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8.00 KB
  • 2022-04-22 13:33:00 发布

2005年4季度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 8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5年4季度纺织行业分析报告第一章行业季度综述第一节经济指标分析一、行业规模分析2005年1-12月全行业4823家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265.41亿元,比2004年同期的3360.97亿元增长26.91%。本季度的前面两个月,全行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362.59亿元、3774.5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23%、26.5%。本季度的3个月,全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分别为1205.07千人、1209.89千人、1227.68千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5.53%、5.5%、5.4%。2005年12月末,全行业资产总计5489.5亿元、负债合计2854.3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92%,14.1%。10、11月末,全行业的资产总计分别为5339.26亿元、5397.0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1%、13.78%;全行业的负债合计分别为2805.29亿元、2829.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31%、15.22%。二、经济效益分析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6.15亿元,比2004年同期的279.09亿元增长20.45%。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3.7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2.4亿元减少-1.34亿元。全行业税金总额为237.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8%。本季度的前两个月,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264.38亿元、297.7亿元。本季度的3个月,全行业产值利税率分别为13.33%、13.38%、13.44%;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54%、52.42%、52%;本季度末,行业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别为13.58%、9.15%、13.11%。三、行业效率分析2005年度前10、11、12个月,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79037.33元、311976.14元、347436.18元;行业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314342.84元、318917.5元、327449.65元;人均利润分别为21939.07元、24605.43元、27381.02元。结论:2005年1-12月全行业4823家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265.41亿元,全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20.04亿元。第二节行业结构分析一、地区结构分析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工业总产值最高省市是山东省,为565.9亿元,为全行业的13.27%;5省市的另外四个省市及其情况分别为江苏省465.87亿元,浙江省409.1亿元,广东省302.05亿元,上海市216.86亿元,5省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59.78亿元,为全行业的45.95%;其中,最高省市占5省市的比重为28.88%。医药行业地区比较(1):工业总产值比较(亿元)89 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资产总计最高省市是浙江省,为479.52亿元,为全行业的8.74%;5省市的另外四个省市及其情况分别为山东省468.18亿元,江苏省403.4亿元,广东省391.89亿元,河北省324.27亿元,5省市累计实现资产总计2067.26亿元,为全行业的37.66%;其中,最高省市占5省市的比重为23.2%。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最高省市是山东省,为546.87亿元,为全行业的13.6%;5省市的另外四个省市及其情况分别为江苏省454.79亿元,浙江省402.28亿元,广东省264.79亿元,上海市228.06亿元,5省市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96.79亿元,为全行业的47.18%;其中,最高省市占5省市的比重为28.83%。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利润总额最高省市是山东省,为44.67亿元,为全行业的13.29%;5省市的另外四个省市及其情况分别为江苏省40.34亿元,浙江省35.69亿元,广东省23.5亿元,天津市19.23亿元,5省市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3.42亿元,为全行业的48.61%;其中,最高省市占5省市的比重为27.34%。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人均销售收入最高省市是天津市,为508178.63元,为全行业的155.19%;5省市的另外四个省市及其情况分别为海南省485013.29元,江苏省478209.6元,浙江省447058.47元,上海市443305.64元,5省市平均人均销售收入为472353.13元,为全行业的144.25%;其中,最高省市为5省市的107.58%。二、所有制结构分析2005年1-12月全行业7种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7.89亿元,占全行业的9.56%;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78.65亿元,占全行业的20.6%。2005年1-12月全行业7种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计754.24亿元,占全行业的13.74%;股份制企业资产总计1412.33亿元,占全行业的25.73%。2005年1-12月全行业7种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9.61亿元,占全行业的10.94%;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6.06亿元,占全行业的21.05%。2005年1-12月全行业7种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7亿元,占全行业的7.5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82亿元,占全行业的27.32%。2005年1-12月全行业7种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人均销售收入303013.96亿元,占全行业的92.54%;股份制企业人均销售收入318173.54亿元,占全行业的97.17%。三、企业结构分析2005年1-12月全行业三种类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49.65亿元、1810.42亿元、1705.34亿元,占行业的百分比分别为17.58%、42.44%、39.98%。到12月末为止,三种类型的企业资产总计分别为1144.64亿元、2224.95亿元、2119.91亿元,占行业的百分比分别为20.85%、40.53%、38.62%。2005年1-12月全行业三种类型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68.08亿元、1657.66亿元、1494.29亿元,占行业的百分比分别为21.59%、41.24%、37.17%。利润总额分别为65.66亿元、170.77亿元、99.72亿元,占行业的百分比分别为19.53%、50.8%、29.67%。2005年1-12月全行业三种类型企业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420844元、337913.94元、281489.79元,分别为全行业人均销售收入的128.52%、103.2%、85.96%。89 2005年1-12月产品销售收入前10企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35.56亿元,占全行业的13.32%;产品销售收入最高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98亿元,占全行业的2.51%,为前10企业的18.86%。前10企业、最高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8.38亿元、8.09亿元,分别为全行业的8.44%、2.41%。2005年1-12月产品销售收入前10企业、最高企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82557.95元、8085101.68元,分别为全行业的177.91%、2469.11%。人均利润总额分别为30870.47元、648032.83元,分别为全行业的112.74%、2366.72%。结论:2005年1-12月在全国31个省市中,行业工业总产值最高省市是山东省,行业资产总计最高省市是浙江省,行业利润总额最高省市是山东省,行业人均销售收入最高省市是天津市。第三节重点企业动态分析一、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健康服务,现有产品1000多个,涉及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制品料等多个领域,产品辐射国内及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2004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2亿元,2005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截至2005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69.79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三九胃泰系列、三九感冒灵系列、三九皮炎平软膏、三九中药注射剂系列和抗生素系列等一批国家名优产品。三九中药针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系列产品更是对传统中药剂型的重要发展,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针剂在同类产品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999免煎中药饮片已纳入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999”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超过83亿元人民币,位居制药行业榜首。公司秉持“和谐、创新、效益、品牌”的全新理念,正积极打造面向未来的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一)雅安三九药业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安三九”)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努力做好基地GAP认证工作。目前,雅安三九鱼腥草基地首批通过国家GAP认证,附子基地通过四川省药监局GAP认证初审;川牛膝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川红花、川牛膝基地通过四川省科技厅基地建设巡视小组检查验收。雅安三九认识到,中药材是中成药的原料,没有质量稳定、可靠的中药材也就没有质量稳定、可靠的中成药。为了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雅安三九确定了以麦冬、鱼腥草、附子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好基地的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提供充足的中药材,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公司生产的中成药安全、有效。三九医贸2005年通过对8个样板城市中2400多名消费者需求的研究,整理出产品品类规划;通过对市场数据的研究,完成10个品类的分析报告,并分析出具体的拓展建议。在此基础上,三九医贸引进了参银注射液、鞣酸小檗碱口腔崩解片、复方野菊花含片等3个新产品。与此同时,三九医贸还引进了强力批杷露、归芍调经片、抗宫炎片、小儿止咳糖浆等4个三九内部品种。(二)三九中医药投资:通过GSP现场认证2005年12月25日,广东省药监局GSP认证小组对深圳三九中医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九投资”或“该公司”)进行了GSP认证检查,经过认证小组专家的综合评定,该公司通过了GSP现场认证。89 筹建药品经营企业:三九投资是负责三九品牌健康产品及药品出口业务的企业,肩负着开拓三九产品海外市场的重任。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利用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三九药业(香港)有限公司等平台开展业务。2005年年初,公司研究决定,申请药品经营许可及通过GSP认证。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了解,公司认为直接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通过GSP认证是切实可行的,并于8月正式启动了筹建药品经营企业许可的工作。经过多方的斡旋、努力和争取,终于成功地于9月12日正式获得了广东省药监局正式批复:同意深圳三九中医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筹建药品经营企业。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三九投资获得广东省省药监局同意筹建药品经营企业的正式批复后,该公司总经理潘红炬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总动员,并带领大家投入到仓库、办公司、设施及设备改造的工作中去,同时组织全体按照药品经营企业GSP管理规范进行学习、规范及实施。11月25日,硬件合格、管理规范的三九投资获得了广东省省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现场检查:在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该公司全体员工即投入到了GSP管理文件的整理及规范运作的工作中,经过多方的努力争取到了在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30天内即开始GSP现场审查,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省药监局GSP现场审查小组的认证。(三)“999”品牌居2005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18位2005年12月6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结果,“999”品牌价值为83.06亿元,与2004年度持平,居排行榜第18位。该报告是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借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名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跟踪对象都是我国自主品牌,并且在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消费者能够选择的竞争性品牌。今年共发布了42个品牌的价值,平均销售规模141.32亿,比上年增长20.97%,品牌价值平均增长17.3%,品牌价值与销售收入的平均比值为0.84:1。(四)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被评为05年百姓信赖药品品牌2005年12月17日,2005中国医药品牌风云榜评选揭晓,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被评为2005百姓信赖药品品牌。此次评选活动由搜狐健康主办,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吸引了包括政府官员、医院、企业以及网友积极参与,评选结果直接由近六十万网友投票产生。(五)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前景广阔2005年12月16日至18日,由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北京、广州的专家教授以及河南省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共140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六)三九医贸专题研讨提升市场能力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九医贸”)于2005年11月24日召开事业部工作汇报会。会议通报了今年前10个月的销售情况,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年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三九医药董事长在会上强调,三九医贸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营销经验和做法,重点培育有市场前景的品种,不断增强市场拓展能力。今年前10个月,三九医贸全力以赴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实现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这证明三九医贸这支销售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三九医药是一个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三九医贸是三九医药的龙头企业,对三九医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九医药下一步将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尽可能地把资源向三九医贸集中,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三九医贸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费用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二、要加强对内部企业的服务;三、要努力开拓市场。89 药品降价再发“高烧”:连日来,对打价格战不屑一顾的三九集团来了个“脑筋急转弯”,誓要拧出药价的更多“水分”,逼着大家走“规范化道路”。截至昨日,郑州46家三九药店已有4家连锁店接二连三打出了“药品平价探底50%”大旗。一时间,业界震动,人们争论不休。让药价放在阳光下:2005年11月3日、18日、20日,三九集团所属的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连连“放铳”:其郑州的三九邮政健康广场店、三九药店总店、三九药店邮政分店、三九药店景华分店4个店(下均简称“三九”),刮起比国家核定价和企业定价平均降低50%的风暴,5000种药涵盖了诸如银翘解毒液、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乙酰螺旋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严迪、青霉素V钾片、999感冒灵、海王银得菲、北京降压0号、乌鸡白凤丸、云南白药、金嗓子喉宝、三金片、江中健胃消食片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与此同时,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西宁、石家庄、杭州、济南、昆明等城市同步拧药价“水分”。此次降价之举意味着河南省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二、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是我国制药行业特大型企业,是国家首批55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控股的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主要生产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心脑血管类等十几个系列,是以西药为主,兼有中药、生物制药等几百个品种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核心企业东北制药总厂,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制药企业,是我国民族制药工业的“摇篮”。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人的思想观念和企业经营机制等诸多方面不适应市场要求,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严重亏损,年亏损额近2亿元。1997年9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对东药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企业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为突破口,打响了企业扭亏脱困攻坚战。1998年当年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300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7480万元,利税21000万元,成为国企扭亏脱困的典型。老总的话: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有老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错过许多发展机遇,几乎陷入濒临倒闭的绝境。在九死一生的关头,我们抓住了国家“三年脱困”的机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集团万名职工卧薪尝胆,拼死一搏,在较短时间内扭亏,使企业初步走出了困境。回顾东药集团扭亏脱困实践历程,我有四点体会:第一,需要政府痛下决心,给予强有力支持。第二,企业领导班子要敢冒风险,善于突破,舍得豁出自己。第三,要针对企业“症结”下大力气综合治理,全方位推进改革。第四,国企脱困不是目的,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目标。(一)集团三系列产品(品种)获评2005年度沈阳市名牌产品日前,沈阳市人民政府对2005年度沈阳名牌产品的评比情况进行通报。在获评的100个沈阳市名牌产品中,东药集团东北制药总厂的东北牌磷霉素钠系列制剂产品、沈阳第一制药厂的星工牌系列制剂产品、沈阳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的红沈药阳牌沈阳红药榜上有名。名牌产品的有效期为3年(2006年~2008年)。东药集团除上述的三个沈阳市名牌产品以外,还有总厂的东北牌原料药、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的抗结核系列药物分别在2004年和2003年获评沈阳市名牌产品。其中东北牌原料药是从原来的东北牌产品包括氯霉素原料、磷霉素钠原料及制剂、头孢原料及制剂、脑复康原料、VC原料五大类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扩牌”发展到目前涵概总厂生产的所有原料品种。另外,2005年度刚刚获评的一药的星工牌系列制剂产品也是通过“扩牌”在原来的整肠生系列、消刻、麻精药品及含麻制剂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涵概一药的所有制剂品种。(二)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为卫生部推荐治疗禽流感药物89 为应对全球范围内禽流感蔓延态势,中国卫生部日前推荐了一批治疗禽流感药物,抗病毒药品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名列其中。东药集团作为主要的生产企业担当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医学会等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中,专家建议抗流感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口服抗流感病毒药物。在现有治疗人禽流感药品中,除“清热解毒”和“退热”类中成药以外,抗病毒化学药物的重要品种就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作为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mg~200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老年患者及孕妇应慎用,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为防范可能发生的人禽流感疫情,东药集团已经紧急部署抢产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药品以满足疫区的需要。(三)东北制药总厂通过“三整合”及HACCP监督审核认证经2005年12月26日至28日3天认真严格的审核,东北制药总厂“三整合”第二阶段及HACCP监督审核认证通过。东北认证有限公司审核组专家对总厂22个产品所涉及的生产、销售等活动场所为期3天的审核结果证明:总厂质量和HACCP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要求,推荐继续保持认证资格;同时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符合准则要求,体系运行有效,推荐认证注册。三、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华北制药战略重组与荷兰DSM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华北制药与荷兰DSM在河北省石家庄河北会堂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签字仪式,联合对外宣布了双方的合资计划。这是自2004年12月华药宣布DSM将参股华药股份公司以来,双方合资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华药集团公司董事长常幸和DSM公司董事Feikesijbesma签署了合作协议,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参加了签字仪式。根据双方宣布的合资计划,华北制药将和DSM在不同层面组建合资公司:DSM将对华药集团公司投资,并成为集团公司的参股股东;DSM将收购华药集团公司持有的华药股份公司的部分股份,并成为上市公司的参股股东;华药股份公司将与DSM在维生素业务和抗感染业务上组建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中华药股份公司持股51%,DSM公司持股49%。通过三个层面的投资,DSM将总计在华药投入现金1.64亿美元(折合13亿元人民币)及其在中国境内的三个抗感染合资公司的部分股权,同时将其在维生素和抗感染业务上的相关技术无偿授权合资公司使用。华药集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制药企业,也是河北省的大型支柱企业,公司在抗生素、维生素、生物制药、免疫抑制剂等领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DSM公司是一家年销售额77亿欧元,在世界上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世界上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青霉素和维生素生产企业。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华北制药表示,在合作领域,华药可以提供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国内市场网络;DSM可以提供先进的技术、资金和较强的国际市场网络。双方的合作相信可以提高在维生素和抗生素两类产品上的竞争力,谋得共同发展。华北制药同时表示,与DSM合资是华北制药正在积极推动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计划”89 的重要一环。通过合资,华药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改制和股权多元化;提升华药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为华药的产品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青霉素和维生素领域的市场整合。目前双方合资方案即将进入项目报批阶段,双方将加快项目进程,以期望合资公司早日设立。(二)华药维生素系列产品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11月7日,随着市场监管环境日臻完善,国际顶级客户对质量要求不断升级,华药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产品顺利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公司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方审核,使华药维生素系列产品在药品生产和食品生产两个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优质的产品质量,也赢得了世界许多顶尖食品公司的青睐,纷纷认购华药维生素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通过全球最大、销售网络遍布范围最广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北美洲最大的食品公司,全球最大的咖啡制造商——卡夫食品有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联合利华等几大公司的质量体系审核,成为其VC原料的合格供应商。经中国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国家质量体系权威认证机构)推荐,维尔康公司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由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质量管理创新奖。卓越的质量优势使维尔康公司向国际最尖端先进企业的标准又迈进了一步,为公司实现个性化营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华药维生素系列产品的质量信誉度,增强了华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三)全国药交会:华药新品登山城12月初,第5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暨第4届全国非处方药(OTC)交易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公司众多制剂品种和即将推出的新品在会展中心进行了展示和推介招商。本届药交会吸引了全国数千家医药企业参展,华药、哈药、东药、石药、鲁抗等大型药企均选择显著位置展示自己,而众多新锐药企也纷纷造市,显示出了强劲势头,会展中心成为了一个“药业森林”。近30万人次的全国各地医药界人士、专业客商芸集山城寻求商机。公司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展示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销售公司精心布置展台,所经销的抗生素类、合成抗菌类等产品品种悉数亮相;营销中心经销的欣靓、威林钠注射用磷霉素钠等品种进行了全国招商;制剂公司请来代理商利用药交会这一平台一同展示,以求相互促进,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北元、凯瑞特、秦皇岛等公司也纷纷推出新品寻求合作。华药展台前,索要产品说明书的客商络绎不绝,仅开幕式当天,产品宣传页及招商书便已发放多半。展台里,不时有新老客商就自己感兴趣的品种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洽谈,有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四、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瑞典投资基金到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2005年10月20日,瑞典投资基金副总裁在广药集团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向瑞典投资基金介绍了股份公司的基本情况及目前公司的发展动态。89 瑞典投资基金是瑞典最大的工业控股及投资公司,总净资产值72亿美金。瑞典投资有超过50亿美金的国际性投资基金,其长期核心投资项目里包含了11个杰出的环球企业。瑞典投资是著名的通讯公司爱立信Ericsson,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电力工程ABB,医疗设备公司金宝集团Gambro等跨国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瑞典投资基金此次来华,主要是寻找投资中国医疗、医药企业的机会。在听取了情况介绍后,瑞典投资基金一行7人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白云山制药总厂的生产车间。(二)“医药卫生院士行活动”首站访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2005年11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与广州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医药卫生院士行”活动首站来访了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围绕着如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企业如何进行差异化产品研发;结合目前产学研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与高校科研单位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三)抗流感药物仿制取得突破抗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Oseltamivir(通用名称“奥司他韦”)是目前唯一在临床上对禽流感患者有效的口服药物。“扎那米韦”(Relenza)则是另一有效地通过吸入给药的抗流感药物。储备这两个药物是紧急应对禽流感传染人后的有效措施之一。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于近期开展了仿制与开发生产流程的研究,并对合成流程进一步优化,已成功地合成了这两个药物。“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合作,为工业化生产储备“达菲”(“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做前期准备。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公司是目前国内抗生素专业化生产企业中具有强大的化学原料合成与制剂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和各方面人才充足,为这种合作奠定了人才、物力等方面的牢固基础。虽然目前争论的焦点还在罗氏是否拿出“达菲”专利,但根据WTO知识产权第31号条款规定,若成员国面临国家紧急危难,且不为商业用途时,可不需要与拥有专利权者协商,只需在合理的实际情况下“告知”拥有专利权的厂商,便可以使用此专利。当前,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公司积极寻求与罗氏公司商讨专利授权的事宜。(四)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创守“名牌”受关注为贯彻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对企业“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扶持和奖励的政策精神,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保持本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白云山制药总厂自1973年成立以来,已赢得各类荣誉不计其数,面对各级政府、部门给予的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爱戴;白云山人将再接再厉,与时俱进:把“珍惜荣誉、自觉维护名牌产品的信誉,诚实守信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产品的社会影响率和市场占有率”作为我们长期不懈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五、中新药业(一)盘活资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隆顺榕的品牌优势,经多方选择,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与天津市康因实业有限公司、天津瑞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共同在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河北区雁门路老厂区设立“天津隆顺榕发展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将借助“隆顺榕”品牌积极开发医药保健产品,以低成本高质量为企业的市场定位,与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一脉相承,比翼齐飞”,共同传承“济世寿人,泽及四方”的企业传统,共同打造卫药强势品牌。(二)菲律宾总统致信祝贺“紫龙金片”成功投放菲律宾市场89 10月25日,菲律宾教育部高等教育署署长等一行四人到中新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园考察,并转交菲律宾共和国总统就隆顺榕的“紫龙金片”成功投放菲律宾市场的贺信。隆顺榕“紫龙金片”自2002年投放菲律宾市场以来,以其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独特效果,从临床开始到销售迅速遍布菲律宾各地,无论从医院还是到连锁店都能看到中国天津隆顺榕的“紫龙金片”,在当地形成很好的销售网络,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于2004年荣获“第十一届亚太地区最杰出中药奖”。贺信中指出“隆顺榕成功地推出世界驰名的‘紫龙金片’,是当今药品的一个非凡突破。市场上有了此种抗癌植物药,我们有信心使我国癌症病人将会逐渐减少。”隆顺榕紫龙金片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对肿瘤细胞所独具的多靶位细胞分子生物调节作用,对癌症患者明确独到的治疗效果,赢得国内外病患者的高度评价,市场反应极其强烈,在享誉海内外的同时,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而今的紫龙金已真正成为中药抗肿瘤药物领域中的一面旗帜。(三)六中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5项优点获专家肯定2005年10月8日至19日中国安全科学院对第六中药厂进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后的第一次监督审核。通过对各部门所有要素全方位地审查,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该厂安全管理工作自认证通过至今符合GB/T2800-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要求。同时专家组还认为该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有五方面的优点值得推广、借鉴。1、领导高度重视,由于厂领导对安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使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六中药工作环境、工作作风中都能得到很好地落实;2、各部门配合:各部门分别制订了安全职责,并按要求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安全工作,对所辨识的危险源,都及时进行评价,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全厂没发生任何事故;3、该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健全,并能协调有机运行;4、不断按照需求对软、硬件进行升级、更新,有利地保障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5、宣传到位,除在员工内部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外,还将此项工作与企业形象宣传结合起来,推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企业内的完善。这五项优点也是能够在第六中药厂顺畅实行的重要保证。该厂没有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阶段性的工作,并多次强调,不能“为了认证而认证”,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投入,并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必要性,实现体系的核心宗旨——持续改进的目的。(四)河北分公司打造新草药经营特色店面对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涨潮的今天,河北分公司充分挖掘经营资源,利用新草药经营这块独特的“金”字招牌,独辟蹊径,将位于中山路繁华地段的中山路草药店改为专营南方新草药的特色店,并通过向社会的大力宣传,使特色店的新草药及饮片销售得以日益攀升。其实,商家在各自的经营领域中,只要精心挖掘,用心创造,都可以找到自身的经营亮点和优势,通过合理开发,稍加宣传,便能塑造出自己的经营特色,开辟出独树一帜的经营新途径。此次新草药特色店的建立,正是河北分公司利用经营的差异化战略,力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独特形象,努力提高分公司整体经营档次的体现。她的建立不仅填补了新草药零售经营的空白,同时使新草药分公司通过新草药的零售窗口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达到了批零互动、扩大销售的实际效果。(五)中新药业开展大规模专项督检89 2005年10月20日开始为期两周的时间,中新药业本部监察室联合财务部、品牌部、经营部、审计部等部室对所属的分公司、子公司的重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项督促检查。根据公司系统近几年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信访举报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公司资金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坚决杜绝“账外资金”和广告费用“回扣”的存在,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各企业自查报告上报情况和在今年上半年“账外资金”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乐仁堂、中药六厂、新新药厂、中央药业等20个重点企业进行检查。首先听取各企业党政领导、重要部室的情况汇报,对重点问题进行询问,查看相关账目和企业自查自律承诺书等,并再次要求各企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填写统一格式的《承诺书》。通过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为有效防范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乐仁堂丸剂生产线改造成功乐仁堂丸剂生产线经过两个多月的改造于前一阶段正式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实验,目前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现产品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和GMP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水丸生产方式,减少操作人员,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可控;根据目前产量,年预计节约费用75.6万元,大大推进了企业形成中药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传统的生产工艺方式使得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易出现混批现象,且生产周期长,产品一次合格率低。因此,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丸剂生产程控化迫在眉睫。乐仁堂制药厂根据企业现状,确立了逐步改进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连续化、管道化、流程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作目标。中药传统的生产模式为单机生产,各工序物料需经常搬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产生污染,影响产品质量。而制丸生产线将把各工序物料的传送利用输送带、提升机、真空上料机来完成,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形成管道化、流程化,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一次合格率,增加经济效益。在全面推进丸剂制丸一次成型的基础上,把各工序物料的传送利用输送带、提升机、真空上料机来完成,实现从药面混合、炼药、制丸、闯亮、选丸、干燥的制丸流水线。将传统的手工、单机生产,形成管道化、流程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进一步增强乐仁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七)河北分公司强化药品质量管理工作2005年11月21日,河北分公司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实施五项举措全面提升分公司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为保证企业经营工作规范有序、健康高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分公司领导提出的“GSP工作要常抓不懈,贵在坚持”的指导方针,针对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某些薄弱环节,分公司加大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实施了五项举措:一、加强组织建设:专门委派分公司副经理主抓GSP工作,并在经营管理部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监督、指导各经营部门的质检工作,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企业药品质量管理链,为提升分公司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二、强化员工培训?