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2-04-22 13:33:31 发布

2008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 9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8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要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83 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年我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5%。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外,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80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80亿元,增长19.5%。(三)建筑业供需预测2008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从紧”83 的基调已经奠定,投资将成为调控的重点,调控手段除了控制信贷总量之外,估计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力度将大幅加大。但综合来看,存在诸多因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旧维持高位。首先,建筑业是其他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全社会50%以上的FAI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我国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FAI必不可少,这样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总需求(对FAI增速会否下降的问题随后探讨);其次,GDP增速随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状况会有波动,但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很稳定,对经济形成持续拉动;第三,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对行业产生恒定驱动。从早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到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再到未来几年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与房地产投资的共同驱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房地产供求突出矛盾导致的房地产建设需求依然强劲等较好地保障了建筑业企业的外延扩张。第四,国家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运用了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收缩过剩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紧缩又基本不影响建筑市场的总需求。因此预计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年度增速有望达到25%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维持。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通过模型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或将达到25%左右。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继续增强。2007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70亿元,较06年增长23.2%,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自1998年以后,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逐年提升,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4%(2004~2006年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48%、2.62%和2.87%)。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三、区域对比分析及预测我国建筑业区域化特征明显。东部地区始终保持建筑业主力地位,中、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长较快。2007年,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916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986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2.2%,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9倍和3.9倍。83 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建筑业总产值在1000~2000亿元的有湖南、河北、福建、安徽、天津、重庆、陕西七个省市。其他13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均低于1000亿元,海南和西藏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地区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增长(%)2007年比重(%)2007年累计比重(%)2006年比重(%)2006年累计比重(%)全国总计50018.6241557.1620.4100100浙江6790.325655.6120.113.613.613.613.6江苏6511.735424.85201326.613.126.7山东3301.632791.8118.36.633.26.733.4广东3037.252592.5817.26.139.36.239.6北京2580.132167.92195.244.55.244.8上海2425.212285.386.14.849.35.550.3辽宁2099.151774.9918.34.253.54.354.6四川2092.391753.2319.34.257.74.258.8河南2077.571530.9335.74.261.93.762.5湖北2011.85166720.7465.9466.5湖南1888.261462.8829.13.869.73.570河北1614.291448.7311.43.272.93.573.5福建1490.711161.9928.3375.92.876.3安徽1486.741168.2427.3378.92.879.1陕西1208.57830.4145.52.481.3281.1天津1183.92983.9320.32.483.72.483.5重庆1119.54895.0925.12.285.92.285.7山西1025.88939.679.22.1882.388黑龙江875.51699.8425.11.889.81.789.7江西778.18668.8916.31.691.41.691.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四、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83 宏观经济形势对建筑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和感应度。一方面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基本建设资源配置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建筑业生产的速度、效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休憩相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也决定了建筑业市场容量的发展变化,每当国民经济整体形势趋好、发展加速、投资加快时,建筑业就迎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反每当国民经济增长趋缓、发展减慢、投资降温时,建筑业就会首先由宏观经济趋缓感受到市场紧缩和发展吃紧。因此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风险。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并且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政府用于交通、能源、市政、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加,建筑业仍将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2008年建材价格高企,但总体而言对建筑业影响不大。主要是因为建筑行业毛利率受行业竞争程度、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财务成本等因素影响:(1)就民用建筑行业而言,因签订合同更多的为开口合同,受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受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影响;(2)就铁路建设而言,因合同订价指导标准更多是由政府控制,钢铁等原料价格上升对公司略有影响,但政府部分仍承担原料价格上升,对行业影响不大。总体而言,对建筑行业有影响但不大,不是行业毛利率影响的关键因素。另外建筑业还面临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建筑市场本体的风险,主要由一系列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市场无序行为构成。比如,工程款拖欠;恶性的、低于成本价竞争;以及市场主体之间诚信精神的严重缺乏等。二是相关市场的风险对建筑业的辐射。比如,建筑材料市场的价格大幅变动,造成的施工合同价格缺口;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的走势对工程结算价格的影响。三是政策性的。由于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出台新政策或调整、完善原有政策的工作都会相对较多。五、行业授信建议2007年我国建筑业整体处于景气上升空间,实现增加值与总产值增速较高。建筑企业的利润增长较快。2008年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城镇化的推进,民生政策的实施、基础建设的增长等因素影响下,建筑业景气有望持续。因此总体上建议增加授信。从子行业授信来看,应倾向于铁路建设和建筑装饰业。首先,从2005年开始,铁路建设基本投资迎来巨幅增长,到2020年我国铁路里程由原定的10万公里调整到12万公里以上。这些规划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建筑装饰业虽然并未面临像铁路建设那样的投资巨幅增加的发展机遇,但在中国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北京申奥、上海市博会等具体事件的刺激,再加上国人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使得建筑装饰业在中国现阶段可以被看作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并且因为其弱周期性而面临着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从授信区域来看,授信应向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次应考虑的是中西部的大城市。从建筑业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建筑业企业,对其授信需谨慎。83 从建筑业企业类型来看,对工程承包类的企业授信需谨慎,可适当向综合类建筑企业倾斜授信。83 目录第一章建筑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1第一节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1一、建筑业的范围及产业链1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2三、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2第二节建筑业供给分析及预测4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4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5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5第三节建筑业需求分析及预测8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8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9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10第四节建筑业的海外市场业务拓展13第二章建筑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15第一节建筑业规模分析及预测15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15二、建筑业企业盈利模式改变15第二节建筑业效益分析及预测16一、建筑业效益分析16二、建筑业企业效益预测16第三章建筑业竞争分析及预测18第一节建筑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18一、建筑业集中度分析18(一)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从业人数增加18(二)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18二、我国建筑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19三、我国建筑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19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21一、建筑业内部竞争激烈21二、建筑业内大企业的竞争优势21三、建筑业外资进入的威胁22第三节行业企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23一、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3二、建筑业企业的兼并重组23第四节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分析及预测25一、技术装备水平25二、技术垄断优势25第四章细分地区分析27第一节建筑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2783 一、建筑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27二、建筑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30三、各地区建筑业合同签订情况31四、各地区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情况31第二节江苏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32一、江苏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32二、江苏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32三、江苏省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34四、江苏省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5第三节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37一、浙江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37二、浙江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37三、浙江省建筑业的特点37四、浙江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38第四节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39一、山东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39二、山东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39三、山东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40第五章企业分析42第一节建筑业企业特征分析42一、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基本情况分析42二、不同类型特、一级企业的发展特点43第二节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对比分析45一、总体排名分析45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46三、偿债能力对比分析47四、营运能力对比分析48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50第三节中铁二局分析53一、企业基本状况53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53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54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55第四节中国中铁分析57一、企业基本状况57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57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60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61五、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61第六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63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63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3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3三、货币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483 四、汇率变化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7五、产业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8第二节上下风险分析及提示69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69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72第三节建筑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77一、经济周期波动风险77二、市场供需风险77三、行业竞争风险77四、成本风险提示77五、财务风险78六、工程项目风险78七、技术风险78八、法律风险79九、多元化投资风险79第七章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80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80二、子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80三、区域授信机会及建议82四、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8283 附表表1建筑业行业分类及代码1表21978-2007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2表32007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5表4建筑业总产值与全社会投资皮尔森相关分析6表5模型分析6表6回归系数分析7表71998-2007全社会及分城乡的固定资产投资9表82001-2006年建筑业退出壁垒分析20表91990-2006年建筑业动力装备率和技术装备率25表10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8表11各地区建筑业分布29表122007年3季度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效益状况30表13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45表142007年建筑业上市公司排名45表15上市公司盈利能力47表16上市公司偿债能力48表17上市公司营运能力49表18上市公司发展能力50表192004~2007年中铁二局经营状况54表202004~2007年中国中铁经营状况6083 附图图1建筑业产业链1图22002-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3图3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4图4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4图5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建筑业增加值增速6图6模型拟合图7图7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8图8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图91996-2007年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变化18图101991-2007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水平19图11中铁二局业务构成及毛利率54图12中国中铁业务构成及毛利率57图132007年12月31日主要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状况66图14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67图15住宅施工面积的变化72图16住宅竣工面积的变化73图17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建筑业总产值比重8283 第一章建筑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建筑业的范围及产业链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看,建筑业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又包括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等五个行业细分。本报告分析的建筑业范围即是按照此标准定义的,具体见下表。表1建筑业行业分类及代码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71房屋工程建筑472土木工程建筑4721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4722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4723工矿工程建筑4724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4729其他土木工程建筑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建筑业的产业链相对复杂,从内涵上来讲,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通过建筑业来实现,因此建筑业与工业、第三产业都紧密相关。简单来说,建筑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基础建设和房地产。钢铁制造钢铁制造玻璃制造水泥制造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45房地产业图1建筑业产业链83 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经济的“晴雨表”。建筑投资涵盖公共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口、电站等)、产业设施、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三大市场,建筑与设备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大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产品及提供了供给,又促进了需求。一方面,建筑业生产所提供的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有利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建筑业产品又为需求的增长创造了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建筑业增加值在增速上面有所波动,但是整体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1991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以上的位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11978-2007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点在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比重达到6.41%,之后比重稳步回落,200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趋于稳定,2006年和2007年的比重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从数据上来看,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相关。我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1978年以来,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2006年的5.6%。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排名中,建筑业位居4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三、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83 建筑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对就业和收入影响较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002-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83 第二节建筑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建筑业总产值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1987-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波动周期,且波动幅度较大;1998年之后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变动趋于平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当前正处在上升的阶段中,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两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不会低于2007年的增长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83 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一)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1亿平方米,增长15.4%,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9.5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4亿平方米,增长16.6%,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屋面积25.7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7亿平方米,增长11.6%,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二)竣工产值和竣工房屋面积低速增长2007年,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30845亿元,比上年增加2704亿元,增长9.6%,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3亿平方米,增长3.5%,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表12007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2007年2006年增长(%)一、全部建筑业企业    企业个数个5925660166-1.5签订的合同额亿元80274.1867193.9719.5建筑业总产值亿元50018.6241557.1620.4竣工产值亿元30844.8928140.92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473287.39410154.4115.4其中: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257092.16230346.7711.6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万平方米395327.74338918.9416.