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25 KB
  • 2022-04-22 13:44:30 发布

论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阶段.pdf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论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阶段**金传阳,蔡辉,陆梦江,张建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5摘要:梳理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历史,认为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经历了起步、积累、规范、标准等四个阶段,其中标准阶段又分为行业内标准和前国家标准两个小阶段。简要总结四个阶段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特点,包括动物腧穴名称、定位描述、定位参考、定位方法等;为理性认识实验动物腧穴的本质和规律,提供基本线索和依据。10关键词:实验针灸学;针灸实验动物;动物腧穴;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R223.11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StageofExperimentalAnimalAcupoints15JINChuanyang,CAIHui,LUMengjiang,ZHANGJianbin(SecondClinicalMedicalCollege,NanjingUniversityofCM,Nanjing,JiangsuProvince210023)Abstract:Thispaperreviewsthedevelopmenthistoryofexperimentalanimalacupoints,andpointsoutthatthedevelopmentofexperimentalanimalacupointshasexperiencedfourstages:starting,accumulating,regulatingandstandard.Thestandardstageisdividedintotwosmallstages:industry20standardandformernationalstandard.Thispaperbrieflysummarizesth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acupointsinfourstagesofexperimentalanimals,includingthenamesofanimalacupoints,positioningdescription,positioningreferenceandpositioningmethods.Itprovidesbasiccluesandbasisforrationalunderstandingoftheessenceandregularityofexperimentalacupoints.Keywords:Experimental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cupunctureExperimentalAnimals;Animal25acupoints;developmentstages0引言针灸基础研究离不开动物实验,而动物的腧穴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后,针灸“科学化”的探索逐步开展起来。针灸的现代实验研究方式迅速发展,实验动物30腧穴也随之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广泛的应用。梳理实验动物腧穴发展过程,归纳其发展阶段及其意义,无论是对于正确运用实验动物腧穴,还是对于探索和理解腧穴的科学内涵,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动物腧穴名称、定位描述、定位方法等特点的不同,我们将实验动35物腧穴的发展阶段分为起步、积累、规范和标准四个阶段。其中,标准阶段又可以分为行业内标准和前国家标准两个小阶段。以下分别论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6)作者简介:金传阳(1992-),男,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理论的现代研究通信联系人:张建斌(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针灸理论的现代研究。E-mail:zhangjianbin@njucm.edu.cn.E-mail:zhangjianbin@njucm.edu.cn-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1.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及以前针灸学者进行针灸基础研究相对较早,不晚于20世纪50年代末。针灸作用机制和原理研究的相继开展,直接促使各种实验动物和相关实验动物腧穴应运而生。这段时期可以认为40是实验动物腧穴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发现最早的针灸动物实验文献是1958年《针刺对[1]家兔蛋白性发热影响的初步观察》。实验所用家兔“百会穴”,是“参考传统兽医用百会”,将其定位于“背部第七腰椎和第一骶椎之中点”。1959年,出现了较多种类的实验动物及[2][3][4]腧穴。例如:家兔水沟,后三里、盲肠点,合谷、内庭;猴神门、通里、大陵、内关、[5][5]45间使;狗神门、通里、大陵、内关、间使;等等。有学者用皮肤电阻测定仪的方法,寻找感应导电量最高的点,作为兔的足三里、盲肠点[3],认为相当于人类的足三里穴,故命名为兔三里(后改名为后三里)。狗的百会被认为“在[6][7]腰椎和骶椎棘突尖端连线的中点”;天枢、足三里,在人体相应之解剖部位;还有“非[8]穴位点定位”的使用;人中则“相当于人的人中穴位置,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处口[9][10-13]50轮匝肌中”。豚鼠的艾灸处只有部位描述,没有名称。起步阶段的实验动物腧穴,命名多借用兽医和人体用穴、甚至没有确切名称,定位的描述是概括而简略的,定位的方法仅涉及体表标志和直接测量。