押为了配合分公司乔迁后GSP复检工作的进行,分公司几次邀请中新质量部的有关领导进行指导,特别是针对新草药分公司质量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特邀质量部纪常青同志进行现场培训,他提出的“一个现场,两个体系、五个记录”89 的指导方针使员工受益匪浅。三、健全职责制度:在分公司重新修改出台的岗位职责及各项制度中,将企业GSP工作按流程细化分工,体现在各岗的岗位职责及相关制度当中,做到制度健全,职责分明。四:注重过程管理:除对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养护、出库销售加强自查自纠,严格堵塞漏洞外,特别加强了特殊药品、销售退回药品的管理,并在进销合同中增加质量条款,保证药品质量。五、完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的优越性,聘请电脑专业人员对质量管理软件进行重新安装调试,大大提高了质检的工作效率。通过实施五项举措,不仅使河北分公司顺利地通过了药监局的GSP复检,同时使分公司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快捷,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八)第六中药厂信息化应用走在同行业前列2005年11月4—5日,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天津大礼堂隆重召开。天津第六中药厂以其先进的信息化应用被邀请出席论坛,并就“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作为国家级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每两年在天津举办一次。此次论坛,专业性更强,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突出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面向市场,服务公众,突出应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天津第六中药厂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自主开发、渐进发展”的原则,根据行业特点及市场需求制定了“通过自主开发,逐步形成能够为企业运作提供高效率平台”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天津第六中药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该厂自主研发的ERP系统顺利投入使用,为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搭建了技术平台;重新设计制作企业网站,发挥网上宣传和信息收集优势,使企业和产品特色的宣传更加直接,与浏览者的沟通更加快捷方便,且在全国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六、北京同仁堂(一)集团公司试行新产品开发立项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结合集团公司内部品种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和调研,制定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产品开发立项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于2005年11月2日发布试行。实施该《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同仁堂各产品制造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管理;落实《同仁堂发展战略》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规划(2004-2011)》,调整公司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从新产品开发的立项开始,强化对同仁堂各产品制造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以加快新产品开发、上市的速度。该《管理办法》共有五章,十三条,包含总则、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程序、附则等部分,同时还对应向集团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了分类和明确。该《管理办法》适用于同仁堂集团公司所属各产品制造公司及其子公司研究开发新产品的管理。为了保障同仁堂各产品制造公司根据“独立运行、各有侧重、资源共享、整体发展”的原则协调健康发展,该《管理办法》是在《同仁堂发展战略》分清了集团公司所属各子公司的专业发展领域,理清了各产品制造公司历史及现有品种所属关系基础上,规避了集团内部因新产品开发进而形成同品种竞争。(二)迈向海外又一步—悉尼药店开业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设立的北京同仁堂悉尼药店于2005年11月18日上午隆重开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梅群亲临开业仪式并致欢迎辞,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总领事邱绍芳、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代表、新州上议院议员曾筱龙先生、新州上议院议员黄肇强医生与数百嘉宾一起参加了开业仪式。同仁堂悉尼药店自2005年7月份试营业以来,经营情况良好,来店就诊的病患者中30%是西人。悉尼药店是中药界第一家以药品形式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药店,它的开业是同仁堂实施“走出去”89 战略、进军西人市场的重要一步,将在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加同仁堂名店、名医、名药在西人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同仁堂的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三)动物养殖场:全力抗击禽流感部分国家、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股份公司动物养殖场作为动物养殖基地,面临着动物疫病的威胁。动物养殖场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要求,制定了《抗击禽流感应急预案》,如坚持对鸡群进行预防免疫,按照免疫程序肌肉注射H5+H9油苗,通过肌体自身产生对禽流感的抵抗能力;建立防控机制,专人对本场乌鸡群体进行监控,定期汇报;密切关注与乌鸡有密切接触的人员的健康状况;要求与乌鸡密切接触者近期不得购买和进食外购禽类产品,杜绝家养各种飞禽类动物;对因各种原因死亡的鸡定点堆放,定期焚烧,建立销毁记录;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建立消毒记录;在鸡舍各通风口安装铁丝网,防止各类飞禽进入鸡舍采食,避免禽流感通过飞禽传播;针对禽流感发展趋势,结合压减库存原料的整体要求,已经采取停孵、停产,以便平稳度过高发病期;做好鸡群禽流感抗体效价水平的监测工作,按要求每月将对鸡群随即抽血,送当地兽医部门进行血清学实验,如发现抗体效价水平不高,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补免。第四节重点地区动态分析一、北京医药市场(一)北京医药市场几大巨头分割对抗北京医药商业市场格局基本上由几个大型商业公司垄断。而这几个商业公司各自势力范围的形成都有着相当的原计划体制背景。根据相关统计,北京医药商业企业综合实力排行中,北京医药股份为龙头老大,销售额约20亿元,其次分别为同仁堂集团、北京复星金象和嘉世堂。影响商业公司的规模包括两块业务,一是批发,二是零售。对于批发业务而言,主要看公司继承原有国营药品批发企业的规模,而零售则要看近两年扩张的速度。目前,这四大巨头地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原有计划体制下继承的资产。在计划体制下,北京医药商业主要分为国家级批发站、市医药公司、各区医药公司3个层次,每个层次下又分出许多子公司。原来的国家级批发站现在掌握在国药集团手中,占北京本地市场的份额不大;北京医药股份吸收了原北京市医药公司、崇文医药公司和北京市医药(集团)总公司的三产企业,可以说底子最厚、牌子最硬;复兴金象则在西城医药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复星的投资;嘉世堂依靠的是原石景山和海淀区医药公司;永安堂的根基则在东城区。据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北京医药商业的格局:北京医药股份和同仁堂有原市级公司的基础,势力遍布全市;金象主要势力在西城;嘉世堂在石景山和海淀;永安堂在东城。据了解,北京医药商业市场总额为120亿元,却有270家批发企业和1400家药店。在市场份额分配上,最大的北京医药股份也只有20亿,占市场总体份额的近1/6,同仁堂和金象则分别超过10亿元,各占据份额不到1/10。但这些公司都没有形成绝对的龙头地位,因此目前的北京医药商业市场可以说正处于“几大巨头分而治之”的格局。(二)北京医药产业明确四大重点发展领域89 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总额进入全国前5位,其中医疗器械位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进入前三。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放在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制药4大领域。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逐年增加,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正迅速崛起,医药市场的潜力也十分巨大。这些都是北京医药产业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培育2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并进入世界医药先进行列;培育5个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10个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北京市确定的4大重点发展领域及其中的技术重点包括:1.化学药领域。重点开展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发展缓释、控释、靶向技术等现代制剂技术。针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肾病、肝炎等多发疑难病症,开发、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新药。2.中药领域。重点发展质量标准验证技术,提取、分离、精制、微粉化技术,计算机控制与工艺工程化制造技术,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成药控缓释技术、透皮吸收技术及靶向给药技术等。3.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开展医学数字化医疗设备与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鼓励发展数字X射线机,全数字超声诊断仪,磁共振影像设备,医用直线加速器,高档微波、射频治疗设备,各类生化分析检验设备,介入治疗用材料及器械制造。4.生物制药领域。重点开展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细胞治疗技术等的产业化研究工作,鼓励发展生物诊断芯片、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产品。据介绍,配合以上目标,北京市将从强化政府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合理规划布局,推进区域协作;整合产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提升产业总量;发挥科技优势,完善创新体系等方面制定医药产业的促进措施。(三)北京平价药房2005年1月8日天天好大药房开业时,便向京城百姓承诺:药品将实行全市最低价,如果顾客发现京城其他药店同品种同规格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售价低于天天好,他们将退补差价。以善存银片为例,北京4个药房价格对比:金象大药房:73元;德威治药房:66元;利君堂平价药店:60元;天天好大药房:53.5元。再看六味地黄丸,国家批准的零售价是15.8元,而天天好的单价是6.5元。天天好大药房开业之初,媒体关注度极高,在北京电视台黄金时段,总经理的形象甚至高出了许多娱乐明星。媒体的介入,使药价的暴利摊在了阳光下。这家占地3500平方米的平价药房,经营品种近1.5万种,其中平价药达8000多种。1元钱以下的药品占到200种。药价便宜,其中就是在进货环节上,作为传统的药店和医院,他们的进货环节要经过四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自然就高了。而天天好药店的进货渠道,取消了中间的环节,所以价格真正让利百姓。专家指出,天天好大药房固然成了京城平价药房的一面旗帜,但是净化市场仅凭这几家平价药店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物价局、市场的共同努力。(四)北京试点医药分家百姓难见实惠“医药分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旧体制,同时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但是,在北京的这场改革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在强化医院和企业的利益。89 改革思路很简单,那就是对药房实行托管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医院的药房卖给专业机构,由其进行管理,这包括药房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等。早在2002年4月,由国家计委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完善“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选定了青岛、西宁、柳州3座城市,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试点的城市,以此来推进医药分家的改革试点。随后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1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规范药品财政补贴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16号文件是迄今为止首次提出明确改革思路的中央文件。“药房托管”并不是一个新词汇。两年之前,深圳三九集团就开始涉足“药房托管”这项业务。据悉,“三九”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药房产业部”,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集团二级子公司,负责向全国推广“药房委托管理”。到目前为止,“三九”已经托管了柳州市中医院、广东脑科医院、唐山市中医院等7家医院药房,同时还与广州市、沈阳市、武汉市等地的十多家医院签订了药房委托管理合作意向书。与“三九”一样涉足“药房托管”的还有上海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他们已经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云南省弥勒县医院等签署了“医院药房托管协议”。黑庄户医院药房的年收入占医院整体年收入的60%。很明显,药房收入是黑庄户医院的生命线,它占据了医院收入的“半壁江山”。在医院的预期中,“医药分家”改革之后,医院再也不必考虑药品购销的盈亏,可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提高医疗水平上,这样患者的流量将有明显上升,由此将拉动药房的销量成倍增加。因此,在这种预期之下,3.3万元只是一个暂时的数字。医院与医药公司能否实现“共赢”:在医院“打”的“算盘”中,是把药房卖出去,然后通过收取管理费来填补药房卖出去而产生的财务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卖掉药房,医院不仅没有亏,反而大大地赚了一笔-----医院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上,从而吸引来更多客源,在客观上扩大了市场。显而易见的是,医院收取的管理费与药房带给医院的收益不相上下,那就意味着企业买下药房后并没有得到“好处”------支付给医院的管理费正好是从药房赚的钱。对于一家医院而言,通常并不从一家医药公司进药,常常是有四五家甚至几十家医药公司。以黑庄户医院为例,进货渠道就有好几家公司,而安捷利尔医药销售公司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过安捷利尔20%的份额占据了黑庄户医院最大客户的位置。现在安捷利尔接管了黑庄户医院的药房之后,原先给医院提供药品的客户都将退出,安捷利尔成为了黑庄户医院惟一的药品供应商。相对而言,安捷利尔在黑庄户医院的市场将扩大4/5,再加上原来的1/5市场,黑庄户医院这块市场则全部为安捷利尔所占有。随着市场的扩大,销售自然会增长,企业的收益也就增加了。不可否认,就理论分析而言,医院卖掉药房、企业托管药房必然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经营的门诊药房实际效益要远远低于预期的情况,药房职工工资外的临时性福利待遇更是难以完全落实。89 据了解,目前国家只对药品的成本价、出厂价和批发价进行控制。按照规定,出厂价和批发价累计加价幅度是30%,而从一二级批发商或其他批发及代理商处采购药品,批发价加到多少钱,完全要由市场调节,无法控制。由此似乎可以理解,在黑庄户医院改革的核心资料“协议书”中为什么没有对药品降价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仅仅是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再来看看黑庄户医院的药房财务流水:2004年4月是17万元。这个数字接近药房的流水平均值。按照1%的下调率计算,每月给患者的实惠是0.17万元,1年是2.04万元。这就是老百姓从医药分家中得到的实惠,而同样的改革发生在上海,这一比例是30%。通过压低进货价格来挤压药品价格水分,便没有了可操作的利润空间,回扣从而从源头上得到了治理,把灰色收入变成为正当的经营利润。“协议书”第12条规定:乙方必须承诺只做正当的药品价格宣传工作,不做药品促销。如果发现某一种药品用量不正常增多,甲方有权查实后终止该产品在医院的销售,以达到保护患者利益和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目的。(五)连锁诱人零售日益控制药品批发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连锁药店排行榜。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北京连锁药店排行与北京最大商业企业排行非常地吻合。药品批发企业正前所未有地投入于零售终端的扩张,并以连锁零售为未来生存依据。北京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主要由北京医药股份、北京复星金象、同仁堂、北京双鹤、嘉世堂等企业,事实上这几个商业企业通过扩充和兼并也成为医药连锁的巨头。在北京1400家药店中,医保全新(属于北京医药股份)、金象、同仁堂和嘉世堂已经超过500家,号称北京四大连锁。在原有的体制下,北京零售药店非常少,北京医药股份刚刚组建的时候也仅仅有29家药店。这些商业企业主要是依靠为医院提供药品而生存。显而易见,批发业大肆扩张连锁药店是与医药分业,医院药品销售逐步萎缩分不开的。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是药品分销最主要的终端市场,通过医院销售的药品占整个药品销售的80%,而根据国家政策则要实施医药分业,把医院门诊药房分离出来,变成社会零售药店,独立经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医药分业的试点,而北京也有多家医院有实际行动。这样也就意味着批发企业要更多为药店而不是医院服务。更为严重的是,零售药店开始出现越过批发商直接从厂家进货。避开了批发商,也就使批发业务的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德威治平价药房就与多个知名制药企业签订了高达2亿元的订单,因此批发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要控制终端零售市场。另一方面,连锁药店的良好前景也成为医药商业企业进行再融资和扩张的新概念。北京医药股份把大量不良资产剥离而急速发展医保全新大药房,其重要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上市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医药商业出现批发附属零售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实际上,很多批发企业最大的业务就是为自己所属的零售药店提供服务,只是在核算上分开进行,按照一定运输和存储费用收取费用。这种自成体系的模式要求连锁药店进货必须通过自己的批发公司排挤其他的批发公司。北京现有的270家批发企业中本身没有零售终端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药品批发现状:多、散、小。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多达1.6万家,多数企业规模小,运营成本高。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品市场规模为我国10倍的美国只有近百家医药批发企业,大公司年销售额在20亿美元以上。89 政府压缩批发企业政策:(一)目前持有两证一照的医药批发企业已超过16000家,批发企业“多、小、散、低、乱”的状况已成为医药市场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要暂停审批新的医药批发企业。(二)对现有医药批发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凡不能达到管理规范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换发新证。(三)改变按行政区划分设置县市公司的做法,已经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部分县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处理后,不再重新设立新公司,而由邻近的县、市公司来保障24小时之内的药品供应。二、上海医药市场(一)站稳华东市场专注医药分销上海医药同卡迪诺竞争力比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世界级竞争对手相比,上海医药的竞争力如何?这里我们选取世界医药商业行业的霸主卡迪诺健康公司与上海医药做比较。卡迪诺健康公司(CardinalHealth)成立于1971年,最初叫卡迪诺食品公司,是美国一家经营小食品批发较成功的企业。1979年转向药品分销领域,1983年卡迪诺上市筹资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医药分销业务。之后的十年中,卡迪诺在美国连续收购了近50家公司。卡迪诺通过收购相关的健康产品制造和提供服务的优势厂商,持续快速地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为健康产业提供先进产品和医药服务的跨国公司。与卡迪诺相比较,上海医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比较大。采用杜邦分析法,上海医药的销售净利率2004年为0.86%,比2003年下降45.57%;而卡迪诺的销售净利率2004年为68.14%,比2003年增长3.97%。2004年上海医药实现了近110亿元的销售收入,在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但却只相当于美国卡迪诺公司同期销售收入的2%。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均与卡迪诺都差甚远。与卡迪诺相比较,上海医药的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能力差距较大。2004年卡蒂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0.93,相当于上海医药的3.4倍;卡蒂诺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于上海医药1.6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高于上海医药1.06个百分点。卡迪诺销售遍及全球5大洲22个国家,占据全美国医药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业务收入98%来自国内,国外21个国家占2%。目前,上海医药86%的业务收入来自上海地区,并且正在向其他地区扩展。CFO的思考:医药商业包括分销和零售两大业态,前者主要面对医疗企业和中间商,后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从国际医药企业发展轨迹来看,规模大、经营好的医药商业企业几乎均将分销与零售分离,卡迪诺就是典型的例子。国际医药分销巨头卡迪诺公司最大的部门是药品分销业务部,其在2003财年创造了公司505亿美元总收入中的412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2%。由于卡迪诺定位于医药分销的整体优势,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其成长非常迅速,于1994年已建立全国医药分销体系(年收入近60亿),后又采用并购策略加速增长。89 上海医药在近年的市场运作中处处反映出其欲打造中国医药分销航母的战略目标,加大了对医药分销的投资力度,将与医药生产有关的资产陆续剥离。2003年11月,上海医药所属控股企业医疗器械集团将以生产保健品和卫生材料用品、健康护理产品为主的上海强生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给上药集团。2004年1月,上海医药向上药集团转让公司持有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25%股权。2004年11月30日,上海医药又向关联企业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50%股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上海医药应在分销与零售之间做出抉择,有所侧重。上海医药先后并购控股“江西南华”等当地龙头企业,已形成了一个立足上海、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药品分销体系。公司初步建立优势品种网,营销网络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二级、三级医院),54家二级分销商覆盖了全国85%的三级甲等医院、40%左右的二级医院。并成为35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和国际医药批发商业联合会(IPWA)的唯一中国会员。同时,上海医药近年来不断投资重组各地药房连锁公司,不断扩大其在各地的连锁网络,全力做大华氏大药房的品牌。药品分销与零售因其服务对象不同,在管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面对平价药房价格战的情况下,连锁药店更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上海医药跨省所建药店基本处于微亏和保本经营的状态。因此,上海医药应该更专注医药分销,在零售方面应减缓通过在各地收购连锁药店进行扩张的步伐,以提升现有药房的经营质量而不应盲目地追求增加药房数量。以并购为主的发展策略使卡迪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数十次的并购使卡迪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从地区性的批发商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大公司。当医药商业进入了微利时代,规模的大小对一个商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从上海医药这几年的资本运作也不难看出,异地投资、购并扩张也是其重要发展策略。从2001年开始,上海医药陆续投资组建江西南华医药公司、青岛国风医药商业责任有限公司,重组设立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南通康乐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并一举收购宁波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三家控股医药企业。2005年4月26日,由沪、京、津、渝、穗五大城市的五大医药商业巨头发起的“中国医药商业经济联盟”将正式成立。该联盟将主要在采购、分销、区域互动层面进行合作,以降低经营成本。目前,上海医药的业务范围仍基本局限在华东,确切地说在上海地区。所以,上海医药的主要任务是守住华东,进而向周边地区扩张,逐步扩展其营销网络,以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物流建设是分销的核心,物流成本是降费增效的关键。所以,强大的物流能力是医药商业核心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率(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在物流方面,卡迪诺的经验值得借鉴。卡迪诺斥巨资用于提升它的24座配送中心的能力,提高它们的分拣和订单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它们的自动化。卡迪诺已建立起一个具有世界一流配送能力的网络,这一网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并具有最低的成本。上海医药的物流建设,在国内名列前茅,投资1.8亿元,构筑物流配送体系。但与卡迪诺相比较,上海医药的差距仍较大。上海医药应建立由一级物流分销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包括下设的配送服务站)所构成的两级医药物流分销模式。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批发层次,通过分销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终端,有效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目前,上海医药的任务是以在上海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改变收购零售药房的扩张方式,通过加强物流建设,提高企业医药分销的能力,逐步辐射上海周边各省,在华东地区站稳脚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CFO应该思考的问题。89 (二)走出国门全球医药行业90%以上的利润在欧美,中国制药要做大做强必须进入欧美。可一无专利二无品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和欧洲药典委员会(EDQM)认证,又是举世公认的药品市场准入“高门槛”,进入谈何容易?机会出现在近几年———大多数跨国药企的专利药保护即将到期,欧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跨国药企从以往“专利高盈利型”转向将原料药生产外移的“成本导向型”。2003年,上药集团原料药事业部组团参加世界原料药展览会,在展会上召开了专场信息发布会,广会客户。2004年,事业部组团举办欧洲巡回路演,挨门拜访制药巨头。争取到客户的初步认同后,上药原料药事业部又按美国FDA与欧洲EDQM的标准要求,积极改进原料药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先后促使旗下4家工厂和14种原料药产品通过了FDA和EDQM认证,取得了进入欧美的通行证。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药企都与上药集团洽谈了原料药代加工事宜,上药已与其中十多家开始实质性合作,代加工16种原料药,销售额逾1.5亿元。为跨国药企代加工原料药,不仅提高了上药原料药附加值,而且让上药学到了一整套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提升了上药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度和把握能力。但原料药毕竟只占制剂药价值的十分之一,原料药代加工出口终究只是“借梯登高”的第一步。上药希望在5年之内,集团能有50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FDA和EDQM认证,以此为基础,逐步向欧美推出自己的制剂药、品牌药、原创药。(三)医保体系领先全国上海做为全国的经济和学术中心,其学术影响力和医药市场的潜力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地方,但是其非医保药品市场又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1)连续2年医保制度的推行,使上海处于一种畸形的医疗环境当中,低一级医院以医疗水平为借口,将病人推选到上一级医院。高一级医院拒绝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采取了限号,停诊的方式,减少病人,减少药品耗量。(2)95%的上海居民享受医保,使非医保药品仅局限于外地病人或少数到高级专家门诊就医的上海患者使用。针对以上特点,在上海做非医保药品,学术影响的价值大于药品销售的价值,远期价值大于眼前利益。1.目标医院目标医院选择:除城乡外,上海市现有医院200余家,其中包括三级、二级、一级、地段医院以及场矿、学校、机关等企业医院,现丹参滴丸的目标医院为158家,归属OTC的非目标医院40家(企业医院)。上海的自费药品绝大多数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中,在一级和地段医院不允许有自费药品。因此,在上海推广非医保新品目标医院能且仅能选择这近40家的二级以上的医院。a、华山、曙光、瑞金、中山等大型综合医院10家。b、市一院、二院……九院等市属综合医院10家。c、各区中心医院如静安中心、徐汇中心医院等8家。d、长征、长海、411、85、455等军队医院和部分企业医院10余家。2.目标医院开发目标医院开发应分为三步走,采取由两头向中间开发的思路。89 第一步:首先应开发的是大型综合医院,此类医院在上海仍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只有将药放入这些医院,并得到临床的认可,才能算得上是开辟了上海市场,开发这几家医院以临床试验方式较有效,这些都需要公司上下的大力支持。(1)开发临床试验,只有亲身体会,才能让医生接受新药。(2)利用试验,召开专家会议,使专家承认新药。第二步:在开发大型医院的同时,可开发区中心医院和部分部队、企业医院,因为这些医院往往学术性不很强,也没有严格的药事会,销售代表可通过个人力量搞定临床主任和药剂科来进药。第三步:开发剩余的市属大型医院,这类医院开发难度较大,但往往容易跟随华山、瑞金等知名医院的用药,而销售代表已开发了小型医院后,也增长了其工作的自信心,更有利于这类医院的攻艰战。3.目标商业一级商业选择:上海的商业运作较规范,他们往往看重新产品的升值潜力,因此在寻找一级商业合作伙伴时,应遵循3个原则:a、公司有雄厚的实力。b、公司有健全的商业和医院网络。c、公司有较强的新品开发能力。在上海可选择:a、上海医药股份新特药公司(公司实力雄厚,新品开发能力强)b、上海医药股份药品分公司(公司实力雄厚,新品开发能力强)c、立康医药股份公司(医院网络很健全)d、雷允上医药公司(在上海知名度、信誉度高)二级商业选择:建立了一级商业后,可采取由医院终端建立二、三级商业网络的方式,从为目标医院供货的商业中选取1—2家与医院关系较好的商业,做为二、三级商业。例如:华山医院——新时代医药公司;曙光医院——延东医药公司;仁济医院——蔡同德医药公司等等,由此建立起完善的一、、三级商业网络,联合开发上海医院市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人员配置鉴于上海市场的特殊性:医院数量较多,市场面积大,医院分布分散,且大多数为二、三级医院的特点,销售人员要求基本素质和个人能力较高。建议:a、选择医药本科毕业,有1~2年工作经验(不一定是医药代表的工作经验);b、人员编制6个人(初期可为4人);c、将6个人分为2大组。A组——3个人,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主,由经验丰富、销售能力较强的销售主管和高级代表负责,每个人负责6家医院,3家大型医院,3家中型医院。例如:华山、华东、瑞金;徐汇中心、八院、455--3家大医院,3家中型医院,主要集中于徐汇区。B组——3个人,以中小型医院为主,每个代表负责8—89 10家医院,由新入公司的员工和初级代表负责。例如:长海、411、黄浦中心、杨浦中心、二院、三院、九院、复旦大学校医室等--主要集中于黄浦区。5.公司支持大型综合医院专家云集,学术性非常强,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销售潜力,以销售代表个人能力很难将工作做得深入透彻,因此,此类医院需要以大型学术会议、临床试验或老总拜访等名义协助,共同开发VIP和医院高层。(四)“平价店”叫板上海医药市场沪上首家超大仓储式医药超市——“开心人”,在杨浦区正式亮相。该店以平均低于国家核定零售价45%的价格叫板上海医药市场,上海医药市场即将掀起一场“平价风暴”。在这个营业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店里,经营着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饮片、保健品、日化用品等1万多个品种规格,除处方药外,全部采用敞开式的货架销售,并且承诺药价要比国家核定零售价平均下降45%。长期以来,由于医药流通行业受多重批销环节的困扰,致使终端零售市场药价居高不下。据介绍,一般医药产品销售不招标进入医院要经过9个环节,通过零售药店到消费者的环节同样也多达9个。而“开心人”的药价之所以能大幅下降,就是大大简化了环节,把这些环节直接简化为“生产企业—消费者”,或者“买断总经销的大型批发企业—消费者”;另外就是求得厂商的支持,争取进价20%的降幅。(五)上海医药保健品市场中国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已经走过上世纪80年代的萌芽期和90年代的狂飙突进期,进入至关重要的转型期。会上,各路专家就医药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未来和对策畅所欲言,认为医药保健品已经进入品牌打天下的时代。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的这种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好的趋势,因为医药保健食品厂商一旦开始靠品牌吃饭,并且政府又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市场的政策,实际上是进一步把一些不合格企业淘汰出局,那么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更多的将是放心的、有品质保证的医药保健品。三、广州医药市场(一)规范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广州市唯一取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开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曾经长期占道经营、管理不力,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年,对该市场从七个方面进行整顿和规范管理:一是将市场及周边地段零散户分为保留、整治、治理、撤销四大部分,界定市场范围;二是在市场设药检室并建立质检制度;三是成立执法队,强化监督管理;四是严禁场内超范围经营;五是建立上岗培训制度,对市场经营业户实行持证上岗;六是对市场附属仓库——黄沙金属仓、芳村花地中药材仓储中心进行清查,清退原经营土特产业户;七是拟订了《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办法》。加大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一是成立打假领导小组;二是建立打假信息登记报送制度和打假查处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三是大力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及无证经营药品行为,全年共出动打假和质量监督检查320人次,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613宗。89 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管理。健全季度零售药店学习例会制度,把有关法规、市场动态信息、市场存在问题及时向零售药店通报,引导零售药店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举办不同类型的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培训班。在零售药店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和零售连锁经营。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违法行为高压态度,研究自由裁量权的动用与效果,努力营造广州医药市场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基层建设,要加强分局的建设,加大对药检所试验室改造的投资,建立更客观,更真实的药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整顿市场秩序,确保重点,把平时监管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加快我市医药企业GMP、GSP认证步伐,在国家、省药监局规定的时间内,实事求是,指导企业完成这项工作,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水平。抓好班子队伍建设:一是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二是抓好制度建设。要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建立一个灵敏的信息互通网络;建立一支协同的执法队伍;建立一套能落实市场整治的制度;建立一套市场整治的考核机制。(二)药品价格战价格战卖一盒药亏90%:此次进入“倾销”范围的药品为复方丹参片、维C银翘片、西瓜霜润喉片、腹可安和中山沙溪凉茶。翻看药店提供的资料,记者看到,复方丹参片售价比进价低60%多,维C银翘片价格是进价的1/3,西瓜霜润喉片价格为进价的1/4,而价格最“离谱”的是腹可安,进价为0.97元,但售价仅为0.1元,另外沙溪凉茶进价0.9元,售价也在0.1元。此次低于进价销售的药品不但没有质量问题,还会做到老百姓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会“敞开卖”,而且会吸取平价药房开业初期的教训,已经想到办法防止同行来“扫货”,所以相信这次不会出现去年的那种扫货潮。特别是只准许60岁以上的老人来购买这些药品,至少增加了部分小药店趁机浑水摸鱼、低进高出的难度,防止了不正当竞争。品种脱销百姓用药负担更重:在药品零售市场没有爆炸性增长、缺少强势品牌的前提下,价格手段成为竞争的不二法门,一时间大量平价药店、平价药品超市纷纷登场。随后,价格大战如“多米诺效应”,从局部地区蔓延至全国。而价格恶战的直接后果就是医药商业的整体利润大幅度下降:2002年,有17个省市医药商业汇总性亏损。2003年,全国有一半的药店处于亏损状态。2002年,我国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64%,而美国著名的医药商业企业Walgreen和CVS在2001年的销售利润率为1%~1.5%。医药零售利润空间的过度缩小,必然影响零售药店的再投入,影响零售药店层次的提高;同时,恶性价格竞争一味追求低价格,不考虑生产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承受不了,自然不生产,造成品种脱销,医疗上只好用价格更高的药品,这使百姓的用药负担进一步加重。“保利祝福你”大药房前天宣布,南方保利集团再次“出手”,直接把1300平方米的平价大药房开到了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隔壁,并以2000种处方药专抢医院客源。“保利祝福你”大药房董事长称,开张的“保利祝福你”大药房越秀店增加了500多个处方药品规,处方药品规总数达到2000个,药品种类达6000多个。该店矛头直指附近的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医一院、省中医院、市中医院和儿童医院,因为这些医院的距离都是10分钟步程左右。尽管广州医药市场对外放开较早,最高峰时以多达4500家药店创下全国药店最多的城市纪录,今年来的平价药房更是风起云涌,但医院仍占药品市场总体销售的八成。这次“保利祝福你”摆出一副非与医院叫板的架势,不但将药品以分类(如心脑血管类、妇科类、感冒类等)形式打出超低价格,而且加印数十万传单专盯进出医院的患者。89 业内人士认为,将平价药房开到众多医院围绕的中心地带,显示广州的平价药房真正展开对医院药房的“争斗”态势。而医院为留住药品消费客源,也可能会在价格上作出反映,一场真正“好戏”即将上演。(三)广州医药价格随着医药经营体制改革的加快,城市及区域性连锁药店及零售药品经营逐步放开,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赢得市场,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摆在药品零售业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深圳召开的“现代医药连锁经营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0多名业内管理者和经营者,就上述事关药品连锁经营的未来与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有专家分析说,尽管医药分家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但毕竟已成定局,因此目前医院药品零售所占的份额将逐步有所下降,而下降的份额自然会由药品零售业所占有,这是导致药品零售业竞争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药品零售连锁药店最初以本城市、本区域为大本营,由于管理的成功、实力的增强、品牌影响的扩大等,开始跨地区经营,向全国扩张拓展,这也将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现在起,国内药品零售业应有所准备,特别要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比如,要着眼于经营规模的拓展,努力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来降低药品价格;确立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方便患者和消费者方面创造条件;创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注重服务信誉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做到既能满足患者又能帮助和指导患者;努力创造出令患者信任的品牌、名牌等,以增强竞争实力,以赢得患者来最终赢得市场。(四)药品代理机制亟待规范药品代理颇为盛行,不论业内业外,甚至无权经营药品的其它行业,也竞相加盟到此行列中,致使药品流通行业鱼目混珠,良莠难分,给药品代理制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这不仅违背《药品管理法》之规定,而且还误导了消费,造成医药市场的混乱,应亟待规范。药品代理随意性大:药品乃特殊商品,因为药品关乎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药品管理法》从立法的角度上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性。