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85965.9179672.963.5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万人3649.913153.041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也保持在20%左右。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建筑业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本建设投资60%~70%是由建筑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市场规模,因此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表1建筑业总产值与全社会投资皮尔森相关分析建筑业总产值全社会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相关系数1.00000.9955P值0.0000全社会投资相关系数0.99551.0000P值0.0000*显著性检验为双尾检验*整行排除缺失值有效样本数N=2我们应用1991-2007年的数据对建筑业总产值和全社会投资作相关性分析,得到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达到0.9955。由于建筑业总产值与投资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做简单的回归方程,来预测未来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我们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建筑业总产值=1499.625913+0.3632*全社会投资表2模型分析RR平方修正的R平方估计的标准误0.99550.99090.98981385.233683 回归系数分析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的betat显著性常数项1499.6259892.87291.67960.1316全社会投资0.36320.01230.995529.59480.0000图1模型拟合图模型较好的通过了检验。我们首先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因此,由模型可以得到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62809亿元,较2007年增长25.6%。83 第三节建筑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建筑业的发展规模和需求基本是由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决定的,因此对于建筑业的分析有必要首先考察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增长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按照构成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类,其中由建筑业所承担的建筑安装工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长期稳定在60%以上。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政府用于交通、能源、市政、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加。特别是在爆发性增长的铁路建设等细分领域,更使建筑行业迎来最好发展时机。旺盛的行业需求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建筑业的业绩高速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2007年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再创新高,达25%。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外,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80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80亿元,增长19.5%,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29306亿元,比上年增加4878亿元,增长20%,增幅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为50968亿元,比上年增加8202亿元,增长19.2%,增幅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1998年至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始终以城镇投资为主,城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且农村投资的增速明显落后于城市。这种建筑业需求集中于城镇的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11998-2007全社会及分城乡的固定资产投资83 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一)建筑业需求的影响因素我国建筑行业景气持续景气。2008年,除“十一五”规划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的明确预期外,出口减少条件下政府拉动内需的措施、政府换届效应以及我国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将持续地推动建筑行业持续景气。1、出口减少,内需拉动事实上,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是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过分依赖出口的危险性。自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连续4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来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大型基础设施是通过投资拉动内需的绝好渠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高速公路建设,而把铁路排除在外。本次由“次贷危机”所启动的内需需求,铁路将是大规模投入的领域。2、地方政府换届的投资加速效应2008年3月,我国各地政府主要领导换届完成。从目前的考核机制主要偏重于经济智能的角度来看,本届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再所难免。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土地等资源,且能调动国有银行的投资,为上项目和搞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一届新班子上台,即会出现一次投资增长高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换届的3个年份(1993、1998和2003)均为全社会投资和国有投资增长高峰年。从全社会投资看,1989-1993年间,换届前4年投资平均增速为15.9%,换届的1993年猛增为55.4%。1994-1998年间,前4年投资平均增速与1998年平均增速相近,主要原因一是1993年过高的投资增速使1994年延续了较高的投资增长,从而提高了1994-1997年间的平均增速;二是尽管1998年下半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投资增速放慢。即使如此,如果去掉1994年,1998年换届年的投资增速仍高于1995-1997年的投资平均增速。1999-2003年间,前4年投资增长平均为13.3%,而2003年达到29.1%。换届年投资高速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再次考察国有投资增长,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3个换届年(1993、1998和2003)前4年,国有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为22.4%(1989-1992)、33.6%(1995-1997)和11.3%(1999-2002),而紧随其后的3个换届年的投资增速分别达到42.1%(1993)、63.1%(1998)和30.2%(2003),分别比换届之前的平均水平高出21.7、51.8和18.9个百分点。83 3、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等其他因素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历史看,存在一个“S”形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达到30%以前,城市化进程较缓慢;超过30%而未达60%的时期,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化进程又会慢下来,进入平稳推进期。我国城镇化率1995年以前在30%以下,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约0.65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0%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1.25个百分点左右。2007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5%,处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中科院2005年发布《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计算了中国城市化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所需的社会总成本将达15-16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支付约3000-3500亿元。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房屋建设规模也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2002年底共计为388亿平方米,其中城市131.8亿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为519亿平方米,其中城市171亿平方米;估算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86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为261亿平方米。2007年第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3%,其中,商品房施工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41%。随着我国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国家通过采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方式来调控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建筑建筑市场仍会保持平稳增加,这对基建类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较好的机会。以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城市化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居住,直接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建设部提出了“大农村”的设想,直接推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4、雪灾对建筑业的影响雪灾成为2008年二季度我国建筑投资需求加速的一个重要诱因。本次雪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是,本次雪灾凸显了我国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方面的严重瓶颈。长期来看,雪灾促使决策层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在铁路、公路、机场、发电厂以及输电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更大规模建设行将上演。其次,从短期来看,由于雪灾造成了一些电力、自来水、燃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损坏,而灾后重建和重建中抗灾标准的提高势必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投资规模,因此成为第二季度扩大投资新增需求的因素。5、震灾对建筑业的影响5月12日83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汶川约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约三分之一的房屋严重受损,重庆、甘肃、陕西、云南等临近地区也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本次地震损毁的房屋数量众多,房屋建筑施工上市企业如国栋建设(或龙元建设、宏润建设、*ST广厦)等房屋类上市公司将可能在未来灾后的城市住房建设中占有份额。震区的其他基础设施等如公路铁路、桥梁、城市基础设施、水利水电设施损坏严重,四川路桥、中铁二局、重庆路桥、葛洲坝等将可能受益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加固、翻修以及新建工程。(二)200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高位和基建投资持续高涨。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已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已经奠定,投资将成为调控的重点,调控手段除了控制信贷总量之外,估计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力度将大幅加大。但综合来看,存在诸多因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旧维持高位: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55.65%,从历史上看自1997年该比例一直呈上升态势。实际上,在现阶段投资的波动决定中国经济的波动,在消费仍未有效启动和外围经济下滑所导致的出口可能下降,投资对GDP拉动作用了决定着在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稳定。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年度增速有望达到25%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维持。83 第四节建筑业的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尽管目前国内的建筑产品需求形势仍旧旺盛,但由于建筑行业特有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态势,建筑企业提供的产能是相对过剩的,相比较而言,建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不仅有利于目前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从长远看来更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毕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然的趋势。自统计的2002年以来,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一直维持在20%-40%的增长速度上,新签合同额也以15%的速度增长,而这种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在2006年得到爆发。2006年新签合同额达到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并且交通运输业新签合同金额首次超过房屋建筑业跃居第一。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大型化趋势也日益显著,2006年新签合同金额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由中国铁建下属的中土公司中标的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项目总投资83亿美元,成为至今为止中国公司在境外中标的最大工程项目,标志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经迈入可以承揽大型工程项目的新发展阶段。在海外工程市场,建筑企业面临着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竞争环境,工程施工技术不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才是工程公司承揽大型工程项目的必备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在国际市场工程承包招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垫付资金占整个项目规划融资的多少往往成为业主决策的重要依据,总承包完全可以在获得项目后通过分包给相关具有施工能力的建筑商来完成,而国外大型建筑企业不仅依靠其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工程建设和管理能力,还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或再融资能力为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和一揽子的项目建设解决方案,创造价值并获取超过仅局限在施工环节的高利润。而纵览国内建筑企业,因为普通建筑领域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缓慢,缺乏相关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经验,虽然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前列,但在综合服务能力相比国外竞争对手相差甚远,仅仅局限在工程施工分包环节只能享受到微薄利润。对比国内和国外建筑企业,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国际化程度严重不足。但即使在差距存在的现实情况下,仍然看到国内一些建筑上市公司具备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的能力,并且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相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行业龙头的规模优势和运作资源使得其更有实力开展海外业务。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中铁大桥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等。中国石油建设集团公司,在投资额达3亿美元的巴基斯坦780公里83 输油管道工程中,利用一亿美元的出口信贷,成为业主的合作伙伴,不但拿到工程总承包权,还赢得多方面的效益。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从一个设备制造企业,转型成为新兴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商,不但带动了设备的出口,而且还成为跨越多个行业的工程公司。另外,中国中铁近年已积极培养海外业务人才,公司5年内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到15%。而中国铁建可以说目前最具国际化特色的综合性建筑集团,但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也仅为3.3%。房屋建筑行业的区域性龙头企业龙元建设正加快推进其“三三”经营,争取5年内实现其来自上海地区、国内其他地区和海外地区的收入各占1/3,公司于2008年2月1日公告与马来西亚沙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就共同建设和开发有关“沙巴发展走廊”项目签署了《备忘录》,种种迹象表明公司的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已渐入佳境。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将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造就亮点。83 第二章建筑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建筑业规模分析及预测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随着我国的基建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如前所述,我国“十一五”规划投资进入高峰,预计未来三年年均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建筑业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36008.8亿元。作为分享我国建筑业巨额投资的最大参与者,截至2008年3月底,建筑央企(中国中铁(A+H股上市)、中国铁建(A+H股上市)、中国建筑总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国建筑H股上市)、中国交通建设(H股上市)、中国冶金工程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仅有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在A股上市。建筑行业目前正面临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金密集型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对资金的需求迫切程度前所未有。二、建筑业企业盈利模式改变一方面国内普通工业和民用建筑行业是最早市场化以及引入竞争者的行业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筑企业规模趋同,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中国建筑业相对集中度较低和过度竞争的市场格局,使得建筑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趋向恶化。即使在垄断壁垒相当高的铁路建设领域,也因为铁道部强大的议价能力制订了相对严格的概算定额。建筑企业的经营现状已经清楚表明,拘泥于传统施工业务的泥潭而不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无疑将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困境日趋严重,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迈进了房地产开发领域,甚至最终通过置换资产完全脱胎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目前已经有上市公司在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和盈利模式,具体手段包括以下几种: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价值链上(建筑配套产品)下(房地产)游的延伸,实现同一价值链的多元化经营;以国际上通行的具有人才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跨行业、多领域为特征的工程总承包方式;主动参与并通过项目策划、项目融资,以BOT等模式为发展方向,从源头上获取项目,进入高端市场。随经营模式调整及管理加强,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83 第二节建筑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效益分析当前,建筑业资产利润率偏低。2006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拥有资产36009亿元,实现利润1193亿元,资产利润率为3.3%;2005年末资产利润率为2.9%,2004年末为2.5%,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远低于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6.7%的水平。从结构上看,东部地区的资产利润率为3.7%,中部地区为2.5%,西部地区为2.6%。中、西部地区的资产利润率低于东部地区。二、建筑业企业效益预测近年来,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能力发生深刻变化。建筑企业纷纷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发展,突破单一工程承包经营方式,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改善利润结构;同时强化经营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成本和费用控制,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不利局面下,净利率水平得以缓步提升。数据显示,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继续增强。2007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70亿元,较06年增长23.2%,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自1998年以后,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逐年提升,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4%(2004~2006年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48%、2.62%和2.87%)。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纷纷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进行业务调整和链条延伸,突破了单一工程承包的经营方式,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建筑业资本纷纷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由生产经营者转为投资开发者,由单一的建筑产品建造服务提供者变为工程项目的拥有人和运营管理者。如向建筑配套产品投资方向发展、向房地产方向发展、向BOO、BOT等方向发展。走“开发-建设”一体化、“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等道路。从传统施工业务不断向高利润区域转移,是建筑企业逐利本性导致的必然。当前的纯粹的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弱势环节――完成最多的产值、却收获最少的利润,大部分利润却被同处价值链上下游的其他企业瓜分。由于巨大的分配差异,企业的逐利本性必然驱使企业从低利润区域向高利润区域转移。信息的不对称和技术门槛,使建筑施工企业进入上下游的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83 行业间紧密的联系、业务实施周期相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业务熟悉度较高等因素都使得,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了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化延伸后,经过短时间的过渡与整合,将能实现利润的快速提升。83 第三章建筑业竞争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建筑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集中度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96-2007年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变化(一)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从业人数增加到2007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59256个,比2006年同期减少1.5%。这是建筑业企业连续两年增长速度放缓后,首次出现企业数量减少。建筑业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3649.9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15.8%;从业人数为3085.39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7.2%,从业人数稳定增长。