单位。转换关系为:质量质量=密度X体积体积=密度当堂检测1、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放入一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称残余固体质量为10.7克。求生成氧气多少克?同时也能生成氯化钾多少克?例3、实验室用纯度为80%的不纯锌粒81.25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最多可制得氢气多少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例4、某同学要收集4瓶氢气,每瓶200ml,若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来制取。则需要锌多少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52
问题交流1:含杂质质量分数为5%的锌粒6.84克,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Zn+H2SO4=ZnSO4+H2↑)可生成氢气多少克?(杂质不跟稀硫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2: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克,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0.2克,试回答:(1)生成多少克氧气?(2)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含有那些固体物质?其质量分别为少克?布置作业P105页练习与应用1—3配套练习:5、8课后反思15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小结【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课前预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定义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微观:原子的、、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2)2.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1)(2)(3)三、基本反应类型用字母A.B.C.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S2O4B.SO3C.SO2D.CO2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52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A.B.C.D.【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乙醇燃烧:【例3】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A.23︰9B.19.6︰9C.32︰9D.46︰9【例2】2.32g某金属氧化物在H2流中加热到反应完全后,得到1.68g金属。若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此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ROB.R2O3C.R3O4D.R2O5【当堂达标测试】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2、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A.FeSB.Fe2S3C.FeOD.FeS23、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CaCO3高温CaO+CO2↑B、2KMnO4△K2MnO4+MnO2+O2↑C、Al+O2点燃Al2O3D、CO2+Ca(OH)2=CaCO3↓+H2O152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导学案序号:6001课型:新课总课时:2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可燃性及还原性)。4.建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知识准备通过阅读课本,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单质是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2.阅读课本第104-106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2)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4)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课堂导学课堂探究(一)、设疑激趣:“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你知道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化学哲理吗?金刚石和石墨同是碳家族的两兄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二)、获取新知:【“高荣华贵的碳单质”金刚石哥哥】据学生查阅的金刚石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2、金刚石的用途:152
讨论:物质的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是:()()性质用途对应测试一、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用做【“平凡多能的碳单质”石墨弟弟】据学生查阅的石墨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石墨的物理性质:2、石墨的用途:讨论:物质的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是:()()性质用途不同装扮得石墨——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取一个锥形瓶,加入相同的略显蓝色的水,分别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活性炭。观察并完成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了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2、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破解“两兄弟”的DNA】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2.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构性质回顾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性质、用途进一步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结构性质用途[观察]C60分子模型图片152
讨论: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据课本的展示完成:1.C60结构:C60是一种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2.用途:当堂检测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D、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4、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③石墨做铅笔芯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问题交流选择下列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填空:可燃性、吸附性、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还原性、溶解性。(1)木炭生火;(2)活性炭用于制糖业脱去红糖颜色制白糖;(3)石墨制坩埚;(4)碳纤维制导线;(5)用焦炭冶炼金属。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作业布置预习碳的化学性质课后习题:1、3、4课后反思152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预习导学】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讲述: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向下倾斜(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吸热反应反应条件高温C+MxOy====M+CO2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C+CO2 2CO高温当堂检测: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达标检测A152
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B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校习,我们对碳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我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原因作业预习下节内容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和教材113-115关内容回答: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选择相应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_______,比空气______,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课后习题:2、6课后反思《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导学案导学案序号:603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教学重点152
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名称及操作要点;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听讲,练习知识准备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原理阅读教材113-115的相关内容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和教材113-115关内容回答: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选择相应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_______,比空气______,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导入:CO2与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空气中有CO2,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CO2,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取CO2呢?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易错易混点:(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取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3)不能用Na2CO3或CaCO3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或CaCO3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由以上可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我们要就以下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制得的气体较纯,反应条件易满足,反应速率适中等。知识点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合作与探究: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考虑的因素。(见教材113)由以上条件可以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有:15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动手试一试:利用教材P114供的仪器,同学们还能组装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比较各装置的优缺点。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和验满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操作步骤2、讨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3、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检验: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表明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表明气体已经集满知识点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1、选择药品:原理可行,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2、设计实验装置: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实验装置;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3、制定操作步骤:合理有序。知识点5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在工业上,我们可以利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备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为:当堂检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木炭和氧气D、碳酸钠和稀硫酸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A、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B、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C、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水槽D、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导管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B、观察气体的颜色状态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4、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A.密度比空气大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问题交流1.的实验室制法: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气体是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气体。验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152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甲烷气体的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___或______收集。2.已知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块状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备(无须加热),则可以选用_______装置制备,选用_______装置收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1.选择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作业布置预习下节内容二氧化碳常温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易升华。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习题:1、3、6配套练习:3、4课后反思《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导学案导学案序号:604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⑴、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⑵、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⑶、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性质152