而目前的药品代理状况是:有关部门虽要求药品代理者要具备“两证”,但有些地方执行起来却不严格,谁都可以代理,没有硬性限制。很多药品,特别是一些不适合在医院药房销售,又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所谓“新特药”,厂方则大肆刊登广告,只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以买断区域市场进行经营”。据调查,一盒成本充其量不过10元左右的药品,通过代理形式找到经销商后,经过简单包装,加上经销商的刻意炒作,到了消费者手中就成了高达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药中珍品,“身价”成倍上涨。且不说厂方、经销商从中赚取了多少暴利,单从经销渠道上讲,就有个合法与不合法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讲,经营药品必须首先取得经营资格,否则,均不合法。而据笔者调查,代理商中有些根本就没取得这个资格,相当一部分人是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在暴利的驱使下,纷纷操起了卖药的新业,不顾自己有没有经过准许,更不管自己有多少药理知识,“小投入,大回报,只要赚钱就干”的心理支配着这个畸形儿的膨胀,以至于全国出现了不少因代理商恶意夸大其疗效或适用范围而造成多起药物中毒、过敏及无效事件,消费者为此付诸法律讨公道的事情时有发生,致使广大患者在真正需要药品时无法正确做出选择。药品代理缺乏有效监督:89 因代理不规范造成的药品市场混乱更是一大公害。很多个人取得区域代理权后,想方设法挤占消费市场,采取在药店设专柜、租赁柜台、让药店代销等不同方式,达到自己赚钱之目的。这些代理商还大力策划宣传攻势,印传单、上电视,想尽点子占领各种宣传媒体。特别是一些性保健品,在打出的广告单上满篇淫秽词语,公开宣传黄色内容,为招揽顾客,他们还在大街小巷散发这些非法小报,更有甚者,这些“黄色传单”还在学校门口向学生散发,甚至从门缝中塞入居民家中,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起众多家长的不满。本来很普通的药,被他们鼓吹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很大程度上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他们还大打广告战,形成了一种不正当竞争,致使很多传统的疗效甚佳的药品只能躺在柜台上睡大觉,无人问津。之所以出现如此不良现象,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有很大关系。个别地区的药品管理部门,对这些“代理大军”网开一面,只要向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就睁只眼闭只眼,一味放纵,没有采取监督管理的措施,更谈不上监管力度。一些商场和药店为了收取每月区区数百元的柜台租费,不问青红皂白,来者不拒,成为滋生不法代理商的温床,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给执法造成障碍。个别代理商还往往打有关法律的“擦边球”,认为法律虽有明文规定,但没有具体制裁措施的,就可一试身手,即使一旦越格被查处,交些罚款或者请请客送些礼就能逢凶化吉,继续其所从事的行当。应尽快出台相应措施:代理机制的不规范,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扰乱了药品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不必要的药物伤害,而且还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如很多代理商拥有产品后采取租赁药店专柜销售的办法,工商、税务部门很难觉察,他们往往是沾了药店或商场的光,依托这些既具有经营资格、又具备独立纳税义务的药店或商场的优势而偷漏税收,他们所承担的只是药店的柜台租赁费、单一品种宣传广告费及所聘营业员的工资。据估计,一个中等城市按50家代理商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漏掉国家税收近百万元。由于存在上述种种弊端,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药品代理方面的具体措施,以遏制行将泛滥的不正常的药品代理。首先,应根据有关法律,特别是《药品管理法》的相应内容,整顿和规范代理市场。从源头抓起,把厂方“诚招”代理商的条件规定在只有具备药品经营资格的企业或个人才能拥有新特药代理权,而不是为了某些利益就降低或放宽代理条件,真正把那些不具备药品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挡在门外。其次,各级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此现象的监管打击力度,且不可因一己之利,就大兴地方保护之风,让一些只为赚钱,不讲公德的不法代理商混进药品代理者的队伍,继续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威胁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第三,工商、药监部门应联手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查处力度,发现恶意广告要一追到底,决不手软,真正形成高压态势,使虚假广告不敢露头,露则打之。第四,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代理机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代理制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营造一个“规范、科学、合理、有序”的代理机制,为净化药品流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四、杭州医药市场(一)竞争激烈杭州每年45亿元的药品销售大蛋糕,今后可能要重切了。在杭州市药监局公布的六项举措中,有三项与“处方外带”有关。到年底,杭州可能会出现50-100家的“定点药店”,未来几年内有望超过医院药房的总数。定点药店申请不难:89 据透露,最近市药监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协商,做出了对“定点药店”审批“不限数量,不限地址”的重大决定。下月起,新的“定点药店准入标准”即将实施。药店只要符合标准通过验收,就能轻松成为“定点药店”,但管理也更严格。杭州的“定点药店”只占药店总数的3%,而要方便医保患者,专家认为应该占10%才合理,到时,药店可与医院药房有一番较量。认证下放审批提速:要成为“定点药店”首先必须成为“GSP”。虽然国家药监局于2000年7月1日开始提出GSP认证,但直到今年1月份国家药监局才把认证权下放到省药监局。省药监局的认证中心虽然从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运作,随着认证权的下放,GSP的认证将空前提速。6月底时,1000人次的GSP岗位培训已完成。药监部门表示,随着认证权的下放,GSP认证将得到空前的提速,要成为“定点药店”不难了。限制取消超市买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决定放宽乙类非处方药的销售限制:允许食品商店、副食品商店、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在满足有关条件的前提下,销售乙类非处方药。没有药师重罚药店:没有执业药师的药店,对于要配“处方药”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可怕的。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药店开张潮,执业药师却已严重“缺货”。“兼职”执业药师兼职多家药店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在一些药店里,执业药师往往有名无实。杭州市药监局为此专门下发了《杭州市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管理规定(试行)》。文件规定:在市药监局日常监管中的一年内,如果发现药店的驻店药师不在岗一次,给予书面告诫;如果发现药师不在岗两次,将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如果发现不在岗三次,则视为该店无驻店药师,将对其重新予以核准经营范围,变更其经营范围为乙类非处方药。如果情节严重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连锁门店出现驻店药师脱岗问题,还将追究连锁总部的管理责任。(二)杭州药品非法流通药品的储藏和运输,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要求冷藏的狂犬疫苗,如果在储存时遭到暴晒,即使出厂时是合格的,也可能变质。另外,一般药品也都要求常温保存,即在30度以下,药品的储藏处,也应背离阳光直射。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厂家、经销商、办事处、储存、运输、销售等中间环节。厂家制假;中间环节调包,以次充好;流通过程中储存不当,都会影响药品质量,直接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三)深入基层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调研淳安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带队,兵分几路,采用召开座谈会、拜访乡镇领导、走访信息员、检查药品店等形式,多渠道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调研。为深化食品药品研究型监管,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率,提升群众食药安全,降低食品药品监管成本,使来年的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淳安食品药品监管局从12月7日始,包区域,定责任,下基层,历时三天,行程1200多公里,拜访30个乡、镇主要领导,召开几十个座谈会,走访230多名村级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检查乡镇卫生院药房、村卫生室、药品零售店13家进行多方调研。89 通过走访调研,联络乡、镇主要领导的感情,沟通食品药品监管对象联系,拉近群众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距离,都收到较好效果。调研时也暴露了食品药品监管中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内涵,组织体制,相关职能含糊不清,知之甚少。二是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对食品药品信息的采集、呈报,皆因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缺乏相专关专业知识,真正发挥食品药品监管信“耳聪目明”的作用甚少。三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药品安全不尽人意,存在药品保管不按规程,过期药品、假劣药品时有发生,药剂师不在岗现象,甚至于没有药师现象并非个别。(四)食品药品监管局集中销毁假劣药械2005年12月8日下午3时,隆隆的压土机碾过药械,一批数量达100余箱(件)、197个批次、价值22.2余万元的假冒伪劣、无证经营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桐庐县坞泥口垃圾填埋场被集中销毁。这是食品药品监管局自成立以来第四次采用碾压填埋的方式集中进行药械销毁,也是集中销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数量较少的一次,这是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以来加强市场稽查力度的成果。2005年以来,我局为了能更好地履行机构改革后赋予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的新职能,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了和公安、工商、卫生、计生、经贸、农业、质监等部门的协作,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联合执法”、“药品打假在农村”、“节日打假保健康”、“中药材、中药饮片”、“特殊药品使用情况”“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等各类专项检查14次;出动执法人员4531人次,检查涉药单位308家,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8起;药品监督抽验101批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6起,责令整改13起,涉案金额达44.5万元,罚没金额达22.5万余元。对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公告发布和抽验不合格药品查处率及行政处罚结案率均达100%。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了桐庐药械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为彻底消除待销毁的假劣药械重新流入市场的隐患,同时不造成环境污染,我局进行了周密安排,多方现场勘察,主动争取到了环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坞泥口垃圾填埋场采用碾压填埋的方式销毁假劣药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五个加强”推进药品放心工程临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放在首位,近年年来按照“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全市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药:一是加强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一方面是全面落实“宽进严管”的监管理念,取消法律法规之外的各类市场准入限制,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开办零售药店,支持药品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发展集中配送业务,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到农村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药品零售企业65家,其中乡村32家,占49.2%,农民群众购药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创建“规范药房”工作,特别是继续加强对农村医疗单位药房规范化建设,确保农民群众能就近买到安全经济有效的药品。今年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在每个行政村都确立了一名药品质量安全信息员。二是加强GSP、GMP认证后的跟踪监督检查。一方面是对全市已通过GSP、GMP的企业,加强跟踪监管力度,做到政策不走样、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确保认证前后一样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督促企业自律、诚信,提高服务水平。全年共开展了以药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4期,组织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开展药事法规培训2期,组织特殊药品管理人员培训1期,与杭州市医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期,累计有1633名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三是加强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89 ,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切实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整治,落实整改措施,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870人次,检查涉药单位1030家次,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检查药品、医疗器械15万批次,查获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350种次,其中假药20种次。共立案查处23起,涉案金额10万余元,没收假劣药械近5万元,罚款13.5万元。四是加强药品抽验监督抽样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监控对象的抽验力度,全年共抽检药品150批,检出不合格的32批,为打击假冒伪劣药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确保了我市各药品经营单位的药品质量。五是加强农村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的帮促力度。重点对条件较差的企业进行现场指导,促进农村药品零售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至年底已全部完成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认证。(六)杭州回收过期药品2005年12月19日上午,在杭州市武林广场上,杭州市药品监管志愿服务队的工作人员清点市民送来的家庭过期药品。当日,杭州药监局在武林广场举行“安全用药清理家庭药箱”活动。现场除了有专家讲解安全用药知识、免费测量血压等活动外,还专设柜台回收过期药品。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在其检验结果确定之前,医疗机构不得自行作退货、换货或者销毁处理。结论:在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的医药市场,药价的起伏是市场竞争的主旋律。第五节进出口贸易分析一、出口分析与预测(一)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增长2005年1~8月份,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为9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进口总额为4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9%;出口总额为5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贸易顺差12.53亿美元(详见图1、图2、图3)。8月份当月,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为1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9.40%。其中,进口总额为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79%;出口总额为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0%。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19亿美元,连续4个月上升。1~8月,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呈现以下特点:1.产品构成短期难有改变从医药商品贸易的主要品种类别看,1~8月份,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垄断了医药进出口贸易将近3/4的份额,卫生材料、中成药和西成药所占份额依然徘徊在5%~10%,行业构成短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医药商品进口方面,医疗器械所占比例高达43.75%,显示我国对进口医疗器械的需求仍在增加;化学原料药所占比例为23.45%,这个比例相对来说依然较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口中成药的比例居然比西成药还要高1.25个百分点。医药商品出口方面,目前我国还是依靠大量出口化学原料药和卫生材料等低附加值的商品来创造外汇,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52.19%和11.01%;但医疗器械所占比例已达27.84%,这或许是一些宽慰。2.医疗器械仍是进出口主流从具体商品进口看,1~8月份,“未列名混合或非混合产品构成的药品”达到了5.47亿美元,高居第一,同比增长也有36.33%;“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和“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同比增幅较小,以2.26和1.61亿美元的业绩分居2、3位。1~8月份,进口额排名前10位的商品总额为17.71亿美元,占全部进口医药商品总额的42.02%。而在前10名中,除了3席为西成药外,其余全部是医疗器械,表明医疗器械仍然是进口的主要商品。从具体商品出口看,1~8月份,排在第一的“按摩器具”也属于医疗器械,出口金额为3.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9.18%;“药棉、纱布、绷带”出口金额为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7%,排在第二;“89 柠檬酸”同比增长19.05%,以2.17亿美元位列第三。1~8月份,出口额前10名的商品总额为18.6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例为34.13%。3.头孢类药品出口相对集中从产品类别看,1~8月份,头孢类商品累计出口金额为3532万美元,出口集中度相对较高,头孢三嗪、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几乎占据了头孢类商品出口80%的份额。头孢类抗生素是抗感染类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头孢类抗生素已经占世界抗感染药物销售额的40%。我国头孢类抗生素市场正处于大发展阶段,销售量连年大幅增长,出口形势看好。从头孢类具体商品看,1~8月份,头孢三嗪出口金额累计为1283万美元,为头孢类商品中出口最多的,占36.33%;第二是头孢唑啉,占30.04%,为1061万美元;而排在第三的头孢噻肟仅占12.85%,为454万美元。从具体企业看,头孢三嗪出口主要由华北制药完成,所占比例近半,另外珠海南光物流也占了将近1/4的份额;头孢唑啉出口主要是由齐鲁安替比奥制药和哈药集团完成,各占近30%的份额;头孢噻肟出口则只有哈药集团所占比例达到了30%,深圳九新药业和苏州东瑞制药各占了15%左右。(二)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策”与“略”欧洲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表示,目前平均有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医药,欧洲的市场占全世界草药市场44.5%的份额。2004年欧盟东扩至25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5亿,超越北美贸易自由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区,同事也给中药制品在欧盟的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另外,欧盟还颁发了《传统药品法》,其中规定:从2004年开始,传统草药制品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经使用超过15年以上,同时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30年以上的证明,产品的质量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就可以通过登记注册,作为传统药品在欧盟销售和使用。此外,除了欧盟的传统药品法外,欧盟的《食品补充剂法》也将在2007年后将草药纳入其管辖范围。尽管欧盟《食品补充剂法》目前只是管辖维生素和矿务盐类,但这部法规目前已经制定了“可售维生素和矿务盐名单”,没有被列入该名单的维生素和矿务盐都是严格禁止在欧盟销售的。如果对目前按照食品补充剂的中草药制品也采用“可售物品名单”制度来管理的话中草药制品作为食品补充剂在整个欧洲的销售前景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将来有更多的中药能够被列入欧盟的“可售药品名单”的话,欧盟的《食品补充剂法》又会为中药进入目前难以作为食品补充剂销售的欧盟国家里提供了可能。中药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如在美国,据一直从事中药出口业务的美国苏氏药业负责人透露,此前中药在美国一直被归入食品补充剂,其管理法规为1994年通过的《食品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该法案对食品补充剂的质量并没有具体要求。但是近年美国发现该法案已经有可能造成美国食品补充剂市场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潜在问题”,因而出现了要求修改甚至废止该法案的呼声。为此,美国食品补充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也是为了保证美国市场上食品补剂的质量和安全。中药出口各国方略:据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会长介绍,在澳大利亚,约半数的澳大利亚人口在使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学疗法,而且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洲已经率先立法承认中医,并实行中医师注册制度,最新情况表示,澳大利亚卫生部目前还拟对包括中药产品在内的补充医学药品进行注册管理,而且拟进行议论的管理条例将会要求进口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符合GPS标准生产,并要求提供符合安全性的报告。89 其实,加强对传统医药的管理,提高对传统医药产品的质量要求是世界各国对传统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多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已经表明大家都在着手进行相关的工作。这更需要中国和全球的中医药界人士形成共同发展的战略。欧盟的《传统药品法》恰恰为中药制品以传统身份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当然同时也是对中国药在欧洲发展的严峻考验。欧盟药品管理局传统医药委员会将在今年11月份任命一位具有中医药或者其他传统医学背景的传统医药学专家委员,这说明欧盟有关管理部门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和加强对中医药管理的决心。国内的中医药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欧盟〈传统药品法〉给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新审视欧洲中药市场前景。并以此为契机,把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制定中药出口的发展战中,不少海外中医药界人士所持的共同点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制定为国际所接受的中药及其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用国际通行标准对中药和中药制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并且应该把可以公开的重要中医药文件翻译成各国文字,让世界了解中国目前的传统中药制品的现代化程度,从而证明中医药产品是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此外,海外中医药界人士也希望中国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会同专家能够及时地帮助解决世界各国可能发生的对中医药发展不利和事件,最好尽快成立“国际中医药发展应急协调小组”类似的组织,以权威的身份代表整个中医药发布应急信息。为尽快进入国外市场,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中药企业代表认为中国国内的中药企业可以考虑收购或者并购中国以外国家或地区的现有药品批发企业或药厂,利用他们已经建立的市场销售渠道和营销经验把传统中药打入国际主流传统药品市场。(三)三类医药品可分羹俄罗斯70亿美元医药市场近些年来,俄医药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设备陈旧、投资匮乏、技术落后、缺少专利等众多负面因素制约了整体行业的振兴。不仅原料药主要依靠进口,成品药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实际需要,且国产药品的自给率越来越低。现阶段,尽管俄经济已开始结构调整并迅速恢复增长,但积重难返的现实使俄医药行业仍维持在低水平的复兴。而中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呈快速增长势头,供大于求的矛盾开始显现,面对俄罗斯的市场需求,中国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品种开展对俄贸易:1.中医药。近两年,中国出口到俄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大幅增长,其中,中药材每年增幅达80%,中成药每年增幅达30%,一些中药保健品在俄已成为送礼佳品。目前,俄百姓不仅日常治病开始使用中国药品,在遇到一些西药难以治愈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症(如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关节炎、气管炎、胆结石等)时,更倾向于选择疗效好、副作用低、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中药治疗。这说明部分中成药品已取得俄民众的认可并深受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药在俄市场所占份额还十分微小,中国中药制药企业应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大力开发前景广阔的俄罗斯市场。鉴于许多进口药品在俄市场上是以保健品形式注册的,中国不少中药也可先作为保健品在俄注册,这样费用可降低一半左右,在打开市场销路后再作为药品重新注册。2.西医原料。目前,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有60多个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而俄尚不能保证本国制药厂对原料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必须从国外进口。由于中国生产的西药原料物美价廉,适销对路,俄采购商逐渐由西欧转向中国采购,进口数量和金额几乎每年翻一番。中国企业要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化学原料药的对俄出口。89 3.其它医用材料。除药品外,中国生产的其它医用材料得益于物美价廉,在俄市场上也很具竞争力。如按摩器具、医院用医疗器械等,出口金额每年都翻一番。针对药品生产与进口,俄出台《俄罗斯联邦药品法》及其它相关卫生部部颁标准,对制造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定。二、进口分析与预测(一)墨尔本市长率团进军北京生物医药市场墨尔本在生物技术领域目前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很希望能与在该领域潜力巨大的北京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此次前来北京的还有澳大利亚最大的神经科学研究所霍华德•福乐雷研究所、莫纳什医学研究院、维多利亚神经科学公司等澳大利亚核心研究机构和企业,涉及心脏研究、临床试验、神经科学、中医、纳米技术等领域。在项目洽谈会上,他们对北京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分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北京同仁堂、三元基因等40多家中方研发机构和企业进行了项目洽谈对接,谋求合作。北京与墨尔本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的合作一定能促进彼此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北京在发展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拥有清华、北大、中科院等一大批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派生出的企业,每年都有大量国际先进水准的研究成果诞生。从市场条件看,北京的生物、医药市场巨大,在中国排名第一。(二)外资三分中国疫苗市场国内药企束手无策国外疫苗商已经把他们的中国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全球第四大制药商瑞士诺华宣布正式收购美国疫苗制造商凯龙。面对外资药企相继在中国疫苗市场“会师”,中国的疫苗企业只落得“望洋兴叹”。诺华51亿美元收购美国凯龙:全球第四大制药企业瑞士诺华制药公司2005年11月1日宣布与美国凯龙达成最后的并购协议,以51亿美元收购其尚未持有的58%股份,新增加的生物制药业务将并入诺华现有的制药业务部门。此前,凯龙在世界疫苗市场一直占有垄断的位置,目前提供超过3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和传统疫苗供成人和儿童使用,去年的疫苗收入达到了5.1亿美元。这次收购背后,是诺华正在寻找机会进入全球疫苗市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表示,诺华收购凯龙后,疫苗和诊断业务将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同时加大其在新业务的研发和生产的投资。外资药企三分中国疫苗市场:诺华的此次收购显然意在打入中国市场空缺。同时,外资药企在华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诺华取代凯龙,与葛兰素史克、赛诺非巴斯德三分中国疫苗市场的天下。但同样有此意愿不只诺华。2005年9月7日,全球第二大制药集团英国葛兰素史克以14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疫苗生产商ID生物制药公司。全球最大流感疫苗生产商赛诺非巴斯德紧随其后,宣布今年加大在华的疫苗投放量,达到500万人份。对于在中国处方药市场占有重要位置的诺华,在收购凯龙后,会否对中国疫苗市场采取激进方式,有业内人士分析,“冒进”的可能性很小。但同时认为,于对手而言,显然会形成不小的冲击,因为诺华将借助现有市场优势将整个市场份额扩大。对此,赛诺菲巴斯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生产人用禽流感疫苗,一旦流感大流行,赛诺菲巴斯德对市场也将有所把握。国内疫苗企业被逼到市场边缘:面对国内突然放大的市场需求,多数国内疫苗企业却束手无策。目前在我国的防疫控制中心的流感疫苗基本都来自赛、凯、葛三巨头。89 我国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生集团、北京天坛生物、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虽然国家对国内疫苗企业一直采用保护政策,但他们大多因为技术原因,而在疫苗商品稳定性等指标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从而无法获得市场认可。面对外国疫苗商在国内的跑马圈地,国内疫苗最大生产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无奈地表示,目前,各省、市的疾病预防部门采用的基本是国外的流感疫苗,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很少有份。而曾经在2004年在国内市场占有50%份额的中生集团,今年也决定减产,何时夺回阵地还没有日期。悄然膨胀的中国疫苗市场:禽流感恐慌过后,全球陷入流感疫苗空前空缺阶段。而国内的情况是,2005年9月28日国家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表示将把流感大流行储备的药物列入国家医药储备范畴,且督促各疫苗企业加强疫苗生产。2004年,中国二类疫苗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人民币,并以15%的年增长率急速增长。有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将迅速放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元。(三)国外医药厂加大对广东疫苗市场开拓力度在线国际商报讯2005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新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疫苗生产、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和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这意味着,我国疫苗市场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控制、国家统一定价的局面将基本结束,第二类疫苗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国内部分疫苗市场将被放开。为抢占中国疫苗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国外医药厂商加大了对广东市场的开拓力度。据海关统计,该条例实施的第1个月,经广州白云机场进口的人用疫苗数量已达744公斤,而2004年同期则无进口记录;2005年7至10月,经广州白云机场进口的人用疫苗数量已达4206公斤,价值1208.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5.3%和5%,7至10月的进口量比上半年的进口量2017公斤翻了一番。2005下半年经白云机场进口人用疫苗迅速增加,固然与新条例的实施有较大关系,但国内市场的强大需求也是进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6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下半年禽流感在全球的传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国内医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对国内疫苗质量的担忧也刺激了国内市场对国外疫苗的需求。与国产疫苗相比,进口疫苗稳定性好、安全性更高、方便注射,且价格也能为普通消费者承受,因此进口疫苗较受欢迎。自2003年国内SARS疫情爆发后,全球疫苗生产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葛兰素史克、巴斯德今年对华流感疫苗供应计划都大幅增加。结论:2005年1~8月份,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为9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进口总额为4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9%;出口总额为5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贸易顺差12.53亿美元。第六节行业国际发展情况一、世界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的新趋势(一)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被打破曾经历了十年内以两位数增长、股价飙升、利润率极高的世界制药业目前正面临困境。2000年的44种“重磅炸弹”(指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创新药物)到了2007年将有33种在美专利保护期满;全球范围内,2000年受专利保护的“重磅炸弹”中的80%将在2007年专利保护期满。除此之外,药价下调的压力和创新成本的增加使制药企业面临严峻的研发问题——89 用于研发的费用持续增长,而产出却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开发阶段,而真正能被批准上市销售的新药却很少。过去5年中,制药“三巨头”(辉瑞、葛兰素史克、默克)的股价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已导致投资者的不满。制药大企业的盛世似乎已到了尽头。目前,制药行业正在静静地经历一场革命。尽管制药巨头拥有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本,会在药品营销、后期开发以及投资组合平衡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药的研发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事业。新药研发的周期一般是8~14年,需投入资金8亿~10亿美元。当今世界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具备创新所需的所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能力现已分散到众多的公司而不是聚合到几家大公司。过去的15年中,制药行业几乎所有的新发现和新发明都来自学术界和生物技术公司,而不是本行业自己的发现与发明。目前生物技术行业的年销售收入只有制药行业的大约一半,但生物技术行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其年销售收入的50%,而制药行业还不到20%。大约50%的新化学个体(NCE)是由小型研发公司发现的。越来越多的小型研发公司从事早期产品开发,而从事早期产品开发的大型制药企业的项目数正在减少,他们一般会寻找机会,从小公司那里买下早期开发的产品,从事后期开发。(二)外包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面临这种形势,对于制药巨头而言外包是最优选择。外包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控制成本、改进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企业寻找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和专家来填补其药品开发的空缺,而生物技术公司也乐于与制药公司合作以使自己的创新有所增值。双方合作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吸引投资者。据英国Antisoma公司统计,目前世界上35%的制药公司都实行外包,而且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7%。葛兰素史克与Theravance公司2004年3月达成的协议就是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双赢的例子。此外,生物技术公司还与合同研究机构(CRO)联手共同进行新药开发,特别是在早期开发阶段,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公司选择CRO将临床测试和研究外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实现了风险共担。目前用于此项外包的支出增长速度是用于自主进行此项工作支出的两倍,临床测试和研究外包支出也已占研发支出的25%以上。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现已呈现出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公司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生产、临床开发测试、研发、分析测试等业务外包。外包使得公司可以满足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生产周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率。在制药及生物技术行业,外包已成为一种战略选择和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力量。二、世界医药外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Intertek的市场研究报告,2000年世界医药行业用于外包服务的费用是300亿美元。外包已涉及下列各个阶段:早期药物发现、药理毒性、剂型、配方开发、工艺开发、中间产品和API(有效药品成分)、分析测试、Ⅰ~Ⅲ期临床研究、政策法规咨询、产品物理成型、包装、推广、市场、产品发布和销售支持、药物经济学评价、商业咨询及药效追踪等。目前医药和生物技术外包是一个大约350亿美元的市场。据估计,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在新发现、临床前开发和临床开发这一研发阶段面对的是一个300-3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在加工过程开发、药品成分生产阶段面对的是一个大约5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在剂型开发、剂型生产和包装阶段的是一个600-80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89 临床研究外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当时仅是提供小规模的临床测试服务,发展到2001年,外包额已达到9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16.3%,1992年在临床研究机构注册登记的病人是700万,200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2000万,是世界医药外包业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行业,也是中国具备一定优势的行业。根据Inpharm公司的预计,到2010年医药外包仅研发一项将增长到360亿美元,《研究与市场》则指出,到2005年年底,全球医药外包将超过600亿美元。医药外包带来的有利因素包括:可以很快获取更多的测试设施、可以获取特殊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加快开发的速度、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但是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易丢失公司内部的专业知识;易失去控制;外包伙伴的稳定性;在项目管理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在沟通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双方在公司系统、工艺流程以及公司文化方面存在的差距;双方的可信度等等。(一)药品结构新趋势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药品市场已趋饱和态势,加之目前一些受专利保护的畅销药品专利期将至而不得不降低药价,以及新的专利药品开发速度缓慢等多种原因所致,国际药品市场结构将呈现以下新趋势:药品开发领域在药品开发领域,胆固醇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精神分裂症、老年记忆衰退、老年性痴呆症、糖尿病、艾滋病以及各种癌症等治疗领域的药品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市场前景广阔。生物技术药品世界上一些以生物工程技术作为后盾的小型制药企业很有可能开发占总数50%的新药。从发展趋势来看,生物工程制药业已成为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投资者的新一轮投资热点。通用名药品近年来,由于通用名药品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它们以大众化的价格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用名药品在处方药品中的销售额已大大高于整个世界制药工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非处方药品近年来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4%,高于整个制药工业的年平均增长幅度。