建筑业国有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8143个减少到7855个,同比下降3.5%,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建筑业企业减少的速度。国有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继续增长,达到710.5万人,增速为3.5%,增速不足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率7.2%的一半。200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一直以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二)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83 随着建筑业企业改制以及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等改革不断往纵深推进,建筑业企业专业化程度得到加强,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242个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53亿元,占当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的15.3%,比2005年和2004年分别提高3.4和6个百分点;这些企业拥有资产总额5586亿元,占15.5%,比2005年和2004年分别提高2.3和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70亿元,占14.2%,比2005年和2004年分别提高2.3和5.8个百分点。大型建筑业企业资产规模、经营效益、运行质量、市场份额逐年增长,表明其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对建筑业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技术革新,改善城乡建筑业结构起着引领作用。二、我国建筑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991-2007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37041元/人,比上年增长4%。按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8395.5元/人,比上年增长4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为206513元/人,比上年增长16.5%。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增速显著下降。2007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37041元/人,同比增长4.0%,与2006年劳动生产率12.3%的增长速度相比,下降8.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建筑业成本上涨因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还要低一些,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增加带动。三、我国建筑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83 目前,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低,供给大于需求,部分建筑业企业为了争取到施工项目,以自己垫资的方式来承接工程,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现象。另外,建筑业信用秩序方面的立法尚无,失信惩戒和社会监督机制还未形成,部分建设单位不讲信用甚至钻法律和合同的空子,故意以苛求质量等方式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普通建设行业相比,由于政策限制,,我国铁路建设行业介入门槛较高,竞争相对有限。同时,建筑业退出壁垒较高,从行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可以看出企业平均自有机械设备净值在0.3亿元以上,2003到2004年下降到400万元以下,2005年又增长到426.2万元,2006年又提高到435.8万元。2006年建筑业企业的单位固定资产净值达到917.5万元。主要是由于行业投资不断扩张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下表可看出企业数量和投资都不断增加。表12001-2006年建筑业退出壁垒分析时间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万元)单位数单位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万元)20011506249145893328.220022172292747820454.320032403957648688493.720042324524459018393.920052503770258750426.22006262175006016643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建筑业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从而令建筑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83 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内部竞争激烈建筑工程行业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截至2006年,我国的建筑企业达到了60166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已占到74.5%,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集中度偏低,前10位、50位甚至是100位的建筑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都较少。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尤其是非公有制施工企业数量在1995年至2005年间年均增长40%,导致供方竞争高度激烈,在市场上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同时,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和法制不健全等因素更使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双重弱势。招投标中的“阴阳合同”、被迫垫资、工程款拖欠等现象仍大量存在。上述建筑工程行业的双重弱势的后果,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利润水平长期徘徊在2%-3%左右,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而负债率在2005年高达65%。二、建筑业内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国内优势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承建大规模工程的能力以及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领先于国内普通建筑企业,因此占据了高端建筑市场的较大份额,且存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据统计,2006年,我国企业500强中有36家建筑企业,其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包括中国铁建在内的三家大型建筑企业均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其营业收入总和达到3,585.5亿元,占前述36家建筑企业总营业收入总和的40.2%。国内优势大型建筑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更具“规模优势”及“专业优势”。“规模优势”是指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该类企业具备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和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具有承建、招揽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不同的专业特点与优势,所承接的工程门类齐全。这类企业的代表主要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及未来拟上市的四大央企。“专业优势”是指上市公司依靠行业特有的技术、经验及研发能力,进入具有较强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形成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建筑市场的施工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代表主要东华科技、中材国际等上市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的过程中,具备明确垄断地位和良好未来预期的中国铁建等行业龙头,将获得更多机会。这类公司不但包括基建建设、勘查设计与咨询服务,还兼有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以及房地产开发等“一站式”的全套建筑相关服务,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和收入来源,更具竞争优势。83 三、建筑业外资进入的威胁在建筑业持续景气的前提下,我国建筑市场最终会存在四类参与者:央企"五大"、区域龙头、外资巨头、以及众多中小建筑公司。外资的进入,目前尚不会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威胁。外资工程承包商在国内的经营活动早就可以通过和国内公司合作来进行,但是除了在设计以及部分高端施工上外资表现出较大兴趣外,对于占建筑业产值绝大部分的普通工业民用建筑施工,外资兴趣不大,估计在外资壁垒完全消除后,外资主要目标市场依然在高端。另外,外资进来带来的不仅仅是竞争,它们也回带来一些先进的体制和观念,这些慢慢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经营理念。83 第三节行业企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筑业调整结构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十几年前,推行项目法施工,使建筑业企业生产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极大的推进了行业的发展。第二阶段,出现了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乡镇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其成效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出现了以上海建工为代表的进行主辅分离、突出主业,同时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建筑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第三阶段,2001年,建设部以资质重新就位为手段,对全国建筑业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形成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有序竞争局面,其意义影响深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几种调整形式都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平行并存并不断延伸。当前建筑业结构调整新趋势随着社会结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新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这次调整,具有非常明显的市场导向的特征。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加入WTO后,业主选择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服务的选择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将极大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加快重组速度,建筑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资本转型,将可能是下一步结构调整的重要形式。二、建筑业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有几种兼并重组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形式:为适应加入WTO的挑战,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施的国内外一体化重组,如中建总公司内部将中建承包公司与海外部等重组为中建国际,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与中土公司的重组等。第二种形式:非国有建筑企业收购兼并国有建筑企业,实现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如广厦集团对重庆一建、北京二建的股份收购和上海智富对北京三建的控股,以及香港保华对中建二局一公司的股份收购等。国内建筑资本与国际建筑资本的合作和国内建筑企业资本的转型也是值得关注的新的动向。83 国内建筑资本与国际建筑资本的合作也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国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造服务市场而出现的合资企业,如北京住总集团与瑞典金门斯堪亚公司共同投资一亿元成立地铁盾构公司,从而拓展了市场;二是针对国内公用事业市场逐步放开的政策,国际资本与国内建筑业合作抢占这一市场。如北京城建三公司与德国柏林水务国际股份公司采用BOT的方式,投资近3亿元组建南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项目公司。建筑业资本通过向产业上游转移,由生产经营者转为投资开发者,由单一的建筑产品建造服务提供者变为工程项目的拥有人和运营管理者,也代表了结构调整的另一趋势。目前,一大批改制后的乡镇建筑企业变成了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如北京住总已成为首都第四大房地产开发商。浙江民营建筑企业宝业集团成功通过香港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在住宅小区、住宅产业化产品工业园地等方面投下巨资。在结构调整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要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向高端客户积聚。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形成了“金字塔”,大多数企业都服务于“金字塔”的中低端市场。在中低端市场,成本的竞争将成为重点,服务中端和低端市场要想把企业做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将战略定位于高端市场。目前,国内一些能够体现产业竞争力的大型土木或工业项目发包中,仍然存在一些行政的手段。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还没有完全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兴建,如杭州湾大桥、苏崇海隧道桥梁项目,一些国际知名的承包商都将进军大陆市场作为他们的经营重点。如北京建工集团与世界著名承包商德国B+B向合资公司追加投入,成立注册资本金达一亿元的土木工程公司,重点拓展地铁、轻轨、隧道等施工领域,符合投资者利益的、按照国际惯例的项目发包模式也将日益增加,国内市场将迅速国际化,与此同时,国内资本进行海外投资的势头方兴未艾,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口信贷和出口保函基金的政策支持,建筑业企业“借船下海”和“走出去”的步伐必将日益加快。这对建筑业企业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83 第四节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分析及预测一、技术装备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走低。2006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9109元/人,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9273元/人和9297元/人;动力装备率4.9千瓦/人,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5.1千瓦/人和5.8千瓦/人。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呈现逐步走低的趋势。表11990-2006年建筑业动力装备率和技术装备率时间建筑业企业动力装备率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千瓦/人)(元/人)19904246719914257219923.8271919934.3410519944344619954.7426419964.6415419974.1472919984.3512719994.5575620004.6630420014.9713620024.9967520034.9995720045.8929720055.1927320064.9910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技术垄断优势普通建筑工程领域与专业建筑工程领域这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领域,更加细分的从属于某一行业(比如化工、冶金、制浆造纸等)的建筑工程领域业务范围局限在该行业内,经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形成相对较高的技术性壁垒,并以技术优势在行业内的一个或多个子行业构筑垄断或相对垄断的竞争格局。83 因此,这类企业通过先进技术换取工程项目资源,也正是因为这种较为明显的技术依赖性特征,在施工模式也与传统建筑领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别,他们常常通过工程总承包模式服务于某一制造行业,从事着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装置和设备安装以及配套的基础建设施工。也正是这种典型的技术性特征、以技术换项目的经营模式使得工程总承包这一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相比较在普通基础建设领域,工程总承包的推进举步维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铁路建设领域同时伴随着技术性壁垒和行政性垄断的双重特征,因此实质上与此处所提的还略有差别。具体到相关企业来看,目前在已上市的建筑上市公司中符合该特点的有东华科技、中国海诚、海油工程和中材国际。他们分别在各自行业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并已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只要他们所属的行业景气持续上升,这种技术垄断优势必将使他们长期受益于行业的发展。83 第四章细分地区分析第一节建筑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我国建筑业区域化特征明显。东部地区始终保持建筑业主力地位,中、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长较快。2007年,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916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986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2.2%,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9倍和3.9倍。从建筑业规模来看,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全国建筑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仍然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其中,浙江、江苏两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在6000亿元以上,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7%,超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4;山东、广东两个省超过3000亿元,北京、上海两市为2500多亿元。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这六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50%,与上年同期的51%相比略有下降。建筑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地区共有10个省市,占省市总数的1/3,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近2/3。除上述六个省市以外,辽宁、四川、河南、湖北四个省的产值十分接近,都是2000亿元多一点。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建筑业总产值在1000~2000亿元的有湖南、河北、福建、安徽、天津、重庆、陕西七个省市。其他13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均低于1000亿元,海南和西藏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从2000年以来,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这六省市始终排在前六位。其中,前两位始终是浙江和江苏,第三、第四位始终是山东和广东,第五、第六位始终是北京和上海。近年来,第一、第二位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与第三、第四位建筑业总产值距离逐渐拉大。浙江、江苏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已是山东、广东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的两倍以上,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从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来看,河南、湖南、福建、安徽、陕西、重庆、黑龙江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另外浙江、江苏、湖北、天津,增速都在20%以上,上海、河北、山西增速较低。83 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陕西、内蒙古和河南,涨幅分别为45.5%、42.4%和35.7%。建筑业增长率超过20%的地区,东部有福建、天津、浙江、江苏和海南五省市,占东部11个省市的45%;中部有河南、湖南、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六省,占中部地区8个省的75%;西部地区有陕西、内蒙古、甘肃、重庆和广西五省区市,占西部12个省市区的42%。特别是河南、吉林、湖北、湖南等地近年来建筑业持续高速发展,中部崛起的迹象明显。西部的陕西、内蒙古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榜首。在2007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比2006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中部也是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分布大体一致。但由于建筑业企业施工的流动性,在具体省份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表1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地区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增长(%)2007年比重(%)2007年累计比重(%)2006年比重(%)2006年累计比重(%)全国总计50018.6241557.1620.4100100浙江6790.325655.6120.113.613.613.613.6江苏6511.735424.85201326.613.126.7山东3301.632791.8118.36.633.26.733.4广东3037.252592.5817.26.139.36.239.6北京2580.132167.92195.244.55.244.8上海2425.212285.386.14.849.35.550.3辽宁2099.151774.9918.34.253.54.354.6四川2092.391753.2319.34.257.74.258.8河南2077.571530.9335.74.261.93.762.5湖北2011.85166720.7465.9466.5湖南1888.261462.8829.13.869.73.570河北1614.291448.7311.43.272.93.573.5福建1490.711161.9928.3375.92.876.3安徽1486.741168.2427.3378.92.879.1陕西1208.57830.4145.52.481.3281.1天津1183.92983.9320.32.483.72.483.5重庆1119.54895.0925.12.285.92.285.7山西1025.88939.679.22.1882.388黑龙江875.51699.8425.11.889.81.789.7江西778.18668.8916.31.691.41.69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83 从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分布也能看出,建筑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特征。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北京、上海、湖北、福建、山西、天津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全国平均,其中天津、上海的劳动生产率最高。2007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省份共11个。其中,浙江、江苏建筑业从业人员分别为416.23万人和398.55万人,山东、广东建筑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77.26万人和181.28万人。其他百万人以上的省份是四川、河南、湖南、辽宁、安徽、湖北和河北。11个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2%。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特大城市。2007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为天津、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80190元/人、228051元/人和192187元/人。山西和浙江分列第四、第五,分别为170649元/人和169696元/人。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地区中,仅有浙江、湖北、广东和江苏四省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5万元/人,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表1各地区建筑业分布地区企业个数(个)从业人(万人)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万人)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元/人)人均竣工产值(元/人)人均施工面积(平方米/人)全国总计592563085.393649.9113704184509129.7江苏6344398.55429.69151544112389174.4山东5283277.26294.1811223268572107.9浙江4126416.23400.15169696119771209.7广东4039181.28188.04161518102547178.2四川3174178.4183.3411412964252124.7辽宁3079119.7143.531462568630594.7河南2732168.08164.0312665776533115.9北京268752.01134.25192187106380135.7上海242375.41106.35228051143239142重庆233294.6693.4711978170530143.5湖北2271116.27120.1116750875216128.7安徽2117118.36115.6812852083273121.7河北1876109.24120.113441175473109.6福建177791.294.8615714794425183.3云南171262.0964.171156397148989.5湖南1707135.2141.7213323682126137.7黑龙江165644.0767.711292946816559.2山西127852.6860.121706496623482.1江西109761.1161.6912614875493145.3天津106133.0742.15280910160735128.1广西99544.9742.9414361386449190.3陕西86757.48320.32377301533521.7吉林82036.1653.061455548738987.2甘肃77044.5247.69916065352876.383 内蒙古70539.9765.381017067300875.7新疆70119.6430.7114135984705113.2贵州56728.6427.4312625854064137.6宁夏4637.4515.26991937901487.5青海3659.5410.51135753643735.4西藏1264.964.141295988512136.5海南1067.187.131149305465112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建筑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建筑业收入和利润在地区间的分布比较集中,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六个省市的收入已占到全国建筑业收入的50%,六省利润占到全国的57.3%。