1.2积累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可以认为是实验动物腧穴发展的积累阶段,这针灸实55验研究厚积薄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现代实验技术方法和多学科合作研究背景下,针灸学的科研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针刺麻醉、针刺镇痛等研究蓬勃开展、影响广泛;经络腧穴电特性及形态研究稳步前进;经穴-脏腑相关规律性研究初步展开。1977年合肥会议与1978年庐山会议,以及1979年第一届中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反映了针灸机制研究、尤其是针刺麻醉及其原理等研究的迅60速增多。在这个阶段中,针灸学者们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动物穴位;同时,随着“经络现象”、腧穴本质研究的开展,基于动物穴位的实验检测和效应规律研究也开始出现。例如,兰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组首次系统提出,应用生理学检测方式(皮肤导电量)确定动物(猴)[14]腧穴的位置和数量。此外,人体经络、腧穴的实验研究背景下,对于实验动物穴位的研究逐渐深入。1976年,西安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室发表论文,首次探讨了动物腧穴的形态[15]65问题。需要注意到的是,该阶段的针灸实验研究,仍以观察针刺效应和记录针刺影响规律为主。这就导致了对实验动物取穴的标准依然宽松、要求依旧不高。所以在客观上,动物腧穴的应用状况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改变,还有发展、完善的空间。1.3规范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70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实验动物腧穴进入规范阶段。这一阶段显著的标志有两个: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出现《实验针灸学》教材和课程;针灸动物实验的关键学术-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问题首次得到论述。[16]1983年,汤德安教授编写了首部《实验针灸学》教材,用于针灸专业本科生教学。该教材不仅首次构建了“实验针灸学”学科体系及知识框架,而且奠定了实验针灸学教材内[17]75容的基础。此后,各中医药院校也自编或协编了多本《实验针灸学》及《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实验针灸学的高等教育模式也被国家正式确立为独立学科。其中,1989年林文[18]注主编《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首次收录了实验动物(猫、家兔)腧穴定位及相关内[19]容。“十五”期间,《实验针灸学》首次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全国18所中医药院校专家联合编写。至此,实验针灸学有了统一80的规范教材。1986年,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在上海成立,客观上进一步提高了实验针灸学的学科地位。随后,1987年,研究员华兴邦发表论文,首次论述了针灸动物实验的关键学术[20]问题,包括:动物的穴位;动物穴位与人穴的异同;实验研究中动物穴位的定位;等等。[21]同时期,有学者首次提出“比较针灸学”“比较经络学”。85分析规范阶段实验动物腧穴的特征,可以发现有较明显的变化:腧穴名称有源可溯,多为人穴和中兽医学穴名;定位描述较为具体、清晰;定位依据“比较生理学”“比较解剖学”;定位参考中兽医学相关论述。应该说,规范阶段是实验动物腧穴发展史上的关键阶段。1.4标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实验动物腧穴进入标准阶段。严格来说,标准阶段又分为行90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小阶段。1.4.1行业内标准阶段90年代后,随着针灸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灸实验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对于实验动物腧穴应用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南京农业大学宋大鲁教授和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华兴邦研究员受中国针灸学会委托,进行实验动物针灸穴位标准化研究。课题组在95广泛收集整理中医针灸、兽医针灸的文献和实验针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比较针灸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的角度,厘定了家兔、大鼠、小鼠等,共6种实验动物的腧穴编号、[23]名称、定位、解剖、刺法和主治的统一标准。其后的《实验针灸学》教材中,关于实验[22]动物腧穴,都以此为基础进行完善。1997年,周浩良主编的《比较针灸学》,首次完整论述了“比较针灸学”的内涵。100在行业内标准阶段,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描述明确、清晰;定位方法结合了体表标志、骨度分寸和直接测量3种方式;定位依据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比较针灸学和中兽医学。至此,针灸实验动物的腧穴定位等关键问题,首次得到系统厘定;实验动物的腧穴定位在针灸学界有了统一的标准。1.4.2前国家标准阶段105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对实验针灸学,尤其是其学科框架、知识体系进行了深-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24,25][26]入思考。2010年,有学者首次探讨实验动物腧穴定位依据和方法。2016年则开始出[27]现制定实验动物腧穴的国家标准的呼吁,认为其具有切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有学者[28]论述了实验动物腧穴标准化定位的方法,从方法上明确了国家标准的制定思路。