近年来,预防性药品、保健药品、营养滋补性药品正在持续发展,市场方兴未艾,未来将持续升温。天然药品潜力巨大据统计,目前全球植物药品的年销售额约占150亿美元。美国人过去曾对植物药冷落,可是近年来,对植物药的治病价值认识越来越高。美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植物药市场之一。世界许多国家也在新药开发方面寄希望于天然药品。(二)抗癌药物市场肿瘤治疗药物(含免疫调节剂)本类药物以处方药为主,加之病人治疗时需长期住院,临床上对于注射产品的用量较大,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近几年来,粉针剂、大输液和乳剂共占据了抗肿瘤用药3/4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新产品和新剂型药物的出现,抗肿瘤药物中其他剂型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扩大。对于肿瘤治疗用药的五个亚类而言,其相对市场占有率也基本稳定,但以紫杉醇为代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相对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扩大,现已接近市场份额的一半;而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的相对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在肿瘤治疗药物中,其主要市场份额被处于领先地位的几个药品所占据。从历年来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更是占据了75%左右的市场份额。89 癌症仍然是工业化国家和世界范围第二位的主要死因。由于平均寿命期的继续增加,癌症也会增加。人们将继续用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付癌症。而许多可采用的药物系统起作用,所以具有从不舒服到威胁生命的付作用。最近,专门靶向癌细胞或与人体免疫反应合作起作用与这种疾病作斗争的产已开始在这个市场中出现。这标志着,在治疗癌症的路途中的动力的变化。而这样的创新治疗剂将在这一个十年中改变癌症市场。据business(communicaltions)公司的最新研究《癌症治疗剂的新开发》的报道,在2000年世界抗癌药物市场达14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5%,到2005年该市场预计将超过267亿美元。今后10年大量重磅炸弹式抗癌药专利相继到期,刺激了通用名药市场的迅速扩大,世界抗癌药物市场将出现廉价药品兴旺繁荣的景像。同时也迫使制药公司加大投入研发新的药物。据Datamonitor的统计,在世界7个主要医药市场,通用名药市场的总价值大约为200亿美元。而目前抗肿瘤药物占通用名药市场的销售额不到10%。然而,在下一个10年中,专利到期的抗癌药物总价值预计将超过150亿美元,从而激发了通用名抗癌药市场引人注目地扩展,也为通用名药生产厂家带来了重大的机会。(三)抗菌素药物市场在2001-2007年期间,世界抗菌素药物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患者增加和新产品上市的潜力。但是,阻力增加的问题对增长有消极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内,喹诺酮类抗菌药将经历最快的增长。主要是由Cipro,Arelox和Tequin的驱动。这将使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销售额成倍的增长。并导致它们在抗菌素领域占优势。Carbpenem和其它抗菌素种类也将强劲地增长。在下一个预测期内,它们的销售额将会成倍地增长。这将由象Zyvox这样的创新药物上市的驱动。并且转换到较新种类的药物。象Factive,Zyvox和Ketek这样的正在研究开发中的产品,预计将对抗菌素的总的增长产生影响。因为抗耐药感染的高效的和使用方便的药物,驱动了增长。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在抗生素类药中,阿莫西林销售额独占鳌头,约22.5亿美元;奥格门汀(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组成的复方青霉素制剂)紧随其后,约18亿美元。因此,仅阿莫西林一个品种就占世界青霉素类抗生素总销售额的50%。在可预见的将来,阿莫西林将继续在世界抗生素市场领先。头孢菌素类虽然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但仍为当今世界市场上销售份额最大的抗生素,约占4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改过去缓慢发展的势头,一跃成为销售速度增长最快的抗生素,增幅达23%,并已占世界抗生素市场销售总额的8.5%。已有30年上市史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各种制剂在世界各国仍有良好销路,他们占世界抗生素市场的19.7%,但其年均增长率逐渐放缓。四环素类早已走下坡路,它们在世界市场的销售为负增长(平均下跌4%)。磺胺类占世界市场的2.6%,下跌8%。其它类抗生素占世界市场的5.7%,平均年增长率为5.4%。美国抗生素的年销售额已达100亿美元,其中头孢菌素类占51%,青霉素类占21.5%,抗真菌药占6%,大环内酯类占5.4%,四环素类占5%,氨基糖甙类占2.2%,其它类占8.5%。近年来,国际抗生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品种不断上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有关权威机构认为,从目前抗生素发展趋势看,世界抗生素市场虽有进有退,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减缓。现将各大类有发展前途的品种(2001年至2005年销售额可达4亿美元以上)预测如下:头孢菌素类:头抱三嗪、亚甲胺硫霉素、头孢唑肟、头孢替尼、头孢克肟、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89 至于四环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由于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原因,市场上使用范围日见缩小,在走下坡路。氨基搪甙类中的丁胺卡那霉素能维持1至1.5亿美元的销售额,四环素类中的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氨基搪甙类中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在发达国家中已基本不用或极少使用,只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但市场也日渐缩小。喹诺酮类作为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的抗菌药物,已占世界抗生素市场的18.5%,平均年增长率为7%。在2001-2007年期间,世界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市场将经历最快的增长时期,主要是由于Cipro、Arelox和Tequin的驱动。这将使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销售额成倍的增长,并导致它们在抗菌素领域占优势。抗病毒类药物:2000年世界抗病毒药市场已达30亿美元。尽管抗病毒药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新,但其市场销售额在过去5年中平均增长率达23%左右。促进该市场快速增长的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全球艾滋病病人逐年快速上升所致。在抗病毒药物的销售中,过去一直是抗疱疹病毒药物独领风骚。但由于新的抗HIV药物的出现和多药联合应用治疗艾滋病已被广泛认同和采用,最近几年抗HIV药和抗疱疹病毒治疗药的销售额平分秋色,分别占市场份额的47%和46%;特别是抗HIV药物近几年来销售额迅速上升。目前该类药物中的阿昔洛韦(ACV)的销售额已达14.5亿美元以上,法昔洛韦(FCV)销售额为1.24亿美元,伐昔洛韦(VACV)销售额为0.85亿美元。时至2000年抗HIV用药的市场份额升至60%左右,而抗疱疹病毒药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5%。据市场分析家预测,2001年至2005年,随着美国的Cilead科学公司研制生产的抗艾滋病新药-Viread在美国上市和推广应用,以及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更有效的新抗病毒药上市,将再次促进该市场的增长。据DR公司的一项新研究,在世界的7个主要市场治疗HIV感染的药品的销售额2009年可望增加到71亿美元。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到2009年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有相当大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治疗药品将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Videx加上该公司的Hydrea或葛兰素威康公司的Combivir与勃林格殷格翰姆公司的Viramune结合使用。研究预测:到2004年Combivir在5个新出现的市场的潜在销售额为63亿美元,Viramune为29亿美元,为现在美国市场的10%。(四)抗慢性疼痛药市场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新产品的研发上市,全球抗神经性疼痛药物市场将不断增长。到2008年,世界抗神经性疼痛药物市场预计将增长到24.7亿美元,年增长幅度为4.1%。长期来看,世界抗神经性疼痛药物市场将趋向成熟,这主要是由于开发出特定的化合物,而不仅是开发现有药品的第二种适应症。据决策资源公司报告,预计到2009年世界七个主要医药市场用于治疗偏头痛的处方药物的销售额将增长到31亿美元。研究预测: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诊断率的增加和曲坦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例如葛兰素威康公司的舒马曲坦和非处方的镇痛药,医药工业对这个市场仍有强烈的兴趣。89 绝大部分病人都接受镇痛药治疗,这个趋势使得这个市场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据估计,2000年这7个市场用于慢性癌、下背痛和OA的治疗药销售额超过48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70亿美元,主要受到选择性更高的疼痛治疗药问世所推动,尤其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例如,1998年12月在美国获准用于OA和R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celecoxib(Pharmacia公司的Celebrex),到1999年中就显出它与众不同的销售潜力,它第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Pfizer公司抗阳痿药Viagra(西地那非,sidenafil)第一年的销售额,成为美国医药史上最成功的商品药物。而且,它的用途可望扩大到数量相当大的下背痛人群。现时,治疗上需要药理学专属性更高、靶的精确的药物。提高药物专属性的药物开发战略例子是COX-2抑制剂、N-型钙通道阻滞剂和PN3型钠通道阻滞剂的研究。据信,基础科学的不断进步将增进对慢性疼痛病理生理学的了解和加速专属性更高药物的发现。为满足这方面需求的一个例子是神经病性疼痛治疗新药的开发。药物-治疗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这个领域相当明显,因为这个病人亚群与比它大得多的慢性疼痛人群(包括炎症疼痛)相比,无论在诊断还是在治疗方面都远不能需求,并且缺乏治疗依靠。在癌痛方面,对于轻到中度疼痛NSAID(包括COX-2抑制剂)的开发,尤其使用于转移性骨病受到相当重视,而对于重度癌痛则多以麻醉镇痛药为主,二膦酸和N(神经元)型专属性钙通道阻滞剂如上所述也是其中的一个开发战略。在批准和临床开发中的癌痛治疗药如下表所示。批准和临床开发中的癌痛治疗药名称(化学名)药物类别开发公司待批准药物*Actiq(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citrate)麻醉镇痛药AnestaMetastron(锶-89,strontium-89chloride)NycomedAmershamNH-200(盐酸吗啡,morphinehydrochloride)麻醉镇痛药田边制药MorphkDex(吗啡+右美沙芬,morphine+dextromethorphan)N-甲基d-天冬氨酸麻醉镇痛药AlgosPharmsIII期临床开发中药物Aredia(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di-Na)二膦酸NovartisMorphelan(硫酸吗啡,morphinesulfate)麻醉镇痛药LigandPharmsS-8115盐野义S-8117盐野义Ziconotide(ziconotide)N-专属性钙通道阻滞剂Elan/Medtronic(五)抗溃疡药物市场据国际医药服务有限公司(IMS)近日统计,2000年全球溃疡用药销售达141.8亿美元,约占肠胃用药销售总额165.8亿美元的86%,2001年全球溃疡用药销售金额达195亿美元。美国消化道健康基金会估计,全美每年得胃溃疡人数高达35万至50万,其中以45岁至74岁人口占最大比率,预期到2005年将占全美人口的31%。89 Pharmacast&Beyond预测美国胃溃疡市场将从2000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2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38%。增长主要是由于质子泵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新增加的适应症,新的质子泵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静脉内配方的上市。Pharmacast&Beyond预测该类药物在其它主要市场的增长情况,最低的增长是在英国为1.44%,最高的增长是在德国为4.42%。(六)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等全球高血压病人约有6亿人,至2006年可超过6.5亿人,且至少有1/3的成年病人未获得确诊。同时,已确诊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未进行治疗或未获得正确治疗。估计全球约有90%的高血压药物市场尚待进一步开发。预计2006年全球高血压药物市场将达到3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7%,驱动整个市场增长的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的临床应用,以及新一类药物如血管肽酶抑制剂的开发应用。ATⅡ市场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将以年均15.4%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达到97亿美元。根据近期预测,在美国销售的高血压药物约占世界销量的一半,美国抗高血压药物以年均6.3%的速度增长,2006年将达到174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和诺华公司至2006年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横向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源于ATⅡ的开发,如诺华公司的代文(缬沙坦,valsartan,Diovan),以及具新型作用机制的新药的开发,如BMS公司的Vanlev(omapatrilat)。在今后5年内ACE抑制剂作为非专利药,其市场容量将出现衰减,各类非专利药在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中所占的比率较大,以美元计约占25%。近年,最看好的一类药物是血管肽酶抑制剂,由于其疗效优于ACE抑制剂、ATⅡ和钙拮抗剂,该类药物2006年将可能占据整个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且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三、医药外包的模式前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外包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1.战略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小型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外包主要是为了使用关键的专业技能,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依据其技术、管理和应变能力。所提供的服务对整体项目财务状况所产生的效果远远比直接发生的服务费用重要。订立合同时需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和保密性。例如:小分子和高分子产品和杂质的详细结构特征鉴定、产品从临床开发阶段向临床测试证书和新药品申请阶段所提供的服务等。2.能力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规模有大有小。一般来说,公司内部具备极好的能力,外包只是用来方便自己随时扩充能力,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能力、服务是否有保障、以及是否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这种模式下,服务的收费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保密要求是很重要的。3.效率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外包一些相对而言标准化了的服务。这样,公司不论大小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更高价值的业务活动上,并通过把一些业务活动外包给专业公司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费用、能力以及是否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保密仍是关键。例如:使用药典方法或客户自己的方法的质量控制服务、关键稳定性研究、生物分析研究等。四、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9 目前,世界医药外包业务正呈现出全球化增长趋势。为了降低日益增长的新药开发成本,欧美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已开始向低成本的亚洲国家外包部分新药开发工作。尽管目前那些涉及高技术和高质量的项目还主要是由欧美的公司来承担,但是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向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转移。据统计,跨国医药巨头目前已将40%-50%的研发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世界医药外包业务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作为西方国家医药与生物技术外包地具备拥有大批的人力成本低廉的专业人士、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研发费用低和日趋提高的技术等竞争优势,中国庞大的人口,也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中国存在诸如与西方国家距离远,在项目过程中双方互动不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力度不够,以及提供的服务是否能达到要求和是否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尽管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一大批CRO公司,但大多数本土CRO公司缺乏专业性,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临床试验阶段,有的甚至只是起公关公司的作用,提供的临床试验资源在真实性和可*性方面与国外公司相比差距较大。我国制药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药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在医药研发方面起步较晚,已明显落后于印度。继软件和信息工程之后,印度正在成为生物科研和临床试验外包的目标。印度的教育体制传统上一直很重视数学和科学,在IT、化学、工程、管理、质量评定、药剂方面具备优势,制造业基础设施较好,可以提供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成本低廉。印度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采取了一系列的自由化和取消管制的措施,着重培育面向全球的以生命科学创新为主的行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印度软件业和娱乐业的长足发展也推动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执法力度的加强。印度还拥有大批讲英文、精通电脑的专业人士。印度拥有61家经美国食品药品局批准的制药厂,是除美国以外最多的国家。印度目前已经从单纯的药物中间体廉价来源地转而成为高质量的API(有效药品成分)来源地及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地。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将是中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日益增长的世界医药外包市场,我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特别是执法力度,健全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鼓励技术创新,使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尽快步入国际医药研发前沿,实现追赶式发展。结论: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被打破,外包是大势所趋,中国医药业应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89 第二章行业热点、主要问题及对策第一节行业政策热点一、国家发改委公布21种药品最高出厂价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药品从出厂环节制定价格进行试点的通知》,《通知》显示,首次纳入试点范围的药品主要有21种,基本都是国家定价目录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类缺乏症用药。这21种被纳入试点范围的药品,将从目前制定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改为制定公布最高出厂价格,同时也规定最高零售价格。为进一步规范层层流通后的加价,发改委还规定,药品须标明实际出厂价,即扣除各种折扣后的含税出厂价,其零售价不得超过实际出厂价对应的档次流通差价。而各环节的加价率也要以书面等形式告知购货单位,各省主管部门将根据本地情况,综合考虑成本,降低医疗机构对试点药品的实际加价率。21种被纳入试点的药品为:1.维生素A;2.维生素B1;3.维生素B2;4.维生素B6;5.维生素B12;6.维生素C;7.维生素D2;8.维生素D3;9.β一胡萝卜素;10.复合维生素B;11.水溶性多种维生素;12.脂溶性多种维生素;13.干酵母;14.烟酸;15.烟酰胺;16.葡萄糖酸钙;17.氯化钙;8.碳酸钙;19.维生素D3碳酸钙;20.硒酵母;21.混合微量元素。二、2006年起九大类药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零售从2006年1月1日起,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以及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在全国范围内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届时,需要上述药品的患者须前往医疗机构。此外,从2006年起,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二类精神药品、其他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狂、抗抑郁药)、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其他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在全国范围内须凭处方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通过严格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2005年和2006年,要以加强对公众自我药疗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滥用处方药的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消除群众用药隐患。三、中医药进入美国的法律障碍尽管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植物药审批条件有所放宽,但我国中药药品要进入美国,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FDA没有批准的绝大多数植物药,在美国都是以饮食补充剂来销售。目前在美国尽管有部分草药,如锯齿棕已由《美国药品处方集》转入了《美国药典》作为药品,但绝大多数草药仍作为饮食补充剂。可以说,中医药进入美国市场的“拦路虎”就是法律认可。89 长期以来,FDA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根本不予承认。美国对药品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成分要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学作用,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的影响要清楚。在这种所谓正统药品概念的影响下,美国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很不理解,所以不承认天然植物药是药品。根据目前美国法律,饮食补充剂不需经FDA许可即可上市,而进入美国市场的植物药,必须经过FDA的许可才能上市。因此,如何界定药品和饮食补充剂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FDA对疾病或某类疾病作用的陈述要求:明示疾病表达。如:“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减少与关节炎有关的病痛与僵直”、“降低酒精中毒的影响”、“缓减便秘”等;暗示疾病表达。如:“有助于促进尿道的健康”、“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功能和健康的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肠蠕动”、“促进身体的放松”等。FDA关于对疾病特征和症状的陈述要求:法规规定,FDA将根据某种或某类疾病的特征和症状来确定药品关于疾病特征和症状的表达是否有暗示治疗病或预防某种疾病,是否以专业的语言进行表达,或暗示产品使疾病的症状发生改变。例如:FDA不认为“改善精神恍惚”含有暗示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含义,因为精神恍惚并非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常表现的记忆丧失症状,因而可以用于饮食补充剂的说明中。还有一例是“预防更年期后妇女的骨质脆弱”,因其明显暗示产品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因而在饮食补充剂的说明中是禁止使用的表达文字。FDA对与正常生理状态或生理过程有关的陈述要求:FDA认为,有关维持人体“正常”或“健康”的组织或功能的文字陈述可用于饮食补充剂,但在文字陈述中不得表明,其补充剂能使患病中的人恢复正常状态或具有特殊功效。例如:当出现高血压时,“恢复”正常血压的表述,是治疗某种疾病的陈述,不能在饮食补充剂中使用;“维持吸烟者健康的肺”暗示可预防与烟草有关的肺癌;“降低胆固醇”,也是暗示疾病的表达;但“有助于维持胆固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的胆固醇水平”的陈述,可在饮食补充剂中使用。针灸率先过关:随着美国华裔人口的增加、华人社区的逐步扩大,中国传统医学已在美国土地上落脚,并在广大华人医生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逐步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和接纳。尽管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尚未以立法的形式对中医的地位加以确认,但是针灸却先行一步,已在美国遍地开花。目前,仅在纽约州就有2500多名针灸师,而且在这些针灸师中,非华裔的占了一大半。针灸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与广大华裔医生和社区人士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与中医药相比,针灸的机理相对明晰,比较容易让外国人理解,且针灸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疗效显著。针灸本身具备的这些优势为被美国民众所接受并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华人医师和社团的积极推动下,针灸医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获得独立行医的资格,针灸逐步被纳入美国正规医学教育的轨道。由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针灸专业学科认证机构对针灸专业学生的入学条件、教学大纲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设立了全国针灸水平考试。纽约中医学院教务长陈业孟说,学院成立7年以来,已经培养了数百名毕业生。许多人,包括不少洋弟子,现在都做得很好。据估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针灸教育仍然拥有可观的市场前景。89 虽然大批外国人加入针灸师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华人医师的就业机会,但从针灸被广大民众所认可,被正统医学所接纳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全美已有38所通过认证的针灸专业院系,1997年针灸的身份从“另类疗法”提高到“补充疗法”,针灸的疗效和科学性得到了正式的认可。法律障碍并非“铁板一块”:针灸所走过的道路为许多华裔中医师提供了启示。他们认识到,要使中医药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首先要用准确、科学的语言宣传、介绍中医药,让更多的美国医学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了解、认识这一来自遥远东方的医学。在社会各界和国会的强烈呼吁下,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近年来逐步增加对替代补充医学研究的资金投入,该院原来的替代医学办公室升格为替补医学中心,成为与其他20多个研究所平级的研究机构。从近几次评审的情况来看,中医药的项目逐渐增多,占替补医学项目的30%左右。目前在美国的许多州,中医药的地位尚未得到法律的确认,所谓“中药不是药,中医不是医”的说法道出了中医药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是,从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进程来看,美国法律对中医药并非全盘否定,相反是逐步接纳的。近年来,FDA加强了天然植物药的法规管理,2003年启动了对膳食补充剂实行GMP管理,对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和标签制订了严格的标准。FDA在网上颁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GuidanceforIndustry:BotanicalDrugProducts)(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指导原则》的面世,标志着FDA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的态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亦即经过多年的犹豫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美国政府对植物药这一政策的巨大改变,为以植物药为主体的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四、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医药行业影响与老办法相比,新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作出调整的部分包括:将出口退税“登记”的做法改为出口退税“认定”;明确规定了出口商应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税;放宽了停止出口退税权的审批权限,由原来的国家税务总局改为省级以上(含本级)国家税务局批准。另外,新办法中还首次引入了“出口商”的概念,扩大了出口退(免)税申请人的范围,明确符合规定可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出口商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没有出口经营资格委托出口的生产企业、特定退(免)税的企业和人员(其中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经商务部及其授权单位赋予出口经营资格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这些改变与去年年初所进行的退税税率下调以及退税机制改革相比较,的确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因为去年调整所涉及到的恰恰就是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最关心的退税点数、退税周期以及历史拖欠问题。五、近期医药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1.处方药销售将会在未来2-3年逐步走向规范,理由是:①处方药销售渠道方面: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对部分药品从出厂环节制定价格进行试点的通知,从源头控制药品价格的序幕拉开;②处方药销售终端方面:2005年12月24日,刑法修正案(六)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拟对医院工作人员收取回扣将以商业贿赂犯罪论处,追究刑事责任,草案一旦经审议通过,从处方药销售终端堵住药品销售不正之风也随之跟上。两方面因素使得处方药竞争从原有的主要依靠药品回扣逐步转向真正的产品创新和专业学术推广。89 2.短期内处方药销售将进入冬天,处方药营销模式转向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因为政策法规的影响,短期内处方药销售将进入冬天,这可能会是1年的时间,我们这里所说的冬天并不是处方药消费进入冬天,而是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从带金销售转向费时费力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对于已经有实力的处方药企来说,最好的做法也许是“深挖洞,广积粮”,那么最后的结果也许是“不称霸,反成王”。3.处方药行业洗牌加速:未来2-3年内占处方药销售份额70%的居间人会逐步退出医院市场,绝大多数生产低附加值仿制处方药、没有专业销售队伍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1200亿元的处方药销售规模将会逐步让出:①在医院市场建立了专业而广泛的处方药学术推广队伍的制药企业,自身产在细分市场有较强优势的处方药企业将受益于这一变化,他们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千金药业;②部分制药企业可能成为没有专业队伍药企的贴牌销售商,他们是:益佰制药、丽珠集团,同时一些具有区域性医院终端网络的医药流通企业可能成为代理商;③品牌OTC企业将从占药品销售份额20%的药品零售市场进入占药品销售份额80%的医院市场,参与竞争的市场空间大大放大。2005年前七个月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销售收入2130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总额179.69亿元,同比增长22.17%。各细分子行业的经济指标也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极有可能在九月下旬推出,国家目前在对药品进行降价的同时,也正着手考虑重新按排药品定价机制,以期能够形成为各方所接受的药品价格。未来的医疗改革,对化学制药业,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中药行业,则是机遇多于挑战;而医药流通业,则有望借助于医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药品降价政策的不明朗,使得医药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故继续维持医药行业的“中性”投资评级,虽然药品降价对上市公司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不改变行业中有竞争力的公司的内在发展趋势,维持对重点公司的投资评级。六、人民币升值对化学药行业的影响分析人民币升值将减弱大宗原料药的产品价格优势。大宗原料药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竞争,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将降低产品毛利率,另一方面将降低产品销售量,双重影响将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弱特色原料药企业的竞争力。特色原料药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跟踪国外专利药的开发速度与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将使产品毛利率下滑,但对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量不会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化学原料药企业产品的成本影响较小。由于我国化学原料药企业较少进品国外原料,人民币升值不会对我国的化学原料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对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敏感性分析升值幅度5%7.5%10%海正药业-0.07元-0.10元-0.14元华海药业-0.05元-0.08元-0.10元人民币升值将减弱大宗化学原料药企业的价格优势89 对于大宗原料药类上市公司,由于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较为明显,企业间的工艺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环境为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较大,人民币升值将减弱大宗化学原料药企业的价格优势,导致出口量更大幅度地下降,出口收入将减少。人民币升值对大宗原料药公司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为产品毛利率的下滑,另一方面体现为销售量下滑,双重影响将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出口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如:华北制药、天药股份、鑫富股份、新和成、浙江医药、新华制药等。(见表3)上市公司出口额占主业收入比重情况公司简称鑫富股份新和成华北制药天药股份浙江医药新华制药东北药鲁抗医药比重%7670605444411714对于特色原料药类上市公司,由于产品本身毛利率较高,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跟踪国外专利药的开发速度与程度上而不是价格上,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将主要体现为产品毛利率下滑,对企业销售量的影响将不大,因为不同企业的开发能力不同,获得的市场环境也不同,跟踪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将获得市场空档产生的利润,升值5%-10%的幅度,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影响不大,不会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水平,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毛利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不会降低化学原料药企业的生产成本。若人民币升值,原料进口价格相对便宜,企业成本将有所降低,但由于我国企业进口原料在原料总成本中占有的比重很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小。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币资产贬值。若企业持有一定的外币资产与负债,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一定的汇兑损益,由于我国的企业均为净出口企业,多数企业持有外币资产,这将使相关的企业承受一定的汇兑损失。结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一些药品价格进行了限价,并对药品市场进行了规整,在出口退税方面也进行了政策改革。第二节技术动态分析一、正式启动纳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我国已将纳米生物技术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均设立了纳米生物技术主题和重大项目,其研究成果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前景,如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职能医疗器械等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只是我国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领域的第一步。“对于许多疑难疾病,其实人类已经研究出治疗的药物,但一直苦于缺乏相匹配的药物送达途径,导致疾病难以治愈。比如肝癌,目前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但化疗的副作用比较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人体健康的细胞。”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阳德说,“纳米生物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最小地避免对健康细胞的伤害。”从1994年起,张阳德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磁钠米粒阿霉素白蛋白治疗肝癌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和毒理实验。试验表明,900余只患肝癌的老鼠经过治疗后,600多只痊愈。二、日本电子推出便携式荧光X线分析装置89 日本电子日前推出了由美国Innov-X系统公司生产的轻型荧光X线分析装置“α系列手提荧光X线分析仪”。只要接触试料,就以ppm为单位对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检测WEEE(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RoHS(RestrictiononHazardousSubstances,有害物质禁用指令)规定的有害物质、被污染的土壤和涂料、粉尘包含的有害金属、合金和矿物的组成物质等。通过采用袖珍电脑和小型电池,重量减轻到了约1.6kg。价格为5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计划首年度销售20台。该机配备了专为手提而开发的小型X线管、SiPiN检测器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尽管SiLi检测器必须将试料冷却至-20℃,而SiPiN检测器则只需冷却到-5℃即可。测定结果可输出到外部电脑上。分析软件的各类包括树脂、土壤、涂料、粉尘和合金等产品,可根据检测目的来选择。假如同时安装多个分析软件的话,1台机器即可支持所有试料。使用选项软件,还能由电脑进行控制。在树脂检测方面,镉从30ppm即可开始检测,铅与水银从10ppm开始即可检测。而溴、铬、锑分别从5ppm、40ppm和45ppm开始即可检测。三、新型CT成像可早检梗塞动脉后残余狭窄台湾研究人员报告,对照增强多排螺旋CT(MDCT)——一种新型CT成像方法能安全、准确且无创地评估梗塞动脉的残余狭窄。近来研究表明MDCT血管造影术可以检测冠脉狭窄,准确度高而且不可评估的动脉率低,但这项新研究首次检测了MDCT用于AMI病人的安全、有效性。共72名病人在AMI平均4天后接受了使用一种16层扫描仪的MDCT。为控制心率在70次/分左右,病人AMI后尽可能早地开始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然后在MDCT前1小时接受美托洛尔。72名病人共评估了55只动脉,其中87.8%的动脉由MDCT评估,国立阳明大学的邱(Kuan-RauChiou)和同事报告。此方法把病人分为无显著意义、单血管或多血管病变的准确性为79.1%,对梗塞相关动脉残留狭窄超过50%的准确性为87.5%。MDCT上所见到的梗塞相关动脉残留狭窄的严重度与传统有创性冠脉血管造影术一致。除1人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发生其它并发症。四、我国成功研制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四年艰苦努力,克服重重技术难关,近日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这种一苗可防两病的新疫苗已于2005年12月23日正式批准生产储备,月底前可生产10亿余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新城疫LaSota弱毒疫苗株为载体,利用先进的负链RNA病毒的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经过反复探索研制而成的这种新疫苗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将使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具有七大优越性。一是效率更高。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这两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烈性禽类传染病。二是使用更方便。不仅可采用传统的注射方式,还可以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喷雾等多种方式进行免疫,可有效节省接种时间,使免疫操作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效果。