从产值利润率开看,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湖北、湖南、云南七省的利润率要高于全国平均,山西、陕西、福建三省产值利润率较低。表12007年3季度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效益状况地区企业总收入(亿元)比重(%)累计比重(%)利润总额(亿元)比重(%)累计比重(%)产值利润率(%)全国总计27623.94100100658.331001002.2浙江3680.2913.313.3106.6716.216.22.5江苏2761.1810.023.374.4811.327.51.9广东2042.867.430.762.89.537.13.4北京1954.537.137.830.684.741.71.9上海1750.766.344.136.435.547.22.5山东1687.726.150.266.0110.057.33.2湖北1174.774.354.531.094.762.02.6四川1141.174.158.624.753.865.81.9河南1122.184.162.726.224.069.72.2辽宁1075.43.966.620.793.272.91.7湖南1048.773.870.426.134.076.92.3安徽874.233.273.518.382.879.71.9天津853.333.176.616.942.682.22.1河北835.13.079.618.142.885.01.9福建708.662.682.214.422.287.21.6重庆637.482.384.512.651.989.11.8陕西619.82.286.89.241.490.51.4山西570.882.188.85.260.891.30.8云南438.61.690.415.822.493.73.3江西425.251.592.010.171.595.31.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83 三、各地区建筑业合同签订情况2007年,全国建筑业合同总额为80274.18亿元,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29306.34亿元,新签合同额为50967.84亿元。签订建筑业合同总额居前六位的地区仍然是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和山东,浙江和江苏仍然保持第一和第二,发展潜力强劲,其他地区排名略有变动。浙江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首次超过10000亿元,达到11262.63亿元,比江苏省合同总额8141.47亿元高出3121.16亿元,高出部分几乎相当于辽宁省当年建筑业的合同总额。北京2007年签订合同总额达5265.18亿元,超过上海、山东而排名第四。前六位省市签订合同额共达40245.47亿元,占各地签订合同总额的50%;其中新签合同总额为25354.82亿元,也占各地新签合同总额的50%。四、各地区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情况2007年,各地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24.24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6.44%,说明超过1/4的建筑业总产值是跨省完成的。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是浙江和江苏,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883.17亿元、2169.98亿元。浙江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本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2.5%,江苏占1/3。北京和上海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942.06亿元和624.1亿元。这四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总和的50%。近年来天津市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建筑业发展很快,2007年,天津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建筑业“外向度”(即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值)均排名第一。还有山西的建筑业发展也很快,劳动生产率排名第四,建筑业“外向度”排名第三。“外向度”排名前三位的是天津、浙江和山西,分别为42.51%、42.46%和39.13%;外向度超过1/3的地区还有北京、青海和江苏。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2007年,各省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67.4亿美元,排名前六位的都是沿海省份,分别为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北。这六个省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全国各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全部营业额的2/3。2007年,各省市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达到453.7亿美元,其中上海完成营业额为第二位,而新签合同额为第一位;四川完成营业额为第七位,而新签合同额为第三位;湖北完成营业额为第十二位,而新签合同额为第六位,发展潜力可观。2007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前50名的企业中,有25家地方企业,占50%%。这25家地方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9.2亿美元,占前50名企业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总数的37.8%%。83 第二节江苏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江苏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2007年江苏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511.7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3%,所占份额比2006年同期略低0.1个百分点,仍然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列全国第二位。建筑业生产规模列全国第一位的仍然是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3.6%,比江苏高出0.6个百分点。虽然各项总量指标实现了较高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比2006年增长了20%,但人力资源投入和主要生产资料的消耗增长也很快,2006年平均从业人数较上年增长了16.7%,建筑业主要生产资料钢材、木材和水泥三大材的投入增长也分别达到28.6%、18.0%和11.1%,工程结算成本的增长达到29.6%。可见,江苏省建筑业的增长目前仍以成本推动型为主。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利税率两项指标也与江苏建筑业在全国的地位存在差距,劳动生产率水平仅列我国第九位,低于建筑业总产值的位次。二、江苏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07年,江苏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建筑业企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高速增长,企业实力得到壮大,出省施工能力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1-3季度,全省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累计达到62049.7万平方米,较2006年同期增加13302.4万平方米,增长27.3%,增速比2006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28782.11万平方米,比2006年同期增加5573.66万平米,增长了24.0%。(二)竣工产值和竣工房屋面积加快增长在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加快施工进度。1-3季度,全省建筑业企业完成工程竣工产值2553.0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789.2亿元,增长44.7%,增速上升12.4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累计达到17885.87万平方米,比2006年同期增加5836.1万平方米,增长48.4%。(三)出省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巩固和扩大建筑业传统优势市场,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不断开辟建筑业新的发展空间,建筑业“走出去”83 战略取得明显成效。1-3季度,全省建筑企业省外施工产值达1354.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384.9亿元,增长39.7%,增长幅度比2006年三季度提高10.1个百分点,省外施工产值增长速度远超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比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快11.5个百分点,而2006年同期省外施工产值的增速只比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快0.8个百分点。从国内建筑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江苏建筑队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工程。1-3季度全省建筑企业在省外施工产值超过百亿的地区有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和山东、广东两省,施工产值分别达到202.8亿元、182.0亿元、126.4亿元和102.4亿元。目前京、沪、鲁、粤四地是江苏省外施工产值最高的地区,合计施工产值占全省省外施工的45.3%。年初省政府在天津举办的推介会作用显现,天津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正逐步成为江苏在外的又一重点市场;在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市场的产值总量明显增加。在北京、上海等市场增幅趋缓的情况下,企业开始有序地向西北、东北市场作战略转移。泰州市、南通市、扬州市在外省完成产值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接近或达到了总产值的一半。据统计,1-3季度全省建筑在国外完成营业额达20亿美元,出国施工人数近7万人。(四)企业运行效益情况良好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业运行质量提高。1-3季度,江苏建筑企业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全省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07687元/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123659元/人,比上年增长12.5%,超过了全国107224元/人的平均水平。但应当看到,江苏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全国部分高水平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总体水平仅列全国第12位,与建筑业大省的形象还不够匹配。企业收入增加,效益快速提高。1-3季度江苏建筑业企业总收入达到2761.2亿元,同比增长41.6%,比2006年同期增加811.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工程结算收入)较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9%,增速快了18.9个百分点,结算收入达到2685.18亿元。1-3季度江苏建筑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3.0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55.32亿元,增长47.0%。产值利税率水平有所攀升,从2006年同期的4.97%上升到2007年一季度的5.67%,增长了0.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94.31亿元,同比增加30.23亿元,增长47.2%;实现利润总额74.48亿元,同比增加24.24亿元,增长48.2%。(五)住宅房屋造价有所上涨1-3季度,江苏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平均竣工造价为940.1元/平方米,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82.1元/平方米,增幅为9.6%。其中,住宅房屋平均造价为921.20元/平方米,较2006年同期增加69.49元/平方米,上涨8.2%。83 三、江苏省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一)企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江苏建筑业企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建筑企业向现代建筑企业的转变,企业活力继续增强,优势企业承建的大体量、高造价项目明显增多。1-3季度全省建筑业企业施工的高层建筑(10层以上)达10279栋,其中超高层建筑(29层以上)1158栋。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承接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项目合同额达14.5亿元。江苏苏中建设集团在天津承接的工程达60万平方米,在青岛实现了总包工程零的突破,承接了20万平方米的总包项目。江苏一建与沃尔玛公司再度牵手,新签了13项沃尔玛在全国的连锁店工程,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江苏原野公司在新加坡一举签下面积达27万平方米、营业额达3675万美元的裕华公寓项目。江苏海陵公司在安哥拉签下营业额达3107万美元的别墅商住楼。(二)区域发展格局从建筑业的区域发展情况看,苏中三市是江苏建筑业起步最早,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多,市场开拓能力强。1-3季度苏中三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0.2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5.0%,比2006年同期增加407.1亿元,同比增长30.1%,快于全省1.9个百分点。其中南通建筑铁军闻名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8.7亿元,同比增长30%,海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9.9亿元,同比增长40.6%;海安县建筑业总产值达113.0亿元,增长32.5%;如皋市建筑业总产值达123.2亿元,增长23%;通州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5.6亿元,增长22%;江苏苏北地区近年来企业改制加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新突破,成为江苏建筑业发展的又一增长极。1-3季度苏北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1.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183.2亿元,虽然占全省份额较小,但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2.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苏南地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04.2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70.92亿元,同比增长23.9%,比全省平均增速低4.9个百分点。(三)建筑业所有制结构状况江苏建筑业民营企业占主导的格局进一步强化。1-3季度,全省民营建筑业企业个数达到6456家,占全省总数的9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1.8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79.5%;实现竣工产值2037.6亿元,占江苏全部竣工产值的7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5181.7万平方米,占江苏全部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3.5%;民营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达到29.3万人,占江苏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的79.2%。作为民营企业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私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200783 年1-3季度,江苏私营建筑业企业达到3560家,占民营企业的55.1%,期末从业人数达11.15万人,占民营企业的38.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9.72亿元,占民营企业的33.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717.94亿元,占民营企业的34.6%。从企业个数、生产规模和从业人数等各项指标来看,江苏建筑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民营建筑业企业已成为推动全省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江苏省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程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近年来,国内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1-3季度,全省建筑企业仅经营、财务两项费用就达到4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4%。由于各项费用的提高,致使工程结算成本比上年增长42.9%,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高达87.9%,压缩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二)应收工程款增幅较高,被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由于工程项目业主压低标价、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垫资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时有发生,造成施工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现象较为普遍,旧帐未清新欠又增。1-3季度,全省建筑企业应收工程款533.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其中竣工应收工程款增长32%,比2006年同期上升8个百分点。(三)企业签订合同额增速回落大1-3季度,江苏建筑业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额共计为6293.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7.6%,增速较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34.4个百分点。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2325.4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5%,增速比2006年同期下降37.9个百分点。1-3季度新签合同额3967.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6%,增速比2006年同期下降32.3个百分点。由此初步分析,江苏建筑业若要在目前的水平上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开拓省内外市场,增强后续发展能力。(四)建筑业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建筑企业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还不尽合理,企业仍偏重于房屋建筑业,专业施工队伍发展较缓慢,使建筑企业多方位承揽建设工程项目受到制约。目前建筑企业千军万马都挤在了砌墙盖房的土建市场这条独木桥上,在同一市场夺标竞价搏杀。庞大的建筑大军正成为砌墙盖房的单一兵种,而由装饰装潢、钢结构、市政路桥、园林绿化、交通、水利、电力等新兴行业组成的大建筑市场上,队伍却势单力薄,鲜有作为。1-3季度全省建筑工程产值占全省总量的93%,但安装工程产值只占全省总量的6.4%,而且比2006年同期下降15.2%,很多企业由于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在企业资质的提升和大项目的承揽方面受到限制。83 虽然江苏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早,但因从事传统的房屋建筑低水平生产的企业较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不断挤压着江苏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面对中央、部属及省外大企业以其强大的资金和专业施工能力,以及对手在市政基础工程和路桥建设等技术难度大、回报率高的工程方面屡屡抢得先机,江苏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偏弱,略处下风。作为全国第一行业方阵,江苏建筑业与浙江省领先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五)工程承包范围拓宽不够江苏现有特级资质企业31家,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但这31家企业均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而在水利、交通、电力、矿山、市政等其他工程专业类特级资质却是空白。2006年,江苏房屋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3869.1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1.3%;而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574.50亿元,仅占建筑业总产值10.6%;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只有145.35亿元,只占建筑业总产值2.7%;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就更小,特别是在较强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建筑市场的承接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如不改变这一地位,对于江苏实现建筑业由大而强的目标将会形成制约。(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开发商已经把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概念彻底引入进来,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各类业主对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江苏目前建筑行业在用计算机台数按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计算机13台,比全国2005年的平均水平少2台;拥有的网站数共计1843个,平均每个企业0.3个;电子商务销售金额只有1.58亿元,与全年工程结算收入相比几乎微不足道。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入企业管理和生产方面,江苏建筑业企业之间参差不齐,与全国平均水平也存在差距。83 第三节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浙江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2007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体运行良好,生产稳定增长,实现利税同步上扬,竞争实力继续增强。反映建筑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数据在全国各省市区的位次不断提高。2007年,建筑业增加值居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第1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69696元/人,居全国第5位;建筑业总产值达5655.61亿元,从1990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1位。并且,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实现利税等指标近几年来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浙江省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全国领先优势明显。二、浙江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07年,浙江省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6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省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约58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实现利润总额为182.5亿元,上交税金21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21.0%,表现出良好的业绩和成长性,且与产值同步增长。三、浙江省建筑业的特点2007年建筑业有以下特点:(一)非国有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非国有建筑业企业是浙江省建筑业的主力军,2007年浙江省非国有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0561.8亿元,建筑总产值达6388.0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3.8%和9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530.3万平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3919.4万平米,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8.4%和98.8%。主要经济指标非国有建筑业企业占全省的比重基本在90%以上,且比重均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省内外市场得到巩固和拓展2007年浙江省建筑业企业继续保持较高市场份额,开拓省外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为2883.2亿元,增长33.2%,占全省建筑业产值的42.5%,比重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建筑产值超百亿的省外区域市场得到巩固和发展,从2006年的六个扩大到八个,分别是:上海(655.2亿元)、江苏(493.5亿元)、安徽(304.2亿元)、江西(163.8亿元)、山东(155.6亿元)、湖北(144.8亿元)、广东(105.3亿元)和河南(105.1亿元)。产值在五十亿至百亿的省外区域市场有五个。(三)绍兴、杭州两市建筑业产值超千亿元83 绍兴、杭州是浙江省建筑企业的集聚地,继2006年绍兴、杭州两市建筑业总产值跨过千亿元之后,2007年完成产值规模继续扩大,其中绍兴市已经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73.2亿元,杭州市为1422.1亿元,两市已占到全省完成产值的51.5%。