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70 KB
  • 2022-04-22 13:44:25 发布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pdf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胡小娟,卢思瑛5(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摘要: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选用外资参与度衡量自主创新效应与模仿创新效应,并以此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模式与模仿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的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10式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有显著正向效应,而自主创新模式的影响明显大于模仿创新模式。因此,在新时期外资政策制定中,要继续坚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技术的消化吸收,鼓励自主创新,夯实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关键词:国际贸易;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产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11415ResearchonImpactof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mitativeInnovationonCompetitivenessofChina"sHigh-techIndustryHUXiaojuan,LUSiying20(TheSchoolofeconomicsandtrade,HunanUniversity,HunanChangsha410079)Abstract:Inthispaper,weusethepaneldataofhigh-techindustryin1999-2013tomeasuretheeffectofforeigncapitalparticipationontheeffectof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mitationinnovation,thenanalyzestheinfluenceof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mitationinnovationonthecompetitivenessofChina"shigh-techindustry.Researchfindings: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China"s25high-techindustry,the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mitationinnovationhavea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onthecompetitivenessofChina"shigh-techindustry,theinfluenceoftheindependentinnovationisobviouslygreaterthantheimitationinnovation.Thus,inthenewperiodofforeigninvestmentpolicy,wemustcontinuetoadheretothestrategyofusingforeigncapitaltointroducetechnology,increasepersonneltraining,30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independentinnovation;imitativeinnovation;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0引言35自主创新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来攻克技术难点并形成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开发研究成果,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创新后续环节,最终实现技术成果商品利益化以获取商业收益的原创性创造活动。而模仿创新即企业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想及行为,购买或破译其技术秘密,吸收其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以此确立自身市场竞争地位并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创新活动。模仿创新是发展中国家所必经的环节,一国经济起步初期,40限于本国低存量、低水平的物质与人力资本及现有技术水平,几乎不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此时便倾向于技术的模仿创新,通过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继而模仿实现本国技术作者简介:胡小娟(1963-),女,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E-mail:hdhxj@163.com-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经济水平,这种创新模式对改善初始技术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赶超发达国家奠定了技术与经济基础。但模仿创新的弊端在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考量与掌控,大多围绕引进技术做小范围修整,而以基础研究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更具技术上的独创性45与可延续性。我国历经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了长时间的吸收与模仿,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得到相当积累,经济水平更得到极大提高。但长期以技术引进为核心的模仿创新其弊端也日益显现,首当其冲便是核心技术的缺乏,这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国际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传统劳动力与资源优势逐渐式微,国家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但模仿创新的惯性及过往依赖模仿创新所获不菲收益使得部分业者忽略50我国现阶段经济亟待转型与产业升级实情,为模仿创新模式继续主导技术进步路径站台。而国家政策日益强调并给予自主创新相当规模的投入,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并不多。由此可知我国技术发展的瓶颈暂未消除,在关键技术位置的突破仍有待提高。本文将利用外资参与度衡量自主创新效应与模仿创新效应,并通过实证对比我国两种创新模式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贡献度,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与创新模式抉择提供55一些有益借鉴。