三是免疫效果更理想。新疫苗可同时诱导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免疫效果更加确实。四是安全性更高。试验证明,新疫苗对新生雏鸡无不良反应。五是生产成本低。新疫苗的生产成本仅为灭活疫苗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免疫成本,减少防疫投入。六是保存期更长。新疫苗可冻干保存,有效保存期长达18个月以上。七是更有利于提高禽肉品质。新型疫苗非常适用于肉禽免疫,对肉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89 新疫苗的研制成功,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欧洲等多家研究机构给予了广泛关注,对我国乃至世界禽流感和新城疫防控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新疫苗的研制生产技术对人用新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加大对研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农业部决定将新疫苗审评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结合进行,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审批专家提前介入,第一时间对新疫苗进行审评,12月23日农业部即完成了技术审评,并正式批准新型疫苗生产。五、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成年人弱视新方法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治疗成年人眼睛弱视的新疗法。研究人员称,新疗法不仅可以使患者视力有本质提高,还能维持不反复。弱视一般多发于儿童时期,眼睛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异常,但却不能正常视物,即便使用矫正镜片也看不清楚。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使眼睛发育不完全,造成永久性视力受损。成年人弱视要比儿童弱视难治愈得多。医学上一般认为,超过8岁后人的弱视就很难治疗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版《视觉研究》月刊上报告说,他们对一组19岁的患者应用了新疗法。接受治疗的弱视者视力表检查成绩提高达70%之多,且效果在治疗后一年还能保持90%。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训练一组弱视者观测一个“gabor”小模型,它由3个明暗对比的卵圆状标识组成,被神经生理学家认为是视觉识别的最基本单位。弱视者经过这种抽象化的练习后,在接下来的标准视力测试中成绩有显著提高。共有7名弱视者接受了这种训练,其视觉灵敏度平均提高70%。另有10名弱视者接受了一种略微不同的训练,结果视力平均提高46%。与这两组人相比,对照组的8名弱视者视力没有任何提高。下一步将继续进行试验,以探讨能否将新疗法推向临床应用。结论:我国已将纳米生物技术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日本电子推出便携式荧光X线分析装置,新型CT成像可早检梗塞动脉后残余狭窄,中美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成年人弱视新方法。第三节行业市场热点一、保健品行业应打起科技之旗犹如朝鲜战场停战前的弹药消耗,在卫生部出台“药健字”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近两年,几大药健字的诸侯都在利用产品衰退期的最后阶段,利用政策准许的最后时间,利用中国百姓谁打广告买谁货的简单消费者心理,打起了令人瞪目结舌的广告战。当然,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也许企业的经营者们是对的,因为毕竟把企业的库存商品及原料变成了钱,企业实现了短期价值的最大化。但与此同时,个别产品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已的品牌推向了“流星雨”。流星雨现象,是我们对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粗浅印象,最早的太阳神口服液、延生护宝口服液,与马家军一同起飞的中华鳖精,巨无霸折戟的三株——这城头变幻大王旗般的流星雨现象是迎合了国内消费心理脆弱、政策管理滞后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从发展历史上看,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原来的俗称是补品,后来工业化的发展使一些商家看到了补品工业化的市场潜力,于是产生了现代保健品。一旦药健字即将退出市场,保健品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89 历数卫生部批准的24大类、2000多个保健食品,年销量过千万的也并不多见。从而导致了保健品行业要么升天,要么生不如死的格局。然而为什么一个国家着力扶持的行业,准许发展的行业,却拼不过省级的药健字地方军呢?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竞争使然。药健字保健品作为一个接近中药的品种,往往核准一个产品可具多项功能,针对几个症状,而后期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则几乎是一个产品仅1种功能。这就好比在同一个战场,药健字部队用机关枪,卫生部的保健食品部队用步枪,一场战斗结束,谁胜谁负,结果不难想像。经过分析发现,现行保健食品大多仍然停留在新汤溶老药的发展阶段。这也难怪,由于保健品非生活必需品,不打广告不卖货,进入此行业的多数企业是想着少投入,跟风赚一点,当然也就不大可能有什么真正的高科技。所谓老药,是指国内保健品行业,多数企业依然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以传统的鱼脂肪中药材,药食同源等原料简单加工、稍加提炼、就成了保健食品。所谓新汤,由于产品来源容易,成本低廉,消费者熟悉,难卖好价钱,于是便利用现代的所谓超微粉碎、纳米技术等工艺大做文章,以此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制造较高的零售价。保健品行业格局已经到了重组的时候了,保健品企业已经到了该慎重选择发展方式的时候了。纵观中国保健品企业所有的曾经辉煌的流星都具备两大特色,一是产品的单一成分对消费者进行多项功能承诺,直至无法兑现,二是产品工艺简单取料容易,从而极易仿冒。上述问题不解决,任何一个产品只要销售上了规模必然遭受内外夹击,内因对消费者过度承诺带来的无法兑现,外有仿冒者的跟踪追击。所以,在药健字退出历史舞台后,中国保健品行业,必然又会产生一轮新的发展,在这次发展中,独领风骚的是那些科技含量高(如国家科委的重点科技成果)、产品来源独特,同时工艺真正领先的科技之星。这些科技之星将共同组成中国保健品行业燎原之火,这些科技之星将在WTO到来之后,重领中国保健的行业的发展。在诸多新兴行业中,以生物产业的资源型企业最为专家看好,因为历史已经证明的片面高科技只会让我们的产品成本上升,市场下降,只有与中国特色资源相结合的生物型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二、OTC定价权下放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推出OTC(非处方药)定价新规。按照新规规定,所有OTC品种价格管理权限将由国家发改委下放到省级发改委。目前,这一规则已获得国务院批准,即将付诸实施。OTC价格管理权限的改变,将使相关药企不得不面对多个不同的定价部门,令一些药企极感不安。但业内专家评论说,OTC定价新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OTC价格虚高,其市场接受程度反而会比较高。发改委之所以要出台这样的规定,也是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并非轻举妄动。首先,药品价格管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国家发改委把相对简单、不涉及太多专利的OTC品种下放到省级发改委管理,是对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一种合理分工。同时,地方发改委已有多年管理乙类OTC品种的经验,应该能胜任这一工作。国家发改委另一改革初衷很可能是借助地方发改委对产地辖区企业的了解,制定更切实的OTC价格,从而打压“虚高定价”。同时,从这一改革措施也可看出,发改委正准备尝试市场化的竞争定价体制,以市场的力量促成“低价区”产品向“高价区”流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价格平衡此外,国家发改委尽管放权给地方,但在OTC品种定价上也不会不管,因为就国际惯例而言,进入医疗保险目录的OTC品种几乎是政府机构定价。89 但是,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地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同一药品的各地方最高零售价出现差异。这将可能造成企业各地区窜货现象增加,不利于企业经营。再者,如果企业将每个品种分别拿到各省市去申请定价,也会导致人工费、材料费、差旅费等各种费用的增加。哈药总厂、同仁堂、西安杨森、拜耳等企业都对药品定价新规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到省级发改委后,企业的不同产品、不同规格的价格将由30多个省级发改委一一确定,一旦一个地方定价不科学,势必影响其他地方的定价;同一产品在不同地方如果出现了较大的价格差异,将给整个市场运营体系带来不良影响。而各地分别定价还极易引发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歧视性”定价,制造不公平竞争,使外地药企的合理利润空间得不到保障。由于OTC品种中“单独定价”品种、“双跨”品种的价格管理,在价格新规中都未明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也于今年6月在征求会员企业的意见后,向发改委递交了《关于改变非处方药价格管理权限问题的紧急报告》,《报告》称,“简单下放非处方药的价格管理权限会导致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希望发改委缓行“OTC价格管理新政”。恳请发改委正式出台“新政”前,应细化具体实施办法。建议应参照国家目前对于乙类OTC品种的管理模式的经验,由产地物价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价格,上报国家发改委,由国家发改委在综合各方意见后发布国家指导价格,然后各省物价部门在国家指导价的一定幅度内进行调整定价。尽管相对于处方药而言,OTC品种的价格离“价值本位”不算太远,但不可否认的是OTC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虚高定价”。而国家发改委拟行的OTC价格新规,将打乱药企的价格体系,使同一OTC品种被迫产生30多个不同的价格,而借助市场的力量,OTC价格便会向较低的价格靠拢。三、知识产权成中国药企之痛由于极度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造成了中国总共5000多家药企依赖原料药和低价仿制药生存,药品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药企掌控。缺乏自主创新的新药,5000多家中国药企只能在低价仿制药中恶性夺食,中国药企只能帮助世界药企生产原料药,长期下来,中国药企将会丧失市场竞争力。据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评审中心了解,今年国内药企和众多医药科研院所到SFDA申报的几百个新药批号里,基本上都属于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都是仿制药,甚至数百个药企仿制同一类药品,这就造成了中国药企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恶性价格战难以避免。同时,SFDA已接到有关涉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律师函30多件。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尚处于被动局面,目前的纠纷只是开端。2005年7月,山东东阿阿胶集团临清华威药业将山东鲁泰环中制药告上法庭。临清华威状告鲁泰环中侵害其产品“健脑补肾丸”的专利,要求鲁泰环中制药赔偿其经济损失,并立即停止生产该产品。同时,一份报告递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撤销鲁泰环中制药“健脑补肾丸”的生产批号。这是今年发生在中国医药产业界,影响力较大的一宗药企知识产权专利纠纷案件。而此前的中国医药产业界,早已官司缠身。6月,中国11家药企卷入专利反侵权诉讼案件,3月,世界制药巨头辉瑞万艾可(俗称“伟哥”)的专利案纷纷扰扰。然而对中国的药企来说,今天才认识到专利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属亡羊补牢,许多市场先机已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相反在中医中药领域,我国一些名优中药配方的知识产权则保护不利,许多产品被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盗窃”配方,反过来大量销售到中国,对中国中药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然中国的《中药保护条例》不被WTO认可,但中药应尽快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法。四、两千家保健品企业将关门89 2005年7月,关于规范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两部法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7月1日起保健食品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文字,同时,引入了GMP认证制度。此外,直销法即将出台,将会大大提高保健食品进入直销领域的门槛。目前我国大大小小有4000余家保健食品企业,经过一番法规规范以及市场竞争以后,真正存活下来的难以达到2000家。同时,严格的管理办法出台后,申报批文至少要30万元以上,而GMP将迫使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加大投入,要达到认证标准,保健食品企业最少要具有400万元左右的实力。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共7000多个品牌,但真正在市场上销售的不到2000种,其中还有1/4是冒牌货。企业中有不少是靠所谓“祖传秘方”支撑下来的作坊式企业。真正具有实力的保健食品企业不到100家。很多品牌申报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生产,所以在市场上见不到,而一些质量不高的产品因持有合法证书照样在市场上销售,加上铺天盖地的不实广告造成了我国的保健食品乃至药品市场极为混乱。根据国家规定,明年3~4月,首批直销牌照将发放。然而从目前来看,今年一直被热炒的直销模式,明年不会对医药保健品市场的传统营销模式形成冲击。因为目前保健食品企业中已经有1200多家公开使用直销模式。直销两个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已限定了直销行业的暴利可能,如果众多企业一哄而上,又将形成价格大战,这就减少了对企业的吸引力,一些保健品企业已经放弃了原先申领牌照的想法。西方直销模式是建立在成熟的信用体系之上,而我国市场监管法规尚不完善,直销企业及从业者弄虚作假的成本很低,这一点应引起监管部门和全社会关注。五、药价将继续下行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2005年10月10日起,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再度被降低,平均降幅在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按这些药品现在的销售量测算,降价金额约40亿元。这是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大幅度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的基础上对药品进行的再次降价,也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而且降价幅度最大。在降价的同时,发改委还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为使群众真正得到这次降价的好处,防止降价药品被不合理替代,同时减轻生产企业负担,确保降价药品正常生产和供应,发改委会同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在降价方案出台的同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一是将医院销售的22种降价药品的实际加成率严格限制在15%以内;二是暂停22种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三是加强对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管,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销售降价药品的数量不能因降价而发生明显变化。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纳入此次降价范围的22种药品,以抗感染类药品为主,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价格虚高空间较大,也是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品种。这次降价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规模扩大,成本相对降低;有些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成本降低;还有些过去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等,价格仍然虚高。此外,为对药价进行综合评估,解决存在的药品定价不合理问题,发改委也成立了专门的国家药品定价中心,负责药品价格核定,抑制药价虚高。同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也表示,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其中包括降低虚高药价、取消药品15%加价、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值耗材费用、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的“四降一升”措施。89 从本次抗生素降价幅度和降价时间来看,降价兼顾了多方利益,降价幅度低于原来平均60%以上的预期。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拟在6月初对进入医保目录的16个抗感染药物和6个新品种启动降价,降价涉及的22个品种,主要是高档头孢类,以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为主,同时还有胸腺肽、干扰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等品种。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降幅将达到93%。为做好这次药品降价工作,发改委组织力量开展了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专项调查,了解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经过专家评审和地区之间衔接,在反复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最后正式确定了降价方案。从降价结果看,降价药品没有改变,仍为原来拟定的22个品种。但降价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调,原消息所称的平均降幅在60%以上、个别降幅将达到93%,相应调整为平均降价幅度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63%。因知识产权原因,这次降价的品种中,外资类药品和合资类药品,其降价幅度远远未及国产仿制药。那些享受单独定价政策的原研药下降幅度仅在三成左右,而国产同类产品最高降价幅度却达到了六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大国内外制药企业同类药品的价格差。但这并不意味着药品降价的终结。发改委负责人强调指出,对于解决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发改委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干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第四节行业焦点问题及对策一、私人医疗给原有医疗体制带来的冲击酝酿一年多,亚洲最大的私人医疗机构新加坡百汇康护集团终于确立在上海开设其在华的第一家医疗机构。通过与华山医院合作,集团已经租赁了上海JW万豪酒店四楼的整个楼面,准备在明年初正式开设一家上海最高端的私人医院。百汇集团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高等私立医疗集团,也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集团的市值约70亿元人民币左右,年收入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私立医疗市场份额的70%之多。新加坡百汇康护集团除了在新加坡拥有著名的东海岸、鹰阁及伊丽莎白三家私人医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十多家医院外,在中国只在上海设一个医疗服务信息中心。为此,在上海建设自己的医疗机构,成了百汇康护集团争取中国市场最直接的办法。但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协议,目前我国还不允许国外投资者独资办医院,外资医院也只能采取和国内医院合作的方式办“合资医院”。为此,百汇康护集团经过1年多的酝酿,目前已经与华山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其中百汇康护集团占控股地位,合资总额高于2000万元人民币。据百汇康护集团中国区政府事务副总裁介绍,该高档医院不仅提供若干专科医疗服务,还将建设成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比如组织专家去海外交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上海工作等,而合作方华山医院将输入知名专家和对中国医疗市场的经验。范少飞说,在上海成功运作之后,百汇康护还将陆续在北京、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开设高档医院,接下来的5年内最少将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建设医疗机构。二、药品行业利润奇迹浙江医药:业绩爆增500%的狗年大黑马:89 股指在冲过年线之后再次向下调整,在当前市场信心极度涣散的情况下,ST个股作为跷跷板往往受到资金的关注,但是相比于ST板块来说,那些业绩大幅增长的有保障的股票更加会成为大资金的避风港,中国玻纤、南京医药都是其中很好的代表。因此,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到业绩有大幅增长的股票上,浙江医药(600216)在年初的时候就因为开发新药会引起业绩大增而连拉五个涨停!目前正是业绩即将公布,花开结果之时,其增长500%的业绩预期必将成为各路资金争相追捧的对象!业绩爆增500%的实力品种:公司在做大做强老产品的同时,加快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该公司新产品FED在经过前期的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生产能力和技经水平均有较大的提高,现已成为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凭借新产品FED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2005年上半年取得佳绩。该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86万元,同比增长32.57%,实现净利润3545万元,同比增长379.9%。净利润的增幅远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浙江医药称,由于新产品FED的生产和销售形势较好,预计公司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比上年同期增长500%左右。抗禽流感新药工艺获突破:公司近期抗禽流感新药工艺获得突破。该新药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在羧酸盐低纳摩尔浓度下抑制所有甲型及乙型毒株的神经氨酸酶活性,而且可以高效地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神经氨酸酶,也可用于治疗一种广泛流行的源于禽流感病毒株再分布而形成的A型流感毒株所致的流感。属于国际公认的抗禽流感新药。同时,公司的150吨苯芴醇项目已于今年9月下旬正式投产,该项目生产的苯芴醇供应给瑞士诺华公司用于复方蒿甲醚制剂。根据浙江医药与诺华公司的协议,从2005年9月-2006年8月31日,浙江医药将总共向诺华供应2589万美元的苯芴醇。目前,浙江医药已向诺华大批量供货,主要收益将在2006年体现。据悉,1吨蒿甲醚需配6吨本芴醇,随着青蒿素类药物需求的增长,本芴醇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而浙江医药是我国目前唯一生产该产品的厂家,2006年业绩也将面临大的突破!二级市场上,该股在2005年年初就因为FED题材而受到大资金的强烈追捧,连拉四个涨停板,主力资金做多欲望非常坚决,其就是以为浙江医药的业绩将面临大的突破才受到大资金的疯狂狙击的。目前,2005年年报公布在即,其500%的业绩增长必将再次受到大资金的关注。走势上,该股在周五大盘的下跌中颇为抗跌,底部大单频起。显示已经有资金在开始对其吸纳,在年报行情即将来临之际,该股500%的业绩增长有望成为其再次爆发的导火索。三、药业是否面临频繁诉讼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重大诉讼进展公告:近日,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有关《民事判决书》,就公司与任华房产(下称:任华)拍卖纠纷一案,判决如下:1、被告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任华人民币二百万元,并支付自2005年12月1日起至履行之日止的利息(按日万分之二点一利率计算);2、驳回原告任华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三万八千五百一十元,由原告任华负担二万五千元(已交纳),由被告公司负担一万三千五百一十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公司与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的诉讼近日已执行完毕。在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协调下,公司已支付200000元案款。剩余案款双方在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的主持下,于2005年11月23日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公司于2005年12月15日前一次性向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支付了贰佰肆拾万元人民币,协议内容已全部履行完毕。89 北京博奥公司重组万东医疗工作被终止: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药集团)与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博奥公司)于2005年12月30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一致同意停止继续执行2002年签署的《重组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公司(下称:万东装备)的协议书》,并同意成立工作组,负责按法律程序处理与终止对公司重组相关的各项事宜,争取于2006年一季度内就上述相关事宜达成一致方案并签署相关协议。2006年1月1日起,博奥公司通过万东装备行使的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转由北药集团行使。四、医药行业重组(一)凯龙收购案受挫2005年12月19~23日,主要制药企业表现积极,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制药指数(DRG)持续上涨,19日以317.1点开盘,23日以326.35点收盘。生物股重新表现出活跃态势,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上的生物指数(BTK)19日以671.84点开盘,23日以687.93点收盘。纳斯达克生物指数(NBI)19日以784.91点开盘,23日以803.75点收盘。这一周内,既有阿斯利康发起的积极并购攻势,也有诺华公司在凯龙收购案中遭遇的挫折。2005年12月22日,阿斯利康公司耗资10亿美元介入Atherogenics公司心脏治疗药物AGI-1067的研制开发项目。Atherogenics公司当天的股价上升11%。AGI-1067与立普妥、舒降之和可定一样,属于作用于高胆固醇类心脏疾病的药物,能减少1/3的发病率。它也是第一支直接作用于动脉内附着胆固醇的药物,其主要竞争产品是辉瑞公司的Torcetrapib。尽管最终实验结果要在2006年才出来,但AGI-1067的实验人员坚信它将击败Torcetrapib。据了解,AGI-1067也并非完全值得信赖。去年阿斯利康公司没有按时公布该药物的中期研究结果,甚至在公布前更换了研究组,直到第二批研究人员的工作结果后,才将结果公布,并宣布试验中动脉附着胆固醇明显减少。但此时有消息人士指出,实际上,此前的首批研究结果中胆固醇变化并不明显。如果该药物的确效果明显,阿斯利康公司接手的将是一个极具销售潜力的产品,足以弥补其可定专利到期和Exanta报批失败带来的损失。此外,阿斯利康公司12月23日还宣布与私营生物制药企业KuDOS公司达成了2.1亿美元的收购协议。其收购KuDOS公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实阿斯利康公司的癌症产品部门。癌症产品部门一向是该公司的优势部门,但因为去年依来萨(Iressa)的报批失败,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诺华不再让步:诺华对凯龙(Chiron)公司的收购再次出现问题。凯龙公司的主要持股人之一,占有5%股份的旧金山投资管理公司ValueActCapital在给凯龙公司董事会的信中提出,45亿美元的收购价偏低。ValueActCapital公司宣称将在董事会上对此项收购投反对票。凯龙公司是主要的疫苗、药物和血液检测品生产商,此前诺华公司是其最大股东。为了在疫苗和血液监测领域增强实力,诺华公司在今年9月以前提出收购凯龙剩余56%股份的要约,并在10月底的谈判中提升了收购价。这次对于收购价偏低的说法,诺华公司表示不会再考虑提高价格。德国先灵提高收益:德国先灵公司就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发表利好言论。2005年12月20日,该公司宣布,鉴于2005财政年度持续强劲的业务形势,先灵将在2006年4月的财政年度大会上公布1.2欧元的每股收益。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89 德国先灵还宣称公司已和拜耳就AventisCropScience公司的股权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德国先灵出售了该公司所有的AventisCropScience公司股份,从而获得税后一次性好处7000万~1亿欧元。(二)强生与胰岛素给药系统公司Animas达成收购协议美国强生公司和胰岛素给药系统公司Animas宣布,双方已达成一项最终协议,强生将以现金购买股票的并购方式收购Animas。预计Animas将作为一个独立性实体运营业务,与强生旗下提供血糖监测系统的公司LifeScan公司结合。此次收购使LifeScan能够立即进军迅速发展的胰岛素给药系统市场。据该协议,Animas股东将以每股Animas流通股获得24.50美元。根据Animas2200万股完全稀释的流通股计算,截至预期成交日的交易净值预计约为5.18亿美元(不计成交日的预期库存现金)。强生和Animas的董事会已批准了该交易,预计该交易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Anima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表示,此次收购不仅会为Animas股东和员工带来最大利益,还将造福于众多糖尿病患者。“与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传统疗法相比,胰岛素泵在血糖控制方面有了重大改善,它能够降低糖尿病的长期发病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期待通过与LifeScan的结合,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五、平价药店生存问题曾经以“一元感冒药”风靡北京的平价药房“一元堂”被北京零售药业“四大家族”的嘉事堂收编旗下。一元堂“改旗易帜”:今年5月份,原持有一元堂35%股份的嘉事堂通过增资1243万,收购了一元堂连锁中200多位自然人的全部股份,占有65%总股份从而成为了控股股东。一元堂连锁更名为北京嘉事朝阳医药有限公司,并重新调整了董事会。此次股权变更后,原一元堂药店所有证照变更为北京嘉事朝阳医药有限公司嘉事堂××药店,药店门头将全部更换为嘉事堂药店,此项工作预计8月份完成。至于在股权变更后,原一元堂药店是否继续执行平价路线,嘉事堂在其给记者传真过来的《强强联合,合生共赢》文件中给出了回答:“原一元堂药店推出平价概念,促进了门店的销售,扩大了知名度。从嘉事堂角度而言,将在可控成本范围内尽可能降低价格。”同时,嘉事堂将对原一元堂药店推进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店长竞聘上岗、利润考核、公司资产、资金成本有偿使用等。一元堂曾开创了北京医保定点药店做平价药店的先河,以“平均降幅30%,最高降幅76%”的幅度在京城零售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更是以“一元感冒药”的低价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被嘉事堂“招安”,使得不少人惊呼,一元堂的易帜并不表明平价药店的失败。平价药店是百姓所欢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医药市场的竞争肯定是激烈的,可能某一家药店存在经营管理的问题,但不能就此认为平价药店是不受欢迎或者是失败的。”平价药店进入北京之初受到追捧,人们期待着它给北京市场零售药价的下跌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但之后,药店选址限制、处方药政策和北京药品消费习惯却成为了平价药店在北京发展的“三道坎”。平价店是否不正当竞争:对平价药店充满敌意的药品零售业内人士认为,平价药店破坏了药品原有的利润空间,利用大量从厂家进货的方式降低进货成本,使得普通药店根本无法生存。89 药品销售谁的利润最高:我国药品价格经国家11次下调,降幅已达17.6%;现有的平价药房价格平均降幅大多为45%,依然有10%左右的利润。进货需要9个环节: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无论是经过医院还是零售药店,都离不开9大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各科室上报的采购计划(或向零售药店支付进场费)——医院药剂科科长(或零售药店配送中心)——医生(或零售药店店长)——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或零售药店店员)。六、医药产业大做广告当今,药品广告在我国主要广告媒体(如电视、报纸、路牌)中,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广告宣传对药品推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医药市场上甚至有广告取胜之说。幻想不依靠广告宣传而占领医药市场,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在此次中标的医药保健企业中,上海交大昂立公司已是连续三年中标。昂立总经理蓝先德认为,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将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央电视台的高覆盖率、高收视率、观众的含金量、观众对其节目和广告的信任度等和在塑造企业品牌价值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正是昂立连续三年参加竞标的重要原因。上海昂立公司企划部长说,2001年的招标会,保健品和医药品表现活跃,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在人们的正常生活支出中,健康保健的比例相对较大。从这一方面来说这算是今年投标会医药保健企业活跃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表明医药企业已越来越富竞争力,同时在竞争观念上也更富挑战性,一改以往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红太阳集团企划部主任是这样认为的,2001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投标出现了医药企业异常活跃的现象,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在以前的几届投标会上唱主角的产品,今年却没有特殊的举动。酒的产品周期已经过去了,VCD在市场上是供过于求。医药企业在今年竞标中央电视台广告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际大环境造成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加入WTO的情况,要使自己能和国外的医药公司相抗衡,首先就要求我们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是要在一个覆盖率高、信任度的媒体上打广告,使自己的产品深得人心,可以这样的说,无投资就无发展,广告促进发展,所以保健品和医药品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把自己推出去,让自己深入人心,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做好铺垫。针对“在中央台做广告,会把广告费用分摊给消费者”的说法,昂立营销总部经理认为,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强势媒体的传播,能更为及时有效地把有品质、有内涵的品牌推向更庞大的受众群,实际上是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正是规模经营的基本特征,并不存在着“把广告费用分摊给消费者”的问题。以“昂立一号”的推广而言,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特殊宣传效果,迅速在各地销售商中建立了知名度和可信度,从而有效地渗入庞大复杂的销售系统,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推广成本。作为高科技产品的昂立一号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适合于普通消费者的价格体系,这正是一个关键的原因。OTC市场的诱惑:现在,医药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向健康投资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追求热点。近年来,全国医药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提高到15%以上,少数地区已上升到20%至30%。预计这种势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行将还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国内企业就不约而同地开始重视创OTC名牌商标,重视OTC广告宣传。89 商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商标的竞争,OTC市场是品牌消费,一个好的商标,对消费者来说,有文化和心理方面的消费价值,对厂商有信念成本节约的价值。利用商标来占领OTC市场,将是医药企业的重要手段,用企业商标树立整体企业形象,用药品的商标突出药品个性。人们在脱离了医生的直接指导。寻找OTC药品时,想要的是能给健康以承诺的产品。大众心理认为与知名度高的企业做买卖时,不必去做咨询调查,买名牌,大可放心使用。OTC的药品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而广告中以电视广告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国际上的OTC药品广告中有98%是电视广告。因此,医药企业通过竞夺央视黄金时段创OTC名牌商标,不断提高知名度,也就成为必然之举。医药企业尚处舆论造势期:一些医药业内人士称“国内的医药保健制品开发尚处于舆论造势阶段,真正效益好的医药企业很少。”我国的医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如果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就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内地尽管有各种医药企业近4000家,但是没有一家在技术与产值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没有健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风险投资机制来帮助不同阶段的医药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技术成分高、风险大的项目。因为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可能对医药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企业进行投资。再加上医药保健制品的研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淘汰多、投资高,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既能保持国际成功经验又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风险投资机制。只能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才能弥补国家财力的不足,并通过风险投资机制调动民间或国外的资金来发展医药产业。结论:私人医药给原有医疗体制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行业重组趋势加剧。第三章行业发展趋势第一节整体发展趋势一、医药行业快速增长2005年前五个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医药行业近五年来的盈利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05上半年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比2004年略有下滑,但重点上市公司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药品降价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较大,降价政策的出台不可避免,化学制药行业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原料药企业形成较大影响。医药行业作为非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而与行业政策有较大的关系。下半年将会出台的医药政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居多。下半年医药行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抗生素企业面临进一步降价的风险;原料药企业中重污染的企业面临较多的环保压力。医药制造业上半年保持快速增长医药行业月度经营指标及增长情况1999~2004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9.4%,2005年前5个月的销售收入增长略快于这个速度。2004年医药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原因除了产品降价和成本上升之外,还有2003年医药制造业总体经营指标水平较高(2003年爆发的“非典”89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因素。2005年前五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8%。目前看来,虽然医药行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趋势未变。盈利能力仍然较强医药制造子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变化200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与04年基本持平,但略低于03年的水平。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的影响下,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未大幅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制剂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在去年五月降价后出现仅三个月左右的下跌,去年四季度开始处于上升阶段,目前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年的降价将使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再次下降。目前,化学原料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恢复到04年上半年的水平,但受药品降价、化学原料高位运行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后期情况不容乐观。中成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盈利能力有所减弱,主要是由药材价格上升引起的,目前药材价格有所稳定,子行业的盈利能力回升到04年的平均水平。生物制品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生物制品行业规模较小,产品重复,竞争激烈。近五年医药制造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资金利润率情况医药行业近五年来的资金利润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比较消费品制造业中的食品饮料,化学制品行业中的基础化学原料、制品和医药行业及子行业的资金利润率,化学制品行业的资金利润率在前几年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速上升,预计05年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将有所下降。医药行业受政策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一定的波动。总的来看,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好于其他几个行业。二、药价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2005年四月以来,药品降价再次成为医药行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最初的征集意见稿的出现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药品降价的幅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行业协会纷纷要求修改方案。