四、浙江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十一五”时期浙江省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区域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相协调,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治污、防灾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比较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健全,住宅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条件基本协调,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市政公用市场的行为规则和监管机制基本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成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83 第四节山东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山东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山东资质以上建筑业生产规模居全国第3位,已进入建筑业大省行列,但与全国前两位的浙江、江苏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1.生产总规模差距较大。2007年,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业生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突破3000亿元的时间,山东比浙江(2003年)晚4年,比江苏(2004年)晚3年。就当前的生产总规模而言,浙江6790.3亿元、江苏6511.7亿元,分别为山东的2.05倍、1.97倍。2.平均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差距较大。2007年,山东有施工任务的资质以上企业5283家,比江苏少1061家,比浙江多1157家,平均每个企业的施工规模为6249万元,浙江、江苏分别为山东的2.6倍、1.6倍。3.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2007年,山东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创历史最高,达到11.2万元/人,居全国第27位,而浙江、江苏分别为山东的1.5倍、1.4倍。4.市场占有率差距较大。2007年,山东建筑业的市场占有率为6.6%,比浙江、江苏分别低6.9个、6.4个百分点。山东建筑业具有企业个数多、平均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的特点。2007年虽然进入全国建筑业大省行列,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但是,山东还只是一个建筑业大省,而不是建筑业强省。2007年山东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率为6985元/人,居全国28位;动力装备率3.9千瓦/人,居全国27位,这是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居全国27位)的关键原因,也是生产粗放的主要因素,二、山东省建筑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一)2007年建筑业生产快速平稳目前,山东建筑业龙头企业达到16家,其中地方企业11家,中央企业5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山东建筑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的占有率有较大提升,生产规模明显扩大。2007年,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301.6亿元,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资质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024.1亿元,增长28.1%。83 (二)建筑业效益明显改善山东建筑业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企业效益增长方式发生积极变化。一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强化内部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了盈利水平;四是加大了企业自主商品化项目开发的力度,开辟了利润增长的新空间。这些变化,使山东建筑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7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利税突破200亿元,达到238.4亿元,比2006年增长23.7%,其中,实现利润107.2亿元,增长23.9%;上缴税金93亿元,增长23.4%,企业效益指标增速均高于生产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为企业扩大积累、扩张实力奠定了基础。三、山东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从2007年建筑业产值各季增速看,最大波动幅度为1.4个百分点,具有“快速平稳”的特点。2008年,山东建筑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一)建筑市场空间仍会保持平稳增长从投资的常规因素看,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然不会放松,投资的发展方式将会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投资总量的扩张也将转向以内涵为主,含有建筑工程投资的外延性项目将有所萎缩,这将会压缩山东省内的建筑市场空间;同时,由于济南全运会系列工程、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小清河治理、核电主体工程等重点投资的因素存在,将会弥补由常规投资萎缩而造成建筑业市场空间的不足。从整体上讲,山东2008年建筑市场的总量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二)建筑业生产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高资质是建筑业企业走向全国,奔向世界的通行证。目前,山东特级和一级等高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286家,居全国第3位。高资质建筑业企业的增加,是山东企业省内市场控制能力和省外市场开拓能力逐年增强的主要因素,山东建筑业企业已具备由被动依赖当地投资发展转向主动占有控制内、外埠市场发展的实力。2008年,山东建筑业企业除了要完成已承包结转的未完工程外,还有大量的工程有待于施工。据统计,2007年已承包结转到2008年的未完工程将近1100亿元。按照山东的投资计划,2008年全省至少有5000亿元的建筑市场空间,根据建筑业企业的实力,约能控制全省建筑市场的50%,省外市场的施工不会低于2007年346亿元的规模,因此,预计2008年山东建筑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将在4000亿元左右,增长将在20%左右,仍然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三)建筑业效益将会继续好转83 山东建筑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多年来生产效益的增长具有低利润平均化的特点,随着龙头骨干企业的增加,海外市场开发、企业自主商品化项目开发力度的加大,山东建筑业企业效益的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海外市场的经营风险尽管很大,但利润高,山东的铁路、电力、公路等在海外市场的份额较大,为建筑业企业的整体利润提高贡献大;其次,企业自主商品化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建筑业企业的整体利润提高贡献大,2008年,一些企业的自主开发项目相继竣工,将会产生效益,如十四局自主开发的水电站、隧道工程等项目,将会改变山东建筑业效益增长的方式和格局,从而推动山东建筑业效益的提高。83 第五章企业分析第一节建筑业企业特征分析一、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建设部《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快速调查统计快报》,截至2007年底,共有164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1588家总承包一级企业和1297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上报了统计数据,分别占应上报企业的66.10%%、53.30%%和46.90%%。按上报统计数据分析:(一)各类施工总承包企业总产值增长平稳,少数专业承包企业总产值出现下滑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1.0%,比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0.7个百分点。各类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增长率为39.4%;其次为“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增长率为32.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总产值增长率为21.9%,略高于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1.0%的平均水平,其总产值占各类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的61.6%,60个类别的专业承包企业中有5个专业建筑业总产值出现负增长,它们是电梯安装工程、附着升降脚手架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和火电设备安装工程,下降幅度分别为18.2%、17.3%、8.3%、36.1%和11.1%。(二)各类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业总收入均呈现增长态势,四类专业承包企业出现负增长建筑业特、一级企业的建筑业总收入平均增长21.5%,高于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0.5个百分点。各类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建筑业总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为41.5%;其次是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为39.7%。化工石油工程和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建筑业总收入增长速度也快于平均水平,分别是29.6%和24.5%,各类别施工总承包企业总收入没有出现负增长。60个专业承包工程类别中有隧道工程、电梯安装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和火电设备安装工程四个专业的施工企业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为0.9%、5.5%、5.6%和23.0%。专业承包工程企业建筑业总收入下降幅度多数低于总产值下降幅度,只有火电设备安装工程企业总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附着升降脚手架工程施工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出现负增长,但总收入仍以3.4%的速度增长。83 (三)新签承包合同额增长率差别较大2007年特、一级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增长率平均为25.2%,施工总承包企业中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长最快,增长幅度为44.0%;其次是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增长幅度为40.5%。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新签合同额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达17.6%。在专业承包企业中,新签合同额增长幅度最高的是环保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和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增长率分别为470.7%、166.2%和108.1%。出现负增长的为公路路基工程、电梯安装工程、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桥梁工程、铁路电务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其中公路路基工程新签合同额下降幅度为45.7%。(四)企业应收工程款平均增长率低于建筑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率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应收工程款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3.0%,低于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8个百分点。通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2%、0.6%、0.7%;矿山工程和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增长率最高,分别为59.7%和51.3%。在专业承包企业中,有七类专业承包企业的应收款出现负增长,其中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下降54.3%,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下降43.0%,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下降23.4%,火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下降12.3%。应收款下降表明近年来企业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政府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不断取得成效。但也有部分专业企业应收款出现增长,其中应收款增长最快的是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增长23.1倍;其次是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增长6.4倍;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应收款增长2.7倍。2007年发展最快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布在矿山、冶炼、港口、水利和化工石油工程等行业,总产值、总收入和利润都有较快增长。新签合同额中,电力工程行业高居榜首,发展最快,但总产值的增长排位较低。电力工程和通信工程尽管增长速度不快,但企业效益较好,产值利润率较高。房屋建筑工程发展平稳,尽管增长水平居中,但总量较大。矿山、冶炼工程应收工程款增长较快,均超过50%%。铁路工程呈现新签合同额下降、应收工程款增长的高风险特征,但利润也有较快增长。以上现象值得关注。二、不同类型特、一级企业的发展特点83 2007年,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1.0%,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增长25.2%,比上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建筑业总收入平均增长21.3%,比上年下降了3.9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增加26.9%,比上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应收工程款增长13.0%,比上年同期13.4%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1.按企业资质等级分析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的利润额增长最快,增幅为44.6%,为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利润增长率的2.6倍;但总承包一级企业应收工程款增长最低,仅为4.0%,与增长幅度最高的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相比,相差近43个百分点。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的建筑业总产值、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和建筑业总收入增长最快,分别为25.5%、31.8%和35.3%,但应收工程款增长速度也最快。2.按企业注册地区分析西部地区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收入和利润增长最快,分别为29.0%和46.7%。中部地区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和施工面积增长最快,分别为21.5%和31.5%,应收工程款增长率最低,为8.7%。东部地区特、一级企业新签合同额增长超过其他地区,涨幅为26.9%,比西部高2.5个百分点。3.按企业注册类型分析2007年,港澳台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建筑业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和施工面积涨幅均为最高,其中利润增长达196.5%,应收工程款下降26.6%。集体所有制特、一级企业应收工程款下降幅度最大,达43.2%,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增长幅度较高,达62.1%,但利润出现负增长,利润下降幅度为3.4%。港澳台特、一级企业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增长幅度也比较高,达53.0%。国有特、一级企业发展处于一般水平,但利润增长比较快,达58.6%,高于平均水平。私营特、一级企业建筑业总收入和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均出现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达29.8%和71.6%。83 第二节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对比分析一、总体排名分析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中的重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共选择15个指标,然后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给每个指标赋权,最好进行加权排序,结果如表。表1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类别指标名称权重合计获利能力销售毛利率(%)0.0900.360销售净利率(%)0.090总资产收益率(%)0.090净资产收益率(%)0.090经营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次)0.0650.260存货周转率(次)0.065股东权益周转率(次)0.065总资产周转率(次)0.065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倍)0.0400.120速动比率(倍)0.040利息保障倍数(倍)0.040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0650.260净利润增长率(%)0.065利润总额增长率(%)0.065总资产增长率(%)0.065表22007年建筑业上市公司排名排名企业名称标准分1东华科技61.422中色股份60.973中材国际55.954金螳螂55.035北京城建54.876中铁二局52.347宏润建设50.668三鑫股份49.129上海建工47.6010葛洲坝47.3511新疆城建46.2012西藏天路46.1213大港股份43.1614深天健41.8715浦东建设41.8316腾达建设40.4583 17中国中铁39.1018粤水电39.0819中国武夷38.4420东南网架37.7921隧道股份36.3422杭萧钢构36.2423龙元建设36.1924路桥建设35.1725中油化建34.6326科达股份33.8627安徽水利31.6228四川路桥30.6429深天地A30.6330四维控股30.2331汇通集团30.1532龙建股份25.2333北方国际18.46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建筑业中的优势企业为东华科技、中色股份、中材国际、金螳螂、北京城建、中铁二局、宏润建设等等。相对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有龙建股份和北方国际。实际上,上市公司都是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其优良仅是相对而言,且只代表2007年的运行状况。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从盈利能力看,中色股份、北京城建、东华科技、浦东建设、大港股份、宏润建设、三鑫股份、新疆城建、金螳螂、中材国际、深天健、葛洲坝盈利较好,四项盈利指标都比较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色股份、北京城建、新疆城建、深天健,毛利率在20%以上,销售净利率也比较高。另外金螳螂、中材国际两家与其他相比销售净利率较低,但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总体看来,这12家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差的是安徽水利、科达股份、中国中铁、杭萧钢构、路桥建设、上海建工、四川路桥、龙建股份、中油化建、北方国际,销售毛利率不是很低,但净利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比较低,实际获利能力较差。特别是北方国际,企业发生亏损。这些企业还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的,如果及时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盈利能够获得改善。表183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排名名称 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分1中色股份22.519.278.2230.3980.562北京城建39.1116.773.067.8875.483东华科技18.657.536.2611.9360.944浦东建设11.6712.934.3713.7259.715大港股份13.825.955.3810.7053.336宏润建设8.103.256.3816.5352.097三鑫股份16.564.255.388.6551.878新疆城建23.944.943.195.4050.709金螳螂12.772.614.9515.6250.6610中材国际10.522.062.8025.9149.8511深天健20.096.113.225.4849.7312葛洲坝16.785.143.0011.4849.4913中国武夷26.013.401.756.9847.9614西藏天路14.796.952.705.1846.0115腾达建设15.183.252.699.0844.1416龙元建设9.932.702.6213.6442.6417粤水电10.763.513.228.4642.4418汇通集团21.733.811.103.1242.0219东南网架15.412.872.475.6941.3820深天地A12.753.222.346.8440.4921四维控股24.321.900.610.8238.9922中铁二局6.952.102.8310.5438.6923隧道股份10.002.221.808.5737.3724安徽水利16.521.461.014.3736.4525科达股份21.391.220.491.3936.3926中国中铁10.331.751.765.7135.2827杭萧钢构11.311.281.236.2534.4828路桥建设9.381.711.635.2934.0829上海建工5.361.202.058.3733.6430四川路桥11.350.710.301.2128.8631龙建股份10.890.570.291.6628.6332中油化建5.160.240.391.1124.4733北方国际6.21-4.46-3.13-12.403.97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三、偿债能力对比分析83 偿债能力最强的是北方国际、金螳螂、东华科技、西藏天路、上海建工、中材国际、北京城建、三鑫股份、新疆城建,利息保障倍数较好,资产流动性较好。尤其是北方国际、金螳螂、东华科技,利息保障倍数为负,资金比较充足。上海建工、中材国际、北京城建偿债能力也比较好,利息保障倍数都在100倍以上。葛洲坝、龙建股份、深天地A、杭萧钢构、隧道股份、汇通集团、浦东建设几家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利息保障倍数也比较小,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差。总体看来,建筑业企业资产流动性比较差,利息保障倍数基本能在2倍以上,仅有5家企业在2倍以下,因此建筑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较好。表1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排名名称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利息保障倍数(倍)标准分1北方国际1.811.30-0.7689.462金螳螂1.411.39-29.5285.303东华科技1.401.26-64.2882.344西藏天路2.191.526.4371.905上海建工1.160.87133.8370.256中材国际1.060.83386.2967.687北京城建1.420.41163.3564.068三鑫股份1.761.236.2359.219新疆城建1.601.103.3353.4710四维控股1.620.981.5251.0511东南网架1.271.063.0347.6712科达股份1.201.091.7747.0013中国中铁1.260.904.3344.0114中铁二局1.230.828.6142.0815路桥建设1.260.774.0241.1116大港股份1.230.785.9441.0617粤水电1.250.744.5740.2518中色股份1.060.8310.7839.8919宏润建设1.260.6131.0939.7720中油化建1.290.653.6439.0221腾达建设1.000.852.6338.9322深天健1.330.5222.3638.0723龙元建设1.130.694.4737.4724四川路桥1.030.742.2136.7125安徽水利0.990.641.9333.9926中国武夷1.220.473.2833.8727葛洲坝0.940.593.3332.3428龙建股份1.080.502.2332.3429深天地A0.910.503.1129.7830杭萧钢构0.840.431.8327.1731隧道股份0.700.482.2726.0832汇通集团0.650.481.8025.4633浦东建设0.490.2611.1918.84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四、营运能力对比分析83 中材国际、上海建工、宏润建设、金螳螂、中铁二局、东华科技、腾达建设、中油化建、三鑫股份、中色股份的营运效率较高,存货周转较快,应收帐款收回也较快,资产利用效率较高。龙建股份、科达股份、浦东建设、汇通集团、西藏天路、四维控股的营运效率较低,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较慢,尤其是总资产利用效率低,企业在存货管理和应收帐款管理上有待加强。表1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排名名称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存货周转率(次)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总资产周转率(次)标准分1中材国际17.226.2613.731.3675.322上海建工13.128.857.141.7167.783宏润建设11.905.145.501.9659.364金螳螂4.317.196.381.9054.965中铁二局11.694.436.471.3451.606东华科技14.687.222.350.8346.627腾达建设3.8712.852.760.8345.248中油化建7.323.184.701.6344.409三鑫股份10.083.702.781.2740.5710中色股份8.656.193.480.8940.1111中国中铁5.083.925.821.0137.1712杭萧钢构4.884.084.980.9635.0713葛洲坝13.003.452.540.5834.4314路桥建设9.312.643.170.9534.2815粤水电8.783.232.480.9233.1016隧道股份5.144.553.980.8132.6217龙元建设2.742.525.340.9730.2918四川路桥12.792.581.940.4329.4319北京城建20.730.200.590.1828.7920东南网架2.574.822.760.8628.4521大港股份6.412.881.880.9128.2922安徽水利4.002.633.040.6924.3323北方国际2.204.062.440.7023.9424深天地A2.873.502.190.7323.5325深天健9.661.021.130.5322.4126中国武夷7.280.782.160.5120.7927新疆城建4.422.251.330.6520.3628龙建股份3.101.282.530.5117.3129科达股份1.044.271.140.4016.7230浦东建设5.411.541.110.3415.8631汇通集团2.933.150.830.2914.8732西藏天路3.641.840.990.3914.7133四维控股5.160.930.580.3213.16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83 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2007年,中铁二局、东华科技、西藏天路、中色股份、葛洲坝、新疆城建、深天健几家企业发展能力最好,收入、利润、资产都大幅增长,浦东建设收入略为减少,但资产增长1.21倍,发展能力也较好。