1文献综述1.1对自主创新的研究[1]宋河发等(2006)将自主创新定义为经济主体通过主动努力获得首发主导性创新产权,并为获主要创新收益所进行的能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一般把R&D[2]60(Research&development)活动视作自主创新。Romer(1986)、GrossmanandHelpman(1992)[3][4]、AghionandHowitt(1989)等开创的内生增长模型均强调了R&D部门所产生的破坏性自主创新推动以产品数量与质量为形式的技术进步。其中研发部门实际上即是自主创新,研发部门提供新知识并产生较强的外部性,形成R&D-based增长理论。根据OECD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定义,指为增加知识储量而在系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包括获65取涉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知识,和通过以上所有知识来开发新产品。大多学者一般把R&D活动时的技术溢出认为是推动产业技术提升的的关键因素,故将R&D看成自主创新。R&D同[5]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研究这三种异质性投入。Frascati(2010)定义基础研究为不带任何预设目的,仅为获得对可观察现实存在的新知识,是一项开发新理论的活动;应用研究是指针对某特定预设目的或对象来进行研究的一项获取新知识的创造性研70究;而试验开发研究则是对已产生、已建立的材料、产品和设备,通过利用从实际经验及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来对其做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改进的系统性工作。以上三种R&D活动从实质上构成自主创新的一个完整周期,离开任一环节都不能完成自主创新的过程。但这三类研究彼此间又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例如基础研究具备更强的非排他性,其成果的社会收益远大于个人收益,所以政府部门对该项研究投入占比较大;而试验开发研究则着重于技术[6]75创新的后期、最接近商业化阶段,故企业部门对该项研究投入占比较多。龚六堂(2013)更为强调基础研究作为创新源泉的效应,而试验开发研究则被认为是并不强烈具有促进技术[7][8][9]进步的因素(李宾,2008)。林毅夫(2012)、张德荣(2013)等均强调把原创性技-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术创新,即自主创新作为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并表示需提高自主创新中基础研究所占份额。801.2对模仿创新的研究模仿创新其实质为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改进、完善、再创造,成为比率先创新者更高层次的技术,或甚至替代原来的技术,而非同种或同水平的技术再现(吴昌南,2009)[10][11]。张耀辉(2004)认为率先创新者通过自身摸索经验,因缺乏借鉴对象而必须承担较高学习成本,而模仿创新者则可从率先创新者处获得经验教训,借以提高收效。且由于率先[12]85创新者的溢出效应,尤其是人员流动将造成模仿创新者的学习成本下降。Stiglitz(2011)通过实证指出如果溢出效应很大以致于率先创新者无利可图,“争速度”、“率先”便很难[13]成为企业创新的激励,相反,企业更倾向于“等待”来成为模仿创新者。吴晓波(2005)提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二次创新动态模式,即“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性创新—后二[14]次创新”。庄子银(2013)从产品周期角度分析模仿创新的作用,发现在开放经济下通90过技术模仿加速产品的生命周期,促进自身创新效率,能激励自主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或可抑制模仿创新,降低整体福利水平,故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及适度的模仿创新更利于后发国家发展。[15]现有对模仿创新的定义大多强调技术的外部获取。杨德林(1997)认为模仿创新是[16]各渠道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的过程。傅家骥(1998)将其定义为在率先创新者的基础上,95完善其技术,进一步开发的行为。模仿创新以低于自主创新约三分之一的成本在提升现有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了资本积累,进而形成积极改善技术的条件以切入世界分工当中,为经济[17][15]技术进步奠定了较有利的基础(Mansfield,1984)。杨德林(1997)对模仿创新的精确定义为企业利用模仿首创者的创新行为与构想,通过购买或技术破译来获取其技术秘密,[18]并在吸收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获得进一步提升。黄萍(2008)[19]100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定义将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作为技术的模仿,李真(2011)将技术改造纳为技术模仿。综上所述,模仿创新在关键技术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小,大多局限在对成熟技术进行有限度的模仿与改进,较难产生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在模仿创新范畴中模仿成分居多,包含一定程度对技术的适应性创新。1051.3文献评述综上文献回顾表明,现有实证研究缺乏对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需对此背景引致的技术创新进行分类检验和测度,并将其与产业竞争力结合研究,为新时期外资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提供实证依据。1102变量测度、模型设定与指标说明2.1自主创新效应与模仿创新效应的度量[20]本文参考夏京文(2009)以R&D经费内部支出视为自主创新投入;根据杨德林(1997)[15]对模仿创新的定义,选取技术改造、技术消化与技术引进支出作为衡量模仿创新投入的指标,分别与流入该产业的外资投入对产业的贡献度一起作用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应。借-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21]115鉴傅元海等(2010)以外资参与度为解释变量,内资企业创新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这一方法测度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效应和模仿创新效应。分别构建测度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自主创新效应模型和模仿创新效应模型:AIit=FPit*τit+Ci+εit(1)120IIit=FPit*υit+Ci+εit(2)其中i(i=1,„,18)表示第i个行业,t(t=1999,„,2013)表示第t年,C为截距并假定随个体变化,ε为残差。AI与II分别表示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模仿创新水平,自主创新水平用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内资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度量,模仿创新水平用高技术产业125内资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吸收及技术引进支出额的总和占内资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度量。