但从大环境看,药品降价已是势在必行,但降价幅度可能不会有原先那么大。降价的心理预期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高端抗生素的降价预期直接影响了原料供应商的生产计划。在降价预期下,试剂生产企业对原料药的需求将变得谨慎,尽量降低库存以降低降价带来的损失。对于这些畅销的药品,原料药企业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市场需求确实存在,生产必须进行;另一方面降价预期影响制剂企业的需求量,产能受到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89 三、人民币升值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医药行业属非周期性行业,受外部宏观因素影响不大。但各子行业由于其特性不同,受各宏观因素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医药商业主要受内需拉动的,因此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不大;中药行业的主要成本是来自于国内中药材,而98%的产品都是内销,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也不大;但以出口为主的原料药制造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后价格优势降低,会受较大不利影响。化学原料药竞争力略又下降:化学原料药是医药行业的外向性行业。我国作为原料药转移生产的主要受惠国,近年来原料药出口增幅分别在25%以上。化学原料药竞争力指数在2003年达到高峰,04年竞争力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1月开始,我国将原料药的出口退税率由15-17%降到13%,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减弱,虽然整体出口总额依然增加,但在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对于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如VC和6-APA系列品种市场已比较成熟,价格波动受供需影响较大,因此汇率变动是次要因素。而对于特色原料药而言,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相对低的进入壁垒使得多数产品价格逐步呈下降趋势,出口商提高外币报价的可能性较小,本币升值将导致销售收入和利润率的下降,但对于能及时调至产品结构,保持高毛利率的厂商而言,可以凭借新产品销售弥补利润损失。化学制剂药竞争力大幅提高:我国化学制剂药的竞争力提高最大,从02年的-0.58上升到04年的-0.09。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大部分进口药品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和国内仿制药竞争,从02年开始进口制剂金额出现大幅下降所致,进口药在国内医药市场的份额由原来的15%下降到6%左右。另一方面是西药制剂13%的退税政策未作调整维持了西药制剂较好的出口态势。目前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纷纷开始建立符合欧盟和美国FDA要求的制剂基地,以开始高毛利制剂产品的出口,未来我国制剂药竞争力还有望大幅提高。结论:2005年前五个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第二节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一、搞艾滋病新药研发瞄准中药资源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让百姓了解了肩上的重担。若干年前,刚听到“艾滋病”三个字的时候,人们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认为与己无关;但自1985年中国出现第一例艾滋病,并在数年间迅速蔓延到人们生存的各个角落,人们开始“谈艾色变”。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其传播途径无非是血液、性及母婴三种,正常的交往与接触根本不会传染。为什么目前艾滋病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并且艾滋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由于艾滋病预防知识匮乏、因贫困而卖血、性生活不健康等等行为,导致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悄然传播。这不仅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众所周知,由于,目前尚无可医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因此,预防成为了当前的关键任务。为了抵御艾滋病,一些有志之士把“防艾”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事情,像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7年如一日,倾尽心血义务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同样许多医药企业也在积极加入抗艾运动的阵营中,广西源安堂药业就是其中一例。其率先发起了“中国首届艾滋病网络有奖知识竞赛”,宣传防艾抗艾新知识,并荣获政府授予的“特别贡献奖”。89 近年来,抵抗艾滋病的新药研发瞄准了中药。从传统中草药资源中研发抗艾滋病病毒(HIV)新药,成为国际新药研发的活跃领域。至今,有关研究人员在1000多种常见中草药中发现,有100多种具有抗HIV活性。众多企业将精力逐渐转移到抗艾中药方面,抗艾中药行业现在所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中药作为中国的战略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而抵抗艾滋病事业又关系国计民生,因此抗艾中药的研制既符合大势所趋,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多收益;不过,利益的驱动往往会促使众多企业的加入,这一方面可以推动整个市场的迅速成熟,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面对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专注于生态事业的源安堂药业针对艾滋病人群感染及发病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药工程技术研制了AX抗菌洗液。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在1∶10的浓度下作用1分钟,对艾滋病体外杀灭率可达到100%,可谓是名符其实的生态杀菌抗艾产品,这无疑为抗艾中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二、保健品市场萧条的三大突出症结保健品市场萧条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大部分时候我们在怪罪保健品企业的行为操守,对市场混乱后引发的全面信誉危机,成为批判的首要要素,无论品牌企业还是一般的保健品企业,想对这个行业做到巨头变得越来越渺茫。从现实看,企业的销售路径也越来越窄,盈亏要求执行条件也异常苛刻,结果损落的保健品企业多数无法自拔,几千家保健品企业只有几个品牌在市场中支撑,行业萧条成为景观。倡导的全民保健,市场力量的无穷目标,导致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格外兴奋,回首,虽然大部分市场调研机构与咨询机构在做数据统计与市场检测,但对于行业的评价前景好于困难,因此,决策者对于保健品投放市场有着说不出的痛,我们看行业、看个体,徘徊不前的局面、下滑的局面到底由于什么引发的,需要有一种清醒的声音。目前看来,保健品市场的低迷与萧条,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行业反省,健康的标准与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否可以支撑行业快速的发展,是否可以把健康行业的整体布局与保健品销售联系起来等等,都需要着力在现阶段加以思考。单从保健品市场分析,企业过度关注营销利益的时间判断,希望在企业希望的时间里面把战略或者战术的落实现实化,因此,在所有的行销理念上,寄托于好的战术与好的利益模式上,而忽视对行为之外环境与人力之间的互相作用。从操作者的角度看,先进的保健品销售方式已经远远滞后于消费思想,包括我们的整体市场对策上。症结一:错误的咨询数据误导企业企业在行业整体上看是有着信息交换盲点的,也就是企业自身在行业里面,无法正确理解到行业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而这些变化逐步积累后就形成了一种症结,比如变化中的消费支出阶段性上,变化中的消费厌恶程度上等,长期以来企业延续战术将无法适应,因此,企业借助于咨询机构的帮助,希望咨询机构的专业能够帮助企业矫正错误,而往往这个互相搭配的咨询,从大多数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有许多企业想借助与一些咨询机构提供的策划与方案,达不到应该有的效果与目标,什么原因?大家会讨论是企业内部执行的问题、是团队合作的问题、是市场变换的问题、是企业资金的问题,当然原因存在的矛盾后来分析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企业在折腾以后,发现这个行业的凶险并不是企业所追求的一个机会,而是错误的咨询误导企业前进的细节。为什么我们要反省咨询这个环节,而不需要去探讨执行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所执行的标准是否准确,咨询企业所给予的案例可否能够成为它操作市场的依据,不难发现,我们对行业内一些企业作了调查,接近半数以上对咨询公司提供的决策依据,或者执行策划不满意,浪费大量的资金,吃了一回“闷黄连”,原因在于咨询企业在做策划的时候,考虑的是企业的效益问题,提供大量时间与效益的数据,89 没有一个咨询公司会提供一个策划方案里面有风险依据,因此,本身存在的风险转嫁到了企业里面,好比本身有质量问题的东西硬推广上市,这样的策划换来了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转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此,错误在于我们的风险机制是否可以让企业去做尝试,而这个尝试往往是血的代价,最终,市场也乱了,企业也乱了。症结二:高价保健品拒大众于门外商品价格高,导致销售力下降是销售领域的主要现象,所以高价商品往往走精品的销售道路,开设专卖销售。而目前保健品走的路大部分销售对象是高价消费者,比如退休教师、机关干部、企业白领、专业人士等,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一种提法,买保健品的就是一群有钱人,而我们针对的消费对象与策略就有了针对过节消费、送礼消费、专业服务消费等,目的就是挖有钱时段的消费潜力,因此,保健品节日消费成为一种惯例,成为一种高端消费产品。那么处于这样一个消费构架下,保健品起伏不定与季节消费成为必然现象,与我们倡导全民保健意识的愿望相差有点远,想要大众购买的意愿时候不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目前保健品销售价格日平均在消费4---8元之间,有的甚至更高,低价保健品数量很少,而购买也必须是按照企业强行配置的标准购买,比如一个月、三个月、甚至一年的量来捆绑销售,所以动则上百元的保健品成为一种时尚,许多老百姓按照我们目前的消费能力是无法承受的,也就是我们企业在设定销售标准的时候,就已经把普通与大众化的销售行为取消了,当然,企业愿望每年的消费意识在改善,愿望老百姓均参与健康保健,但现实的与意愿相差很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保健品不是为大众准备的。高价格保健品拒大众以门外,是处于医疗整个环境有关系,健康总是与疾病有关联,消费者对于保健的意识处于开发阶段,需要几年的时间等待,而长期把保健品定位在高端领域,必定将抛弃大量普通消费者,所以我们目前的道路越来越窄,大家集中在一个高消费阶层进行争夺,而这个高消费阶层是比较理性的,也是就是消费的对象始终保持在相等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开发新的消费战略,那么它的消费潜在能量就会耗尽,到那时,我们保健的性能上将是无法挽回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销售模式,做烂的一天总是要发生的。症结三:行为单一粗糙经营健康理念保健品走进我们的视野时间并不长,从单一的辅助治疗疾病到现在的保健身体,有着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所采用的保健品形象宣传已经不能够推敲了,市场从来没有怀疑过保健品本身的需求,而是我们操作的行为,变成了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导致健康保健的整体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销售者来说,保健品就是对健康的最终解释,大量健康的标准笼统归结在保健品的销售策略上来了,大有不吃保健品就没有健康的意思,所以打包式的保健品销售理念的出笼,已经把健康的所需要的元素变成利益,等到消费者清醒健康并不是吃保健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多年销售路数就将不复存在,市场凋零的现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粗糙经营健康理念,是保健品企业推广的弊病所在,采用打擦边球的方式、嫁接的方式、甚至于欺骗的方式把消费健康的需求破坏了,无论从传统的中药保健、化学保健、食品转化保健等,取悦市场的机会将不在存在,把健康的所有属性等同于一种行为的时候,自然,影响力将大大降低,要正确树立健康意识,引导消费健康结构,细致做好产品的不同健康理念,无论亚健康也好、疾病吞噬健康也好,需要有合理的、针对不同构架的消费理念,从现实的出发点看,转变健康产业的消费理念,把理念的形式具体化,传达一种信念与需求结合的路子,让出单一的保健品观念,回归健康新体验。89 保健品市场三大突出症结是目前需要面对的客观问题,不是企业个别的问题,症结在说明我们的希望仍然存在,保健品区域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服务优势都是我们转变思考的现实基础,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逐步把保健品优化组合,在相同的环境下,走不同的战略,创造不同的细节战术,拔除症结所带来的无限弊端,成长保健品的另一番风景。三、2006年药品零售:争夺处方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药店将基本实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麻醉药等九大类药品将全部退出零售药店,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等必须凭处方购买。对此,业内分析人土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这些新规将零售药店又推向一道“生死坎”。在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与医药分家改革远不同步的现状下,医院几乎垄断了处方权,零售药店“吃”不到处方,生存肯定更加艰难,明年将掀起一场更为激烈的医院处方争夺战。对零售药店来说,追逐人气是经营的第一要素。为此,药商们都看好买药人群最集中的医院周围,于是,“药店包围医院”几乎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一大风景。四、民族医药的尴尬与曙光我国在发展民族医药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民族医药的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但是,民族医药的发展也有一些有利因素。由于我国民族医药大多集中在边境地区,因此可通过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来推动其发展。如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6国相互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其中,壮药已经纳入降税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内,壮药出口税率将进一步降低,最终有望实现零关税。民族医药的发展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然而,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开发日益重视,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民族医药也开始受到各方的重视,尤其是当地政府的大力资金支持以及业内企业的积极投资,给民族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近日,国家民委邀请各界人士在北京召开民族医药发展规划座谈会,就加快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民族医药发展规划以及民族医药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就民族医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有关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药材标准以及国际贸易更是成为新的讨论热点。但令民族医药人士难以接受的是,经过近年的发展,民族医药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民族医药的发展存在着医药脱节、研发无力、管理不当等问题。在开发环节,存在对民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尊重不够,往往用中医药理论套用民族药,用西药的规范要求民族药;在流通环节,民族药很难进入医院,只能在其他市场上自由竞争。实际上,民族药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获得了诸多人士的认可,民间使用民族药的历史与中药一样悠久。据国家民委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民族医药品种已达8000多种,有生产企业约200多家,2004年实现产值约55亿元。但是,有一个尴尬的情况,由于在取消民族医药的地方标准上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制约了民族医药的发展。同时,民族药进入医保系列的特别少。“从目前来看,还不到50种,与上面8000这个数字相比,比例确实低得可怜,这对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组长李磊对记者分析道。从当前来看,民族药作为一个弱势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它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对基础研究也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比如套用管理西药的模式管理民族药、急于规范化、急于与国际接轨,结果导致民族医药的发展走了一些弯路,发展水平也高低不一。89 过去由于民族医药政策落实不够,发掘整理和继承弘扬工作比较滞后,民族药基本上混在中药的大概念中。近20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药的开发和经营逐渐被提上议程,目前已逐渐成为各地区医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据他透露,目前日本许多医药机构纷纷派出专业人员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收集验方、偏方,冀望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换来较大的经济利益。这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产业化程度偏低:近年来,虽然有一些民族药新药产品相继面市,但从总体而言,仍然品种少、档次不高,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欠缺。据《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排序》统计,全国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前20名药品销售额总和还抵不上国内一家大型医药集团的生产总和。以维药发展为例,目前新疆每年的药品销售产值约30亿元,但新疆当地制药企业的销售只占20%左右,几家维药厂的产品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与维药的发展类似,其他民族药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生产多为小作坊式,工艺简单,技术、质量标准不高;生产企业大多缺乏科学的营销手段,没有专业的销售人员,产品知名度低。与低水平的生产状况相比,民族成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更是迫在眉睫。以贵州苗药为例,2002年底,贵州154个民族药经SFDA的严格审查,正式上升为国家(试行)标准,随着国家2年试行期的结束,大量民族药遭受了被抢仿的境况,这无疑给刚刚起步的苗药工业带来了重大打击。对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黄瑾明分析道,民族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这些企业都是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全国广大地区鲜为人知,城市医院能开民族药处方的医生更是鲜见,进入医疗市场主渠道的产品屈指可数。同时,各个厂家的营销代理制度不完善、虚假广告屡有出现、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等现象,使民族药被挤压到医药市场的边缘,极不利于民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曙光已现:据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市场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我国民族医药大多集中在边境地区,因此可通过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来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如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6国相互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其中,壮药已经纳入降税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内,壮药出口税率将进一步降低,最终有望实现零关税。显而易见,壮药这几年的发展和它所拥有的地理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据李磊介绍,目前国内民族药做得比较成功的是藏药、苗药和壮药,且主要集中在广西、甘肃、贵州等地。虽然部分民族药的发展形势喜人,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民族药依然是弱势产业,仍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仍在于资金和人才缺乏。据了解,目前有关专门拨给民族药发展的专项资金几乎可忽略不计。同时,民族药方大多属于口授,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结论:艾滋病新药研发瞄准中药资源,保健品市场萧条的三大突出症结。第三节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一、需求方面(一)药品零售:争夺处方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药店将基本实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麻醉药等九大类药品将全部退出零售药店,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等必须凭处方购买。对此,业内分析人土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这些新规将零售药店又推向一道“生死坎”。在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与医药分家改革远不同步的现状下,医院几乎垄断了处方权,零售药店“吃”89 不到处方,生存肯定更加艰难,明年将掀起一场更为激烈的医院处方争夺战。对零售药店来说,追逐人气是经营的第一要素。为此,药商们都看好买药人群最集中的医院周围,于是,“药店包围医院”几乎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一大风景。医院一般经营的都是新的、价高的、利润大的药品,一种新药上市,药厂首先会选择在医院推广,差不多过渡半年到一年后才会进入药店,这时医院又转向另一种新药的应用,因此药店在经营品种的跟进方面显得非常被动,永远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而老百姓又只认商品名,不看化学成份,根本不会到药店来买药。现代国际市场研究公司(MIMR)2005年在京沪穗三地的调查显示,总体上有31%的受访者表示有“到大医院看病后,拿着处方到外边药店买药”的经历,而“价格便宜”是其选择药店买药的主要动机。药店药价便宜的关键在于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一般常规药品价格比医院可低达20%左右。价格永远是市场竞争最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药店只要具备价格优势,争取医院处方就大有“作为”。在这一点上,平价药店的出现不仅带动了各个城市整体零售药价的下降,也触动了医院的处方外流神经。平价药店“大幅降价、让利”可以为其争来处方的一方市场,但对和医院价格相差无几的连锁药店来说,价格显然就无多大优势可言。另辟蹊径“目前我国药店整体处于微利时代,围绕处方所采用的种种方法挽回的利润只是杯水车薪。药店想要摆脱‘处方饥渴′,必须从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有业内人土如是说。创新就是“魔法石”。在此点上,上海同天药店就是一个样板。500平米大的同天药房年销售额高达1300万元,日营业额基本稳定在4万元左右,原因就在于同天在吸引医院处方上的创新经营——品种的错位、补位。同天原是上海复星大药房旗下的一加盟店,2003年9月脱离复星后,打起平价药店旗帜。由于药店负责人是从海军部队转业,和海军411医院的关系很好,同天“幸运”地成为了海军411医院的自费药房,在经营品种上与医院药房进行错位、补位经营,即根据病人和处方医生要求,设立抗肿瘤、神经系统专柜,销售毛利率较高的抗肿瘤药、新特药、进口药等医院不进的处方药。缘何医院会放弃这部分品种而转给药店经营?据总经理苏才保介绍,由于医院药品按规定必须从药品批发公司进货,这部分高价药、进口药、前沿药的采购成本很高,药品滞销的风险大,医院不愿经营。而药店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药价相对便宜一些。“当初我们也是把它当作一种试验,没想到经营了八九个月以来,却获得极大成功,在业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于这种经营弥补了医院处方药的不足,药店不用费“九牛二虎之力”就可引得处方自己“找上门来”,业内羡慕同天的“待遇”同时,也大为看好其发展。由于涉及医院利益方面的种种复杂问题,我们的这种经营在一个多月前已经“知难而退”了。同天的遗憾其实是我国当前零售药店所处弱势地位的反映。处方药凭处方销售需要整个医疗体系改革的配套。但是,与国家药品分类管理进程相比,医院的医药分家几乎仍没任何进展,这使得现有的药店正处于‘尖峰时刻′,谁有资本和医院博弈,谁才能适者生存。(二)商务部五大举措促进医药产品出口89 近来,国家有关部门在促进医药产品出口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商务部继2005年11月下旬认定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15个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后,又于11月29日会同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为“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医药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取得了长足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出口总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双双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123.6亿美元和101.3亿美元。今年1—10月,医药产品出口额为12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2%。在中药、西药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出口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关于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提出,在2010年之前,基本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药产品研发体系,逐步提高医药产品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全面增长,争取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保持12%,力争创立20个医药自主品牌。《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一是培育出口主体,优化产品结构,包括建设国际医药出口基地,确定和培育重点企业,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创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出口名牌等。二是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境外注册认证,包括鼓励风险基金进入医药研发领域,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强医药产品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推动医药产品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工作等。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包括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发工作,促进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加快实施医药产业“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以医带药”市场战略的实施,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等。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调,包括建立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适时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海关编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医药产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五是完善中介机构,加强信息服务,包括鼓励企业参加专业展览会,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加强中介组织建设等。据商务部科技司负责人透露,商务部将充分发挥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协调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医药产品出口。商务部将重点抓好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树立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医药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宣传、推动医药企业“走出去”等工作,努力为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二、供给方面(一)中国医药“蛋糕”吸引跨国制药企业抢滩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罗氏……越来越多跨国制药公司的洋名为中国人所熟悉。一份研究表明,自2002年初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在华设立第一家开发中心,仅4年时间,众多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机构都在中国“安营扎寨”,加快本土化,争夺中国医药市场份额。中国医药市场的“蛋糕”的确诱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惠鲁生说,中国目前人均年消费药品100元,而美国为6000美元。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未来5年,中国的医药消费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跨国制药企业研发机构纷纷移师中国,缘于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大,去年辉瑞等10家最舍得在研发上花钱的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额的15.9%,而且风险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相比之下,在中国的研发成本要低得多。以临床试验为例,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约比欧美国家便宜30%。89 跨国制药企业进入中国,瞄准的另一个目标是丰富的中药资源。尽管中成药的出口和销售受到种种限制,但并不妨碍跨国制药企业对中药的青睐,中药资源成为它们期待的财源。最典型的罗氏公司,以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为原料生产“达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惟一推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在此之前,诺华公司对中药青蒿深开发的药品,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采购目录,大量应用于非洲的虐疾治疗。陶剑虹说,由于化学新药研发成本高昂,加上市场本土化的要求,跨国制药企业中国研发机构筛选新药时,更多关注中药材和中药产品,利用其先进的化学工业技术,从中药产品中提取有效成份,研制出新的化学药品,给中国的中药保护和开发带来压力。应对跨国制药企业的涌入,除了“刻不容缓”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应加快研发与创新速度,以竞争换技术,每个技术领域至少引进两家跨国制药企业进行研发,鼓励它们之间的竞争,扩大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加快制订反垄断法,形成有效的反垄断机制。(二)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开业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第三方专业医药物流公司——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庆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该公司是由国药集团药业股份公司、美国安维世远东有限公司、台湾久裕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7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一般药品、特殊管理药品、低温药品等的仓储、分拣、包装、配送、加工、咨询、凭证管理、退货处理和增值服务。并建立有完整的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ERP、WMS、BARCODE、RF、EPS、AS/RS等技术,对物流中心的各项作业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该公司将整个库区科学划分为高架立体库、重型料架、轻型料架、流利架、播种区、自动分拣区、特殊管理药品区和低温冷藏库等区域。库区设置带有报警装置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库区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软硬件上均设有完整的冷链管理系统,确保低温药品诸如疫苗、生物制品等的储存、运输处于严格管控之下。该公司物流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能满足年销售额220亿~260亿元人民币货值的物流需求,极大提高药品在流通领域的存储、运输、检验等质量标准,对医药行业流通领域的资源整合、杜绝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降低药品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三)医药:朝阳中把握细分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农村医疗改革,国内医药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同时,医药行业竞争加剧、原料药企作为将会更大,原料药预计2006年需求将有所增长,但是药品降价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稍微看好。2006年国家医改政策的走向将成为市场热点,农村合作社的建立预计将打破目前医药市场中中、高端产品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一些国内普药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将扩大。国家医药政策将进一步引导我国医药市场和行业的竞争向纵深发展。那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生产上规模、营销网络发达的企业将在日益严峻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那些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重复生产型的企业将在竞争大潮中逐步遭到淘汰。可以预见2006年将引发以价格为中心的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较量,进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性的组织重构和医药板块相应的兼并重组浪潮。国家发改委称,药品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预计2006年还将有一批药品实行降价。从2005年药品价格下调看,降价平中将集中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药品,预计2006年受降价不利影响还将是:化学原料药企业和部分生物制药企业。89 根据上市公司三季度季报以及行业1-9月数据比较。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行业代表性强,收入占全行业的73%,但是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总额仅占46%。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总量接近全行业一半,同样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行业代表性最差,收入占全行业的17%,利润总额占17%。不过盈利能力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在国际上,医药主流盈利模式是依靠新药研发和专利获得高额利润,TOP10医药市场上的药品在市场中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国内化学药企业基本为仿制药企业,其盈利模式依靠传统的策略,即加强营销力度以及扩大产量、销量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国内中药行业具有独特性,主要中药公司依靠秘方、品牌以及营销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结论:药品零售:争夺处方;商务部五大举措促进医药产品出口;中国医药市场吸引跨国制药企业进入。第四节价格走势分析国家发改委认为,药品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预计2006年还将有一批药品实行降价。从2005年药品价格下调看,降价平中将集中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药品,预计2006年受降价不利影响还将是:化学原料药企业和部分生物制药企业。对医药行业的许多人来说,2005年并不好过。在2005年医药市场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虽然,医药行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高、行业利润也相对较高,吸引着业内外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并购重组成为这几年医药行业的主旋律,但今年行业的并购重组似乎并不理想。华源集团在业内可谓纵横捭阖,先后收购北京医药集团、鲁抗集团,但自己最后却沦为被别人收购的命运。最近,甚至传出此前在资本市场得心应手的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也淡出云药管理层,暂时歇手。无疑,并购重组仍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但回顾2005年,这个行业受到政策的影响更大。第17次药品降价: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的基础上,2005年从10月10日起,又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在此次降价的前期,降价方案就遭到了行业的强烈反对。在5月,降价方案才刚传出,24家医药行业协会就集体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希望国家能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减轻降价幅度。从出台的降价方案来看,降价幅度有所降低,此前传出的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这次降价所涉及22个品种,都是临床使用量非常大的品种,主要是高档头孢类,以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为主,同时还有胸腺肽、干扰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等品种。这对国内的制药企业,特别是抗生素制药企业将造成重大打击。自政府恢复对部分药品价格实行管制以来,此次药品降价已经是第17次,据统计,2001年至今,我国已降低了近1000种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累计降价总额约300亿元。但从降价的效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相关医药企业感到压力很大,而患者依然觉得药价贵。非处方药定价权下放:2005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的通知,对政府制定价格药品范围、形式和权限进行了调整。在该通告对外公布之前,部分医药企业和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已经得知了该消息。2005年6月底,该协会在征求会员企业的意见后,向发改委递交了《关于改变非处方药价格管理权限问题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简单下放非处方药的价格管理权限会导致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89 ,希望发改委能够对新方案重新考虑并暂缓执行。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地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同一药品的各地方最高零售价出现差异。这将可能造成企业各地区窜货现象增加,不利于企业经营。再者,如果企业将每个品种分别拿到各省市去申请定价,也会导致人工费、材料费、差旅费等各种费用的增加。目前,哈药总厂、同仁堂、西安杨森、拜耳等企业都对药品定价新政表示了担忧。由于非处方药的定价权下放到地方,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同一药品的各地方最高零售价出现差异。这将可能造成企业各地区窜货现象增加,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药品招标、抗生素“限售”以及安全生产和环保等政策要求,在2005年继续存在,也对医药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药品招标采购导致生产和流通企业怨声载道由来已久,医药企业毛利率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但凡中标品种油水不多,价格过低,影响医生处方积极性,往往出现“不中标等死、中标早死”的状况。有的企业反映,已中标的药品,医疗单位还暗中强行向医药企业索要赞助费、入门费等。这都对医药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过去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此前发展医药行业的时候只注重利润。今年以来,触及每一个生命个体利益的“医改”引起全社会强烈关注,医疗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口。由于医改牵涉太多矛盾,数易其稿的新医改方案迟迟不能露面。不过,相关革新办法已在国内悄悄推进。据12月15日《新京报》报道,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在试行单病种限价方式,控制医保资金浪费,而卫生部也在做相关调研,有意借这一举措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笔者以为,单病种限价仅靠医保部门单方面推进远远不够,更需要作为执行主体的医院积极配合,而医院方面若能从规范诊疗流程、严把医疗质量的角度出发“自我限价”,给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治疗方案,那么功效将完全不同。一直以来,美国、法国、德国等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都是单病种付费方式,病种数达几百种,基本覆盖了常见病。10多年前,我国也曾经想过采用这种办法,但后来不知何故未能施行。目前我国医保结算方式仍以按项目付费为主,这其实是向医院放开了闸门。因为是敞开了门随便收,不少一心想创收的医院怎么会轻易放过赚钱的机会?“大处方”、“大检查”、滥用抗生素等过度服务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由于信息不对称,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判断是否被“过度服务”,而掏医药费的医保部门则完全有条件牢牢把紧药费大门。