东南网架、中油化建、腾达建设、安徽水利、汇通集团、四维控股、龙建股份、深天地A、北方国际利润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是四维控股、龙建股份、深天地A、北方国际收入也都大幅缩水,发展能力较差。表1上市公司发展能力排名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标准分1中铁二局29.15592.07605.8371.0176.712东华科技68.2841.4844.67131.6567.223西藏天路10.54157.94112.4627.3565.784中色股份96.0643.9229.3083.7864.455葛洲坝28.25167.4391.0073.3364.236新疆城建78.6666.14111.313.6162.447浦东建设-1.4851.7544.45121.3353.678深天健43.4642.1154.1769.3552.229三鑫股份30.7615.4016.4775.7549.1910北京城建-26.30146.0775.9043.8548.1811金螳螂95.0835.0238.18-18.9947.2012中国武夷46.0386.1066.9214.5245.0213宏润建设29.8267.6950.8938.7244.9814大港股份36.0334.0538.3137.8344.9315中国中铁13.1692.1546.3550.0544.0616杭萧钢构48.8544.3051.4613.7244.0417隧道股份44.0354.3764.4612.1043.3818科达股份32.0230.7870.7517.2641.4419粤水电9.9212.123.4546.8339.8720中材国际32.154.2623.4817.0639.6221东南网架12.69-48.83-32.1144.1837.6122中油化建47.74-43.22-25.38-3.7736.8823上海建工18.9717.266.5713.2436.2824路桥建设20.5821.0513.760.9034.8225龙元建设-0.741.61-5.9918.4732.5626四川路桥-28.207.0364.9933.6831.5427腾达建设11.69-17.12-9.52-0.9031.2628安徽水利4.26-43.48-11.1711.3731.1429汇通集团10.32-18.22-2.70-0.8431.1430四维控股-18.25-49.11-21.706.9625.5631龙建股份-13.52-32.46-32.41-1.9325.1732深天地A-6.51-28.72-44.13-13.2624.4733北方国际-30.38-429.59-409.42-17.280.288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这里我们要重点介绍一下几家建筑业上市公司,1、金螳螂金螳螂作为中国建筑装饰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资源的稀缺足显公司的优秀。在行业巨大市场容量和潜在增长驱动下,以及公司在业内的品牌优势,未来的成长性较好。金螳螂2007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95.08%,即使去掉收入确认准则变更的影响,增长速度也达到50%;实现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30%。目前看来制约金螳螂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旧是人才瓶颈,公司也在积极通过提高单项合同的金额标准、加快“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项目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工期。2、东华科技东华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化工行业工程总承包的工程公司,目前公司所涉及的化工细分市场有: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主要是大型甲乙酮生产装置的建设处于垄断地位,在化肥工业的磷肥、尿素和合成氨的项目建设市场的占有率分别是65%和30%,在无机化学品领域的大型硫酸、甲醇项目建设市场的占有率为65%和30%,在化工涂料领域的钛白粉项目建设市场的占有率为45%。此外,在煤化工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优势。正是始于80年初化工部的牵头和推进,使得工程总承包在化工行业较为顺利地开展,相对于普通基建领域,提前了至少10年时间,公司的工程总承包毛利率高达20%,远高于其他建筑业上市公司。公司遵循着以技术换项目资源的经营模式,研发实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公司业绩增长点在于其在手的巨额储备合同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预期,而目前影响公司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则是人才瓶颈和资金能力。3、龙元建设龙元建设所在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进入壁垒又不高的房屋建筑施工领域,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其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公司从一个业务仅仅局限在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区域性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走向全国和海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品牌优势,从目前公司的承接业务来看,很多项目是来自业主自动上门寻求合作。公司已经与几家业务知名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展业务,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也正是看重公司的品牌优势。83 龙元建设与开发商合作建房的业务拓展模式,成为其未来增长的有利支撑,虽然现在这种来自与开发商固定合作模式的收入还没有占居绝对比例,但种种迹象表明开发商越来越倾向于寻求信誉好、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合作以缓解其资金压力和高周转的经营要求,从2007年末开始,已有多家开发商主动与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并且这种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龙元建设海外市场业务面临重大突破,经过多年的培育,公司的海外市场业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开花结果,预计2008年将步入收获期,由此带来的大单概念也将是对公司股价强有力的刺激因素。83 第三节中铁二局分析一、企业基本状况中铁二局是国内工程施工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铁路、工业、民用等工程施工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2000年以来,中铁二局制定并实施“以建筑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市场地域和产业结构的扩张调整,开创了快速、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截止2006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160亿元,年营业额近200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00亿元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名。公司已通过GB/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认证。中铁二局在工程咨询与设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多种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工程咨询与勘测设计队伍。投资项目涉及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酒店、写字楼、工厂、高级住宅区等大型房建领域,并且以总承包和受托管理方式取得国内外诸多项目的建设管理。中铁二局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机场、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工建筑、装饰装修等建筑工程领域具有强大优势,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39项。中铁二局在城市产业领域,以强大的经济实力、资源整合能力、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公信度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拥有较强的项目策划、建设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开发运作能力和城市产业系统集成能力。中铁二局是全国重点外经贸企业,拥有对外经营权、对外贸易权,作为具有竞争实力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和投资商,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大量土木、建筑安装工程,逐步涉足资源开发和相关机电贸易,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中铁二局是工程施工行业龙头企业,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6亿元,增长29.15%,实现净利润2.47亿,增长592.07%。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主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2007年1月完成定向增发后房地产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83 由于工程施工承包业务毛利率低,同时建筑业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因此净利润增速往往小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但07年情况大有改善,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47亿,YoY增长311.6%,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1.2%的增速。主要原因在于公司07年1月完成定向增发后,新增房地产业务成为公司主要利润增长点。公司已转变成以工程施工业务为基础,以房地产业务为利润增长点的综合性承包商。工程施工业务还可进一步细分为铁路施工业务和非铁路施工业务。06年铁路施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0%左右,07年新增房地产业务后该比例下降至20%。非铁路施工项目收入的比例目前约为45%至50%。总体而言,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在10%左右,净利润率则不到1%。由于项目施工周期较长,以及建筑业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需要垫资施工,因此公司单靠这一业务难以获得较高估值水平。房地产业务由于其毛利率高,注入后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提升公司估值水平。0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率达到1.76%,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两年内,工程施工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图1中铁二局业务构成及毛利率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表12004~2007年中铁二局经营状况中铁二局2007年12月2006年12月2005年12月2004年12月 销售毛利率(%)6.958.8810.0311.53 销售净利率(%)2.100.390.921.08 总资产收益率(%)2.830.651.241.41 净资产收益率(%)10.542.774.333.92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11.6912.459.828.93 存货周转率(次)4.435.584.424.78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6.477.384.703.6483  总资产周转率(次)1.341.661.341.31 流动比率(倍)1.231.121.181.35 速动比率(倍)0.820.780.750.94 利息保障倍数(倍)8.611.602.406.07 资产负债比率(%)77.4377.9771.9766.5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9.1565.4430.1322.46 净利润增长率(%)592.07-29.8111.510.51 利润总额增长率(%)605.83-33.1017.480.06 总资产增长率(%)71.0144.1920.6134.54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一)盈利状况分析2004年以来,中铁二局销售毛利率逐年下降,但销售净利率、资产收益率都有大幅的提升,因此中铁二局实际盈利能力改善,获利能力增强。(二)偿债状况分析中铁二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流动性较差,但利息保障倍数较高,2007年达到8倍,因此偿债能力较好。(三)运营状况分析2004年来,中铁二局运营效率有所提高,应收帐款周转率有明显的提高,存货周转率略微下降,股东权益周转率大幅上升,这与负债率上升,有一定的关联,总资产周转率略微提高。(四)发展状况分析四年来,中铁二局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总资产增长逐年加速,2007年资产增长71%,2007年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9倍和6倍,但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增速波动较大。总体看来,增长趋势较好。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十一五"规划的基建投资中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主要是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25万亿以上,年均2500亿元。其中用于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等高速铁路建设资金大约1万亿元。公司积极参与高速铁路施工建设,目前已中标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和珠三角城际铁路(广珠段)的施工项目以及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项目,中标金额总计共为107亿元左右。总体来看,07、08年公司铁路施工项目合同金额将占到市场总额的5%左右,预计将达到120至150亿元。83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00万公里,2010年前将完成建设总量的60%。"十一五"期间年均投资额将达到1400亿元。考虑"十一五"期间的前三年将是投资集中期,预计公司07、08年公路施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亿元左右。83 第四节中国中铁分析一、企业基本状况中国中铁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的从事基础建设的航母级公司,是世界第三大建筑承包商。公司从事包括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铁路设备与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采等产业链完备的业务,可向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在基建行业居于领导者地位,为全球第三大建筑工程承包商,是亚洲和中国最大的建设集团,在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为中国基建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提供一整套勘察、设计、咨询、研发与监理服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相关设备与零部件制造商,在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领域占有主导性地位。同时利用交通基建平台,进军房地产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高成长领域,在国际上超过55个国家从事交通基建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国际上享负盛名,连续两年入选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图1中国中铁业务构成及毛利率经过整体重组后,中国中铁成为了中铁工的变身,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分别是基建建设、勘察建设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和房地产开发,此外还从事铁路和公路投资与运营、矿产资源开发和物资贸易等其它业务。四大主业板块中,基建建设占主业收入的80-90%。未来基建建设行业面临两个国家规划建设机遇,一是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二是"7918"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此外,公司在中国拥有一座大金矿,在刚果拥有两座铜钴矿。1、基建业务83 基建建设业务通过20家独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包括中铁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和十局等集团在内,构成遍布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基建建设单位,其中中铁二局集团被誉为"开路先锋"。我国在"十五"期间基础设施的累积投资22354.68亿元,比"九五"期间完成投资额增长了117%。我国政府计划在"十一五"将投资3.8万亿用于交通基建建设,同"十五"期间相比,投资额度增加了73%。基建行业的高速增长,中国中铁作为我国航母级的龙头公司,无疑将长期受益于国内基建投资的高速增长,收入与盈利能力都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作为铁路建设的龙头公司,中国中铁预计将在未来3年的铁路建设中,获得超过40%的市场份额,公司在哈大高铁项目中获得218亿元大单,预计公司在投资规模更大的京沪高铁项目中保守估计可获得超400亿元的大单。特别地,随着高速铁路技术含量的提高,铁道部会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定额编制标准,铁路基建行业毛利率偏低的情况可望得到改善。公路建设:15年的高成长中国中铁曾参与过国内多项复杂程度高、规模大的路桥建设项目。20世纪80年代至今,参与建设公路超过7400公里,其中包括34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公司拥有公路施工总承包的特级资质。截至2006年底,中国公路里程约为20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3万公里,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交通部"十一五"规划指出,2010年全国公路里程将达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十一五"期间预计公路建设投资为2.1万亿元。2010年前,预计每年投资1400亿元,2010-2020年间,预计每年投资1000亿元。2、基建勘察设计与咨询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通过包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在内的6家独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中国中铁是国内基建勘察设计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31%。我国铁路建设的勘察设计基本上控制在中国中铁、中铁建两大巨头手中。虽然在2004年12月,铁道部放开了铁路勘察设计的市场,由于该领域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基本上两大巨头的垄断地位没有受到冲击。83 虽然勘察设计市场业已放开,国外铁路勘察设计巨头也有很强的意愿进入国内市场,但中国中铁、中铁建在国内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且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基本上面向铁道部,作为原隶属于铁道部的两企业,显然具有国外巨头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可以预见,短期内,国外巨头进入国内铁路勘察设计市场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中铁、中铁建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3.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通过包括中铁山桥集团公司在内的6家独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业务通过独资子公司中铁置业集团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在四大业务板块所占比重排第二,房地产开发与矿产资源开发都属于高成长产业,但两者在公司业务中比重仍非常有限。中国中铁是铁路建设相关设备及零部件的最大制造商,产品包括道岔、钢结构、轨道机械、工程设备。中国中铁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道岔制造商,也是国内唯一的高锰钢辙叉研发制造商,铁道部唯一批准生产提速道岔的制造商,垄断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工程设备制造方面,公司的大型桥梁钢结构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80%。伴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增长,铁路设备与零部件市场无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铁道部就铁路设备与零部件实行许可证准入制度,无疑加大了其他公司进入的难度。钢价的上调虽然提升了设备与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但由于铁道部为了保证铁路产品的安全性,这一成本的上涨可以顺畅地转嫁到铁道部。因此,预计铁路设备与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利润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仍然可以维持16%左右的毛利率。4.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国资委钦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之一。公司房地产开发是公司基建业务向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很好地控制建筑成本。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公司的拿地能力非常突出。83 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表12004~2007年中国中铁经营状况中国中铁2007年12月2006年12月2005年12月2004年12月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10.3310.7211.1411.35 销售净利率(%)1.751.030.280.38 总资产收益率(%)1.761.330.340.82 净资产收益率(%)5.7124.957.729.90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5.085.645.000.00 存货周转率(次)3.925.135.420.00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5.8229.7030.240.00 总资产周转率(次)1.011.291.230.00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1.260.991.001.02 速动比率(倍)0.900.710.720.77 利息保障倍数(倍)4.334.862.382.16资产负债率(%)72.6293.1391.8991.53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3.1637.7627.910.00 净利润增长率(%)92.15414.99-8.170.00 利润总额增长率(%)46.35255.34111.730.00 总资产增长率(%)50.0538.2621.770.00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一)盈利状况分析中国中铁销售毛利率必将高,但净利率较低,2004年以来,销售毛利率逐年缓慢下降,但销售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略有提升,总体来看中国中铁实际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获利能力增强。(二)偿债状况分析与其他企业相比,中国中铁资产负债率很高,2006年曾高达93%,2007年大幅下降,负债率为72.62%。且资产流动性较差,流动比率在1倍上下,速度比率低于1倍,但利息保障倍数尚可,2007年为4.33倍,总体看来偿债能力一般。(三)运营状况分析2004年来,中国中铁运营效率有所降低,应收帐款周转率没有明显改善,存货周转率却明显下降,股东权益周转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也略有下降,因此总体看运营效率不太理想。83 (四)发展状况分析总体看来,中国中铁增长速度波动较大,发展状况不稳,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增速较上年下降较多,净利率增长较快,达到92.15%,总资产增速也较高,为50%。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中国中铁面临两大机遇:中长期铁路规划网建设和7918高速公路规划网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客货运密度指标分析,我国铁路系统在世界上属最为忙碌。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1.25万亿元用于铁路基建,建设1.7万公里新铁路线,到2010年国内铁路网运营总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以上,2020年达到10万公里以上,2010年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和复线铁路总里程分别达到4.05万公里,2020年分别达到5万公里以上。根据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十一五期间年均投资约1500亿元,协同效应:公司广泛的业务范围和规模效应使其能够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中国中铁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公司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领先技术和先进设备,获得72项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6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7项国家优质勘测设计奖,70项建筑工程鲁班奖和25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还参与制定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经验丰富: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地域覆盖,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具备完成复杂、重要和大型项目的能力,与主要政府部门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在海外市场具有良好信誉和政府关系。公司在我国各个省份拥有超过50年的建筑行业经验,充分了解和熟悉不同地区的经营环境,公司曾长期在铁道部管辖下从事铁路工程建设,公司出色的业绩表现和优良的信誉记录赢得铁道部及其它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与支持。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参建了非洲坦赞铁路援建项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有着深入、广泛的合作,包括非洲、中东、东南亚及南美洲等多个国家。五、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一)资金募集83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6.75亿股A股股票,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6.75%。