2017年5月,《实验动物常用腧穴名称与定位标准》第三次专家研讨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110研制实验动物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的战略任务;各领域的专家就实验动物腧穴相关意见初步达成了共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自2016年开始,实验动物腧穴发展进入了前国家标准阶段。2小结综上所述,实验动物腧穴的发展历经起步、积累、规范和标准四个阶段,其中标准阶段115又分为行业内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小阶段;动物腧穴的名称从无到有,定位描述从简略到详细,定位参考从模糊到清晰,定位方法从单一到多样。基于这些演变过程,我们对实验动物腧穴应当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理性的认识。因为针灸实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们对实验动物的腧穴探索不断深入,客观上积累了不少应用规律。正是这些经过摸索、总结和验证的刺激点,构成了实验动物腧穴发展的雏形;而另一方120面,为了针灸实验的客观和可重复,这些腧穴不断得到“标准化”。[参考文献](References)[1]祝总骧,郝金凯,董征,等.针刺对家兔蛋白性发热影响的初步观察[J].生理学报,1958,22(03):219-223.[2]沈永康,陈荣明,郁宝铭,等.针刺对内脏功能变化动物试验的初步报告[J].上医学报,1959(05):369-379.[3]佘蕴山,石成龙,李楚杰.针刺水沟穴对实验性低血压的作用[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59(04):48.125[4]范谨之,胡三觉,王复周.针刺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J].人民军医,1959(11):865-867.[5]病理生理学教研组.针刺对于肾上腺素加压作用及皮肤穴位导电量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03):19-24.[6]樊宁西.狗百会穴通电刺激对胃运动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02):25-27.[7]张澜生,朱寿彭,王文义.针刺对狗机体中抗体形成的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03):25-27.130[8]卢秀劲.电针对胃液分泌量及酶含量的影响[J].浙医学报,1959(06):537-549.[9]徐鸿达.兔针刺后注射阿托平及肾上腺素观察皮肤导电量的改变[J].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04):57-59.[10]江德杲,陈金泉.艾炷灸对动物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及机体免疫反应性的影响[J].浙医学报,1959(05):388-392.[11]周舒,刘树铮,张友会.艾灸对豚鼠体温的影响[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59(04):15-17.135[12]周舒,刘树铮,张友会.艾灸对豚鼠发热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59(04):19-22.[13]张友会,周舒,,刘树铮.艾灸对豚鼠气体代谢的影响[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59(04):23-25.[14]兰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的测定[J].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02):16-18.[15]山东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协作组.静注肌松剂及切断神经对动物穴位肌电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76(04):27-33.140[16]汤德安编著.实验针灸学[M].天津:天津中医学院印,1983.[17]刘阳阳,赵雪,郭义,等.《实验针灸学》各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J].中医教育,2016,35(06):70-74.[18]林文注.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9]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华兴邦.论动物的穴位[J].中医杂志,1987(04):65-66.145[21]何同昌.利用实验动物研究经络及穴位有突破性进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7,7(03):191.[22]南京师皇动物科技研究所编.宋大鲁中西结合兽医学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23]周浩良主编.比较针灸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4]高爽.对实验针灸学一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针灸,2008,28(05):3[25]徐斌,杨兆民.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J].中国针灸,2000,20(03):55-58.-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150[26]张海霞,于建春,韩景献.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0,30(08):712-713.[27]赵义静,陈泽林,郭义,等.试论研制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国家标准的必要性[J].天津中医药,2016,33(04):235-237.[28]王春兰,陈泽林,李桂兰.常用实验动物穴位的标准化定位方法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6,33(02):100-103.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