可目前国家医保部门的角色似乎比较被动,并未能与医疗单位形成牵制局面,花国家、花大家的钱不心疼,大量医保费用白白流失。医保资金就那么多,这一“不心疼”可不是个小事,不仅仅让医保覆盖面提高不了,参保人群也随着多花冤枉钱,毕竟还有20%的药费还得自己掏腰包。现在,医保部门终于鼓足勇气开始收紧口袋了,对部分单病种实行限价,这是个好趋势。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北京市今年已在阑尾炎、白内障、甲状腺肿瘤等7个项目上实行单病种付费。不过,照这样的推行速度,还是太慢。而且实际上,还只是医保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医院本身没有积极性,而缺少了医院这一方的主动配合,这一改革措施实施起来难度会非常大。一方面,医院可以找个名目绕过实行单病种付费的项目,另一方面那些门庭若市的大医院,完全处于卖方市场的垄断优势,根本不在乎这些“雕虫小技”,因为他们即使放弃医保人群可能也不会伤筋动骨。89 不过,这对国内搞得并不好的医院来说,却是一个扭转形象、争取市场的好机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则是看准了这一苗头,在国内率先推出128个单病种限价项目,4个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比市场平均价让出1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了来自外地的众多病源,这在竞争策略上其实已经为国内中小城市医院提供了一个范本。医院自身主动出击市场,自降成本、让利于民,与医保部门向医院推行的单病种付费相比,执行效果截然不同。笔者以为,在医改新方案出台之前,只要医保、医院两头能都先“热”起来,去挤压医疗服务中的浪费现象,“看病贵”也可大大缓解。当然,不管是医保部门制定限价病种,还是医院自我限价,一个惟一的大前提不能丢,就是医疗质量和规范必须保证。传统专利中药涨价“解码”:涨价政策不会扩大化。2005年12月6日,云南白药公司发布“关于调整主要产品价格的公告”称,经云南省发改委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本公司主要产品“云南白药胶囊”两个品规、“云南白药散剂”及“宫血宁胶囊”的最高零售价将分别进行调整。其中,“云南白药胶囊”0.25g*16每盒由17.30元调整为20.70元、0.25g*32每盒由34.60元调整为40.40元,“云南白药散剂”每瓶由10.50元调整为12.10元,“宫血宁胶囊”0.13g*18每盒由18.20元调整为20.85元。上述三个品种共四个品规最高零售价平均涨价幅度达16.55%。今年,与云南白药公司情况相类似的片仔癀、东阿阿胶公司的主要产品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最高零售价。由于“云南白药”的原料来自于云南这个动植物王国特有的原生药材,长期无序采挖,资源日渐枯竭,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幅上升,导致供求紧张、价格飞扬。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保持药材原生态,并平抑药材价格,云南白药公司近几年不断加大原生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致使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急剧攀升。同为国家一级机密技术的“片仔癀”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片仔癀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主要原料为野生麝香,但鉴于麝数量骤降,面临灭绝,国家将麝列为濒危保护动物,致使片仔癀麝香原料供应链紧绷。为了缓解原料供应压力,片仔癀公司近几年拨出大量资金参与国家麝保护计划,以换取麝香原料的稳定供应并谋求双赢。在政府对药品持续降价的同时,给予像云南白药、片仔癀这样的中药企业主要产品以适度的涨价,是对相关中药企业的一种扶持和补偿。这对于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延续传统专利中药的优势、促进传统中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经济杠杆,产品价格涨价与利率、税收一样,对相关企业的产品产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到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两家公司,这种作用的效果无疑是积极而正面的。例如,2003年6月片仔癀公司上市时,虽然其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相对保持稳定,但滞涨的迹象已然十分明显。时至2004年末,甚至出现收入增加、净利下降的背驰局面。个中除了短期投资损失外,“片仔癀”系列产品所需原料麝香价格飙升,吞噬利润。2004年底至今年以来,片仔癀公司获准“片仔癀”系列产品三次提高零售价,致使经营业绩由前期谷底大幅反弹。据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片仔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65.65%,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1.17倍;净利润6,571.24万元,同比增长27.39%,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1.57倍。由此可见,产品提价对片仔癀公司整体业绩回升产生的影响巨大。近几年,云南白药公司经过品牌整合、新品种开发以及引入经营理念,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保持快速成长态势。2005年第三季报告显示,云南白药主营业务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34.36%;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40.04%。其中,本次涨价的“云南白药”系列三个品种四个品规发挥了支撑作用。此次涨价是“云南白药”产品系列1999年以来的最近的一次,它将有效缓解云南白药公司因投资经营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从而令云南白药公司继续保持高成长的发展趋势。89 在一般情况下,当产品价格涨价时,企业从产品经营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高;反之,当产品价格降价时,企业从产品经营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可是,在现实经营活动中,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未必都能够得到验证。诚然,产品价格涨升,从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盈利之间的差距,差价扩大等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经营规模有效放大的基础上,离开了这个前提,产品价格对于企业利润增长毫无意义。因此,价格变动常常犹如一把“双刃剑”。操作得好,即在产品销售增长的条件下带动赢利大幅上升;反之,操作不当,反而会使产品销售萎缩,利润下降。例如,东阿阿胶今年以来对主要产品阿胶系列因应其经营成本适当提高了零售价,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这本来是一些医药类公司可望而不可求的好事情,然而对东阿阿胶而言却事与愿违。2005年第三季报显示,东阿阿胶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5.95亿元,同比下降6.44%;净利润7880.43万元,同比下降13.26%。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东阿阿胶尽管拥有传统补血制剂阿胶,但缺乏产品独家的市场垄断性。当东阿阿胶产品涨价后,阿胶产品市场零售价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同类产品以大大低于东阿阿胶产品的价格乘虚而入挤占了市场,对东阿阿胶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导致东阿阿胶产品销量萎缩。此外,东阿阿胶在营销管理上的不到位,也是业绩不升反降的原因之一。看来,云南白药、片仔癀两公司应从东阿阿胶的负面效应中吸收教训。涨价政策不会扩大化:种种迹象显示,政府对医药行业产品价格管理将在总体上继续实行收紧的政策。也就是说,只要药品价格被认定存在虚高的成分,政府利用政策向下调控药品价格就不可避免。同时,政府对部分医药产品如中药,也表现出较大的价格政策灵活性。但这有前提条件,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一致,对民族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对相关企业加以扶持。具体来看,“片仔癀”、“云南白药”以及“东阿阿胶”产品价格历史定价偏低,严重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应予重新校正。“片仔癀”作为中华中医的历史瑰宝,虽然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料来自野生保护动物麝,需要加以保护及对麝香采集的限制,但鉴于“片仔癀”系列在国内外有较大的需求,片仔癀公司确有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政府拟在保护野生动物和企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而对“片仔癀”产品涨价则是一个力求双赢的方式。对于“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实行政策性涨价也是这样。涨价有助于云南白药公司进一步加大原生药材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实现社会、自然及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提价也是“云南白药”专利的有效保护。不过,政府对诸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以及东阿阿胶等拥有传统专利中药或特色中药产品的企业实行涨价政策,似乎不大可能出现扩大化的趋势。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中药企业传统中药品种同质化的情况相当严重,适用于按市场规律自行调节价格。结论:国家发改委认为,药品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预计2006年还将有一批药品实行降价,涨价政策不会扩大化。第四章行业投资价值分析第一节行业投资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89 (一)经济环境从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医药工业增长平稳、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好转。第一、医药工业总体生产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在2005年二季度继续加速。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超过3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7%;药品销售额1763亿元,同比增长近21%。2005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125亿元,同比增长23%,医药工业继续在高位平稳运行。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975亿元,同比增长24%,销售收入增长继续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显。第二、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但行业亏损面在扩大。2005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近170亿元,同比增长近21%,增加29亿元。总体看,利润比重下降的行业在第二季度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利润比重提升的行业有所趋缓,利润在行业的分布走向“正常”,且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呈现均衡增长态势。2005上半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继续低于成本增长,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间,集体企业收入增长高于成本增长,国有企业收入与成本增长大体相当,包括股份制经济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企业在内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收入增长均低于成本增长。集体经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最高,近43%。另人担忧的是,2005上半年行业的亏损面继续扩大,而且重点企业赢利水平持续下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从亏损企业亏损情况看,亏损总额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19%。按行业分,亏损最多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亏损金额超过5亿元,而亏损面最大的是中成药,近30%。按所有制分,股份制企业亏损最多,亏损金额近8亿元,而国有经济企业亏损面最大,达42%。从国家重点监测的医药行业23户国有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看,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近597亿元,同比增长11%,但利润却下降了近1%,只完成25亿元。第三、医院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根据对全国16个城市典型医院用药分析,2004年医院用药同比增长近31%,全国2004年零售市场的销售规模达463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8%左右。而随着医疗保险目录扩大、医院用药水平的提高以及药价的进一步下调,这两个终端将更加活跃。第四、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见好,贸易顺差持续加大,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05上半年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超过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9%,其中进口总额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3%,出口总额近3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4%,实现贸易顺差8亿多美元。从进出口结构看,上半年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占据了医药进出口贸易的近75%,而所占份额第三位的卫生材料仍然没有突破10%。生产企业面临四大国际贸易机遇:世界医药市场发展及贸易趋势给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带来四大机遇,即化学原料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通用名药市场迎来一轮新的发展、中药贸易前景光明、生物药有望成为医药产品贸易的生力军。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发表的一项年度报告指出,国际药品贸易近年来迅猛发展,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23%,是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的4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导致的药物需求增加、保健美容药品的应运而生以及全球制药业整合和专业化进程加速造成的药品生产中心之间跨国交易的不断扩大。报告说,2003全球药品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大关,占世界商品贸易的3%,超过全球纺织和钢产品的贸易额,仅次干服装贸易额。报告强调,在亚洲的监测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中,只有中国和印度在世界药品贸易中为顺差。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应该积极抓住以下商机:89 第一、市场分工日益细化,化学原料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现代制造业分工的越来越细,跨国制药巨头正在逐步剥离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或依托外界完成它的某些非核心业务。有统计资料显示,大公司生产药品的原料约有80%从海外原料药生产基地订购,如美国辉瑞公司的“Viagra”,其原料药生产基地就设在英国苏格兰地区一小镇的工厂,只有最后的制剂过程由美国工厂完成。据预测,今后跨国制药公司制剂生产的原料将有70%-80%来自委托生产,特别是在通用名药的原料生产领域,全球委托生产的原料药总金额将超过百亿美元,因此原料药行业的市场前景不可低估。中国的化工资源非常丰富,气候和环境也非常适合化学药的生产,因此化学原料药历来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并形成了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比较优势。随着国际医药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第二、通用名药市场成长迅速,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机遇。通用名药市场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随着众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2006年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欧美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扬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部门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专利药品保护到期时鼓励通用名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因此,通用名药物市场的快速成长也为国内专利药开发能力欠缺但又具备相当仿制能力的企业开启了一扇国际化之门。第三、中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贸易前景一片光明。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市场的逐步壮大,另一方面政府的重视和中药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了解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中药出口呈现出喜人的增长趋势。200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创下历史最高值。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中草药法规,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我国中药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到六大洲,共159个地区。2004年,在中药出口额排在前面的国家和地区中,有90%的中药出口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植物提取物。中药出口的增长一方面体现在量的扩大,另一方面体现在平均价格的提高。例如,植物提取物出口由于品种的调整与出口品质的提高,出口价格攀升,平均每吨售价16510美元,同比上升了33.05%。第四、生物药市场不断推陈出新,有望成为医药产品贸易生力军。新化合物研发周期的拉长和开发费用的不断攀升,使得新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蛋白质解析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开发新药在研究费用和周期上都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早、基础夯实、人才储备充足,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较小,是我国新药开发的重点突破口。目前全国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药品投入市场,涉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血友病等疾病的6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方案和150多个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生物药出口总额达到2.01亿美元,在我国医药类出口产品中,仅排在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之后,成为第三大类出口品种,同比增长77.17%,比医药类产品出口增速高出了45个百分点。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要“扶大扶优扶强”:有关专家呼吁,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亟待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但必须是“扶大扶优扶强”,而不能一哄而上。89 美国三大医药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日本五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国内市场的80%,欧盟三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区域市场的65%。而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九州通集团公司为首的三大批发商,在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后,到2004年也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当前发展我国的现代医药物流业尤其紧迫。首先,它能有效提升医药流通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的平均费用成本为7.63%,而发达国家为3%。尽管2004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销售额达2500多亿元,其利润率仅为0.57%,已经有18个省出现连续3年的汇总性亏损。其次,采用现代物流,不仅可以节省10%以上的物流成本,压缩1/3的药品库存,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差错,缩短流通时间,这对于全面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解决医药流通业普遍存在的“高销售额、高费用率、低赢利率”现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也是应对入世后医药产业面临新挑战的必然举措。医药分销业务的放开,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之一。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了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的准入标准;商务部也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允许外商投资建立药品经营企业。这两个规章的发布,标志着长期以来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药品批发企业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标志着医药流通业对国内外投资者敞开了大门。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才能快速提升本土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发展机遇。世界医药市场具备四大特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医药经济报》社长指出,世界医药市场目前有增幅趋缓趋稳、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幅度趋缓趋稳,并稳定在7%-8%左右。2004年全球药品市场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到5180亿美元,但北美地区近10年来首次出现增速不到两位数,只有近8%,导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第二、世界制药业并购数量增加,药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林建宁分析认为,国际医药企业并购有强强联合、战略驱动型、企业经营专业化和企业间合作等4个特点。目前世界前70家大制药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后,到本世纪中期将合并为15家左右。这些并购战略正在改变药品市场格局,使得药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世界药业排名前10名的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1993年占全球的25%,1998年占30%,2004年跃升为55%。200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依然明显,其中上半年销售额达255亿美元的美国辉瑞公司,销售额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7%。第三、重磅炸弹药物是制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所谓重磅炸弹药物,是指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畅销药物。1899年,被誉为“世纪之药”的阿司匹林的发现和研制问世,在德国拜尔公司从一家印染厂到世界著名化学和制药巨头的成长历程中,无疑是一块奠基之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磅炸弹药物为“治疗型”药物,九十年代的重磅炸弹药物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药物,21世纪的重磅炸弹药物为靶向治疗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从1995年到2004年,全球重磅炸弹药物从17个增加到70个,2004年,最畅销的十大类药物的市场份额占全球药品市场的33%,其中位居首位的,是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类药,仅此一类药的销售额就超过3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近6%。第四、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国际上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往往高达8-10亿美元,研发周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2004年全球十大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额的近16%,仅美国辉瑞公司去年一年在药物研发的投入上就投入近77亿美元,礼来公司去年史无前例地推出7个新药,其在新药物研发上投入近27亿美元,接近销售额的19%。安进公司投入20亿美元,比往年增加了23%,也占到销售额19%。89 (二)社会环境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轨道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它将是一个里程碑。中国加入WTO,对中外医药企业发展都有利。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长远的,中国医药行业当前最重要的是推进实施GSP、GCP、GLP。他认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抓紧推进这些工作。对于外国企业来说,中国加入WTO,将使外国医药企业获得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因为WTO要求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同等待遇,对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同等待遇。同时,中国加入WTO后,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更好,这有利于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对罗氏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基本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跨国公司已经符合GMP标准,他们自身已经进入了WTO的大环境。(三)政策环境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龙头企业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2000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额最大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是35.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即便是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也很严重,如二类新药左旋氧氟沙星制剂就有34个企业生产、克拉霉素制剂有35个企业生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治理任务艰巨。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89 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迟缓。特别是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结论:从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医药工业增长平稳,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好转。第二节行业投资策略一、投资总体规划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03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4.高附加值89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5.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03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二、特定行业投资方向及规模(一)医药产业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国内新药产出能力弱,普药市场份额超过90%,而在国际医药制造业中专利药占据超过7成份额;国内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低,制造业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占据66%的市场份额。新药研发的预期回报率低导致创新能力弱: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市场进入壁垒不同导致子行业间存在盈利能力差异性: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的利润率高出化学原料药的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医药制造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调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各子行业间比重在进行调整,中药及生物制药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化学药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是专利药的比重将增加,2000年专利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占据9%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21%的市场份额.。其中中药与生物制药具较大创新产出潜能。政府将继续推动药价下降: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2004年7月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政府将继续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二)各子行业里藏“金矿”预计2004-2006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介于13-17%之间,高于“十五”计划和IMS的预测。国内医药制造业_般分为化学药、中药和生物制药,其中化学药包括原料药与制剂,中药包括饮片和成药,在各子行业中蕴涵丰富的投资机会。稳定增长的化学药制剂业:在2001-2010年间,国际上市场价值超千亿美元的专利药的专利保护期将满,抓住机会快速仿制这些药能够带来额外的市场增长。关键在于快速和高标准,快速是指抢在专利到期前完成研发投产,高标准是为了通过欧美监管当局的认证而打入欧美市场。恒瑞医药等部分企业能够通过新药研发、剂型创新、抢仿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增长趋缓的化学原料药业:未来大宗原料药的投资机会在部分企业可能形成对某些品种的市场垄断。特色原料药技术附加值较高,且随着大量专利药到期后特色原料药市场的份额将扩大,增长速度将高于原料药行业,发展诀窍在快速和高标准,华海药业、海正药业等将分享行业成长。89 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药业: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中药的双重市场属性及国际需求赋予中药企业成长空间,目前中药行业正处于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发展阶段,中药行业中如同仁堂、天士力等具有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分享这一成长。向研发转变的生物医药业:目前我国生物制药工业处于成长初期,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目前上市公司的生物制药治疗用新药产出能力较弱。国内基因诊断行业有快速发展前景且技术成熟,中国疫苗市场年用量增长率达15%且治疗性乙肝疫苗和口服菌苗技术走向成熟,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天坛生物、双鹭药业等将分享行业的成长。(三)中药类上市公司是“上签”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约占医药制造业行业的三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领先行业10个百分点,较具行业代表性。在2003年开始的新﹁轮经济增长中,医药行业慢于基础性行业,这是在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的现象。长期看来医药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中部分优秀企业的成长性将优于行业。中药板块在各个子行业中最具长期投资价值。从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衡量,中药居首位,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药业未来将继续以较快速度稳定增长,最具长期投资价值。生物制药业主营业务增长率排第一,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方面排在第二,但是业绩波动性较大,运营管理水平排在最后。成长初期的生物制药虽然拥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及较强的盈利能力,但需注意规避市场开拓等不确定性风险。化学药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排在最后,且盈利能力较稳定。预计未来整体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速度稳定增长,其中也有部分优秀企业能够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四)整体价值已显现从2001年开始指数步入调整,近两年医药指数的跌幅远远大于全部A股指数和上证指数。美国市场市盈率行业结构反映出各行业成长差异性:美国的大型制药企业相对市场平均市盈率而言无明显溢价,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则由于其优异的成长性而表现出明显的市盈率溢价,其溢价幅度在90%以上,且两者的市净率都高出总体水平40%以上。从国内市盈率结构来看:国内医药板块市盈率为31.41倍,略高于A股的市盈率29.56倍,美国市场上的大型制药公司市盈率也是略高于市场水平,考虑到国内医药板块将长期快于市场平均水平增长,这一市盈率合理。化学药略微高估,生物制药定价合理,中药板块市盈率略微偏低。因此结合行业未来成长潜力,医药板块整体市场价格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但是各子行业间的市盈率结构存在调整的要求,中药业最具投资价值。结论:医药行业发展呈现五大特征。第三节行业投资机会一、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市场空间情况89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自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产业分支。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十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队伍进一步膨胀并开始重新组合。第三个阶段是1987年以后的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约5,700家,其中专营厂3,000家,有一定规模的560多家。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国有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医械市场潜力巨大: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1)经济发展加速医疗服务需求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果。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测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3)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械需求增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另外,去年SARS爆发的教训也使得政府支持建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鼓励医疗服务单位购买新医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大约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国内的一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之间。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GE公司的主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我国加入世贸后,2000年~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5%~6%,实行进口招标制度。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条款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资金雄厚。除了实力不够以外,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89 据分析,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未来的趋势是: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一次性器械、常规装备需求继续增长,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企业竞争力堪忧: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远远高于化学药、中药等行业的对应比例,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主力军。如中国普及型CT市场超过一半的装机量来自GE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工业园,占全球CT销量的1/4。在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中,美国所占份额高达41%,欧盟占27%,日本占14%,中国占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策略与建议:强化研发能力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介入门槛较高。现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平。因此,加速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当前国内医械企业的当务之急。提高营销水平: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代理模式,则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企业需要创造名牌医疗器械,因为名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更需要名牌医疗器械作支柱。一个名牌往往需要经受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市场考验,才能确立。因此,企业应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创名牌的战略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常用的、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鼓励其生产企业联合兼并,尽快实现经济规模,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促进医疗器械工业在21世纪的发展。在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同时,要优先发展适用于地方医院的高质量中低档产品。医疗器械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村人口有8亿,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缺少一定的资金。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医疗仪器的购置、使用、维修成为各级医院所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选择适合各级医院使用的医疗仪器、提高利用率,发挥更大的效益,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开展国际、国内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的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重视质量管理:调查发现,造成国内医疗服务机构重进口轻国产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大型精密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ISO9000系统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几年,但在许多行业中并没有真正成为主流。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争取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应把质量体系认证视为企业进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列的资格证书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入场券。89 因此,重视质量管理,做好ISO9000认证,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二、医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医药制造工业体系,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药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发展迅猛:1.医药品门类齐全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已形成了化学药品原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材及中成药、动物药品和生物制品门类齐全的5类医药品制造业。化学原料药品产量由1978年的4.07万t增长到2001年的76.22万t,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品达24类1500余种。我国已成为世界化学原料药的第二生产大国,青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维生素类产品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中成药产量从1978年的8.7万t增加到2001年的65.59万t,品种达到8000余种。