A股发行完成后,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3.26亿股H股股票,占A股H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15.99%。H股发行后,如果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最终发行不超过38.249亿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17.96%。公司A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购买TMB等高铁建设设备、新建设铁路机械设备生产线、房地产开发、铁路股权投资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贷款等。A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购置设备、新建制造生产线、房地产开发和铁路投资。其中约41亿元将用于包括购置包括盾构等在内的各类工程设备,约4.2亿元用于新建生产线、包括新建钢箱梁桥及大型钢结构生产基地项目和高速大号码道岔国产化技术改造项目,约20亿元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西客站南广场地下车库及商业项目、石家庄市中景四季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和安庆市新城东苑项目,约20亿元用于铁路投资项目,具体指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项目,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H股募集资金约66%用于购买设备,约17%将投资于海外矿业资源开发业务,其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二)刚果项目中国中铁将参与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刚果(金)的矿产资源。此项目铜储量约为680万吨,钴储量约为42万吨;分别相当于中国中铁在首次公开发行报告中所披露的现有储量的8倍和4倍。目前,该项目评估价值为19亿美元。中国中铁将持有合资公司43%的股权,中国水利水电将持有25%的权益。中国中铁承诺的资本开支将达到40.448亿美元,其中包括4,300万美元的股权认购款、2.21亿美元的入门费、向刚果投资方提供的5,182万美元贷款、向合资公司提供的贷款和融资18.33亿美元及向相关基建项目的贷款及融资18.96亿美元。刚果政府同意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交由中国中铁和中水电承建。合资公司投产后,所产生的利润将首先用于偿还贷款。刚果政府在2006年提出“通过资源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积极拓展非洲市场以及通过经营资源类项目(例如矿产资源)将技术竞争力转化为高额利润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中国中铁的长期发展。中国中铁“项目换资源”战略进一步强化,也成为了中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的典范。(三)地震对中国中铁的影响地震对在震区的工程项目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由于这些项目的经营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小,并且在合同中对不可抗力损失承担有约定和保险赔付等因素,因而对公司本年度整体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公司董事会相信,2008年中国铁建整体经营目标仍可以按原计划完成。83 第六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爆发,直接拖累美国经济放缓,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发达国家均面临经济增速放缓。2008年,世界经济经过几年的强劲增长后,面临很多不利因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逐步显现的信贷危机,美元相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持续走低,国际收支的巨大逆差以及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都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风险。联合国的基准预测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3.4%,增幅比2007年的3.7%回落0.3个百分点。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将对我国的出口情况产生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预计我国2008年的出口增幅将下降。出口减少条件下政府拉动内需的措施将推动建筑行业持续景气,因此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建筑业来说,风险较小。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形势对建筑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和感应度。一方面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基本建设资源配置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建筑业生产的速度、效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休憩相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也决定了建筑业市场容量的发展变化,每当国民经济整体形势趋好、发展加速、投资加快时,建筑业就迎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反每当国民经济增长趋缓、发展减慢、投资降温时,建筑业就会首先由宏观经济趋缓感受到市场紧缩和发展吃紧。而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固定资产、消费、出口中,尤以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业影响最为直接和突出。可以说固定资产就是建筑业的生命线。虽然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已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已经奠定,投资将成为调控的重点,但诸多因素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政府用于交通、能源、市政、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加,建筑业将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仍是业内共识。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央政府计划完成3.8万亿元的交通基建投资,同比“十五”83 期间增长73%,其中铁路建设投资更将达到1.5万亿元。意味着未来建筑业的订单依然充沛,业绩增长的空间依然清晰可见。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在2020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6%~8%的水平,人均GDP也将从现在的20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左右。国际经验表明,1000美元到5000美元是人均消费和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区域。这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将会持续增长十几年。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风险。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并且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来看:无论就资金占比还是投资增速而言,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明显高于中央直接投资,但考虑到政府换届的进行,对投资增速的控制程度也并不乐观。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企业投资回报较高、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信贷调控的影响减弱等因素将对投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注意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影响:虽然受制于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的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贯穿整个2008年,但要注意的是建筑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金并非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更多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因此更应该关注财政政策的影响。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政府在基建和住房方面的投资仍旧保持强劲增长总体而言建筑业的宏观经济风险适中。三、货币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导致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放缓,另一方面持续的加息政策将会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3%,并且经营规模越大的企业其资产负债比例越高,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9%和92.9%。因为高负债率的经营特点,持续加息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营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将通过对下游产业(主要是房地产)的影响而间接超导给建筑企业。2007至今多次加息的累积效应对于高负债公司公司来说必然压力大增,但实际分析中要区分企业的负债结构。83 有些公司的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高达90%,而作为无息负债的重要组成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整体比例又占到流动负债的57%,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建筑企业的负债特点使得持续加息不致于造成企业的过高经营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就是可能通过对下游产业的影响而间接超导给建筑企业,目前主要体现的房屋建筑类的上市公司,因为其下游是同样具备高负债特点的房地产业,而房地产业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其流动性压力更大,又因为民用建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使得房屋建筑商面对房地产开发商缺乏议价能力。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前期的垫资要求高和施工后的工程款回收难。但对于这种影响也要区别看待,一方面宏观调控确实给建筑企业增加了经营的压力,另一方面这种影响也将加快行业的整合和洗牌,使得相关具备较高垫资能力和品牌优势的建筑公司脱颖而出,成长为行业的龙头。因此,宏观调控对建筑企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也就是说,借助紧缩性宏观调控等外部因素的刺激,推动行业市场结构优化过程将有可能大大加快。总体看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建筑业而言风险适中。8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图12007年12月31日主要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状况83 四、汇率变化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1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建筑业对外承包企业面临较大外汇风险,其大小受合同条件决定。一般情况下,合同中规定的可自由兑换的外汇比例越大,外汇风险越小。这是因为: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大多数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都属于外汇管制性国家,通货膨胀率高,当地币贬值较快。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项目既来源于所在国当地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来自于自由外汇与人民币的兑换,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当地币与人民币都属于非自由兑换货币。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种类多。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这是由国际承包工程本身的合同金额大、合同工期长的特点决定的。种类多是指国际工程合同涉及到了外汇风险的各个方面。外汇风险的防范不但要运用一般的金融工具,而且与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与计划、工程进度密切相关。外汇风险中的交易风险也很常见。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的未结算的外币交易发生损益。这种外汇风险是以外币交易为前提的,当外币交易的发生日与结算日之间存在着汇率变动的可能性时,交易风险就会发生。就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来说,经常性的外币交易主要包括:采购或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以外币计价的商业信用;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贷款;尚未履行的远期外汇合约;其它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权益。83 五、产业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一)清理拖欠款成效显现目前,建筑市场准入门槛低,供给大于需求,部分建筑业企业为了争取到施工项目,以自己垫资的方式来承接工程,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现象。另外,建筑业信用秩序方面的立法尚无,失信惩戒和社会监督机制还未形成,部分建设单位不讲信用甚至钻法律和合同的空子,故意以苛求质量等方式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然存在。2007年,国务院组织清欠“回头看”工作,加大贯彻落实各项防清欠的长效机制的力度,促进了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例为15.2%,比2006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2005年回落4.3个百分点。(二)房地产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整顿房地产行业秩序,如:对土地供应环节清理整顿、通过调控需求抑制上涨过快的房价、提高普通住房的供应比例、征收土地闲置费以及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和管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产公司的主营利润率。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将成为行业的常态。若建筑业企业不能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则有可能对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国家通过规范房地产信贷、加息或者提高首付款比例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规范市场秩序。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需求,并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面临国家金融政策冲击,公司需要通过加强资金实力,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开发有竞争力的项目,以应对金融政策风险。(三)国有企业政策风险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运用市场规律发展企业的能力毫无疑问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运用市场规律发展企业的能力还不强。他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辉煌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这些企业所拥有的身份地位是分不开的。有些民营负责人明确指出,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虽可谓辉煌,但这并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战略性干预的成就。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入,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经营必将遭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挑战。并且,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一旦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完成,一些政策因素也将逐渐退出市场。国有企业将被公平和平等地推向市场,这将是下一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83 第二节上下风险分析及提示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一)钢铁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建筑业与钢材密不可分,钢筋是建筑物的“骨骼”,钢材的涨价直接导致建筑用钢筋的价格上升,增加了施工成本。1、钢材供求状况未来三年中国的钢铁消费仍能保持快速增长,但建筑业能够承受钢价上涨的压力;未来钢铁行业的供需状况较为健康,但在消费高峰的季节可能出现供应紧张。由于高成本的推动以及钢铁整体供应并不宽松,未来钢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的不利局面,但我国强劲的内需仍能推动钢铁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08-10年间中国钢铁消费年均增长率不会低于10%。由于对新的炼钢产能的投资下降,预计未来中国钢产能增速下降,预计2008-10年中国粗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8%,大大低于2001-2006年间平均23%的增长速度。同时,如果能顺利实施落后产能淘汰,那么2008-10年中国粗钢产量年均增长率将只有7%。虽然2008年初以来,国内钢铁价格上涨10%以上,同时,2008年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使得宏观环境对钢铁行业不利;但我国的钢铁消费在内需的带动下仍能保持快速增长,建筑业能够承受钢价上涨的压力。从中国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来看,建筑业占了近52%,此外,机械和汽车分别占了15%和5%。自2003年开始,中国每年的GDP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长也都超过20%,从而支持了钢材消费的高速增长。中银国际预测200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可达到26%,略高于2007年25.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基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包括新农村建设、城市交通建设、铁路和电网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材。因此认为建筑业在2007-10年间对钢铁的需求将保持旺盛。2、建筑业能够承受钢价上涨83 从2007年初至今,中国的钢铁价格已大幅上升了10%以上,钢价的大幅上涨会对下游的需求产生影响。建筑业占到钢材总消费的50%以上。在建筑业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约90%。虽然建筑业用钢比例高,但钢材在房屋建设成本中所占比重仅约1%,若剔除土地成本,那么钢材也只占到住宅制造成本的20-25%。由此可见,钢材价格变动对房地产成本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对钢材的需求。(二)水泥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1、水泥行业供求现状2007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3.5亿吨,较上年增长13.5%。实现销售产值4104亿元,增长23.1%。水泥平均产销率98.3%,和上年度基本持平。2007年水泥价格除年初出现季节性回落外,全年水泥价格基本保持稳中趋升的走势。特别是11月份以后,海口、长沙、南昌、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多个大中城市水泥价格出现短期快速上涨,市场价格最高达600元左右。全国重点水泥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格较上年提高近10元。水泥制造企业在量价上涨推动下,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11月份水泥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64.7%,全年实现利润总额可达240亿元,较上年增长60%以上。行业继续保持高度景气的主要原因在于:A)下游需求不减情况下,新增产能扣除每年淘汰产能后,实际净增长量仅2%。B)节能减排重压下各地政府采用炸窑等彻底手段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从03年86%提高到07年96%,可能恢复生产扰乱市场价格的隐形产能大幅减少。C)在通胀预期和整体供求平衡局部偏紧前提下,加之现在水泥价格处在02年高点的80%水平,下游基本完全接受价格上涨。D)配备余热发电的水泥生产线可以对抗煤价上涨30%增加的成本,不考虑余热发电因素,水泥只要提价10%,基本可以化解煤价上涨50%的极端不利因素,E)新项目建设的审批权可能于近期收归国家发改委,同时附加严格的环保审批,2009年初新增产能投放较多后供应压力将减弱。2008年1季度虽然南方部分地区受到雪灾影响,生产销售发生短期中断,但灾后重建的开始、其他地区铁路建设和重大工程陆续开工,水泥价格上涨趋势非常明确,预计整体提价幅度在5-15%,吨提价10-45元。2、水泥价格上涨对建筑业的影响水泥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直接提高了工程造价。由于材料价格上涨,采用固定合同的建筑企业普遍提高成本10~20%,部分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但若采用开口合同则影响不大。(三)玻璃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1、玻璃行业供需现状83 2007全年平板玻璃产量5.32亿重箱,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2.8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玻璃价格创出多年新高,10月以后开始回落。建筑节能强制推广后,双层中空和镀膜玻璃的大量使用创造了部分需求,使2007年的玻璃行业在存量供应依然偏大,实际产量增长的同时价格快速上升。受灾后重建影响,短期内玻璃需求可以增加,加上玻璃深加工比例不断提高,下游房地产行业对于中高档玻璃需求增长推动,玻璃价格有望继续保持现有的价高水平。但是上游重油和纯碱价格从07年4季度开始上涨,08年初持续加速上涨,基本抵消了玻璃价格的上涨,普通玻璃制造企业不能从提价中获得实质性的收益。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玻璃行业景气上升过程中,存量供应依然偏大,实际产量增长的同时价格快速上升。其中主要原因在于:①建筑节能要求执行日趋严格:国家建筑节能政策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双层中空玻璃的使用,随着执行力度逐步严厉,不采用节能措施的建筑不能申请预售许可,使房地产市场增加了大量的额外需求。②房价上涨有利于高档玻璃消化:随着全国房价的上涨,虽然采用双层镀膜玻璃的门窗成本从每平米15元上涨到150-200元,但相对于每平米5000元以上的房价,开放商已经完全能够接受,同时还可以打“节能牌”作为销售的亮点。③深加工玻璃比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深加工玻璃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随着各种节能政策的相继出台,安全、环保、节能的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建筑玻璃。而深加工玻璃的成品率一般在85%的水平,这部分损耗无形中减少了市场的有效供给。由于镀膜玻璃产量跟不上,07年底一度出现幕墙玻璃供应短缺价格跳涨20%的现象。④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玻璃制造成本:据重点联系玻璃企业原材料价格统计显示:2007年4季度纯碱平均进价1485.69元/吨,环比上涨109.5元/吨;同比上涨148.62元/吨,涨幅为11.12%,重油(煤焦油)平均进价2452.95元/吨,环比上涨18.14元/吨,同比上涨287.48元/吨,涨幅达13.28%;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消耗了玻璃价格上涨优势。⑤流通环节成本增加推动玻璃价格上涨:流通环节不仅受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影响,由于玻璃的存放时间上不受限制,在市场价格看涨的前提下,中间商有囤货压库存现象,中间环节的滞留增加了玻璃市场的需求。⑥灾后重建增加市场额外需求:就行业自身而言,玻璃价格大幅上涨后从07年10月后开始逐渐回落,而重油和纯碱价格却继续大幅上涨,行业景气度开始回落。83 既然没有存量淘汰的空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一方面依靠企业发展高端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现在开始推行的节能环保政策对玻璃行业向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个政策导向体现在建筑用玻璃主要是镀膜双层中空玻璃的使用,不仅用量增加,且深加工对于玻璃原片要求高损耗大。由于购房者对于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政府对于房屋验收加上了强制性的节能标准,这个趋势将逐渐从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向全国推广,给富裕的玻璃产能提供了消化的空间,给玻璃行业的产品升级明确了方向。我国平板玻璃有20-30%的出口量,汽车玻璃也有很大的出口量。受外围经济动荡动荡影响,玻璃的出口业务从08年开始会面临下降的风险。总体而言,玻璃行业目前依然是供过于求。2、玻璃价格上涨对建筑业的影响由于未来玻璃市场仍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的涨幅将会回落,且玻璃在建筑业整体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对建筑业影响不大。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一)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住宅施工面积的变化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住宅竣工面积的变化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红利等因素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刚性需求;充沛的流动资金对房地产投资形成了现实购买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售出建筑面积约为6.186亿平方米,而2001年售出的建筑面积则约为2.241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22.5%。我国房地产业仍处于行业景气周期内。房地产公司整体业务的增长将带动房屋建筑企业业绩的增长。自200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爆发式的房价上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提高低价房屋的供应量,并从总体上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建筑业的兴衰与房地产业、城市基础建设的繁荣和萧条息息相关,尤其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业的高速膨胀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业务繁忙并且也在不断壮大,其中私营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实力都有很大提高。