内资企业数据由高技术产业全部企业数据减去三资企业数据计算,本文所需全部内资企业数据均按此法处理;[22]FP为外资参与度,参考Sjöholm(1999)以高技术产业外资企业总产值占产业内全部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度量;130τ和υ为待估参数,分别表示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影响,因此,FP*τ和FP*υ即为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影响下的自出创新效应FAI与模仿创新效应FII。[23]本文参考高铁梅等(2009)所介绍的分类面板数据模型选择恰当模型种类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由于不变系数模型所测度的上述两种创新效应的结果仅为两个不同系数分别乘135以外资参与度,这将导致二者存在完全共线性,故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度量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影响下的自主创新效应与模仿创新效应时不能选择不变系数模型。但能否使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测度,需要模型设定检验的结果支撑,利用设立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方差分析检验。通过计算三种面板数据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得出统计量F1和F2,并分别比对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判断选择何种面板数据模型。140对自主创新效应模型设定的检验结果为:F1=2.11>F0.01(17,234),F2=51.7>F0.01(34,234),表示模型适用变系数变截距模型。对模仿创新效应模型设定的检验结果为:F0.05(17,234)F0.01(34,234),表示模型在1%置信水平下适用不变系数变截距模型,在5%置信水平下适用变系数变截距模型。因此,运用变系数变截距模型估计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影响下的自主创新效应与模仿创新效应。1452.2模型设定β1β2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Y=ALK,其中:Y代表工业产出率,A代表技术因子,L代表劳动增长率,β1代表劳动产出弹性系数,K代表增长率,β2代表资本产出弹性系数。本文在此基础上,以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LP作为衡量高技术产业竞-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争力的因变量;结合高技术产业重技术含量的特征,将技术因子A分解为自主创新效应FAI150与模仿创新效应FII,由于人力资本H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且与两种创新效应均存在交互关系,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内资企业越容易掌握各环节生产技术,提升产值,因此为更加精确地衡量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对我[21]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借鉴傅元海、王展祥(2013)分别构造两种创新模式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FAI*H及FII*H作为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记为FHAI与FHII;同时添加155如下控制变量:人均资本PK、行业竞争度COM以及制度因素NS。模型形式如式(3):lnLPit=αFHAIit+δFHIIit+ηNSit+θlnPKit+φlnCOMit+C+μit(3)其中i、t含义同模型(1)、(2),α、δ、θ、φ、η为待估参数,C为常数项,表示除上述自变量外对生产率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μ为残差项。2.3指标说明160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LP:以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内资企业年均就业人数的比例度量;自主创新效应FAI与模仿创新效应FII:指标含义与测度如上节所述;人力资本H:用内资企业中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年均就业人数的比例度量;人力资本作用下的自主创新效应FHAI与模仿创新效应FHII:分别为自主创新效应FAI165与模仿创新效应FII与人力资本H的交互项;[24]制度因素NS:参照沈坤荣和耿强(2001)的做法,用市场化水平衡量,以非国有及控股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度量;人均资本PK:用内资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与内资企业年均就业人数的比例度量,资本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170行业竞争度COM:以高技术产业全部企业个数衡量。本文所选1999-2013年18个高技术产业分行业数据来自1999-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表1给出样本中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图1反映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自主创新研发投入与模仿创新研发投入的时间变化特征。表1变量描述性统计175Tab.1Descriptivestatisticsofvariables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劳动生产率0.005550.004500.0004690.0251自主创新水平198.9183.413.9882.9模仿创新水平173.8251.34.111761外资参与度0.5990.2410.1270.959人力资本0.05330.06420.0006150.459人均资本20.0021.871.506169.7制度因素0.8290.1560.3260.995行业竞争度10271130756674-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基础数据,应用STATA分析计算整理。由表1可见,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在1999-2013年间自主创新水平平均为198.9,模仿创新水平平均为173.8;各核心变量的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表明自主创新水平、模仿180创新水平、外资参与度与人力资本水平在高技术产业内各行业的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由图1可见,在1999-2004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的创新投入逐年缓缓递增,但自主创新投入低于模仿创新投入,推论在此期间略以模仿创新模式为主;2005-2013年间,自主创新投入以较快增速逐年递增,模仿创新投入仍保持总体缓缓递增趋势,且自主创新投入远超模仿创新投入,推论自2005年至今,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以自主创新模式为主。