200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和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2.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00年,中药材和中成药加工业和生物制品业的产出比重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8.06%和3.03%,标志着我国传统中药和现代生物药品的优势逐步得到发挥。3.国民经济地位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已成为高成长产业。1978-200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72%,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产值11.48%的年均增长率。同时,医药制造业的净资产盈利率也远高于全国工业的净资产盈利率。1991年,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2.14%、2.55%、2.05%,分别列37个产业的第18位、第14位和第18位。2001年,医药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为35.40%、总资产贡献率10.75%、劳动生产率70144元/人,分别位居全国37个产业的第8、5和6位。4.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到2001年,在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分别为48.47亿元和94.86亿元,占总资本的比重分别为6.0%和11.7%,显示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5.贸易出口增长1992年以来,我国医药品进出口贸易持续保持顺差,成为医药品净出口国。1992-1995年医药品出口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20.1%;同期进口下降,1995年比1992年降低14.4%,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从1997年起,医药品进口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8.5%,贸易顺差略有下降。国际贸易竞争力较弱:1.现实贸易竞争力日益削弱《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价格指数分析揭示,具有高贸易竞争指数的化学原料药品,如商品编号为2937、2938、2939、2940的价格指数逐年下降,表明这些化学原料药品是以牺牲价格优势为代价换取了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而贸易竞争指数逐年下降的化学原料药品,如商品编号2934、2935、2936、2941的价格指数也逐年下降,表明这些化学原料药品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下滑的同时价格优势也在逐年削弱。综上所还,找国医药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价格竞争优势,但其国际贸易竞争力在不断削弱。89 结论: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第四节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中国医药产业——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木药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计划书、企业内部资料等等。从专业投资分析的角度,对天木药业所处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投资价值、投资风险等进行分析。投资要点:投资医药行业——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投资北药产业链,分享供应链价值;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国际化比较优势;资产规模保证长期发展,降低投资风险;规范化运作与管理主导企业未来;境外上市与资本运营预示良好前景;财务状况分析及预测;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体规模总体规模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总资产3494.1254192.958002.76净资产2567.282809.385219.88资产负债率(%)27%33%35%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天木药业目前负债比率适度。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流动比率(%)1.51.41.65速动比率(%)1.31.211.51目前天木药业流动比率略低于安全比率,但考虑到存货较少,速动比率高于安全底线1,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应收帐款周转率(次)1.671.220.66存货周转率(次)22.361.36总资产周转率(次)0.190.20.11因天木公司属药业行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大,因此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89 获利能力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毛利率(%)30%30%40%净利率(%)10%10%11%净资产收益率(%)2.62%3.10%2%目前因已开拓市场规模较小,天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低,但如果其《商业计划书》所列投资项目如预期执行,其资产收益率将有明显提升。2003-2008年经济效益比较哈尔滨天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2008年经济效益比较单位:万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E)2007年(E)2008年(E)主营业务收入659.6850.21879.43380057008550净利润67.2885.9100.7815.391126.611689.91每股收益(元)0.0260.0340.020.1640.2270.34从天木公司2006-2008年的销售预测看,净利润迅速增加,每股收益于2008年达到2004年的十倍。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有关资料,全球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的持续稳定增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7%—10%,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约为3,680亿美元。由于新药开发投入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预计未来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长将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2010年将达到7,000亿美元。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每年的人均药品消费约为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而我国的人均药品消费只有10美元左右。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医药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十五”规划中有关医药行业的具体目标为: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2%左右;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13%左右;医药工业利润年平均递增13%左右。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将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五年增长76%,平均每年增长15%。国家经贸委《医药企业改革与跨世纪发展战略》显示,医药行业是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预计2001年—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年平均递增11%—12%。1.医疗保健需求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据测算,该需求收入弹性为1.37,这表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市场空间将不断拓展,市场潜力巨大。2.我国现有13亿人口,每年递增1700万,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消费群体。据统计,我国人口每增长1%,可增加药品消耗3.7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3.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药品的消费量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社会群体,人口老龄化必然刺激对药品的需求。4.医疗体制的大幅度改革促进药品总需求的扩大:(1)医疗保险制度改革89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了医疗保险人群,增加了医疗总需求,医药行业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发展。(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是药品价格调整,它为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搬动了“虚高定价”和“以药养医”的障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对药品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即分阶段限制推出GMP以及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分类管理的GSP的监督实施,使医药行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体系的建立由于非处方药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医药市场的一大份额分让给了非处方药。我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据着70%以上,而农村在城市消费总量中已占有50%之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均不具有公费医疗保障,为了健康出于经济便利的角度考虑,购买非处方药成为首选。由于这一制度的变更,带动与开发了中国农村的医药消费市场。综上,亚太地区医药企业负责人和医药专家们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农村市场的开发,未来5年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到2010年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二、中药行业——医药行业的新增长点:作为天然药物的中成药,是我国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品。据统计,我国现有药用资源10000余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中成药已过4300种,剂型已达35类43种,其中已对200多种中药与天然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份761种。目前,中药行业正以绩优、稳健、前途广阔、成长性好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中。中药工业是国内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的利润率较高。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等41个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名列第二。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名特优中成药在市场上保持畅销不衰。近五年来,中成药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税平均增长24%。中成药发展的特点是消费剧增、价格续升、名牌货俏、竞争日趋激烈。中成药疗效确切、服用时携带方便、副作用较小等特点,适应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中成医药业的发展空间,中成药在获专利保护下迎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时机:欧美对中药使用在法律法规限制上有所松动与放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以及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而同时以强调“人类生命健康应是人的整体与自然、社会协调统一的整体医学”迅速崛起;五千年的历史使得可用的中草药形成的方剂数不胜数,为中药开发新药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周期。然而,中国企业在得天独厚的状况下,却不能高枕无忧。全球植物药的年销售额约15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到50%略强,我国中药市场仅占世界植物药市场的25%左右,而且大部分还是国内市场,在国外植物药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到5%,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的中成药业仍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三、区位优势创造供应链价值2005年1月,为共同开发“北药”89 产业,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与科技部共同签署了《东北三省实施北药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明确指出,东北三省将合作制订“北药”开发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联合开展“北药”研究开发公共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的跨地区组织实施和省级重大攻关项目联动等,以打造“北药”品牌,推进中国中药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为“北药”的重要依托,东北三省处于同一地理、生态和经济区域,拥有独具特色的“北药”资源,具有联系相对紧密的中药科研、生产、销售体系,为合作开发“北药”、实现共赢目标奠定基础。在区域经济整合的国家发展规划下,医药行业已经成为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发展行业,为药业企业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政策先行,扶持发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还将辅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多地调节作用。因此,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有了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北药”企业将加速成长。2.产业链完整,成本优化在“北药”的系统规划下,制药行业将形成日趋成熟的从原料药、制剂到设备、物流、市场营销、人员供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这条区域性产业链的形成,将带来原材料、人工、设备、运输、公关、营销等成本的显著降低,形成竞争优势。第五章行业统计数据第一节行业运行数据医药行业本季度运行情况总体概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1-10月1-11月1-12月行业规模基本指标企业单位数(个)4461456146604823469247304823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千人)1167.91197.91201.31227.71205.11209.91227.7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百万元)89147.0196760.3298698.9426540.8336259.2377455.6426540.8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计(百万元)484178.1510304.6527625.9548950.0533926.1539705.9548950.0负债合计(百万元)252434.7266652.4279232.2285438.3280529.5282903.0285438.3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82185.8182054.1280637.9402003.7315670.7353699.3402003.7利润总额(百万元)7350.115800.823304.233615.226438.129769.833615.2税金总额(百万元)5129.210836.616299.123763.718437.320762.023763.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百万元)843.21683.42537.03373.72812.23038.83373.7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的增长情况资产总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4.1913.9214.0113.9214.1013.7813.9289 负债合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4.2113.3716.1414.1015.3115.2214.10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3624.8525.9726.5325.6625.4026.53去年同期利润总额(百万元)6005.0612895.4519237.4627909.1321640.0124395.0127909.13税金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2617.6715.6315.6814.6814.9915.68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期增长%13.2118.0618.774.1416.0411.554.14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114.18114.52111.70113.72112.78112.23113.72资产负债率%52.1452.2552.9252.0052.5452.4252.00产值利税率%13.9813.5313.2513.4413.3313.3813.44资金利润率%13.0813.4612.8913.5812.9513.2413.58成本费用利润率%9.859.549.099.159.169.209.15产成品资金占用率%11.3112.4012.3313.1112.7313.0313.1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1.391.491.481.541.461.491.54人均销售率(千元)281.49303.96311.48327.45314.34318.92327.45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行业规模基本指标企业单位数(个)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千人)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百万元)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4692.04730.04823.01205.11209.91227.7336259.2377455.6426540.8北京市189.0189.0189.036.436.436.710354.511621.912693.6天津市104.0104.0104.037.637.737.311254.412383.313769.1河北省162.0161.0160.071.071.071.517523.319426.821429.5山西省90.090.090.027.127.427.34020.34470.24960.5内蒙53.054.053.014.414.414.33138.73820.44507.5辽宁省182.0184.0191.037.137.338.510336.111668.313112.6吉林省197.0198.0200.044.144.744.711854.213565.715537.0黑龙江省102.0102.0102.046.546.446.29492.110710.911831.7上海市202.0207.0213.050.150.851.417297.019286.321686.5江苏省423.0423.0418.094.494.395.137510.941551.046587.0浙江省377.0382.0399.087.487.890.032675.836468.440910.2安徽省125.0126.0129.028.528.428.73964.04324.34899.3福建省80.078.078.020.319.219.25539.45830.86447.9江西省133.0140.0140.045.646.646.99220.710583.511989.5山东省407.0407.0448.0118.8121.6124.242620.548649.656590.0河南省235.0235.0249.075.975.681.213320.615495.318309.089 湖北省244.0244.0246.058.358.358.612059.513358.314604.3湖南省168.0168.0168.029.828.428.77410.78383.79532.9广东省299.0300.0302.072.572.772.924848.227377.630204.8广西135.0141.0144.031.331.932.35811.36578.17339.0海南省44.042.042.05.15.15.12259.62524.62857.7重庆市57.063.064.021.121.621.84703.75299.17271.5四川省247.0249.0249.059.758.860.914409.416091.417955.1贵州省108.0109.0109.022.122.122.46373.07363.58513.5云南省76.077.078.014.014.214.23970.04408.74799.6西藏10.010.010.00.90.90.9264.0300.6349.5陕西省154.0158.0158.033.934.835.49836.411260.412677.9甘肃省44.044.044.011.311.311.32307.02564.72864.7青海省23.023.023.03.53.53.5598.6671.6721.6宁夏9.09.09.04.64.64.51018.71126.41249.2新疆13.013.014.02.12.02.1266.7290.4338.6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一)资产总计(百万元)负债合计(百万元)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533926.1539705.9548950.0280529.5282903.0285438.3315670.7353699.3402003.7北京市25143.925257.525418.79303.99261.79273.610256.911270.112437.7天津市30215.130777.431232.115330.815821.815965.914837.416968.718949.5河北省32654.532847.832427.420344.220251.320115.517895.019831.022319.9山西省8047.38089.88340.65308.65339.75388.93229.13574.33915.4内蒙6471.26444.66353.74136.64142.54044.92586.53083.33777.5辽宁省18295.718285.219092.410411.810448.510886.29307.610605.911912.5吉林省27233.027881.928030.212913.413178.812763.68330.29728.611539.3黑龙江省16830.617248.617378.49418.19682.39907.310727.911929.913073.6上海市30722.231110.930417.716542.416722.016330.518135.220095.222806.3江苏省38336.638649.440339.918305.018204.418179.136326.539938.545478.7浙江省46748.547184.347951.826472.826578.826933.432387.536055.340227.7安徽省8053.08153.88226.24687.34728.94844.63799.24309.64841.8福建省8638.08235.88606.24304.24213.54207.95113.05385.75946.4江西省12283.212342.612553.46477.26637.06557.09657.411053.112648.8山东省44063.745051.146817.924729.624508.425780.442439.747928.054687.1河南省18081.618417.419395.89821.410059.310057.411697.713230.916010.789 湖北省21346.221730.521811.29826.810050.410054.19842.810958.312387.5湖南省10391.010619.810608.14454.64484.94520.46109.17091.27960.4广东省39455.339737.539188.619781.319982.519686.621393.923932.326479.2广西10781.311132.011207.25740.95810.75871.84673.15300.56002.9海南省4335.64414.04428.51941.01928.61990.91912.52141.72481.8重庆市11383.511851.512110.16527.76631.26650.64207.74679.16599.4四川省23993.622785.524786.112840.312898.913917.711903.013247.114906.2贵州省8507.78635.48728.34504.24477.24419.54260.34677.15514.3云南省8433.88761.78906.63891.34173.24220.23373.43772.04264.7西藏874.4876.7879.3232.6223.4223.0209.8242.8261.8陕西省14553.815084.615295.98105.58291.38397.28014.69222.310533.9甘肃省4021.14047.64174.71892.91859.91801.91466.31696.62047.0青海省1280.81295.91370.2604.5607.4664.9444.2495.4575.6宁夏2037.82077.82180.91240.41273.21342.0881.4977.01092.8新疆712.0677.4691.9438.1431.4441.4251.9277.8323.5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二)利润总额(百万元)税金总额(百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百万元)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26438.129769.833615.218437.320762.023763.72812.23038.83373.7北京市1684.21801.71901.9893.3973.61085.7171.6195.4202.8天津市1394.21662.31922.6795.4905.0985.096.4104.2120.6河北省1117.11195.21395.7792.4890.7986.8114.2127.8143.5山西省172.0172.1190.8204.3234.4340.443.050.471.3内蒙99.9114.8241.3118.4131.2214.261.974.268.9辽宁省409.1562.4593.1356.0402.5501.1141.1120.5159.4吉林省1070.61115.41268.6522.3627.7721.6127.0130.0193.6黑龙江省838.7996.6934.7848.6953.81089.542.640.273.6上海市1462.81579.71586.31076.71184.91463.7339.7369.7370.1江苏省3335.93638.94033.72448.52717.52916.7193.0220.4233.9浙江省2702.93075.83568.61657.41826.42003.7104.3125.1130.4安徽省144.0166.2160.4188.4214.6240.455.355.975.5福建省591.2589.9684.9219.0249.0274.565.860.773.2江西省471.4560.1646.3639.9739.5843.956.360.263.0山东省3384.03938.54467.31728.92013.02386.4148.6150.0173.5河南省665.2818.81009.3491.3640.8799.777.995.2127.289 湖北省599.5658.2754.4512.2519.7592.993.588.194.2湖南省424.9486.0525.5377.5401.6516.240.736.733.7广东省1984.52204.42349.51528.71705.91900.7229.1248.1272.1广西456.2509.2656.8440.7501.6566.476.091.174.5海南省475.6553.5602.9215.9237.6279.015.820.624.7重庆市309.6336.4526.6306.7338.4375.647.150.749.1四川省794.9887.71124.1746.3850.0948.4190.3221.3201.8贵州省337.7382.0510.2311.1346.4400.027.126.238.9云南省460.0497.2563.6312.7341.0389.690.4101.4112.7西藏58.269.871.331.436.946.6 陕西省672.0850.5942.2511.2578.5646.5110.8118.0129.7甘肃省161.4168.0188.785.7117.1152.624.233.737.3青海省75.368.571.437.138.445.24.85.45.3宁夏77.295.3105.413.615.420.17.12.72.7新疆7.814.817.125.629.030.516.615.016.2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增长%(一)资产总计比去年同期增长%负债合计比去年同期增长%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14.113.813.915.315.214.125.725.426.5北京市9.69.87.97.96.33.88.78.49.2天津市18.916.619.724.622.129.68.913.412.6河北省11.010.17.615.512.110.624.722.422.2山西省12.411.714.515.115.617.725.225.617.6内蒙58.155.055.778.377.974.737.236.237.0辽宁省15.211.713.713.513.814.435.532.132.8吉林省8.59.510.518.118.414.218.116.819.2黑龙江省8.011.111.39.212.013.916.618.218.9上海市8.89.02.74.95.9-0.411.810.78.8江苏省13.111.515.19.88.77.428.226.327.3浙江省20.218.919.523.723.023.526.625.124.3安徽省18.920.117.619.720.722.731.631.930.5福建省13.211.216.58.712.712.618.319.215.7江西省16.112.716.310.910.713.229.132.535.8山东省22.225.426.821.320.222.847.545.850.5河南省13.815.314.817.416.812.039.139.845.589 湖北省11.813.111.411.413.912.619.719.721.7湖南省16.217.214.23.71.9-2.146.758.751.9广东省8.68.97.46.38.41.417.516.717.4广西8.29.37.813.912.49.414.416.115.9海南省9.211.212.114.413.810.319.718.816.4重庆市16.516.16.717.815.113.015.914.440.1四川省10.44.713.020.720.623.331.130.934.6贵州省22.020.220.919.118.214.030.924.322.7云南省18.518.317.714.121.221.720.419.017.2西藏7.25.65.4-7.7-11.2-14.05.53.9-1.7陕西省12.913.614.114.213.616.519.825.326.8甘肃省11.112.59.615.423.28.910.27.98.1青海省27.231.037.725.331.437.464.671.257.9宁夏35.535.132.123.341.317.593.086.283.0新疆9.02.51.2-2.3-3.5-1.720.417.112.8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增长%(二)去年同期利润总额(百万元)税金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期增长%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21640.024395.027909.114.715.015.716.011.64.1北京市1575.01678.71681.25.44.17.822.910.8-19.7天津市1225.61341.41699.05.67.95.635.139.254.7河北省960.61187.31464.821.117.616.2-8.01.2-14.5山西省172.4191.5217.7-1.59.616.9-20.27.149.1内蒙147.4145.4173.8-18.7-10.624.8396.4185.2100.0辽宁省360.4440.2513.116.54.119.726.93.034.3吉林省1015.11215.21329.80.72.23.884.092.0112.9黑龙江省530.6600.8618.210.716.416.4-13.353.7164.6上海市1250.41425.41632.313.117.37.616.217.9-0.4江苏省2810.03109.23595.716.315.212.210.17.6-11.5浙江省2344.32651.33017.815.515.011.3-12.9-6.8-25.3安徽省83.0101.1120.59.212.512.4-28.2-28.9-11.5福建省501.0516.6527.47.45.78.346.526.1-4.0江西省399.5465.1615.726.917.527.8-2.8-6.97.2山东省1984.72347.12639.728.833.035.20.2-34.9-41.5河南省466.6527.8674.229.848.660.856.137.5114.489 湖北省520.1542.4610.020.27.612.1-1.7-7.9-19.1湖南省291.4329.6398.324.022.837.115.3-25.3-47.4广东省1689.41838.02020.612.212.012.5-0.2-1.5-1.2广西409.8470.6587.013.212.411.043.736.834.1海南省284.5336.1426.231.032.227.55.659.157.7重庆市324.1359.4417.77.77.73.452.09.111.2四川省766.5841.9965.211.513.811.378.260.026.6贵州省242.0282.4316.416.95.4-1.6-36.4-25.4-44.2云南省402.1457.2542.03.51.914.748.771.472.9西藏41.445.756.23.03.8-0.5-100.0-100.0-100.0陕西省645.7666.6707.222.322.624.012.48.53.6甘肃省114.5188.4185.1-11.3-3.5-3.523.6132.9128.9青海省34.432.963.142.242.046.0-66.2-61.895.4宁夏48.253.159.8-41.2-34.3-9.0185.35.8-1.7新疆-0.86.733.424.325.813.0-25.8-35.9-26.7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一)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产值利税率%资金利润率%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112.8112.2113.752.552.452.013.313.413.413.013.213.6北京市110.6111.9110.337.036.736.524.923.823.518.518.017.9天津市113.5111.2110.950.751.451.119.520.721.114.215.215.4河北省104.2106.9103.162.361.762.010.910.711.18.49.19.4山西省107.5104.8109.066.066.064.69.49.110.77.06.98.0内蒙131.7125.8130.763.964.363.77.06.410.16.36.410.5辽宁省117.5109.1112.756.957.157.07.48.38.36.57.47.3吉林省101.1102.5107.647.447.345.513.412.812.89.08.99.2黑龙江省106.5110.0108.056.056.157.017.818.217.113.213.813.2上海市113.7112.9106.553.953.853.714.714.314.112.312.012.4江苏省116.3114.2122.347.847.145.115.415.314.921.421.220.8浙江省115.8114.0114.956.656.356.213.313.413.613.914.014.4安徽省118.0119.3111.058.258.058.98.48.88.26.26.46.2福建省118.0109.7120.549.851.248.914.514.314.814.514.515.3江西省122.6115.1119.852.753.852.212.112.312.414.414.815.6山东省123.4132.1132.156.154.455.112.012.212.117.618.418.989 河南省109.8113.5118.054.354.651.98.79.49.99.410.811.6湖北省112.1112.4110.546.046.346.19.28.89.28.58.28.5湖南省127.7131.7130.242.942.242.610.810.610.911.811.712.5广东省111.0109.4114.150.150.350.214.114.314.113.213.413.1广西102.4106.1106.153.352.252.415.415.416.713.814.015.6海南省105.4109.2113.744.843.745.030.531.330.925.426.927.3重庆市114.9117.399.957.356.054.913.112.712.49.29.011.0四川省100.689.4102.053.556.656.210.610.711.510.010.511.3贵州省125.5122.4129.052.951.950.610.29.910.711.411.212.7云南省122.6115.9114.346.147.647.419.519.019.914.814.314.7西藏113.8112.9114.226.625.525.433.935.533.713.014.014.4陕西省111.3113.5111.355.755.054.912.012.712.511.912.812.7甘肃省107.5104.7110.147.146.043.210.711.111.98.89.210.0青海省128.8130.6137.947.246.948.518.815.916.112.810.79.7宁夏160.3126.4164.960.961.361.58.99.810.18.79.49.4新疆133.7115.2106.861.563.763.812.515.114.17.28.78.6医药行业全国各地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二)成本费用利润率%产成品资金占用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人均销售率(千元)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国9.29.29.212.713.013.11.51.51.5314.3318.9327.4北京市18.518.017.110.610.912.21.11.11.1338.6337.8339.0天津市10.110.510.97.97.97.71.41.41.4474.1490.7508.2河北省6.66.46.710.212.212.81.41.61.6302.4304.8312.1山西省6.05.15.320.320.820.71.11.11.1143.2142.5143.3内蒙4.13.97.316.324.626.81.51.61.7216.2232.8263.4辽宁省4.85.85.516.816.815.51.31.31.3300.8310.3309.3吉林省14.813.112.614.514.515.30.70.80.8226.5237.4258.1黑龙江省8.69.27.712.813.214.91.51.51.5276.7280.4283.2上海市8.68.47.311.011.313.11.41.41.5434.4431.9443.3江苏省10.110.09.710.911.19.52.12.12.2461.9462.0478.2浙江省9.19.39.712.612.812.51.61.61.6444.8447.9447.1安徽省4.04.03.413.414.214.61.31.41.4160.2165.6168.8福建省13.212.713.49.49.99.51.41.41.5302.0306.1309.1江西省5.35.55.517.517.116.42.12.22.3254.1259.0269.789 山东省8.79.09.016.216.315.12.52.62.6428.6430.0440.4河南省6.16.66.712.913.413.21.71.71.9185.0190.8197.2湖北省6.66.56.711.311.511.71.31.31.3202.5204.9211.6湖南省7.67.67.216.416.917.21.51.61.6246.4272.3277.7广东省10.310.29.913.312.312.51.21.21.2354.1359.3363.2广西10.910.712.412.913.913.91.31.41.4179.0181.0185.9海南省33.134.431.99.09.28.80.91.01.0447.8454.5485.0重庆市8.07.88.67.67.97.61.01.01.2239.3236.4302.2四川省7.47.38.310.110.49.81.21.31.3239.4245.7244.8贵州省8.88.810.014.814.815.31.11.11.1231.2230.7246.2云南省15.014.514.615.414.015.91.01.01.0289.8289.3300.9西藏39.241.739.84.54.64.40.40.40.4294.1308.4304.1陕西省9.410.410.116.717.116.71.31.41.4284.1289.3297.9甘肃省10.89.69.116.818.225.70.90.91.0155.2163.4181.1青海省24.319.416.725.126.928.01.01.00.9152.3155.4166.4宁夏9.610.610.524.224.024.12.92.82.8232.3234.1242.1新疆3.35.85.716.616.521.91.01.01.0147.1147.9154.6二节行业企业数据医药行业销售收入领头企业本季度基本概况1-3月1-6月1-9月1-12月1-10月1-11月1-12月医药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最高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2472.65056.57765.110098.38502.49251.010098.3前10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汇总(百万元)12676.626411.539312.153555.743819.748387.153555.7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百万元)82185.8182054.1280637.9402003.7315670.7353699.3402003.7最高企业占前10企业的比重%19.519.119.818.919.419.118.9最高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3.02.82.82.52.72.62.5前10企业汇总占全行业的比重%15.414.514.013.313.913.713.3资产总计最高企业资产总计(百万元)8303.24045.74119.34203.64129.24169.34203.6前10企业资产总计汇总(百万元)52471.552358.552493.057988.752775.457986.557988.7全行业资产总计(百万元)484178.1510304.6527625.9548950.0533926.1539705.9548950.0最高企业占前10企业的比重%15.87.77.87.27.87.27.2最高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1.70.80.80.80.80.80.889 前10企业汇总占全行业的比重%10.810.39.910.69.910.710.6利润总额最高企业利润总额(百万元)172.5469.1663.4809.4677.6721.9809.4前10企业利润总额汇总(百万元)807.71641.62188.82838.02399.72595.52838.0全行业利润总额(百万元)7350.115800.823304.233615.226438.129769.833615.2最高企业占前10企业的比重%21.428.630.328.528.227.828.5最高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2.33.02.82.42.62.42.4前10企业汇总占全行业的比重%11.010.49.48.49.18.78.4全总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最高企业全总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千人)21.51.21.21.21.21.21.2前10企业全总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汇总(千人)88.898.090.791.988.492.291.9全行业全总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千人)1167.91197.91201.31227.71205.11209.91227.7最高企业占前10企业的比重%24.31.21.31.41.41.31.4最高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1.80.10.10.10.10.10.1前10企业汇总占全行业的比重%7.68.27.57.57.37.67.5电子邮件发送:总行机关有关业务部室、各分行、各二级分行、部分县支行的有关业务部门89'