建筑业随着房地产业的兴旺而兴旺,则避免不了随着房地产业的热潮衰退而变得萧条。2007年受益于全国楼市的火爆,房地产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上涨51%和115。07年行业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这种过热的发展趋势83 在08年难以为继。08年一季度行业整体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这与房地产项目结算相对滞后有关,一季度楼市冷清对于盈利的影响预计要在08年下半年或者09年才能体现。整体上看来,房地产业发展放缓仍然是暂时性,由于国家民生政策的实施,尤其是两限房、经适房、廉租房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以及城镇化的推进,长期来看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短期来看,赈灾后的重建也将给房地产业带来一定的增长。因此房地产业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利好的。(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国内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增长。从而引领建筑业景气持续。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国家加大了对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根据“十一五”规划中,交通部对全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大约为3.8万亿元,比“十五”计划期间的相应投资额增加了73%。而在“十一五”规划中,铁道部对全国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约为1.25万亿元,与“十五”计划相比,增长幅度超过250%。《“十一五”规划》及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的相关规划,必将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热潮,根据统计,“十一五”规划每年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左右,其中铁路2500~3000亿元/年,公路6000~7000亿元/年,港口每年投资1000~1500亿元/年。考察我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来看,第一、二年投资偏低,第三、四年投资达到顶峰,第五年投资回落,2008、2009年我国“十一五”规划将达到顶峰。1、铁路“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建设铁路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十一五”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根据统计,“十一五”规划铁路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与“十五”计划投资相比,增长幅度超过250%,而此前十个五年计划的铁路基建投资总额仅为“十一五”规划铁路基建投资的40%。铁路投资主要集中在快速客运专钱的投资,近期的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的总投资就高达上千亿元,从而有望拉动着行业发展新引擎。2008年全年铁路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83 2、公路交通对中国公路运输系统进行升级及延长,在2010年底以前使总里程达到约230万公里,其中包括约6.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作为“7-9-18”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一部分,建成连接全部省级公路的全国性高速公路网络,该骨干网络由5条南北公路及7条东西公路组成。该工程通过高等级公路,将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8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与上述骨干网络连接,并建成连接西部省份的8条省级公路。“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公路新建及改建公路达到120万公里。新建总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到2010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1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为: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乡公路每公里补助40万元。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拟安排3.8万亿元用于公路水路(主要投资于公路)等交通基础建设,比“十五”期间增长73%,其中政府投资为1400~1600亿元。3、城市轨道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成为建筑业快速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十五”期间,国家计划投资8000亿元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总里程将达到450公里,其中用于地铁建设的投资2000亿元。据建设部统计,内地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及轻轨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建成投入运营试运营的线路共有22条,运营及试运营里程共602.3公里。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已经实现地铁运营。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有36条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建设。另外,全国有25个城市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计划方案,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苏州等15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得到批复。在未来10余年里,15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达到6200亿元。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中国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的容量相当巨大。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的数据支持着建筑业的乐观预期。4、港口机场83 港口方面。2006年9月,交通部公布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计划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到2010年,沿海港口新增深水泊位639个,新增年吞吐能力21亿吨,达到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亿至1.4亿标箱,港口适应度接近1:1。“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水运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由于我国完全放开了港口投资和经营权,允许外资控股甚至独资,新一轮的港口建设浪潮一过一浪,仅2006年的投资就达1000多亿元,未来几年境外和国内民间的港口投资还将大幅度增加。机场方面。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内地航空运输将有14%的增长,计划总体改扩建37个机场、25个机场的航站区、9个机场的飞行区,迁建12个机场,新建40个机场,改造复航4个机场,实施军民合用12个机场,内地机场建设投资将达1400亿元人民币,投资市场空间巨大。83 第三节建筑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一、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往往带有周期性的运行规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时,社会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不断增加,大型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火暴时建筑企业经营利润也会较快的增长,风险相对减少。此外,业主或客户的经济状况,种种违约行为、业主发生经营管理风险及破产倒闭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客观经营风险。同业竞争者的营销策略、市场挤占等对企业造成的不确定性,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应付这种挑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国民经济周期性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也呈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会造成建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的不稳定性和经营风险性。二、市场供需风险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建筑市场本体的风险,主要由一系列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市场无序行为构成。比如,工程款拖欠;恶性的、低于成本价竞争;以及市场主体之间诚信精神的严重缺乏等。二是相关市场的风险对建筑业的辐射。比如,建筑材料市场的价格大幅变动,造成的施工合同价格缺口;资本市场、包括外汇市场的走势对工程结算价格的影响。三是政策性的。由于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出台新政策或调整、完善原有政策的工作都会相对较多。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市场风险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市场化步伐,已经呈现出逐步走高的趋势。一般认为,在今后几年中,虽然有些市场风险会随着建筑业市场化的步伐而减弱。比如,工程款拖欠;有的则会进一步增强。比如,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而且还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市场风险。三、行业竞争风险由于建筑业内企业数众多,企业同质性较大,建筑行业目前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行业竞争风险较高,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四、成本风险提示83 2008年,建材价格上涨明显,挤压了建筑业企业利润空间。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及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钢材价格涨幅逐月扩大,有色金属价格高位震荡运行。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专业委员会资料显示,部分城市的建筑材料市场采购价格逐月攀升。其中,圆钢、螺纹钢全年的上涨幅度在20%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涨幅在6%左右。主要建材价格上涨增大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挤压了建筑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建筑业企业无论是对铁道部等国家部门还是房地产行业企业,都缺乏上游议价能力的风险。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一直保持上涨,并有加速的趋势,一旦不能很好消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力,利润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下滑。另一方面,加息也使得企业的财务费用大幅上涨,成本风险上升。总体看来,建筑业企业的成本风险较高。建筑行业毛利率受行业竞争程度、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财务成本等因素影响:(1)就民用建筑行业而言,因签订合同更多的为开口合同,受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不大;更多的是受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影响;(2)就铁路建设而言,因合同订价指导标准更多是由政府控制,钢铁等原料价格上升对公司略有影响,但政府部分仍承担原料价格上升,对行业影响不大。总特而言,对建筑行业有影响但不大,不是行业毛利率影响的关键因素。五、财务风险2006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33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9%,比2005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年处于上升趋势。从结构上看,东部地区的资产负债率为66.5%,中部地区为62.5%,西部地区为61.9%,均处在较高水平。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增大了企业正常经营和融资的风险。六、工程项目风险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的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竞争力直接影响工程项目中标率及市场占有率。而且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单个标的金额较大,工程周期有限,若企业业务承揽量不足,将出现在建工程完工后无新项目衔接的情况,直接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同时,各工程项目之间的衔接与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调配合理与否也将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建项目与新开工项目的衔接,工程周期较长会导致整体业绩造成的波动。七、技术风险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今后几年的建设规模仍将呈现高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过去很少涉及的跨海、长距离地下、高原等恶劣环境中施工的工程,以及各种大体量、超高层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比例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施工技术风险也越来越突出。这类工程往往对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组织等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极易导致项目投资、施工周期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方面,上海、广州等地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地铁工程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83 虽然,各类工程的技术风险已经引起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断深入。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施工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风险与传统的风险相比,具有更快、更强的扩散性和更大的易受伤害性,也具有更强的关联性。某些具体的技术风险会悄悄地转化、转变为其它风险。当风险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时,它甚至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相关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八、法律风险建筑业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现行法律在公平维护和约束建筑市场的两大主体的权利、义务方面存在着缺陷。比如,现行《建筑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工期及其交付都做了明确、详尽的规定,发包人的利益受到了法律完整、有力的保护;而承包人在按约完成合同义务后,他的主要利益——工程价款的确认和取得,这部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由此给承包商带来较大的风险之大。二是法律执行中的风险。有法不依现象的广泛存在,必然导致承包商依法行事后,其利益得不到依法保护,而且这种风险是承包商在正常情况下不可预防的。九、多元化投资风险在盈利压力下很多建筑企业通过多元化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值得关注。多元经营能为企业增加盈利点,并有效规避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外,将多元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如成立全资房地产企业、参与其他行业投资参股或组建具有独立法人的控股公司等。整体看来,基本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价值链上下游的延伸,实现同一价值链的多元经营。也有些企业推行横向化的发展,在进行延伸的同时,更在其他行业上构筑核心能力,从而出现几大版快均分实力的格局。多元化经营一方面降低了建筑业面临的成本风险、价格风险和供求风险,另一方面也引发多元化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一是容易导致没有核心产业优势,二是移植专业经营经验存在是否成功的风险,三是加剧了技术人才的紧缺和挖角之争。83 第七章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2007年我国建筑业整体处于景气上升空间,实现增加值14014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居于199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同比增长20.4%。建筑企业的利润总体来看增长较快,2007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470亿元,同比增长23.2%。2008年由于出口增速的下滑,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再加上城镇化的推进,民生政策的实施、基础建设的增长,预计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3%左右,而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将在20%以上,行业景气有望持续。因此总体上建议增加授信。二、子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一)铁路建设为了解决铁路运输目前供不应求的现状,2004年1月国务院审核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中国铁路发展描绘出的宏伟蓝图,原规划设想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50%,也正是从2004年,中国开始新一轮的铁路建设高峰期。同时,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编制的《铁路“十一五”规划》对铁路建设的近期目标作了详细的计划。根据铁路“十一五”的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将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年均投资2500亿,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中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长期处于低潮,但这种低潮建设期已经开始被打破。从2005年开始,铁路建设基本投资迎来巨幅增长,作为铁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2006年全年实现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552.75亿,首次超过1500亿元,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也达到创纪录的1772.1亿元。但是对比铁路“十一五”规划的年均实现2500亿的建设目标,从2006年和2007年的完成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其原因仍旧是长期困扰中国铁路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造成中国铁路建设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和管理体制上的,也有运行机制方面的。而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模式僵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相信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铁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一旦得到有效解决,铁路建设投资的爆发性增长将会延续。83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务院原则通过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里程由原定的10万公里调整到12万公里以上,铁道部也正在组织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列入一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这些都可看出此轮铁路大规模建设可能持续更长,投资规模可能更大。而具体到相关建筑企业来看,长期以来中国铁路的施工建设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垄断,但在2007年相关铁路建设的招标中出现了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筑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大型建筑集团。虽然铁道部在有意识的逐步放开铁路建设市场竞争,但从技术能力、施工装备和施工经验以及潜在的利益关系来看,作为后来者在短期内将不可能打破这种垄断格局。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将是铁路基建大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两家公司仍将占到80%左右的市场份额。(二)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在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同样面临着投资大幅增长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相对于铁路建设的技术壁垒和行政性垄断,公路交通和城市轨道建设领域的竞争要激烈得多,预计单纯从事该领域业务的企业其成长性不佳。(三)建筑装饰领域建筑装饰业虽然并未面临像铁路建设那样的投资巨幅增加的发展机遇,但在中国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北京申奥、上海市博会等具体事件的刺激,再加上国人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使得建筑装饰业在中国现阶段可以被看作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并且因为其弱周期性而面临着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且,即使行业从新兴走向成熟,增长速度可能从快速走向平稳,但是已形成的巨大存量建筑产品仍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应该区分建筑装饰业和普通建筑工程行业所提供的建筑产品的差别:人们对于普通建筑产品最大的要求表现在安全性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来达到,但这种对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深化是缓慢的,甚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停滞的;建筑装饰产品的更多的体现在设计的创意方面,人们与生俱来的对美的不懈追求决定了建筑装饰必须不断更新与换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装饰更像一种消费品。具体到微观企业来看,目前从事建筑装饰的上市公司只有苏州金螳螂一家,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正说明公司的优秀。整个行业呈现集中度非常低,按照公司2007年的营业收入,金螳螂所占整个装饰市场份额也只不过0.25%左右,在其重点拓展的公共装饰领域约为0.6%左右,市场集中度之低可见一斑。83 从发展历程看,建筑装饰行业逐步成为一个专业的市场领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之后才产生的,因此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建筑装饰行业较小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得以较顺利的在全行业展开,而且随着国有资本逐步退出,股份制企业成份已在公共建筑装饰企业中占有绝对比重。这样的行业环境为行业的龙头和优质企业提供了做大的发展机遇,在公司治理、品牌优势、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可以寻求通过收购和兼并实现做大的愿望。三、区域授信机会及建议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在2007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比2006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中部也是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相对集中在特大城市。从产值利润率开看,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湖北、湖南、云南七省的利润率较高,而山西、陕西、福建三省产值利润率较低。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授信应向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次应考虑的是中西部的大城市。四、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建筑业总产值比重就建筑业企业所有制类型来讲,虽然国有企业的总产值比重较高,但国有及控股企业工程承包的主动权较少,有时必须承担政府公益性等微利工程的建设,利润较低,企业积累缓慢,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从2007年的产值利润率可以看出,国有及控股企业为2.1%,比非国有企业低2.6个百分点。国有及控股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较多,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不能轻装上阵,有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费用甚至高于一线职工,企业的活力尤显不足。因此除大型央企外的,尤其是中小型国有建筑业企业,对其授信需谨慎。就建筑业企业行业类型来讲,工程承包商其83 提供的是技术与劳务,毛利率水平较低,这是基建承包行业的弱点,利润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成本的降低和铁道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关于项目概算的上调,成本的降低具有不完全确定性,而项目概算上调则取决于他人,具有明显的被动特征。因此工程承包类的企业授信需谨慎。而综合型建筑服务商其成长性和发展模式将有别于普通建筑类公司。尤其是四大央企其业务涵盖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其盈利更具稳定性和成长性。那些从传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内部整合(结构精简及扁平化,采购、财务和管理平台的统一)的持续推进将极大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可适当增加对此类企业的授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