185图1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两种创新投入变动趋势Fig.1ThetrendoftwokindsofinnovationinvestmentinChina"shightechindustry注: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3实证检验与分析1903.1工具变量选择与模型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LLC检验、IPS检验和ADF-Fisher检验法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上述模型变量均在1%或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表明均为平稳序列。由于创新模式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也可能伴随技术进步直接影响创新模式,为避免模型中两种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及劳动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导致模型估计有偏,本文[25]195参考ArellanoandBond(1991)使用内生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即选择两种创新模式与人力资本交互项的滞后一二阶作为模型中的工具变量。为尽可能减少异方差的干扰,且工具变量个数多于内生变量个数,采用广义矩估计,即GMM法进行估计。通过Kleibergen-PaaprkLM统计值、Kleibergen-PaaprkWaldF统计值及HansenJ统计值检验,本文所选工具变-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量不存在识别不足、弱工具变量及过度识别的问题,表明所选工具变量是有效的。为证明实200证结果稳健,使用2SLS法对模型再次进行估计,各研究变量其实证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表示本文回归结果较稳健。3.2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运用GMM估计法与2SLS估计法分别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2。表2总样本回归结果205Tab.2TotalsampleregressionresultsGMM2SLS解释变量(1)(2)(3)(4)************Fhai1.8761.1971.8831.202(5.67)(4.18)(5.66)(4.19)**********Fhii0.9400.5640.9430.565(5.27)(3.32)(5.28)(3.33)******lnPk0.4770.477(13.70)(13.15)****lnCom0.07920.0796(2.42)(2.38)******Ns1.0451.061(3.69)(3.64)************_cons-5.524-8.152-5.526-8.170(-100.92)(-26.42)(-100.73)(-26.31)CenteredR20.12230.50920.12220.5091UncenteredR20.98380.99090.98380.9909F值18.6966.0218.8461.20(0.0000)(0.0000)(0.0000)(0.0000)Underidentificati44.18354.17344.18354.173ontest(0.0000)(0.0000)(0.0000)(0.0000)Weak243.031176.419243.031176.419identification(11.04)(11.04)(11.04)(11.04)testHansenJstatistic0.2670.3400.2670.340(0.8752)(0.8435)(0.8752)(0.8435)N234234234234注: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从回归结果(2)可看出,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的两种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分别通过了10%、5%和1%显著水平检验,表明两种创新模式在长期条件下确实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其他条件不变时,自主创新效应与210人力资本的交互项提高0.01,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加1.197%;模仿创新效应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每增加0.01,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0.564%。对比可知,两种创新模式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而自主创新模式影响系数约为模仿创新的2倍,更具较强的促进作用。-7-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同时,人均资本、行业竞争度与制度因素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竞争力具有显著215正向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均资本和行业竞争度每增加1%,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0.477%和0.0792%;而制度因素每提高0.01,我国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劳动生产率增加1.045%.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背景有效地提高了高技术产业内资部门的创新水平,而自主创新模式相较模仿创新模式于促进产业竞争力上更具优势,其原因或在外资竞争压力下,为220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使得本地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期能成产与外资企业抗衡的产品。如果内资企业通过模仿外资企业技术来创新则恐因难以掌握核心技术,仅能围绕对产品市值增幅不大的环节进行改造不能有力提升产品竞争度;亦或模仿创新所需上、下游投入物料不能由内资企业提供,需依赖进口进而增加投入,使得产品市场价值增幅不能显著高于成本增幅,虽然提高了产品市值,但降低内资部门投入产出率,妨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相反,若能225在已有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则不论生产核心技术、上、下游所需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均能控制在内资企业手中,充分掌握主动权,从宏观角度而言意味着资源能在内资部门间得到循环利用,产生联动效应,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国内价值创造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下,内资部门在创新模式选择上应具有长期战略,不能为获短期市场份额而偏重低层次技术创新,应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争取在骨干、核心技术基础上拥有230自主知识产权。