学法指导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构成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到底有哪些差异呢?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吧。知识准备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呢?,。学习流程预习导学二氧化碳常温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易升华。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探究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密度(请看大屏幕)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实验结论:。【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课本P114)实验现象:塑料瓶变扁了。实验结论:。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常温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易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检验这些场所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请看大屏幕)序号ⅠⅡⅢⅣ实验现象紫→红紫紫紫→红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152
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试剂瓶的内壁也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用水很难除去,白色物质是,向试剂瓶中加入稀盐酸可除去这层白色物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燃烧,也不燃烧,还不呼吸。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化学方程式为。3.氧化碳的用途等。知识点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2)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近年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破坏,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3)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4)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5)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知识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阅读课本117-119页,你能填写下列空白吗?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4.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为什么?。5.化学性质:(1)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还原性:152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气体,再点燃左边的酒精灯,防止CO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爆炸.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左边的酒精灯,恢复至室温,再停止通入CO气体,防止空气进入将新生成的铜氧化.C.末端酒精灯的作用:将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防止空气污染.D.CO还原CuO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6.用途: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当堂检测1.⑴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⑴化合反应:⑵分解反应: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的混合气体,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烧B、具有还原性C、有毒D、有特殊的气味4.下列气体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是()A、CO2B、N2C、COD、O25.CO和CO2相同的是()A、物理性质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C、组成元素相同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6.完成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条件①152
②③④⑤⑥⑦⑧问题交流.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6-12进行实验,请回答:(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用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又分析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了解了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同时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另外锻炼了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预习下节内容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其反应原理为收集CO2的方法是,检验CO2的方法是,验满CO2的方法是。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和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考虑的因素是和;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和等。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和,反应条件(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固液常温型;又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且溶于水,所以选择。课后习题:1、3配套练习:7、8152
课后反思《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导学案导学案序号:605课型:新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安新东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重点152
(3)知道实验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2、学会鉴定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学难点实验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学法指导讲解,探究,实验等方法相结合知识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原理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其反应原理为收集CO2的方法是,检验CO2的方法是,验满CO2的方法是。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和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考虑的因素是和;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和等。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和,反应条件(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固液常温型;又由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且溶于水,所以选择。课堂【合作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易错易混点:(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取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3)不能用Na2CO3或CaCO3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或CaCO3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由以上可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我们要就以下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制得的气体较纯,反应条件易满足,反应速率适中等。152
导学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合作与探究: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考虑的因素。(见教材110页)由以上条件可以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动手试一试:利用教材P111提供的仪器,同学们还能组装出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比较各装置的优缺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和验满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操作步骤2、讨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3、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检验: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表明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表明气体已经集满当堂检测〖演示1〗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P内
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甲>乙>丙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2O2=2H2O+O2↑B.CuO+CO=Cu+CO2C.H2+CuO=Cu+H2OD.CO2+H2O=H2CO3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B.2Fe+6HCl=2FeCl3+3H2↑C.Al+CuS04==AlSO4+CuD.Fe2O3+3CO2Fe+3CO27.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152(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5)银与氯化铜溶液(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1528.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过量空气、高温①焦炭、高温②赤铁矿、高温③生铁焦炭(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2)写出步骤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家用铁锅除了硬度较大外,还利用了铁具有这一性质;(2)在木材上钉钉一般用铁钉,在水泥墙上钉钉一般用钢钉,这是由于铁和钢的不同;(3)铜的导电性强于铝,而高压输电一般用铝线不用铜线的原因是(只要能答出一个理由就可以);(4)灯泡中的灯丝一般用的是,你能说出不用锡制的原因吗?;(5)区分两块金属材料硬度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6)铜合金和金的颜色基本相似,为什么在制作装饰品时用金而不用铜的合金?;152(三)、(问题探究)探究一:总结金属的性质152
例1.据福建《三明日报》报道:2006年5月12日,宁化县公安局抓获一流窜江西、福建等地实施诈骗的团伙。自2006年4月底以来,他们随身携带一枚真黄金戒指,若干枚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外观极为相似的假黄金戒指在全国各地分头行骗。诈骗三十余起,骗取金额2万余元。请你识别真假黄金戒指。(要求:不少于三种方法)[方法总结]:[总结1]1.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反应(2)金属与反应(3)金属与反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它的活动性就。(2)位于金属能置换出中的(不可用)(3)位于金属能把位于金属从它们的中出来。(除外)练习.在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银、铜和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铜、硝酸银152152探究二:寻找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措施例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提示: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装置153
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进行填空:①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②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总结2]1.铁生锈的条件:2.防锈的措施:(1)(2)3.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四)、(拓展延伸)1、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2、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A.向左偏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先向右偏后向左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