4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以劳动生产率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采用静态面板广义矩(GMM)估计了在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背景下,自主创新模式与模仿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内,当前我国高技术产235业投资背景能不同程度地显著提高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水平。(2)外资虽然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但两种创新模式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模式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显著正向影响约为模仿创新模式的2倍。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除完善鼓励外资企业开展涉及产品骨干或核心技术研发活动的政策法规外,配套如限制240中间产品进口以管控外资企业的技术壁垒等相关措施,增强企业间关联效应,外资企业对中间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将迫使相关联企业提高自身技术、管理等水平,因此,政府可在政策上对为外资提供先进技术生产的内资企业实施补贴,促使外资企业转移和扩散更多中间产品生产技术,以增进内资部门高层次技术创新。为激励内资部门积极投入自主创新,政府应加大力度引导其技术创新方向,强化知识产245权保护措施并完善相关法律条例,同时给予适当政策优惠,保障其合法权益。内、外资部门的有效竞争能显著影响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进而推动内资企业的创新效应,为此政府应加-8-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大力度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以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华外资企业大多凭借丰厚薪金与优越环境吸引国内优秀科技人才入职,倘若能够采取恰当的激励政策,必然导致人才回流,成为内资企业的骨干研发力量,在抑制中国优秀科技250人才外流的同时,吸引海外华人留学生、学者或科研人员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国外的前沿积累或可随人员流动而被带回国内。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趋利避害,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参考文献](References)[1]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6):60-66.255[2]ROMER.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5):1002-10037.[3]GROSSMAN,HELPMAN.Innovationandgrowthinthetheory[M].Cambridge:MITPress,1991.[4]AghionP,HowittP.AModelofGrowthThroughCreativeDestruction[J].Econometrica,1989,60(2):323-351.[5]OECD.弗拉斯卡蒂手册Frascati-Chinese[M].张玉勤,译.第6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严成樑,龚六堂.R&D规模R&D结构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13(2):3-20.260[7]李宾.国内研发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吗[J].科科学研究,2010,28(7):1035-1044.[8]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_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10):53-75.[9]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9):17-28.[10]吴昌南.国内外模仿创新研究述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1):1-3+7.[11]张耀辉.技术生成模型及其政策含义[J].汕头大学学报,2004,(02):56-59+83-91.265[12]JosephStiglitz.TheFailureofMacroeconomicsinAmerica[J].China&WorldEconomy,2011,(05):17-30.[13]吴晓波,黄娟,郑素丽.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看FDI与中国的技术追赶[J].科学学研究,2005,(03):347-351.[14]庄子银,丁文君.知识产权保护、模仿与南方自主创新[J].经济评论,2013(3):5-19.[15]杨德林,陈春宝.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J].中国软科学,1997(8):107-113.270[16]傅家骥,程源.企业技市创新:推动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关键[J].苏南乡镇企业,1998,(09):18-19.[17]MANSFIELDE.R&Dandinnovation:someempiricalfindings[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4:127-154.[18]黄苹.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J].软科学,2008(8):87-90.[19]李真.技术模仿、转移与创新的贸易利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275究,2011(4):18-33.[20]夏京文,李驰.FDI影响我国内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5):18-22+94.[21]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10,(06):92-104.[22]SjöholmF.Exports,ImportsandProductivity:ResultsfromIndonesianEstablishmentData[J].World280Development,1999,27(4):705-715.[2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4]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05):82-93+206.[25]ArellanoM,BondSR.Arellano,B.:SomeTestsofSpecificationforPanelData:MonteCarloEvidenceand285anApplicationtoEmploymentEquations.TheReviewofEconomicStudies58(2),277-297[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1,58(2):2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